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后唐风云(原创正史小说,长篇连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后唐风云(原创正史小说,长篇连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楼主:回望关山  时间:2020-03-20 07:56:32
【官军的失误】
纵观官军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其在战略上有很多失误,其中主要的有两条:画地而守和养寇自重。
先说画地而守,黄巢军每到一地,朝廷便以当地的节度使或州的刺史为招讨使、招讨副使,作为这一地的前敌指挥官,来指挥作战。等到黄巢军队又流动到另外一个地方,朝廷便又以另外一地的节度使或州的刺史为招讨使、招讨副使,来指挥该地区的作战。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各地都是被动地等待黄巢义军的进攻,无法形成统一的机动兵团,来主动寻找黄巢军队决战。
刚才我们也讲了,黄巢在每次行动前,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下一步要攻哪里,那么作为被动防御的一方根本无法掌握防御重点,就陷入了备前则寡后,备后则寡前,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的尴尬境地。
每一次黄巢进攻,都是集中优势兵力、整军而来,对面的官军从整体上看,单兵战斗力要强于义军,人数也不少,但作为防守的一方,在不清楚对方主攻方向的时候,需要将兵力分散到各个州县组织防御,这样一来,每个州县就剩不了多少人了。等到黄巢进攻时,肯定是以众击寡、以多打少,仗往往还没开打,胜负结果就一目了然。一对一,我可能不是你的对手;二对一,估计你还能勉强应付;不过没关系,咱这次换成十个打你一个,不信打不死你!
再说养寇自重,顾名思义,就是故意放着敌人不打,以此使自己的地位变得重要。这问题就严重了!如果说画地而守是能力和水平的问题,而养寇自重则是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的问题了。
造成这种局面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朝廷对功臣的态度让人寒心,比如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在平定庞勋兵变中豁出性命立下了不世之功,结果一朝犯错,丝毫不考虑当年的功劳,坚决剿灭,给人一种过河拆桥的感觉。有这前车之鉴,谁还会拼死作战啊?
另一个原因是官军的将领确实存在故意延误战机,围而不剿,以便向朝廷要钱要粮的心态。对于各地的节度使来说,留着黄巢,就如同割韭菜一样,割了再长,长了再割,割割长长无穷匮也,这样一来,就有了割不完的韭菜和领不玩的功劳。其实,养寇自重这一现象在许多朝代都发生过,如果你细读明末的历史,就会发现那时的官军也都不同程度地持有此种态度,结果造成农民军越剿越多。
楼主:回望关山  时间:2020-03-20 07:56:32
【长安陷落】
正是由于黄巢成功的战术和官军的种种失误,到了公元881年1月,黄巢起义军已经发展到60万人,并且连续攻破东都洛阳和潼关天险,都城长安未经抵抗就落入黄巢之手。史料记载下了黄巢大军进城时的盛况:黄巢坐着用黄金装饰的轿子,其部下全部披着头发,穿着红丝锦绣衣裳,手持兵器跟随左右,铁甲骑兵行如流水、辎重车辆塞满道路,大军绵延千里络绎不绝。
与此同时,大宦官田令孜率领神策军500人护卫着皇帝唐僖宗自长安金光门出城,仓皇逃往四川避难。此次逃难,跟随皇帝的只有几个亲王和一两个嫔妃,朝廷百官无人知晓,也不知皇帝去向,全被困于城内。唐僖宗逃跑之仓促与狼狈,比当年安史之乱时的唐玄宗有过之而无不及。
至此,官军和黄巢这场皇权争夺战的第一回合结束,黄巢胜!
