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2-5-107

黄潜善、汪伯彦还请了一个和尚来说法,大敌当前,宰相仍有闲情逸致参禅悟道,如此风范,真是让我们想起小说里的诸葛亮空城抚琴了。
赵构也毫不逊色,他在宫中对美人们大施“恩宠”。
很多历史研究者读史至此,都不禁掩卷长叹。对他们此时的行为实在无法理解,形势危急到了这号田地,赵构怎么还有兴致寻欢作乐?
有人说这个疑问历史学家讲解不了,得由心理学家出面解释。
心理学家给出的解释是——这表明赵构此时处在极度的焦虑之中,他每分每秒都在煎熬,度日如年。即将到来的结果将决定他的命运,如果和议能成,那是“一好百好”,一切灾难都会过去;而如果是完颜粘罕又在以和谈来隐蔽进攻,那后果就太可怕了,扬州朝廷根本没有御敌的准备,赵构简直不敢往下想了。
赵构的心理实在是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所以他会设法转移注意力,而此人好色,所以他选择的方式是和女人的颠鸾倒凤,以此暂时忘掉恐惧、忘掉现实中的一切。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2-5-108

赵构专门将自己的心腹内侍邝询派了出去,让他一定要打探清楚,到底是不是有金兵大队人马杀过来了。
邝询首先得到的消息就是刘光世的军队已经溃散,这刘光世也真够争气的,他带的军队连淮河都还没到,连一个金兵的影子都还没见,在半路上就溃散了。
接着,邝洵又确切地了解到:金军的先锋部队于二月一日掩袭天长军(今安徽天长),镇守天长军的统制官和一万守军逃走……

邝洵快马疾驰奔回扬州,慌忙冲进皇宫给赵构报信。
正在云雨之中的赵构突闻此讯,如遭了晴天霹雳,受到的极度惊吓(一般认为,赵构此后丧失生育能力,此即其因),他慌忙起来披上甲胄,现在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跑、赶快跑!决不能向赵佶、赵桓一样落入金人的手中!
事出仓促,赵构身边只有内侍省押班康履和御营都统制王渊等五、六骑。赵构冲出皇宫,策马疾驰到扬州的大街上,路上有行人大声惊呼:“官家去也!”
赵构也顾不得帝王尊严,在满是行人的大街上打马狂奔,夺路冲出了城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2-5-109

消息迅速地传播开来,本来就一片混乱的扬州城更加是人心惶惶,有些人本来还将信将疑,但片刻之后,大家又突然看到,皇宫里的宫女星散而出,一个个满脸惊慌。所有的人此时都明白了——皇帝的确是出逃了!肯定是金兵打过来了!
黄潜善、汪伯彦正在听和尚说佛法,突然有人闯进来大喊:“丞相——,官家已经走了!”二人立即惊得目瞪口呆,回过神来之后,他们也赶快换上了戎装,翻身上马,出来追赶赵构。
赵构出城之后,路过扬子桥时,有一名卫士对赵构出言不逊(具体说了什么,史无所载,似乎有阻拦赵构逃跑之意),急怒得已经快要发疯的赵构抽出手剑,一剑杀了这名卫士,没命地向瓜州渡口方向跑去。

扬州城里陷入了极度的混乱,皇帝跑了,宰相也跑了,文武百官也跟着跑,军士失去了指挥,百姓争相逃命。道路上、城门口一片拥挤,儿童与父母被挤散,各自被人流裹挟而去,到处是哭喊声、呼号声;有人被挤倒,随之遭到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史载:在金兵到来之前,扬州就已经有数万人在出逃的混乱中丧命,这当然是一个估计数字,也许并不太准确,但已经足够说明死亡人数之多。
有一个非常准确的数字与此形成鲜明而刺目的对比——奔袭扬州的金军仅仅只有五百骑!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ronhua 2012-07-18 14:29:29
湖东先生安好,您的文偶会一直跟下去,谢谢您如此详实的材料,偶不参与讨论了,伤神,呵呵
-----------------------------
谢谢支持!先不忙下结论,下文的有些事很能说明问题,本案的史实看完了,大家的很多分歧也就消失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167888b 2012-07-18 15:29:14

