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漫议丁复

漫议丁复

楼主:菜九段001  时间:2020-07-16 10:59:37
菜九段漫议20171129
丁复是秦楚之际近似被隐没的重要人物,菜九从此人身上发现了巨大的价值,据以作《略论汉定天下过程中的吕氏武装》,先刊于《徐州文史资料19》(1999),后收入自费出版的《古史杂识》(2005)中。此文大概是明确提出吕泽部的存在及吕泽作为刘邦合伙人身份的最早文献。因为菜九将吕泽作了这样的定性,可以说,现在吕泽的存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秦楚之际历史记载正在被重新审视,对丁复的发现,功莫大焉。
如此重要的人物,基本被埋没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史记》无传的丁复有多重要?菜九以为丁复至少比《史记》有传的樊郦滕灌傅靳周的功劳大。丁复的资历比不上樊郦滕灌傅靳周,即加入刘邦阵营时间迟于诸位,而作为功劳大小的重要参照、其受封户高达七千八百戶,则远过于诸位。武将中受封户超过丁复的只有曹参与周勃,而丁复的功劳也未必低于二位。朝廷档案里记载到丁复消灭的标志性敌酋有董翳、章邯、龙且,数量超过曹参的魏豹、田广,质量权重更非魏、田可比。这样一类比,可能任何人都会觉得丁复这样的人居然没有单独记录太不可思议了吧?题外话是,周勃在楚汉战争中似乎没有什么功劳,怎么受封户能超出丁复,难道就凭与刘邦关系特别好吗?
功劳如此之大,如此不受重视,当然要追究一下原因吧。一个可能的因素是丁复的事迹在市面上没有流传,只有档案事迹,所以被忽略了。其实傅宽也没有什么事迹流传,所以失载丁复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过这个丁复比傅宽功劳大得不止一点点,司马迁又录了朝廷档案,应该会有印象,所以丁复没进列传,还是让人想不通。究竟怎样,就是一个千古之谜了。
千古之谜也不妨碍我们讨论其内涵。 十年前菜九作《千古谁识战钜鹿》,就在篇末作了附:《关于丁复事》。通过丁复加入刘邦的地点,石破天惊提出刘邦部有过黄河救钜鹿的行为(《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阳都侯丁复“以赵将从起邺,至霸上”)。因刘邦一脉过河救钜鹿一事,两千年都没有人注意到,班固也不认同,他的《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就把丁复的来历改为“以越将从起薛”,其实质是否决了其为赵将的可能性,但班固没有想到的是,既然雍齿可以以赵将的身份重新加入刘邦集团,就不能排除丁复也以赵将的身份加入。所以班固想当然地以为司马迁的“以赵将从起邺” 系 “以越将从起薛”之讹,可惜,这是他的一厢情愿。两个字都错的可能性毕竟不大,何况丁复的楼烦将较能说明其原为赵将的出身。楼烦为边赵之胡人称呼,楚汉战争中两军都有楼烦将。顾炎武就肯定了丁复之楼烦将身份这一点,并以此说明楼烦将的出处。所以丁复从起邺比从起薛更见合理性。
邺为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东,而刘邦的主体并没有到达此地,所以丁复加入的是与沛公部关系紧密的吕泽部。菜九在《刘项之别狂想曲》一文中称,刘邦杀到黄河边,完成为援赵楚军开辟通道使命后,因等不到楚军主力跟进,就让搭档吕泽率部过河看看有什么便宜可捡。而刘邦击白马,有迎回吕泽的意图,丁复加盟刘邦的邺,正好就在白马的河对面。注意丁复加盟的时间与地点。丁复放着赵国不效忠而选择加入吕泽,肯定是对吕泽的人品与能力、或者也包括刘邦的人品能力高度认同在内。丁复是在邺加入,此地距钜鹿有点距离,或者秦围钜鹿时,丁复不在包围圈中,属于散兵游勇。那么丁复的选择就是超级明智。因为跟对了人,他的才华才得以施展。如果他没有加入刘邦,可能就在历史中消散了。汉文帝时常怀想的钜鹿被围时表现出色的赵将李齐,并没有留下任何事迹,就这样一个令汉文帝神往不已的人,因肯定没有追随刘邦,就成了一个无法定位的历史符号。所以丁复加入的地点,必须承认,因为这个地点记录了丁复的正确选择。
丁复以赵将的身份加盟刘邦,表明他不是一个人,可能带领了若干军队,这个特点对丁复的地位影响很大,日后沛县起义的元老朱轸划归其领导,就是丁复加盟后地位不低的体现。加盟之后,丁复的功劳不详,他的突出作用是在定三秦阶段体现出来的。《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阳都侯丁复)別降翟王。意为丁复是独力承担了攻打翟国的任务,别,表明此任务是有上级的,其上级是吕泽。这样的记录表明,至少三秦中的翟是吕泽部承包了。三秦中翟应该是最弱小的一支,所以丁复或吕泽部的作战还不仅限于翟。根据日后丁复部将朱轸擒获了章邯一事,菜九以为丁复在击降董翳后,加入到战章邯的战事中。在章邯未灭汉就东征且汉王的多数重要将领都出关的情况下,看守顽抗的章邯的人选,菜九推测为陈豨领着丁复、郦商配合萧何承担此任。选择丁复的理由是日后朱轸擒获了章邯,郦商是因为肯定没有参加东征,而陈豨牵涉其中并无根据,就是从他地位高,与刘邦关系铁,并从关内出发击代诸事上推测的。丁复虽然能力足够,毕竟是新加入者,资历尚浅,信任度不够。这样的重任是需要有地位相当高的人承担的。正好陈豨资历最老,是刘邦集团的原始股东;地位最高,是侯,丁复、郦商还不是,但二人都通过战争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承担大任的。这样的配置,虽然拿不下章邯,至少章邯也翻不了天。为什么不是丁复的老上级吕泽在主持这个事呢?因为当时吕泽已经走武关线东征挺进到下邑,人根本不在关内。所以用陈丁等人盯住章邯并镇守关中,也体现了他们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能力非凡。但他们奈何不了章邯时间长达八月,生擒章邯之目标,还是要等到刘邦在彭城失利后回到关中完成的。刘邦并没有从关外带什么军队回来,就用原来留守的人员就完成了消灭章邯的大事。刘邦的能力显然比部下要高出不止一筹,在秦楚之际的特定时段只有刘项能吃定章邯,其他人包括韩信都不及章邯。
