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2-5-191

当日,韩世忠又亲手擒下了王世修。王世修以为自己给朱胜非出过力,所以没跟着苗傅、刘正彦逃走,他还以为朱胜非会保他一命。他的头脑太简单了,从韩世忠进城那一刻起,“季节”就已是秋后了。
最有头脑的是朱胜非,四月五日,他上章请求罢相。
朱胜非久历官场,他深知自己虽然立下了大功,但在宰相任上出了把皇帝逼退位的事,不知将来如何了局。于礼法上臣子应当主动替皇帝承担过失,再则,国家经过这两个月的折腾,已经成了一个烂摊子,自己有能力收拾这个烂摊子吗?收拾不了,难保苗刘兵变一类事件不再发生,难保自己不成为下一个黄潜善、汪伯彦。现在,已是功成而激流勇退的时候了。
赵构还看不出朱胜非的城府,对他尽力挽留。
朱胜非很坚决:“臣若不去,众人必会以为有所雍蔽,臣去之后,公议乃见。”
赵构又问:“卿若去,谁可代替卿为宰相?”
朱胜非道:“从现在的情势看,陛下须用吕颐浩、张浚。”
“二人孰优?”
“吕颐浩练达世事,不足在于此人粗暴;张浚勇于作为,不足在于其人虑事疏浅。”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2-5-192

赵构道:“众人都认为张浚还太年轻。”
张浚时年三十三岁,此时已升任知枢密院事(最高军事统帅),他已经成为宋朝自寇准以后最年轻的执政官。
朱胜非道:“臣前不久在平江府,将军旅钱粮全部交给张浚掌管;此次组织勤王之师,实是出自张浚之力。臣以为,他今后应该可以担当大事。”
朱胜非退下后,回到了宰相的都堂,他还要安排最后一件大事——选命将帅追杀苗傅、刘正彦。
韩世忠主动请命:“金人的确是难以抵敌(请特别注意这句话),但苗傅军中只有少许汉儿(指苗傅军中的燕人),何足惧哉!”
朱胜非道:“请太尉欲去追讨,千万不要让他们过江。”(防止他们去投降金人,否则金人将尽知南宋虚实,今秋必倾国而来。)
四月六日,朱胜非罢相,出知洪州,他在相位一共只有三十三天。
赵构下诏任命吕颐浩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侍郎兼御营使;
诏起复定国军承宣使、带御器械、鄜延路马步军总管、御营平寇左将军韩世忠为武胜军节度使、充御营左军都统制;
诏宁武承宣使、带御器械、秦凤路马步军副总管、御营前军统制张俊为镇西军节度使、充御营右军都统制;
诏其余将佐全部进官二等;
诏赠王渊开府议同三司,厚葬;
诏赠康履官,谥荣节;
诏斩王世修、吴湛。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93

四月十九日,赵构从众臣之情,移驾江宁府。
临行前,韩世忠奏请亲自率军去追杀苗傅、刘正彦。韩世忠问赵构:“不知陛下圣意是要臣生擒二贼,还是只须将他们的人头带回。”
赵构道:“杀了他们就够了。”
“臣誓将生擒二贼,将其公开处斩于都市,为宗社雪耻!” 韩世忠韩世忠知道,苗刘兵变让赵构君威扫地,一定要设法为官家挽回一点面子:“皇宫卫士宋金刚、张小眼二人颇有膂力,请陛下命他二人随臣出征,臣一定要让他二人亲手将苗、刘二贼押来献俘”
赵构闻言,禁不住从座上立起:“来人,取巨觥,为韩太尉壮行。”
(这里简略交待一下苗傅、刘正彦的结局:他们此后被韩世忠及刘光世所部追杀,二人先后被擒。建炎三年七月三日,韩世忠将其押到建康处斩,悬首示众。)

兵变的劫难算是过去了,然而转眼又快到五月了,再过二、三个月就又是秋天。秋天,金兵还会再来,今年的秋天、冬天怎么办?
知枢密院事张浚给赵构提了一个建议——把自己派往川、陕置司。
监登鼓院汪若海也提出了同样的看法:“天下之势,如常山之蛇,川陕为蛇之首,中原为蛇之脊,东南为蛇之尾。欲图恢复大计,必在川陕。”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94

