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摩罗||《国学梯级公开课》生产过程及部分内容

摩罗||《国学梯级公开课》生产过程及部分内容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时间:2019-06-28 08:11:13
大人:儒学语境中,心性纯粹、心地善良、心怀天下者,为大人。
明明德:弘扬内心善良光明的德性。第一个明是动词,弘扬、彰显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光明、善良意。《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为儒学三纲。
天下:华夏与四夷,合起来称天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概念,而是文化概念,其范围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而变化。
中国:最早指尧的部落所活动的地区,在今山西南部襄汾县一带。后指华夏所居住的中原地区,与四夷地区对举。现在指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中华民族实体和国家实体。
间形骸(hái):隔开人的形体。间,隔开。形骸,人的躯体。
小人:儒学语境中,心性窄小、心地漠然、自私自利者,为小人。
怵惕(chù tì):恐惧。
恻隐:面对他人他物的灾祸、苦难而受到情感震动,产生同情之心。恻,悲伤。隐,伤痛。
觳觫(hú sù):因恐惧而颤抖。
戕(qing)物圮(p)类:对世间人或物造成伤害、毁灭。戕,杀害。圮,塌坏、毁灭。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时间:2019-06-28 08:11:13
深夜读袁枚几篇游记,篇篇精彩,自然,不做作。《游庐山黄厓遇雨记》尤其曲折生动,传色传神。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时间:2019-06-28 08:11:13
《游庐山黄厓遇雨记》被编入《国学梯级公开课》,第几课忘了。我把它看作我发掘的杰作。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时间:2019-06-28 08:11:13
《国学梯级公开课》为梁启超订正一字
摩罗

