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我的哲学思考

我的哲学思考

楼主:匿名的匿名  时间:2021-04-07 16:33:32
首先说明一点,因为本人没有学过哲学,所以,没法用学术性语言来阐述。这里所记录的只是个人的一些思考。这些思考,对哲学专业的可能不一定有用,但对像我一样不懂哲学的人,或许可以起到一点交流思想的作用。我说的对不对,大家可以一起来思考。



思考一:我们的思想由什么决定?

一般来说,思想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来自于感性认识,感官的结果。一部分来自于抽象思维,理性的思考。

一般说来,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基础,一切理性思维都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那么感性认识,由什么决定呢?我认为由三种因素决定。

第一种,客观物本身。比如我们看到一只杯子,这是由杯子本身决定的。所谓的唯物主义,大约是指这个吧?对于大部分事物的认识,都来自于这一种。这也是唯物主义大有市场的原因吧?因为很多人跟我一样,其实也不懂哲学,但往往会坚称自己是唯物主义者。因为这种直观的经验告诉他们“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嘛。

第二种,认知系统。这个可能大家往往会忽略。而因认知系统不同,而导致感知的不同,这往往又会让人认为这是唯心主义。但我想说的是,由认知系统不同,而导致的认知不同,这仍然是唯物主义的。为什么?因为认知系统,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客观物。

举些例子来说明第二种情况。

最典型的,也是最能让人理解的,就是同样一朵花,客观物是相同的。但是,正常的人看到的可能是红花,而色盲的人看到的不是。

又比如,有人感冒或生病的原因,味蕾不正常,吃东西会觉得苦什么的。

有人或许会说,明明是红花,你把它看成不是红的,这是主观主义,不是唯物的,是唯心的。

是吗?但我想说的是,我们都有一套固定的感知系统,而我们认为最客观的感性认识,不统统是由这感知系统决定的吗?谁能摆脱感知系统的束缚而另外客观地感知呢?

打个比方,如果全世界都是色盲,谁会认为那朵花是红的呢?客观物还是同一个客观物,但是,认知系统的不同,决定着最终让我们认为最真实的感性认识都有可能是虚妄的。

举到色盲的例子,我们很容易认为不色盲的是客观的,色盲的是主观的。

但是,我想说的是,当我们是“色盲”的时候,而别人不“色盲”时,我们同样会认为别人的认知是唯心主义,自己的认知是唯物主义。因为自己的认知来自于客观物,是由客观物决定的。而这中间,偏偏忘了,自己的认知系统是否跟别人的一样?是不是比别人的低级?

比如有人有特异功能,有人有鬼通(这样的人很多,比如那些巫婆神汉,很多特异功能者都是),有人有神通(比如那些高僧大德),他们的所见跟我们都不同。我们只能看到我们感知系统所限定的世界,但是,他们能看到鬼道,天道,甚至他方世界,以及过去未来。

对于这些,我们认为自己是唯物主义,别人是唯心主义,合适吗?就像色盲的人认为别人看到花是红色的,认为是不客观一样。

由认知系统决定,这告诉我们,我们所看到的所谓的客观物,其实都是不那么客观的。如果与客观存在不相符的认知,都是唯心主义的话,我们大家都是唯心主义。

如果说由物质决定的认知,都是唯物主义的话,那么,我想说的是,所有的客观认识都是与相应的、客观存在的认知系统相对应的。不同的认知系统,有不同的认知。世界没有完全统一的唯一的客观认知(即所谓的真理)。只能说,客观物相同,认知系统相同,认知才相同。所以,所谓的客观认识,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佛教所说的意识都是虚妄的,由此而来。因为我们的认知系统,都是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指的也是这种由这种认知系统决定的认知是不客观的。是因众生而异的。比如同样是水这一客观物,人的感知系统看到的是水,鬼看到的是血水,天人看到的是琉璃。你说,他们谁是客观认识?只能说,都是客观认识,只是都是相对于自身的感知系统的客观认识。实际上,都不是真正的客观。

有人把佛教归到唯心主义,我想不通。佛教明明非常客观地看待我们的认知,哪有主观的成份在呢?相反,我们所谓的唯物主义者,多半是自己是主观主义的都不清楚, 总以为自己最客观。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认知系统的局限性了吗?

以上这些内容,应该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下面要说的一种情况,可能稍为不那么直接,但我还是把它归到系统不同的范围来讨论吧。

比如何新到五台山,看到一座奇特的寺院,进去参观了,事后再去找,寺院找不到了。我们可以认为他只是在做梦,一个清醒的梦。但如果不是做梦呢?是真的发生呢?这种认知系统不变,但客观物变了,为什么放在认知系统不同的范围内讨论呢?这是基于佛教的理论,一切唯识所现。所以,仍属于认知系统的问题。

也就是说,认知系统不同,可能还会导致另一个结果:除了认知有异之外,可能还会直接导致客观物的不同,即认知系统不变,而客观物变了。这似乎更像第一种讨论的内容,但我暂且还是把它放在第二类来讨论吧。因为放在第一种,容易淹没在通常的情况中而忽视,另一方面,于佛教理论讲,也有依据。这是另一种很奇特的认知系统不同而导致的认知不同,即客观物变了,而认知系统没变。

有人认为那是梦。其实是不能当作梦来理解的。因为客观结果在那。我举另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我听我老乡说的。他骑车回家,沿着一条小路一直骑去,结果看到一座坟。他发现不对之后,原来的路顿然不见了。这时,他发现自己和自行车都处在一个布满荆棘之草丛之中,不要说骑了,根本就是拖自行车都没路,只好从旁边的水田里背着自行车出来,绕回那条小路。可是要知道,之前他是骑进来的!那条能骑车的小路哪儿去了?何新参观的寺院不见了,还是事后的,而我说的这个例子,是当下的,顿然的消失了。恰如聊斋故事里那些幻化出来的客观物一样。

