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未知学院 >  知道易行

知道易行

楼主:南山空同  时间:2021-04-25 04:37:46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所见所识,这些过后,都会有所沉淀,变成经验和认知理论,我们将偏离真实客观情形的主见与经验叫做偏见,因此,偏见是指根据一定表象或虚假的信息相互做出判断,在偏见的基础上,人们会产生虚妄之念,这些与客观事实不相符的虚妄之念,会让一个人无法与他人或眼前的世界和美共存。而产生偏私虚妄之念的人眼中,他人与世界,对自己是不公平、少善意、相为难的。

坏消息是,因为一个人在世界上存在的时间短,遇到的事相对少,因此,绝大多数人,在开始的时候,对眼前的人和世界,在认知上都是存在偏见的,所以,每个人最初的时候,与他人,与所处的这个世界,是冲突居多的,而这种冲突客观上会带上种种痛苦。

在这个冲突过程中,一部分人学会了纠正自己的偏见,而另一部分人,则偏见更重,觉得他人与自己处处为难,或是自己处处碰壁、处处受到限制,感到世界冰冷无情。我们将后者,称为在监牢中的人。那么,他能越狱成功么?
楼主:南山空同  时间:2021-04-25 04:37:46
知学院的《知》第一讲中有言:“人有知见障,人有执守碍。人有所识,易有所碍,然不以其状为碍,奉之为常。是故人若心存偏执之念,以至痴妄者,虽有耳目,却不分主次远近,难现阴阳虚实,心为诸般表相所迷,难有得逃。”

每个人在自己生长生活中,有所见所识所闻所知,然而,这些相对不够全面客观的知识,便会自然形成“知见障”,凡是与自己已有“知见”相左的,他都要进行攻击和排斥;时间长了,还会形成“执守碍”,执于保护自己已有的认知体系完好存在。

这样的人,他们不会认为自己的认知有障碍,反而会将其奉为世间纲常,对与之相左的一切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这样的人,不要急着让他去明白更多的道理,我们来看另一种人。

另一种人,他没有任何需要保护的“知见”,他会听人把话讲完,想想哪部分有道理,事实上也是如此,先吸纳,哪部分还想不通或与事实不相符,先放一边。
楼主:南山空同  时间:2021-04-25 04:37:46
《学经》第六章中有言“执微者,必失其著,强辩者,必失其明,好辩者,必失其善。鸟鹊喜鸣,世人好辩,谓之得明,然,强辩失明好辩不善,余知言而易行,明其理、知所言、善其行。”

大意为,整天盯着局部的得失优缺看世事人情的人,必然无法从整体上了解把握世事人情,通过对事实选择性忽视或突显来为自己的知见辩护,必然会产生更多的偏私虚妄,喜欢攻击他人的人,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偏激。

上面,都是在指一个人如何一步步让自己进入知见障和执守碍的监牢中。

而解决办法是“明其理、知所言、善其行” 。

明其理,是指不要穷究于对方在细节或小处上的“错误”,而是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对方的知见有哪些优劣,并学习借鉴对方更为优化的部分。

知所言,是指你明白对方所说的哪些话是合乎事实和逻辑的,对于合乎事实和逻辑的部分,加以接收,对于与你知见相左的部分,只要明白对方在说什么即可,不必肯己否他。

善其行,善其行有两层含意,其一层含义,是指如若你能给对方一些你认为有帮助的行为,就给予对方支持。使对方可以更加完善的解决问题。另一层含义,是指,不轻易以恶意来揣度对方的行为。

就像有的婆媳关系中,婆婆从一开始,就认定儿媳女对自己的儿子不够疼爱照顾,因此,从一开始便带有敌意,奠定了几十年矛盾的基础。有的人从一开始,就认为对方不是“好人”。所以自己必须要与其作对,不能便宜了对方。

如若一个人对世间与他人,少了善念,天地再大,你也能将自己关进监牢。

当你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时候,不要将与你相左的知见当成“错误”;当你觉得自己代表“正义”的时候,不要将与你相左的一方当成“邪恶”来攻击;当你觉得自己是“客观公正”的时候,不要将另一方的行为当成是“主观偏护”;不要用选择性的失明去保护那些经不起事实和逻辑碰撞的“伪真理”。当你能早些摆脱人类基因中的“保护”与“攻击”属性,才可能获得真正的精神自由,才可能真正的逃出这个无形的巨大监牢。
楼主:南山空同  时间:2021-04-25 04:37:46
第三章 明理善解

你过得还好么?

你被别人误解过,被不公正对待过,被背叛过,孤立无助过,被诽谤过,被中伤过,那时候,你或许也问过“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他(他们、她)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这样的事会发生在我身上?”“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好的,那笔者今天就回答上面的所有为什么!
楼主:南山空同  时间:2021-04-25 04:37:46
我23年岁时,有人出资,我来办学,然后我和来应聘的员工说,如果一个人的一辈子很长很精彩,我并不会期望你会一生都在这个单位工作,所以,你来应聘,我聘用了你,只能说明我们有一段时间的缘分,可以在这个单位共事,不管过半年,一年,或是两年五年,你有一天因为各种原因想离开单位了,你不用芥蒂,可以提前告诉我,或许我还能帮上你点什么,也许有些建议对你是有帮助的。

然后应聘者就很惊奇的样子,我笑着说,不是吗?