“分月讲习”乎?
“分日讲习”乎?
何者正确?
为什么?
王主任好!
关于“分月讲习”与“分日讲习”,究竟何者正确?《万木草堂小学学记》原文云:“正经正史,先秦诸子,西来群学,凡此诸端,分日讲习,定其旨趣,撷取精华,自余群书,皆供涉猎。”市面流行的梁启超著作都写成“分日讲习”,《饮冰室文集》和《梁启超全集》皆如此。我提供的《国学梯级公开课》书稿,独独将其订正为“分月讲习”,为什么?我特将相关情况向您介绍一下,再提出看法。
“分月讲习”,是梁启超年轻时为自己创新的授课体系所制定的课程安排。早在1892年,他在广州万木草堂从学于康有为时,就写了《读书分月课程》,按“经学”“史学”“子学”“理学”“西学”五科,各圈定了一批经典,每个月学习若干种,下个月又更换另外几种经典。这五科跟康有为的课程略有不同,显示了他有独立的取舍。后来主持湖南时务学堂,他以月为单位,安排教学内容。我已查到他十几个月的课程表的原文,都是以月为单位安排的(《梁启超全集》第一卷,此附照片)。
《国学梯级公开课》选文《万木草堂小学学记》中,先罗列“正经、正史、先秦诸子、西来群学”诸学科,然后提出对各科经典“分月讲习”,强调跟时务学堂所推行过的特定教学制度完全一致。如果是“分日讲习”,似不须特意强调,因为每日上课,是所有学堂的例行安排也。
所以,文中“分月讲习”,符合他的教学制度,应该是正确的说法。我手头的《饮冰室文集之二》和《梁启超全集一》,都是采用“分日讲习”。有可能是《饮冰室文集》出版时,由于编辑辨认、理解作者手稿有误,而导致编校错误,后人编辑《梁启超全集》,也就以讹传讹了。
我提供的《国学梯级公开课》书稿,将“分日讲习”写成“分月讲习”,跟《饮冰室文集之二》《梁启超全集》都不同,可能是我当时根据上述理解,特意改过来的,只是由于时间逝去一年多,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今天认真盘查资料,越发相信我当时的判断是对的。
特将此意见呈上,也将我身边相关书页拍照奉阅,不知您觉得是否在理。还望按我意见,为梁启超著作订正一个编校错误,也算本梁粉为任公作一贡献也哉!
敬颂编安!
摩罗上
2019年3月27日,北京北小河边
(负责《国学梯级公开课》编辑出版的王主任,收到此信后,保留了我的订正方案,特此致谢!从《饮冰室文集》到《梁启超全集》所存在的此一编校错误,由此得到订正。希望习者留心,也希望后世君子明鉴。梁启超《万木草堂小学学记》,系《国学梯级公开课》第一册第三课)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时间:2019-06-28 08:11:13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时间:2019-06-28 08:11:13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时间:2019-06-28 08:11:13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时间:2019-06-28 08:11:13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时间:2019-06-28 08:11:13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时间:2019-06-28 08:11:13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时间:2019-06-28 08:11:13
《皇帝名号起源》系《国学梯级公开课》第1册第11课
【3主课文】皇帝名号起源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籓臣,已而倍约,与赵、魏合从畔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制曰:“可”。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4注释】
御史:官名。全称御史大夫,官位相当于副丞相。
