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贾宝玉的原型:能否敲响传统红学的丧钟?

贾宝玉的原型:能否敲响传统红学的丧钟?

楼主:我是麦可  时间:2019-10-21 16:58:38
红楼梦第53回中有贾雨村“补授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文字,有人从军机联想到清朝的军机处。更合理的解释,贾雨村这个职务,应该是明朝南京的参赞机务。明成祖迁都北京,很长时间仍称北京为行在,,真正京城仍是南京,后来才将南北两京都定为都城,而南京称留都。留都仍然有六部,只是没有皇帝,没有内阁,南京事务由守备太监、守备勋臣以及参赞机务这三个人共同组成最高权力机关。
贾雨村此前是应天府知府,应天府也既南京。他升任这个新职务,就是南京最高的长官之一了。
补授大司马,大司马是兵部尚书的别称,明朝又将之称为本兵。参赞机务一般由南京兵部尚书带衔,那个应天府知府是不够格的。照理知府品级一般在四品,应天府级别高,与顺天府同,不叫知府,叫尹,好像是正三品(还是从二),还是不够,但靠着贾府强助,最后仍要破格超升为正二品尚书,好参赞机务。
参赞机务好像是宣德年间设立,并不一定都由兵部尚书兼衔。第一任黄福,是个户部尚书。后来如非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过不久也必升任兵书。如张纯以右副都御史奉敕监督南京军务,一年后升右都御史,两年后升兵部尚书,参赞守备机务。从监督南京军务到参赞守备机务,可见这个官名还有更具体的说法,但参赞机务似乎只能是兵部尚书的事。如王恕先以右都御史参赞,不久也升兵部。先参赞再说,然后兵部尚书一职还需要“人大”通过,明朝将这种重要官员的任用,称“廷推”,由朝臣推荐,皇帝认可任用。这就是补授大司马的意思吧?
贾雨村这个应天府尹要“协理军机,参赞朝政”,非补授大司马不可。但也如张纯、王恕一样,先出任参赞职,再补授,也就是廷推认可后再任命尚书一职。
历史上,贾雨村影射哪一位呢?南京最后一位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是史可法,那可是有名的忠臣,跟贾雨村的形象相差不可以以道理计。可是,当时崇祯在北京垂危时命史可法北上勤王,史不听命,当时有人断定,史这么做是坐视北京沦陷,好在南京拥戴新君,捞个拥戴之功。但这种说法似不靠谱。北京沦陷,接着崇祯凶问传到南京,在拥立新君这事上,史可法昏招迭出,一方面说他脑子里没有过拥戴新君的腹稿,一方面说他不是力挽狂澜的救时宰相。
贾雨村更可能就是指马士英、阮大铖以及后来郑鸿逵、苏贞观那伙人。
楼主:我是麦可  时间:2019-10-21 16:58:38
红楼梦有一条著名的脂评“借省亲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话中的“南巡”当指隆武帝在福州称帝这件事。出巡指皇帝离京,南明三帝,当得上“南巡”两字,也只有隆武一人而已。弘光帝在南京称帝,只在南京沦陷前逃命离开过,而且也是往西到芜湖,算不上南巡。永历帝自从在广东肇庆监国后,就开始飘零无踪的帝王生涯,哪儿才是他的都城都说不准,除了在昆明三年,他能在一个固定地方住上一段日子只有两次,都是被军阀所持制,这样跑来跑去的,东西南北,很难跟“南巡”对上号。
而隆武帝虽然在福州做上皇帝,可他将福州当作“行在”,也就是皇帝出巡的行宫,而他只认定北京和南京为都城,所以他从登位后一直都在南巡状态。
因此,基本上可以确定,元春省亲,写的就是隆武帝开基福州这段历史,具体就指曾皇后入闽一事。隆武七月称帝,这个月的七月十三封元妃曾氏为后,第二天命妇入宫称贺。而曾氏还没有入闽,她直到十月才入闽。史称隆武节俭,但为着曾后入闽才开始兴建宫室,正如元春省亲而兴建大观园一样。且所兴建的宫室也是在原先建筑物上加上增补而已,跟大观园的建设一样。
从另外一些脂评可知,评者当时在场,亲目所睹,作者很可能也在场。而出现在这个场面中的贾宝玉,到底指那一个王子呢?这个人是个无才补天的人,其他人都称帝去补天,只有他虽有天命,却没有机会补天,也就是个能继承皇位而没有继承的人。明郑时期的朱弘桓和朱怡镐当然是一个对象,这两人是明郑时期当然的皇位继承者,两人名中构成“怡红”两字,既宝玉的怡红公子来历,且胎中带来的玉有“莫失莫忘”说得更清楚了。莫失还不能说明多少,“莫忘”就说到点子上,整个历史上也很难找到这么大的巧合,更何况明清之际?可是,朱弘桓出生于1663年初,这是可以确定的,朱怡镐的年龄不可考,可从他过继给朱术桂这个事实来看,年纪也不会大到哪儿(术桂出生于1620年,1646年才26岁),所以朱怡镐当时可不可能在场?也是一个谜。
因此又一个人彼值得注意,那就是隆武帝的侄儿朱琳渼。他是隆武最小弟弟陈王的儿子,隆武封他为陈世子。据隆武说,他被囚禁高墙时(1635年因为擅自发兵勤王被崇祯囚禁)时,朱琳渼才六岁,应当出生在1630年前后。1646年8月福州沦陷,朱琳渼不知所终。
如果作者是这个朱琳渼,那么跟书中透露出作者信息是高度符合的。他从小大王府中长大,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十六七岁经受变乱,开始大半生潦倒,因而以朱弘桓和朱怡镐在台湾的遭遇,参照自己小时候的真实情况构写这部旷世奇作。因此,大观园另一个原型在南阳唐王府也就可以确定下来。
但他不是唯一,因为隆武还有另一个弟弟邓王,在福州沦陷后逃到广东,与王兴一起抗清,直到1659年才败没。而他的子孙随曾后改姓曾,隐居到湖南。作者也可能是邓王的后代。况且,书中元春与宝玉为兄弟,邓王后人改姓曾,不也跟曾氏一族为兄弟行了?