到现在,十多年中,我一直是做管理者的角色,从没有因为员工或管理者的离职而“想不开”过,也从来没有人“背叛”过我,相信将来也不会有。
因为我知道,我的每位同事,都是和你有一段缘在一个单位共事或长或短时间的人,和我共事最长的同事,有九年的,有七年的。有段时间,这位九年的同事(已经是股东)说,想去看看新的可能,我说好啊,并说放心去看。看完了再回来,反正这儿一直留着位,然后另一位管理者跟我说,为什么不劝劝,太淡了吧?

我说,人家和我认真地说,是认真地想好了,劝多了都是客套。过了一段时间,等同事“看完了”,仍然在我们单位一起共事。

所以,不管现在还是将来,都没有“背叛”我和单位的人,大家能在一起做一段时间的同事就是缘分,不要让贪欲和偏见迷了自己的双眼,没了好见好散,再见再散。

那我们正式开始后面的内容:
楼主:南山空同  时间:2021-04-25 04:37:46
一、充满偏执之见的世人,在学习过程中受尽苦痛

你在这个世界上,搭上的绝大多数把你带向幸福和希望彼岸的船只,都只是把你带到了偏执之见的阴沟里,意识像蚯蚓一样,扭曲而痛苦地活着。

这个世界,不断地把各种“成功”的经验介绍给你,你在这些“成功”经验的带引下,偏解了整个世界。

王宝强成功了,有人介绍经验说,他是坚持在北影厂门口当群演,一坚持就是许多年,然后,你去了北影厂门口中当了群演,去横店当了人肉背景,一当就是十几年,生活潦倒,痛苦不堪,然后你绝望地问天问地问人群:“难道我不够努力吗,难道我受的苦还不够多吗?为什么我还活得这么悲惨,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是个头,老天,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其实,老天如果有意识,他真没时间考虑该怎样对你,你努力又怎样,你吃苦多又怎么样,你悲惨又怎么样,谁规定一个又努力又吃尽苦头又悲惨的人就得成功?

他吃得更多的苦,恰巧是因为他相信,只要自己足够坚持努力,足够悲惨,吃尽了苦头,就会苦尽甘来!

谁告诉你一个人苦尽了,就肯定会“甘来”,从出生一直苦到死的大有人在!

或许他从第二年起,就知道自己在横店再呆下去,也会希望渺茫,会生活拮据,会更为痛苦,可他在听成功学讲座时,老师用十个生动真实的事例告诉他“只要把对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就会成功!”但老师不会告诉他,正是因为那些人成功了,别人才认为他们当初做的是对的。更多几十上百倍的人,都做了对的事,却失败了。

或许他读书时,看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他觉得自己现在受的苦,都只是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因此,这些都是“天将降大任”的必要前兆。如果他看到非洲大多数饥饿一生的贫民,就会想,天生蝼蚁,必须自珍性命,这世间的大任,基本与绝大多数人无关。

或许在他每次要放弃时,他会听到一个个明星奋斗的传奇经历,然后相信自己也会和他们一样,苦尽甘来,却不想,正是因为自己有“苦尽甘来”的思想,才让自己的人生“苦不尽,甘不来”。

多少人,不是经历得越多越迷茫?不是经历得越多越心寒?经历得越多越困惑?事实上,是你所学的东西,你所信任的权威,还有你自己,用偏执之见,误导了你。

有人告诉你,要想获得幸福,就得有钱有权有名,然后你有钱有权有名了,却还不幸福。有人告诉你,好人有好报,结果你发现生活中并非事事如此。有人告诉你,要想拥有智慧和被人尊重,就得多读书,然后,在你学富五车后,经常骂你,是个书呆子。
最后,你懂得了那么多的道理,却仍然无法过好自己的一生。
楼主:南山空同  时间:2021-04-25 04:37:46
我一直都听世人的道理,我又从不听世人的任何一个道理,因为,所有的道理,都是偏执之见。

什么是偏执之见,偏,是指不全面,执,是指执守一见。

我们举个例子,能影响一个人幸福感的,可能有3800个纬度,每个纬度,在不同的环境中,其影响力又会发生变化。然而,每个看似拥有幸福感的人,都只总结出了其中1到3个不同的纬度(还有可能个别经验总结是有偏差的),然后,他们会放大自己所认识到的纬度。然后,把经验传授给你。

所以,在有的蚂蚁心中,只要你有钱,没有办不了的事,在有的蚂蚁的心目中,只要你有权,没有办不了的事,在有的蚂蚁心中,只要你有号召力,没有办不了的事。然后,他们三个争得不可开交。正争时,有个人急着上洗手间,跑过去,踩中了它们。

它们临死前,心想,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上天为什么要这样惩罚我,难道我有钱是错吗,难道我名声太大了?另外一只蚂蚁说,肯定是上天看我权力太大,觉得我不尊重,才引来了这样的祸患。其实,与你们三无关,就是有人着急上厕所,没看到你们。

这世间,万物交复运作,相互影响,有很多纬度带来的影响,是超出你认知的,谁知道微信的产生,就把联通移动的短信业务基本给灭了呢?联通移动做错了什么?

