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舞文弄墨 >  原创 平民小食谭

原创 平民小食谭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1-03-25 18:09:35
原帖在饮食版发表,版主认为不宜,故移此处。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1-03-25 18:09:35
(一)烧麦
烧麦南北皆有,在南方吃到的多为糯米或蔬菜馅,北方以肉馅居多。
第一次吃到烧麦,是在兰州的一个小馆。对于吃惯了包子水饺的山东人,这屉烧麦还真挺新鲜,象包子吧,不是发面的,要说是死面儿的蒸饺,又是包子形状,而且还开着口,是手艺不行没包好啊还是怎么着?顶端露着酱红色的糯米馅儿,敢情这是大饼卷着馒头就着米饭吃?
夹起一个咬一口,嗯~皮儿有韧劲,馅儿软糯,虽然肉不多,肉香却很浓,放了不少猪油,杂以香菇肉馅,酱香浓郁,啊,再蘸点醋蒜,嘿,还真行。
肉馅烧麦以羊肉为尊,讲究鲜羊肉现切,切丁,不能是饺的肉馅儿,而且是现吃现包。在外游历,也吃不少家儿羊肉烧麦了,印象较深的是在北京东四路口附近一家,号称是内蒙师傅内蒙原料。做得地道。一两八个,一般饭量点半两就行——他说的一两是烧麦皮用的面粉重量,不是成品的份量——这点跟山东很多地方相似。
用特制的烧麦专用长条印花瓷盘端将上来,四个硕大的烧麦,状如石榴,收口花朵很小,皮子玲珑剔透,薄如蝉翼,鼓着肚子,馅料很足,透着实诚。用筷子轻轻夹起,垂如布囊,还是灌汤的,轻咬一口——怕烫,呀~清香爽口,香味浓郁却不油腻,一点没羊肉的膻味儿,肉坚实弹牙,低调的大葱陪衬着羊肉的清香,丰满的汤汁烘托了羊肉的质感,自精致的小瓷壶里倒点醋,小瓷罐里点辣油,辣油香而不燥、老醋淡爽醇和,再来口奶白色的羊杂汤,满意。处处都感受到店家满满的诚意。
烧麦擀皮用的不是一般的擀面杖,据说叫走锤,是一种中间粗、两头有把的类似棒槌的东西,舌尖中国上好像演过,擀的时候双手用力不均,面皮自动旋转,这要求很高了,高手擀饺子皮也能自动旋转,简直是一种艺术了。
其实说烧麦起源于内蒙还是有道理的,符合粗犷奔放的性格。要想吃馅,烧麦最简单,不用剁馅儿,豪放的肉丁,用烫面,皮儿薄,就为的吃肉。不用象包子似的多少个褶儿,擀好皮子就带着波浪形的边儿,放入馅料,用手一抓就成,因为不用封口嘛,高手是3秒一个,想吃就吃,快得很。
如果说发面儿的包子是丰满圆润的唐时美女,那烧麦就是风尘三侠之虬髯客了。
近有流行菊花烧麦的,烧麦收口处花朵蓬松盘卷,状如菊花,恐怕只有那些文人雅士才会喜欢吧。对我等狼犺吃货来讲,且不说其名称不雅,我们就是奔着肉去的,谁会吃什么多余的皮子呢,我来个炒面片儿好不好?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1-03-25 18:09:35
(二)锅盔
锅盔这个名字,在不同地区指代的食品不同。在西北地区,指的是尺寸较大如锅的又厚又圆的一种面食,所谓“烙馍像锅盖”者即是。湖北锅盔则是状如牛舌的长薄片,表面粘有肉末或豆沙之类,今天表的是四川锅盔,也有叫军屯锅盔的。
俗话说南米北面,说是北方的面食做的好,其实南方也有很多面食做得非常好,象苏州的奥灶面、杭州片儿川、重庆小面,四川锅盔都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本着大嘴吃四方的原则到处吃,当然是四川吃到的最地道,不过随着四川厨艺的传播,其他地方也可以吃到比较不错的了。某年出差旅居廊坊,那儿有个文明路,有一家锅盔米线就比较地道,还有三中附近也有一家,那是多少学生少年的回忆。其他家,感觉就差点事儿了,聊胜于无吧。
韩国有个纪录片《街头美食斗士》,演的是一个韩国大叔吃遍全球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四川锅盔。据说锅盔是由三国时代军中干粮演变而成,年头不短了。
锅盔制作时所用的面,类似山东呛面,温水和面并发酵,加入碱面中和酸味儿,同时视情况酌量掺入生面粉——这样容易分层儿。有的用秘不外传类似糕点的猪油小起酥技术,这样成品更增酥脆且层次更丰富。擀为牛舌形长条,另有剁碎的肉糜,或牛肉或猪肉,用川盐、味精、大葱、花椒粉等调料拌好后,在面上平铺一层,卷起成筒再压扁,用擀面杖擀为烧饼大小的圆饼。抓一把黑芝麻压到表面,入平底锅用菜油小火慢慢煎炸,如果煎炸过程中油温过高,则加入熟的凉菜籽油以保持一定温度,过高则糊。双面煎至金黄,还没结束呢,移开平底锅,将锅盔放入下面的炉灶中侧面竖立烤之方成。
做好的锅盔色泽金黄,一圈圈儿的很像草帽饼的样子,薄的地方甚至透出肉末来,内部松散起层,咬之,酥脆的表皮簌簌而落,味道咸鲜浓香,外酥里嫩、香脆蓬松的口感和着小麦原香、肉香、油香,冲人口鼻,香而不腻,牛肉的一般会加入麻椒面儿,吃起来略麻,更凸显出牛肉的鲜香,真是令人沉醉不能自拔。
