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两晋南北朝战争

两晋南北朝战争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东园来风 2019-08-16 16:04:00
精彩,顶一个。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公鸡上的杨柳 2019-08-16 16:10:37
顶帖。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杨柳上的春风 2019-08-16 16:19:33
支持楼主。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汉风醉长云 2019-08-16 16:26:54
顶楼主。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hjzhou62 2019-08-16 08:04:54
周五清晨的问候,拜访楼主,欣赏佳作
-----------------------------
谢谢师兄!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陈郡谢氏


诸葛恢,字道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祖父是曹魏镇东大将军、司空诸葛诞,父亲为东吴右将军诸葛靓。太宁二年(公元324年),晋明帝征讨王敦,诸葛恢任侍中、奉车都尉。因讨王含有功,任后将军、会稽内史,封建安伯。历任侍中、左民尚书、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散骑常侍,至尚书令。咸康八年(公元342年),受晋成帝遗诏与庾冰、何充等同为辅政大臣。晋康帝继位后,又加侍中、金紫光禄大夫。《世说新语·方正篇》载:“诸葛恢大女适太尉庾亮儿,次女适徐州刺史羊忱儿。亮子被苏峻害,改适江虨(bīn)。恢儿娶邓攸女。于时谢尚书(裒)求其小女婚。恢乃云:‘羊、邓是世婚,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不能复与谢裒儿婚。’及恢亡,遂婚。”琅琊诸葛氏为汉魏旧姓,三国鼎立时诸葛氏兄弟分仕魏、蜀、吴为将相,家族至晋不衰。司马睿以琅琊王入继大统,诸葛恢为琅琊国人,随司马睿过江,地位亲显,所以拒绝与当时尚无名望的陈郡谢氏为婚。
谢裒(póu),字幼儒,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于陈郡谢氏,东晋名臣谢安之父。司马睿南渡江东后,谢裒与其兄谢鲲带领北方谢氏家族一起南下,被拜为参军。谢鲲,字幼舆,与当时名士毕卓、王尼、阮放、羊曼、桓彝、阮孚、胡毋辅之七人,合称“江左八达”。避乱渡江后,为江州牧王敦长史,封咸亭侯。王敦之乱后,任豫章太守。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4年)十一月,病逝于任上,葬建康城南石子冈。
石子冈,自三国孙吴时期以来,是乱葬之所。《三国志·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载,“建业南有长陵,名石子冈,葬者依焉”。孙峻杀诸葛恪,“以苇席裹其身而篾束其腰,投之于此冈”。《搜神记·卷二》说:“孙峻杀朱主(孙权与步夫人次女孙鲁育),埋与石子冈。”又说石子冈“冢墓相亚,不可识别”。谢鲲既葬于石子冈,说明当时谢氏名望不够,还不具备择地为茔的条件。直到晋穆帝永和元年(公元345年)诸葛恢死时,庾氏势力已衰,谢氏、桓氏乘时而起,地位渐重,所以谢裒之子谢石才得娶诸葛氏小女诸葛文熊。
《世说新语·简傲篇》记载:“谢万在兄(指谢安)前,欲起,索(找)便器。于是阮思旷在坐,曰:‘新出门户,笃而无礼。’”谢万,字万石,善于清谈,是谢裒第四子。阮思旷即阮裕,出身陈留阮氏。陈留阮氏为汉魏旧族,世所知名。阮裕族父阮瑀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为曹操司空军谋祭酒官,当时军国书檄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阮瑀之子阮籍,也是出色的诗人,名列竹林七贤之一。阮氏宗族中阮瞻、阮孚(二人俱为阮咸之子)等人,与谢万伯父谢鲲同好交游,因而阮裕与谢万兄弟多有来往,曾问《四本论》于谢万,又在会稽与谢安同时违诏不应征聘。可见阮、谢通家,累世交好。但阮裕却以门第声望自炫于谢万,斥谢氏为新出门户,举止轻浮无礼。可知直到东晋中期,谢氏在旧士族眼中还没有特别地位,不受尊敬。
《宋书·卷六十·荀伯子传》说:“伯子常自矜荫藉(有功勋的世家)之美,谓(王)弘(王导曾孙)曰:‘天下膏粱(意为名门望族),唯使君与下官耳。宣明之徒,不足数也。’”荀伯子,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出自魏晋名门颍川荀氏,为曹魏名臣荀彧后代,祖父荀羡。“宣明”,即谢安二兄谢据曾孙谢晦。谢晦为南朝刘宋政权开国功臣、宰相。陈郡谢氏自谢万、谢安兄弟辈以后,又经历了三代的发展,根基更为深广,谢晦的地位比荀伯子要高得多,但依旧被荀伯子看不起,这是典型的骨灰级士家大族打死不承认士族门户发展现状的突出表现。
那么,谢氏家族由晋至宋,屡屡受旧士家大族歧视,究竟是为什么呢?
