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新疆往事(连载)

新疆往事(连载)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完成对阿克苏的军事侦查任务后,3月底马达汉向阿克苏以北的天山深处进发,他所穿越的路线是如今新疆十分火爆的高危徒步探险路线——夏特古道(注意!是3月底,当时的新疆大概还处于冬末!现在的独库公路6月初才开封!),然后到达北疆伊犁。因为这条路线为俄国今后对新疆采取军事行动具有很大意义,这是一条快速穿越南北疆的最近线路。但马达汉没料到这条路线和斯文﹒赫定穿越沙漠一样充满着艰险和死亡气息。从阿克苏温宿县翻越穆扎尔特山口,到达伊犁的昭苏县被称之为“天阶之路”,就是说如同“登天”。古道全长120公里,是丝路北道最为险峻的一条路。清朝军队换防、商旅往来多走此道。每年至少有几十个路人和马倒毙在这里。
首先,马达汉得来回无数次穿越汹涌湍急、冰冷刺骨的穆扎尔特河流,稍有不慎他们就会连人带马被河水冲的无影无踪。然后,马队得翻越穆扎尔特冰川。冰川位于还把海拔6995米的天山第二高峰汗腾格里峰东侧,一条条呲牙咧嘴的冰隙张开着血盆大口延绵几十公里,一不小心会它会把你“吞”入无底冰窟,让你尸骨无存。在冰川顶部最陡峭最荒芜的地方,马达汉竟然发现了8个维吾尔人!简直令他匪夷所思!
原来他们是政府派来的“养路工”,正在用斧头在冰面上凿出一个个台阶,供来往商旅方便通行。当商队经过的时候他们还充当“棒棒军”,帮商旅扛运货物行走在马匹无法通行的山路上,他们所得到的回报不过是几个银钱和几捆木柴。在这个几乎每天都是暴风肆虐、飞雪连天的白色恐怖地带,大概木柴就犹如沙漠里的水比金钱贵重得多!据说他们每月可领到一两银子和三升面粉。在我看来这样的工作应该是世界上最为挑战生命底线的职业。他们的工作极其艰险和痛苦,并时刻丢失性命。马达汉的一个随从因体力不支,永远地倒在这里。
马达汉一边行路一边进行军事勘察,在进入古道北端出口的时候,他们遭遇到了一场特大暴风雪,马达汉和马队失散,最后他在饥寒交迫中晕倒在冰天雪地里。庆幸的是他和赫定一样走运,一个伊犁昭苏县的蒙古猎人将他救起。
马达汉和斯文赫定的这两场生死经历,让我对西域有了更加迷恋的膜拜!她的确犹如一位身姿妖娆的艳妇,披着神秘的面纱,有时她会热情似火,让你欲罢不能,以至于为她欲火焚生而死;有时她会冷酷如冰,让你浑身颤栗,以至于为她心寒体冻而亡!此刻,我躺在舒服的被窝里有些理解和羡慕那些不顾生死的探险家,他们时刻游离并沉醉在“冰与火”的幻境中,这样的人生也是一种独特精彩的活法!正如那些奋不顾身投火的飞蛾,又如海明威笔下那只冻死在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豹!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顺便再得瑟一下:现在生活在伊犁的维吾尔人,他们大多数的祖辈是从夏特古道翻越而来的南疆谋生的贫苦农民。他们被称之为“塔兰其”,维语的意思为“种麦者”。前面提到过,早在乾隆年间,活跃在伊犁地区的蒙古准噶尔部几乎被清军赶尽杀绝,南疆的“塔兰其”和当地的哈萨克人以及东归的蒙古土尔扈特人迅速填补了这里的空白。“塔兰其”一直被错误认定为一个民族,直到解放后才确认为维吾尔人。
马达汉为了军事间谍任务走遍了南疆和北疆,所选路线往往偏离了传统的"丝绸之路"。沿途测量地形,绘制地图,记录气象水文数据,拍摄桥梁和军事设施,每到一处 广泛接触地方官吏首领,参观游览,了解军事、经济、民政等情况,关注少数民族的情况。他在进行人类学人文史地考察中对自然景观、城市风貌、社会现象、生活环境等大约1370幅珍贵的照片。在日记中对沿途的各种见闻大多在日记中作了详细的描述和记录。
马达汉在77岁的时候担任芬兰共和国总统。他在芬兰历史上是一个风云人物,也是个少有的传奇人物。他倔强、勇敢、富于冒险以及丰富多彩的经历,加上神奇的西域探险,构成了他人格独特的魅力。
多年后,他间谍身份曝光后,被人们戏称为在新疆活动过的级别最高的间谍!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冯﹒勒柯克。
德国探险家。1904年,他作为柏林民族人类学博物馆馆探险队长组织了前往中国新疆吐鲁番第二次的探险活动,主要收集人类学馆藏展品,但他最感兴趣的埋藏在这片绿洲下的千年宝藏!
