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汉高帝刘邦传——《万历十五年》的深刻分析+《明朝那些事儿》的通俗幽默

汉高帝刘邦传——《万历十五年》的深刻分析+《明朝那些事儿》的通俗幽默

楼主:汉唐星空  时间:2019-07-14 21:42:09
(二)与两位长辈的亲疏考证
项籍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楚军中的将领。在那个年代,这意味着他们过得都是刀口上添血的日子。因此,当项籍出生时,项籍的长辈给他起名“籍”,大概希望他长大以后能成为一名文臣,而非靠刀口上添血而求取富贵的武将。至于项籍的“字羽”,大概是楚国人自由浪漫的精神的体现。他的祖父名燕,他的字是羽,两者应该有联系吧。
项籍成年后,称项氏家族的两位长辈项梁、项缠为“季父”,根据《项羽本纪》中“梁父即楚将项燕”的记载,可以推定项梁是项籍的亲叔叔;至于项缠,也就是读者君所熟知的“项伯”,“伯”代表着排行老大,却被项籍称为“季父”,因此项伯是项籍的堂叔。据此,我们可以确定,项籍的父亲是项氏家族的嫡长子,年龄在堂兄弟中排行靠前。
理清了项籍和项缠的亲疏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项缠后来帮助刘邦的行为。
(三)少年时期的教育
项籍年龄再大一些时,季父项梁便让项籍读书认字。他只学了一半,便放弃了,觉得没劲。于是,项梁又教他学习剑法,他学了一段时间,又放弃了。项梁感到十分恼怒,看来这是个问题少年啊。项籍对自己行为的解释道,“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对抗万人的本事。”
项梁认为侄子项籍的想法很特别,于是试着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非常高兴。然而,当项籍刚刚懂得一点兵法的大意时,又不肯学习了。典型的急躁型性格啊!
一个人的基础知识有多宽广,就会导致他的眼界有多高,也决定了他的未来能走多远。如果知识面过窄的话,眼光就会变得狭隘、短浅,成为一方枭雄是没多大问题的。但是,如果想成为一统天下的英雄人物,半桶水的知识就远远不够了。
年轻造成的经验阅历不足,再加上不愿意读书,单凭着感觉做事,这便是项籍后来走向覆灭的原因。
楼主:汉唐星空  时间:2019-07-14 21:42:09
(四)创伤后应激障碍症患者与煮人狂魔
项籍在九岁的时候,就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剧变。他的祖父、父亲在与秦军的作战中战死,随后他与季父项梁为躲避秦军而四处逃亡。一个九岁儿童的生活,从“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突然剧变为“颠沛流离、亡命天涯”。其中的落差之大,是一个儿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稚嫩的心灵便产生了无法愈合的心理顽疾。严重的心理疾病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每当他情绪失控时,总是通过残忍的杀戮以宣泄内心的不快,比如屠城、烹杀战俘等等,有时候还会选择纵火。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时期经历的不幸事件会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成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项籍经历的仅仅是心理上的不利影响。这种影响伴随着他的一生,让他倾向于用暴力和杀戮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使他获得了心理上的巨大快感,但也最终毁了项籍的一生。
当然,虽然项籍有严重的心理疾病,但并不否定他是一个高智商的人。
事实上,无论项籍还是司马迁,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年幼的项籍经历了国破家亡,而清高的司马迁遭受了最具有侮辱性质的阉割。用现代医学术语说,他们二人都会患有不同程度的PTSD,即创伤后应激障碍症。在缺少医疗条件的古代,上述二人很难取得治疗,只能靠自我调整。如果调整无效,迎接他们的就是毁灭!
对于项籍而言,我们仅列举四次历史事件,以勾画项籍的性格。
公元前209年9月,会稽郡太守殷通收留了项氏叔侄二人,当殷通想要和项籍商量起兵的事情时,“籍遂拔剑击斩守……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公元前208年6月,项籍第一次攻城时,“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所过无不残灭”。
插一句,“屠”这个字在那个时代的意思是“带有些许杀戮性质的攻克”,当“屠”字后带有情况说明时,才等同于今天的“屠”。也就是说,秦汉时代的“屠”字和后来的“南京大屠杀”中的“屠”字不一样。
公元前206年9月,项籍想通过要挟王陵的母亲,劝说王陵归顺自己,但王陵的母亲却劝说王陵归顺刘邦,“(陵母)遂伏剑而死,项王怒,亨陵母。”为了顾及项籍的高大形象,司马迁特意把这段记载《陈丞相世家》中。王陵的母亲已经80多岁了,尽管已经自刎而死,尸体仍然被项籍残忍的烹煮了。
公元前203年6月,当项籍攻克荥阳城,劝说汉御史大夫周苛投降无效时,“羽亨周苛,并杀枞公”。
烹杀大概是最残酷、恐怖的刑罚了。而项籍的对手刘邦却从来没进行过一次烹杀。两人在当时留给人们的形象是,刘邦是一个宽厚、稳重的中老年人,而项籍则是一个冲动、嗜杀的年轻人。
楼主:汉唐星空  时间:2019-07-14 21:42:09
第十一章 泗水亭长刘邦
公元前221年,刘邦35岁。此时,刘邦的身份是秦朝四川郡沛县的泗水亭长,家中有一妻一子。
