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抗战之长城血战、搏杀昆仑关和缅甸悲歌

抗战之长城血战、搏杀昆仑关和缅甸悲歌

楼主:蒙恩夏生  时间:2019-06-18 19:09:54
抗战之长城血战、搏杀昆仑关和缅甸悲壮之歌(连载)
(一)、长城血战
一九三二年的年底, 在北平阜成门的顺承王府内, 张学良正在一间地图室内徘徊。他身躯高大, 但略显虚浮。在地图室东面的大墙上, 挂贴着一张比例为百万分之一的东北四省大地图(当时东北分为四省)。南面的短墙上, 挂着比例为五千分之一的热河省全图。在屋中央的长条桌上铺着的, 是靠近北平的热河省东部的祥图。

最最触目惊心的, 是东面大墙上的那张图, 因为那上面已全部被红色的箭头覆盖了。当时, 东北四省沦陷, 日寇已侵占了东北全境。

日本鬼子的野蛮和肆无忌惮举世无双。真令人怀疑它到底是人是兽? 他Ma的王八羔子。每当走进这间地图参谋室, 看到那张东四省全图, 张学良的内心就会升起一股怒火, 在心中把日本鬼子恶狠狠咒骂一番。有的时候,他简直不愿看到这张地图。

还有什么比丢失国土更令军人感到沮丧的呢? 而且这片广大的土地是他张学良丢失的,而且没作什么抵抗, 几乎是不战而溃, 而本来他是应该抵抗的, 也可以抵抗的, 而他却不抵抗。面对祖国同胞, 面对世世代代生活在东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的父老乡亲, 张学良的内心有说不出的彆曲, 有时侯他真感到无地自容。

1928年6月4日, 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 著名的奉系军阀, 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车站被日军埋设的炸药炸死, 当时的张学良年仅27岁。子承父业, 他接过父亲的班底, 主政东北。他一开始倒是也想干出一番事业, 对内励精图治. 对外不做分裂国家的事, 拒绝日本人表示支持他搞所谓东北独立的引诱。这一年的12月29日, 他毅然通电表示东北易帜, 归从国民政府领导, 并欣然接受国民政府的任命, 担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副总司令和东北卫戍司令的要职。

正在张学良的前途似乎一片开阔时, 日寇却不断来找麻烦了。1931年7月, 发生了“长春万宝山事件”, 8月又发生了“中村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 都是日本人的故意寻衅滋事,欲借故发动战争, 其目的就是要侵占东北。对于这种故意挑畔, 张学良十分愤慨, 屡次电问蒋介石如何办。那么, 老蒋又是如何答复的呢?

过去的史料上, 都说是老蔣命令张学良不要抵抗, 把希望寄托于向国联投诉。但是最近二十年来, 又有人撰文指出上述说法不存在, 说是老蒋并没有向张学良下过不抵抗的命令,也有史料为证。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那一种是真实的呢? 笔者个人之见, 则认为两种说法难下定论, 因为当事人都早已不在人世, 对这件事最有发言权的是张学良, 而据说张学良在晚年也否认老蒋向他下过不抵抗的命令。但不论怎么说, 张学良在失去东四省上应负直接责任,他是当时东北的最高政治和军事长官, 他如果当时放开手脚一战, 老蒋又能奈何他什么?

1931年9月18日, 日寇拉开了侵占中国东北的序幕。 这一天, 日军无中生有, 硬说中国士兵扒了柳条湖的一段南满铁路, 接着就以此为借口, 悍然出兵进攻沈阳。显然是经过周密考虑, 他们进攻的目标, 集中对着北大营的第七旅、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等几个主要的中国军事重点。此时中国的官兵却莫名其妙的接到了上级下达的不抵抗的命令, 甚至连枪都被锁进了仓库。结果, 日军如入无人之境, 在几天里轻而易举地摧毁了东北边防司令公署、东北政务委员会、辽宁省政府、东北空军司令部、东北海军司令部和全国最大的东北兵工厂等一切军政机构。张学良视为掌上明珠的刚从德国买进的40架新式容克飞机, 8辆坦克, 以及附属工厂的全套设备, 都尚未启封, 全部成了日军的战利品。仅仅官方的财产损失, 折核今天来算, 就达18亿以上。

东北军一退千里, 全部后撤至关内。不出两个月, 偌大一个东北全境沦陷。

日寇这一着狠棋, 引发了全体爱国的中国人的愤怒。日寇的铁蹄声掩盖不住全体中国人的怒吼。在怒吼声中时有愤怒声谴责二十万东北军不战而溃的声浪。古人曰:“养兵千日, 用在一朝。”可到了要用你的时候, 你却当了逃兵, 那这样的兵有之何用? 作为东北军的最高统师张学良,, 心中也无边悔恨, 感到难见家乡父老, 最后去到北平, 同时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辞呈。

同年12月, 国民政府免去张学良陆海空副总司令的职务, 却又改任他为北平行营绥靖主任。

张学良在北平阜城门内顺承王府里, 过起了平安而又颓然的日子, 他其实早已染上毒品,而且成瘾。这时候, 他经历了失去家园的沉重打击, 更是经常用鸦片来麻醉自己。他显得病骨支离, 颓唐消沉, 萎靡不振。

平时同张接触的北平的一些上层人士, 看到张学良这副尊容, 又不免担心起来, 担心他是否能够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大家都预感到, 日寇侵占了东北以后, 难保不会继续南下。接下来所要侵占之地, 那肯定是热河省及北平市。 身为北平綏靖主任的张学良, 这时又担负起保卫热河及北平的任务, 对一个吸大烟的公子哥儿来说, 能承担此重任么? 大家心中都有疑问。但是, 张学良自己在这时却有所改变。他意识到自己必须振作起来, 渴望同日寇作一次决战。他感到从自己手中失去了东北, 如果再从自己手中失去热河、北平, 那么自己在中国的历史上就成了千古罪人。

张学良走进地图参谋室。最近他经常来到这间屋子, 从地图上专心致志地研究当前的形势和未来的战事策略。(1)
楼主:蒙恩夏生  时间:2019-06-18 19:09:54

续上(长城血战):

正在地图前进行作业的作战参谋李树桂和惠德安, 看到少师进屋, 立即起身致礼, 接着就迅速掀开了长条案上罩着的白绸布, 然后就退立在一边。悬挂在墙上的地图, 已用红笔清晰地勾画出日军的驻地、动向、兵种、兵力和部队序列。同时又用蓝笔勾画着我军的布防情况。地图上还插着许多用大头针当旗杆的红蓝两色小三角纸旗, 旗上一一标明东北军各部队番号。

地图上触目惊心的红色箭头, 似乎饱含了凶猛无情的冷酷向前移动。 经过各方侦察, 地图上清楚地显示出日军将要进攻热河的计划: (一) 由绥中沿北宁铁路向山海关正面进攻。(二)由朝阳、凌源、平泉之线进攻。(三)由开鲁向赤峰进攻。(四)由林西向多伦进攻。(三)、(四)各路皆会师热河省府承德, 接着就分兵进攻长城各口。

张学良就在这幅透出日寇腾腾杀气的地图前久久伫立着。 他没有让参谋向他讲述地图的习惯, 他习惯于自己观察。地图绘得清晰正确, 两军对垒的形势显得泾渭分明, 日军进攻的势头也跃然纸上, 张学良看得很明白。

地图参谋室, 是李树桂和惠德安两位参谋在半个月前,通霄达旦亲手布置起来的。李树桂曾是东北军独立第七旅旅长王以哲的部下, 当时任旅部参谋。 王以哲是张学良的心腹, 而李树桂又是王以哲的心腹, 所以张学良也视李树桂为心腹。北平绥靖公署改为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的时候, 王以哲调任北平分会一处处长, 同时也把李树桂带来了北平。过了不久, 王以哲便将李树桂和惠德安分派到了少师身边工作。从此以后, 只要少师身在北平, 王以哲和这两个参谋就天天必来。他们每天都根据从前线发来的情报, 在地图上进行及时的变动、标注和调整。

对宿将王以哲和他派出的这两位高级参谋的工作, 张学良感到非常满意。他们精明能干,血气方刚, 同把丢弃东北视为是自己的耻辱, 而且都有志于要打回老家去, 收复失去的家国。

东北军撤退到华北以后, 日本人一方面在筹备建立所谓滿洲国的同时, 又在积极的准备向热河省及整个华北他区推进。 人心不足蛇吞象, 小小岛国日本凭着自己的军事实力, 以及当时中国在工业和军事上的落后, 小日本认为自己可以迅速拿下中国。而撤退到华北北部的东北军, 正在厉兵秣马, 频繁调整, 下决心在华北战场上同日军决一雌雄。

当时在张学良周围的众将领, 在如何对待时任热河省省长汤玉麟的问題上, 产生了分歧。一种意见认为, 汤玉麟政治上腐败, 又往往以功臣元老自居, 凌驾于他人之上, 甚至还有私通日伪的嫌疑, 应该尽快把他撤换。另一种意见则认为, 当今强敌压境, 不要轻信传闻, 中国人自己要加强团结, 若此时轻易撤换大员, 极有可能引发不测事端, 反为强敌所乘, 热河可能丢失得更快。正当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时, 王以哲建议张学良秘密调集三个旅,, 以他的第七旅为先锋, 向热河进发。 此一建议极是英明, 若照此去做, 其作用为: 一可在长城各口和热河境内布防, 严阵以待日军的进犯; 二可预防汤玉麟可能发动的叛变。 这个建议正可谓起到一石二鸟之功, 因此, 当即得到张学良的批准。