楼主:我是麦可  时间:2019-10-21 16:58:38
明末清初,虽然有不少反清力量借崇祯之子的名号,假名朱三太子,但在当时应当不相信崇祯尚有余孤存世,就算相信,也认为他们也不可能出面号召天下,因为时机民心都失去了。这可不是想当然,从当时的一些文字记载,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南明三帝,弘光和永历既无儿子存活下来,也没有兄弟,只有隆武帝不仅有兄弟,兄弟还有儿子。隆武殉国后,两个弟弟跑到广东。一个被拥戴,当了四十一天皇帝,事败被杀,既绍武帝。另一个就是邓王朱聿锷,他和王兴在文村建立一个还算强大的政权,尊永历名号,持续十三年。清廷前后投入十几万兵力,才在1659年将之剿灭。
如果,唐王的后人不仅认崇祯为正统,而且也认隆武是正统,那么,他们在永历帝被吴三桂勒杀后,按继位顺次,是最有资格做皇帝的人。而隆武帝不仅他们认为是正统的,南明遗民都认为是正统的。因此,他们理所当然要认为他们是比朱弘桓和朱怡镐更有资格做皇帝的人。他们就是衔玉出世的人,也就是生下来就是注定要做皇帝的,就像太子一样。
可是他们已经改掉朱姓了,只能让给朱弘桓和朱怡镐了,那两人才是未出世就注定要做皇帝的。他们反而没有资格。但这并不防碍他们写书时将自己当做是最有资格做皇帝的人,虽然不是衔玉出世的人。衔玉出世,有一个条件就是他们出世之前就没有人有资格跟他们争皇位,而且也不可能出现变数,比如在位的皇帝又生出一个儿子来。那只能是已经没有皇帝的了。
邓王的后代当然也有一些是在没有皇帝的情况下出生的,可那样的话,他们不可能如书中的贾宝玉那样虽然生在末世,却过着富贵哥儿的无忧无患日子。南明时,皇家子弟日子有哪一个好过的?除了郑成功给他们撑起一个“如冰水好空相妒”(李纨判词)的台湾,在那儿的皇家子弟还算过上安稳的日子,其他的皇子皇孙,要不是隐循山林,就是与世浮沉,随时都有被杀的可能,都谈不上富贵日子。
所以作者只能是在1630年左右出生,童孩时过着王子王孙日子的人。邓王家有没有这样的孩子呢?我找了这么多年,也没有找到。
也许作者有意要消除他的所有信息。如果这样的话,作者之谜那可就是永远之谜了。钱钟书对一个想认识他的外国人说,你觉得一个鸡蛋好吃,为什么非要认识下蛋的母鸡呢?我很想知道红楼梦是谁下的蛋,可是做不到。几年来一直希望网友们能揭开这个谜,可惜都没有让人信服的证据。
再说说曹寅家。对主流红学的作品,我读得非常少,因为一点兴趣都没有,正如读那个很有名的韩寒的作品,好几次想认真地读,可从来没能读完一页。我不知道那种文章怎么会受到国人热爱,我也不知道红学怎么会受国人认可,反正就是读不下去。
曹寅作为清帝的包家奴才,这个身份并非贬义,可这个家对汉人文化能了解多少呢?钱武穆王有个孙子,钱大学士说过,三世仕宦,方晓得穿家吃饭。一个清人,到了曹寅时对汉人文化着迷,对汉人饮食知道多少呢?至今,我看中国人吃西餐,总感到不可思议。在我看来,西餐做得再精美,那也是精致的猪食。这当然是我狭义的认同,并不是西餐不好。在红楼梦中,可有丝毫东北饮食的血腥味?对于那伙清新贵,鹿血膻腥也许就是最佳美味了。红楼梦中那种饮食文化,非有百年底蕴,怎么能写得出来?
