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中国人误解最深、被扭曲历史真相最多的朝代——隋朝,还原最辉煌朝代真相

中国人误解最深、被扭曲历史真相最多的朝代——隋朝,还原最辉煌朝代真相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6:09:28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6:09:28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6:09:28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6:09:28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6:09:28
@dong3977189 30楼 2013-09-12 15:54:16
强顶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王朝
-----------------------------
握手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6:09:28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6:09:28
再接再厉,继续继续,吾会陆续更新,各位朋友敬请关注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6:09:28
接上。。。。。。。。。。。。。。。。。。。。


现代人误区六:隋朝的财政收入来源很诡异。



匡正事实真相:

据《文献通考●卷二十三 国用考一》记载:

隋文帝开皇时,百姓承平渐久,虽遭水旱,而户口岁增,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潼关,河北自蒲坂,至於京师,相属於道,昼夜不绝数月。帝又躬行节俭,益宽徭赋,平江表,师还,赐物甚广,其馀出师命赏,莫不优崇。十二年,有司上言库藏皆满,帝曰:"朕既薄赋於人,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对曰:"用处常出,纳处常入,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曾无减损。"乃更开左藏之院,构屋以受之。诏曰:"既富而教,方知廉耻,宁积於人,无藏府库。"乃蠲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炀帝即位,户口益多,府库盈溢,乃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之课。其後征伐巡游不忘,租赋之入益减,百姓怨叛,以至於亡。

按: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然考之史传,则未见其有以为富国之术也。盖周之时,酒有榷,盐池、盐井有禁,入市有税,至开皇三年而并罢之。夫酒榷、盐铁、市征,乃後世以为关於邦财之大者,而隋一无所取,则所仰赋税而已。然开皇三年调绢一疋者减为二丈,役丁十二番者减为三十日,则行苏威之言也。继而开皇九年以江表初平,给复十年,自馀诸州并免当年租税。十年,以宇内无事,益宽徭赋,百姓年五十者输庸停放。十二年,诏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则其於赋税复阔略如此。然文帝受禅之初,即营新都徙居之,继而平陈,又继而讨江南、岭表之反侧者,则此十馀年之间,营缮征伐未尝废也。史称帝於赏赐有功,并无所爱,平陈凯旋,因行庆赏,自门外夹道列布帛之积,达於南郭,以次颁给,所费三百馀万段,则又未尝啬於用财也。夫既非苛赋敛以取财,且时有征役以糜财,而赏赐复不吝财,则宜用度之空匮也,而何以殷富如此?史求其说而不可得,则以为帝躬履俭约,六宫服浣濯之衣,乘舆供御有故敝者,随令补用,非燕享不过一肉,有司尝以布袋贮乾姜,以毡袋进香,皆以为费用,大加谴责。呜呼!夫然後知《大易》所谓"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孟子》所谓"贤君必恭俭礼下,取於民有制"者,信利国之良规,而非迂阔之谈也。汉、隋二文帝皆以恭履朴俭富其国,汉文师黄老,隋文任法律,而所行暗合圣贤如此。後之谈孔孟而行管商者,乃曰"苟善理财,虽以天下自奉可也",而其党遂倡为"丰亨豫大,惟王不会"之说,饰六艺,文奸言,以误人国家,至其富国强兵之效,则不逮隋远甚,岂不缪哉!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6:09:28
中国北方虽自东汉末屡遭兵燹,但逮于北魏统一,社会即逐渐安定,人民重返故土,垦田辟荒,勤于耕稼。历代政府对发展农业经济也颇重视,相继推行了均田制度,使农民同上地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民无游手,地无遗利。北魏实行“人牛力相贸”,以“垦殖锄耨”,“劝课田农”。北齐规定:“每岁春月,各依乡土早晚,课人农桑。自春及秋,男十五已上,皆布田亩。桑蚕三月,妇女十五已上,皆营蚕桑。孟冬,刺史听审邦教之优劣,定熙最之科品’。而且在“缘边城守之地,堪垦食者,皆营屯田”。因此,从六世纪初,黄河流域的农业经济有了显著的长进,人口也开始增长。北魏明帝正光以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太康倍而余矣”,达到了五百余万户(见《通典》卷7,历代盛衰户口)。北朝人口比西晋成倍地增长,可知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之速。又如农田水利的发展,北魏时水渠“广十五步,深五尺,岸高一丈,北行一百二十里,“溉官私田万余顷,旬日之间,则水一遍,水凡四溉,谷得成实,……公私获其利”(《通典》卷2,食货典2)。范阳沈渠五十里,渔阳诸堰三十里,“溉田万余顷,为利十倍。”(《文献通考》卷6,田赋6)北周也“于蒲州开河渠,同州开龙首渠,以广溉灌”,水利事业是农业经济发达的一面镜子,北朝农田水利工程规模之大,效率之高,获利之深,并不亚于汉、隋。再如耕地面积的扩大。均田制的实行,使成乱中荒芜的土地大量得到开友。北魏前期。雁云地区的农业已趋发展,迁洛后中原农业又重新恢复,随之荒地僻岭也渐成良田沃野。此外又大兴屯田和营田。如北齐石鳖等屯,“岁收数十万石”。“长城左右营田,岁收稻粟数十万石”。由此可知,土地开发的面积定不会狭窄。另外,主产加工设施也相继建立。如洛阳城西千金堰共有水碾磨几十具,“计其水利,日益千金”(《洛阳伽兰记》卷4)。还有畜牧业和各类经济作物的广泛兴起,畜牧业品种、饲养、繁殖和兽医经验颇为丰富,经济作物有蔬菜。瓜、果,不仅名目繁多,而且规模之大竟有一顷者,并雇用百余人帮工。这些就足以证明北朝的农业经济已达到了所谓的汉魏旧观。但是,此时农耕技术的提高,更能说明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如精耕细作,耙磨保墒已普遍推行、并能按照季节与湿度的不同分别深耕和浅耕。绿肥法,踏粪法已到处运用。轮作与套作法已逐渐代替了以前落后的休耕法。在种籽的处理上已采用催芽法、育苗法,以缩短作物的生长期来提高复种次数。农作物的管理根据不同季节和自然条件,各有一套适当的办法。种桑养蚕,是古代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朝时的种桑、养蚕和丝织业也颇发达。“河北妇人,织絍、组紃之事,黼黻、锦绣、罗绮之工,大优于江东。”(《颜氏家训》卷1,治家篇,)北齐毕义云“家有十余机织锦(《北齐书》卷47,毕义云传》)。从此,也不难看出,北朝农业经济不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新的进展。