王以哲率领东北军第七旅到达长城古北口。第二天, 他命令李树桂去完成一个特殊任务,要他到热河省首府承德走一趟, 目的是摸摸汤玉麟的底。

真是出人意料, 当李树桂来到承德汤玉麟的府上时, 竟受到汤玉麟的热情接待。原来,汤玉麟和张作霖有八拜之交, 曾被张老帅视为不可或缺的手足之情。 如今老帅虽已不在了, 但他看在老帅的面上, 对少帅可也没有丝毫轻视或怠慢之意。 但是他对日军戒备不严, 而他手下的一些高级将领 ,在这风雨飘摇、山河破碎之时, 仍然沉缅于苟安享乐和醉生梦死之中。

李树桂回到古北口将以上情况向王以哲旅长回报, 王以哲当即让他回北平去向张学良禀告。当张学良听了李树桂所叙述的一切时,他终于能够判断, 至少到目前为止, 汤玉鳞没有投靠日伪, 对他仍可信任。这一决定, 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 当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为既避免了内讧, 更减轻了对北平的直接压力。

但有一个问题始终困绕着张学良, 那就是南京方面的态度。 张学良始终认为: 九一八事变时, 由于南京方面的态度不够明朗, 还有自身的原因, 让日寇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整个东北, 使他这个原来独霸一方的大军阀一下子成了一个寄人篱下的浪荡子, 这足够使他抱恨终生。这一次无论如何也不能重蹈覆辙。因此, 他决定在华北战场上与敌人作一死战, 这时当然希望能得到南京方面的坚决支持。 但从南京方面来的消息仍是有几种声音,有主张坚决抗战的, 也有主张和平谈判的, 当然仍有寄希望于国联出面支持公道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意见, 就是当时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 他表示“中国将毫无保留地服从国联”。可问题是, 日本人根本不把国联的决定放在眼中。与日本鬼子能讲什么道理? 无异是与虎谋皮。(2)


楼主:蒙恩夏生  时间:2019-06-18 19:09:54
待续。
楼主:蒙恩夏生  时间:2019-06-18 19:09:54

续上(长城血战)

所以,, 这一次张学良不再对日本人抱有任何幻想。过去的一年多来, 国人骂他的唾沫真可以把他淹死,“不抵抗将军”的臭名远扬。现在他下了决心要一雪前耻, 带领东北军誓死保卫热河省和整个华北大地, 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并非只是一个吸大烟的公子哥儿。

足足有二十天了, 张学良从早到晚在地图室里伫立着, 来回盘桓。有时, 在一张地图面前站立很久。在二十天前的12月8日, 他又一次看到了战火的逼近。看来, 日寇的胃口大得很呢, 它不仅要吞下东北, 而且从各种迹象来看, 吞下整个中国是他们下一个目标。

12月8日这一天, 在山海关, 日本关东军突然用铁甲车炮击山海关关内我东北步兵独立第九旅兼临永警备司令部所在的防区。在这之前, 属于天津驻屯军系统的秦榆守备队队长落合正次郎, 曾几次引诱和挑唆第九旅旅长兼临永警备司令何柱国将军与日军配合, 要他创立一个包括滦东和热河在内的所谓缓冲区, 并在这个区域实行独立自治。何柱国将军根本不买日本人的帐, 不仅不予合作, 而且还在辖区内制定了完整的防御计划, 构筑了必要的防御工事。这样便惹恼了日寇, 就凶相毕露, 直接用炮火进行威逼。

何柱国望着榆关城上空腾起的硝烟, 明白山海关已危在旦夕。除了殊死一拼, 没有其他出路。要他投降日寇, 那他宁可去死。他首先急急赶到北京城里张学良的府上, 见到张学良,开口便说: “少师, 事情已到了图穷匕首见的时刻, 我们已无退路, 否则日寇又会得寸进尺……。”

“那么, 就跟它拼个你死我活!”尚未等何柱国把话说完, 张学良便一拳头敲在桌子上,同时大声地说。

山海关是日军入侵华北的必经之地。它背山临海, 形势十分险峻, 历史上曾发生过无数次战争的胜负成败在这里决定的事实。如今日寇要在这里燃起战火, 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显然是欲闯越天险, 直捣北平。

张学良立即亲自召开有各路将领参加的秘密军事会议, 果断地作出了与日军进攻企图针锋相对的军事部署。东北军作了如下调动: 由商震的第三十二军开赴滦河支援何柱国部,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开赴喜峰口, 王以哲军继续坚守古北口, 万福麟和缪徵流军推进到山海关右翼的界岭口以北地区。

1932年12月的最后一天, 张学良像往常一样, 一大早就走进了地图参谋室。不同的是,他走进地图参谋室后, 始终保持沉默。参谋李树桂和惠德安站立在旁, 也不敢啃声, 只是他们奇怪地发现: 少师在南面短墙挂着的热河省地图下足足伫立了半个小时, 然后又伏身在大条案上, 双眼炯炯地盯着山海关的位置。

张学良已经有所预感, 日寇将有进一步的行动。 此时他长时间地待在地图参谋室, 是为了一旦战事爆发, 他可以及时地对部队进行指挥。

上午十时左右,外间的电话响起了铃声,过了一会,承启官走进来说:“报告,何柱国将军已经来到北平。”

张学良命令:“请他马上来见我。”

何柱国面见张学良后, 第二天就奉命赶回榆关前线。 他乘坐的交通工具, 是张学良亲自调来的一个火车头。

张学良预料的没有错, 1933年的元旦子夜开始, 战争终於爆发。

日军这次投入的兵力, 总计有: 除了原来在榆关的驻军和伪警外, 又从绥中调来陆军三千, 坦克二十辆, 野战炮四十门, 飞机八架, 铁甲车三列, 兵舰两艘, 可谓海陆空全备。再说,日军早已控制着榆关城外的制高点, 而且其海军兵舰上的大炮射程足可打击到我方驻守榆关的军队以及司令部, 这说明双方的实力相差悬殊。(3)



楼主:蒙恩夏生  时间:2019-06-18 19:09:54
待续。
楼主:蒙恩夏生  时间:2019-06-18 19:09:54

续上(长城血战)

战争开始,日寇首先用野炮及装甲车、兵舰重炮等向我山海关城南门城楼、鼓楼、东南角楼等处一阵猛轰,同时用飞机对我守军及山海关内一些重要建筑狂轰烂炸。榆关城不久便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何柱国将军指挥守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但日寇在武器和火力上占绝对优势, 我方守军死伤惨重, 最后不得不向后撤退。

元月三日下午二时, 榆关沦陷。

日军攻占山海关后, 绕开何柱国的主阵地, 向其外围转攻九门口、石门寨。一月十二日晚, 九门口失守。一月二十一日, 石门寨失守。在石门寨失守的同一天, 屯集在东北和热河结合部的日军以锦州为大本营, 以三个师团约十万人的兵力进攻热河: 一路由绥中攻凌源,一路由锦州攻朝阳, 一路由通辽攻开鲁……。

南京政府曾有言在先, 如果日军进攻热河, 坚决予以反击。2月中旬, 蒋介石派财政部长宋子文、军政部长何应钦、参谋部次长杨杰、参谋部厅长熊斌等到北平, 与张学良共同商讨保卫热河长城各口和整个华北地区的防御措施。

二月十八日, 张学良亲自陪同宋子文、何应钦到热河视察。二月十九日, 在热河省长汤玉麟主持召开的欢迎中央大员的大会上, 宋子文对在座的东北军将领和热河省军政高级官员坚定地表示:“中央不惜牺牲一切与困难, 保卫热河。”继而三级官员又在承德清行宫清音阁, 专门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在会上, 张学良和宋子文联名致电日内瓦中国驻“国联”代表团:“决心抵抗日军之进一步入侵。” 同一时间, 张学良还和张作相、万福麟、宋哲元等二十余名将领向全国发出通电:, 表示誓死保卫热河, 坚决抵抗和打击日军, 并呼吁全体国人支持。

二月下旬, 在北平顺承王府张学良的官邸, 由张学良亲自主持召开一个有宋子文、何应钦和东北军诸将领参加的军事会议, 共同拟定了热河保卫战的作战计划。

这项计划包括成立两个集团军, 每个集团军辖三个军团。第—集团军总司令由张学良自兼,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由东北军老将张作相担任, 辖孙殿英一个军团, 汤玉麟一个军团和张廷枢的第十二旅、冯占海等义勇军。张学良预计有此军事部署, 热河起码可以收三个月。这期间他将请示蔣介石调集中央军给予有力支持, 坚决挡住日军攻势。

这天,, 张学良显得十分兴奋。会议开到一半时. 他甩开披在肩上的军大衣, 把热河省地图铺在地板上。然后他用双脚踩着地图的两角, 用手中的铅笔向宋子文、何应钦等人勾划出他的防线, 显得很是成竹在胸。

“明轩,”当张学良用笔划至长城冷口和喜峰口一线时, 他抬起头来对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说,“你把守这一线。”

西北军出身的宋哲元, 出人意料地冷然回答说:“张少师, 我的兵力单薄, 装备也差, 担任不了这一线的任务。”

会场顿时陷入尴尬的局面, 人们面面相觑, 不知说什么才好。

张学良还算沉得住气, 他略为停顿片刻, 依然口气缓和的说:“明轩, 你放心, 我会派何柱国支援你。”

“那你何不派何柱国去守冷口和喜峰口呢?”宋哲元仍旧不买张学良的账, 脸色阴沉地说。

张学良心里也明白, 出身西北军的宋哲元, 当然不会忘记过去曾在战场上和东北军几次交手, 肯定心存芥蒂, 不愿服从自己的领导。于是, 他不再坚持, 绕开宋哲元对其他将领下达作战命令。当然, 宋哲元表面上虽然如此, 事实上他的部队已经开赴喜峰口。

但是上面这一幕, 被中央大员和其他将领看在眼里, 心头都蒙上一片阴影。这不仅显示了张学良在众将领心目中的地位, 可说威信全无, 那么, 也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 由他来指挥作战能有什么好的结果吗?

