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新疆往事(连载)

新疆往事(连载)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自序
小学时,老师讲张骞出使西域,我当时托着下巴在想:西域在哪里,是不是一个很洪荒的地方?回过神才知道自己就是西域人,想想可笑还真把自个当成中原人了。著名散文家周涛喜欢把新疆比作他的情人,我总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慢慢明白了他的感受:新疆犹如一位神秘而美丽的女人,蒙着面纱,绚丽多彩的妩媚、变幻莫测的身姿、独树一帜的气质确让人欲罢不能。
作为一个本土的新疆人,由于工作的性质,我几乎走遍了天山南北。渐渐的,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爱极了这块土地。我很自豪成为一名新疆人!并希望下辈子还出生在这里!
不少文人骚客喜欢用诗文和画笔描绘新疆的色彩、风土、歌舞、美食和宗教。这些都已经被无数诗画展现了千遍万遍,但是我认为西域的文化底蕴不仅仅只停留在这些肤浅的表面上。她如一座深埋地下的矿藏,需要更深层次地挖掘。有人说西域几千年的文明是中华民族包容性、丰富性与和谐性的体现。或许西域的文明是博大精深的,岂是一两篇文章、三四副图画、五六首歌曲所能表述清楚的?
而我则喜欢揭开她前世的面纱,倾听这位美人的前尘往事!
阅读完许多关于新疆的历史资料后,我发现西域昔日那五彩绚丽、亦真亦幻的形象更加四维化的呈现在我的眼前。
驰骋大漠草原的战神、舍生取义的民族英雄、贪婪无度的国外探险家、誓死捍卫新疆领土完整的官员、不惧列强、维护祖国尊严的少数民族伯克、滥杀无辜、见风使舵的军阀、给新疆各族人民带来希望的中国共产党人。这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一段段传奇动人的故事让我如痴如醉。
看到这里,有人或许会说:别给我整这些没用的!既然你那么爱新疆,作为新疆人,你能为新疆做些啥?
维护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当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能所做的就是通过我的文字带大家穿越时空,回到那个久远的时代: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段时期是中国不堪回首的时期。作为母亲的一个孩子新疆,自然一样逃不脱屈辱和被欺凌的命运,甚至差一点让母亲抛弃!
所以,我更想带大家回去看看我们的祖辈,听听他们的故事,品味西出阳关、大漠孤烟的味道,感受他们的欢乐和痛楚,学习他们的执着和毅力,体会到新疆今天领土完整、民族团结的来之不易。
司马光的史书《资治通鉴》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当然我的《新疆往事》绝不敢和涑水先生的《资治通鉴》同日而语。但是希望看过我文字的朋友通过新疆往事能了解一下我们这块热土的过去,那年、那人、那些事。并且有所反思、警示和启迪,更加热爱新疆这片土地。哪怕有一点点,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下面就请聆听我们新疆人自己的故事!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晚晴时期
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一片石之战后,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趁势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正式入主中原。1645年李自成兵败被杀,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监国的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标志着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的覆灭,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1759年,乾隆统一西域天山南北。新疆再一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第一章 湘江边上话新疆
1850年一天夜里,长沙城中,湘江边,橘子洲头。一位65岁的老者和一位38岁的失落文人进行了一次关于新疆主题的谈话,这次谈话关乎到25年后新疆的命运!
他们两位是晚清杰出的风云人物:老者是大名鼎鼎的林则徐,文人在当时则是小有名气的左宗棠。林则徐为何要与一个小他27岁、尚无一官半职的后辈晤面呢?
咱们得从鸦片战争说起。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大清惨败,细节方面地球人都知道。道光皇帝很不爽,将怒气发泄在了林则徐身上。不仅革了他的官职,还发配他去新疆伊犁草原放羊。林则徐忍辱负重、毫无怨言地踏上了援疆的征途。
当年的新疆可不像现在。早上在广州吃完早茶抹完嘴,打飞的晚上就可在伊犁撸羊肉串。林则徐走了三个多月才到。现代人穿越过去说不定半道上就无法忍受没有微信、头条和抖音的存在就自杀了。
林公一到伊犁立刻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边疆的建设开发中去。他认真阅读新疆屯田档案资料,开荒屯田、兴修水利。伊犁将军布彦泰对这位老英雄佩服的五体投地。上书皇帝为林则徐表功。没想到道光这皇帝老儿怒气未消,问底下的太监道:“对林则徐是不是有些太残忍了?”,太监茫然的摇摇头,道光又说道:“那就再残忍一些,既然表现这么好,就到南疆更艰苦的地方去磨练一下吧。”。“著即传谕林则徐,前赴阿克苏、乌仕、和阗,周历履勘。”
看完这段话,想想如果是自己一定会嚎啕恸哭,拿头撞墙。然而,林公则依然毫无怨言去南疆锻炼。在大半年的时间里,老英雄先后勘查了库车、乌什、阿克苏、和阗(今和田)、叶尔羌(今莎车)、喀什噶尔和喀喇沙尔(今焉耆)七城垦地,中经英吉沙,遍历南疆八大城,勘地60余万亩;九月间在吐鲁番所辖托克逊之伊拉里克(今伊拉湖)勘地11万亩,十月间在哈密以东塔尔纳沁(今纳沁城)勘地6000亩。
林则徐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晚年又扎根新疆,为边疆的发展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他的所作所为值得我们后人仰视。
1845年,道光终于良心发现,下令释放遗戍在伊犁的林则徐,给五品京堂候补待遇。1850年,林则徐因病卸任云贵总督(云南、贵州两省省委书记兼省长兼军区司令员)。他从昆明回福建沿途经过贵州、湖南。他计划好了,经过湖南一定得会一会左宗棠。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但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心情极度苦闷,只得隐居山野,遍读群书,钻研农学、舆地、兵法。早在一年以前,贵州安顺知府(地区地委书记兼专员)胡林翼就曾极力向林则徐推荐左宗棠:"湘阴左君有异才,品学为湘中士类第一。"于是,林则徐要胡林翼写信给左宗棠,请他到云贵总督幕府(智囊团)任职。然而,恰好左宗棠当时不知为何找个理由推脱了。
此次听说林则徐要见他,左宗棠简直是又惊又喜。你想想,自己的偶像兼封疆大吏说要见见自已这个草根小百姓,你说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因为他一直是林公的铁杆粉丝。想当年林老英雄的光辉事迹,气吞往里如虎,普天之下,谁人不知?
两人在露天的船头上一边喝酒,一边畅谈。
见到林公平易近人的笑容,左宗棠终于放送紧张的心态恭敬地问道:“从哪里谈起?”
“先谈新疆,再谈兵战,如何?”林则徐笑道。
左宗棠不慌不忙,开始侃侃而谈,二十几年,中国的人文、地理,在他看来早已烂熟于心、胸有成竹。
“新疆地处中亚东部,由于地缘所致,英、俄两国都视新疆为战略要地。新疆古称西域,汉武帝时期,张骞凿通西域。西汉政府在新疆轮台境内设置西域都护府,从此,中国有效地行使对西域的管辖权。。。。。。”
看着左宗棠口若悬河地叙述,林公听得有些入神了,他在新疆行走多年,还未遇到一个对西域的地理、人文、军事和民族宗教如此了如指掌的人。他对新疆目前面临的危机和形势的洞察和自己竟然不谋而合。接着左宗棠又谈起了兵战,他的一些观点和想法又说到了林则徐的心坎上了。
林公饶有兴趣地继续问道:“你认为当今天下当务之急是什么?”