这种很奇特的认知系统不同而导致的认知不同,再次说明客观认识未必客观的道理。同时,也证明了哲学上并不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问题的答案:世界是虚幻的,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客观,客观是相对的。佛教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幻。指的也是这种唯识所现。这从哲学上讲,也许属唯心主义吧。但我认为,这更接近客观事实。所以,本质上,这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

第三种,认识的内容,即意识。意识除受客观物本身决定外,其实也受认识本身决定,或说影响。有人或许不理解?怎么可能受意识影响呢?那不是唯心了吗?

我举例说明,可能就明白了。比如一个老中医,因为有医学知识,看到一个人的外表特征,马上就会知道这个人身体状态怎么样,哪里生病了。而没有医学知识的人,就什么也看不出。虽然两个人看到的是同样的客观物——同一个人,但认识却是完全不同的。

不是有一个故事,说一位专家,听了一下机器的声音,就知道毛病出在哪里吗?很多专家,都有这种能力。与平常人不同的专业判断能力。这个就是由认识的内容不同而导致的差异。

有时候,这种认识内容的差异导致的认知差异,会非常的大。比如一个唯物主义者,和一个唯心主义者,就会有很大的差异。认识内容的不同,会局限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甚至同样的唯物主义者,由于水平不同,认知也会差异很大。社会主义道路之争,其实也是这种认知内容决定的。

这第三种,认知内容决定认知,导致了人们对相同事物的认识可能千差万别。所以,什么叫真理?世上可能真的没有真理。只是你认为的真理。

如果综合这三种因素,那么决定的认识更是千差万别了。比如第一种,客观物不同。因为我们常常并不能获得全部的事实,很多事物的真相并不了解,比如老百姓就很难了解一些国家机密的东西,国际间相互保密的东西,而官员也很难真实全面地了解平民百姓的情况。由于客观物的限制,导致了认知的不全面和偏差。认知系统的差异,平常人之间或许差异不大,但与特别的人可能会很大。认识内容更是可以说人人不同。这三者一叠加,几乎可以肯定,我们的认识都是不客观的。都多少带有主观的成份。

所以,不管你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都应该认识到这种认知的局限性。不要轻言什么真理。

思考二:什么才是客观存在?

所有的客观物,都是经过感知才知道的。而所有的感知都是由感知系统决定的。所以,我们所说的客观物,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客观物,而是感知状态下的“主观客观物”。

从这个意义上讲,似乎说什么唯物、唯心都意义不大。只是角度不同,表述方式不同而已。因为所谓的主观,不管是认知系统,还是认知内容,本身都是客观存在的。而所谓的客观,都是主观认知下的客观,都不是真正意义的客观。

如果所有的客观,都是与认知系统相对应的客观,这种客观本身就是相对性的。并不是绝对性的。

比如人看见的水这一客观物,鬼看见的是血水,天人看见的是琉璃。那这客观物,到底是什么呢?是水吗?是血水吗?是琉璃吗?可能都不是。或者说,都是。

更严重的就是那种唯识所现的客观物,像何新所见的消失不见的寺院,像我老乡曾骑过但消失不见的路,这些看似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事物,其实并不客观存在,或说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显现的存在。这种存在,是如此的梦幻。那我们平时所见的山河大地、天体宇宙,难道就一定不是如此梦幻的吗?如果也是梦幻的,哪我们所说的客观存在,是指什么呢?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从这个道理讲 ,我们所说的客观存在,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客观存在。由这些所谓的客观存在决定的主义,也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的唯物主义。

真正的客观存在,应该就是佛教所说的空性。性空缘起,所以才有万象森罗。万象森罗,只是我们所能感知的现象,空性,才是事物的本质,空性才是真正的客观存在,尽管空性,无形无相,但它同时又能生万相。佛教说,一切无如心真实。这里所说的心,并不是指意识,所以,别跟意识第一性扯到一块去。这里所说的心,是指空性。把所有的虚幻的成分都去掉,剩下的就是这唯一的真实。

所以,我总觉得佛教才是真正意义的唯物主义,即客观主义。因为佛教远离了一切人为的意识。佛教讲转识成智。这个智,就是空性本有的般若智慧。是人们认知真实本身的一种本有的智慧。

总结一下,客观存在并不是指我们所感知的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也许我们根本无法用现有的认知系统去感知。这或许会导致不可知论。但这种不可知,仅限于目前的感知系统,并不是说所有的感知系统都不能感知。佛教的明心见性,说明人类是存在这样的感知系统的。只是这种感知系统是潜在的,是需要通过修行才能显发的。

楼主:匿名的匿名  时间:2021-04-07 16:33:32
参考资料一:何新:圣地五台之奇遇
2002年秋10月杪,余及友七人,分驾二车,去京共赴五台山进香,夜抵台怀镇休宿。次日晨起,早餐后驱车上山。为免山大迷路,乃聘当地一职业导游为向导。


是日也,秋风飒爽,天朗气清。余等先登显通寺。此寺乃五台第一名剎,果然规模雄大,居高临下,气象轩昂。殿堂虽多依旧址新建,但犹有明清金殿等遗迹及故事流传。


进香后,再去菩萨顶、五爷庙、塔院、碧山等寺。一路皆香火兴旺,香客络绎不绝,熙熙攘攘。庙宇多为近年重修,壮丽宏伟。唯游人嘈杂,到处市场摊贩环绕,多假宗教噱头以牟利。
余观此景,不禁惋叹:五台乃文殊菩萨之圣山,何以遍地多讨债小鬼,亵扰圣地。不知此名山丛林,尚有清凉之处可参禅否?导游云,五台山有庙宇千所,何处不可参禅?