在考察高昌故城的时候,勒柯克拜访了吐鲁番郡王。吐鲁番郡王是清代新疆吐鲁番的维吾尔世袭贵族。第一代郡王即额敏和卓,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军西征准噶尔部,进军至吐鲁番,额敏和卓脱离准噶尔部,率众归顺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在随清军西征准噶尔后,又随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由于功勋显著,被封为郡王。
吐鲁番郡王是一个英俊的维吾尔青年,但身着满清王爷的服饰,头上竟然还留着辫子,是额敏和卓的第七代传人。在当地维吾尔王府里勒柯克看到了大多数中原的饰品:青花瓷、水墨画、青锋剑,这令他吃惊不已。从这些可以看出,新疆东疆的维吾尔人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颇深。
他们受到了郡王的盛情款待,晚宴过后,勒柯克被郡王手下的女歌手的美丽动听的歌声所吸引。勒柯克大加赞美这些动听的声音并诋毁说无法忍受汉族人尖细的歌声(我估计这斯听多了秦腔和京剧)。他听后立即用留声机录下了优美的歌声。目前这些珍贵而古老的声音都保存在德国柏林心理学院。
对新疆歌曲着迷的勒柯克还记录了房东漂亮女儿的三首民歌,其中一首的歌曲让人回味无穷。这首如诗一般而忧伤的歌曲讲述的是阿古柏战争时期一个阿古柏士兵对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无限的爱恋和钦慕。最终阿古柏的军队和清军展开殊死决战,他们试图阻止清军西进,但最后失败,所以这两个相爱者也永远的分别了。
歌词大意是这样的:
达坂城的土地硬呀,
西瓜大又甜;
达坂城有我心爱的人儿啊,
他的名字叫阿拉木汗。
阿拉木汗的头发长又长啊,
它已垂到了地上吗?
悄悄地问一声阿拉木汗,
不知道你愿不愿接受我的心?
我的梨儿撒落在地,
你愿不愿为我拾起?
想要吻你我却不够高,
你可愿意为我弯下腰?
骑着你的骏马越过那冰山,
这样一个好女子,
把一生就付给了对不起她的我。
我看啊看啊,却再也看不见她,
达坂城也渐渐远去。
我真是一个不幸的人啊,
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她。

这或许是《达坂城的姑娘》最早的版本。比起现在那首欢快的版本,这个伤感的版本倒是更让人意味深长、惆怅万分。在100多年前的那场残酷的战争中,我们仿佛在硝烟弥漫、尸横遍野的焦土上看到了一丝人性的光环。
是的,阿古柏士兵虽是侵略者,但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有追求爱的渴望。在回忆中,那段往事不仅仅只有战争、杀戮和掠夺这些冰冷残酷的字眼,人们向往更多的应该是和平、歌声和爱情!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结束了在高昌故城的挖掘活动,勒柯克去了吐峪沟,这里有着1700年的历史,曾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南北朝时期是高昌王朝的佛教重地。大量珍贵的写本、刻本、绢纸绘画、雕像被他的助手用狐尾锯切割下来,运往德国。据勒柯克的书中统计从1902年——1914年四次从新疆运走了433箱文物,可悲的是腐败无知的满清新疆的官员对这些明目张胆的窃贼竟然熟视无睹,任其在中国的后院穿堂入室,进出挖宝如入无人之境,甚至还派人协助。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勒柯克的经济破产,他的独子命丧于法国战场,1930年他在饥寒交迫中死去。这或许是他来新疆盗取文物最好的报应!
可惜他死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运往柏林民俗学博物馆里的那些新疆珍宝,在二战的几次轰炸中化为一堆瓦砾!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别夫佐夫。
在新疆的国外探险家中,他的知名度较低。这位俄国探险家两次在新疆探察,几乎走遍了新疆全境。他的考察领域十分详尽,包括天文、气象、地理、地质、民族等多方面,对我们认识和研究百年新疆自然地理概貌、民族分布、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状况提供有力得而参考价值。令笔者感兴趣的是他在南疆罗布泊、北疆迪化留下的记录。
20世纪70年代以前,罗布泊曾中国第二大咸水湖, 1942年测量时湖水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1962年湖水减少到660平方公里。1970年以后干涸,主要原因是因为塔里木河两岸人口突然增多,不断向塔里木河要水,使其长度急剧萎缩至不足1000公里,使300多公里的河道干涸,导致罗布泊最终干涸。研究人员发现了罗布泊东湖连续向西延伸的湖岸线,由此测算出罗布泊古湖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
1889年7月,别夫佐夫到达罗布泊。他测量出罗布泊的水域面积为40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青海湖的面积。他询问当地的百岁老人,100多年前,罗布泊水域面积还要大的多。这说明罗布泊古湖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是很有可能的。从古到今,罗布泊其实湖水面积一直在缩减。
别夫佐夫还在湖水两侧的芦苇中发现了数量较多的老虎和野猪,不仅如此,他还记载了北疆呼图壁也有老虎的叙述:这个地区人口稀少,当地的住户向我们抱怨,自家的羊总是被老虎吃掉,有天晚上,一只老虎跳墙进入一家农院,正好落在靠院墙的芦苇棚顶上,苇棚倒塌,老虎掉进狭窄圈中,好不容易才逃脱。
新疆有老虎?估计有人会感到惊讶,其实新疆虎的记载在1876年第一次被俄国探险家所记录,所以人们往往只认为新疆虎仅存在南疆库尔勒沿孔雀河至罗布泊一带。按照别夫佐夫的记载,看来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新疆的南北疆都有老虎的存在!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劣和人们的捕杀,新疆虎于1979年被公认灭绝
1889年11月,别夫佐夫抵达乌鲁木齐。他在探险日记中这样写到:全乌鲁木齐绿洲以及老城区总人口约15000人,其中回族13000人,汉族和维吾尔族2000人,汉族和维吾尔族与回族不和。当地的维吾尔人和我国的商人都告诉我,现在的汉族人都十分惧怕回族人。。。。。。现在准噶尔盆地的回族人口一年比一年多,他们源源不断地从内地省份来到这里,而从那里来的汉族移民人数却很少。。。。。。但是不容置疑,大批十分仇视汉民的回族,移民到这个与帝国中心隔离的大戈壁之后,巩固其在准噶尔的统治地位会比现在更加困难。
从别夫佐夫的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这样一个隐藏信息:自1862年至1873年的陕甘回民起义以及之后的陕回白彦虎流窜新疆所造成汉回之间的裂隙的影响依然存在。那段往事许多人都不愿提及。正因为那段历史,我们的民族大英雄左宗棠在镇压回民起义中的行径也一直被史学家所诟病。从别夫佐夫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在如此强烈的汉回矛盾下,清政府能否继续巩固北疆地区的统治而感到忧心忡忡。其实这个担心不是杞人忧天的。1931年回回马仲英率兵杀入新疆,当地的许多回民立刻纷纷响应。这个在以后的章节中会讲到。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斯坦因。