效:献出。
倍约:背叛盟约。
畔秦:背叛秦国。畔同叛。
约盟:签约结盟,不相互侵略攻伐。
倍盟:背叛盟约的规定,不承认结盟关系。
约服入秦:约好服从秦国,并来秦国朝觐。
青阳:今湖南长沙。
南郡:今湖北荆州。
后胜:战国末期任齐国宰相。秦国送重金给后胜,连后胜的宾客、仆从能得到贿赂。后胜因此劝齐王依附秦国,不修战备,也不出兵援助受秦国侵略的其他国家。齐国内政混乱,军心懈怠,无人敢战,全国上下只会贪财追利。秦国相继剿灭其他五国之后,举兵向齐,齐不战而降,齐王被俘。
眇眇:渺小。
诛暴乱:乃消灭六国的借口。亲王灭六国,纯属侵略。五国(齐国除外)的反抗都是正义的。当然,从历史大势来说,秦灭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具有进步意义。
称成功:与成功相称。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当时朝廷几位主要官员。
地方千里:国土方圆千里。地、方是两个词。
侯服夷服:古人将天子直接统治地区称为王畿,其他地区按距离远近分为九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侯服第一等,夷服第七等。
或朝或否:有的臣服而朝觐,有的不臣服不朝觐。
五帝:黄帝、颛顼、喾、尧、舜。他们治理中国的理念和效果,获得后世一致称赞,在中国政治史上享有至高无上地位。
如议:认可朝议时所表达的意见。

【5参考译文】
秦王刚兼并天下,下令丞相、御史说:“当初韩王交土地,献印玺,愿成藩臣,不久背约,与赵国、魏国联合背叛秦国,所以我兴兵讨伐,俘虏其王。我以为完成此事,可以偃旗息鼓、不再兴兵了。赵王派丞相李牧来签盟约,所以送回了他作人质的儿子。不久赵国背叛盟约,攻打我太原。我兴兵镇平,俘虏其王。赵国公子嘉自立为代王,我发兵灭他。魏王初说臣服秦国,不久与韩国、赵国阴谋袭击秦国。秦国吏卒前往讨伐,摧毁了魏国。荆王献纳青阳以西的土地,不久违背约定,进攻我国南郡,所以我发兵讨伐,捕获荆王,平定荆地。燕王昏聩,太子丹指使荆轲行刺,秦国吏卒前去讨伐,灭了燕国。齐王用后胜之计,不让秦国使者入齐,打算兴兵作乱。我派吏卒去讨伐,俘虏其王,平定齐地。我这微不足道的人,发兵诛暴讨乱,靠祖先宗庙之威灵,六王都已各服其罪,天下完全平定。现在还沿用旧名号,就不能与前所未有的功业相匹配。希望讨论一下帝王的名号。”
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说:“过去五帝辖区千里见方,王畿之外的侯服、夷服,区分九等,有的诸侯朝贡,有的诸侯不朝贡,天子不能控制。现在陛下调遣义军,诛暴讨贼,平定四海,设置郡具,统一法令,上古以来没有如此盛世,五帝也望尘莫及。我们和博士认真讨论,都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高贵。’我们冒着死罪献上尊号,王称为‘泰皇’。天子之命称为‘制’,天子之令称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秦王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表示地位称号的‘帝’字,叫作‘皇帝’。其他议定均可。”
皇帝下令说:“朝议所决,均可。”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皇帝下令说:“我听说远古有名号,没有谥号,中古有名号,死后根据生前行迹确定谥号。这样不就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王吗?甚感不妥,不可取法。从此以后,废除谥法。我是始皇帝。子孙后代按顺序沿袭,从二世、三世直到万世,传承无穷。”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时间:2019-06-28 08:11:13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注释】君子道:当君子的标准,或者修成君子的途径也。修成仁、智、勇三德,方可成为君子。自道:自述。