时间已过午,回镇上午餐毕,复出。方迤逦间,忽见对面半山处现一寺院丛林。蓝天白云之下,虽无金顶辉煌,唯觉祥云瑞气氤縕其间。问导游此寺何寺?导游懵然曰不知。遂命司机驱车疾往。


山路盘桓,迨至寺前,乃见一大停车坪场,数亩见方,青石铺地,坪中唯有吾辈二车。寺门前亦不若其他庙宇,竟无一摊贩及售香火者——真佛门清净地也。余等下车,空中有白鸽数十只盘旋,见人不避,且落地自由逐玩。随行者乃以所携食物饲喂,白鸽喜人,或上肩、手。余甚惊讶,盖此景多见于国外,而因国内俗人贪利,见禽则或捕或杀,鸟兽鲜有不避人者矣。


此寺庙门,在余记忆中似并不甚壮观,亦无见寺名题匾。唯大门道口设一小桌,桌后坐一素衣老妪,似尼非尼。见余等人多,老妪乃抬手指一铜牌阻之曰:本寺非开放场所,只可进两人。余观铜牌上有刻字为书: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乃屏众人,仅携一友进入,其他人则皆被拒,而逍遥门外也。


入寺门,觉院落甚宏阔,夹路青松翠柏,竹林草地,修剪甚工。入门有放生水塘,汉白玉为栏,百余锦鲤,皆尺余长,嬉游池中。庙宇皆青瓦顶,四壁剥落陈旧,古色古香,非如他寺新近装修者。然而气象庄严,环境静穆,但除我二人外再无香客。余甚惊讶,曰:此寺环境幽美,而静肃气氛何若似大内禁苑也?


及至各殿,则见皆崇门紧闭,且有锁具。锁乃古旧式插闩铁锁,锈痕斑累。余更讶异,叹曰:怪哉!余遍游天下,此乃第一次见大白天锁殿之寺庙也。


徜徉寺中久之,不能入殿,亦不见人,只得感叹所来非时。及转身方欲退出,忽见后苑中步出一驼背老僧,小步行来不急不缓,且臂间吊挂一串钥匙,似为此寺知客僧。余大喜,急迎上施礼曰:阿弥陀佛!师傅,可开门进香否?僧不答,若无视,径自前行。余等紧随其后,至第一大殿前,老僧乃抖动锁钥打开殿门,余等跟随进殿。


殿中窗明几净,陈设法物皆朴旧,古色古香。楹柱梁壁悉以黑漆为色,虽陈旧斑驳,但朴素洁净。柱上有多幅长联,有真书亦有篆文,余一一默观,词语古雅上口。其中一长联题康熙御制,令余印象颇深刻,但可惜词句甚长,不能默记。


最叹为观止者,是大殿正中神座上之巨型黑色紫檀文殊造像,千手千眼,法相极庄严,为余平生所仅见耳。又颇令余不可解者,菩萨造像非如通常面向殿门坐北朝南,而乃坐西朝东(此寺中唯此殿如此)。


余觅香欲敬拜,老僧仍不言,默默递过已代余点燃之三炷香。余持香顶礼,再叩首三过,俯身下拜,闭目默祷,叩礼一百有八。心中念诵:敬谢菩萨赐福,令弟子得至清凉道场!


拜过文殊殿,再进大雄宝殿,余依式入殿参拜释迦牟尼诸佛。叩礼敬香,参拜如仪。


惟每出一殿,老僧则即锁闭殿门如故。及余等全部拜过,老僧锁门转身将去,余匆忙向其拜礼致谢,老僧仅眯目略颔首为答,始终未发一声,遂转身入内院去。


参拜后余游步寺苑中,顿觉身清气爽,心旷神怡。
惟令余深感奇怪者,系游遍全寺,竟未见一处题署寺名之匾额及石碑,故始终无知其寺名。出寺后,欲问门前候门之老妪,则已不见踪影。余乃命助理为余等在山门前合一影留念。


其后,余等驱车下山。询问导游,导游虽自称熟知五台诸寺,却茫然云从未来过此地,故亦不知其寺名也。


余惊奇此行所遇及所见,以告诸友,诸人皆以未得进入寺门为憾。归途中,余仍久久沉浸及回忆寺中景象,犹有若干疑团在脑中,百思不得其解。因嘱司机小张务须牢记路径标记,并相约:明春必重返此寺以还愿耳!以上皆余等当时亲临之境,至今犹历历在目也。


所不可思议者,是次年5月以及再次年8月,余乃与友人两度重访五台,欲归此寺还愿。仍为当时司机小张驾车寻旧路上山,然而两度遍访群山,皆莫见其寺。后两次游山为余等向导者,有五台本地台怀之镇长及旅游局长诸辈,然余述以此寺名物及所见所闻,彼等亦皆茫然困惑,云:五台山现存寺院50余座,山上、山下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仅4、5座,从未知五台山上有如此一寺耳。余亦遂随其辈导引,一一访诸名刹,皆非是。


最可讶异者,乃余归京后命助理整理昔游五台之影集,览之诸影像皆尚在,唯于此寺山门前所摄之一帧则幻然无迹,如空谷足音,百觅无踪影也。


心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噫吁嚱!一十二年过去,事过境迁,是真是梦,是实是幻,余今日竟亦茫然不能知矣。惟记所忆,以证如来。南無阿弥陀佛!
[愚头陀何新记于2014年3月]
楼主:匿名的匿名  时间:2021-04-07 16:33:32
参考资料一:沈家桢博士:佛家五眼
一九六九年佛诞日以英文讲于纽约大觉寺 讲稿由舒吉夫人、唐龙居士译成中文




诸位朋友:什么叫做五眼呢?