当时很多人不能接受赵构他当皇帝的事实,
陈东当面质问赵构,你当了皇帝,你哥哥回来了你把他摆在那里?......
-----------------------------
把你发上的那些“资料”忘掉吧!我说过其中值得商榷的不下一百处,你还不明白吗?
史实是:赵构把陈东召到南京,还没来得及接见,就发生了李纲罢相的事,陈东就连续三次上书。赵构从来没有接见过陈东,你那些资料里面的东西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陈东上书的原文中说的意思是:陛下应该任“监国”之职,否则渊圣皇帝(赵桓)回来了,陛下再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呢?
不管是李纲、宗泽,还是陈东、欧阳澈,哪个也没把赵构仅仅只当个兵马大元帅,一般来说,皇帝外出,由太子当监国,几乎就是在中央代行皇帝的职权。
还有,陈东之所以置疑他地位的合法性,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赵佶的“可便即真,来救父母”,本身就是赵构皇帝合法性的证明,但“可便即真”的条件是“来救父母”。在陈东看来,赵构如果南下避敌,不救父母,就失去了合法继承皇位的权力,所以他才会在赵构决定迁都时提出置疑。
你发的那些资料,是对历史的“架空分析”,也就是说,作者所正确掌握的史实量远远没达到对历史事件分析的条件,心气浮燥,不能认真地去读史,仅凭自己个人的臆想、猜测去填充知识的空白。
有史学家这样评判这一现象——束书高阁,纵论千古。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10


吕颐浩和张浚联马并驰追上了赵构,他们护着赵构,在瓜洲渡口找了一只小渡船渡过了长江,在西津口的水帝庙前上了岸。
赵构拿起手剑,在自己的靴子上擦拭剑上的血迹。亡命奔逃累得赵构筋疲力尽,他想躺下休息一会,但此时水帝庙前哪里找得到铺盖,赵构将一件皮裘半垫半盖,凑和着躺下了。
建炎二年二月三日是宋朝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天,这一天,大宋的天子在靴子上擦拭了剑上自己卫士的血迹,裹着皮裘躺在水帝庙前……
赵构南渡,标志着宋朝在北方战场的全面失败,现在宋朝可以不折不扣地称之为——南宋。
知镇江府钱伯言把赵构接到了镇江府府衙,大宋天子就算有了一张休息的床。

长江北岸,从扬州到瓜洲渡口的五十里间,还在上演一幕幕人间惨剧。约在赵构出逃两个时辰后,金国骑兵出现在城外的扬子桥,运河里成千上万的公私船舶堵塞、搁浅在河道里,船上装载的钱财和文牍等等全部成为了金兵的战利品,但凡金兵觉得拿不走,带不了的,干脆就付之一炬。
那些原本打算乘船逃难的人,起初还为能找到船而庆幸(老人、儿童不堪长途步行,乘船逃难可以保住全家),可现在,他们拥塞在河道里,正好让金兵一网打尽,死者葬身于鱼腹,生者落到金兵手里,等待他们的是无休无止的摧残蹂躏……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11


扬州城里那些无处可逃的、来不及逃的百姓准备好了香花迎拜金人,希望他们大发慈悲,能给这些弱者一条生路。
金兵可不会跟他们讲慈悲,耶律马五纵兵洗城,扬州的士女金帛被抢掠殆尽。夜里,扬州城中火光四起,连对岸的镇江府都望得清清楚楚。

宰相黄潜善、汪伯彦和执政侍从官员也已陆续渡江赶到了镇江府,赵构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商议对策,黄潜善等建议去杭州。
正商议间,突闻外面的卫士哭泣声一片,赵构大惊,赶忙让尚书右丞朱胜非出去察看。
朱胜非出去一问,有人指了指江北扬州城方向,火光映红半边天空,冲天的火光表明金兵正在杀人放火,卫士们都说自己的家属都还在江北,现在生死不明,只怕都会凶多吉少。
朱胜非知道此时士兵的军心必须得稳定,不然会生出大乱,于是他说:“陛下已经传旨,分遣舟船,接卫士们家属过江”。
众卫士信以为真,暂时平静了一些。
朱胜非返身回来,请赵构赶快对这些护从卫士重重赏赐,以安抚人心。
赵构一听,如梦方醒,马上宣布——所有卫士均有护驾之大功,赏!重赏!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2

黄潜善在镇江府听到了一个消息:军民对他恨之入骨,司农卿黄锷到江边的时候,有认识他的人喊了一声:“黄相公在这里。”这一喊送了黄锷的命,旁边不认识黄锷的人还以为是黄潜善,立即有人大骂:“你误国害民,罪该万死!”有军校提刀就冲了过来,黄锷正要开口辩解,人头却已经落了地。
给事中兼侍讲黄哲大概也是被人误作黄潜善,他徒步逃难时,被一宋军骑兵追杀,朝他连射四箭,也当了冤死鬼。
鸿胪少卿黄唐俊过江时落水淹死,据说也是被人误作了黄潜善……


二月四日,瓜洲渡口人山人海,十几万人正在等着渡江,但长江上哪来那么多船?
在这种时候,有人发起了国难财,船价骤涨,一人至少一金,否则休想上船,等船行过江中,船价又涨,不加钱就把船划回去,反正江北等着出高价的人多的是。

