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华夏风云录,上古先秦

华夏风云录,上古先秦

楼主:读兵家史话  时间:2018-12-21 14:23:08
先放一个标题。,看能不能吸引人??????
楼主:读兵家史话  时间:2018-12-21 14:23:08
没人看吗 大家都忙哈
楼主:读兵家史话  时间:2018-12-21 14:23:08
想不到就放了个标题,阅读量也超过了100,今天正式开始写点东西吧,纯属娱乐,好请点赞,喷请尽兴,楼主现在需要的不是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而是钢铁般的脸皮是怎样练成的……
楼主:读兵家史话  时间:2018-12-21 14:23:08
我需要讲一个相当长的故事,至于具体有多长,大概……有这么长。
故事的时间,大约五百万年前。故事的地点,还是我们脚下这片大地。故事的人物,暂时没有,毕竟当时没有什么算得上个人物,再牛逼还不是个猴子。没有人物并不影响情节的展开,而情节展开就需要线索,而线索只有两个字——生活。
生下来,活下去,生活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再贵的哈根达斯也吃不出辣条的滋味,即使住在汤臣一品,人也没办法立着睡觉。所以生活本身并不复杂,只是现在的我们把它过的复杂了。然而,当时的猴子们不一样。
他们想简单也简单不了,原因很简单,这群猴子运气实在太差了。他们所处时候,正好是冰川要结束的时候,都说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时候,冰川结束前的时候,也就是最冷的时候。天气一冷,自然食物也就少了。
谁叫他们赶上了呢,那就挨吧,坚持坚持就过去了。可黎明前的黑暗黑暗实在太长了,挨不住了怎么办?
摆在猴子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坚持,锲而不舍的坚持。另外就是搬家了,反正世界这么大,可以去看看。
在经过一番激烈或是不激烈的讨论以后,猴子们分为了走或不走的两派,而在走这一派当中,又分为了向南走和向北走的两派。
留下来的猴子经过漫长的成长,终于成为了本故事的人物。而本着挖坑就要填坑的原则,这里很有必要来看一看搬家的猴子后来怎么样了。
先说向北走的猴子吧,本来遇上冰川就已经够倒霉了。不过生活的经历往往告诉我们,没最倒霉,只有更倒霉。尽管长远来看,搬家并不是一个好办法。然而短期而言,搬家的好处还是显而易见,当然有个前提,你要往对的地方搬。
向北走的这群猴子,就是在往错的地方搬家。一路向北出发,结果却发现越往北走天越冷,可开弓没有回头箭,总不能灰溜溜的回去吧,那就继续走吧,穿过了西伯利亚高原,渡过了白令海峡,最后在美洲这块新大陆上安了家。
结果看起来还不算太糟,实际上只是表面。由于天寒地冻,他们那本来就不太好使的脑子变得更不好使了。长远的后果就是它们丧失了开发这片大陆的能力,尽管最早来到这个大陆,却一直没能做成这个大陆的主人。
往北边走的猴子在此后的时光,一直以绝对配角的身份存在。而往南边走的猴子,却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出了主角的风头。越往南走天气越热,热到什么程度呢?热到晚上大家在黑暗中不借助火把就看不清对方的程度——被晒黑的。
晒黑并不重要,至少当时的他们觉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天气终于变好了嘛。这群猴子开始在太阳底下开发自己的身体极限,终于完成了那至关重要的一步——直立行走。
本故事三要素之一的人物,最早居然是从配角里面产生的。不过中间的猴子们并不用为此感到沮丧,他们确实成了个人物,不过离你们成为个人物也不远了。
春去秋来,冰川结束,大约在两百万年前,留在故土的猴子坚持了过来,掌握了直立行走,正式迈出了猴子向人转变的关键一步。
猴子向人的转变是漫长的,转变以后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直立行走带给了他们“人”的身份,却也让他们丧失了部分原有的能力。比如说,消化生食的能力。这怪不得谁,阑尾萎缩之后,无法吃粗纤维也是这个道理。
这就要了命了,过去不管是什么,放在嘴里咬来吃了就行了,现在不过一道火,根本没法下咽啊……
过火就过火吧,反正打雷起火的时候也不少。
就这样,人靠着打雷起火过到了一万年前,终于,这样的日子过不下去了。打雷起火越来越少了,而人对火的依赖反而越来越高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需要用火,火反而越少,如此下去,人也就只有越来越少了……
楼主:读兵家史话  时间:2018-12-21 14:23:08
少到什么程度呢?当有天一位老者站在旷野中远望的时候,发现天下只剩下三人了,他,他的儿子,他的女儿。还好是三个人啊,因为三生万物啊,如果三个人都没有了,那后面的万物也就无从谈起了。
这位老者叫做燧人,他的儿子叫做伏羲,他的女儿叫做女娲。
这样下去不行啊……
燧人是个不愿认命的人,不就是火吗?我就不信只有打雷才能起火,一定还有其他的办法造出火来,一定有的。
燧人坚定了这个信念,开始了漫长的找火生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燧人坚定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生火的办法——钻木取火。
第一个问题被解决了,解决的并不轻松,因为你会发现,燧人这一生啥也没干,光顾着起火了。好在起火成功,起火的意义对于当时的三人来说不亚于切格瓦拉成功偷到电瓶车,而对于后来的人而言,正是随着青烟冒出来的火光,点亮了整个华夏文明!