楼主:回望关山  时间:2020-03-20 07:56:32
据说当黄巢最后一次参加进士考试而名落孙山后,他满怀着不舍和失望离开了京城长安,并忿然赋诗一首: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的题目叫《不第后赋菊》,现收录在《全唐诗》中。他以菊花作比喻,将自己的不甘与忿恨都写进了诗中,字里行间透着逼人的杀气。
楼主:回望关山  时间:2020-03-20 07:56:32
郑重声明:《后唐风云》这部作品是一部描写1000多年前古代历史的军事小说,是单纯的军事小说,主要关注于其中的战役谋划和战略战术,不涉及任何政治观点。任何人、任何读者严禁在此帖中发表任何曲解和引申的内容,如有不听劝告者,后果自负!
楼主:回望关山  时间:2020-03-20 07:56:32
@姜真源2818t 2019-10-26 09:26:44
-  -  支持楼主,顶顶顶  假设,崔彦曾听从了下属的劝告,坚壁清野、主动撤退,如同1812年俄法战争中库图佐夫之主动放弃莫斯科,或许还有机会转败为胜……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夫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
感谢这位朋友支持我的作品!
楼主:回望关山  时间:2020-03-20 07:56:32
第十六章 君王有难思良将

黄巢率领着他的60万大军占据了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终于实现了他在诗中的理想:满城尽带黄金甲。长安城中所有的达官贵人,没有人想到,当年的那个落第书生,竟然会在几十年后以这样的阵势再次回到长安。如今,长安城中的最高统治者不再姓李,而是改为姓黄。
楼主:回望关山  时间:2020-03-20 07:56:32
【进攻,防守】
黄巢大军刚进城时,向长安百姓宣传:我黄王起兵,本为百姓!不像唐朝李氏皇帝不爱你们,你们只管安居乐业,不要恐慌。那时,起义军真是做到了秋毫无犯,甚至还曾向贫困的人施舍财物,京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但短暂的平静过后,正剧开场了,黄巢尤其憎恨皇室成员和唐朝官吏,因此几乎杀光了这些人,一时间繁华的长安城到处杀人,城里的街市也被焚烧。
此后,黄巢在含元殿登基称帝,定国号大齐、改年号为金统。黄巢本人登上了他权力的顶峰,不知道彼时的他是否也喊出了那句曾经鼓舞过无数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称帝后的黄巢,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事业还没有完全成功,就开始骄奢淫逸起来。积极进取的精神被他抛之脑后,奢靡享乐被摆上了议事日程。
他没有率主力部队一路尾随追击唐僖宗,而是把绝大部分兵力都猬集在京城长安及其周边地区,甚至连整个关中都没完全占领。此时的黄巢已经抛弃了他最成功的战术—流动作战,因为这种战术太苦了,走一路、打一路,吃不好、睡不好,还是长安城内的宫殿好,想怎么享受就怎么享受,从今往后,就这了,咱哪都不去。黄巢以大齐皇帝自居,派出使者手持诏书到各处藩镇进行招降,希望不再通过作战,就直接让各地藩镇屈服,从而简单快捷地取代李唐皇朝。
自古以来,得人心者得天下,反过来说也一样:失人心者失天下。如果说在过去,各地节度使还都存在观望的思想,对朝廷与黄巢也是首鼠两端,并不卖真力气。但黄巢占据长安以后的表现,彻底打消了军阀们的幻想,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却吃齑。因为黄巢不喜欢帝国的官僚,也不喜欢帝国的士人,他们看清了,如果让黄巢继续当皇帝,自己最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结局。过去打仗是为皇帝打,现在打仗是为自己打,严峻的形势促使他们不再观望,纷纷拒绝黄巢的招降,杀掉黄巢派出的使者,并率军向关中进发,各地军队汇集起来,逐渐对长安城形成了包围之势。