正因如此,社会经济出现了魏晋以来黄河流域少有的丰裕景况。如北魏永兴中,“人皆力勤,岁数丰穰,畜牧滋息”(《通典》卷1,食货1)。文帝大统时,“自是公私丰赡,虽有水旱不为害”(同上书)。东西魏时,“仓廪充实,虽有水旱凶饥之处。皆仰开仓以振之。元象、兴和之中,频岁大穰。谷斛至九钱(《隋书·食货志》)。隋代的殷富正是建立在这块滋润经营了上百年之久的基础之上的。如隋代的户口有一半是在北周北齐发展起来的。开皇元年至九年的大批括户也主要是北周北齐原有的籍外户口。这些的情况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东汉初承王莽之弊,“率土遗黎。十才一二。”西晋因三国争强。“户口减半”,至太康之后,仅有“编户二百六十余万”(《隋书·地理志》)。刘宋继东晋之乱,所遗户只“九十万六千八百七十”(《通典》卷7,历代盛衰户口).唐初因隋末兵革,所受遗户仅“二百余万”(同上书)。这与隋初是无法相比的。所以隋代户口的增长就要比别的朝代迅速得多,随之赋税也就比往代充盈。隋的租税的来源,主要依靠北朝肥沃起来的区域。《隋书·食货志》;“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开皇五年,长孙平建议设仓积谷,也是。“运山东之粟”。《通典·食货典》:“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潼关,河北自蒲坂,至于京师,相属于路,昼夜不绝者数月”。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6:09:28

开皇初,主要忙于平定叛乱,抵御突厥,没有集中力量括捡户口,国家编户还维持在原来北周北齐的在册户数上,因而至开皇三年还“京师仓廪尚虚”。但到开皇中,由于大举括户,国家编户剧增,从此国家识蓄才充盈起来.

