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00

季陵说的全是些永远正确的大道理、在解决现实问题时这却全是些永远无用的废话。就拿“制将帅”来说,赵构现在控制得住范琼这一类的将帅吗?还可以试一试“禁盗贼以义”,看看禁不禁得住,看看不拿出钱粮来,对饿得眼冒凶光的盗贼大讲仁义行不行得通?
但赵构对季陵所言还是嘉纳之。
赵鼎的奏章最具“深刻性”,他认为:当今之所以有如此大患,乃是因为王安石变法,使祖宗之法扫地,使生民饱受其害,使奸臣得以借势而起,所以国家才会今日之祸。而现在王安石还在配享庙廷,时政之阙,莫大于此!不罢王安石配享庙廷,何以收人心而回天意?
赵构采纳了赵鼎的意见。(此后,一直有一种论调:王安石是北宋亡国的罪魁祸首!)
这就是宋朝的文官集团!
要面对危局,靠他们肯定是不行的,相比之下,吕颐浩、张浚的确算是佼佼者了。
赵构御营军,还有南宋在淮南的一些武装,此时不但无力抗敌,其中一部分还很可能成为卧榻之策的大患。此已成积薪之势!
东南的军队已经靠不住了,那么东京留守司那边的军队如何呢?能调过来稳定江淮的局势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2012-08-15 09:54:48
期待正文。。。。。。
-----------------------------
别的事忙了三天,今天总算可以恢复正常了。有劳吴歌兄与各位兄台久等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2012-08-12 16:29:07

-----------------------------
此画佳,然意犹未尽。

张岱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最难对付。”
《夜航船序》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
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
士子曰:“是两个人。”
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
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
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夜航船》之煮酒论史版
有一个画漫画的和一个写杂文的同乘“天涯”航运公司的“煮酒论史”号夜航船。船上历史书籍颇多,二人各取了一本《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来看,渐渐看出了味道,于是谈论了起来。
忽有一人大喝一声:“怎么觉得史料不够多呢?”
二人抬头一看,见一士子,手摇纸扇,扇子上大书“天涯何处不要钱”七字。那人把头一扬,从眼角撇出一道轻蔑的光,开始高谈阔论。二人惊得目瞪口呆、拳足而坐、瑟瑟不敢出声。
半晌,二人听其语有破绽。画漫画的问:“请问相公,姚平仲南逃时骑的是骡子还是驴子?”
那人曰:“是驴子。”
写杂文的问:“岳飞真会把宗泽呛哑火么?”
那人曰:“哼哼,那是自然,岳飞极度自负!”
画漫画的笑曰:“这等说起来,请不要钱兄弟给个面儿,让我画一会儿画。”
写杂文的也长吁一口气:“这等说起来,兄台且去面壁,让我先伸伸脚。”

“吴歌漫画”如觉有趣,不妨画一画这《夜航船》,让论史之人引以为戒。如觉小弟文辞太过刻薄,就一笑置之吧!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金戈风云 2012-08-15 09:17:40
-----------------------------
“金戈”兄:上面是我东施效颦,模仿兄台文法的一篇习作,把你和吴歌兄也编排进去了。见笑!有笔力不到之处,还望指教!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2012-08-15 21:55:04
百年修得同船渡 也是有缘人 呵呵 学生提起画笔又放下了
和他在夜航船上 不会因记错骡子驴的看轻他 这错误不是原则问题
解读宗泽 学生伸不伸腿是次要 是非常想请他下水自己游到岸去。。。
什么时候能读懂宗泽 并有敬佩之心 学生再把他请到船上好酒好肉伺候
-----------------------------
吴歌兄:你是对的!也许他还很年轻,我二十几岁时也争强好胜,是不应该这样拿他开涮。
还是我定力不足,他临走时的最后一句话让我觉得不平。现在想起来,大可不必计较。他有不小的史料阅读量,只要内心能静一些、谦逊一些,其实是个值得一交的朋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2012-08-16 08:48:44
呀 大漠还活着啊 像小强一样
不过你的判断力也太差了
建议你也去看看前几个月湖东老师的另外一贴《帝国崩溃》
好好学习吧。。。。。。
-----------------------------
大漠昨天发什么东西了?没看见,不看也罢。
别告诉他《帝国崩溃》里的信息,让他使劲找、使劲猜。呵呵!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01