获得喘息的唐僖宗,利用川中的富庶和各地的进献,开始组织对黄巢的反扑。这时,长安的西面是凤翔节度使郑畋,东北方是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和河北中西部的义武镇节度使王处存,北方是朔方节度使唐弘夫和泾原节度使程宗楚,只有东面和南面没有重兵驻守,这些藩镇均接受朝廷的命令,率军向长安周围靠拢。其中,凤翔节度使郑畋被僖宗委以京城四面行营都统,得到了“便宜从事”的权力,开始积极组织围攻长安的黄巢。这样,朝廷军队在长安周围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指挥,也不再是画地而守。
随着黄巢军队的优势在逐渐丧失,朝廷军队的劣势也在逐步的扭转,此消彼长,攻守的态势悄然发生着变化。
楼主:回望关山  时间:2020-03-20 07:56:32
【战略相持】
黄巢派遣大将尚让率兵50000进攻凤翔,尚让以为凤翔节度使郑畋是文官出身,不过是一介书生,所以非常轻敌。结果中了郑畋的伏兵之计,大败于龙尾陂,被斩首20000余人,只得退回长安。
龙尾大捷后,官军乘势向长安城四面合围,看到官军声势浩大,黄巢急忙放弃长安城向东方撤退。当夜,朔方节度使唐弘夫、泾原节度使程宗楚和义武镇节度使王处存分别率军进入长安。而黄巢的军队退到了长安东面的霸上(今天的白鹿原),还没过完皇帝瘾的黄巢回望着长安城的万家灯火,他是恋恋不舍。当听到派出的侦查骑兵回来报告城内官军号令不整、疏于防备时,兴奋的他两眼放光,立即率军回袭长安,杀了一个回马枪。由于城内的官军正在忙于打劫,无心应战,这一仗下来损失惨重,绝大部分都被包了饺子,成为刀下之鬼,只有义武节度使王处存收拾残兵勉强退还渭桥营地。
黄巢又重新回到长安,肃清残敌、巩固城防,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官军没有能力收复长安,黄巢也没能力彻底消灭周围的官军,这时的交战双方,谁能获得一支生力军的支援,谁就有条件打破这种相持不下的僵局。
黄巢想获得援军,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全部家当都在包围圈里;反观朝廷,由于处于外线作战,人力和财力的补充还是很方便的,为了获得援军,朝廷又四处颁布讨黄诏书,号召各地藩镇带兵勤王。
楼主:回望关山  时间:2020-03-20 07:56:32
【送别】
当代北监军陈景思接到朝廷的勤王诏书后,在代州、朔州、大同、振武等地招募了30000士兵,准备发兵勤王。结果这些士兵主要都来源于沙陀族、吐谷浑及北方汉族,这些人久在塞北,因民风彪悍,多是粗犷豪放、暴虐凶横之人。陈景思等人根本无法驾驭,甚至有兵变的危险。这时,陈景思手下一个沙陀族部将李友金向他进言:“今天虽然有兵众好几万人,如果没有一个有威信的将领统帅他们,最终是不能成功的。我的兄长李国昌和他的儿子李克用,均有过人的勇略,为兵众所推服。如果能上奏天子赦免他们的罪,召回他们任为统帅,就可以统领这支部队,讨平贼寇!”
大家读到这,是否会不约而同地产生一个疑问,这李友金是那个在朔州叛变的李克用的堂叔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他这次为什么又替李国昌父子说话,我想只能用“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来解释,真是败也萧何,成也萧何呀!