秦国灭亡楚国后,把丰邑、沛邑等原宋地的城邑划归到新设置的四川郡管辖。所谓“四川郡”,顾名思义,来源于境内的四条河川——淮水、沂水、濉水、泗水。四川郡的郡治位于沛县,大约汉朝时才迁到了相县。
《括地志》记载:“泗水亭在徐州沛县东一百步,有高祖庙也。”由此可知,刘邦的办公地点泗水亭距离县城并不遥远。泗水自北向南,水量充沛,水中鱼虾鳖蛤甚多。泗水亭濒临泗水,尽管位卑薪薄,生活时常陷入拮据之中,但是刘亭长的一日三餐中,最不缺少的食物便是鱼肉。
(一)爱讲排场的泗水亭长
设立四川郡后,秦政府开始大力推行秦国的法律制度、文化习俗等。由于在短时间内迅速吞并了大量的领土,来不及培养足够的官吏,因此秦政府不得不吸收本地人充当官吏。
在秦代,一般的庶民和无产阶级是没有资格做官的。要想进入公务员编制,家里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中产阶级以上的人家才能踏入仕途。于是,刘邦凭借着家里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好友萧何的运作,顺利成为了一名大秦公务员,史书上称之为“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年轻时,由于祖父是楚国的丰邑县令,刘邦过着钟鸣鼎食般的富贵生活,每天和一帮小兄弟指点江山、喝酒吃肉,生活过得优哉游哉。秦并六国后,按照秦法规定,原来的大家族必须分家,丰邑刘氏家族自然也不能避免。于是,刘邦带着老婆孩子脱离了原来的大家族,单独居住,由于不擅长治产业,再加上大吃大喝等习惯,刘邦的生活逐渐变得拮据起来。
但是,作为丰邑的一哥,排场还是要讲得。既然家里揭不开锅,那就到亲戚家中混吃混喝吧。一两次还可以,但次数一多,终于和亲戚发生了矛盾。
九十多年后,年轻的司马迁到丰沛一带游历时,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高皇帝带着一帮弟兄去大嫂家准备吃饭,这位大嫂故意用勺子剐蹭锅底发出声音;高皇帝的朋友们一听着声音,以为没饭了,于是都走了。
这件事让刘邦觉得很丢面子、难为情。多年以后,成为皇帝的刘邦依然对此事耿耿于怀,不能释然。其实,这位大嫂也不容易,由于丈夫在六国战争中死去,她成为了一名寡妇,一直没有改嫁,辛苦地抚养儿子。孤儿寡母,生活不易啊。她唯一的错误就在于处理刘邦蹭饭时,过于急躁,没有掌握好技巧,让刘邦觉得自己在朋友面前颜面大失。
讲故事者拉住司马迁的衣袖,唾沫星子乱飞,又讲了一个自己听到的传闻:高皇帝当亭长时,常常到城中的王媪、武负酒肆中赊酒喝,王媪据说是城内豪杰王陵的母亲;高皇帝喝醉了,躺倒就睡,两个女人看到高皇帝身上常有龙出现,觉得很奇怪;高皇帝当时号称“小信陵”,每次去买酒,留在店中畅饮,仰慕者们纷至沓来,售出去的酒比平常多好几倍;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把记帐的竹券折断,不再向高皇帝讨帐。
常言道:有多大锅,下多少米。刘邦的偶像信陵君是魏王的弟弟,有自己的食邑,可以养大批门客。但是,刘亭长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公务员,家道中落,居然要学习信陵君,结果就是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窘迫。
楼主:汉唐星空  时间:2019-07-14 21:42:09
(二)刘邦的朋友圈
第一,主吏掾萧何。主吏掾相当于县组织部长。萧部长也是丰邑人,年纪大概比刘邦大了一岁,办事灵活,工作能力强。刘邦还是布衣时,曾经与通缉犯张耳参加过反秦活动,萧部长凭借着自己的特殊身份,为刘邦遮掩过去,提供庇护;等刘邦当上了亭长,因为处事不圆滑,得罪了很多县里的干部,萧何也经常为刘邦开脱。后来,郡里的三把手——监御史平外出检查工作时,萧何被抽调跟随监御史的属官办事。由于萧何经常把事情办得有条有理、清清楚楚,获得了监御史的赏识。很快,萧何便从沛县主吏掾的位置上提拔到郡里,在郡守身边担任一名卒史,级别从科级升为处级。由于在年终考核中名列第一,监御史打算把萧何举荐到首都咸阳去工作。一番感激推辞后,萧何才没有被调走,继续留在沛县工作。
第二,狱掾曹参。狱掾相当于县公安局长。曹参的年龄大概比刘邦小一两岁。曹氏家族是沛城中的豪族,刘邦的妻子曹氏便出自这个家族,还有刘邦起兵初期担任左司马的曹无伤。曹无伤此时的职位估计是沛县的县尉。
第三,厩司御夏侯婴。沛县人夏侯婴比刘邦大约年轻十多岁,是县廷小车班的一名司机。每当接送完领导返回,路过泗上亭时,他总是去拜访一下刘亭长。两个人关起门后,天南海北地聊天,相谈甚欢,总是忘了时间。在谈话中,夏侯婴的角色是一名安静的听众,时不时地提一些问题;而刘邦则是滔滔不绝的演讲者,讲述着自己对沛县大小官员的看法与胸中伟大的梦想。两人的关系日渐升温。后来,夏侯婴通过刘邦的途径,认识了组织部长萧何。一番运作后,夏侯婴“试补县吏”,后来正式成为了一名县政府公务员,由工人编制转为了干部编制。
第四,狱史任敖。任敖是曹局长的下属,比刘邦大约年轻十多岁,与刘邦关系一向很好。
第五,朋友周勃。周勃是周王室的后裔。秦国攻灭西周国后,周人向东逃亡,周勃随家人先是迁到了韩国的卷县,又迁到了楚国的沛县。作为外来户,为了生计,周勃编织养蚕用的器具进行售卖,还常在人家办丧事时吹箫、奏挽歌。周勃身体强壮,能拉开硬弓,年龄比刘邦年轻十多岁。
第六,狗屠樊哙。樊哙以屠狗为生,比刘邦大约年轻十多岁。后来,在刘邦的资助下,樊哙迎娶了吕雉的妹妹吕媭,与刘邦成为了连襟。刘邦大力结交樊哙,大概是模仿信陵君结交屠夫朱亥啊。
第七,跟班卢绾。卢绾与刘邦居住在同一个里闾,又同一天出生,自小关系便十分紧密,是刘邦最坚定的追随者。
第八,沛城老大王陵。王氏家族是沛城的豪族,刘邦的母亲大概来源于这个家族。王陵年长刘邦十几岁,刘邦像兄长一样侍奉王陵。
……
楼主:汉唐星空  时间:2019-07-14 21:42:09
(三)刘邦的工资
让我们先研究一下当时的物价。
《汉书·食货志》中曾记载了几个有趣的数据,分别是:一个农夫的口粮每月是1.5石,每石30钱,每年的祭祀费用300钱,每年的衣服费用300钱。
这些数据是战国初年魏国的物价。那么秦朝时期的物价怎么样呢?
