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哲学之母

哲学之母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8-26 12:22:21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八 章
知 其 雄 , 守 其 雌 , 为 天 下 溪 。
为 天 下 溪 , 常 德 不 离 , 复 归 于 婴 儿 。
知 其 白 , 守 其黑 , 为 天 下 式 。
为 天 下 式 , 常 德 不 忒 , 复 归 于 无 极 。
知 其 荣,守 其 辱,为 天 下 谷。
为 天 下 谷,常 德 乃 足。
复 归 於 朴,朴 散 则 为 器 。
圣 人 用 之 ,则 为 官 长 , 故 大 制 不 割 。
译:
知道自己强大一面,守护自己柔弱的一面,可以象天下的溪流源源不断。
要想成为象天下溪流源源不断,必须常德而不离德,就可以回复到德刚开始的状态。
知道自己光亮的一面,守护自己阴暗的一面,可以成为天下的模范。
要想成为天下的模范,必须常玄(有,无)德而不出差错。就可以回复到德的自然状态。
知道自己荣耀的一面,守护着自己羞辱的一面,可以成为象天下的深谷那样可以容纳。
想要成为象天下的深谷那样可以容纳,必须常玄(有,无)德才能充实德的内容。
回到德的最朴实的各种状态后,就可以了解各种最朴实的状态发散开来的用途(象器物那样)。
智慧的人在使用德的时候,主要是为了管理使用德的长处,所以,就象制作完美的器物那样,不会割裂开来看待德。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8-26 12:22:21
老 子: 「道 德 经」: 第 二 十 七 章
善 行 无 辙 迹 , 善 言 无 瑕 谪 ﹔
善 数 不 用 筹 策 ﹔
善 闭 无 关 楗 而 不 可 开 ,
善 结 无 绳 约 而 不 可 解 。
是 以 圣 人 常 善 救 人 , 故 无 弃 人 ﹔
常 善 救 物 , 故 无 弃 物 。
是 谓 袭 明 。
故 善 人 者 , 不 善 人 之 师 ﹔
不 善 人 者 , 善 人 之 资 。
不 贵 其 师 , 不 爱 其 资 ,
虽 智 大 迷 , 是 谓 要 妙 。
译文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
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
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筹策;
善于关闭的,不需要使用栓梢,可其他的人怎么也打不开;
善于捆缚的,不需要使用绳索,可其他的人怎么也解不开。
因此,圣人经常善于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
善于物尽其用的人,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的聪明和智慧。
所以,善良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良的人,可以作为善良的人借鉴。
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
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啊!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8-26 12:22:21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九 章
将 欲 取 天 下 而 为 之 , 吾 见 其 不 得 已 。
天 下 神 器 , 不 可 为 也 , 不 可 执 也 。
为 者 败 之 , 执 者 失 之 。
是 以 圣 人 无 为 , 故 无 败 ﹔
无 执 , 故 无 失。
夫 物 或 行 或 随 ﹔ 或 嘘 或 吹 ﹔
或 强 或 羸 ﹔ 或 挫 或 隳 。
是 以 圣 人 去 甚 , 去 奢 , 去 泰 。
译文
想要利用欲望取得天下,来作为,我认为是得不到成功的。
天下,可以称之为神器(公器),是不能够被作为的,是不能够被把持的。
利用天下的欲望,来作为天下,必然败于天下。
利用天下的欲望,来把持天下,必然失掉天下。
因此,圣人无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
因为对于物,世人的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吹捧;有刚强,有赢弱;有安居,有危殆。
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的、奢侈的、过度安稳的思想。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8-26 12:22:21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章
以 道 佐 人 主 者 , 不 以 兵 强 天 下 。
其 事 好 还 。
师 之 所 处 , 荆 棘 生 焉 。
大 军 之 后 , 必 有 凶 年 。
善 有 果 而 已 , 不 以 取 强 。
果 而 勿 矜 , 果 而 勿 伐 , 果 而 勿 骄 。
果 而 不 得 已 , 果 而 勿 强 。
物 壮 则 老 , 是 谓 不 道 , 不 道 早 已 。
译文
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
