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想发财不得不读的一本书:胡雪岩经商的智慧!!(每日保持更新)

想发财不得不读的一本书:胡雪岩经商的智慧!!(每日保持更新)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杭州的意外失守,让咸丰皇帝震惊不已,为了夺回这座大清最重要的粮饷供应基地,咸丰皇帝急令江南大营出兵救援,结果中了陈玉成“调虎离山”之计。一战过后,江南大营损失惨重,统帅和春羞于见人,选择了上吊自尽。而看见清军一路溃败后,两江总督何桂清被吓得心胆俱裂,当初什么“剿灭长毛、力保杭州”的誓言,全都抛到“爪哇国”去了。他打不过太平军,更害怕皇帝怪罪自己,所以到了最后,何桂清也不管不顾了,直接选择了弃官逃跑——直接逃到了上海的洋人大使馆里,希望洋人能够保护自己。
虽然何桂清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那个时候不比现在,没有什么引渡手续,洋人也犯不着为他与大清伤了和气,所以绳子一套,就给押回来了,直接关进了刑部监狱。
在何桂清坐牢期间,虽然王有龄和薛焕拼死上疏乞恩,但是朝廷依旧不准。
最后,在吃了两年窝窝头后,何桂清还是被判了死刑,在北京菜市口被斩首示众。
以才敏负一时之望,膺江表重寄。桂清无料敌之明,又失效死之节。身名俱陨,罪实难辞。——《清史稿》
这番评价,绝对是何桂清一生真实的写照。
同治元年(1862年)十二月,原道光进士、内阁学士、兵部侍郎、江苏学政、礼部与吏部侍郎、两江总督,王有龄一生最大的贵人何桂清,终于结束了自己胆小而懦弱的一生,时年四十六岁。
伴随着这场战争的惨败,如今在江苏、浙江一带,清军将领死的死、逃的逃,再无可调之将、善战之兵,局势已经完全失控,而为了重新收拾这个烂摊子,以前不能用的人,不想用的人,也不得不用了。
这位让咸丰皇帝“痛并快乐的人”,就是湘军的最高统帅、一代完人曾国藩。
至此,这位大清第一与皇帝唱反调的大臣,终于得到了自己一生中不是最大,却是最肥的一个官职。
当然了,伴随着浙江巡抚罗遵殿的战死,浙江成了一个“无主之地”。虽然朝廷明明知道王有龄是何桂清的死党,是不能够委以重任的,但是现在是非常时期,大清急需要各种背黑锅的大臣,所以咸丰皇帝大笔一挥,王有龄立刻加官晋爵,他成了新一任的浙江巡抚。
当收到这封委任状的时候,我们真的不好猜测,王有龄到底是在哭,还是在笑,或许是“哭笑不得”吧。
要知道,从一个碌碌无名的捐官,成为了一个正二品的封疆大吏,而且还掌管着中国的首富之区,王有龄从此飞黄腾达、锦衣玉食,并且前途不可限量。但是,由于现在是一个非常时期,所以浙江巡抚这个位置异常地危险。从咸丰四年(1854年)开始,朝廷接连委派了十三任浙江巡抚,他们居然全都战死沙场,无一生还。
新任浙江巡抚王有龄注定将成为这个“魔咒”的第十四个牺牲品,且将是最后一位。
当然了,任何人都不想身首异处、战死沙场,所以王有龄刚刚上任后立刻展开了大规模的团练行动。按照王有龄自己的初衷,他要练就一支强大的部队,一支完全能够与“长毛”一决生死的部队。
虽然王有龄的愿望是好的,办法也是可取的,但是铁的事实告诉他,想要练就一支“湘军”那样的部队,那几乎就是一个梦。而这个原因也非常简单:王有龄没有钱。
要知道,团练实际上就是一种私人性质的防卫部队。这种部队只忠于个人,不忠于国家,所以这叫“个体经营”,国家没有这方面的指标,也没有这方面需要,自然不会拨款。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cndx8351 379楼 2014-06-04 08:59:32
又好一整子没更了,求速度
-----------------------------
一直在更新啊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曾、王交恶

自从胡雪岩想到这个揽钱的办法,王有龄开始发家致富后,曾国藩悔得肠子都青了。
要知道,虽然他从江南等地搜刮了不少金钱,但是与王有龄这种揽钱的办法相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值一提。而且自从湘军西进后,各种战事接连不断,饷银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所以到了最后,曾国藩想了一个“非常不要脸”的办法:他上疏咸丰皇帝,请求把江南的赋税全部押解至湖南,以充军用。
一石激起千层浪,曾国藩的这种“伸手抢钱”的办法,彻底激怒了江南所有的官员,王有龄更是跳起脚来骂道:“见过不要脸的,可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曾国藩你就是一个无赖、混蛋……”
虽然以王有龄为首的江南各级官员们全部抵制曾国藩这种不要脸的行为,但是他们共同的大老板、那位端坐在紫禁城里的咸丰皇帝,却另有打算。
如果按照朝廷之前的惯例,汉人根本就不能委以要职,曾国藩也不可能敢提这种无理的条件,但是现在战事吃紧,太平军的势头也正炽,如果贸然回绝了曾国藩的请求,导致他以后出工不出力,那么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还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这样“溺爱”着曾国藩,全盘接受他所有的条件,势必会助长他的气焰,也会造成湘军尾大不掉、难以驾驭的局面,所以朝廷在饷银分配上还是要有自己的原则的。
是给,还是不给,这真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结果,咸丰皇帝考虑再三后,害怕“因小失大”,所以就大笔一挥,完全批准了曾国藩所有的请求。
这一下子,曾国藩高兴了,而王有龄却彻底地急了。
一石再次激起千层浪,王有龄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钱财,就这样被曾国藩白白拿走了,成为湘军扩军的费用,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而且退一万步说,如果助长了湘军的气焰,势必会造成太平军西面防线的全盘溃败,到时候这些太平军无处可去,他们只能来自己的东面撒野,一到那个时候,自己的浙江将永无宁日,并且战事连连。
综上所述,平白无故资助湘军的行为,除了丢尽颜面外,这还不是“给他人做嫁衣”的问题,而是在引狼入室、没事找死,所以到了最后,江南各级官员全部心照不宣,迟迟不肯押解这批钱粮。
江南各级官员这么一消极怠工,曾国藩就彻底愤怒了,他满心欢喜地以为,有了咸丰皇帝的圣旨,江南的这笔钱财就算到手了,一切都将变得极其顺利,下面……
到了最后,曾国藩惊讶地发现,“下面”没有了!
