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没书可读,重读追忆

没书可读,重读追忆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如果把这部作品的结构喻作是一座桥,那桥的两个端点就是“斯万家那边”和“盖尔芒特家那边”,连接这两个端点的就是希尔贝特和圣卢,即希尔贝特嫁给了圣卢,圣卢娶了希尔贝特。在整部作品中,我可能最喜欢的就是“贡布雷”这一部(属于第一卷),它用了大量的篇章来描写自然景致,其中以“梅塞格利斯那边”和“盖尔芒特家那边”为主。梅塞格里斯是平原风光,附近有鲁森维尔森林,盖尔芒特家那边是河岸风景,这里需插入一点的是,“我”随家人或自己经常去散步的这两处地方,要去前处如果想走近道就得穿斯万家在当松维尔的花园,所以我还是愿意把“梅塞格利斯那边”等同于“斯万家那边”,如此理解起来更简易一些。
作者自然是风景描写的好手,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我想说的是两处我带有疑问的地方:一是作者为什么对山楂花情有独钟?他对山楂花反复进行描写,从贡布雷的教堂祭坛上的那枝,到斯万家藩篱上的那些,而且描写得那么细致,这究竟意寓着什么?书中给出了他每次外出散步总是怀着激奋心情的缘由,当然作者用的是“根由”,也是“我”探出来的,即一是孤独,二是欲望,这个欲望用我的话来说,就是他就像个花痴一样,走到哪里都想遇到一位姑娘,好揽入怀中。且不说这是否是懵懂少年的怀春表现,单就他对山楂花的感情,是否相应地也象征着一位姑娘呢,我想大概如此,但又不敢肯定。
第二存疑问的地方是作者借“我”对凡得伊小姐的口诛笔伐。既然作者本身也是位同性恋者,那他为什么还把凡得伊小姐写得那么不堪,是为了掩饰吗?如果是,这人可真是很有问题了。但愿他还有其他用意吧,不过他后来把夏吕斯的同性恋行为也写得很不像样,就显然有些刻意的成分在,这份可以竟然一度引我以为他鄙视同性恋呢,结果有一天听人说他本人就是,那份惊讶真的很是超出我个人所能理解的范畴,到今天我都有点不相信呢!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算作是呼应,也可能是种不舍,这部分的结尾又重新对“我”对“梅塞格利斯那边”和“盖尔芒特那边”的情感进行了分析,令我好奇的,也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人喜欢回忆过去,尤其是童年?是过得好的还是过得不好的?联想起萧红在写《呼兰河传》时的心境,有人说她极度孤独,那普鲁斯特呢?写作的人有不孤独的吗?我猜还是一种需要,一种情感上的弥补,由于如今有伤,便需要昔日的美好来填补。当然具体到作者他是为了写作,然而写作也有情感基调,如果是忧伤的,说明如今也是忧伤的,正如文中所写,他经历了那么多的幻灭,甚至那么多的错误。
这就是我读这部分的感触,写在这里也算是对这一卷的总结。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第二部
斯万之恋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这部分内容是“我”离开贡布雷多年后听说的,发生时“我”还没有出生,用“我”的话说不可能精确无误,当然,在我的理解之下是也没必要精确,因为真实往往不如创作出来的美。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比起介绍斯万的恋情,我更愿意介绍维尔迪兰夫人家的那个圈子,因为它就是半个社会,里边有画家、医生、大学教师、钢琴家,再有就是“半上流社会女士”德.克雷西夫人,也即奥黛特,后来又加入一个斯万。
对于斯万加入这个圈子我始终认为是他尝新的心理在作祟,他厌倦了上流社会,从而想开辟新的战场,请“我”的外祖父做介绍,被拒绝,他就只好由奥黛特将他带进去了。
这个圈子不比斯万的圈子,这是一个资产阶级(若要再细定义,就是小资产阶级)的圈子,斯万过去经常参加的是个贵族圈子,而他对画的聪明才智也全部耗在为贵族小姐和夫人介绍画的上面了。写到这里想对一个名词提一下我个人的见解:布尔乔亚,在有些书中直接把它当作是资产阶级的代名词,我认为这并不准确,布尔乔亚应该指的是有钱的资本家,例如斯万的父亲,一位证券经纪人,“我”的父亲,一位银行家,诸如此类的。
维尔迪兰夫人圈子里的人很有意思,我们从这些人的身上经常能看到我们自己,由此我将浓密重笔介绍他们,以便让我们看看我们自己有时的那副愚蠢样以及有时的那副故作风雅样。
