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想发财不得不读的一本书:胡雪岩经商的智慧!!(每日保持更新)

想发财不得不读的一本书:胡雪岩经商的智慧!!(每日保持更新)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说实话,为了收编稽鹤龄,胡雪岩也着实费了一番功夫。他清楚地知道,像稽鹤龄这种孤傲自负的人才,对高官厚禄一定无动于衷,他要是不肯为你效劳,就是不肯为你效劳,所以要收服这种人才,必须先收服他那颗心。
就在这个时候,胡雪岩知道了一个收编稽鹤龄的好机会。原来,为了给妻子办丧事,稽鹤龄正在为金钱而发愁,如果能给他一笔金钱,他一定会感恩戴德,进而归顺自己。
但是问题来了,以稽鹤龄的性格,他绝不会去求人,如果堂而皇之地去吊唁,直接送给稽鹤龄钱财,他绝对不会要,肯定也会适得其反,这可让胡雪岩怎么办呢?
没事,对付稽鹤龄这种人,胡雪岩有的是办法。
胡雪岩清楚,为了办葬礼,稽鹤龄一定会用钱。所以迫于生活压力,他一定会去当铺当东西,所以胡雪岩就发动了所有典当行的朋友,让他们密切留意稽鹤龄的动向,看看他是否当过东西。
果不出所料,在一番密切关注后,胡雪岩终于得知,稽鹤龄在两家当铺当过东西。知道了这个结果后,胡雪岩立刻派人把钱还上,并把当票赎了回来。然后胡雪岩就拿上这些当票,立刻去面见稽鹤龄。
在面见稽鹤龄后,胡雪岩决不说自己干的事情,不说那些什么“赎回你的当票,还请当面笑纳什么的”,胡雪岩就说了一句极其简单的话:“这是我的伙计在路上捡到的,为了不让别人看见,所以我赶紧给你送回来。”
胡雪岩的这一手,实在是高。我们要知道,要想帮助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让他觉得在被施舍,欠了对方的人情,更不能提醒对方受了自己的帮助。否则的话,对方的脸面就会挂不住,甚至最后直接翻脸。
三国时代的许攸,在官渡之战的时候为曹操献上偷袭袁绍军粮草的“火烧乌巢之计”,最后助曹操打赢袁绍,取得了统一中原的决定性胜利。此战过后,许攸因为献策有功获得了无上的荣耀,并且位极人臣。但是,这些殊荣,也让他产生了一种傲慢无礼、口无遮拦的习惯。从那以后,许攸天天对曹操说道:
“阿瞒(曹操小名),要是没有我,你小子能获得这场胜利?”
“许褚、夏侯惇,你们这帮匹夫,要是没有我,你们能够获得这样的胜利?”
最后,因为许攸口出狂言,导致众怒难犯,所以被曹操的猛将许褚杀死了。
虽然杀许攸的是许褚,但是没有曹操的授意,许褚也不会这么干。可见,人与人打交道,一定要把对方的人情做足了,做到一边受之无愧,一边理所应当,既做人情,又不显得在做人情。
综上所述,胡雪岩的这一手,实在是非常的高。
要知道,当看见这两张当票的时候,稽鹤龄的脸色都绿了,对于他这种自命清高的读书人来说,他是极其要面子的,更是绝对不肯接受对方恩惠的。但是,当听到胡雪岩说“送回来”这句话后,稽鹤龄立刻换了一副面孔,他立刻放下了自己的防范之心,还对这位商人产生了一种由衷的钦佩。
除此之外,胡雪岩更是展现了其“以诚相待”的本领。他没有用王有龄的官势压人,更没有揭稽鹤龄的短,而是再三地向稽鹤龄言明,赎款只是暂借,以后稽鹤龄有钱了,也是可以归还的。
不仅如此,胡雪岩还替稽鹤龄解决了实际的困难。他不仅帮助稽鹤龄料理夫人的葬礼,还安排得既周全又稳重,不仅为其保住了面子,还给他脸上增了光。
经过了这么一系列事情后,即使像稽鹤龄这样顽固不化、傲气十足的读书人,也对这个普通商人刮目相看。事后,稽鹤龄就问胡雪岩:“你对我这么好,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让我做?”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虽然稽鹤龄的问题,让胡雪岩兴奋不已,但是他没有拿出自己所有的真诚,还没有让稽鹤龄完全信任自己,所以到了最后,胡雪岩只是淡淡地说道:“没有。”
没有你费这么大劲儿,你骗鬼呀,稽鹤龄死活不信,他继续问道:“你到底有什么问题,但说无妨。只有我能够做到的,我一定尽心尽力。”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要是再掩盖就不好了。事已至此,胡雪岩就说明了来意:他希望稽鹤龄出山,陪同自己辅佐王有龄去平叛,共同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