章邯被擒后,丁复的功劳簿直到战龙且及彭城才有变化。那个战事的时间应该是汉四年的事,距擒拿章邯都快两年了,很难设想丁复这样能力超强的战将会闲置太长时间。考虑到章邯成擒后,汉对赵代魏有战争行动,则丁复是否会被派到北方作战,比如再与陈豨配合,战代?这只是一个不能确定的可能性。荥阳战事急,丁复会不会完成擒获章邯战役后,就随刘邦抵达荥阳呢?这个可能也不能排除。荥阳以外的战事也很激烈,比如南阳方面似乎一直没搞定。现在的史料造成这样的印象,从韩王信打败韩王郑昌后,似乎南阳就成了汉阵营的可靠后方,实则不然。到汉五年与项羽最后决战前,南阳一带一直有战,丁复的战功破羽军叶,就是明证。考虑到作战的连续性,吕泽部的作战重点是南阳,也不为无据。只是吕泽起先也与刘邦一起在荥阳与项羽相持,刘邦出逃后亲自去了南阳,之后荥阳城破,吕泽大概是在从荥阳突围后去了南阳。不详丁复会不会在荥阳的包围圈中,是从包围圈突围后到了南阳,还是从来不在包围圈内,一直在南阳一带作战?
历史缺失的记载太多,后人只能无奈地猜测,菜九所能做的,就是让这样的猜测尽量沿着可见痕迹进行。需要指出的是,丁复在擒获章邯后缺失的时间,真的无解。有解的是有记录的战彭城与杀龙且,而且最重要的是属吕泽。有网友非要将这个战彭城龙且安放在汉二年汉攻占彭城时,此定位肯定错误。因为那时丁复正在围章邯,而且吕泽并没有抵达彭城,而是留在下邑,以应付不测。所以丁复的这个战彭城只能是汉四年汉灭齐之后的事。而且此战丁复还不是独立行事,又是与战翟一样,是在吕泽领导下完成的。由于龙且部有援齐军的成色,那么吕泽部此役与韩信部是什么关系?简言之,吕泽与韩信有统辖关系否,即使是临时的统辖关系是否存在?毕竟两支规模很大的汉军,在同一个地域作战,没有一定的上下级关系,会造成局面的混乱的。吕泽位高权重,不可能归韩信指挥,只能是韩信在某一战役或某一战役的某一阶段受吕泽节制。这样的提法,估计又要让人瞠目结舌了。但不这样的话,又能怎样呢?所以菜九必须再重复自己刚才的话——历史缺失的记载太多,后人只能无奈地猜测,菜九所能做的,就是让这样的猜测尽量沿着可见痕迹进行。
丁复所在汉军是从什么地方进入战场的?如果是从齐地进入战彭城战场,那么在齐地作战之前是从哪里进入的齐地的?韩信从赵攻齐很明确,吕泽部从哪里进入就一点不明确。根据龙且有在齐作战痕迹,其最终覆灭应该是从齐地败退回彭城,又被尾随而来的汉军再度围困,寡不敌众,战败身死。虽然龙且之死,被记在了几个人的名下,比如(乐成侯丁礼)以都尉击(项)籍,属灌婴,杀龙且。但丁复的大司马——吕泽部的最高官衔是在龙且战死后取得的,则杀龙且之功应该归丁复独有。乐成侯丁礼的属灌婴杀龙且,很可能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事,比如追击项羽时属灌婴,而杀龙且时,真有可能属丁复,如朱轸一样。朱轸擒章邯没有讲属丁复,实际上应该还是在丁复的指挥下作战的,因为朱轸那里还是低级将领。
彭城功劳之后,丁复旋即又在南阳破楚军。彭城在东,南阳在西,地域跨度颇大,丁复所部流动作战能力超级强啊。难道此前战齐战彭城,也是从南阳一带奔袭过来的吗?很有可能呢。至于在叶破项羽军是项羽亲自指挥的楚军,还就是一般的楚军,也不易辩明。因为项羽主要是在荥阳与汉王相持,估计不便分身到南阳。确实那段时间楚军战事不顺,周边纷纷失陷,项羽非常憋气,加大了对汉军的打击力度。汉王败出成皋应该就在那段时间,所以项羽没有到南阳。是不是应该有一问,在南阳一带与汉军苦苦相持数岁的是什么样的楚军及其将领呢?吕泽、丁复战南阳,汉王也去过南阳,黥布也在那一带,楚军在南阳主持局面的是什么人呢?这又是一个不解之谜了吧。这个谜至少表明,以前菜九以为楚方只玩一个项羽的观点严重有误。
丁复的战争记录也到此为止了,可以肯定,丁复加入了最后的对项羽的围歼。因为丁复是吕泽所部的最高军事首长——大司马,则参加陈下会战的吕泽部应该主要是在丁复的指挥之下。吕泽部在最终的决战里也是有战略分工的,他们的作战目标是锺离眛部,作战地点是固陵,就是所谓的汉王大败的地方。因吕泽部被记录到大破楚军于固陵,则所谓的汉王惨败固陵招集韩信、彭越的记载不实。
丁复在汉初十八功侯里排名第十七,班固作《汉高祖十八侯铭》,入选人与汉初十八功侯出入甚大,丁复甚至都没有列名。真不知道班固是以什么标准确立十八人的,感觉随意性很大,因为丁复的功劳地位,决定了不论以什么名目,都不会落选,而其最终落选,只归之于随意性了。以班固的选目为参照,汉初十八侯这样的排名也是莫名其妙的。据说十八功侯是出自吕后当政时期,但现行排名不会是吕后时期的顺序,因为丁复怎么样也算是吕泽一脉的,功劳又如此之大,不至于排到如此后的位置上。所以现存十八侯排序不可能是吕后主持的排名。按丁复的受封人户,没有理由排这样后,如果是根据名气,是后人想当然编排的倒是有可能的。因为《史记》流传后,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印象深刻程度,再参照《功臣表》弄出个排名。丁复名气一点没有,但功劳非常大,也被人们注意到了,所以排成这个样子。
最近有网友反感菜九推重吕泽各说,以为丁复虽然属过吕泽,因功劳太大,最终可以超越吕泽。菜九当然反对这样的观点,即以丁复所部的朱轸类比,这样的观点也不成立。朱轸擒获了董翳、章邯,功劳大得不得了,但这两个功劳恰恰都给丁复加分了。所以丁复的所有功劳都是给吕泽加分的,而不是因丁复有功,就会排名到吕泽之前了。从古至今,绝无这样的事。丁复作为加入很晚的人,其进步之快,也令人印象深刻。吕泽所部的规模体量比刘邦本部估计小不了多少,十八侯中吕泽一脉的人差不多也占到一半了,丁复这样的后加入者,居然在庞大的吕泽部得到了最高的军事职务,说明他的贡献非比寻常。
再说个题外话,朱轸在丁复手下立了两个大功,说明朱轸在丁复处的进步飞快。作为最初起义的革命元老,朱轸划归丁复时只是个普通军卒,短短一年,就两个大功,最终朱轸封侯时间很早且排名相当靠前。
丁复的漫议大致如此,功劳贡献非常大,没有进入列传,不止是丁复个人的损失,也是历史记载的重大损失。虽然菜九根据相关记载作了最大限度推演,但与真正的历史记录还是不好比的。即以靳歙传记中的功劳统计为例——凡斩首九十级,虏百三十二人;别破军十四,降城五十九,定郡、国各一,县二十三;得王、柱国各一人,二千石以下至五百石三十九人。这种录自朝廷档案的战功,丁复的档案中应该也有且非常详细,与常胜将军靳歙相比,丁复的战功只会更加靓丽,并且省得菜九辈瞎猜。
⑧集解文颖曰:梁惠王孙假,为秦所灭,转东徙于丰,故曰“丰,梁徙”。未战。陈王使魏人周市略地⑦。周市使人谓雍齿曰:“丰,故梁徙也⑧。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为侯。守丰不下,且屠丰。”

