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故国晚秋-两宋繁华往事(第一部 最爱东京)我用心写 你认真读

故国晚秋-两宋繁华往事(第一部 最爱东京)我用心写 你认真读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71)
出生改不了。只能在皇子上求突破了。
这时,刘娥已近40岁,想生皇子只能靠菩萨保佑了。她去过东京城内的大相国寺上香,也曾去过郊外的尼姑庵拜求。
佛祖无言,但并非没有收获。
她遇到了个人,也有了新的构思。
一个女尼。正当青春妙龄,貌美如花、娇羞动人。一番交谈,得知也是大户人家女子,家遇变故,被迫削发谋生。
她让女尼蓄发还俗,带入宫中作为侍女。随后,侍寝真宗,果然有了身孕。膝下无子的真宗欣喜若狂,孩子出生前三个月,就迫不及待地向大臣宣布。只不过,怀孕的人,被说成了刘娥。
三个月后,皇子出生。
刘娥直接抱走。她终于了皇子。大宋也有了继承人。
这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看上去,所有的一切,都是刘娥在谋划、推动、实施。可真宗高度配合的态度,又让人觉得蹊跷。疑点重重。
他们从少年到中年,相处20多年,感情融洽。澶渊之盟和郭皇后去世后,真宗对刘娥更是百般依赖。如果说,两人共同策划了这件事,至少是得到了真宗的默许,应该说的通。
刘娥要当皇后,真宗要有继承人。这是共赢之策。
有了皇子,刘娥的富贵之路,再无人可挡。
两年后,刘娥被正式册立为皇后。这年,刘娥43岁。距离她留宿江宁长芦寺已28年,距离入宫也已15年。谁也不曾想到,法灯和尚的话,居然如此灵验;而这条富贵路,竟是如此崎岖漫长。
当刘娥终于穿戴皇后的凤冠霞帔,登临高台之上,接受满朝文武恭贺的时候,内心该是怎样的百感交集?不知道,大喜之余,她会不会有些许的后悔?会不会想到,如果当初没有听信和尚的话,没有来到东京,她的人生又将如何?
刘娥是皇后,刘美就是国舅了。
虽然混杂在朝臣中,她还是一眼便找到了刘美。应该是龚美。这个少年时的依靠、逃难时的丈夫、后来的哥哥。从朝服的颜色和朝班的位置看,他已是朝廷重臣。只不过,她看不清刘美的脸,更看不清他的内心。
这对曾经辛苦讨生活的小夫妻,在命运的安排下,几十年的时光,翻天覆地,犹如换了人间。
这一刻,他们会想念成都吗?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72)
皇后,后宫之主,母仪天下。
刘娥更甚,她隐隐然已是天下的主人。
真宗晚年,身体不好,精力不济,朝廷奏疏,多交由皇后刘娥代理批阅。刘娥如鱼得水,应对自如,长袖善舞。
有的人,天生就是政治家。只要有舞台,政治智慧就会被点燃。刘娥,就是这样的女人。她以皇后之尊,端坐高台之上,俯瞰大宋帝国,处理朝政、杀伐决断,让那些两榜进士、名士大儒、勋贵重臣,心有畏惧,又不得不折服。
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安。比如,寇准。
殷鉴不远。武则天的故事,不过二百余年。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皇子并非刘娥所生,大臣们早已心知肚明。当年,武则天面对亲生儿子尚且以周代唐。何况,是抱养的皇子?
真宗也感到了害怕,担心刘娥毁了赵氏江山。真宗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但他毕竟是皇帝。对他来说,男女之情,不管有多深,比起江山之重,都不值一提。
不知道,此时此刻,这对一起走了几十年的爱人,彼此还留有多少情义?
