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从红楼梦的两个情节推论全书只有八十回

从红楼梦的两个情节推论全书只有八十回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8-19 11:13:15
红楼梦定稿只有八十回

曹雪芹是个天才的艺术家,《红楼梦》的写作特点是常常采取反写和暗写的手法,善于制造悬念,让读者头脑里云山雾沼地,仔细品味才能有所领悟。
《红楼梦》有两处故意打断的叙事描写,让后世读者不知后文,纷纷猜测。揭开这两个谜底,有助于解开一个更大的谜,就是《红楼梦》的定稿倒底有多少回。

一、第七十二回赵姨娘求贾政为贾环讨屋里人时,贾政对赵姨娘说:

“ 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赵姨娘道:“宝玉已有了二年了,老爷还不知道?”贾政听了,忙问道:“谁给的?”赵姨娘方欲说话,只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大家吃了一惊不小,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写到这里,故意打断没有下文,让读者猜想,贾政说的那个丫头究竟是谁呢?看官们猜吧!
我猜测贾政所说给宝玉的丫头,很有可能就是晴雯。这里暗中写了荣国府里的婆媳矛盾:贾母安排晴雯给宝玉做妾,并没同儿媳王夫人商量,只是告诉了儿子贾政。同样王夫人提拔袭人的事,也没告诉贾母和贾政。小说如果把贾政的话写明,反而没有了悬念,人们也不必做联想了。文字的一览无余,反而会降低艺术魅力。

二、第三十五回目是《黄金莺巧结梅花络》。用金线来络玉是宝钗的主意,而让莺儿来做“媒”。请看莺儿是怎么“络玉”的:


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她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地!”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

这真是拍案叫绝的写法。宝钗来了,莺儿的话当然不能说了,这就给书中的宝玉和读书的人们永远留下不解之谜,莺儿说的“好处”是什么呢?而且还有几样……
有一个著名的打字机广告:“不打不相识。”倒底这种打字机有什么优越性,它没有说,但又似乎比明白说出来更好。
对于莺儿所说的“好处”,人们可以有多种猜测。我以为答案就在第二十八回里:

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她,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得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她身上。”
莺儿要说的“好处”,很有可能是摸那“丰泽”皮肤的感觉有多么好。即使这个猜想不对,那“好处”也不会是说宝钗的人品之类的冠冕话,因为不符合小儿女玩笑谈心的语境,而应该是闺房私事,与赵本山的“谁用谁知道”,有异曲同工之妙。
莺儿确实是“巧结梅花络”,做媒“络玉”的高手。因为宝玉也有普天下男人们的通病——好色,金钏儿常教他吃嘴上的胭脂(俗话叫亲嘴),就对金钏有情;袭人跟他偷试云雨,就“视袭人比别个不同。”莺儿这一招叫投其所好。最妙的是没有说出来,让宝玉想那好处去吧!说出来反而有些不雅。
这也不是莺儿的水平高,而是作者曹雪芹故弄玄虚,把红楼梦写得扑朔迷离,让读者浮想联翩,余味无穷。
红楼梦的独特之处,这是运用了大量的喻意,谐音,反写,暗写,声东击西,欲言又止,等等艺术笔墨,启发读者想像思考,来体会作者写书的真实意图。曹雪芹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师。

如果承认曹雪芹的艺术特色是擅长制造悬念这一点,那么由此可以推论:《红楼梦》的定稿肯定只有八十回,一种可能是根本没有写八十回以后的情节,二是虽然写了,后来又断然舍弃了,因为后面的情节纯属多余,是画蛇添足。后一种可能性最大。

待续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8-19 11:13:15
据作者自叙,《红楼梦》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不停地在改书。
这有政治上和艺术上两方面的原因。从政治方面考虑,改掉过直过露的文字,避免“伤时骂世”之嫌疑,以躲避文字狱之灾。从艺术上考虑,描述苦难揭露黑暗的文艺并不一定为人们传颂,古人云:含蓄蕴籍才是诗,“白骨蔽平原”永远比不上“床前明月光”脍炙人口。

