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几度浮沉缘底事,凝眸遥指紫云东

几度浮沉缘底事,凝眸遥指紫云东

楼主:zhilishu9  时间:2019-07-03 13:09:14
读李泌二首

《新唐书》的李泌传以及《资治通鉴》关于李泌的事迹,我不知读过多少遍。读也读不够。早年曾写过两首小诗,还写过一点随笔文字,趁着这几日写郑愔和宗楚客发在这里。是以为记。
2019年7月1日



《读李泌二首》:
其一

衡山苍翠路云通,万壑惊雷万壑风。冶炼丹田生旭日,超脱缧绁念苍穹。京师一点云烟处,故土几
掊萍水中。几度浮沉缘底事,凝眸遥指紫云东。


其二

不望蓬莱望大同,伐谋弭患笃初衷。晨钟暮鼓愁频结,铁马金戈雾愈充。挥袖无暇哭牧野,抚膺乘
隙稳东宫。关山脉脉伤弯月,满眼秋霜枫又红。




几度浮沉缘底事,凝眸遥指紫云东
——李泌一生述略


提起唐朝贤相,人们必然会说道“前有房、杜,后有姚、宋”。这样概说,其实房玄龄、杜如晦、姚

崇、宋璟之外,还应该包括张九龄、李泌,直至后来的裴度、李德裕。讲述李泌的一生,应该简要地

说一说宰相张九龄,因为张九龄与时代背景有关,因为李泌曾比较严厉地批评过张九龄。


从张九龄的身上能看到怎样的社会背景呢?那时李泌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为什么

会批评宰相?张九龄会接受批评吗?

张九龄,字子寿,七岁就能够写一手好文章,是一个神童。张九龄十三岁时上书封疆大吏,讨论天下

大事,得到“是必致远”的赞许。开元二十一年秋九月(733年),张九龄居母丧起复,为中书侍

郎,同平章事,开元二十二年,再为中书令。宰相张九龄识见深远,刚正不阿,节操忠贞,人格峻

伟。唐玄宗在开元后期,已经溺于酒色,荒于朝政,宠任宵小邪佞之徒,江山社稷已经萌生着祸患。

张九龄直言不讳,毫不掩饰地指出李林甫将给国家社稷带来灾难,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安禄山有朝一

日必反,应当采取断然措施。张九龄曾多次上奏:“乱幽州者,此胡雏也(胡雏,指安禄

山)”;“张守珪法行于军,禄山不容免死”;“安禄山狼子野心,有逆相,宜即事诛之,以绝后

患”。唐玄宗杜塞贤路,置若罔闻,于是天下阴霾密布,城狐社鼠纷纷出笼。在忠与奸、直与佞的斗

争中,唐玄宗始终站在李林甫和安禄山一边。

开元二十四年,取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开元二十五年夏四月,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被贬

黜流放,随之而来的是大唐帝国开始明显地走向衰败。开元二十八年春,被贬为荆州长史的张九龄病

死,时年六十八岁。

唐玄宗虽然被李林甫蛊惑,但是对张九龄一直爱重,每当宰相举荐人士,玄宗都要问:“风度得如九

龄否?”直到安禄山造反,玄宗避难,面对巴山蜀水,常常想到张九龄的忠直,常常想到由于没有听

从张九龄的诤谏而使天下祸乱丛生,于是不免黯然神伤,为之泣下。

读到唐玄宗对张九龄的愧悔,令读者自然而然地想到张九龄的神采风貌。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敬重的长

