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教養的苦與樂

教養的苦與樂

楼主:稻穗麥穗  时间:2021-03-26 01:20:56


作者:我心落寞1111 回复日期:2011-01-12 21:53:36

呵呵,时间跨度还真不小啊,仔仔细细的把LZJJ的美文欣赏了一番,确实感觉有大家的风范,就像以前小学初中的教科书上的沈从文,朱自清,俞平伯还有剪伯赞,汪曾祺那样的文人了。语言平实简单,叙事朴实无华,但文却行云流水,寓含人生哲理,仿佛一杯淡雅清芳的香茗,细细品论,回味悠长。
--------------------------------------------------------------------

谢谢你欣赏我的拙文,跟那些大家相提并论,实在是不敢当。不过,沈从文和汪曾祺的确是我最喜欢的当代作家。沈从文的《边城》、《长河》。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羊舍一夕》、《七里茶坊》等等,都是我百读不厌的文章。我最近才知道,原来他就是样板戏《沙家浜》的编剧之一,难怪唱词写的那么好。



楼主:稻穗麥穗  时间:2021-03-26 01:20:56
小丫:
我的情形跟你有所不同。我结婚晚,三十多岁才生头一胎。父母和公婆都六七十岁了,又都是干部知识分子之类的。他们不想也不愿意帮我带孩子。所以我才辞职在家。
可是听你说你跟公婆住,他们又是大大的好人,如果你辞了工回家,那他们岂不是没事干了吗?
我乡下老家有个叔叔说:“每个孩子都有七父八母。”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想想看,七父八母十几个人,从四面八方给予孩子不同的支持,他这棵小树苗才能在大风大浪中健康成长。
你现在每天上班,一方面可以挣来他的生活费教育费,二来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增加自己在所住城市的归属感,三来也可在工作上认识不同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生活空间。对不对?
工作着是美丽的。
楼主:稻穗麥穗  时间:2021-03-26 01:20:56
***** 人之初 *****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据说某个了不起的大人物问过这三个大问题:1.我是谁?2.从哪儿来?3.上哪儿去?
在下是个默默无闻的草民,可是在五岁的时候,就第一次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跟大人物靠的这么近,心里不免有点沾沾自喜。
我很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傍晚的时候,母亲下了班,如常的在准备晚饭.突然,她觉得肚子剧痛.脸色苍白,头上的汗珠一大滴一大滴的.母亲身体一向强壮,精力充沛。偶尔有点头痛脑热的,她就煮上一碗面条,里边大大的搁一勺自家腌制的剁椒,西里呼噜吃完,大被蒙头一睡,发一身汗,病马上就好.
父母那时候是南京东郊一所中专校的老师,我们住在一栋长方体两层的宿舍楼里.二楼的平面图我记得是这样的:

房间1 房间2 房间3 房间4
走廊 楼梯 走廊
厨房1 厕所1 厕所2 厨房2

我们住的二楼一共有三家人家.我家在房间4的位置.对面的房间1和2住着叶伯伯一家。他有两双儿女,最小的都比我们大好几岁。家里三代同堂,他老婆王阿姨是学校的会计,知识分子中少有的厚道人,跟母亲很要好.叶伯伯是副校长,孩子多,又有老人。他家住两间房,厨房1和厕所1虽然是他家专用的,但是,我们经常借用他家的厕所。那时候的干部跟老百姓的生活区别不大.
我们的紧邻3号房,住着家上海人。两口子跟我父母年龄差不多,三十来岁,也是两个闺女。
户主江叔叔是个神通广大的采购员。不在家的时候,他老婆卫阿姨常常连同大闺女娉娉组成统一战线,给二闺女星星说怪话。星星跟我同年,我们两个常在一块玩儿。我奇怪卫阿姨怎么不喜欢星星。母亲告诉我,江叔叔跟韦阿姨以前闹别扭离过婚。离婚以后,阿姨带大的,叔叔带小的。那会叔叔上班,开会,甚至出差都得带着星星。可受了不少得罪。夫妻破镜重圆以后,各人疼各人带大的孩子。
我们这两家人的主妇因为年纪差不多,又要共用厨房厕所,时不时的有点摩擦。母亲不愿意我们跟他家走的太近。这个叫做远交近攻?
远也罢,近也好。那个秋天的傍晚,两家邻居都来了。这间集客厅,卧室,餐厅,书房的小屋里,人来人往的,热闹非常。大人们嘁嘁嚓嚓地低声商量了一通,决定马上送母亲上医院。
人们散去了,屋子里只剩下了我们姐妹两。一抹秋天的夕阳从西边的窗口射了进来。父母的大床,五斗橱,父亲备课的书桌,母亲新买的缝纫机,我们一家四口吃饭的方桌,在苍茫的暮色中不知为何,显得跟平常不一样,变得很遥远的样子。
7岁的姐姐,按照父亲的吩咐,早早就带着我洗脸烫脚,上床钻被窝。
胆小怕黑的我,父母不在家的时候,照例央求姐姐不要熄灯。
那天晚上,我盯着头上的黄灯泡,久久没有入睡,脑子里不知怎么的,突然就冒出了这样三个问题:1.我是谁?2.从哪儿来?3.上哪去?
我是谁呢?我是我吧,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小病秧子,子弟幼儿园的学生。
从哪儿来?母亲说我是爸爸的胳肢窝掉出来的;姐姐说我是从垃圾桶捡来的,所以洗澡的时候,身上的老泥搓也搓不完。
第二个问题,母亲和姐姐的答案都不能让我满意。我决定自己去找。
当然,没等找到,我就睡着了。

楼主:稻穗麥穗  时间:2021-03-26 01:20:56
作者:碟儿恋花花已枯 回复日期:2011-03-03 12:31:56

穗姐,最近又去忙啥呢?
--------------------------------------------------------------

嘿嘿,蝶儿,瞎忙。
楼主:稻穗麥穗  时间:2021-03-26 01:20:56


作者:真康师傅 回复日期:2011-02-25 10:36:10

真好的文字!
--------------------------------------------------------------

师傅,拜读了你的大作《领导---爱戴与敬畏》,写得好!
楼主:稻穗麥穗  时间:2021-03-26 01:20:56
作者:小童闻笛 回复日期:2011-03-10 11:59:00

“一个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大陆人,10岁以前,在饭桌上从来没有食欲,恐怕算得上异类.”

确实奇怪啊。记得我小时候,吃什么都特别的香:)
你是不是小时候很敏感多思啊?
------------------------------------------------------------

