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元首的逻辑——二战时希特勒的决策历程

元首的逻辑——二战时希特勒的决策历程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四十三 静坐战(上)

德国的闪电战和波兰的闪电崩溃,震惊了法国军事界。

后来的历史宣传学家们,对法国军队没有趁德军主力位于东线时发动进攻,而进行口诛笔伐,认为是法国人导致了波兰的灭亡。但是这种指责是毫无根据的。按照和波兰的约定在动员后的第三天,法国将发起一些小规模的进攻,而法国在9月2日发布总动员令,5日对暴露在齐格菲防线外侧的德国萨尔地区,发起了进攻,迫使驻守德军撤回齐格菲防线后面,说明法国已经履行了第一步承诺。

在动员后的15日将使用主力部队,约35到38个师对西线德军发动进攻,以牵制德军,减轻波兰的压力。这时法国开始向齐格菲防线前方部署重炮,准备对齐格菲防线做试探性进攻。但是在17日,传来了波兰军队主力被包围,波兰政府和军队将领们丢弃了首都华沙,纷纷逃亡消息。得到消息之后,法国总参谋部取消了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因为进攻是为了牵制德军兵力,现在波兰已经战败了,就没有必要继续。

应该说法国基本上履行对波兰的军事承诺,是的,法国没有使用最迅捷的方式进攻德国。那是因为德法之间的边界上是几十公里纵深的防御阵地,密布着地雷、堑壕、铁丝网、碉堡、反坦克锥、各式各样的火力点。所以法国需要部署重炮、工兵、坦克等各种设备,然后一点一点的,试探性推进。如果强攻的话,必然造成极大的伤亡。

按照德国总参谋部的估计,如果法军正面强攻的话,将要付出50万人的代价,而且法国总参谋部则认为会高达60万人。对齐格菲发起强攻就意味着让整整一代法国青年全部倒在血泊中,或者落下终身残疾——任何人作为军队统帅都没有资格下这种命令。尤其是这是基本一场英国人的挑起的战争,英国怀着悲天悯人的万丈豪情,要消灭希特勒主义,保卫自由世界,他们不惜让让成千上万的英国青年去死,牺牲整个帝国的。那么就应该让英国多死些人,英国承诺的远征军数量还远远没有到位,波兰崩溃前,只有四个英国师度过海峡。

唯一可以迅速侵入德国的办法是通过比利时,但是比利时人已经中了元首的催眠术,坚定的自信自己可以保持中立直到和平再次降临到欧洲大地。所以甘末林和法国总参谋早就提议,一旦开战,就应该立即占领比利时。但是入侵一个和平的民主的自由的比利时,对于英国和法国这种既要当婊子,有需要贞节牌坊的国家来说,是个艰难的选择。

而且英法政治家们过高的估计了波兰人的智力和军事力量,认为波兰可以坚持很久,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说服比利时,或者施加足够的压力,迫使比利时参加同盟。但是波兰人在不足三个星期内,就已经没有抵抗能力了。得胜的德军开始沿着铁路和高速公路,迅速的返回西线,现在不是德国担心盟军进攻,而且英法担心德国发起进攻的时候了。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四十四 静坐战(中)

从1929年从美国开始全球经济危机,在1931年终于降临到法国头上。此后法国的经济就一直在低谷中徘徊,一直到二战开始之前,法国依然没有恢复元气,1938年的法国国民生产总值仍然低于1929年。1931年开始,法国因为财政枯竭,大幅度的削减了军费。到了1933才开始重新增加军事开支,但是主要部分都用于修建马奇诺防线。直到1937年,法国军队才有一些闲钱来更换自己已经严重过时的军事装备,而这时德国已经开始了四年计划,军事投入成倍的增加,1937到1938年,法国的军费不足德国的五分之一。

1939年开战时,法军的状况是一片灰暗的。军队使用的主要装备都是20年代生产的旧货,有一些甚至是一战时的装备。当法国预备役人员骂骂咧咧的重新被召集到部队时,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悲哀。他们会发现法国军队的装备永远是这么“经典”,他们几乎不需要学习任何新的东西,光靠回忆就可以重新熟识这些老迈的兵器。

装甲部队当时是法国军队中少数的新式装备的部队,36年后,法国陆军把有限的财力大部分都投入坦克的采购,用来代替一战时期的雷诺FT-17坦克。到二战爆发时,法国已经拥有了2000多辆新式坦克,数量和德国相当。似乎法国人已经意识到了,未来战场将是坦克的天下。但是悲催的设计理念再次让这笔投资变成了沉没资本,这些坦克大部分是两人坦克,少部分重型的S-35是三人坦克。

而在二战时,一个典型的闪电战坦克需要五名机组成员:车长——负责观察战场,指挥战斗,给炮手分配目标,和上级与其他战车保持联系;炮手——负责使用炮塔上的火炮和机枪;装填手——负责装填弹药;驾驶员——负责驾驶车辆;机电员——操作电台,辅助车长进行通信联系。

而对于法国的主力车型雷诺R-35和哈奇开斯H-39坦克,坦克只能容纳两名成员,在它那小小的单人炮塔上,他的车长必须独立负责炮塔上的37mm火炮的上弹、瞄准和开炮,还要观察战场环境,使用机枪,指挥驾驶员前进。这种坦克设计最开始是用来给步兵们提供一个机动火力点,所以车长也用不着观察战场,只要对着正前方使劲行了。而且主要是使用机枪射击。哪门短短的37mm炮是用来对付碉堡的,偶尔遇到就给它几下子,由于使用率不高,也不用考虑射击速度。但是应用于大规模装甲机动作战,这种坦克根本适应不了。

这些坦克最开始设计时决定不配备无线电系统,即使后来给骑兵师和新组建的装甲师的坦克加装无线电,由于的无线电系统自动化程度很低,车长没有机电员协助,也很难有效利用无线电。缺少无线电通信设备也是当时整个法军的另一个短板,尽管开战之后,在英国的资助下恶补了一批,但是仍然低于德军的无线电密度。而且即便配备了无线电,法国军官们也没有受过相应的训练,并不能有效的利用无线电指挥。而且受到惊吓之后,就用明语在频道中大喊大叫,被德军无线电监听之后,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军队位置。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四十五 静坐战(下)

德国在波兰使用装甲兵战术也极大的引起法国军事界的注意,他们立即制定了自己的装甲兵计划。包括组建四个全新的装甲师,并把骑兵部队改编为装甲和摩托化部队,这样法国的装甲兵规模将不下于德国的水平。