在出土的睡虎地秦简中,《秦律十八种·仓律》记载:“隶臣妾其从事公,隶臣月禾二石”;《秦律十八种·司空律》记载:“有罪以赀赎及有债于公,以其令日问之,其弗能人及偿,以令日居之,日居八钱;公食者,日居六钱”。前者的含义是官府给男奴一个月发2石口粮,后者的含义是为官府偿还债务的人,每天工资是8钱,吃官府提供的伙食是6钱。据此,我们推断秦朝时1石粟米的官方价格为30钱,这还是在不算食物加工费的前提下。
根据上述两种数据,可以推测在刘邦生活的四川郡,1石粟米的常价约为30钱。当然,如果碰到战乱,粮价自然会飙升的。
那么问题来了,刘亭长的年薪是多少石呢?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三老掌敎化。嗇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
与出土秦简对比可知,亭长属于武吏系统,主要负责大约十个里闾的治安维护,掌管缉捕盗贼和维护邮传。亭长下面约有四名亭卒,分为亭父和求盗两类。其中,“亭父”掌管开闭与扫除亭舍,负责接待过路官员;“求盗”则跟着亭长在辖区内巡逻,捉捕盗贼。亭长往上一级是“校长”,汉代以后称为“游徼”,属于乡一级的官员。再往上一级,则是县尉,属于县一级的官员。
用现代话说,亭长的地位很低,比乡镇派出所所长还要低一级,又比行政村的协警稍高。因此,把亭长理解为派出所所长是不准确的。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校长的工资有一百六十石、一百二十石两等,属于“有秩”之吏,而“有秩”是《二年律令·秩律》中秩次最低的等级。很显然,作为校长的下级,亭长属于少吏的级别,年薪不满百石。一石等于十升,一升等于十斗,计日而食为一斗二升,所以百石以下的少吏又被称作斗食小吏。
综上所述,刘邦的年工资不满百石,换算成钱财,则每月不到250钱。
楼主:汉唐星空  时间:2019-07-14 21:42:09


楼主:汉唐星空  时间:2019-07-14 21:42:09
第十二章 官场里的争斗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个人享乐主义滋生,在首都咸阳修建了大量的楼台馆所,上马了很多重大的建设工程,大肆求丹问药,带坏了国内的价值风气。唐代诗人杜牧曾这样形容:“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通俗的说,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时间一直在流逝,刘邦的生活波澜不惊,没有转好的迹象,却有下滑的趋势。秦国兼并六国后,刘邦原以为那位年长自己三岁的皇帝会给天下人民带来幸福,战争虽然消灭了,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徭役越来越沉重了。政府准军事化的管理方式让函谷关以东的六国人民叫苦不迭,无法适应。
刘邦头脑中的那种唐尧、虞舜、商汤、周文武统治下的盛世景象,并没有出现。对于那位远在咸阳城的皇帝,他逐渐感到有些失望。大秦将何去何从?
在沛县,官场潜规则也悄然流行。上级剥削下级,下级剥削底层黔首。这让刘邦不禁怀疑自己当初进入仕途的选择是否正确。但是,如果自己不成为官吏,就要和黔首一样服各种徭役。
(一)份子钱
作为一名公务员,既然踏入了仕途,“胁肩谄笑”“阿谀奉承”“奴颜婢膝”这样的基本功必须是要有的。但是,刘亭长自命清高,睥睨那些蝇营狗苟、龌龊猥琐的同僚与上司如粪蛆。他不仅心中看不起,语言上还表现出来,诸如“哟,县丞君亲自上厕所啊”“哦,啬夫君又在照铜镜、正衣冠啊”“自从校长君来到此地后,天是越来越高了”,史书上称之为“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大秦的各级领导是你这样一个小小亭长随便开玩笑的吗?你道上的兄弟众多,我治不了你,但你就当一辈子亭长吧!
很快,刘亭长的小幸运来了!他得到了一次到首都咸阳服徭役的机会。这次据说是县令亲自点名,连萧部长都爱莫能助。
按照惯例,结婚、生孩子、死老婆、服更役等乱七八糟的活动,亲戚朋友同事都要随些份子钱,以表示自己的心意。刘邦离开沛县前,那些同事们眨着晦暗不明的眼睛,从怀中捏出三枚铜钱作为刘邦西行咸阳的路费,然后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了。只有那位经常关照自己的萧部长送了五钱,毕竟比众人官高一级嘛,虽然如此,刘邦内心依然有些感动。
后来,当刘邦分封功臣时,就因为这多出的二钱,多封了萧何二千户作为食邑。如果那些官吏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恐怕纷纷要砸锅卖铁资助刘邦西行了。
《史记集解》中认为众人馈赠刘邦的钱是三百钱,这是错误的,因为这超出了少吏们的工资收入水平,比如刘邦的月薪不到250钱,作为主吏掾的萧何月薪也就大概400钱。当时,一天的饭前是2钱,3钱正好一天半的饭钱。如果把沛县少吏们的月平均工资定在300钱,则刘邦收到的份子钱确实有些低了。举例来说,笔者所在的中部某县城,公务员平均薪水约为三千元,随礼的钱财也就二三百元。根据比例分析,可知刘邦在沛县官场的人际关系确实不够融洽啊。
然而,刘亭长向西天的云彩招了招手,挎着赤霄剑,坚定地朝前方的咸阳城行去。
俗话说:“不到咸阳,不知官小;不到关中,不知钱少。”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刘亭长初次进咸阳时受到的震撼,但是这趟咸阳之旅显然让他的内心受到了冲击。司马迁曾这样刻画刘邦目睹始皇帝出行时的心情——“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并且加上了“喟然太息”的表情形容词。当然,这仅仅是《史记》中常见的文学性描写,不能作为历史事实。
楼主:汉唐星空  时间:2019-07-14 21:42:09
(二)夏侯婴事件
刘邦担任亭长期间,遭遇过最严重的生存危机莫过于夏侯婴事件了。
或许是一次喝完酒后,两人切磋剑术,刘邦不小心刺伤了夏侯婴。当时的具体情形已经不能知道了,但这件事被一个心存不轨的第三者看到了,第三者告诉了刘邦的政敌。按照《贼律》:“贼杀人、斗而杀人,弃市。其过失及戏而杀人,赎死;伤人,除。”于是,作为国家干部的刘邦因为“戏而伤婴”,将要面临开除公职和坐牢的惩罚。刘邦找到了好友萧部长和曹局长,三人一番合计后,决定让夏侯婴替刘邦作伪证。为了加强保险,萧部长亲自找夏侯婴谈话,表示他的干部身份将很快解决。夏侯婴拍着胸脯,愤怒地道,自己赌天发誓,即使当不上干部,也要实事求是的讲话,身体上的伤绝非刘亭长所为。萧何望着夏侯婴真诚的脸,一瞬间居然相信了夏侯婴的假话,内心却对刘邦的魅力感慨不已。
在对簿公堂时,刘邦坚称自己没有击伤夏侯婴,夏侯婴也一个劲的点头称是,并声称自己有自虐的倾向。说罢,夏侯婴当场就要用拍髀尺刀朝胳膊上划了一道,鲜血淋漓,唬得县令瞠目结舌。于是,这件事只好不了了之。
后来,第三者亲自在县令面前信誓旦旦,讲述了自己亲眼目击到刘邦将夏侯婴刺伤,并说夏侯婴由于家属被刘邦道上的兄弟胁迫而不得不撒谎。于是,案件被重新翻了出来,夏侯婴受牵连在监狱里待了一年多,并被笞打数百次竹杖,却始终坚持原来的证词。
此时,萧部长已经成为了郡政府里面的一名实权处长,打着监御史的旗号,到沛县督查工作,指出了县政府当前工作存在的众多不足与问题,诸如刑事案件的结案率、户口的增减情况以及钱谷的收入等。县令表面上一阵呵呵,脊背上却开始冒冷汗,心里当然明白萧处长拿捏自己的意思。曹局长侍候在一旁,眼看着火候到了,一番斡旋下,于是夏侯婴的案件大事化了、小事化了,结束了!