二月底, 针对日军以锦州为大本营, 分三路北侵开鲁, 南攻凌源, 中犯朝阳, 东北军也分兵三路, 迎头应战。但当时热河境内天寒地冻, 积雪没膝, 阵地构筑极其艰难。许多部队只是简单地挖了一些散兵坑, 根本就不作打险仗和恶仗的准备。而且, 东北军和汤玉麟的热河军互不信任, 这便给日军的进攻留下空档。

果然, 开赴热河应战的东北军和当地军一与日军遭遇, 马上溃不成军, 望风而退。开赴北路开鲁的孙殿英第九军团和义勇军冯占海、李海青等部, 因热河军部在战斗开始时即投敌倒戈, 他们匆匆向日军投下几颗手榴弹, 就拔旗后退, 几天内便丢掉了开鲁、赤峰。守中路的董福亭旅也因团长邵本良投敌, 自己先乱了阵脚, 不战自溃。中路主力第四军团因左翼已受敌人威胁, 右翼董福亭旅迅速崩溃, 终于抵不住敌人的飞机、坦克、装甲车、大炮和陆军的全面进攻, 全线后撤, 导致南岭、北漂和战略重镇朝阳相继陷入敌手。接着凌源也被日军攻占, 成了侵占朝阳、赤峰和绥中日军的会师地。然后, 日军又兵分几路, 杀气腾腾向热河首府承德和北平的屏障长城各口扑去。


楼主:蒙恩夏生  时间:2019-06-18 19:09:54

续上(长城血战)

消息传回北平, 张学良大吃一惊。他原想已派出几路大军前去阻击, 就算最终必败, 但至少也可坚持二三个月, 谁知结果竟然是一触即溃, 有的甚至望风而逃或举白旗迎敌, 这可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这样一来, 打乱了张学良的全盘计划。 如果派去的部队真能阻敌二三个月, 那么他就有把握向老蒋求援, 让蒋派出大部队前来一齐向日寇进行反攻。谁知派出去的部队竟然如此窝囊? 日军风卷残云般冲杀过来, 其锋芒所指, 直逼热河、北平。

更要命的是: 热河前线的守军闻知日军即将杀来, 还未看到敌人, 却已成一盘散沙, 纷纷后撤, 各自逃命。前方和后方指挥部的联络中断, 在作战地图上, 张学良已找不到自己部队的所在位置了。

三月一日上午, 在地图参谋室连续熬了两天两夜的张学良, 望着满脸焦虑的两位参谋,竟感到无言可说。他颓然地仰坐到一张太师椅上, 两眼通红, 面色如土, 浑身软得像是抽去了骨架。两位参谋心知他的烟瘾又犯了, 便急忙把他扶进内室, 又招呼护士来给他打了一针吗啡。

办公室的电话铃声却又响了起来。承启官匆匆走进内室,轻声向张学良报告:“少师, 中央军第十七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旅旅长杜聿明将军已到北平, 请求接见。”

“杜聿明?”张学良一听承启官的报告, 首先是感到一阵惊喜, 但不知什么原因, 他随即又恢复了常态, 只是说:“让这位杜将军, 改日再来见我吧。”

在北平前门外李铁拐斜街的中国饭店, 杜聿明在他的包房里正守在一架电话机旁。他等得有点不耐烦了, 心中似有一股无名之火欲腾腾上升。此时已近中午., 窗外街道上正是车水马龙, 人来人往。嘈嘈杂杂的声音从窗口不断传进来, 有车辆经过的轰隆声, 有小贩的吆喝声……但这些都影响不了他的情绪, 此时他心中只是想着一件事。

作为一个在国家面临强敌入侵时而自己正欲出征保国的军人, 当昨天下午从徐州火车站登上一列北上的列车时, 杜聿明的心中想起了岳武穆的《满江红》。“壮志肌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多么豪迈的爱国激情。列车一路奔驰, 呼啸着抵达北平。杜聿明一夜未眠,望着车窗外黑沉沉的天, 还有那黑沉沉的故国的大地。 杜聿明丝毫没有睡意, 只觉得热血在全身沸腾。

杜聿明当时才29岁, 字光亭, 陕西省米脂县人。他的祖先都是当地的财主, 到他懂事的时候, 他家已有土地四百多亩, 除去出租田之外, 家中还需雇佣长工10多个。他的祖父为人开明, 爱好诗词文章, 家中藏书颇丰, 这就使得他的父亲杜良奎自小受到良好教育, 长大后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在清末的省试中, 居然一考就中举人。杜父还喜舞枪弄棒, 热衷武术, 有时在大庭广众之中表演, 其技艺之精到, 竟搏得众人的喝采, 有人赞杜父乃文武全才。杜父更喜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帮助受欺凌的弱小, 因此在乡里乡亲中又享有豪侠之名。更难能可贵的是, 杜父不愿做官, 从来不去钻营。按照常规, 中了举人, 那就是候补官员, 而杜父当时便被清廷任命为县知事, 但杜父不去赴任, 却去了西安长安大学堂教书去了。后来, 杜父参加了同盟会, 投身于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最后, 又奋起反对袁世凯称帝。当地的乡亲们说,杜父在西安这个故都, 也称得上是位革命军中马前卒。

父亲杜良奎是这样一位人物, 作为儿子的杜聿明肯定受到其熏陶和影响。父亲侠骨铁血,儿子也决不会是脓包, 虎父无犬子。杜聿明12岁那年, 父亲把他送到米脂县成家岔小学念书,这所小学仍著名开明人士李鼎铭先生所办。十几年后, 杜聿明能成为抗日名将, 这与当年受到李鼎铭这位严师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关系。

一九二四年, 黄埔军校成立, 刚滿20岁的杜聿明闻讯后首先来到北京, 然后同在北京结识的一批陕西青年, 其中有关麟征、张耀明和马志超等人, 一起结伴南下考入黄埔军校学习。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 他同桂永清、叶挺、关麟征、陈賡、宋希濂等共同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国父孙中山逝世后, 他又作为国民军一位连长, 站在了北京西山碧云寺静宜园为总理守护灵榇的位置上。再往后, 他历经坎坷, 闯南走北, 终于又回到蒋介石身边。一九三0年,杜聿明得到被誉为“装甲兵之父”的徐庭瑶将军的赏识, 被提升为上校团长。一九三二年,徐庭瑶师奉命开赴皖北大别山围剿, 杜聿明率领新成立的该师第二十四团突入霍丘, 重创紅军邝建勋部, 让在围剿红军中屡屡败北的徐庭瑶突然名噪四方。这年徐庭瑶升任中央军第十七军军长, 徐庭瑶立即任命杜聿明为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旅旅长, 并授于少将军衔。二十五师归属于徐庭瑶十七军, 而师长即为关麟征, 二十五师七十五旅旅长是张耀明, 都是陕西同乡, 又是黄埔一期同学。由于第十七军是嫡系部队, 因此, 第二十五师可谓是嫡系中的嫡系。(5)


楼主:蒙恩夏生  时间:2019-06-18 19:09:54

续上(长城血战)

因此, 当蒋介石下令驻守在徐州的中央军第十七军开赴北苹参加长城抗战后, 作为先遣师第二十五师的将令杜聿明, 内心感到十分荣耀。 他心中非常明白, 这是校长有意向世人特别是敌人显示自己的精锐, 准备在长城脚下打一个硬仗。 他当然也非常清楚, 当自己的部队开赴长城口时, 对自己的考验也就开始, 也就是说, 证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以及自己身上所具有的军事才能的时刻到了。