自赵构登基以来,南宋军队以赵构的御营军、宗泽的东京留守司军、关陕的西军为三支骨干。
金军第三次南侵时,东京留守司军在宗泽的率领下守住了东京。建炎二年末至建炎三年初,金军第四次南侵,完颜粘罕并未以东京为目标,兼之杜充又掘开黄河阻挡,所以基本上未与金兵交锋。而赵构的御营军在和金兵的较量中,其表现实在是不敢恭维。
如果金军再次南下,必然又会以赵构为目标,把主攻方向放在江淮。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肯定是招架不住的,至于范琼之类就更不敢指望了。因此,赵构、吕颐浩、张浚不得不对东京留守司军寄予厚望。
苗刘兵变之后,东京留守杜充也上奏朝廷,请求率兵到行在“勤王”。
杜充的奏章里说了些什么,史料中已经查不到了。有宋史研究者认为,杜充是见秋天已近,担心金军南下进攻东京,所以不等朝廷许可,就擅自离开了东京。
这只说对了一半,杜充畏敌是真,但他率兵南下却肯定是获得了朝廷批准的。
赵构与吕颐浩、张浚等宰执大臣已充分意识到了江淮形势的危急,此时不得不做出东京留守司军防守江淮的决定,至于东京,也只能放弃了。
国运江河日下,中兴遥遥无期!现在,中兴已经仅仅是一个口号而已,当务之急是如何过得了今年秋冬这一关。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02

建炎三年六月,赵构写下亲笔“责己诏”,检讨自己的四个重大问题:
1、昧经邦之远图(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缺乏远见和长期规划);
2、乏戡难之大略(缺乏应对外战、内乱的谋略);
3、无绥人之道(没有安抚官吏军民,并获得其拥戴的能力);
4、失驭臣之柄(丧失了驾驭臣子的权柄和手段)。
赵构的这份“责己诏”反映出他开始在政治上趋于成熟。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般来说,只有经历重大事件,才会导致一个人的人格出现重大转变。这几个月以来,赵构经历的正是一个又一个生死攸关的重大事件。他,正在转变。)
赵构命人将此诏出榜朝堂,遍谕天下,使天下人都能知道他的悔过之心。

右司谏袁植上章请赵构再贬汪伯彦,诛杀黄潜善、权邦彦(此人弃城而逃)等九人。 “不可、不可,朕刚刚在下诏责己,岂可把渡江之役的惨败归罪于大臣!”赵构看了奏章,对大臣们道:“袁植是朕亲手提拔,虽然敢于直言,但引导朕杀人,此非善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03

吕颐浩道:“圣朝对辅弼之臣,虽有大罪,也只是贬到岭南,所以盛德可以祈天永命。袁植起了杀人的念头,这有伤上天之和气。”
滕康也道:“大哉王言!本朝自太祖以来,未曾杀戮大臣,所以国祚长于两汉。”
(请注意当政大臣的这种态度,这反映出他们的心理,折射出他们对应对危局信心不足,担心自己当政时也遭到失败,也成为“误国之臣”。——主张对别人宽大,也是为自己多留一条后路。)

接下来,赵构干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把袁植贬出朝廷,让他出知池州。
有史论家认为,赵构到了这种地步,还在包庇袒护黄潜善、汪伯彦这些误国罪臣。比如朱熹认为:把黄潜善贬到岭南,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好送他去广中避盗”。
这种说法其实是只见其表,未见其里——赵构这是在收买文官的心!他的《资治通鉴》虽然学得不多、不深,但总算是没有白学。
从宣和七年末到建炎三年,宋朝连续受到金军四次沉重打击,状况是一年不如一年,现在已经是虚弱到了极点。起初还有挽住狂澜的机会,但从赵桓到赵构,一个又一个的决策错误,把这些机会全部丧失了。南宋到了今天这步田地,谁也拿不出任何可以立竿见影的有效策略。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04