“防务,第一,跟洋人谈判只是形式,战端必然还会起,防务一定必不可少。第二,今之国防,松弛太久,内乱导致外松,应该是先修内务,再集中力量对外。”
接下来,两人又开始谈起解决新疆的问题。
左宗棠继续讲述他的观点:乾隆皇帝收复新疆,无数士兵付出生命的代价。在新疆回归后不愿万里用骆驼送去稻种,在沙漠里开垦农田。打算花再大的本钱也要将屯田工作搞好,我认为新疆要想建设好必须独立建省。现在新疆的落后实在让人焦虑,但是内地也好不到哪去。既然全国一盘棋,边疆还是要先建好,这样才有备无患。。。。。。
林则徐等他谈完说道:“季高,我在新疆几年,局势跟你讲得差不多,新疆虽然贫穷,但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吐鲁番、南疆八城,气候温和,如果有水,并且经营得当,将农业普及推广,它将是中国第二个东南。但新疆太远了,难得管理,官员们又很懈怠,我呢,本想一直扎根西域,为西部大开发多做贡献,但是北京一纸任命,我又去了西南。新疆的事情没做好,我终身遗憾呐!”
说完,林则徐将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全部拿来,打开一看,西域的形式图、山川、道路、城镇、桥梁、水井,都是林公亲自考察后画上去的。他沉重地说道:“将来中国最大的祸患将是沙俄!”
言毕,林公将新疆的所有资料和地图亲手重重地放在左宗棠的手里语重心长地说道:“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
说完,林公的老泪纵横!看到这里,作为一个新疆人,我更是泪眼朦胧。一位虎门硝烟的老英雄,不远万里地来到新疆,建设新疆,最终将新疆托孤,这是什么样的精神!
通过一番促膝长谈,老英雄已对左宗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更加确定:中国东南沿海的外敌,能够抵挡的人才有的是,但是将来摆平沙俄、安定西北乃至新疆的人选,非左季高莫属!
这次对话是决定中国历史未来的一次对话,确切的说是决定新疆160万平方公里去留的对话!
一年后,一代民族英雄林则徐悄然离世,老英雄或许是带着遗憾而走的,但是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将新疆的事业托付给了自己最信任的人。他相信这位后生一定会不负众望。
得到林则徐去世的噩耗,左宗棠悲痛交加,他沉痛地写下挽联: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两百余年遗直在;庙堂依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中大星沉。
林公的预言没错,二十五年之后,新疆大乱,沙俄趁火打劫侵吞了伊犁。扭转西北之乾坤,收复新疆之领土的正是老英雄托付的潇湘第一猛人:左宗棠!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第二章 小鲜肉侵吞大新疆
懂新疆历史的人都知道阿古柏被人称作“中亚屠夫”,却不知以前他还是一枚小鲜肉。咱就从太平天国说起吧!
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接着,全国发生连锁反应。捻军起义,陕甘回民起义,清王朝开始顾头顾不了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新疆协饷断绝。什么是协饷呢?放到今天就是中央给新疆的驻军的援疆资金。军队没了军饷这还了得,战斗力迅速衰减。吃不饱肚子谁给你玩命?
1864年,新疆民乱,库车、和阗、喀什、吐鲁番等地的满汉官员及家眷不是被杀就是自杀。想想当年的驻疆干部实在是伟大,一有暴乱,就有牺牲的可能。南疆各地先后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与清兵互相攻伐,局势混乱。占据喀什旧城的柯尔克孜伯克(当地的首领)司迪尔自立为"帕夏",为了想当曹操,决定派手下去浩罕城迎回大和卓(大阿訇,乾隆年间,在新疆发动叛乱,被大清派兵荡平,最后逃到阿富汗,被干掉。)的曾孙,号称"圣裔"的布素鲁克,立为傀儡。1865年春,浩罕国(浩罕汗国,当时中亚地区的一个封建国家)阿力木库尔汗派阿古柏率领50名骑兵护送布素鲁克去喀什。
阿古柏是何许人也?1820年,这货出生于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附近的一个村子里,搞不清他的族别,出生后不久,其父母离异,幼小的阿古柏跟随改嫁的母亲,其继父是村中的屠夫。虽然没有血缘关系,阿古柏却继承了继父的遗志,几十年后成为真正的“中亚屠夫”。数年之后,其母亲死去,继父对他不薄,一脚将他踢出家门。于是阿古柏只得流落塔什干街头。
少年阿古柏面容姣好,小鲜肉一枚。于是被街头艺人收留,学到了精湛的舞艺。大约10岁的时候,他成为了一名男扮女装的舞童。不久,一名路过塔什干的浩罕官吏看中了他,大概是个变态狂,将其收为自己的娈童,带回首都浩罕城,并将其转送给马达里汗(浩罕汗国国王)的侍从官。
1842年,马达里汗被另外一个国家入侵,在战场上挂了。全国一片混乱。树倒猢狲散,已经长大成人的阿古柏随即回到家乡投奔塔什干伯克(当地的首领),并将美丽的同母妹妹献给了这个伯克,这样,他成为伯克的副官。不久以后,伯克派其出任五百人长,负责镇压塔什干境内的哈萨克人起义。阿古柏如中国的兰陵王,蒙着脸,不仅长得面如冠玉,还骁勇善战,屡立战功。1860年左右,他晋升为阿克麦吉特伯克,成为拥有自己势力的一方诸侯。
一到喀什,布素鲁克和阿古柏便组织兵变,将这个想当曹操的司迪尔逐出喀什。司迪尔这厮哪受得了这气:我只想安静地做个曹操,你他妈的竟然阴我!3月,司迪尔率7000余柯尔克孜兵回袭喀什。阿古柏尽显洪荒之力,仅率100名骑兵夜袭敌军,击溃了司迪尔。接收了司迪尔势力的阿古柏迅速组建了数千名士兵的军队,后攻克了英吉沙,并将司迪尔残部彻底赶出新疆。
在阿古柏的扶持下,布素鲁克1865年4月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即“七城汗国”(南疆七大城:喀什、英吉沙、叶尔羌即莎车、阿克苏、乌什、库车、和阗)。1867年布素鲁克在喀什发动兵变,希望摆脱阿古柏这个小伙伴,坚守41天后失败。随着阿古柏的不断胜利,他觉得这个傀儡太不称职了,不想再和布素鲁克这个小伙伴一起愉快地玩耍了。于是他一脚踢开了布素鲁克,送他去麦加朝圣。立布素鲁克的堂兄继续当傀儡。没想到这个傀儡也不称职,阿古柏对他比对他堂弟客气,直接送他去见了胡大。并宣布取消"哲德沙尔汗国",建立"洪福汗国,自称洪福之王。5月,阿古柏攻占库车、库尔勒,侵占了整个南疆。
1868年,英国派遣特使会晤阿古柏,承认其政权,次年,阿古柏也派亲信赴印度会见英国总督,争取英国支持。英国决定向其赠送大批军火,并允许其在印度招募工匠回喀什设立军工厂。1870年,俄国也派人前往喀什会晤阿古柏,承认其政权。在这一时期,英国仍然是阿古柏的主要支持者,因为其殖民地印度和新疆接壤,由于地缘政治,新疆对英国的势力扩张极为重要。英国期望能够通过支援阿古柏将俄国的扩张阻止在天山以北。
在得到大批先进装备后,阿古柏于1870年5月攻占了吐鲁番,切断了北疆和河西走廊的联系,并收降了以白彦虎为首的陕甘回族农民起义军,实力进一步增强。到1871年底为止,迪化、玛纳斯、鄯善先后被阿古柏攻克,同时俄国这个无耻之徒为阻止阿古柏进一步扩张,出兵占领伊犁。这样,清军除塔城、乌苏等少数据点外,已经全部从新疆消失。阿古柏和英、俄狼狈为奸,几乎侵吞了整个新疆。
说到这里有细心的人会地说道:不对,阿勒泰和哈密还未被阿古柏拿下呢?怎么说几乎侵吞了整个新疆呢?
我科普一下:当时哈密及以东地区属陕甘总督属下的安肃道(驻酒泉)管辖,地区在新疆,行政上却属甘肃。而阿勒泰当时都是蒙古各部的封地,归属于清朝委派的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岘一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节制,也不属新疆管辖。
一个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把中国新疆领土变成他自个儿的领土,这是什么样的节奏?这让大清帝国情何以堪?