杜聿明比部队先行一步, 提前到达北平, 这是因为第二十五师师长关麟征给了他一项特别的使命, 要他立即乘快车直达北平, 向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张学良当面请示机宜,同时了解日军进犯热河的情况 ,以便部队到达集结地后能立即投入战斗。因此杜聿明在三月一日一下火车, 就立即要求晋见张学良。杜聿明知道兵贵神速, 敌人已大军压境, 自己就当争分夺秒, 抓住战机努力从被动转向主动。同日军作战, 不等于在苏区和红军作战, 日军武器精良, 兵力雄厚, 行动快速, 我军只要稍一疏忽, 便可能失去良机, 而且遭到重大的损失。

但是,身为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的胀学良, 根本不把杜聿明放在眼里。当他住进中国饭店后顾不上洗脸吃饭, 拿起电话与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联系, 电话竟然打不进去, 没人接。 好不容易打通了, 报上自己的名字, 要求张学良立刻接见. 过了一会, 军分会交际处居然回电说:“张少师身体不舒服, 今天不会客。”

杜聿明刚要说什么, 对方已搁下电话。对着话筒, 杜聿明大叫一声:“岂有此理!”差一点将电话机摔在地上。

在房间里来回走动, 杜聿明不知如何是好。这正是急病遇着慢郎中, 急煞人。他突然想起张学良住的地方是顺承王府, 何不直接打电话到他住所去? 于是拨通了顺承王府的电话。

“喂, 我是中央笫十七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旅旅长杜聿明, 我们的部队正在开赴途中。现在我要求紧急拜会张代委员长, 请……”杜聿明话尚未说完, 对方已打断了他的话。

“哦,杜将军,你的情况我们已经知道了。”接电话的承启官用不冷不热的声音回答:“少师现在有事,恐怕今天不会客。”

“喂!喂!请马上报告张少师。”杜聿明感到对方可能又要撂下电话,于是换了一种恳求的语气,说:“第二十五师已陆续登车北上,第十七军其他部队也已开始动员开拔。蒋委员长已明令这些部队到达北平后听从张少师指挥。我必须在今明两天见到张少师,和他共同商讨布防问题。否则贻误战机……”

“杜将军,你们的部队不是还没到达北平吗?”承启官听到杜聿明说话的口气由软变硬,就不耐烦的再一次打断他的话,说:“少师又不是光指挥你们一支部队,他忙得很嘛!”

“是呵, 现在我们谁都很忙, 谁忙都是为着同一个目的。”杜聿明按捺住内心的焦燥, 耐心地希望说服对方:“日本军队进兵神速, 热河危在旦夕。我想全国目前的舆论焦点你们也都清楚, 南京的工人和市民已发出抗日通电, 平津等地的工人和学生正电请对日宣战……我军的行动本来已很被动, 怎么还有时间耽误下去?”

“好啦, 好啦, 杜将军, 你的处境我清楚, 你说的一切道理我们都明白。”承启官不愿再听下去,说:“请耐心等我的电话吧, 一俟少师有空见你, 我会立即通知你。”

社聿明还想讲什么, 可是对方已挂断了电话。

满腔热情、心急火燎地赶来北平, 却碰到了一盆兜头冷水。在这种国家面临大难的形势下, 張学良和他的手下居然把他搁在旅馆里,, 要他“耐心”等待。杜聿明对此感到十分愤慨,同时又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张学良已经胸有成竹, 凭他现有的部队足可抵御日军了么? 可这又不对呵, 如果如此, 那他为什么还要致电蒋介石, 请求派中央军来支援呢? 如果不是, 那么是不是嫌中央军来得太慢了, 所以故意怠慢呢?

杜聿明当然也知道, 张学良的头衔是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 听上去地位很高,但实际上是有点空名, 而且有点尴尬。道理非常明白, 东四省是在张学良手下丢失的,“不抵抗将军”的骂名传遍中国, 在国人的心中, 这张学良不受处分已经够客气的了, 怎么还占着这样的高位呢? 再说, 这时候张学良在名义上虽然担任着华北的统师, 但他不会指望有宿怨的阎锡山和冯玉祥的部队能听从他的指挥。而在华北作战, 单靠东北军实在显得身单力薄,张学良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蒋介石身上。既然如此, 那么代表中央军的杜聿明来访, 又为何遭到如此冷遇呢? 这里面当然有一定的原因。

早在一月二十一日, 蒋介石曾派遣内政部长黄绍宏和训练副监除景唐南下广州, 企图说服陈济棠和李宗仁出兵江西, 围剿中央红军, 以便抽调中央军北上抗日。可是, 占据广东和广西的陈济棠和李宗仁不敢与老蒋合作, 怕他耍阴谋施诡计, 借抗战为名从背后捅他们一刀.因此就断然拒绝了蒋介石的要求。黄和徐两人回京复命, 把陈和李两人的拒绝出兵一事如实禀告蒋介石, 蔣听后大骂了一通, 但对陈李两人也无计可施。接着, 就抽调中央军黄杰的第二师, 关麟征的第二十五师, 还有刘戡的第八十三师北上。但在日军大举进攻热河的形势下,先期到达北平的却只是杜聿明一人——一个区区的旅长而已, 难怪张学良如此怠慢了。(6)


楼主:蒙恩夏生  时间:2019-06-18 19:09:54
待续。
楼主:蒙恩夏生  时间:2019-06-18 19:09:54

续上(长城血战)

杜聿明对张学良的分析和猜测., 也不能说毫无道理。张学良虽然是个吸大烟的公子哥儿,但不能忘了他的父亲是张作霖, 可以说张学良自小就跟着父亲在戎马生涯和枪林弹雨中长大, 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练, 见识过世面。他也懂些文韬武略, 在经历了失去故土东北的耻辱以后, 报仇心切, 亟盼与日寇决一死战。现在中央军的三个师调动不够迅速, 张学良的心里极为不满, 认为这是老蒋在敷衍他。事实上, 当时没有参加围剿的中央军还有的是, 例如胡宗南的第一师, 正驻在河南闲着没事。那为什么不能调来参加热河的保卫战呢? 在中央军里,就连历来热心于剿共的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 也主动请缨, 要求北上抗日。全体中国人应团結起来一致对敌, 抗战已是大势所趋。

还有一层杜聿明看不清的原因, 那就是,张学良目前所拥有的头衔, 就是安置在顺承王府里的那张宝座, 所谓的“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 已经面临摇摇欲坠的处境。张学良自己当然心知肚明。在这种情势下, 他怎么会热情接待杜聿明呢?

虽然在二月中旬, 蒋委员长曾经派出宋子文、何应钦、罗文干、杨杰等一行中央大员到达北平, 与张学良商讨抗战事宜, 看上去中央似乎很重视抗战, 这令张学良也高兴了一阵子。但过了一些日子, 张学良已隐约感到自己的位置即将不保。一日, 宋子文找张学良私自交谈, 宋子文向张表示: 如果少师愿意偕同夫人于凤至出国休养一段日子, 他将为少师安排好一切。至此, 张学良已完全明白了自己在老蒋心中的地位。但是, 张学良并没有立即对宋子文的提议表态。他想: 即使南京方面要自己下野, 那也得在自己率领东北军与日寇在长城口决一死战之后。如果不让自己作最后一战, 带着国恨家仇去什么外国休养, 于心何安? 自己已背上“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再在此时一走了之, 那将陷自己于何种境地?

正由于张学良已明显感触到了自己在老蒋的心中已经失宠, 所以他对中央大员也开始逐渐冷淡。对代表中央军而来的杜聿明更是冷淡, 让他在旅馆里坐等不约定的接见。

孤独地守在北平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中国饭店里的杜聿明, 当然不可能对上面的情况都知道。他只希望早日见到张学良, 早日商议好如何在热河抵御日寇、早日开辟第二十五师未来的战场。他当然不可能知道, 此时的张学良已经没有什么心思要接见他。

杜聿明就坐在旅馆房间的那架老式电话机旁边等。等呀, 等呀, 可是电话机始终沉默不响。杜聿明也不睡, 生怕睡下了可能会错过。等呀, 等呀, 一看桌上的时钟己经过了二十四个小时了。他还继续等, 肚子饿了, 也不去吃饭, 就用随身带着的一些面包和饼干充肌……。

老天不负苦心人, 电话铃声终于响了起来, 杜聿明欣喜地拿起了电话筒, 传来了张学良的承启官的声音。这时, 杜聿明已实足坐等了三十二个小时。

当杜聿明坐在顺承王府张学良代理委员长办公室的那张阔大的黑木椅上时, 已是三月二日下午四时。

先在门口迎接杜聿明的是张学良的承启官, 他让杜聿明先在前院的耳房里稍事休息, 自己沿着石板路走进雕梁画栋的官邸里去禀报。等了片刻, 院里有人大声喊话: “第二十五师杜旅长,立即接见。”

杜聿明被引进巨大的客厅, 刚要在那张被指定的黑木椅上坐下, 承启官在里屋喊道:“副总司令到!”