只有这样才能有回旋的余地。
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
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
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
达到目的了也不要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也不用再讨伐,达到目的了也不要骄傲。
达到目的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是因为不逞强。
事物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是说不符合于“道”的原理,而不符合“道”就会很快走向灭亡。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8-26 12:22:21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一 章
夫 兵 者 , 不 祥 之 器 ,
物 或 恶 之 , 故 有 道 者 不 处 。
君 子 居 则 贵 左 , 用 兵 则 贵 右 。
兵 者 不 祥 之 器 , 非 君 子 之 器 ,
不 得 已 而 用 之 , 恬 淡 为 上 。
胜 而 不 美 , 而 美 之 者 , 是 乐 杀 人 。
夫 乐 杀 人 者 , 则 不 可 得 志 于 天 下 矣 。
吉 事 尚 左 , 凶 事 尚 右 。
偏 将 军 居 左 , 上 将 军 居 右 ,言 以 丧 礼 处 之 。
杀 人 之 众 , 以 悲 哀 泣 之 , 战 胜 以 丧 礼 处 之 。
译文
兵器,是不祥的东西,
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
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
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
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
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
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
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
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就是说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
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那些战死的人。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8-26 12:22:21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二 章
道 常 无 名 。
朴 虽 小 , 天 下 莫 能 臣 。
侯 王 若 能 守 之 , 万 物 将 自 宾 。
天 地 相 合 , 以 降 甘 露 , 民 莫 之 令 而 自 均 。
始 制 有 名 , 名 亦 既 有 ,
夫 亦 将 知 止 , 知 止 可 以 不 殆 。
譬 道 之 在 天 下 , 犹 川 谷 之 于 江 海 。
译文
“道”就是常无名世间万物。
“道”质朴而又渺小,可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
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万物将会自然地归从,成为他宾客。
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它会自然均匀。
治理天下,开始的时候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约,适可知止,知道制约、适可知止,就没有什么危险了。
比如“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万物自然宾服。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8-26 12:22:21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三 章
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明 。
胜 人 者 有 力 ,
自 胜 者 强 ,知 足 者 富 。
强 行 者 有 志 。
不 失 其 所 者 久 。
死 而 不 亡 者 寿 。
译文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能战胜别人是靠有力量,
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的人。
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之人。
不离失本分的人才会真正的长久。