新出锅的锅盔须配一碗酸辣粉儿,肥肠粉最佳,热、辣、麻、香、脆搭上粉儿的爽滑、汤的酸辣开胃,真是绝配,不行,一个不够,还得再来一个。
一些地方是锅盔中间剖开,夹以凉粉,和搭配酸辣粉一个道理,也是锅盔酥脆和凉粉爽滑互相陪衬,更显风味。
最近比较流行的网红湖北锅盔,就像前些年流行土家酱香饼一般,但是制作工艺和口感味道上不如锅盔远甚,一层极薄死面饼上摊着些肉末儿,抹以辣酱,吃起来没有层次感,直不愣腾。也许是手艺没学到位,也可能一方水土一方人吧,一人一个口味,每每经过他们的店面,人也不少呢——有机会再去湖北一定尝尝原产地的。反而军屯锅盔不容易寻觅到,可能是制作太复杂、手艺要求太高吧,也许是北方人不习惯菜油?也可能是现代追求少油少盐,对于油煎食品不太敢吃了,其实偶尔为之,也未尝不可吧?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1-03-25 18:09:35
(三)豆腐脑
豆腐脑豆浆,无论南北东西,都是比较常见的早点,曾见有某小店大招牌竖着写豆腐脑、豆浆二字,脑与浆平齐,行人横向念,早点脑…浆,令人骇然。
豆腐脑虽然南北皆有,但还有细微差异。记得有次游历上海,早起于一小早点铺用餐,点的是豆腐脑,店主听我们说的普通话,也卷起舌头说上海普通话,豆五花加盐加糖伐,沃特?加糖?南北差异,前有豆腐甜咸之争,后有粽子扳回一局。
粗略划分,豆腐脑可分为干拌和打卤两种。
一般吃到的干拌豆腐脑,调料味数较少,有辣油、榨菜碎、香菜、葱花之类,若有虾皮就很不错了。而四川豆腐脑就比较有物色了,豆腐细嫩,调料丰富,用豆油或菜油炸出的辣椒油、花生碎(有的是炸的黄豆粒)、香油、酱油、麻椒面儿、香葱、姜蒜末儿、盐、糖、香菜等,个别地方还有牛骨熬汤调味。脆脆的花生,绝对是个合格的队友,喻发衬托出豆腐脑的滑嫩鲜香,嫩得好像不是吃下去,是自己滑进喉咙的。而且调料虽多,却夺不去豆腐本身的清香,麻、辣、香、鲜、甜。豆腐脑点嫩一点就是豆花,早在 1985 年,北京就有一家四川豆花饭庄,是当时北京唯一以“豆花”命名并主打豆花系列菜的饭馆。
打卤的,一般吃到的都是水加酱油勾芡,稠稠糊糊,颜色可疑,口感暧昧,味道只有咸味。在山东吃到的老豆腐——相当于豆腐脑吧,相当惊艳,卤汁色如琥珀而清彻,中无一物,看似清淡,实则微稠香醇,无肉却有荤香,因为它是用骨汤或鸡汤再加十几味香料熬制而成,除棉油、香菜外,不加任何其他配料,靠的就是卤子给的自信。老豆腐色白如玉,嫩而有韧性,讲究一半在勺里,一半在勺外而不断。再加个卤蛋,那就是高配了。
吃到的比较用心的豆腐脑,是昔年旅居北京时,在六铺炕附近的一家清真馆子,他家的早点有豆腐脑。其豆腐脑本身较其他家较粗,质感较强,关键是他家的卤子,正宗打卤面的卤子,卤色深黄发亮,明油亮芡儿,是勾了芡的混卤。羊肉片、泡发的木耳、黄花和香菇、口蘑、姜蒜、大料、旋的鸡蛋、炸花椒油,真材实料,一样儿不缺,哪回去都那些种类,多年不变。
打卤子的手艺,要看勾芡,他家的芡勾得恰到好处,卤汁浓厚。概因勾芡过稠则不好搅拌,口感发粘;过稀遇见豆腐则澥了,稀汤寡水,变成陕西臊子面的汤啦,讲究的是卤能挂在划开的每块儿豆腐上,吃完所有豆腐卤子不澥。而且咸淡适口,配上豆腐刚刚好,再来个新出炉的芝麻烧饼,咔嚓一口,美~吃完望着桌上掉落的芝麻粒儿感慨,人生真好。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1-03-25 18:09:35
(四)羊蝎子
羊蝎子是俗称,实为羊的脊椎骨,因其横断面形似蝎子,故北方人亲切的称为羊蝎子,不知者往往以为是蝎子而不敢进店食用。
据考证,北方食用羊蝎子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了,随着食品的交流已经传遍大江南北,几乎到处都能吃到“老北京”羊蝎子了。
在北京如果有暇,到牛街走走,满大街都是浓郁的香味,让人不由自主想往饭馆里踱入。其他地方如有地道的羊蝎子,那也是香飘半条街。早年旅居北京,工作间隙时常散步于南馆公园,每当走到那株玉兰花那儿,就闻到浓浓的香气,浓厚、醇和,闭着眼都知道已经到了这家羊蝎子的后身儿。
红汤白汤、浓汤清汤、清真汉民、牛街非牛街、城内城外,有好这个的,有好那家的,可谓是见仁见智,如同天津的煎饼果子,哪家最好吃,自己楼下那家最好吃。
羊蝎子和雨雪天最搭了。
所居安德路一带有一家羊蝎子,初为汉民经营,装修后改为清真,味道未变。落地大窗,紫红色木桌木椅,古色古香,地面干净,显得清爽利落,不像别家那样感觉油腻腻的。四人座、六人座皆有,当然也有雅间,不过没必要去,吃这个就是吃个热闹劲儿,要安静的谈上亿元的业务,谁上这儿来呀?
这家儿是红汤,分为麻辣与酱香,不光有羊蝎子,还有羊尾、羊排,还有三者合一的全家福(羊:你们倒是全家福了, 我得罪谁了?)。用大铜盆满满的端上来,电磁炉通电以保温,另有空铁盆两个以供放置食余的骨头,分发一次性手套若干,我是不用的。若是戴上手套,再披挂上店内所供的黄色围裙兜兜,扎煞个手吃,矫情。吃个饭何苦这么累呢?