陈景思听到李友金这一番话,心想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在剿灭庞勋时神勇无比他也早有耳闻,现在国家有难、正是用人之际,所以派出使者到成都行宫向唐僖宗奏请。皇帝现在也是有病乱投医,只要是能来打黄巢,其他的都好说,立即下诏书批准了陈景思的请求。
接到诏书以后,陈景思派李友金怀揣诏书带500骑兵到鞑靼往迎李国昌父子。我不知道,李友金见到李国昌父子后是怎样一个负荆请罪和痛哭流涕,不过他能办成这件事也算是将功补过了。李国昌父子接到诏书,非常高兴,同意回去领兵。
看来,成大事者,要不拘小节。
这时的李国昌已经病倒了,长年的征战和无尽的变乱彻底击垮了他的身体,英雄一世的他现在虚弱地连马都不能骑了,他让克用代他回去领兵,而他则要等病情好一些时再回去。临别那天,李国昌放心不下,被人搀扶着送出去很远、很远,一番叮嘱过后,克用告别了父亲,跨上马向前飞驰而去。突然,他勒住了战马,回首望去,发现父亲还站在原地正向他挥手,望着父亲那病弱瘦削的身影,克用泪落如雨。
此后不久,一代战将李国昌因病去世。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父子一别,竟成永诀。
公元881年2月,李克用告别了父亲,告别了大漠黄沙,率领众人回到山西代州,开始独立执掌兵权。
楼主:回望关山  时间:2020-03-20 07:56:32
第十七章 破敌之策

李克用到达代州后,立即与监军陈景思一起编练军队,准备粮草及军用物资,为出征长安做准备。由于克用深通兵法韬略、做事情也雷厉风行,经过一番整顿,这支新组成的混编部队迅速变成了一支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铁军。
与此同时,由于朝廷的军队再次云集于长安周围,黄巢军队控制的势力范围被逐步挤压,仅剩下长安及其周边的狭小地区,长安城中发生粮荒,粮价暴涨,甚至出现了以人为食。
公元882年9月,黄巢手下大将朱温看到周围形势日益严峻,预料早晚要以失败告终。于是,在同州(今陜西大荔)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交战时,临阵投降唐军,被唐廷任命为右金吾大将军,赐名全忠。因为同州在长安的东北,同州一失,黄巢军队就失去了东北方向的屏障。
公元882年11月,李克用与监军陈景思率领17000名沙陀骑兵,从代州出发,经过晋中的河东道和晋西南河中道,辗转千里,渡过黄河,进入关中。
公元883年1月,李克用率军击败黄巢弟弟黄揆的军队,进驻沙苑,从东北方向逼近长安。
楼主:回望关山  时间:2020-03-20 07:56:32
【劝降】
听说李克用率领的沙陀骑兵进入关中,黄巢非常恐慌,十多年前沙陀军队剿灭庞勋的那场大战,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但毕竟也是早有耳闻,当初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就是这支军队。
遥想当年,那一代枭雄庞勋死的真叫一个惨啊!
黄巢的想法也很简单:必须将李克用拦截住,绝不能让他也来长安凑热闹,因为眼下他这个大齐皇帝当的正滋润,暂时还不想去做第二个庞勋。
为了不让沙陀军继续前进,黄巢先派出了特使,携带重礼和大齐皇帝的诏书,准备用高官厚禄收买李克用。李克用不愧是武人出身,行事干脆利落,见到黄巢的特使以后,简单快捷地作了三件事:将黄巢的礼物收下,随即分发给部下;将黄巢的任命诏书当场撕碎,拒绝担任伪职;命人将黄巢的特使乱棍打出,让他回去报信。
见软的不行,黄巢只好动用武力。由于前一阶段与官军的拉锯作战,再加上大将朱温叛变,兵力损耗很大,黄巢大军已经折损了三分之一以上,不过这次,他还是拿出了15万主力部队,交给大将尚让,命他领兵屯于长安东面的良田陂,专门对付李克用。
