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22021楼 2014-07-21 11:05:00
沈倜:“当初高宗若必不肯和,乘国事稍振必成功”曰:“也未可知,盖将骄惰不可用”倜问:“如张韩刘岳之徒,富贵己极,如何责他死了',宜其不可用。若论数将之才,则岳飞为胜。然飞亦横,只是他犹向前厮杀。”曰“便是如此,.有才者又有些毛病,然亦上面人不能驾驭他,若撞着周世宗赵太祖,那里怕,他驾驶起皆是名将。缘上之举措无以服其心,所谓得罪于巨室者也”,朱熹是同意沈倜的......
—————————————————
你看一下这一段朱熹和沈倜的对话,还有下面的评价,岳飞恃才不自晦,郭子仪晚节保甚阊冗,然当紧要处,又不然,单骑见虏云云。飞作副枢,便直是要去做,张韩知其谋,便只依违。然便不做亦不免其用心如此,直是忠勇也。
-----------------------------
文盲,先把引文的错别字改了。
你看得懂吗?朱熹对岳飞是褒还是贬?你把两段话翻译出来给大家看看,你不是想把文盲的称号甩掉吗?翻译无误就可以证明了,多简单,哈哈!敢不敢试试?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22025楼 2014-07-21 11:28:46
我只是实事求是的说顺昌大捷在当时的影响力高于郾城之捷,无论从战役规模战役持续时间战后赏赐将官升迁战役影响力来说,顺昌大捷都在郾城大捷之上,这有疑问吗?
-----------------------------
朱熹从来没有比较过顺昌大捷和郾城大捷,下面是他评价顺昌之战的全文,你无耻地剪切了一番后拿出来招摇撞骗。

《朱子语类》卷第一百三十二
古之战也,两军相对,甚有礼。有馈惠焉,有饮酌焉,不似后世便只是烂杀将去。刘锜顺昌之捷,亦只是投之死地而后生。当时虏骑大拥而至,凡十余万。诸将会议,以为固知力不能当,然急渡江,则朝廷兵守已自戒严,必不可渡。兼携持老幼,虏骑已迫,必为所追,其势终归于死。若两下皆死,不若固守,庶几可生,遂闭城门而守。虏人大至,刘锜先遣人约他某日战。虏人谓其敢与我约战,大怒。至日,虏骑压于城外。时正暑月,刘锜分部下兵五千为五队,先备暑药,饭食酒肉具在。先以一副兜牟与甲,置之日下晒,时令人以手摸,看热得几何。如此数次,其兜牟与甲尚可容手,则未发。直待热如火,不可容手,乃唤一队军至,令吃酒饭。少定,与暑药,遂各授兵出西门战。少顷,又唤一队上,授之,出南门。如此数队,分诸门迭出迭入,虏遂大败。缘虏人众多,其立无缝,仅能操戈,更转动不得。而我兵执斧直入人丛,掀其马甲,以断其足。一骑才倒,即压数骑,杀死甚众。况当众正热,甲盾如火,流汗喘息烦闷。而吾军迭出,饱锐清叙,而伤困者,即扶归就药调护。遂以至寡敌至众,虏人大败,方有怯中国之意,遂从和议,前此皆未肯真个要和。此是庚申年六月,可惜此机不遂进!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180