出狱后的夏侯婴不仅官复原职,还顺利转正,成为了县廷的一名令史,让相关人士震惊不已。原先夏侯婴的一双糙手握着辔绳与马鞭,现在却握上了书刀和毛笔,真是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啊!
好你个刘邦,没想到白道上的关系这么硬。咱们骑驴看竹简,走着瞧!
透过夏侯婴一案,我们可以发现,沛县确实有人看不惯刘亭长潇洒自在的模样,找机会给刘邦换了一双小号鞋履。案发时,萧部长由于只是一个县政府部门的头头,受命于人,没有绝对的话语权。作为本地人,萧何、曹参等人和一把手沛令之间存在着冲突。沛令通过故意整治夏侯婴,想要震慑萧何这帮沛城的土著,却不料萧何被监御史赏识,提拔到郡政府当了卒史,自己反被敲了一下。无奈之下,县令只能妥协了。夏侯婴虽然挨了一百多笞刑,但由于曹局长的从中周旋,施刑人故意放水,因此夏侯婴身体并无大碍;这从他日后经常为刘邦驾车可以看出来,老司机坐多久都毫无压力啊。
传说,这个神秘的第三者是雍齿,因为不满丰城人刘邦在沛城内横行而心存芥蒂。
楼主:汉唐星空  时间:2019-07-14 21:42:09
第十三章 困顿的人生
公元前125年,20岁的司马迁在沛县游历时,听当地耆老讲述了本朝高皇帝的一些轶事。老人毫不讳言,这个故事是从九十多年前身为沛城豪桀的祖父口中听说的,时间过于久远,转述的过程可能会有些添油加醋。司马迁回到长安城后,加以整理、润色,写成了以下故事:
(一)宴会与嫁女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关系好,为躲避仇人客居到沛县,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沛中的豪杰、官吏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萧何当时是主吏掾,负责控制人员进出,对诸大夫说:“送礼金不满千钱的,坐到堂下。”
高祖为亭长,平时就轻视这些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写道“贺钱万”,实际上一个钱也没带。名帖递进去后,吕公大惊,起身,到门口迎接高祖。吕公喜好给人相面,看见高祖的形貌,就非常敬重他,把他引到堂上就坐。
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
高祖就趁机与宾客们开玩笑,并且坐在上座,毫不谦让。酒喝得尽兴了,吕公趁机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
吕公说:“臣年轻时,喜好给人相面,相过面的人很多,没有谁能比得上你的面相,希望你珍爱自己。臣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让她做你洒扫用的侍妾。”
酒宴散了,吕媪对吕公非常恼怒,说:“公起初总是想让女儿出人头地,把她嫁给贵人。沛县县令与公关系好,想迎娶这个女儿,公不同意。为什么随便把她许配给刘季呢?”
吕公说:“这不是女人家所懂得的。”
最终把女儿嫁给了刘季。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这个故事细分的话,又可以分为县令举办宴会、吕公嫁女两个故事。参加宴会的人很多,能够把宴会上发生的趣事传播出去,若干年后又传到司马迁耳中;但吕公嫁女的原因只有吕公夫妇两个当事人知道,则这部分应该是沛县人的妄加揣测了。大概司马迁从两个沛县人的口中听说了两个故事,然后融合到了一起。
学者陈瑞红从“县令为老朋友吕公举办宴会收费”这件事中,解读出“秦末吏治腐败”的新观点,认为县令此举有打秋风的嫌疑,进而得出这便是刘邦“素易诸吏”的原因。所谓“打秋风”,指假借各种名义或关系,向人索取财物;或依仗与权势有某种关系,招摇撞骗,收受财物。
“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如上文所述,1000钱相当于刘邦这样少吏年薪的三分之一,放到现在大约相当于1万元人民币。这次拔羊毛的主要对象是城中的那些豪桀贵吏,爵位至少在大夫以上。按照《二年律令》,大夫是第五级爵位,爵“比三百石”,至少相当于县丞的级别,像刘邦这样的小吏直接被排除在外了。
一个处级干部的宴会,你一个小小的正村级干部凑什么热闹,这点官场规矩都不懂?
是谁给你的勇气,刘亭长?梁静茹吗?
然而,已过不惑之年的刘亭长还是去了!他通过在名谒上写下“贺钱万”的虚假数字,成功吸引了宴会主人吕公的注意力。所谓名谒,是古人的名片,一般写着拥有者的姓名、官职、爵位,以及拜见时的理由。让吕公惊讶的不仅是钱,而是刘亭长的籍贯、氏名!
这引起了县令的不快。作为县里的一把手,如果不是在省城为官,他可以轻松运用手中的绝对权力“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黥人之首”。然而在沛县中,还驻扎着郡太守、监御史的官邸,不得不有所顾忌啊。
萧何看到了县里脸上泛起的一丝铁青色的涟漪,急忙在众人面前为刘邦说话帮衬着,道:“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毕竟是一场莺歌燕舞的酒会,在座都是沛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钱刚收到手;如果因为刘邦的突然出现,就翻了脸、动了怒、冷了场,沛令的面子上挂不住啊。于是,宴会得以正常进行,歌舞升平中觥筹交错,其乐融融!尧天舜日也不过如此!