一个人从小到大,基本是在学习偏执之见的路上成长起来的,每个人都在分享自己的偏执之见,每个人都成为其中的受害者。

一个人,在生活中,从没有多少偏执之见,反倒是越成长,就偏执之见越多,然后等到有了足够的阅历后,部分人一生中最大的斗争,其实是在消除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偏执之见。甚至有的人,一生都活在这种偏执之间的痛苦中,一生都在与之做斗争,一生都不曾完全成功。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有些人有些事,让他一辈子都无法想通,无法接受,包括,“他(她)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他(他们、她)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这样的事会发生在我身上?”“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那我们该怎么消除自身的偏执之见?
楼主:南山空同  时间:2021-04-25 04:37:46
二、我一直都听世人的道理,我又从不听世人的任何一个道理

我一直都听世人的道理,但我又从不听世人的任何一个道理。

我相信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能会成功,但我从不听信“一个人只要努力或坚持,就能成功”;

我相信,好人,可能会有好报,但我从不听信“好人会有好报”;

我相信,对别人好,别人可能会对你好,但我从不相信,你对人好,别人就会对你好。

你在上面的话语中发现,世人传播的名言警句,其实绝大多数都是绝对化的偏执之见。

他们忽略了一部分事实,放大了一部分事实,如果你相信这些权威的名言警句,那便是你看不透这世间的障碍。

我一般都是笑着听别人讲人生道理,因为我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通常最多我会说一句“也许还有一种情况”,这表明,我说的,也只是你能感受和理解到的一种情况,并不是全部的认知。

因为我清楚,这世间,最不重要的,就是各种人们偏执之见所形成的“道理”或“真理”,而是去扩展对人性(人道)、社会(地道)、天道的认知。

记得几年以前,大概是2012年左右的样子,我为了从终南山中取一块石头,路过西安,当时一个学生的朋友听说我路过西安,便想请我在西安开一次讲座,他组织了三四十人。当时讲了两小时左右,不涉及任何费用。过了几年,在天涯社区冒出一个人来,说他朋友邀请他参加那个讲座,我收费一万两千元,并还带了个道士。

你知道他在撒谎,他也知道他在撒谎,但他仍然会撒谎,这便是人性的恶。如果你不了解人性之恶,你便无法接受这一事实,你可起诉他,也可以说明情况,但真正的修为,是你可以心平气和地理解人性之恶。

他只是见有人中伤你,便顺了势,也中伤你,他的撒谎,只是一时中伤你时顺手拿起的工具。这便是部分情况,如果你不了解这部分人性,你会难以放下这件事“我与他无冤无仇,他为什么撒谎诬蔑我?”然而,这便是人性之恶,了解人性之恶,你才不会纠结那句“人有好善之心”。

前段时间,单位同事告诉我,在天涯上有人诽谤我,说我和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校长的合影是假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并没有文化发展委员会。当一个人能把一张分辨率不高的照片说成是PS照,又想诽谤你的时候。你要清楚: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内容。

比如释永信,大家心中觉得,大师肯定不会长得满脸肥肉,所以,一看照片,就知道他是骗子。所以,你就开始寻找他是骗子的蛛丝马迹。如果没有找到多少,你会想,这个骗子段位比较高,但段位再高,早晚会露出马脚的,如果找到了些许,你会开心的想,我一看他的照片,早就断定他是骗子了。

人性就是其实根本不关心事实是什么,而是我选择相信什么!

在这样的人性面前,你会喊着跟人说,我的照片是真的么?

你要做的,只是笑一下,去忙别的事,这事不会让你痛苦,不会让你纠结,不会让你往心里去,因为你了解人性,理解人性。

所谓的理解,是我知道人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理解不代表认同,不代表承受,不代表逆来顺受。它只代表,这事不会让你困惑迷茫。

而一个人困惑迷茫多,往往是因为,你以前所知道的那些道理(偏执之见)无法解释你眼前遇到的事实,你却还在想相信这个道理是正确的。事实上,它与正确无关,它只是一种让你更痛苦的偏执之见。
楼主:南山空同  时间:2021-04-25 04:37:46
三、远离固守任何一个“道理”,学会认知人性、地脉、天道

人的一切困惑,是你用自己学来或总结的偏执“道理”,来理解这个多纬度的世界。

每个人过得好不好,幸福不幸福,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切身的感受,然而,影响这一感受的纬度,却远远超出了一个人可以想象和控制的范围,事实情况是,每个人对眼前世界的理解,从来都是在盲人摸象,能传给自己和下一个人的,只有偏执之见。