但是现实是困难的,法国没有适用的坦克,缺少装甲运兵车,自行火炮等各种装备,官兵普遍没有受过适用无线电指挥作战的训练,对大规模装甲机动更是一窍不通,被作为法国装甲兵战术的先驱者——夏尔·戴高乐被任命为第一装甲师的师长,后来证明即便是他对装甲兵战术也是一知半解。

法国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德国经过15年反复试验训练的装甲兵建设显然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四个装甲师暂时被定名为第一到第四预备役装甲师,暂时调入一批配备了电台的H-39、B-1坦克作为人员训练使用,到西线战役打响时,这些装甲师需要个各种装备仍然停留在设计图纸上。古德里安称德国装甲兵在使用训练坦克打法国战役,实际新生的法国装甲兵连训练坦克都很蹩脚。

法国并没有把全部坦克集中起来使用,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新的时代来临麻木不仁,而且大错已经铸成,那些用旧思想设计出来的坦克即便集中起来也没有用,就像你没办法把一群骑驴的步兵集中起来,变成一支来去如风的骑兵一样。

空军拥有1500架飞机,不仅规模小于德国,而且技术水平比德国空军落后一个时代。其余的各种步枪、机枪、迫击炮等各种装备大部分是都是一战后者20年代的产品。到了战争快要开始的的时候,法国正在急切的要更新自己武器库,因为从19世纪时开始使用的8mm口径子弹已经严重不适应新形势,打算换成7.5mm的新式子弹,结果新旧口径混杂,造成补给混乱,很多部队装备了8mm却收到7.5mm的弹药,而装备了7.5mm的却收到8mm弹药(法国人早都干嘛了)。德国统帅部对法国军队的评估是,法军除了重炮之外,其余各个方面都落后德国,尤其是空军和装甲兵方面,德国拥有巨大的优势。而且重炮在德国的现有战术下不属于核心装备,因为德国主要依靠空军提供重火力支援。

1939年的法国军队看似强大,实际上外强中干。只有一些不负责任的政客们才误以为法国军事力量很强大,这其中以温斯顿·丘吉尔最为乐观,他认为法国拥有世界上组织最好、规模最大的一支陆军,足以对付德国的进攻。他从简单的数字对比来分析问题,法国拥有多少个师,多少万军人,多少大炮,多少坦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德国所有数据都曾劣势,所以完全不是法国对手。

但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当时几乎所有的外行人都对法国充满信心,而几乎所有的内行人都对法国没有信心,不仅德国高层对打垮法军自信满满,甘末林和法国总参谋部对自己的状况也是忧心忡忡,他们向政府提出了一项庞大的军事装备现代化计划,认为只有实现这个计划,到41年和42年时,才有能力进攻德国法国军队才有能力和德军正面对抗。

在这之前,英法联军最佳战术是蹲守在坚固的马奇诺后面,因为时间对盟国有利,德国由于海上封锁得不到足够的资源,工业会受到严重影响,英法的军事优势会随着时间不断增强,到了1941到1943年时,盟军军事力量就会大幅度增强,而且美国也可能会参战。当然这个小算盘这是建立在德国不会在1941年前打过来的前提下。不过就像法国没有强攻齐格菲防线一样,德国也不会在马奇诺防线上撞得头破血流,解开僵局的关键仍然是比利时,德国进攻必然通过比利时方向,所以甘末林仍然建议,应该在德国发动进攻之前,占领比利时,这样才能改善盟军的防御。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R-35坦克

德军2号坦克

这两种坦克是当时德法两国的主力坦克,车重都在10吨左右。

R-35的装甲厚度和火炮口径都大于2号,数据党普遍认为R-35除了速度之外,其余都优于2号。

2号的技术水平远高于R-35,因为R-35只要容纳两名车组成员,就好像你包饺子如果馅少点,那么包起来就更容易一样。并且速度只需要20km每小时,当时一个坦克其实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部分就是发动机、传动系统和悬挂装置,这些都不是法国的强项。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哈奇开斯H35坦克,法国的另外一种装备数量较大的坦克,曾经和雷诺的R-35竞争步兵支援坦克的订单,落败之后被骑兵看中,武器和装甲和R35相同,换装了更大的发动机后可以跑28km每小时。

后来的改进型成为H38H39,其中H39是最新的型号,当时法国装甲师的主要装备,法国坦克的命名方式是生产厂商+定型年份。H39就是在39年哈奇开斯设计完成的意思。



这个是个车模,看上面的涂装应该是德国使用的缴获坦克。这个架势应该是属于德国工兵部队,因为上面挂载了四枚火箭,德国工兵常用这种火箭用来破坏对方的碉堡和工事。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索玛 S-35坦克

这块重20吨的坦克被当做法国装甲兵的明日之星,作为骑兵坦克使用。35定型之后就发现它问题不断,尤其是发动机,传统系统和悬挂系统的都非常脆弱——这也说明当时的法国坦克落后于德国,因为同等重量德国4号以可靠而著称。所以一直没有大量生产,直到1940年的改进型S-40才解决这些问题。法国计划吧S40作为未来装甲师的主力装备。

配有47mm40倍口径炮,装甲厚度前部40mm,数据在二战初时挺不错的。3名机组成员,车长、驾驶员、机电员。继续采用“经典”的单人炮台设计,不过它是当时法国少数设计了电台的坦克,但是到了开战时各部队都急需电台,反倒没给配备电台。当时法国军队临时抱佛脚,什么奇葩事情都有。

开战时法国装备的这种坦克不多,主要配给骑兵部队的几个轻机械化师,大部分被派往比利时。在战斗中德国2号坦克的20mm炮完全打不穿它的装甲,虽然单人炮台很坑爹但是如果站桩防守的话,德国坦克不是他们的对手。但是一机动作战就会故障不断,后来大部分都被德国俘获了。

德国在阿登山发动进攻之后,两个法国轻机械化师南下负责配合英国远征军给包围圈内的联军打开缺口,也就是阿拉斯战役,但是由于机械故障和德国空军轰炸,他们没能赶上第一轮攻击。后来英军决定独自向海岸撤退,放弃了突围。

这种坦克的车体是铸造的,由于大型铸造厂生产力不足,曾经想委托美国来生产,所以美国很熟悉它的车体。美国人对这种车体结构大为赞赏,后来的M4谢尔曼坦克的车体就是仿照它的。不过后来证明这种高高瘦瘦的设计在战场上就像靶子一样容易被发现。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德瓦蒂纳D500战斗机,法国的主力制空战斗机。

开敞的座舱,固定式起落架,就是不懂的人也能看出来,这个东西和梅塞施密特109是完全两个时代的产物。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勒贝尔M1886,这是一种跨时代的武器,是史上第一种成功的无烟火药枪械。勒贝尔步枪的出现意味着那些使用黑火药的枪械已过时。