整整半年过去了,别说是整车的金银财宝了,就是一个江南的铜板,曾国藩也没有见着。面对这种局面,曾国藩无比愤怒地跳起脚来骂道:“见过耍人的,可没见过这么耍人的,王有龄你就是一个无赖、混蛋……”
事后,曾国藩立刻上疏朝廷,弹劾王有龄不听圣命,延误军机,要求严惩不贷,治王有龄等人的罪,以儆效尤。
虽然曾国藩恨不得杀了王有龄,但是朝廷还是有自己的安排,如今天下大乱,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王有龄,让他去顶浙江巡抚这个大黑锅,你要是把他革职查办了,让谁去守江浙的“鱼米之乡”呀?
所以到了最后,咸丰皇帝还是选择了充耳不闻、装聋作哑,他只是把曾国藩的诏书交给了王有龄,让他们庭下和解,自行协商。
当看见曾国藩这封杀气腾腾、咄咄逼人的奏折后,王有龄气得脸色都变了,他立刻回复曾国藩,不是卑职不尽力,而是因为现在“马瘦、天热、多雨、难行”等原因,这些粮饷根本没法运,反正就是一个字:拖。
拖到最后,因为咸丰皇帝的突然病逝,这件事情也就无疾而终、不了了之了。至于这笔钱最终的归属问题,自然是谁拿到手,最后就归谁所有了。
这笔钱,最终还是归属了王有龄。殊不知,虽然他在与曾国藩的第一次交锋中,王有龄可谓完胜,但是他根本还不知道,此时此刻,在他一个不知道的地方,有一个人已经燃烧起了熊熊怒火。
这火,是羡慕之火;这火,是妒忌之火;这火,是仇恨之火;这火,不是
把王有龄烧死,就是让纵火之主最终引火自焚。“王有龄,算你狠,有你没我,咱们走着瞧。”说这句话的人,就是那位“一代完人”曾国藩。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溜进阳光里的梦 383楼 2014-06-05 13:01:31
up
-----------------------------
3q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Jasper728 385楼 2014-06-05 21:09:06
慕名而来期待尽快更新
-----------------------------
哈,明天继续。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cndx8351 388楼 2014-06-06 16:38:55
5.27号之后的我怎么看不到呢,是软件出了问题?
-----------------------------
不对啊,一直在更新,在天涯上哪有什么软件?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彻底决裂

自出兵以来,曾国藩不敢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也一直是顺风顺水,胜多负少的。虽然在军事上,曾国藩不敢说完美无缺,但是在政治斗争中,曾国藩可算是百战百胜,天下无敌也。
如今大清其他部队接连溃败,唯我一支湘军能够委以重任,特别是咸丰皇帝驾崩后,慈禧太后为了让我踏踏实实地平叛,她赐予了我大清自建国以来古今未有之官职:四省总督!
所谓的“四省总督”,就是江西、安徽、江苏、浙江这四省所有的军事,四省所有的政治,四省所有的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等所有文武百官,全部听从曾国藩的调遣。
这已经不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的问题了,这已经直接分皇帝的权了。凭借着“四省总督”这个无比强大的头衔,如今的曾国藩,俨然已经取代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如今的他,才是这个帝国真正的“东南之主”。
此时此刻,对于这位新任的“东南之主”而言,人有了,钱有了,权力也有了,整个东南四省之内,无人可再与之抗衡。但是,曾国藩却惊讶地发现,
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居然还有一个人不听自己的话。这个人,就是现在的浙江巡抚:王有龄。自从暴发了那场“金钱风波”后,王有龄与曾国藩之间的矛盾,已经彻底
公开化了,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对于曾国藩而言,王有龄有严重的经济问题,他擅自敛财,账目不清,还不接受检查,且虚报战功,更不听我指挥,实在是罪大恶极,天地可诛!
而对于王有龄而言,曾国藩功高震主、要挟皇帝、滥用权力,自恃战功与威望,变得野心勃勃,目中无人,虽然他天天满口仁义道德,但本身就是一个衣冠禽兽!