至于《史记》萧何沛丰人,《汉书》萧何沛人,更是《汉书》意改《史记》的铁证,而非丰归沛县管辖的例证。拙作《古史杂识》有专篇讨论过《汉书》的两条错误,表示找班固的错不是一件难事。刘邦、萧何的沛丰,是因为二人的特殊重要地位,决定他二人是有这样资格可以把籍贯出到详细一些的。否则,曹参、周勃诸人怎么没有出到所谓的乡。真要严格起来,只有刘邦有资格列得详尽,其他人可列可不列,萧何的列,也可归于多此一举之列。大概司马迁对萧何比较推崇,所以规格较其他人高一些。

附:从史汉丁复史料类比看班固臆改史记之失

菜九在与网友争辩刘邦出生地丰为秦县的时候,编了个无耻的段子—— 《汉书》意改《史记》,鲜有不出错者,班固一思考,司马迁就要笑。司马迁不发笑,菜九也忍不住要笑。因为班固把沛丰邑的丰解读为县以下的乡,全然没有考虑沛除了县还有郡的属性。所以在萧何的传里,直接把《史记》的沛丰人的沛给省略了。这样一来,严重误导了后人,以为丰就是沛以下的乡。实际上除了沛丰邑一处外,丰根本没有任何县以下气息。而这个唯一的包容关系,还可以是郡以下县的描述。在漫议丁复史实时,菜九发现,这个无耻段子也可以用到班固对丁复的记载上。
两书的功臣表丁复的段落不大,先史后汉列举如下(先列史料,再逐一列举班固的改动),班固之改动,及其改动之失误,当一目了然。
史:陽都 以趙將從起鄴,至霸上,為樓煩將,入漢,定三秦,別降翟王,屬悼武王,殺龍且彭城,為大司馬;破羽軍葉,拜為將軍,忠臣,侯,七千八百戶。六年正月戊申,敬侯丁復元年。
汉: 阳都敬侯丁复: 以越将从起薛;至霸上;以楼烦将入汉;定三秦,属周吕侯;破龙且彭城,为大司马;破项籍叶,为将军;忠臣,侯,七千八百户。
1. 以越将从起薛,替换以趙將從起鄴,之失误已如前述。
2.班固为什么删除了丁复別降翟王的功劳呢,这样的内容显然不会是衍文,删除得毫无根据。
3.用属周吕侯替换屬悼武王,不算错,但无必要,无论是周吕侯还是屬悼武王,都是吕泽后来的称号,不是当时的官衔。
4. 用破龙且彭城,替换殺龍且彭城,为重大失误。班固大概以为龙且死于韩信的所谓潍水之战,但那只是个传说,根本不可信,当时根本没有实施这样作战的技术手段。司马迁是从官方档案中抄出来的,最为可靠。班固以自己对当时历史的认知,径改《史记》,殊为可笑。5.用破项籍叶,替换破羽軍葉,更是大谬。司马迁说破羽军即破楚军的意思,到了班固破项籍,就是战胜项羽的意思。而项羽那个时候根本不在叶,不在南阳。
在丁复不足百字的档案记录,班固作了五个改动。除了一个3没有必要不得分不减分者,其余四个都造成历史的误读。以此为据,菜九的笑,似乎也不太无耻。