很多人,有很多思想上的结症,这些结症,可能会伴随他一生,让他一生都无法释怀,包括无法原谅一个人,无法接受一件事,无法面对某一段生活,无法给自己或别人一个交代。

而每个无法解决的思想结症面前,都站立着一个偏执之见,这个“道理”你曾深信不疑,也不想怀疑,甚至它是你的信奉或支撑,但事实上,它已经千疮百孔,漏洞频现。它不会保护你的心灵,反而让你痛苦不堪。

事实上,你曾经认为的每一个真理,往往都是偏执之见。

你敢不敢勇敢地说一句,它是偏见,让它滚蛋。

你要的不是懂得更多的人生哲理和道理,而是从今天起,更加客观全面地逐步了解人性,了解眼前的这个世界,了解那些未知或已知的规律。

你清楚,任何一条哲理,哪怕它再有道理,都是现实世界的一个反光面,但它肯定不是全部,也代替不了全部,它们最多只能丰富你的认知,而不应该成为你人生的座右铭。
楼主:南山空同  时间:2021-04-25 04:37:46
第四章 知行有益

小时候看电视剧,总觉得好人还没过上两天好日子,结果又出事了,好不容易把出的事解决了,谁知又有下人跑来报告“老爷,不好了。”

和和气气的一家人中,却总有一个心术不正的“坏人”,我当时多么想将这个“坏人”移出剧情,多么想让后面不再有苦难。然而生活中呢?

对很多人来说,或许也是问题不断,难得安宁,常有千般苦自百面出。

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母亲让我一个人去地里拔草,并且为了增强我的责任心,说从今往后,包括这块地在内的几块地的除草工作,归我管了。

于是我每天倒计时,还有多少田地的草待除,终于不到一星期的时间,我把所有田地里的草都拔过一遍了。当时好轻松好喜悦。

结果第二天母亲就让我去第一块地里重新拔草,等我不情愿地到了地里时,发现那些草果真在新麦苗间又长出来了。在弯下身子要拔草的那一瞬间,我突然间明白了,这地里的草根本是拔不完的,只要给它们一星期的时间,他们照样还会长出来。等有天我老死了,这个地里的草,还会长出来。

我当时告诉自己,我长大以后,一定不要做农民,也不要做类似的事,不要做跟一株草纠缠不清的事。我的生命根本就耗不过这一根根小草。
楼主:南山空同  时间:2021-04-25 04:37:46
一、有多少人,一生都在与“一根根小草”纠缠不清

有的人因为进门时门卫态度不好,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便先气呼呼地和门卫吵了一架,表示一定得给自己一个说法。半小时后保安队长来了,觉得保安队长做得不够,保安队长也烦了,他又和保安队长吵了一架。然后坐在门卫室不走,等物业经理来给个说法。一小时后小区物业经理来了,又理论了半个小时,觉得小区物业经理做事还是有问题,偏护着保安,又要找公司领导。

当天的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就这样在生气争吵等待中度过,或许后面几天还在交涉中进行,最后等来物业公司的道歉,生了几天的气,只因门卫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后面的行程全受影响。

也有因为在微博或论坛里见人夸了自己反感的明星帅的,便觉得对方眼瞎,开始理论的,你来我往,整个下午晚上,都在对骂中度过的。

开车上路看别人不会开车就想大骂,见别人开得慢就觉得没资格上路,见人开得快就觉得是要去赶着投胎,见别人并错线就想下车去给点教训。

上网看贴就想开骂,一见有别人跟骂便继续跟骂,一见有人反对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准备好好“讨论”一番,到最后变成骂战,觉得别人都不配活在世上。

我们一生中,一方面,是要防止自己成为“一根根与人纠缠不休的小草”,也要远离那些与你“纠缠不休的一根根小草”,这里的小草,既指事,也指人。

有人吃碗牛肉面,因为厨师少放了几块肉,觉得厨师是歧视自己,有的人因为外卖比往常少送了纸巾而各种投诉花掉一天的时间。最后这个人可能会趴在那儿委屈得哭,到最后,哭的不是因为对方少送了纸巾,而是觉得因为自己为了一张纸,而要生这么久的气,而要浪费这么多的时间,觉得自己没用。

我有次订好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房间,结果到了后,发现酒店没有对应的房间了。我只说了一句,那我等于没有入住,我在网上退房。然后坐在沙发上订好附近的一家酒店,打车直接去了。

有的人说我,你也太好欺负了。是的,多少人是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不好欺负的,才自己把自己欺负得够呛。

我在去酒店的路上,只在那个软件的客户端上点了一下“到店无房”,然后十分钟后我到了新的酒店,到第二天早上时,网站核实情况,我接电话说,你们和酒店核实好就行了,不用再打电话和我核实了,房款也当天退回了帐号里。