据史家考证和史籍证明,隋代户口是直线上升的。隋受周禅,得北齐三百三万户。北周原有在册户数据汪篯先生统计,隋大业时北齐户增加到五百三十九万零七百四十二,增长率为百分之七十八。北周大业时增加到二百五十四万一千二百四十八,以此增长率准计,北周原有在册户为一百四十万左右。所以隋初有户共四百五十万左右。经过括户,至开皇九年,长江以北的户数据《隋书·李德林传》所记,发展到六七百万户。到大业二年,总户数由六七百万增加为八百九十余万,十七年中,约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三。若从开皇元年计,二十六、七年中,约增加了百分之九十八。

隋代户口发展得如此迅速,主要原因有三:一(一)隋代的建立没有经过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没有因战争而大量消耗人口,这为隋代户口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括户效率显著。隋代括户每一次效率都是很高的。如开皇五年的大索貌阅,全国“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五百口”。以每户五口计。合三十二万八千一百户。输籍之法推行后,“浮客悉自归于编户”。大业五年括检,“诸郡计帐,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合一百二十八万零三百户。即使开皇元年的小型括户,效率也不为低。如乞伏慧仅在曹州就“得户数万”,在齐州,一次“得隐户数千”。令狐熙在沧州。“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足见括户是隋代户口增长的主要措施。(三)隋代开皇时由于阶级矛盾缓和。政治形势安定,人民能安居乐业,所以人口的自然增殖也快。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6:09:28
隋代一丁收租三石,折合今178.32公升,表面上比北朝定额稍重。但若户口不发展,仍然维持在周末隋初四百五十万左右,一年收入也只能是一千三百五十万石,仅是开皇末年收入量的一半。收绢四百五十万匹,开皇九年平陈,一次赏赐就用“三百余万段”,竟占去三分之二多。如此租税怎能积存起来呢?看来,隋代殷富不是重租政策所致,而是发展国家编户的结果。在户口增加的前提下,虽然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进行过多次蠲免,赏赐又不吝财,但总的收入还是要比前代多得多。这正如杜佑所云:“国足不在于重敛”,“而在于周知人数”的道理(《通典》卷7,历代户口盛衰)。