者,不同凡响的张九龄,当年也能够虚心接受一个少年的批评。

宰相张九龄与颜挺之、萧诚都有密切的来往,颜挺之刚直方正,萧诚柔佞婉顺。颜挺之劝阻张九龄不

要与萧诚来往,可是张九龄没有在意。一日在家中,张九龄口中念念有词:“颜挺之过于苦劲,萧诚

温软、令人欢喜。”于是叫人去请萧诚过来闲聊。这时李泌正在张九龄身旁,李泌不加思索地说

道:“您是由布衣而为官,又是由正直忠贞之路而为宰相,现在为什么变化得也喜欢起萧诚这样柔佞

谄媚的人来?”张九龄听吧李泌的责问,为之大惊,急忙进行检讨,于是称呼李泌为“小友”。李泌

此时刚刚十四岁。

一根十四岁的少年,见识这般清远;一位赫赫大名的宰相,居然这般虚心接受批评,从此,历史上有

了一则关于宰相与“小友”的动人故事。

李泌,字长源,童年时就显露出非凡的天赋。他与张九龄一样,七岁能写文章,能够出口成章。开元

十六年,唐玄宗得知李泌是个神童,于是派人把他接进宫来。玄宗正与燕国公张说观弈,于是张说以

弈棋的“方圆动静”四个字来测试李泌。李泌出口成章,赋诗一首:“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

材,静若得意”。一个年仅七、八岁的孩子,居然随口吟出富有哲理的好诗来,玄宗特别高兴,赞许

道:“是子精神,要大于身!”

李泌不仅得到玄宗的喜爱,还得到曾为宰相的张说、以及后来身为宰相的张九龄等达官贵人的喜爱,

李泌被他们称之为“奇童”。李泌从孩童、少年时期就名满天下,史载,“张九龄尤所奖爱,常引至

卧内”,正因如此,才有了李泌规劝宰相的故事。

随着时光流逝,李泌渐渐长大,学问愈加博大精深。纵观他的一生,义方,智圆,动、静相济,进用

时能够尽情驰骋才干,指划将相,功勋卓著,遭忌时退隐山林,心地旷达,无所怅恨。正因如此,他

的功绩,他的品行精神,才备受后人称颂。

唐肃宗李亨为忠王时,李泌奉玄宗之命,与之交游。玄宗的武惠妃专宠,要立自己所生之子寿王为太

子,于是唆使李林甫陷害太子李瑛。开元二十五年夏,李林甫及其党羽诬陷玄宗的三个儿子太子李

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对他们罗织罪状,说他们图谋不轨。玄宗不问究竟,完全听信武惠妃、李

林甫一党的构陷,同时杀死三子。太子李瑛死了,同年十二月,武惠妃得到报应,也因病死掉了,她

的希望如同她的魂魄一样,忽然间飘散了。好事落到了李亨的头上,被立为太子,李泌随之在东宫任

职,与太子李亨亦师亦友,被太子尊称为先生。

李林甫死后,因为有了杨贵妃的缘故,杨国忠深得唐玄宗宠信。杨国忠一人身兼四十余职,权倾朝

野,贿赂公行。安禄山此时已经成了杨贵妃与唐玄宗的干儿子,他每次来朝,可以随意出入宫禁,倍

受殊荣,被宠得无以复加。身在东宫的李泌非常气愤,曾写诗讥诮揭露,因此被斥出朝廷,流放到蕲

春郡安置,后来隐居颍阳。

天宝十四年,即755年冬,暴发了安史之乱。不久,东京洛阳失陷。756年正月,安禄山圆了当皇帝的

美梦。756年五月,潼关失守,唐朝主帅哥舒翰被俘投降,天下形势更加危急,玄宗听从杨国忠建

议,于潼关陷落次日即甲午日奔往蜀中;还不过三天,即丙申日,陈玄礼率将士在马嵬驿举行兵变,

杨贵妃被处死,杨国忠被处死。之后是皇帝与太子兵分两路,玄宗奔蜀,太子留守中原;再后来,即

756 年五月戊申日,西京长安失陷;甲子日身在灵武的太子李亨继位,史称唐肃宗。

安禄山、史思明气焰嚣张,天下战事频仍,风雨飘摇。在社稷将要倾覆之际,唐肃宗想到了李泌,急

忙派人去召还隐居在颍阳的李泌。李泌从颍阳风尘仆仆来到灵武。从此,李泌与肃宗出则联辔,寝则

对榻,肃宗对李泌“事无大小皆咨之,言无不从,至于进退将相亦与之议”。李泌对稳定人心,他对

平定安史之乱所起的作用,自是无人可比。

肃宗再三请李泌即真,出任宰相,李泌坚辞不受。他解释道:“陛下待以宾友,则贵于宰相矣,何必

屈其志!”