我就是这样好欺负,在这件不可避免的事上,我为这件事,多付出了十分钟。

我相信,很多人,会花费1小时,5小时,甚至是一星期,甚至是半年的时间(打官司),他最后比我最多拿到的,可能是多赔的50%的房费。

有的人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公平正义的事,我们不能纵容不良之风。

“圣母”,别跟我讲这个,我知道这个世间非公平正义的事有很多,我还没有精力来维护这点公平正义,因为我的精力很宝贵,这点事对我来说还不匹配。

我看的不是你们是否看不起我,也不是说你们要对自己服务有瑕疵要付出代价,而是我要不要为这点事付出时间精力,要付出多少时间精力,值不值。

估计那个酒店服务员会觉得,第一次碰上这么好说话没脾气的人,或是第一次碰上这么软弱可欺的人。是的,你觉得怎样都是好的,这不是我考虑的,我考虑的是,我今天的后面还有一个美好的晚间,舒适的会躺在床上。而且那天晚上我本来是花500元订的房间,为了支持自己今天受了小“委屈”,我在另一个酒店给自己定了个小套间,不到800元,心情很好,觉得好赚。

这不是阿Q精神,不是自我麻醉的鸡汤,这是你十分清楚,自己不会与“一根根小草纠缠不清”,因为生活中,这些小草生了又生,没有穷尽,只要你想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生活变美好,就不会和它们纠缠不清。
楼主:南山空同  时间:2021-04-25 04:37:46
有段时间我在北京海淀黄庄上班,中午时楼下人多,我不想排队,就到三点左右才去吃饭。结果有天中午就去了一家从没有去过的新疆餐馆。因为是非正常营业时间,我想,能给店家少添麻烦就少添麻烦,反正我什么都能吃饱。

于是,在服务员问我吃点什么的时候,我就回答说“你看你们什么方便做,就做点什么,菜啊面啊的都行。”然后对方愣了一下,问我:“土豆条拌面可以么?”我爽快的回答“行啊”。然后,令我惊讶的一幕出现了。

那个服务员转身去了取菜口,伸进手去,直接从里面取出一份餐,给我送了过来,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分钟。

这肯定不是给我做的,而且肯定是给别人做好的,我一看上面没有被人动过,就装做什么都不知道,说了一声谢谢,直接开始吃。

那土豆条切得十分粗犷,足有小手指般粗,上面有青红二椒,青椒生香辣,红椒增余香,再加上土豆曾与鸡肉一起在锅内炖过,入味极浓。再加上面条劲道热润,汤汁浓郁,吃起来绝非普通的土豆丝拌面那样的清汤寡水般味道可比。

从此之后,每天都去吃那道土豆条拌面,一直吃到人家过年回家不曾再来开店,后再也没吃到那般鲜香入味,劲道浓郁的拌面。

一个在生活中时时计较,处处好强,事事不让,每每争理的人,是永远吃不到这般味道浓厚的生活简餐的。

一个要与小草争斗一辈子的人,自己便是小草中一员,然而有多少人,一生都在与“一根根小草纠缠不清”。
楼主:南山空同  时间:2021-04-25 04:37:46
我上初中时,有个同学在我路过他身边时,故意伸出一条腿来,要绊我一下,然后他后面是想先和我对骂,甚至是对打在一起。我回过头后,他用挑衅的眼神看着我,我和他说了一句“对不起”,然后自己就欢快地去玩了。

我说对不起,你可以理解成我怕你了,也可以理解成我软弱,还可以理解成我自大,什么都可以,但你无法理解到的是,你不值得我在你身上浪费一分钟时间。

记得在好多年以前,有个人在网上我的贴子里骂我,基本是上班时间15分钟左右在我的贴子里面发言骂我一次,连续大概骂了有二十多天。

先是说他指出了我贴中的错别字,要我向读者道歉,然后是质问我有没有在汶川大地震捐款,捐了就拿出证据,不然就是伪善。一会儿说我自大,不回应别人,一会儿说我是懦夫,不敢回应,一会儿说一看我就不是好人,是骗子,因为我发的图片里,我家的茄子都长歪了。

后来版主说删这些谩骂贴时,删掉了足足有500条左右。那人连续骂了有二十多天。

然而我自始至终在写我的东西,因为我清楚,就算你为了我付出二十多天,你在我的大脑里,存在不了两分钟,虽然下面的比喻听上去有点不人道,却是我的真实想法。

他整个人和行为,在我的眼中,和我小学时在田地里面看到的小草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就说过,将来不会再拔草了。所以,他为我长了二十多天,我却无意看一眼。

必须得承认的是,每个人的生命都可能变得如此的卑微,只要你的生命和精力多放在与“一根根小草纠缠不休”上。
楼主:南山空同  时间:2021-04-25 04:37:46
二、不行无益之事,不饮死潭之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质量,或者说生命价值,但一个事物的价值,不是通过他自身标榜而确定的,而是通过其他参照物而获得的。

如果你因为1万块钱而和朋友而闹翻,那你们的友谊就值1万,如果你为赚100块钱而牺牲了休息时间,那么,你一小时的生命,就值100块。

一个人一天的精力成本是有限的,所以,人们在忙这件事时,总是以牺牲别的机会成本为代价的,如果当一个人在群里无事高谈阔论两小时,或是与人争得面红耳赤时,你知道,他在与“一根根小草纠缠不休”。