羊排捞出,俟稍凉,双手抓而啃之,咦~肉嫩而不腻,烂而不碎,瘦而不柴,绝不塞牙,味道浓香而不膻,表面还裹着粘腻咸鲜的汁水,骨缝里的肉最香了,但是弄着费劲,直接唆,过瘾。肉吃完了,先别急,调转90度,吮出骨髓,啊,爽滑弹牙,味道同样浓郁,我管这个叫敲骨吸髓。吃完一下,不由自主的伸手来下一个,停不下来。
因羊蝎子做得入味儿而无膻气,很多从不吃羊肉的人,也喜欢上了羊蝎子。有一小友,25年来从不吃羊肉,碍于情面和我同吃了一次,从此上瘾,屡屡觅食,一发不可收。
因吃羊蝎子呲牙咧嘴,手抓而口咬,形象粗鲁,观之不雅,其适用场景往往是三两老友或家庭小聚,很熟悉的人,熟不拘礼嘛,如果是相亲上这儿来吃,准得崩——且慢,如果是两个资深吃货臭味相投,说不定也能成就一番美满姻缘。
吃羊蝎子宜配点白酒,北京牛栏山二锅头,可以激发羊肉的暖性,待羊蝎子未上之时,来个拍黄瓜老醋花生,慢慢喝着,等待的过程最美妙。
吃肉喝酒已毕,锅中可以涮点抻面、油皮之类,面条充分吸收了羊脊骨汤的醇厚咸鲜味道,酒足饭饱,鼓腹而歌,岂不快哉!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1-03-25 18:09:35
(五)兰州牛肉面
记得小时候,父亲和我聊天,说有一种面,一碗面里总共只有一根面条。作为只吃过家乡挂面、母亲做的手擀面的我,哪里肯信,不可能啊。他说那叫兰州拉面。啊!这句话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后来上学选择到兰州去也许就有这个原因吧,吃货基因啊。
现在街上流行的兰州牛肉拉面,多为青海人所开,兰州人不怎么爱出外打拼的,近年逐渐有东方宫、舌尖尖之类的兰州牛肉面出来打市场,味道差相仿佛。
其实在兰州,不叫拉面的,一是原因可能不雅,另一个,吃面嘛,在兰州默认就是拉面,干嘛非要突出一个拉字?好比别人问你家乡,你说山东就是,非要说地球上中国的山东,有必要吗?一般就叫牛肉面,若是大碗,干脆就叫牛大,亲切。
兰州牛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这是创始人马保子定下来的标准,至今遵循。你要是到他处吃面,拿这五条去判断,一般都差不了。
一清,指牛肉汤清气香,是牛骨用10数味香料熬制而成,清澈透明,汤色发浑丝丝絮絮那不是兰州牛肉面,更甭提拿酱油勾兑了;二白,指萝卜片白,煮好的萝卜烂而不糟,细腻无渣,微甜解腻,严格来讲得霜后的萝卜;三红,指辣椒油红,讲究香而不燥,辣而不呛,香重于辣,制作过程中有香料数十种,制作复杂程度比四川红油有过之而无不及;四绿,指蒜苗新鲜、香菜翠绿,这两样儿要最后放,点缀于表面。曾见过有先放的,热汤一激,外形口感全无;五黄,指用蓬灰和的面条有着淡淡的黄色。蓬灰是旱地上生长的一种蓬灰草晒干烧成的灰,富含碳酸钾,碱性,属于纯天然食品,用蓬灰和的面,筋道有嚼头,还有特殊的香味。在兰州有的店干脆就叫蓬灰牛肉面,用蓬灰和的面,在外地较少见到了。
一碗面,七种选择,在兰州吃面,师傅都会问一句,下个撒滴?那是在问面条的类型,毛细、细的、二细、三细、韭叶、宽的(大宽小宽)、荞麦棱。毛细细如挂面,适宜老人、儿童,尤其头天大酒之后,头晕脑涨,来个毛细,多加辣子、醋,吃完了,胃里熨帖,头上冒汗,顿感精神一振,元气满满迎接新的一天。当时是一块七一碗。如果发了奖学金,心情开朗,那就来个宽滴,加肉加蛋,呼噜呼噜,豪气顿生。面中自带的牛肉乃是小指肚儿大小的牛肉丁,加肉,则是一碟牛肉片,卤得很香很入味儿。师傅,下个二细,辣子多些,这才是兰州吃法,默认都是加一勺子辣椒油的。
在兰州吃面,还是遵循交钱换票儿,持票到窗口自行端面的传统程序,服务员既不负责点菜也不上菜,只负责收拾用过的碗筷。说是在一家牛肉面馆里,大伙都在呼呼地吃着尼,一个人突然一拍桌子,大声喊道(一听就是个外地人):服务员,我都坐快半个小时了,为啥还不给我上面?老板:阿呦,师傅,面自己到里面端起,你坐着扎,我还以为你是乘凉地一个!
面分大小碗,价格也略有差异,不过也有那种鸡贼的人,把票一给,对师傅喊道:下个小碗二细,香菜多些、蒜苗多些、辣子多些、面多些、汤多些…老板:哥滴个腰子,你就不能要个大碗吗?答:大碗吃不下。老板:…….
在兰州之外吃牛肉面,少有师傅征求你的意见,一般默认就是细的,如果你特意点个二细,师傅得抬头瞅你一眼,哟嗬,来了真吃货了!宽的有时也点,不过极少点荞麦棱,因为会做的师傅少,有点刁难人了,都是出来混口饭吃,就不要拆穿了吧。
判断牛肉面是否地道,除了颜色、口感以外,桌上还得有一大壶醋,就是家用的茶壶般大小,白底蓝花儿,古色古香,因为面是碱性,要用醋来中和。我一般很少放,怕冲淡了牛肉面的原味,画蛇添足。
近来外出闯世界的兰州人,把兰州牛肉面带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使我们这些在外游子,品尝到了第二故乡的味道,非常感激。但是,为什么说味道差相仿佛呢?因为兰州的黄河水你带不来,兰州的蓬灰你也带不来,滋味中好像少了点什么,这黄河水与蓬灰面的融合,出了兰州就再也难寻。也许只是一种感觉,一种乡愁吧。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1-03-25 18:09:35
(六)牛肉板面
初识牛肉板面是在安徽阜阳,走在小巷,远远就听到棒棒棒的摔打声,循声望去,一个油腻斑驳的小店,几张桌子,放着筷笼、醋、盐、辣椒罐之类,红色圆凳儿,门外炉子上一口大锅,颇为奇怪,白铁打就,自带一半儿的盖儿,另一半盖子是用转轴连在一起的。店家双手捏定三根柱形短面条,高举过顶,于案板上反复摔打——这就是声音来源了,边摔边扯,面条逐渐变长变薄,长可达丈余,掀开半片锅盖,扔入滚开的沸水中,须臾盛入大碗,加入稍微焯过的菠菜叶,一勺旁边小锅里的卤汁,另从盆中取辣椒若干,如果食客需要,还可以从卤汁小锅中取出豆皮、卤蛋之类的卤味小吃加入。宽长面条晶莹白润卧于碗中,绿色菠菜如游鱼盘卷碗侧、三五根辣椒架在面上,泡在红黄色清彻油亮的汤中,相映成趣。
吃起来,宽厚的面条光滑劲道,整根儿的菠菜绵软不烂,辣椒香辣爽脆,偶然能吃到牛肉粒儿,紧实焦香,鲜香扑鼻,再来一口卤蛋,嘿,口感弹牙,浓郁的五香卤味道,真入味儿,久卤的豆腐皮儿,打着结儿,咬一口,香气浓郁,汁水饱满,口感软韧,不行,得来瓶小二!