楼主:回望关山  时间:2020-03-20 07:56:32
【未战先算】
公元883年2月,李克用的军队到达良田陂,与尚让军队展开对峙。由于良田陂这个地方是典型的关中平原,地势比较平坦广阔,适合大兵团作战,尚让和李克用都想在此地彻底击败对方,以掌握下一步的战役主动权,于是双方剑拨弩张,一场大战势所难免。
尚让一方是15万步、骑兵混合部队,他们背对长安,在西侧列阵,采用的是典型的雁行阵法: 14万步兵作为主力,在中军位置列成方阵;左军和右军各由5000骑兵组成,在防守时,保护两翼的安全,在进攻时,则从两翼迂回包抄敌人。尚让的雁行布阵,具有攻守兼备的特点,是大兵团野战的常用阵法。
李克用一方是17000名骑兵,没有步兵,他们面向长安,在东侧布阵,也分左、中、右三军。关于各军的兵力分配,却在内部发生了一次争执。
李克用的想法是根据对面尚让军的布置,采取突出中军、削弱两翼的策略:以3000名骑兵组成左军,由大将史敬思率领,对阵敌人的右军;以3000名骑兵组成右军,由军师盖寓率领,对阵敌人的左军;剩余的11000名骑兵由自己统领,作为中军,对阵敌人的主力步兵。
李克用之所以准备如此分配兵力,他也是有根据的,他认为由于敌我双方骑兵的训练程度和武器的精锐程度不同,在单兵战斗力上,我方骑兵对敌方骑兵形成二比一的优势还是可以做到的,因此无论是左军还是右军,用3000名骑兵对阵敌人的5000名骑兵,不仅没有问题,而且还略占优势。敌人中军的步兵方阵虽然强大,但在与我方骑兵对阵的时候,只有我军主动进攻时才会发挥威力,如果他依靠集团优势主动进攻我军,我则不必死守阵地,可以依靠广阔的战场向后方转进,由于我方骑兵有速度优势,而敌人的左、右两翼骑兵已经被我左、右翼骑兵钳制,仅依靠步兵无法对我造成实质性伤害。
但军师盖寓却提出了不同意见,如果按照上述思路分配兵力,无论是左、中、右哪一路军队,我方均不占据压倒性优势,虽然能够做到左、右两军胜利和中军平局的战绩,但也只能是消耗或击溃敌人,很难歼灭敌人。两军作战不同于竞技比赛,使用田忌赛马的原则是不划算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他主张先加强左军或右军,对敌形成压倒性优势后,首先设法歼灭敌人的一路,再逐次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说到盖寓,我们不应该陌生,盖寓出身将门,是地道的汉族人,他的祖父和父亲是世袭的蔚州牙将,他自己也精通兵法、足智多谋,凭借战功做到了云州军校,他就是当初在云州兵变中共同推举李克用为帅的几个关键人物之一,是李克用心腹中的心腹,由于他年龄稍大一点,李克用一直都拿他当大哥看待。
李克用与一般的唯我独尊、心胸狭隘的统帅不同,他是一个心胸开阔的统帅,每次在战争中得到财物,他首先想到的是分给大家,对于部下提出的建议,只要认为是正确的,他都有海纳百川的雅量,能够做到虚心接受。听到盖寓的一番分析,李克用沉思良久,如果按照自己的部署,这仗就打成了势均力敌的消耗战,充其量也只能击溃敌人,如果按照盖寓的建议进行部署,则可以达到歼灭敌人的目的。
况且中路若只是防守,用11000名骑兵对阵敌人的14万步兵,确实有些浪费兵力。
如此看来,军师盖寓的意见是对的。
楼主:回望关山  时间:2020-03-20 07:56:32
@奇正2019 2019-10-27 23:33:02
楼主写的不错,下一步该朱大帅出场了!提点意见,楼主的主管感情色彩倾向于李克用,我觉得李克用论智谋和手腕都比不上朱大帅,唯一优势就是沙坨骑兵,天下无敌
-----------------------------
呵呵,一个靠在上源驿用鸿门宴来阴谋加害对方的人,谈不上智谋,只能算阴谋;一个最后众叛亲离到被自己亲儿子斩杀的人,有何谈手腕!