楼主:我是麦可  时间:2019-10-21 16:58:38
宁荣两府都是公爵,传到末代,宁府的贾敬不要袭官,让给了贾珍。荣府仍是贾赦袭官,贾政想从科举谋出身,可是没有待到他金榜题名,皇帝顾念勋旧之恩,给他一个主事官做。
宁府是贾珍执政。荣府是贾赦执政。贾珍是族长。
事实呢?贾珍还要听命于贾母和父亲、叔叔。贾赦在荣府根本就没有权力,连要向老太太要一个婢女做小老婆都办不到。他的儿子儿媳却跑到贾政家帮工,却在贾政家大权独揽,呼风唤雨,除了几个长辈外,没有人不对他们怕得要命。但权却凤姐手里,贾琏倒要退让三分。
这种现象还不够奇怪?
如果将荣府跟明郑时期比对,不正是如此吗?
明郑时期,大权在郑氏手里,郑氏对朱氏却给足面子。皇帝的名义在朱姓手里,皇权却在郑氏手里。但郑氏却要借着朱氏的名号。
贾琏是贾敬的儿子,也就是朱氏的人,但他在郑氏军中监军,也就是跑到郑成功那儿去了,他名义上是最有权力的人,可拍板的不是他。
贾政既是明郑时期的皇权,其实就是海岛皇权的象征。也就是郑成功掌握的皇权。正宗的朱氏皇权贾琏在他那儿只是个打工的。
他的老婆王夫人就是海岛屿政权。
王夫人弄死的金钏儿就是海岛中的一个,舟山。从凤姐生日九月初二那一天,贾宝玉跑到外面去祭奠金钏儿,却跑到一个井台祭奠,其实就是说1651年清人破舟山时,鲁王妃张氏投井自尽这件事。时间,地点,都对上,还能自怎么说?其实也是对鲁王部下染指舟山自相残杀的强烈不满。
贾珍是族长,他是谁呢?只能是永历帝。因为明郑时期还尊他的名号。当然,红楼梦人物都不是单指一人人,他还有其他身份。
贾敬是哪一位?就是明末的那些不管世事隐循山林的皇子皇孙们,不单指不理朝政的世宗皇帝。他不出来做事,将大好江山让给贾珍去折腾,也不是将爵位让给他。
红楼梦一书的整个框构,跟南明如出一辙。为什么非要说是曹寅家事呢?
楼主:我是麦可  时间:2019-10-21 16:58:38
@天边的鸟1972 2017-11-25 11:22:52
索隐派读小说,都是他妈的胡扯蛋。
----------------------------
可将你这个评论叫你妈妈来看,问她骂人对不对?如果没有妈妈,问祖母外婆也可。
楼主:我是麦可  时间:2019-10-21 16:58:38
红楼梦中提到的酒并不多,绍兴老酒,无锡的惠泉老酒,合欢酒,西洋的葡萄酒等,品色不算多。
而据神宗时大僚顾起元所载,南京酒品名色众多,名酒也不少,可就看不到红楼梦中说的那数种。顾氏记载的大致如下:
南京市面上销售的是老坛酒,有细酒黄酒,一般供市侩饮用。士大夫家唯用金华酒,后来又有苏州三白酒。到了万历年间,士大夫家开始在家中酿酒。出名的有:徐氏的凤泉酒,朱氏的荷花酒,王氏的露清华酒,施氏的靠壁清,再后来又有朱氏的芙蓉露,吴氏的玉膏,赵氏的浸米,白氏的石乳,马氏瑶酥,武氏仙杏,潘氏上尊,胡氏仓泉,等等,至此,士大夫家不再在市场上买酒了。
顾起元,南京人,神宗年间会元、探花,官至翰林院学士,拜相之际却辞官回南京。终老于南京。崇祯二年(1628年)去世。
让人失望的是,红楼梦中的绍兴老酒和惠泉老酒早有记载,其余的酒却又不见于顾起元文中。
楼主:我是麦可  时间:2019-10-21 16:58:38
如果将红楼梦的背景放在南明的明郑时期,那么,第五回中宝钗与黛玉的判词与判曲可以说高度一致(而且是合在一块写的,这跟脂评说的名虽两人,人却一身的说法。)
宝钗为明郑时期的郑氏政权、三藩和流寇余部(夔东十三家等)。
黛玉为明郑时期躲到海岛依靠郑氏庇护的朱明政权。
她们合起来就是汉人政权,相对外夷政权而言。
再来看看她们的判词和判曲。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朱王朝的最后一个监国王朱术桂,在1683年6月15日清廷攻下澎湖时上吊自杀。
金钗雪里埋:三藩,因削藩而亡,即削里埋之意。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海外仙姝寂寞林。”——对于象征玉玺,更确切说明朝玉玺的宝玉来说,三藩也好,流寇余部也好,不正是空对着?且是山中高士,说明在大陆。而念念不忘的当然还是在台湾寄人篱下的那个朱明王朝的虚无政权了。
“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那些在大陆奉朱明名号反清复明的,其实打的还是自己的主意,岂不是意难平了?
