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话里画外谈日本

话里画外谈日本

楼主:牛肉小洋葱  时间:2020-11-02 22:43:51



2012年,我在网络上看到了一张有趣的照片。12月的东京街头,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子站在啤酒箱上,手里拿着一个无线话筒。这个人是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当时他孤身一人在街头演讲,呼吁日本人停止使用核电。

这个画面马上赢得了中国网友的同情,日本人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的首相呢?

“菅直人的遭遇在中国简直就是不可想象!”
“我要哭了。”
“岂有此理!他太可怜了啊!在中国肯定是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的。我在那里的话肯定会送他一件衣服。”
“这样对待以前的重要人物,日本人真是畜生啊”
“不管怎么样,好可怜.”
“加油哦,菅直人。不能灰心!”


接下来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有人把这组照片,连同中国人的评论一起,发到了日本最大的网络留言板---2CH,于是日本人也来凑热闹了。


这样啊,菅直人去中国加油不就可以了嘛

这家伙只有中国人在同情他吗

站在啤酒瓶箱子上是经常用来获得同情票的,过路的行人不停下来那是他们的自由

你们中国人不要这样大惊小怪的哦

我脑子里浮现出菅直人在啤酒瓶上保持平衡的样子

他本来就不是重要人物

不扔石头已经算是好的了

在韩国的话应该是扔便便的水平


1996年,日本厚生省闹出丑闻,由于使用了不洁血液,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两万名日本血友病患者感染了艾滋病,不少人在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悲催的死去。受害者状告日本政府,一路告到最高法院,最后败诉。之后菅直人出任桥本龙太郎内阁的厚生省大臣,他组织了独立调查团,发现当时的厚生省隐瞒了最早的艾滋病报告,于是他自曝家丑,将相关证据公诸于世。在他的主张下,日本政府和受害者达成了诉讼和解,承担了全部的赔偿责任。之后作为厚生大臣,菅直人来到受害者的家中,面对死者的遗像,下跪谢罪。这一幕极其震撼人心,也为他赢得了亲民的声誉。2010年菅直人出任首相,但他为官清贫,到现在连房子都买不起,一家人只能跟普通的工薪族一样,在东京租房子生活。


这么一个清贫自律,放中国简直就是包青天再世的首相,却要被日本人仍便便仍石头,我感到很不可思议,就查了一下,发现日本人认为菅直人失职,原因是他在311地震和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救灾不力。我接着搜相关的新闻,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电视报道。


东日本大地震之后的第三周,菅直人到了福岛县田村市一所用作临时避难所的体育馆,慰问当地灾民,接下来发生了很有趣的事情---他被人劈头盖脸骂了一顿。

楼主:牛肉小洋葱  时间:2020-11-02 22:43:51



慰问结束时,菅直人朝体育馆门口走去。这时候一个日本人站起身来,愤怒地叫住了他:“这样你就想走了?我们怎么办?” “你明白被人无视是什么心情吗?”

于是已经走到门口的菅直人不得不回来,再次向灾民鞠躬道歉。

“你就这样从我们旁边走过去,你知道我们是什么心情吗?”

“实在对不起,我没那意思,不是就这么走过去,对不起!”

“本来觉得你是值得信任的,现在看来没法信任了。”

“真的别那么说……”

“政府的人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怎么不把他们带过来,在这里住几天看看!”

一国的最高长官,在普通人的面前却如此窝囊,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很新鲜。不过就是如此的谨小慎微,菅直人仍然在2012年被东京地方法院立案,原因是日本人认为他在福岛核电站事故中瞎指挥,导致第一核反应堆的氢气爆炸,炸伤了好几名工作人员。2012年8月1日,东京、福岛、金泽地方检察院接受了5起市民团体对菅直人提起的刑事诉讼,日本人不依不饶,不把菅直人送上审判台不罢休。

对这么一个低调亲民,清贫自律的首相,日本人居然如此不留情面,我感到有点不可思议。于是我收集了一下相关的报道,日本人对他的指责有4点。


1 地震之后一个星期,救灾物质到不了灾区。

2 政府没有安排民众撤离,大量的灾民逃亡

3地震之后,福岛核电站一号炉过热,现场工作人员将海水注入一号炉冷却,又将未经处理的海水排向大海,造成大面积的污染。

4瞎指挥,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氢气爆炸


乍一看,菅直人好像是该骂。然而如果进一步查下去,你会发现菅直人就是个背黑锅的。在日本,首相背黑锅是一项光荣的历史传统。


救灾物质到不了灾区,因为日本首相无法调动军队,日本政府自己也没有运输公司,它只能请求(注意,是请求,不是命令)灾区附近的民间运输公司出车,而这些民间车队要求政府提供汽油保障,而灾区附近根本就无油可供,两者相互扯皮,这一拖就是一个多星期,所以账就算在了菅直人的身上。


有人会问,为什么日本首相不能直接对地方发号施令?

楼主:牛肉小洋葱  时间:2020-11-02 22:43:51
日本宪法第八章,地方自治。

日本的行政划分是都道府县市町村,全国共有47个都道府县,782个市,827个町,195个村, 23个特别区 1827个市町村,它们都是独立的行政主体,和中央政府之间不是上下主从的关系,而是对等和合作的关系。在日本,中央政府无权干涉地方事务,如果中央政府强行干政,后者可以向高级法院提出起诉。事实上很长时间以来,日本最风光的政治家不是首相,而是地方的议员和知事。作为前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名气,就要比首相要大得多。在首相和地方官一同出现的场合,你也绝对不会看到,在立场和姿态上,后者低人一等。


第二,为什么日本政府没有及时安排群众撤离?