燧人这一生只完成了这一件事,这应该就是最早的一招鲜吃遍天。然而他这一招的杀伤力已经足够了,不过后面的人为突出燧人的不一般,强行给他安排了很多事在身上。而如果非要说这些事当中有什么好值得称道的呢?可能就是燧人生了一对好儿女吧。
楼主:读兵家史话  时间:2018-12-21 14:23:08
火起来了,另一个问题出来了——没人。天地下就只有他们一家三口,再怎么折腾也热闹不起来,等他们一家三口洗洗睡后,本故事的人物又要中断了。这是绝对不行的,为了让故事继续讲下去,伏羲与女娲承担了造人的重任。
女娲造人的事可能多数人都听过,只要稍微动一动脑子,不需要少儿不宜的知识,都应该知道光靠女娲一个人是无法造出人来的。而那个隐藏在女娲背后的男人,就是她的亲哥哥伏羲。
所以,生活中不管别人对你有多差,想一想当年都是一家人,什么都可以算啦……
楼主:读兵家史话  时间:2018-12-21 14:23:08
在女娲与伏羲的共同努力下,人终于多了。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应该要相亲相爱,小时候父母经常这样教育我们,可实际的情况往往是相反的。
特别是在分地分房子这样的关键性问题上,亲兄弟多半是要手脚相“亲”的。这样下去怎么得了,那就定个规矩吧,伏羲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伏羲定的这套规矩,在后市有个专属名称——八卦。此八卦并非现在人们口中的八卦,而是一种包含了天文地理的深奥学问,深奥到不同的人能从里面看出不同的东西来,而对于他们的子女而言,伏羲八卦给予最多的,是来日可期的希望!
楼主:读兵家史话  时间:2018-12-21 14:23:08
第一个思考这个问题的,叫神农。他觉得他的父亲少典不能轻易的死了,可偏偏就是轻易的死了,如果要让自己没那么轻易就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病治好了。
在一些其他外部因素推动下,为了解决生病就要死这个问题,神农充分发挥了当年燧人钻木取火时候的精神,孜孜不倦的重复做着一件事——尝草试药。
尝草试药这件事,说起来是简单的,做起来是极度困难的,除了要有大无畏的勇气之外,还要能够把药性弄懂,不然人不吃还好,一吃还搭进去一条命,那神农也就用不着尝百草了,尝一草可能就被人给揍死了。
神农尝百草,目标是远大的——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老。效果是显著的——极大的提高了当时人们的生命,目标的前一半基本完成。至于目标的后一半,也许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后果是悲壮的——神农,卒。
燧人钻木取火,温暖了华夏,后人称他为天皇(此天皇非彼天皇),伏羲女娲兄妹结缡,丰富了华夏,地皇也!神农尝百草,延续了华夏,人皇也!