在佛教的名词里,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我今天想引用这几个名称,来和诸位研讨一些佛法。首先我要指出,这里所称的「眼」,并不是单指人类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只是肉眼的一种。事实上,人眼并不十分优越。鹰的眼睛比人眼看得远得多。猫头鹰的眼睛对于光,远比我们的眼睛敏感,所以猫头鹰能在黑暗里看见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图1 各种动物耳朵能够接受到的频谱比较表。)

从中可以看出,人类声音世界的丰富程度比起狗、飞娥等动物差得太远。

此图从科学的角度说明了一个深刻道理:人往往只承认自己“亲耳听到”;

而实际上,所有频率小于20HZ或者大于20000HZ的声波,人类永远也听不到,但是它们却无时无刻不存在着。



以下的分析,将让我们进一步知道:人类非但有太多“亲耳永远听不到”,更有太多“亲眼永远见不到”!



肉眼


为了说明人眼的限制,我要介绍这张由现代科学家所绘制叫做电磁光谱的图表(见下图)。这张图表告诉我们,人眼只能看见宇宙里非常狭窄的一段,我们称它为「可见光带」(指图中的彩色部分)。人眼看不到红内线波长和比这波长更长的一切,也不能看到紫外线波长和比这波长更短的一切。





(图2 电磁光谱图。人类可以看到的色彩世界其实只是
自然界色彩的极小一部分。)



那就是说:在人类还没有发明别的工具来帮助他的肉眼探测「可见光带」以外的宇宙前,人类所看到的,并认为是完全的、真的、确实的世界,实际上是极不完全的,它只是整个宇宙的极小一部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宇宙,已经比几百年前不知要大了多少,可是还只是整个宇宙微乎其微的一部分;这个极重要的事实真理,一向是被人类所忽略的。想想两千五百年前佛陀便能不靠我们今日所拥有的任何工具指出同样的结论。那确实是令人惊服的。



这里有个比喻,也许可以帮各位更清楚地了解我们人类的肉眼是如何拙劣,以及天眼和肉眼的比较是怎样的。


试想像在一个大城市的中心,如果有一幢完全关闭的屋子,只开了一个很小的窗子,从这个窗口,一个人只能看到层叠的高楼和上面一小块蓝色天空,以及有限的人们活动。假设有一个小孩,在这屋子里出生长大,那么他对世界的印象可能是什么样儿呢?无疑地,他对他的世界的印象是根据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所看到的一切。你如为他描述海景浩瀚的美丽和日出日落的奇观,无论说得怎样天花乱坠,他都很难了解,很难欣赏。我们人类的肉眼所能给我们的便只有这些。事实上我们是住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透过一个很小的「窗口」──我们的眼睛──去看世界,然而我们却坚持地说,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完全整体、确切而又真实的世界!


现在假设另有一所完全封闭的房子建在山顶上,并且开有一个很大的风景窗,从这儿可以看见无际的天空和无限的旷野。或许,为了让它更显得美妙些,我们不妨说,到处都是鲜花园地,还有少女们在园中曼舞婆娑。在这个屋里也有一个小孩出生成长。


那第二个孩子所看见的世界,无疑地要远比那个从小窗口看出去的拥挤都市要来得伟大与美丽。如果说第一个孩子只有肉眼,那么我们可以譬喻地说,第二个孩子是具有天眼了。



天眼


通常我们都说只有天上的神或女神才有天眼,然而按照佛教的义理,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我们人类也能得到天眼,有两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做到:一是透过「禅那」(Dhyana),这是一个梵文字,通常译为「冥想」(Meditation)。另一个方法是在肉眼上加仪器(要知道肉眼本身也是一种仪器,在今天甚至可以移植了)。虽然第一个方法比第二个高明得多,第二个方法却更易于为现代人所接受。现代人依靠高度望远镜可以看得很远很远。用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所不见的微生物的活动。一个人可以藉著人造卫星及电视看到万千里以外发生的事。



有许多奇景在佛陀的时代是天眼所独享的,现代人也能看到了。在佛陀的时代,禅那可能是使人类超越肉眼限制的唯一方法。其实,人的看的能力原是无限的,我们之所以不能发挥这整个看的能力,乃是受了我们这对肉眼的限制。很明显的,佛陀深知这一真理。经过多年的禅那,佛陀发现肉眼的障碍可以打破,人原来的看的能力可以充分发挥。当一个人发挥了他原来的视力时,他将毫无困难地把视界扩展到天眼所能达到的范围。


说到这儿,我相信诸位不难了解肉眼是什么,天眼是什么了。在佛陀的时代,使人类了解天眼是很困难的。但是在现代,实际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某种程度的天眼,因此,我们也就比较容易领会得到。