是可忍,孰不可忍!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第三章 “海塞并重”vs“海防”
1874年2月6日,日本侵略台湾。后经过一番外交斗争后,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于10月31日签订《北京专条》,12月20日,日军从台湾全部撤走。这样一来,中国东南沿海的防卫局势日趋严峻。日本准备大举购进先进的铁甲舰,构建铁甲舰队的消息,更是令奕䜣、文祥、李鸿章等关注海防的清朝重臣感到寝食不安。
于是老佛爷也坐不住了,向朝廷重臣问询如何加强海防保卫国家?
李鸿章洋洋洒洒写了一本长达九千字的《筹议海防折》。在这篇文章中,李鸿章提出并论证了“放弃新疆,专务海防”的主张。什么理由呢?
首先,新疆几乎是个不毛之地,不是沙子就是石子。这个没用的地儿,不但不能帮国家赚钱,还花费朝廷大量的银子,自乾隆年间新疆正式成为清朝的实际控制区域后,内地每年都要支付新疆驻军军费三百万两白银,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所以,与其收复新疆,还不如放弃新疆,省下这每年三百万两用作海防经费。至于新疆伊犁嘛,俄国人占着,毛熊惹不起,干脆也别收回来了。
其次,新疆周围都是一群狼,就算现在我们能守得住,将来不一定能守得住,就目前我们国家这幅可怜兮兮的小样儿,实在是顾不了新疆这只羊了。
还有, 新疆相当于人的肢体,而沿海相当于人的腹心。人没有肢体还可以存活,但没有了腹心,也就没有了生命。新疆不收复,不会影响到京城,而海防一旦吃紧,京城立即就会震动。所以,海防比塞防要重要得多。
最后,李鸿章认为,新疆远离中原,国际关系复杂,迟早会被他国占领。如果我军西进,则英、俄会联合起来阻挡,我军必败。与其这样,还不如放弃新疆,使英、俄两国互相牵制,确保我西北边疆安宁。
看这里到,有人或许会大骂李鸿章不是卖国贼实在太便宜他了。卖国卖得如此理直气壮、冠冕堂皇、名正言顺!其实,“海防论”当时确实有很大的“市场”。当然一来许多人为淮系派,以李鸿章马首是瞻。二来里面的内容有些确实有点道理,比如李鸿章说沿海相当于人的腹心,海防一旦吃紧,京城立即就会震动。这的确不是危言损听,第一次鸦片战争,英舰以惊人的速度攻城略地,抵达天津大沽口外,震动京师。第二次则是英法联军直接从海上攻陷天津大沽炮台,接着打下北京城,害的咸丰帝逃往避暑山庄。第三次是八国联军依然故伎重演,从海上攻取天津大沽炮台。接着直取北京,这回慈禧蹿得比兔子还快,逃得比他老公咸丰还远,直接狂奔到了西安。
所以理性的分析,李鸿章重海防也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并无卖国之心。但我们又不得不说李鸿章的目光实在是短浅,只顾眼前的利益和忧患,而没有顾及长远的利益和今后的大患!还有,李鸿章或许还夹杂着一点儿个人的私心。按照朝廷“谁坚持,谁办事”的原则,身为直隶总督享尽荣华的李鸿章断然不愿当陕甘总督去吃洋芋蛋和裤带面。还有,一旦左去收复新疆,银子还得李鸿章支持,万一收不回来,银子不打水漂了?万一收复新疆,自个儿的功劳又在左之下。所以看来看去,李鸿章此人实在是圆滑之极,不愧是曾国藩的学生!
那么左宗棠又是怎么想的呢?
针对手脚和腹心的言论,左宗棠冷笑道:非得自断手脚和自刺心脏吗?为什么不拿起刀锋去进攻侵略你的人的手脚和心脏呢?
左宗棠的观点是海防和塞防并重!
首先左宗棠反驳了李鸿章对新疆的无知: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现代人看到这一段一定会赞叹左的事实就是的观点和眼光要比李实在是实际和长远的多。现在新疆在全国的地位我就不说了。举个例子吧: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的东北边缘,阿尔泰山脉的东端南麓,额尔齐斯河的源头,有一个自建国以来就被列为国家高度机密的区域--可可托海。在这里隐藏着一个和共和国命运息息相关的神秘大坑――可可托海三号矿坑。可可托海三号矿是伟晶岩脉矿坑,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坑,盛产着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矿物中的86种矿,其中铍资源量居全国首位,铯、锂、钽资源量分别居全国第五、六、九位。
1960年7月,前苏联单方面撕毁对华经济援助协议,撤走专家,点名要用3号矿坑的矿产还债。总外债折合人民币52亿余元。按照协议,外债应于1965年前全部还清。经中央研究决定,以苏联急需的稀有矿产品来抵债。到1964年,中国提前一年还清了20世纪50年代欠前苏联的全部贷款和利息。有资料显示,可可托海矿务局还债矿产的价值占到了总外债的40%左右!
接着他又从军事上进行反驳:如果新疆保不住,则蒙古就有危险了,那么甘肃、陕西、山西甚至华北都会更危险了。俄罗斯正在疯狂扩张,而我国日渐衰弱,如果新疆要是失去了,难道其余的西北领土能够保得住吗?最好的防手就是进攻,不如直接开打!
所以左宗棠观点是:“窃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第四章 《西征表》感动了西太后
在以淮系首领李鸿章的鼓动下,中国的官方和民间几乎形成了一种舆论:新疆实在万不得已可以放弃。
在“海防派”的成员里,有一个名字格外让左宗棠受刺激。他就是沈葆桢。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女婿,左宗棠曾重点培养过他,举荐他做了福州船政大臣。其实左或许不知道沈葆桢和李鸿章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各方面利益和人情的驱动下,沈葆桢和李鸿章站在一队是很正常的。
左宗棠很生气是因为林则徐当年对塞防的忧虑他沈葆桢不会不知道;当年和林则徐的湘江夜谈,他沈葆桢也不会不知道;林则徐将新疆事业托孤给左宗棠他沈葆桢还不会不知道。
想到这些,左宗棠竟气得忍不住当众人的面大骂沈葆桢:沈葆桢,反对收复新疆,你对得起九泉下的林公吗?你就是林公家的败类,和李鸿章一起丧权辱国!林公当年把女儿嫁给你简直是瞎了眼!
骂着骂着,左宗棠竟然放声大哭起来,他说自己实在无用,眼睁睁看着林公坚守的伊犁被沙俄吞并,眼睁睁看着新疆沦丧在他人的铁蹄之下。在场许多人听着听着也开始潸然泪下。
看到这里,我的眼角也湿润了。其实作为许多新疆本土人,都应该被左宗棠的大哭所感动。因为仔细想想。如果没有他收复新疆,新疆注定是沙俄的一块肥肉。我们的祖辈、父辈自然不会去新疆,自然也不会有“我们”的存在。
痛定思痛,左宗棠冷静下来,决定给朝廷上奏一个“为什要收复新疆,为什么能收复新疆”的奏折:《西征表》!
在论述中,他重点提到新疆对北京的军事重要性:“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以及如果失去新疆是什么结果:“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又堪虞,即北路科不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
大意是如果失去放弃新疆,西北和蒙古就危险了,如果西北和蒙古危险了,北京危险时候就掐指可算了。
左宗棠先是晓之以理,后是动之以情。
左宗棠含泪写到:“臣本一介书生,辱蒙两朝殊恩,高位显爵,久为生平所梦想不到,岂思立功边城,觊望恩施?”
意思是我本是乡里的一个读书人,承蒙两朝皇帝的信任,现在官位和爵位都已经很高了,是我这辈子都梦想不到的,现在国家边防有难,我只想一心为国家解难。哪里还想着争着去边疆立功,得到朝廷的恩惠?
