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天人合一观下的中华文化

天人合一观下的中华文化

楼主:普人壹  时间:2019-10-25 22:54:53
天人合一观里所显现的除天之外的人的第一主体性由此不再显得隐约。秉持并强调了人的需求的儒家学说由于在这方面更接近上述内容,在道家无力或忽视解决此方面的很多实践问题后,由此自然落位中华文化的主干,助生天人合一观的文化树干成长,共强天人合一的实现树根。
楼主:普人壹  时间:2019-10-25 22:54:53
读写学评: 2019-10-16 22:37:14 评论
评论 普人壹:人当然不会赞同。因为你当下还在认为人外有知,言外有论。所以就认定了“天人合一”,人无主导权——不宜纳入“知行”议题————还在试图等待人无为之下,天上能掉下馅饼来。
读写学评: 2019-10-16 22:38:44 评论
你不认同,就是你这个“人”不认同。人要是不能认同一切都是人的知识和学识,就已必然会辱知误识了。是不是这样呢?
读写学评: 2019-10-17 05:50:38 评论
评论 普人壹:所以说,“天人合一”不可异化成“君权神授”,也不可异化成“物理教”;必须要导出知行关系主题。在知行关系主题下,才可能揭示知行关系下发生的“语言文化学识体系”的“公约公信公行”起源。“知行合一”还不是终端论述成果,终端论术成果是“法策合一”和“信用合一”出学说。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不知程序咋回事,在有关评论按钮处难回复意见,所以写在这儿。

谢谢兄台评论。只是兄台概念太多,变换也太多。兄台不承认人外有天、有客观世界?客观、主观等概念及主客观间的差别,已不在兄台的概念里?如概念是砖,兄台认为是否可以任意铺?是否不管怎样都是路?

兄台说“人当然不会赞同”,此谓何义?只要认为是人,就不会赞同?那么,不认同一切就是鹰没知识又是何义呢?

恕学弟驽顿,能否请兄台指教中华有“君权神授”说来源何处?
楼主:普人壹  时间:2019-10-25 22:54:53
@吴昊活工资 2019-10-16 23:25:06
-  儒道才能至圣,儒道中庸如加释,就是中国人的灾难。。。。。。。。。  儒道才能至圣,儒道中庸如加释,就是中国人的灾难。。。。。。。。。
-----------------------------
显然吴兄很忧虑中华文化。不管中华文化怎样,中华文化里的文明是更值得我们看的。文化和文明不一样,文化更是陈列,可看可思,大可不必焦虑。文化帮口但不一定真帮人、真能帮到人,也正因此,不管哪里的文化,其本身不仅需要发展,而且实际上也在发展或力求发展。

欢迎观览,欢迎批评指正!
楼主:普人壹  时间:2019-10-25 22:54:53
(续接《天人合一观下的中华文化》原文)

儒家的这种文化特质在孔子带头的思考、发展下日渐丰盈而自成体系。但它的强大性在它有教无类这种近乎平民性的外观下是难以一下子或很快体现出来的。以礼学为主要核心之一包括主张统治者也要循礼不仅显示出对统治者的贬抑,对在正进行激烈竞争、极须取得竞争优势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来说,这学说还讲究什么礼仪上的繁文缛节让人觉得有点不开眼,更不用说讲的还是周礼,力图恢复的也是周礼。在周礼中生活了很多年,尤其在周礼中穿行、行礼了很多年的统治者难道还不清楚这礼究竟是啥玩意,还不知它是人定的虚头八脑、是要下更多地恭贺上的形式性说教甚至圈套?这离更想寻道寻理、更想得道讲理而且得更大道讲更大理的人们不是近了而是远了,这不象是让大家穿新衣,而象穿旧衣甚至破衣一一何以周室破败,难道周室不重礼讲礼?
楼主:普人壹  时间:2019-10-25 22:54:53
即使孔子发展的儒学也显着极大的残缺,这残缺甚至一眼能望,以讲礼闻名的孔子儒学怎能得到时人充分的尊重、重视?不知是否也因为此,孔子的学生、门生深深感到了简单的、显得过于突出的礼学广告及其效应的危害,于是编篡起《论语》来。

必须承认,《论语》的编篡总体上是成功的,它使孔子由大讲师变为大师。尽管在他身边耳濡目染、经受教育的学生们已认为他是大师,但对于他人来说所听有限、所见寥廖,以至留下了更多的讲礼者的印象。《论语》最起码显现了孔子还是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展现了他不仅是讲礼者更是人生导师的这一面。它不仅将孔子的思想作了更全面、体系性地呈现,也将儒家的核心思想和主张作了进一步的梳理和澄清,使之显得精彩纷呈,使礼显得只是其中一个内容,而为什么会讲礼又进一步得到了支撑和说明。加之再用其他著作显明了有关内容的深入性、可延展、能衍生性,孔子儒学的精彩博大变得具象、显明、可及起来,改变了口口相传易致的单薄、零乱、形散不壮感。
楼主:普人壹  时间:2019-10-25 22:54:53
@中国杨神经 2019-10-21 15:05:28
没有人出来教育楼主,我来!
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不是楼主理解的那样,听我谈谈!
传统文化中,讲究一个天地人和。天时地利人和。
在天人合一的概念中,天不是我们现在概念中的天,不是天空,而是指地球和地球的环境。或者是指宇宙空间。
我们现代把天理解成自然界,这个自然界就是地球和地球环境,没有包括银河系的环境,更没有包括整个宇宙。
因为整个宇宙的变化和银河系的变化,对人类影响很小很......
-----------------------------
欢迎讨论。但对一开口就把“教育”用上,不知是教育的荣幸还是不幸?
“天人合一”本身字好象不多吧?好象不难认吧?古人四个字能说清的事,为何作为后辈我们反而认识差异巨大呢?这恰是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文化和自己的事。
面对“天人合一”,再形成的观念有异不足为奇,这恰是可交流之处,但一些态度是否不足为取呢?
同时希望杨兄自看一遍您之所说。
楼主:普人壹  时间:2019-10-25 22:54:53
(续接《天人合一观下的中华文化》原文)