病中的真宗,紧急召见了寇准。
寇准,十九岁中进士、三十二岁任副宰相。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民间,他都是鼎鼎大名。力主真宗御驾亲征,签订澶渊之盟,更是其一生杰作。那时刘娥还是宫中小角色,对寇准之策十分钦佩,对寇准之人十分敬重。两人肯定没想到,若干年后,他们会成为政治对手。
政治攻守,从来就是因时因势。今天的盟友,明天的政敌;今天的政敌,明天的盟友。翻云覆雨之间,所为不过权力而已。
真宗、寇准,密议让太子监国,以架空刘娥。
此事原本极为机密,但刘娥还是收到了风声。刘娥当面质问真宗,而真宗一时惊惧,竟说未曾与寇准谈过此事。寇准成为背锅侠,被罢相。投靠刘娥的丁谓成为了新宰相。
不过,事情还没完。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感谢大家始终如一的支持和陪伴,
有时候,真写不动了。
更新比较慢,望谅解。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73)
真宗的近侍周怀正,也是机密参与者。眼见事情败露,遂铤而走险,准备策划兵变,杀丁谓、废刘娥,让寇准复相,扶太子继位,引真宗退位为太上皇。
不料,事情再次泄密。刘娥再度凌厉出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周怀正及其党羽全数杀尽。
两次事件,都是谋于密室,却都被刘娥轻松获悉。无论是内线告密,还是对手反水投诚,都充分证明了刘娥对朝廷的掌控力。
更多的大臣,在两次事件之后,悄悄地投到刘娥麾下。
这其中,就包括曹利用。这也是个曾改变历史的人。
当年,澶州城下。曹利用被真宗派往辽军大营谈判。行前,真宗向曹利用交底,割地万万不可,岁币当在100万匹两之内。
而寇准给曹利用划定的底线,则是不能超过30万两匹,否则杀其全族。最终,正是寇准的底线,让宋、辽双方达成了和约。
历史反复证明,生命线才是真正的底线。
当时,寇准官居宰相,曹利用不过无名之辈。凭借此功,曹利用平步青云。这次抱上刘娥大腿,对老领导寇准更是落井下石。
刘娥矫诏,将寇准一贬再贬,直至发配雷州(广东雷州半岛)。真宗被蒙在了鼓里,还问为何不见寇准。周围人,默不敢答。
刘娥,多年含辛茹苦、隐忍不发,一朝得势,所向披靡。面对变局从容不迫,打击对手冷酷无情。翻手是云、覆手为雨。对朝廷重臣,狠打一派、紧拉一派,政治平衡之术,玩得游刃有余。
她在清理了寇准的势力,又收编了丁谓、曹利用等重臣之后,朝堂上再无人敢多嘴。真宗虽然还健在,但朝廷大事渐渐都决于刘娥之手。此种情形,与唐高宗晚年,多有相似之处。
历史,似乎又要重演了。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74)
刘娥为后十年,真宗驾崩。
宋仁宗继位,尊刘娥为皇太后。时年刘娥54岁,仁宗13岁。刘娥以太后之尊,正式临朝摄政,成为两宋历史上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也是最强的皇太后,没有之一。
她登上了人生的巅峰。刘太后,君临天下。
法灯和尚的预言终于成真。她捐出私房钱百万,重修了江宁的长芦寺。新寺院临江而建,极为壮观,冠绝南北。
当所有人臣服在刘娥脚下时,丁谓内心颇为不服。
天下人,都以为丁谓是个投机小人。当年投靠刘娥打击寇准,更令所有人不耻。殊不知,丁谓的心里,也藏着权臣的梦想。
丁谓此人,聪明绝顶。史书称,几千字的文章,其过目不忘。时人赞他,文追韩(愈)、柳(宗元),诗似杜甫,被誉为“今日之巨儒”。此人才气,可见一斑。或谓大才子。
无论为官京城、还是行政地方,丁谓也是干吏。有例为证。
据说,真宗时皇城有宫殿毁于火灾,由丁谓负责重建。
重建工作非常繁琐。清理废墟垃圾,要运至郊外。重建宫殿,需烧土为砖,而城中无土,只能从郊外挖取。所需石材物料,也得由城外运至。如果按照寻常思路,由皇城至郊外、再由郊外至皇城,来来回回、人挑肩扛,必耗费人力物力无算。
那么,如何又快又好又经济地完成重建工程?让我们来看看丁谓,丁大才子是怎么做的。
他先清理宫殿废墟,垃圾堆于一隅。再将皇城外一条大街挖成壕沟,直通城郊。所挖出泥土,就地烧土为砖。再将汴河水引入壕沟,变成运河,往来运输石材、木料。宫殿重建完毕后,将瓦砾废料加上废墟垃圾再填入运河,重整路面,恢复成京城大街。
真是有才。令人叹为观止。
工程原计划15年,丁谓7年完工。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74)
刘娥为后十年,真宗驾崩。
宋仁宗继位,尊刘娥为皇太后。时年刘娥54岁,仁宗13岁。刘娥以太后之尊,正式临朝摄政,成为两宋历史上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也是最强的皇太后,没有之一。
她登上了人生的巅峰。刘太后,君临天下。
法灯和尚的预言终于成真。她捐出私房钱百万,重修了江宁的长芦寺。新寺院临江而建,极为壮观,冠绝南北。