楼主:菜九段001  时间:2020-07-16 10:59:37
3、蒂勒森没有接话,说明金正恩这份投名状是个烫手的山芋,他
楼主:菜九段001  时间:2020-07-16 10:59:37
丰沛人家:
一纸骋书无用
我:
像这类《史记》无而《汉书》有的史料,表明这是直到班固时代还在市面上流传的成文篇章。班固见到司马迁没有收入《史记》的资料大喜过望、如获至宝,赶紧收入《汉书》中,他大概没有想过司马迁不收的原因。如果司马迁知道班固的作为,能不笑吗?
班固在《高帝纪》里,还把韩王信的说辞安在淮阴侯韩信头上了。韩王信的说辞在韩王信传里也有,安到淮阴侯头上,就是班固的想当然了。班固的想当然是传人不绝的,就像现在的中华本史记的秦楚之际月表,把沛公救赵至栗直接删除了。这就是想当然。难道想当然也是中国特色,难怪生活中每每看到在不可以想当然的时候想当然。
楼主:菜九段001  时间:2020-07-16 10:59:37
汉灭赵——谁让赵喜欢裸奔


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奔,原本是一句俏皮话。菜九研究楚汉战争发现,用这个俏皮话来形容汉灭赵也非常适合。有关汉灭赵,菜九早有《千古谁识汉灭赵》拆解过了,现在以此俏皮话为由头,作一个小型化的归结。史料显示,刘邦彭城失利后,此前加盟以汉为首的反楚联盟的包括赵在内的诸侯纷纷与汉决裂,此举属于史称诸侯“皆去汉复为楚”(高祖本纪)的范畴。这样的记载表明,原先的盟友都与汉处于敌对状态。只是菜九经考察,没有看到多数诸侯对汉的冒犯,只看到汉对他们的打击;只有赵有侵占汉之领土的记录。当然,没看到不等于那些诸侯没有冒犯汉,但至少赵是属于人赃俱获者。待到刘邦失败的狂潮退去,裸奔的赵就无遮蔽地暴露在屹立不倒的强大的汉的炮口之下。
以上一大串开场白可能会让广大看官莫名其妙。因为按照历史记忆,汉经背水一战而灭赵,又来哪门子赵冒犯汉啊?按这样的历史记忆,则汉是侵略方,赵之灭亡乃是抵抗失败所致。实际情况即如菜九开场白所述,是赵侵汉在先,汉灭赵在后。因为几千年都没有人提过赵犯汉这样的事,广大看官或者以为是菜九别出心裁,故作惊人之语。实际上菜九是从《傅靳蒯成列传》靳歙在朝歌地区对赵作战的记录看出赵对汉的侵占的。因为朝歌地区在汉彭城失败之前被汉立为河内郡,是汉的腹地。这表明是赵侵汉在前,而不是汉把赵拖到自己的地盘上痛殴,估计古今中外从来没有发生过灭人之国之前先把别人拖到自己地盘上痛殴的事。所以在汉之旧境发生的汉赵战事就是赵犯汉在先的明证。
据菜九推测,赵侵汉动用的武装力量原本是加入以汉为首的反楚联盟的那支赵军,因刘邦邀请赵加盟只是借助其声势,实际作战不需要他们上阵,所以他们驻扎在远离前线的地方。当赵军知道汉在彭城遭遇惨败,立即就对驻扎地区及左近地区进行侵占。这样高级别的军事行动,应该是赵国最高首脑作出的。陈馀扶佐赵王歇由代王为赵王有功,是赵代两国的主心骨与实权人物,对汉作战这样的重大行动应该是他在主持,所以陈馀应该在朝歌一带。这个地点既便于指挥赵对汉的侵占,也便于与楚沟通。因为陈馀逐走项羽分封的常山王张耳,迁赵歇由代王为赵王,赵歇又封陈馀为代王,这一系列行动都是严重破坏项羽分封格局的。项羽对陈馀、赵歇应该很恼火,但会看在他们与汉为敌的分上,暂时不予计较。即使是不计较这样的姿态,也应该是陈馀出面进行沟通的成果。