所以,知学院的群里、道德经的学习群里,都不让人“高谈阔论”,有的人争道讲理是为了推动工作,而有的人和你争道讲理,只是因为无聊。

你有闲暇,可赏曲、可品茗、可抚琴、可吟诗,这些都可以增加你的生命质感和厚度;你有时间,可远足、可读书、可观海、可静坐,这些能拓展你思想的宽度。这些都是增益之行。

唯不可做的,便是与平常人空谈大道,与平常人斗高下胜负,与平常人争是非曲直。
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说“平常人”,平常人者,守常道不变之人也。常人就像草一样,虽然有很多种,但每一种到处都是,每一类都成片相连。

所以,每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相对多的,便是“平常人”,见识普通,又固于己见。几乎每个人,都曾是“平常人”,只不过,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是“平常人”。

有老太太相信她一辈子做了好事,坚信死后自己能去天堂。我笑着听,说老人家您好好活着,而不和她讨论她是否真的能去天堂。有出租车司机边开车边跟我说“估计这两天中日会打起来”,我笑着回应一句“是吗?”然后笑着听他继续说,有“大师”在我面前讲道一小时,我笑着听他讲,不会指出他哪里讲得有问题。因为我知道,这些都是“一根根的小草”,你拔不尽,也不必与其纠缠。你要是相信能拔尽,要去拔,我也不和你纠缠对与错。

因为很多平常人,都是固守成见者,他们的思想之潭没有多个源头,只有曾经存进去的一些死水,不饮死潭之水,不行无益之事,不把精力浪费在像杂草一样的平常人和事上,才是对自己生命的敬重。

楼主:南山空同  时间:2021-04-25 04:37:46
三、向阳而生,关注于内

我曾请一个人出席我们的论坛,那人提了很多不合理的要求,然后我说不能满足,然后那人与我说,你这样不重视我们,我们就不去了。我回答说,每个人对我来说,都很重要,因为没有更多人的参与,任何事都别想成。

但任何一个人,对我来说,都不重要,因为他在或是不在,我要做的事,都会一样进行。

因此,我们说,凡事,都首先要努力争取,再顺其自然,然后,相信美好。

每个人都很重要,但没有一个人,是必不可少的。而我,不会把精力过多的放在“关注”某一个特定的人上面。

很多人把太多的精力,都放在关注“人”上面,最次的,是把精力放在了关注自己“讨厌”的人在做什么,中等者,是将精力放在了自己欣赏的人在做什么,最美好者,是把精力放在了关注自己在做什么。

一个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讨厌”的人身上的人,自己也会变得好搬弄是非,好四处诽谤他人,好将他人塑造成“小人”,这与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无关,客观事实是,在这个过程,他(她)自己会变成一个内心阴暗,搬弄是非的人。

如果你遇到一个人做了令人生厌的事,你有几天气不过,和朋友讲讲,属于人的发泄,如果你身边有令人生厌之人,你忍不住说个十天半月,虽有过分,但当成缓解过程,也可理解,但如果过了三五个月,你还在常说这个人的“不是”,其实已经与这个人无关了的。事实是,更多的问题出在你自己的身上。

如果你自己是这样的人,请远离这样的你自己,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请远离这个负能量源,无论这个人对你有多好。因为不管他(她)对你多好,都不能改变的是,他(她)正在用阴暗的心理,降低你的生命质量。

一个更有生命质量的人,是将更多的精力用来关注自己,关注和接受自己的现状,关注和发现自己的内在需求,关注和设计自己的实现路径,去构架从现在到未来的路径,其中哪些是自己能支配做主的,哪些是自己无法左右的。

关注和接受自己的现状,是指无论我的现状多不堪或多普通或多有问题,我都能承认这一切的客观存在,不自欺欺人或不自我否定;关注和发现自己的内在需求,是反省自己以前认为必须拥有的,是否真是最重要和自己最想要的,反省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然后明确自己最基本想要的是什么,更好的要实现的是什么,哪些是可以舍弃的。
每次写完文章,都会看到有人说,“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谈何容易”,是的,一个不去“做”的人,永远不可能“到”的。

做一个有生命质量的人,先从不与“一根根杂草纠缠不清”开始。
楼主:南山空同  时间:2021-04-25 04:37:46
第五章 不着于相

我家是整个村庄最穷的人家之一,那时我上小学。穿的鞋子经常前脚指外露,后脚跟裸显,但是还能穿。是的,鞋子是用来穿的,还能穿,就不错,虽然抬脚走路时,风能从脚底板和鞋底间穿过,用现在的话来说,略带清凉酸爽感,也从不曾觉得有问题,直到有天有人明着指出。

当时我正在看几个人打蓝球,然后其中一个人回过头来看了一眼我,准确说,是他看到了我略带张狂的脚趾,穿鞋而出,肆意而嚣张。他的目光由我的脚趾移向我的脚后跟,再由我的脚后跟移向我的脚趾。然后他用鄙视的眼神看着我,说了句:“我要是穿得你这么破烂,我早就去死了!”