下面看看曹雪芹是在创作过程中,是怎样改变写作风格的。

1 第一回:他丈人名唤封肃(谐风俗)……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做等语。
2 第二回:(贾雨村)中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府。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
3 雨村忙看时,此人是都中在古董行中贸易的号冷子兴者,旧日在都相识。雨村最赞这冷子兴是个有作为有大本领的人。(大本领是贩古董,不过是陪房周瑞家的女婿。)
4 第四回: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
5 (薛蟠)他便带了母妹竟自起身长行去了。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
6 第五回: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前五回中这一类描写很多,这些文字太直太露,用了大量的讽剌调侃语言,感情色彩十分浓厚。用这种笔法写完全书,会沦为二三流小说,像晚清的《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书,鲁迅称之为谴责小说。一个高超的艺术家,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来表达思想内容的,作者直接做出道德评价,代替读者思考,必然减少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比如歌颂母爱,高唱“地球上只有妈妈好”“母亲真伟大”效果并不看好。歌颂字眼一句没有,把读者感动得热泪盈眶才算高手。作者从第五回以后,就放弃了这样直露的写法,从第六回起读者再难找到前面所举的谴责调侃字句,(只在第七十七回里将老尼姑称为“拐子”)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创作风格。新的写作风格是隐藏了自己的感情好恶,用平静的语气来演绎故事,在饮酒品茗,看戏赏月,家长里短,老婆舌头(脂批用语)等日常琐事中表现儿女真情,让读者通过情节的发展来思考人生与社会。作者有意隐藏自己喜欢什么憎恶什么,但读完全书,人们都会觉得“这个世界真他妈的糟糕,怎么会这样呢?”这就是创作的最高境界。
隐去秦可卿的死因,改为暗写,就是一例,是这种新写作风格的要求。

