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更正——
正文 5—11—215中
可结果却是中了完颜粘罕之计,落得一个仓惶出奔,匹马渡江的狼狈下场;秦桧南归后,赵构根据秦桧汇报的“金人的战略目标”,又把割地范围扩大了一倍,可随后被完颜兀术追得如丧家之犬,不得不浮海逃生。
应为——
可结果却是中了完颜粘罕之计,落得一个仓惶出奔,匹马渡江的狼狈下场,随后被完颜兀术追得如丧家之犬,不得不浮海逃生;秦桧南归后,赵构根据秦桧汇报的“金人的战略目标”,又把割地范围扩大了一倍,然后接连发信,数度遣使,可金国提出的却是他无论如何也不敢接受的要求。


-----------------------------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胡鑫鑫123 22505楼 2014-08-13 18:31:35
赵构应该更怕他大哥在金人那边吧,毕竟金人一旦把钦宗安在开封做傀儡皇帝,赵构政治上就被动了,要是钦宗回到了宋朝,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最多也就是唐玄宗的命。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浅见,还请楼主指点一下
-----------------------------
兄台太客气了,指点实不敢当,相互探讨吧。

1、从靖康元年起,金国就有以完颜斡离不为首的“存宋”派,他们料到赵构会即位,当时就提出过一个对策——重立赵佶,让赵佶下诏逼未经正式传位的赵构退位。
2、对于这件事,赵构从秦桧那里得到了证实。(秦桧对此事了如指掌,他曾帮赵佶写过那封给完颜粘罕的信,详见《疑案七*秦桧南归》)
3、秦桧告诉赵构——除金国之外,你还有两大威胁,一是伪齐的刘豫,二是被金国捏在手里的徽钦二帝。你必须打垮刘豫,同时想方设法把二帝接回来,否则,如果金国在刘豫垮台后扶立你的父兄,你将面临新的麻烦。
4、如果按秦桧的设想,同意割地进贡达成和议,换回二帝,不但保住了半壁江山,还是把丧土赔款责任加在了徽钦二帝身上,他们回来后想复辟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综上所述,对赵构来说,把二帝接回来肯定比让他们留在金国好。不过,如果迎回来,也不是一点不利之处也没有,虽然并不用担心二帝想怎么样,但赵构的独苗皇帝的优势没有了,他担心的是此后如果文臣武将对他不满,会不会又喊出“上不当即大位”?担心的是如果金国再来侵犯,李纲、赵鼎、岳飞这些人会逼他御驾亲征——赵构即便有了闪失,也不会导致天下群雄并起争位,可以让赵佶或赵桓复辟,也可以直接立赵桓的皇太子为帝。这是赵构不愿意的,也就是说,赵构已经深知独苗皇帝的好处。而秦桧看透了赵构的心思,并愿意为赵构效劳来换取位极人臣的荣华富贵。

赵构的这一心理将在下文的《疑案十五*岳飞议储》中详细分析,敬请关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胡鑫鑫123 22508楼 2014-08-13 22:47:33
还有一个问题请教,根据读过的一些网文(楼主见笑,本人历史水平也就这个水准),秦桧后期权力非常大,甚至达到了加九锡的地步,赵构也自称自己惧桧。如果这是真的,事情怎么会到这种地步,真的是因为赵构惧怕金人,而对秦桧百般退让?
-----------------------------
非常抱歉!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的,对此事,本文《疑案十九*莫须有》后将专门有一个附篇来讲述。