李泌为什么坚辞宰相要位?向来众说纷纭。其实最好的答案是李泌知己知彼。李泌认为自己还不曾建

树大功,资历尚浅,骤然取得宰相之位,百官难以由衷拥戴信服,这样于国于己都无益处。不能服

众,岂不尸位素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李泌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其实,这时的李泌,是否是宰

相,他的作用已经无人可与之相比。

至德元年九月(756年),唐肃宗任命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广平王李俶,是肃宗的长子。这

时李泌来到朝廷已经四、五个月了。肃宗与李泌巡视军营,军士们曾指着他们说:“衣黄者,圣人

也;衣白者,山人也。”随着时间推移,李泌逐渐被将士们接受,不过还是不同意被任以实职。在肃

宗再三恳求下,李泌不得已接受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之职。史籍这样描述当时的李泌:“时军

务繁忙,四方奏报,自昏至晓无虚刻,上悉使送府,泌先开视,又急切者及烽火,重封,隔门通进,

余则待明。禁门钥契,悉委俶与泌掌之”。唐肃宗父子倚重李泌,李泌竭尽全力,他们君臣为收复河

山而心心相印,共同肩负着收复江山社稷的大任。

李泌胸有成竹,为唐肃宗父子擘划平叛大计。他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著名将领郭子仪和李光弼

等人所取得的平叛战绩,无不彰显着李泌的才智和谋略。李泌为佐助唐肃宗父子平定安史之乱而彪炳

史册,然而经过两年鏖战,在收复长安和洛阳两京之后,李泌不得不退隐。

当时,张良娣和大宦官李辅国两相勾结,在兵荒马乱之际害死了肃宗的儿子建宁王李倓之后,又把血

淋淋的黑手伸向李泌,伸向兵马元帅李俶。

张良娣和李辅国何许人也?一个是肃宗皇帝的宠妃,一个是拥立肃宗即位皇帝的阉宦。尽管肃宗执意

挽留李泌,李泌还是提出“五不可留”的原因:“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

高,迹太奇,此其所以不可留也”。

李泌功高遭忌,临行之际,仍不忘社稷存亡大计,他向肃宗指出建宁王李倓冤死的真相,进而以武则

天杀自己亲生儿子、杀太子的故事,来启发肃宗,来保护李俶。李泌面对唐肃宗吟诵道:“种瓜黄台

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

李泌吟诵的这首诗是当年的太子李贤写给母亲武则天的。武则天一共生有四个儿子,她杀了两个,杀

了身为太子的李弘,后来又杀了身为太子的李贤。李泌吟诵之后,肃宗愕然道:“安有是哉!卿录是

辞,朕当书绅。”

唐肃宗牢记李泌的嘱托,张良娣尽管百般加害李俶,李俶总是安然无恙。李泌临行前的所作所为,为

大唐帝国,乃至历史,书写下经典一笔!

至德二年深冬,李泌归隐衡山。他徜徉于山水之间。他夜听松涛,昼履巉岩,日月风云无时不在心

中。一千多年后,笔者写了一首诗,来描述当年李泌的情景:“衡山苍翠路云通,万壑惊雷万壑风。冶炼丹田生旭日,超脱缧绁念苍穹。京师一点云烟处,故土几抔萍水中。几度浮沉缘底事,凝眸遥指紫云东。”


李泌归隐衡山,一隐就是十一年。在漫长的十一年期间,张良娣不得善终,被李辅国杀掉;唐肃宗溘

然长逝,太子李俶即皇帝位,是为代宗。这时,大宦官李辅国依恃拥立代宗之功,狂傲无人,赤裸裸

地警告唐代宗“且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

然而,“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谁也逃脱不了这一自然法则,曾几何时,李辅国竟也死

得蹊跷。死掉一个李辅国,祸国殃民的元载接踵而至。元载早年攀援李辅国而步步登高,他朋比为

奸,贿赂公行,独揽朝政,构陷仁人志士。就是这样一个奸险之徒,由于帮助代宗杀掉了李辅国,深

得唐代宗宠任。

由安史之乱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令唐代宗惴惴不安,回纥、吐蕃还经常侵扰内地,广德元年,吐蕃军

