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今昔物语》:佛法辅教之书

《今昔物语》:佛法辅教之书

楼主:柳已青  时间:2020-02-10 14:42:22
《今昔物语》:佛法辅教之书
柳已青

封面是黑与白的世界,素净的白色的底子,有墨迹一团,让读者联想到心理学上的罗夏墨迹测验,是不是暗示佛法无边呢?佛教延伸了东亚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得人类精神气象万千。千奇百怪的佛法故事,还有类似中国古代笔记小说里的动物植物、神仙鬼怪等内容。《今昔物语》(新星出版社)三册书在我的案头,草草地翻看了,这是我对此书的大致印象。

我对佛教文化的传播感兴趣,拉拉杂杂看了一些这方面的书,这三本书弥补了空缺,日本的佛教文化对宫廷、武士与庶民生活的影响和渗透,都可以从这书中找到。

《今昔物语》包括佛教故事(上、中)与世俗故事(下),前者系说明佛教信仰之功德与因果报应之思想;后者则叙述历史人物之逸事与孝子、烈妇等道德故事。此外,尚有文艺爱情、生灵、怪物、狐狸、仙人、盗贼等各种传奇故事。每一则故事皆含有通俗处世教训之寓言。这样的故事,初看时颇新鲜,看多了未免有点疲倦,大抵是训诫、劝喻的格调。我觉得,不妨把《今昔物语》和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对照着看,找出有趣的故事,比较一下中国和日本的佛教观念的异同,如此,更有吸引力。

佛陀注重运用语言来宣传佛教,《法华经·序品》载佛言:“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不唯经律论,佛教文学以故事、譬喻、史诗等题材流行,佛教思想借佛教文学流布深远,得以进入千家万户。在中国以《幽明录》、《搜神记》、《冥验记》等志怪小说,宣扬佛教的三生三世、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等佛教思想,在日本必然以“物语”的体裁出现,物语是日本最早的小说模式,以作者的见闻或想象为基础,叙述关于人物、事件的文学作品。因每个故事皆以“古时……”起头,故取名《今昔物语》。这种格式,让人想起佛经中的开头“如是我闻”。

鲁迅先生称刘义庆的志怪小说《宣验记》是“释氏辅教之书”,不妨将《今昔物语》如是观之,是日本弘扬、宣教佛法的书。正像天竺的佛教思想影响了中国的笔记小说的创作一样,《今昔物语》中的故事,可见佛经的故事原型,或者照搬佛教经论中的文学故事情节,或者摹仿佛教经论的故事情节,而改变其中的人物和场景。日本的佛教文化受印度和中国的双重影响,从《今昔物语》中,明显看出印度本生谭文学与旁迦坦特拉寓言集等民间故事的影子,也看到佛教经过中国怎样传播到日本,比如“道照和尚赴唐传来法相宗”,“鉴真和尚由震旦来日本传戒律”。“有的故事原型在丝绸之路上的壁画和残卷里能够找到,有不少发生在中国古代,此外还有波斯、阿拉伯、希腊、罗马等国的故事。”当然,故事已经日本本地化了,镜花水月的影子还是清晰的。尽管日本的“物语”和中国的典籍和深且密的渊源,但《今昔物语》读起来,还是有点“隔”的。

《今昔物语》是日本的文学经典,“若以其集说话文学之大成的性质而言,则更具世界文学之价值,故被视为文学素材之宝库。”芥川龙之介自己创作的历史小说,大约有五分之一直接取材于《今昔物语》,包括《罗生门》、《鼻子》、《丛林中》等。芥川龙之介写过一篇《关于〈今昔物语〉》,有这样的说法:

《今昔物语》的艺术生命并不仅仅止于鲜活的气息。借用红毛人(西洋人)的话说,那应该是“brutality(野性)”之美,或者说是距离优美、纤细等最远的美。

粗粗地翻看了《今昔物语》后,打电话和林少华教授聊起这书,他说,《今昔物语》对村上春树的创作也有影响,村上写的小说也曾借用其原型、情节和人物。最近刚看过《东京奇谭录》,村上写当今都市里的人遭遇到的偶然和种种神秘,或许他笔下的神秘和怪异,多少和《今昔物语》有联系。

《今昔物语》凡三十一卷,成书于平安朝末期(即“今昔物语”中的“今”),展现出那时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阶层的历史画卷。世俗故事,比如,信浓国长官藤原陈忠坠入御坡岭,有点刺贪刺虐的味道,世俗、恶行、杂事等部的故事,让人想到《聊斋志异》,风格荒诞、怪异、幽玄,可以看出佛教如何激发文学的想象力,直入瑰丽的灵界。在黄叶飘落的寂静的夜晚,翻开《今昔物语》,读上几篇,心慢慢地沉静下来,有萧瑟的意味。日本的那种枯淡、空幻、伤感、闲寂的美学风格,在这书中寻觅不得,呈现的是野狐禅。汉语“奇特”一词也是源于佛教,用“奇特的想象”来形容《今昔物语》是再妥贴不过。

楼主:柳已青  时间:2020-02-10 14:42:22
封面


楼主:柳已青

字数:1726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06-12-13 03:41:00

更新时间:2020-02-10 14:42:22

评论数: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