楼主:匿名的匿名  时间:2021-04-07 16:33:32
@雪夜读闲书 2017-08-03 19:11:17
楼主所思跟我大致相合。
人的一切思维活动,由客观事物经认知系统加工而来。
唯心唯物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看而已。
但最后面说的,佛教空性是客观实在,个人认为并不能得出如此结论。
我认为我们根本无法知道世界本原是空是实,这也是人类认知之界限。
总之,受教了~
-----------------------------
您好!粗略地看了您的帖子,虽然我们的看法有相近之处,但我一个大的感觉,感觉您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还是太少了。所以,思维停留在现有的认识水平上,思想比较受限于自己的认知水平。我因为自身的经历,加上对佛法的接触和修学,很多东西的看法和理解,与一般人会有很大的不同。对于空性,是世界的本质,这个以我现有的水平确实没法得出。但如果以众多证悟者的亲身体验,则是非常明确的事。只是我们没法理解罢了。而且,对于空性,现在科学方面也有这方面的探索,认为这个世界可能只是一个幻觉。这也可以间接地证明佛教所说的可能是对的。我对佛教不同的说法是了解的。但空性是公认的。只是对空性的体认,可能会因各人修证的水平而不同。但是,因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修证功夫,所以,这方面我也只能引用佛教的说法,但没办法证明。我写这篇文章,完全是基于自己已有认知来写的,而不是照抄别人的,主要是便于大家思考和交流。
楼主:匿名的匿名  时间:2021-04-07 16:33:32
唯物、唯心,我的观点也是只是角度不同罢了。而且唯物唯心,是西方哲学的名词。东方哲学,好象没有这些说法。
因为西方哲学在我国被粗俗宣传的结果,现在很多所谓的唯物主义者,一提到唯心主义,就想到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真的只是角度的问题,根本不涉及谁第一性的问题。
因为意识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存在。是一种信息,也可以是一种波,磁场。谁决定,最终都是物质决定。
但是,不管物质决定,还是意识决定,其实这种唯物唯心的认识,而是停留在物质和意识的层面。这也是西方哲学的水平。
但是,从东方哲学来讲,认知这个世界的本质,是通过超越物质和意识的层面来实现的。物质和意识是同时存在的。有物质必有意识,有意识必有物质。这在量子力学里可以得到证实。而人一旦超越了意识和物质层面,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会完全不同。在没有超越之前,就凭人类的意识,人类是无法认知世界本质的。这也是西方哲学不可知论的结论。这个结论,相对于人的意识来说,显然是正确的结论。但如果扩大到对人类来说,则未必正确。因为人类当中,有一部分先哲,他们凭着自己的修为,可以成功超越意识和物质的层面,而达本性的层面。本性,即空性,是世界的源头。也是世界的真实相。其他,都是空性显现的。
以前我们很执着物质,以为有物质就有一切。所以要大办钢铁。而现在,有了信息技术之后,我们才发现信息的作用,比物质大多了。信息可以被创造,可以被无限复制,也可以被删除。当然,信息本身,也是一种物质,一种特殊的物质。从信息的角度,我们可以相对容易一点理解空性的问题。举个例子,一个光盘,我们把原本没有的歌曲创造出来,刻在上面,当我们播放这个歌曲的时候,歌曲的悲伤或欢乐就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但是,如果我们随后把这个歌曲删除了,光盘还是哪张光盘,从物质的角度讲,有歌没歌,物质是没有增减的,光盘还是那个光盘。但从信息的角度,是有增减的。虽然信息来无影去无踪。
如果这个世界如量子力学猜测的那样,可能只是一种信息。那么一切万象(物质)一切情绪(悲伤或欢乐)都可以由这种空空的信息制造出来,而且来无影去无踪。当然,在这中间,我们可以迷失在信息(空性)所创造的大千世界之中而不自知,并不断去争论唯物唯心问题。
楼主:匿名的匿名  时间:2021-04-07 16:33:32
@雪夜读闲书 2017-08-03 19:11:17
楼主所思跟我大致相合。
人的一切思维活动,由客观事物经认知系统加工而来。
唯心唯物只是从不同角度去看而已。
但最后面说的,佛教空性是客观实在,个人认为并不能得出如此结论。
我认为我们根本无法知道世界本原是空是实,这也是人类认知之界限。
总之,受教了~
-----------------------------
@匿名的匿名 2017-08-04 08:18:42
您好!粗略地看了您的帖子,虽然我们的看法有相近之处,但我一个大的感觉,感觉您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还是太少了。所以,思维停留在现有的认识水平上,思想比较受限于自己的认知水平。我因为自身的经历,加上对佛法的接触和修学,很多东西的看法和理解,与一般人会有很大的不同。对于空性,是世界的本质,这个以我现有的水平确实没法得出。但如果以众多证悟者的亲身体验,则是非常明确的事。只是我们没法理解罢了。而且,对于......
-----------------------------
@雪夜读闲书 2017-08-04 14:24:51
一切皆空也好,一切皆实也罢,我觉得只取决于认知者从哪个角度去看,以及认知者对“空”和“实”的定义。既然无法证明,也就无讨论之必要。就此打住。
在此请教楼主两个问题:
一是,唯识宗承认阿赖耶识的存在,是否跟“空性是世界本质”相矛盾?我对唯识宗理解不深,望楼主指教。
二是,如果一切皆空,那人生也就无意义可言,那么那些觉悟者又是靠什么力量活下去的呢?楼主自谦修证功夫还不足......
-----------------------------
阿赖耶识可以理解为一个信息库。如果我们承认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由信息决定的,那么这个问题就好理解。阿赖耶识,近似唯物的宇宙起源,近似于自然神的这种特征。直白说,就是一种客观存在,或者说物质。当然,这种物质,跟我们所见的物质现象的物质是不同的。物质现象是由阿赖耶识这种物质,或者说信息产生的。我们一般只观察到物质现象,感知不到阿赖耶识。有些人修行,可以感知阿赖耶识,会把阿赖耶识误以为是创造宇宙的神。以为发现阿赖耶识,就是发现了宇宙的本质。而事实上,阿赖耶识也是空性的产物,更本质的东西就是空性。
这位层主显然把空性理解成什么都没有了。是,某种意义有这层含义。但是,千万别把空性与空无一物划等号,事实上,万事万物都是建立在空性的基础上的,没有空性,就不会有阿赖耶识,没有阿赖耶识就不会有万事万物。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两句说很好的说明了物质现象与空性之间的关系。不是说没有色的时候,才空。不说空,就没色。而是说,物质现象存在的时候,空性就在那里。空性的存在,不妨碍万事万物的显现。既然,万物都与空性不矛盾,那么阿赖耶识的存在怎么会与空性相矛盾呢?
空性是世界的本原。当我们证悟空性的时候,我们也就回到世界的本原。从而我们也就彻底明白了这个世界到底什么样的。更重要的是,这时候,我们才彻底的自由,同时也拥有了所有的一切,大圆满,什么都是不欠缺。不能证到空性,注定我们是不自由的,是被规律所决定的。人是有命的,这个我有亲身体验。古代袁了凡也有更详细的经历。可怜的是,很多人连自己是被命运决定的都不知道,不相信人是有命的。人有命,正是我们被规律决定,不自由的证明。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有没有回答层主的疑问。
楼主:匿名的匿名  时间:2021-04-07 16:33:32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人生只是幻觉 过去取决于未来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2015年6月4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根据量子力学一项著名的理论,如果我们不再看这个宇宙,那么宇宙将不复存在。这一量子力学理论认为粒子过去的行为会基于我们所看到的而发生改变。而现在,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最新实验证明了在原子规模上这一理论或是正确的。