至此,本故事开篇的人物凑齐了。
楼主:读兵家史话  时间:2018-12-21 14:23:08
火有了,希望也有了,人也有了。尽管同时伴随着很多的问题,比如疾病,比如死亡。在当时,生病大致等于死亡。并没有人对此持有异议,直到有一天,人们发现有的人死了就死了,有的人却不能这么轻易的死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思考生病与死亡的关系了。
楼主:读兵家史话  时间:2018-12-21 14:23:08
神农被称为人皇,不是没有道理的。和天皇地皇相比,他具有人性的多面,圣人那一面叫神农,而世俗那一面,叫做炎帝。
神农尝百草为何伟大?除了其中的高风险之外,还因为神农并不是孙悟空,不是从石头缝里出来的,他也有父母兄弟的。正是在这种前提下,神农才伟大。
神农的父亲是少典,母亲是有僑氏。少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书上没怎么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开创了一个很大的少氏部落。这个部落有多大呢?大到少典死后,没人能够完全掌握这个部落。
无奈之下,只好把原来的少氏部落进行拆分,由炎帝和他的弟弟一人执掌一部分,炎帝部落自然不用说了,而他的弟弟名气和他一般无二,叫做黄帝。后来的多数家庭兄弟成年后必然要分家,大概就是这里来的啦。
此时,从伏羲女娲时代经过数万年发展,华夏大地上已经有了较为集中的四个族群,中部的华夏族群,炎帝皇帝部落是其中的代表。北部的狄人族群,比较活跃的是赤狄部落,白狄部落。西方的戎人族群,以后能够堂而皇之闯入华夏历史的犬戎部落,正在无声的萌芽。南方的三苗族群,此后搅动天下风云的共工部落此时还在缓慢的生长。东方的东夷族群,风头正盛的蚩尤部落仿佛代表了东夷族群的全部,然而此时微不足道的寒氏有方氏等九夷部落,却续写了东夷人与华夏人上千年的爱恨情仇。
楼主:读兵家史话  时间:2018-12-21 14:23:08
故事的新人物基本抛头露脸了,按照金庸先生小说的套路,前期出场的人物看似牛逼,实则那啥,后期出场的人物看似那啥,实际上也确实那啥,只有中期出场的人物,看似牛逼,实则更是牛的不要不要的。前期的人是他们的铺垫,后期的人是他们的衬托。而在接下来的故事中,情节居然出奇的一致。
人是喜欢找事的生物,古人也一样。第一个站出来找事的人,是炎帝。炎帝将眼光投向了暂时群龙无首的三苗,他派了一个人过去,试图将三苗部落的势力整合起来。
炎帝派过去的人,叫做祝融。
要说这祝融能力也确实不一般,三下五除二就把三苗部落势力给整合了。只是在这整合过程中,做了一件小小的错事,扶持了一个不该扶持的人——共工。
如果说炎帝喜欢没事找事的话,那共工就可以说是惹事精了。只不过现在他还没有惹事的能量,没有引起炎帝的注意。相比于共工,黄帝的行为更值得炎帝去注意。
楼主:读兵家史话  时间:2018-12-21 14:23:08
客观来说,神农的人皇地位是实至名归的。不过作为炎帝,他世俗方面的能力和他弟弟黄帝相比,是差的比较远的。炎帝把眼光放在三苗,除了他胃口大之外,还有就是他也是个比较守规矩的人,老爹留下的财产说好了一人一半,我绝不来多占多要。可要在这世俗中更好的活下去,墨守成规是不行的,更多时候靠的是打破规矩。
黄帝就是一个能够打破规矩的人,老爹虽然说好了兄弟分家一人一半,但我可以不听啊!等炎帝在三苗那边累出一身汗以后回头一看,本来一人一半的炎黄部落,自己恐怕已经没有三分之一了。
对炎帝而言,情况不是特别糟糕,而是相当的糟糕。除了小兄弟不按套路出牌之外,羽翼渐丰的小弟共工也开始不听话了。
三苗势力没能巩固,自己的势力还被人排挤,此时的炎帝真是恨不得去撞南墙。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另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共工和蚩尤开战了!
惹事精共工终于还是惹事了,而且一惹就是大事。可炎帝貌似一点也不着急,这其实并不反常,因为有些时候所谓的临危不乱,是由于乱了也没啥用!
楼主:读兵家史话  时间:2018-12-21 14:23:08
蚩尤不好惹!如果要不是他的结局不太好,他完全有可能被后世追认为道家的始祖,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会法术的人。
至于共工斗蚩尤的具体场景,可参考《西游记》中孙悟空斗黄风怪一节,最后的结果就是共工不敌蚩尤,向炎帝求救!
