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朝闻道,夕死可矣

朝闻道,夕死可矣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6 16:00:46
孔子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很奇怪。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6 16:00:46
@春江沐雨 2019-06-25 20:38:20
朝夕相处,不是早上和傍晚在一起的。只不过比喻相处的时间多,关系亲密罢了。
-----------------------------
正如您说的,我分析这个成语的主语应该是两者或多者,朝夕是相处的定语。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6 16:00:46
“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的主语是我或人,应该是一人或一类人。
这句话奇怪之处就在于呈现出了一种因果关系,即有A,则可以有B,因A而B不是必然。反之,如果无A,则无B,因无A而无B是必然。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6 16:00:46
“朝闻道,夕死可矣。”
----------------------
朝:旦,日出之时;
闻:听到;
夕:莫也,莫者,日且冥而月且生矣(《说文》及《注》);
可:肯,许可。
翻译:日出时分听到“道”,日落时分“死”也原意(被许可)了。
现在大多数人把这句话翻译成:如果早上闻道,那晚上也能安然死了。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6 16:00:46
“朝闻道,夕死可矣。”
-------------------------
如果按照一般的逻辑,可理解为:如果能早上闻道,就是晚上死了也原意。形容道的宝贵。
这样理解就脱开了“朝闻道”与“夕死可矣”的因果关系。
儒学乃大众哲学,积极行世之显学。若朝闻道,夕即死,则为个体修道,反类道家精神矣。朝闻道,吸收容纳于心,至夕则另变其人也。闻道之后,精神振奋,概叹过往皆虚度,过去之我可亡矣。隋唐之后,佛家教义中国化,多受儒家影响。若从佛家最高教义反推此章,则闻乃使之闻。若朝即令大众群体闻道,则夕死亦无憾矣。(百度)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6 16:00:46
这句话奇怪之处就在于呈现出了一种因果关系,即有A,则可以有B,因A而B不是必然。反之,如果无A,则无B,因无A而无B是必然。
-----------------------------
如果按照因果关系来理解这句,如下:
因A而B:朝闻道,夕死可矣。
因无A而无B:朝不闻道,夕死不可矣。
按常理怎么都说不通,估计是闻道后才能理解这句吧。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6 16:00:46
@加加妮妮 2019-06-26 07:54:46
我觉得这是指人生的一种圆满,而且不单单时间间隔就是早晨和晚上,就是上一秒圆满了,下一秒也可以满意地死去。孔子是一位思想家,他的好多话都是从宏观上来说的,或者说是往普遍性上来说,故而不能单就字面所显现的理解,并且这里的道一定指的是“大道”,类似宇宙真理之类的。
-----------------------------
“并且这里的道一定指的是“大道”,类似宇宙真理之类的。”-----非常赞同这句话。
孔子被历代称为圣人,我想他不会说类似于“心灵鸡汤”的话。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让我想起《道德经》:死而不亡者寿。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6 16:00:46
《道德经》三十三章: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这里说的“死而不亡”是不是说人的精神“死而不亡”,且不论。
“不失其所者久”按《道德经》三十二、三十三章之意,“不失其所”是说立于道应知止、知足。
久:【韵会】暂之反也。【易·系辞】恒久也。【中庸】不息则久。【注】久,常於中也。
《道德经》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理解“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应该是说:能“不失其所者久”,才能“死而不亡者寿。”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6 16:00:46
“【中庸】不息则久。【注】久,常於中也。”
-------------------------------------
《说文》息:喘也。《注》:喘、疾息也。喘为息之疾者、析言之。
《中庸》:至诚无息,不息则久。
《道德经》六章: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十章: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久,常於中也。”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6 16:00:46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
《说文》发:射发也。
未发,意为箭在弦上。
《说文》节:竹约也。
竹者,中虚且直。
心有喜怒哀乐而未发,为中;发喜怒哀乐而以中节,为和。
《道德经》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说文》《注》:凡用沖虚字者、皆盅之假借。
《说文》盅:器虚也。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6 16:00:46
《悟真篇》: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
--------------------------------
月之前弦:初八日。
月之后弦:二十三。
于日而言,月之前弦即“朝”,月之后弦即“夕”。
道者,中和也。
“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即“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6 16:00:46
朝闻道,夕死可矣!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6 16:00:46
朝闻道,夕死可矣。
------------------
且不论道为何物,先看闻字。
《说文》闻:知声也。
《说文》声:音也。《注》:宫商角徵羽,声也;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
《说文》音:声也。生於心,有节於外,谓之音。
《礼记·乐记》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闻”为知声,是知道:形于“声”为感于物而动,即“闻”者,为闻音声。
《道德经》二章:音声相和。声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从上可知,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与《中庸》所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两者不异。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6 16:00:46
孔子于《易经·系辞上传》 第五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孔子于《论语·里仁》云:“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孔子所言两句之意可有差别?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6 16:00:46
多谢各位网友点赞。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6 16:00:46
孔子于《易经·系辞上传》 第五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孔子于《论语·里仁》云:“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曾子解为“忠恕”,正合孔子之道。忠为敬,恕为仁,敬而仁,仁而敬,一阴一阳之道。
《道德经》二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皆为一阴一阳之道。
老子之道、孔子之道、曾子之道,可一以贯之。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6 16:00:46
朝闻道,夕死可矣。
--------------------
谁“朝闻道”?谁“夕死可矣”?
是“我”!我是“谁”?
《道德经》十三章: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这样看来“身”不是“吾”,“吾”不是“身”。
人就是身心二字,我不是身,那就是心。
“心”朝闻道,“心”夕死可矣。
“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说的是“死心”之法。道家有言:心死而神活。
道家之道与儒家之道不异。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6 16:00:46
《金刚经》偈语: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金刚经》: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论语》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德经》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
朝闻道,取法;夕死可矣,舍法。
夕:莫也。日且冥而月且生矣。
晚:莫也。
------------------------------
道家之道、儒家之道、佛家之道不异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6 16:00:46
且不论道,先论“晚”、“夕”。
《西游记》中用一副绝妙的联对晚、夕之境界进行了描写:
三藏、悟空在高老(老子)庄(庄子)收八戒后,在浮屠山得乌巢禅师授《心经》之后,到黄风岭。“那日正行时,忽然天晚”,然后叙出了这样一副对联:
日落西山藏火镜,
月升东海现冰轮。
这个对联不论从意境、韵律方面来说,都是绝妙佳作。
高老庄在“乌斯藏”界,此“乌”与乌巢之“乌”不异。
“乌斯藏”之“藏”与“藏火镜”之“藏”不异。
“火镜”与“冰轮”为一阴一阳,这说明“晚”、“夕”之境便是道。


楼主:春秋分  时间:2019-07-06 16:00:46
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夕阳因“一子一女”而无限好。
如果能得“一勾新月破黄昏”(西游记十四回)之境,就无“意不适”而不会发出“近黄昏”之感慨。

楼主:春秋分

字数:4908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06-25 23:41:42

更新时间:2019-07-06 16:00:46

评论数:1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