攻入长安,唐代宗奔赴陕州。大历三年,即768年,在灾患祸患接连不已之际,唐代宗想到了李泌,

请李泌入朝。


李泌来到京师,唐代宗向他求教治国治军的谋略,于是,就像当年肃宗对待李泌那样,自朝中大臣直

至藩镇首脑的任命,以及其它军国大事,代宗都要与之商议。唐代宗极力劝李泌做宰相,可是李泌审

时度势,还是不肯接受任命。唐代宗被邪恶势力欺蒙太深,含让包容过度,元载及其党羽对李泌攻之

不已,李泌来到朝廷还不满三年又被贬逐为江西观察判官。这是李泌第三次退去,此一去又是八年。

物极必反。害人者总是以害已而告终。元载怙恶不悛,自取灭亡。唐代宗诛杀元载之后,大历十

三年李泌才应诏进京,然而又被心胸狭隘的宰相常衮所忌,李泌不得不离开朝廷,去做灃洲刺史,此

为第四次被贬逐。李泌第三次,第四次远离朝廷与前几次不同,他目睹哀鸿遍野百孔千疮的国家,他

联想开元盛世,而今面对衰草寒烟万物凋零的现实局面,多么希望为朝廷尽肱股之力!唐代宗先后迫

于飞扬跋扈的元载、常衮的挟制,不能不说是一个昏懦无能的帝王。面对这样一个帝王,李泌猛然醒

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李泌道法自然,静待为国家效力的机会。


大历十四年,代宗驾崩,唐德宗李适即位。唐德宗即位所面临的仍是藩镇割据,仍是天下屡生叛逆。

这些叛逆者或倚据天险兵强,或凭串通勾连向朝廷叫板。建中二年(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之

子李惟岳与魏博、山南东道、淄青等道节度使连兵叛变;建中三年,准西节度使李希烈、恒冀观察使

王武俊反叛,不可一世的范阳节度使也反叛,于是称孤道寡者接踵。建中四年,唐军被淮西军困于襄

城,唐王朝调泾原兵援救,可是泾原兵也反叛于京城长安,朱泚自立为大秦皇帝,唐德宗逃奔奉天。

此时形势愈加窘迫,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反叛,与朱泚一唱一和,来势凶猛,唐德宗不得不从奉天逃往

梁州。唐德宗被叛乱的朱泚撵出京城,逃到外地,惶惶不可终日,情急之下,唐德宗也想到了李泌,

召其入见。兴元元年,李泌在杭州刺史任上去见唐德宗,德宗以之为左散骑常侍。

肃宗在灵武时期,唐德宗曾向李泌学习文章,代宗时期李泌曾居于蓬莱书院,已被立为太子的德宗又

与李泌交游,因此这一对君臣相互颇为了解。唐德宗刚愎自用,性情多疑,好猜忌。由于自以为是,

听不进忠言,所以宠任宰相卢杞;由于多疑猜忌,忠良贤能难得尽展其才。卢杞面目丑陋,肤色黯

蓝,凭着能说会道,狡诈阴险,而使德宗深信不疑!卢杞以及其他奸邪无不居心叵测,三番五次使唐

德宗陷于困境之中。在国将不国之时,谁来收拾残局?当然还要倚重李泌。

藩镇割据犹如江河潮头,需要疏浚引导,否则就是洪水猛兽,横行肆虐,吞噬生灵万物。德宗贞元元

年(785年),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鸩杀节度使张观,要挟朝廷任其为节度使,代总军务,他暗

