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台湾风云 >  《周易》正名

《周易》正名

楼主:千田土2009  时间:2020-02-12 16:03:21
《周易》书名之解,自古说法不一。
《周易》中的“周”字,旧有二解:一、周代,源于《易纬》,孔颖达《五经正义》主之,后人从此说者最众。二、周普、周密,源于郑玄《易赞》及《易论》,贾公彦《周礼疏》主之,清儒姚配中、黄以周等皆以此说为是。
“易”字则兼有变易、易简、不易三义,说始于《易纬·乾凿度》,而郑玄《易赞》及《易论》取之。后人从此说者众。(以上诸说,摘自金景芳著《周易通解》)
以上诸说,对“周”字之解,笔者比较赞同郑玄周普、周密之说,因为它较为接近《周易》本书之解。《系辞传》曰:“《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六虚”不同于“六合”,“六合”是指上下四方,指人类居住的地球空间。“六虚”的“虚”字为“空”、“无”之意,“空”、“无”也并非是指“无有”,而是指“无垠”,“六虚”则是指“六合”以外,并包含“六合”的无垠空间,即宇宙空间。“周流六虚,变化无常”乃无所不在之意。故笔者认为郑玄周普、周密之说,较为接近《周易》本书之解。
关于“易”字之解,《周易参同契》曰:“日月为易,刚柔相当。”“易”由“日”与古写“月”字组成,日、月在空中交替出现,人们认为这种现象是“变化”,英译《周易》书名甚至直译为“变化的书”。笔者对此持反对意见,《周易参同契》的“日月为易”,如理解为“更替”,应该比“变化”与实际更贴切,且如作“更替”解,则与《周易》本书之解完全相符。《系辞传》曰:“生生之谓易。”“生生”者,前一“生”为现有,为即将成为过去之“现在”;后一“生”为“未生”,为即将成为现在之“未来”。“易”字所代表的既有“生命的新旧交替”,也有“时间的无垠延续”。她超越了后人对生命的“鸡与蛋”式的困惑,地球空间内的生命世界是以新旧更替的方式延续,宇宙空间内的物质世界是以新旧更替的方式延续,生命是时间的记录者,有生命而后有时间。故笔者说:《周易》“易”字之意为:“生命的新旧交替”与“时间的无垠延续”。
“周”与“易”二字,如另找二字替代,“宇”字可以替代“周”字,“宙”字可以替代“易”字。《淮南子》曰:“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据说《尸子》中也有与本句相同的言论,但笔者未找到《尸子》全书。)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人就已有了清晰的宇宙时空观,而“周易”一词与“宇宙”一词含义几乎相同,《周易》之书名已包含了《周易》全书之主旨:即以生命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与人类社会发展之关系,来阐释宇宙空间中存在的永恒不变的法则,及人类应如何面对无穷无尽的过往与将来。


楼主:千田土2009  时间:2020-02-12 16:03:21
@春分2019Aa 2019-12-26 19:42:14
潜龙在渊,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再一个循环。。。
-----------------------------
多谢支持
楼主:千田土2009  时间:2020-02-12 16:03:21
@蹿天猴掘地鼠 2019-12-26 19:29:42
还有
建议楼主呢。。。。
如果是做研究,做学问
就别想着哗众取宠
搞什么
周易正名的梗了。。。。。
-----------------------------
与您的观点不合,多有冒犯。
楼主:千田土2009  时间:2020-02-12 16:03:21
@龙山使者 2019-12-26 22:08:13
你在哪买的《周易》?我看了数版本《易经》就是没有发现还有叫《周易》的这本书。只买过《易经》
-----------------------------
十年前笔者买《周易》的时候,有的书名叫《周易》,有的书名叫《易经》,好久没上书店了,看来现在他们出书书名都用《易经》了。《易经》是对《连山》、《归藏》、《周易》等易学著作的总称,在秦汉之际或焚书坑儒以前,《连山》、《归藏》应该还没有失传,后来只有周朝的《周易》流传下来,《易经》实际上代表着中国的易学,在《周易》书上直接冠以《易经》之名是不准确的。笔者个人观点。
楼主:千田土2009  时间:2020-02-12 16:03:21
1
楼主:千田土2009  时间:2020-02-12 16:03:21
批中医讲座第1讲:怎样科学地看待中医?

