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没书可读,重读追忆

没书可读,重读追忆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这就是胡麻,因为有外包皮,看上去是鼓的,去皮后则呈扁圆型。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作者又在这里讲到了一种行走在路上的快乐,他用浓稠来形容,令我想起在早晨的林海中穿越时那种特殊的欢快感——阳光跳跃着打在脸上,眼前一会明一会暗,再没有比那一刻对时光有更明确的感受了,仿佛就在时光穿梭机中一样。儿子小时候每到上海,必定要无数次乘坐那辆海底隧道观览车,对隧道中那种光和影的前行和退缩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并且总要对着三个如鬼魅般摇曳的充气人呈拥抱和抓扑姿势,同时笑得咯咯咯的。
光总能给人以梦幻意识,如果再加上清新的空气,就是一份好心情,穿过庐山的林海如此,穿过鲁朗的林海如此,穿过童年时那两排笔直的杨树更如此。那时我在田径队,到六一时就要乘车去县里参加比赛。乘坐大巴是不可能的,就是那种拉货的大卡车,我们这些运动员就坐在后面的车斗里,挤在一堆杂物间。然而个个都感到很快乐。路旁的杨树左右各一排,那应该是正宗的白杨,反正又高又挺拔,这时候阳光从树间照进来,即感到树带着光刷刷地往后跑,于是有人起头大家便唱起了歌。等雨噼里啪啦落下来时,紧随着的便是一阵笑声,没有遮雨的,便纷纷抬起锅盖(大锅盖,那时各个对都是自己做饭)挡在头上,由此便笑得更厉害了。
有那么几年再回家乡,路两旁的杨树就不见了,对于童年的那份回忆便被封锁了,如今由林海重又想起,就仿佛还能听到那片笑声、雨落到锅盖上的噼里啪啦声以及看到那片早晨的太阳光在道路上方闪下大块跳动的斑块。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这里先更正一下,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是圣卢的婶祖母,即圣卢是她的侄孙,他的妈妈是她的侄女。另外由于盖尔芒特公爵夫人是圣卢的姨妈,前面说过,盖尔芒特公爵夫人嫁给的是她的表兄,因此,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就与盖尔芒特家也成了近亲。
圣卢现在正在巴尔贝克附近的东锡埃尔驻防,不久就要来巴尔贝克度假,于是有一天当我坐在餐厅里享受凉爽时便看到海滩上走过这样一个小伙子:高个,瘦削,颈部外伸,高傲地仰着头,目光敏锐,皮肤和头发像吸收了所有的阳光一样金黄。这就是圣卢。可以说圣卢是整部作品中我对其有相当好感的一个人,他很高尚,对朋友间的友情相当忠贞,最后上了战场之后又为了救一个人而牺牲了自己。说到牺牲,我时常倾向于认为他是借助敌人的枪弹自杀,他倒不像《战争与和平》中的安德烈那样忧郁,自打参战那天起就抱定了赴死的决心,但他也似乎厌倦了一些东西,或者说在逃避一些东西。
起先“我”对圣卢有偏见,觉得他傲慢,等到认识之后才明白自己完全错了。圣卢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他,并把最好的表现机会都让给他,而且以有他这样的朋友为傲。他甚至都愿意结识布洛克,只因布洛克是“我”的同学。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在这部分,作者又刻画了布洛克,包括对他的家庭成员,即他的妹妹们和他的父亲。说到布洛克,我想起“损友”一词。我不知道损友算不算朋友,但我只要遇到这样的人,不久便会离得远远的,也幸亏这种人很少。
布洛克会当面贬低人,也会在两个人之间背对着对方说彼此的坏话。自己迫切地想结交贵族,却见到别人与贵族交往时尽说些讽刺挖苦的话,在这一点上倒是与那些高级资产阶级的太太们有些相像,不同之处在于他不如她们富有。
喜欢评判人是他身上的一大特点,而且往往使用的是双重标准,这样的人其实在现实中并不鲜见,有时可能就是你身边的人,对此我只能言一声:“佩服!”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德.夏吕斯先生是圣卢的舅舅,他也来到了巴尔贝克,“我”在第一次见到他时还以为他是个旅馆骗子,当时他的整个人的形象和表现是这样的:四十岁左右,很高,相当胖,唇髭很黑。他一面用一根小手杖神经质地拍打着他的裤子,一面用睁得大大的眼睛聚精会神地盯着我。有时,极其灵活的眼珠在两只眼眶里骨碌碌地转。他向我飞送过来绝妙的一瞥,他环视一下四周,骤然摆出心不在焉而又高傲的神情,整个人突然一转,扭身去看一张海报。
之后当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对“我”介绍说他是她的侄子时,他的表现又是:他并不看我,咕咕哝哝地说了个含混不清的“荣幸”……然后他没有对我抬起眼皮,朝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转过身去。
说实话,我在读到这些文字时表现出相当大的不解,以为他是傲慢,对“我”蔑视,并且后来又对“我”说过“如果怎样怎样,保你拥有什么什么”的,我也同作者故意描写的天真的“我”一样,云里雾里,直到他后来对布雷尔那么痴情才知他这是对“我”有所企图。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德.夏吕斯先生在作品中是个相当丰富的人,他非常博学,而且货真价实,这在之后的阅读中还会陆续展开对他的介绍。这里需要再度介绍的是“我”的外祖母,这位老太太对“我”的爱异常深厚,可惜我出于一种娇惯(只在外祖母这里)或者疾病抑或是一种反抗的转嫁,对外祖母时常耍小性,使得他直到外祖母去世后很久才于某一天忽然意识到这一点。