“美中不足今方信”——虽然郑氏对朱明王室礼遇,可没有扶朱氏当皇帝,当然是美中不足了。
至于专为宝玉和黛玉写的那个“枉凝眉”一曲,更是一咏三叹,让人断肠,不正是感慨一个王朝无可奈何逝去的悲剧吗?
宝钗的热病,不也说明那些藩王政权热衷个人权欲?黛玉的冷病,不也说明朱氏子孙最后的心灰意冷?
凡此种种,跟明郑时期那个局面,还有哪一点不相符的?跟那个曹寅家何干?
楼主:我是麦可  时间:2019-10-21 16:58:38
红楼梦中出现太上皇和皇上的字样,让人迷惹不解。因为据脂评称,红楼梦就是一部真实的历史,并且是一字不可改。可是,明清两代,太上皇这个称谓,只有明朝的天顺皇帝与清朝的乾隆皇帝两人而已。垂帘听政的那是女子的事,但清初多尔滚大致干过这个事,可也不能称作太了皇。
那么这个太上皇从何而来呢?
我觉得应指弘光皇帝。
弘光帝1645年5月被清人俘获后,翌年5月初六以莫须有罪名与其他明朝六王在北京被处决。但在隆武皇帝即位的1645年闰月,就尊称他为“圣安皇帝”,虽没有称太上皇,可是这个圣安皇帝即不是皇帝死后的谥号(存疑),只能是默认他为太上皇了。后来才由永历帝给他庙号简皇帝。
楼主:我是麦可  时间:2019-10-21 16:58:38
红楼梦结局何外呢?
宝玉最后出家,这个不管是主流还是非主流红学,都不能否认的。主流的不去管他,因为那纯粹是学霸,眼里容不得任何跟他们不相同的意见,在中国学术史上,这种情况不是没有,但最后都是闹笑话。别人即便错了,为什么不能让别人也说一说呢?
但在所谓的非主流,也就是红楼梦是南明史说,很可能将红楼的时间拉太长了。一直拉到崇祯帝之前的事。宝玉出家,意味着明朝完蛋。那么,明朝完蛋什么时候?肯定是在1683年台湾沦陷吧?那时候才叫做复国无望。
说宝玉影射的是朱弘桓与朱怡镐,除了名字一样,在娘胎里就是注定要当皇帝这两个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宝玉属兔,而朱弘桓根据他父亲的墓志,在1662年十一月他父亲去世时,他母亲怀他八个月,所以应在1663年元月出生,那么他正好也属兔。红楼梦中宝玉的生日在夏天,那应是朱怡镐的生日,毕竟他代表的是两个人。
可惜,朱怡镐的生日无从查证了。
楼主:我是麦可  时间:2019-10-21 16:58:38
如果作者的确是皇子皇孙,应在疏属之列,也就是无爵可序,无禄可食之列。按明体制,宗子有爵有禄的,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士农工商,这四种行业都不能参与。贾政打算举业,也就是应试科举,说明到了他这一辈非长子者,已经绝了爵禄了,他之所以做官是皇帝额外恩典,给他一个主事。如果不是这个额外恩典,他倒是可以参加科举的。明世宗时有一个状元就是皇家子弟、崇祯帝还曾额外给一个皇室子弟一个户部主事职,可这个主事一到户部,尚书就让他他负责管草料。他在谢恩表中说才出国门,就让尚书拿去买草。此人景况跟贾政倒相似,但此人后来不仅是个酷吏,还降清。
红楼书中说贾政督促宝玉读书,也就是这个原因。贾琏是贾赦长子,照理是可以袭官的,但按第二回所说的,他是拿钱捐个同知,说明到他这儿也是没有爵禄的。至于后来贾赦又说贾环是他们家承爵的,则有点不知所云(如果贾政另一个身份是郑成功,那就好解释了)。而秦可卿死时,给贾蓉捐一个龙禁尉,也可以说他作为长子,不是世子,也只能捐个官了,贾琏一个样。(贾珍的将军衔是他老父让给他的)。按照明代世袭制,一个公爵,如非犯罪被革除,长子是可以一直世袭下去,不会从公爵降到贾珍承爵时变成威烈将军——只有宗子才有这种情形。这也说明贾家就是朱家。
贾宝玉既然是一个无爵无官可承只能靠科举做官的贵戚,说明他只能疏属,作者是宝玉?是石头?是曹雪芹?反正是一个朱氏疏属的人。大致如此。
楼主:我是麦可  时间:2019-10-21 16:58:38
那么,石涛,八大山人这些人就浮现出来了。
楼主:我是麦可  时间:2019-10-21 16:58:38
@天清日月长 2017-11-26 01:51:46
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红楼梦应该是有所影射,不过对号入座就会走入死胡同。从现在所有解读中的历史,都不算被篡改的历史。红楼梦本意应该是反思明王朝败亡的原因(抄检大观园中探春的话真是醍醐灌顶),而所谓的结局根本就不用写了,让读者自己发挥想象更能体现此书魅力。书商虽然狗尾续貂的写本来没有的结局骗读者银子,不过也算符合作者“真事隐”的写作要求--“圣上及太上皇天恩浩荡嘛”!!!