【解意】孔子说:“成为君子必须修成仁、智、勇三德,我一德也没修好:仁者无忧患,知者无迷惑,勇者无恐惧。”子贡说:“先生三德修备,这正是夫子自道啊!”

【讨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不忧、不惑、不惧,那就是一个巍然屹立的大丈夫,这不就是君子吗?孔子规定的这个“君子”标准,既高又简。
仁者胸怀天下,居庙堂之高,则怀其民,处江湖之远,则怀其君,诚恳勤勉,乾坤朗朗,当然无忧。智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宇宙万物,人间万象,了然于胸,明明白白,当然无惑。勇者志高意远,忠烈刚健,大是大非不含糊,大灾大难能担当,所向无敌,一往无前,当然无惧。所谓君子,归根结底乃是敢于为人间社会担当责任和患难的人。
孔子认为,这三条标准,自己一样也没做好,所以终生都在努力。正因为这样孜孜不倦地努力,弟子及后人认为,他做得最好。两千多年来,孔子被中华儿女称为万世师表,他所修成的,远不止仁智勇,远不止君子,乃大圣也。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时间:2019-06-28 08:11:13
2018年1月5日,北京望京花园东区。
阅读《柳宗元文选》《袁枚文选》
撰写《国学阶梯分级教材第1级•柳宗元石涧记》(6)
撰写《国学阶梯分级教材第1级•罗贯中三顾茅庐天下计》(7)
【请教万能网友】近日细读柳宗元永州八记,堪称景记之冠。真的是景观绝佳,还是作者随物寄情,写得如此迷醉?万能网友谁去过永州吗?对八景有何评价吗?是不是庸常之地?
上午将上文发微信,群内有个朋友还真介绍了一点永州情况,说那里是南岭一部分,崇山峻岭,植被茂盛,景色极佳。此信息对我理解永州八记颇有用。
从七点到十一点半,一直写《石涧记》辅文。原文236字,加辅文2136字,是原文的9倍。《猫相乳说》原文321字,加辅文2144字,是原文6.6倍。纪晓岚《温善狐女》原文618字,加辅文2295字,是原文3.7倍。孔子《好学辅仁》261字,加辅文3712字,是原文14倍。
12月31日在万圣书园买的书,昨天晚上终于送到。今天剪开牛皮纸,里面是硬纸箱,打开硬纸箱,书一本本摆放很严正。下午花了不少时间,腾出书架空间摆上这批近一百斤的书。最后剩下六厚本《毛泽东年谱1949-1976》,我专门洗手,然后把他们摆上书架显眼处。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时间:2019-06-28 08:11:13
2018年1月7日,北京望京花园东区。
阅读《袁枚文选》
撰写《国学阶梯分级教材第1级•张之洞非弭兵》(9)
本想经常诵读古文,没法坚持。今晨起床,先后阅读清人《袁枚文选》、五代人孙光宪你《北梦琐言》、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若干。
晚上读袁枚若干。深夜读《顾炎武文选》,其表达反清感情的《复庵记》,真精彩,的确大手笔。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时间:2019-06-28 08:11:13
2018年1月8日,北京望京花园东区。
阅读《顾炎武文选》
撰写《国学阶梯分级教材第1级•左传介君葛卢通牛鸣》(10)
撰写《国学阶梯分级教材第1级•左传清廉季文子》(11)
上午对付了两篇课文,都是选自左传的百字文。我的写作量也不小,共三千字。停下来之后觉得很累。吃饭、看电视,缓解疲劳。
孔庆东邀我去新郑给他的冬令营讲课,我说好的。11日去,12日讲,13日回京。
读顾炎武若干,文笔有点板滞,不如袁枚流畅,学者气多于文人气。然而最宝贵者乃骨气。他生活于明末清初,亲历满族屠戮,看遍神州鲜血。其母因清兵占领昆山绝食而死,许多朋友、同胞死于蛮族铁蹄。他还曾参与抵抗清兵。其文每时每刻都在隐晦地谴责满族大罪,怀念汉族人自己的国家。铮铮铁骨也,吾夏英雄哉。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时间:2019-06-28 08:11:13
2018年1月10日,北京望京花园东区
阅读《荀子》、郑振铎《晚清文选》
撰写《国学阶梯分级教材第1级•司马迁皇帝名号起源》(14)