军人的本能使杜聿明挺直身板, 神色肃穆, 目不斜视, 等着张学良出现。

张学良只身走进客厅。他身穿便服, 行动举止尚显得刚劲简练。当张学良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后, 杜聿明吃惊地发现, 对方其实很年轻, 比自己大不了几岁, 但是脸面比过去在报纸上的照片瘦削了许多, 而且精神有点萎靡, 眼角已显绉纹, 这说明他平时至少在近日, 晚上睡眠不足 以至于疲劳过度。

“少师好!”杜聿明在张学良走进客厅后, 当即举手敬礼, 并大声招呼。

“杜将军一路辛苦了。”张学良坐下后也客气地说, 并向杜聿明挥挥手, 又说:“请坐, 快请坐, 你是正宗的黄埔期一期生, 用不着这么客气么。”

杜聿明应声坐下, 动作迅疾。坐下后, 他的腰板依然挺直, 与双腿成九十度, 而双腿与两脚茎之间也成九十度。两手分别放在在膝盖上, 双目直视着张学良。

张学良打量着眼前的这位杜旅长, 他仔细的观蔡对方。不知什么原因, 初次见面, 竟然印象深刻, 他只感到对方英气逼人, 显然不是等闲之辈。 杜聿明印堂高耸, 额角宽阔, 头发浓密硬扎, 两道浓浓的剑眉, 一对目光深沉的双眼, 显得尖锐、锋利, 就像一把明晃晃的刀。一张紧抿的嘴, 显示出性格的顽强和忠诚。一身军服又十分贴身, 又有腰中束着的一根宽皮带相互映衬。总而言之. 杜聿明浑身上下, 都透泄出一股咄咄逼人的优秀军人的英武气质。

凭着自己的直觉, 张学良暗暗吃了一惊。他有点奇怪自己, 初次见面怎么就会对对方抱有敬佩之意? 甚至认为这位年轻气盛的杜旅长前程不可限量。

杜聿明正襟危坐, 用极简炼的语言汇报了自己的来意, 然后请少师面授机宜。

张学良端起茶几上的紫砂壺, 轻轻地抿了一口茶, 接下来以一种职业性的口吻问道:“杜将军, 请问贵师眼下拥有的编制……”

“回少师,”杜聿明回答说;“我师现为两个旅, 即七十三旅和七十五旅。七十五旅旅长为张耀明, 七十三旅旅长即本人。我们和师长关麟征一道, 同时毕业于黄埔一期。我七十三旅辖第一四五团和第一四六团。第七十五旅辖第一四九团和第一五0团……。”

“那么, 第十七军的编制呢? 各部队正在如何行动?” 张学良紧追着问。

“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 军辖第二师、第二十五师、第八十三师。另有独立炮兵第四团、炮兵第七团、骑兵第一旅、重迫击炮第一营及其他直属部队。第二师师长为黄兴, 该师驻潼关、洛阳一带, 奉命于2月28日集中洛阳开始运兵。第八十三师师长刘戡, 该师驻湖北孝感花园一带, 现已集中汉口, 3月20日左右到达北平附近,, 3月25日集中密云。我第二十五师驻徐州、蚌埠, 2月26日开拔, 限3月8日以前到达通县待命。”

“好! 我们欢迎中央军的到来。”显然,张学良也已接到了这方面的通报, 否则他不可能接见杜聿明, 他接着问:“贵师的准备情况如何? 士气高涨吗?”

杜聿明略为犹豫了一下, 然后说:“部队官兵的士气当然高涨, 得知要打日本鬼子, 都跃跃欲试, 准备与敌人血战到底。但开拔的命令下得突然, 缺少思想和物质上的准备, 连三月份的伙食费都还未领到。师里临时向地方借款十万大洋, 部队才得以行动。”

“哦, 怎么会这样?……”张学良脸上显得很有些惊讶, 但他也不多说什么, 只是问:“那部队的训练状况呢?”

“少师, 你可能也知道,”杜聿明如实相告:“我们部队平日训练, 主要是对付Gcd在山岳丛林里开展的游击战。但对日作战我们将面临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攻击, 这与对付游击战有根本的不同之处。但是, 我们过去对于空战和近代防御工事的修建等训练, 一贯未予充分重视。再说我们自身的空军力量是如此薄弱, 与敌人几乎不能比。这仗很难打, 当然, 难打也得打。”说至此, 杜聿明略歇一歇, 又特别强调地说:“关麟征将军派我来面见少师, 目的之一, 就是希望能得到少师您的具体指点。战争已迫在眉睫, 也算是临时抱佛脚吧。”

“是吗?”听到这里,不知是何原因,张学良的脸色突然沉了下来,似乎显出一付爱莫能助的样子。沉默片刻,他突然又似乎想起了什么,问道:“杜将军,你刚才说了目的之一,那么你面见我的目的是不是还有之二和之三呢?”

“希望知道我军的抗战计划、战略战术和经验教训。”杜聿明说:“我师从未在北方作战,更从未和日军交过手, 这仗不好打。所以,我们急于想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张学良点点头, 表示理解。他仰起头, 双眼茫然地望着上方, 对杜聿明说:“前线的情况异常复杂, 日军来势凶猛。他们武器精良,, 头上飞机和地上战车相配合, 很难对付呀! 你们要准备打硬仗, 打恶仗。”(7)


楼主:蒙恩夏生  时间:2019-06-18 19:09:54
待续。
楼主:蒙恩夏生  时间:2019-06-18 19:09:54

续上(长城血战)

会客厅空空落落的, 显得大而静寂。说话的声音似乎会发出嗡嗡的回音, 令人感到空虚和寒冷。

杜聿明心中的失望之情油然而生。他原是乘兴而来, 一到这里就几乎吃了个闭门羹, 在电话机旁守候了几十个小时才获得接见。可现在, 眼看又得败兴而归, 因为原想从少师这里获得明确计划和具体方略, 但是对方在听了自已来的目的后竟然没有任何具体答復, 说了等于没说。看来, 这位少师简直还不清楚目前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什么。

客厅里鸦雀无声。张学良似乎在想什么,不说话。杜聿明一时又不知说什么才好。

杜聿明看着仰倒在椅子里的张学良, 心里既焦燥又不安。 他很想追问下去, 可对方是代委员长, 官衔比自己高得多, 对方不说, 自己何敢多问? 他想还是知趣地告退吧 ,但又于心不甘。张学良是长城抗战的最高军事长官, 而自己是代表第二十五师来到北平临危受命的,如果得不到具体指示, 回去如何向关麟征师长交待? 二十五师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时又如何具体作战? 他思来想去, 真不知如何是好。

突然, 张学良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 振作起精神挺直了身子。这副模样, 似乎刚从梦中醒来。

杜聿明知道张学良是一个吸毒成瘾的瘾君子, 心想这—声哈欠, 是不是向自己发出了逐客令? 接下去, 张学良就要进里屋去打吗啡针了。但他不愿就此放弃来的目的, 还要作最后一次努力。因此, 他冷静地向张学良问道:“少师, 现在热河的情况怎样?”

“哦, 今天尚未得到前线的电报。”张学良抬了抬身子, 神疲力乏地回答:“但我想日军并不多。”

“那么, 目前我军在何处作战?”

“在承德附近。”

“我还想知道,”虽然张学良情绪不佳, 回答简单, 大有不愿再谈下去之意, 但杜聿明还是继续追问:“少师您对二十五师, 将计划如何使用?”

张学良思索片刻, 抬头回答说:“我暂时还没有使用计划, 你们先到通县去休息休息再说吧。”

“那么,对日作战应注意些什么?”

“日军的飞机很厉害,要注意防空。”张学良想了想说:“祥细情形,将来你们可以同王以哲将军研究,我马上任命他为第六十七军军长。”

“第六十七军现处在什么位置呢?”

“长城古北口沿线,司令部设在一座庙里。”

“您是说,让我们接守王以哲将军的阵地?”

“这要看战争形势如何发展。”


“古北口沿线的地形怎么样?”

“这个嘛……你们去看看就知道了。”

“那东北军……”杜聿明还想问问东北军的动向和兵力部署情况, 但这时里屋传出来有人故意的喀嗽声, 于是话说到一半就打住了。

“东北军打得很好, 日军吃了很大的亏。”张学良自己也不相信自己的话是否属实, 但为了让对方别再问下去, 就主动作了回答。他接着又补充一句:“我想中央军来了会更有办法的。”

杜聿明本来还想向张学良讨教一下对付日军的办法, 但听了张学良的最后一句话, 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想要说什么, 又有所顾虑, 对方毕竟是华北战场上最高军事长官, 今后自己来此作战还是在他的领导之下, 因此, 现在他说什么自己就得听什么, 如果顶撞了对方, 对方如果记了仇, 那么自己一个小小旅长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的。

张学良见杜聿明不再发问, 轻轻地叹出一口气, 接着用带有询问意味的目光望着他。

杜聿明当然明白张学良的意思, 知道自己应该离开了。

三月三日上午, 杜聿明带着一肚子的迷惑和疑虑, 悄悄地离开了北平。来北平这一趟,几乎等于白来, 好不容易见到了少师, 结果却什么也没弄明白。热河战场敌我双方的实际状况一点也不清楚, 张学良的谈话云里雾里, 令人摸不着实际的东西。杜聿明开始有一种预感,预感这北平仍是是非之地, 今后若带兵来此作战, 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事后杜聿明知道了实际情况, 当张学良对他说“东北军打得很好”的时候, 热河前线的中国守军和日军之间,已明显地呈现出一边倒的形势。日军仗着飞机、坦克和大炮的强大优势, 在战场上锐不可挡, 向前突进。而中国守军正往承德和长城沿线方向撤退, 可谓溃不成军, 一败涂地。他们朝后撤退时, 根本无法做到互相掩护或支援, 也无法向上级通报军情, 所以张学良实际上是对前方战况一无所知。

张学良既然一无所知, 只能凭主观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杜聿明也只能败兴而归。历史的悲剧, 就这样在发展蔓延。

三月三日中午, 正在午休的张学良, 突然想起, 热河前线已有几十个小时杳无音信了。心里感到一阵惶恐, 似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他辗转反侧总是无法入睡, 于是索性不睡坐了起来, 给地图参谋室打电话。

“鼎芳么?”张学良知道对方是军分会中将处长王以哲, 而王以哲又是张学良最信任的东北军将领。王以哲字鼎芳, 故张以此称呼。

“是我,”王以哲在电话那头回答:“少帅, 您有什么事情交待。”

“热河还没有什么消息吗?”