救是肯定要救,至于怎么救,就要好好捉摸一番。自己去救吗?自己还不如共工呢?不得已,只好对不起兄弟黄帝!前期出现的炎帝共工就这点能耐了,该轮到中期的大人物黄帝上场了。
或许是连日来不如意,让炎帝原本挺完善的脑回路出现了短路。他居然想要通过击败黄帝来提升自己的实力。这下好了,本来找不到理由对付炎帝的黄帝,终于找到理由和炎帝开战啦!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兄弟睨于墙,确实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不过也有必要说一句,要是没有这次兄弟睨于墙,那我们今天有极大的可能性被称为远东联盟,而不再是现在这样的完整的国家了。
按照故事情节,前期出场的炎帝肯定不是中期出场的黄帝的对手。果不其然,两人在坂泉打了三次,炎帝也被揍了三次。老实了,炎帝被揍成神农了。
当黄帝基本收编炎帝势力的时候,共工也被蚩尤给收拾的差不多了。后期出场的蚩尤和中期出场的黄帝,就在这种情况下不期而遇。按着情节走,黄帝必定是牛到最后的那个人。
可问题是蚩尤这么厉害,黄帝干的过他吗?不用怀疑,黄帝真干的过。如果把蚩尤的法术比做孙悟空的话,那黄帝就是二郎神,尽管只比你高了那么一点点,但就这么一点点,就足可以要你命了!
黄帝蚩尤涿鹿大战,这场战争的玄幻程度,基本和孙悟空斗天兵天将十分雷同,想来吴老爷子当年也是了解过的,不然这么好的情节瞎编是编不出来的。一场混战下来,蚩尤的兄弟伙全完蛋了,打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了,那就跑吧。
楼主:读兵家史话  时间:2018-12-21 14:23:08
眼看蚩尤马上就可以逃出生天了,可黄帝越追越近,终于把蚩尤送去和他那些兄弟团聚了。这事全赖蚩尤的坐骑,一种跑起来不快,听起来唬人的动物——食铁兽,到底吃不吃铁不知道,只知道现在它是吃竹子的,而且现在它连名字这个唯一能唬住人的特质也改了,它现在叫做——熊猫。
有些时候,国宝也坑人啊!
坂泉之战,让黄帝发现战争可以用来缓和家庭矛盾,涿鹿之战,就让黄帝明白战争可以用来调节邻里纠纷。自此之后,战争就一直贯穿于整个故事,培养了一位接一位的故事主角。
华夏东夷三苗都认可了黄帝这位“帝”,换了一般人可能早就满足了,所以一般人就到不了黄帝那个位置。黄帝的不一般,在于他随时都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当时致人死亡的最大的原因就是疾病,炎帝去解决这个问题了,而且还写下了流传后世的《神农本草经》。
炎帝在黄帝面前只是一个失败者,怎么能允许炎帝在某一方面超过自己呢?这绝对不行,于是黄帝也从医药方面入手,写出了后世地位并不亚于《神农本草经》的《黄帝内经》。
这两本书使我国古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疾病的威胁,炎黄子孙,还真不是白叫的。
《黄帝内经》确实耗费了黄帝不少的精力,但黄帝依然保持着超高的输出。而且黄帝也总能发现问题的所在。当时排在疾病之后对人第二大的威胁就是饥饿,上天赐予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换了我们,可能也就认命了。黄帝不同,他撸起袖子说了一句话:
“既然上天给的少,那就自己种!”
在黄帝的带头下,华夏子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最后经过黄帝不屑的努力,终于发现了五种适合种植的食物——麻,黍,稷,麦,菽。我们耐以生存的五谷杂粮,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平天下,写医书,种五谷,我们的前人所面临的三大难题——混乱,疾病,饥饿都在黄帝手里得以解决。五帝之首,当之无愧。可黄帝毕竟是个人,是人就会老的,就比如像现在,黄帝就已经老了。
很多时候人们都喜欢说人走茶凉,实际上真正人走茶凉已经算是客气的了,很多时候的情况是人还没走,茶就已经凉了。比如现在,黄帝都还没死了,就有人开始不听招呼了!