按励志鸡汤文的套路,我这里该明着或内心反击说,可是我内心富有啊,或是我成绩好啊,或是我有一颗善良的心啊什么的,然后告诉大家,作为一个学生,成绩好才是真正的富有,作为一个人,内心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作为一个哲人,贫穷的经历,才会铸造富有的灵魂。

当时都没有。

我只是突然间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心里在想:为什么鞋破了,人就得去死呢?鞋经常破的啊,可人不能经常死啊。完全想不明白啊,想不明白就不要想嘛,继续乐呵呵地看球。
楼主:南山空同  时间:2021-04-25 04:37:46
有的人会说他身边的人都一身名牌,自己却没有好衣服可以穿,显得多么寒酸,心想一定要努力赚更多的钱,用来买名牌,我也是一愣,为什么自己没有这种感受?突然一下子想明白了,因为自己哪个名牌都不认识,哪里会分得清。

如果我们不是真正的缺衣少食,却生活在烦恼痛苦之中,或者是生活让我们感到痛苦,只能说,我们可能少了两种能力,一种是逃离痛苦的能力,另一种是创造快乐的能力。
有一次在深圳聊天,有一个人突然说:“老师,像你这样看得通透,肯定会很孤独吧?”然后我哈哈一笑,跟对方说,我要是顺着你的问题回答,用道家的话来说,叫离道了,用佛家的话来说,叫着相了,用人间的话来说,叫徒生烦恼。为什么?

我本来就没有多感孤独,但是你前面表扬我“看得通透”,而看得通透的人必定“孤独”,所以,因为我喜欢你夸我“看得通透”恭敬语,还得顺便得收下“孤独”这个礼物。

有的人,听了上面的话,会内心沾沾自喜,但目光深邃地四十五度斜望房顶,略带深沉的说:“唉,人生何处不孤独呢,我经常一个人……”,或许从此这个人身上多了一个特质,在部分人面前装孤独、显孤独。着相入局,着了人相。

什么是着相,“相”是指由外在的现象,在头脑心智中形成的内在的观念或认识,将其称为“相”,是指这些观念或认识往往是偏离本质的。因此,也叫虚相,与相本真相对,道家将其称为虚妄,而佛道二家在这一点上,则是完全一致。《金刚经》中有言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是此意。

因此,着相,又叫执着于相,执着于虚妄的认知,偏离了本真,扰了生活的和安宁静(妄者,乱也)。万般心神苦痛,皆因此而起。

佛家将着相分为四种,分别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金刚经》中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道家将虚妄也分为四类,并讲了脱离虚妄的办法,其为,至人无己、真人无相、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那么,这四相四虚妄指的又是什么?
楼主:南山空同  时间:2021-04-25 04:37:46
一、我相虚妄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在世间会有着不同的天然角色,父亲、儿子、丈夫、领导、下属、路人、偶像、粉丝,老师、学生、长辈、晚辈、顾客、朋友。

有领导去店里买东西,见店员不够热情,便大发官威,气愤不已,为什么?当他在世人面前以顾客的相出现时,却不肯放下心中的“领导”我相。

参加某次聚会,没有被人隆重介绍,心生不满,忘记今天是别人结婚的,自己只是伴郎。

当一个人成为某个特定的“我相”,这个“我相”又让他很受用,久了后,他便会执于“我相”,在哪里都要以这个“我相”示人。要消除此类烦忧痛苦,不是要强调“我是谁”,而是要强化“我不只是谁”。

如果一个人只强调“我是父亲”或“我是母亲”,那么,他(她)必定会过度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这次孩子的分数比上次低了,刚才他把牙膏放错格了,这是不好的苗头,她昨天看一个男同学的眼神不对劲,是不是他们俩有问题?

当我们强化某一个特定的“我相”时,我们容易变得焦虑不安,患得患失,诸般苦痛随之而来。当你意识到你不只是一个母亲或父亲,还是个摄影师或漫画爱好者的时候,你将不会执着于这一特定的“我相”,从而更易找到本真自在的我。

《黄帝内经•素问》中言:“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故庄子《逍遥游》言:“至人无我”,指行为方式符合道德的人,是不会拘于某一特定的“形象”,而懂得因时而变,故得逍遥自在。

如何不着于“我相”,逃脱自我虚妄,我在《学经》第一章中便已讲到,是为破我相虚妄,其言:“不知有前后高下,不知有名,不知无名,身边之事,尽意来去,随意停驻,无有分别。与众人同行,身居前为乐,身居后亦为乐,无有分别。”
楼主:南山空同  时间:2021-04-25 04:37:46
二、人相虚妄

人相,即他人眼中你的形象,我们用“相”字,也表明是虚妄的。

上文中,我不愿意扮演一个“通透而孤独的哲人形象”,是因为我虽然通透,但我不孤独啊。

也就是,我不会为维护你眼中那个我而努力,因为那是不真实或者说不够全面的我,那是一种虚妄。

明明你小气,因为你偶尔大方了一次,然后那个人一直夸你大方,你是不是为了维护大方,要一直借钱给他?