“没有。”王以哲轻声回答, 他听出来张学良说话声中的焦虑, 生怕对方伤心。

“杨正治呢? 他去热河一整天了, 也该有个消息传回来呀。”

“杨正治也没有任何回音。”王以哲说:“少帅, 我看热河要出大事了。”

张学良不作回答, 随手搁下电话。嘴里自言自语:“这个杨正治, 还是谍报组长呢。”

北平军分会谍报组组长杨正治, 也是跟随张学良多年的东北军将领, 对张学良忠心耿耿。一九三二年夏天, 张学良曾派他率领地形侦察组赴热河境内侦察地形, 选定国防阵地,以作抗日的准备。执行完这个任务以后, 张学良又派他出古北口, 再次赴热河, 与汤玉麟商谈增派东北军和其他军队进入热河的问题。杨正治能言善辩, 他对汤玉麟循循诱导, 合情合理, 把本来对张学良抱有成见的汤玉麟说得回心转意, 最终和他达成协议: 东北军和其他军队, 为了抵抗日军入侵热河, 可以从长城各口开进热河东部, 但不开进承德附近。这年春节刚过, 日军从锦州、朝阳沿线侵入热河东境地区的谍报及时被他截茯, 他立即从军分会赶往张学良的官邸。(8)


楼主:蒙恩夏生  时间:2019-06-18 19:09:54
待续。
楼主:蒙恩夏生  时间:2019-06-18 19:09:54

续上(长城血战)

三月二日, 万福麟从热河前线仓惶溃退的消息传来, 张学良情急之下, 立刻下令杨正治赶去救援。此时东北军的旅已经一律改成师的编制。不久前开出长城口外进入热河东境的,计有第一一六师、第一一九师、第一0八师、第一二九师和第一三0师等。临出发时, 张学良曾向杨正治交待, 以上这些原归第四军团万福麟指挥的军队, 现在他可以直接指挥。

但是, 杨正治一离开北平, 竟然如同在人间蒸发了一样, 什么消息也没有向顺承王府传回来过。杨正治长期从事堞报工作, 他知道张学良正迫切地想要得到前线的消息, 但他居然不给回音, 这是为什么?

三月三日黄昏, 一个坏消息如同晴天一声霹雳, 终于打在了张学良的头上。

在三月三日的清晨,日军趁万福麟军团溃退部队到达朝阳方向立足未稳之际,大批部队发动突然进攻,攻下了朝阳寺。同时又以两个师团、一个混成旅团、一个骑兵团共计三万多人杀向热河,来势凶猛。朝阳寺被日军攻下后,万福麟军团全线崩溃,被日军如秋风扫落叶般地向热河东部退去。在此关键时刻,万福麟不按照原先军事会议上的规定把部队撤守承德,而是让几万军队漫山遍野地撤入长城喜峰口。

这时的承德已万分危急,可是承德当时只剩下汤玉麟和他的一个人数不多的卫队,还有一些文职人员,他的其他部队却在往隆化方向推进。汤玉麟万不得已之下,只能命人驾汽车赶去传令:正在向隆化进军的张从云旅迅速从小路折回,以固守承德东面十余里的青石峦高地。与此同时,汤玉麟又打电话给张学良,请求驻守古北口的军队前往支援承德,试图挽汪澜于既倒。紧急关头,电话居然打不通。时至午后,承德已成一座孤城,四周只有隆隆的炮声作伴。汤玉麟眼见大势已去,目前手下只有一个卫队,欲抵挡几万如狼如虎的日军谈何容易?只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汤玉麟随即下了撤退的命令,决定放弃承德。他和他的幕僚们,还有几卡车的财物,一齐向察哈尔逃去,一路上遗弃不少辎重。

下午,日军前锋一个骑兵大队约一百二十八骑, 突入无人守卫的承德。不久,后续部队陆续开入,热河就此沦陷。

在这个风云突变的梦幻般的一天一夜里,被张学良派出去的杨正治为什么杳无音讯也就可以解释了。他只能作为一个当时历史的见证人,因为他亲眼目睹了上述的一幕,而他自己却根本无法完成使命,败兵如浪潮般把他冲得晕头转向。事隔几十年后,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3月2日,我带着少校参谋赵金铎、刘清昶二员及随从副官一名出发,乘火车离北平,先到海阳镇与新编的第五十七军军长何柱国晤面,了解该军各部队一一第一0九师(何兼师长)、一二0师(师长常径武)、第一一五师(师长姚冬藩)以及骑、炮兵各一部布防情形,获悉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尚未出口,现在布防口外的只有东北军上述五个师,各配属些山炮。……”

“第二天, 我离开海阳镇到昌黎县, 县长替我们雇了毛驴, 骑着出义院口,抵达龙王庙第一一六师部, 与该师师长缪徵流相晤, 就地图研究了该师各团的部署情形。对于日军方面,只知道它已在我军正面前展开, 准备向我进攻。至于它的兵力和部队番号, 还是模糊的……。当天黄昏, 我们抵达距龙王庙约七十里的喇嘛洞,与一0八师刘元勋团长相晤。据称: 东北军各部队开抵热河境内后, 由于天寒地冻, 积雪没膝, 阵地工事构筑困难……因此, 对于固守没有多大把握。这几日来前线除了担任搜索的小部队与日军不断交火外, 还没有大规模的激烈战斗。……第二天拂晓, 我带着官兵二十几人于大雪纷飞中由喇嘛洞出发北进, 及午时左右, 行至距公营子约里许处, 忽闻汽车马达声, 继见公路上有汽车从东向西驶去, 车上插有日本旗, 隐约见日本大兵坐在车内, 枪枝树立于车缘外, 才悟到我军早已退下来, 日兵正乘汽车追击。这条公路系锦(州)朝(阳)路的延长线, 经公营子南侧西去再北折经凌源西行, 可直达承德。事后才知道凌源方面的第一二九师(师长王永盛)和第一三0师(师长于兆麟)未经激烈战斗而退, 日军当天就侵占了承德。汤玉麟弃守承德, 宣告热河沦陷”。

回首往事, 杨正治在回忆录中又发出哀叹: “一日之间垮了四个师, 沦陷了纵深几百里的国土, 实在是骇人听闻的事情。我在山咀子耽了一天, 于当日黄昏, 偕同孙德荃师长带领那些残兵, 用夜行军向河北属的都山县(在长城口外)撤退, 以便据守长城线上。长城战役的序幕战, 热河的沦陷, 于此告一段落。”

张学良听说热河沦陷, 汤玉麟逃走, 气得七竅冒烟。他从卧室赶到了地图参谋室。

“鼎芳, 你看汤玉麟不战而逃, 万福麟又违令临阵撤退。”张学良用拳头拼命击打办公桌,声嘶力竭地吼着:“可耻! 真可耻! 纯粹是些孬种! 这两个混蛋, 一定要依法严办。”

王以哲和刚进门不久的李树桂、惠德安垂手而立, 神色紧张。他们过去从未见过少帅发过这么大的脾气。

“鼎芳, 你马上起草一道命令, 通缉汤玉麟!”张学良紧接着下达命令:“同时任命刘震东为热河挺进军司令, 让他领导和组织溃逃的热河军作进行反攻的准备。”

“是! 少帅。”王以哲应道, 随手抄起桌上的一个文件夹, 飞快地记录着。

“如果刘震东不干, 我就亲自领导你们去收复热河, 哪怕死也要死在热河的土地上。”

“是! 少帅。”

“还有,”张学良走到王以哲身边, 用手指点着他手中的文件夹说:“现在, 我正式任命你为第六十七军军长, 任命李树桂为军部中校参谋。你们今天夜里务必马上赶到古北口前线去督战, 一刻也不允许耽搁。”

“是!”王以哲和李树桂同时回答。

“另外,”张学良最后交待说:“我將指定中央军关麟征第二十五师作你们的后盾。该师已派出第七十三旅旅长杜聿明将军和我接头, 现正在通县集中。 战斗打响后, 他们将随时支援和接替你们。”