楼主:回望关山  时间:2020-03-20 07:56:32
@奇正2019 2019-10-27 23:33:02
楼主写的不错,下一步该朱大帅出场了!提点意见,楼主的主管感情色彩倾向于李克用,我觉得李克用论智谋和手腕都比不上朱大帅,唯一优势就是沙坨骑兵,天下无敌
-----------------------------
另外,再更正一下,是沙陀,不是沙坨。
楼主:回望关山  时间:2020-03-20 07:56:32
第十八章 鏖战良田陂

【各个击破】
歼灭敌人的决心一旦定下,李克用立即重新将兵力进行分配:大将史敬思率7000名骑兵组成左军;自己亲率7000名骑兵作为中军;盖寓率3000名骑兵为右军。其战役部署为:
第一仗、由左军率先对敌人的右军发起攻击,同时,由我方中军和右军分别牵制敌人的中军和左军。考虑到我方左军人数占优,再加上训练和武器优势,总体战斗力至少对当面之敌形成了三比一的优势,可以保证一举歼灭敌人右军的5000名骑兵。
第二仗、等左军一旦得手,由左军接替中军牵制敌人中军的任务,我方中军和右军集中兵力,一同攻击敌人的左军。此战中我方的兵力优势比在第一仗的7000人对5000人的兵力优势更大,中军与右军合计10000铁骑必能彻底摧毁敌人左军的5000骑兵。
第三仗、如果再成功地将敌人的左军消灭,我左、中、右三路大军立即对敌人的中军步兵进行合围,到那时候,敌人的步兵没有了两翼骑兵的保护,等待他们的命运只能是被分割歼灭。
李克用不愧为天才战将,经过盖寓略一提醒,他立即调整部署并拿出了歼灭敌人的全盘计划,而这计划对尚让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经过一番紧张的布阵,李克用的17000名铁骑开始行动了,而对面的15万大军也只能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这场血与火的厮杀之中,接下来,双方的将帅将在厮杀中赌这场战役的成与败、双方的士兵也将在厮杀中赌自己的生与死。
楼主:回望关山  时间:2020-03-20 07:56:32
【生死相搏】
按照计划,史敬思的左军将担负起首先歼灭当面之敌的任务,史敬思本人并非是一个仅会逞匹夫之勇的将领,他胆大心细、善于在战役中用计谋取胜。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一般的将领,可能会直接将7000铁骑压上去,期望一举击垮对面的5000骑兵,但史敬思没有这样做,他深知自己的第一仗事关重大,一旦失手,将直接影响后续的全部战役计划。
史敬思采用的是诱敌之计,他先派500名骑兵向敌人的右军骑兵和中军步兵之间的结合部发起佯攻,故意示弱于敌。由于尚让右军的任务本身就是保护其中军步兵的右翼,看到对方只有500人来进攻,以为这是一个首战歼敌、提振士气的良机,于是倾巢而出,呼啸着向对方包抄上去。
史敬思等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立即命令前面担任诱敌任务的小部队向后面且战且退,将敌人引到自己早已布下的埋伏圈。敌人的右军骑兵还在追击的过程中,突然遭到了史敬思主力的突然攻击,一下子猝不及防,军心大乱。半个时辰过后,骑兵之间的冲杀与对砍结束了,尚让的右军不复存在。
李克用战役构想中的第一个目标实现了,史敬思重新整理了队伍,随即展开了对尚让中军的袭扰战,目的仅有一个:确保李克用和盖寓对敌人的左军发起攻击时,始终拖住敌人的中军。
与此同时,见史敬思这边已经得手,李克用率领中军、盖寓率领右军分别从左右两翼向尚让的左军掩杀过去,顷刻间,双方的15000匹战马、15000名骑兵相互绞杀在一起,战役的第二阶段开始了。
双方军队你来我往、浴血拼杀,战马扬起的烟尘遮天蔽日,兵器的撞击声、士兵的呐喊声,在纵横数十里的原野上回荡。大战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整整持续了三个时辰,战役的结果与李克用的战前预想几乎完全一致,尚让的15万大军被彻底击败,被俘虏和斩杀了几万人,伏尸30多里,余下的人已经溃不成军,向长安方向狼狈逃窜。
楼主:回望关山  时间:2020-03-20 07:56:32
至此,黄巢军队中最大的战略机动兵团被击破,长安外围已经没有谁能够阻挡住李克用前进的步伐。良田陂战役获胜后,李克用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他只留下少量军队打扫战场,亲率主力快速向长安北面的渭桥挺进。