听到这番话后,稽鹤龄想了想:他对王有龄的名号有所耳闻,知道此人是一个好官,而且还有这么一位真诚的人来请自己,确实难得。所以到了最后,稽鹤龄欣然同意,也就成了王有龄另一位得意干将。
虽然在游说稽鹤龄的事件上,胡雪岩为了说服他出山,确实耍了一下手段,也使用了一些策略。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胡雪岩对稽鹤龄的真诚,那种真心佩服他、诚心诚意要结识他的愿望,也是不容猜疑的。在未来的岁月里,胡雪岩不仅帮助稽鹤龄获得了官职,而且还亲自做媒,将王有龄夫人的贴身丫鬟许给了稽鹤龄,就此解决了他无人照顾的难题。
可见,与人交往,不仅要有“真诚”的品质,不仅要有一种无怨无悔的宽阔胸襟,更要有一种始终如一的坚定态度。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像胡雪岩一样,真心交到一个对你忠心耿耿,愿意为你两肋插刀的好朋友。
这就是胡雪岩的交友之道。他这一生也一直坚定不移,并且始终如一。
后来的事情,也完全如胡雪岩预料得一样:在讨伐这群土匪期间,稽鹤龄果然不负众望,一战就杀死了这群土匪的头目,并且把他们打了一个落花流水、四散奔逃。就这样,这个小县城的土匪之乱,被顺利地平定了。
稽鹤龄胜利的消息传回湖州后,王有龄与胡雪岩都非常高兴,他们就联合向黄宗汉保荐稽鹤龄的功劳,推荐他当官。而为了替稽鹤龄谋到一个肥缺,他们还送给了这位“黄大人”一笔不菲的钱。
有了钱的帮助,一切都变得异常简单,最后,黄宗汉答应了王有龄的请求,他命令稽鹤龄为“海运局坐办”,彻底代替了胡雪岩所有的事务。
从此,在事业和生活中,胡雪岩又多了一个好知己、好帮手,他可以完全从海运局抽身,去踏踏实实地干自己的蚕丝生意了。
但是,让胡雪岩始料不及的是,这场看似已经平息的叛乱还远没有结束,而胡雪岩本人也将在这群土匪身上栽一个大跟头。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myfavoriter 345楼 2014-05-25 20:06:39
MARK一下,不能老潜水了.
-----------------------------
哈哈,是啊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妙计收土匪
在稽鹤龄的攻击下,这些土匪被打得节节败退,县城也顺利解围。但是问题来了,虽然这些土匪被打败了,但是他们凭借天险占山为王,时不时地下山打劫一番,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有时间就拿,没时间就烧,对此,稽鹤龄是一筹莫展,苦不堪言。
通过多方打探后,胡雪岩得知,这些土匪的头目叫跷脚长根,手下有一两百个弟兄,他们在这附近打家劫舍、占山为王,除此以外就一无所知了。最后,胡雪岩想到了漕帮大弟子尤五,因为他们都是江湖中人,或许尤五能认识这位“跷脚长根”。
虽然尤五不认识这位“跷脚长根”,但是可喜的是,尤五却认识他的师父,所以尤五就请跷脚长根的师父出面,希望能够说服这位。
按理来说,天下的徒弟都要听师父的话,但是这位跷脚长根同志明显是一个另类。当看见自己师父后,跷脚长根表面上毕恭毕敬,说师父您尽管吩咐,徒儿照单全收,等等,把这位师父哄了一个服服帖帖。但是,等这位师父一走,跷脚长根立刻翻脸不认人,不仅矢口否认了所有的诺言,同时还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嘴脸:“大路朝天,各走半边,爷就是抢了,爱咋咋地!”
面对这种局面,王有龄和稽鹤龄全都愤怒了,他们决定要按照“中国式原则”来处理这件事情了。
什么叫作“中国式原则”?四个字形容:“先礼后兵”。
要知道,我们中国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总是先给对方足够的面子,搭好足够的台阶,让对方完全满意;但是,对方如果既不要面子,也不走台阶,那就休怪我不讲情面了,只剩下最后一句话了:“打你没商量!”