英国考古学家、艺术史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此人因在敦煌莫高窟骗走大批敦煌文物而臭名昭著。而敦煌文物当时震惊了整个欧洲。斯坦因情商很高,他在主攻东方学的时候对《马可波罗游记》和《大唐西域记》颇有研究。因此经常喜欢与新疆官员闲扯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从而赢得他们的好感,让他在西域考古挖掘来就像在自己地里挖土豆。此外斯坦因在新疆一边进行考察一边还顺便搜集一些军事情报给自己的英国主子。
1901年,在考察期间新疆民丰县的一个驼夫拿了两块写有佉卢文的木板给斯坦因。斯坦因依据这两块木板在大沙漠里发现了轰动世界的“东方小庞贝”(公元79年为火山掩埋的意大利古城)尼雅遗址。1906年他再度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掘,斯坦因两次共发掘废址53处,掘获卢文木简721件,汉文木简、木牍数件,以及武器、乐器、毛织物、丝织品、家具、建筑物件、工艺品和稷、粟等粮食作物。从汉文木简得知这里就是《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精绝国故城!
所以斯坦因才是《鬼吹灯》中真正的“胡八一”!
记得前几年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解说人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说什么沿着库尔勒的孔雀河走,到尽头就寻到了精绝古城。懂新疆地理的人一看就笑了。当然小说嘛,不必较真。
1995年10月26日,中日尼雅考察队开掘尼雅古墓群8号墓,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其中一块织锦护膊尤为光彩夺目,赫然织就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令世人震惊,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结束了在新疆的发掘,斯坦因顺走所获文物到英国约1500件左右!1913年,这家伙再次重访尼雅、楼兰遗址、敦煌,又 “习惯性”打包带走大量文物!
1930年当斯坦因再次进入新疆时,中国学术界让其滚出中国的呼声达到了顶峰。南京政府不得不密令新疆省政府将这货驱逐出境。
1907年斯坦因抵达罗布荒原,计划去楼兰。突然在这个连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竟然蹦出两个罗布人(维吾尔族的一支,生活在新疆罗布泊地区,操维吾尔语罗布方言、以打鱼为生的土著居民。)的伯克,他们身着大清的五品官府,官服打着补丁,但洗得很干净,着装中规中矩。他俩是康熙册封的世袭伯克,特意向探险队的外国人检查护照。作为大清的臣民这是他们的职责和义务。这叫斯坦因感慨不已,他走遍西部,一向通行无阻,清朝的官员无不唯唯诺诺,根本不用出示护照,唯独在这个荒凉如月球的地方,却遇到两个不畏强权、维护大清权威的罗布人!
一个大清的官员如果对于外国列强表示出如此的“谦卑”甚至还不如两个“愚昧”的罗布人,那么这个帝国离寿终正寝的确就不远了!

第十一章 辛亥革命的冲击波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1908年11月14日年仅38岁的光绪帝突然驾崩,一天之后,老佛爷也安心地撒手人寰。很明显,慈禧不希望在她死后看到光绪重掌大权后对她和她的家族的报复行动,也不希望看到光绪那副亢奋、得瑟的神情。于是她先看着他死,否则,她咽不下这口气。
大清两个至关重要的人物相继为自己敲响了丧钟,也给清王朝以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提前敲响了丧钟。
1900年,八国联军将慈禧赶到了西安去吃羊肉泡。吃完羊肉泡,泡完华清池,惊魂未定的西太后开始怀念“维新变法”的日子。于是1901年,慈禧太后正式宣布实行新政,在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方面进行一系列系统性改革。1906年,清政府效仿日本预备君主立宪。
如果他俩有一个不死,清王朝或许会君主立宪再继续苟延残喘几十年也说不准。因为慈禧有震慑力,算是大清的擎天柱;光绪是改革派,算是一代明君。可惜老天爷不再给满清最后一次机会。隆裕太后是个毫无主见的家庭妇女;摄政王载沣是个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溥仪是个三岁的小屁孩儿。“立宪派”和“革命派”在他们身上根本看不到一丝曙光
奔向共和的那架马车已没有耐性再容爱新觉罗家族在车上首鼠两端、婆婆妈妈、拖拖踏踏。于是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这枚“革命核弹”的冲击波在短短两个月内,覆盖了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他们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同样,这道冲击波的威力继续向西漫延,终于波及到了距武昌3600公里 的乌鲁木齐!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迪化起义
武昌起义79天之后,1911年12月28日,革命党人刘先俊领导了新疆迪化起义,打响了新疆响应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刘先俊,湖南宁乡人。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在湖南、南京、镇江等处军营任教官。此时的新疆巡抚袁大化正为改编新军,到处招募军官,经舅舅陶森甲推荐,1911年9月,刘先俊和堂兄弟等人一路辗转来到了迪化。
提到新疆巡抚袁大化,咱得重点介绍一下这个位当时新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他来新疆纯属巧合。在赶大营章节我曾提过,1910年,迪化大十字发生了骇人听闻的“王高升放火”事件,“津门老八大家”几乎崩溃。刘荫楠在《乌鲁木齐掌故》中曾提到过这事,说王高升是个无业游民、地痞无赖。因津帮商店服务态度不好导致他怀恨在心放了一把火,事实是有些出入的。其实王高升是迪化哥老会成员。
哥老会,起源于湖南和湖北,是近代中国活跃于长江流域,声势和影响都很大的一个秘密帮派。与当时的洪门(天地会)、青帮齐名。对清朝末年的革命有着巨大的辅助作用。左宗棠当年率湘军收复新疆,军中混入大量的哥老会成员。到新疆后该社团势力开始不断壮大。
1910年,3月某一天,陕甘人和河北人在红山脚下的庙会上打群架。政府忙调集骑兵营前去镇压,军官田熙年是天津杨柳青人,当然得罩着自己的乡党,于是将陕甘人一顿狂殴。当时迪化有五六千陕甘人是哥老会成员。这还了得!