然后这种里程碑式的枪械从1886一直为法国人服务到1940年。一战时法国打算推出换代枪支,但是没成功,战争结束后就忘记了。到1936年法国才打算替换这种老爷枪,所以到开战时,很多法国士兵还在使用勒贝尔M1886。

说真的这把枪差一点就可以封神——如果法国打赢了的话。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四十六 黄色计划与1939年的国际形势

在完成了对波兰的战事后,希特勒立即开动了所有的外交和舆论渠道要求和英法进行和平谈判。元首的和平大单包括:建立一个波兰国家(当然还能保留多少领土不确定);犹太人问题;德国的一战前殖民地问题;裁军问题;贸易问题;欧洲少数民族问题等等,都可以在谈判桌上讨论,只要德国能够得到他应该获得的利益,那么可以在欧洲建立持久巩固的和平。

此外元首还努力去拉拢法国人,他禁止德国的潜艇攻击任何法国船只。他认为法国人并不想打仗,只是被英国人硬拉了进来。这么理解显然没错,但是他不明白的是,法国人不可能像他和斯大林那样把盟约当做废纸来看待,绝不可能甩开英国和德国单独媾和。法国的达拉第政府对于希特勒的和平建议表示谨慎的欢迎和保留意见,但是除非法国得到“真正的和平和普遍的安全,否则,法国决不放下武器。”

最后的球被踢到到了英国的脚下,如果英国表示赞成的话,那么战争就有可能结束。但是张伯伦已经无法左右政局,内阁中已经有了丘吉尔这样的一批主战派,议会里的工党和自由党坚决要消灭希特勒,美国人也在上下煽风点火。最后张伯伦给出的答复,既非肯定有非否定,他指责希特勒对所有的问题的提议都是含糊其辞的,如果他想要和平,“就不要光说空话,要拿出行动来。”。

但是丘吉尔为首主战派对张伯伦的暧昧态度立即起了警觉,他们要防止张伯伦再次走回绥靖道路上,必须把所有和平的道路堵死。他们给德国需要作出的实际行动划定了范围——除非德国退还1938年以来占领的全部领土,并且赔偿各种损失,还要大幅度裁减军队,以表示对欧洲和平不造成威胁——毫无疑问,希特勒绝对不可能吐出自己的战利品,即便是他自己想吐出,德国人民也不会允许——剩下的唯一途径就只有战争。

希特勒下令立即制定进攻英法国的作战方案,最好将在秋天结束之前就发动进攻。国防军将领们表示反对,认为时间太仓促,部队需要修整,坦克车辆需要保养,储备的弹药不足等等。但是希特勒毫不犹豫的教训他的将领们,这些困难都不是理由,因为敌人的准备更不充足,而时间明显是站在敌人一方,德国越早发起进攻,那么胜算就越大。

接着希特勒给将领们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形势,英法拥有制海权,可以获取各种资源,而德国则不能。战争爆发的太突然,德国甚至没有做好战略储备。当前德国除了煤炭之外,各种资源都缺乏,和俄国的条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缺乏。俄国为德国供给了粮食、石油、铜、锰和石棉。此外,橡胶、镍等资源是日本负责“代购”的,但是也要交由俄国负责运输,这些矿产在中国的大连上岸后,经过满洲铁路进入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到德国东部。日本拥有世界吨位第三位海军,所以英法暂时还不敢招惹日本的商船,如果换成俄国船就会被登船检查了,但是这种状况能维持多久,很难说。

当然斯大林不是来学雷锋的,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德国付账,而且要价很高。但是在俄国除了一小部分享受特供商店的人士外,普通俄国人不消费外国商品。所以德国能提供给俄国的只有机械设备、先进武器等。希特勒下令必须不计代价的保证完成俄国的订单,必要时宁可延迟德国军队的订货也要满足俄国的需要。

现在俄国人的向背对第三帝国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德国军队主力位于西线,在德俄边境只有十个德国师部署。而斯大林从来都没有停止对德国的恶意,也从来没有停止和英国之间的勾勾搭搭,虽然现在德国的东线暂时安全的,但不意味着未来也是安全的。而最能让斯大林打消在德国背后捅一刀的办法,就是展示德国的力量,所以越是尽早进攻英法,那么德国和俄国之间的关系就越安全。

最后涉及到世界其他中立国的问题,战争拖得越久,美国参战的可能性就越大,必须在罗斯福制服国内孤立主义之前,强迫英法接受德国的和平条件。而意大利在1915年时曾经背叛过和德国的同盟,今天也依然存在这个可能,如果墨索里尼死掉或者背刺杀,都有可能导致意大利反水。最后一旦比利时和荷兰顶不住英法的压力,加入同盟国,那么德国的形式就会急剧恶化。所以只有尽快发起进攻才是解决德国目前面对的所有难题的方法。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四十七 黄色计划与施里芬计划(上)

一旦决定下达下来,那么德国总参谋部就以它特有的高效率行动起来,实际上他们几乎对所有德国所能遇到的各种情况都做出过详细的研究。用于进攻英法的“黄色计划”被很快制定出来,这份计划和当年施里芬计划有很多相似之处。

施里芬计划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德国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担任总参谋长期间(1891年至1906年)提出,德国总参谋部所制定的一套作战方法。其主要目标为在未来的战争中,应付来自德国东西两面的两个敌国—俄国与法国(英法联军)的夹攻。

现在德国面对的情况和当年非常类似,他必须速战速决,有限的时间内打赢西线战争,不然就有可能要面对两线作战。第二,德法边境存在大量永久性工事,使正面进攻变成不可能或者注定要伤亡惨重。

所以当年的施里芬从汉尼拔的坎尼战役得到灵感。他认为法国一旦开战,必然渴望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会从正面发动进攻。而施里芬计划以少量的部队(8到10个师)部署于德法边境,作为部队的左翼,用于牵制并引诱法国深入。当这支数量很少的的部队受到法军主力重压的时候,必然后撤,将法军主力远离自己的要塞群,引入更深的位置。在中轴部署10个师左右,而其余的70到80个师全部部署在右翼,他们将穿越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南部,攻入法国境内,横扫巴黎,然后从背后攻击法国修建的防线。

对于后来小毛奇对施里芬计划的修改,不明就里的人对他颇多非议。认为他不应该削弱右翼而加强左翼,按照施里芬原定的计划,把左翼兵力减弱到最低限度以使右翼达到空前的强度。即令法军攻入洛林,压迫德军左翼后退,也仍不能阻止德军右翼的攻势,而且愈深入则愈危险。这好像一扇旋转门一样。若法军向前推这一面,则后面的一面就会倒转过来打在其背上。压迫得愈重则反击也愈加重。当后来小毛奇在左翼部署了23个师,而右翼部署了55个师,这导致右翼的攻击不足,而左翼又太强大,反而将法国主力赶了回去,使法国拥有足够的预备队反击右翼。