建炎三年五月一日,赵构尚在去江宁府的途中,于常州亲笔写下诏书,任命知枢密院事兼御营副使张浚为川、陕、京西、湖南、湖北路宣抚处置使,并授予其自行任命辖区官吏的特权。
五月三日,赵构路过镇江府。翰林学士滕康奏请赵构派人去陈东的墓上祭拜,赵构闻言立即写了亲笔手令,命镇江守臣与张悫同往,并下令厚恤陈东家属,以示自己痛悔、改过之意。
五月五日,赵构抵达江宁府,改江宁为建康。
赵构到建康府后办的第一件大事,仍然是向金国派出使节,而朝廷中找不到合适人选,张浚向吕颐浩推荐了洪皓。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之志。政和五年进士及第,宣和年间在秀州任地方官,极得民心,人称其为“洪佛子”。此时他正在守丧,应召来到建康后,先后见了宰相吕颐浩和皇帝赵构,谈得甚为投机,于是,赵构下诏起复洪皓为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充大金通问使。
赵构给完颜粘罕写了一封信,其中对自己的称呼发生了重大改变:
“宋康王构谨致书元帅阁下:愿用正朔,比于藩臣……”
赵构这是明确向完颜粘罕表示:大宋皇帝自愿削去位号,对金国俯首称臣!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子瞻门人 2012-08-11 20:54:24
“什么奸谋?”赵构问道。
“如果他们以保护陛下、太后为名,以亲信之兵控制住两宫,勤王兵马即便攻进了杭州城,又如何救陛下?”
赵构这才如梦方醒,是啊!苗傅、刘正彦要保命,肯定会把自己抓起来当人质。他的心又一下提了起来:“那、那该当如何?”
------------------
我想问一下,这些都有相关记载吗?还是楼主的发挥?
-----------------------------
本文所述历史事件,言必有出处,本人从不发挥,否则岂不也成了污染型文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tianya何处不要钱 2012-08-12 09:39:08
把皇帝和皇权分开处理?那个时代对象征皇权的人没有真正的敬畏之心,却拼命往那个人身边靠。除了居心叵测外,还能用什么词?
-----------------------------
建议你拓宽自己的思维域,当时对赵构没有敬畏之心的人比比皆是——“孩视朕”的李纲、敢坚决抗旨达一年之久的宗泽、公开指出赵构不应即位的陈东、直斥赵构后宫燕乐的欧阳澈……
这些人是不是除了居心叵测外,也不能用别的词?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2012-08-11 09:54:55
“让种师道的计划破产和促使姚平仲夜袭的事情”也并非李纲“一手造成”,此事李纲有责任,但责任不在他一人,主责也不在他。这里不和讨论这一问题,你自己去查一下郑望之的《奉使录》就明白了。
-----------------------------
@tianya何处不要钱 2012-08-12 09:45:03
主责肯定由宋钦宗负。但是让种师道陷入孤立,最终决定不等姚古的责任,是不是得由李纲担着?
-----------------------------
还是那句话,问别人之前先看自己,你的逻辑已经相当混乱了。
既然你也认为主责肯定由宋钦宗负,那应该改正你自己此前所说的“李纲一手造成”的观点。
说李纲应该要担“最终决定不等姚古的责任”,这一点显然错谬:
1、这事不是李纲决定得了的,等不等姚古,只有赵桓能决定,姚平仲根本不归李纲节制,而且赵桓还特别命令“二司不得侵紊”;
2、此事既非李纲提出,更非李纲决定,只是赵桓问他的意见时,他起初反对,后来表示赞同。
可能是你后面一句话表达不清晰,应改成——但是让种师道陷入孤立,助成赵桓最终决定不等姚古,这个责任是不是得由李纲担着?
如果是这个意思,则与我所说的“李纲有一定责任”观点一致;否则就与你前面的“赵桓应负主责”自相矛盾。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tianya何处不要钱 2012-08-12 09:45:03
没有《传信录》为《奉使录》作证,我也看不出李纲的问题。
-----------------------------
不明白这句话什么意思,请清晰准确地表达你的意思。
郑望之的《奉使录》查到了吗?那就应该知道李纲为什么改变意见了吧。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deloses 2012-08-13 17:06:55
期待楼主更新!
-----------------------------
这两天有些事,要早出晚归。争取明天恢复更新。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子瞻门人 2012-08-12 18:54:40
这样的讨论很好,也希望不要钱把人物关系给个出处,另外再挖掘一下深的人物关系。
-----------------------------
@金戈风云 2012-08-13 11:47:54
他要是给出出处、引出原文,肯定又要面壁,而且还不止24个小时,在下都能他有看出两处错误,不知楼主是不是看出的更多。
-----------------------------
这些人物关系的出处主要在《宋史*李纲传》、《宋史*许翰传》、《宋史*韩世忠传》、《宋史*王渊传》、《宋史*张俊传》、《宋史*叛臣*苗傅、刘正彦传》。这些关系史料上大多已经理得清清楚楚了,只要不看错就行了。
请“不要钱”兄”再去查一下以下几处:
1、种师道估计种师中二月六日应该能赶到。姚平仲要在二月一日劫营,李纲起初反对,后来赞同。
2、征方腊时,王渊是先锋,韩世忠是他手下的一名小军官(进武副尉),上下级关系;
3、李纲斩焦安节,是执行军法,和焦安节是不是王渊的亲家无关,此后王渊也并未因此报复李纲;
4、说刘正彦是受李纲牵连而遭到贬降不知依据何在,建炎初,刘正彦投靠王渊,经王渊推荐得官,和李纲任相没什么关系,也不是为走宦官门路而转武职。
5、刘正彦打丁进,是因为丁进在宗泽死后再叛,他是奉命征讨,这和丁进与韩世忠以前有摩擦没什么关系。(看看昨天的正文2-5-193,韩世忠有无丝毫记刘正彦人情之处?)
6、刘正彦怨恨王渊,起初是因为觉得自己平丁进有功,赏赐太少,王渊又“檄取所予兵”,后来的事见本文。
7、确有王渊因赵叔近纳了他的相好而让张俊去报复赵叔近之事,但这怎么扯也和西夏出兵、苗刘兵变扯不上关系。