楼主:回望关山  时间:2020-03-20 07:56:32
第十九章 遥望长安

【唐都长安】
唐代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其名称“长安”取意为“长治久安”,它始建于隋文帝时期,兴盛于唐代,是隋唐两代帝都。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外城、坊市、禁苑组成,受“天人合一、法天象地”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宫城、皇城、外城自北向南平行排列,以宫城象征北极星,以为天中;以皇城百官衙署象征环绕北辰的紫微垣;外城象征向北环拱的群星。长安城的东北角是全城制高点—龙首原,在龙首原上,坐落着闻名遐迩的大明宫,若站在大明宫的台阶上,俯瞰全城,整个长安都一览无余。
长安城的宏伟壮观在世界古代建城史上都是奇迹,城池的横、纵均超过18里,其面积是同时期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的8倍,是阿拉伯帝国巴格达城的7倍,是古罗马帝国罗马城的5倍,说它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城,当之无愧。
渭水,是长安北面的一条河流,它发源于甘肃定西,流经关中平原,在渭南的潼关汇入黄河,其南岸距离长安城的北城墙不足20里,
渭桥,则是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自西向东依次为西渭桥、中渭桥和东渭桥,这三座桥历史悠久,其兴建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自古以来,它们连接着渭水南北两岸的交通,是从渭河以北进入长安的必经之路。
综上所述,长安城是一座规模空前的城市,由于它规模大,就可以大量地驻守军队、储备粮草,而且城高池深、防御设施齐全,这是它的优点。但一切事情都有两面性,正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说的那句“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饭”,城市大了,也有大的坏处,那就是城墙的周长太长,不利于防守,举个例子:同样有20万军队,让你防守一个周长只有3里的小城,平均每米城墙防守的人数就有200000÷1500=133.3人,但现在让你去防守一个周长达到80里的长安城,平均下来就只有200000÷40000=5人,这就相当于原来每米城墙有一个加强连在那盯着,现在只剩下了半个班的士兵在那撑着了,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所以说,要想单纯靠守城的方式是很难守住长安的,这是一座易攻难守的城池。不过,要想守住长安,也不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你可以派兵提前设防,也就是在进攻之敌必经之路的险要地点布下重兵,让敌人无法接近长安的城池。
对于从渭河以北的良田陂战场上赶来的李克用来说,欲取长安、必过渭河;欲过渭河,必取渭桥!而对于长安城中的黄巢来说,欲保长安、必保渭河;欲保渭河,必保渭桥!
渭桥,在李克用的眼中,是志在必得,在黄巢的眼中,是志在必守,它无疑就是那个关系着攻守双方成败的最重要的点,震动古今的渭桥大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打响了。
楼主:回望关山  时间:2020-03-20 07:56:32
【大军云集】
这时候,各地勤王之师都云集长安,在这些军队之中,刚刚获得良田陂大战胜利的李克用,尽管部队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他麾下的沙陀铁骑还至少有1万挂零,人数虽然不多,确是当仁不让的主力。
对于城外各路勤王之师的情况,黄巢的心里比谁都清楚,除了李克用的沙陀骑兵彪悍异常、锐不可当以外,其余的各路军队并不可怕,因为那些人已经在长安城外待了没两年也有一年了,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其战斗力相对于自己的义军并不占据优势。因此,偌大的长安城能否守住,关键要看这一仗能不能打败李克用,打败李克用,长安城就能确保安全;反之,长安城必然不保。