其实人一旦有了圈子就容易失去自我,尤其像这种还要亲身参与的,全在顺着主人的喜好来贡献自己的言语和时间了,所以有时候想想,做个孤家寡人还真是一种幸福呢!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在维尔迪兰夫人家的圈子里,作者是首先介绍戈达尔大夫的,然而我却想先介绍画家,他后来脱离开了这个圈子,专心致志在巴尔贝克作画,成为一代大画家,并同时成为一位智者。引我对他尊敬的是他在巴尔贝克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我”依据他画的奥黛特的一幅肖像画猜出他可能是当年那位可笑又可恶的画家时,他不仅坦白地承认,还说:“一个人不管多么明智,在年轻时某一阶段,没有说过什么话,甚至过着某种生活,事后回忆起来觉得很不愉快,希望将其抹掉,这样的人恐怕是没有的。但是他不该绝对为此而悔恨,因为,只有经过所有的可笑、丑恶之现形,他才能有把握在可能范围内变成一个贤者。”
这段话对我直接的影响就是从此以后我都是用变化的眼光看人,即使他从前再无厘头,只要如今是个靠谱的人,我也一样会平常对待的,尽管这样做起来很难,需要克服心理大关。
对了,该介绍一下他的名字了,他叫埃尔斯蒂尔,原来在维尔迪兰家似乎叫“格维尔”,他们给他起的诨名叫“比施”。为了脱离过去,和过去告别,画家改了名,可见他的决心。
埃尔斯蒂尔就着上面一段话还说了一种现象,这里我也不抄录了,放一张图片您自己看,我感觉翻译和原来的有点变动,但基本意思还在,大差不离的,以我的理解就是小时很光鲜的一些人,长大之后往往会失去光彩,原因就是那些都是别人告诉他或训练出来的,而非自己实践和悟出的,由此我想借着说一句话:请接受你孩子童年时的不优秀吧!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这是他说过的我没有抄录的那段话: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再看看他从前在维尔迪兰家的样子,同样也是以图片展现。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所以说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只有在死的那天才知道,所谓“盖棺定论”就是这个意思,具体到每一个人,那就是我们永远都有成为贤人的时间和机会。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继续谈埃尔斯蒂尔。后来作者总是用“孤独”一词形容他,他在里夫贝尔饭店(巴尔贝克)总是一个人进出,并且“沉思的眼睛总是死死地望着天”。对于这份孤独,作者是这样描述的:“他没有自己忍受得了的社交圈子,他在孤独中生活,还带有野性的成分。对此,上流社会的人称之为虚假作态,没有教养;当权者称之为思想有问题;邻舍称之为神经病;家人称之为自私和傲慢。”读来是否觉得可笑。
说一说这部作品(指翻译)的错别字,属于吹毛求疵了:“做”“作”不分,“分”“份”不分,“以至”错误地用“以致”代替。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书来了,既已绝版,我就珍藏这一套。当当,125元,快递35元。京东那一套,288元,加快递300多,商家说九成新,我退掉;又去天猫找了一套,15?,记不清了,加快递160多,商家说封皮破损了,还不保证里边没有人写下字,我又退掉。之后我就在当当下了订单,当当不啰嗦,很快就发了货,所谓好事多磨就是如此。啊,我又重新爱上当当了,另两本普宁的书也是在当当下的订单,一本已来,一本还在路上。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在介绍戈达尔大夫之前,先完善一点埃尔斯蒂尔的资料,其实这一点资料与他半分关系都没有,那就是当他与维尔迪兰夫妇决裂之后,这个小团体又引入一个人,他叫茨基,和他有些像,由此他在第一次见到他时就特别反感对方,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过去一样。当然,这个茨基由于仅有一点表面的才华,也就不是那么深得圈子里的人的过分关注。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戈达尔在年轻时头脑有些简单,喜欢开一些庸俗的玩笑,一言蔽之,有点肤浅,但又时时都想表现,唯一遗憾的就是肚子里无真东西,然后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好大夫,毕竟嘛,说到底,一个好大夫的条件也仅仅是长期训练则可,除非想要做到顶级,那就需要一些艺术性了。
戈达尔不是顶尖医生,尽管后来他成了教授、科学院院士,可也只是一位好医生而已。这位好医生为了在圈子里不被忽视,或者说为了活跃气氛,经常在妻子坐在椅子里睡觉睡得正香时忽然将她叫醒或者看醒,于是在妻子一脸懵懂的情况下他则一脸笑容,之后再故技重施。
就是在这样一个圈子的熏陶下,也有他的本性缘故,尽管戈达尔依旧喜欢开玩笑,但却变得冷酷和缺乏同情心,有这样两个例子可以证明。不过在讲这两个例子之前,先得说说维尔迪兰夫人家星期三的沙龙。彼时他们租了德.康布尔梅家(德.康布尔梅夫人是勒格朗丹的妹妹)位于巴尔贝克附近的一幢郊区农庄,因为离得巴黎远了,那帮团体里的人(此时已经有了我)就乘火车前往,他们通常都在特定的车厢里,这一天有一位农民由于某种原因不小心挤入,结果戈达尔愣是掏出他的医师证让列车员把那位农民赶了下去。