总之,虽然大家都说了不少对方的坏话,但是归咎起来,只有四个字:看不顺眼。这种互相看不顺眼的局面,将因为三件事情,最终被无限地放大,最后导
致其中的一方,付出自己鲜血和生命的代价。王、曾交恶的第一件事:王有龄求援。原来,在两年前,即咸丰十年(1860年)五月的时候,太平天国的“忠王”
李秀成,他组织了一次规模庞大的西征,其目的是解救安庆之围。虽然太平军西征的目的是安徽,但是浙江巡抚王有龄,却估计错了战局,王有龄认为太平军不会去安徽,而是要来自己的浙江,所以他就向曾国藩求救。
对于这封求救信,曾国藩初看,这是好事啊,这个熊人终于熊了;但是,等他再一细看,曾国藩就彻底怒了;因为这封求救信上,王有龄除了大喊救命以外,什么“表示”也没有。
按照曾国藩的逻辑,你浙江是一块富庶之地,有的是钱,而且你还“欠我钱”,我替你保平安,你总得意思意思吧,否则我的弟兄们就会不高兴,而且你也不差那两个钱;可是按照王有龄的逻辑,你曾国藩身为两江总督,保家护民是你分内的事情,凭什么还要钱。
一个“钱”字,真是难尽天下英雄呀。到了最后,曾国藩是死活都要,王有龄是死活不给,双方都是要脸面的主儿,所以到了最后,这场谈判就不欢而散了,而救援杭州的事情,也就彻底黄了。经过了这么一件事情后,王有龄算是想明白了,与其指望别人,不如求救
于自己,只有组织大规模的团练,让自己实力变强大了,才能保住浙江这片乐土。
话虽如此,但是铁的事实告诉他,这就是王有龄的一厢情愿。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王、曾交恶的第二件事,借师助剿。
事实证明,“团练”这个差事,这真不是一个人干的活儿!
虽然江浙是鱼米之乡,粮饷充足,如果王有龄想招兵买马的话,他还是可以轻易完成的,但是如果论这些士兵的“素质”情况,王有龄只能捶胸顿足、欲哭无泪了。
想想当时的时代背景吧,到处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但凡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都去了洪秀全那里;次一点的,也仗着一身武艺,去做了土匪、强盗;最后剩下的人,才来王有龄这里报名参战。
除此之外,中国特有的“地区差异性”问题,单靠丰厚的金钱和残酷的训练,这也是无法解决的。
要知道,太平天国的发祥地是在广西,那里土地贫瘠、物产匮乏,民风彪悍,人家都信奉“脑袋掉了,大不了一个碗大的疤”之类的玩儿命理论,所以导致太平军皆不怕死,战斗力也极其生猛;反之,浙江山清水秀,读书人居多,人家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去玩儿命地考取功名,实在不行就去经商,最不济就还可以搞点儿旅游业,实在犯不着去拼死玩命。
雇佣这种天天混饭吃的士兵去打仗,结果可想而知。
为了保护湖州这块富庶之地,王有龄真是下了血本,他在这里雇佣了一万人左右的部队。虽然这些人人数众多,且装备精良,但是仅仅经过一战,王有龄就彻底看明白了,自己的眼睛算是瞎了,这些钱也全都打水漂了。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当地一伙三百人的土匪攻击湖州,结果这一万守军一哄而散,全线溃逃。除此之外,这些士兵还非常地“仗义”,他们根本不懂“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道理,全都带头逃跑,直接把王有龄同志变成了光杆司令,要不是他当年落魄过,身体条件还不错,估计就直接战死沙场了。
拼死拼活地逃了回来,王有龄算是看明白了,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然而这一次,他算是彻底地开了眼界了:这就是传说中的“熊”兵集团,不是一个,而是整整一群。
这真是一个无比“光荣”的集体。
每每想到这些,王有龄都不由地感慨道:“曾国藩同志,雇佣这些人去打仗,您是怎么活过来的呀!”殊不知,最初曾国藩也跟王有龄碰到了同样的问题,他还气得差点儿跳了江。
痛骂归痛骂,但是面对这种局面,王有龄依旧没有办法,浙江兵的素质就是这样,换了一拨也无济于事。只不过长此下去,王有龄不是被累死,也会被拖累死。
就在王有龄无可奈何、万念俱灰之际,胡雪岩却兴冲冲地跑来献策,他手舞足蹈说道:“雪轩,我找到了一些强大的士兵,如果雇佣他们,大事一定可成!”
虽然胡雪岩的话,给了王有龄一剂强心剂,但是等胡雪岩讲完后,王有龄却彻底愤怒了,他歇斯底里地对胡雪岩大吼道:“雪岩,你这是要害我呀,今日之事无须多言,我决不同意!”胡雪岩到底说了什么话,会让王有龄如此的动怒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没网砸碎手机 394楼 2014-06-08 22:43:16
为什么不更新了哪?
-----------------------------
一直在更新啊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第九章 致命的漏洞

借师助剿

咸丰十一年(1861年),伴随着太平军不断东进,江浙等地全都不得安宁,特别是那个有“天下膏腴”之称的上海,也彻底出现了变故。
在天下大乱的背景下,上海“小刀会”的刘丽川等人暗中与太平军勾结,策划着里应外合,一举攻陷这座富庶之地。但是,就在他们密谋造反期间,一个会员口风不紧,他无意间走漏了准备造反的消息,直接让当地官府知道了。
上海官府察觉后,他们立刻组织了大规模的抓捕,并且挨家挨户去搜。在这种情急之下,刘丽川等人也不管不顾了,他们立刻提前起义,不仅一举攻陷了上海县,还斩杀了县衙内所有工作人员,并以这个县城为基地,开始轮番向上海进攻。
就在攻击上海的时候,刘丽川等人却忘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虽然上海很大,但是它里面的中国建筑物却不多,上海一半以上的土地,都是各国的租界地,洋人一看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他们立刻出动了黄浦江的各种战舰,全力攻击小刀会,并且还炮轰了上海县。
面对洋人的全力反击,刘丽川等人根本就无法抵挡,所以他们只能退了回去。而为了能够攻进上海城,刘丽川等人就派了一名说客,他告诉那些洋人,说小刀会和太平天国是兄弟,太平天国和洋人又是一家人,所以小刀会和洋人也是兄弟一家的,所以我们绝对不会损害洋人的利益,只要你们洋人不干预,我们绝对不动你们的租界。
在晓以利害、许以厚利后,这些洋人被小刀会的人说动了,他们改变了之前誓死对抗的态度,而是选择了中立的立场,任由小刀会和清军死磕了。
