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兴衰岂无凭:谈谈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兴衰岂无凭:谈谈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20-11-24 14:25:22
嗯,原来是不能发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20-11-24 14:25:22
宏大的目标也是杨广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之。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20-11-24 14:25:22
我曾说过,中国有两个农村。
一个是山区、高原农村,一个是平原、丘陵农村;一个是北方农村,一个是南方农村;一个是发大农村,一个是落实农村;一个耕种农村,一个是畜牧农村……所以农村政策必须要有所区别,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在这么多的分类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个类型。
然后,就看到了葱省的农村改革。
葱省这个改革无疑是针对两个农村最实际的做法,是这个农村未来改革的方向,改革的目标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是有利于发展的。
但,效果似乎并不好。
目前,表面上看好看只有农民的反对。但他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但,如果这样进行下去的话,国家和民众在开始是会得到一些好处的,但最终会形成极大的隐患。这个隐患,不仅在于目前引发的不安定因素,还在于形成巨大的包袱,更在于形成新的财富分配的不均。
发展,应该是国家、利益集团、民众都受益的事,但这种改革,我只看到了一个大赢家。这才是目前这么多问题的症结,以及真正的隐患。
但只要稍加改革,齐鲁大地还是可以成为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的示范的。
在国家的东北,那个最先带动共和国发展的地方,其实也可以抓住机会,实现第二次振兴。
但一定要吸取和优化葱省的改革。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20-11-24 14:25:22
前两天,去政务大厅检摩托车行驶证。告知我要先进行检测和买保险。
于是检测,倒也近,就在车管所后面。进门得知我是检车的,就让我买保险。看门的就是卖保险的,嗯,不得不说现在的改革,把收钱的事改的很方便了,收费一条龙,各种收费方式都有。
然后交了检测费,正准备检车。告知我们等一等,为啥?因为车管所要搬档案,检测公司的领导安排全体员工过去给车管所搬档案。
这一等,就是个多小时啊,期间,有人催,留守的工作人员说,要想快点检测,你们可以过去帮忙搬。
看到检测公司把自己的业务放下,去帮车管所搬档案,本应是上帝的消费者反而不重要,这是极不寻常的,但站在公司角度又是极为正确、正常的。
供给侧的改革,还未触动到这里。
改革,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反腐,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20-11-24 14:25:22
看清看透不看破。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20-11-24 14:25:22
美国大选,胶着中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20-11-24 14:25:22
吃屎的把拉屎的鼓住了。
————这句俗语太形象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20-11-24 14:25:22
拜登当选,下来就看是否会出现庚子年魔咒一一不能干完任期,出现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呢?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20-11-24 14:25:22
周末无休,继续下乡,迎接检查和检查别人。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20-11-24 14:25:22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20-11-24 14:25:22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20-11-24 14:25:22
兴师动众的检查进入第三天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20-11-24 14:25:22
这两天,看到一个新闻:某地的招商引资满意度调查为99%以上。
我笑了。
但这也是许是真实的问卷调查结果。

我身边也有很多工作采取的是调查问卷方式,满意度也很高。

怎么出来的呢?

大概有这么几种:一是在采集信息时甄别,报电话号码时把关;二是分解责任,每个单位对自己抽查的满意度负责,每名干部也要对自己亲属的抽查满意度负责。三是加大工作力度,发文件、开会、标语,要求你怎么回到抽查;四是自己进行抽查,对回答不满意的,是单位的,那就采取组织措施,不是单位,查其亲属,啥都不是的,由基层干部出面,对其施加压力。

这几项措施下来,群众一看,反正按照标准答案说也不亏,算了,就违心回答吧。
满意率就上来了。

至于工作么,精力都在提高满意度上了。

所以,这种问卷调查不搞也罢。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20-11-24 14:25:22
昨天看了《一拨拨检查督导让基层苦不堪言》。
发现,现在的文章对现象总结的很到位,但分析问题的根源总是没找准,提出的解决办法质量也不高。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20-11-24 14:25:22
99.99分,嘿嘿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20-11-24 14:25:22
花要开了,迎接今冬第一场雪。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20-11-24 14:25:22
给崇祯出个主意