如果说,前文中“我相”,是指一个人被自己绑架,而“人相”中的一个人,则是被身边的亲朋好友绑架,你一直要为维护他们心中所期待或认可的人而愁苦努力。

所以,一旦有人夸我是什么样的人的时候,我立即会说,不完全是。意思是说,我不全然是你看到的样子,我也不会为维护你眼中我的形象而努力,因为你看到的不是真实全面的我,是虚妄的“人相”。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身为XX,你就应该……”对不起,那是你所认为的,我从来不认为是这样的,就像我从来不认为你以教师为职业,就应该回答别人问题,我也不认为因为有人夸你好脾气,你就该什么都忍让。

做自己,不做别人眼中的自己,过自己的生活,不要过别人眼中的生活,不要因此而努力辛忙。就算别人给你的高帽子,你要说一句谢谢,但告诉对方,这个帽子,我,不戴。

不要为了维护别人眼中的形象,而违心做事,古语有言,真人不露相。其本意是说,仙人都是以凡人的形象示人的,外人永远看不到他的真相。如果他衣衫褴褛,那么,无论在平民百姓面前,还是在高官富商面前,他都是这幅打扮,不会接别人送他的外在衣相,只有在仙人相遇时,才会显现真相,即仙人原形示于对方,以表明身份。

一个人有很多烦恼,是与着于“人相”相关,《学经》第一章讲破除“人相”时言:“吾不知有行执念妄、冠其名而乐,易其名亦乐,无有分别。世人以我为神,亦以我为魔,无有分别,怡然而作。”

你认为淡泊名利也好,认为我沽名钓誉也行,你认为我是神仙也好,认为我是魔鬼也行,总有人会对我产生偏私虚妄的认知,过分的夸赞和诋毁是一样的,安心忙自己的事,不要违心去维护别人眼中的你。
楼主:南山空同  时间:2021-04-25 04:37:46
三、众生相之虚妄

前面讲一个人的身心被自己绑架,被亲朋好友绑架,同样多的,还有被社会绑架。

我们见得最多的,便是一个人被“社会道德绑架”。

我在和学生讲课时,我说,我不喜欢给人让座,包括给老人、孕妇和病人让座,但我还是会让座,只是因为我觉得,他要是站着,我坐着,看着对方不便或不适,会让我觉得不能安心享用座位。所以才让给对方,这是我对对方的友善馈赠,而不是必须的义务。
我见了宣传抵制某国产品的消息,我肯定不会转,虽然这样的消息后面写着,“是中国人的都转”,我是中国人,可我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中国人。

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一定不能沾钱,不然,他就“呵呵”了,然后基本可以认为是骗子了,可我举办的传统文化相关的讲座就是收钱,不收钱你来付场地房租还是支付机票住宿?

世间有众生相,所谓众生相者,即可以当习惯性的认知,也可以当成不同的认知,在此其中,有很多认知都充满“虚妄”,且相当一部分认知是违背人性、自然、社会规律的,你如果迎合这些“虚妄”认知,便是“着相”,自然会过得痛苦纠结。

众生有善恶,故施善恶之观于人,人为得众人之功名,方有违本意之言行,故庄子《逍遥游》中言 “神人无功”,意为,神人不因善恶功名而为事。

不被所谓的“社会道德”绑架,不要被那些充满“虚妄”的社会洪流所裹胁,出于人性、良知、公平去做事,方能逃脱身心煎熬。

《道德经》中有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人容易被社会道德所绑架,因为在你还不懂事时,这些价值观便已在影响着你,让 以为常,很少去想这些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否违背人性,是否合理。

就像有的人从小就学“吃得苦中苦,方得人上人”。第一个苦,是指身体上的苦,而第二个苦,是指灵魂人性上的苦,比如舍弃自尊尊严人格等,而目的是为了“人上人”,越王勾践确实吃得了苦中苦,后来确实也人上人了。

但我们很少去想,我为什么要去吃苦中苦,我为什么要做人上人呢。一个从小吃了苦中苦的人,舍弃自尊、尊严、人格而成为“人上人”的人,他的思想价值可能永远是扭曲的,因为他也许从来就不懂得人与人之间,其实还有一种相处模式,那就是相互尊重。

我们可以吃苦,但不要吃苦中苦,我们可以做人,但不要做人上人。因为那样会造就一个个扭曲的灵魂,一个扭曲的灵魂,是不可能逃离痛苦的。

因此,《学经》第一讲的开篇便讲如何破除众生相,即“神人无功”,其言道“吾生而有之,不知有道,晨则起,饿则食,悃则息,有劳而作,自然而行,言行如一,无有困顿”。

忘记那些从小绑架我们的违背人性、自然、社会规律的虚妄众生相,才会免受随之引发的苦痛烦扰。

总有人会在这时候说,社会如此,我们个体又能如何?如果一个人没有勇气和努力去逃脱苦痛,还期望谁来救你?

楼主:南山空同

字数:61843

帖子分类:未知学院

发表时间:2018-11-08 04:15:50

更新时间:2021-04-25 04:37:46

评论数:22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