外祖母陪着“我”来巴尔贝克不是人们相象得那么身体健康,她在来之前就曾昏厥过一次,当然这得通过我们的联想,有一次她出去为“我”买东西,回来时“我”见她湿漉漉的。第二次昏厥即是圣卢给她照相的这一次,她兴高采烈还戴了大帽子,不料却被“我”视作有点“卖弄风骚”进儿引发对她的不满,于是外祖母多少有些扫兴。当然这次昏厥是后来圣卢告诉“我”的,“我”一点也不知情。其实我们应该能够想得到外祖母为什么对这次照相如此重视,因为她似乎已经预感到了什么,或许就是为了留几张漂亮的照片在世上。最后一次昏厥是在回到巴黎后的一个公园里,当时“我”与朋友有约会,疾病在身的她陪着,发病后也没敢急着回家,等到坐在被“我”招来的马车上,行人看到的实际上已然是走在死亡路上的一个人。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插入一点我早就想说的话,即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反抗意识,在某些人的身上实施不了他就会转嫁给别人,这也就是我前面说的“反抗的转嫁”。“我”不敢反抗“我”的父母亲,就把这种反抗加在外祖母的身上、弗朗索瓦丝的身上,当外祖母不同意“我”喝酒时,“我”就说她是有意想看我难受,当弗朗索瓦丝嫌弃“我”对于“我”的姨妈的去世一点也不表现出悲痛,我就故意在她面前哼歌。这不能把其简单地归于是一个孩子这么简单的问题上,而是即使是大人我们身上也有同样的毛病,我们不敢反抗某个人,我们就会找出气筒,而这些人通常正是我们的身边人。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我经常说好奇可以产生爱,有时候甚至是产生爱的唯一缘由,然而作品中的“我”却扯着一只大网兜像捞鱼一样到处捞女人,也终于捞着一个,那就是爱尔贝蒂娜。坦率地说,我并不喜欢她,觉得她太物质,为了贪图一条披肩、一套衣服、一辆汽车,当然她也希望得到一艘游艇,甘愿在回到巴黎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作品中“我”的不道德之处在于明知阿尔贝蒂娜弄不爱他,却要把她和自己捆绑在一起,并时时监视她,靠他自己或靠别人。令我想不通的是这到底属于哪种爱,是霸占、嫉妒,还是把对方完全当作自己的一件私人物件?我通常把这种爱归于一种畸态,在畸形的关系当中双方均没有自尊可言,谈自由就更不可能了,所以阿尔贝蒂娜最终选择了出逃,不幸的是不久之后她却在一次骑马过程中撞到树上撞死了。
且看“我”之后的表现:痛苦是当然的,而且也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我”依旧被“阿尔贝蒂娜是否骗我”所困扰,便又从埃梅、安德烈、洗衣女工那考证起来,由此给我的印象是他从始到终就是专为寻找一种心灵的“受虐”而存在着。
再看他在威尼斯收到的一份电报,电报末尾署名是阿尔贝蒂娜(其实是希尔贝特的,由于字迹模糊被他误认为,同时也是邮递员误投),便以为她没有死,然而他的表现却是一点都不兴奋,理由是已经不爱她了。读到这里我很是奇怪,一个声言曾经爱得要死要活的女性,死而复活,换谁不感到震惊呢,而他却一句“已经不爱了”轻松应对,这份冷漠和冷酷能说明他爱过她吗?反正我不认为。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第三卷
盖尔芒特家那边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为了外祖母的身体的缘故,“我”家租住了盖尔芒特公爵府的一套寓所。离得盖尔芒特公爵夫人近了,“我”的花痴病由此就更加泛滥了,起先只在自己的窗口或公爵夫人出门时的门口盯着看,后来则在路上以及隔着橱窗玻璃鬼鬼祟祟,直到有一天被“我”的母亲说像个傻瓜一样才结束这一切。但他只想走进盖尔芒特公爵夫人的生活。
为此他去求助圣卢。圣卢在东锡埃尔,他便来到东锡埃尔,并且在第一晚住进了军营里。随后他住在宾馆,出于对军事理论的兴趣,他常去看骑兵团训练,如此一疲累,每晚便睡得很好,进儿也就不再有那种睡前必有的忧愁了。
他结识了圣卢军营里的人,都是些可爱的小伙子,而这些小伙子在一九一四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又全部牺牲了。“我”拐弯抹角地让圣卢介绍我同得.盖尔芒特伯爵夫人一起吃饭,圣卢一口答应,然而却得等到他休假之后,也即三周之后,于是“我”便想了另外的办法,借口盖尔芒特公爵夫人手里有一幅出自于埃尔斯蒂尔之手的很美的画,“我”想去看,让圣卢做中介人,圣卢同样答应。