“不要钱”兄宜戒去争胜负之心,再说胜负也不是这个争法。更不要拿史料来唬人,这些关系怎么“超链接”也无法将西夏出兵和苗刘兵变建立起有分析价值的逻辑联系。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云朵嫁给我吧 2012-08-14 03:53:26
楼主大才,好文,读史就应该这样啊,这几天不知不觉中就成了楼主粉丝。问下楼主,你出书也是用的湖东隐士这个名字吗?
-----------------------------
谢谢支持!出书不会用这个名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2012-08-12 18:09:17
这件事情,似乎至今仍有疑问。有人说,这是污蔑。
-----------------------------
@吴歌漫画 2012-08-12 18:36:18
确实是 但好像没准确答案
累煞感兴趣的后人
-----------------------------
这一疑案我也辨析过,原本是准备放在本文之中的,后来“岳王爷万古流芳”来刷屏,我把文章结构调整了一下(快速进入秦桧案),将这一节略去不写。现在要补进来已经很难了,大约有一万五千字,不知往哪放。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C_A_L_L 2012-08-14 16:50:29
楼主思考人生去鸟,今天么更新......
-----------------------------
刚回,有劳各位久等了,明天可以恢复正常速度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2012-08-12 22:26:35
建议你拓宽自己的思维域,当时对赵构没有敬畏之心的人比比皆是——“孩视朕”的李纲、敢坚决抗旨达一年之久的宗泽、公开指出赵构不应即位的陈东、直斥赵构后宫燕乐的欧阳澈……
这些人是不是除了居心叵测外,也不能用别的词?
-----------------------------
@tianya何处不要钱 2012-08-14 18:33:54
如果认为这四个人符合条件。请给出这四个人“对象征皇权的人没有真正的敬畏之心,却拼命往那个人身边靠”的资料。我学习学习。
-----------------------------
条件是参照你所说的岳飞“却拼命往那个人身边靠”,如果认为岳飞是这样,那么这四个人总有两、三个满足这个条件。
至于岳飞有没有拼命往赵构身边靠,留待下文讲述。
有一点提醒:讨论问题时尽量少用模糊字句,什么才算是“拼命往那个人身边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不同的理解的前提下,没有争论的价值。比如(注意是比如)说的是“拼命想接近赵构,获得赵构的好感”就清晰多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tianya何处不要钱 2012-08-14 21:55:51
甭让楼主窝心了,我闪。
-----------------------------
你好像不是怕我窝心吧?估计你查了一下史料,关于“刘正彦是受李纲牵连而遭到贬降的官员之一”这一类观点拿不出史料证据。
临别送你一句话——德高才能望重,真正有学识的人更多的是助人,缺乏自信的人才时常想以压倒别人来证明自己。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95