哈哈哈!!!
-----------------------------
君言极是。可人总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寻根究底,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至于现在解读中的历史算不算没有被篡改,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楼主:我是麦可  时间:2019-10-21 16:58:38
要说红楼梦中女子的贫富区分,前提是不能考究她们日常饮食用度,毕竟在大家族中,日常用度还是差不多的。但箱底子下有没有银两,相差还是很大的。依照前面分析,确定她们影射对象后,再来看看历史上她们影射对象的处境,基本上还是符合的。
林黛玉——寄居篱下的台湾明王室。林黛玉在荣府,一草一木都要仰仗舅家,富贵家中过着小姐日子,没有比她更穷的人了。这可去查查明朝宗室在台湾的景况。即便作为宗长的朱术桂都只能开荒作产业。
薛宝钗——三藩和郑氏集团。这可是富得流油的主。三藩有地方赋税收入,还有朝廷拨款。郑氏海外贸易,当地财税,自然不愁用度。
李纨——台湾郑氏与朝鲜李氏,从凤姐口中所说,也是一个有钱的主。
凤姐——军阀,有钱是不用说的,可她要筹粮筹款,在那样的一个局面,往往手段要狠,还难免拆东墙补西墙。但是,她的这些作为,不负责收入的是体味不到的。
妙玉——单指对朱明王朝忠诚的郑成功延平政权。虽是个带发修行的女子,钱是身外之物,可是,从她款待贾母饮茶拿出的茶具看,薛家也不见得比她富有。
史湘云——流寇余部。明郑时期,流寇余部只能在深山不活动,虽然控制一方,可贫困也是可想而知,毕竟在贫困地区,养活一大帮人不容易。她也不富有。
刘姥姥——最后收容朱氏王子王孙的海外异族,虽然占据一方,可相比中华物产而言,因其尚未开化,守着地土也只能是个穷人。
次一等的女子,只能随着这些主子而浮沉。
楼主:我是麦可  时间:2019-10-21 16:58:38
从十二钗正册名单看,贾氏女子在正册中除贾氏四姐妹外,还有凤妹、贾巧儿、可卿、李纨,占了八席,余下四人为宝、黛、妙玉与湘云,这四人宝黛与宝玉婚恋,湘云为表亲,妙玉出现在贾府中虽然有点莫名其妙,可也还说得过去。这几个外姓女人也列入正册,如果写的是曹家的末世,只能说她们跟曹家最后败没有莫大的关系,或者受牵连,或者有推波助澜之嫌,或者干脆成为曹家的一员。
副册有的则明显跟曹家没有多大关系。比如香菱、金桂和宝蟾,专属薛呆子一人。又副册中,连那个被凤姐逼婚的老财女儿云儿也列入在内。
红楼梦写作的宗旨很明确,就是为闺中女子立传。
为不相干人的立传,甚至为丫头立传,实在太多情了。当然,野史为小人物立传并不少见,尤其是明人笔记。
警幻给宝玉喝的是万艳同悲,千红一窟饮料。
曹家之败,竟至于万艳同悲,千红一窟。照小平民看,曹家被抄,热闹得很。正好看笑话。
中国古典小说最伟大的作家,竟然是个脑袋有点问题的。
话又说回来,能写出传大杰作的作家,脑袋多半有点问题。这是事实。
贾宝玉,曹家儿孙曹雪芹原型,竟然带着一块玉玺出世,皇帝做不成太委屈,只好做和尚,去写一部千古奇文。此人不当皇帝,实在太屈才了。
文本之外,还有脂评。曹家之败,竟跟武侯与武穆挂在一起,诸葛与岳王,都以不能混一华夏为恨,曹家之败,也如不能统一国土之恨一般大,其恨得确深如大海。难怪要万艳同悲了。
还有宗泽的三呼过河,竟也出现在脂评中,可见其恨之大连海也容不下了,非要杀了抄他们家的皇帝不可了。
楼主:我是麦可  时间:2019-10-21 16:58:38
元春为什么要给省亲别墅赐名大观园呢?