从早上七点到九点五十分,将近三小时,写完《司马迁皇帝名号起源》辅文,2400字,连原文正好3000字。
然后睡了一觉,十二点煮面条,跟金共吃。下午一直陪金看电视剧《风筝》(间谍片)。脑子一直觉得累。看来这种持久战,一天只能写2000余字,太多就会过度劳累。此种效率,《国学阶梯分级教材》300篇课文,得写一年。我想用半年或者九个月解决,似难于实现。怎么办?
直到黄昏五点钟,脑子才轻松一点,于是阅读薛福成《书科尔沁忠亲王大沽之败》。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此一关键战役。战争进行期间,咸丰皇帝跑到承德去秋猎。战争进行期间,僧格林沁撤掉北塘口的炮台,好让洋人入河登岸交换外交文件。就在冰冻即将封住河口时,他们按照洋人的要求签协议,好让洋人在冰封之前安全撤出。深感满蒙权贵指挥鸦片战争,纯属儿戏。或许他们与白鬼子本来就是一伙,早就达成默契,共同灭我华夏。满蒙屠杀华夏同胞的那种残忍、凶悍、坚韧,在洋人面前无踪无影。国家被掌握在这种蠢猪手里,十个华夏都要完蛋。要不是辛亥一代推翻了满清,吾夏苦难没个尽头。
一定不能忘了孙中山,不能忘了辛亥一代革命者的鲜血、牺牲和功勋。毛 为什么一直抓住孙中山的旗帜不放,真不是玩策略,而是因为他懂。
深夜从郑振铎《晚清文选》中,读到施补华几篇文章,其中《别弟文》,写历尽艰难困苦,终得温饱,心里时时念着父母不曾享受过此等好日子。没吃佳肴,想着父母之饥寒,每衣锦绣,想着父母之破烂。此类伤感,余亦时时有之,故极感共鸣。如此佳作,今第一次目睹,憾其未曾早知也。余当广播之,尽力使之成为千古名文。(注,《别弟文》见《国学梯级公开课》第3册第3课)
施补华(1835-1890年),清代诗人,字均甫,浙江乌程人。生于清宣宗道光十五年,卒于德宗光绪十六年,年五十六岁。(桐城文派评述作生于道光十六年,卒年同。此从疑年赓录),同治九年(1870年)举人。初入左宗棠幕,性沉默,人疑其骄,多毁之。曾国藩视其为狂士。后出嘉峪关,循天山南下,至阿克苏,入张曜幕,深受重用,光绪三年(1877年),随西征清军驱逐阿古柏。
或荐之祁寯藻,不见重。复荐之曾国藩,时方宗桐城文,补华独轻之,因目为狂士。会以疾就医济南,国藩亦不再召。后从西北军,保官至知府。张曜抚山东,令治河工,晋道员。曜钦其学行,方将密荐乞显擢。
竟于光绪十六年病死,张曜哀恸,蠲万金归其丧,为刊遗集。有《泽雅堂文集》、《岘佣说诗》。补华文词简洁,而气象雄阔,远非桐城诸家所及;诗亦深秀。著有《岘佣说诗》、《泽雅堂文集》八卷,传于世。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时间:2019-06-28 08:11:13
2018年1月16日,北京望京花园东区
阅读《张惠言文选》
撰写《国学阶梯分级教材第1级•司马迁管鲍之交》(17)
上午遵旨去单位参加学术年会,今天由三十位学者上台接受他们的科研成果,明天由各所所长介绍本专业的学术状况。上午我担任文学文化组的主持人。
前八位学者的发言,我认真倾听,感觉不错,后来谈音乐舞蹈等等,隔行如隔山,听不进去,只能坐飞机,特别想打瞌睡。我跟某领导说,这些论文很精彩,值得结集出版,他说是准备出版,去年年会论文就出版了。我对院里事真是了解甚少,参与尤少。
下午提前离开会场,心里牵挂《国学阶梯》也。到晚上完成了《管鲍之交》的辅文写作,2500字。
总共写了17课,第一级还有8课待写(注:当时计划每册25课,后来改为20课)。巨大的工程啊,漫长的工程啊。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时间:2019-06-28 08:11:13
深夜从郑振铎《晚清文选》中,读到施补华几篇文章,其中《别弟文》,写历尽艰难困苦,终得温饱,心里时时念着父母不曾享受过此等好日子。没吃佳肴,想着父母之饥寒,每衣锦绣,想着父母之破烂。此类伤感,余亦时时有之,故极感共鸣。如此佳作,今第一次目睹,憾其未曾早知也。余当广播之,尽力使之成为千古名文。(注,《别弟文》见《国学梯级公开课》第3册第3课)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时间:2019-06-28 08:11:13
别弟文
作者:清代施补华
(编入《国学梯级公开课》第3册第3课 )