金军骑兵卷着风尘杀到渡口,顿时就把人赶得一排排地坠落江中,被淹死、压死的不计其数。
金兵把幸存者堵在江边,勒令他们听从指挥,老老实实地当俘虏,去金国做奴隶。
前有滔滔江水,后面是凶神恶煞似的金兵,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大宋子民呼天不应、叫地不灵,在绝望中,许多人全家骨肉抱在一起,跳进了江中……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更正——上节为正文 2-5-112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2012-05-23 12:44:24
此说显然是被现在的垃圾文字所误,看《宋史》要看中华书局的标点本。
1、赵构打仗几乎全被迫的。
2、南宋有吴玠、岳飞、刘光世、张俊、韩世忠五路人马。
3、五路人马中岳家军最强,是唯一敢真正打进攻战的军队。只有岳家军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其速度最快,战功最著。
4、张浚虽是主战派,但其人志大才疏,是“常败将军;韩世忠仅三万人马,于金作战胜负各半。
-----------------------------
@开吉利 2012-07-18 10:57:29
楼主,你这同一段话里面的张俊和张浚可是同一人????
-----------------------------
不是同一个人。张浚是文臣,我在“常败将军”处打掉了一个反引号。抱歉!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月儿1215 2012-07-18 21:33:19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当日少年鬓已霜,哪堪骑马过维扬。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13

在江南的镇江府这边,赵构正召集宰执和众将在宅堂议事,赵构惊魂未定,他问众臣:“现在怎么办?是暂时留在这里,还是赶快去浙江?”
宰执们正要回答,一边突然有一员武将猛地上前几步,跪仆在赵构面前,捶胸大哭。赵构一看,是奉国军节度使、都巡检使刘光世。刘光世三天前带兵去御敌,在半路上不战而溃,现在也跑了回来。
赵构忙问刘光世这是怎么了。
刘光世号哭道:“都统制王渊掌管江上船只,平日里总是说,紧急时一定可以保证顺利渡江,决不会误事。现在船在哪?臣所部数万之众,其中还有二千多骑兵,现在都没船渡江,这让臣如何为陛下效力?”
原来,在瓜洲一带江面,早已准备了大量的渡船,由御营都统制王渊亲自掌管。这王渊一直和内侍们交结甚密,靠这些太监们在赵构面前给了说好话,所以一路高升,所以他对这些太监们特别殷勤。不久前,内侍太监们想把家财搬运至杭州等地,王渊偷偷地将大批船只调去给他们搬家。王渊没想到,偏偏在这个时候,金兵打过来了。
现在,刘光世把这事在赵构面前抖落了出来。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14

其实,刘光世倒也并不愿意得罪王渊,此时他这么做有两个原因:一是转移视线,让赵构不要注意、追究他不战而溃之罪;另一方面,目前他剩下来的部队如果渡不了江,今后自己手上也就没了资本。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刘光世说出来的数字——他所部几万人,其中还有两千多骑兵。再比较一下金军的兵力,完颜拔离速和耶律马五一共只有一万余人,还分兵对泗州、楚州同时发动进攻,其用于扬州方面的兵力总共也只有五、六千骑,其先锋更是仅仅只有五百骑。
如果迎敌的是岳飞那样的将领,肯定会先一口将这五百骑吞掉,打灭了敌军的嚣张气焰,然后依托城池去杀伤、消耗金兵后续的主力,再寻找时机大举反攻。
刘光世的脸皮之厚和他的能力之低堪称“双绝”,金兵五百骑兵杀到,他的军队还在江北,他这个主将不去指挥军队抗敌,自己先过了江,再跑到皇帝面前大哭一场,把责任一下推干净——将来要是发现士兵少了一半,他可以辩称不是因为溃散逃跑,全是因为没船过江,所以才会损失如此惨重。
宰相黄潜善别的本事没有,但看穿这种小伎俩倒是他的强项,当下,黄潜善道:“已收集了几百只船让军士们渡江。”他不想这个时候为这种事扯来扯去。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15


赵构道:“既然军士们渡江的事已经安排好了,现在还是赶快商议是去是留。”
吏部尚书吕颐浩降阶拜伏不起,继而户部尚书叶梦得等三人也跟着跪伏于庭下。
赵构不明白这几位大臣从庭上跑到庭下跪拜是什么意思,忙让黄潜善去问。
吕颐浩以头叩地,哀恳赵构:“陛下暂时留一留吧!留在这里作为江北的声援吧!不然,金人要是乘势渡江,那就更加狼狈了啊!陛下!……”
吕颐浩的担心是完全正确的,如果赵构此时继续逃跑,扬州城的惨剧马上就会在镇江府重演一遍。军民不知金兵虚实,皇帝一跑,谣言必起,人们还以为是杀来了几万、十几万、几十万金国铁骑,马上就会军心动摇,百姓震恐,一个个惊慌逃命,不用人家打,自己就会先挤死、踩死几万人。
赵构又看了看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他们也点了点头:“是啊!”
跑,跑,跑,就算是跑,也不能像现在这个跑法。
赵构早已没了主意,见众大臣这么说,也只得暂时留下了:“既然如此,那就让宰相赶快去江上指挥,号令江北的军队结阵御敌,让官吏百姓先渡江。”
众臣退了下去,各自安排事情去了,留下赵构在宅堂里坐立不安。过了一会,有人来报:王渊要杀江北都巡检皇甫佐。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16