与汉相比,赵要弱得多。但汉遭受了楚的暴力打击,极有可能垮台。所以赵代主事者陈馀就把宝押在汉行将垮台上,才发动了对汉侵占。不仅侵汉,赵代武装还对魏也进行了大肆侵占,因为魏军主力也被魏王豹带到反楚联盟,国内非常空虚。从汉赵战事延伸到燕境来看,表示赵对燕有也有侵占,难道燕军也加盟到反楚阵营、造成国内空虚了吗?没有史料,只得存疑。反正汉遭遇惨败让赵的胃口大开,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汉不仅没有从楚的沉重打击下一蹶不振,而是表现出令人恐怖的强悍。汉在遭遇彭城惨败之后,不到一个月就站稳脚跟了。赵对汉的侵占也应该在这段时间完成,表明赵下手非常快,而汉也迅速定下应对方案。受挫后的汉似乎从失败中看到另外一种发展契机,先是一举扫平错落在楚汉战线与关中之间的散在诸侯,再平定关中三秦武装的残余,落实好制度建设,稳定住楚汉战线,然后就要收拾唯一对汉动手动脚的赵了。之所以汉没有将驱逐入侵的赵军放在优先地位,看来汉的图谋更大——不仅仅是要把赵驱逐出去那么简单,是要借此机会一举彻底解决赵代的存在,并且把决战战线确定在河内地区。这样的决定对赵极其不利,因为此地原非赵境,赵在此没有根基,而且在汉的包围圈里。对汉而言,在此决战远强于在赵地逐城逐地战斗。也许以陈馀为首的赵代势力,为了保住已侵占领土,还会从国内大肆抽调军队,以与汉军的报复抗衡。
按说汉在赵占领期间逐一清除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异己势力,赵就应该感到形势不妙了。以事后诸葛亮的立场为赵计,他们应该赶紧回收,在自己的固有疆土上对汉防御。但赵好不容易占领了传统疆域以外的地区,怎么舍得放弃呢?或者赵预计汉面临楚的强大压力,可能不会对赵进行彻底解决。所以赵可以侥幸行事。显然赵打错了算盘,因为你裸奔,就让你裸奔到底,汉将对楚作战放在一边,专心对赵决战。

刘邦既然要彻底解决赵代问题,就安排了南中北三线全面开战的作战。其中最关键的战役应该是在刘邦所在的南线展开。另外两路人马取道魏境——北部陈豨击代,中路韩信击赵。因为魏被赵代势力侵占,魏豹从反楚联盟中脱身回国救亡,估计还会向汉求救求助,因为魏甚至没有能力驱逐入侵的赵代军。可能汉在关内组织了两支名为援魏军实为远征赵代军,以援魏的名义进入魏境,对风雨飘摇的魏致命一击。这两支汉军,一支是韩信率领的中路军,负责攻赵之国都灭赵;一支是陈豨率领的北路军,负责定代;定魏之战,这两支汉军都参与了。韩陈两路的记录要么缺,要么不可信,相对而言,刘邦所在的主要战线反而可确定者多得多。至少可以确信靳歙与灌婴这两大汉军野战主力全力投入了对赵决战。灌婴只记录到在河北护送刘邦回洛阳,没有记录到其他战功,估计其他战功不甚出色,不等于没有。记录最详细的是靳歙的战功,靳歙对赵作战计有七战,不可谓不多。现据列传资料按顺序胪列如下:
1.别之河内,击赵将贲郝军朝歌。这是独立作战,但肯定是受派遣。战果是:破之,所将卒得骑将二人,车马二百五十匹。
2.从攻安阳以东。这是从属于某的作战。战果是:至棘蒲,下七县。
3.别攻破赵军。又一次独立作战。战果是:得其将司马二人,候四人,降吏卒二千四百人。
4.从攻下邯郸。又一次从属于某作战。
5.别下平阳。又一次独立作战。战果是:身斩守相,所将卒斩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邺。
6.从攻朝歌、邯郸。又一次从属某作战。
7.别击破赵军。再一次独立作战。战果是:降邯郸郡六县。
靳歙一人经历的战争的场面就相当混乱、相当胶着,规模宏大,战果辉煌。靳歙一人就达到如此宏大的地步,靳歙所在战线的规模可想而知。可以确信,此线之外,赵代武装不会有太多的抵抗力量。在强大汉军的立体进攻下,赵与代注定难逃亡国之命运。
可以将刘邦定赵代的棋路作如下总结:
●刘邦的终极目标是一举平定魏赵代。目标赵代,灭魏只是顺便的事。
●刘邦先放过对汉侵犯的赵,打击其他地方武装。
●赵军主力已经在汉之河内及赵之邯郸一线与汉激战,汉军主帅就是刘邦。
●韩信的目标是抄赵后路,顺便灭魏,但理由不正当,所以魏豹被俘后还安排了工作,与其他被俘人员不同。
●韩信击赵是乘虚而入,没有遇到赵军主力,更没有背水一战,因为赵与汉早已于朝歌邯郸一线激战,陈馀不可能呆在后方。
●陈豨与韩信同时出兵,目标定代。
●楚汉在赵地的会战被湮没。楚曾在朝歌、邯郸两处得手,旋即被汉夺回。赵地对楚作战的汉军指挥是刘邦,战胜的对手是项羽。因为朝歌、邯郸有反复争夺战,遭受失败的赵军是不可能从汉军手中收复朝歌、邯郸的。只能是增援的楚军才能完成这样的战果。但楚汉军事实力悬殊太大,楚军即使夺回二城也不可能坚守。
●楚救赵失败后,陈馀选择了向代逃窜,最后落入陈豨所部之手,立功者张苍可能冒领了陈豨之功。
菜九这些惊世骇俗的观点主要来自于《傅靳蒯成列传》。《傅靳蒯成列传》当然没有讲到菜九这般直白,是菜九总结出来的。《傅靳蒯成列传》大概是《史记》中最无趣的篇章,估计是司马迁直接从官方档案中截录而成,所以干巴巴的。但就是这样没有任何水分的史料是最有价值的,据此史料可以矫正很多史识,揭示赵汉战争的本质又是其中最有价值者。
现以菜九《千古谁识汉灭赵》的段落作结:《傅靳蒯成列传》记录到的对赵作战是整个汉赵战争这段历史的唯一有内涵的真实记载。因其真实,亦因其与现有记忆不兼容,所以一旦正视这种记载,将会颠覆现行的汉对赵作战认识,并进而颠覆整个楚汉战争的现行叙述模式。虽然这个传记还是过于单薄,既没有展开整个战争的过程,甚至也无法区别何者为主要战役与主要事件,但这种资料明白无误地提示,赵与汉作战的地域已超出了赵的范围,战争呈持续胶着状态。在那个作业中,菜九作《读傅靳蒯成列传》对汉赵战争以五个方面作了简要梳理(A.作战的性质是以自卫反击战开始的对赵征服战。B.汉赵之战是拉锯战。C.赵地发生过楚汉会战。D.在赵汉军的主帅最可能是刘邦。E.在赵楚军情况推测)。回到本小文,即使赵不侵占汉,也难逃被汉灭的命运。因为陈馀逐走的张耳是刘邦的老师,刘邦为老师讨还公道是迟早的事。只是这样以裸奔为名突出赵对汉的侵犯,彰显了赵的灭亡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本文基本功课可参见
●《读〈傅靳蒯成列传〉》
●千古奇冤话魏豹
楼主:菜九段001  时间:2020-07-16 10:59:37
作者:sound19737 时间:2017-12-20 12:54:32
平心而论,班马优劣,千载之下聚讼纷纭,《汉书》行文整饬富赡,多“有用”之文,唐宋际盛行于士林;龙门好奇,文章有奇气,亦不无恢诡臆断之处,自明清以来颇为文章家青目,或因明清八股文大盛,于儒家有微词者更倾心史迁公(其实八股文才是中国古文中第一讲章法讲辞采的文体,张中行语)。典籍遭兵燹天灾,能传之后世的已不算宏丽,今人能倚重的不过是些有数的考古挖掘出偶现之物了。
国人学术著作向以史著为著,象民国时期即著名的吕思勉先生,于“廿四家谱”“相斫书”中,勾玄藉要,颇多自出机杼之见,虽无确论,亦不及/无暇细论,然其读书广博细致,且能思考,贯串综合、纵横比较,遂多发前人未到之解,颇可启迪后学。某于《吕著中国通史》眉批一则。
楼主:菜九段001  时间:2020-07-16 10:59:37
汉高祖里籍是秦代丰县(菜九段版) 【文化散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430/22/9771106_649922427.shtml
楼主:菜九段001  时间:2020-07-16 10:59:37
老天靠不住,
刮倒大杨树。
昨天穿裙子,
今天穿棉裤!
热傻了,冻蒙了,
冷热交替整疯了。
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你要几度就几度!
老天,给个话,明天我穿啥?穿啥?
老天说:
羽绒服配短袖,
裙子里面套棉裤!
楼主:菜九段001  时间:2020-07-16 10:59:37
寻找淮南王英布_消费参考网 http://xfckw.net/a/zonghe/yuqing/2018/0209/172464.html
寻找淮南王英布_龙舟资讯 http://www.longz.com.cn/guonei/134881.html
寻找淮南王英布_淮南寻找王英 - 社会热点 武平网 http://www.wupingnet.com/thread-26646-1-1.html
寻找淮南王英布_正能网 http://www.csjnw.com/dre/free_5802770.html
楼主:菜九段001  时间:2020-07-16 10:59:37
吕泽是刘邦害死的吗(改进稿)