日本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日本人早就有了一套完美的防灾体系。州道府县都有自己的救灾预案,每个社区都有避难所,每个学校都会上防震课,每个家庭都有应急袋,每年都会进行防灾的演习,每一个日本人都知道如何躲避地震。在正常情况下,只要不是太离谱的灾害,日本人的表现通常都是无懈可击的。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国家机器”的概念,是非常薄弱的。日本人从骨子里讨厌国家介入民众的生活,就算是救灾这样的事情也一样。有人会问了,既然如此日本人靠什么救灾,答案是町内会,家庭主妇协会,医师协会,义务消防队,甚至是黑帮这样的民间组织。1995年阪神大地震,第一个出现在现场,给灾民送饭的,就是日本最大的黑帮山口组。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日本人是从容和自律的。这也是一直以来经常被外人大加赞赏的日本人品格之一。然而国家机器太弱也带来了一个常见的问题,这就是一旦发生重大危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人力物力,以非常手段,应对非常之变的时候,日本人就会显得进退失据,狼狈不堪。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拿首相出气。


1995年,阪神大地震,当时的日本首相村山富市被骂成是“见国民死而不救,罪该万死的卖国领导人”;2008年,麻生太郎就任首相,一上任就遇到百年不遇的金融大危机,麻生内阁束手无策,于是日本晚报《现代》写了两篇文章,一篇叫做《最大危机时刻的最恶劣首相》,另一篇叫做《败家犬只会远远地叫,这就是这个国家的首相》;2014年2月14日,日本山梨县发生雪灾,7000人受困,19人死亡,而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却被曝出于16日“在高级餐厅享用天妇罗”,于是日本人就乐开了。

“看着奥运会享用着天妇罗,他还真是没救了”、“请您处理山梨县的雪灾好嘛”、“日本已陷入紧急状态,全世界都在报道日本的惨状,可我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却在安心的享用天妇罗,呵呵”、“拜托,关东许多地区已经 因为暴雪变成孤岛了,最高领导人却在无忧无虑的吃着天妇罗。我们的领导人真是废物啊” “山梨处在非常时期,安倍的星期天却过得蛮滋润嘛。” “发生如此重大的雪灾,安倍不理不顾的态度已经很过分了,居然还有心情吃高级天妇罗,你是白痴吗!”


麻生太郎有一个面部特征,那就是他说话时候嘴是朝一边歪的,呈现出一个像日语假名“へ”的形状。于是日本人把他拿来跟大阪天王寺动物园一只叫做KENIA的长颈鹿比较,日本人觉得KENIA嚼草的样子跟麻生太郎很像嘛!2013年,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在非死不可上发了一张猪排咖喱饭的照片,结果被日本人一通狂喷,原因就在于他的这顿猪排饭价值3500日元(合217元人民币),超过普通的猪排饭3倍多,日本人认为你身为首相居然吃如此天价的饭,还要不要碧莲了!

欢迎各位关注天涯社区官方评论微信号:tianyaguancha,这里汇集了天涯最精彩的评论,篇幅较长,喜欢碎片化阅读的勿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加入:

楼主:牛肉小洋葱  时间:2020-11-02 22:43:51
3 菅直人到底是怎么瞎指挥的?

福岛核电站发生泄露事故之后,菅直人赶往核电站视察。这一行为事后遭到了反对党的强烈抨击,反对党认为“菅直人凭着一知半解的知识,介入现场,导致混乱”。

根据菅直人事后在听证会上的解释 ---“事故发生后,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和东京电力没有向他说明任何情况。发生了什么事,到底应该怎么办,没有任何人向他通报。身为首相,他只好亲自赶往电站,了解现场的状况。”

国家正处在紧急状态之中,而作为一国的最高长官,却没有任何人向首相汇报情况,这是非常奇特的一幕。没有办法,菅直人只能自己叫了一台直升机,单枪匹马,前往福岛核电站视察。然而在得知消息之后,核电站的站长吉田昌郎打电话给东京电力公司的社长:“叫我出面接待首相,那核电站谁来管?”结果菅直人吃了个闭门羹,飞机在核电站上空转了一圈就回去了。

3月12日,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核电炉的温度急剧上升。在没有得到总部批示的情况下,核电站工作人员擅自向炉内注入海水。之后东京总部打来电话,说“这种方法没有得到首相的批准”,于是注水工作停止了55分钟。之后,核电站站长吉田昌郎无视总部的命令,继续注水,事后又把这些受到污染的海水不加处理排向大海,造成了大面积的污染,这笔账也算在了菅直人的身上。


3月12日,菅直人的直升机在天上转悠的当天,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造成4名工作人员受伤。这一事故让很多日本人愤愤不平,他们认为一定是菅直人搞的鬼。菅直人觉得自己很冤,“天地良心,我什么都没做啊”!日本人说你不是去视察核电站了吗!肯定是你视察的时候出了什么乱子!因为此事,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事故调查委员会,最后委员会认定,菅直人在天上瞎转悠的行为, “未对排气造成影响”,算你运气好,放你一马。



以上,就是菅直人被日本人讨厌的全部真相。


我们来总结一下

1 救灾物资不到位的真相是----日本首相无权调动人员和物质

2 疏散群众不力的真相是-------日本人本来就讨厌国家介入民众生活

3核电站海水污染的真相是------核电站站长以下克上

4 氢气爆炸的真相是------------路过打酱油 千古奇冤


一句话,菅直人的黑锅背得很爽。

楼主:牛肉小洋葱  时间:2020-11-02 22:43:51
日本首相不值钱

写到这里,有人一定会说,你不就是想夸日本民主吗?人家可以骂首相,可以民告官,我们不能,拐弯抹角的,你不就是这个意思么?

恰恰相反。即便在美国这样被公认为民主典范的国家,美国人也不会一边捆住总统的手脚,一边又指责总统救灾不力。美国人当然也骂总统,不过当国家面临重大危机,比如说911和卡特里娜飓风时,即便是像小布什这样公认的蠢蛋,也会被赋予必要的权力来作出决策;相比之下,日本人对首相的态度,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莫名其妙,不可理喻。




日本人向来温文尔雅,对首相却如此尖酸刻薄,这是日本的政治生态中很奇妙的一幕。如果说日本首相事权专一,令行禁止,那还另当别论;但在日本的政治体制下,首相就是背黑锅的,这一点,日本人自己也心照不宣。既然如此,意思意思,走个过场也就完了;但日本人却一定要置之于死地而后快,明明不是首相的责任,下台了我都不放过你,先是法院起诉,然后放话要仍石头扔便便,这个心态就很有趣了,因为它就是单纯的敌视。日本人不是敌视菅直人个人,而是敌视国家权力本身。


作为国会议员和厚生大臣,菅直人可圈可点;一旦做了首相,却处处掣肘,这是因为日本政治是权力与权威分离的政治,对日本人来说,把权力集中在一起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日本人普遍的想法,是国家不要管老百姓的闲事。