先把我在简版《精忠岳武穆》中的一段贴在下面,可以看一个大概——

绍兴十二年冬,秦桧授意台谏官上章严厉弹劾张俊,给他加的罪名居然也是谋反,把张俊吓了一身冷汗。此时,赵构却出来当好人,说张俊谋反之事不可信。
张俊比谁都知道其中的厉害,乖乖递交了辞呈。绝不相信张俊会谋反的赵构立即批准了他的辞职,鉴于张俊如此“尊朝廷”,赵构格外恩宠,进封他为清河郡王,还给了他一个醴泉观使的闲职。
历经文官集团十余年的努力,南宋的兵权终于彻底从武将手中收回。但是,无论是赵构还是秦桧都还不能高枕而卧,因为他们还有许多重大的心病。
首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担心,那就是反对割地称臣、反对卖国投降的大臣还会不会“兴风作浪”。赵构怕这些人找个机会又闹起来,毁了来之不易的和平;秦桧则担心赵鼎、张浚等有影响力的人物复起,那将对他有致命的威胁。
有人对秦桧说:“相公的勋业超过郭子仪,但不及张子房(张良)。”
秦桧问:“何故?”
“郭子仪的祖坟被太监挖了,他也无可奈何?现在太师能够让那些人屏息畏惮,比郭子仪那是强得多了。但比起张子房终究是不及,张子房是去得的勋业,而太师是去不得的勋业。”
“说得对!”秦桧长叹了一声。
的确,秦桧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若想逃避惩罚,就绝对不能失去权力,一旦失势,不知有多少人要报仇雪恨。他惟有死死守住宰相之位,把一切可能威胁自己的人全部整废、整死,才能有一点可怜的安全感。他只能把恶作到底,把坏事做绝。
赵构、秦桧开始着手对这些大臣的清洗。于是,与岳飞主张的“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正好相反,南宋来了个武将用驽才,文官用柔佞。凡是耿介有气节,刚直不能屈之土,轻则清理出要路,重则置之死地。
从绍兴十二年起,南宋党祸迭起,文狱大兴,冤案横生,暗害谋杀不断。赵构、秦桧对那些破坏和议、可能会破坏和议的人从不敢掉以轻心,也从不手软。
当年,岳家军忍饥挨饿,浴血奋战才收复了商州。随后邵隆奉命前往接管,他率领军民披荆斩棘,历尽艰辛,终于把商州建成了坚固的堡垒。当听说赵构、秦桧要将其拱手送给仇敌,邵隆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他拒不执行朝廷的命令,出兵攻击金人。秦桧得知后,勃然大怒。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秦桧将商州知州邵隆调任南方,随后将其毒死。
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秦桧又授意田师中毒死了痛恨向仇敌屈膝求和的牛皋。
最让赵构尤其是秦桧担心的是前宰相赵鼎,自绍兴八年罢相起,秦桧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赵鼎的迫害。到了绍兴十二年十一月,为了防止赵鼎复起,秦桧授意罗汝楫上章弹劾赵鼎,诬陷赵鼎与王庶等植党连群,并鼓率其党破坏和议。绍兴十四年,赵鼎再贬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被赶到了天涯海角。但赵鼎并没有屈服,他在谢表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表示宁死也不与卖国贼臣为伍。
秦桧看了,咬牙冷笑:“这个老家伙还是这么倔强。”
赵鼎在吉阳军三年,除了广西经略张使张宗元不时派人渡海送些醪酒之外,再没人敢与他往来。倒是秦桧时时“关心”着他,命尚书省吩咐吉阳军的官员,每月报告一次赵鼎的生死情况,逼死赵鼎之心昭然若揭。
赵鼎托人转告儿子赵汾:“秦桧必欲杀我。我死了,你们就不会被牵连,不然,势必祸及全家。”
绍兴十七年八月,赵鼎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绝食而死,终年六十三岁。
除赵鼎之外,秦桧对李光、胡铨等等也都采用各种手段,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对于秦桧的这种大面积地打击迫害,赵构先是在后面窃笑——你秦桧愿意当恶人,对朕又有何不利?借秦桧之手铲除破坏和议的潜在势力,自己还不会背骂名,赵构当然是乐于放手让秦桧去干的。可是,赵构渐渐地发现有些不对头,自罢免张俊起,终身宰相秦桧的相权就已经大大扩张,赵构当时尚未察觉到威胁。在内部较量中,秦桧必须培植一大批愿意对他效忠的爪牙,对此,赵构也是同意的,因为这是斗争的需要,但随着忠义之士被排斥、诬害殆尽,朝廷的要害位置全部被秦桧的亲信所占据。发展到后来,秦桧完全地控制了台谏机构,还左右着执政官的任免,甚至操纵了科举。
秦桧有他自己的算计,辅佐赵构的十位宰相,大多数都当过赵构的替罪羊。是的,赵构此时尊你为太师,但一旦需要牺牲你来保全自己时,他可以毫不心软地出卖任何人。为了自保,赵构可以放弃自己的父兄、妻妾;为了议和,赵构不惜戕害与他共患难的忠臣。秦桧知道,赵构一直是在利用他,如果有一天需要牺牲他这个宰相以谢天下,赵构一定会毫不犹豫,他必须早做预防。
赵构醒悟得晚了一点,秦桧气候已成,满朝遍布他的党羽,赵构开始感到自己正被架空。
当反对议和的人终于不能构成威胁时,秦桧又成了赵构的心病,开始让皇帝睡不着觉了,但赵构已经拿他没什么办法了,秦桧外挟强敌之威,内有擅权之势,他早就埋下了伏笔——如果罢免秦桧这个金国指定的终生宰相,和议将会出现问题!金国皇帝可能会下诏费了他“臣构”,而赵桓可能出现在东京,甚至他又将面对他十二万分不愿意面对的战争……
他们君臣二人的关系开始微妙起来。赵构对秦桧高度警惕,召见秦桧时身上总要藏一把锋利的匕首。
一个阴深狠毒,一个老奸巨猾,君臣二人像一对仇人夫妻一样,都怕对方对自己下毒手,但又分不开。
赵构只有一个办法——熬。他比秦桧年轻,熬吧,一直熬下去,熬到秦桧死了,他就解脱了。
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秦桧感到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开始为子孙做打算了。赵鼎死后,在剩下的元老重臣中,影响力最大的就属张浚了。秦桧又开始策划置已经被贬到永州的张浚于死地,这次,秦桧要把所有可能威胁他子孙的人一网打尽,他处心积虑地炮制出一个牵连胡寅、李光、赵鼎之子赵汾等的“五十三人大案”,诬陷他们以张浚为首,正图谋大逆。绍兴二十五年十月,狱案终于做成,大理寺呈上案卷时,秦桧却已经病得不能签字了。
若是秦桧的病再晚几天才恶化,张浚等人只怕就是凶多吉少了。
秦桧病危,对赵构来说也无疑是特大喜讯,他亲自前去探望,在病榻前一脸关切地问候着这位“国家功臣”。秦桧望着赵构,无语泪流。他们二人此时的心思,当然不会对任何人讲。
赵构出来后,情不自禁地对杨沂中说了一句:“我再也不用在身上藏匕首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217