从隋政府对国家户口极度重视的态度上,也说明了隋代的殷富主要来源于户口的增长。按一般来讲,要使国家积蓄丰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抓赋税,设立繁多的杂税横调等。但隋王朝却与此相反,而是免除正租外的一切杂税,并除入市之税,弛山泽之禁。对户口的增加则特别重视。隋文帝一即位,就立刻进行括户,开皇五年又在全国大索貌阅。不久,父不惜以减轻租税为代价,全面推行输籍之法。开皇九年刚一平陈,就接着在江南举行括户。大业五年,再次全国括户。对发展户口抓得如此之紧,在历史上是不多的。而且在括户中要求得非常严格。开皇五年,规定“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开“相纠之科”,奖励告发。大业五年,规定“若一人不实,则宫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若纠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为了取得更多的户口,隋政府在方略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为防止“诈老诈小,规免租赋”,实行貌阅的方法.针对“人多隐冒”的现象,采取析户的措施。为了避免摊派不均给括户带来的阻碍,制定了输籍定样的政策。隋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户的多寡呢?因为户口的增加,就是国家仓廪的充实。正因为此,史籍上凡讲到赋税之处都先讲到人口。这样的记载,《隋书·食货志》中就有三处。“时百姓承平日久,虽数遭水旱,而户口岁增。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潼关,河北自蒲坂,达于京师,相属于路,昼夜不绝者数月”。又“‘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踰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廊庑之下”。再“炀帝即位,是时户口益多,府库盈溢,乃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之课”。这些记载都说明“户口岁增”是“帑屋既充”的前提,“府库盈溢”是“户口益多”的结果。就是赋税的蠲免,最终原因也是由于“户口滋盛”。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6:09:28
中国历朝历代到底哪个朝代赋税最低?百姓生活水平质量最高?百姓负担最轻呢?有人说是汉文景、有人说是赵宋、有人说是明万历,其实这三种观点都是不精于读史的人的泛泛之谈。如果具体留意每个历史详尽细节,就能发现,隋文帝开皇仁寿年间的赋税只有汉文景时期的十分之一、赵宋仁宗时期的二十分之一、明万历时期的三十五分之一,隋文帝开皇仁寿年间的赋税不但是中国历史上最轻的,也是整个世界史上最轻的,隋文帝可谓人类有史以来最轻徭薄赋的开明仁慈帝王,如果把隋文帝的赋税财政政策有机地与隋文帝在位期间推行的开皇新政仁政,令天下归心万民拥戴的巨大普遍效应相互结合起来,就越能看出隋文帝在国家大战略上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6:09:28
中国历朝历代到底哪个朝代赋税最低?百姓生活水平质量最高?百姓负担最轻呢?有人说是汉文景、有人说是赵宋、有人说是明万历,其实这三种观点都是不精于读史的人的泛泛之谈。如果具体留意每个历史详尽细节,就能发现,隋文帝开皇仁寿年间的赋税只有汉文景时期的十分之一、赵宋仁宗时期的二十分之一、明万历时期的三十五分之一,隋文帝开皇仁寿年间的赋税不但是中国历史上最轻的,也是整个世界史上最轻的,隋文帝可谓人类有史以来最轻徭薄赋的开明仁慈帝王,如果把隋文帝的赋税财政政策有机地与隋文帝在位期间推行的开皇新政仁政,令天下归心万民拥戴的巨大普遍效应相互结合起来,就越能看出隋文帝在国家大战略上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6:09:28
隋的殷富与财政开支的节简也密不可分。史实证明.隋文帝时的财政始终是支小于入。如开垦十二年,有司上言库藏皆满。文帝问:“朕既薄赋于人,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对曰:“用处常出,纳处常入,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曾无减损”(《隋书·食货志)。“用处”即开支,“纳处”即收入,就是说虽然每年用于赐用的计数百万段,但比起收入来数量还是不多的,所以府库藏量还是有增无损。开皇九年平陈庆功,赏赐是最多的一次。“自门外,夹道列布帛之积,达于南郊”。但所费也不过“三百余万段”。九年隋有户六七百万,年收绢帛量就要达六七百万匹,所支也远小于所入。可见有司上言基本上反映了隋代财政的真实情况。

隋代为什么能保持出小于入的财政局势呢?首先是军费和官俸开支的降低。隋代的军费开支是不多的。开皇九年以前,由于国家多事,军队处于发展的趋势。开皇八年十月平陈,是军队数量最多的时期,但也只有五十一万八千人。而且这时的府兵中有许多是乡兵团宗。如平尉迟迥。杨尚希镇守潼关所率领的就是杨家士族的三千宗兵。又如清河人张家于淮阴,“授大都督,领乡兵”。庐江人樊子盖,“以仪同领乡兵”。彭城人刘权,“以车骑将军领乡兵”(以上见《隋书》各传)。这一大部分乡兵团宗,国家不作战时,其费大都由本处自理。这样国家的军费开支就不会太大。从开皇九年以后,隋文帝立即对府兵进行了精减。如开皇九年刚平陈讫,就下沼“禁卫九重之余,镇守四方之外,戎旅军器,皆宜停罢”。并要求“武力之子,俱可学文,人间甲仗,悉皆除毁”(《隋书》卷2,高祖下).“禁卫九重”是指十二府范围的禁军,“镇守四方”是说直接受中央管辖的地方军队,除此以外的军队全部裁免。“武力之子”,指开皇九年以前军户的子弟,在世兵制下他们子孙大都充兵。从现在起他们全部学文,不再充兵了,说明世兵制被废除。开皇十年,又诏令“罢山东河及北方缘边之地新置军府”(同上书)。由此可知,隋政府平陈后对军队实行了压缩精减的政策,这使军费的开支又大为减少。然而,隋代军费降低还主要在于对府兵制度的改革。北周府兵专立军籍,费用全由国家开支,因而造成财政亏损。因此,隋文帝在开皇十年,诏令“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同上书)。这一改革对财政有两大好处。其一,“垦田记帐,一与民同”,就是说军人从此与农民一样,申报户籍,受还土地,在无战争时照常从事农业生产。如《隋书·郎茂传》郎茂奏:“身死王事者,子不退田”。“身死王事者”,一般指为国作战而死的士兵,郎茂的建议是针对充当士兵的百姓而提的。“子不退田”,即战亡卫士不按照一股百姓身死退田的规定处理,而由子孙继承。隋代府兵既受有土地并得到优恤,所以府兵及其家属的一切费用就均为自理,国家不再开支。其二,隋政府规定府兵照受土地,而不纳租调。但是其作战时的资粮给养却全由本人负担,国家一律不管。如“会平陈之役,定和当从征,无以自给。其妻有嫁时衣服,定和将鬻之,妻靳国不与,定和于是遂行”,又如赵元淑,“授骠骑将军,将之官,无以自给”。得别人资助才赴任。从上可知,隋代的军费开支是较低的。