如今事已至此,跷脚长根嚣张跋扈、软硬不吃,这就是找打!何况身为朝廷命官,绝对不能纵容土匪!于是,在盛怒之下,稽鹤龄开始调兵遣将,并把这座土匪山团团围住。而跷脚长根见山下全是官兵,也知道自己插翅难逃,只能做破釜沉舟的准备,准备拼个鱼死网破。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就在稽鹤龄准备进攻的时候,胡雪岩却跑来“坏事”了。原来,胡雪岩知道,人在江湖得饶人处且饶人。他实在不愿意看见跷脚长根自取灭亡,更不愿意看见很多人因此而丧命,于是,胡雪岩决定与尤五一起上山,亲自去游说跷脚长根投降。
面对胡雪岩这种“缺心眼儿”的决定,王有龄与稽鹤龄坚决不同意。但是在胡雪岩的据理力争下,王有龄没有任何办法,勉强说道:“你去可以,但是要多带几个人,关键时刻有个照应。”
当然了,这里还有一个潜台词,你要是不幸挂了,也要有人来收尸。
面对这番话,胡雪岩哈哈大笑道:“不用,人多碍事,就我和尤五兄弟上山,两个人足矣。”
当然了,面对王有龄与稽鹤龄瞠目结舌、目瞪口呆的表情,胡雪岩又抛出了另外一句话:“没事,说服跷脚长根,本人自有妙计。”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西伯利亚惊雷 350楼 2014-05-26 10:55:48
楼主现在中国富豪榜排名第几呀
-----------------------------
难道我写个马云传记,就要开个阿里巴巴?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这个“妙计”的内核,就是一个女人,准确地说,她是跷脚长根的母亲。
原来,就在不久前,一位与胡雪岩交情不浅的绸缎商前来拜访,他要商谈贷款的事情。虽然此时此刻,胡雪岩被土匪搞得生意亏本,但本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的原则,胡雪岩还是尽量满足了绸缎商的所有要求。
胡雪岩的这种援助,无疑就是雪中送炭,这位绸缎商被感动得哇哇的,他立刻与胡雪岩畅所欲言,并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这次对话中,这位绸缎商无意间聊起了跷脚长根的事情,并且告诉胡雪岩,这位跷脚长根有一位寡居的母亲,就住在湖州城外的河边。
这条惊人的消息,无疑让胡雪岩精神一振,他也彻底找到了取得这场较量胜利的钥匙。于是,胡雪岩立刻派人去四处打探,在确定了跷脚长根母亲的住址后,胡雪岩立刻准备了一份厚礼,他决定亲自去拜访这位母亲,而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胡雪岩还特意脱下官袍,换了一身便衣。
没过几天,胡雪岩就来到了湖州城外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这里除了几户居民和他们简陋的住所外,什么都没有,如果不是眼线带路,胡雪岩根本就找不到这里,他也绝对不会想到,在这种荒凉无比的地方,居然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
顺着眼线的介绍,在走了一段崎岖不平的山路后,胡雪岩来到了跷脚长根母亲的住所,这里前靠大山,背靠江水,正门易守难攻,后门即可涉水出逃,实在是一个绝对安全之所。
面对这种场面,胡雪岩不由得感慨道,看来跷脚长根做了万全的准备,才选择这里安居乐业。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只要乘坐一艘小船,他就可以带着母亲沿江而跑;同样,胡雪岩也准确地推测到,跷脚长根一定是一个对母亲百依百顺的孝子。
因为自己的母亲年事已高,实在不宜过那种颠沛流离、东躲西藏的生活,所以跷脚长根选择在这里安顿自己的母亲,可谓是煞费苦心,这里既可以方便他们母子相见,同时也容易应付各种突发状况。
当胡雪岩靠近这座屋棚的时候,几个村民立刻上前阻挠。面对这些围困自己的村民,胡雪岩并没有第一时间挑明自己的身份,而是灵机一动,他谎称自己是跷脚长根父亲的故交,特来看望老朋友的遗孀。除此之外,胡雪岩还从怀中掏出几两碎银子分给了这些村民。
正所谓“见钱眼开”,这些村民收了胡雪岩的好处后,他们的态度立刻完全转变。村民们见胡雪岩一脸慈眉善目,手无缚鸡之力,一身普通的商人打扮,他们这才勉强同意放行。
在那些村民的引荐下,胡雪岩走进了跷脚长根母亲的屋子。这间屋子极其简陋,只有几把椅子和一张小床,床上坐着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太婆,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胡雪岩费尽心思寻找的跷脚长根的母亲。
在简单寒暄后,胡雪岩立刻快步走上前,他拱手单腿跪拜作揖道:“大嫂在上,请受小弟一拜。”
突然间看见有人对自己行礼,还是如此大礼,跷脚长根的母亲感到莫名其妙,她晕头转向地说道:“请问您是何人?”