【1题解】
作者弟弟远道来新疆探亲,准备重返家乡时,施补华给同患难、共贫寒的弟弟,写了这篇送别文。文章回顾了母亲养育的艰辛与深恩,劝诫弟弟及后嗣,不要强求富贵,永远自食其力,恪守草民的平安与幸福。这是一篇底层人不谋富贵、甘守本分、居卑守微的家训。

【2人物故事】
施补华(1835-1890年),字均甫,浙江乌程县(隶属湖州)人。同治九年举人。沉默少言,人疑其骄,多有诽谤。有人向祁寯(jùn)藻推荐,不见重。复荐于曾国藩,曾国藩乃桐城派传人,补华却当面批评桐城派。因疾就医外地,国藩亦不再召回。受荐入左宗棠幕府,声名不显。后从西北军,保官至知府。1877年,随军入新疆,任事于嵩武军提督张曜(yào)幕下,颇受重用。后辅佐张曜(时任山东巡抚)治理黄河,功勋卓著,晋升道员。张曜钦其学行,重其才干,正密荐朝廷委以重任,施补华突然病故。张曜哀哭甚痛,赠万金归葬之,刊其遗集。补华诗文朴素深沉,气象雄阔,有《泽雅堂文集》等传世。

【3主课文】
光绪八年十月,施子之弟自喀什噶尔还湖州,施子饮之以酒,告之曰:
吾家故寒敝也,今之所有已为异数矣。夫巨富中落,而余千金之产,湫然不可为生;贫人得十金以为资本,则左宜右有。所处之势异,所操之术殊也。此行归资之外,赢数百金,岂非贫人之雄乎?以此坐市上权量百货,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终岁之所获,足以赡妻子。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
吾忆道光二十又九年,吾父弃养,吾年十五岁,尔年九岁。家无一笥衣、一贯钱,租屋而居,月偿其值。岁又大凶,米价十倍。吾母晨起坐络丝,率至夜半,得钱一百,籴米作粥,杂以菜根豆屑,母子乃得半饱。一日不络丝,即忍饥清坐。人有问之,则曰已食毕矣。吾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洒书本。尔亦拾薪担水,任炊爨,暇坐母侧,亦学络丝。姻连族党,恐其开口假贷,不敢至吾门。母氏亦戒勿往来,虑为所厌。甚者议先大夫好施与,勿为子孙计,至有今日。尤笑吾读书,谓渠谋食不暇,尚想作秀才,取饿之道也。当是时,视邻里之有父而温饱者,如天上人,尔年虽小,不应忘之。
其后门户稍立,咸丰十年,寇乱又作。吾随赵忠节公守城,至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家啖马肉,并煮牛羊之革左之。五月城破,吾负母而逃,掘野菜充饥,母子十月身亡寸棉。尔为贼掠几死,脱去至家,形色非人,疾病疮痏,相替而作。其饥寒视道光之末,而颠危忧困过之。管仲告齐桓公曰:“愿君勿忘在莒,臣亦念堂阜之囚。”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
老氏有言:“知足不辱。”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吾在军中,不无多费,然每对盛馔,念先人未及食也;每御华服,念先人未及衣也。甘在口,适在体,而痛在心。禄养既不逮,得立功名天壤间,使姓氏不朽,先人而有知,含笑地下矣。蹉跎中岁,此志不衰。至于富贵之乐,不能享,亦不忍享也。
人须自量其力,吾才识学问,实过于尔,欲有所成就为先人光;尔则自安愚分,积铢累寸,以足衣食,持门户,保子孙,抑其次也。彦诒长矣,持此篇归,使读其词而识其意,莒与堂阜,居之终身可也,告之后嗣可也。

【4注释】
光绪八年:西历1882年。
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市。
湫(qiū)然:忧愁悲伤貌。
左宜右有:干什么都得心应手,顺利,犹言左右逢源。
权量:衡量,选择。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弃养:父母去世的婉称。父母去世则不得儿女的奉养,故称弃养。
笥(sì):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
岁又大凶:年成不好,谷物欠收。
络丝:把丝线缠绕在络子上。
籴(dí):买粮食。
爨(cuán):烧火做饭。
渠(qú):他。
赵忠节:指湖州道员赵景贤(1822-1863)。太平军忠王李秀成在咸丰十年以重兵围湖州城,赵景贤组织乡勇抵抗,数度打退太平军,至同治元年正月才城陷就义。
疮痏(wěi):皮肤病。
视:比照,相同。
管仲:春秋霸主齐桓公的宰相。功勋卓著的政治家。孔子曾经盛赞管仲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至今还是野蛮人。
莒(jǔ):西周时诸侯国之一,其地在今山东莒县。齐桓公曾投奔莒,后返回齐国争夺君位。
堂阜:齐国地名,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北。管仲曾在堂阜脱去囚犯缚绳,被鲍叔牙推荐担任齐相。
校(jiào):比较。
盛馔(zhuàn):美食。
蹉跎中岁:庸庸碌碌混到中年。
彦诒:作者弟弟的儿子。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时间:2019-06-28 08:11: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这种表述意味着,中共已经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国家主要文化资源,将逐步发展为主流文化。马列主义,是第二文化资源。百年来尤其四十年来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西方文化,只是洋为中用的诸多外来文化之一,不再被看作主流文化。中国文化的春天来了,《国学梯级公开课》 为春天贡献无数鲜花。

楼主:经史子集万年长

字数:23371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06-01 08:34:17

更新时间:2019-06-28 08:11:13

评论数:5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