当所有人臣服在刘娥脚下时,丁谓内心颇为不服。
天下人,都以为丁谓是个投机小人。当年投靠刘娥打击寇准,更令所有人不耻。殊不知,丁谓的心里,也藏着权臣的梦想。
丁谓此人,聪明绝顶。史书称,几千字的文章,其过目不忘。时人赞他,文追韩(愈)、柳(宗元),诗似杜甫,被誉为“今日之巨儒”。此人才气,可见一斑。或谓大才子。
无论为官京城、还是行政地方,丁谓也是干吏。有例为证。
据说,真宗时皇城有宫殿毁于火灾,由丁谓负责重建。
重建工作非常繁琐。清理废墟垃圾,要运至郊外。重建宫殿,需烧土为砖,而城中无土,只能从郊外挖取。所需石材物料,也得由城外运至。如果按照寻常思路,由皇城至郊外、再由郊外至皇城,来来回回、人挑肩扛,必耗费人力物力无算。
那么,如何又快又好又经济地完成重建工程?让我们来看看丁谓,丁大才子是怎么做的。
他先清理宫殿废墟,垃圾堆于一隅。再将皇城外一条大街挖成壕沟,直通城郊。所挖出泥土,就地烧土为砖。再将汴河水引入壕沟,变成运河,往来运输石材、木料。宫殿重建完毕后,将瓦砾废料加上废墟垃圾再填入运河,重整路面,恢复成京城大街。
真是有才。令人叹为观止。
工程原计划15年,丁谓7年完工。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75)
有才华,有能力,再有贵人赏识,自然平步青云。
赏识丁谓的正是寇准。两人相交甚深。
才华之外,丁谓为人机敏,善于逢迎,加之寇准的力荐,丁谓仕途顺遂、一路高升。后来,寇准为宰相,丁谓副之。
一日,朝廷饮宴。寇准的胡须上不慎沾了汤水。丁谓见到,便起而为其擦拭。众臣愕然。寇准不但不领情,还当众批了丁谓一通,认为其作为副宰相,公然溜须宰相,不仅是小人行径、更有辱朝廷体面。丁谓很下不了台。
就事论事,是非难断。
或许,丁谓多年逢迎惯了,已成为下意识的动作,忘了场合、忘了身份;或许,真是出于对寇准的敬重;又或许,就是有意的溜须拍马。两人,从此陌路,渐成仇敌。
这件事上,也可见寇准彪悍的性格。凡此场景,换个人或者是多数人,即便心中不悦,打个哈哈也就过去了。寇准选择了当场发飙,对象则是当朝副宰相。或许,他是出于公义,心中磊落。或许,他是出于交情,无所顾虑。但是,在朝臣看来,多少有些跋扈之意。寇准少年得意,但仕途坎坷、晚景凄凉,与此性格有分不开的关系。
咬牙切齿的丁谓,苦苦等待时机。
当刘娥与寇准相争时,他主动加入战局。不过,或许在丁谓看来,他之所以投向刘娥,更多地是为了打击寇准,那是泄心头之恨,未必是对刘娥的臣服。
想想也是,丁谓连寇准都不放在眼里,对于歌女出身的刘娥,心中又能有几分真正的敬重呢?当上宰相的丁谓,更加不可一世。
大凡才情出众之人,傲气在所难免。而傲气是藏不住的。对一个人的轻视,也是藏不住的。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76)
丁谓,对刘娥便流露出了傲气。傲气,刘娥见多了,她或许能忍。但擅权的宰相,她就忍不了。
刘娥,能做初一,就能做十五。她继续玩弄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这次的目标是丁谓,打手则换成了曹利用。
丁谓被贬出朝廷,而且贬的更远。寇准在雷州,还未过海。丁谓直接去了海南的崖州。就是当年唐朝李德裕看葫芦的地方。天涯海角。
虽未过海,离东京更近几分,但寇准却再没有回去。这个历经太宗、真宗、仁宗三朝的元老,对真宗有拥立之恩、对朝廷有战和之功的重臣,在忧愤中死在了雷州,病故在竹榻之上。终年62岁。死前留诗一首。
多病将经年,逢迎故不能。
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
壮志销如雪,幽灯冷似冰。
郡斋风雨后,无睡对青灯。
寇准的妻子,奏乞归葬故里。刘娥不为所动,虽然准奏,却只给予微薄的经费。以至于棺椁行至半路,钱已用完,只好寄葬洛阳。直到十年后,仁宗亲政,为寇准昭雪,才归葬故里。
一代名臣,辗转几十年、颠簸数万里,回到了人生的起点。
当寇准贫病交加之时,恰是丁谓人生的顶点。刘娥封他为晋国公,并在其老家苏州建造府邸,盛极一时。
待丁谓被抄家时,从家中搜出的全国各地的贿赂品,不可胜纪,数不过来。跟着他鸡犬升天的四个儿子、三个弟弟,也全部被罢黜。眼见高楼起,眼见高楼塌。
去往崖州,要路过雷州。据说,丁谓曾求见寇准。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77)
不知丁谓此举,作何解释?或许,同是天涯沦落人,有些许愧疚之意,寻求些良心上的安慰。又或许,还是性格使然,他善于逢迎,身段柔软,弯腰对他从来不是难事,习惯使然。至于其中有多少真诚,那就不可知了。
寇准直接拒绝,没有拖泥带水。风格依旧。一如既往。
至此,这对曾经的好友,永诀。
寇准、丁谓,明明是两个不愿戴天的人,却在历史记忆中被紧紧绑在一起。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滑稽。