眼看着小弟被欺负,身为哥老会大十字解放北路及周边社区的扛把子王高升自然要为弟兄出头。于是在另一次庙会上,陕甘人拿着西瓜刀和河北人对砍。陕甘人民风彪悍、够狠,河北人一下子死了7人,陕甘人伤1人。田熙年得知消息后又要带兵压制,但被新疆布政使王树楠制止。由他出面调停,平息了此事。
但田熙年咽不下这口气,将一个外逃的甘肃籍士兵(哥老会成员)用军棍活活打死。这下子麻烦大了!
于是身为甘肃人的王高升纠集了一千多军内外陕甘人去省政府示威游行,要求血债血还!与政府谈判了大半天无果,王高升将对河北人的怒火撒在了大十字津帮“八大家”的身上。竟然放火烧了他们的店铺。政府出动军警镇压,在混乱中,王高升直接就挂了,尸首被哥老会埋在六道湾山梁上。
这把火烧得不简单,竟然烧出了迪化的金融风暴,次日商铺纷纷关门,数千人持商票纷纷兑银,更要命的是作为迪化的经济命脉的津商竟然哭爹喊娘地卷铺盖回老家。
此次事件的结果是商家受损、官府埋单;新疆巡抚联魁、新疆布政使(省长)王树楠双双下课。清廷重新任命何彦升为甘肃新疆巡抚,可是此人是个短命鬼,病死在上任的路上。由此,袁大化粉墨登场。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袁大化,安徽涡阳人,他虽然科举之路不顺,只考取了秀才,但是能力较强,31岁的他弃笔从戎,在军界混的风生水起,深得李鸿章的赏识后一路平步青云。1910年初冬,袁大化由江西巡抚调任新疆巡抚。
袁大化见刘先俊是留日学生,又是湖南人,知道湖南人都不是省油的灯,便怀疑此人可能是革命党人,于是让他当了个军事教官,不给军事实权。刘先俊当然不干,袁大化又以金钱收买,也遭拒绝。刘先俊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就让爷回口里吧。袁大化说来的都是客,就多住些日子,就找借口将刘先俊等人滞留迪化,不让他四处宣传革命,蛊惑人心。
当内地各省起义的消息纷纷传到迪化时,刘先俊开始游说袁大化脱离清朝政府宣布新疆拥护共和。袁大化是满清的铁杆粉丝,从九品芝麻官逐步升至一品大员的他对清朝皇帝的感情还是蛮深的。于是袁大化斩钉截铁地宣布:谁敢在我的地盘搞事情,俺就弄死他!