小童闻笛:你的名字让我想起《小放牛》这出戏。
我有点儿敏感,不但不多思,反而有点南京人所谓“木里思古"的。脾胃不好,是有各方面的原因的,容我慢慢到来。


楼主:稻穗麥穗  时间:2021-03-26 01:20:56
***** 人之初 *****
在我五岁那个秋天的傍晚,母亲得了急性阑尾炎,立即住院开刀!
我们的家,那时候是个核心小家庭。我的印象里,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穿蓝制服,戴黑呢子帽,拎着黑公事包的中年男子.读中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中里一篇俄国小说,好像是叫做《套中人》。文中的主人公,什么东西都给套上套子,我很自然的就想起了父亲。不过,父亲远比那俄国佬幸运。1969年,在我六岁的那一年年底,毛爷爷一声号召,把我们一家下放到苏北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把他从套子中彻底解放了。从那时候起,我突然发现,原来父亲也有活泼可爱的一面。如果没有那九年在苏北农村的广阔天地的生活,我想我跟父亲绝对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关系融洽。这是后话了,以后再聊。
在我们从南京下放之前,姑且把它称为套子时期吧,只要父亲一进门,不知道为何,我总觉得天色一暗.他偶尔会下厨做一次饭。那天的我们,必须小心翼翼,一早把碗筷勺子摆好,老老实实地坐在饭桌那儿等着。否则,他定会大发雷霆.除此以外,午休的时候,如果我们吵闹,,他也会让我们吃生活。
父亲发脾气一般有前兆:下嘴唇往前支愣着。由于他的嘴唇比较厚,这时候看着,特别像一个大猩猩.据说大猩猩发火之前也这摸样。我们虽小,但是已经能观察到这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阵势了.
可是,孩子到底是孩子。这样的情形时常会发生:午睡的父亲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醒的,他咆哮着,每每把玩儿的忘形的我和姐姐吓得魂飞魄散。他的两只眼睛恶狠狠地瞪着我们,那眼睛本来就大,又因为近视,眼球又鼓又突,好像随时会跌出来。难怪日本人说,世上三大怕:打雷,地震,老爸.那时候的人还没知道,地震完了还有更可怕的东西等着呢.
母亲是家中的太阳。她精力充沛,热情爽朗,做事干净利索。常常一边干家务,一边引吭高歌。那段时期,她最喜欢唱的是《乌苏里船歌》。
洗被子对当时的女人来说是件大事。因为不常洗,被子常常比较脏。那种白被里,花被面的老式被子,拆完,洗干净了,还得当天缝起来,否则晚上没的盖。
母亲缝被子自有一功,用的是轴对称的方法。她不像别的女人要把门板摘下那么大阵势。即使是一张小小的双人床,她也能轻易地把一张加大码的双人被快当利索地缝个的角四正。我们下放去了苏北农村,她曾经把这个方法传授给村里的妇女们。但是,学到她这门本领的人不多。农村妇女还是愿意摆开两张条凳,铺上门板,在午后的阳光下,一边干活,一边跟左邻右里大声说笑。
春暖花开,秋高气爽,午后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灰尘在光柱愉快的跳着舞。母亲把白布里子反过来,在中间打对折,四角对齐,棉花芯打对折,跟被里子的中轴线对齐,花布被面反过来打对折,跟被芯子的中轴线对齐。被里子,被芯子,被面子,这三个长方形,从大到小一个套一个,四边留下对称的距离。白棉线纫进长长的缝被子针,打双。她动作轻盈,脸带微笑,在这种时候,我知道,她马上就会开个人演唱会了:
“啊拉赫里拉,啊拉赫里拉~~~~~~,啊拉赫赫里拉,赫赫里拉,啊拉赫赫雷拉,赫雷,给跟。”
她的嗓音清脆,响亮,一直到老年,声音还带有女孩子的尖细。只一点,我们姐妹两都比不上。姐姐是哑嗓子,我呢,成年以后,我曾经百事学过唱歌。老师给我的评语是:这姑娘是个鸡嗓子。
这首《乌苏里船歌》,母亲从没唱过第二句。
姐姐淘气,给填上了词:我掉到河啦,河河里啦~~~~~~~~~~~~。我们跟在母亲后面,唱着姐姐的版本,常常是唱到一半就笑得唱不下去了。
我们两个都喜欢父亲去出差。父亲一不在家,娘三个就挤到大床上去一块睡,好开心。

楼主:稻穗麥穗  时间:2021-03-26 01:20:56
谢谢春江大姐的欣赏。
楼主:稻穗麥穗  时间:2021-03-26 01:20:56
小童闻笛:

我母亲在毛爷爷时代,确实是最开心的。

说起陕北民歌,记得1971年的冬天,有一天,收音机里石破天惊的传出了好几首陕北名歌:《陕北道情》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工农大生产》《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高亢爽朗优美动人的歌声,让听惯了八个样板戏的我们,顿时耳目一新。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陕西有那么多好听的歌:《兰花花》 《信天游》《赶牲灵》《三十里铺》等等。
楼主:稻穗麥穗  时间:2021-03-26 01:20:56

作者:夏威夷ABC 回复日期:2011-04-03 06:33:15

麦子兴旺,将要抽穗,加油!
--------------------------------------------------------------

夏大哥:我给嫂子写的信受到没有?拍张麦田的PP来看看呀。
楼主:稻穗麥穗  时间:2021-03-26 01:20:56
小童闻笛:
我学过几天京剧,粗略的了解了一下京剧的历史。京剧的唱腔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优美动听,令我们如痴如醉,原来她是由徽调、汉剧、秦腔融合而来。
徽调、汉剧好比长江流域的好女子,遇上了黄河流域的伟丈夫秦腔,孕育出我国传统戏剧中的瑰宝----京剧。
楼主:稻穗麥穗  时间:2021-03-26 01:20:56
玫瑰:我拍了几张蔷薇的PP,有机会发上来让你看看。
楼主:稻穗麥穗  时间:2021-03-26 01:20:56
作者:岁月静好春暖花开 回复日期:2011-04-09 21:53:04

无意间逛到这里,看到稻穗麦穗的贴,真是有缘啊!