告别雷州,丁谓踏上了漫漫贬谪之路。由贬到死,凡十五年。崖州三年、雷州五年,道州(今湖南永州)四年、光州(河南信阳)三年。卒于光州,归葬苏州故里。终年71岁。
与后世的章惇一样,丁谓也入了《奸臣传》。
其恶在逢迎。
这位聪明绝顶、学贯古今的大才子,绝不会想到,他逢迎寇准、逢迎真宗、逢迎刘娥,苦苦逢迎一生,却将自己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泉下有知,他可能只有苦笑。
人生到底所谓何事?这样的才子,岂能没看透?他自己就有诗为证。
黑水溪旁聊驻马,奈何岸上试回头。
高崖昏处是阴狱,须信人生到此休。
既然看透,那他这一生逢迎又是为何?或许是无奈吧。毕竟人生艰难。不是替他开脱。毕竟谁都不容易。
为丁谓可惜,可惜他的才华和机敏。
若其回顾一生,人生的杰作,会是什么?一生的才名,七年的宰相,抱上的大腿,玩弄的权术,精妙的思维、过人的狡黠,等等?
没人知道。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78)
收拾完丁谓,曹利用便成了出头的椽子。
这个一生只有一次高光的人,走上了高位,却不懂惜福。
不惜福,还不收敛,刘娥岂能容他?后来,终于被刘娥逮住机会,还扣上了谋反的帽子。谋反是要杀头的。可见,在刘娥心中,曹利用,远远比不上寇准、丁谓。对于后两位,她只是眼不见为净,对曹利用却是动了杀机。
刘娥,很能看的清人、掂得了分量。
最后,在大臣劝诫下,贬谪了事。曹利用,途中自杀。
寇准、丁谓、曹利用,这三个人和他们前后左右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成了刘娥权力之路的垫脚石。在刘娥面前,纵然你是朝廷重臣、纵然你才高八斗、纵然你大功于社稷,该让路的让路、该走人的走人。
或许,这些人心里不服气,甚至觉得窝囊,毕竟输给了一个女人。如果真这么想,那他们真是太轻敌了。
在权力面前,不分男女。只是玩弄权力的高手里,男人多一些,女人少一些罢了。像刘娥这样的女主,千年难遇。他们不冤。
回顾刘娥掌权之路,你能看到她的妇人之仁吗?你能看到她曾经目不识丁吗?你能看到曾经卖艺酒楼吗?你能看到她曾经是无依无靠的小女孩吗?
没有。
无论是谁,只要踏上权力之途,终会被权力体制化。追逐权力,拥有权力,掌握权力,最终成为权力的奴隶。
而体制化之路,就是不断制造敌人、打击敌人,再制造敌人、再打击敌人,在循环中夯实权力、巩固权力之路。这个敌人,可以是朋友、故人、老师、亲人、兄弟、父子、母子等等,可以是任何人。而且,很多时候,选择对什么样的人下手,恰恰反映了权力等级的高低。下不了手?对不起,说明你不合适玩权力。
这点,刘娥无师自通,是天生的高手,玩的炉火纯青。每玩一次,每打击一人,她的权威就更盛一分。直至满朝文武,再无一人可以挑战她的权威。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香港!香港!香港!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79)
刘娥,距离昔日的武则天,不过半步而已。
据说,她曾经在朝堂上,公然问起武后之事。朝臣默然。有人壮着胆子回答,武则天,唐之罪人,几乎毁掉大唐江山。刘娥听后,沉默不语。
即便丁谓不在了,但朝堂之上,永远不缺逢迎之人。
有人自以为读懂了刘娥的心思,公然向她献上《武后临朝图》。这是明晃晃的劝进。一时间,大宋帝国,命悬一线。
向前一步,就是武则天。
最终,刘娥将图怒摔于地,明确表态绝不做此事。至于这其中,她内心有多少纠结,多少感慨,多少畅想、多少不忍。没人知晓。
话说的斩钉截铁。可惜,言行不一。
不久后,朝廷举行祭太庙大典。如此大典,理应由天子主祭。何况,仁宗已24岁,登基11年了。刘娥却再有惊人之举。她不仅亲自主祭,还穿上了天子的衮服。只不过天子衮服上,少了些配饰,没带配剑而已。
看上去,还是有所克制,还有一步之遥。
如此,群臣内心稍安,仁宗更是感激不尽。
在此之前,曾有大臣冒死质问刘娥,她在主祭时,是行男性的皇帝之礼,还是行女性的后妃之礼。刘娥,竟无言以对。
至于最终究竟是何礼,史书没有记载。
刘娥之所以坚持此举,或许是一偿夙愿。因为,祭祀大典不久,她就病重不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临终前,仁宗陪侍在榻前。
刘娥已口不能言,只是用手努力地拽自己的衣服。仁宗不解其意。有大臣解释说,这是太后不愿意着天子服饰去见先帝。仁宗恍然大悟。
换好皇后冠服,刘娥安然去世。终年65岁。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80)
刘娥一死,她的权力帝国瞬间坍塌。而她封锁了几十年的秘密,也大白于天下。关于仁宗的身世。
群臣纷纷上书仁宗,称刘太后并非其生母,而是另有其人。想来,群臣早已知晓秘密,只是瞒着仁宗一人而已。这也充分说明了刘娥的权威之重,足以令群臣禁声。
如此人伦大事,满朝文武竟无人敢言,该谴责吗?