观有“于上观望”之意,是高大建筑的意思。封建时代,民居不能建太高的大楼。元春作为皇妃,她省亲的地方也许可以。
但大观楼之名,更可能从汉代东观得到启示。百度东观注解如下:

东观是中国东汉宫廷中贮藏档案、典籍和从事校书、著述的处所。位于洛阳南宫,修造年代不可考。建筑高大华丽,最上层高阁十二间,四周殿阁相望,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章帝、和帝以后,为宫廷收藏图籍档案及修撰史书的主要处所。
东观的丰富收藏,为汉代史的修撰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自和帝时起(公元92),班昭、刘珍、李尤、刘毅、边韶、崔寔、伏无忌、蔡邕等名儒硕学,先后奉诏于东观撰修国史,历时百余年,广泛采用本朝档案典籍,陆续撰成《汉记》143篇 (因修撰于东观,世称 《东观汉记》)。后遭董卓之乱,破坏严重。

也就是说,东观不仅是汉代皇家的国家图书馆,又是修史的地方。《汉书》便是在这里修成的。
如果贾政家的这个大观影射的是明郑时期,同时又是一个虚拟社区,好来演示明末痛史的话,那么,这个园就是修明末这段历史的地方。也就是说,红楼梦这部史是在大观园修成的,修书人就是那个最后出家的贾惜春(描绘大观园者)。要是这个假设成立,作者就可以锁定在明亡后隐遁山林的明宗室成员。
楼主:我是麦可  时间:2019-10-21 16:58:38
如果要将《红楼梦》与明末的人和事对照起来,那么书中人物的多重影射就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因此,四大家族也可以这么解读:
贾家——拥戴朱明的几种重显赫的势力。
史家——流寇余部。不一定忠于朱明。
王家——军阀,不一定都忠于朱明,如嫁入薛家的薛姨妈。
薛家——先降清后又后清的原明朝藩镇,主要指三藩。
而贾家内部三兄弟,又分别指史、王、薛三家影射对像中忠于明朝的那一部分。老大贾敷倒是指朱王室,可那时候的朱王室,已经依靠各种势力生存,不再成为一种有力的反清力量,或者说被利用来作为反清的旗号而已。
宁府的宁,指南京。贾敬——明朝旧臣,属于隐遁山林不问世事那一部分,其子贾珍指仍借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捞取个人利益,仍过着美好日子那些人。也指明朝诸王。
荣府的老祖宗史太君,即贼祖宗,两个儿子都有强盗背景。
贾赦——归顺朝朝的流贼余部。其势力在四川的四南一带,荣府的荣就是指成都的蓉。贾琏指为南明而战的将领,手下即有像凤姐这样朝朝的军阀,也有像平儿那样降明的流贼余部。南明时,主要将领大都是流寇余部充当,所以他是贾赦的儿子。
贾政——郑氏政权。荣府的荣就是指福州的榕。郑成功之前当属贾赦之列,郑成功之后,才由贾政一家影射,所以贾琏生于贾赦家,却在贾政家办事。
元春,郑氏中的国姓爷,即嫁入皇家之意。省亲一事,不是写隆武帝赐郑成功国姓,而是写永历帝封郑成功为王这件事,也可能两件事结合写
迎春,指福建的大陆政权,那时候台湾是福建省的一部分。
探春,指福建的海岛政权。主要指台湾。
惜春,属于宁府,也就是隆武和鲁监国败后投靠郑成功的明朝宗室,包括明朝旧臣。“三春过后诸芳尽”的三春不包括惜春。但三春完蛋后,惜春无所归依,最后只能出家。
可卿丧事,贾脸请凤姐协理宁国府,写的就是弘光政权请江淮四镇帮助建国一事,结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除了四镇之外,还有上游最强大的左良玉,名义上最后还是出了力的,至少他没有在实际上采取反对的措施。另一个史实就是舟山之失,郑成功插手后事,却捞到不少好处这件事。因为可卿影射的是朱明风水和舟山。
林黛玉,西方有石名黛,可惜她这块玉只能用为画眉,装饰,正如朱明只能拿来当旗号,没有更大用处。她代表的是在西方苟延残喘的明朝政权,那时候只剩下永历政权了,所以说她来自于西方。她指的是一个被郑氏利用的朱明年号,到了荣府,即郑氏小王朝,一无所有。
宝钗,藩王政权。黛玉应是1649年鲁王朱以海到福建找郑成功避难进入荣府,而宝钗,应是耿继茂1650年进入福建时到达荣府,一前一后,分毫不差。可宝钗家虽然没有父亲,但却富得流油。
湘云,姓史,也是流寇余部。应指李定国这个政权。
宝玉最后得到谁呢?他既然指在台湾的朱弘桓和朱怡镐,那么,这三个女子,除了三藩起事,有的还借着反清复明外,谁也没有得着。黛玉(朱明)他是想得而得不着,宝钗(三藩)他是名义上得着,最后还是失去。湘云(流寇)他只是亲密,可不想做草头王,最后流寇也只是为自己生存而反清。
楼主:我是麦可  时间:2019-10-21 16:58:38
依照上面的解读,,再读南明的史料,虽然十分有限,而且还往往因为清廷润色而掐头去尾,可也觉察得到这是怎么一部备泪史。其他朝代,改朝换代时有那么多血腥的描述,而且越往前的史书记载得越细,越往后的史书记载得越少,这是不是人类文明进步了?当然不是,而是修史作了手脚。因为借鉴前人经验,这种打江山的史料是越少越好。
千红一窟,万艳同悲,只能从黛玉的诗词中云品味了。在文字狱登峰造极年代,一部以小说作史的书,也只能如此。
美好的毁灭,就是最好的悲剧。
女子的美,和诗词的悲艳,只能用这个来代表全部,还能要不求作者自怎么写?