但是军事计划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在地图上画几个箭头,它要包括大量的细致的工作。从后来的战争来看,德军右翼面对的最大问题不是军力不足,而是补给问题。德国总参谋部一定做过大量反复的推演,证明比利时的铁路和运河系统不足以让更大规模的军队机动和获得更充足的补给,这可能是小毛奇拒绝在右翼部署更多部队的最主要原因。

后来的施里芬计划和原版最大的不同不是军力部署数量,而是小毛奇放弃了施里芬取道荷兰南部的计划,如果能进攻荷兰南部,德国的补给线将利用莱茵河水道直通安特卫普,并且将国内运河网和低地国家的运河网连接在一起。而进攻荷兰南部也可以迂回列日要塞,从侧后方攻击它。

在这里德国面对的最大问题不是军事策略的问题,而是军事和政治难以协调的问题。英国是低地国家荷兰和比利时传统的保护国,后者即使北海和英吉利海峡的屏障,又是英国货进入大陆市场的门户。进攻低地国家意味着和英国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极大的加大,这可能是导致小毛奇放弃取道荷兰的主要原因——毕竟少进攻一个国家,那么和英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就小了很多。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四十八 黄色计划与施里芬计划(中)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同时也是政治通过外交手段无法达成目标时采取的终极行动。但是战争和政治有着在运用原则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在战争中,大胆迅速又有创造力的军事行动,往往能取得惊人的回报。而在政治上,循规蹈矩,以缓慢的节奏寻找新的突破点,才是最佳策略。因为所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存在复杂关系,过度攻击性的举动,会让所有人侧目,收获更多国家的敌意。

小毛奇放弃进攻荷兰没有收获英国的中立,因为进攻比利时已经让整个英国上下沸腾起来。施里芬计划的原版里显然没给政治和外交留有任何余地,他认为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下一次战争可能要打4到7年,即便打赢,任何一个国家经过这样的战争之后,剩余的实力都没办法在列强林立的世界上保持原有的地位,所以要通过一次大胆的军事计划,一开战就给高卢鸡来一个大放血,让他彻底丧失继续战争的能力,而且最好在战后的二十年内都不对德国造成威胁,这样德国才有能力从容应对其他列强的挑战。

而且小毛奇显然考虑到了给政治和外交留有一定余地,但是这些余地远远不够。当德军越过比利时边境是,德国的外交大臣质问小毛奇,“为什么我不知道有这么个计划?”“因为这是国家的最高机密。”“那现在应该怎么办?”“那是你的工作。”小毛奇如此回答。

普鲁士被称作是拥有国家的军队,但是它到底是军队还是国家仍然是一个大问题,这种模糊的既非国家有非军队的位置反而让他的军事和外交陷入更大困境,他们不知道到底是应该以军事行动为轴心进行活动,还是让军事行动作为政治外交的补充,最后两者都不讨好。施里芬计划是德国的最高机密,只有德皇和军队高层才了解它的存在,德国的政治家们都被蒙在鼓里,不知道德国的军队在近二十年时间里,都在设计和演练一个惊天动地的大计划。

如果完全以军事行动为轴心的话,德国选一个“良辰吉日”,按照原版计划对荷兰、法国、比利时发起进攻,然后说不定就打赢了战争。施里芬计划的前提是在俄国动员之前发动西线战役,但是在之前德皇威廉二世是迟疑不决的,当俄国已经完成一半动员之后,他还在询问是否德国有没有可能单独对俄国作战,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才决定实行计划,这导致德国提前进入了两线线作战。

由于拒接入侵荷兰,导致右翼的攻击力下降,补给能力减弱,严重影响力突入法国境内的速度。而且放弃了荷兰境内侧面迂回列日要塞的打法,就必须正面强攻,在这座要塞群下,德国损兵折将。而且这场战斗持续了将近两个星期,使法国总参谋部有了警觉,使整个计划丧失了突然性。

在1939年底的时候,德国的状况要比1914年更加有利。东线仍然是不稳固的,但在短时间内俄国的斯大林还不会撕毁协定,所以德国在西线有更大的时间发挥。更重要的是,希特勒是比威廉二世头脑更清晰,意志更坚定的领导人,当英国拒接和和平之后,他就把德国的全部工作都设定以军事行动为中心上。他坚定的驳斥了各种各样的反对意见,有的人反对军事进攻,主张寻求更多的渠道和英国进行谈判。有的反对进攻低地国家,因为这样就更难和英国达成和解。但是这些都被希特勒坚定的拒绝了,他坚持军事行动为第一目标,而且必须同时入侵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给军事行动留出更多的施展空间。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四十八 黄色计划与施里芬计划(下)

拿到黄色方案的第一版本时,希特勒非常失望,因为这个计划毫无创意可言,而且有可能造成德军的重大伤亡。元首决定亲自主持对计划的修改。

很多历史宣传品中习惯把希特勒描绘成一个完全不懂军事,却要坚持胡乱干涉战场指挥的人。但是实际上这正好和事实相反,包括当年盟军的情报部门对希特勒的研究得出结论的都是认为,他是一个非凡的军事战略家,善于接受新事物,甚至精通很多武器技术上的细节问题,而且有着花岗岩般坚强的意志。

希特勒似乎天生对军事地图有着惊人的理解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他在一战时被选为传令兵的原因,干传令兵不仅需要勇敢——在电话线被炮火炸断的时候,顶着敌人的炮击穿越火线传递命令,而且需要擅长记忆和理解地图。即便是在这些被选拔出来的传令兵中,希特勒的能力也是令人吃惊的,他可以迅速记忆大量的命令,而且能够在地图上轻易的找到涉及到命令的所有细节(这是否和画画用到同样的脑区?)。

但是这个人的性格上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他非常有想象力,并且具备找到从现实通向伟大蓝图的道路方法的技巧。但如果在这条道路上,一旦偏离他原定的计划太远,他的缺陷就会被明显的暴露出来——他似乎明显的缺乏一种灵活性——他总是用毫不妥协来代替更有建设性的变通。这一点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和外交上都可以看出来。在魏玛末年在和施莱谢尔之间的角逐中他差一点被打败,在苏台德、但泽等问题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在军事上,当事情超过了原计划的控制能力的时候,就往往会演变成灾难性的“不准撤退”的命令。