这期间,“我”对军事艺术感了兴趣,伴随而起的是我也感了兴趣,以致那段时间我特别想学习军事方面的知识,或者说看军事方面的书,只可惜到现在还没有行动。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看段话,我觉得写得特别有意思。圣卢的女友要去布鲁日,圣卢也想去,却请不下假,这时候理发师不知不觉地帮了忙。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说一点其他的事,本人今天下午全程看了特金文(其实主要是特 方会晤直播,完后等回过头来再看网易新闻下的网友评论,我真的是呵呵了,看来不依真凭实据说话的人很多。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一边读着,一边写着,又拟定了几篇短篇的题目,准备在飞机上、在路上书写。说实在的,我已过不了清闲的生活,清闲就生病,所以还是继续依着从前的生活节奏,别让思想闲下来、笔头闲下来,如此一张罗,嗬,立马精神。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在这一部分,我们大致可以知道电梯和电话得到应用的时间,“我”一八九五年在贡布雷,两年后到巴克贝克,即一八九七年第一次见到了“lift”;差不多同一时期,我在东锡埃尔第一次使用电话同我的外祖母通话。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正式认识德.盖尔芒特公爵夫人是在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家,她正举办招待会,“我”去时她也正画着一幅水彩画。宾客纷至沓来,先来的人中有“我”的同学布洛克,他此时已是剧作家,认识一些演员,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希望通过他介绍一些演员进来。她给他尽讲一些旧时贵族的事,而布洛克也刚好求之不得。
盖尔芒特公爵夫人进来时,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正同投石党历史学家讲着话,她只对她说了句“你来啦,你好”就又继续谈话去了,随后在人通报勒格朗丹求见并得到允许之后,她向“我”以及历史学家介绍德.盖尔芒特公爵夫人说:“我给你们介绍我的侄女,盖尔芒特公爵夫人。”然而盖尔芒特公爵夫人夫人却表现得相当冷淡,只礼貌性地回了礼。
写到这里不得不由衷佩服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这场招待会来者众多,而且各有各的特点,作者却不仅把这一场面描写得惟妙惟肖,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还一下子就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展露到我们眼前。没有实际经验是万万做不到这一点的,因此一个人的经历其实是写小说的基础,缺乏了就一定不会使之绽放光彩,所以我经常说,一个人年轻时候可以写诗歌,也可以写散文,但写小说一定得等有了阅历之后,且是对人生有过深深思考的。
好了,继续写德.盖尔芒特公爵夫人,她是这场招待会耀眼的星星,至少在“我”眼里如此。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她坐下来喝茶,姿态优雅,名字前的封号令她的光晕一直向外辐射。但她的眼光是冷冷的,看人时疏离看家具时才变得温暖一些。作者对她的描写,戴着花草帽,用伞角划着地毯,给人的感觉是她感到百无聊赖。作家G进来后解了她的无聊,她表现得很高兴,她没有同她打招呼,可他还是来到了她的身边。她不和他谈文学,这是她的惯例,其实和其他同类人也如此,她只喜欢同他们谈吃的。
她渴望结识的是贝戈特,认为他幽默,然而这却引起“我”的疑惑,但等到明白指的是他的独特性之后,便也就理解了,只是这种理解多少带一些贬义色彩。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德.诺布瓦先生是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的情人,这在前面提到过,在这一部分有他为了掩饰两人关系的段落描写,就是他假装刚刚才来到(其实一直都在书房),便随手在前厅拿了一顶帽子,进来之后频频向众人致意。值得一说的是,作者在作品中的几乎每一句都是有用意的,前面写盖尔芒特公爵以及夏特勒洛公爵进来后将帽子放在了地上,投石当历史学家不解,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说是当前时髦,之后诺布瓦先生就错拿了帽子。那顶帽子实际上是“我”的,而“我”当时看着诺布瓦先生拿在手里时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随后还对地上放着的几顶帽子中的其中一顶写着“G”的进行了猜测,不知道是谁的,直到德.诺布瓦先生走时从地上拿起,“我”还以为是拿了别的宾客的好意提醒,结果德.诺布瓦先生反问道:“您想不让我拿自己的帽子吗?”
我每看到这里就想发笑,想想人们在张皇之下做的那些可笑的事吧,一位大人物尚且如此,我们就更是如此了,所以人生或许就是由这样的一件件糗事构成的,只不过我们自己看不到罢了。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上流社会的人都精于表演,他们有的是技巧和办法在不得罪人的情况下完美地实现所愿,前面通过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的嘴讲过一件,是关于她祖父的,这里以图片展现: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楼主:加加妮妮  时间:2019-07-08 18:58:24
接下来是她自己的


楼主:加加妮妮

字数:15134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06-15 20:04:46

更新时间:2019-07-08 18:58:24

评论数:38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