朱胜非的辞职,肯定对赵构有非同一般的刺激。而且,更让赵构窝心的是,不仅宰执大臣普遍反对,并且此时要找一、两个认为议和有望的使节都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赵构希望使者去金国“申包胥哭秦庭”, 但最后也只得派对议和根本没有信心魏良臣、王绘出使。
事实证明,不仅赵构对金国抱有的幻想不切实际,他也错误地判断了伪齐——既便赵构想与刘豫和平共存,但刘豫君臣却认定伪齐与赵宋势不两立,他们绝不会让赵构苟安于江南。宋金之间频繁的使节往来,已经引起了刘豫的严重关注,他也展开了外交斗争,派人到金国游说。
刘豫的说客到达金国之时,正值完颜吴乞买病重,可能来日无多,完颜阿骨打和完颜撒改系两大集团的关系开始趋于微妙。
完颜吴乞买最终做出出兵帮助刘豫的决定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在外有刘豫的游说,在内有逐步架空完颜粘罕的需要。此次由完颜讹里朵、完颜挞懒、完颜兀术统兵出征,而让完颜粘罕留在金国的上京,这实际上有将兵权暗暗移交的用意,是削弱完颜粘罕势力的开始。也就是说,金国朝廷的内部矛盾客观上帮了刘豫,助成了他的此次外交。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218