面对老太太的这种质疑,胡雪岩连忙解释道:“大哥在世的时候,曾救过小弟一命,因此我们有八拜之交,只是由于小弟生意繁忙,长期在外奔波做生意,才不知大哥已经逝世。如今听闻大嫂寡居在此,这才专程前来拜访大嫂,以谢小弟照顾不周之罪。”
说完这番话后,胡雪岩立刻让仆人送上礼物,全部都是衣服、食物等生活必需品。除此之外,胡雪岩还递上了一百两银子。
突然间看见这么多的好东西,跷脚长根的母亲眼睛都亮了,而看着这位慈眉善目、衣冠整洁、言谈得体、待人和气的“小弟”,想到已经病逝的夫君,如今生死未卜的儿子,跷脚长根的母亲不禁感慨万千,两行浊泪立刻顺面而流。她痛哭流涕地说道:“如果长根知道他爹还有这么一位朋友,他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呀!”说完,这位母亲失声痛哭。
听到这番话,胡雪岩立刻起身安慰道:“大嫂不必担心,长根的事情我已经听说了,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汉,日后必定前程似锦,大嫂不必担心,大哥在天之灵也会无比欣慰的。”
听完胡雪岩的这番话,跷脚长根的母亲哭得更厉害了,她痛哭流涕地说道:“你有所不知,如今长根已经沦为强盗,天天干打家劫舍,与官府作对的事情,如今连性命都朝不保夕,哪里还谈得上什么未来前程?”
再次听完这番话后,胡雪岩心中大喜,他沉吟片刻说道:“大嫂不必担心,我今日前来,就是劝长根迷途知返、浪子回头,如果他愿意归顺官府,我一定保他全家安全。”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京城说书匠 307楼 2014-05-19 14:59:00
@cndx8351 305楼 2014-05-19 14:24:10
这也叫每天更新?
-----------------------------
@京城说书匠 306楼 2014-05-19 14:43:57
今天没更新吗?
-----------------------------
@cndx8351 354楼 2014-05-27 10:35:32
要不再更新一点?
—————————————————
写的真好!想多看点!求更
-----------------------------
ok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一听这话,跷脚长根的母亲突然警觉了起来,她惊恐不安地说道:“你是何人,你不是我夫君的朋友,你到底是谁?”
既然已经挑明了,胡雪岩也就没有再隐瞒的必要了,他立刻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并且将早已筹划好的方案全都说了出来,并且向跷脚长根的母亲一再保证,只要跷脚长根金盆洗手,向官兵缴械投降,改走正道,他一定保证跷脚长根及其部属的生命安全,并全力保荐,为他在清军中谋求一个职位。
这番话,虽然说得合情合理、有理有节,但是依旧无法解开这位母亲心中的顾忌。一听见“投降”这两个字,跷脚长根的母亲一个劲儿地摇头,哭着说道:“使不得,使不得,长根杀人太多了,官府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他,怎么可能饶他不死?”
胡雪岩见这位母亲心中顾忌太重,他只能继续说道:“大嫂,我以自己身家性命担保,只要跷脚长根真心投降,我一定保他平安无事。”说完,胡雪岩拿出了自己钱庄的银票,并且在上面亲自画押,作为自己今天这番话的凭证。
世人都知道阜康钱庄的银票,而当这位母亲听到胡雪岩就是这个钱庄最大的老板后,她心中的顾忌确实少了很多。但是儿子毕竟大了,还是由他自己决定比较好,所以到了最后,跷脚长根的母亲只是告诉胡雪岩,她同意引荐胡雪岩与自己儿子面谈,至于能谈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她却是无法左右的。
即使这样,胡雪岩还是非常感谢这位母亲的鼎力相助,在闲聊了一会后,胡雪岩就留下几个人照顾这位老母亲,而他自己则起身告辞。
三天后,跷脚长根的母亲传话给胡雪岩,跷脚长根已经同意与胡雪岩面谈,会谈的地点在自家附近的山上,而除了胡雪岩一个人以外,其他人都不许跟随。
对于这个异常无礼的决定,王有龄与稽鹤龄全不同意,但是胡雪岩却异常的坚定,他要去独自会会这位有名的江洋大盗。
见面之后,双方十分客气,在一桌酒席前,双方分宾主落座,跷脚长根端起一杯酒,然后语气平和地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谢叔父赠与家母厚礼,小侄感激不尽,但是小侄有言在先,今日你我只叙友情,其他事情改日再议,否则休怪小侄翻脸无情!”