也就是说,不管谁来辅政,遭到失败甚至重大失败的可能性都极大,而每一次失败,都需要有宰执大臣来为皇帝承担或分担责任。
如果赵构此时还要杀大臣,只怕再要用人的时候,所有的大臣都会把头一缩——臣愚陋无知(或者年老昏聩等等),不敢担此大任,否则必误国事!
要真的成了这种局面,赵构会越来越孤家寡人。
赵构渐渐开始窥见了一点“绥人之道”和“驭臣之柄”的门道。

建炎二年六月二十日,赵构下诏昭告军民:
“现在迫近防秋,己命杜充提重兵准备。又定于七月下旬,恭请隆祐皇太后率六宫、宗室近属前去江表。朕与谋臣宿将,将同心协力以备大敌,图谋进援中原! 所有的官吏家属、士民,如欲南去避战乱,官府不得阻止!”
这道诏书,用的也是“绥人之道”——皇太后、宗室近属、官吏家属、士民可以向后躲,朕要率谋臣宿将挡在前面,不但要守住江淮,还要设法进援中原!
然而,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调杜充南下,是弃中原而求保江淮,并且,把杜充的东京留守司军调来就能保住江淮吗?
赵构和众臣谁也没这个把握。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05

扬州之难给了赵构、吕颐浩、张浚等人足够的教训,他们并不把希望完全寄托于议和,所以他们也在备战。但是天下大乱、盗贼蜂起、天灾与饥荒接踵而至、军队既无斗志又无纪律,这一切问题都不是在几个月时间内能够解决的。
这就是赵构、吕颐浩、张浚继续派使议和的真正原因,而且赵构“深自贬抑、削去位号”,大宋皇帝改称康王,希望以此让完颜粘罕动一动恻隐之心。只要金兵今年秋冬不来,就赢得了一年的喘息时间,可以腾出手来解决卧榻之侧的一系列隐患。

身在东京的杜充是不是也对局势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所以才向朝廷提出南下勤王呢?
不是!
杜充是在东京呆不下去了。
宗泽生前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粮食快要耗尽了!
农业生产没能有效恢复,使中原丧失了经济基础。想把中原守住,现在只有一条路:从南方大批调送粮食来支撑。但江淮一带刚刚经历金兵洗劫,李成、薛庆等人又横在当中,赵构朝廷哪里还有往中原调运粮食的能力?更何况缺粮的又岂止中原一处,哪来那么多的粮食可调?
此前,杜充为了减少粮食的消耗,赶走了张用、王善,但其实是逼得他们到处去抢,去把更多的农民赶出田野,或者流向南方成为难民,或者也啸聚而起成为盗贼。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06

这几个月以来,岳飞所做的事,就是跟着都统制陈淬去打王善他们.因为英勇善战(对手也不强),岳飞屡屡获胜,已经成了杜充的一员爱将。
岳飞听到要弃东京南下的消息后,立即去找杜充苦谏。(于是出现了本案开始时所写的那一幕。)
从岳珂的《鄂王实编年》里可以看到岳飞当时的心情。所谓“攻则不足,守则有余”,宗泽领导的东京保卫战至少可以证明:依托工事和人数上的优势,守住东京是完全有可能的,完颜粘罕此后不把东京作为主攻目标,一方面是因为赵构不在东京,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没有足够的把握拿下东京,即便能拿下东京,他也不愿承受那么大的伤亡。而现在,宗泽呕心沥血、惨淡经营的成果即将付诸东流,无数将士浴血奋战才保住的东京就要这样放弃了,将来要想收复中原又不知道要有多少将士肝脑涂地……