正当赵构力排众议,确定了向金国再派使者之时,偏偏又传来金、伪齐联军即将南下的消息。如果不是恐金恐到极点,如果还有一点起码的勇气,既便是不愿意放弃议和,也总该暂缓实施吧!而赵构做的正好相反——抓紧时间,对魏良臣、王绘连骗带逼,最后几乎是把他们驱逐出了临安,赶上了议和的路途。
虽然求和使总算是逼上了路,但抵抗却是必须的。临危受命的新宰相赵鼎深感此次金、伪齐联军南侵的巨大威胁。这些年来,南宋之所以能在金国的一次次军事打击下存活下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金兵只能是秋来春去,南宋在金军班师之后,得以喘息、恢复。而如果让刘豫的伪齐军渡过长江,他们势必图谋盘踞江南,也就是说,金、伪齐联军打过长江之后,暮春时节金军退兵,南宋军队必须要和伪齐军继续较量下去。如果在入秋时节还不能将其全部逐出江南,则伪齐军将接应金军再次渡江,长江天险将彻底失去作用。如此打上个二、三年,南宋必将陷入绝境。
一向谨慎稳重的赵鼎不得不力劝赵构御驾亲征。起初,南宋朝廷接到的探报是金军的兵力并不多,这更加坚定了赵鼎敦请赵构向前的决心。
对于赵构来说,这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抉择——议和无成功的把握,迎战怕被擒杀,逃跑的结果最终将是逃无可逃。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22559楼 2014-08-15 17:40:03
@湖东隐士回复 22556楼 2014-08-15 14:27:26
哈哈!你到街上把这句话喊一次,看看周围的人是什么反应。
888888888888888888888
哎呀,还需要我到街上去喊吗?电视,报刊大张旗鼓的叫嚣:“中国人都是炎黄的子孙,血肉相连”,你耳朵聋了,眼睛瞎了,不知道?
秦桧也是中国人,他和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祖宗,他的祖宗就是你的祖宗,他和你血肉相连,他比你大800多岁,难道不是你的祖宗?
侮辱秦桧,就......
-----------------------------
你凉热春秋有秦丞相这样的祖宗,可我家祖祖辈辈都是草民,实在扯不上关系,咱也高攀不起。
如果本文妨碍了你给祖宗翻案,妨碍了你出名发财,那也只好请你节哀了。
秦桧是汉奸卖国贼不等于他的后人就是汉奸卖国贼,也没人让你为800多年前的祖宗的罪行负责,你端端正正做人不好吗?为什么硬要丧心病狂地继承祖宗“遗志”?
看看你喊的这些话,你也真能异想天开,想把“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改成“中国人都是秦桧子孙”,你以为会有人把这当人话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22565楼 2014-08-16 09:33:11
我好意劝你,一个人不管怎么堕落、无耻,还是要尊重自己的祖宗,不管他们有多大的罪过,像秦始皇、杨文广、刘豫、郦琼、李成、孔彦舟等等十恶不赦的独裁者,真正的叛徒、汉奸,工贼,过去的都要宽容,原谅你的祖宗们,这才配做一个人。
不要靠着作贱你的祖宗挣钱了,这样很卑鄙、很下贱,挣来的钱实在很臭。
-----------------------------
哦!明白你的意思了,你嫌有一个秦桧这样的祖宗还不够,要把十恶不赦的独裁者、真正的叛徒、汉奸全都认作祖宗才满意。
为了“原谅”你的这些十恶不赦的祖宗,为了给叛徒、汉奸、卖国贼翻案,你以抹黑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为己任,你认为靠黑岳挣钱很高尚、很光荣,挣来的钱很香。
哈哈!你就继续哀嚎吧,谢谢你坦白黑岳派的价值观。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219

在赵鼎的不懈努力下,赵构终于决定向前迈一步,而当御驾终于亲征之时,南宋朝廷接到的探报越来越表明——金国出动的兵力相当多。宰相赵鼎承受着越来越巨大的心理压力——南宋军队的表现将决定战争的胜负、决定国家和皇帝的安危,而除了韩世忠能够做指望,张俊、刘光世将会如何赵鼎实在是心里没底。万一赵构这个独苗皇帝有个闪失,南宋会不会群雄并起,会不会从此四分五裂?会不会因此而彻底亡国?如国出现了最坏的局面,用赵鼎自己的话说,他就要“遗臭万代”了。
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赵鼎只能咬牙硬挺了。

