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阅读2020

阅读2020

楼主:卡夫卡李  时间:2021-02-21 08:47:25
上面发错图,应是这张


楼主:卡夫卡李  时间:2021-02-21 08:47:25
27、第二次握手
张扬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楼主:卡夫卡李  时间:2021-02-21 08:47:25
楼主:卡夫卡李  时间:2021-02-21 08:47:25
30、芙蓉镇
古华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部小说的优点有三:
1、 语言上虽然仍然有着明显的御制文艺语言痕迹,但是吸取了民间艺术叙述特色,融入了大量生活语汇,并结合得很好,令人读着耳目一新,至今看来,仍然有其特色。这在八十年代初很不容易做到,那个时候的很多作品,语言上是十分无感的,很多作家没有摆脱御制文艺语言的控制,甚至缺乏语言意识;
2、 把十几年里几个人物的命运和时代变换浓缩在一个相对还比较封闭、古风淳朴的小镇中,使得笔力更加集中、意蕴更加突出,是个巧妙的安排;
3、 王疯子和胡玉音两个人物塑造的很好,前者是极左荒谬的极佳体现,后者是极左残忍的集中体现;
4、 结构紧凑,叙述干净利落。
缺憾有二:
1、 因为整体上采用分年代叙述,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处理的不是太好,跳脱感明显;
2、 有的部分其实可以展开得再充分一些,比如桂桂之死、比如胡玉音与秦癫子的情感发展,尤其是桂桂之死,着笔少到奇怪,我很怀疑这书在发表或出版前很大可能被大幅删减过的,作者的原稿应不致如此。
总的来说,这部小说在揭露和反思上明确、大胆、深刻,写法上也很有创新,
是部值得一读的优秀作品。
谢晋的电影拍得也好,我看过大概三四次。十一二岁时第一次在16寸黑白电视机上看到就很喜欢,吸引我的当然还不会是其深刻的主题,而是影片画面中浓郁的山乡生活图景,尤其是一开始胡玉音卖米豆腐的戏,很喜欢,几位演员的表演都很优秀,像那么回事,像真的人,而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秦癫子的那句话:活下去,像狗一样的活下去。当时听了心里就莫名一阵。日后很多年里,这句话其实也激励过我自己。国内这个电影的版本都是120多分钟,据说还有个160多分钟的版本,网上也找不着。
楼主:卡夫卡李  时间:2021-02-21 08:47:25
31、人到中年
谌容著
(网络版本)



整体上说,这篇小说的叙述还是比较传统的,人物也比较脸谱化,语言也一般,但是从头到尾充溢着一种诗意温暖的情怀,把握很好。
陆文婷是个比较理想化的人物,但是在她身上折射出了一代人的悲哀,揭露出了文 革的祸害,此作及据此作拍摄的电影在当时影响巨大,实在是为天下知识分子翻了一案、舒了一口闷气。
楼主:卡夫卡李  时间:2021-02-21 08:47:25
32、棋王树王孩子王
阿城著
(网络版本)



三篇小说的语言都很棒,人物也很新鲜,作者的创作自主性很强,这很难得。
《棋王》前半部分挺好,令人有期待,后半部分突然俗了,那情节太像武侠小说,挺好的一个人物糟蹋了,有点上当的感觉。据说他想探索传统道家文化在当下的困境并展现其魅力。中国传统文化自大门打开后就有困境,也不可能复兴,它太落后太腐朽。所谓魅力不过是经过几千年来的发展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语言和审美体系,很多人是被这种表面给迷惑了。如今哓哓倡导传统文化的人,除了一部分是根本别有用心,企图用传统文化之糟粕继续坑害中国百姓,更多还是根本不了解传统文化,自身是被那种表象所迷惑。金庸的假大空小说之受吹捧,正是因为有这个群众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糟粕之顽固其实是造成中国进步迟缓的很大原因,很多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树王》触及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大树倒下的描述很震撼,但是把树王写死了,就处理得过于刻意,用劲过头。
《孩子王》这点事不值当写一篇小说。
中国作家最大的困境在于没有坚强明确健康的价值观,面对此世间,糊里糊涂,这是中国文学始终在中低端徘徊的主要原因,徒然有点才华有点聪明,这在阿城身上,表现十分突出。当然原因也很多。
阿城的语言很棒,写散文应该不错,有空读读。
楼主:卡夫卡李  时间:2021-02-21 08:47:25
33、受戒大淖记事
汪曾祺著
(网络版本)