第二例则是他在忙着赴这星期三的聚会时,厨工的胳膊不小心被割伤了,需要包扎一下,妻子喊他,他却让叫诊所大夫,结果他的马车出,诊所大夫的马车进,一退一让之间就耽搁了五分钟,由此引得他大发雷霆。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再说布里肖,巴黎大学的教授,法兰西学院院士,却在维尔迪兰夫人的圈子里显得十分愚蠢,他经常说一些愚蠢的话,同时也把维尔迪兰夫人的家当家了:他属于最忠实的信徒,每逢定好的日期必到。
他戴两片深度眼镜,最终也还是眼睛出了问题,由模糊到半盲再到瞎。作者用了个“道貌岸然”来形容他,我觉得有点过了,他也仅是徒有虚名而已,后来被进入圈子的德.夏吕斯一一揭穿他的假学识,就显得十分可怜。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萨尼埃特,一个受气包,相当懦弱,经常被人们嘲弄却舍不得离开维尔迪兰的圈子,他是德.福什维尔的连襟,却得不到他的庇护,其实属他嘲弄他最厉害,同时还带斥骂的,由此萨尼埃特经常哭着离开,但就那,下一回又来了。不过话又说回来,维尔迪兰夫人也舍不得他不来,有时也适当地帮着说说话,毕竟圈子里需要这么一个人,需要一个被人嘲弄的人,用以给那帮闲极无聊的人解闷。
写到这,我想起了我的短篇《张三其人》中的张三,同是可怜虫,然而又全都是自找的。他们忍受不了孤独,忍受不了寂寞,结果便成为了人们的一个耍弄对象。其实张三还好,他若不主动找事,别人也不拿他穷开心,对比之下,萨尼埃特则不同了,他是被动地受气,由于胆小,当被维尔迪兰吓得说话结结巴巴时,你都替他觉得难为情,怪怨他没志气。然而还是那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的懦弱决定了他怕事,就在戈达尔大夫让列车员将那个农民赶下车之后,他担心临近车厢里的农民闹起来,便躲到通道里假装不认识戈达尔。也亏得什么事也没发生,否则他还不知躲到哪里呢?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最后对奥黛特和斯万作一点介绍,然后结束这部分内容。
关于奥黛特我只说这么几句:这是个相当有心机的女的,源于曾经的经历,她太懂得如何钓男人了;具体到斯万,则纯是咎由自取,有人说他们起码之间有过爱情,那请看书中这样的一段话,这是由斯万自己咆哮着说出的:“我浪掷了好几年光阴,甚至恨不得去死,这都是为了我把伟大的爱情给了一个我并不喜欢,也跟我不一路的人!”
那么既然这样,为什么斯万还要娶奥黛特呢?原因在作者书写贡布雷那一章中由“我”的母亲大致给出,即听说斯万是为了女儿才与她结婚的。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第三部
地名:那个姓氏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在这一部分,作者又引入了另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即先想象后感知,至于对巴尔贝克,则只有想象没有感知,因为他还没去呢,但也就此埋下了伏笔。这是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写作的一个地点,就是先埋伏笔,等到一定时候再揭开、再祥述。所以很多时候你若不注意,就把一些细节错过了,由此我们读这部作品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最终把它系统化。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作者把“我”与希尔贝特的交往放到了这一部分,那时他们均已回到了巴黎,希尔贝特经常在香榭丽舍的草坪玩,“我”也经常去找她玩。斯万夫人呢,则几乎每天都沿着附近的布洛尼湖岸边散步,“我”为了看她也时常去,为此听到了一些从人们嘴里流出的关于她过去的一些事情。
关于斯万,这部分没有写,我想他还是在继续从事对弗美尔的研究,另外他也重又回到了上流社会。弗美尔,荷兰画家,最著名的画:《带珍珠耳环的少女》。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这就是那幅画。


楼主:加加妮妮

字数:15134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06-15 20:04:46

更新时间:2019-07-08 18:58:24

评论数:38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