魏良臣、王绘冒着生命的危险穿越战场,而历来反对议和的韩世忠根本不顾及什么“同僚之谊”,直接把他们用作“死间”、诱饵,借此接连在淮南取得伏击战的胜利。
魏良臣、王绘本应难逃一死,但幸运的是,金军统帅认为他们还有利用价值,故而让他们继续艰难的求和。
从魏良臣、王绘的出使、谈判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我们可以分析出许多重要的信息。
金国既然是以和议佐攻战,他们的谈判策略自然是会服从攻战策略,要理解他们的意图,首先要透视金军此次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步骤。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220

从金军的前后行动看,他们对战局的预测甚为乐观。
此前,完颜讹里朵、完颜挞懒、完颜兀术等就已从南宋叛将徐文那里得知,赵构在明州、昌国聚船积粮,这显然是在为再次浮海逃亡预做准备,因此,他们判断只要金军兵临大江,赵构又必将像上次一样魂飞胆丧,率先逃窜;在皇帝逃窜之后,军心、民心也必将崩溃,建炎三年冬的故事又将重演,他们可以顺利渡过长江。
完颜讹里朵、完颜挞懒、完颜兀术等真正担心的是归路会不会被截,会不会又出现建炎四年时韩世忠截江邀击的凶险情势。对此,他们已有对策——挥师渡过长江之后,可以让伪齐军控制住沿江的建康、镇江、太平州等各个战略要害和主要渡口,确保归路的通畅。(这很可能是金国否决徐文提出的从海道强袭明州、昌国的计划的真正原因,他们准备将伪齐的徐文部等水师力量用于保护归路。)
只要能够确保归路无虞,金军就可以对赵构和南宋军队一路追杀,再次横扫江东、两浙、江西,甚至湖南,当然还可以沿路大肆抢掠,显然是一桩赚钱的买卖。赵构即便逃到海里也无关紧要,春天退兵之时,让刘豫的伪齐军留驻于江南,守住下次进攻的桥头堡,以使金军在秋冬之际卷土重来时畅通无阻。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221

基于这种乐观的估计,他们没有准备长期相持所需的粮食。因为只要打过长江,不仅可以因粮于敌,还可以大抢一番,再次满载而归。
如果说,金国将帅对这一作战计划中的某部分还觉得没有足够的把握,那就是金军南撤后刘豫能否不被逐出江南。他们也知道,伪齐的军事力量显然不及南宋,必须考虑到金军班师后,赵构在被逼急了的时候很可能要与刘豫死命一拼。
正所谓“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要帮助刘豫盘踞江南,上策是设法让赵构下不了死命一拼的决心。
纵观魏良臣、王绘向金国求和的全过程,我们不难看出金国的谈判正是围绕上述指导思想来展开的。
魏良臣、王绘在战争已经开始的时候还千辛万苦跑来求和,这无疑使完颜挞懒等更加认为南宋极度怯战,认为赵构亡命逃窜的可能性极大。于是,从双方开始接触起,金国将帅一方面刺探南宋的情况(如问赵构现在在哪里,韩家的人马在何处,南宋朝廷做何打算等),另一方面则继续给南宋使者灌迷魂汤(如李聿兴再次强调必须有“申包胥哭秦庭” 的诚意,如聂儿孛堇声称此次出兵全是因为刘豫的游说等),让他们觉得求和真是“好事多磨”,但如果有磨杵成针的“恒心”,也并不是没有希望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222