洋人撒手中立的态度,一下子急坏了大清所有的官员,特别是胡雪岩。要知道,上海可是胡雪岩出口蚕丝的重要口岸,如今他手里还囤积着价值四十万两白银的蚕丝,这要是让小刀会的人占领了上海,自己这些钱就全完了。
除了胡雪岩以外,新任江苏巡抚薛焕,他更是急得不行。为了保护上海城的安全,薛焕一面增派官府的力量围剿小刀会,一面亲自游说这些洋人,希望他们改变自己先前的决定。
薛焕恳切地告诉这些洋人,让他们千万不要相信小刀会的那些鬼话,那样只会损失你们洋人自己的长远利益。虽说现在这些太平军声势浩大,且已经成立了十年之久,但是我大清的龙脉还在,不可能被这些长毛颠覆,你们洋人也不可能等到与长毛做生意的那一天。
再次晓以利害、许以厚利后,这些洋人又被薛焕所说动,他们又改变了之前选择中立的态度,恢复了誓死对抗的立场,并且发誓与清军共存亡。
洋人的这次临阵倒戈,导致小刀会再无反击之力,而就在这个时候,小刀会内部还出现了叛徒,最后刘丽川等人被捕,其余人马边打边撤,向西投靠太平军去了。
在亲眼目睹了“小刀会起义”的全过程,以及那些洋人的“实力”后,胡雪岩不由得震惊不已,难怪我中华四万万同胞,却无法打赢这区区数万的洋鬼子,这洋人的战舰之强、火炮之狠,都是自古未有。于是,他这才萌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借洋师之力,以助剿灭长毛。
殊不知,胡雪岩的这条建议,虽然合情合理,也有理有利有节,但是对于大清的官员们来说,不管是谁,这都是不可能接受的。
因为这个里面,涉及一个简单而复杂、愚蠢而英明的问题:面子。
要知道,从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洋人由西面而来,凭借船坚炮利,接连攻占广州、宁波、镇海等地,打赢清朝数万雄兵,兵锋更是直抵天津大沽口,并且威迫大清签署《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各种丧权辱国的协议。这还不算,这些洋人更于咸丰年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攻陷了大清帝都北京,还纵火焚烧了中国最伟大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
如此的国恨家仇、世代恩怨,我辈理应永记于心,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当时的大清官员们一定在想要仇人血债血还,如今胡雪岩却要我们和那些仇人合作,你到底是何居心?意欲何为!
退一万步说,即使我没有那种雄心壮志、宏伟目标,让我去和一个揍过我的人合作,那也不可能!
这种行为,说得好听点儿,叫作坚守原则;说得不好听点儿,叫作不识时务。明朝就死认了这个“理”,崇祯末期天下都那么惨了,还坚守自己的原则,他们认为上邦,理应四方来拜,所以誓死不与大清谈判,到了最后,不想丢面子,那就只能丢命。
明朝灭亡后,清朝也完全继承了它的这种“优良传统”。乾隆年间,英国使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希望与中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并且希望能够自由通商。
然而,在这次外交的宴会中,乾隆皇帝告诉这些英国人:“回去告诉你们那个什么乔治(英国国王),你们的孝心我知道了,你们的礼物我也看见了,我什么都有,你们也不用费心了;至于通商的事情,我看还是算了吧,反正我们也不买,而这些东西,你们也不要再送了,反正以后我也用不着。”
乾隆皇帝的这番话,已经把这些英国使者气得够呛,而乾隆皇帝后面的话,则让他们彻底崩溃,并且一辈子不能释怀。
乾隆皇帝继续说道:“听说你们那里是一块蛮荒之地,生活极其困难,我看你们可怜,就打发你们一些锄头、谷物,还有几个赏钱,回去好好地种地,好好地生活去吧。”
伴随着这种充满傲慢和偏见的言语,这些英国人气愤不平地回去了……
几十年之后,这些在蛮荒之地拿着锄头玩儿命种地的英国农民们,驾驶着无敌的战舰,气愤不平地回来了……
直到这个时刻,这个沉浸在“地大物博”王朝里的中国,在被西方炮火攻得体无完肤后,才从“千年辉煌”的美梦中苏醒,并且开启了一条百年屈辱的近代史之路。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综上所述,因为这样、那样的种种原因,在当时的中国人眼中,这些洋鬼子就是仇人,而且是永世不忘的世仇。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 帕麦斯顿
在中国,最早明白这句话含义的人,就是那位一代红顶名商——胡雪岩。因为是商人,所以胡雪岩清楚地知道,什么面子,什么恩仇,全是上个世纪的事情,这个世界就认两个字:利益。
按照胡雪岩的这种定义,如果能和洋人合作,让他们帮助大清剿灭长毛,一定能够无往而不利;平息这场叛乱,也就指日可待了。而且通过与洋人合作,能够互相了解,加深彼此的印象,这对于未来一起做生意,也是一个不错的决定。
殊不知,在“借师助剿”这个问题上,那位一代完人曾国藩同志,他就直
言不讳地上疏道:“虽我帝国断无惧怕夷人之理,却万不可有引狼入室之举。 ”言下之意,不言自明。引狼入室、养虎为患的危害,要远远大于那个所谓的“利益”。毕竟书读得少,对于胡雪岩的这番见解,我只能够说一句:“胡雪岩,
您至死也不过是一个商人。”也许他未来的悲惨结局,早已在命中注定了……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将心比心

不管胡雪岩如何苦心相劝,王有龄依旧不为所动,所以到了最后,招募洋人保护杭州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既然无法雇佣洋人,胡雪岩只能另辟蹊径、再想办法,所以胡雪岩就抛出了自己第二套方案:购买洋枪、武装团练。
这个建议,我看行。
在亲身体会了洋人的厉害后,不管是胡雪岩,还是王有龄,他们都清楚地知道,洋枪的精度准、火力猛、杀伤范围远,不用近身,就能杀敌于数里之外。如果有了洋枪这种武器,即使是现在弱不禁风的团练部队,也能够发挥出无穷的力量了。
虽然使用洋枪这个办法,在现在人的眼中,这是一个非常稀疏平常的办法,但是您要知道,在当时的时代,除了胡雪岩、李鸿章等少数人以外,根本没有人看得见这里,即使是那位名震天下、号称天下“第一完人”的曾国藩,他也看不出这里的端倪。
在重视火器方面,曾国藩不止一次地重复道:
然制胜之道,实在人而不在器。真美人不甚争珠翠,真书家不甚争笔墨,然则将士之真善战者 ,岂必力争洋枪洋药乎?