楼主:读兵家史话  时间:2018-12-21 14:23:08
最先不识抬举的是东夷人,开始在下面搞小动作。本来黄帝最看不顺眼的就是东夷人了,正找不到理由来打你,现在好了,打你的理由有了。
黄帝所处的地方在涿鹿,离东夷部落有点远。罢了,那就给年轻人一点机会吧。黄帝的长子少昊,带着黄帝的期望去了东夷。
少昊的本事还是和黄帝接近的,就是他没有黄帝那么强大的自信。光靠他一个人,是肯定无法解决东夷的,好在这点他自己也知道。所以在去东夷之前,少昊特意带上了一个人,他的侄子,黄帝的孙子——颛顼。
颛顼在很多方面和黄帝比较像,就比如说他也喜欢用战争来解决问题。不管你什么人,不服气就打,直到打服了为止,叔侄俩到了东夷,少昊给甜枣,颛顼舞大棒,三下五除二就把东夷再度给平定了,这效率,杠杠的!
不听话的东夷人老实了,黄帝也快要去见天帝了。在他之前,炎帝已经因为尝百草去世,看着自己打下的大好江山,黄帝安详的闭眼了。
炎帝皇帝都位列仙班了,黄帝的接任者自然是少昊。可少昊收拾个东夷都要颛顼的帮忙,坐天下能坐的稳吗?当然是不能的。
少昊继位还不满三年,三苗人开始找他的麻烦了。相比起东夷人的阴险,三苗人要直率很多。原来的黄帝拳头大,我们就听他的。现在你少昊的拳头大不大我们不知道,也就没必要听你的了。
刚当老大就有人不听话,不教训你一下都说不过去。这时最能打的颛顼还在东夷,那你也别回来了,直接去教训三苗人吧。
颛顼一到三苗,三苗人立马老实了。可能大家都是直接的人,颛顼也挺喜欢三苗人的。干脆就在三苗人里找个人结婚好了。颛顼就在三苗住了下来,天下又太平了。
少昊的岁月就这样波澜不惊的过了几十年,由于少昊人际关系弄得好,各部落之间几乎没起什么冲突。少昊最后带着一份差强人意的试卷去见父亲黄帝了,颛顼上台执政。
楼主:读兵家史话  时间:2018-12-21 14:23:08
少昊在位的时候,颛顼基本与少昊风头无二了。如果他也保持着和少昊一样的按部就班,后来的五帝里应该也不会有他的名字,当然,如果不搞点什么事出来,他也就不是颛顼了。
颛顼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继位以后几乎走遍了整个华夏。颛顼虽然狠,但也是个聪明人,在他看来三苗和东夷为何会不服,就是因为势力划分太大,三苗和东夷基本实力和中央对等,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把势力往小了画。
在周游全国之后,颛顼开创性的将华夏大地划分为了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冀州,雍州,梁州归炎黄,青州,徐州,扬州归东夷,荆州,兖州,豫州归三苗。
华夏九州,始于颛顼。五帝之位,名副其实。
分九州其实就是颛顼对天下势力的一次重新洗牌,炎黄部落是颛顼本部,三苗部落是颛顼的娘家人,自然不会说什么。
东夷人,不满意了!老子的地盘你说分就分,也太欺负人了吧!
分九州后,东夷人站出来反对颛顼。你敢反对,老子就要打你,这是颛顼一贯的原则。但不能亲自去,这也是祖上延续下来的风格。
派个人去?派谁好呢?这是个立功的机会,叔叔少昊让我当了老大,这个功劳就让给他家里的人吧!
最终,少昊的孙子——帝喾,被委派为平定东夷之人。
帝喾,是一个集合了他爷爷少昊,他曾祖父黄帝两人优点于一身的人,非但有黄帝的狠辣,也有少昊的温和。这样的人去对付东夷正好恰当。
有了颛顼的任命,帝喾这小伙子出发了。到了东夷,先找几个刺头灭了。发现效果不显著,不过还是基本稳住了局势。开始找原因,原来是东夷人不想让外人插手自家的地盘。
如果换了别人,会觉得问题无法解决。可在帝喾这里,这根本不是个问题。变成一家人,不就什么都解决了吗?