楼主:我是麦可  时间:2019-10-21 16:58:38
如果从黛玉代表北明、宝钗代表南明这个角度来说,大观园就是指南明的虚拟社区,宝玉代表的玉玺与众女子代表的各种反清势力,在大观园这个舞台上演一出悲喜剧,也可以说是咏叹末世的一阙悲歌。也仅仅是咏叹而已。因为,明亡众多原因,作者另外通过宁府、荣府的贾赦家(包括贾琏夫妇)的所作所为来反映。这应该是红楼梦一书的构思大纲——大观园中咏叹国破家亡的惨痛情怀,大观园之外,通过贾敬、贾珍、贾赦和贾琏等人的所作所为,对明末的皇室、臣僚以春秋笔法加以鞭挞,而且只罪贾家。
那么,宝玉与众女子入住大观园可以看作是南明的开始。也就是各种势力开始在大观园演奏这一首悲歌。
入住的日子,照理应该是南明第一个皇帝弘光登位的五月十五这一天。可要是写成这一天,那也太明显了。作者用一个更隐晦的日子,二月二十二日。
1644年二月二十二日这一天,也就是北京沦陷的前一个月,崇祯皇帝因为李自成兵锋直指京畿,势如破竹,就让朝臣开会商讨对策。众臣的意见在二月二十二日这一天汇总交到崇祯手中。第二天,崇祯召见近侍。他手里拿着都御史李邦华的密奏责问,李邦华说辅臣知而不敢言,到底不敢言的是什么。阁臣陈演说翰林学士詹煜写的建议说得明明白白。崇祯抽出詹煜的建议书看了,半晌无语。原来,詹煜建议南迁,即迁都南京以避兵锋。崇祯仍然无语。另一个大学士蒋德景说,大臣都认为太子应立即到南京监国。崇祯没有回答。这时给事中光时亨弹劾学士李明睿建议南迁为邪说。实际上大臣都认为应当南迁,光时亨单拿李明睿说事,跟蒋德景、陈演一样,都是试探崇祯的口气,他们深知崇祯的为人,这么大的一件事,一不小心是要掉脑袋的。崇祯召见光时亨,责备说:“邪说皆同,乃止参李明睿,何也?”至此,崇祯的态度十分明确,他不愿南迁,南迁是邪说。此后无人敢提迁都一事,一个月后北京沦陷。
显然,二月二十二日入住大观园,用的就是大臣廷议出迁都这个结果上报崇祯这个日子。本来,南明应该从崇祯迁都南京的日子算起,可他不愿听从大臣的劝告,以身殉国,南明也就比弘光开始了。
楼主:我是麦可  时间:2019-10-21 16:58:38
大观园既然作为一个咏叹末世悲歌的虚拟社区,在这个社区里唱主角的就是代表南明的宝钗,她住的地方正好是大观园中最重要的位置,正北中间,而作为代表北明的黛玉,与宝玉相对,住在大观园入口处。旧版红楼梦附有大观园示意图,标得明明白白。入口处当然也重要,但在南明,她这个代表北明的人,只是一个配角,她孤身一人、一无所有到这里被收养,一进荣府便是哭声不断。代表玉玺的宝玉只要她而不要宝钗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个社区之外就是一个现实世界了。这个社区因元春省亲而建。元春省的是什么亲?她代表的正统朱明政权,原先的政权设在南京,明成祖迁到北京,现在她又回来了,回到南京。所以从大的说她代表整个朱明政权,从小的说,她跟宝钗一样代表也是南明,只不够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虚拟的。这个问题从她的判词说得一清二楚,以前多有阐述,不赘。
虚拟社区之外最重要的角色,应当就是凤姐与贾琏了。凤姐直接负责大观园的日常生活,可以说在大观里,她不仅要负责众姐妹的起居用度,还有权威的执法权。在南明,谁有这个能力呢?除了南明军阀之外,还能是谁呢?实际上,南明几个政权,皇帝形同傀儡,都是有兵权的人说了算。这个去看看南明史,或者参照其他朝代的末世就可以看出来,所以说,凤姐代表的是南明的各路军阀。作者对之又恨又爱,这些军阀既有像弘光朝的江淮四镇那种或殉国或降清的人,也有像左良玉这样想左右朝廷而最后身死的人,更有像郑成功这样以身许国最后挣不过命的人,但这些人是不是打心里都忠于朝廷呢?作者是打个问号的。不过,作者还算宽饶恕,将她的判词写成秦良玉,“一横二竖三人木”,就是个棒字,指秦良玉的棒子军,以前也说过,不赘。但这个判词,勉强也可说成是郑成功的原名,森。
凤姐如果真的指军阀,那么她的丈夫贾琏呢?不正是指军阀的顶头上司?那当然就是掌握皇权的了。