岳珂这段记录的结尾极为简略——杜充不听岳飞的意见,于是岳飞跟着杜充到了建康。
岳飞为什么没有坚持自己意见?岳珂虽然没有说,但我们从当时的情况不难知道原因——再过几个月,中原就会成为第二个山东,也会“人相食”!也会有粮车上拖的是盐腌的人的干尸!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清风逆袭 2012-08-16 16:00:46

@蝶恋花依依 2012-08-17 13:32:22
汉水(汉江)为长江第一大支流,在武汉入长江。以宋朝的航运水平,能在长江里航行的船只(除特别巨大的)都可以在汉水航行无阻!
-----------------------------


襄阳古城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蝶恋花依依 2012-08-17 15:28:29
这应该是枯水期的汉江,由于上游丹江口水库的修建和南水北调,汉江水量已经比以前小了很多.我老家离襄樊并不很远.汉水将襄樊分成襄阳和樊城,唇齿相依.襄樊连接陕西,河南,四川,南下江陵可入湖南,历来就是沟通汉中,巴蜀,中原和江南的战略要地.水路,陆路都很畅通.
-----------------------------
我听襄樊的老人说过,历史上汉江洪水最大的时候,人坐在城墙的墙头上,可以在汉江里洗脚。
宋代,汉江早已通航,即便是冬天枯水季节,一般船只大多都可通行。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07

朝廷的用意其实很明显——让杜充把相对精锐的士兵带到南方“就食”,使之成为屏障长江一线的力量。对内,可以威慑、抗衡江淮地区的靳赛、薛庆、李成这三支随时可能反叛的军贼势力,必要时可以对其实施击破或剿灭;对外,希望靠他们抵御金兵再次南下。
至于中原的百姓和老弱之卒,皇帝和朝廷是管不了了,只能任他们被金兵、盗贼蹂躏,任他们在饥饿之中苦苦挣扎,任他们自生自灭……
此前,杜充已檄召直龙图阁、知蔡州(今河南汝阳)程昌寓为留守判官,程昌寓从蔡州出发时,随行的官吏士兵携带了半个月的粮食。杜充率军离开东京后,留在东京的吏士们很快就开始在地里挑野菜而食了。

赵构朝廷调杜充南下,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对此时在洪州拥兵观望的范琼实在放心不下。
右正言吕祉上章论范琼之罪,并给赵构献策——对范琼宜智取,先将他召至建康府,解除他的兵权,避免大动干戈。
构深以为然。
但是,范琼这几年的所作所为他自己心里有数,他不可能不知道朝廷对他是什么看法,只要稍有戒备之心,他肯定是找借口不来。
赵构和宰执大臣经过仔细商议,决定派监察御史陈戬去走一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08

陈戬带着诏书到了洪州,范琼为这位传诏使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欢迎仪式,他先是身披戎装、陈兵相见,然后让陈戬欣赏一个“精彩节目”——剥人!
范琼想用这种血淋淋的场面来给陈戬一个下马威。陈戬虽然是个文官,却也不为所动,等范琼安排的剥人表演结束后,陈戬徐徐说道:“将军不见苗、刘之事乎?望将军三思!”
范琼见陈戬没有被吓住,这才穿上朝服,北向接旨谢恩,表示遵旨去觐见皇帝。然而,范琼知道此行风险极大,所以带上了自己的全部兵马,几万人浩浩荡荡开赴建康。
消息传来,赵构和宰执大臣们的心又都一下提了起来——看来想解除范琼的兵权不是那么容易,此事必须格外小心谨慎,稍有差池,杭州的苗刘兵变就很可能在建康再次上演。杜充尚未到达,韩世忠军和刘光世之一部还在追杀苗傅、刘正彦,如果范琼在建康动起兵来,朝廷有没有足够的胜算?
赵构这个皇帝,现在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正当赵构又在忐忑不安中煎熬时,事情出现了转机,韩世忠追擒了苗傅、刘正彦,于建炎三年七月三日先范琼一步到达了建康。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10