或许正是这次别具一格的诓骗让这个故事在沛城的大街小巷流传开来。县令安排的这场见面会,也足以表明县令此人熟悉官场的潜规则。
但问题来了,刘邦煞费苦心造假的目的是什么?吕公嫁女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吕公并不是沛县的土著,而是来自于砀郡的单父县,有吕泽、吕释之两个儿子,还有吕长姁、吕雉、吕媭三个女儿。根据功臣表的记载,吕氏家族还有数量可观的门客舍人,再加上吕公与沛城县令关系不错,则吕氏家族在单父县必定是豪族。当我们打开地图时,便会惊奇的发现,单父邑毗邻于丰邑,这不仅不让人联想,或许在秦并六国前,吕氏家族与丰邑的刘氏家族便互相认识。
尽管官位卑微,刘亭长在沛县依然是一个混得开的人物,但是家内只有妻子一人,或许正在与刘邦分居中。按照当时的习俗,“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庶人一夫一妇”,作为一名有爵位的士人,刘亭长完全有资格再纳一名妾。
这时,吕公一家从砀郡的边缘县城单父县,迁到了四川郡的省城沛县,故事给出的原因是吕公为了躲避仇人。为了使家族更好的生存,吕公选择了与来自丰城刘氏家族的刘邦联了姻,把二女儿嫁给了刘邦做妾。
至于相面嫁女,则是后人穿凿附会的编造。吕公若是有能掐会算的本领,想必就不会把女儿嫁给了刘邦,吕氏家族也不会在35年后为之而灭族了。
楼主:汉唐星空  时间:2019-07-14 21:42:09
(二)老父的相面
紧接着,司马迁又记载了一件诡异的事情。
高祖为亭长时,经常请假回家到田里去。吕后和两个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翁从这里经过讨水喝,吕后让他吃了顿饭。
老翁给吕后相面,说:“夫人真是天下贵人。”
吕后让他给两个孩子相面,老翁见了孝惠帝,说:“夫人之所以显贵,正是因为这个男孩。”
他又给鲁元相面,也同样是富贵面相。老翁走后,高祖正巧从旁边的房舍走来,吕后就把刚才有客人经过,给她们看相,说他们母子都是富贵之相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了高祖。
高祖问这个人在哪,吕后说:“还走不远。”
于是高祖就追上了老翁,问他刚才的事,老翁说:“刚才那位夫人和两个孩子的面相都很像君,君的面相贵不可言!”
高祖于是道谢说:“如果真像老人家所言,不敢忘记公的恩德。”
等到高祖显贵时,始终不知道老翁的去处。
上述故事如果是真实发生的,则发生时间应该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即公元前210年,因为这一年汉惠帝刚刚出生。虽然如此,某些描写依然有些夸张,比如“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刚生了儿子就下地干农活,想想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这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此时刘邦一家的经济已经相当窘迫!这年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下田劳动的人几乎屈指可数。眼看着身边的同僚靠着吃拿卡要而发财致富,只有刘邦不忘初心,不为所动,当干部居然当到了全家人下地劳作的地步。
或许有读者会说刘亭长的工资不高,因此只好下田补贴家用。但是,如果联想到刘邦在沛县黑白道通吃的优势,完全可以靠着强大的人际关系大肆搂钱,比如打秋风、收保护费、巧取豪夺等。然而刘邦并没有这样做,归根结底,是他有一颗仁爱的心,用《史记》的原话说就是“仁而爱人”。
心不够黑、不够狠、不够毒的刘亭长,注定在沛县官场上混不开。
官场上有句话:“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刘亭长不仅不跑不送,就连基本的拍马屁都不屑于做,反而对上司同事开玩笑,轻视他们。好友萧何从佐史,到令史,再升迁到主吏掾,再到郡卒史,官运亨通,而自己则在亭长的职位上一干就是十多年,仕途渺茫,家境也每况愈下。
四十六岁的刘邦一个人躺在田垄上,枕着新拔的稂莠杂草,望着天上的云卷云舒,心中充满了苦闷与迷惘。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为什么他年过四十却越来越迷惑了。难道要等到五十岁那年才能够知天命吗?他忽然想到了咸阳城中的那位年长自己三岁、精力旺盛的始皇帝,从二十七年到今年,十年间就已经在全国巡游了六次。始皇帝才四十九岁啊!货比货得仍,人比人得死啊。
这时,起风了。天空飘来一层浓厚的乌云,将忧悒的白日遮蔽,空气中到处弥散着来自丰西泽与泗水蒸腾的水汽,一场暴雨即将到来。
刘邦觉得自己的人生也被遮掩了。自己的一辈子就这样结束吗?
楼主:汉唐星空  时间:2019-07-14 21:42:09
第十四章 从亭长到逃犯
命运裹挟着四十六岁的刘亭长,很快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这让他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重大抉择……
(一)丰西泽纵徒事件
约公元前210年,泗水亭长刘邦负责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修建陵墓,一路上民夫多有逃亡,行到丰县西边的沼泽地时,刘邦把剩余的民夫全部放走,史称“丰西泽纵徒事件”。
关于此事的经过,《史记·高祖本纪》中有详细记载,列举如下:
高祖以亭长的身份,为沛县押送徒役去郦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高祖估计等到了郦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丰西泽中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高祖说:“公等都去逃命吧,从此我也要亡命天涯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刘邦一块逃命。
此处的“徒”是指平民,所以用了一个送字。如果是“邢徒”,则用“输”字,相当于国家的货物,比如《黥布列传》中的记载“坐法黥……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
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是邢徒的话,势必动用到军队押解,自然轮不到亭长刘邦了。正因为是平民,县令才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刘邦。但是,“为县送徒郦山”并不是刘邦作为亭长的职责。刘邦为何会接受呢?此时庇护刘邦的萧处长哪里去了?
政治斗争是暂时的,工作任务才是永久的。分配到骊山服劳役的指标下来了,总得有人落实吧。负责此事的官吏应该是沛城的县尉,如果硬要找个名字,不妨假设他是刘邦妻子曹氏的族人——曹无伤。曹无伤这次大概受伤了,反正已经跟县令请了病假,死活也不肯前去。县尉手下的副职也纷纷推脱家中有事,诸如老婆要生了、老母病重,等等。县令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于是,他代表县廷常委会向刘亭长许诺,只要完成任务,归来后,官职爵位各升一级。一番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后,刘亭长答应了。
或许是对仕途还没有完全丧失信心,或许想借机离开家乡游历,总之,刘亭长带着众人离开沛城后,迤逦向西而行;从丰城钻出来后,又奔向下一站——砀郡的单父县。丰县和单父县之间,森林遮天蔽日,沼泽湖泊密布,草莽郁郁葱葱,是男女偷晴、杀人越货的绝佳去处。队伍行进到丰西泽时,一声唿哨,仿佛事先约好了似得,一百多人的队伍一下子只剩下数十人。剩下的人面面相觑,一筹莫展,然后望着领队刘邦。
果然,还是被套路了!
“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刘邦望着月光下静谧的丰西泽,在清凉夜风的吹拂下,终于下了这个艰难的决定。身后传来杂沓的脚步声,由近及远,逐渐安静下来,人们陆陆续续地离开了。当刘邦回头时,发现身边只剩下十余人,正看着他,仿佛望着救世主。
按照什伍连坐制度,他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都跑不了!