根据量子力学定力,“存在的世界”和我们的主观意识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当物理学家观察光的原子或者粒子时,他们所看到的取决于他们如何设定这一实验。为了测试这一个理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物理学家近期进行了约翰•惠勒(John Wheeler )著名的延迟选择思想实验。

这个实验涉及一个移动的物体,它的具体特性有两个选择:作为粒子或者作为波。然后,这一思想实验就会问:这个物体会作何选择呢?人们的常识可能会觉得这个物体要么会表现得类似于波,要么会表现得类似粒子,与我们测量它们的方式无关。

但量子力学预测你究竟是观察到类似波的特性还是粒子的特性,只取决于你测量这个物体的方式。而这恰恰是澳大利亚研究小组发现的结果。

“这证明了测量才是关键。从量子学角度看,如果你不观察它,那么现实并不存在。”助理教授安德鲁•特拉斯科特(Andrew Truscott)这样说道。尽管听上去非常怪异,但结果证实了量子理论的正确性。

量子理论主导了微观世界,它促使了很多科技的发展,例如LEDs、激光和电脑芯片。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小组改变了惠勒有关被镜子反射的光束的原始概念,而是使用了激光散射的原子。

“将量子物理学对干涉的预测应用在光上似乎非常怪异,因为光更像波,”博士研究生罗曼•哈基莫夫(Roman Khakimov)这样说道。“但是以原子为实验对象,考虑到原子是具有质量且会与电场等发生相互作用的复杂事物,导致整体更加怪异。”

特拉斯科特教授的研究小组首次捕获了一群氦原子,然后将这些原子发射出去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原子。这个单一的原子掉下穿过一对激光束,后者形成了格栅样式,就像一个十字路口,导致光会散射。接着第二束光栅被随机添加进去,与通道重新结合,这会导致有益或者有害的干涉——放氦原子经过了两条通道。当没有添加第二条光栅时,则不会观察到任何干涉,仿佛原子只选择了一条通道。

然而,决定是否添加光栅的随机数量只是在原子已经通过十字路口后产生的。如果你选择相信原子的确选择了一条特殊的通道,那么你就必须接受未来的测量会影响原子的过去,特拉斯科特教授解释道。“原子并没有从A处行驶到B处。只有它在行程结束时被测量时,它的类似波的特性或者类似例子的特性才存在。”(编译/严炎刘星)

楼主:匿名的匿名  时间:2021-04-07 16:33:32
薛定谔曾针对这种唯物的原子及原子组成成分的观点,警告我们:“最好不要把一个粒子看成一个恒常的实体,而应看成是一个瞬间生灭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连续不断,而造成了恒常实体这样的错觉。”

“没有被量子理论吓倒的人就还没有理解它。”
——量子论的创始人之一玻尔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大物理学家费曼的名言:“我想我可以有把握地讲,沒有人懂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虽然神秘,却是科学史上最为精确地被实验检验了的理论,量子力学经历了100多年的艰难历史,发展至今,可说是到达了人类智力征程上的最高成就。


哲学对这个(宇宙本体,终极真理)不过是推测,而佛教却是亲证。
——中国近代著名数学家、发明家王季同

佛法的可信,是因为从佛陀时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以亲身的修行体验,证明着佛经的正确。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佛教是历史上唯一能真正实证的宗教。
——弗里德利希·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

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辨证思维才成熟,辨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
——恩格斯(德国)

辩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经达到比较精致的程度。
——卡尔·马克思(德国)

辩证的思想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
——恩格斯(德国)


楼主:匿名的匿名  时间:2021-04-07 16:33:32
关于空与有的讨论,我想我们可以从一个粒子入手。看看,这个粒子是实的,还是空的。

薛定谔曾针对这种唯物的原子及原子组成成分的观点,警告我们:“最好不要把一个粒子看成一个恒常的实体,而应看成是一个瞬间生灭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连续不断,而造成了恒常实体这样的错觉。”