了解到袁大化是厕所里的石头,刘先俊对他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他和革命党人万长风开始联络各界革命志士,筹划起义。他们先与伊犁东来的革命党人等取得联系,又分头取得迪化哥老会龙头和各堂主的支持,经过刘先俊等革命党人的宣传,各界群众、社会名流纷纷表示对革命的理解并提供帮助。于是大家分头行动,分别说服社会、军队各阶层支持革命、支持起义。迪化起义在暗中紧张地准备着。
最终几人商定计划在农历九月二十日起义,不料,起义消息走漏风声。袁大化宣布迪化全城戒严,命令军警大肆搜捕刘先俊等革命党人。看到这严峻的阵势,有些人吓尿了,开始动摇了。农历十一月初九,几名叛徒向袁大化自首,供出起义机密,交出起义者名单。部分革命者被抓、被杀。
刘先俊见已泄密,决定当晚9时起义。刘先俊率100余人,模仿武昌起义左臂缠白布,假扮作巡夜兵丁,进入城内巡防营,计划夺取枪支弹药,与巡防营内部的革命分子会合,直攻抚署东营。但不料原来答应做内应的袁大化的卫队长临阵叛变,内应的士兵已遭到逮捕,只有巡防营起兵响应,就在势单力薄的情况下,起义军依然英勇出击,攻打陆军炮营,此时的袁大化因叛徒告密,早有严密防备。
文武双全、深得李鸿章赏识的袁大化并非徒有虚名。他在入疆途中便带着自己的人马,到任不到两三个月就将新疆的陆军军官更换了一遍。新疆的实际军权牢牢掌控在他的手里。瓦解军队,想让军队倒戈是件不可能的事。革命党人一面准备得有些仓促,一面面对的对手实在有些强大。
进攻失利后,刘先俊等人只好退回巡防营固守。袁大化派重兵包围巡防营。并致书诱降,遭到起义军拒绝。 看到局势已难挽回,刘先俊赶紧让万长风等人趁天未亮突围出城,前往伊犁,他自己带了几个人留下来做掩护。
最终起义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刘先俊等革命者及参加起义的哥老会成员近百人视死如归,没有一人屈服,最终全部被袁大化杀害。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三十年后,幸存的革命党人在《新伊革命史略》中回忆说:
先俊见事败不成,谓余曰:“今日堕人诡计,事已至此,惟有继续担负革命功成之重任者难,死革命者易,君当从难,我得就易,天尚未明,速同刘福田、俞少良两同志出城,潜奔伊犁活动,再图恢复,我当作黄花岗之七十二人也。”
1912年10月1日《民立报》报道:
刘鼎(定)坤被捕时已晚,至翌日早,袁在督练公所问起事理由,刘先俊然谓之曰:“武汉举义之日,我劝你反正,不料你奴心太重。今日被抓,速杀而已,夫复何言!”。
袁复问党人名目,烈士曰:“要杀者,我也。此外并无一人,求杀我,勿株连他人。”
袁又问为何不跪?刘怒曰:“我堂堂炎黄子孙,岂能跪尔汉族贼子,虏廷走狗。事成我杀尔,事不成尔杀我!”
袁抚蛙怒,令速杀之。烈士慷慨就义,至死未跪。

至今,人们似乎只记得位居中华东南的革命中心广州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而很少有人知道位居中华之西北的迪化起义慷慨就义的烈士们。作为一个新疆人不知道这些往事,更是件可悲的事情!
他们的死,一样惊天动地、一样壮怀激烈、一样作为辛亥革命的一部分警醒激励着后人。
他们的名字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以前,看到影视剧终那些不畏严刑拷打、从容就义的革命烈士,内心在深处总有一丝小小的怀疑,总认为一个正常人是否能经得起酷刑和死亡的考验?
然而看到以上的历史回顾,我为自己那种“以俗人之心度烈士之腹”的想法而感到惭愧!其实,用常人的生理知识妄图去质疑英雄烈士的舍生忘死言行是一件极度可耻的行为!
前几年,网上这样的质疑革命先烈的声音比比皆是,我只想反问一句:如果所有的革命英雄都是虚假的,难道用血肉之躯缔造的一个新中国都是贪生怕死之人打下的?
笔者向那些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革命烈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迪化辛亥革命起义烈士永垂不朽!
为新疆解放事业献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突然想起谭嗣同在狱中的那两句豪迈的绝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伊犁枪声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伊犁枪声
1912年1月,一封发自武汉的密电辗转上海、俄国至新疆伊犁:“袁大化、升允、长庚、志锐等,谋拥宣统西迁;伊犁应迅速起义响应武昌,以破彼偏安。”
升允,陕甘巡抚。长庚,陕甘总督。
志锐,满洲镶红旗人,大清最后一位伊犁将军,也是光绪帝妃子瑾妃和珍妃的堂兄。
1911年初,志锐由杭州将军调任伊犁将军。调任前,他曾多年扎根新疆。上任途经兰州,志锐与陕甘总督长庚、巡抚升允密谋,万一清廷危急,当迎接宣统帝西迁,在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或新疆阿勒泰建都,外借沙俄的保护,内联甘新等各族封建王公,割据西北,与革命军对抗。10月入疆途中,武昌起义爆发,帝国风雨飘摇。作为清朝的铁杆殉道者,志锐早已断了“生入玉门关”的念想,依然赴任伊犁。
就任伊犁将军后,为了防止革命之火在伊犁燎原,志锐开始疯狂地做最后的垂死挣扎,矛头直指伊犁新军和新军头领杨瓒绪。志锐祭出了三板斧:
其一,下令停办《伊犁白话报》。当时《伊犁白话报》为革命党人控制,是向各族人民宣传革命的舆论阵地。
其二,召集旗人卫惠远城,并调集蒙古官兵千余人屯驻伊犁河南岸。