这里又一个重大疑问出现了——赵构、吕颐浩、张浚为什么还要议和?
黄潜善、汪伯彦要议和,结果再次中了完颜粘罕“以和谈佐攻战”之计,导致了惨酷的扬州之难,导致赵构狼狈逃窜。苗傅、刘正彦要议和,是准备以牺牲赵构为代价的。现在吕颐浩、张浚当政,难道刚刚经历惨祸的他们还没有清醒一点吗?这不可能!
要解答这一疑问,我们必须先来看一看当时的形势。
建炎三年三月,就在苗、刘兵变的同时,山东开始爆发严重的饥荒,饥荒的原因来自战争和天灾,还来自政策的失误。
赵构朝廷的对北方的政策失误导致百姓南流,山东的田园大片荒芜,而留下来的百姓所耕种的土地,又接连遭旱灾、蝗灾,农作物大幅度减产。杜充又掘开了黄河,使很多地方颗粒无收。金兵所到之处,对粮食是决不会放过的。
山东的军队、百姓陷入了绝境,史载:这一年山东“人相食”,盗贼啸聚蜂起,其中最大的是以宫仪、王江为首领的两支。他们倒是有一队队的粮车,但车上运的是一具具用盐腌了的人的干尸——这就是粮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96

没有粮食,兵可以为盗,御营平寇前将军范琼的军队就是如此。
建炎三年四月,范琼在寿春一带抢起粮食来,丝毫不比盗贼逊色。当他们连抢都抢不到足够的粮食时,范琼领兵渡淮河南下找食,他派了五个人到庐州,向安抚使胡舜陟索要钱粮。
胡舜陟把范琼派来的人杀了四个,放了一个回去告诉范琼:“将军受命北伐,现在却放弃守地南来,自为贼寇,我岂能将百姓的血汗喂养你们?劝将军赶快离开庐州,否则我必将整厉兵马与将军周旋于庐州城下,一定要杀尽你们这帮军贼!”
胡舜陟还传檄附道各州郡,不要给范琼粮食。然而,胡舜陟此举也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范琼的几万人总是要吃饭的。从这里赶走,他们还会在那里出现。范琼又率军队从光州、蕲州渡江,引兵到洪州(今江西南昌)屯驻。
此时的范琼已经被朝廷视作一个潜在的威胁。张浚起兵讨伐苗傅、刘正彦的时候,先后五次派人给范琼送信,请他起兵勤王,但范琼拥兵观望,这使得赵构、吕颐浩、张浚开始对范琼越来越不放心。现在范琼又渡江南下到江西,这支军队不但已经完全失去了北向抵御金兵的作用,并且,如果哪一天洪州供应不上足够的钱粮,难保范琼不成为苗刘第二。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97