官俸开支的降低,主要在于对官僚机构的改革和冗员的精减。隋文帝受禅,承周齐官僚制度的滥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由于“具僚以众”,“吏卒又倍”,致使“资费日多”,“租调岁减”,“仓廪尚虚”。隋文帝面对这种“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干是把原来州、郡、县三级制改成州、县两级制,又“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并省了许多州县。到隋炀帝时,又一次“并省诸州”,仅开皇三年就废除了五百余郡,随之官吏人数也大为减少。隋代每郡从太守至佐史共146人,精减五百郡就免去郡一级官吏73,000人。即按每郡辖两县计,共省去1,000个县,隋代每县从今至曹佐合99人,共减去县级任职官吏99,000人,总共省郡县官吏172,000人。隋代规定官吏俸禄,郡太守三百四十石,每郡太守约3人,共1,500人,节省粟510,000石。县令俸禄为140石,每县约两名,共2,000名,计粟280,000石。这次共减少傣禄790,000石。可见隋代吏制改革,对官费的降低实不是少数。

其次,是其他开支的减免。(一)对突厥的开支减少。周齐时,突厥强盛起来。北周为免除外患,“岁给缯絮、锦綵十万段。突厥在京师者,又待以优礼,衣锦食肉,常以千数。齐人惧其寇掠,亦倾府藏以给之”(《北史·实厥传》)隋文帝即位后征服了突厥,对其采取“节之以礼,不为虚费”的外交政策。原来那种“倾府库之财,弃于沙漠”的作法得到制止。隋代赏赐于突厥的绢帛,据《隋书·突厥传》统计共224,000匹,平均每年约6,054匹。只是北周年用量的十七分之一。(二)对官僚赏赐开支的减少。统计《隋书》列传,有记载的共360人,而受赏赐的只有104人,仅占三分之一弱。所用绢帛綵缣锦共653,600匹,从开皇元年至大业六年农民起义暴发止共三十年,平均每年用于赏赐的为21,786.6匹。若按开皇九年六百万户计,年收入纺织品为六百万匹。可知每年所赐约是所入的二百八十分之一。《隋书》所赏赐的粟米有记载的共69,100石,每年平均2,303.3石,开皇九年六百万户,每户缴粟三石,年收入为18,000,000石,可知每年赏赐所出的约为每年所入的八千分之一。再次是免除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如隋时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灯节,“京邑爱及外州”,“充街塞陌”,“燎炬照地”,致使“竭赀破产”,文帝下令免掉。又如开皇元年,令“太常散乐并放为百姓,禁杂乐百戏”。这些费用的大量节省,使国家的租税很快积存起来。