小时候,我们读《皇帝的新装》,觉得皇帝多可笑。慢慢地,我们长大了,才发现小男孩多可贵。而之所以觉得男孩可贵,是因为我们自己做不到。为了谋生吧。为了自己,更为了家人。
在谋生面前,站在道德和大义的角度去谴责,多少有点强人所难。古今依然。
甚至有人公然声称,仁宗生母就是被太后毒死的。这就是典型的小人嘴脸了,挟私报复。不过,言之凿凿,不由得仁宗不信。由大悲到狂怒。
查。彻查。
该说说那个可怜的女人了。
仁宗生母李氏,也就是那个美艳动人的尼姑。生下仁宗后,她就再没见过儿子。后来,她又替真宗生了个女儿,可惜夭折了。她就像个隐形人,无声无息地生活在皇宫的角落里。距离她亲生的儿子,不过咫尺之遥。
真宗驾崩后,她被刘娥送到皇陵,为真宗守陵。只给了个很低名分。不过,刘娥还是找到了她娘家人,给了一官半职。算是有点温情了。
守陵十年后,李氏病重。刘娥得知消息,晋封她为宸妃。诏书送达的当日,李氏归天。此时,她的亲生儿子,仁宗皇帝,已登基十年,23岁了。
起初,刘娥只想以嫔妃之礼安葬李氏。宰相觉得不妥,怕日后生出祸端,提出异议。刘娥接受了建议,让李氏穿上皇太后冠服入殓。李氏的父親得到了追封,家人也得到了晉升。
在汹汹的民意下,悲愤的仁宗来到生母暂厝之地。以换棺椁为名,开棺查验。当他亲眼见到母亲身着皇太后冠服,不禁泪流满面,也大为感慨,人言岂可全信?
后来,仁宗在刘娥的灵位前,焚香忏悔、泪如雨下,感念其抚养之情。仁宗将刘娥和生母一同葬于永定陵,陪侍真宗左右。
刘娥一生,尘埃落定。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80)
刘娥一死,她的权力帝国瞬间坍塌。而她封锁了几十年的秘密,也大白于天下。关于仁宗的身世。
群臣纷纷上书仁宗,称刘太后并非其生母,而是另有其人。想来,群臣早已知晓秘密,只是瞒着仁宗一人而已。这也充分说明了刘娥的权威之重,足以令群臣禁声。
如此人伦大事,满朝文武竟无人敢言,该谴责吗?
小时候,我们读《皇帝的新装》,觉得皇帝多可笑。慢慢地,我们长大了,才发现小男孩多可贵。而之所以觉得男孩可贵,是因为我们自己做不到。为了谋生吧。为了自己,更为了家人。
在谋生面前,站在道德和大义的角度去谴责,多少有点强人所难。古今依然。
甚至有人公然声称,仁宗生母就是被太后毒死的。这就是典型的小人嘴脸了,挟私报复。不过,言之凿凿,不由得仁宗不信。由大悲到狂怒。
查。彻查。
该说说那个可怜的女人了。
仁宗生母李氏,也就是那个美艳动人的尼姑。生下仁宗后,她就再没见过儿子。后来,她又替真宗生了个女儿,可惜夭折了。她就像个隐形人,无声无息地生活在皇宫的角落里。距离她亲生的儿子,不过咫尺之遥。
真宗驾崩后,她被刘娥送到皇陵,为真宗守陵。只给了个很低名分。不过,刘娥还是找到了她娘家人,给了一官半职。算是有点温情了。
守陵十年后,李氏病重。刘娥得知消息,晋封她为宸妃。诏书送达的当日,李氏归天。此时,她的亲生儿子,仁宗皇帝,已登基十年,23岁了。
起初,刘娥只想以嫔妃之礼安葬李氏。宰相觉得不妥,怕日后生出祸端,提出异议。刘娥接受了建议,让李氏穿上皇太后冠服入殓。李氏的父親得到了追封,家人也得到了晉升。
在汹汹的民意下,悲愤的仁宗来到生母暂厝之地。以换棺椁为名,开棺查验。当他亲眼见到母亲身着皇太后冠服,不禁泪流满面,也大为感慨,人言岂可全信?