完颜挞懒会见魏良臣、王绘,宋金的正式谈判是在金军淮南中了埋伏,受了一些损失之后开始的。完颜挞懒等对韩世忠的伏击不可能不恼火,但没有采取严厉的报复手段(如杀掉南宋使者),而是保持了克制,这一来是因为韩世忠毕竟只是“小掩袭”,金军的损失还不至于伤筋动骨,二来是因为金国将帅还要达到某些更为重要的目的。
完颜挞懒首先就表示对赵构的求和不是完全不信,但由于宋朝屡屡失信,他们也不能完全相信,并强调金国本不愿出兵。而当魏良臣、王绘为失信极力辩解,说赵构自即位以来,就从未对金国失信过,完颜挞懒也并不否认,转而表示担心赵构又听那些“贼臣”的言语。
这种谈判策略想要达到的目的很明显——既不破灭赵构求和的幻想,也不让议和能够顺利快速地达成。
完颜挞懒轻松自如地掌控着假和谈的节奏,简短的会见之后,他以左副元帅完颜讹里朵尚未到达为由,让魏良臣、王绘等了一个月,在这阶段时间里,他又派接伴官在非正式会谈场合放出某些信息,进行“暗示型欺骗”(如李聿兴大谈“天下不可以马上治”等)。也是在这段时间里,金军正在进行战略展开,完颜兀术的前锋兵马陆续抵近了长江防线。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辽东开国郡公 22580楼 2014-08-18 09:02:41
隐士兄不必理会蝇蚊干扰,继续发文!
-----------------------------
本案已接近尾声,下面的内容是把“和战论”奏章以表格的方式整理一遍,以使读者一目了然。本案还将有一个附篇,推翻岳飞“赏罚徇私”的冤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223

在一切准备即将就绪之时,打发魏良臣、王绘回南宋朝廷的时间也就到了。于是,金国方面以完颜讹里朵的名义给赵构写了一封回信,给出的是一个苛刻得让赵构绝对无法接受的条件——要想议和,必须退到福建路建州以南,并交纳天文数字的犒军银、绢,则大金可以允许南宋在东南海隅立一小国。(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金国将帅对此次南侵作战的乐观估计,他们对横扫江东、两浙充满希望,他们的战略目标很可能是将赵构逐至福建。而赵构也确实做了远逃福建的打算,再如赵鼎幕府中的喻樗也建议为退往福建预作准备。)
完颜讹里朵、完颜挞懒、完颜兀术等也根本不指望赵构接受这一条件,因为他们下一步是要打。但完颜挞懒依然在充当“温和派”,与魏良臣、王绘分别的时候,还让他们向赵构转致他的“问候和思念”,这无非是又为下一次以和议佐攻战做好铺垫。
另外,完颜挞懒还成功地通过某几种渠道欺骗了魏良臣,让他误以为南下的金军有“长平之众”,让他把这个假情报带回去恐吓赵构。
放魏良臣、王绘回南宋朝廷的时间显然是经过仔细斟酌的,完颜挞懒预计他们见到赵构时,完颜兀术的前锋部队正好部署已定,摆好了一副虎视眈眈的架势。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224

完颜讹里朵、完颜挞懒、完颜兀术等企图以虚张声势的假情报和大兵压境的气势双管齐下,压垮赵构君臣的抵抗意志,促使他们仓惶逃窜,他们就很容易达成既定的作战目标。只要打到了江南,他们料定赵构届时更加会下跪求饶,而他们又可以说赵构是咎由自取——大金皇帝格外开恩,允许你与刘豫划江而治,而你仍旧执迷不悟,还在听那些“贼臣”的言语,拒不割让江北之地,再次招致大金兴师问罪。如果你还想议和,那我们只能给你最后一次机会,不过议和期间你绝对不许再动刀兵,不许对江南的伪齐军“挑衅”,否则我们终将把你追到天涯海角。
只要赵构再派使者,一来一回至少需要几个月,转眼就拖到了入秋,下一轮进攻就可以开始了。
这是一个看起来成功希望非常大的计划。
然而,让完颜讹里朵、完颜挞懒、完颜兀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南宋这次采取了较为坚决的的抵抗。
赵构的御驾亲征虽然是打了折扣的御驾亲征,但宰相赵鼎等大臣策划的一系列政治宣传仍然取得了明显效果,对确保大将向前,对激励士气、稳定民心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韩世忠在淮南的伏击战只是小胜,但对军队士气的影响不可低估,先胜之后退守长江天险和退败至长江防线是有本质区别的。
完颜讹里朵、完颜挞懒、完颜兀术预计的南宋军队大溃逃并没有出现,他们的计划被打乱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225