而且他熟读各种古今战史,对历史上的各种战役都非常熟悉,对自己亲自参加的一战时的施里芬计划也很有研究。在施里芬原版的计划中,右翼越过比利时后,一部分向巴黎进军,另一部分横扫海岸从侧翼包抄巴黎。后来小毛奇削减了右翼之后,改为单独向巴黎进攻。一战后,一些军事史学界认为当时向巴黎进军是个严重错误,当时的德军右翼已经是强弩之末,要攻下有重兵屯守的巴黎一点都不现实。不如改为向大海进军,越过索姆河,夺取法国港口重镇勒阿弗尔和布列塔尼半岛。这样楔入了英法之间,让法军和英国远征军没办法相互支援,并且可以从侧翼持续威胁巴黎。失去了重要的海上门户的巴黎,这座几百万人的大城市,无论是从军事防守,还是从补给上,都会成为法国的一个巨大负担。

希特勒非常赞赏这个观点,而且他认为在现行的国际形势和技术条件下,向大海进军比当年可以取得更大利益。因为这等于德国将会占领从荷兰南部到布列塔尼大半个英吉利海峡,他可以用自己的空军来威胁英国人,迫使他们和谈。而且他没有告诉将领们的是,德国政府已经和闹独立的布列塔尼人互相“勾搭”有些日子了,向这个方向进攻,可以得到当地抵抗组织的援助。

于是希特勒下令,把进攻方向从巴黎改为向大海进攻。他认为一旦达成这个目标,法国受到重创,英国受到空袭威胁,那么英法就会乖乖坐下来,听他关于重建欧洲和平的一揽子建议了。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四十九 攻击埃本·埃美尔要塞的计划


从低地国家攻击,虽然避开了坚固的马奇诺防线,但是在比利时依然存在一些系列的防御工事。由于在一战后,比利时也参加了瓜分德国领土的活动,因为害怕报复,他们也修建了防线,其中一些还受到了法国的财政和技术援助。

其中正面面对德国的是著名的列日防线,它以列日为中心,以马斯河为屏障,沿着比利时东部成南北伸展,坚固程度可以媲美马奇诺。为了防止德国从荷兰南部迂回列日防线,以阿尔伯特运河为屏障,比利时又修建了另一条等级稍低的防线——阿尔伯特运河防线。它东西向伸展,从列日防线北端一直到大海之滨,依凭运河修建,掩护则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不受来自荷兰方向的迂回攻击。

在两条成九十度夹角的防线节点的地方就是马斯特里赫特城,比利时人知道,一旦这个位置失守,德国从这里攻入,可以向南迂回列日防线,向背迂回阿尔伯特运河防线,两条防线就都成废物。所以在运河和马斯河交界的位置,他们把一座高南北长900米,东西宽700米的花岗岩小山掏空,在山体内部修建兵营仓库和交通壕,几乎成90度与地面垂直的山壁和山顶修建炮台和火力点——这就是埃本·埃美尔要塞。

而在埃本·埃美尔要塞北面就是荷兰人修建的一条防线,这条防线也是凭河立阵,而且周围带有很多会让坦克和机械化部队陷住的烂泥滩。无论是部署重炮强攻,还是绕过这座要塞,都是会让整个军事行动丧失突然性。希特勒对陆军参谋部提交的所有攻击方案都不满意,他决定自己想一个计划。

他很熟悉空降兵,但是伞兵降散布太大,不足以形成突袭,但是他知道空军有一种秘密研制的滑翔机DS230,可以实现精确降落。他招来德国传奇式的女飞行员汉娜·莱普,她是希特勒最推崇的两位女性之一(另一个是拍摄了《意志的胜利》和奥运会纪录片的女导演莱妮·里芬斯塔尔),1945年的时候,就是她开着飞机穿越盟军战斗机的封锁和苏军防空炮火,把爱娃·布劳恩从巴伐利亚送到被围困的柏林。她是当时公认的世界最优秀的滑翔机飞行员之一,也是DS230的主要试飞员。

汉娜·莱普看了资料后,认为只要飞机的刹车改进一下,DS230完全可以降落在要塞的顶部。得到这个肯定的回答之后,希特勒下令制定空降突击的计划,并把攻击埃本·埃美尔要塞的任务交给戈林的空军负责。400名精锐伞兵被集结起来秘密集训,在苏台德的前捷克的防御工事中选了一个酷似埃本·埃美尔进行改建,用于训练空降突袭。在德国的一个空军基地里仿制了几个炮塔,用于训练使用武器装备——尤其是一种全新为了伞兵设计的火焰喷射器和带有空心装药的手雷,用来破坏炮塔。

经过这两次改动后,希特勒基本上对计划满意了,黄色计划做好实施准备。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法国和比利时的防线设置,我在上面用一个三角形标出了埃本·埃美尔要塞的位置,那个绿色的鸭梨是阿登山地,可能画的不太准确,但是阿登不是一座山,也不是一个山脉,而是法比卢交界处一片山地和森林地带。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五十 曼施坦因与黄色计划


当黄色方案下发给各级指挥官时,时任A集团军群参谋长的曼施坦因认为这个军事行动并不高明。他认为根据这个方案,盟军在比利时被击败后,就会向法国国内方向撤退,并且重新组织起防御。德军的下一步军事计划,想要占领英吉利海峡的大片领土,就未必能够达成。德军很有可能被阻截在索姆河以北的地区,就像一战一样,这样有限的胜利,并不足以让希特勒取得英法的和平。

曼施坦因认为,应该发挥普鲁士德意志军事学派的传统,注重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不是寻求占领多少地盘。他计划入侵比利时东部和卢森堡之后,在比利时和荷兰发动牵制性进攻,吸引英法军队中最精锐的部分北上,从后法比卢三国交界处的阿登山地进行突破,抄下英法北上军队的后路,然后和北路一起围歼他们。一旦消灭这支又法国最精锐的部队和绝大部分英国远征军之后,那么下一步军事计划就容易的多了。

当时曼施坦因所在的A集团军群司令部位于科布伦茨,刚好被认为当时德国最专业的坦克指挥官,第19装甲军军司令海因茨·古德里安正在附近的酒店。曼施坦因征求了第19装甲军军长古德里安的意见,古德里安认为路途比较困难,但如果组织得当,他的装甲部队是可以穿越阿登山区的。于是曼施坦因邀请古德里安参加这个方案的制定,两个越研究越有兴趣,最后两人得出的结论是,要干就要干一次大的买卖,他们计划要把2/3以上的装甲和摩托化部队集中到一个攻击方向上,一旦越过阿登山区,不是立即北上寻求围歼英法联军,而是向西做一次大胆横向穿插,一直打到北海之滨的敦刻尔克,封堵英法联军的退路,让他们陷入崩溃和混乱之后,在进行围歼。于是曼施坦因重新制定了黄色方案,并得到A集团军群司令伦德施泰特的支持,上交给陆军参谋本部。