楼主:读兵家史话  时间:2018-12-21 14:23:08
本着和东夷人做一家人的原则,帝喾在不久以后取了东夷女子姜嫄。和正常人的出生程序一样,帝喾到了东夷后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帝喾给他取名——稷。
稷长的很正常,可在帝喾的描述里,他一点也不正常。“这孩子啊,并不是我和他妈妈生的,那天他妈妈出门,看见了一个巨人脚印,比一个人躺在地上还大,在他妈妈就上去踩了一脚,就怀上了这孩子……”
这话放在现在说,我们准以为对方是江湖骗子。可那时候的人哪懂这些啊,还真以为稷是上天之子,万万得罪不得。在众多东夷人的强烈要求下,帝喾不得已,将青州封给了稷。
东夷人还有两个州,实力还是大啊!没关系,办法不在新,有用就好!
不久后,帝喾再次与东夷女子简狄成亲生子。有了上次的经验以后,帝喾对这个孩子的身份包装更是完美无缺。
“这孩子啊,我给他取名叫契,为什么要这样给他取这个名字呢?是因为这孩子也不是我儿子,我是想把他丢弃的。他妈妈前面在山里玩,捡到一枚玄鸟蛋,一不小心生吞到了肚子里,这才生了他!”
看到没?为什么帝喾不是一般人?两次喜当爹还能这么淡定,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玄鸟之子啊,东夷人诚惶诚恐了。和上次的情景一样,帝喾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徐州封给了契。这下东夷人只有一个州了,帝喾平东夷的任务完成了!
当稷和契开始执掌两州时,颛顼的生命走到了尽头。颛顼在死之前做了最后两件事,一是将幼子鲧送回了三苗,二是传位于帝喾。
帝喾当上老大时,年龄已经不小了。稷和契都有自己的封地,自己都还不怎么玩的转,更别说帮老爹的忙了。不过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帝喾除了稷与契之外,还有很多儿子,比如说长子尧。实际上尧此时也才刚刚成年不久,真正能帮帝喾处理问题的,是帝喾的义子挈。
很多人质疑帝喾仅仅是平定了东夷,有什么资格入选五帝。关于这个问题,如果非要在补充其他原因的话,那就是帝喾生了三个好儿子。稷和契的事后面会说,这里先来看看这个长子尧。
楼主:读兵家史话  时间:2018-12-21 14:23:08
圣人是如何产生的?
当一个的所作所为符合所有人对他的期望的时候,那他就会被称为圣人,而如果这个人是一方君王的话,那他就会被称为圣君。尧,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圣君称号的人。
先来看看尧是怎么当上这个圣君的,此时的联盟首领是帝喾,如果是一般人的话,多多少少都会对首领这个位置有点想法的。
然而,尧对联盟首领这个位置是一点想法也没有,因为他知道,争也没有用。这就告诉我们要做圣人的第一条法则:
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要去争了。争也争不来,相反不争的结果反而还好很多。
尧非没去争联盟老大的位置,相反还非常尽心的帮助帝喾与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做圣人的第二条法则: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有太多的负能量,该自己做的事一定要做好。
没过多久,帝喾仙逝了,继承他联盟首领位置的人是挚。尧还是继续着以前的生活,然而尧没有一点灰心,没办法,谁叫人家天生就是当圣人的料呢?
在很多时候,一件事情的发生都能对当事人同时产生好坏两种结果。比如现在,挚即位没多久,暴毙而亡。不知道这哥们平时是不是高血压,猝死这种小概率事件都能发生在他身上。当然也有人说挚的死是尧在后面搞的鬼,这个未曾有人亲见,就不好诽谤先人了。
这件事对尧而言坏结果就是死了一个哥哥,好结果自然就是尧莫名其妙的坐上他哥哥的位置。
尧满足了所有人对圣人的想象,但离圣君好像还差了一点。差在哪呢?差在人们还没有见识过尧的武功,万一他是一个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呢?
楼主:读兵家史话  时间:2018-12-21 14:23:08
仿佛上天为了让尧符合一个圣君,在尧登位后不久,给他送来了这么一机会。
三苗部落再反!