人身虽死而名不亡,才算真正的长寿之人。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8-26 12:22:21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四 章
大 道 泛 兮 ,
其 可 左 右 。
万 物 恃 之 以 生 而 不 辞 ,
功 成 而 不 有 。
衣 养 万 物 而 不 为 主 。
常 无 欲 可 名 于 小 ﹔
万 物 归 焉 而 不 为 主 , 可 名 为 大 。
以 其 终 不 自 为 大 , 故 能 成 其 大 。
译:
当大道泛起显示规律的力量的时候,
难道谁可以阻止它吗?
万物可以依靠它的规律得到发展,而这个规律也不会推辞万物,
万物依靠它的规律得到成功,它也不会认为成功是自己的。
万物都可以使用这样的规律却不主导万物。
常无观察这个规律是可以衣养万物,那么在给它命名的时候,应该可以从小处来命名。而当万物都拥有这样的规律的时候,却不主导万物,这时应该从大处来命名。
因为道始终不自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大。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8-26 12:22:21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五 章
执 大 象 , 天 下 往 。
往 而 不 害 , 安 平 泰 。
乐 与 饵 , 过 客 止 。
道 之 出 口 , 淡 乎 其 无 味 ,
视 之 不 足 见 , 听 之 不 足 闻 , 用 之 不 足 既 。
译文
谁掌握了那伟大的“道”,普天下的人们便都来向他投靠。
向往、投靠他而不互相妨害,于是大家就和平而安泰、宁静。
音乐和美好的食物,使过路的人都为之停步。
用言语来表述大道,是平淡而无味儿的。
看它,看也看不见,听它,听也听不见。
而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没有限制,没止境。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8-26 12:22:21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六 章
将 欲 歙 之 , 必 故 张 之 ﹔
将 欲 弱 之 , 必 故 强 之 ﹔
将 欲 废 之 , 必 故 兴 之 ﹔
将 欲 取 之 , 必 故 与 之 。
是 谓 微 明 。
柔 弱 胜 刚 强 。
鱼 不 可 脱 于 渊 , 国 之 利 器 不 可 以 示 人 。
译文: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
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
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
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这就是所说的微妙而又显明,
柔弱战胜刚强。
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利器不可以向别人显示!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8-26 12:22:21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七 章
道 常 无 为 而 无 不 为 。
侯 王 若 能 守 之 , 万 物 将 自 化 。
化 而 欲 作 , 吾 将 镇 之 以 无 名 之 朴 。
无 名 之 朴 , 夫 亦 将 不 欲 。
不 欲 以 静 , 天 下 将 自 定 。
译文:
“道”永远是通过“无为“方式,来达到“无所不为”。
侯王如果能坚守“道”的原则,那么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得以创生和发展。
创生和发展是因为“欲”的作用,我就会用“道”的无名的原理来镇守它。
无名是“道”的最质朴的原理,那么,在有名和无名之间,欲就不能称之为欲了。
凡是不能称之为欲的,它就会自然的平静。天下便自然而然的安定。
………………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8-26 12:22:21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八 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
意译:
远古的时候不知道“德”的概念,所以,要靠人来命名(有)德。
现在的德为了不失去德这个概念,所以应该无(玄,质疑)德。
远古的德处于无为的状态,所以,需要无(玄)为,才能找到(德)为的方向和规律。
远古的仁是为了德,所以,需要无(玄)仁,来找到(仁)为的方向和规律。
远古的义是为了仁的法度,所以,通过法度就可以命名仁了。
远古的礼在(德,仁,义)的规律指导下,礼没有不合(应)的,就象被拖着手臂走一样。
考察在没有道的规律指导下:
失去道,先失去是德;失去德,先失去是仁;失去仁,先失去的是义;失去义,先失去的是礼。
而到达礼的这个层面,失礼就意味着忠诚,守信已经很淡薄了。而不忠,不信是混乱的源头。
前面这些概念和规律,恰恰是道的复杂性的外表体现。而正是由于概念和规律的复杂性,导致了人们愚钝的开始。
正因为这样,作为行为的个人,应该坚守忠诚和守信,而不去淡薄它;坚守概念的本质,而不是概念的复杂性的表象。