前两天看了一篇关于崇祯的书,从目录来看,大意是自己怎么穿越到古代,成为崇祯,然后绝地逢生,带领大明复兴。
要说,从中国历史来看,崇祯,是最不应该成为亡国之君的人,可他却成了亡国之君。崇祯,要是放在任何一个朝代的前期或中期,是完全可以成为一代明主的,有可能承接一个盛世,毕竟,他的折腾与杨广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他在朝代末期的这一系列的操作,将他自己和大明王朝一起推向了覆灭的深渊,他成为亡国之主就不奇怪了。
今天,闲来无事,也给崇祯出个主意,看能不能扭转崇祯危局?
明末或者说任何一个朝代的末期,都会面临人、钱、患三大问题。
人方面:一是指官僚队伍的贪污腐化,党派尾大不掉,朝廷管控能力下降,这是自己的队伍出了问题;二是商贾等利益集团与官僚集团勾结,左右政局,激发矛盾,朝廷的控制力下降,这是财富控制了自己的队伍;三是百姓苦不堪言,对朝廷早已怨恨至极,朝廷的统治力下降,这是国家治理基础出了问题。
患即患乱,一般有两个:一个是外患,即外敌犯境,一个是内患,即民众纷纷起义。
钱即财政,主要是指国家财政匮乏,无法处理薪酬、改革等国家正常支出、运转和打仗、赈灾等应急支出。
崇祯接手时,这三个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但不是很严重,不至于亡国。
人方面,官僚队伍的腐化倒是很严重,连九千岁都出来了,但九千岁虽然腐化,却知道向利益集团收税;利益集团呢,在国家的这个阶段,早已腐蚀、控制了官僚集团,一起吸食国脂民膏;民众呢,生活艰辛,温饱难,不满情绪已经很明显了。
患乱呢,外患在逐步壮大,但离颠覆大明还差的远,一定程度上,大明还是占优的;内患也是一些小打小闹,基本上趋于平息,还在控制中。
财政方面,九千岁通过征工商等税,基本上维持了巨大的战争开支,还算是维系了危局。
楼主:治国这条路  时间:2020-11-24 14:25:22
崇祯呢,上台首先解决了九千岁的问题,这个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已经严重威胁到万岁。可他在除掉九千岁的时候,放任了东林党的做大,本来互相制衡的平衡就发生了倾斜,把权力交给了满肚子经纶、满嘴仁义道德、满脑子男盗女娼的官场老油子,还废除了东林党人最关切、最反对的工商税。
也就是说,他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九千岁),却引发了一大堆大问题:官僚集团失去制衡,看似无人威胁皇权,但架空了皇权。官场老油子让皇帝的每一拳都像打到了棉花上,每一个主意、建议都成了馊主意(比如加税给农民),让皇帝成为摆设和玩物;官僚集团与利益集团结合更加紧密(好多东林党人就是利益集团);民众更加不满,最终动乱(减掉的税、增加的战争等开支,都加到了农民头上)。外患加剧(由于财政难以为继,求速胜,改变了战争走势),内患不可收拾(加税给农民,无钱赈济灾民)。
其实,在这三大问题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是财政。激励人才、改革、济民,加强中央控制力,需要钱;解决内外患需要钱。历朝历代,问题变得不可收拾,都是因为财政。为什么反腐败?还不是因为腐败导致国家财政严重流失。
财政——钱,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但,明朝的财政一直是个问题,而且越来越严重。为什么有这么严重的财政问题?
这就不得不说说大明开国之君朱元璋的两个奇葩的政策了。
一个是官员低薪。也许是农民出身吧,朱元璋在给官员定薪酬的时候,是很低的,可以说是所有朝代中最低的,官员的薪酬仅仅只能维持官员的温饱。
我说过,高薪不一定养廉,但低薪一定会腐败。
所以明朝官员的腐败是最严重的,朱元璋反腐败力度也是所有朝代前期,最大的一个,贪官有一个杀一个,最后连杀人如麻的朱元璋也杀累了、杀烦了。他想不明白,相比自己早年讨米要饭,他给官员的薪酬够多了,为什么还要贪腐呢?官员也想不明白,我他妈十年寒窗,熬更守夜,替你管理一个地方,你给的薪酬就像打发叫花子,我还有家人、幕僚咋办?
但朱元璋说一不二,也没人敢给他提报酬的事,他仇人实在太多了,听不得“仇”音,所以没人敢提报酬的问题,明朝官员的薪酬就一直执行下去了。明朝后面的皇帝也没有朱元璋那般手段,加上第二个皇帝是篡位的,对官员贪腐的默许可以换来官员的支持和认可,贪腐成了笼络大臣的手段,所以,明朝的官员的贪腐就成为一种潜规则。当然也有不贪腐的,比如说海瑞,现实中如何呢?生活要靠家人田产、衙门种菜来补贴,吃个肉能上头条,就因为吃了人家给的东西,竟然活活逼死饿死自己的亲生女儿,他,是个清官,也是个畜生(逗娃娃给吃的,应该道谢才是)。
所以,明朝的官员腐败很严重,后果也很严重。
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换官员,把腐败官员治罪,二是涨工资。不然换谁上来都会贪。(再温习一遍:高薪不一定养廉,但低薪一定会腐败)
关键在钱。
第二个奇葩的政策,是关于自己子孙的。在官员面前,朱元璋是吝啬的,但对于自己的骨肉,朱元璋那是大方得不得了,封王、建府、封地、赏钱、供给,一样不少,样样丰厚,还形成制度。以至于汤和就曾借酒醉,委婉地说过,这样下去子孙会“爆”的。后来,果然如此。
据资料:朱元璋时期明朝宗室一共58人,但是人口的增长速度却是爆炸般的,据《明神宗实录》的记载,万历二十三年(1595),宗室人口已经增长至十五万七千人,据《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记载,万历初年全国财政支出为一千八百五十余万两白银,而其中宗藩俸禄开支就高达五百五十多万两,比例将近百分之三十。
而到了崇祯一朝,随着战争和民乱的支出加大,有很多宗室朝廷已无力供养。
这个巨大的窟窿无时不刻在吞噬着大明的财政。
所以说,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就给明朝挖了两个大坑:一个大坑是:让所有的官员不得不腐败,并将腐败成为一种潜规则;另一个大坑就是:藩王制度成为巨大的寄生虫,无时不刻吸噬着明朝的财政。
这两个坑:一个腐蚀政体,一个吞噬财政。——都是要命的。

楼主:治国这条路

字数:80376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12-12 01:18:49

更新时间:2020-11-24 14:25:22

评论数:38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