后世总是说,曾国藩的洋务运动怎么怎么的好,他有多么认可洋务运动,他有多么的“伟大”。而实际上,不管后世如何赞美曾国藩,但在我的眼中,那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好像跟曾国藩没有多少关系。
在“洋务运动”这方面,曾国藩根本不如自己的学生李鸿章,也不如那位后来顿悟的左宗棠,更不如这位只认金钱、只讲利益的胡雪岩。
适应历史的发展规律,重新审视中华民族的弊端,接纳那些欧洲先进的思想和武器,无论后世如何抹灭,这依旧是胡雪岩不朽的“政绩”。
殊不知,胡雪岩接下来做的事情,则更加地“传奇”。
在征求王有龄同意后,胡雪岩立刻去上海置办枪械,而身为阜康钱庄的最大老板,真金白银自然是不用放在身上的,只需要从钱庄分店垫付便是。
一路无语,在经历了一段颠沛流离的旅途后,胡雪岩一行人来到了上海。到了目的地后,胡雪岩在漕帮尤五的帮助下,找到了这里的一位精通洋文的中国人,现法国领事馆工作人员:古应春。
这位古应春同志,他是广东潮州人士,由于小时候家贫,古应春就被家人卖到了当地的一家洋人教堂,他在这里负责各种打杂的工作。而由于从小就和洋人打交道,所以古应春精通好几门的外语。如果按照现在的定义,就是和八国联军骂街,古应春也毫无惧色。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更新完曾国藩、胡雪岩,接着更新“智谋三臣”,欢迎继续关注!~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richard748 405楼 2014-06-11 17:53:57
书匠 11号了哈
-----------------------------
嗯,马上上菜!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到了成年后,古应春就随一个远房亲戚来到了上海,在这里做一些小本儿的买卖,后来天下大乱,这位远房亲戚被打死了,古应春这才躲到了法国大使馆,在这里继续干一些打杂的工作,顺便谋口饭吃。
虽然古应春一直给洋人打工,也替洋人办事,但他却有自己的处世原则,他特别痛恨那些耍两面派的中国汉奸们,利用中国人听不懂洋文的原因,联合洋鬼子一起欺骗中国人,所以胡雪岩非常钦佩他的为人,双方更是一见如故,并且称兄道弟。
胡雪岩在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后,古应春想了想,他告诉胡雪岩:“现在正好有一个洋人,他想卖掉一批枪支弹药,只不过……”一听这话,胡雪岩立刻就明白了,他马上说道:“贤弟不用再说,关于报酬之事,为兄绝不会亏待与你。”而一听这话,古应春立刻反驳道:“大哥言重了,小弟并不是贪图那点儿
钱财,只是小弟有一个愿望,还望大哥成全。”胡雪岩问道:“哦,你有何事?但说无妨。”古应春回答道:“小弟从出生到现在,一直给那些洋鬼子打工,已经彻底
厌烦了,如果大哥不嫌弃,我想去您那里上班,不知大哥肯收留我吗?”
“这有何不可!”一听这话,胡雪岩美得都蹦起来了,他清楚地知道,只要他还从事蚕丝的生意,他以后就会和洋人打无数次交道,对于他这种目不识丁、胸无点墨的人来说,他太需要这样精通洋文还不卑不亢的中国人了。
“那,就这么说定了?”古应春颤颤巍巍地问道。“没问题,你明天就来上班。”说到这里,胡雪岩停顿了一下,他不动声色地问道,“你家里一共几口人呀?可结婚否?”
一听这话,古应春就彻底懵了,怎么突然聊起家庭情况了,我这又不是要相亲。话虽如此,即使古应春大为不解,他也只能如实回答道:“小弟已经成亲,家中父母妻儿一共五口。”
“哦,那一个月需要多少钱?”胡雪岩又继续问道。“每月大概需要十两纹银,最多十五两足矣。”面对胡雪岩越来越奇怪的问题,古应春继续如实地回答道。
“哦,那一家人一年的花销是多少?”胡雪岩继续“神奇”地问道。
此时的这位古应春已经快被问得崩溃了,胡雪岩一不问工作,二不问洋人,三不问枪械,一直问我家庭情况,他这是要干什么呀?到了最后,古应春依旧如实地回答道:“如果算上各种开销,加上各种节日之用,一年差不多二百两就够了。”
胡雪岩听完后,他想都没想,就直接干脆地说道:“那好,我一年给你五百两薪水,而且还先预付你三年的薪水,你赶紧先把钱领回去,也让家里人高兴一下。”
“……”啥也别说了,古应春被感动得哇哇的,他立刻痛哭流涕地跪倒,表示一定一定竭尽全力地辅佐胡雪岩,至死方休。
十五年后,当胡雪岩家贫如洗、仇人遍地的时候,昔日那座门庭若市、宾朋满座的胡宅,却变得冷冷清清、空无一人,没有人再愿意理会这个毫无前途的家伙,大家全都绕着胡雪岩而走,生怕沾惹上这颗灾星,即使是他辛辛苦苦娶的姨太太们,也毫不意外。
在那段胡雪岩一生中最痛苦不堪,无法忍受的岁月里,只有四个人对胡雪岩不离不弃,始终如一。
这四个人,第一位是胡雪岩的母亲,金老夫人;第二位是他的太太——九姨太;第三位,就是胡雪岩一生的挚爱,那位“螺蛳”小姐。而这第四位,就是这位与胡雪岩毫无亲属关系,将心比心、誓死追随的古应春。
可见,这就是胡雪岩的人格魅力,因为他对部属将心比心、时时刻刻为他们着想,甚至毫无保留,所以碰到这样的好老板,这些部属肯定会誓死追随,也会把心托付于胡雪岩,尽心尽力、全心全意地为老板工作,那些自不必说了。
回想胡雪岩对待部属的态度,看看现在某些公司的老板,如果古应春开价道:“希望工资二十两一个月。”这些老板一定会想,他怎么要这么多?他值这个数吗?要不我先让他干 3个月,能用再给钱,不行就让他滚蛋。
碰上这样的老板,会有人为他死心塌地地卖命吗?他的公司还能够做大做强吗?