地里与李怀光部将达奚小俊勾结,如朝廷不允,请其援助反唐。李泌为了妥善解决此事,把祸患消灭

在萌生之中,请求独身单骑赴任陕虢观察使之职。唐德宗说:“宁失陕州,不可失卿,当更使他人往

耳!”。唐德宗深为李泌生命安全担忧。唐德宗此时不能忘记社稷功臣颜真卿之死,仍心有余悸。建

中四年,卢杞为害死颜真卿,力主派颜真卿赴叛将李希烈军中宣慰。唐德宗听信卢杞奸计。颜真卿英

勇就义,死于非命!唐德宗深知虎口之险,但是,李泌这样分析:“今事变之初,众心未定,故可出

其不意夺其奸谋。他人犹豫迁延,彼既成谋,则不得前矣!”情势危急,不能拖延,李泌十分自信和

镇定。他这样回答唐德宗:只有李泌可直入魔窟,他人必不能入。

被任命为陕虢观察使的李泌直出潼关,唐德宗对李泌的安全仍放心不下,于是派鄜坊节度使唐朝臣在

关外沿途布下三千步骑护卫李泌。李泌对唐朝臣晓之以理,最终还是把兵撤去。李泌这样做,是为了

不让达奚抱晖心生疑虑。李泌出其不意,最终使严峻的形势冰消雪化,终于使“反仄者皆自安”。达

奚抱晖被李泌震慑,他五体投地,甘受处置;那个想乘乱取利的达奚小俊惊闻李泌已神速入陕控制了

局势,也不得不中途而返,逃回老窝。即将掀天揭地血流成河的叛乱之灾,就这样被李泌消弭于萌芽

之中。

李泌这次行动,凭着大智大勇,凭着为国家安危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精神,不仅深深地影响着纡青拖

紫的达官显要,而且对振奋军心,鼓舞士气,增强国家凝聚力,为戡乱平叛开创新局面,都有着特别

重大的意义。


唐德宗猜疑多忌,对赴汤蹈火忠心报国的各路诸侯,也不能不产生猜忌。猜忌生罅隙,久而久

之,君臣势必反目。李泌看到江山社稷大难接踵而至,他伫立夕阳,仰望苍穹,俯察榛莽,喟叹老之

将至。为补余生之憾,为江山社稷,他毅然担起救世济穷的宰相重任。


贞元三年,李泌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不再推让,挺身居任宰相,他主要做三件大事。

一是保护太子不被废黜,避免暴发宫廷政变;二是保护社稷重臣,使其横戈跃马,得以驰骋疆场,为

江山社稷舍身忘我;三是摒弃奸邪,整顿朝纲,擢用贤能。唐德宗很难听进别人意见,又性情多疑,

要是在已往,李泌是不会辅佐这样的皇帝的,或许又要枕石漱流,到清静的地方去隐居的。他不再这

样做了,因为必须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多做事情了。


德宗要废除太子,要另立他的侄子为太子,李泌极力规谏,德宗勃然大怒。李泌呜咽流涕,说

道:“自古父子相疑,未有不亡国者”。德宗以处死李泌来威胁,李泌从容澹定,说道“臣老矣,余

年不足惜”。德宗终于省悟,太子安然无恙。


韩滉性情刚严,不依附权贵,因而招来谤毁,身遭莫须有罪名。李泌以全家性命相保,唐德宗才下诏

赦免韩滉。德宗这一赦免,使很多藩镇节度使得以惊魂安定,纷纷效力朝廷。

李晟、马燧等人对朝廷有大功,李泌一到宰相任就立即带领他们去见德宗,他对德宗说:“臣今日亦

愿与陛下有约,愿陛下勿害功臣”,“李晟、马燧有大功于国,陛下万一害之,则宿卫之士,藩镇之

臣,无不愤惋而反仄,恐中外之变不日复生也”。李泌从正反两面层层剖析,入情入理,唐德宗不能

不为之动容,李晟、马燧也感动得流泪不已。君臣之间的疑虑消除了,李晟、马燧再无后顾之忧,他

们精忠报国,驰骋疆场,朝廷不断接到他们的捷报。

唐德宗不只猜忌多疑,而且黯于识人,不辨忠奸。对此,李泌在宰相任中所做的第三件大事,就

是倾注全部感情和心血对唐德宗进行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唐德宗这样评价卢杞:“卢杞忠清强介,