赵构忙让人去问出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杀人。等去问的人赶到江边,皇甫佐已经被斩了。赵构心中忐忑,忙召王渊来问个究竟。
王渊禀报:“皇甫佐主管海舟大船,办事不力,使大量军民留滞不能渡江。”
赵构听了,让王渊分立旗帜,命将官分别管押渡船。
其实,皇甫佐是个冤死的替罪羊。
王渊见刘光世揭发自己,怕事后受到追究,所以来了个“舍车保帅”,把责任栽到皇甫佐身上,然后杀了他了事。
这是中国的一种“官场智慧”,无数当官的无数次借此化解危机。
只要现在赵构和朝廷忙得没时间追究,将来就是查起来,也很容易对付。王渊可以声称船其实都在江上,没有被调走,是皇甫佐惊慌失措,乱了手脚,导致军民滞留。刘光世不了解情况,产生了误解,在兵荒马乱之时,此属正常。所有的太监也都会说:绝没有让王渊私自调船为自已运家财这种事。
刘光世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他也会知道“正确”的做法。他会马上“明白过来”,自己的确是“误解”了此事。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和王渊结下私怨,而且赵构身边的那些大太监也会认为他“懂事”。他们也会以“懂事”的方法来对待刘光世。大家可以一起对赵构说:刘光世之所以损失惨重,不是因为指挥无方,作战不力,完全是因为皇甫佐坏了大事。
皇甫佐的脑袋已经搬了家,一个死人是不会为自己辩解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2012-7-19 11:20:00
-----------------------------
“吴歌”兄,有没有雅兴画一下“赵构宅堂议事”?这是一个很能表现赵构、黄潜善、汪伯彦、王渊、刘光世这些皇帝、文臣、武将的典型场面——
刘光世厚着脸皮捶胸大哭;王渊满怀怨恨又不得不强压怒火;黄潜善心知肚明又心急如焚;汪伯彦惊恐不安又强自镇定;赵构惊魂不定,心里最惦记的是自己的安危,又担心刘光世真的全军覆没。
一幅图能表现出来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167888b 2012-07-19 09:56:50
呵呵,如果赵构不跑一排排人就不倒下?赵构是上帝 如来佛?他不跑那些人照样死,只不过多搭上一条命
-----------------------------
请看一下今天正文里吕颐浩的那段话,再想想赵构跑与不跑,早跑与晚跑,有计划地跑与仓皇失措地跑,其间有没有什么区别?
他这种跑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2012-07-19 21:26:55
这些角色真是精彩啊 一个赛一个的混世高手 王渊要混到头了
-----------------------------
“吴歌”兄:我纯属是因为这段历史记载本身画面感极强,才突然有此想法,也有好奇心的成分——想看看画出来是个什么效果。这事无关紧要,兄台按自己的计划工作,画到这里的时候让我看看就行。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2012-07-19 20:51:58
赵构在我构思里 以后是个大主角 会追溯他戏剧般的出生开始画 他的成长环境与经历 哪怕是个小事件 对解释他以后的作为也很重要 宫闱之事 难免成人暴力(汗颜啊)
-----------------------------
宋史研究者一般都认为赵构有虐待倾向,几乎没有争议。这个是肯定要表现出来的,至于表现方法可以斟酌。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2012-07-19 20:51:58
女真灭辽我有一大堆问题 想再看看手头的资料后列它个几十条请您解答 比如耶律大石被俘后 携五子逃回 就让我晕了 这五子前后都在哪里啊 没人提起 只说史料残缺
-----------------------------
好的!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不过“吴歌”兄千万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都弄清楚,那会累死的!尤其是这一段历史。
《辽史》、《宋史》、《金史》都成书于元朝,辽、金本来文化就落后,原始史料少,元朝的史学水平又很低,所以留下了数不清的问题、疑案,那不是凭哪一个人的力量能考证得清楚的。请注意取舍!
比如:耶律大石怎么逃出去的,我就见过三种说法,兄台画的时候选一种就可以了(我们写文章时可以把另外二种说法附注一下,但画就不一样,不能画三种)。集中精力在要害处下功夫,非要害处简略交待或略去。
其实,关于岳飞、秦桧、赵构远远不止二十大疑案,本文也只考证、分析有决定意义的事件。你也看到了:本案要把赵构秘密议和的事揭露出来,就用了几万字的篇幅。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