《受戒》小时候读过,《大淖记事》有没有读过不确定,但是肯定看过它的连环画版,是在《连环画报》杂志上看到的,杂志是同学买的,其中有个画面,一群女子挑着担子齐刷刷走着,大辫子飘飘,很漂亮。《受戒》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和尚被小姑娘留在沙滩上的脚印所吸引那段,但是这次一看,记忆有误,那脚印不是印在沙滩上,而是印在田埂上。
在环境与人的关系的处理上和借助环境的渲染塑造人物形象这两方面,汪曾祺跟萧红很像,但是汪的处理举重若轻或许有之,又确有避重就轻之嫌,他的简约笔法保持了整篇作品语言风格的统一,但也因此而轻浮,不及萧红明晰、深刻、震撼。在这个俗世间,人们是需要诗意的抚慰的,但并不是每个东西都适合诗意化。
汪受沈从文影响很深,这很明显,但相较沈从文笔端深深的同情,汪的淡然近乎冷酷,他始终和他的人物隔着,没有进入人物的内心。他说自己的小说或许不算小说,只是人物的散文化描写,这或许是他的小说弊端的另一种解释。
大家和模仿者的区别在萧红、沈从文二者跟汪曾祺之间对比十分明显。
不过,他精致的文字、充满烟火气的俗世感触还值得一观。
楼主:卡夫卡李  时间:2021-02-21 08:47:25
35、最后一个渔佬儿
李杭育著
(网络版本)



当身边的一切都在抛弃他远去的时候,他还留在原地干什么呢?他在体味逝去世界的余温。那里有他的年华,有他的爱情。也可能是他不适应新世界,但更可能是他舍不得自己走过的生命。怀旧只是表面,根本上是对自己的尊重。他和那些决绝奔向新世界的人相比,应该是更重情重义的吧。
这篇小说被认为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何谓寻根?寻根不是给旧世界招魂,不是走回头路,是提醒人别忘了自己的本性。其实就像这最后一个渔佬儿似的人永远不会消失一样,每个人都有不期然被突然从记忆的海底冒出来的陈味十足的水泡触动的时刻,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渔佬儿。当那个急剧割裂动荡的时代过去后,类似这样的文学形式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因为人们需要温暖的呵护、需要找到被遮蔽的情感归宿。这不应该是过境而去的洪峰,应是一路伴随着长长无尽的历史长河的一道潜流,它会时不时调节着这条长河的过于浮泛或狂暴。
这篇小说有歌谣的味道,渔佬儿固执、可爱、多情、狡黠、慵懒,适合在夕阳西下之时,驾一叶扁舟,哼着渔歌,贴着苇丛,去湾角会身份不明的女子。
楼主:卡夫卡李  时间:2021-02-21 08:47:25
@青鸟123456ABC 2020-08-24 13:26:32
ding
-----------------------------
接着发
哈哈
楼主:卡夫卡李  时间:2021-02-21 08:47:25
35、最后一个渔佬儿
李杭育著
(网络版本)



当身边的一切都在抛弃他远去的时候,他还留在原地干什么呢?他在体味逝去世界的余温。那里有他的年华,有他的爱情。也可能是他不适应新世界,但更可能是他舍不得自己走过的生命。怀旧只是表面,根本上是对自己的尊重。他和那些决绝奔向新世界的人相比,应该是更重情重义的吧。
这篇小说被认为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何谓寻根?寻根不是给旧世界招魂,不是走回头路,是提醒人别忘了自己的本性。其实就像这最后一个渔佬儿似的人永远不会消失一样,每个人都有不期然被突然从记忆的海底冒出来的陈味十足的水泡触动的时刻,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渔佬儿。当那个急剧割裂动荡的时代过去后,类似这样的文学形式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因为人们需要温暖的呵护、需要找到被遮蔽的情感归宿。这不应该是过境而去的洪峰,应是一路伴随着长长无尽的历史长河的一道潜流,它会时不时调节着这条长河的过于浮泛或狂暴。
这篇小说有歌谣的味道,渔佬儿固执、可爱、多情、狡黠、慵懒,适合在夕阳西下之时,驾一叶扁舟,哼着渔歌,贴着苇丛,去湾角会身份不明的女子。
楼主:卡夫卡李  时间:2021-02-21 08:47:25