站在中国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第一要素,首先是国家必须对国民有全面动员的能力。以国家机器为后盾,把全国的人力和物力集中起来,以实现国家的意志,这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政治,也是日本人最害怕的政治。上一次当日本人这样做的时候,他们打了一场不知所谓,莫名其妙的战争,最后整个国家都被外国人所占领。战后出生的这一代日本人,都有一种本能的对国家权力的恐惧。在很多日本人的潜意识里,“国家权力”这四个字,是跟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联系在一起的。


楼主:牛肉小洋葱  时间:2020-11-02 22:43:51
有人会说,你拿日本的战后史说事,是以偏概全。OK,那我们看一下历史。

从公元7世纪以来,日本一共有过3次“建国”的行为。1:公元645年的大化改新;2,1591年,丰臣秀吉就任关白:3,1868年,明治维新;事实是,这三次建国的行为,都导致了对外的战争,而且最后的结果都是日本战败。



公元645年大化改新,结果是与唐朝的白江口之战;1591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第二年他就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1868年明治维新,最终的结果是一连串日本人自己都想不明白的战争,最终日本被美国占领。1945年战败之后,美国人把一套带着殖民色彩的国家体制强加到了日本人头上。这套国家体制被证明是到目前为止日本最成功的国家体制,本身就是一件谛笑皆非的事情,它证明了日本人是没有国家视野的民族,在“建国”这件事情上,只能由别人来代劳。


有人一定会说,为什么1185年的镰仓幕府,1603年的江户幕府,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对日本的国家改造,在你看来不是“建国”?大家只要用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三次“建国”的行为,都是对“国家”这个概念的反动。镰仓幕府,是对大化改新的反动;江户幕府,是对织田信长,丰成秀吉所建立的国家体制的反动;日本战败之后,美国对日本的国家改造,是对1868年明治维新的反动。

日本人前脚建立了国家,后脚就会把“国家”这个概念分解,还原为日本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技术,和社会组织。这种分解,而不是强化国家机器的做法,是日本政治有别于中国政治的根本特征。
楼主:牛肉小洋葱  时间:2020-11-02 22:43:51
日本人讨厌政治


菅直人当着电视镜头,被几个普通人当孙子一样的训,这一幕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找来了大量日本国内和官员有关的电视报道慢慢的观察。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日本的官员没有握手的习惯,凡是在和民众打交道的场合,他们都是向后者鞠躬示意。在日本这个国家,“官老爷”的价值观是不存在的,这不是民主制度使然,而是日本人的天性造成的。


一直到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它既没有一个严格意义的中央政府,也没有真正的司法和行政机构。没有成文的民法,也没有官僚,军队和警察。从中国人的政治常识出发,国家就意味着编户齐民,先查清楚境内到底有多少老百姓,然后将其编入户籍,以国家机器为后盾,使其“服王化”,交皇粮,服兵役,服徭役;然而日本人有户籍是明治维新30年之后的事,一直到1875年之前,除了贵族之外,普通日本人甚至是没有姓氏的。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日本人没有姓氏也不会觉得不方便?

在明治维新之前,普通日本人起名字,也就是太郎,熊吉,佐助之类的,跟过去中国农村“大壮”,”狗剩”之类的名字也就差不多。问题是,太郎可以有很多个,西村可以有一个太郎,东村也可以有一个太郎,没有姓氏,如何才能知道你叫的是谁呢?


没有姓氏也不会不方便,因为古代日本人的社会关系是不流动的。西村的太郎在西村生活,东村的太郎在东村生活,他们之间不会产生交集,所以对日本人来说,没有姓氏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一个中央政府高高在上,将所有的老百姓编户齐民,这样的国家权力关系,自古就是被日本人所厌恶的;以大家在同一个地方生活为前提,以“大家庭”为组织形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温和平等的家人关系,这样的人际关系才是让日本人觉得舒服的。在日本人的情感中,即便是“包青天”,也是让人感觉不好的,因为他高高在上,和老百姓之间是不平等的。作为厚生大臣,菅直人之所以能赢得日本人的人心,不在于他包青天式的铁面无私,而在于他的“下跪谢罪”。在“下跪谢罪”那一刻,日本人才从情感上接受了菅直人,认为他是“信得过”的。所以,在被认为“无法再信任你”的那一刻,菅直人才会显得那么惊慌失措。

西方的政治家在做错事情,需要承担责任的场合,他们会道歉,会辞职,但绝对不会下跪谢罪,因为下跪意味着人格上的低人一等。但在日本,下跪谢罪是很常见的现象,它象征着一种立场上的绝对平等。日本政治家下跪谢罪,意味着以一个平常人的角度,诚心诚信的请求对方的原谅。这样做,是见效最快的取得日本人谅解的方式。

当着电视镜头,菅直人被一些最普通的日本老百姓当孙子一样的训,这是一个赤裸裸挑战了中国人政治常识的画面。然而在日本人的情感世界中,并没有“当官的惹不起”这样的概念。日本政治家也没有“官老爷”的自觉,在姿态和立场上,他们和老百姓是完全一致的。或者说,他们至少必须装出一副和老百姓平等的样子,否则就难以在日本立足。在日本这个国家,如果有谁试图抖一下“官威”,他会死得非常之惨。

楼主:牛肉小洋葱  时间:2020-11-02 22:43:51



基本上,日本人不会正常的思考政治问题。日本人思考政治的方式,是从纯粹的感性出发,以直觉去感受对方是否“信得过”。所以,日本人经常会选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人来做国会议员,比如说摔角手,搞笑艺人,电影明星。这些人之所以当选,不是因为他们个人有什么说得过去的政治主张,而是因为他们亲民的公众形象。


以大陆媒体经常炮轰的石原慎太郎为例,他连任了十几年的东京都知事,是日本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他之所以有这么高的人气,第一是因为他人长的帅,第二是因为他的弟弟是石原裕次郎,后者是日本60到70年代的著名电影明星,60岁左右的日本人几乎全都是裕次郎的粉丝。说到石原慎太郎的政治主张,未必有几个欧巴桑说得清楚;但一提起裕次郎的哥哥,这些人就会觉得:“恩,裕次郎的欧尼桑,投给他准没错。”


当下日本第一的政治家,是小泽一郎。早在1996年,他就准确预测了日本经济的诸多问题---银行坏账,中国经济对日本的冲击,为此他提出了大规模减税和刺激经济的竞选政策,件件都是对症下药,不过日本人并不买他的帐。