陆军司令勃劳希契和总参谋长哈德尔非常讨厌这个计划,认为让4万多辆坦克和各种军车穿越崎岖的山路过于冒险,而且横穿法国北部的行军会形成一个300公里宽的侧面,他们的侧翼和后勤补给很容易被来自巴黎方向的法国预备队切断。于是把方案驳了回去。但是倔强的曼施坦因稍是修改后,又再次呈交上来,然后又被驳了回去。经过几轮拉锯战之后,勃劳希契和哈德尔决定把曼施坦因从集团军群参谋长的位置上调开,去指挥一个军。这个调动属于平调,但是实际上却让曼施坦因从此没有办法把他的意见直接上交给陆军本部。

但是勃劳希契和哈德尔不知道的是,这份计划其实早就进入了希特勒的最高统帅部,因为提出这个方案的人叫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在军事学院开始,他就有金童的称号,是公认军事天才,早就名声在外。总参谋长威廉·凯特尔多次推荐曼施坦因进入最高统帅部工作,希特勒身边的一个军事副官也非常推崇曼施坦因,所以这个军事方案早就被希特勒知晓。希特勒虽然非常赏识这个计划,但是他需要的时间,德国越早发起进攻,那么胜算就越高,拖得时间越长,那么英法的军备水平就越充足,而且俄国的斯大林翻脸的机会就越大。所以他不希望推翻整套计划,重来一次。

就在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的计划将要被打入冷宫的时候,一个意外挽救了这个方案。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五十二 梅赫伦事件


1940年1月9日晚上,在明斯克德国空军基地的一次军官晚会上,第7空降师作战科长赫尔穆特·赖因贝格尔向他的朋友——基地司令埃里希·霍恩曼斯诉苦,说他明天急着去科隆参加一次军事会议,但是冬季这个地区的火车却经常晚点,如果迟到的话会被上司责罚。然后后者很够朋友的说,他明天打算驾驶一架Bf-108型教练机去科隆探亲,顺道可以带上他。但是这位基地司令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位朋友要参加的是一次高级别的军事会议,他的公文包里面带着一份黄色方案中关于空军的全部命令汇总,通过这个方案盟军就能推测出德军的几乎全部作战意图。

第二天早晨,两个人驾着一部没有无线电的老旧教练机起飞了(因为是公机私用自然没什么好货色轮到他们),半路起了大雾,飞机迷失了航向,飞入了比利时东部的梅赫伦地区。当他们降低高度企图观察地形时,五十多岁的基地司令由于久疏战阵,操作失误飞机一头栽入一片农田里。他们出去问路,当从当地农夫口中得知掉了比利时境内时,大惊失色。作战科长就要烧毁自己的公文包,但是悲催的发现自己打火机坏掉了(也许是天气太冷,旧式煤油打火机好出现这样的问题)。无奈之下,又跑去农庄借火(当地人也说德语),当他最后把文件平铺在地上准备烧时,比利时的边防警察赶来把他们俘虏了。

在被带到镇上的警察局之后,作战科长趁看守不备,突然抓起桌上分拣的文件,塞进了火焰熊熊的壁炉。然后看守把他扑倒在地上,把被点燃的文件和他那只严重烧伤的手一起拉了出来。到了这个时候,任何人都能看出,被缴获的文件意义非同寻常,文件的残片被迅速送到了布鲁塞尔比利时军队总参谋部,并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翻译,并把解读出的内容通报给了法、荷、英三国政府

得知作战计划几乎被比利时人完整获取,希特勒又急又怒,他下令立即发动进攻,但是被参谋们制止了。经过一段时间考虑后,希特勒最终在1月16日傍晚下令:无限期推迟进攻,重新制定计划。2月13日,在希特勒的一个参谋安排下,希特勒借口为几位新任职的军长举行一场宴会为名,和曼施坦因见面。在宴席上,曼施坦因详细的向希特勒解释了自己作战计划的各种细节,希特勒非常满意,下令陆军总参谋部以曼施坦因计划为蓝本,重新制定黄色方案。

尽管有希特勒的支持,但陆军参谋长哈尔德还是把曼施坦因的计划改的面目全非,再次变成一个平庸又保守的军事计划。一种说法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在陆军总部掌权的大部分都是保守派的将领,哈德尔本身也反对这种激进的作战方案。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哈德尔当时正在参加一场叛乱,一批贵族出身的旧高级军官们正在密谋逮捕希特勒。他们认为之所以和英法没法达成和平的最主要障碍就是因为希特勒的存在,西方因为反对希特勒,而不想和德国开展谈判。如果在德国拔出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那么他们和英法之间就没有“语言障碍”,可以进行一场“绅士之间”的交流。正式出于这种原因,哈尔德不希望对英法联军进行一场足以毁灭对方的歼灭战,而只是希望能够进行一场有限的“防卫性进攻”。

当看到哈尔德上交的新计划的样子后,希特勒勃然大怒,计划被退回重新修改,并且希特勒决定这次亲自监督整个修改时过程。正式因为希特勒在这个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支持以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为首的新派将领们的主张,最后黄色计划才能以后来的面貌出现,可以说法国战役的最后成功,希特勒功不可没。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两个肇事的衰人,左面的是基地司令,右面的是作战科长,这个科长两眼露神,明显不是保管机密文件的合适人选。

被从壁炉里抢回来的作战计划残片,有经验的军事参谋人员从剩下的部分里可以清楚的推测出德国的作战意图。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五十三 卡纳里斯

对于梅赫伦事件得到的情报英法统帅机构将信将疑,他们怀疑这有可能是一个苦肉计,德国特意把一份假的作战方案散布给他们,然后实际上是要从另外的方向发起进攻,尤其是英国人更加多疑,因为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在一战时的中东用过,二战时也经常用这种伎俩来干扰德国统帅部的判断。但是比利时不得有失,这是英国人为这场战争定下的底线,因为这会让英伦三岛暴露在德国空军的轰炸下。所以甘末林只好下令法比边境的四个集团军进入一级戒备状态,虽然准备进入比利时。

幸运的是比利时人仍然在心存侥幸,他们认为这个可能是一个假情报,或者即便是真的,那么德国也会重新制定新的计划,这样比利时就可以摆脱战争。他们甚至还怀疑,这有可能是英国情报机构玩的鬼把戏,目的是把比利时拖入战争中。

即便今天,历史学家仍然在猜疑这起事故是不是有意而为,因为整个过程实在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两个德国空军少校,再一次公机私用的活动中,把帝国最高军事情报扔在了比利时的一个小村庄上面。历史学家们怀疑这次事件和当时在德国内部进行的反希特勒秘密组织有关系,怀疑的目标直指德国军事情报局长威廉·弗兰茨·卡纳里斯。

卡纳里斯出身在一个显赫的资产阶级家庭,这个家庭的成员习惯于在世界各地来来往往,打理在各地的各种投资和生意,他们家族的血管里流淌着法国、意大利和希腊等很多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血液,是一个典型国际资本家。用用希特勒的话来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蓝色国际”成员。“这些人有时候在法兰克福、有时候在巴黎、有时候在伦敦,或者在纽约和维也纳,他们在哪里都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轻松愉悦,这些人是典型的国际居民,这样的人会爱德国吗?不!不会!”