进入十二月后,完颜兀术与南宋三大将隔江对峙。这种相持,对宋金双方来说都是煎熬。
在南宋这边,宰相赵鼎如坐针毡,如果金军发起强攻,长江防线能够守得住吗?赵鼎没有把握;如果天险失守,再想挡住金国铁骑就几乎不可能了,还能够确保赵构脱险吗?赵鼎同样没有把握。
但有一点赵鼎是清楚的——事已至此,只有继续咬牙硬挺一条路。挺住了还有希望,而让赵构退避,那就必将导致全线崩溃,危险系数会更大。
赵鼎已经做了最坏的准备——如果金军发起渡江战役,就把三衙的军队也压上去一拼;如果压上三衙的军队仍是无济于事,他就只能和张浚吸引、纠缠住金军,掩护赵构从其它的道路逃生。如果真的落到这种局面,赵鼎自己也就随时准备以死报国了。
在金军这边,完颜兀术对建炎四年的韩世忠截江之战心有余悸,他不愿再次冒险,兼之制造舟船也需要时间,更不用说训练水军了。而长期相持对金、伪齐联军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准备足够的粮草,而伪齐的供应能力和运送能力远远支撑不了如此庞大的军队的物资消耗。
完颜兀术进退两难:进,意味着要冒险展开水战,很可能损兵折将还无法达到目的;退,不仅是无功而返,还可能坚定南宋今后的抵抗决心。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226

双方在煎熬中相持了并不算长的一段时间之后,金、伪齐联军就陷入了粮草匮乏的困境。南宋军队还时不时地发动小规模的袭扰战,而完颜兀术找不到有效的应对办法,当他写信给韩世忠试图诱宋军渡江决战时,其实已经把不敢展开水战的弱点暴露无遗了。
完颜兀术已经无计可施。
十二月下旬,奉命东援的岳家军赶到了淮西战场,他们有与其它南宋军队截然不同的表现——在三大将全部退守江南的时候,岳家军挺进江北,在庐州一举击破了刘麟,开始威胁完颜兀术的侧翼,让他更加不敢渡江。
毫无疑问,岳飞不可能不估计到金军主力会掉过头来对付自己,也就是说,他做好与金军在庐州一带较量的心理准备——此时的岳飞已经不畏惧金军主力。
岳飞与完颜兀术的对决似乎已经近在眼前,而此时事情却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金国朝廷里的皇位争夺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促使处于粮草困境中的完颜讹里朵、完颜挞懒、完颜兀术等下了迅速退兵的决心。
金军在并未大败的情况下突然后撤,南宋方面还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除了粮草不济是可以判定的,还有没有其它更重要的原因呢?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227

南宋的文臣武将们对此有种种猜测,有的人(如赵鼎)认为是因为金国本不愿出兵,所以遇到困难就不愿拼命向前。南宋朝廷对金国的内部情况一直缺乏了解,虽然宇文虚中屡次向南宋密报金国的情况,但由于情报传递的困难和危险,宇文虚中也只能使用极简短的暗示语言,无法传出信息量较大的情报。
在南宋的前宰执大臣中,只有出使过金国的韩肖胄隐约猜测到金国内部可能发生了大变,至于是否果真如此,他也不得而知。
乍看起来,南宋大臣如何分析和猜测金军退兵的原因似乎并不重要,其实不然,因为这对南宋朝廷今后的和战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认定金军是因为本不愿出兵而导致退师,则有如下必然的推理——金军将帅也认为兴兵南下作战是在为刘豫做嫁衣裳,战阵上折损的是自己的人马,而得到土地的却是刘豫。而如果女真贵族真是这种心理,就可以说明三个问题:
1、真的是如秦桧所说,金国并不是一定要占据宋朝全部的土地;
2、离间金国和伪齐是有可能的;
3、金军此次无功而返,并不是因为打不过南宋,而是不愿为刘豫付出代价,也就是说,如果金军真的使出全力,南宋军队仍然是难以招架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228