这就是自己作死了,正好离圣君的位置还差一个台阶,三苗部落跳出来承担这个台阶的责任,如此美意,却之不恭,尧直接带人开打了。
从黄帝平定天下之后,后面的联盟首领平叛的时候往往都是不自己出手,比如少昊的时候靠的是颛顼,颛顼时候靠的是帝喾,可尧根本不在乎这些传统,自己撸起袖子就是干,史上记载尧攻击三苗的时候那是一个果敢勇决,三苗的反叛根本不够看的。
文治武功都有了,尧基本具有了圣君的模样了。不过他好像并没有比他的前辈做的好在哪里,总还要做点什么不一样的出来吧!那就开始找事做吧,我相信我能够做的更好。
具体而言,尧做了三件事,第一二件事做的挺成功的,第二件事刚开始做的挺失败的,后来在他的女婿的帮助下,做的极其成功,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第一件事:定都平阳。在尧之前,联盟首领是没有具体的位置所在的,这样最大的坏处就是下面的人不知道想找首领办事的时候不知道该去哪里找。那时侯交通也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各部落之间交流起来十分的不方便。定都平阳,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从那以后的几千年时光里,我国的多数领导人都有一个或者两个相对固定的处所,这个制度正是尧所开创的。
第二件事:鼓励下面的人说自己的过失。这件事刚开始效果就很好,不过很快尧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所在——有些人不敢说啊。这个好办,立一个木头在城里,我有什么问题尽管写在木头上。这就是一个圣君该有的胸襟了,所以说尧这个圣君之首是绝对当之无愧的。
第三件事:最重要的事——鼓励生产。不管尧有什么问题,他都可以改正。可只有下面的人肚子吃不饱这件事,光靠他一个人是无法改正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大家一起动手干才行。
尧亲自带头,领养众人日复一日的埋头苦干,可惜——效果并不太好。尧开始找原因,他发现有一个人在历山和大家一样的干,然而收获却比众人多的多。难道是历山的土壤更好,可其他人也没有他那样的收成啊。
被尧注意到的那个人叫舜,是颛顼的另一个儿子。此时的舜正在历山脚下埋头苦干,却不知自己的命运已从此时改变。
为何偏偏舜的收成那么好?尧百思不得其解。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尧决定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嫁给舜。这样舜成了尧的女婿,尧问出了心中的疑问。舜问题是他让我这么做的。
舜嘴里的这个他是舜的邻居——羲和。
舜是个老实人,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只要有效果就行。而尧却必须要搞清楚,他找到羲和,向他请教。被联盟首领请教,这是祖坟上喷火才会发生的事啊。羲和当然也没有理由藏私,为尧制定了一套高效的耕时令:
春分播种,夏至施肥,秋分收获,冬至休田。
可以啦,虽然只有简单的四句话,但这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被解决了,已经足够了。
平三苗,定平阳,制耕时。这三件事将尧稳定在了圣君的位置上,尧也进入了行将就木的阶段,看着自己巩固的江山,尧觉得自己什么都做好了。不对,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
继承人问题。
楼主:读兵家史话  时间:2018-12-21 14:23:08
当时内定的继承人有两位,一位是尧的儿子——丹朱,另一位自然就是尧的女婿——舜。一个儿子一个女婿,落在我们普通人眼里,可能很好选择。可尧是圣人啊,这种选择对他而言是很困难的。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之后,尧终于还是决定把帝位传给了丹朱。这并不是圣人也不能免俗,而是在尧看来,丹朱继位要比舜更为合适。
丹朱是一个狠辣果决的人,性格的强势可以很好的维持领导人地位。而舜是一个相对老实的人,可能无法压得住下面部落的首领,老大的地位所以丧失。然而尧终究还是看错了一点,舜除了表面的老实之后,还有隐藏于骨子里的隐忍。
尧安排好继承人问题之后,正式向着仙界出发了。然而他以为的平稳的权力交接,却一点也不平稳。
舜这个人隐藏的深,尧不知道,丹朱是知道的。所以丹朱继位第一件事,就是要铲除舜,不把这个阴沉的妹夫解决掉,自己这个位置是绝对坐不稳的。
正找不到理由来推翻你,你还要来惹我,那就不要怪我对你不客气了。丹朱刚向舜开战,舜就凭着自己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以及自己超强的亲和力,召集起了一大批人。
两人大战一场,舜杀丹朱而自立!
这件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个是你没那个能力,就算是坐到那个位置上也坐不稳。二就是成大事的人往往一般不出手,一出手就必然至对方于死地。
舜成功当老大了,见识了他消灭丹朱的风采之后。原本一些不太老实的小弟也老实了。天下看似平静了,实则却是暴风雨来临的前戏。

楼主:读兵家史话

字数:16917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11-27 12:48:38

更新时间:2018-12-21 14:23:08

评论数:3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