但是在1935年初的时候,希特勒恰恰把德国最重要的情报组织交给了这样一个不可能爱德国的人掌管,这其中有好几个因素决定了了这次错误的任命。

首先,按照传统,德国军事情报局长应该由海军情报机构推荐,因为它需要经营着一个庞大的海外秘密组织,用来协助和补给在海外从事破交作战的德国军舰和潜艇。所以当海军司令雷德尔推荐来的,当时希特勒权势仍然不稳定,他需要军队支持,所以他不能驳海军的面子。而且如果他拒绝接受这个推荐人选,那么他只能接受来自陆军的推荐,这是更不愿意看得的情况,因为在长刀之夜取缔了冲锋队,到空军和党卫军羽翼丰满这段时间里,德国的旧军事贵族们又趾高气昂起来,让希特勒非常不爽。用希特勒的话来说,“我们的陆军的是反动的,海军是信奉基督教的,只有空军是可以信赖的。”

(解释一下:所谓海军是信奉基督教的意思是,海军高级军官大多数都出身在商业资产阶级家庭,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特点,陆军军官出身地主家庭,海军军官出身商人家庭,在英国也有“托利党的陆军,辉格党的海军”。而基督教是代表普世价值,这些人都有很多海外关系,所以希特勒认为这些人不可信赖。纳粹党希望能够复兴日耳曼的民族神祗崇拜,用奥丁和托尔代替耶稣基督,希姆莱还招来一个自称古日耳曼萨满后裔的神棍来设计宗教仪式,但是设计出来的仪式却明显仿照天主教的。)

其次,卡纳里斯在年轻时是军队中一个激进的右翼人士,他坚定的反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布尔什维克主义,在这项事业上,卡纳里斯和德国纳粹形成了很短暂的同盟,在1933年时他的海军情报机构帮助纳粹党获取了很多重要的政治情报,所以希特勒对这个人有一定印象,而且印象还不错,这也是希特勒选人用人的习惯,借助于直觉,但是后来证明他的这次直觉是个严重的错误。

第三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干收集海外情报这一行,就需要这种国际家庭里出身的人选,他们必须熟悉各种海外情况,在各国都有很广的人脉,可以和各个国家的人打交道,发展情报组织。当时德国军事情报局百废待兴,正是需要这种人物。这一点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天生就不利,而英国就天生有利,因为这样的国际居民们不会爱自己的祖国,但是一定会爱一个以维持自由世界秩序为己任,并且愿意为了保护自由世界牺牲自己的大帝国的国家。

卡纳里斯上任之后,工作卓有成效,很快就建立了一支很有规模的国际间谍网,希特勒尤其是对他在西班牙内战期间的工作大为赞赏。

在希特勒的新任和放权下,卡纳里斯把德国的军事情报局经营成自己的独立王国,情报局的高级主管全部都是由他一手选拔任用,卡纳里斯选拔主管人员的首要原则就是要符合阶级要求,必须是出身高贵具有工资以外收入的绅士。靠着这种阶级的凝聚力,卡纳里斯的情报局变成了纳粹德国中一个密闭的堡垒,内部没有任何有效的审查机制。

当1939年9月,英国对德国宣战之后。卡纳里斯召集他在情报局高层的党羽们,毫无顾忌对他们宣布说,“在未来的这场战争中,如果德国战败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是德国战胜,那么无疑将是一场更大的灾难,所以德国军事情报局在战争中的主要工作就是促使德国的战败。”

从苏台德事件开始,卡纳里斯率领的情报局就有组织的向外泄露德国军事和外交机密,来自卡纳里斯的情报和用于破译德国恩格尔密码机的“超级机密”系统是盟军最主要,也是最可靠的两项情报来源。而且这种来自内部的无情破坏,往往混绕了德国反情报机构的视听,让他们无法判断出到底是德国的电传密码机的技术被攻克了,还是由于内部出现了叛徒。德国在1942年到1943年,好几次都严重怀疑盟军具备了破译恩格尔密码机的技术手段,但是最后直到1944年才正式确认这个事实,这时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德国工业遭到大规模轰炸,已经丧失了继续作战的能力。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五十四 贝格勃劳啤酒馆爆炸案(上)

11月8日是纳粹党神圣的日子,在1923年的那一天,这个草创的德国南部小党发动了啤酒馆暴动,对资本主义和布尔什维克主义打响了第一枪。在希特勒掌权后的每一年里,都会在慕尼黑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但是今年由于时局紧张,庆祝活动被缩减,而且取消了户外徒步游行的活动——在往年的这些活动中曾经出现了企图刺杀希特勒的事件。但是希特勒认为仍然要到当年举行暴动的贝格勃劳酒馆,参见每年一次的纳粹党老战士聚会,通常他会发表讲演,然后和当年参加暴动的老战士们喝喝啤酒,聊一聊当年的峥嵘岁月。不过希特勒不知道的是,一个人名不见经传的正在计划在哪里刺杀他。

这个人叫乔治·奥尔格·艾尔塞,细木工兼钟表匠,是双手非常灵巧的人。他性格内向,没参加过任何政党,平时也不热衷于政治,所以并不受德国秘密警察的注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几乎和政治绝缘的人,却1938年夏天的时候,他萌生了杀死希特勒的念头。和很多企图刺杀希特勒的人一样,选定每年的“啤酒馆暴动”纪念日都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总会举行很多固定的仪式。他选择了在贝格勃劳酒馆安装炸弹的方法。