这个还不算太稀奇。

稀奇的是,当小泽一郎的预测全部成为事实之后,日本人还是不买他的帐。日本人的逻辑非常简单,简单到中国人完全看不懂------那就是政治家,越笨越好。聪明的人,想法多,心眼多,会耍阴谋诡计,大大的不好。我们把战后的日本首相排个座,绝大部分日本首相,如大平正芳,铃木善幸,佐藤荣作,村山富市,小渊惠三,这些都是自身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善于协调关系的忠厚老实型。如果让奥巴马来日本竞选首相,恐怕他连内裤都要输掉。

几乎所有的日本政治家,都是亲民的。越是自以为是,在立场和姿态上高高在上的人,在日本就越难以立足。估计是因为这个原因,小泽一郎在2012年重新成立了一个新党,名字很上道,叫“国民生活第一党”。言下之意,这么忠厚老实的名字,你们真的狠得下心不选我吗?



从平成时代开始,二十多年来年来日本人换了20多个首相,很多首相干不到一年就下台了,但日本社会几十年来坚如磐石,走马灯式的换相并没有对日本人的生活产生什么大的影响,换句话说对日本人而言,有没有首相根本就无所谓,马照跑,舞照跳。日本前首相宫泽喜一就曾经说过:“日本首相就跟火车司机一样,谁做都没关系”。

大家不妨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什么样的国家,有没有政府首脑根本就无所谓?
楼主:牛肉小洋葱  时间:2020-11-02 22:43:51
国家本位和家族本位

我花了很长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出于中国人莫谈国事的本能,一开始的时候,我试图绕过政治,单从文化的角度去解释这个问题。在自虐了很长时间之后,我意识到这是不可能的。真正的问题是,作为国家,中国和日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那里。先有国家生态,后有国民性格。在国家之外谈国民性,在态度上就是虚伪的。


在对“国家”的态度上,中国人和日本人是两个极端。中国人以国家为本位,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国家是先验的,至高无上的,不可置疑的;而日本人以集团为本位,由于国家在定义上就是凌驾于集团的存在,所以日本人本能的敌视国家权力。结论是,在中国和日本的政治生态中,一定存在着某些结构性的差异。


我个人的观点是,国家有三个基本要素----国家职能,国家形态,国家伦理。

国家职能,是把国家组织起来,在客观上所要达到的目的;

国家形态,是为了实现国家意志,所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器;

国家伦理,是在建立国家机器,实现国家意志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


按照当下学术界主流的看法,古代中国有三种国家职能---1,“治理长江黄河”,2,“抗击游牧民族”,3“全国范围的赈灾”。 这三种国家职能产生了一种集权于国家的政治冲动,因此自秦汉之后,中国一直保持着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国家形态。中国人的国家伦理,是一种以霸权铁律为情感特征的价值观念,它可以被概括为几句中国人从小就听惯了的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那么,日本的国家职能是什么呢?从但凡出什么大事,日本政府都表现得一塌糊涂来看,很难说日本有什么像样的国家职能。日本人的国家形态,也不是大一统中央集权,而是弱干强枝,地方自治。日本人可以把首相当成狗来训斥,强横霸道的帝王逻辑,和日本人是不沾边的。所以,日本根本就谈不上国家伦理的概念。


如果以“国家工具”的强大为前提,设定这样一个评分系统,每个要素为10分,那么中国的分数可以打满分;而日本的分数勉强可以打个六到七分。和中国相比,日本是一个三分国家职能,两分国家形态,一分国家伦理,徒有其表的伪国家。


最能体现“国家”这个概念的职能,莫过于国防和外交。而日本的战后史,就是把这些事情全部交给美国,自己关起门来搞经济的历史。战后日本经济奇迹的三大神器,终生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公会,都是纯粹的日本人观念的产物。换句话说,把“国家”层面的事情完全交给外人,把自己最擅长的“家”文化发挥到极致,这是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奥秘,也是日本政治的本来面目。


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日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军队;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日本也没有一个基本的,外交和政治的基本思路。它的宪法是六十多年前由外国人强加到日本人头上的,这套宪法居然能原封不动的使用到今天,本身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又是一个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日本人享受着世界上最富裕的物质生活,所以这种国家意识的畸形在平常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当突发某些重大事件(如311东日本地震,海湾战争,绑架人质),日本必须在“国家”的层面思考和行动时,我们才能看出日本在国家意识上的捉襟见肘。


中国人以国家为本位,所以中国人习惯以“国家”的视角去看日本。在很多中国人的下意识里,日本是一个空洞的国家概念,它有着“复活军国主义”,或者是“制衡中国”这样的国家意志;中国人脑海中的日本人,是在“国家”的概念之下,被高度符号化的日本人。他们并不是有血有肉的活人,而是一堆抽象的政治符号,专门扎堆出现靖国神社,横店神剧,和扶桑社的历史教科书里。事实是,地球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国民,像日本人这样讨厌“国家”。


在2002的日韩世界杯上,日本当家球星中田英寿拒唱日本国歌,他的理由是日本国歌很难听。这种直截了当,排斥“国家”这个概念的人,在日本并不是少数。这是因为,“国家”的概念,日本是很晚才形成的。在日本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候,日本人是生活在一种“没有国家”的状态之下的。

日本的国旗日之丸,本来是江户时代的商人使用的;日本的国歌君之代,是明治时代的外国人写的。在日本的中小学校,除了入学式之外,学生平常是不唱国歌,也不升国旗的。一直到1999年之前,日本连法定的国旗都没有。在日本历来的民意调查中,超过八成的日本人,是讨厌“国家权力”的概念的;国防预算一旦超过GDP的1%,日本报纸就会开始骂娘。

楼主:牛肉小洋葱  时间:2020-11-02 22:43:51
岛国


日本列岛,是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而形成的。板块运动的结果,地壳向上隆起形成山脉,所以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日本国土面积的70%,是山地和森林。

放眼望去,日本到处都是造山运动形成的山脉,农业耕地只占了国土面积的14%,它们是一些小块的沿海冲击平原,河谷和山间盆地,但彼此之间都被山脉所隔离。因此日本在地理上被分割为许多封闭的农业系统,到了8世纪时,它们形成了传统上的六十八个州。我们可以说日本的国土格局是天然割据,所以一直到了今天,日本47个州道府县仍然在沿用这些山脉作为天然的地理边界线。