所以,应该去掉使用概念的表象,才能得到概念的本质。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8-26 12:22:21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三 十 九 章
昔 之 得 一 者 :
天 得 一 以 清 ﹔
地 得 一 以 宁 ﹔
神 得 一 以 灵 ﹔
谷 得 一 以 生 ﹔
侯 王 得 一 以 为 天 下 贞 。
其 致 之 也 , 谓 天 无 以 清 , 将 恐 裂 ﹔
地 无 以 宁 , 将 恐 废 ﹔
神 无 以 灵 , 将 恐 歇 ﹔
谷 无 以 盈 , 将 恐 竭 ﹔
万 物 无 以 生 , 将 恐 灭 ﹔
侯 王 无 以 贞 , 将 恐 蹶 。
故 贵 以 贱 为 本 , 高 以 下 为 基 。
是 以 侯 王 自 称 孤 、 寡 、 不 谷 。
此 非 以 贱 为 本 邪 。 非 乎 。 故 致 誉 无 誉 。
是 故 不 欲 琭 琭 如 玉 , 珞 珞 如 石 。
译文
往昔曾得到过一的:
天得到一而清;
地得到一而宁;
神得到一而灵;
河谷得到一而盈;
万物得到一而生;
侯王得到一,才能为天下正。
推而言之,
天无,就不会清,恐怕要崩裂;
地无,就不会宁,恐怕要震溃;
神无,就不会灵,恐怕要中止。
谷无,就不会盈,恐怕要干涸;
万物无,就不会生,恐怕要灭绝;
侯王无,就不会正,恐怕要倾覆。
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
因此,侯王们自称“孤”、“寡”、“不谷”,
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的原因吗?不是吗?
誉的极限就是无所谓誉不誉。
所以,不必要求宝石都是一样的琭琭晶莹,也不必要求山石都是一样的珞珞坚硬。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8-26 12:22:21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四 十 章
反 者 道 之 动 ﹔ 弱 者 道 之 用 。
天 下 万 物 生 于 有 , 有 生 于 无 。
译文:
了解反复就了解,道的运动;了解强弱就了解,道的用途。
天下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8-26 12:22:21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一 章
上 士 闻 道 , 勤 而 行 之 ﹔
中 士 闻 道 , 若 存 若 亡 ﹔
下 士 闻 道 , 大 笑 之 。
不 笑 不 足 以 为 道 。
故 建 言 有 之 :
明 道 若 昧 ﹔进 道 若 退 ﹔夷 道 若 颣 ﹔
上 德 若 谷 ﹔广 德 若 不 足 ﹔
建 德 若 偷 ﹔质 真 若 渝 ﹔
大 白 若 辱 ﹔大 方 无 隅 ﹔
大 器 晚 成 ﹔大 音 希 声 ﹔
大 象 无 形 ﹔道 隐 无 名 。
夫 唯 道 , 善 贷 且 成 。
译文:
上等士听了道的原理,勤奋去实行;
中等士听了道的原理,将信将疑;
下等士听了道的原理,会哈哈大笑。
道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称其为道了。
所以,如果可以建议的话,那就是:
光明的道好似暗昧;
前进的道好似后退;
平坦的道好似崎岖;
崇高的德好似峡谷;
广泛的德好像不足;
建立自己的德,好似瞒着别人;
通过质疑求真,好像混浊未开。
最清楚明亮的东西,反而像含有污垢;
最大而有边角的东西,反而像没有棱角;
铸造越大的器皿,反而越晚成型。
最大的声响,反而好像听不清;
最大的形象,反而好像没有形。
而“道”呢?隐而无名。
只有“道”,善于结予帮助,也就慢慢的成就了自己。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8-26 12:22:21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二 章
道 生 一 , 一 生 二 , 二 生 三 , 三 生 万 物 。
万 物 负 阴 而 抱 阳 , 冲 气 以 为 和 。
人 之 所 恶 , 唯 孤 、 寡 、 不 谷 , 而 王 公 以 为 称 。
故 物 或 损 之 而 益 , 或 益 之 而 损 。
人 之 所 教 , 我 亦 教 之 。
强 梁 者 不 得 其 死 , 吾 将 以 为 教 父 。
…………………………………………………………
第一次提醒。
宇宙万物均有形式逻辑。
生的一面:为生之。讲自己。时刻表之。
……
通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就可以得到,三生万物的形式逻辑关系。
同时,万物“本身”都是有阴和阳的形式逻辑关系。
宇宙万物通过形式逻辑关系,阴和阳的矛盾冲气为和,从而得到阴和阳第一次统一,而生之。
人们最厌恶的是,“孤”、“寡”、“不谷”,但是,掌握着人们生死大权的王公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孤”啊,独啊;“寡”啊,少啊;“不谷”啊,不包容啊!
因为,王公们需要形式逻辑第一次统一,来包容自己,来确定自己。
所以,宇宙万物,如果减损它,而它却反而得到增益;如果增益它,而它却反而得到减损。
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会这样去教导别人。
强行摁下别人的头颅的人,不知道自己会怎样死的。
我将把这句话当作教导别人的宗旨。
……………………………………………………
第二次提醒。