•方舟子•

在网上,有关中医的争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来就没有平息过,每过一段
时间就会掀起一次高潮。如果要做一个调查,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选择支持中医,
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其实对中医缺乏了解,他们只是出于一种朴素的民族感情,
接受长期以来的宣传,把中医当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中华民族的瑰宝,
有谁敢质疑中医,就会遭到攻击,被说成是不懂中国传统文化,不懂国学,甚至
被骂成是汉奸、卖国贼。对这种攻击、谩骂,最好的反击,是举出一个事实,那
就是,很多精通中国传统文化也非常爱国的国学家、国学大师,也是批评、反对
中医的。例如国学大师陈寅恪,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守护神”,他就非常反对中
医,说过一句话:“中医有见效之药,无可通之理”,意思是中药有的是有效的,
但是中医的道理是完全不通的。大家都知道,鲁迅也是反对中医的,他说过一句
名言:“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无意的骗子”。你能说陈寅恪、鲁迅他们不懂中国
传统文化,不爱国吗?

很多人之所以对中医怀有朴素的民族感情,是因为觉得它姓“中”,把它当
做是中国医学。其实中医更确切地说应该叫汉族传统医术。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
自己的传统医术,中医并不那么特别。传统医术都是属于过时的、不科学的医学
体系,都已经或者正在被淘汰。西方也有过时的传统医术,那才是真正的西医。
而我们平时说的西医,确切地说应该叫做现代医学,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特别是
生物学基础上的医学。虽然现代医学最早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但是已经传播到
世界各地,融入了世界各国包括中国人的贡献,已经变成了世界医学。所以,中
医与所谓西医之争,其实是传统医术与现代医学之争,是地方医术与世界医学之
争,是不科学的医术与科学医学之争。

中医是一个大杂烩,里面有哲学,有玄学,有迷信,有民间医术,有巫术。
这么庞杂的东西,不能说就一无是处。所以我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要全盘否
定中医。人们一直在说,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中医里面哪些
可能是精华,哪些可能是糟粕,我们怎么去识别、区分呢?

我们要把中医理论和中医疗法区分开来。中医理论是一个不科学的、过时的
理论体系,它和现代科学思想、方法、理论、体系是格格不入的,应该总体上加
以否定、抛弃,应该用现代医学理论来取代它。不是说中医理论就都没有碰巧说
对的地方,但是这部分内容现代医学都有。比如说中医有一点点预防为主的思想,
但是现代医学同样讲预防为主,讲得更深入、全面,没有必要向中医取经。就好
比说,不能说炼金术、占星术就没有碰巧说对的地方,但是我们今天学习化学不
用去学习炼金术,学习天文学不必要去学占星术,同样的,学习现代医学也没有
必要去学 括中医在内的各种传统医术。

中医疗法包括各种中药、针灸等等。它们很多是想当然的东西,比如有很多
属于巫术。但是它们也包含着经验的结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摸索中,多多少
少总会留下一些有价值的药物、疗法,值得去挖掘。但是经验有可能有效,也有
可能无效,怎么去区分呢?那就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检验,看它们是不是真的
有效。有效的话,还要看是不是安全,虽然有效但不安全的药物、疗法也是不能
用的。如果一种中药、一种中医疗法,经过了科学检验,被证明了是有效、安全
的,那才会获得世界的公认,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中医的贡献才会得到保存。

也就是说,要废弃中医理论,要用科学方法检验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简
单地说,就叫“废医验药”。这才是看待中医的科学态度。一个中国人有没有科
学素养,很大程度上就看他能不能超越朴素的民族感情科学地看待中医。


批中医讲座第2讲:为什么说中医不科学?

•方舟子•

在上一讲,我谈到中医理论是不科学的,应该被抛弃,用现代医学取代。为
什么说中医不科学呢?