“刘豫之所以愿意宋金通使,其目的是——如果和议达成,他可以苟且偷安于两国之间;如果不能达成和议,他就借机使用诡诈的手段,恐吓金虏,使其对本朝用兵。(刘豫允许本朝使者过境),名义上是服从金国,实际上是想激怒他们。去年,金虏本没有出兵的打算,虽然被刘豫激怒,但用兵并不积极,因此并未集合诸国之众,出动全部精锐之师。但是,金军此次既然已经无功而返,则不久后卷土重来的时候,必将动用全部的力量,所以本朝预为谋划战守之计,可谓是刻不容缓。
接下来,韩肖胄专门论述了屯田一事:
“臣曾经深思朝廷现在应该如何行动,其中有一策略已经烂熟于胸,已经称不上有什么新意,那就是屯田。如今,长江以南及江之两岸居民甚少,旷土甚多,很多地方都可以实施屯田。军中大部分士兵过去都是耕地的农民,朝廷可命诸大将把军队分屯于自己防区的各地,从军中选择不甚精锐之人,授给他们田地耕垦。将这些屯田的士兵聚集于战兵驻扎地附近、有地形优势之处,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参加各项训练。朝廷可以减轻租税,让他们在有了收成时能够多留得一些禾麦,并且还给一些荒地让他们种植草料、薪柴,养殖家畜,如此一来,那些没有被选为屯田兵的士兵也会希望屯田兵有好的收成。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七十六
故欲使二国通使,而和成则豫偷安其间,和不成则豫乃得奋其诈,怵虏用兵,名曰合交,实欲激怒之也。虏虽为豫怒,非其真情,故不汲汲于用兵,而其来者非全兵。然不如所欲而去,则必图再来,再举必大发兵,则战守之计,诚如明诏不可缓也。
臣尝深思为今之计,已烂熟不足为而甚有新意者,屯田是也。江之南岸并江之民甚少,旷土甚多,皆可措为屯田。沿江大将各见分地而分屯,而其军士旧尝为农者十计五六,择其非甚精锐可为田者,使各受地。凡为田者聚屯于所屯之旁,有形势之地。农隙则各教以所习之技,岁成则多分以所种之麦禾,至于刍藁薪蒸之和,雏豚狗彝之养,家择荒地给之,如此则士之不预选为田者,亦皆望耒耜而兴起矣。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181

“靠军队屯田,肯定还不能将长江南岸的田地全部利用起来,朝廷可招募江北流离失所之人,让他们来营田;如果还有多余的田地,则可招募江南失业的愿意迁徙的人。管理营田的百姓可以采取与屯田兵一样的办法。
“在屯田之始,必须先购买耕牛、农具、谷种,建立营屯,朝廷对此应尽力资助,不要担心这些花费,因为屯田不仅有长久之利,更是国家的当务之急。
“屯田、营田先选择有战略价值的地方,则可在长江沿线形成一个个营屯。在这些营屯之中,选择最为要害之地布署重兵,建立大寨。一年之后,屯田的收成可部分解决大寨所需的粮草的供应,漕运的费用也将随之有所节省。大寨之军不仅可以保江而固守,,而且将来还可以渡江攻讨伪齐。所以屯田是根本大事,对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也有很大作用。昔人有云:自西陵到江都五千七百里,其间险要必争之地不过只有数个。此言诚为有理,但如今与古时有所不同,金虏用兵并非像古人一样,他们往往不择可否,发现有利可图就进攻,例如建炎四年他们派舟师到海上追击,尽管覆亡相继,却仍然没有后悔之意。由此看来,不仅长江沿线的险要必争之地要守,所有地方均应布防。如果能使长江南岸营屯星布,烽火相望,号角不绝,则金虏必将有所畏惧。”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七十六
军士所田必不能尽遍长江之南岸,则募江北流徙之人给之,又有余则募江南无业愿迁之人给之,其分给部勒训习皆如军士之法。然屯田之始,必有耕牛、农具、谷种、营屯之费,不惮以图久长之利者,国家所当急务也。
凡置营田皆占形势之地,则应江上之势,可备御处遂皆因田以成营屯,于众屯这中择其甚要害处又加以重兵为大寨。一年之后,大寨之粮食可稍取于屯田之谷,则漕运之费省。大寨之军止则可以保江而固守,出则可以度江而攻讨,屯田之事,常为根本,则备御之计成。昔人有曰:自西陵以至,其险要必争之地不过数四,其言诚有理。然今与古异,虏人用兵,非有古人接节钤制之理,不择可否,视利辄进,如间者泛海之师,覆亡相继,计犹不悔,则不止险要必争之地为可守也,凡沿江之地皆当守。今若大江南岸营屯相望,传烽数号,千里不绝,则敌人之情畏矣。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22049楼 2014-07-21 21:18:20
王夫之说:“惜其处功名之际,进无以效成老于国,而退不自保其身,遇秦桧之奸而不免,即不遇秦桧之奸而抑难乎其免矣”“故君子深惜岳侯,失安身定交之道,而尤致恨于誉岳侯者,适以杀岳侯也”,供参考
-----------------------------
你的地沟油版的“资料”给谁参考?