后来,仁宗在刘娥的灵位前,焚香忏悔、泪如雨下,感念其抚养之情。仁宗将刘娥和生母一同葬于永定陵,陪侍真宗左右。
刘娥一生,尘埃落定。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81)
这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她幼年父母双亡,几乎流落街头,后嫁于龚美。15岁出川逃难,经和尚指点到了东京。邂逅年轻的皇子,改变了一生。居于外室13年。宫中37年,其中,蛰伏16年,皇后10年,太后11年。
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这是很高的评价。从才华上说,她能比肩吕、武,这非常了不起。更了不起的,是她最终遏制了欲望的疯涨,没有造成祸起萧墙、天下大乱。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自古,对权力而言,最难的不是得到权力,更不是使用权力,而是大权在握的时候,对使用权力实现自己私欲的遏制。简单地说,就是你完全拥有了实现梦寐以求私欲的权力,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动手,只要有所示意,有所鼓励,有所默许,就有无数人帮你去实现,而你却控制住了这种欲望。何其难也?
刘娥的私欲是什么?
她父母双亡,家人全无,没有子嗣。她苦熬几十年,凭借一己之力,登上了一个人可以站到的权力最高峰,只差一厘米。这样的人,她还追求什么呢?
她有过登基为帝的念头吗?
应该是有的。她当众询问武后之事,身着天子衮服,就是例证;她大权在握,天下事几乎决于一人之手,也是例证。其实,她几乎已经把自己的私欲,展现在了天下人的面前。
但最终,她停在了这最后一厘米处。
这一厘米,是理性和欲望的界限,智者和愚者的界碑。她战胜了私欲,退回了她应守的本分。成为了智者。这很了不起。
史笔如刀,但对于刘娥,却大都手下留情。这是对她理智的褒奖,也是她应得的补偿。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82)
当然,作为政治家的刘娥,所有理性的思考,都源于精妙的算计。吕雉、武则天,毕竟年代久远,但北方的大辽,则有个现实的案例。辽太后,萧绰、萧燕燕。刘娥小萧燕燕16岁。她们生活在同一时代。
说起来,两人有诸多相似之处。
两人都是当皇后时开始参政,太后时临朝称制。都将实际权力牢牢抓在手里,直到死前一刻。两人还都育子有方,辽圣宗一代英主,宋仁宗一代明君。两人都有治国之才,治下的辽、宋,都是繁华富强的盛世。不夸张地说,她们统治时期,几乎都是辽、宋最好的时代。
这是两个令人尊敬的女人。
萧绰,死于1009年;三年后,刘娥成为皇后。以宋、辽当年的亲密关系,萧绰在辽国的一言一行,刘娥都清楚无疑。很难说,萧绰对刘娥后来的行为没有影响。
当然,要论成功的路径,萧绰是金枝玉叶、出生富贵,后宫之路也颇为顺遂,而刘娥的一路逆袭,则更加艰难不易。
从另一角度说,萧绰还有韩德让,不是夫妻、胜似夫妻。而刘娥,跟随真宗多年,无论是独居外室、还是权倾天下,私德上都没有任何污点。即便是龚美,也是兄妹相称,清清白白。能做到这点,殊为不易。看看吕雉和武则天,就明白了。
这里说的,不是女人的节操问题,而是政治家的操守。萧绰与韩德让,有情有义,政治盟友,公私两全。这无可厚非。难道,刘娥就没有公私两全的人选?应该有。至少,龚美就是天然的人选。可是,刘娥没有这么做。所以,更加不易。
无论如何,一个将天下握在手里的人,能够控制任何自己私欲的膨胀,都是令人敬畏、令人尊敬的。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83)
让我们来回顾刘娥的一生。
作为女孩,她自幼父母双亡。而没有父母的庇护,是莫大的悲哀。毕竟,父母之爱是世间最不可替代、不可补偿的温暖。作为少女,她嫁给龚美,颠沛流离。作为少妇,他遇见真宗,望穿秋水十多年。作为嫡母,她教子有方,仁宗终成一代名君,刘娥功不可没。作为太后,她虽晚年恋栈权力,但终究还政仁宗。
作为一个人,她的人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是个女人,下半场是个政治家。
作为女人,她苦命、悲情。
作为政治家,她专权、擅权,任用私人、打击异己。同时,在她的治下,北宋帝国河晏海清,人们安居乐业。
还有件事值得一说,就是她对待仁宗的生母。
作为女人来说,刘娥的手法,无疑很严酷,让亲生母子终生不得相见。可以称的上是铁石心肠。作为政治家来说,尤其是参照历史上那些女主,刘娥并没有毒害她、还任用她的亲人,并以太后之礼入棺。这样的太后,依然有温情。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
因为“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广为流传,使得刘娥在民间形象非常不堪,狭隘嫉妒、残害忠良等等。这点上,她和萧绰颇有相似之处。都是不白之冤。
历史,有时就是这么不讲理。
如果,让刘娥来评价自己?她会对人生满意吗,会有遗憾吗?如果有,会满意什么,又会遗憾什么呢?