三月五日, 关麟征的第二十五师在通县集结完毕。

六日, 张学良发布战字第五0一号密令, 指示该师进驻古北口后方密云待命。

第二天, 第二十五师正行进在长达一百二十公里的路上, 收到了张学良发来的通报战况的急电。电报中称: 日军已经侵占平泉、承德, 其先头部队似已到达滦平。我军第一0七师正在青石梁、曹路口和巴克什营构筑工事; 第一一二师正在古北口加紧构筑坚固的防御阵地,准备阻击进犯之敌。

八日下午六时, 第二十五师全部到达密云县城。晚饭后, 各旅、团命令官兵抓紧休息,做到以逸待劳。

晚上10时, 又接到张学良发来的急电, 关麟征接过电文, 只见上面写道:

“据报敌人今晨向我古北口外阵地开始攻击, 现正对战中。着第二十五师迅速向古北口前进, 与在古北口之王以哲军长极力联系。”(9)




楼主:蒙恩夏生  时间:2019-06-18 19:09:54
待续。
楼主:蒙恩夏生  时间:2019-06-18 19:09:54

续上(长城血战)

读完命令, 关麟征迅速套上军装. 蹬上长统军靴, 然后来到院中, 站在黑沉沉的夜色中,发出一声大吼:“司号员, 吹号! 部队紧急集合……”

几秒钟后, 凄厉的军号吹响了。

一九三二年三月九日, 长城古北口。

夜色茫茫, 天黑山重, 蜿蜒的古长城像一条巨蛇盘锯在绵延隆突的山脊上。天边似有时闪时灭的火光, 借着这些亮光, 长城的跺口依稀可辨。长城四周的群山, 犹如海洋中奔腾不息的浪涛, 无穷无尽地由此及彼, 又由彼及此。 特别高耸的山峰之顶, 有长年不化的积雪覆盖着, 显示出无可言喻的神秘。冰冷砭骨的西北风吹过长城的上空, 发出呜呜的惨叫声, 就像千万个婴儿一齐发出的哭泣声。

杜聿明站在石匣镇外的一个土堆上, 长久地眺望着远处那个叫古北口的地方。他心中有着无限的感慨 ,胸中似有发泄不尽的怒火, 又似有厚重的冰雪压在心头。想当年他在西山碧云寺为总理孙中山守过几个月的灵榇, 与长城也靠得很近, 但从未与长城靠得这么近, 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观察过长城。现在他又站在长城面前, 却前所未有地沉重地感到它的深沉与博大。

杜聿明望着眼前这长城四周的一片夜色, 心中似江海翻腾, 不胜感慨。现在日寇正在践踏我中华国土,不仅侵占了我东北四省, 而且贪得无厌, 其魔爪正在伸向长城, 伸向我古老的皇都, 欲吞并中国全部领土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但只要我杜聿明一息尚存, 就决不会任你宰割, 一定要让日寇知道中国不是没有人, 中国绝对有人能与你日寇较量, 就在这长城脚下,定教你日寇尝尝真正的中国铁血男儿的厉害, 看看黄埔军魂的英雄气概。 杜聿明心中又想: 前面只有二条道, 一条是把日寇消灭在这长城脚下, 另一条是把自己的忠骨埋在这里, 决不会有第三条路。

天渐渐亮了起来, 石匣镇上传来了人声和车轮声。百姓人家的烟囱上,升起了缕缕炊烟,人们开始了新的一天。天上看不见太阳, 因为厚厚的云层把阳光遮盖了。但毕竟已是黎明,那在朦胧中醒来的长城也显出了它的坚硬挺拔的身形。山峰顶上的白雪, 向人间散发出冰冷而悲壮的光芒。杜聿明望着那白雪, 知道那白雪很快将会被人血染红。

身后传来一阵吉普车的声音, 在离他身后不远处蓦然刹住。接着又传来一阵皮鞋击地的橐橐声, 有人向他走来, 在他身后突然停住。

杜聿明没有回头。

他知道来者是何人。不是师长关麟征还有谁? 光凭这走路的声音, 他就知道是谁。真是有缘, 九年前他和几个陕西籍青年一起报考黄埔军校, 同被录取又在同班学习。他和关麟征及张耀明不仅是同乡, 而且又成了同学兼好友, 随着岁月的流逝, 三个人结成生死之交。九年之中, 也曾分聚离合, 但转来转去, 命运又把他们转到了同一支部队。由于师长和两个旅长都是陕西人, 人们就戏称第二十五师是“陕军”。

关麟征在昨天夜晚接到张学良的急电后, 只一个小时以后, 就与杜聿明、张耀明一起带领部队出发, 向长城赶来, 于黎明时刻抵达石匣镇。为了防止暴露目标而遭日军飞机轰炸,三位将军商议之下决定让部队即刻宿营, 休息至晚上8时, 然后再向古北口挺进。

杜聿明看到官兵们都在屋檐下躺下后, 自己却毫无睡意, 所以就独自走出镇子来到这个土堆上, 久久地站着眺望那古北口。 无论作为将军还是作为一个重返古地的游子, 他心中都充满了对长城的向往之情。

“光亭兄, 我就猜到你肯定会站在这样一个位置上, 眺望长城。”关麟征站在杜聿明的身后说, 带着浓厚的陕西腔, 把“我”字说成了“鹅”字。

听了关麟征的话, 杜聿明笑了, 他转过身来看着对方, 说:“那么你呢, 雨东兄?”

两人相视无语, 肩并肩站在同一个地方。

“你跟我一起去古北口看看, 上车吧。”关麟征说。

“那怎么行? 我的部队呢? 我跟你走了, 我的七十三旅谁来管?”

关麟征轻轻拍着杜聿明的肩膀, 说: “放心走你的吧, 我已告知张耀明, 部队由他暂时指挥。

杜聿明和关麟征登上了军用吉普车。 车子发动, 响起了马达声, 然后在坑坑洼洼的雪地上, 颠波着向古北口驰去。

正当关麟征、杜聿明和张耀明在通县集结部队准备开赴长城抗战的时候, 一列神秘的专列缓缓停靠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车站。

车场已经清场, 国军士兵和宪兵三步一岗, 五步一哨, 把原来杂乱而破败的车站围个密不通风, 一下子显得冷冷清清而又紧张肃穆。只有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和河北省府少数几个高级官员知道, 专列上坐着的是蒋介石。

三月三日夜晚, 热河失守的消息传到江西庐山美庐别墅, 正在那里指挥军队围剿江西红军的蒋介石知道后, 不禁勃然大怒, 深感张学良之无能。他马上决定亲临华北, 向张学良兴师问罪。于是, 他于3月6日飞抵汉口, 然后下机改乘火车抵达石家庄。与他一路同行的, 只有财政部长宋子文。(10)



楼主:蒙恩夏生  时间:2019-06-18 19:09:54
待续。
楼主:蒙恩夏生  时间:2019-06-18 19:09:54

续上(长城血战)

蒋介石为什么不直接到达北平呢? 张学良不就在北平么? 原来这里面另有一层原因。早在张学良申明归顺中央政府之时, 张学良、冯玉祥和蒋介石结拜为兄弟, 冯玉祥年龄最大,算老大, 蒋介石排第二, 张学良年纪最轻, 为老三。因此, 虽然是来兴师问罪, 但面对结拜兄弟, 还得考虑一下对方的面子, 让对方有一个思想准备, 所以先到石家庄, 不直接到北平。这看上去是蒋介石的良苦用心, 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蒋介石的政治手腕, 也就是在政治上与对手保持一定的距离。

张学良当然也有点自知之明。热河失守, 全国震惊, 他又一次成了众矢之的。他也想极力补救, 因此 一面下令调集东北军坚守长城各口, 以期组织力量、反攻热河、守复失地。另一面负荆请罪, 发急电致蒋介石要求辞职。他在电报中说:“东北沦亡, 效命行间, 原冀戴罪立功, 勉求自赎, 讵料热河, 不逾旬日, 失地千里, 国土沦丧, 既负国民寄望之殷, 又负政府寄托之重, 罪衍丛集, 百啄莫辞, 请免本兼各职, 以谢罪戾于国人, 以申法纪于三军,……。”

张学良此着, 其实正合蒋介右的心意。想当初以高位授与张学良, 原以为他有所作为,谁知接连丧师失地, 如果说失了东北还有原由可推托, 那么这次失了热河又怎么说? 如果再不予以撤职, 不但张本人无法过这个坎, 就连蒋介石又如何向国人交待? 但是, 蒋介石想达到既能撤除对方的职务, 又不愿让对方太难堪的目的。 现在对方既然主动要求辞职, 岂非两全之策?

接到委员长将亲临石家庄的电报后, 未来要代替张学良出任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的何应钦和参谋长黄绍宏, 迅速赶到石家庄火车站迎候蔣介石。同行的还有山西阎锡山的代表徐永昌将军。却故意不通知张学良。

见到委员长冷落自己, 张学良甚是寝食不安。他立即发电报到石家庄, 请求蒋介石安排接见。但是老蒋却认为在与何应钦等人见面之前不便接见张学良, 但又不想使对方太难堪,便回电说:“目前前方军事吃紧, 调度需人, 不必就来。待日后约见面谈。”

在蒋介石的专列上, 何应钦与黄绍宏正毕恭毕敬地坐在老蒋的对面, 向他汇报当前形势。

何应钦首先汇报了热河沦陷的全过程, 以及在长城沿线部署兵力, 准备同日军决战的情况。何应钦说话时很小心, 时刻在观察蒋介石的面部表情。

一直阴沉着脸的蒋介石, 在听完何应钦的汇报后, 对何应飲说:“好罢, 敬之兄。北平军分会接下去就要由你来负责了。不过, 我要提醒你一句: 和日本人仗是肯定要打的, 我们不想打也不行, 但是眼光不能只盯着战场。我想你们能理解我的意思。”

“理解!”何应钦和黄绍宏同时点头回答。

“现在, 我们换个话题吧,”委员长说:“我想请你们谈谈张学良。我收到了他的辞职报告, 你们对此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啊?”