后来为糊口四处奔波,吃到过各种各样的板面。基本上离开了安徽,鲜有吃到地道的。例如海边某市某处的,加的菜是大白菜,牛油没少放,糊嘴,算是一种风格吧;京都某处吃过的板面,豆皮居然是生的,别说卤了,连个节儿也没打,这也敢号称正宗吗?还有客居某桂花飘香的小山城时,吃的一家板面,面条敷衍,连配料也一年四季如一日的圆白菜。板面汤料由牛肉、牛油及其他香料熬成,所以口感较厚重,糊嘴固然过分热情,但用酱油勾兑,一点明油没有,那就有些糊弄了,一看就没师承没走心,开在火车站尚可生存。
其实板面做好了很吃的,做好了的秘诀也很简单,北京工人日报社对面曾有一家,简陋的小板棚儿,就几个座,做得不错,与原产地差相仿佛,无他,真材实料而已。可惜不久就不知去向了。
时代发展,都在追求效率,再也见不到摔摔打打的面条了。进得店来,店家殷勤询问,来宽的细的?然后呼隆隆机器一阵响,面就得了,这叫现点现做,就已经很有诚意了,比那早做得了堆在那儿的强多了,还要什么自行…..手工面啊?
按说板面所配蔬菜都是应季青菜,菠菜油菜之类,不过普遍价格稍高,而且不便清洗,整根儿的更难洗,不能着吃牙碜吧,那可不少费水,水不要钱啊?得了,圆白菜吧,一年四季都有,拿水一冲表层就行,这样家家儿板面都是圆白菜了,弄得大家都以为正宗板面必须是圆白菜呢。您想想配菜都这么凑合,那吃功夫炸制调料、熬制卤汁,真牛肉、真牛油、数十种调料、不同工序、不同火候、不同的时机,恐怕配不齐。更有甚者,碗里套塑料袋,这就太敷衍了。且不说为了省水、省洗碗工而让顾客品味塑料毒性,另外主要是体现了一种心态,没吃呢就惦记着清理,相当于家里来客人了,还没开始吃饭呢,就把洗涤灵、炊帚、扫地家伙和菜一起上桌了,拉开架式巴不得你赶紧走,这客人能待得住吗?可能这就是板面一直在北方几个省市徘徊,没有象兰州拉面、山西削面、黄焖鸡那样走遍全国的原因吧?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1-03-25 18:09:35
(七)荞面饸饹
小时候听广播,李野默播讲的《平凡的世界》,说少安开砖窑阔气了,请少平吃饭,两人一顿饭吃了八碗荞面饸饹,店主直称他们是梁山好汉。当时连白面馒头都很少吃到的,戏匣子里说的荞面饸饹那得是多么好吃的东西呀。
荞麦面分为甜苦两种,在我国早有种植,在春秋时代墓中就有出土,甚至远至红山文化时期。
荞麦产量低,但是耐寒、耐旱、生长期短,在北方和西南、西北缺水地区都有种植。
荞面种子很有意思,类似麦粒,边缘有棱儿,顶端是不太规则的三角形。所以兰州牛肉面中有一种类型叫荞麦棱儿,做出来的面窄而见棱见角。
由于荞麦粒磨成面,粘性不够、容易散,不能像小麦面那样擀面、切面,可是又想吃面条,怎么办呢。这就有高人发明了一种神器叫饸饹床子,类似板凳,架于锅上,其原理就是利用杠杆力压挤荞面团,使其从下面的若干小孔中漏出来,诗云银丝出漏长。用小木棍劐到锅中,相当于挤出来的面,现在有一些家用的面条机就是这个道理。
《本草纲目》说:荞麦……磨而为面,或作汤饼,谓之河漏,以供常食,滑细如粉,亚于麦面。
筋道好吃的荞面,有秘诀,一是青石水。取一鸡蛋大小的青石用火烧红,放入凉水中一激,嗞喇一声,青石水就成了,用此水和面,饸饹就筋韧耐嚼了,据说碱性大。这个细节小说里没讲,可是拍成电视剧的时候,加上了,可见编剧内行。其实除了青石水,甜荞面中要加入一定量的苦荞面,还要有一定比例的石灰、白矾,这样的荞面条才筋韧爽口。
煮面很考验火候,讲究水微滚,开而不沸,不开的话,荞面沉底就完了,等水温上来,捞起来也散了,太滚了,照样会把荞面煮烂,都说了,粘性不好爱散架。
饸饹在锅里煮好后捞出,过水,当然冰水更好,滗干,放在案板上,拌入菜籽油,用盐、芥末煨好打散待用。
饸饹可凉吃。面中加黄瓜丝,调入盐、醋、黄芥末、蒜汁、芝麻酱和辣椒油,芥末味冲鼻而上,啊,七窍皆通、神清气爽,品味着脆嫩的黄瓜丝,柔中带刚的面条,仿佛炎热的夏天也给赶跑了。
饸饹可热吃。热吃又分荤素,和一般的面条差不多了,荤的,牛、羊、猪、鸡肉均可,素的土豆、红萝卜、青菜、豆腐、煎蛋皮儿充作臊子,讲究的要用黄花、木耳、口蘑、香菇,类似打卤面的卤只是不勾芡,端上之前要放辣油、胡椒粉、香菜、蒜苗、韭黄丝和紫菜,五彩斑斓,勾起馋虫。
油糕加饸饹,这是好搭档,陕北一些地方红白事,流水都是这两样吃食儿,大锅一次可煮数斤,臊子是早就调制好了的,可满足短时间且人多的场景。