本着这个指导思想,黄巢军队针对李克用的部队特点进行了布阵,他们在渭水北岸、背靠渭桥展开了主力,依然分左、中、右三军,分别防守西渭桥、中渭桥和东渭桥。由于上次在良田陂大战中,李克用采用的战术是先用优势兵力逐个翦除敌人的左、右两翼,然后再集中兵力会攻中军的战术,为防备李克用再来这么一手,黄巢除了将骑兵放在左、右两翼以外,还在骑兵的前面布置了大量的扁厢车,配属了人数众多的长枪兵和弓箭手,用以保护两翼骑兵。
在黄巢守桥大军的对面,是各路勤王之军,主要有李克用的沙陀骑兵、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和义武节度使王处存的步骑混合部队,以及来自关中及中原各地的藩镇军队,军容也很强大。
骑着马站在阵前,李克用仔细观察着黄巢的军阵,他发现敌人的左、右两翼已经异常坚固,从前往后依次是战车、长枪兵、弓箭手和骑兵,尤其是这个扁厢车,它是一种能够平时装载粮草物资、战时阻止敌人骑兵冲锋的木质战车,单个扁厢车没有什么威力,但如果把数百辆扁厢车首尾相连放在阵前,所发挥的作用可就大了,这条横亘在阵前的木质长龙,既可以阻挡敌人的骑兵冲击,又可以为车后面的士兵提供一道免遭敌方箭矢和飞石攻击的屏障。
像这样的阵势,再想通过先进攻敌人的两翼、再取敌人中军的战法击败敌人,是非常困难的。随后,李克用又把目光投向了敌人的中军,其中军依旧是由步兵方阵组成,在方阵的前几排,士兵全都手执长枪和大盾,显然是为了防备我方的骑兵冲击,除了这些,敌人中军的人数足有十万以上,而且以逸待劳。
看完这些,李克用陷入了沉思,由于无法先解决掉敌人的两翼,那就不能从侧面进攻敌人的中军,而想从正面击破如此庞大且防守严密的军阵,必须得出奇招,否则,如果让自己的骑兵盲目硬冲,很可能还没等冲进敌人的军阵,就已经被对方的长枪给捅成马蜂窝了。
楼主:回望关山  时间:2020-03-20 07:56:32
第二十章 渭桥大战
【谁打主攻?】
注视着敌人中军的严密阵型,李克用突然感觉敌人有一个地方不太对劲,他又用目测方法仔细核对了敌人中军方阵的横纵长度、方向和位置,李克用心中暗喜:由于敌人的人数太多、阵地面积太小,同时又害怕被我方骑兵冲散,他们把全部士兵布成了间距极小的密阵,可这样密集的阵型,如果我方一万骑兵集中用箭射击,该会是一幕什么样的场景?想到这,李克用的心中不觉有了破敌之策。
尽管有了主意,但想击败当面之敌,仅依靠自己的一万多骑兵是做不到的,必须还得依靠联军的帮助。李克用找到了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和义武节度使王处存,请他们和其他藩镇一起进攻敌人左右两翼,并向其说明两翼进攻只需要进行佯攻,起到牵制敌人,使之无法支援敌人的中军即可,而自己将率领全部沙陀铁骑负责主攻敌人的中军方阵。
联军作战,目标一致是最重要的,但这一条又是非常难做到的,既然称为联军,那就意味着各组成部队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派系,要让这帮各怀心腹事的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谈何容易?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谁打主攻?谁打侧攻?谁啃骨头?谁吃肉?因为正常情况下,打主攻的,面对的敌人最强大、承受的损失也最多,毫无疑问,就是带头啃骨头的;反之,打侧攻的,面对的敌人相对弱小、承受的损失也较少,显而易见,就是跟着吃肉的。所以说,联军作战,一般人都愿意打侧攻、去吃肉,没人想去扮演那个啃骨头的角色。
眼下,李克用主动要求承担主攻任务,联军将帅都非常高兴,因为打败了,也是李克用吃亏,自己没有多大损失;打胜了,还可以趁火打劫,跟在后面吃肉,真是何乐而不为?于是,李克用的建议获得了王重荣等节度使的一致同意,接下来联军各部分头行动,各自进入自己负责的阵地。

楼主:回望关山

字数:5840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10-15 00:06:47

更新时间:2020-03-20 07:56:32

评论数:90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