何应钦把目光投向黄绍宏, 意思是让他先说。黄绍宏长期在老蒋身边工作, 性格温和,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在南京政府高层中说话有一定的威信。

黄绍宏知道, 委员长在离开南京前已经决定让张学良的位置由何应钦取而代之, 现在却又故意这样问, 这是何意? 难道是想把何应钦和自己当枪使? 还是对东北军的底细还不十分清楚, 有点犹豫不决? 不管怎么说, 委员长工于心计, 这是众所周知的, 自己还是直率坦阵自己的观点, 仍是最妥当的对策。

“委员长,”黄绍宏说:“既然你很想听听我们的意见, 我就直说了。我看让张学良辞职,这不是一件坏事。第一、如果还让张学良干下去, 不但全国舆论不满, 而且北方军队如山西阎锡山的军队, 西北军宋哲无的部队, 以及商震、孙殿英等部队都会不服。我们以后就指望这些军队继续抗战了, 中央军是不可能都调过来的。第二、张学良虽有亲率未曾作战的东北军去收复热河与日军拼到底的表示, 但以他的精神体力是无法胜任的。就算他真的去拼了,也不会有好结果。第三、即使批准张学良下野, 东北军不可能有什么骚动。因为老将张作相对张学良早已面和心不和, 而其他一些年轻的将领如王以哲、何柱国等比他更有朝气。”

蒋介石很认真地听着, 不插话, 只是有时发出“嗯、嗯”之声, 脸部没有表情, 一副莫测高深的样子。等到黄绍宏说完. 他点点头, 然后又把目光转向何应钦。

“敬之兄, 季宽兄所说的, 你又怎么看? 你是否同意?”蒋介石问何应钦。

何应钦字酌句斟地回答说:“季宽兄所言极是, 他的意见, 也是我的意见, 最终请委员长裁定。”

委员长似乎很同意何、黄两人的意见, 他说:“很好, 很好。既然你们两位也同意张学良让出权位, 我就批准他辞职下野, 由敬之接替他的位置。至于他今后的去向, 宋子文已经做过他的工作。这次宋子文和我一起来, 就是为了这件事。”

会见快结束时, 蒋介石对何、黄两人说:“现在可以通知张学良了, 我可以接见他……会面的地点么, 我看火车再往前开一站。”

第二天, 即三月八日夜晚, 张学良偕同美国顾问端纳及亲信汤国桢、王卓然等乘专车从北京赶至保定, 迎候蒋介石。

从石家庄开来的专车也进站了, 张学良和他的随从们登车一看, 却不见蒋介石, 只有宋子文一人在座。

张学良的心里顿时产生一丝不乐和不祥的预感。 当他接到蒋介石在保定接见他的通知时, 根本就没有想到老蒋这次来华北, 主要就是为了让何应钦接替他的职务而来的。他本来还满怀希望委员长能全力支持他的反攻计划, 支持他决心收复热河。 就算要处分他, 要撤他的职, 那也应当在他收复热河之后。他没有想到事情来得这么快。(11)



楼主:蒙恩夏生  时间:2019-06-18 19:09:54
待续。
楼主:蒙恩夏生  时间:2019-06-18 19:09:54

续上(长城血战)

宋子文和张学良寒喧一番后, 当即单刀直入地说到主题:“张少帅, 恕我直言, 先失东北,又失热河, 一大片国土沦丧, 中央政府与你本人都责无旁贷。现在全国舆论都在指责委员长和你这位副总司令, 因此现在必须要有一人下野, 才可以平民愤。”

张学良呆若木鸡般地站在原处, 一时竟然说不出话来。他从未受过如此指责, 也想不到文质彬彬的宋子文说出话来如此不给面子。当然, 张学良心中已经明白, 宋子文是在代表蒋介石指责他, 说到底, 还不是要自己下野么? 他终于明白, 自己那个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的位置气数已尽。

“既然如此, 请立即免除我本兼各职, 严于处分, 以谢国人。”张学良悻悻然地回答。

蒋介石安排好的步骤, 等的就是张学良的这句话。 他一接到宋子文的电话后, 立即动身从石家庄来到保定。此时已是午夜, 保定车站似在一片薄雾中沉睡, 一列专车缓缓驶进站台。张学良站在站台上, 心神惶惑, 只感到那列车似在向自己冲来, 在身上辗过, 喘不过气……现在, 他总算有点明白自己与委员长之间发生了什么, 他清楚自己现在的处境, 就像一个输光了一切的赌徒, 就等着债主的发落。

列车徐徐停下了, 宋子文同张学良一起登车晋见委员长。

照例双方都礼貌地寒暄客套一番, 然后坐下, 开始切入正题。

蒋介石开门见山地说: “汉卿, 接到你的辞职电, 知道你的诚意。现在全国舆论, 对你我两人都予以谴责。现在,我们两人如风雨同舟, 命运与共, 必须有一人辞职下野, 以平全国民愤, 否则将同遭灭顶之灾。”

张学良明白对方的意思, 就说:“委员长, 那就让我下野吧, 我不是已经向您遞了辞职信吗? 其实, 我不战而丢失东北四省, 早就应该引咎辞职, 而今又丢失热河, 更是罪上加罪, 我不下野谁下野? 除撤我职之外, 还应该对我追加处罚, 以申国法……。”

“嗯, 嗯, 其他的就不要多说了, 什么处罚不处罚的。” 蒋介石打断了张学良的话, 对张说:“你能认识自己所应负的责任, 这已经是很好了, 的确是很好。很好, 很好。”

说到这里, 蒋介石就不再说什么了, 他说话一贯如此, 话不多, 却欢喜听别人说, 看着对方, 而自己却显示出一付山高水深的样子。这与他写文章不同, 他写文章欢喜写得长, 写得仔细, 因此写的文集不少。

车厢里一片宁静, 似乎该说的话已经都已说完, 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其实, 是老蒋的沉默, 使得其他人认为自己也不必多说什么废话了。

但是, 这时的张学良突然感到自己有满腹的话要对委员长讲。 既然自己已经辞职, 或者也可以说撤职, 这已成定局。无官一身轻, 自己已经把一功交出去了, 倒反而感到轻松多了。何不乘此机会, 向委员长一吐心中块垒? 说说自己感慨? 要让委员长明白大敌当前, 理应御敌第一, 收复失去河山第一, 目前来说, 保卫长城第一……。

张学良鼓足勇气, 对蒋介石说:“委员长, 有句话不管您爱听不爱听, 我都要说出来。如有说错, 请您谅解。如今日本的野心已暴露无遗, 它是要吞并整个中国, 我希望中央迅速调动劲旅北上, 收复热河, 保卫华北。 否则, 东四省和热河的悲剧, 是很难避免在北平和天津重演的。那样, 我们的同胞们可要吃大苦了……”

“好、好、好,”蒋介石耐心地听完张学良说完, 向张学良坦率地说:“汉卿, 作为一党和一国的领袖, 我不能不顾全大局, 从整个国家利益来考虑, 我提出‘攘外必先安内’, 无论古今中外, 这都是一条正确的国策。日本是我们的敌人, ZG也是我们的敌人。这两个敌人,都不可小觑。可我的兵力就这么多, 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 同时对付两个敌人, 我们面临的难度你也应该想像得到。说句实话, 对付日本人, 我们有时还可以借助国际舆论, 而ZG却不会和我们讲任何规则。”

“华北已处于我们国家的心脏地带,”蒋介石略略停顿一下, 又接着说下去:“是我心上的一块肉, 我怎么能忍心让它落入敌手? 正由于此, 我才紧急调来了徐庭瑶的第十七军。这可是我手中的一张王牌, 是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你知道的, 先行到达的第二十五师, 师长关麟征和旅长杜聿明、张耀明, 都是我在黄埔时最好的学生。我相信他们能打好此仗, 你尽管放心。”

张学良还想说点什么, 可一见蒋介石已经站起身子, 知道谈话已到此结束, 如果硬要再谈下去, 那就要自讨没趣了。宋子文陪同张学良回到自己的专车。过了几分钟, 蒋介石却特地来到张学良的专车上, 告诉张学良今后的事情宋子文会为他作出安排, 并由宋子文陪他回北平, 然后蒋又回到自己的专车上, 吩咐返回石家庄。从某些方面来说, 蒋介石对张学良也真是用心良苦。(12)


楼主:蒙恩夏生

字数:160636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3-09 00:45:29

更新时间:2019-06-18 19:09:54

评论数:30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