跷脚长根的这番话,说得胡雪岩心头一颤,这是给我一个“下马威”呀,这种对手不好对付。
话不多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突然一个小土匪来报,说抓到一个清兵,请寨主处理。一听这话,跷脚长根没有任何的怜悯之心,他立刻下令:“杀死这个清兵,挖出他的心肝来下酒。”
而一听这话,胡雪岩当时就急了,他也彻底忘了先前的约定了,立刻为这位清兵求情,并且好言相劝道:“做人要留后路,不能杀人太多,这样会导致人神共愤的!难道贤侄要这样漂流一生,不想谋一个好的前途吗?”
而一听这话,跷脚长根当时也急了,只听得“咔嚓”一声,他手中的酒杯被捏得粉碎,然后跷脚长根大吼道:“我就知道你没安好心,你就是官府派来的说客,想劝我缴械投降!”
既然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胡雪岩也就不管不顾了,他索性横下一条心,对跷脚长根平和地说道:“实不相瞒,你确实说对了,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贤侄选择现在罢手,从今以后报效朝廷,我一定保全贤侄一家安全,还会为你谋取一个职务,他日驰骋沙场、报效国家,也不失为一条光明大道,贤侄意下如何?”
胡雪岩话音未落,但见跷脚长根一脚就踢翻了酒席,随后大吼道:“我就知道你居心不良,心怀歹意,还想诱我投降,你这是让我自己进清妖的圈套呀,今日我就一不做二不休,也把你剁了下酒!”
跷脚长根的话刚刚说完,但见几个小土匪一拥而上,尖刀直接对准了胡雪岩的胸膛,准备挖心取肝。
面对这种局面,胡雪岩只能叹了一口气说道:“我胡某已经享尽了各种荣华富贵,今日死不足惜,只是可惜了你这么多的兄弟,不仅失去了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还要与我一起共赴黄泉!”说罢,胡雪岩安详地闭上了双眼,等待着自己的结局。
就在跷脚长根准备动手的时候,突然之间,从屋外传来一声女子的大吼:“谁敢动手!”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这声天外之音,让所有人为之一愣,大家立刻循声望去,但见一个满头白发的女子跌跌撞撞地走了进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跷脚长根的母亲。
看见自己母亲大驾光临,跷脚长根大吃一惊,他赶忙上前搀扶道:“娘,您怎么来了?您不是病了吗?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紧紧抓住儿子的手后,跷脚长根的母亲热泪盈眶地说道:“儿呀,母亲之所以能来这里,这还多亏了这位胡先生呀,如果不是胡先生解囊相助,替我请得名医,治好了为娘的病,我也不可能来到这里。如今我们报恩还来不及呢,你竟然要杀我的救命恩人,你这是要遭天谴的!”