楼主:卡夫卡李  时间:2021-02-21 08:47:25
36、伤痕
卢新华著
(网络版本)



文学固然有其本身的特质、所持,但是这种特质的表现和所持的具体并不一成不变,与当时当地所处环境必有联系,必有所呼应,只是其创作规律和处理方式仍是文学的。若不是这样,以所谓“纯粹的文艺”“纯粹的文学”等说法,将创作置身世外,故作超脱装,其实是一种麻木一种逃避。所有经典的文学著作无不是当时人的状态的真诚反馈,无论其是何风格是何立场。所谓“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也有这个意思。当然,勾结权势以图名利,那完全是另外一码事,颠倒黑白粉妆洗地,则非人所为。文学应该站在受伤者一方弱势者一方,那里才是人心的检验地。
《伤痕》这篇小说从创作的角度讲,无甚可观,但是它做到了对现实环境的呼应。它的价值就在于它揭示出了一个时代两代人的创痛,实现了对人心的关怀。如果在那样的时代之中,没有这样的作品出现,而仍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只见光明背对黑暗,那才是悲哀。当这样的作品出现时,其实就预示着希望来临了。
许多人提到《班主任》《伤痕》时,多是从政治角度去讲,我以前也是这么理解,差点都不想读这两篇作品。然而读了之后,却意外被打动,感触颇深:如果没有类似这样作品开先河,之后那些技术上更加成熟的作品如何出头?是这样的作品给同时代的作家顶出了一片天,给出了勇气和启发,刘心武、卢新华这样的作者,发表这样作品的编辑值得被尊敬被记住。
然而当下这个时代多得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只见光明背对黑暗,希望在哪里?何时出现?
楼主:卡夫卡李  时间:2021-02-21 08:47:25
37、神鞭
冯骥才著
(网络版本)



读着读着就想到了《黄飞鸿》。徐克对武侠电影最大的贡献还不是技术上的,他最大的贡献是用现代视觉审视江湖,人物塑造、氛围渲染、细节处理就更接地气更有质感。《黄飞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并且难得的拍出了厚重的历史感。这点上徐克的电影跟《神鞭》有相同之处,《神鞭》的市井气、江湖气浓郁,人物塑造环境描摹生动实在,并结合进了大时局的变幻之中。加之神鞭的功夫也出神入化,有发挥的余地,徐克倒不妨尝试拍一下。虽然相对于港式武侠故事来说,情节稍显平淡了点,徐克却也善于改编。果有此可能,倒是有意思。
《神鞭》来自于传统叙事文学,并大量融入评书、鼓书甚至相声的演绎手法,情节虽然传统,人物却极具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展现了地方文化风俗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出了大历史背景下各色人物的命运情怀,非那时那地出不了此种人此种事,不是天津出不了这样的作品。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被那些地方文化民风民俗时代信息所制约,而是掌握了主动权,使得这些为其所用,成全了人物,也成就了这篇很天津的优秀小说。前年读了冯先生的《人类的敦煌》,结合这篇小说并观,印证了一句话:作家要有历史的时空感。更多同类型的小说往往耽溺玩味于地方民风民俗民情的表现,却不具备更深入的思考、更宽广的视野,跳不出来,就小家子气了。
傻二最后成了神枪手,这个结果有人物拔高之嫌,但表现了一种历史观:普通民众往往通过生活常识、亲历亲见,对于历史进程的理解比高堂尸位之徒更敏感。诚如李中堂所言:平凡人有上上智。
楼主:卡夫卡李  时间:2021-02-21 08:47:25
38、哦,香雪
铁凝著
(网络版本)