中国最伟大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第一,那是有“特殊”的原因的。
在如今这个劳动力日益匮乏的时代,在“用工荒”日益严峻的今天,胡雪岩这种预付工资的战术,是不是给那些招不到人才的商人们一些别样的启示呢?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训练洋枪队
有了古应春这位得力干将,在与洋人的周旋上,胡雪岩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话不多说,在古应春的介绍下,胡雪岩找到了那位卖枪的外国商人。在简短的介绍后,那洋人一看胡雪岩是主动找上门的,他二话不说,立刻
摆起了架子,而且还狮子大开口,胡乱报价。这个洋人告诉胡雪岩,要我的枪,这没有问题,每支洋枪一百两。“这也太贵了吧!”这是胡雪岩的心声。“没钱你就别买!”这是黑心老板的誓言。要知道,就在“小刀会起义”前,每支洋枪才不到五两银子,如今却突然
旱地拔葱,你们也忒没良心了!无比愤怒的胡雪岩,他让古应春告诉这些洋鬼子:“你们洋人也是生意人,做生意就要公平待人,要将心比心,不能这么漫天要价,否则当心佛祖收拾你。”
听完这番话后,这些洋人不屑地回答道:“我们也是商人,商人就该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所以我们没有错。而且我们信奉基督,佛祖是你们东方人的信仰,他管不着我们。”
“嘿,来劲儿是吧,”面对这些洋人取笑辱骂、不可一世的嘴脸,胡雪岩被气得满脸通红,他大吼道,“就算你们是商人,也要凭良心经商,总该公平待人、以诚相待才是。”
那些洋人回复道:“是呀,我们一直以诚相待呀,我们非常公平呀,就是根据你的需要程度来定价的。”一听完这话,胡雪岩彻底火了,他说道:“要是按照你们这个逻辑,我要是越着急,你们出价就越高了!”说完这番话后,胡雪岩也不管不顾了,反正话不投机,骂也骂不过,索性打你一顿,以后爱咋咋地。一想到这些,胡雪岩就挽起了自己的袖子,朝着那
些洋人就狂奔而去。
一看到这种情况,古应春一看就急了,他立刻冲了上去,死死地抱住了胡雪岩:“胡大哥,胡大哥,咱也是三十而立的人了,还有这等精力折腾,实在让小弟佩服!但是大哥一定要冷静,这里是洋人的租界,要是事情闹大了,咱们谁也脱不了干系。
在一顿连哄带骗、连吓带贬的言论下,古应春终于劝服住了胡雪岩,他继续说道:“大哥在这里少安毋躁,您好好休息一下,让我再去交涉一下。”说完,古应春就继续与洋人聊天去也。
古应春与洋人叽里呱啦地讲了一遍后,他转过身来对胡雪岩说道:“胡大哥,咱们误会这些洋鬼子了,他们也不是在漫天要价,只不过已经有人出了高价,这些枪已经名花有主了。”
一听这话,胡雪岩的怒气立刻烟消云散,商人特有的思维立刻占据了他的大脑,胡雪岩立刻问道:“是什么人买了这批枪?”
古应春摆摆手道:“这是他们的商业秘密,他们不会告诉我的。”
“哦,那你问问他,结算钱款的时候,是给银票?还是给现金?”胡雪岩继续问道。
古应春回答道:“我问过了,是给现金。”
“那我就明白了,”胡雪岩继续说道,“官府现在现金吃紧,他们都是给银票的,只有那些反贼才有现金,这些枪是卖给长毛的。”
“啊!”古应春有点儿害怕了,他颤颤巍巍地说道,“卖给那些反贼,这些洋人就不怕官府怪罪吗?”
“这算什么,这些洋人毕竟是外人,他们仗着自己特殊的身份,耍两面派的行为,既要挣官府的钱,也要挣长毛的钱,还希望咱们掐得越狠越好,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胡雪岩长吁短叹地回答道。
“既然如此,咱们还是不要蹚这池子浑水了,要是与长毛沾惹上关系,那就得不偿失了,反正洋人有的是,咱们还是换一家吧。”说完这话后,天生谨慎的古应春就要拉胡雪岩走。
一看古应春要拉自己,胡雪岩立刻甩了甩袖子,他笑着说道:“既然知道了这些枪的买家,那就好办了,这批枪我是要定了,你看我怎么戏耍这些洋鬼子。”
“嗯?”在古应春充满质疑的眼神中,胡雪岩继续说道:“你帮我问问他们,买枪的人交钱了吗?他们如何交钱?”