饸饹面的卤,个人比较偏爱羊肉臊子,印象较深的一次是在陕西蒲城,以饸饹佐以当地特产水盆羊肉,羊肉炖得软软糯糯,肥而不腻,饸饹筋道爽口、瓷实顺滑,羊肉的浓香,饸饹的清香,互不干扰,搭配虽然另类,却相得益彰。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1-03-25 18:09:35
(八)朝鲜冷面
郭德纲说于谦的父亲王老爷子是个杀手,外号简称冷面杀手,全称朝鲜冷面杀手。上海把凉菜称为冷菜,自然地凉面也就叫成了冷面,但其实还是凉面,与朝鲜冷面大不相同,cool和cold,差着行市呢。
初次吃到朝鲜冷面,是在某年冬天客居廊坊时。当时居所附近还是建筑工地,有大篷一所,是用红蓝条纹类似编织袋编成的布搭建的。内有矮桌小凳若干,桌上筷筒、醋、盐、辣椒俱备,老板在一隅忙碌,端上来的冷面冰凉镇牙,那是,大冬天的都不用放冰箱了,听着北风吹的大篷呼啦啦直响,那感觉,真是谁吃谁知道。
曾到东北某地游历,吃的是朝鲜馆子。鲜族服务员都是演员,上完了菜就拿起话筒,载歌载舞,汉语流利,邓丽君的《甜蜜蜜》,专业水准。碳烤牛肉之余,尝尝正宗的朝鲜冷面吧,端上来小碗冷面品尝。口味清淡,略带酸甜,冰凉爽口,细品之下汤里有水果香气,再吃一口浮头儿的梨片,啊,酒意顿消,真是解酒利器。
平时不爱吃甜不罗嗦的东西,要么甜到齁,要么别甜,淡淡的甜意一般是无法接受的。吃东西不像感情,不能玩暧昧,不过冷面是个例外。
面得是荞麦面,不好和面,诗云:燥湿费调剂,刚柔有制伏,行话叫和硬调软,面饧好了,用饸饹(音hé le)床子现压,稍煮过冰水冲洗,吃起来爽滑、筋道弹牙,何止弹牙,那得跟牙纠缠一翻才能咬断。
汤也讲究,冰水,加白醋,少许酱油、盐、糖、姜末、蒜末,这个比例很难把握,做得好的秘不外传,做得不好的,贼拉难吃。汤要多,喝起来酸酸甜甜,清清爽爽,冰冰凉凉,夏天特别适宜。也有用牛肉荤汤的,殊失冷面清爽的之意,不过罗卜青菜各有所爱,肉食动物就好那口儿。
配菜一般有香菜、黄瓜丝、胡萝卜丝、蛋皮丝(有点像臊子面的意思)、梨或苹果片(丝)、切开的半拉鸡蛋,几片牛肉,辣酱、辣白菜必不可少,辣白菜绵软,可以凸显面条的柔韧,辣味更能反衬汤的鲜甜。
上桌前撒芝麻、海苔丝、点香油、加松子,倒入榨好的梨汁,如果是海鲜冷面,则宜有柠檬一片去其腥,五彩缤纷,这才是完美的一碗冷面。
如果有一杯姜茶,那就更好了,符合健康饮食原则,不伤胃,伏天不吃冰嘛。
现在的冷面起韩国名字的也不少,这个城那个山的,招牌上还写着韩国字,其实冷面缘于中国,看看纪录片《面条之路》就知道了,跟陕西饸饹面一样,连做面用的饸饹床子都一样,估计是唐朝时来进贡时顺便捎回去的。朝鲜冷面在国内这么普遍,搁以前这叫出口转内销,不过不得不佩服的是,人家给发扬光大了。
现在冷面到处都是,都标榜自己是正宗延吉冷面、正宗朝鲜冷面,但是各家儿水平参差不齐,口味也各不相同。鼓楼附近有一家儿,据称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浓浓的国营范儿,进得门来,服务员爱搭不理的,一副“本店承诺不打骂顾客”的表情,自己窗口排队去取餐,不过冷面确实好吃。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1-03-25 18:09:35
(九)热干面
回忆武汉的冬天,感慨最多的就是天气。几乎整个冬天都是阴天,有时阴雨连绵,持续一个礼拜,身上是潮湿的,脚下是泥泞的,屋内没有暖气,也是阴冷潮湿。难得的晴天里,屋内居然比外面还冷,阿姨把饭做好了,招呼大家到外面吃,说外面暖和。
难道武汉就这么生无可恋吗?对于一个地道的吃货来讲,当然不是的。
武汉的鱼很好,武昌鱼堪称上品,莲藕排骨汤,那是寒冷冬天里的慰藉,红菜苔,他处没有,细腻无渣,鸭脖,佐酒利器,居家旅行必备,即使是街头常见的热干面,也是屡屡回忆。
初到武汉,惊讶于当地人过早儿的方式。当时智能手机还不发达,街上很少有低头族,但是武汉却有许多,一边走,一边低头吃着一碗类似桶面的东西,却无汤。步履匆匆,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当时就比较好奇,这是什么好吃的,这么紧迫的上班上学路上也欲罢不能?