史书称之为“徒中壮士原从者十馀人”。何谓壮士?项籍在鸿门宴上看到带剑拥盾的樊哙像一头公牛闯入时,发出了“壮士!赐之卮酒”的感慨。简言之,壮士就是那些看起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猛男。
这些壮士簇拥着亭长刘邦朝南而行,离家越来越远。他们都不想牵连家人!
楼主:汉唐星空  时间:2019-07-14 21:42:09
(二)斩蛇的传说
接下来,司马迁又记载了一件诡异的事情。
高祖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在前边先走。
行前者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径上,还是换条路吧。”
高祖已醉,说:“壮士夜行,有什么可怕的!”
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大蛇被斩成两截,小径得以通行。继续往前走了几里,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
一个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见有一老妇人在夜中哭泣。后来者问她为什么哭。
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因此我哭泣。”
后来者接着问:“你的儿子为什么被杀呢?”
老妇人说:“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路径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因此才哭泣。”
后来者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笞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后来者赶上了高祖,高祖醒了。后来者把刚才的事告诉了高祖,高祖心中暗暗高兴,自负起来。那些追随他的十余个人也一天天地畏惧刘邦了。
简单的总结一下故事的核心,就是一个头脑灵活的壮士编造出斩蛇的神话,以提高刘邦在众人中的威望,从而震慑住那些随时跑路的壮士。
这不仅让人想起了陈胜、吴广起兵时制造的灵异事件,比如把写有“陈胜王”的帛书放在鱼腹中让人发现,又模仿狐狸的腔调在漆黑的雨夜中高呼“大楚兴,陈胜王”。两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恐吓众人。此外,陈胜、吴广还合伙杀死了两个上司,又用“失期当斩”的借口恐吓众人,然后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言语引诱众人,终于成为了九百人的新领导班子。在此之前,陈、吴二人只是管辖五十人的屯长。
或许有读者会说,陈胜吴广起义的事件是司马迁编造的,不足为信,不应该与刘邦对比分析。实则不然,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太史公父子从新阳侯吕臣或者吕臣子孙那里听过来的故事,吕臣曾经是陈胜的亲信,跟随陈胜发动了大泽乡起义。到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将听到的故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通过研究《史记》发现,司马迁为人物编写传记时,会对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文学创造,但凭空捏造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把刘邦和陈胜的位置对换一下,事件的结局会如何呢?
根据二人在历史事件中的表现,可以对两人为人处世的特征作出简单总结:刘邦是一个宽大长者,仁厚爱人,性格中缺少杀伐果断的一面,不够阴险狠毒;陈胜是一个苛察、小心眼的人,他的将领只要稍微不服从命令,就会被抓起来治罪。因此,可以作出以下假设:
尽管天降大雨,道路无法通行,可能来不及赶赴渔阳,但屯长刘邦依然拒绝了吴广“举大计”的建议。原因很简单,他家中有老婆孩子,还有父母兄弟宗族,不能贸然起兵,风险太大了。吴广由于独木难支,只好悻悻作罢。天放晴后,众人继续上路,部分人选择了跑路,负责带队的领导一连砍杀了数人,依然无法禁止。刘邦估计到达渔阳时,自己带的五十人应该死得差不多了,于是深夜释放了所有人,说了句:“诸位弟兄都散了吧,我也从此亡命天涯了!”这时,队伍中愿意跟随的壮士有十馀人,刘邦便带着众人朝着位于两省交界处的芒砀山奔去。先苟活着,等天下大乱了再说。
陈胜以亭长的身份,为沛县押送徒役去郦山。临行前,他摸清了所有人的家庭信息,对诸人进行了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思想教育,并在人群中收买安插了亲信。但是,队伍行进到丰西泽时,还是有人想要跑路。他当场格杀了跑路者,并筑坛立下盟约,用逃跑者的脑袋进行祭祀,与众人发下同生共死的血誓。夜晚,他让亲信学习狐狸的腔调,发出“信陈胜,得永生”的声音,又把写有“信陈胜”的字条藏在鱼腹中让众人发现。等到他的威信彻底树立起来时,他拉着百余人的队伍走进了芒砀山中,过起了打家劫舍的山大王生活,毕竟秦始皇还没有死。
当然,历史毕竟是历史,都已经成为了过去。但是,在公元前210年,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才刚刚拉开序幕。
楼主:汉唐星空  时间:2019-07-14 21:42:09


楼主:汉唐星空  时间:2019-07-14 21:42:09
第十五章 起兵前的等待
(一)英雄救美
很快,“刘邦没有完成县政府指派的任务就跑路”的消息传遍了县廷大院的每一个角落。
一把手沛令高度重视此事,亲自批示狱曹,要成立专案组,迅速行动,控制嫌疑人的家属,尽快破案,给四川郡政府和始皇帝一个交代。此时,始皇帝正在南方游览,据说将要到沛县视察指导工作。国家法律面前,萧处长也不能太明显的插手此事。他暗中指示曹局长要切实保证刘邦家属在监狱中的人身安全,然后再伺机而动。
对于刘邦的妻子曹氏,由于已经与刘邦处于分居状态,再加上曹无伤、曹参两位沛县实权派的周旋,逃脱了大秦律令的制裁;而刘邦的小妾吕雉,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被关了进去。曹局长暗中嘱咐狱警任敖多多费心此事。
作为刘亭长的崇拜者兼小弟,即使没有上司的嘱咐,任敖也知道该怎么做。刚好大嫂落难,正是小弟效命之际。但是,任敖不可能一天十二时辰都守护在吕雉身旁。
终于,有一个色胆包天的狱警甲按捺不住自己的情欲了!他趁着任敖上厕所的时机,一双浑浊的烂眼像木匠手中的锯子一样,在吕雉身体上的某些部位来回拉动,仿佛时间一长就能够自动撕开衣裳。狱警甲的嘴角一边流着哈喇子,一边目光直直地向吕雉走去……
不可描述的事情似乎即将发生。然而,英雄救美的任敖出现了!
任敖愤怒之下,不顾自己的干部身份,击伤了这位用下半身思考问题的同僚。23年后,执政大汉政权的吕太后在一个黄昏的下午,偶然想起了这一幕,内心仍然感动不已,于是把时任上党郡太守的任敖提拔为御史大夫。一年后,汉朝廷对列侯进行排名,按照任敖的履历,既没有入关灭秦,也没有参加多少重要的战役,排在100名后实属正常。然而,任敖却出人意外的排在了第89名!
按照夏侯婴案的判决,光天化日之下打伤同事,任敖不死也得脱层皮!