“况臣年已六十有五,正苦日暮途长,及不自忖思量,妄引边荒艰巨为己任,虽至愚极陋,亦不出此。
意 思是而且我已经六十五了,活的日子也没多久了,没必要去追功名利禄,我只是一心想在国家边疆危急的时候为朝廷排忧解难。如果不是这样想的,即使最愚蠢的人,面对这种情况都知道怎么去选择。
这些用心写下的文字,把慈禧感动地稀里哗啦。她或许想起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出师表》。这些情真意切、掏心肺腑的言语比《出师表》简直有过之而不及。慈禧虽是个没什么文化的家庭妇女,但是哪句话真诚,哪句话在装逼,她还是能分辨出来。左宗棠用他的刚直、真情和周密的论证深深地打动了西太后。从左宗棠那里她看到了信心和希望。
最终,慈禧当场拍板:任命左宗棠为西征统帅,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新疆军务。
李鸿章听了当时就傻逼了。自己组团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筹谋的“放弃新疆、专务海防”的计划一败涂地!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第六章 春风渡玉关
1876年4月7日左宗棠亲率西征大军抵达甘肃肃州(酒泉)。清军出关的消息让身在阿克苏的阿古柏有些坐不住了。
他控制新疆已有十年之久了。此时的阿古柏已由小鲜肉变成了老腊肉。这十年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字“爽!”。对他来说新疆是人间天堂;然而新疆对老百姓来说却成了人间地狱。阿古柏一直自我感觉良好,他本是来新疆旅游的,没想到一不留神竟成了新疆的主人。这让他越发地照镜子自恋了:不仅颜值高,还偏偏靠才华!
阿古柏一边依仗这英国和沙俄的势力对抗大清,一边又将两个列强玩弄于股掌之中。他总觉得清帝国就是病猫一只,况且自己身后还有英国狮子和俄国毛熊给自己撑腰,大清绝不敢来新疆撒野。这次阿古柏才发现这只病猫已变身成一头下山的猛虎,大吼一声,杀气腾腾地扑向西域。
阿古柏这时只得求助他的主子大英帝国。英国当然不愿看到自己刚培养的小宠物就这样被大清掐死在摇摇车里。于是英国驻华公使找李鸿章调解,他告诉李鸿章说阿古柏深刻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并打算向清政府做深刻检讨,让清政府作为自己的宗主国,但可不可以不朝贡?
李鸿章一听感觉好惊喜好意外,立刻满口答应上奏朝廷说:阿古柏已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想痛改前非,改正就是好同志嘛,他托印度阿三稍了一句话,愿意作为咱的属国,但太穷不进贡行不行?或送点水果行不行,比如甜瓜、葡萄、香梨之类的。我认为此事甚好,免得打打杀杀的,多暴力还费钱还赠瓜果。
朝廷问左宗棠意见,左宗棠说让英国佬滚犊子去吧!(“无需英人代为过虑也。”)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听到左宗棠非要打得自己把新疆从嘴里吐出来,阿古柏当然不甘心了。于是他只得硬着头皮应战。他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设置于古牧地(今乌市米东区),以保乌鲁木齐和玛纳斯;第二道设于达坂城和胜金口两道天山隘口;第三道设于吐鲁番和托克逊,守住通往南疆的门户。
第一道防线的主将叫白彦虎,是左宗棠的手下败将。 白彦虎, 陕西回族人。 1862年,白参加了陕西回民起义军,后作战勇猛,被推举为十八大营元帅之一。 1873年八月,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率清军攻占了回民军在陕、甘、宁、青的最后一个据点肃州,白率余部2000余人蹿入新疆,在新疆和清军打了一阵子游击,遂降服于阿古柏。
新疆这么大一块地儿,怎么打?老虎吃天,如何下口?左宗棠制订了八字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为什么呢?
因为左宗棠经过多年对新疆地形的分析,天山将新疆分成两半,新疆是北高南低。龚自珍早已说过:北可以制南,南不可以制北。而且,北方叛军是白彦虎之流容易对付,南方叛军不一定好打。控制新疆北疆,还可以切断西部抢占新疆伊犁的俄罗斯和阿古柏的联系。
“缓战急进”则反映了左宗棠的个性,事前处处谨慎小心、反复琢磨,一旦认准便迅猛出手,让敌人防不胜防。正所谓是“静若处子,动如脱兔。”
1876年7月,左宗棠麾下大将刘锦棠率军从新疆北线抵达阜康,准备直取古牧地。古牧地是乌鲁木齐北部的门户,拿下乌鲁木齐,白彦虎就得跑路到吐鲁番。刘锦棠学了汉朝名将韩信的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表面上佯装在甘泉堡掏挖废井痛苦地找水,计划走戈壁大道的九沟十八坡进攻古牧地。实际上从小路上夜袭了水草丰满的黄田。之后刘锦棠率军将古牧地城团团围住,就地建筑炮台,开始炮轰城内。清军大举攻城,随后6千多敌军土崩瓦解。最终,攻克乌鲁木齐如探囊取物。9月,刘锦棠已收复新疆除了伊犁的北部全境。
按照“缓战急进”的方针,1877年开春,左宗棠才开始部署第二阶段的战役。他继续不慌不忙地进行战术分解:摧毁第二、三道防线,拿下吐鲁番,扼住阿古柏的咽喉让他吃不成葡萄,打通前往南疆的通道。
听说清军要解放达坂城,城内的维吾尔老百姓争先恐后给刘锦棠报信、告密。于是三日内,达坂城被攻克,九日后金胜口被拿下。最终刘锦棠亲率7000人马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铺天盖地地压向吐克逊城。守城主帅是阿古柏的小儿子海古拉,他哪是对手,被杀得晕头转向并且智商出了问题,竟下令纵火烧城,然后跑路。另三支清军在吐鲁番城下与阿古柏的主力展开决战。叛军根本不是对手,被打的四散奔逃、丢盔卸甲。吐鲁番城边的汉城叛军还是比较勇敢机智,见到上述情景直接举着双手就出城了!
“三城战役”打完,仅仅用了12天!阿古柏一半的主力灰飞烟灭。
在清军的连环脚和流星拳下,阿古柏集团被打得鼻青脸肿、满地找牙,并且他的内脏下水也出了问题。阿古柏内部的三个派系开始狗咬狗。眼看着大清如泰山压顶之势扑来,阿古柏底下的人也不含糊,272名部下联名威逼阿古柏赶紧求和。阿古柏哪肯答应,竟然平易近人地和部下掐起架来。1877年5月底,阿古柏离奇地暴毙了。关于他的死一直众说纷纭,一说他是被部下群殴而死的,这个有些搞,一个堂堂的首领,不至于死得这么窝囊吧。二说是他畏罪饮毒酒到胡大那里告状去了。三说是被部下打晕后,有人给他茶水里下了毒。总之,不仅左宗棠希望他死,阿古柏手下的人也希望他早死。于是阿古柏不负众望地终于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阿古柏这么快就玩完了,这让左宗棠十分意外,就像十几年前的那部《西游记后传》中的孙悟空时常唠叨的一句话:我还未出手,你就已倒下!
阿古柏倒下了,他的两个儿子又粉墨登场。上演了为了王位骨肉相残的闹剧。结果,大儿子伯克胡里发扬了兄长的情谊,让弟弟海古拉去陪他的父王阿古柏,自己继续忍痛和白彦虎充当两只小螳螂企图阻挡大清帝国这辆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的战车。
1877年十一月,清军攻克喀什,伯克胡里和白彦虎逃亡到了沙俄。南疆彻底被收复!
左宗棠的挚友杨昌浚(因杨乃武和小白菜冤案被革职的浙江巡抚)赋诗一首《恭送左公西行甘棠》赞颂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丰功伟绩,至今广为流传:
上相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当阿古柏这棵大树倒下后,左宗棠就知道剩下猢狲不足挂齿,他早已将自己犀利的目光转向沙俄强占下的伊犁。
第七章 斗智斗勇收伊犁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谢谢捧场!估计不懂新疆的人都不喜欢看。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好像漏了,补第五章 出征前的难题
朝廷宣布后,左宗棠简直兴奋地要命。放在我们新疆土话来说这就是个“老勺子(傻子)”。的确,一个到退休年龄的老头儿,放着内地的颐养天年不干,偏偏要跑到新疆吃土和沙子!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是左宗棠的真实想法。荣华富贵、贪图享乐、安度晚年这些凡夫俗子的想法在他的字典里是没有的,为国分忧、安定边疆、马革裹尸才是他的真正志向。我对左公的崇拜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
或许,左宗棠会想起二十几年前和林则徐的湘江夜谈,他现在终于可以坚定地对逝去的林则徐说道:“林公,您的新疆夙愿,季高必定为您实现!”