吕泽是秦末汉初的重要历史人物,但在历史记忆里,此人基本消失。如果不是《功臣表》里记载了大量的吕泽部下,人们真可能把吕泽彻底遗忘。吕泽是吕后的哥哥,是刘邦事业的重要合伙人,吕泽武装是一支相对独立的构成,在刘邦夺取天下的事业中战功赫赫。就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差点被历史彻底掩埋了。至少吕泽之死悄无声息且非常诡异,如果不是《功臣表》记录了其子嗣的继承情况,人们连吕泽什么时候死的都不知道。

吕泽兄弟封侯时间为汉六年正月丙戌,比张良等人早二十天。其为侯三年,便由其子继承,则吕泽死于汉八年(如果死于汉九年,为侯时间就是四年了)。《吕太后本纪》记其死为死事,死事即因公殉难。查了一下,此年的战事记录也只有对韩王信有作战,还是刘邦主导的,胜负不详,似乎汉胜,敌情不严重。看来吕泽不会死于记录到了的一役。因为根据记录,韩王信在反叛之初已经受到汉的重击,应该不构成太大威胁。汉虽然有平城之败,也是刘邦率先头部队轻进的缘故,并非汉的实力不及匈奴。所以在刘邦出场的情况下,无需吕泽再出面。所以吕泽只能死于另一役,一个刘邦没有参加的军事行动。那也是非常奇怪的事。因为如果汉以吕泽挂帅平韩王信,本身就是牛刀杀鸡,吕泽的能力应该高于韩王信,面对韩王信之余烬,怎么会战死呢?难道后世低估了韩王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吕泽死于与韩王信作战本身就是推测,因为除此之外没有战事。

会不会吕泽并非战死,而是被谋害的?这个太匪夷所思了,但提出来作为疑问也不多余。毕竟吕泽一死就发生了一系列政局变化,使得他那个死令人遐想无限。

吕泽之死在正史中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但其死后的汉政局发生了严重的变化,不能说这些变化与吕泽之死没有关系。如果有关系,吕泽之死问题就大了。主要是废太子与陈豨之反。

由于废太子事件是紧接着吕泽之死进行的,吕泽之死就有点阴谋色彩。这样的历史好恐怖。会不会是为了废除太子刘盈,才造成吕泽之死,以便为废除太子扫清障碍。这样的猜想令人毛骨悚然。

菜九曾经猜想,刘盈非刘邦血脉,因为刘盈的出生与刘邦的外逃不协调,根本没有留下播种的机会。所以刘邦即使占领彭城也没有接近在咫尺的家人同乐,逃命时想把子女踢下车,到了安全地区还痛殴了几次三番救助刘盈的夏侯婴,凡此种种,令人生疑。可以肯定,刘盈的继承权是吕家利益最大化的象征,是刘吕联姻的重要保证。即使刘邦对其血缘有疑问有不爽,但还是要保证原有协议的延续,至少吕泽在世时是这样。而吕泽一旦离开人世,顿时生出变故。那么提出吕泽是不是单纯的战死,很奇怪吗?