从日本的一个州到另一个州,中间要翻越许多的山脉,森林和河流。在火车和电报技术出现之前,对这些土地和人口进行统一的管理,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日本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这样一个中央政府,能过越过地方发号施令。即便是被视为武家社会顶点的德川幕府,也无法越过地方上的大名,向地方收税,颁布法令,派遣官员。

在大炮使城墙失去军事意义之前,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都是被城墙所包围起来的,唯独日本是个例外。这是因为,在天然割据的地理格局之下,日本人根本就没有“别人会来打我”的军事自觉。大化改新时,日本模仿唐朝的长安,以一比二的比例,原封不动的修了平安京,唯独没有修城墙;战国时代之后,日本的城下町,也只有一个内墙,用来隔离领主和老百姓,用来保护城下町的外墙是没有的。在《隋书东夷传》中,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的,关于日本的记载---“倭国有三十余国,皆自称王,虽有兵,而无征战”。有兵而无征战,很形象的说明了这种天然割据的地理格局。

中国和日本,都有一个“战国时代”。所谓战国时代,用最直白的话去解释,就是“大家打来打去”的时代。打来打去的原因,无非是人口和土地之争。大家只要做一下很简单的比较就会发现,和中国相比,日本足足拖了一千八百年才进入战国时代。原因何在?

中国的国情是,两条大河贯穿中国全境,适合农耕的土地沿河而下。无论是治理两河的水患问题,还是制止上下游对土地和水源的无序竞争,中国人都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工具。而日本的国情是,耕地呈点状分布,日本人的农业系统,对内自给自足,对外与世隔离,所以,分土而治的春秋战国模式,在中国行不通,在日本则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15世纪,两项重大的农业技术传入日本。这就是水车和填沼为田的技术。有了这两项技术,日本的耕地和人口大大增加,有了这些新增加的土地和人口,日本才晃晃悠悠的进入了战国时代。中国的战国时代,最终结束于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帝国形态;而日本的战国时代,只是在政治上走了一个过场。大家亮了一下肌肉,你也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于是一切照旧,个人回各家,各人找各妈。

楼主:牛肉小洋葱  时间:2020-11-02 22:43:51
水稻立国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日本国土的70%,是森林和山地。日本四面临海,季风每年都会从海面带来大量的降水,因此日本又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日本气候温和,冬季只有两个月,这种环境,不适合耐寒耐旱的小麦,但是特别适合水稻。

和小麦相比,水稻的单产要多得多,因此日本人会千方百计把土地改造成稻田,旱地的话就修建水渠,沼泽地的话就把水排干,就算是山地,也可以引水上山,形成梯田。因此即便到了高度机械化的今天,日本仍然有40%的耕地是稻田。


日本的国情,是人多地少。日本又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无法以迁徙或扩张的方式来缓解人口压力,如何以有限的土地去消化人口,这是日本农业的本质问题。日本农业的出发点,就是以极少的土地,养活大量的人口;在日本,它最终体现为一种以大家庭为单位的,精耕细作的水稻农业。

小麦种植,并不需要过多的人力;而水稻种植,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 首先必须平整田地,山上的土地要切成梯田,沼泽地还必须把水放干。接下来是把水从其他地方引过来,修建水渠和田埂。经过一系列繁琐而痛苦的过程---育苗,插秧,除草,施肥,灌水和排水,最后把收获的稻谷进行干燥和脱壳,才有了可以吃的大米。


日本式的水稻种植,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把所有的工作量都加倍。深挖到半米左右,大量施肥,精心除草,大量的,不断的投入劳力。所以,同是季风性水稻区,日本的水稻亩产要高出中国一截,是东南亚的两到三倍,这些地区目前的生产水平,日本在几个世纪之前就达到了。



所有的这些事情,都要求一种超越家庭范围的劳动合作,因此从一开始,日本的农业就是以氏族和村落为单位的,而不是像中国人一样以家庭为单位的。由此就产生了日本人最早的社会形态,几十户人家依山而居,农民的房子就修在山脚之下,房子的外面是水田和旱地 ,再往外就是村落共有的土地和森林,这也就是我们在《楢山节考》中所看到的水稻村落。


以稻作为生活方式,以大家庭为组织形式,这是日本人社会形态的起点。在大家族的生活中形成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价值观念,是日本人情感的原点。家本位,是以绝对平等为情感基调,以温和包容为情感特征的。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国家权力,都会引起日本人的厌恶。


楼主:牛肉小洋葱  时间:2020-11-02 22:43:51
分家不分家是个问题

春秋战国时,商鞅采用了分家令和诸子析产来分解秦国的贵族,在分家令之下,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个成年男性,成年兄弟必须分家,父子兄弟禁止同堂;在诸子析产之下,子女平分土地和财产,长此以往,大家族就变成了易于分化的小家庭,小家庭最终就变成了易于被国家动员的单细胞家庭。

分家令和诸子析产的实质,是要把中国人从氏族关系中强行分离出来,在社会组织的层面,将中国人还原于易于被国家动员的一盘散沙。将整个社会原子化,形成“国君在上,万民在下”的二元社会结构;以绝对强势的国家机器,对绝对弱势的老百姓,这套理论被法家称之为“弱民”,它是秦国得以“强大”的基础,也是后来中华帝国的基本制度。


大化改新时,日本也曾经模仿过中国,将大家族拆散,还原为被国家编户齐民的“乡户”。然而事实是,以日本有限的耕地,根本消化不了如此之多的父系小家庭。后来日本南北朝和室町时代的混乱,都来自于对中国式父权的消化不良。



中国人的农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国家可以直接向单丁家庭收税,自商鞅变法之后,再没有任何中间组织可以阻碍皇权;然而日本人的农业是以氏族和村落为单位的,这些集团是日本社会的基本政治单位,它们无法被进一步分解,无法形成“国君在上,万民在下”的二元社会结构,因此日本的国家力量,越不过这条农耕线。日本人的大家族,一直要到20世纪50年代之后才开始瓦解,这是因为在现代工业条件下,农业已经不需要跨越家庭范围的合作了。然而在此之前,日本人是无法摆脱这种集团式的农业关系的。