故君子深惜岳侯失安身定交之道,而尤致恨于誉岳侯者之适以杀岳侯也。

文盲,能够看出有什么不同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22053楼 2014-07-22 10:38:00
你的地沟油版的“资料”给谁参考?
故君子深惜岳侯失安身定交之道,而尤致恨于誉岳侯者之适以杀岳侯也。
文盲,能够看出有什么不同吗?
-----------------------------
@mkopmn 22054楼 2014-07-22 11:12:04
断句不一样。
-----------------------------
哈哈哈哈!文盲,只有断句不一样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22050楼 2014-07-21 22:12:00
朱熹从来没有比较过顺昌大捷和郾城大捷,下面是他评价顺昌之战的全文,你无耻地剪切了一番后拿出来招摇
-----------------------------
@mkopmn 22055楼 2014-07-22 11:14:04
我是从徐规的一篇论文看来的,他就是这样写的,把中间一段用省略号代替,来说明顺昌大捷对绍兴和议的影响。
-----------------------------
徐规先生是这样写的吗?你敢不敢把原文引出来?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22050楼 2014-07-21 22:12:00
朱熹从来没有比较过顺昌大捷和郾城大捷,下面是他评价顺昌之战的全文,你无耻地剪切了一番后拿出来招摇
-----------------------------
@mkopmn 22059楼 2014-07-22 16:09:38
@mkopmn 22055楼 2014-07-22 11:14:04
我是从徐规的一篇论文看来的,他就是这样写的,把中间一段用省略号代替,来
—————————————————
实事求是评价岳飞战功一文。
-----------------------------
哈哈!骗子,你把原文引出来呀。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gukhuk 22014楼 2014-07-20 22:18:31
楼主写的太好了 不知出版后能坚持在这里写下去吗?我看水浒传就感觉北宋年间社会道德沦丧 人与人之间很不客气 冷漠而且暴力 完全没有春秋战国时的高尚风气 和现在的社会很像 从在您贴子里胡搅蛮缠的几个人可见一斑 他们的学识与道德水平 明眼人一看便知 但还厚这脸皮赖在这里 真不知所谓
-----------------------------
谢谢关注!本文一定会写完。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22067楼 2014-07-22 23:05:39