赵构强压怒火召见了范琼。范琼在赵构面前依然是飞扬跋扈,面奏赵构三事:
首先直接就干预起朝廷大事,他请赵构赦免左言等人朋附苗、刘之罪,这事不是他该管的,更何况此事干系何等重大——逼皇帝退位,把皇帝软禁,甚至有可能牺牲皇帝去与金人议和!你范琼居然敢给这种大逆不道的叛乱的参与者说情?你哪里还把皇帝放在眼里!
接下来是找赵构要官,范琼说:“本朝祖宗之法,不许河东、河北、陕西人在三衙任职,现在三衙缺人,请皇帝任命臣一个殿前司的职务。”韩世忠、张俊、刘光世都是陕西人,范琼那意思,三衙的三帅九官没他们的份,只要他范琼才有资格。他们三个尤其是韩世忠,在反兵变中是立下了大功的,但范琼显然也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最后,范琼还没忘了威胁赵构一下:“臣已招安了淮南、京东的各路盗贼,共十九万人,他们都愿意听臣节制。”
赵构听了是什么反应呢?史载:“帝怒”!
赵构没法不怒,他刚刚受了苗、刘兵变的强烈刺激,使他对这种武将恨之入骨,他们吃着皇粮,不办皇差,反而以手上的军队来威胁皇帝、朝廷,并且还敢造反。这种人——杀!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抱歉!发漏了一节,调整如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09

赵构下诏:重赏韩世忠以平乱之功,加官为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赵构还亲笔书写“忠勇”二字,制成旗帜赐给韩世忠,并封其妻梁氏为护国夫人,给内中俸。(宋朝将臣兼两镇节度使,给功臣的妻子俸禄就是从这开始的。)
赵构对韩世忠的封赏大大超越了常规,除了此时对韩世忠这样的武将特别倚重之外,还另有很深的意味——忠于朕的武将,朕决不亏待!
同时,将苗傅、刘正彦公开处斩,枭首示众。这一方面多少能挽回一些皇帝的尊严,另一方面也可以给范琼一个警醒——谁想当不忠于皇帝和朝廷的武将,先看看苗、刘的下场!
尽管朝廷的气氛还是有些紧张,但现在三大将都率军在建康,即便动起兵来,范琼已经占不了优势了,赵构和吕颐浩、张浚心里踏实了许多。

七月六日,范琼到达了建康。赵构命范琼释兵入见,可范琼明显是心存戒备,还是把兵带进了城,弄得建康府里满街都是他的兵。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10

赵构强压怒火召见了范琼。范琼在赵构面前依然是飞扬跋扈,面奏赵构三事:
首先直接就干预起朝廷大事,他请赵构赦免左言等人朋附苗、刘之罪,这事不是他该管的,更何况此事干系何等重大——逼皇帝退位,把皇帝软禁,甚至有可能牺牲皇帝去与金人议和!你范琼居然敢给这种大逆不道的叛乱的参与者说情?你哪里还把皇帝放在眼里!
接下来是找赵构要官,范琼说:“本朝祖宗之法,不许河东、河北、陕西人在三衙任职,现在三衙缺人,请皇帝任命臣一个殿前司的职务。”韩世忠、张俊、刘光世都是陕西人,范琼那意思,三衙的三帅九官没他们的份,只要他范琼才有资格。他们三个尤其是韩世忠,在反兵变中是立下了大功的,但范琼显然也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最后,范琼还没忘了威胁赵构一下:“臣已招安了淮南、京东的各路盗贼,共十九万人,他们都愿意听臣节制。”
赵构听了是什么反应呢?史载:“帝怒”!
赵构没法不怒,他刚刚受了苗、刘兵变的强烈刺激,使他对这种武将恨之入骨,他们吃着皇粮,不办皇差,反而以手上的军队来威胁皇帝、朝廷,并且还敢造反。这种人——杀!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