片刻过后,古应春回答道:“长毛还没有交钱,他们只是答应这些洋人,只要把这些枪送到太湖以西地段,到时候货到付款。”
这不就结了,胡雪岩眼珠子转了几下后,他对古应春说道:“你告诉他们,那一带飞贼横行,什么中刀会、大刀会,全都在那里占山为王,打家劫舍,他们这么大的目标,路上肯定被劫。”
事实证明,胡雪岩这番无中生有的恐吓,还真是收到了奇效,洋人也知道现在“市面”很乱,虽然中国人很怕死,但是有的时候,这些中国人也很不怕死,要是真遇到了不怕死的中国百姓,这些洋鬼子也怕呀!所以没有万全的准备,这些洋人不敢轻易地出大使馆。
到了最后,这些洋人让古应春问胡雪岩:“你是怎么知道的?”
胡雪岩笑了笑,他对古应春说道:“你告诉他们,我就是一位江湖人士,我的兄弟也全是江湖人士,漕帮的当家掌门尤五,那就是我的拜把兄弟,而我自己,就是这里阜康钱庄的最大老板——胡雪岩。”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千山暮雪a 411楼 2014-06-12 13:54:22
楼主,一天更一次太少了
-----------------------------
多担待一些,一下子更新完了,出版社会抗议滴。。。。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我是我88888 415楼 2014-06-14 23:39:13
怎么不更了????
-----------------------------
不好意思,周末出去玩了,现在发2篇,补上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只要是在上海混的人,大家都知道漕帮掌门的威严,也都知道这满大街的阜康钱庄,所以当胡雪岩自报家门后,这个洋鬼子只是怀疑地看了胡雪岩两眼,便不再说话。
看见对方彻底怂了,胡雪岩知道自己的心理战成功了。当然了,做生意光靠吓唬是不行的,关键时刻还得显示出自己的诚意,所以胡雪岩继续说道:“如果你把枪卖给我,我保证现在就付现金,而且你的货源要是好,以后我还会要得更多——先给我来一千支枪。”
洋人一听这个数字,立刻来了兴致。后来在胡雪岩彻底自报家门后,他们更是佩服不已:怎么着,敢情这位是十几家大钱庄的老板,而且还负责筹备浙江全省的军备!他们立刻改变了对胡雪岩的看法,马上端茶送水,并且表示:“刚才对不起,这个可以谈一谈,可以谈一谈……”
在宾主重新落座后,胡雪岩向这些洋人保证,只要枪没有问题,这一千支枪的银两,一次性全额付款。
胡雪岩这么一说,这些洋人觉得胡雪岩干事爽快,而且比那些远在天边的长毛靠谱,所以他们立刻表示:“价格好商量,我们还可以往下调,还可以往下调……”
最后,在一番讨价还价后,以每支洋枪二十两银子,一共两万两银子的价格,胡雪岩共收购了一千支全新的洋枪,另外洋人还派了一名技师,用来陪同胡雪岩去浙江调试,当然了,这些费用都是洋人自己垫付。
这次交易成功后,洋人们觉得胡雪岩是一个大买家,也非常实在,所以另外送给胡雪岩两把小手枪,外加一百发子弹。这么稀罕的东西,胡雪岩自然是爱不释手,他立刻把这两把手枪细心包好,作为礼物,准备进献给王有龄。
话不多说,在漕帮尤五的帮助下,胡雪岩安全地回到了杭州,而王有龄看见这一千支崭新的洋枪后,他都乐开了花,有了这些洋枪的帮助,我的团练部队势必无坚不摧,以后谁还敢小瞧我王有龄。
话虽如此,但是很快的,王有龄的烦恼就来了,在摆弄了一把小手枪一个
时辰后,王有龄哭笑不得地对胡雪岩说道:“雪岩,这个枪怎么使?”完了,这个我也不知道呀。可不是吗,王有龄与胡雪岩,一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官员,一个是视财如
命的商人,要他们鼓弄这么高科技的玩意,确实难为他们了。在琢磨一番无解后,胡雪岩叹着气说道:“洋人这个玩意儿,还得洋人
使用呀!”王有龄接话道:“可不是吗?咱们还真不会使。”“那你不雇佣洋人长枪队。”“你以为我不想呀,但是上面那些顽固不化的老东西们,他们总拿开门揖
盗、引狼入室这样的词语,天天危言耸听、夸大其词,让人不寒而栗呀。”“唉……”“唉……”到了最后,胡雪岩突然说道:“既然无法雇佣洋人的军队,咱们能够雇佣
洋人的指挥官,让他们来训练咱们的部队,这总可以吧?”“这个办法,我看也行。”王有龄兴奋地接话道。胡雪岩继续兴奋地说道:“你想呀,洋人这个玩意儿,就得按照洋人的办
法来使用,要不然这发挥出来的效果,也肯定不好,这是为什么呢?你看那些洋人的军队,他们每天都要出操,踢什么所谓的正步,还有大声传口令,个个都像鬼附身的僵尸,有刀枪不入的本领。”
虽然这些“踢正步、喊口令”的办法,在现在军队中屡见不鲜,但是在胡雪岩的那个时代,中国国门初开,西方人的技术刚刚进入中国,所以在当时的人眼中,这根本就是一个天方夜谭。
即使到了四十年之后,当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左宗棠、李鸿章这些人的夙愿,正式引入了这种西式训练方式后,那些稀疏平常的出出操、踢踢正步、喊几句口号,还是给当时带来了不小的轰动。
可见,在胡雪岩的这个时代里,这些洋人的训练方式,给了胡雪岩多么大的震撼呀。
既然看见了洋人训练“颇见成效”,胡雪岩继续对王有龄说道:“既然如此,咱们就联名上奏,聘请那些洋人的教官,让他们来教咱们的士兵。”
一听这话,王有龄叹了一口气说道:“雪岩呀,你别那么着急,这事恐怕不行,谁敢请那些洋人呀,怕朝廷那帮老朽又不肯。”
“这帮顽固不化的人……”突然之间,胡雪岩一拍脑袋,他大吼道,“对呀,我怎么没有考虑这一点,既然人家来不了,咱们可以去嘛,只要在洋人那里学习生活,就不怕这些洋鬼子不外传。”