其三,防范伊犁新军。因各地响应革命的多为新军,故志锐对伊犁新军心存疑惧。借新军士兵与武备学堂学生殴斗事件,撤消武备学堂,并将新军弹药全部收缴入库,并迫使伊犁陆军混成协协统领杨瓒绪辞职,还以避免冲突为由下令撤销伊犁陆军混成协建制,强行遣散士兵和官佐。
下面介绍新疆革命另一个风口浪尖上的风云人物,杨瓒绪。介绍杨瓒绪先从新军谈起。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大清又一次“习惯性”惨败。慈禧苦着脸低头瞧瞧自己的那些东倒西歪的兵勇,湘军、防军、练军,没一个成器的。曾经在镇压太平军、捻军时所向披靡的淮军也被小日本打得分不清东西南北。老佛爷叹了口气道:难怪每次和老外打架,哀家都得跑路,原来自个儿的家丁都是一群饭桶。
1895年,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军。其中最出名的要属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和湖广总督张之洞的“自强军”。1906年,张之洞的湖北新军达15000余人,与以前的旧式武装有以下进步,其一,废除冷兵器和土枪,代之为新式枪炮。其二,训练、编制效仿欧日。其三,淘汰老弱病残,补充新生力量。其四,指挥官多位军事学堂出身者担任。其五,士兵文化水平显著提高。
满洲贵族本想利用新军继续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新军后来竟成了满清的掘墓人!所以说军队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把双刃剑,用好了杀人,用不好自杀。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1907年,杨瓒绪以标统(团长)身份带领湖北陆军800人,作为训练伊犁新军的模范团开赴伊犁。
杨瓒绪,湖北人,毕业于日本户山陆军大学,任武汉两湖书院与讲武堂的兵操练习,后成绩优异,历任湖北各营教官、管带、标统。
到伊犁后,杨瓒绪继续尽职尽责、秣马厉兵,日夜操练新军,防范沙俄,保卫边疆。1911年,杨瓒绪升任协统(旅长)。1911年11月中旬,志锐到任伊犁,于是便发生了开头的场景。
伊犁将军志锐不仅是皇亲国戚,而且是进士高学历出身,才华横溢,颜值也不低。所以性格比较牛逼,一根筋、狂傲自大、目中无人,对待下属也比较暴力。这样的性格命中注定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一到伊犁,他就发现自己其实是个“要饭的”。武昌起义后,十五个省宣布独立,新疆的协饷本是靠内地兄弟省份支援的,现在内地省份大部分独立,谁还有理你的空?志锐只得厚着脸皮向中央要钱,过河的泥菩萨清廷很客气地回复: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军队上没有军饷是很恐怖的事情,随时会发生兵变。这个志锐不是不知道。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志锐被逼得脑子进了水银,做了一件太绝的事情。他知道新军是一颗革命的定时炸弹,于是遣返新军回老家。但拒发遣返费(从伊犁回内地路费是一笔不少的数目),致使士兵怨恨交加。不发就不发,他竟然还下令设卡,在严冬里强行让被遣返的官兵脱去皮衣裤,让其冻死算逑(新疆话)。这种做法实在太过分了。他的这件“绝事”成了伊犁起义的导火索。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迪化起义爆发后,志锐知道大事不好,部队出现哗变的机率上升到百分之二百。他知道没有军饷你就是个光杆司令。于是拼命向中央要钱求救。此时快要断气的清廷依然客气地回复:要钱没有,要命半条!
此时的杨瓒绪也被志锐这个神经病兼狂躁症逼得走投无路,他身边的革命党人看到了契机,与他开始密谋起义。在从湖北到伊犁的新军中,杨瓒绪的同乡兼好友冯特民是同盟会成员,此外还有十几个革命党人混入队伍中。来伊犁的三年多,革命党会同哥老会在伊犁军队和社会各阶层将革命力量发展的如火如荼。迪化起义的失败对伊犁的革命党震动很大。加上一封武汉的密电让革命党人必须当机立断!
1912年1月7日傍晚,部分起义部队在惠远城集结,组成“铁血团”正式宣布起义。起义军兵分五路开始进攻城内重要据点。将军署被攻下后,志锐翻墙逃入到协领衙门。起义军仍然和新旧满营的军队发生激战。此刻的杨瓒绪不愧是大丈夫,能屈能伸,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他长跪在威望较高,前任伊犁将军广福(他和志锐对调,就任杭州将军,但志锐自持高智商,十分鄙视没文化的蒙古人广福,借口手续交接不清,不准广福去杭州。)的面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请求广福将军担任新伊大都督,避免军队火并,死伤无辜。广福一听要他这个清朝的将军当民国的都督,是一百个不愿意。但是看到杨瓒绪软硬兼施的威逼态度,又想到志锐对待自己老部下的恶劣行径,心想这家伙实在不是东西,把老子扣在这儿不让去杭州吃西湖醋鱼。于是他勉强答应并出面调停,满营官兵看着他的面子,放下了武器。
志锐最后在芦苇堆里被搜出,被俘后只求速死,被一枪毙命。死时倒也大义凛然。
伊犁起义胜利后,新伊大都督府成立。临时政府一面通电全国宣布共和,一面致电迪化的袁大化让他识时务者为俊杰。袁大化说“俊杰你个头,一群乱臣贼娃子!”。老谋深算、愚忠愚孝的袁大化当然不可能就范。于是开打!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伊犁革命军便和迪化清军展开激战,各有胜负,最后对峙僵持在乌苏县。1912年1月12日,袁大华化接到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宣统帝永久性下课,袁世凯上台当了总统!