日本天然割据的农业生态,造就了许多独立的地方氏族;日本人以集团为单位的农业生态,决定了这些地方氏族无法被国家意志所消化。在日本的政治生态中,也没有这样一种分解氏族,集权于国家的政治冲动。因此,日本没有办法像中国那样,消灭所有社会组织,将社会原子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国家伦理,在日本是水土不服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帝王逻辑,是日本人深恶痛绝的。

由于无法将社会原子化,日本人的国家,无法行中国式的国家之道,这就是将老百姓“编户齐民”,由一个高高在上的国家,将老百姓动员起来,以实现国家的意志。事实上,一直到织田信长实行兵农分离之前,日本是没有“军队”这个概念的;你选择了哪个武将,他的族人自然会为你作战。所以古代日本战争的特点是,只能点将,不能点兵。


在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一个君主,能够横扫八荒六合,行秦始皇式的霸道。这是因为,在集团式的水稻种植关系之下,就算把敌国的老百姓全部杀光,胜利者也无法支配这个国家。日本历史上的内战,不是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为目的的歼灭战;而是“战后也必须能够获得对方效忠的”征服战。在日本历史上,镇压农民起义是非常罕见的事情,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农民集体请愿,要求政府行“德政”,后者都会让步。


在国家本位的中国,政治的实践,是由一个高高在上的政府,制定法律,派遣官员;以强大的国家机器为后盾,强迫老百姓“服王化”;然而在家族本位的日本,政治的实践,是大名之间通婚,联姻,互派人质,有事大家商量着办。事实上一直到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国家机器的概念。在1868年之前,日本是一个没有国家军队,没有警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行政和司法结构,也没有成文民法的,徒有区别的伪国家。

楼主:牛肉小洋葱  时间:2020-11-02 22:43:51
反国家

日本的国情是,四面环海,无外交国防;风土温和,无旱涝大灾;种族构成单一,无文化冲突;地理上天然割据,自给自足。外交,国防,司法,行政,这些中国人觉得理所当然的国家职能,在日本,是一开始就没有的。

在日本,“国家”是一个外来的概念。事实上,当中国进入盛唐的巅峰期时,日本人仍然过着没有“国家”的生活,而日本人自己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方便。这是因为,在日本列岛内部,无法产生和国家对应的行为和观念。

我个人的看法是,在最朴素的情感层面,日本人是根本不想要国家的。事实上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国家”和“国家权力”,都是让人厌恶的概念。然而,日本人虽然不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工具,但确实需要国家背后的社会组织,文化技术。


大家如果观察一下日本历史,就会发现它有一种非常明显的,钟摆式的运动轨迹。在日本和外部世界之间,如果出现文明落差时,日本人就会以国家为工具,吸收外来的文化和技术。当日本人认为,自己已经不再需要外部的文化和技术时,国家这个概念,就会被分解,还原为日本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技术,和社会组织。从公元3世纪的邪马台,到公元645年的大化改新,再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日本人始终在按照相同的逻辑行事。

在日本两千五百年的政治实践中,有一种非常明显的“反国家”的倾向。所谓“反国家”,是指日本人在以“国家”为工具,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会本能的反抗国家工具性的一面,如政治和国家制度;留下国家技术性的一面,如社会组织,文化技术。以国家之名,行自治之实,把文化拿来,把国家丢掉,我个人的看法,这就是日本历史的本来面目。

大化改新时,日本以中国为师,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然而到平安时代时,国家机器的概念,就被分解;外交,行政,军事,警察,文化,技术,这些本来属于国家的概念,从国家中还原出来,外交行政归京都,军事警察归幕府,公家把持文化,技术还之于民。

明治维新时,以西方为师,日本建立了新的国家机器。然而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国家机器的概念,就被分解,还原;在政治,军事和外交的层面,日本完全放弃了作为一个国家的主体性,以附属国的心态,心甘情愿的,一切唯美国马首是瞻;在文化和技术的层面,日本人回归到最朴素的民族状态,转身成为一个经济,文化和技术的超级大国。



以上,我们有了一个基本的,对日本“国家性”的定义。

日本的国家职能,是以国家为工具,吸收外来的技术和文化;

日本的国家形态,是弱干强枝,地方自治;

日本人的国家伦理,是---“日本人讨厌国家”。


日本政治的实质,是“反国家”。所谓反国家,是指日本人在以国家为工具,吸收外来文化技术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将国家工具分解,还原为日本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技术,和社会组织。这种“分解”,而不是“强化”国家机器的过程,是日本政治区别于中国政治的根本特征。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日本是一个经济,文化和技术的超级大国,却无法成为一个政治大国的原因;因为自古以来,日本只有文化和技术的传统,却没有政治和军事的传统。

国家法理的先天不足,在每次国家化的冲动之后,都会留下一大堆“建国”的后遗症。所以日本历史的常态是,无论是建立国家机器,还是分解国家机器,都会伴随战争。出于同样的理由,虽然二战时日本败于美国之手,但今天的日本人并不仇视美国人。这是因为在客观事实上,反国家,分解国家机器这个过程,是美国人帮助日本人完成的。

楼主:牛肉小洋葱  时间:2020-11-02 22:43:51
以下犯上


在日本文化中,你看不到“三吏三别”,“孟姜女哭长城”这样的,控诉国家暴力的故事。这是因为从一开始,日本人就没有“国家”的经验。日本文化的代表,是没有一丝国家戾气的《万叶歌》,《枕草子》,《源氏物语》。


在大陆的网络上,经常有人嘲笑日本几百人,几千人打仗的战国时代,称其为村子之间的械斗。言下之意,我中华上国,随时可以动员几十上百万的部队,岂是小日本可以比拟的。殊不知,这种村斗的争斗方式,是后来日本领先于中国的根本原因。



中国人的国家,随时可以动员几十上百万人,让他们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所谓“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相比之下,日本人的国家,是没有这种力量的。以国家的工具性而言,中国强于日本,而且强得不是一点半点;但以国家伦理而论,中国人始终走不出霸权铁律的国家逻辑,以至于进入工业时代已经几百年,至今仍然无法转身;而相比之下,日本则没有如此沉重的国家主义桎梏。


楼主:牛肉小洋葱  时间:2020-11-02 22:43:51




2012年,日本的话题电影之一,是野村万斋主演的《傀儡之城》。在一统天下的最后一战,讨伐北条氏的过程中,丰成秀吉的大军,途经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忍城。丰臣大军派出使者招降,而使者态度倨傲,惹怒了城主成田长亲,宁可一战,绝不投降。忍城全城上下不过500余人,而丰臣大军有两万人,这是一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战争。