“这个办法,我看更行。”
当天晚上,胡雪岩就与王有龄等人起草奏章,他们还联络了几位重量级的大臣,大家联名上奏,请求派遣学员去洋人那里深造,实现“习得夷法、以夷制夷”的政治方针。
殊不知,这封不起眼的奏折,却开启了未来那场轰轰烈烈“洋务运动”的前奏。
对于后世而言,开启那场“洋务运动”的始作俑者们,是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是壮志未酬的恭亲王,是天下闻名、众人皆知的“大清三杰”,更是后来居上、老谋深算的李鸿章。好像在我们的心目中,只有这些掌管天下的豪杰们才能决定这个民族的真正走向;但是,在我的眼中,只有那些天天与洋人打交道的商人,那些真正爱国爱民的商人,才能不顾及自己的颜面,虚心向那些洋人学习,最终学到洋人的办法,用来振兴自己的国家。
书生可以伟大,但是他们一样误国;商人是唯利是图,但是他们关键时也可以一样伟大。
至少,在那个晚上,虽然王有龄无能透顶,胡雪岩贪婪成性,但是他们依旧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未来那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就在此时此刻,扬帆起航。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第三件事:重用李元度

在写完了这封奏折后,王有龄长舒了一口气,他对胡雪岩说道:“雪岩,你刚从上海回来,一定很累吧!今天好好休息,明天我给你引见一个人,我新招募的一位名震天下的战将。”
“哦,此人是谁呀?”胡雪岩好奇地问道。“安越军之主:李元度。”王有龄骄傲地回答道。一听说是此人,这次轮到胡雪岩出离愤怒了,他歇斯底里地大吼道:“你
怎么如此糊涂呀?在这普天之下,你什么人都可以招募,唯独这个李元度,那
是绝对不行!你难道还嫌招‘那个人’不够吗?”那个人,就是现在的四省总督、湘军之主——曾国藩。要知道,无故求援,不给曾国藩犒劳的军饷;雇佣洋人,与曾国藩的政策
背道而驰;这些都不足以让曾国藩痛恨王有龄,而王有龄重用这个李元度,则
彻底成为了他们之间交恶的导火索。故事还得从头说起……咸丰十年(1860年),为了攻陷军事重镇安庆,一举结束这个为期十年
的起义,曾国藩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而为了更好地统率全军,曾国藩看着地图思索了很久,最后他决定,把自己的总督衙门设在祁门。祁门是安徽省的一个小县城。虽然地方小,但是祁门却是江苏、浙江、江西三省交会之所,可以贯通三省全局,故为兵家必争之地。
虽然乍一看,祁门这个位置还不错,但是等曾国藩到了这里以后,就欲哭无泪了。要知道,祁门这个地方四面环山,只有一条路通往徽州,如果太平军把这条路堵死了,那么曾国藩插翅难飞、必死无疑。
话虽如此,但是千军万马都过来了,总不能让堂堂的四省总督出尔反尔吧,而且,虽然祁门这个地方很是凶险,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只要保证好徽州不出现意外,祁门还是很安全的。但是问题来了,谁去守护徽州呢?
这个人,就是曾国藩最器重的将领,当时的“平江勇”统帅——李元度。
李元度,汉族,湖南平江县人。此人可谓是湘军的元老了。从咸丰四年(1854年)开始,李元度就追随曾国藩南征北战,并且立下了很多的汗马功劳。更重要的是,在咸丰五年(1855年)曾国藩坐困南昌的时候,为了抵御石达开的猛烈进攻,李元度的平江勇成了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鉴于上述这些原因,曾国藩很是器重李元度,他相信李元度能够担此重任。话虽如此,但是曾国藩却忽略了一个细节,一个致命的细节。
虽然李元度对曾国藩忠贞不渝,但他就是一介书生,当个军事参谋还行,但是让他独立带兵打仗,就连曾国藩自己心中都没底。可是现在曾国藩实在是无将可用,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李元度身上了。
据说,在李元度出发的时候,曾国藩握着他的手,他再三嘱咐道:“李兄弟,此次驻守徽州意义重大,你能镇守多久,哥就能活多久,你千万别辜负了哥的一片期望。”
话虽如此,但是根据李元度后面的表现,他不仅彻底辜负了曾国藩,还差点儿把曾国藩活活气死。
送走了李元度,曾国藩这边刚刚布置好防务工作,太平军那边就开始行动了。
咸丰十年(1860年)五月,李秀成组织了一次规模庞大的西征,其目的就是解救安庆,巩固这座南京的最后屏障。
在太平军势如破竹的攻击下,清军接连败退,至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二十五日,李秀成顺利攻陷了丛山关。
丛山关与徽州之间不到二十里,面对已经近在咫尺、兵临城下的太平军,曾国藩再也睡不好觉了,他不停地给李元度写信,再三告诫他要坚守城池,不可出城迎敌,一定要好好地守住徽州,不然哥我就危险了。
话虽如此,但是让曾国藩始料不及的是,李元度的防守水平真是“强”呀,仅仅过了一天,徽州城就彻底失守!

楼主:京城说书匠

字数:278106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4-04-11 22:03:00

更新时间:2020-03-19 15:11:12

评论数:89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