满意的,或许是治下的国家,繁荣盛世;国内的百姓,安享太平;教育的皇子,孝顺仁厚。这是作为政治家的。
满意的,或许是遇到了三个对的男人。龚美虽然卑微,但同甘共苦,仁义厚道;真宗虽为天子,但重情重义,不离不弃;仁宗虽非亲子,但恭敬孝顺、言听计从。这是作为女人的。
于公于私,刘娥或许都是满意的。
遗憾的,是没能登上帝位。她曾经无限接近这个位置,只是因为是女人,她不得不停下脚步。武则天曾经的传子、传侄、传女的难题,她同样无法解决;而武氏身后的无奈和骂名,又让她望而却步。这是作为政治家的。
遗憾的,是没有亲生子女。仁宗毕竟是养子。还有一生的坎坷,无论是龚美、还是真宗,这两个人或许都没有真正走进她的内心。如果不考虑权势、地位,这两个男人是配不上刘娥的。她的内心,应该是孤独的。这是作为女人的。
当然,对于这种出生卑微,历经千辛万苦,登临绝顶的人,任何的揣测,都显得苍白。
回首历史深处,看到的还是那个15岁的女孩,正站在汴河的码头上,痴痴地望着这繁华的东京城。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84)
说了这么多的刘娥,真宗作为她的真命天子,似乎被淹没了。宋真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单就这个庙号“真”字,历史上就由他独享,很多人不解其意、不明就里。
他曾经距离皇位很远,皇三子而已。是命运之手,将他推上皇位。这是北宋第一位太平天子。享年54岁,在位25年。
父亲,宋太宗,一代雄主,开疆拓土。
儿子,宋仁宗,一代仁君,青史美名。
妻子,刘 娥,一代女主,比肩吕武。
宋真宗,夹在了中间,有些面目模糊了。
如果要说类似,他倒和唐高宗有几分相似之处。
他一生只亲历一次战争。登上澶州城头,遥望城下,铺天盖地的辽军铁骑。他的天子旌旗,让宋军将士信心倍增。
他一生只签订一次和约,带来了大宋一百二十年的和平。
他信奉道教和佛教,修建玉清昭应宫,封禅泰山、祭祀汾阳,极奢土木,靡费天下。
他好读书,曾作《劝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这是个在历史中,活在父亲、妻子、儿子阴影下的皇帝。其文治武功,或许赶不上这三位,但他做好了衔接和传承。何况,还有澶渊之盟。至少,他是个守成之君。而且,守的不错。
作为男人,单就她对刘娥而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重情重义、有始有终,算是个靠谱的男人。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86)
不久,吕夷简就官复原职、回到了京城,带着一颗复仇之心。回来后,他敏感地捕捉到了仁宗有废后的心思。君臣二人,都在静候机会。
令人意外的是,送来了机会的正是郭皇后自己。
对郭氏来说,刘太后靠山已去,仁宗已亲政,她又没有生下皇子,这时应该收敛、低调些了吧。这是人之常情。在宫中,这也是最基本的游戏规则啊。可惜,她完全不了解形势,没有这个政治智慧。又或者,她也明白这些道理。是女人的嫉妒心,毁掉了她的理智。
一日,仁宗正在宫中与美人闲聊。这是仁宗的新宠。仗着皇帝宠爱,美人便在背后损起了皇后。偏偏就被跟踪至此的郭皇后听个正着。郭氏怒不可遏,上去就是一巴掌,仁宗本能地站起来阻挡,结果打在了他的脖子上。郭氏也真是用力,指尖还尖銳,仁宗脖子上留下几条清晰的红印。这下事大了。
皇后打皇帝,郭氏就这样青史留名了。
郭氏吓坏了,仁宗气坏了。
他找来内侍,问此事该如何处理。这名内侍,正是吕夷简在皇宫的内线。内侍建议,把伤痕给宰相看,听宰相的意见。吕夷简终于逮到了机会。
皇帝、宰相共同发力,即便朝臣们反对的人不在少数,郭氏还是被废了。很多重臣还因此受贬,比如范仲淹。