激动和欣喜过后还得回到理性和现实。打新疆不是打游戏,鼠标动几下,呼啦啦千军万马就杀出去了。左宗棠面临着组织军队、选拔将领、准备粮草和筹集军饷等几大难题。
左宗棠麾下的楚军是现成的,十几年的才沙场磨练,立下赫赫战功:剿灭太平军、平定捻军、安定陕甘回民之乱。左宗棠在楚军的基础上继续招兵买马,终于组建成8万7千人的西征军。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经过深思熟虑,左宗棠最终大胆选定32岁的年轻有为的刘锦堂和身经百战的张曜为主将,统领西征将士。
接下来粮草,在新疆作战和不同于内地,短则一年半载,长则说不定五六年。新疆几乎不产粮食,也不能老指着朝廷千里迢迢地从内地供应粮食吧。这时候左宗棠以前专攻过的“农学”派上了用场。他在哈密实行屯田制度:也就是大生产运动。士兵们战斗结束,就得放下刀枪,扛起锄头种庄稼和蔬菜;农闲的时候还得挖渠修水库、盖房子、搞绿化植树造林。
其实当年,左宗棠对付太平军组建楚军的时候,左宗棠就自创了一个训练科目叫“习作劳苦”,就是割稻收麦、挖土翻田、扛沙挑泥、搬砖运瓦。如今楚军到新疆刚好可以“实战演练”了!
最令左宗棠头疼的问题就是军饷。左宗棠估计了一下,去新疆一年的开支得800万两左右白银。国库?早已空空如也,对付200万两就不错了。于是他求朝廷命沈葆桢去问洋商借款1000万两白银。因为沈葆桢有过借款的经验。这一求不要紧,沈葆桢继续和李鸿章穿一条裤子,又开始唱反调:我说哥,收复新疆那个鸟地方还不知道猴年马月呢,就算收复了,沙俄那毛熊是省油的灯?后面的事情就更麻烦了,借洋款要海关担保,海关担得起吗?你那可是个大窟窿,将来窟窿越来越大呢?让各省支付你的援疆资金?也不可能。再去借洋款?海关能受得了吗?到时候您就躲在戈壁滩的旱厕里哭吧,我看现在趁早收场还来得及,回家抱孙子吧您呐!
李鸿章继续附和打退堂鼓。
左宗棠听了叹了口气,将上报1000万两缩减为400万两。还是慈禧豪爽:1000万就1000万,借!借!借!
既然求沈葆桢没有卵用,突然一个神人在左的脑海里灵光乍现:胡雪岩!
当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这位红顶商人旗下的"阜康钱庄"又恰好与英国渣打银行有生意往来,于是胡雪岩代表清政府出面,向其借款。经过几昼夜的秘密谈判,胡雪岩轻松搞定,终于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为担保,为西征筹得第一笔借款二百万两。此后更是如法炮制,依靠自己在上海滩生意场上的商业信誉,先后四次出面向汇丰银行等英国财团借得总计白银1595万两,解决了西征的经费问题。
上述难题解决了,部队开拔、准备开打!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伊犁,蒙古语,“光明显达”的意思。
顺便科普一下,新疆北疆的地名大部分为蒙古语。比如乌鲁木齐是“优美的牧场”,博尔塔拉是“青色的草原”,那拉提是“有太阳”。这就说明新疆在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蒙古人的领地。13世纪初成吉思汗征服西域,其二儿子察合台在西域建立了察合台汗国。明朝时期史称漠西蒙古的瓦剌统治着阿尔泰山脉以及伊犁河流域一带。清朝初年,瓦剌的准噶尔部征服了天山南北,建立准噶尔汗国。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多次用兵新疆,终于在1760年冬,准噶尔汗国灭亡。所以新疆的北疆有500多年曾经是蒙古人的牧场。那么问题就来了,有人会问为什么现在北疆蒙古人很少呢?其实如今准噶尔部的蒙古人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南北疆的蒙古人是漠西蒙古的土尔扈特部人,乾隆年间从沙俄东归而来。那么曾经叱咤天山南北的准噶尔部人哪去了呢?由于不断地反抗,乾隆年间基本上被清军清洗得差不多了,当时广袤的天山南北,被杀得见不到一顶蒙古包。如今仅剩的准噶尔部人残存在伊犁和塔城一带。
好了,不扯远了。
清朝统一西域后,于1762年在伊犁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伊犁将军级别很高,正一品武官。),作为当时新疆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统辖天山南北各路驻防城镇及归附清朝的中亚和哈萨克各部。成为新疆政治、军事中心。
1871年初,阿古柏正忙着入侵新疆,沙俄趁火打劫抢占了伊犁。后来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小宠物阿古柏像只蚂蚁一般被左宗棠用手指头碾死,毛熊也在伊犁有些如坐针毡。况且自己侵占伊犁实在有些太不要脸了。
谈判吧,我说!毛熊主动向大清摊牌。清政府于是派完颜崇厚代表中国去俄国彼得堡谈判。
完颜崇厚,满洲镶黄旗人,曾任兵部左侍郎(国防部副部长)、三口通商大臣,办理洋务。这次受命去俄国谈判,崇厚十分得瑟。
去俄国有两条路,其一陆路,可经过左宗棠的肃州大营,征求左宗棠的意见,然后从伊犁入俄,顺便还可考察伊犁的状况,大约三个月可到达。缺点是路途较辛苦,一路上灰头土脸的又没有微信。其二海路,绕道欧洲,时间很长。走海路较爽,一路上豪华油轮,赏海景、吃西餐、喝洋酒、看美女。看海看激动了,说不定还抱个洋妞摆个飞翔的造型。
崇厚听了李鸿章的建议走了海路。经过大半年的边走边玩,这厮终于到了俄国的圣彼得堡。俄国人将早准备好的糖衣炮弹对准崇厚一顿狂轰乱炸,把崇厚搞的晕晕乎乎、忘乎所以。又玩了快大半年,崇厚才擅作主张,和俄国签订了《里瓦吉亚条约》。
其主要内容为:一、中国仅收回伊犁城,但伊犁西境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南境特克斯河流域以及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地区斋桑湖以东土地却划归俄属。
二、赔偿“代收代守”伊犁兵费及恤款五百万卢布(合银二百八十万两)。
三、俄商在蒙古、新疆贸易免税。通商路线增开三条,俄商在嘉峪关、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古城、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七处增设领事。
条约名义上把伊犁归还中国,但却将伊犁南境的帖克斯河流域和西境霍尔果斯河以西的大片领土割让给沙俄,其西境、南境仍被俄占,处于北、西、南三面受敌的境地,伊犁成为孤城。而且,这个条约还规定:将喀什噶尔及塔尔巴台两处的双方边界作有利于沙俄的修改,以及赔偿军费、免税贸易、增辟通商线路和增设领事等。是一个严重有损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不平等条约。
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立刻遭到朝廷上下的一片骂声,崇厚回国后被革职查办,判为斩监侯(死缓),他为自己公款出国豪华旅游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880年2月,清政府向俄国发出国书,拒绝并否定了《里瓦吉亚条约》。沙俄立刻恼羞成怒,毛熊气得拍打着自己的胸肌,准备给中国一些颜色看看。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1880年上半年,沙俄的兵力开始迅速集结,上万的骑兵、步兵进驻伊犁,
左宗棠这边从容不迫,早已做好了周密的迎敌准备。中路军5000,计划向伊犁发起正面进攻;西路军10000,直扑伊犁的心脏巢穴;
东路军10000,拦截东进的俄军。
顿时,中俄边境,战争的风云开始笼罩伊犁大地。国内从官方到民间也响起一片“打声”。陕西提督雷正綄还主动向左宗棠请战,和他一起并肩作战。
正当中国喊杀声热火朝天。沙俄有些尿了:毛熊只想吓唬一下宝宝,没想到宝宝玩真的!