艾尔塞用一年时间作准备,他从一家兵工厂偷偷运出110磅烈性炸药,在一家采石场弄到甘油炸药和引爆装置。1939年8月,艾尔塞搬到慕尼黑,每晚装扮成一名酒客来到慕尼黑贝格勃劳啤酒馆查看环境。啤酒馆既是南德居民饮酒社交的地方,也往往是举行会议的场所,所以都配有讲台。艾尔塞选中了讲台背后的柱子作为安装定时炸弹的位置,然后接连几个晚上在酒馆清场的时候,他偷偷躲在一个角落里隐藏着,等到夜深人静开始工作。他用特种锯子小心翼翼的锯开柱子的木头表面,把里面的木头芯抠出来一部分,然后把木头表面的部分装了以上折页,伪装成完好无损的样子,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活动的小门在柱子上。

到了11月7日,艾尔塞再次故技重施,在酒馆清场的时候留在里面,趁着夜深人静将一个用钟表定时的炸弹装在活门里面。按照惯例,希特勒都是晚上9点开始演讲,所以爆炸的设定在设定为9点20分。但是在8日晚上,慕尼黑突然起来大雾,机场被封闭,需要当晚返回柏林的希特勒只好选择乘速度更慢的火车作为离开慕尼黑的交通工具。所以他8点30就开始演讲,到了9点07分,讲演结束后,也没有留下来喝酒,和老战士们简短的寒暄后,于9时12分匆匆离开了会场。8分钟后,埋藏在演讲台后方的炸弹爆炸,当场炸死8人、炸伤63人。伤者包括爱娃·勃劳恩的父亲在内,他借到一枚没有参加晚会的老战士党员证,混了进来。

爆炸发生后,党卫军保安处立即认定是在英国情报组织的指使下,国防军高级军官们们做的——实际上他们也确实在策划刺杀希特勒。在希姆莱的强烈要求下,两名英国军情6处的高级特工被从荷兰绑架过来,在此之前,海德里希的保卫处特工装扮成国内反希特勒势力的接头人和他们进行联络,企图摸清国内反希特勒分子的成员和组织,他们一度已经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并且开始逼近包括卡纳里斯在内的黑色乐队成员的犯罪证据,但是就此完全前功尽弃。在绑架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后,德国南部边境上,真正的作案者在企图偷渡到瑞士的时候被捕,从他的行李了搜出了一份定时炸弹的设计图纸,并对刺杀事件供认不讳。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五十五 贝格勃劳啤酒馆爆炸案(下)


贝格勃劳啤酒馆爆炸案是典型的独狼式袭击,恐怖分子一人作案,动手能力强,不需要外人协助。作案人性格内向,平时不是政治活跃分子,不受安全机构注意,但是往往这种人最容易做出惊人之举——那些经常上街游行的人小打小闹可以,到了关键时刻往往就怂了。

最令人着迷的是,为什么这个艾尔塞为什么起了要杀死希特勒的念头。艾尔塞给出的理由有两个,第一,他认为希特勒危险的政策会让德国卷入世界大战,他不想看到战争。第二理由是,在希特勒的经济政策下,他的收入变得比魏玛时期更少了。因为他主要服务于社会上的高收入阶层,但是希特勒对这些人征收重税,导致他的客户消费能力变低。后者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理由,因为他的技术需要长期的实践训练,而且无法通用,如果你是钳工、车工或者焊工,可以在很多行业里的找到就业,但是细木工和钟表匠不行。当你看到所有人的生活都变好,唯独自己似乎社会抛弃,自然萌生一种极端思想。

这是人类政治思潮产生的现象,先从自己的个人利益出发,然后需要寻找一个大义名分,让自己的思想符合社会道德标准,最后他会自我催眠,让自己以为是为了某种伟大的事业进行斗争,这时候他的大脑会不断增加脑啡肽的分泌,让他兴奋和勇敢,最后他会因为脑啡肽上瘾,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固定的激励回路,而分不清到底自己的是为了私利还是大义。

这种生理机制是生物学上进化产生的一种有利于生物群体生存的机制,但是对于不同的人,他们分泌脑啡肽的速度有很大差异,在大脑中形成激励回路的速度也不同。人类历史上那种最无私忘我的人往往都是那些脑啡肽分泌更多,形成激励回路更迅速的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民族事业的希特勒无疑就是这种人,那元首那神坛上光辉伟大的形象之下,我们仍然可以从他的早年经历中找到把他引向这条道路的那个“小我”。

他早年希望能成为一个著名的画家,或者一名伟大建筑师。当这条道路走不通的时候,他才选择了从事政治,而艺术和政治是当时他那种出身底层的青年人唯一可以爬上社会上层的两条道路。当他一次次讲演,在台下爆出山呼海啸的欢呼声中,他完成了自己的蜕变,又一个追求个人飞黄腾达的普通人,变成了决心把自己的全部的全部都献给民族事业的超级英雄。

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当年希特勒成为一名著名的画家,赚了很多钱。后来另一个人成为德国元首,也执行和纳粹同样的经济政策,富人们的收入缩水,希特勒的画卖不出去,那么希特勒会不会成为一名伟大的反纳粹战士?

历史上的超级英雄不论他们效忠于什么样的信念,他们往往都有一种相似的特质,那就是善于自我催眠的同时,也善于给周围的人催眠,这种人具有一种天然的忘我和感染他人的能力,在加上一定的天赋和领导组织能力,那么他就能被时代铸造成一种历史永恒的符号。

毫无疑问希特勒就是这种人之一,他是天生的英雄胚版,只要时代给予他机会,那么就能成为一种超级英雄。至于这样的英雄人物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看待世界,往往是他的个人出身和经历所决定的,本质上历史是经济和社会结构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但是他往往也拥有一些偶然性,这种偶然性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个阶级能产生希特勒这样的超级英雄。如果我们把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或者纳粹党内的竞争者斯特拉塞尔放在希特勒的位置上,那么他一定无法做出如此史诗般的功业。如果希特勒是一个容克军官的话,那么在1933年接管魏玛政权的人就一定不是纳粹。

希特勒出身在一个平民家庭,这对于绝大多数的德国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个幸运,但是也是他们的不幸。因为这种底层的出身,穷人们的愤怒、嫉妒和缺少政治教育的特点,在铸造这个超级英雄的过程中,融入了太多的偏见,这些在普通人身上也许不太容易发生问题的东西,在希特勒的位置上就会产生非常巨大的缺陷,这种缺陷会最后会导致他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当在专列上得知了爆炸案之后,希特勒沉默了很长时间,脸色阴晴不定,最后,他变得更加卓信自己的被命运选中的哪个人,为德意志建立一个千年帝国的英雄人物,他声音沙哑的说“现在,我心满意足了!我比平常离开贝格勃劳酒馆早,这正是上帝的意旨。上帝有意帮助我达到目标。”


楼主:淼水有鲸

字数:79510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7-09-22 20:31:16

更新时间:2021-04-03 03:17:26

评论数:1492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