儒家强调人的主体性、愿意从人的需要、发展角度去切入、去研究解决问题由此也变得更加显明和靠谱起来,这无疑符合人们的一般期待,也日益被人接受起来。

但在激烈竞争的时代,虽也讲究温文尔雅,但讲究能力第一无疑胜过其他第一。当法家不仅讲能力第一,还携相对一视同仁的能效贡献观建构社会身份等级制,冲击颠覆原本更以出身为基础的社会身份等级制时,它对社会成员能力的刺激和所给予的能力发展空间无疑更为广泛、更为巨大,非其他各家能及。当法家又显现出对社会整体而非个体的建构力时,它在社会稳定与发展上的促进能力更让其他各家望其项背。即使儒家很讲个人能力发展、很讲社会构建,但在法家的刚健和高效面前也只能甘拜下风。所以法家在战国时期独树一帜、助秦成霸、帮秦一统江山,也自然而然。
楼主:普人壹  时间:2019-10-25 22:54:53
但彼时的法家是把人作可进一步加强管理、发挥作用的能力主体对待,而不是把人作为主体这个内涵更完全完整的概念看待;即使对当政者、统治者,它也是把其作为众能力主体的拥有、所有者这样的主体看待。如果用现代名词,彼时的法家是以统治视角、社会观点,把人作为有区分的国家人力资本进行管理、营运的。它更细致的社会体系观、更为具体的绩效观、更为分明的赏罚观把人纳入了更整体的社会组织一一国家机器中进行更充分地考量,而不再使人在社会这个相对松散甚至因为过于自然还十分虚拟、更受身边自然及人文条件影响和约束的情境中。它通过丰富、完善以国家为主导的社会组织架构一方面升级社会组织型态一方面扩张、强大国家机器,从而构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社会与国家的新型关系,从而也一定程度上重构了人与人、人与外界的关系。
楼主:普人壹  时间:2019-10-25 22:54:53
重构的人与人、人与外界的关系包括但不止以下这些内容:

1.通过建立每个人与国家间的更显明的直接关系一一不仅赋税及兵、劳役这样的关系,还有诸如户籍、隶属及遵令守法等更加具体细致化的关系,人不再仅是部落、一定自然地域的社会成员,而成为得到正式确认、有更丰富关系体现的全国性社会一一以国家体现一一的成员。在强化人对于国家的隶属关系升级以往浓淡不一的归属关系的同时,降低了人对群落的归属依附关系及对财产主的私属性质。某种意义上在国家范围内,通过建立相对广泛一致的人员管理关系在社会中构建了一种尽管很初级、很不显眼甚至难以感受但终究新增的一种人人平等关系一一最起码在很多法令面前体现的人人平等关系。这不仅促进了公共管理的发展,也为中华出现和进一步长久发展诸如科举制这种改变固定社会身份阶层的制度奠定了基础。

2.因为更制度性地鼓励人贡献社会与国家,并也将社会一般成员不失广泛地纳入国家考量、衡量及奖惩中,人的即使一般人的社会地位而非财产地位得到更充分地体现,这就为社会的人员评价填充甚至创建了更丰富内容,为人的精神追求提供了更多稳定的社会支持。当这种稳定支持再被国家以国家级的制度和奖励背书时,社会中的人们在有关领域的竞争就更加趋强,社会中的相关能力及能力表现竞争就更加充分,人的竞争关系也就相应地得到引导,从而有助于实现相关方面的整体提升。这不仅在秦国快速崛起、称霸和统一六国中得到体现,也为后世历代所坚持。它不仅使古代中华的社会整体实力长久高出周边一截,也助演出很多阶段、不少朝代各自的长短板也很显眼的特征。
楼主:普人壹  时间:2019-10-25 22:54:53
3.对于责任的现实强调使人的社会角色及其内容更加明确、丰富。

在社会活动、人员交往中不得违禁、违反、违背的内容的明确、细化,以及国家、社会强制力的跟随和体现,相应地也增加和保障了当事人的正当权利。

当这样的内容对一般人具有普及和同等性时,不仅责任内容和结构得以重塑,人们之间的权利内容和结构也得以重塑。当这样的内容具有社会均等性和相互平衡性时,原本可能有的道德约束性内容即现实地变为法制加道德的双重约束,人们对此的尊重心和敬畏性进一步稳固,人们之间的正常关系和包括此在内的社会基本基础得到健康地发展和增强。当这样的内容缺乏社会均等性,欠缺国家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平衡性时,社会的统治基础或许得到增强,但社会问题也走向了累积之路,社会大厦也开始倾斜性地发展,以至这样的内容越多,社会问题积累得越快,社会大厦越容易歪,支持不起国家的正常甚至存在。

楼主:普人壹

字数:6776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9-09-29 20:46:57

更新时间:2019-10-25 22:54:53

评论数:1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