如果基本这种判断来思考今后的对金策略,那就会极可能有以下几个取向:
1、尽一切可能避免与金军决战,以免遭受惨重损失,导致亡国的严重后果;同时,这也意味着收复中原是不可能的,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不可能的。
2、议和是有希望成功的,应以谋求和议为上策,争取外部的和平,以集中精力解决内部问题。
而如果全面深刻地洞察了金军退师的三大原因,就能坚信南宋已经处于“先为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的态势:
1、伪齐薄弱的经济能力和后勤能力无法支撑大军与南宋军队长期相持于长江;
2、金、伪齐联军在水战方面居于绝对劣势,不敢冒险渡江;
3、金国内部斗争已经开始,而且还将不断升级,这势必大大削弱其战争能力。
如果基本这种判断来制定今后的对金策略,那无疑就会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继续加强水上力量,确保今后在江南奠枕而居;
2、议和已无任何必要,应果断放弃;
3、励精图治,练兵积粮,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等待时机北伐。
必须指出的是,即便是在南宋文臣中才能最为出众的李纲也未能洞察对手的全部弱点。虽然他提出的对金策略正确地把握住了关键点,但说服力稍显不足。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229

南宋的大多数公卿中包括宰相赵鼎在内都持前一种判断。正因如此,赵鼎才对下一步何去何从举棋不定,因此才建议赵构下询问诏,以求集思广益。(如果持后一种看法,就只需要坚定决心,制定自强的计划,然后一步步地实施,而没有发起再议和战的必要了。)
另外,还有一件特别值得注意的事,那就是完颜挞懒等对四年前回归南宋的秦桧有不同寻常的兴趣,一而再,再而三地向魏良臣、王绘打听秦桧的下落。(这其实也说明,秦桧并非金国派来的间谍、奸细,而是暗纵出来的棋子,否则他们一定会约定隐秘的联络方式,完颜挞懒不会一点秦桧的消息都得不到,而要向南宋使者打听。)
回顾一下过去的事,秦桧最后一次派人(高益恭)到金国是在绍兴二年夏,完颜挞懒由此能够得知秦桧已经当上了宰相。但是此后却完全没了音信,赵构多次派人出使金国,都没有带秦桧的书信前来,并且金国使者到临安也未见到秦桧的踪影。这不能不使完颜挞懒觉得有些蹊跷。
完颜挞懒让魏良臣、王绘给赵构带话——“至于本朝之事,秦桧都一一知晓,你们如若不信,只管去问他。”乃是因为秦桧是一个认定“金军不可战胜”的人。当初他们放秦桧南归,本来就有利用他来恐吓赵构的用意(此次让魏良臣误以为“金军有长平之众”,与此用意相同),完颜挞懒认为,赵构如果向秦桧问计,秦桧肯定会说对金只能求和,不能死战。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一 再议和战 正文 5—11—230

也许完颜挞懒只是试着让秦桧这颗棋子起点作用,如果起不到作用也无关紧要。他可能没有想到,赵构知道了他对秦桧的“关心”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为了割地求和,赵构已经成了真正的孤身寡人。宰执大臣们辞职的辞职,“消极怠工”的“消极怠工”,使赵构办起事来也就难上加难,他此时迫切需要秦桧这样的人来为议和出谋划策并辅助他具体实施。
魏良臣、王绘带回来的消息,说明完颜挞懒他们对秦桧甚为欣赏,又似乎是在暗示——如果南宋是由秦桧来主持和议,可能很多事会好谈一些。这无疑赵构使觉得秦桧可能是与金国谈判的最佳人选,由此更加认为有把秦桧召回朝廷的必要。尽管赵构厌恶秦桧植党揽权,但在他看来,议和是关系到他的生死和南宋存亡的大事,只要能促成和议,其他的一切都可以放在次要位置。
寓居温州的秦桧也一直在密切关注朝廷的动态,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当接到赵构的询问诏时,他敏锐地感觉到——机会终于来了。秦桧与赵构有一年时间的密切接触,他们君臣二人不知有多少次秘密商量议和之事,秦桧对赵构某些方面的心思相当了解,他知道这道奏章该如何写。
被赶出朝廷,被赵构宣布永不录用的秦桧已经呼之欲出了……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