看了一部分,慢慢再细看。
--------------------------------------------------------------

花开妹妹,欢迎你!常来坐坐呀!

楼主:稻穗麥穗  时间:2021-03-26 01:20:56

作者:春江沐雨 回复日期:2011-04-09 22:49:28

夫君问:你喜欢她的什么?
我喜欢她的文字顺溜,自然,没有刀砍斧凿的痕迹。
--------------------------------------------------------------

谢谢春江大姐的支持。你说,我的文字会不会太顺溜了,缺乏力量呀?
楼主:稻穗麥穗  时间:2021-03-26 01:20:56

玫瑰网友,这是在我家附近拍到的蔷薇还是月季,反正是玫瑰的同类吧,送给你,希望你喜欢。
楼主:稻穗麥穗  时间:2021-03-26 01:20:56

作者:好运长伴55 回复日期:2011-04-19 17:00:55
回复

穗姐,恭喜你,15年前的今天迎来了可爱的小天天。。。。
-----------------------------------------------------------------------

谢谢你,好运。上面的月季花照片就是天天拍的,怎么样?
楼主:稻穗麥穗  时间:2021-03-26 01:20:56
作者:两条溪水 回复日期:2011-04-23 22:56:16
-----------------------------------------------------------------------
溪水:
谢谢你的欣赏。
今年大旱,我家旁边的溪水干了好久了,你有两条溪水呢,匀一点给我们吧。
楼主:稻穗麥穗  时间:2021-03-26 01:20:56
***** 人之初 *****

我父母是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培养的首几批科技人才。他们都是研究无线电的,在那个年代,算得上是比较尖端的科技了。能够为祖国的科技做贡献,他们都很自豪。特别是母亲,白天上班,晚上读夜大。生下我刚三三天,就参加单位组织的运动会,并且得了个短跑100米冠军。
如此女强人,自然认为给娃娃喂奶耽误时间。我有个比我大两岁的姐姐,奶粉喂养得不错,母亲就照葫芦画瓢,偷梁换柱,把乳房从我的小嘴里拔出来,偷偷给换上橡皮奶头。可怜的我,哭的眉毛都红了。但是这种抗议只是换来母亲的厌恶,说是我嘴巴刁,挑食。天地良心,其实我的肠胃消化不了奶粉。就是现在,喝了牛奶马上泻肚子。可怜婴儿时期的,除了嚎啕大哭,还有什么抗议的办法呢?
父母被我哭的没有办法,就让外婆把我带去江西老家,找个奶妈来喂养。
奶妈自己有儿子,要等人家的儿子吃饱了,才有我的份儿。加上外婆重男轻女,根本也不管。没几个月,就得了个奶痨。奶妈家生怕我死在她家不好交代,赶紧把我送了回来。
好好的孩子送去,回来成了个头上只剩几根竖起毛毛(我本来有一头乌油油的好头发),眼睛凸起,肚子凸起,皮包骨的非洲饥民。坐在痰盂上,一边吃,一边拉。
父母那时候绝对不看中医,特别是父亲,在他心目中,中医等同巫医。为了我的病,他们跑遍了南京所有的医院。但是,我的病一点起色也没有。
听单位扫院子的大妈说,附近村庄里有个老太太,专门会治这种病。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父亲仍然坚持真理,在他的心目中,中医就会装神弄鬼。脏兮兮的,器械又不消毒,说不定病没治好,到弄个破伤风。
但是我的情况越来越差,到最后,看看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父亲就在地上铺了一张席子,把我往那儿一扔,打算断了气,就抱起来扔掉。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母亲把心一横,打算死马当作活马医,瞒着父亲,把我带到老太太家去了。
据母亲说,那个老太太用把小刀,在我的手掌那儿隔开一个小口子,然后用镊子捏出一点白色的像猪油一样的东西。老太太管那叫做“割痞子”。她就会这一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什么医理也不懂。
神奇哦,从那以后,我开始不拉肚子了。可能是这个原因吧,我的脾胃一直不太好,10岁以前,从来没有肚子饿的感觉,童年是个老病号,个子也长不高。如今想想这些事情,还真有意思呢!
去年,偶尔一次跟我老公的小舅舅聊起,原来他小时候也得过这个病。他比我还厉害,割了手还不够,又吃了不少油煎蟑螂。咦,那么脏的东西也能治病!回来我查了一下中医药词典,原来蟑螂正是可以治疗儿童疳
我们祖国的医学,真奇妙!