当然,仁宗还是个宽厚之人。废后的诏书,就写的非常委婉克制。诏书说,郭氏是因为没生下皇子,主动辞去皇后之位,入道观修行。算是给足了面子。仁宗封其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别居他宫。在朝臣的压力下,那位多嘴的美人,也被贬出宫。算是替郭氏出了口气。
这年,郭氏,也不过21岁。如花般的年纪,还没完全盛开,就要在冷宫中,静静地等候岁月的凋谢。
数年后,仁宗想念郭氏。曾派人前去探望,还附诗一首,郭氏也回赠了一首。事情似乎又了转机。或是念及旧情,仁宗曾想秘密地接郭氏回宫。郭氏则回答,偷偷摸摸不行,要在百官面前正式册封才肯回宫。此事,不了了之。
能说什么呢?好听点说是有性格。难听点说,是太不懂世故。人生之路,有上坡、有下拨,上坡的时候,该费力要费力,下坡的时候,该小心要小心。认清形势、找准位置,是人生在世最起码的智慧。郭氏,可惜了。
后来,郭氏忧郁成疾、身染小恙,仁宗派内侍带太医去医治。还是上次那个内侍。结果,小病未愈,郭氏暴亡。终年23岁。
虽然皇宫内外,都怀疑是内侍做了手脚,而内侍又是吕夷简的铁杆,但没有确切证据,终究不了了之。仁宗念及九年夫妻之情,恢复了郭氏的皇后名位。算是留下了最后的温情。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185)
刘娥离世,仁宗亲政。
她虽然离开了,却早已在仁宗身边留下了影子,皇后郭氏。当年,刘娥为十五岁的仁宗选后,广征天下绝色。最后的人选,有郭氏和张氏。
仁宗看中了娇艳动人、小巧玲珑的张氏。而,刘太后则看中了姿色平平、举止大方的郭氏。先前还有位四川女孩,生的更是美艳如花,却被刘娥赐给了前夫龚美的儿子。仁宗,只能咽口水。
从小到大,刘娥安排了仁宗的一切。在婚姻大事上,仁宗更是毫无反抗之力。12岁的郭氏,毫无悬念地被立为了皇后。仁宗拧巴一生的婚姻生活,就此开始。
郭氏,出生官宦世家,知书达理、举止端庄,立为中宫,也在情理之中。刘娥选择郭氏,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妥。可惜,感情这东西,从来就是没道理可讲。外人看起来,再怎么天造地设的一对,当事人不认可,都是白搭。何况,年轻人有几个不爱颜值?
仁宗不敢反抗刘娥,却从心里抵制、排斥郭氏。而郭氏呢,身为皇后,又有强势太后的支持,再加上小女生泛滥的嫉妒心,让她在后宫里有些过于任性了。仁宗被她看得死死的,甚至被限制亲近其他嫔妃。
如此夫妻,貌合神离。只要一出现变化,就难长久。
刘娥刚离世,仁宗就动了废后的心思,只是静待机会而已。皇帝后宫,永远连接着朝政。立后、废后都是重要的朝政,刚刚亲政的仁宗必须谨慎。
再说,仁宗亲政后,首要的任务还是树立权威,这些年太后实在太过强势,满朝文武几乎都是太后的人。
立威,就得调整人事。太后晚年重用的大臣,是仁宗重点清理的对象。兹事体大,仁宗便与宰相吕夷简商量。
这位吕宰相,就是当年建议刘娥厚葬仁宗生母的人。这份恩情,也是仁宗亲近他的重要原因。而他能提出如此建议,足见此人对世事的洞察之力。
清理工作进展很顺利。仁宗有些得意,便与郭皇后闲聊起此事。郭皇后听完,不假思索地说,吕夷简也是巧言令色之辈,否则他又是如何在刘太后面前恩宠不衰的?
仁宗想想,也确实那么回事。很快,吕夷简也被贬。得知缘由的他,对郭皇后算是恨到了骨子里。
郭皇后这番话,可能是出于夫妻间的直言。但帝、后之间,哪有绝对的随意,所有的话岂不都是政治?尤其是涉及到大臣和朝政。只能说,郭皇后在政治上还是太稚嫩了。首先,她不应该随意评论宰相级的官员,这些人都是手眼通天,消息灵通;再说,本质上,她也算是刘太后的人,物伤其类的道理,她应该懂的。
结了冤家,锁定了悲剧。

楼主:未央0810

字数:580156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8-10 21:38:58

更新时间:2021-03-21 11:54:32

评论数:108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