幸运的是,吕雉和任敖赶上了秦二世元年十月发布的诏书,“与黔首更始,尽为解除故罪”,再加上萧、曹两位长官的斡旋,二人无罪释放,同时释放的还有前小车班司机夏侯婴。
楼主:汉唐星空  时间:2019-07-14 21:42:09
(二)失信的政府
秦朝的纪年很独特,以十月为开端,以九月为岁尾。举例说,秦二世元年的月份排序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其中,十月到十二月相当于公元前210年10月到12月,一月到九月相当于公元前209年1月到9月。一百多年后,这种历法才恢复为大家所熟悉的正常排序。

图 7-秦朝的特殊纪年
秦始皇三十七年八月,太子胡亥即位成为秦二世,并宣布了始皇帝病死沙丘的死讯。等消息传到芒砀山时,已经是年底九月了。一个月后,秦帝国进入了秦二世元年。随后,秦二世发布了一道与民更始的诏书。
根据湖南省益阳市兔子山出土的秦简,该诏书的内容是“天下失始皇帝,皆遽恐悲哀甚。朕奉遗诏,今宗庙事及著以明至治大功德者具矣,律令当除定者毕矣。元年,与黔首更始,尽为解除故罪,今皆已下矣。朕将自抚天下吏、黔首,其具行事已,少徭赋、扰黔首,毋以细物苛劾县吏。亟布。以元年十月甲午下,十一月戊午到守府。”
大致意思是,秦二世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不仅要免除人民过去的罪行,还要减少徭役和赋税,不要扰民,不要对干部过于严格,等等。
完全一副盛世贤君的口吻!
按理说,刘邦丰西泽纵徒并非死罪,也在此次诏书赦免的范围之内;但是,刘邦吃了两次亏,变精了,死活不肯回到省城当亭长,反而躲在芒砀山的沼泽岩石之间,以静制动地观察天下大势。
然而,秦二世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告诉了天下臣民一个道理——什么是说一套、做一套。骊山陵、阿房宫这样的大工程依旧在搞,人民群众依旧在为沉重的徭役奔波忙碌。
连咸阳政府发布的红头文件都不管用,我等屁民要何时才能等到尧天舜日啊?
一股不满的情绪开始在民间酝酿。
据某消息灵通人士披露,秦始皇晚年之所以进行第六次巡游,是因为方术士告诉他“东南有天子气”,于是秦始皇想通过自己的天子气,压制一下东南的天子气。那么,东南的天子气在哪里呢?
该人士还说,刘邦的妻子吕雉抱着孩子,百里迢迢地去芒砀山寻找丈夫,结果一找就能找到;连刘邦都觉得奇怪,难道女人的第六感这么准吗?妻子吕雉解答了丈夫的疑惑,原来是刘邦居住上方的天空经常有云气,只要循着云气,便能够轻松找到。令史夏侯婴、任敖等人便根据此种方法找到了刘邦。至于云气究竟是何模样,吕雉声称,凡是愚蠢、不称职、心怀不轨的人都看不到。
一时间,沛县舆论汹汹,沛县的年轻人听说此事后,很多人都开始内心依附刘邦。
芒砀山上,皎洁的月光下,一个戴着长冠的中年人静静地俯视着山下的万物……
楼主:汉唐星空  时间:2019-07-14 21:42:09
(三)芒砀山岁月
公元前210年的芒砀山比现在的国家5A级芒砀山风景区还要漂亮。当然,那时还没有芒砀山这个名字,而是笼统地称为芒县、砀县之间的山泽岩石。其中,芒是一种水草,砀是一种有花纹的石头。当时的芒砀山周边一带是一片泽国,南边有薛湖、滦湖南绕,北边有丰西泽、沛泽,西边有孟渚泽,东边有沙泽、余泽。丹水和濊水两条东西走向的河流夹持着芒砀山,睢水则从芒砀山中间穿过,小的河流诸如获水、谷水、泡水则纵横其间,周边全部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人烟稀少,各类鸟兽虫鱼遍布其间。
刘邦带着十余个壮士进入芒砀山,犹如鸟入树林、鱼潜深渊,开始了野外生存的新生活。那么,刘邦在芒砀山待了多久?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记载:“客谓高皇帝曰:‘时可矣。’高帝曰:‘待之,圣人当起东南。’间不一岁,陈、吴大呼,刘、项并和,天下响应。”
由此可知,还不到一年。期间,刘邦一直在关注天下大势,并等待起兵的最佳时机。为了弄清楚劝刘邦身边的神秘客,很有必要研究一下与刘邦在一起的都是些什么人。
功臣表中为我们提供了“前元年”在砀县跟随刘邦的人,现列举如下:
(第29名)河阳侯陈涓,以卒前元年起砀从,以二队将入汉,击项籍,得梁郎将处,侯。以丞相定齐。
(第30名)蓼侯孔聚,以执盾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为将军,三以都尉击项籍,属韩信,侯。
(排31名)费侯陈贺,以舍人前元年从起砀,以左司马入汉,用都尉属韩信,击项羽有功,为将军,定会稽、浙江、湖阳,侯。
(无排名)芒侯耏跖,以门尉前元年初起砀,至霸上,为定武君,入汉,还定三秦,为都尉击项羽,功侯。六年封,三年薨,亡后。
(无排名)棘丘侯襄,以执盾队史前元年从起砀,破秦,治粟内史入汉,以上郡守击定西魏地,功侯。六年封,十四年,高后元年,有罪,免。户九百七十。
上述五人大概就是愿意跟随刘邦的十余名壮士。其中,孔聚是孔子的9世孙,当然在秦代,这种身份一钱不值。后来,孔聚和陈贺作为刘邦的嫡系,被刘邦以掺沙子的方式,派去监督韩信,在垓下之战时,还会闪亮登场。棘丘侯襄作为省部级的治粟内史,曾经短暂做过韩信的领导。至于另外几名壮士,则属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前者了,他们提前战死了!
如果仅凭上述史料,人们很容易得出这样一种印象:即刘邦一直在芒砀山里苟活着。实则不然,东汉学者荀悦所著的《汉纪》中,有一句记载至关重要,内容是“是时沛公在外黄,兵众数百人。萧何等欲应陈胜,故召沛公立之”。也就是说,刘邦正式起兵前,不是在芒砀山,而是在外黄县。外黄县位于今天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西北,距离芒砀山和沛县两地至少有100多公里。
这不仅让我们联想到刘邦的亲密战友陈豨的履历,其中有一句让后世学者十分费解,即“以特将将卒五百人,前元年从起宛朐”,因为陈豨起兵的宛朐县离刘邦起兵的沛县太遥远了。但是,如果联想到“沛公在外黄,兵众数百人”,再打开地图对照,我们就会发现,位于东郡的宛朐县和位于砀郡的外黄县距离非常近。另外,陈豨和刘邦一样,都是信陵君的粉丝。
综上所述,在沛县起兵前,刘邦就已经离开了芒砀山,西行到外黄县,联络当地豪杰陈豨等人准备起兵了。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劝刘邦起兵的神秘客是谁呢?