刘邦废除太子受挫,将其最心爱的儿子如意安排为赵王,随后就爆发了陈豨之反。会不会因为陈豨是吕氏故旧,刘邦担心自己身后,陈豨不会全力保护如意,甚至会加害如意。所以逼反了陈豨。

陈豨之反又引发一连串的反叛,韩信、彭越是莫须有之反,黥布是真反。按说陈豨与刘邦很投缘,朝中又有吕泽这样的强力照应,其反及被怀疑都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吕泽不明不白的死,造成了汉初政局的乱象。
这样一来,难免要追究吕泽是怎么死的。这又会是怎样一个无解的问题呢?

上述分析相当于替刘邦量身定做罗织谋害罪名,照此路径,刘邦对吕泽之死似乎难逃干系,但其没有作案的理由也很过硬。首先吕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团,盘根错节相当庞大,动吕泽一人,造成的震动,建政未久的汉未必能承受得起,何况要在胜负难测的与韩王信的外战中做这样的事,更加凶险无比。刘邦有什么控制事件风险的手段吗?估计没有。刘邦有什么定点精准清除的手段吗?估计没有。以当时粗糙的技术手段,想完成如此精确的暗杀行动,难于登天。连作案手段都没有,又如何作案。所以吕泽之死与刘邦无关。

如果是刘邦作案,那绝对要谋划周全,比如得手之后怎么办。估计就不是动太子的问题,而是先铲除吕后及吕氏余党,完成之后再动太子。我们没有看到动太子以外的任何类似举动,只看到吕后反而由此从台后走到台前,开始参政了。所以吕泽之死应该归之于太出乎意料的偶然事件。

既然刘邦没有害死吕泽,那如何解释后面一连串的政局变故呢?更可能是,吕泽之死纯属意外。刘邦本来对刘盈的血脉疑惑甚多,非常不爽,但也只能认命。没有想到吕泽战死了,刘邦一下子看到事情的转机,所以紧接着就动手废除太子。废太子无果,就只有作罢。日后众大臣灭诸吕,除了将吕氏一脉斩草除根外,还将吕泽的痕迹从史料中剔除。这大概就是后人基本上不知道吕泽的原因,也是吕泽之死没有记录的缘故。

吕泽让人变戏法似地变没了,而没有吕泽的汉初政局,才真正拉开了超级大戏的大幕,真是精彩纷呈。只是没有吕泽的考量,很多内容无法解读,很多猜想还将继续进行下去,谁让历史本身无解呢?

关于吕泽,可以参考菜九早先的《略论汉定天下过程中的吕氏武装》,此文对吕氏武装存在理由及其组成、吕氏在反秦战事、楚汉战争中的作用作了粗略探讨,也兼顾到刘邦对吕氏功劳的酬谢形式、汉初政治与吕氏的结局。本文只是将吕泽之死孤立出来考证一下,而且讨论多于考证。虽然像是说了一堆车轱辘话,至少也清理了一段疑史,估计也能开人心智,不为无功。
楼主:菜九段001  时间:2020-07-16 10:59:37
[转载]如何帮菜九段改笔墨的范式_yxi8ug78sei的博客__杭州19楼 https://www.19lou.com/board-123456816656854-thread-180801362663039733-1.html
楼主:菜九段001  时间:2020-07-16 10:59:37
菜九对班固的成见并非与网友交锋时才有。大概二十年前,菜九作《秦楚纲鉴》时,处理丁复史料的史汉分歧时,就形成了班固用功不靠谱的定见。丁复是秦楚之际基本被埋没的人物,但从其军功受封七千八百户的记载来看,丁复对刘邦阵营的贡献要超过《史记》有传的樊郦滕灌傅靳周。刘邦阵营如此重要人物,居然处于埋没状态,难免引发菜九的好奇心。于是丁复其人成了菜九打开秦楚之际史料宝库的钥匙,点开吕泽存在的魔杖,至于因此发现了班固在史料上闯的纰漏,则是意外收获。

楼主:菜九段001  时间:2020-07-16 10:59:37
[灌水]屠刀的风流与风骨——序菜九段《屠刀续集》_风流可入画,风骨难笔拓 http://www.51ui.cn/86/2690839/
楼主:菜九段001  时间:2020-07-16 10:59:37
治粟都尉小考

菜九作韩信研究,以为治粟都尉两千多年来只有韩信一个人,是刘邦为韩信量身定制的,其殊荣绝对不在所谓的大将之下。说得那么绝对,可能要堕入林总“绝则错”的坑里。但菜九在这样定论前做过简单的网络搜索,所以才写入拙作《拷古笔记——淮阴侯韩信历史真相大揭秘》。因时间较久远,淡忘了考证过程。日后采购拙作的淮阴师范学院老师告诉菜九的老同事,这个定论有问题,因为桑弘羊也当过治粟都尉。菜九以为这是个疏漏,就在不久后的几个网络发布行文中加注了这个告知。