其实在一片狂热的爱国激情的背后,左宗棠早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沙俄国内的窘况,他已经了如指掌:毛熊刚和世仇土耳其干完仗,财政赤字高达5千万卢布。国内灾情严重,粮食紧缺,农民起义随时会爆发。再打下去,沙皇可能得卖腰子。况且,和沙俄一样觊觎新疆的英国佬一直牵制着俄国在新疆的扩张。这两货各自心怀鬼胎。对于英国佬毛熊又很忌惮。
果然不出左宗棠所料,沙俄终于沉不住气了,故作镇定地说道:要不,咱再重新谈吧!
1880年7月,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代表中国去俄谈判。为了增加谈判筹码,毛熊再一次吓唬一次宝宝,他调集了一支20多艘的舰队从日本逼近天津。
左宗棠听说此消息,笑笑说:“我斯吃过油肉拌面长大的,不是吓大的!”(新疆话)。他大张旗鼓地让人给自己打了口棺材,准备带着它亲征伊犁,埋骨西域。8月左宗棠带棺进驻哈密。
沙俄听到后简直惊掉了!一口棺材彻底激活了中国的士气。清政府马上针锋相对地调集军队在直隶和山海关布下防线对付俄军的突袭。
左宗棠的这一举动不仅赢得了全国上下的一片赞扬,更重要的是为曾纪泽子谈判桌上赢得了信心和筹码。
1881年2月24日,中俄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这个条约比前一个条约在领土和主权上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赔偿所谓“代管费” 由500万卢布增加到900万卢布,所以说此条约仍然算是不平等条约。不过,也不错了,弱国无外交嘛!
1882年3月22日,新任命的伊犁将军正式进驻伊犁,被沙俄抢占11年之久的塞外江南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880年11月14日,左宗棠受命返回北京。离开新疆时他感慨万千。回想30年前与林则徐的湘江夜谈如今在眼前历历在目。他很欣慰,因为自己没有辜负老英雄的托孤夙愿。他凭着自己瘦弱的身躯和坚强的信心和毅力在危难的时刻,替大清扛住了即将倾覆的西北支柱!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第八章 新疆设省
新疆设省在新疆近代史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件!
回顾一下新疆清代之前国家对西域的治理状况。纵观中国历史,其实真正对西域进行有效管理的除了清朝,就是汉唐。公元前59年,西汉在新疆的轮台县设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纳入中国之版图。就是在新疆驻军、种些粮食和花花草草,有时间和当地搞个联欢之类的,其他当地事务基本不管。东汉之后,中国自己陷入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时代。对新疆的管理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强盛的大唐王朝在攻灭东突厥汗国,击退西突厥军队后在西域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在新疆依然是驻军、屯田,对各民族的事务还是不管不问。宋朝从开国以来就一直够窝囊的,北方的强悍民族契丹、女真、西夏、蒙古前仆后继地将他虐的够呛。驾驭西域对他来说就是一个虚幻的梦。元代,西域属于成吉思汗二儿子察合台汗国的地盘。表面臣服于大元,实际是个独立王国。大明还算神勇,不要说整个西域了,控制个哈密都颤颤巍巍、哆哆嗦嗦。明英宗是个有远大报复的人,希望延续先辈朱元璋和朱棣的帅气和雄风,亲率50万大军准备荡平盘踞在阿尔泰山脉一带的漠西蒙古——瓦剌。结果他帅到家了,在河北的土木堡,军队全军覆没不说,自个儿还被蒙古人“请”到草原上去唱草原牧歌。
转眼之间,西域随着大清帝国的建立而被牢牢地控制在满族人的手中。清政府对新疆实施了多种管理制度。其一为郡县制,对在乌鲁木齐以东的新疆东疆范围,汉族、回族密集的各县实行和内地一样的治理手段。其二为伯克制度,伯克即首领。大致意思就是南疆地区,本民族干部治理本民族事务,和“港人治港”差不多。其三札萨克制度意为“执政官”,就是对于臣服大清的新疆少数民族贵族进行封爵,可以世袭。让他们全权管理本民族的事务。比如有名气的库车亲王、吐鲁番郡王、哈密回王等。其四为八旗制度。这在全国都在实施。统一新疆后,清政府对当地各民族“忠贞”,表示怀疑。尤其是对漠西蒙古的准噶尔部极度不信任,于是从东北老家搬来自己人。在乌鲁木齐、伊犁驻防满、蒙(察哈尔部)、锡伯、索伦等各族官兵,防止准噶尔部再次搞事情。
此外,清朝设置的伊犁将军和汉唐的都护府的性质差不多,驻兵、屯田。史称“军府制”。伊犁将军下设四大军政机构,分别是:乌鲁木齐都统,管辖乌苏以东的新疆东疆片区军队;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统辖新疆南疆片区的部队;塔尔巴合台(塔城)参赞大臣,节制巴尔喀什湖以东,除伊犁的新疆北疆片区的兵力;伊犁参赞大臣,协助伊犁将军管理伊犁地区的军务。
新疆光复之后,清政府也在反思,一个外来的小鲜肉带了50个混混组团来玩耍就把新疆搞的鸡飞狗跳、天翻地覆的,还惹得朝廷某些人哭着喊着放弃新疆。看来在西域这个民族、宗教错综复杂的地区自己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与时俱进了。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其实左宗棠早在年青时自己参加的第一次会试考试中就在试卷中提出了新疆设省的构想。这次的“新疆事件”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
经过十多年的战乱,新疆的经济发展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各地的军政机构几乎被摧毁殆尽,当地老百姓不是逃亡就是死亡。边境线上无兵可守,没有护照来新疆旅游的外国游客呈井喷势增长。北疆地区尤为严重,“奇台、古城、济木萨至乌鲁木齐、昌吉、绥来(玛纳斯)等处,回乱以来,汉、回死丧流亡,地皆荒芜。”
于是,左宗棠等人在新疆各地成立了临时官方机构——善后局。善后局的主要工作就是:召集流亡的百姓回家种地老婆孩子热炕头,生产建设兵团继续屯田,公路、水利工程赶紧上马,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办学校的办学校、征税的开始征税。善后局的公务员大部分是左宗棠军队里临时抽调的汉族官员,为今后新疆建省后的军政官员的民族成分埋下了伏笔。
从1877年到1882年,左宗棠数次上奏朝廷,陈述新疆设省的必要性。首先新疆的地缘政治、战略地位要求中央政府必须强有力地控制管理该区域;其次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政治要求;再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伯克制、札萨克制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当地的发展。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的治理水平有限,需要内地干部带来的先进管理经验共同治理新疆。
1884年11月9日,清政府任命刘锦棠为甘肃新疆巡抚,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宜,为新疆最高军政长官。1902年,全疆共设四个道及所属的六个府、十个厅、三个州、二十三县和分县。
设省后,新疆在政治、社会、经济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
其一,哈密归属新疆管辖。前面提到过,哈密原来属于甘肃管辖,现在划归驻乌鲁木齐的镇迪道管辖。
其二,新疆巡抚兼兵部尚书衔,乃新疆最高军政长官,伊犁将军哭晕在厕所,从新疆军区司令员变成了成了伊犁、塔城军分区司令员。其下设的四大军政机构也先后裁撤。
其三,取消伯克制度,原少数民族干部,保留其待遇,不想干的回家抱孩子去,想干的,到各级政府报道,充当辅助办事人员。中央任命的汉族干部开始接手。
其四,削弱札萨克制度“回王”的权力。除了哈密回王(在新疆之乱中,哈密回王精准站队,和阿古柏做过坚决的斗争),其他地区回王的大部分特权被取消,待遇保留。
其五,进行土地革命,“打伯克,分田地”。政府将伯克所非法占有的大部分土地收为国有,然后分配给老百姓。按土地面积和好坏统一收税。大大增加了国家税收。
其六,军队改革。新增的伊塔、阿克苏、喀什地区的“一把手”可节制当地驻军;乌鲁木齐、阿克苏、喀什三地部队进行换防;满八旗集中驻防伊犁和奇台;停止南疆、陕甘、伊犁三地部队定期换防;乌鲁木齐的军队直接听命于巡抚。这些措施既节省了军费,还提高了战斗力,尤其是加强了南疆的防御能力。防止“阿古柏”的“杯具”和 “餐具”再次重演。
新疆设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阿古柏这一闹,让新疆这个“没有奶吃的野孩子”一下子变成了“亲生的”。新疆当时乃至现在对中国的重要地位,我就不多加累述了。
设省后到清末,据官方统计,新疆人口200万以上,耕地面积1500万亩以上,赋税收入大大增加,一派百废俱新、欣欣向荣的气象!