盖岳飞在绍兴七年以前的几年中,驻军鄂州(今湖北武昌)襄阳一带,他交战的主要对手是实力衰弱的傀儡政权——伪齐。绍兴七年,伪齐皇帝刘豫被废后黄河以南地区才由金国直接统治。这时宋金开始和谈,九年订立盟约。十年五月,金方败盟,兀术等分四道攻宋,是年夏秋之间,岳飞北伐对手才是金兀术统率的军队。然此时金兀术主力军十万多人已在顺昌......
-----------------------------
只看到对顺昌之战的高度肯定,没看到对顺昌之战和郾城之战进行具体比较,是你在添油加醋。
徐规先生的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仅凭顺昌一战,还不足以让金国由战转和。否则,完颜兀术也太没用了,一次失败就赶忙改弦更张,而且还是在酷暑天作战失败。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22074楼 2014-07-23 17:20:27
徐规先生的根据是曾敏行朱熹叶适的说法,还有这一段“对于南宋初期抗金诸将的战功,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叙述,不宜厚此薄彼,更不可为了尊崇岳飞而虚词溢美,不惜抹煞其他将领的战绩”。
-----------------------------
哈哈哈哈!你还知道实事求是?厚此薄彼,为了尊崇岳飞而虚词溢美,不惜抹煞其他将领的战绩,当然是错误的;你厚彼薄此,为了抹煞岳飞而恶意贬低,不惜抬高其他将领的战绩,更加是错误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22075楼 2014-07-23 18:28:00
哈哈哈哈!你还知道实事求是?厚此薄彼,为了尊崇岳飞而虚词溢美,不惜抹煞其他
-----------------------------
@mkopmn 22076楼 2014-07-23 18:39:20
我怎么抬高了刘锜,南宋人就是这么说的,我引用的那些还不足以说明一切,洪皓的蜡书,杨汝翼的《顺昌战胜破贼录》,称兀术所恃十损七八,《独醒杂志》卷七,章颍的《南渡四将传》把刘锜放在岳飞前面,这你怎么解释,我引用的那些说顺昌大捷影响的南宋人也是在捧刘锜吗?
-----------------------------
历史盲,曾敏行、朱熹、叶适是不明真相,你去看看他们的生卒年月,对照一下《鄂国金佗稡编》面世的时间,你就能知道为什么他们都不提郾城、颖昌的大战,就能知道为什么叶适在晚年给予了岳飞极高的评价。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22076楼 2014-07-23 18:39:20
楼主,颍昌的颍你写错了
-----------------------------
是的,我造词组是造错了,一直没发现。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22088楼 2014-07-24 09:57:00
什么叫不明真相,岳飞是被岳珂捧起来的
-----------------------------
哈哈哈哈!你连《鄂国金佗稡续编》的书都没找到,评论起来就这么理直气壮?你以为真要靠捧才起得来?你黑岳很注重节约成本,几十元钱的必备书都舍不得买一本……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22092楼 2014-07-24 12:12:00
哈哈哈哈!你连《鄂国金佗稡续编》的书都没找到,评论起来就这么理直气壮?你以为真要靠捧才起得来?你黑岳很注重节约成本,几十元钱的必备书都舍不得买一本……
-----------------------------
@mkopmn 22093楼 2014-07-24 12:48:58
绍兴年间,李纲指出岳飞却要离开,委是故违诏令,欺罔朝廷。这是怎么回事?
-----------------------------
朱熹、叶适的问题不谈了?哈哈!你又落荒而逃了?
先说说看,这又是从哪里搜来的地沟油?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22096楼 2014-07-24 13:53:13
文州团练使韩京称,他得到岳飞公文,说曹成众贼并以破灭。招收尽净,湖南、两广别无曹成溃贼。兼韩世忠大军已到潭州,抚定李宏马友人兵,及已破刘忠大寨,所以岳飞要去江州驻扎。李纲不同意
-----------------------------
问你是从哪里搜到的地沟油?哈哈!你怎么不敢说?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22100楼 2014-07-24 15:11:00
@mkopmn 22096楼 2014-07-24 13:53:13
文州团练使韩京称,他得到岳飞公文,说曹成众贼并以破灭。招收尽净,湖南、两广别无曹成溃贼。兼韩世忠大军已到潭州,抚定李宏马友人兵,及已破刘忠大寨,所以岳飞要去江州驻扎。李纲不同意
-----------------------------
@mkopmn 22101楼 2014-07-24 15:23:59
问你是从哪里搜到的地沟油?哈哈!你怎么不敢说?
—————————————————
176页,叽叽喳喳侃大山的文字
-----------------------------
哈哈哈哈!“叽叽喳喳”的垃圾地沟油你也拿来提问?
李纲的原文载于《梁溪集》,网上是搜不到的,如果你觉得这是黑岳的好材料,那还是别太节约成本,花钱去买一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182

“江北士民流离失业,而大多数江南士民对他们既忌恨又憎恶,容不下他们(请特别注意这句话)。如果朝廷能够安排他们去长江沿线营田,就好比是生死而肉骨(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形容恩惠极大),他们一定会感戴陛下山高海深般的恩德,在营田之余,也会出生入死守卫来之不易的新的家园,则陛下的绥怀之略也就获得了成功。”
关于江南士民对北方难民的记载在史料中难得一见,韩肖胄的这段话正道出了乱离人的悲惨处境——江南士民觉得他们带来了麻烦,是沉重的负担,对他们颇为敌视。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因为北方的军贼、流寇作恶多端,导致江南士民对北方人的普遍不满;另一方面,毋庸讳言,那些并非军贼、流寇的难民为生存所迫而做些诸如偷窃衣粮之类的事,也属在所难免。
江南的士民虽然也并非没有同情心,虽然也会念及同胞流离失所的苦难,但他们自己的生存状态也极为艰难,在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甚至是严重损害之时,他们也会把难民视为“瘟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秦桧“南人自南,北人自北”和赵构议和苟安政策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的。
对他人的同情不等于愿意付出代价去拯救,尤其是在代价较高和很高的时候,同情往往只能是同情而已。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七十六
江北士民流离失职,江南士民多忌且恶之,若无所容者。今若使得耕并江之田,是生死而肉骨也,荷戴深恩,民力之余,将出死卫生以备捍御,则绥怀之略成矣。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183