人言杞奸邪,朕不觉其然”。卢杞是一个祸国殃民,奸邪无比,罪不容诛的小人,他投德宗之所好,

德宗对他言无不从。卢杞在社稷危在旦夕之际,专以谋私为事。唐德宗遭朱泚之祸逃避奉天,崔宁一

路风险来见。崔宁对人说,“主上但为卢杞所惑,以至于此。”卢杞立即诬陷崔宁与朱泚同盟,来充

当内间接应朱泚。唐德宗于是不问青红皂白,将崔宁杀掉。唐德宗在奉天被朱泚大兵围困,性命难

保,在此危急时刻,是昼夜兼程的李怀光杀退强敌使其获救。李怀光曾愤怒直言:“天下大乱,都是

卢杞这样的奸贼造成的,我见到皇上,一定请求杀掉他们。”李怀光敢于揭露卢杞,是阴云密布中的

一声惊雷。卢杞因此离间唐德宗和李怀光的关系。唐德宗听信奸言,李怀光无可奈何,率兵叛离朝

廷。李怀光与朱泚联合起来逼迫德宗不得不再次出逃到梁州。卢杞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是唐德宗竟

然认为卢杞“忠清强介”,令人瞠目结舌!


在卢杞之前,德宗曾经宠信专以报私仇的杨炎为宰相,德宗听信杨炎诬陷刘晏,错误地杀掉一个精力

充沛机智多谋的刘晏,天下为之齐呼其冤,文武大臣恐惧股栗。之后又冤狱迭起,唐德宗何异自毁长

城!德宗又对卢杞好评连连,于是李泌指出:“人言(卢)杞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此乃(卢)

杞之所以为奸邪也。”李泌鞭辟入里,既指出奸臣之所以为奸的手段和特征,又婉而多讽地指出被阴

霾瘴沴所围困的唐德宗不识妖魅真面目的根由。察奸辨伪,是治国的关健,李泌以极大的耐心经常说

服德宗,使德宗获益匪浅。


李泌为唐德宗整顿吏治,整顿军事,整顿经济,整顿财政,总之是殚精竭虑,报效国家,他的精神已

经超越时空,深深地感染着人们。

《北史》有评价北齐丞相杨愔的一句话:“自天保五年后,一人丧德,(一人,指皇帝高洋),

维持匡救,实有赖焉”。皇帝丧德,而杨愔竭尽全力来补救,所以国家得以生存。在国家面临最大危

难的时候,肃宗、代宗、德宗在困窘不堪的时候,他们就想到了李泌,那么用评价杨愔的“维持匡

救,实有赖焉”这句话来评价李泌,当是最恰切的了。

李泌被专横跋扈的李辅国迫害而自脱虎口;被不可一世的杨国忠安禄山迫害而安然无恙;被心狠手辣

的元载迫害而自有良策相对;被心胸狭隘嫉的常衮迫害而游刃有余;这些都缘于其浩浩才智。李泌处

肃宗、代宗父子之间,“其论兴复形势言无不效”,是才智的体现,然而在肃宗、代宗父子两朝而坚

辞宰相之任也是才智的体现;李泌面对猜忌刻薄的唐德宗欣然允命,摄守宰相之职,他纵横捭阖,所

论汪洋恣肆,言无不效,更是才智的体现。李泌该退则退,是因为无势力之求,是因为来日方长,与

苟且偷生或容身自保者根本不同;李泌该进则进,是因为心系社稷兴亡,是因为有知人与自知之明。

史家评论唐朝以来宰相,说:“自李泌为相,观其处置天下事,姚崇以来未之有也!”此评价见于


《新唐书》、《资治通鉴》。李泌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君,数为权佞所忌,然而嘉谋傥议,

鸿猷高策,恐怕名相姚崇亦难与之相比。

李泌博学,治学《易》,精通《老子》,他在玄宗时期曾在朝廷宣讲《老子》,并因此待诏翰林。人

生就是一盘弈棋,“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李泌的一生就是这样博弈的。贞

元五年三月,即789年,李泌薨,时年六十八岁。





楼主:zhilishu9

字数:7825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07-01 15:24:53

更新时间:2019-07-03 13:09:14

评论数:3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