82年的时候,全民都在反思都在批判,这样一篇小温馨作品的出现有点出乎意料,这可能是女性写作的独到之处。小说的结尾也出乎意料,前段所给出的一些信息可以让读着习惯性猜想香雪的各种结局,她会随火车一直离去吗?她会在返途中遇到危险吗?然而结果是,她常规的下车了,没有遇到危险,迎来了她的小伙伴,故事就结束了。这个非常不故事的结局给了读者一个新的思索方向,这个方向指向人内心最原初最淳朴最真挚的乡情、童年友情。这提醒人们在走向新世界新时代的同时,不要忘记了这种珍贵的情感,不要忘记了所自来。这在当时,可说是一种远见。这样的处理需要敏锐的心理把握,需要细腻准确的表现。
香雪的年龄,应该是文革后第一批脱离束缚走向外界的人,可能她会成为80年代末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也可能会成为九十年代初离家南下的打工小媳妇。她可能会漂泊一段时间后重回故里,也可能成为定居异乡的外来人,不管怎样,那一夜迎面而来的伙伴们,她应当都不会忘记。如果她定居异地,那种回归的内向情感和她的外向的现实存在会形成她情感上的割裂,这种割裂将长久影响她的生存状态她的心理状态。这种割裂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一种基本心理状态,它塑造了当下的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影响了当代人的道德伦理心态。
孙犁说这是一篇很诗意的小说,诚然,我觉得这还是一篇日本味很浓的小说。
楼主:卡夫卡李  时间:2021-02-21 08:47:25








楼主:卡夫卡李  时间:2021-02-21 08:47:25


楼主:卡夫卡李  时间:2021-02-21 08:47:25


楼主:卡夫卡李  时间:2021-02-21 08:47:25
忘了写《美食家》,明天补上
楼主:卡夫卡李  时间:2021-02-21 08:47:25
40、美食家
陆文夫著
(网络版本)



从“食”的角度写苏州的事与人,是个极好的切入点。苏州的细腻、富庶、历史在“食”中有着很好的体现。
我对苏州的吃食一向有好感。苏州的点心不仅好吃,模样也好看。苏式面更是一绝,形如银丝,入口却并不软烂,还很有韧劲。下苏式面是要有点功夫的,火候把握稍有延宕,面就烂了。曾在江阴待过一段时间,居处附近有家苏式面馆,只做早市,生意好的不得了,是我每天解决早饭的地方。下面的老师傅并不等人告诉他又点了几碗面,他只瞅着进来的人,心里计算着面量和时间,就一手抓面下锅,一手拿着大竹筷子不停搅动,时不时抄过竹笊篱捞面装碗,一点儿不耽误功夫。一碗碗面络绎不停端出来,吃到口里都不软不硬不粘不烂,恰到好处。看着真是佩服得要紧。
很多人说到吃面,都推崇西北、北方的面。我也是北方人,也喜欢吃面食,工作后也东南西北到处跑,馒头饼子之类到现在我也认为是北方、西北人做得好,但是说到面条,老实讲,论做法的讲究、精致,花色的多样,口感的丰富,还是南方江浙一带。北方、西北的面花色少、做工粗,吃来吃去那几样,实在没啥意思。像上面那家江阴面馆,连吃差不多个把月不觉得腻,但是头次到西安,开始也乐滋滋的到处找面吃,吃了两天,烦了,弄来弄去油泼、拌面、biangbiang,要么就是清汤寡水,所谓牛肉面也真的就是几块“牛肉”和“面”而已,真搞不清楚有啥吃头。碰到不上心的面馆,那面硬生生的,吃得腮帮子疼,胃里也觉着不舒服。两天后就只好钻肯德基麦当劳。
朱自冶每天起早吃头汤面,我虽不解其中奥妙,但是苏式面确实值得这样吃的讲究,北方、西北的面,想讲究都没处讲究。
写“食”抓住了苏州的神,也有发挥之处。把时代的变换浓缩在一家饭店里面,也确实小中见大,很能说明问题。通过“食”的文化照顾到了地方特色,通过“食”的场所搭上时代脉搏,是个巧妙的安排。遗憾的是最后那场私家宴我本以为作者会大大发挥一下,对传统苏州美食来一铺展,不料只写了两个菜品就匆匆收场了。结尾处高小庭从外孙嘴里夺出巧克力的举动却给了人警示,而如今,此类心态此种人已有复活之势。
小说篇幅并不长,但是反应了几十年时代的变迁,表现了浓郁的地方风物。朱自冶这个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个站得住的独具魅力的人物,他这样有特点的人实在是观察社会的一个绝好的标本,作者塑造这么个人实在极具匠心。小说的语言活泼、生活而不轻浮、粗糙。作者的把控能力和见识都不一般,确实是一篇难得的极有特色的优秀的作品。


楼主:卡夫卡李  时间:2021-02-21 08:47:25

楼主:卡夫卡李

字数:47121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3-01 20:03:44

更新时间:2021-02-21 08:47:25

评论数:24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