隋文帝即位后,吸取了周齐和南陈统治者的奢侈无度荒淫腐败而亡国的教训,常告诫太子勇说:“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长久者。汝为储后,当以俭约为先,乃能奉承宗庙”(《资治通鉴》卷179)他唯恐勇“以今日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特赐予自己旧日所带刀一枚,葅酱一合,衣眼一件,使其“复观之以自警戒”。为了在中央贯彻节俭政策,他严格要求百司臣僚。有司常以布袋贮乾姜,“帝用为伤费,大加谴责”。后进香,复以毡裘,“因笞所司,以为后诫”。而且,对待诸子也同样如此。秦王俊由于“渐好奢侈,违越制度’,被文帝免除。左武卫将军刘升谏之,文帝曰:“法不可违”。杨素又谏,文帝答道。“若如公意,何不别制天子儿律!”总不许,并将俊“所为侈丽之物,悉命焚之。”其余太子勇被废,蜀王秀被免,都是因为奢侈而致。隋文帝本人也较能“躬履俭约”。如苏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陈节俭以谕之。文帝“为之改容,彫饰旧物,悉命除毁”。“六宫咸服干濯之衣,乘舆供御有故敝者,随令补用,皆不改作。非享燕之事。所食不过一肉而已”。因此,开皇年间,“上下化之”,“务存节俭”。这些记载虽难免过于渲染,但节俭政荣的实行还是可信的。所以,《隋书·食货志》指出隋文帝“躬先俭约,以事府帑”。在此同时,隋文帝又执行了坚决打击贪污盗窃的政策。。如厍狄士文为贝州刺史,“长吏尺布升粟之赃。无所宽贷。得千余人而奏之,上悉配防岭南”(《隋书·厍狄士文传》)。开皇十六年。有司奏合川仓粟少七千石,查为主典所窃。文帝命“斩之。没其家为奴婢,鬻粟以填之”(《隋书·刑法忘》)至仁寿时,法律更为峻严,规定”盗一钱已上皆弃市”。“行署取一钱已上,闻见不告言者,坐至死。”因此隋代官吏比起前代来较为称职守法,从而使国家积蓄得到了保证与巩固。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6:09:28
再接再厉,继续继续,吾会陆续更新,各位朋友敬请关注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6:09:28
之前只是被动回答中国目前普遍对隋朝出现的误解,是侧面。现在主动出击
,应广大读者朋友强烈要求,直接从正面描写隋文帝到底有哪些政治举措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独一无二的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6:09:28
接下文、、、、、、、、、、、、、、、、、、、、、、、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6:09:28
请看吾旧作【隋文帝无数历史首创开天辟地震铄古今,至今福泽万世】,早有系统、具体、详尽的论述:



