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永远难忘那条《静静的顿河》

永远难忘那条《静静的顿河》

楼主:毛姆叔叔  时间:2019-09-21 15:40:38
8月份最后一天的凌晨两点半,当话剧《静静的顿河》的演员结束了八小时的演出后谢幕致意时,观众全体起立,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令人荡气回肠。

身在观众席中的我也同样激动不已。好像自己又回到了2019年3月19日。那一天,当我看完140万字,1714页,四大本《静静的顿河》时,我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今天是值得纪念的一个日子。看了两个多月《静静的顿河》,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于我,好像这是一次壮丽的旅行,又像是投入的一场恋爱,中间数度热泪盈眶,结束的时候又惆怅不已。”

有人说,一本好书,好象你的人生伴侣,会陪伴着你度过一段时光。

感谢《静静的顿河》。因为,它就是一本这样的书。


《静静的顿河》以中农哥萨克葛利高里及其一家在动荡年代的巨大变迁为中心,展示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到国内战争期间,哥萨克民族在革命年代的苦难历程。

在我看来,《静静的顿河》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在战争年代对人性探索的真实。

拿主人公葛利高里来说,他凡事只听从自己本性,道德对他没有多大的约束。他与有夫之妇阿克西妮亚和自己的妻子娜塔利亚的复杂感情的刻画,充满了悲剧色彩。同样,他也没有什么坚定的政治信仰。从卫国战争到推翻帝制,从十月革命到国内战争,他时而是保皇派,当过两度红军 ,两次白军,还加入过匪帮。

然而,到最后,葛利高里却能得到大多数读者的原谅和理解。因为他只是这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的一个小小缩影。要知道,每一个置身于战争洪流下的人都无法逃脱被裹挟着泥沙俱下的命运。

在作者肖洛霍夫的笔下,战争失去了它在影视作品中的迷人色彩 。它没有狼牙山五壮士的激烈,没有刘胡兰直接躺在铡刀下,没有邱少云在草丛中任凭烈火烧焦自己,更没有董存瑞勇炸碉堡时的振臂高呼。有的只是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对杀人的憎恶,对战争的厌倦。

而人性也在战争中变得狼狈起来。政见的不同让曾经熟悉的人变得仇恨对立,人们在失去理智的仇中乱成一团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人们在痛苦中寻找出路却找不到答案。

战争的痛苦加剧了人们对生活的贪恋。村里留守的娘们开始在寂寞难耐中寻找男人,而男人则在行军途中寻找女人,在枪林弹雨下享受一晌贪欢。少有人愿意再被那些大大小小的欲望折磨,因为没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

当然,肖洛霍夫并不只是想向我们揭示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不堪。他只是让我们确信,在种环境下,人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的,而不应该是别的样子的。

忠诚与背叛,信仰与妥协,思念与仇恨,妒忌与宽容,生存与死亡,重逢与离别,欢笑与眼泪,战争与和平,瞬间与永恒,而正是这些构成了这部史诗巨著。

在这部哥萨克悲剧性的历史描述中,让人潸然泪下的反而不是生离死别,而是亲人们每一次从战场归来时重逢的激动和喜悦。对亲人的思念 、对土地的眷恋 、对劳动的渴望、对和平的向往,让无休止的战争变得荒谬而不堪忍受。我猜想,铸剑为犁,大概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吧。

一九六五年,肖洛霍夫最终凭借《静静的顿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奖金证书写着,“借以赞赏他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直的品格。”

多么恰如其份的评价。

楼主:毛姆叔叔  时间:2019-09-21 15:40:38
@故园拾梦 2019-09-18 14:03:05
读过这书,只是对”静静的“这三个字不太理解。直到上个月去黑龙江,于旷野中看到了海伦河、呼兰河,那静水流深的阔大,确实是文字中感受不到的气息,是以往看到堤坝中的江河所感受不到的”静静“。

-----------------------------
或许只有北方的河流可以给人这种感觉。
不知道您看过《巨流河》吗?
楼主:毛姆叔叔  时间:2019-09-21 15:40:38
@绿竹安安 2019-09-19 10:55:35
初读此书时,年纪轻,有些困惑.这会看了楼主的评说,有点明白过来了.
-----------------------------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对人性真实的披露。里面没有彻底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大部分的人身在时代洪流中间,没有选择。
楼主:毛姆叔叔  时间:2019-09-21 15:40:38
在写公众号“曾记”,平时也写写书评和随笔什么的,有同好者不妨关注一下。

静静的顿河我看了两遍,有机会还想再看一遍,每看一次心灵都好像被净化过一次。

楼主:毛姆叔叔

字数:1568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09-18 17:18:07

更新时间:2019-09-21 15:40:38

评论数:1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