如果一个粒是凭“空”而生,不是凭“实”而生,那么灭则是从“实”人空。这空到实到空,一个生灭。无数个不停的生灭,才导致了我们所见的粒子常在的“实”。那么,这个实是不是只是我们的一个错觉,而不是一种真实存在?
楼主:匿名的匿名  时间:2021-04-07 16:33:32
@雪夜读闲书 2017-08-04 15:27:14
即如此,确实是我没有领会你说的空的意思。建议楼主把空论述仔细些,因为这毕竟是你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也不至于读者引起误解。
后面你对自由的说法,我不敢苟同。按你所说,被规律所限,是不自由的证明,那么你所说的“自由”岂不是指“能摆脱规律”吗?若果真如此,你又说证悟者才能获得彻底的自由,那么,证悟者就能摆脱规律了?
-----------------------------
楼主不是没领会我说的空的意思,而是没有领会佛教所说的空性。但层主叫我阐述空性,却是有点勉为其难。一是,我没有开悟,本身不懂;二是,空性是很难用语言去表述的。这不是人类智力能理解的范围。就像量子态,连科学家也不知道一样。
至于被规律决定,是不是就没有自由?有自由,有相对的自由,有利用规律的自由。比如像袁了凡后来知道命可以改时,把命改好了。但这种自由,仅限于知道规律并愿意去改变的人。而对完全不知道不相信人有命的人,注定是不自由的,尽管他自己觉得很自由,好象样样都是自己作主的。
规律是指物质现象而言的。证悟者,智不住三界,悲不入涅盘,有智慧的缘故,不住在三界中轮回,因为慈悲要救济众生的缘故所以不入涅盘。因为不在轮回之中,当然不受三界的规律束缚。就好比,中国人不受美国法律线束一样。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另外,证悟大圆满,拥有的是一切,毫无欠缺。如果还受规律束缚,那怎么能说圆满呢?
楼主:匿名的匿名  时间:2021-04-07 16:33:32
空性,又叫妙明真心。我们可以从相比较中从一个侧面去理解一下真心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
除了物质之外,就是虚空的。不管宇宙多大,哪怕大到无边,都不可能超过虚空。由此可能想象虚空有多大。但如果拿虚空与真心作一个比较,那是怎么一个情形呢?
“虚空生我心中,如片云点太清”这是一个比喻。如果把心比喻成虚空的话,那么虚空就像是虚空的中一小片云而已。那是多么的小啊!反过来讲,妙明真心是多大啊!我们可以想象吗?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我们心中的博大有理解到这么大吗?这么大,这么精微的世界本原,我们古人都能认识到,这是多么伟大啊!现在的哲学家,能比吗?
另外,我们总有一种古代现代的时间概念。总觉得社会在进步 ,古人不如今人。却不了解一点,真正空性的人,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他们住在过去现在未来平等的第四平等时里。他们所见的一切,跟我们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们以我们有限的所见去批判古人,那真的是自不量力。
我以前很少崇拜别人。但自从学了传统文化之后,我对古人的智慧深深折服,由衷地敬佩!
楼主:匿名的匿名  时间:2021-04-07 16:33:32
希望fenlan03解答一下下面的这个问题:

薛定谔曾针对这种唯物的原子及原子组成成分的观点,警告我们:“最好不要把一个粒子看成一个恒常的实体,而应看成是一个瞬间生灭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连续不断,而造成了恒常实体这样的错觉。”

假设所有的粒子同时灭掉

问题:如果粒子如科学家所说,不是一个恒常的实体,而是一个瞬间生灭的过程。我们设想一下,全世界的物体都是由粒子组成的。假设所有的粒子同时灭掉,没有了,在没有生出来之前,这个世界是不是空了?一生一灭,如果把时间定格,延长,我们会不会看到一个奇异的现象,整个宇宙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请问,从没有到有,是有因没因,如果有因,是什么因?

如果回答得出,也许诺贝尔奖就是您的了。
楼主:匿名的匿名  时间:2021-04-07 16:33:32




看这两幅照片。这是宁波天童寺松山禅师的心脏舍利——金刚不坏心的照片。禅师照片下面供的就是心脏舍利,带褐色,不透明。我们肉眼所见就是如此,拍出来的照片也与现实一样。但是,当我们从供桌上把舍利取下来,放在另一张桌上拍照时,拍出来的竟是白色的,而且部分透明,可以看到背后墙上字画的字迹。不是说光线反射,与底片产生光化学反应,然后形成照片的吗?为什么后出来的舍利会与实际颜色不符呢?是我们肉眼出了问题, 还是相机出了问题?两个不同的感知系统,结果本该一致的,却如此不同,那舍利到底是褐色的,还是白色的呢?谁能告诉我?另外,为什么会这样,科学原理到哪里去了?
楼主:匿名的匿名  时间:2021-04-07 16:33:32
“最好不要把一个粒子看成一个恒常的实体,而应看成是一个瞬间生灭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连续不断,而造成了恒常实体这样的错觉。”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句话,补充资料如下:



对此,粒子学家们的解释是:夸克是极不稳定的、寿命极短的粒子,它只能在束缚态内稳定存在,而不能单个存在。

不仅如此,迄今人们所知道的300多种基本粒子中,除少数寿命特别长的稳定粒子(如光子、中微子、电子和质子)外,其它都是瞬息即逝的,也就是说,它们往往在诞生的瞬间就已夭折。

例如,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有20余种。其中,π±介子的寿命大致为2.6 ×10-8秒,即π±介子经过一亿分之一秒就衰变成了其它粒子。