那时热干面的铺子一般较为简陋,不像现在高楼华堂,连锁经营,往往是一楼的车库所改,无门无窗,门口安着灶和大锅,案板上摊着泛着油光的一团团微黄的细圆面条,旁边是一小桶一小桶各式各样的调料。
老板招呼客人过后,下面,在一个竹筒筛子放入一份面,在沸水里抖几抖就得,放入粗瓷大碗,竹篾撇入香油拌好的芝麻酱——不是花生酱,撒花生碎、榨菜末、萝卜干儿、辣椒油、香葱,加醋,有的还有酸豆角,送到你的面前。嫩绿的香菜、微黄的面条、深黄的芝麻酱、白的胡椒面儿、亮红的辣椒油,五彩纷呈、非常诱人,提起筷子深入碗底,一挑、再挑、三挑,拌匀,一定要拌匀,保证每一根面条上都有均匀的酱汁附着。面条筋道、花生脆生,萝卜干软韧,面条微微带着碱香,酱香、葱香、香油,复合香袭来,香浓味美,鲜咸油润,劲道爽滑。正如黄庭坚所说:强似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气散而远遍。简直停不下来。
有的人喜欢让老板多加芝麻酱而老板不给,其实老板不是为了省钱不给你添,而是一勺刚刚好,既满足用量又清清爽爽,多了反而感觉糊嘴、发黏发苦。
传统的吃热干面不讲究干稀搭配,吃完面,拎起边上斑驳的暖壶往碗里一冲即可作汤用,大户人家出身的,一般是再点个蛋花米酒搭配。
一碗微辣的热干面吃完,身上的潮湿一扫而完,感觉一整天都是干爽舒服的。热干面就要现做现吃,趁热,时间一长就干了坨了,这也是路人行色匆匆还一边扒拉面的原因。
热干面既不是凉面也不是热面。其面条是碱水加盐和面,这样比较筋道耐储存,煮八成熟时,迅速降温,有用风扇吹的,这点很像江浙沪的风扇凉面,然后拌以麻油,防止粘连。纯芝麻酱讲究用香油拌,不可用水,拌出来色泽黄亮,而不是乌漆麻黑,浓淡适宜,不可干不次列或澥里咣当,其他素材要用料齐全、选材精到。
后来在别处也吃到过热干面,都是统一配送的类似方便面的东西,煮得硬、拌得黑、调料少、吃着黏,唉,聊胜于无吧。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1-03-25 18:09:35
(十)肉丸糊辣汤
西安的凉皮、肉夹馍已经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而当地有名的小吃肉丸糊辣汤却是在他处难以寻觅,奇哉怪也。
曾有一年冬天客居西安,没事喜欢串串胡同找吃的,葫芦头泡馍、凉皮、面皮、肉夹馍、锅盔夹辣子、灌汤 牛肉、臊子面、油泼面,啊,西安简直是吃货的天堂,至今回忆。
据说每个城市都有一个针对游客的美食购物一条街,时间不允许,不得不去也就罢了,如果是小住几日,一定要到胡同里转转,看当地人食客多排队的那家,准错不了。糊辣汤就是这么发现的。
那是一个冬日的早晨,凛冽寒风中,觅食的人彳亍独行于陋巷之中,好冷…….咦,前面围的好多人呀,随风飘来阵阵香气,是什么好吃的呢?店面很小,就六七张桌子,看上去油渍麻花儿,却坐满了人,地上满布废弃的餐巾纸。白铁皮的台面上安放着一口大锅,锅边淋淋沥沥挂着不少面糊,里面的东西咕嘟嘟翻滚着,很像老家熬的大锅菜,却是稠乎乎的,一看令人顿生暖意,来一碗吧,多加辣子。
老板用木质的大勺子在锅底翻两下——这是为了翻出来肉丸子了,盛在碗里,汤成一线,如琥珀般流泄。端上来,黑的木耳、红的胡萝卜,黄的土豆块儿和黄花、白的是白菜和菜花、绿的有圆白菜和西葫芦,够全乎的,其实这全是时令菜,随季节而增减变化的。嘿,还有不少形状不太规则的牛肉丸子,招呼吧。丸子弹牙有劲儿,有醇厚的牛肉香气,西葫脆生、萝卜软糯,吃得出来,选材新鲜,汤口感粘稠滑嫩,牛肉香气中带着淡淡的白胡椒味儿,辣子香脆微辣,油泼辣子一道菜嘛。有荤有素,有菜有汤,一碗喝下去微微出汗,再配上四分之一份的的锅盔,满足感油然而生,嫽扎咧!
把馍掰碎泡入糊辣汤,又是一种吃法,就象羊肉泡饭,更家常随和亲切。
汤要用牛骨加多种香料小火长时间熬制,保证味道浓郁;丸子讲究手打,这样才筋道Q弹;不同菜品放入的时机不同,保证各自的味道,熟而不烂。糊辣汤宜出锅就吃,因为放久了,就澥了,汤面分离,口感不好了。讲究的厨师做出来的卤,你可以慢慢吃,吃到最后一口,卤还不会变稀。
这家还有烤的鸭蛋、肉夹馍、卤牛肉夹馍、鸭蛋夹馍,摸摸肚子,遗憾,只好下次品尝了。
后来才知道,糊辣汤是西安最经典的早点小吃,就像兰州牛肉面在兰州早餐的地位相似。
后在北京东直门北小街见到过一家,做陕西小吃特别地道,名字就叫陕西特产小吃,老板典型的陕西人,说话不太讲究方式,比较冲,做的凉皮肉夹馍都很地道,可惜没有糊辣汤,而且此店很快拆除不见了。
看来再吃糊辣汤,要回到西安才行,长相思,在长安。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1-03-25 18:09:35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1-03-25 18:09:35
(十一)记忆中的小饭馆儿
身为70后的农村人,童年的记忆中很少有饭馆的身影,哪里下得起饭店啊。初中毕业时,同学小聚,在中学旁边的小卖铺,一根切了的包装粗劣的火腿肠、一袋花生米,几瓶啤酒就行,对于没见过世面的农村中学生来说就是不错了。
快考高中时,有阵儿老去县城,考试。平时就吃焖饼,馋了就加鸡蛋,当地的焖饼,用的不是大饼,是一种死面的、长方形的类似河间驴肉火烧的那种,稍微煎过,白不次列,面很有韧劲儿的,空口吃过后牙会酸,不过切丝后,豆芽打底,略炒再加少量水焖之,洒酱油、香油,盛到盘子里放个摊鸡蛋,很好吃的,家乡周边非常流行的吃食。
高中时,有食堂,不过吃腻了时,就去老师家属区门口门卫那儿,老两口煮面条,加酱油、盐,没有香油、葱花也没有,就那么吃,反而觉得比食堂好多了,天天人满为患。
高二时,随同生物老师去德州,下了长途车,老师请我吃馄饨。说来惭愧,那是第一次吃馄饨,啊!虾皮、紫菜、香油、香菜、肉馅儿的馄饨,世上竟有如此美味,少年的心,惊呆了,虽然是扯着塑料布的大棚,也算是个馆子吧。
高三了,大家分手在即,神交(埋头看书,没空交往)已久的同学,和我在学校对面的老豆腐馆里,一人一瓶啤酒、一碗老豆腐,另加鸡蛋,这就算话别了,那个画面至今仍然经常浮现。
在外求学时---谁的学校后门没有一个饭馆一条街呢,我们也一样,经常光顾的是牛肉面馆,1块7一碗,交钱取票,票交给窗口,说明面条类型:大宽、宽、二细、三细、细的、毛细、韭叶儿、荞麦棱儿?立等可取,心情舒畅,来个大宽,豪气;思绪万千时,来个毛细,剪不断,理还乱,更增愁肠。