我们说的科学,指的是现代科学,这是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才诞生的。而中
医做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它诞生的时间要比科学早得多,在大约两千年前
就已经基本定型了。既然中医比科学的诞生早了一千多年,说它不是科学就是很
自然而然的事,说它是科学才奇怪。

科学讲究创新,绝不会去迷信古书、古人。现代医学的学生除非是本人对医
学史感兴趣,否则是没有人会去学习古代医学大师的著作的,不熟悉经典著作丝
毫也不会影响他们行医。研究现代医学的人也不会在论文里靠引经据典来证明自
己的正确。中医就不一样了,中医学生都必须阅读、背诵、相信《黄帝内经》、
《伤寒论》这些古籍,把它们当做是看病的依据,研究中医的人也是动不动就引
经据典作为论据。所以,中医更像是一种人文学,而不是科学。

科学研究的是自然规律,它没有国界,没有民族文化属性。虽然现代医学是
在西方发展出来的,但是是属于全人类的,东西方各国的科学家都为现代医学做
出了贡献。中国人并不需要先去学习西方文化才能掌握现代医学。但是中医就不
一样了,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在国外基本上也只是在华人当中流行,国外科学
界是不认可中医的,中医说这是因为外国科学家不了解中国文化,很显然,这是
属于文化的范畴,不是科学。

科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各个学科都是相互联系、统一在一起的,
没有哪个学科与其他学科都没有联系,更不会还相互冲突。现代医学作为科学,
它是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上的,而生物学又是建立在物理、化学的基础上的。但是
中医不仅在整体上与现代医学不兼容,也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不兼容,与整
个现代科学体系都不兼容。这样的东西,可以是哲学、玄学或别的什么东西,但
是不可能是科学。

为中医辩护的一个常见理由是说它有效。但是有效性并不等于科学性。科学
固然会有效,有效的却未必是科学。何况,中医治疗的有效性是很值得怀疑的。

为中医辩护的另一个常见理由是说它是一门经验科学,是几千年经验积累的
结晶。虽然经验有时候含有科学因素,但是经验本身并不是科学。何况中医理论
其实也不是经验的积累,而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玄学基础上的主观想像。
历史是否悠久也和一门学科是不是科学没有关系。算命、巫术、星相的历史比中
医更悠久,你能说它们是科学吗?

中医理论只是中国古人对人体的一套很朴素的看法,已经被现代医学证明基
本上是错误的。例如,中医把心脏当成了思维器官,而且认为五脏以及别的器官
都分担着人的精神活动。这是把大脑的功能瓜分给其他器官了。而大脑的功能,
中医竟然认为是流鼻涕。有人狡辩说,中医说的心脏不是心脏,指的是大脑。那
么中医说的大脑,难道指的是鼻子?

古人不懂解剖学、生理学,出现这种错误并不奇怪,我们没有必要因此责备
古人,该责备的是那些到现在还在坚持这些错误认识的人。

我们也不必因为中医不科学就瞧不起自己的民族。在现代医学兴起之前,各
国、各民族的传统医术,包括西方的传统医术,也都不科学,它们并不比中医好
多少,有的甚至还要糟糕。

我们否定中医是科学,并不是在全盘否定中医。中医理论没有科学价值,但
是可以有人文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可以把它放进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
加以保留、研究。
批中医讲座第3讲:中医有没有效?

•方舟子•

为中医辩护的人经常说,中华民族能够繁衍了五千年,这就证明了中医是有
效的,如果没有效,中国人怎么能一直活下来呢?怎么还会有你方舟子呢?其实,
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息并不需要靠医术来维持,这证明不了其传统医术的有效性。
其他民族、甚至其他物种几千年来也都在繁衍生息。中华民族的历史比中医悠久,
在有中医之前,中华民族靠什么生存呢?其他民族没有中医,人家不也生存下来
了?蟑螂老鼠没有中医,不也生存下来了?在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的
平均寿命并不比其他民族高,都只有三十岁左右,这说明中医对中国人的繁衍生
息其实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现代中国人平均寿命能够大幅度提高到七十多岁,完
全是现代医学的功劳。