隋文帝是世界法定全国性节假日的祖师爷,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把皇帝生日作为普天同庆与民同乐的举国狂欢节日的皇帝。仁寿三年(603),隋文帝下诏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内为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断屠。”隋文帝首创庆生辰,其宗旨在于报答已故父母当年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故而生日这天全国断屠吃素,为他们追崇冥福,体现出儒佛合璧的精神,从此庆生辰活动开始制度化。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6:09:28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史书这样记载“每旦听朝,日昃忘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隋高祖从五更起就驾临听朝,从早到晚,不知疲倦,乐此不疲。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亲民也是最深入基层了解民意的皇帝。勤于政事,除了坐朝处理军政大事,从早到晚,不知疲倦之外,文帝更经常下到社会当中,路遇上书奏事之人,即驻马亲自临问.有时派人到各地暗中采听民情,了解吏治得失。史称:人间疾苦,无不留意。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引起饥荒。文帝派左右之人出宫,看视百姓所食。带回来的都是些豆渣、杂糠,文帝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决定亲自带领关中饥民就食于洛阳,取消御膳中的酒肉之设。第二年东拜泰山,路上与就食洛阳的饥民相遇,命左右随行不准驱赶,饥民与文帝的侍卫参厕而行。遇有扶老携幼者,文帝还给让路,引马避之,慰勉而去。在道路艰险处,见有负重者,则令左右扶助之。到达齐州(今山东济南),文帝仍以民情为念,立即亲问疾苦。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澄清吏治,注重奖良惩贪的皇帝。岐州刺史梁彦光多年有惠政,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开皇二年,文帝驾临岐州(今陕西凤翔),知其能干,下诏褒奖。梁彦光后来调任数州,都能够以德化人,使得吏民感悦。县令之中,房恭懿为政在京畿各县称最,文帝召至卧榻前,访以理人之术,认为很有才干,便破格提拔为州司马。所到之处,有异绩,政为天下之最,文帝又破格提升他为州刺史。同时,对各州官员表彰房恭懿志存体国,爱养我百姓,令天下模范之,卿等宜师也。直至文帝后期,仍然很注意县令的政绩。临颍令刘旷,史书记载称其为不知何许人也,但其清名善政,为天下第一,文帝闻知则召见他,认为若不殊奖,何以为劝,下优诏破格提拔为莒州刺史。另一方面,对于贪残不法的官吏,惩处尤其严厉,甚而过于杀戮。一次,文帝命身边侍臣送西域朝贡使出玉门关,此人所到之处,都接受地方官馈赠的小物或鹦鹉、麖皮、马鞭之类,文帝闻而大怒,亲自临决.后来他甚至暗中派人给地方官送贿赂,一有受贿,立即处死,决不宽容。隋文帝的朝代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最清明,惟一灭绝腐败的封建朝代。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统一天下后,不但没有杀敌国的投降战俘,而且厚待其亡国之君的仁慈皇帝。隋文帝平陈之后,对陈叔宝给予优厚的待遇。经常召陈叔宝上朝接见,待遇和三品文官衔一样。朝中每有宴会的时候,为了不勾起陈叔宝的怀乡之情,使其伤感,文帝总是特意叮嘱乐伎不奏吴地乐曲,可谓关怀备至,隋文帝把陈叔宝当做儿子一样悉心对待。陈叔宝爱吃驴肉,文帝经常吩咐有关部门源源不断的供应。隋文帝仁慈善待亡国之君陈叔宝,为后世子孙开了个极好的历史先例。之后的赵匡胤不杀李后主、朱元璋不杀陈友谅之子不过是效法文帝故智,不值一提。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用纸张代替竹简作为公文奏章处理朝政的皇帝。这里就要做个对比,看看他之前的秦始皇是怎样的?秦始皇,他在统一六国之前,就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每天读百二十斤文书,秦始皇不仅要大权独揽,还要小权独揽,秦始皇不识大体只识小数,当时的文书是竹简按论斤称,几斤竹简也写不了几个字,因此秦始皇办公效率特别低下,他即使想事事亲历亲为也只能力不从心,秦始皇这哪是在批奏章,简直就是在做苦力在负重持竹简练臂力。秦始皇极端注意专制独裁,事无大小,都要由他亲自决断。侯生、卢生说:“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程),不中呈,不得休息” 。《淮南子》也说:“赵政(即秦始皇)昼决狱而夜理书”。《汉书·刑法志》也说他“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悬石之一”。一石为一百二十斤,他每天所处理的公文要以一百二十斤为标准,达不到标准就不停止办公。这些“书”在当时是用竹木简写的,所以弄得要用石来计算重量。但是一百二十斤(约合今五十多斤)毕竟不是个小数,所以侯生、卢生说他“贪于权势至于此”。纸张虽在汉朝就已经发明,但并未在朝廷得到广泛应用,直到隋文帝时期才真正把纸张作为朝政文书广泛应用,从此不必再与秦始皇一样仅仅是拿起竹简就累得半死不活,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楼主:虎皇天尊  时间:2020-02-12 16:09:28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杯酒释兵权”的皇帝,许多愚昧无知的世人,均认为宋太祖赵匡胤发明了“杯酒释兵权”,把真实的历史错误地往后推迟了三百多年,其实早在三百多年前,隋文帝就已经首创了“杯酒释兵权”。