还有一家是个山东饺子馆,饺子大,大碗端上,带着清汤,洒香菜、放醋,曰:酸汤水饺,饭、汤全齐了,店主是个胖大的老阿姨,山东老乡,每当我去,必多给几个,老乡嘛。
上班时在山东济宁,下班路上有个小馆儿,各种大锅炖菜,白菜一盆、豆腐一盆、粉条肉一盆、丸子一盆,得到7、8样儿吧,另有当地散白酒,二两一杯,一块钱,手头宽裕,来瓶“手雷”(当地高度白酒,瓶似手雷,亦名手雷)。矮桌小板凳,来俩大白馒头,嘿,辛苦一天,那真是解乏又解馋。
后来上北京,吃饭都没着落,下馆子就更少了,记得有次二叔来,请他在租住的城中村某饭馆吃饭,饭馆开在一个平房的西山墙,点的是鱼香肉丝,屋小,我们在外面露天吃,大师傅也是在外面加工,胡萝卜、青椒加肉丝一糊弄就完,既无玉兰片、也没有木耳,这样也行?但至少让我学会了一道菜,而且知道做菜可以变通。
某次出差大兴,当时是冬天,刮着大风,在一个蓝白红编织袋相似的大棚里,和同事杨兄一人一碗朝鲜冷面,大风吹得大棚呼答呼答,啊,那酸爽,谁吃谁知道。
有次也是出差,上海,忘了哪了,饿了和同事陈兄一起吃饭,在一个半地下室的饭店里,它的窗户紧贴地面,吃的时候可以看到外面走来走去的人腿,光线充足,末了儿来碗黄鱼面,上海寸土寸金,印象深刻。
有段时间长期在连云港,滨海城市,白天单位办公,晚上住宾馆,回去的路上有两家,一家是削面。削面好像全国制式都一样,柜台旁边一拉溜儿盆子,放在不通电的冰柜里,各种凉菜,黄瓜、腐竹、凉皮、花生、海带,也可拼盘儿,点上有点呛人的香油,再来个鸡蛋炒刀削面,来碗面汤就更圆满了。另一家,是挨着公共厕所的一个烧烤,看来那时就有厕所烧烤了,比成都的还要早些,烤各种肉、肠、菜,冻了放在冰箱里,自己挑,矮桌小马扎,每次去人还都不少。
至今仍对小馆子情有独钟。
其实包括我在内,大家喜欢的可能就是自己楼下那个小饭馆,菜价用粉笔写在黑板上,角落里的高处,挂着一台屏幕很小的彩色电视机,四五张小桌、或圆或方的凳子,老板扎着白围裙,油渍麻乎,约两三小友,闲来愁酤酒,相对饮几盅,屋内笑谈,窗外飘雪,不亦快哉!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1-03-25 18:09:35
谢谢朋友的赞~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1-03-25 18:09:35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1-03-25 18:09:35
(十二)涮火锅
《穆斯林的葬礼》中说韩子奇吃涮羊肉,“紫铜火锅中沸腾的开水……抬起筷子,夹起一片薄薄的羊肉,伸到沸水里一涮,两涮,三涮,在最准确的火候捞出来,放进面前的佐料碗里一蘸,然后送进嘴里,慢慢地咀嚼着,吃一片肉,再咬一点糖蒜,慢慢地品评辣中含甜、甜中含辣的滋味。即使在这吃食奇缺、物价奇贵的年代,他也没要白菜、粉丝那种只配做填充料的东西,只要了两盘肉片和一小碟糖蒜,吃东西不只是为了充饥,而是一种享受,不能把好东西糟踏了。”可见韩子奇或者说作者绝对是老吃客,会吃。
涮羊肉可以说是火锅中较古老的了,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北京较为地道的有馆子不少,讲究的是铜锅木炭,选肉部位讲究,所选之肉最多占到羊全身重量的三分之一,且一斤羊肉要切八十片以上。佐料又极讲究,有芝麻酱、绍兴黄酒、酱豆腐、韭菜花、现炸的辣椒油、虾油、葱花儿、香菜末儿、糖蒜,锅底汤中加以海米、口蘑,那能不好吃吗?个人比较偏爱手切黄瓜条儿,肉质鲜嫩,口感脆爽,由于切得厚,较之于肉片,有很强的获得感。
近年南北融合,北方也能吃到南方火锅了。曾经和友人相聚于北京的一个重庆火锅,去了方才知道没有什么鸳鸯锅,只好选了一个微辣,锅分九格,那个辣,忘记吃的东西什么味儿,只记得拿啤酒往下冲了。
地道四川火锅还得去成都吃,品种丰富,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放于不同颜色的盘中供食客取用,末了数桌上的盘子,蓝色多少钱、桔色多少钱、绿色多少钱。那是无所不涮,荤菜里喜欢的是鸭肠和毛肚,轻抹慢挑于牛油红汤锅中,蘸以香油蒜料,鲜、香、脆、嫩,另有脑花、鸭血,走的软鲜嫩滑路线,别有风味。不过鸭肠和毛肚很考验火候,不小心就会涮过了,嚼之不烂,如食皮带。素菜当推豌豆尖儿,细嫩,味道醇厚,带着浓浓的豌豆香气,此时来杯冰镇豆奶,那是相当搭了。
如果说川渝火锅是浓妆艳抹的魅力少妇,那潮汕火锅就是素面朝天的青春女生了。一锅清汤,看似平平无奇,食后却令人难忘。曾与友人小聚于建外某潮汕牛肉火锅,锅边放一硕大笊篱,不知何用。主人因故迟到,我们也不客气,先行聚饮,和吃北京火锅一样,牛肉倾盘倒入,边涮边捞吃将起来。直至主人姗姗来迟,拿起笊篱放于锅中,牛肉片倒于笊篱之上,用公筷迅速划散,笊篱在锅中三起三落,然后分飨诸人,大家才纷纷醒悟,啊,原来是这么吃的。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锅,讲究“鲜切”,从活牛宰割,到上桌食用,时间要控制在数个小时之内,涮的时间以秒计,像我们开始那样一股脑倒入锅中,确实有点焚琴煮鹤之感。吃潮汕火锅吃得就是牛肉的原味清香,不宜再配麻酱之类厚重的蘸料。
提起火锅不得不说**捞,那儿吃的是服务。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1-03-25 18:09:35
(十三)片儿川
上学时学过一首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却不知后面还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美景多,美食更多,且不说西湖醋鱼、龙井虾仁、东坡肉这些特色菜,仅仅杭州小笼包已经是名震天下。但是有一味美食,只有到了杭州一带才能吃到,那就是片儿川。