楼主:稻穗麥穗  时间:2021-03-26 01:20:56
在《中医文化中医》栏目中看了一个帖子,有感而发。

中医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在这一特殊领域的表现而已。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就是:世界文明的正统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东方的观点是物质生灭论,而西方的观点则是:物质不灭定律。哪一个才是宇宙运动全始全终的大法?
曹雪芹说过:“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既然无路可走,那就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吧。
我这个头回的不太远,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各位方家不吝指教。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我们的大门。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是例行公事。国库掏空了,皇帝也逃跑了。眼看我们的国家被人家象切蛋糕一样,东一块,西一块就快分割完了。秀才遇着兵,有理讲不清。这时候,自然是抛下书本,抄起家伙,保家卫国。太平天国的大刀长矛顶不住人家的洋桥洋炮。以毒攻毒的,我们只能放下我们泱泱大国的身段,远渡重洋,派留学生去欧美学习制造洋桥洋炮大轮船。
现代西方文明的精髓:民主和科学跟随武力战胜国的傲慢进入我们的国家。五四运动中,中国知识分子的精英,把这两面大旗举得更高。
100多年来,民主和科学,俨然成为现代人,特别是自认有文化的社会精英们的图腾。民主不民主,成为政治是否清明的试金石。民主民主,大家都是主,其实也就变成六神无主。
现代的人,尤其是大城市的人,轻易不敢把三个以上朋友往家带。为什么呢?一帮子客人,个个都要做主,乱哄哄的,你说东,他偏要往西;你想打狗,人家偏要捻鸡,常常弄得主人头大如斗。
但是,你可不敢反民主,一顶独裁者的帽子正等着望你头上扣呢。
剩下的事情,就是科学的舞台了。无论什么事,都拿科学来说事。现代人的观念,特别是自认有文化之人,符合科学的,不好也好,不符合的,好也不好。
问题是,科学科学,本身它就有局限性。人家的名字可是没起错,,那只是某一学科里的学问,出了这个科,人家可就不管事了。并且,人家的标准也是经常变的。
自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以来,东方文化的大法,四书五经变成只供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一般人大多知道个名字,其中的内容则没什么人去关心。没了自己文化作为根基,学习西方文化的时候,就没了取舍的标准。要不就是国粹,要不就是全部西化。
如果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民主和科学自然有他清明可喜的一面,可以为我们中华文明增添新的活力。
中医为体,西医为用。两条腿走路,得益的是大家。
楼主:稻穗麥穗  时间:2021-03-26 01:20:56
觉得穗姐可以在香港明报或者商报的某个文学与生活版块,写写生活与阅历的轶事,应该很受读者喜欢的。

作者:我心落寞1111 回复日期:2011-04-27 15:37:31
-----------------------------------------------------------------------

就是因为多次投稿石沉大海,才把文章发到这儿来的。
其实这样也挺好,少用点纸张,少砍伐点儿森林,让环境美好一点。我自己现在也很少看报纸了。

楼主:稻穗麥穗

字数:207436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0-01-10 18:03:00

更新时间:2021-03-26 01:20:56

评论数:186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