据《晋书·列传第十九·谢鲲》记载,其先世只能上溯两代:“祖缵,典农中郎将。父衡,以儒素显,仕至国子祭酒。”关于谢缵,《晋书》只此一处,而《三国志》也无记载,很可能是起自寒微,不为世人所重。谢鲲之父谢衡,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为守博士。惠帝继位后,为国子博士,迁国子祭酒,元康中擢太子少傅【注:《世说新语·德行篇·谢奕作剡令》注引《中兴书》载:“谢奕,字无奕,陈郡阳夏人。祖衡,太子少傅。”惠帝太子司马遹立于太熙元年(公元290年),废于元康九年(公元299年),据此可知谢衡在元康年间擢为太子少傅】,太安元年(公元302年)为散骑常侍。谢衡以儒学为官,笃守传统的儒宗,看不到一点元康名士的玄学气习。这样的人,显然不会为时所重、为名士清流所倾心。
谢氏地位后来之所以迅速上升,有三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是谢鲲由儒入玄,取得了进入名士行列的必要条件。谢鲲其人,于放浪中有稳健,并非完全忘情物外,这就为他的子侄不废事功、逐渐进入权力中心留下了余地。二是晋穆帝永和以后,谢尚、谢奕、谢万兄弟久在豫州,在桓温与朝廷斗争的过程中培植了自己的力量,取得举足轻重之势,使谢氏成为当时几个最有实力的大族之一。三是谢安凭借家族势力及对抗桓温的成功,得任将相,又以淝水之战的殊勋,使谢氏的地位在孝武帝太元年间进入了士族的顶层。此后谢氏权势受制于会稽王司马道子,谢安、谢玄被解除兵权,不久又相继去世,但其家族地位却始终稳定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上,一直至南朝末为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hjzhou62 2019-08-17 07:18:17
周六清晨的问候,拜访楼主,欣赏佳作
-----------------------------
谢谢师兄!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心旷神怡424125 2019-08-17 11:08:11
-  -  这个好!  支持  -  加油更新吧楼主!  -  这个好!  支持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鳞鳞居大厦 2019-08-17 19:32:04
周末快乐。
-----------------------------
周末快乐!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杨柳上的春风 2019-08-17 20:06:36
周末顶帖。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zhang晓l 2019-08-17 21:34:02
顶贴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悠哈PK悠哈 2019-08-17 21:52:42
周末盖楼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燕飞南家 2019-08-18 10:15:08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确实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晋书·列传第十九·谢鲲》说,“鲲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为中朝“八达”之一,属元康名士的后进之辈。西晋末年,士族名士一般都是求仕于并受制于宗室诸王。后进而又缺乏家世背景的谢鲲,不可能为诸王所看重。长沙王司马乂入朝辅政后,听信流言,曾想对谢鲲加以鞭刑。后来东海王司马越听闻谢鲲的名声,辟他为府掾,一度以小故而被除名。谢鲲屡受屈辱,士族名士王玄、阮修均为之叹恨。永嘉之初,谢鲲避乱豫章,曾为王敦长史。其弟谢裒,晋成帝时为吏部尚书。
谢鲲学玄,是谢氏家族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相当于桓彝之于谯国桓氏。谢鲲与桓彝一样,都名列“八达”。《世说新语·赏誉篇》说,谢安曾评价谢鲲“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这是谢安刻意美化之语。戴逵曾评论当时的风气说:“然竹林之为放,有疾而为颦者也,元康之为放,无德而折巾者也。”【《晋书·列传第六十四·戴逵》】所谓放,即任性、放纵之意,而达则是通达、通晓之意。戴逵对竹林名士和元康名士的放达作了区别,认为竹林名士的放达是有根据的达,有德的达,真正的达,对其持理解、同情;元康名士的放达,则是捐本循末的作达,是无德折巾、无病呻吟的效颦之达,似达而非达。戴逵在这里引用了两个典故:一方面是说竹林名士的放达,是椎心泣血的心结所致,就像西施因心痛病经常捂扪着心口,皱着眉头,自有风情,惹人怜惜。另一方面是说,元康名士的放达,徒慕其形式,是为了赶时髦,就像人们模仿郭泰遇雨折头巾那样可笑。