片儿川是杭州比较常见的面食之一,相传由奎元馆在清时首创。为招揽乡试的读书人,奎元馆在所售之早餐面中添加三只蛋,寓“连中三元”之意,加之面价廉味美,经常有赶考之人来用餐,这也算是一种比较早的风险投资吧。后果然有一书生得中乡试举人第一名,特来致谢,因小面店尚无招牌,即题写“奎元馆”三字作为招牌,奎者,文也,元者,首也。自此奎元馆的片儿川名声大振,食客盈门。现在杭州好多高三学生高考前必定要去奎元馆或状元馆店里吃碗片儿川,图个吉利。
其实不止奎元馆,杭州哪个小区楼下随便一家人多的早点铺子,做出来的片儿川都不错,无他,真材实料耳。
曾任杭州知州的苏东坡说过,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片儿川既有竹,也有肉。
片儿川其实是一种面条,其配菜主要是倒笃菜、冬笋、肉片,杭州人说话喜欢带儿化音,“片儿”就是指食材皆成片状,入水汆熟,因“氽”与“川”同音,最后就叫成了片儿川。
首先是倒笃菜。倒笃菜不是某一种菜,而是一种腌制做法。原料是当地称为“九头芥”的雪菜,同其他腌制不同的是,要用木棍把切碎加盐揉搓脱水后的雪菜用力捣进坛里,笃紧装满,再将坛子倒置干腌,这就是倒的由来。这不仅避免了南方温暖气候下,水腌导致菜烂的问题,而且腌出来的菜更加鲜香脆嫩,因为都是干货。
再就是冬笋。笋,味道鲜美,《诗经》上说,其蔌维何,维笋及蒲。舌尖第一季第一集就出现了,可见其在食品界的地位。
正宗的片儿川是用冬笋的,但是冬笋供应有季节限制,所以到了没有冬笋的季节,也可以其他鲜笋代之,当然味道会略打折扣。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小笼包到处都是,而片儿川只能到杭州附近去吃,因为冬笋不易保存运输,他处用此材料不方便、不经济。
其实北方也不是完全吃不上冬笋,也有,只是少,像经典鲁菜烧二冬,冬菇冬笋,物以稀为贵,烧二冬在旧时算好菜了,请客吃饭很拿得出手,那叫山珍,位列海味之前。
扯远了,还有一味配菜就是猪腿肉切片,不必赘述。
片儿川讲究浇头和面先单做,面条稍煮甩干再于烧浇头的锅里略煮,捞出,浇入融化的猪油,再加上述三味浇头即可。
旅居杭州时,立志遍尝杭州早点小吃的我,第一次吃的就是片儿川,汤色微黄,面条慵懒的盘卷着,上面错列着切成片状的冬笋和肉片,撒了深绿的倒笃菜末儿,吃一口,啊,面滑汤浓,肉片鲜嫩,笋菜爽口,鲜!鲜得嘞眉毛落特嘞。那么炎热的夏天,我居然天天早上都是带热汤的片儿川,不尝别的了。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1-03-25 18:09:35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1-03-25 18:09:35
(十四)嘉兴肉粽
历史书上学过,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自那时起,已经甚是向往。
某年游历嘉兴,参观南湖,闻道南湖曲,芙蓉似锦张。瞻仰游船已毕,已经是中午时分,找点东西垫巴一下吧,前方正好有一小店,黑底金字匾上书某某肉粽,得,就这儿吧。
很古老的铺面,实木桌椅经过岁月已经磨得锃亮。本着谨慎性原则,只点了一个肉粽,不够再添吧。不一时,店家便送上来,嚯!这个粽子不像北方常见的那种有棱有角的四面体,她是长长的圆柱形,鼓鼓如枕,足有普通粽子三个的份量,这这,不是说南方吃的东西秀气吗,这就是个绿色手电筒好不好?三节一号电池那种。就象某些地方见到的竹筒粽子,不过是箬叶所包,一圈圈的绳子捆扎结实,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小心翼翼的打开绳子,感受着粘粘的撕扯感揭开粽叶,拔丝肉眼可见。居然无一粒米粘在粽叶上,可见粽子是多么紧致。糯米色泽棕黄油亮,晶莹剔透,闪耀着猪油的光辉。这么大,只能用店家发给的长柄勺子吃了,一勺,入口软糯而不烂糊,还有糯米的弹性,舌齿间还在纠缠,泪仍在眼里打转——跑题了,味道不甜反而咸咸的,更衬托出猪油的浓香和酱油的酱香,虽有脂油却感觉不到腻。吃着吃着居然发现中间长长的一条肉,足有一拃多长,比鸡蛋的腰身儿细不了多少。招呼吧,咸、香、软、嫩,肯定是提前腌过的,非常入味,关键是大啊,瘦多肥小,获得感很强,这哪是垫巴啊,要吃撑的节奏。
在北方老家,一般只有端午才吃粽子,除了点心江米条之外,也是一年中惟一的一次吃到江米,配材一般是红枣或红糖两味而已。江米对于大多北方人来讲相对陌生,因为不产。嘉兴是鱼米之乡,唐人李翰在《嘉兴屯田政纪绩》中说,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仅仅是当地所产糯米就有30+种之多,这就难怪嘉兴人不分时令吃粽子,甚至天天以粽子为早点了,因为,糯米有的是。
包粽子要用箬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需归,就是那个箬。是一种叶子特别宽大的竹子,用箬叶来包粽子,一是包得大且不漏米,二是宽厚柔韧不爱破,包出来棱角分明,三是有竹子的清香,四是有保鲜作用,经放。
肉,用猪后腿肉,筋道紧实、肥瘦相宜,用盐、料酒手工按摩充分。这样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已经均匀的渗入糯米中,这样吃起来才鲜美,瘦而不柴,肥而不腻。
嘉兴不愧为粽子之乡,甚至有一座粽子文化博物馆。
虽然嘉兴已经满大街是粽子店,但是当年吃过的这种长粽现在不多见了。因为包长粽比包四角粽难度要高,花的时间也更多,即使是号称“包粽能手”的老阿姨,一天从早到晚最多也只能包80个左右,跟工厂里包粽师们一天3000个相比,效率差太多。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些传统的食品和工艺在渐渐消失。
又过了些年,嘉兴的乌镇、西塘逐渐火爆起来,有兴有衰,也是自然规律吧。
楼主:北国之春2019  时间:2021-03-25 18:09:35
图片来自网络

楼主:北国之春2019

字数:28242

帖子分类:舞文弄墨

发表时间:2019-08-13 22:42:01

更新时间:2021-03-25 18:09:35

评论数:11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