养兵不能抗敌,还让朝廷提心吊胆,那么还是除掉范琼这一隐患为好,但现在朝廷实在是没这个能力。韩世忠军和刘光世军之一部此时还在追杀苗傅、刘正彦,张俊一军必须要在建康附近保护皇帝和朝廷,哪里还腾得出手来收拾范琼?
对于刚刚连遭巨变的赵构来说,隐患还不止是范琼,军贼靳赛此时占据着扬州、薛庆占据着高邮,宿、泗州都大捉杀使李成和防御使耿坚正在围攻楚州(今江苏淮安)。这三股势力分布于淮南,离赵构所在的建康府近在咫尺,但朝廷对哪一支势力也无可奈何。更为严重的是,万一三股势力连在一起,在建康一带屯驻的张俊一军只怕是招架不住。
赵构、吕颐浩、张浚真是如虎狼在侧,没有动武的能力,他们对范琼、靳赛、薛庆、李成、耿坚等人自然是连一句硬话都不敢说。
经过认真商议,张浚亲身涉险,去高邮抚谕薛庆,抚谕其实不难,只要给钱给粮,他们就会认赵构这个皇帝,不给钱不给粮,别说张俊,只怕张天师去也没用。
在出使途中的洪皓也兼负起了游说军贼的使命,他在淮南稳住了李成、耿坚,接着禀报赵构:“现在是含污纳垢之时,请陛下速派辩士抚谕李成、耿坚,否则易生不测之变。”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98

赵构不敢怠慢,忙派人前去好言安抚。当然,这个时候语言总是苍白的,朝廷又拨给了他们五万斛米。米一到,李成、耿坚马上就有了“忠义之心”。
刚刚经历沉重打击的赵构朝廷,此时钱粮并不丰裕。如果哪一天给不出钱粮,那么这些人会怎么样?每每想到这里,刚刚从苗刘兵变中逃出生天的赵构就感到不寒而栗。
长江中下游在每年农历五月进入梅雨季节,而这一年的雨水又特别多。一天,听着门外淅淅沥沥的雨声,赵构突然心惊肉跳起来,忙召集辅臣上殿,对他们说道:“久雨不止,恐怕是下有阴谋或者百姓有怨愤所致啊!”
吕颐浩、张浚一听,赶忙谢罪,请求辞职。(古代人迷信天命,认为天象、气候出现异常是上天对统治者的谴责和警告。在宋代,如遇天灾,一般皇帝要反省自己,修德以应天变,宰相应主动请求辞职。)
赵构手下本来就已经没几个人可用,如果吕颐浩、张浚引退,谁来支撑现在的危局?赵构当下连连摆头:“宰执岂可轻易去位!还是明日先召集郎官以上的官员到都堂直言为政的阙失吧。”
赵构知道必然会有大臣对自己提出批评,此时的他却的确是真心想容纳直言了——再不有所改变,自己的政权只怕是维持不下去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99

御史中丞张守、中书舍人季陵、司勋员外郎赵鼎先后上了奏章。
张守的奏章主要是让赵构修德,他说:“陛下已经数下罪己之诏,然而天意未回,这乃是因为陛下的所作所为还很不够,望陛下能有切实的改变,以图中兴之业……”
张守认为赵构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呢?应该如何修德呢?他说:“愿陛下处宫室之安时,则思二帝、母后还住在毡幕(帐篷)之中;愿陛下享用珍馐美膳之时,则思二帝、母后还在吃着膻肉酪浆;愿陛下穿着精致的衣服时,则思二帝、母后还在绝塞极寒之地受冻;愿陛下手操予夺权柄之时,则思二帝、母后连语言、行动还在受制于人……”
这种规劝无疑是正确的,但现在的一个个严峻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呢?张守也提不出什么良策,只说如今位居宰相者(吕颐浩)虽有功劳,但其才于尚不足以总揽万机。希望赵构于四海之内选拔文武全才、众望所归者,擢升为宰相。然而,谁是文武全才、众望所归之士呢?该如何去选拔呢?
张守没说。
季陵的奏章洋洋洒洒数千言,历数了皇帝、朝廷此前种种的决策失误,详细讲述了目前严峻的形势,但一谈到应对危局的策略,就比张守的建议还要玄妙得多了——“希望陛下能制将帅、能抑宦官、事宗庙以孝、禁盗贼以义、谋国以智、安民以仁,如此行之,则人心悦而天意回矣!”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