宇宙万物均有辩证逻辑。

活的一面:为存之。讲彼此。时间表之。

……

通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就可以得到,三生万物的辩证逻辑关系。

同时,万物“彼此”都是有阴和阳的辩证逻辑关系。

宇宙万物通过辩证逻辑关系,阴和阳的矛盾冲气为和,从而得到阴和阳第二次统一,而存之。

人们最厌恶的是,“孤”、“寡”、“不谷”,但是,掌握着人们生死大权的王公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孤”啊,独啊;“寡”啊,少啊;“不谷”啊,不包容啊!
因为,王公们需要辩证逻辑第二次统一,来包容彼此,来确定彼此。
所以,宇宙万物,如果减损它,而它却反而得到增益;如果增益它,而它却反而得到减损。
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会这样去教导别人。
强行摁下别人的头颅的人,不知道自己会怎样死的。
我将把这句话当作教导别人的宗旨。
……………………………………………………
第三次提醒。
宇宙万物均有玄逻辑。讲损益。
既已生而存,合之,玄之。永恒表之。
……
通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就可以得到,三生万物的玄逻辑关系。
同时,万物都是有阴和阳的玄逻辑关系;通过玄逻辑关系得到统一。
宇宙万物通过玄逻辑关系,阴和阳的矛盾冲气为和,从而得到阴和阳第三次统一,而损益之。
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是,掌握着人们生死大权的王公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孤”啊,“独”啊;“寡”啊,少啊;“不谷”啊,不包容啊!
因为,王公们需要玄逻辑第三次统一,来损益万物和自己,来确定万物和自己。
所以,宇宙万物,如果减损它,而它却反而得到增益;如果增益它,而它却反而得到减损。
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会这样去教导别人。
强行摁下别人的头颅的人,不知道自己会怎样死的。
我将把这句话当作教导别人的宗旨。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8-26 12:22:21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三 章
天 下 之 至 柔 , 驰 骋 天 下 之 至 坚 。
无 有 入 无 间 , 吾 是 以 知 无 为 之 有 益 。
不 言 之 教 , 无 为 之 益 , 天 下 希 及 之 。
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驰骋穿行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
不通过语言的进行教导,通过无为来获得益处,普天之下很少有达到的。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8-26 12:22:21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四 章
名 与 身 孰 亲 。 身 与 货 孰 多 。 得 与 亡 孰 病 。
甚 爱 必 大 费 ﹔ 多 藏 必 厚 亡 。
故 知 足 不 辱 , 知 止 不 殆 , 可 以 长 久 。
译文
名声和身体相比哪一样更为亲近?
身体和货利相比哪一样更为贵重?
获取和失去相比哪一个更为有害?
过分的爱名利,和过分的爱身体 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过多的积敛和收藏,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和代价。
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感到辱不辱;
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感到懈怠;
无论做什么,都可以保持长而久。
……………………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8-26 12:22:21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五 章
大 成 若 缺 , 其 用 不 弊 。
大 盈 若 冲 , 其 用 不 穷 。
大 直 若 屈 , 大 巧 若 拙 , 大 辩 若 讷 。
静 胜 躁 , 寒 胜 热 。 清 静 为 天 下 正 。
译文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
但它的作用却象永远不会衰竭;
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有冲突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最笔直的东西,好似弯曲的一样;
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的一样;
最善于辩论的,好似木讷的一样。
清静克服躁动,寒冷克服暑热。
清静才能取得天下正态。
楼主:大地母亲2015  时间:2019-08-26 12:22:21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十 六 章
天 下 有 道 , 却 走 马 以 粪 。
天 下 无 道 , 戎 马 生 于 郊 。
祸 莫 大 于 不 知 足 ﹔ 咎 莫 大 于 欲 得 。
故 知 足 之 足 , 常 足 矣 。
译文
天下有“道”,骑马行走会踩到各种粪便上。
天下无“道”,马驹的出生就会在荒郊野外。
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满足;
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
所以,知道到什么样的满足,叫做满足,永远是满足的。

楼主:大地母亲2015

字数:37306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9-08-16 01:01:06

更新时间:2019-08-26 12:22:21

评论数:13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