戴逵说“竹林之为放,有疾而为颦者也”,我个人是不以为然的,但他评价元康名士“无德而折巾”,还是中肯的。众所周知,东晋以后儒学受挫,玄风益煽。儒学是穷人学问,是入世学问,讲究修身守法,而玄学是富贵哲学,讲究惊世骇俗。葛洪在《抱朴子·疾谬篇》中,对那些病态的行为作了描述:“蓬发乱鬓,横挟不带(衣衫不整之意)。或亵衣以接,或裸袒而箕踞(注:箕踞,傲慢不敬的坐姿)。朋友之集,类味(气味相近)之游……其相见也,不复叙离阔,问安否。宾则入门而呼奴,主则望客而唤狗。其或不尔(不如此),不成亲至,而弃之不与为党。及好会,则狐蹲牛饮,争食竞割,掣拨淼摺(形容贪吃的样子),无复廉耻。以同此者为泰,以不尔者为劣。”从中可以窥见这些所谓名士,以无理取闹为乐,放浪形骸的丑态。《宋书·卷三十·五行志一》也有类似描述:“晋惠帝元康中,贵游子弟相与为散发裸身之饮,对弄婢妾。”《世说新语·德行篇》注引王隐《晋书》也提供了同样的记载:“魏末阮籍嗜酒荒放,露头散发,裸袒箕踞。其后,贵游子弟阮瞻、王澄、谢鲲、胡毋辅之之徒,皆祖述(尊崇和效法于前人)于籍,谓得大道之本;故去巾帻,脱衣服,露丑恶,同禽兽。甚者名之为通,次者名之为达也。”由此可见,所谓“祖述于籍”,只是形似阮籍罢了,这帮人心中既没有需酒浇释的垒块,也缺乏需酒激发的才情,更没有赖酒表现的玄心,所有的不过是放浪形骸、胡吃海塞、纸醉金迷。通达,本应通于道德,达于仁义,而不是纵情任性,背礼叛教。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竹林名士不论是饮酒服药,还是各种奇怪的癖好,也算是“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世说新语·品藻篇》】的一种凸显真我的表现,而元康名士的盲目模仿就完全是两回事了。他们大多原本就是北方的高门荒诞之士,来到素朴明净的江南后,世称“贵游子弟”,穿着上讲究“熏衣剃面,傅粉施朱(涂脂抹粉)”,踏着高齿履,坐着长檐车,靠着锦花坐垫,铺着丝绸枕褥,左右陈设的是种种名贵古董器玩,“从容出入,望若神仙”【《颜氏家训·勉学篇》】。精神上,他们则打出“达”的旗号,于是就产生了“八达”。《晋书·列传第四十·卞壸》就记载:“时贵游子弟多慕王澄、谢鲲为达。”
“达”之甚者,首推以谢鲲为首的“八达”。所谓“八达”,也就是当时玄学界的八大天王。“八达”的荒诞行为,《晋书》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光逸)寻以世难,避乱渡江,复依(胡毋)辅之。初至,属辅之与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散发裸袒,闭室酣饮已累日。逸将排户入,守者不听,逸便于户外脱衣露头于狗窦(洞)中,窥之而大叫。辅之惊曰:‘他人决不能尔,必我孟祖(光逸字)也。’遽呼入,遂与饮,不舍昼夜。时人谓之八达。”【《晋书·列传第十九·光逸》】这段文字活灵活现,从狗洞中钻进头来,并大叫,竟受到主人的热烈欢迎,这种作客方式古今中外实属罕见。所以章太炎先生在讲到东晋、南朝的历史时评价说:“盖放荡之至,竟似习与性成矣。”【《太炎文录·卷一》】他们的酣畅任达,既没有痛苦的回味,也缺乏对光明的追求,而只留下空虚轻浮、纵情享乐。谢鲲号“八达”之首,名重一时。邻家高氏有貌美小姐姐一枚,谢鲲遂寻机挑逗撩拨,小姐姐不堪性骚扰,一织梭掷来,打落谢鲲两颗门牙。旁人讥刺道:“任达不已,幼舆(谢鲲字)折齿。”谢鲲听说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曰:“犹不废我啸歌!”【《晋书·列传第十九·谢鲲》】对于这样的无赖,谢安居然为之拍手叫好,说什么“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更甚者,有“三日仆射”之称的周顗,有一次和王导到尚书纪瞻家观赏歌舞。纪瞻爱妾色艺俱佳,楚楚动人。周顗当众便脱下裤子,欲行不轨。有人讥讽他,周顗却辩解说:“吾若万里长江,何能不千里一曲?”【《世说新语·任诞篇》】毫无羞惭之意,其放纵任性、无所顾忌已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他们的任达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政治生活也到了麻木的程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才不博学,论难甚精,不深研学问,是元康名士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清谈只是语言游戏,饮酒只是高尚点缀【按:这里所说的“元康名士”,包含泰始以后,迄南朝的大多数名士,或称为“中朝名士”更恰当】。
当然,这一切是时代使然,不能完全归结为个人原因。谢氏若无由儒入玄的转化,就不能进入名士行列,其家族地位也无从提高,更不用说上升到士族中的最高层次。所以谢鲲追随元康名士,是谢氏家族社会地位变化的关键。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陇上斜阳 2019-08-18 10:44:19
周末顶帖。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南来北归 2019-08-18 10:58:14
楼主辛苦了,顶一个。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东园来风 2019-08-18 11:11:02
盖楼支持。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江南的季风 2019-08-18 11:28:26
支持佳作。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公鸡上的杨柳 2019-08-18 11:46:14
好文,赞一个。
-----------------------------
谢谢!

楼主:小克TY

字数:18214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6-11 04:53:00

更新时间:2019-09-04 18:27:48

评论数:118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