这个电影如果让中国人来拍,长亲会被拍成螳臂当车,以卵击石,阻碍历史进步的大反派。但在日本人的眼中,成田长亲,以及和长亲一起,反抗强横霸道的国家逻辑的人,都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


以家本位对抗国家本位,以人情对抗霸权铁律,这是日本政治的情感特征。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以下犯上。在日本历史上,一旦国家本位的思想触碰了日本人的情感底线,就会出现以下犯上。在日本人看来,以下犯上,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所以一直到今天,在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日本人仍然会以下犯上。一个核电站的站长,以下犯上,忤逆首相,而且犯得对方没脾气,这是只有在日本才会发生的事情。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根本就不想写政治。然而我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如果回避了政治,日本的很多事情,是根本说不清楚的。

我本人不是学史出身,我并不想拾人牙慧,按部就班的,把日本历史重新写一遍。我的想法是,给大家一个观察日本历史的视角,这就是----日本人讨厌国家。


楼主:牛肉小洋葱  时间:2020-11-02 22:43:51
弥生时代,邪马台

公元前5世纪,在日本列岛上,突然出现了大量的,来自亚洲大陆的农耕移民集团。在此之前,日本还停留在被称为绳文时代的新石器时代。弥生人和土著的绳文人融合,形成了今天的日本人,这是今天被普遍认可的主流观点。


当秦始皇横扫八荒六合的时候,中国人还不知道日本是个什么情况。当时的中国人只有一个模糊的地理印象,那就是“东边的大海有个岛”。按照当时中国人命名的习惯,东边称夷,所以日本又被很笼统的称为东夷。


汉武帝平朝鲜时,才第一次听说“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后汉书东夷列传》);公元57年,日本岛上有一个叫做“奴国”的国家,来到东汉,请求朝贡;公元107年,又有一个叫做帅升的“倭国”国王,带着一百六十个奴隶来到中国,向当时的汉安帝朝贡。八十年后,东汉的汉灵帝时期,日本出现了一个叫邪马台的国家,国王是一个巫女,称卑弥呼(这个词的发音是HIMIKO,和魔神英雄传里的西米格是一样的)。公元238年,卑弥乎派遣使者来到当时的乐浪郡,希望和中国朝贡。当地太守把使者带到了长安,觐见魏明帝曹睿,后者封卑弥乎为“亲魏倭王”,赐予使者金印一枚,铜镜百面。后来魏国派遣使者出使倭地,把他的所见所闻写在了《魏书.东夷传》里。

楼主:牛肉小洋葱  时间:2020-11-02 22:43:51
技术立国

日本的文明史,是从公元前5世纪,弥生人把稻作文化带到日本时开始的。稻作,纺织,制盐,青铜器,没有这些外来的技术,就没有后来日本的概念。可以说“技术立国”这个概念,在日本历史的一开始就出现了。


弥生时代的日本,还没有走出刻木结绳,盟神探汤的母系时代。隋朝使者出使日本,登陆之后,问使者还要走多远,使者回答:“里数不知道,只知道要走几天”。换句话说在当时,是连计量的单位都没有的。

从弥生时代的出土文物来看,在当时,一般的日本人用树皮做衣服,地位稍高的一点的穿苎麻,地方氏族的族长,则穿着中国传来的丝绸,身配刀剑和甲胄。《魏志倭人传》记载,当时的倭人“饮食用笾豆”, 笾是竹子编成的器具,也就是说,当时连餐具都是很原始的。而且笾还是贵族才能用的东西,普通的老百姓,只能树叶做餐具,用手抓食物。

弥生时代,日本还没有制铁的技术。要获得至关重要的铁器,要么同朝鲜半岛互市,要么同中国大陆朝贡。要做这些事情,单个的部落是不方便的,于是,部落与部落联合起来,推选一个代表,同大陆进行贸易和外交,日本人最早的国家形态,如“奴国”,“倭国”,“邪马台”,都是在这种“便于吸收大陆文化”的思路中诞生的。可以说从一开始,在日本的国家基因中,就有着强烈的,对文化和技术的需求。日本,是以一个空心国家的姿态,以婴儿吸允母亲乳汁的心态,贪婪的吸收外部文化的。

以国家的身份,和中国大陆互市或朝贡,把获得的铁器,铜镜,丝绸,转封给国内的部落,这就是日本最早的国家职能。在日本九州北部,弥生时代的坟墓中,出土了很多剑,铜镜,玉石,这些东西,直接与后来天皇家的三神器有关。

在《历史征倭文献考》中,民国学者王婆愣指出

“古代倭国大王,称尊,源自周秦语;日本传国重器三,剑,镜 玺,皆秦制也。君曰尊,臣曰大夫,将军,周秦语也。自称神国,立教首重敬神,国之大事,莫先于祭,有罪则诵禊词以自洗濯,方士之术也。”

天皇的概念,是日本从道教拿来的;后来日本的社会组织,文化习俗,都是对中国的照搬。后来日本的书写系统,也是以汉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日本的概念,就是建立在外来的组织和技术之上的。

楼主:牛肉小洋葱  时间:2020-11-02 22:43:51
卑弥呼

这样一种温和的政治生态,决定了日本的王权也是温和的。所以在《魏志倭人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完全不同于中国的政治逻辑。


“其国本亦以男子为王,住七八十年,倭国乱,相攻伐历年,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事鬼道能惑众,年已长,无夫婿,有男弟佐治国。自为王以来,少有见者。以婢千人自侍,唯有男子一人给饮食,传辞出入。”

“倭女王卑弥呼与狗奴国男王卑弥弓呼素不和,遣倭载斯、乌越等诣郡说相攻击状。遣塞曹掾史张政等因赍诏书、黄幢,拜假难升米为檄告喻。卑弥呼以死,大作冢,径百余步,徇葬者奴婢百余人。更立男王,国中不服,更相诛杀,当时杀千余人。复立卑弥呼宗女壹与,年十三为王,国中遂定。”

春秋战国时代,天下大乱,秦始皇行霸道,灭六国贵族,最终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而弥生时代的日本内乱却没有造就这样的霸者,日本人争来争去的结果,是这些小国共同推举了一个巫女作为国王,而她本人唯一的能力,是“事鬼道,能惑众”。

说到这里,我估计有人会说,你不是说日本人打不起来吗?怎么会有内乱?