我以为作者对《红楼梦》最大的改动,就是断然舍弃后几十回,把书中人物的结局写在灯谜酒令谶语之中,并用不同的人物来暗示。秦可卿就是王熙凤的结局;柳湘莲出家就意味着宝玉出家;秦业就是贾政一类父辈贾府败后的窘境;妙玉的“终陷淖泥中”也许是惜春的未来;而刘姥姥的上门求贷,暗指“家事消亡”后家眷们的尴尬景况。这样后几十回就没有必要发表了。预知结局完全没有悬念的情节纯属多余,是叙事作品的大忌。假如把后几十回中宝玉的 “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困苦以及像电视剧那样破席裹着王熙凤的尸体拉到郊外等场景全亮出来,与前八十回的含蓄风格很不协调,《红楼梦》还有现在这样的魅力吗?红学家们肯定全要失业了。
前八十回《红楼梦》,从艺术上看就是一个完整的精品。宝玉在太虚幻境第一眼看到的“霁月”晴雯已经死了,黛玉虽然没死,但已成了芙蓉花神,不在人间了。她的悼词《芙蓉诔》已经准备好了,她的死因死法,看了晴雯就知道了。第一回香菱失落被拐,第八十回香菱被打,故事脉络清楚前后照应。最后的《王道士胡诌妒妇方》与第一回的贾雨村胡诌衔接得天衣无缝。王道士说:这些人们已经无药可救了,快远离(梨)他们罢。后四十回或三十回没向外传阅,确实是明智之举。《姽婳词》是贾政嘱咐儿孙们记住家仇族恨,《芙蓉诔》给全书女儿们悲惨命运作了总结,用《离骚》式的语言,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悲愤感情。这就够了,再写实在没有必要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就已把话说尽,再写就成了多余的累赘了。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8-19 11:13:15
回到第二十八回《黄金莺巧结梅花络》。莺儿在给宝玉制造悬念,实质上是曹雪芹给读者制造悬念。《黄金莺巧结梅花络》,也意味着曹雪芹巧写红楼梦,那后四十回或三十回根本没有。
那么为什么有一个脂砚斋,在批语中透露了八十回以后的若干细节呢?
答曰,这也是曹雪芹的障眼法。脂砚斋的批语一定是经过作者同意甚至是作者授意的,有意地在制造悬念,增加作品的感染力。金线络玉是薛宝钗的意思,由莺儿来制造悬念,启发宝玉的好奇欲望,笼络宝玉的心。同理,用红楼故事来警示世人是曹雪芹的用意,而由脂砚斋来制造悬念,更增加了小说的艺术魅力。后世读者纷纷猜测研究,以至产生了红学,正达到作者的目的。
当然,被舍弃的若干章节原稿也费了作者不少心血,作者有点恋恋不舍,让脂批给读者透露某些情节,表明“十年辛苦不寻常”,或许也是一个原因,但只能是次要原因。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8-19 11:13:15
由此可见,《红楼梦》的续书者和后世某些红学家都是不懂艺术的。
唐人陈子昂有一首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续书者高鹗等人,就是要替陈子昂写为什么流泪,纯是画蛇添足,违背了曹雪芹的本意。
且不论脂砚斋批语的真实性。某些《红楼梦》的研究者依据脂砚斋的片言只语,以为原稿中后来被作者改动和“删却”的情节是人物的真正结局,其实是不懂艺术创作的起码常识。从艺术角度和作者的主观认识来说,一般初稿是粗糙的,最后定稿才接近真实和完美。对已被删掉的文字研究得津津有味,正同把雕塑家剥落到地上的石屑拾起来当成宝贝一样。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8-19 11:13:15
脂砚斋像一个多嘴的的女人,她对吃饭的客人们说:“这道菜本来是用大葱炒的,我觉得味道不太好。厨师已经切好了大葱,我劝厨师把葱丝扔掉,换上鲜姜和辣角,现在味道好极了。”又指着盘子里的一片葱叶说:“大家看,这片就是葱叶,应该扔掉的,不小心又混进菜里了。”这时有一位客人马上放下筷子停止吃饭,到垃圾箱里寻找那扔掉的菜叶子,他就是红学家。
某些红学家忘记了《红楼梦》是本小说——艺术创作,把《红楼梦》完全看成是曹雪芹的自传,把贾宝玉等同于曹雪芹,用曹雪芹的家事来理解书中的虚构情节,是一个误区。照这样理解,曹雪芹真有一个姐姐是皇宫的贵妃,大舅哥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坏蛋,伯父是个色鬼,两个堂兄是爬灰和搞小姨子的淫棍,母亲昏愦,表姐狠毒。如此恶劣的人际关系都让曹雪芹遇上了,这可能吗?就算真实是这样,曹雪芹会如实写出来吗?书中明明写着,已将“真事隐去”了。
红学研究的结果是:没有证据证明曹雪芹有个贵妃姐姐,曹雪芹在大约五岁时,家中就犯事被抄。后来虽给曹家发还了少量家产,景况已大不如前,曹頫不知所终。曹雪芹最终也没有当了和尚(即使出过家,也是很短暂的)。按常理推,曹家经过犯事以后,一定会有所收敛,不会像书中那样奢糜腐败飞扬跋扈。一句话,作者的经历跟书中的描写不大相符。
贾宝玉是个艺术形象,不可否认,有作者少年时代的影子,书中的某些细节也是作者亲历过的,不然写不出来。但大多数人物和故事情节却是虚构的,是用听来的或见到的素材加工创作的,有想像的成分在内。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8-19 11:13:15
脂砚斋在第三回中对书中的贾宝玉有一个批语:“(宝玉)只冷子兴口中之后,余已极思欲一见,及今尚未得见,狡滑之至。”脂砚斋是作者写书的合作者,可是曹雪芹要把贾宝玉写成什么样,他也不知道!
笔者以为,贾宝玉顶多有曹雪芹少年时代的影子。而写书时曹雪芹的思想感情,应该在书中众多人物身上寻找。第一回中的贾雨村的诗,就是代作者叙述写书过程。后来又是柳湘莲代表作者痛打薛蟠,比喻《红楼梦》鞭挞的对象。而曹雪芹中年的遭遇和心境,恰好与书中的龄官,香菱,晴雯,林黛玉相同。尤其是林黛玉的诗,完全是作者抒发自己内心的愤怨。正像屈原的《离骚》拿香草病美人作比喻一样,其实是在写自己。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19-08-19 11:13:15
最后,用红楼梦里的故事结束本文。书中有《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情情哥哥偏寻根究底》一回,这一回写刘姥姥为逗贾母开心,编故事哄小孩子们,说庙里若玉小姐的塑像成了精,大雪地里出来抽柴火。贾宝玉信以为真,就派茗烟去找那座庙。现代某些红学家根据脂砚斋透露出来的片言只语,寻找小说中的历史真人现实原型,正和茗烟一样,结果只能是徒劳。

楼主:微尘土

字数:4859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09-08-17 02:28:00

更新时间:2019-08-19 11:13:15

评论数:1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