这则消息让袁大化大口吐血,吐完血,内心崩溃的他只得坐下来和伊犁和谈。在谈判过程中袁大化开始找退路,他知道革命党、哥老会的人被他干掉了不少,这伙人恨不得喝他的血、吃他的肉、吸他的骨髓。另外,他对大清还是蛮痴情的,民国的官他是不屑一顾的。于是他准备闪人,闪人之前他推荐了喀什道伊袁鸿祐接替大都督的职务。没想到革命党对此人不感冒,于是喀什哥老会将袁鸿祐刺杀。袁大化又推荐迪化道伊兼新疆提法使(省最高司法行政长官)杨增新为新疆大都督。
1912年5月18日,袁世凯政府正式委任杨增新为新疆都督,委任杨瓒绪为伊犁镇总兵。
袁大化赶紧夹着尾巴溜回内地,定居天津,活了84岁,相当高寿了,挺好,善终。评价此人,虽维护帝制,与共和为敌,但各为其主,无所谓善与恶。他治理新疆还是有一套,后人对他的口碑不错。欠了不少人命的袁大化能从新疆全身而退,没被哥老会追杀,说明自己身边的人还是很维护他的。不像志锐,狂妄自大、刚愎自用、待人刻薄最终落得孤家寡人、惨死异域。
新疆有句土话:逼层(轻狂)就斯(是)牺牲,骚情就斯献身。是志锐的真实写照。
袁大化、志锐悲情地退出了新疆历史舞台,大清那面迎风飘舞的黄龙旗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中砰然坠地。民国的戏台早已搭好,你方唱罢我登场,新疆将迎来民国时期第一个政治强人——杨增新。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民国时期
杨增新时代
第十二章 双杨逐鹿
杨增新(1864年-1928年),字鼎臣,汉族,云南蒙自人。1888年举, 1889年杨增新中进士,被选用甘肃中卫县知县。杨增新督兵镇压民变有"功",被提升河州知州,对于处理当地回汉问题有功后迁任甘肃武备学堂总办。1907年调任新疆陆军学堂总办,次年经新疆巡抚联魁保荐入京,陛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被调任新疆阿克苏道尹。
同年,在新疆布政使王树楠的推举下,他来到新疆,在新疆阿克苏、乌鲁木齐、巴里坤等地历任道台。1910年,杨增新为新疆提法使。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又调任镇迪道尹兼新疆提法使。
那么杨增新何德何能?会被袁大化推荐为新疆的“一把手”呢?请听我娓娓道来。
反客为主

在他来新疆之前,有一段在甘肃河洲的履历。河洲,就是现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当地的回民民风不是一般的彪悍,而是相当的彪悍!1862年陕甘爆发回民起义,其中河洲的马占鳌就是一个“硬茬”,后来西北马家军领军人物马步芳的爷爷马海宴曾是此人的得力干将。马占鳌曾率领义军曾六次击败清军的围剿,后发现陕西的白彦虎、宁夏的马化龙均被左宗棠消灭,便琢磨着投降左宗棠。此人十分牛逼,他是在左宗棠不许他投降的情况下再一次击败了左宗棠才迫使左招抚了他并保全了他的家族。这次回民起义直至1873年回民起义才被彻底镇压。然而回汉之间的仇杀继续延续了几十年。
1896年,杨增新署理河州知州,采取医治战争创伤,发展经济、缓和民族矛盾的手段将河洲治理的井井有条。这段时间杨积累了许多处理汉族和伊斯兰民族之间方法和措施。为他今后治理新疆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辛亥革命前夕,杨增新调任镇迪道尹兼新疆提法使。
伊犁革命爆发后,各地都开始计划效仿。此时新疆巡抚袁大化明显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没有足够的军队镇压很难让新疆消停下来,于是他找杨增新商量对策。杨建议组织回民队伍。一来,使用新疆汉人不可靠,因为他们大多数加入了帮派,较难驾驭,回民思想单纯、民风彪悍,易于指挥;二来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在新疆人数众多的维吾尔人不会反对,回民说汉话,同汉人也好沟通;第三,杨指出,同治年间,朝廷对甘肃、云南用兵,使用过回民部队,作用极大。
因此在袁大化的支持下,杨增新启用发配新疆的遗犯云南回民马福兴为回队统领,组建了三个营的回队。马福兴为当时新疆米泉的一代豪杰,是杨定鼎新疆的五大金刚之一(本人封的,史学家没说)。后面我们再详细介绍。一旦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杨增新犹如一只怀里揣杆了枪的耗子,起了打猫的念想。
袁大化让他调兵去支援和伊犁革命军激战对持的新疆官兵,心怀鬼胎的杨迟迟按兵不动。袁大化恼羞成怒计划除掉杨增新。杨得知后先下手为强,和马福兴组织回队在迪化发动了一次“兵变”,袁大化的嫡系部队正在乌苏与伊犁革命军对持,根本无法回援。于是袁大化只得交出了军政大权,并被迫向袁世凯推荐杨为新疆都督。最终杨增新如愿以偿地登上了“新疆王”的宝座。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调虎离山

一疆不能容二虎,杨增新虽然是名义上的军政一把手,不拔掉在伊犁手握重兵的杨瓒绪这颗钉子杨增新是如坐针毡的。于是两人开始谈判,双方在谈判中就开始争锋相对、明争暗斗、讨价还加,1912年7月28日,新伊双方终于签署《塔城协商条件》。内容大致意思如下:新疆应承认共和,应隶属中华民国;新伊双方应该合作,而不该搞分裂;杨增新由中央任命的新疆老大,大家要认可拥护;双方停战后军队要统一,共保和平;伊犁的辛亥革命烈士应得到抚恤,迪化关押的革命者无罪释放;南疆现在风中有些凌乱,应尽早摆平。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第一场较量,杨瓒绪明显处于劣势,可怜他竟然毫无察觉。果然和谈签订完后,杨增新开始出招,借在风中凌乱的南疆,推荐杨瓒绪出任喀什提督,处理处理南疆要事。
那么当时的南疆出了什么紧急的事呢?