菜九是不会轻易低头的,再经网络搜索,更多显示桑弘羊的官是搜粟都尉,其解释称:汉官名。“搜”,亦作“騪”,又名“治粟都尉”。噢,原来菜九的定论是这样来的——菜九以为,治粟都尉和搜粟都尉不是一回事,而且可能那个“治”是误记,于是就把桑弘羊排斥在治粟都尉之外。所以倾向于淮阴师范的老师采用的这个依据并不可靠,再回到原来的立场。菜九不知道的是,治粟都尉和搜粟都尉不是一个官,桑弘羊都当过,不仅后人误以为是一个,而且菜九自己也稀里糊涂以为桑弘羊只当过其中的一个。

近期又有网友岂曰无衣指责菜九这个定论,辩论良久,菜九落了下风——因为史记、汉书里都有桑弘羊任治粟都尉和搜粟都尉的记载,菜九的定论不靠谱,桑弘羊治粟都尉和搜粟都尉都当过。菜九以为,桑弘羊任治粟都尉和搜粟都尉事在韩信之后百年,且不排除治粟都尉与治粟内史搞混了的可能。这方面的论述以(王勇)治粟都尉和搜粟都尉与大司农关系考——对《汉书·百官公卿表》大司农两处空白记录的思考--《唐都学刊》2004年04期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DXK200404012.htm最有价值。网络此文摘要颇说明问题:“汉代官制中治粟都尉、搜粟都尉、大司农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直颇有争议。但细考史料可以发现 ,治粟都尉与搜粟都尉在汉代实为不同官职 ,治粟都尉是大司农的另一名称 ,而搜粟都尉本为大司农属官 ,却也一度成为过大司农正官。搜粟都尉职能的转变乃是源于汉代官僚体制与实际统治需要之间的矛盾。而三者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变得模糊 ,则与班固在选择史料上的倾向性有关。” 据此文,治粟都尉与搜粟都尉不同,前者高于后者,但还是讲不清其具体情况。作者说“一直颇有争议”,表明从来就没有弄清楚过。为什么从来就没有弄清楚过?还不是因为很难弄,弄不清吗?

因为遭遇指责,菜九段弄不清也必须弄,所谓责无旁贷嘛。

治粟都尉、搜粟都尉、大司农以及桑弘羊,都在《史记平准书》中,捋一下其中的关键与关系:元封元年 (前110年)以“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 天汉元年(前100年)“大司农桑弘羊,四年贬为搜粟都尉”。由于怀疑存在治粟都尉与治粟内史搞混了的可能,让我们来考察一下治粟内史。

百度百科称:“治粟内史是指秦和西汉初期管理国家财政的官吏。主管国家田租和各种钱物的收支。汉景帝时改称为大农令。秦汉时期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已有明确的区别,治粟内史所执掌的财政事务为国家财政。当时地方郡县有出钱者,置铁官长丞主管。铁官亦属治粟内史管属。”看到二者的关系了吧?治粟都尉与治粟内史太有搞混了的可能呢。桑弘羊的治粟都尉地位在大农令之上,与“治粟都尉是大司农的另一名称”不谐。即使作者的表达不准确,也很难设想,治粟都尉之下还可以另外设立治粟内史一职。因为治粟内史已经是相当高级的官吏,有多高?仍据百度搜索:秦汉时期的九卿之一,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名大司农。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治粟都尉如果位置在财政部长之上,得是个什么官啊?用现在的级别来推算,副国级啊。可能吗?治粟都尉因不常设,所以与治粟内史搞混的可能性真是超级存在。

简言之,桑弘羊可能只是治粟内史,被错误表述成治粟都尉了。难怪很多桑弘羊的定义从来不提治粟都尉是相当有道理的。尽管他们没有作过这番考量,可能也会觉得怎么桑弘羊一个人治粟都尉和搜粟都尉都当过,而这两个职务本身就史上罕见不常有呢,也太过匪夷所思了嘛。



当然,正如菜九的所谓研究都体现出以推测当道一样,菜九以为治粟都尉与治粟内史太有搞混了的可能也是没有任何根据的猜测,不过要推翻菜九这样的推测,估计办法也不多。于是乎,菜九以为治粟都尉两千多年来只有韩信一个人的定论,还真不是想推翻就能推翻的。嘿嘿。

又及:因为桑弘羊就是司马迁同时代的人,会不会司马迁在这个问题上不可能错,只能是菜九段错呢?菜九段当然希望自己错,而不希望司马迁错。只是汉代官制中治粟都尉、搜粟都尉、大司农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直颇有争议,那么搞不清爽,没准还真是因为司马迁笔误呢。

司马迁也会笔误吗?当然会。我们都亲历过忘记曾经认识的人,曾经做过的事,曾经说过的话,司马迁搞错什么又有什么奇怪呢?

比如陈豨的记录:

(阳夏侯陈豨)以特将将五百人前元年从起宛朐。至霸上为侯。以游击将军别定代,已破臧荼,封豨为阳夏侯。六年正月丙午,侯陈豨元年。十年八月,豨以赵相国将兵守代,汉使召豨,豨反,以其兵与王黄等略代,自立为燕。汉杀豨灵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陈豨者,宛朐人也。不知始所以得从。及高祖七年冬,韩王信反,入匈奴。上至平城还。乃封豨为列侯。以赵相国将、监赵、代边兵。边兵皆属焉。陈豨传

不知司马迁写作时何者在先。

如果是上面的顺序,则司马迁都忘记自己亲自过目的材料了。

如果相反,则司马迁没有对之前的明显错误作出更正。

这个与桑弘羊没有一毛钱关系,道理是相通的。即司马迁写错不稀奇。

司马迁写作有没有机会再覆一遍,谁也不知道,有了错误就流传下来有什么想不通呢。

菜九段20190324



分享:

楼主:菜九段001

字数:14953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7-11-30 06:30:58

更新时间:2020-07-16 10:59:37

评论数:2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