因为日本人没有修史的习惯,这个问题不可能有标准答案。我只能在我看到的一些史料中,找一种比较符合我个人观点的主张。至于说正确与否,大家自己参考。

邪马台其实并不是第一个日本人的国家,在邪马台之前,还有奴国和倭国,两者都曾经遣使中国,要求和中国进行朝贡,前者还获得过汉光武帝的册封。


1784年,一枚刻着“汉委奴国王”的金印在日本九州福冈发现,证实了奴国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有一种推测是,在邪马台之前,日本应该还有另外一个以“奴国”为首的部落联盟。在地理位置上,奴国应该是在北九州靠近朝鲜半岛的某个地方,利用靠近大陆的地理优势,它和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通过转手朝贡得来的大陆物品(铜镜,刀剑,丝绸等),以奴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部落联盟。然而随着东汉大乱,日本列岛和中国大陆的朝贡关系中断,此时日本岛出现了内乱,最终的结果是邪马台成为新的部落领袖。为了继续结成朝贡关系,邪马台向中国大陆派出使者,和当时占据中国北方的曹魏结成了新的外交关系。当日本能够继续获得急需的技术和物资时,岛上的内乱也就结束了。


那么,“鬼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2009年,日本奈良县樱井市发现了公元3世纪的缠向遗迹,这里被认为是邪马台王国最有可能的所在地之一。其中一处被认为是卑弥呼的宫殿被复原出来的结果,我们看到了一座南北延伸19.2米,东西延伸6.2米,由45根木头柱子支撑的木质宫殿。宫殿的遗迹之下发掘出了让人大跌眼镜的东西------2765枚桃核。这么多的桃核显然是某种宗教仪式的结果,由此而推断,所谓的“鬼道”应该是祈祷风调雨顺的某种农业祭祀,卑弥呼本人与其说是叱咤风云的女王,不如说是一个爱吃桃子的巫女。

据魏志倭人传记载:卑弥呼“自为王以来,少有见者。以婢千人自侍,唯有男子一人给饮食,传辞出入,由男弟佐治国”,一个国家的君主,白天黑夜都看不到人,除了占卜什么事都不做,这显然和中国人政治常识中的“王”是有出入的。


从邪马台开始,我们就已经能看出一种和中国完全不同的国家思路----分权,而不是集权,地方自治,而不是大一统。权力与权威分离,国王就是一个宗教祭司,各个小国不但完全自治,而且能够决定国王的人选。可以说从一开始,日本走的就是一条完全不同的国家之路。


楼主:牛肉小洋葱  时间:2020-11-02 22:43:51
在旧唐书中,去过日本的中国使节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日本的。

“倭国者,古倭奴国也…….其国,居无城郭,以木为栅,以草为屋。四面小岛五十余国,皆附属焉”

大和时代的王宫是皇宫是草屋土墙,大王也没有固定的都城,新君即位之前,是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成为君主后,他的居所也就成了宫廷,称“院”,所谓院,也就是独门小院的概念。一直到后来的平安时代,皇室的嫔妃也是没有宫殿可住的,她们要么住在父母的家里,要么自己找一栋房子独居,男方到女方家走婚,这就是《源氏物语》中经常可以看见的情节了。

“选秀女”这样的事情,日本人是不敢想的。宫中的女侍被称为女房,她们是由地方上的贵族送过来的,比如说《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女房这个词,慢慢演变成了今天日语中的“妻子”。


在《源氏物语》中,大家经常可以看到这些女官自由自在的谈恋爱,天皇也不管。主角光源氏淫乱后宫,居然也没事。这是因为日本的王权是徒有其表的,它做不到绝对排它,唯我独尊。所以在日本历史上,也没有太监这种非人的制度。
楼主:牛肉小洋葱  时间:2020-11-02 22:43:51
阿辈鸡弥

从东晋到南齐,大和5次派出使节,希望获得中国的册封。大和要求册封的这个头衔,叫做“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家罗、秦韩、慕韩七国诸君事、安东大将军、倭王。”从这个头衔中,我们可以读出两件事,第一,对日本来说,朝鲜半岛至关重要,因为这是日本获得大陆文化的跳板;第二,当时的日本还没有和中国对等的“国家”意识,大和需要的,是借助中国的权威,强化自己在朝鲜半岛的政治影响。所以,在大和时代还没有日本这个国家名称,而是按照中国的习惯,称“倭”。

公元600年,大和的某个王遣使隋朝。在中国史书中,这个王被记录为一个很蛋疼的名字,姓阿每,字多利思北孤,号阿辈鸡弥。日本学者考证,多利思北孤是多利思比孤的笔误,意思是“天垂下彦”(天より垂下した彦,来自天上的尊贵男子);“阿辈鸡弥”则是アメキミ,即“天君”的意思。这个不靠谱的字号不见于前后的日本历史,所以我认为就是当时的大和使者瞎编的,换句话说在当时,日本“国王”的这个概念,是根本不存在的。

那么,“倭”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倭”,在日语中发音为“wano”,这个词,是“我国”的意思。换句话说,倭国这个词,很有可能就是当时的日本使者顺嘴打哈哈打出来的。

隋文帝问使者日本的政情,使者答道:“倭国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天未亮时国王起来打坐,听政,天亮后就退朝,政事委托给弟弟”。隋文帝一听一脸黑线:“还能这样搞?”


大和王室是如何出现的,至今仍然是一个迷。由于日本宫内厅至今也没有开放皇室陵墓的考古,所以它可能永远都是一个谜。从一些间接的证据来看,天皇家族应该同当时的朝鲜半岛有关系。那些在中国人看来蛋疼的氏姓,很多都是来自当时的百济;日本王室使用的“大兄”这个词,就来自当时的高句丽,大兄是当时高句丽12级官制中的第三个。有一种更激烈的观点认为,天皇家族可能中国有关,因为以地名,官职,职业称氏,以铜镜和剑分封,这些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中国。我认为这个假说还是值得爱国青年努力一下的,真把日本天皇说成中国人了,比砸日本车强。

楼主:牛肉小洋葱

字数:448108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5-10-11 04:49:00

更新时间:2020-11-02 22:43:51

评论数:279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