一个叫色依提•阿吉的俄商,这货原是新疆和田人,十五六岁时随商人流落塔什干,在那里加入了俄籍,于是开始皮牙子(洋葱)装蒜。大约在1905年,他来到和田境内的策勒村(现在的策勒县),以经商为名,充当沙俄驻喀什领事馆的间谍,为其提供情报。在策勒村,他勾结当地富商欺压百姓,经常非法关押吊打村民,勒索钱财,欺男霸女,可谓无恶不作。在沙俄领事馆授意下,他非法发展俄侨。3000人的一个村子,就让他“整出”200个所谓的“俄侨”。还成立了一个“俄侨组织”,估计像是“沙俄帝国驻策勒村领事馆”之类的东西。还搞了一些鸟铳、木棍、砍头曼(锄头 )、镰刀、斧头之类的“小规模杀伤性武器”对抗当地政府。这斯还拒绝纳税、拒绝服役并霸占水源、兼并土地、垄断市场,不准维吾尔族少年儿童学习汉语,公开在学生中传播分裂主义,策勒村的广大群众深受其害。
1912年6月,色依提再一次吊打村民,导致村民去喀什上访告状。当时喀什掌权的人物是哥老会首领边永福。重点介绍一下此人。前面我提到过新疆巡抚袁大化曾推荐了喀什道伊袁鸿祐接替大都督的职务。没想到喀什哥老会将袁鸿祐刺杀,才让杨增新捡了个漏(另一种说法是杨卖通了边身边的人)。刺杀袁鸿祐就是出自边永福的“手笔”。
边永福,新疆哥老会首领,在喀什以屠宰为业。当时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退位,喀什道伊袁鸿祐依然冥顽不化,其对抗革命、倒行逆施的行为激起了哥老会的不满。故他带人将袁鸿祐夫妇刺杀,并率领会员掌控了喀什的局势。了解情况后,边永福立即敦促驻莎车参将熊高升率士兵100余人,处理此事。熊高升亲率士兵到达策勒村,进行了调查,先后派人从中斡旋,希望色依提•阿吉认罪,和平解决,但这货的气焰是相当的嚣张,竟又在其岳父院中树起沙俄国旗,他还真把自个儿的小院当领事馆了,并备好武器摆出一副开战的架势。
1912年6月23日,院内爪牙突然开枪,将熊高升派来的传号勤务兵周树棠打死,另一暴徒用刀劈死了周身后的一个农民。这群沙俄走狗的暴行彻底激怒了人民群众,众人向宅院展开进攻,并纵火焚烧了宅院。色依提。阿吉身为沙俄帝国驻策勒村领事馆领事当然是有勇有谋,连忙易女装钻墙洞狂奔出宅院,逃之夭夭。这天他的爪牙被打死、烧死31人。其实只有一人是俄侨。不久,策勒事件传到俄国京城圣彼得堡,当地报刊登出歪曲事实的报道,说有100多俄国侨民成为中国人野蛮暴行的受害者。简直太暴力了!
民间冲突立刻上升为国家外交事件。于是沙俄借故调兵500人侵入喀什城,对准道署门口架起机关枪,无理要求喀什道尹将官绅、居民180人一律正法。并赔偿抚恤金80万两,并扬言要率领200名哥萨克警卫队去策勒报复。
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新疆策勒村事件!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喀什形式紧迫复杂,自然必须选择能人前往摆平。杨增新身为新疆都督,当然不会亲自前往,于是他向袁世凯推荐了杨瓒绪出任喀什提督兼外交特派员,全权处理此事件。杨增新这招“调虎离山”之计用得极为恰当。一来借喀什危机将杨瓒绪这只虎调离伊犁,二来化解策勒事件,又可谓“一箭双雕”之策。当然杨瓒绪也不是个“勺子”。一开始他坚决不去喀什,赖在伊犁不走。
于是杨增新向杨瓒绪发电催促。电文内容大致意思是先将杨吹捧一番,里面尊称杨公长,杨公短的,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要勇于奉献之类的慷慨激昂的肉麻话语。
杨瓒绪看了呵呵一笑,还是不去。
过了两个月了,杨增新见杨瓒绪还未动静便又一次发电催促,前面称杨瓒绪为“公”,这次改称 “兄”了。年仅39岁的杨瓒绪其实比杨增新小9岁。他喊杨瓒绪大侄子还差不多。由此看出杨增新的“厚黑学”学得极为扎实用功,实践运用得极为如火纯青。
电文的大概意思是:我说哥哥,南疆人民离不开你啊,我和伊犁诸位弟兄本来就没什么过节,搞的风言风语的,大家干脆不要相互猜疑,要精诚团结,要有大局意识,为国分忧呀,哥哥!到了喀什弟弟我会全力支持你的,为你点赞地!
这一次,杨瓒绪实在有些坐不住了,双方和谈协议已签,身为国家官员,屡屡抗拒中央的命令,实在不妥,况且喀什的确危机四伏,需要有人从中斡旋。杨瓒绪于情于理说不过去。于是杨瓒绪移交了伊犁的兵权,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塞外江南。在临走之前,杨增新又突然让他先去迪化“面商军政大事”。杨瓒绪心想:你当我勺的呢吗?面商军政大事,你不埋伏500刀斧手等我就不错了。于是找个理由拒绝了。他带领部分官兵从伊犁的夏特古道翻越冰大板直插到阿克苏,秘密到达喀什。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向杨将军致敬!
他的夙愿一直是想“生入玉门关”,可惜没有实现。
楼主:寂寞的胡杨  时间:2020-03-01 20:03:22
喜欢杨将军《题镇边楼》中的两句诗:力障狂澜三万里,莫教祸水向西流。
他用他的实际行动做到了!

楼主:寂寞的胡杨

字数:1449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6-25 06:29:10

更新时间:2020-03-01 20:03:22

评论数:7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