第九章 “赶大营”的身影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欢迎大家围观,吃瓜群众更要围观!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今天讲述的往事是新疆小老百姓的故事!
记得十几年前拜读了作家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小说讲述了1942年河南发生饥荒饿死300万人的事情。其中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在死三百万的同时,历史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宋美龄访美、甘地绝食、斯大林格勒大血战、邱吉尔感冒。这些事件中的任何一桩,放到一九四二年的世界环境中,都比三百万要重要。”
在蒋委员长和历代统治者眼里,300万老百姓只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虫豸,是随手便可碾死的蝼蚁,是等待宰杀的羔羊。这些没有了尊严的贱民是“沉默的大多数”!
梁启超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是的,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帝王将相和草莽英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我们沉醉在歌颂和崇拜那些扭转乾坤、紧握日月旋转的王者枭雄们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人民的存在。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民创造了历史。
在重大的历史变革的十字路口,王者枭雄虽然主宰着方向,然而驱动历史走向的动力仍然得依靠军队和人民。军队的大多数人是“人民子弟”。所以说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句话一点儿也不虚伪。
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
同理,新疆的晚清的那段历史,也不仅仅是大清和阿古柏、沙俄、英帝国之间角逐史。曾经有这样一群人,可以说是新疆近代史上一批最早的“援疆者”。他们在左宗棠的号召之下,挑着担子拖着行李,随军西征,为收复新疆的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后人称之为“赶大营”。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大营”是指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西征军军队大营。“赶”,是指货郎追赶流动的西征军大营做生意。
1876年4月,朝廷任命左宗棠为西征统帅,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新疆军务。当时的新疆地广人稀,也没有网购和顺丰快递,当兵的很难买到生活用品。为了更好满足军队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左宗棠动员号召天津杨柳青的小商贩、货郎数百名,带着药材和日用小百货随军做生意。每到一处在军营附近划出一块地盘,让商贩们摆个地摊,搞个便利店,给部队提供军需品。晚上还可以在营地留宿。所携带的货物还可由军队的车辆捎带。他们如影随形地跟着大部队。左宗棠指到哪,部队就打到哪,货郎们就卖到哪。他们为新疆的战事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新疆收复后,天津杨柳青的商贩们结束了两年多颠沛流离。他们之中有的兴高采烈地荣归故里;大部分的人则光荣地扎根在了南北疆,继续为新疆的经济繁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天津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逐渐在新疆发展起来,在伊犁、奇台、玛纳斯、塔城、喀什、和田,资金最雄厚的商人大都是天津杨柳青人。天津商帮成为当时新疆的第一大商帮,形成“三千货郎满天山”的局面。
定居在乌鲁木齐的货郎们,在现在乌市的大十字开辟了一个商圈。由于之前在收复新疆的战争中他们“双拥”工作做的好,所以杨柳青商贩的扩大经营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富贵险中求”,越是危险、物质匮乏的地方,生意越好做。他们将新疆的土特产干果、羊毛、皮革、棉花、中药材运往关内,然后在京津地区采购新疆紧俏物资回新疆,同时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人来新疆投资。
他们如此受到各地政府重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从晚清时期,军人领取军饷是从北京发放,新疆路远,交通不便。津帮商人想出一个大胆而双赢的办法,由他们联合起来从北京直接领到军饷就地买成货物运回新疆,然后沿路贩卖又折成现钱发放给各地等着饷银的士兵。这样一来自己利用军饷无息贷款,投资卖货赚银子,二来他们成了各地兵营将领的“信用卡”。久而久之,他们和军人都形成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在众多湘军复员留在新疆定居后,更是和天津商人有依存关系。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从1876年后,每年都有数百天津杨柳青人拖家带口、成群结队地来新疆谋生,或投亲访友,也称之为“赶大营”。从天津到新疆,当时的有三条路线。第一条路线是奇葩中的翘楚,得坐船!有没有搞错?去新疆得坐船?没有!从天津坐火车经奉天、哈尔滨到满洲里,办好出境手续后从俄境内的后贝加尔斯克上火车(1904年西伯利亚铁路贯通后),经七天七夜行程到达西伯利亚平原的鄂木斯克,然后乘船沿额尔齐斯河顺流而下,到达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塞米巴拉金斯克,然后乘马车到阿亚古斯,再从这里乘马车经六天时间到新疆塔城巴克图口岸,再乘马车从塔城前往迪化等地。这条路虽然脑洞大开,但节省时间,二十几天就到新疆。但是大概只有天津富豪可以享受。第二条线路是从天津到北京走内蒙古草原到宁夏、甘肃再到哈密进新疆。估计是现在的京新高速公路线,一路上没有驿站只有兵站。据说中央到新疆的“急电”,或是新疆的少数民族王爷到北京觐见皇帝才能走;所以这条线也和穷人屌丝无关。最后一条线路,大多数人从杨柳青出发,沿途经过河北到河南郑州、洛阳,再经西安到兰州,出嘉峪关,过玉门关至星星峡,进入新疆的“苦八站”。其中又以苦水(今思甜)、烟墩两站最为艰苦。一路风餐露宿,沿途气候干燥,缺水少草,到达驿站后才有残破的小店可以住宿。这条线路到迪化,全程4500多公里,走半年才能走到。沿途病死、累死、饿死、渴死、遭土匪抢劫而死的大有人在。但是这些磨难依然没有阻止杨柳青人对新疆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追求而前进的脚步。当时至少有1万五千多个杨柳青人移居新疆,所以新疆迪化(乌鲁木齐)也被称之为“小杨柳青”。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33年的战乱为止。
半个多世纪一来,这些商贩渐渐发展、做大做强,形成了以“津门老八大家”为代表的津帮商人。他们在天津、上海设立采购站,在天山南北各大重镇设立连锁店。在新疆资本实力让其他各省的商帮不能望其项背。他们响当当的招牌商号分别是:永裕德、同盛和、复泉涌、德恒泰、聚兴永、公聚成、升聚永、新盛和。
1910年,迪化大十字发生了骇人听闻的“王高升放火”事件,“津门老八大家”遭受重创,之后的大部分或关门歇业、或撤资回内地,逐渐退出了迪化的商业舞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津门新八大家”在民国时期闪亮登场。迪化有名气的商号、药店、澡堂、银楼、百货店、菜铺子、饭馆大多数依然闪烁着杨柳青人的身影。
如今生活在新疆的杨柳青人已是第七、八代人了。他们在这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幸福地生活着。新疆对他们来说早已成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故乡!他们继续传承着祖辈“赶大营”吃苦耐劳、排除万难的精神,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富强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第十章 形形色色的探险者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19世纪中叶,英国狮子和俄国毛熊在中亚争夺势力范围撕咬得格外的激烈,最终这两货都将贪得无厌的口水滴到了新疆这块肥肉上。在博弈中,两国不仅动用政治、外交、军事等手段以继续扩大自身在中国新疆的政治影响和殖民利益,而且还动用了探察队手段,为进一步殖民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做事前准备。这样一不留神,竟然掀起中亚地理考察热!后来随着国家东方学的兴起,新疆这个“未知世界”引起各国探险家们极大兴趣。众多外国的传教士、商人、学者、官员、旅游者以及身份迥异的探险家前来新疆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探察活动。他们中间有的心怀鬼胎进行间谍活动;有的在西域有了重大的考古发现以至于扬名立万;有的则沦为贪婪的盗贼将新疆的文物洗劫一空;有的则留下大量第一手有价值的关于新疆的考察史料和日记。总之不管任何目的,这些形形色色的探险者无意识得为新疆的人文地理、历史考古、民族宗教的研究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他们当时在新疆的旅游探险故事有些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斯文•赫定。
在瑞典,有一个人和诺贝尔的名声比肩,这个人就是斯文﹒赫定。他是世界著名探险家,从16岁开始,一生从事探险,因为探险,他终身未婚。他曾自豪地说道:亚洲腹地(新疆),就是我的新娘!