在现实社会中,左右人的行为的有两个原则——利益原则和道义原则。
如果某件事无关乎切身利益,绝大多数正常人的社会行为都会遵循道义原则;而如果某件事存在道义原则和利益原则的冲突,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大多数人的行为将决定于利害的计算。
如果不用为安置北方难民而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谁要是主张放弃江北的同胞,江南士民自然是会一致发出谴责的声音。但当他们知道必须由自己拿出钱和粮食来时,真正愿意付出的往往只有少数人,大多数人或沉默,或叹息,或溜走;在不得不承担时,心里或不平、或哀叹、或怨憎。
在特别推崇国家大义、重视道德伦理的儒家文化的社会里,在出现道义原则和利益原则严重冲突时,伴随而生的是一种普遍的虚伪——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自己放弃、背离道义原则寻找理由和借口。
韩肖胄显然为如何安置北方难民进行过反复思索,让他们在前线营田谋生的确是缓和、解决当前矛盾的一个办法。接下来,韩肖胄又指出营田对于守江的另一个作用:
“长江沿线的各个渡口都应当预设防备,修建工事,以阻挡敌军渡江,凡江边可停泊舟船之处,都应该布署水师。而修建工事非一日可就,编练水师也非一日可成,如果让屯田、营田兵在耕种之余修建工事,制造舟船,就能逐步完成这些准备,贼虏进犯时可战则战,则战守之道也就完备了。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七十六
津岸有可绝江处,当预设险固,使不得渡;浦溆有可泊舟处,当素备舟师,使不得入。险固非一日可设也,舟师非一日可习也。因屯兵使为之,日积有功,贼至可战则战,战守之道尽矣。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184

“臣以为此策不仅是保固、守御之计,恢复中原,抚定四夷,也都可以由此而开始,此乃贵谋贱战的万全之计。
“臣曾经侍奉陛下左右,每日聆听陛下的玉音,随后又对照朝廷的所作所为,由此深知虽然陛下的爱民之心至诚至厚,但由于为兵事所迫,朝廷、有司不得已而施行了很多弊政,如预买、借税之类,期限颇急。现在局面稍稍有些缓解,应当设法让百姓休养生息一下了。很多为陛下出谋划策的人,都只顾着眼前应付的急难,而忘了立国的根本。臣担心万一陛下听信他们的话,把负担全都加给百姓,背离了陛下平日的圣意,导致民不堪命,天下怨声四起,那可不是小事啊!
“逆贼刘豫决非陛下的敌手,刘豫专门虐待百姓,陛下专门施行德政。如果四海之内皆知陛下力图使百姓安居乐业的仁厚之心,则胁从刘豫的军民必将向往成为陛下的臣民,其维护大宋的心念就更加坚决。臣以为,攻战、备御、措置、绥怀以此为根本。虽然陛下对此早有所知,但还望更加留意!”
韩肖胄对用兵还较为谨慎,主张缓而行之,这代表了一大部分人的看法。而一贯老成持重的朱胜非这次却与韩肖胄等有所不同,他认为对伪齐发动进攻事不宜迟。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七十六
臣谓此策非止为保固、守御之计,至复中原区宇,抚定四夷,皆由此为之,是贵谋贱战,万全之道也。
虽然有一于此,臣向者叨侍帷幄,日闻天语,退而考诸行事,知陛下爱民之意至优厚也,至诚悫也。间者兵兴,有司或不得已为一切弊政,预买、借税之类,期限颇急,事少定矣,当有以休息之。献言者于谋国多为目前之务,而不计利害之实,万一过听而尽行之,民力不胜其任,背于陛下平日之圣意,甚至使民未喻而怨咨者,非细事也。逆豫固非陛下敌也,豫专为虐,陛下专为德,使安静之化刑于四海,宽厚之气袭于殊俗,则胁从之众皆慕之以为君,心愈坚决矣。臣谓攻战、备御、措置、绥怀惟是为本,陛下虽圣心得之,愿加察焉。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