通过电磁相互作用衰变的粒子共两种,它们的寿命就要短得多了。π0介子的寿命是0.84×10-16秒,η介子的寿命是3×10-19秒。比起π±介子来,它们的寿命竟分别要短8~11个数量级。

寿命最短的,则要算通过强相互作用衰变的"共振态粒子"(如Δ粒子、Σ粒子等)。它们的伙伴特别多,占基本粒子家族成员的一半以上,共200多种。它们的寿命之短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以致于人们很难用确切的形容词来描述它们的衰变过程;粒子物理学家即使利用最优的实验手段也已无法直接测量它们,而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推算出它们的寿命。它们只能生活一千万亿亿分之一秒左右,即寿命大致是10-28秒。

为什么绝大多数基本粒子都如此短命?如何理解我们的物质世界就是建立在这些瞬息即逝的"砖块"上?

楼主:匿名的匿名  时间:2021-04-07 16:33:32
TO纳兰剩狗

在我设定的环境之下 我说水一定会在一百度沸腾 谁能让它沸不了?

——咱们换个玩法行不?在设定在条件下,木头珠子一定烧掉,谁能让它烧不掉?




这是我师父的一颗念珠舍利,其他珠子都烧掉了,唯剩下这一颗。这是颗菩提珠,木质的。这颗珠子背后有一块破掉了,可以看到内部的质地。我看去像花岗岩似的。白白的。曾有人说,是不是温度不够高,所以烧不掉?听去好象有点道理,细想,一点道理也没有。温度不够,为什么其他珠子都烧掉了呢?就算再不高,至少会烧成黑碳一样的不规则残骸吧?怎么可能跟原来一般大小,而且内外颜色、质地都改变了呢?

我亲眼目睹师父的火化过程。就是在一个简陋的火化炉里用柴烧的。师父装在一个木箱子里,四周填满了香,比较易燃。火势也挺猛。
与师父有关的故事挺多了,有机会我慢慢说。
楼主:匿名的匿名  时间:2021-04-07 16:33:32
如果以为这只是个特殊的个例。我再举一个。


这是黄念祖居士的念珠舍利,好象一百零八颗都在。
如果还要再举个例子,我的同坛戒兄,有三颗念珠舍利。可惜没照片。
楼主:匿名的匿名  时间:2021-04-07 16:33:32


肉身舍利,又称全身舍利。这个够讲究。
楼主:匿名的匿名  时间:2021-04-07 16:33:32
我发此帖的目的
一、是希望证明,从意识的角度讲,不可知论是正确的。希望大家能形成共识。如果有疑议,可以提出理由讨论。
这个内容,是西方哲学已有的结论。之所以拿出来讨论,只是为了让大家更明确一下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不可知论告诉我们,我们并不掌握真理,我们充其量掌握了一点相对“真理”。以有限的所见,不要去充当大佬,觉得什么自己都能评判似的。对未知事物保持适当的谦虚是必要的。
如果你有好奇心、有求知欲,那么就像有网友说的那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寻找可能的答案吧。
当然,我不赞同事事都要追求了解原理,事实上,很多时候,对高深的问题,弄清原理是很困难很困难的。别说了解原理了,对很多事物,我们要确认它是事实,都很困难。
所以,我建议那些追求答案的求知者,先从确认事实入手,这个相对于寻找原理要容易得多。
另外,我也建议那些不曾付出努力去追寻答案的人,不要坐在那里轻下结论,因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相对的,还是谦虚的静默比较好。
对于不可知论,我们从帖子讨论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光第一条对事实了解的不同,就可以带来如此众多的争议,这充分说明,我们离真理太远了。像轮回,神通,舍利,这些都是物质现象,而不是宇宙的本原,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事实来确认的。但是,我们有去确认过吗?我们有的人甚至都不屑去了解,却又要发表高论,这样的发言实在没有什么建设性。
二、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世界的本原是可知的。这个是以往哲学家们从不曾涉及也不曾提出过的。当然,这个观点需要我补充证据慢慢展开。也希望在展开的过程中,与大家一起讨论。既然对意识而言是不可知论,为什么又提出可知论呢?不矛盾吗?不矛盾。可知论,如果是针对意识而言,前面已经否定了。我提出的可知论是建立在新内容基础上的。这个基础,就是人类的感知系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提升的。这个观点,应该是以前没有人讲过的。而这也是我重点想讨论的内容。
楼主:匿名的匿名  时间:2021-04-07 16:33:32


楼主:匿名的匿名  时间:2021-04-07 16:33:32
我想前面的讨论也差不多了。各方的观点也基本说过了,我也作了简短的回复。
核心一点的争论,就是本原能证明吗?神通怎么证明?仰信是不是一种迷信?
对后两个问题,要阐述清楚是相对容易的。对第一个问题,这是哲学界普遍的认识,这也是不可知论的基础。但是,我既然说要提出一个新观点,我自然会拿出我的根据,至于能不能完全证明或完全说服别人,这个自然是做不到的。只是通过我的思考,大家可以看一看有没有一定的道理,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大家共同来思考这个重大的哲学问题。虽然,我们不是哲学家。

鉴于此,希望各方在听完我的种种阐述之前,之前已提过问题就不要重复提了。因为您提的问题我已注意到了。在我阐述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新的问题,当然是可以随时提的。

接下去的内容,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思想历程以及一些特殊的经历。之后,再按不同的思考点发表个人的看法,与大家一块讨论。

楼主:匿名的匿名

字数:99334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7-08-03 19:41:09

更新时间:2021-04-07 16:33:32

评论数:12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