人们相信中药有效的一个常见理由是说它是几千年的经验结晶。但是,某种
东西流传了千百年,并不等于它必定有效。风水、算命、巫术同样也流传了千百
年,有的历史比中医还悠久,难道它们就都有效?不过我们对传统医术可以宽容
一些。通过千百年来的医疗实践,是有可能摸索出某种疗法,发现某种药物的。
但是,经验有可能有效,却非常有限。口口相传的经验往往是靠不住的,会含有
捏造、夸大成分,或者是有意无意地对疗效进行了筛选,只注意成功的病例,而
忽视失败的病例。许多疾病的疗效是不可能通过经验摸索确定下来。所以,虽然
在长期的摸索中人们有时会真的发现有效的药物,但是是不是真正有效,有效的
话它的有效成分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毒副作用,都必须经过现代医学方法的检测
才能够确定。

很多人相信中医的疗效,是因为相信自己曾经被中医治好过,而中医们也很
喜欢在所谓的医案中津津乐道他们如何巧妙地治好了某个得了疑难杂症的病人。
不幸的是,在现代医学看来,病人的所谓“证言”和医生的所谓“医案”是不能
作为证明疗效的证据。要证明药物是否有效,是必须用临床试验来证明的。

那么怎么做临床试验呢?在一般人看来,要试验一种药物的疗效,是很简单
的一件事。只要找一批病人,让他们吃药,看看能不能把他们的病治好,病治好
了说明药有效,治不好说明药没效,不就行了?但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人们对药物疗效的认定。许多疾病都能够自愈,例如感
冒、失眠,不必治疗也会自己痊愈。甚至像癌症这样的所谓“不治之症”,也有
一部分病人会自愈。还有许多疾病的病情受病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大,给病人
服用没有药效的假药,也就是吃所谓“安慰剂”,它们也会出现一定的疗效,安
慰剂的疗效有时能达到30%以上。有些慢性病,例如哮喘、关节炎,病情自己会
时好时坏,吃药的时候刚好处于病情好转的时期,就会觉得是吃药有效。还有一
些疾病的病情好坏,对它们的判断很容易受到病人或医生的主观愿望的影响而出
现偏差。甚至可能是误诊,病人本来就没病,却被说成有病,吃了药之后再复查,
发现没病了,就以为是药到病除。

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就必须精心设计试验方案,要做对照试验,把病人分成
两组,一组病人吃药,我们把它叫做新药组,另外一组吃假药,也就是安慰剂,
我们把它叫做对照组。

在做对照试验时,为了尽量避免主观偏差,还需要遵循其他一些原则。比如
说,在把病人分组的时候,就很有学问。找来的病人,有的病情轻有的病情重,
如果把病情轻的分到吃药的那组,病情重的分到对照组,结果当然是吃药的会显
得很有效,但这样做并不能真的说明吃药有效,所以在分组的时候必须遵循“随
机化”原则,把参加试验的所有病人随机地分配到不同的组,病人将进入哪一组
完全由随机产生的编号来决定,而不是人为地挑选,尽量保证新药组和对照组的
病人有相似的特点。

但是,如果新药组病人知道自己吃的是新药,对照组病人知道自己吃的是无
效的安慰剂,那么心理因素就可能对病人的疗效分别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所
以我们不能让病人知道他吃的是真药还是安慰剂,要把安慰剂做得外观上和真药
是一样的,看不出来的。还有,研究人员为了能得到好结果,有意无意地可能会
对新药组病人更精心护理,在判定疗效时,会倾向于更正面评价新药组病人的效
果。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偏差,不仅病人不能知道自己的分组,研究人员包括医生、
护士也不能知道病人的分组,病人和研究人员双方在试验过程中都处于盲目状态,
这叫做双盲。病人分组的情况由第三方人员掌握,等试验结束了,对各个病人的
疗效也都评价好了,在最后需要比较新药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时,才会让研究人员
知道分组情况。

因此,要确定某种药物的疗效,必须在做了大量的临床试验、进行统计之后
才能确定。随机的、双盲的、有对照的临床试验是确定药物疗效的最可靠的方法。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中药已经完全通过了严格的临床试验。所以,对中医
中药的疗效,我们不能轻信。

楼主:千田土2009

字数:6019

帖子分类:台湾风云

发表时间:2019-12-27 03:11:33

更新时间:2020-02-12 16:03:21

评论数:3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