所以说,贾琏其实跟宝玉对应,一个是虚拟社区的,一个是现实中的。贾琏就是现实中的宝玉。长久以来,我一直搞不湘云是嫁给宝玉还是嫁给贾琏,也是这个原因,他们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虚拟的。可能作者自己也搞糊涂了。
分享:
0
喜欢
楼主:我是麦可  时间:2019-10-21 16:58:38
既然朱弘桓和朱怡镐结合组成“怡红公子”,作为贾宝玉的原型,而宝玉的衔玉出世说明他是唯一的皇帝位继承人,那么,这两个人都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朱弘桓不用说,三帝一监国,他是独苗,还在娘胎里就是唯一皇位继承人。而朱怡镐则是因为宁静王朱术桂以为朱弘桓因为其父朱以海不被郑氏承认(当年朱以海和隆武帝争斗得十分利害,后来依靠郑成功,郑成功以宗正府府正身份与他见面,根本就不承认他的监国地位),继位无望,所以,才将朱怡镐过继给自己(他没有儿子),满心希望郑氏会承认他,扶他登位,可是愿望还是落空了。
朱怡镐这个人史料十分稀少,有一种说法朱术桂将他认做儿子后,给他改名朱俨珍,时年七岁。
他是益王的后裔。按照字辈,他跟朱术桂差了两辈。到底谁的辈份高,没有耐心去考证。唐朝时,唐中宗曾将比自己小两个辈份的金城公主认做女儿,嫁到西北去,也许王室不大在乎这个。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乱了辈分。也就是乱伦。
书中贾宝玉与可卿乱伦就是指这件事。
按照我的解读,可卿影射的是明朝皇陵,洪承畴降清、舟山之失这几个历史事实,也就是说她指的是大明朝终结这件事。大朝朝终结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崇祯与朱术桂上吊这两件事。所以说,她代表的也是两末代政权,一个北明的末代政权,一个南明的末代政权。
代表朱怡镐的宝玉过继给少自己两个辈分的朱术桂,最明朝最后一梦。所以我说过,全书前五回是一个总概,这个梦醒过来,其实大明朝已经结束了。第五回之后,刘姥姥进大观园,显然是从努儿哈赤到北京进贡,顺便窥视明朝虚实这件事开始写起。努儿哈赤是不是到北京三次,我没有查过,很可能是。为什么刘姥姥的一个身份指的是努儿哈赤呢?从她的外孙女青儿可以看出来。青儿正好是指清人政权。隆武时曾下诏,将“清”字改成“青”。刘姥姥的另一个身份就是指施琅。板儿就是反木,反大木,大木是钱谦益给郑成功改的名字。施琅倒是在郑氏政权中三进三出,跟书中一样。最后没有将朱氏与郑氏赶尽杀绝的也是这个人。所以她最后保护贾巧儿,更是一部伤心史。从贾巧儿的判词看,这也是一种报应。当年郑氏怎么恩待朱氏,后来施琅也怎样恩待郑氏,“加减乘除,上有苍天”,指的就是这件事情。
宝玉与可卿乱伦之后懂得人事,也就是朱怡镐明白自己肩上的使命,第一个拿女子开试的就是袭人,袭人指皇袍,可惜后来嫁给戏子,明代的皇袍只能出现在戏台上,与宝玉倒无关无份了。
那么,可卿死时,“遗簪”“更衣”这两个情节,写的就是崇祯与朱术桂死的情节了。崇祯上吊时,因为觉得没脸到地下见列祖列宗,所披头散发,只穿便服,甚至一只脚没有袜子。朱术桂倒是好整以暇,让郑克爽等人去看他上吊,穿戴得整整齐齐,从容自尽,遗命诗里都是提到他保住头发和衣冠,也算是没有对不起先人了。这两人死都拿头发和衣冠做文章,显然才是“遗簪”“更衣”的愿意。
这么一分析,可卿的死,跟贾珍并没有关系。而是病入膏肓,也就是跟崇祯和朱术桂一样,彻底绝望后上吊自尽的。这样去理解,书中的整个情节读起来就通顺了。
分享:

楼主:我是麦可

字数:185869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7-04-09 20:24:00

更新时间:2019-10-21 16:58:38

评论数:32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