新疆,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曾让他由于重大的考古发现而声名鹊起,也曾让他多次与死神交错。总之,他对西域有着深厚而迷恋的情感,以至于这一生都让他难以忘怀在新疆发生的经历!
斯文﹒赫定曾经5次到新疆考察探险,其中第二次让他“大难不死”,第三次让他“必有后福”。
1895年4月10日这一天,斯文﹒赫定计划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侧麦盖提县的拉吉里克村横穿大沙漠至若羌县,大约路程为1000公里。他的装备和粮食应有尽有,惟独没有带上足够的饮水!几天之后,他才发现大沙漠的死亡的威严并非浪得虚名。翻越一座座几十米高的大沙包不断消耗着他们大量的水,一周之后就他们耗尽了所带饮用水,在此后行程中,他们喝过人尿、骆驼尿、羊血、鸡血。大漠开始无情地蚕食着他们的生命!骆驼一个个死去,两个驼工相继倒毙。斯文﹒赫定只得在绝望的沙漠中吃力地爬行,他明白,只有继续向前才有生的可能!或许他的执着被上帝感动,正当他奄奄一息的时候,两只头顶飞过的水鸟让他重新鼓起勇气继续向前。终于他抵达和田河流域,和田河中游一处全靠旺盛泉水才保持在枯水期也不干涸的水塘拯救了他和他的仆人。之后,斯文﹒赫定和仆人如同鲁滨逊漂流记一样凭借着野外求生经验守着救命水塘。他们挖树根、抓鱼充饥、钻木取火过着接近原始人的生活,直到十天之后一个过路的牧羊人将他们救起。从此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了一个别名"死亡之海",斯文﹒赫定则从灭顶之灾中获取了受用终生的教益。
如今那个救命水塘身边早有一条沙漠公路穿行而过,这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第二条沙漠公路(阿拉尔至和田)。当地政府为了纪念这位九死一生的探险家,将这个水塘命名为:赫定水塘!这里成为许多探险家必定要去祭奠的地方。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1900年3月27日,这是赫定第三次向沙漠进军。在行径的途中,赫定让仆人回去找丢失的铁锹。一场猛烈的沙尘暴将仆人吹到了一座荒芜的古城遗址里。仆人随手拾起地上两块精美的木雕便追赶到了赫定的驼队。看见仆人手中刻着精美图案的木板,敏感的赫定立刻意识到沙漠深处埋藏着一个神秘的文明!他当时恨不得立即插上翅膀飞到仆人发现的那片遗址。但是储水的缺乏让他不得不放弃回去。1901年3月3日赫定终于如愿以偿地找到了那片废墟。他们在这座遗址里找到了房屋、佛塔和中国钱币和佉卢文(起源于古印度半岛,流行于古代中亚地区的文字,已消亡)书信。最大的发现是挖到了42个写有中国文字的木简,后来通过欧洲的汉学家研究得出:那些文字是当地中国屯戍区的私人和官方的文件,记载着公元265年到313年的事情。文字里一再提到“楼兰”这个名字,不容置疑,这座古城的名字叫做楼兰!
楼兰,西域三十国之一。公元前77年楼兰国更名鄯善国,并迁都泥城,向汉朝称臣,原都城楼兰城则由汉朝派兵屯田,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曾经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公元448年北魏灭鄯善国。前后经历了约600余年的鄯善国(楼兰国),至此灭亡。从此,楼兰这个名字神秘地消失在中国的史书中。
深埋在沙海之下消失了1500年的古代城市楼兰和它所创造的灿烂文明突然闯入人们的视野,让世人惊诧不已。由此,斯文﹒赫定的名字享誉世界考古界。
1933年10月,赫定等受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铁道部门委托,勘测修建一条横贯中国大陆的交通动脉的可行性(即后来的兰新铁路)。对新疆做了最后一次考察。当时新疆正值战乱,他的著作《马仲英逃亡记》为新疆地方史研究“盛马大战”(盛世才和马仲英)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1952年,赫定因病毒性感冒去世,他留下遗言:他所收集的资料向所有人开放,以便于后人继续进行研究。
新疆50多年的探险生涯中,赫定花了5000多幅记录性绘画,留下了上千张照片,成为了人民了解新疆历史极其宝贵的影像档案。世界20世纪探险史这样赞叹他:是斯文﹒赫定推开了新疆现代探险考古的大门!
很赞赏他在日记里这样描述西域:新疆三面环山,一面与东方相连,从自然和科学的角度看,这块地方由中国管理最为合适!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马达汉
芬兰著名探险家。当时芬兰为沙俄的附属国。曾参加过日俄战争、苏芬战争、一战、二战,俄国革命爆发后,他脱离了俄国军队, 1944年-1946年担任芬兰共和国总统。
19世纪末的中国可谓是惨不忍睹,刚经过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磨难,大清已经病入膏肓,迎来了自己的“回光返照”——30年的“同光中兴”(同治到光绪年间的中兴),此时中国的最高实际统治者慈禧开始有些飘飘然了。然而之后的“甲午海战”、“八国联军”又将她那点儿飘飘然打得灰飞烟灭、荡然无存。紧接着,慈禧又看了场好戏,1904年的日俄大海战中,小个子日本将大个子毛熊按在自家水坑里狂扁让她又一次清醒地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于是她不得不效仿日本实行废除科举、兴办学堂、编练新军、修法立宪的新政。
日俄战争后,毛熊虽然被打得鼻青脸肿,但是对嘴边肥肉新疆依然兴趣不减。马达汉回到芬兰不久,就接到俄军总参谋部指令,要他作为间谍到中国西部执行一项为时两年的军事侦察任务,目的是探明中国中央政权在西北边陲省份新疆的实力影响和清朝地方官员对待"新政"的态度,并考察新疆和西北边境广大的人烟稀少地区,以便为沙俄进一步侵略中国制定战略计划。为了掩盖军事侦察活动,马达汉以俄属芬兰国贵族男爵和探险家的身份,从中亚进入新疆单独行动。
从喀什出发,马达汉第一个刺探的目标是新疆军事重镇阿克苏。阿克苏镇台将军(阿克苏军分区司令员)汤咏山对这个老外毫无戒备,还邀请他到府上做客。汤咏山还特地给马达汉卖弄了一下自己的军事表演,让马达汉了解了新政在阿克苏的成效。当时阿克苏的军队已告别了冷兵器,配备了火枪。参加打靶的30名官兵个个训练有素、百发百中,这让马达汉大为惊叹。现场活跃的气氛让军人出身的马达汉也显摆了一下自己的身手,结果是百步穿杨,赢得众人的喝彩。更令马达汉意想不到的是镇台将军的几位小脚夫人竟然也都是“神枪手”,个个百发百中、弹无虚发。
看到这里我不禁对这位总兵大人的用心良苦叫好,戎马出身的汤咏山喜欢让自己家人也舞枪弄棒没有什么不正常,但或许他的真正用意在于在当时阿克苏这个极为敏感的地区,发生暴乱、战乱的机率实在太高。当时的驻疆干部逃不脱被杀和自杀两条路。
再次重温一下《同治回乱记》(阿古柏之乱)中关于南疆的记载:同治三年,库车土回作乱,城陷。库车办事大臣,英吉沙两领队大臣,叶尔羌帮办大臣,死之。再犯喀喇沙尔(焉耆),办事大臣举家自焚。。。。。。喀什噶尔回目金相印结布鲁特叛回连陷和阗各城,叶尔羌参赞大臣、和阗领队大臣等五十员,同时殉难。
所以武装自己的亲人是总兵大人保护他们最好的办法。我对当时扎根西域的军政官员胆识表示深深地敬仰,并为今天新疆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感到欣慰!

楼主:寂寞的胡杨

字数:1449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6-25 06:29:10

更新时间:2020-03-01 20:03:22

评论数:7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