根据《韩信卢绾列传》中的记载“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及高祖初起沛,卢绾以客从”,姑且把卢绾此人当成神秘客吧。
公元前209年,此时的大秦帝国已经狼烟四起,谁能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解民于倒悬之中呢?
楼主:汉唐星空  时间:2019-07-14 21:42:09
秦朝的特殊纪年


楼主:汉唐星空  时间:2019-07-14 21:42:09
陈胜起兵路线图


楼主:汉唐星空  时间:2019-07-14 21:42:09
(二)头顶光环的陈胜
随后,陈胜率领军队一路向西,很快就攻克了铚县;在进入砀郡后,又攻克了酂县、谯县;进入淮阳郡后,又接连攻克了苦县、柘县等地。陈胜一边进军,一边扩充军队,以快速壮大自己的实力。等到了陈县时,陈胜已经拥有六七百辆兵车,一千多骑兵,数万名士卒。
这种感觉真是奇妙,成功居然这么简单!陈胜一瞬间觉得自己是孙武、孙膑附体,简直是亘古未有的军事奇才!如果十四年前,楚王把军队交给自己指挥,他一定会消灭秦将王翦,攻破函谷关,饮马渭水!
当攻打陈县时,淮阳郡太守、陈县县令都不在,两人估计听到风声后,脚底板抹油,收拾金银财物后,带上老婆孩子一溜烟走亲戚去了。偌大的陈县只留下太守丞一人守城。所谓“守丞”,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常务副省长。
淮阳郡的守丞并没有在史书上留下氏名,但他依然值得我们尊敬。他明知不能全身而退,却依然坚守岗位,最终壮烈殉职,成为了秦帝国的陪葬品。
于是,陈胜带领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城中。
数日后,陈胜准备在陈县召开第一届三老、豪杰代表大会,想要与众人共商反秦大业。
所谓“三老”,并不是指三个老人,而是指古代掌管教化的乡官,地位类似于今天的乡镇长,负责调解辖区内的民事纠纷。
这时,国际知名人士张耳、陈馀这对“父子”脱掉了小区保安的制服,写好了名片,准备拜访陈胜。陈胜和他的身边人很早就听说了两人的贤明,见到他们都十分高兴。
特别是陈胜,作为张耳的仰慕者,曾经多少次幻想过与张耳相见时的情形:张耳面色沉稳的坐在 位上,陈胜怀着激动地心情,扑翻身躯,纳头便拜道:“久闻大梁张公盛名,无由相会,今日见面,方知名不虚传,大兄在上,受小弟一拜”。
当然,张耳不是宋江,陈胜也不是江湖上的落魄小弟。如今的陈胜发达了、阔气了,当然要顾及到自己三军总司令的身份,于是故作矜持。
但是,当陈胜一瞬间见到昔日的偶像时,发现张耳的精神还是分外爽快。陈胜顿时觉得以前的人生,全是发昏。
在人大会上,一番热烈的讨论后,代表们都说:“将军亲自披甲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重新建立了楚国的社稷,论功应该称王。”
陈胜十分高兴,正要答应,一回头却看到张耳、陈馀二人沉默不语,便询问两人对自己称王的看法。
张、陈二人的想法是一致的,回答道:“秦国因为无道,攻破了别人的国家,毁灭了别人的社稷,断绝了别人的后代,耗尽了百姓的财力。将军怒目圆睁、放开胆量,不顾九死一生,而为天下人除残去暴。如今刚到淮阳郡就称王,向天下人展示出自己的私心。希望将军不要称王,赶快率兵向西进军,派人去拥立六国的后裔,既可以作为自己的党羽,又能够给秦国增加敌人。秦国的敌人越多,力量就会越分散;我们的党羽越多,兵力就越强大。如此,就不用在旷野上交战,也无需坚守城池,就可以诛灭暴秦,然后占据咸阳,号令诸侯。诸侯在灭亡后又得以复立,用恩德征服他们,如此,就可以成就帝业了。现在只在陈地称王,恐怕天下人会懈怠啊。”
陈胜的脸顿时阴了下来,冷冷的说了一句:“少数服从多数,散会。”
不久,陈胜自立为王,都城设在了陈县,国号为张楚,意思是“张大楚国”。时间是公元前209年7月。
楼主:汉唐星空  时间:2019-07-14 21:42:09
(三)龙套葛婴的悲剧
公元前209年8月,在起义军攻克蕲县后,陈胜派遣符离人葛婴领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城池。符离县位于蕲县的北部,两县均属于四川郡。
葛婴属于嬴姓,名婴,字不详。在当时,用“婴”起名非常流行,比如齐国外交家晏婴、郑庄公的儿子郑婴、《公羊传》的作者仲婴齐、韩国太子婴,同时代的则有秦二世的堂兄公孙婴、汉代骑兵名将灌婴、刘邦的老司机夏侯婴,等等。
不知何故,葛婴把陈胜的命令打了个折扣。陈胜让他向东,他却向南边的九江郡进军,然后在东城县遇见了自称楚国宗室后裔的襄疆。单纯的葛婴居然以为陈胜真得想要复兴楚国,于是自作主张,拥立襄疆为楚王。
但随后就传来了“陈胜在陈县称王”的消息,葛婴同志顿时恍然大悟,急忙杀掉襄疆,亲自返回陈县,当面向陈胜道歉解释。时间是公元前209年9月。
陈胜自然不喜欢不懂领悟上级意图的下属,于是找了一个借口将葛婴杀掉。时间是公元前209年10月。
三十多年后,汉文帝为追录葛婴反抗秦国的功劳,分封葛婴的后裔为诸县侯。为了与其他地方的葛氏族人分开,诸县的葛氏把氏名与地名合并为“诸葛”,并用此作为新的姓氏。据说,诸葛亮就是葛婴的后代。
作为路人甲的襄强同志,只称了一次王,来不及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就挂掉了!对此,我们只能表示深切的同情和哀悼。天上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掉馅饼,即使掉馅饼,也可能已经放了毒药,襄强临死前总算明白了这个道理。
接下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登场,都想要争做历史的主角,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成为了配角中的龙套。

楼主:汉唐星空

字数:85741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6-21 19:36:13

更新时间:2019-07-14 21:42:09

评论数:1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