隋文帝平陈之后,至晋王广府邸,置酒庆功,群臣毕至,向文帝称觞上寿,文帝因谓群臣曰:“高颎平江南,虞庆则降突厥,可谓茂功矣。”杨素进曰:“皆由至尊威德所被。”高颎含养功夫较深,未做一声;庆则毕竟是一个心直口快的武夫,反唇相讥曰:“杨素前出兵武牢、硖石,非至尊威德,亦无克理。”杨素不能耐,二人遂在文帝面前,互争长短,御史欲弹劾之。文帝说:“今日讨功为乐,宜不须劾。”二人始止争端,庆则进对文帝说:“臣蒙赉酒食,令尽乐。”时御史在侧,文帝恐庆则酒后失言被弹,乃赐御史领酒出饮之,其曲意周旋如此。庆则奉觞上寿,极尽欢乐。文帝因谓群臣曰:“愿与诸公等子孙,常如今日,世守富贵。”之后,杨素、虞庆则、高颎、韩擒虎、贺若弼等拥兵自重将领相继被解除兵权。隋文帝杯酒谈笑间就轻描淡写、从容自若的轻易解除了这些功臣宿将的兵权,化将领拥兵自重为无形,革除了军事上的隐患弊端,岂非转天移日手段。可见隋文帝深谋远虑之一斑。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惟一的创造了古往今来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世界第一城的皇帝。隋文帝建国后,认为建于西汉初年,后被北周沿用的长安城过于狭小,命宇文恺另建大兴城。开皇二年六月开始动工,次年初即告完成。大兴城建在旧长安城东南约7公里处的渭水南岸,总面积84平方公里,约为今西安旧城(明、清时建)的7.5倍。据《隋书·地理志》载:大兴城南北长15里175步(据考古勘察,实为16里125步,即8651.25米),东西长18里115步(实为18里133步,即9721米)。城东、南、西各开三门,北面开一门。城的北部中心地区为宫城和皇城。宫城为皇室所居处,皇城为官府所在地。宫城、皇城的东、南、西三面,分列106个居民住区--坊(包括官吏府第、百姓户室及寺观庙宇)。城东、城西各设一市,作为民间商品交易活动场所。宫城、皇城、坊、市由有规则的纵横25 条大街分隔开。其中通向城门的6条主干大街,最宽的达150米,其他街道一般也都有几十米宽。各坊四周垒建围墙,大门昼启夜闭;坊内有大街、小巷。为解决城内用水需要,还修筑了若干水渠,分别引浐水、藻河水流经城内。大兴城布局严整对称、规划整齐,同时它明显改变了自西周以来的面朝背市的旧的城市营建格局,较多地考虑到居民在交通、用水及商品交易活动的需要,是魏晋时代邺城、洛阳都城的进一步发展,大兴城是古代世界中罕见的巨大都城。日本古代京城的营建,受大兴城影响颇大。有人曾列举世界古代十座城市的面积进行比较:(1)隋大兴城,583年建,面积84.1平方公里;(2)北魏洛阳城,493年建,面积约73平方公里;(3)明清北京城,1421—1553年建,面积60.2平方公里;(4)元大都,1267年建,面积50平方公里;(5)东京(洛阳城),605年建,面积45.2平方公里;(6)明南京,1366年建,面积43平方公里;(7)汉长安(年城),建于公元前202年,面积35平方公里;(8)巴格达,800年建,面积30.44平方公里;(9)罗马,300年建,面积13.68平方公里;(10)拜占庭,447年建,面积11.99平方公里。从上所列可以看到,隋大兴城的规模之大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堪称古往今来世界第一城。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修建大运河的皇帝。后世绝大多数人只知道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却不知道隋文帝时代就已经开始了这项工程。隋文帝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大运河凝聚着决策人隋文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敢办前人不敢办的大事的自信和决心。事过几百年到了宋朝时候发大水的时候这条千里隋堤还救了成千上万家人的性命。王安石在《白日不照物》诗中云:“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隋文帝开创的南北大运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业这是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是后代造史者想诋毁所掩盖不住的。因为它的存在就是铁证,不像其它原始史料被销毁了。

隋文帝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发明军区制的皇帝,此时的总管府就是现代的军区,总管兼任所驻州刺史,并统辖邻近各州。重要地区则置大总管府,除直辖州郡外,还统辖若干总管。大总管所统,自十余州至数十州不等。大都督﹑帅都督﹑都督三等名号则成为府兵的中下层军官。隋代总管府分上、中、下三等置于诸州,其中统辖数州及至数十州的俗称大总管。隋代设置了四大大总管,由亲王、勋臣担任,其四大总管府的设置随着政局的变化而有所变更。四大大总管就相当于现在中国的各大军区司令员,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设有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七个大军区不过就是当时四大大总管府的翻版。

楼主:虎皇天尊

字数:8748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09-07 19:32:00

更新时间:2020-02-12 16:09:28

评论数:84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