望着这位白发苍苍、痛哭流涕的母亲,跷脚长根真不知道说什么好。自古亲情重于天,何况跷脚长根还是一个有名的孝子,更不敢违背母亲的旨意,在母亲的苦口婆心和胡雪岩的真挚劝降下,一时之间,跷脚长根对胡雪岩充满了各种感激之情,心中的顾忌也彻底消失,于是他答应了胡雪岩的请求,最终选择了缴械投降。
至此,胡雪岩终于完成了使命,也实现了自己的抱负,虽然历经了艰难险阻,但他仍倍感欣慰。
后来,在胡雪岩的安排下,跷脚长根带领着弟兄们向王有龄投降,而王有龄也履行了胡雪岩的承诺,对他之前的罪行也既往不咎。而这支被朝廷收编的土匪部队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屡建奇功。
跷脚长根的故事就到这里了,不管他的未来是如何的悲壮,但是此时此刻,他还是与自己的母亲享受着天伦之乐的。胡雪岩本人也通过收服跷脚长根这件事,在江湖上声名鹊起,而自己的生意也更加兴隆。
当然了,除了胡雪岩声名远播外,通过招降土匪这件事情,王有龄也得到了丰厚的赏赐,朝廷更是给他加官晋爵,封其为江苏巡抚。
根据清朝规定,每一个省的最高长官,叫作巡抚,有“巡行天下,抚军安民”的意思。而为了让巡抚好好地替自己管理省份,皇帝赋予了他很大的权力,这个省的政治、经济、军事、赋税、风俗、民情、建设等,皆在其管理范围中。
从一个穷困潦倒的庶民,最后成为了国家二品大员、封疆大吏,如果换成一般人,估计早就飘飘然了。然而,在接到这封委任状后,王有龄彻底痛哭起来,还差点儿哭死过去,
为什么会这样呢?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千山暮雪a 357楼 2014-05-28 18:54:14
楼主辛苦下,每天多更点啊,这点2分钟就看完了
-----------------------------
好,这次多放~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加官晋爵
原因很简单,从道光三十一年(1851年)开始,那场号称“太平天国”
的农民起义,不仅没有结束,反而越剿越猛,还危及了大清的半壁江山。
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叛乱,咸丰皇帝根本无计可施。虽然他选择“咸丰”作为自己的年号,寓意“普天之下,丰衣足食”,但是铁的事实告诉他,这就是他的一厢情愿。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中,大清的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皆有战事,那真是狼烟四起,民不聊生。而且更甚的是,如今的他们,居然还打下了南京城,彻底与大清分江而治,建立了一个“南北朝”的时代。
在这种背景下,大清的局势,说差,那是不恰当的,准确地说,那是差得已经不能再差了。差到富得流油的职位摆在那里,也没有人去要。
比如“巡抚”这个职位,是大清一省最高的长官,全国也就不到三十个人,用今天的话说,那就是一省的最高长官,权力那叫一个牛。如果想混到这个职位,何止是削尖了脑袋、挤破了头,要是祖上不显点儿灵,不冒几缕青烟,那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现在不行呀,要知道,伴随着这个狼烟四起的乱世,如今这个平时只坐办公室,指手画脚的“威武”职位,却变得异常地危险,并且还“害人不浅”。为了和太平军战斗,清朝这些年接连换了十几任巡抚,他们居然全都战死沙场,且无一幸免于难。
因为战事,导致大清的官员越来越少,且还在不断减少,所以最后,很多官员宁可辞职回家去种白薯,也绝不蹚这池子浑水。
但是,这些公认为最差的职位,却不是一省的巡抚,而是总督。
按照大清的国家编制,巡抚是彻头彻尾的“地头蛇”,要是战局不利,他们大可以举家逃跑,反正天高皇帝远,要是幸运地逃到了外国,大清的皇帝也是没辙;但是总督不行呀,要知道,这些专门管理巡抚的总督,他们虽然权力很大,但是根据朝廷的规定,这只是一个临时的官职,根本就是一个“特派员”。
按照皇帝们的初衷,等你把地方的事情办完了,就得回京复旨,然后该干吗就干吗。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总督的家眷全在京城,这要是贪生怕死、畏罪潜逃了,京城的家眷就遭殃了,轻则全家发配,重则满门抄斩。
所以连傻子都知道,总督这个职位,这就是一个送死的活儿,所以大家都不去。但是,你不想去也好,不愿意去也好,替死鬼总要有人当,所以只能轮着来。
咸丰七年(1857年),两江总督裕谦战败殉国。这个显赫的位置不能老空着,面对这种局面,咸丰皇帝算来算去,在朝廷混得不错的,又熟悉江浙情况的,中央只剩下何桂清了,所以咸丰皇帝最后下令,封何桂清为两江总督,兼职江苏、安徽、浙江三省的巡抚。
面对这个全中国最肥、最富的职务,如果换成一个太平盛世,何桂清估计能美死,但是现在的局势却不行呀,在接到这封任命信后,何桂清连上三道奏折,挑明了跟皇帝讲:“谁爱去谁去,反正我不去。”
看到这番回复后,虽说咸丰皇帝治理国家不咋样,也还是有脾气的,咸丰皇帝马上下达了谕令,就四个字:不去就滚!
不想去也好,不愿去也好,替死鬼总是要有人当的,所以到了最后,在一番痛苦的挣扎后,何桂清只能走马上任,去那片“动乱之地”上班。当然了,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哥们儿如今这么倒霉,你们这些死党们,一个也别想跑。
在何桂清的全力保奏下,王有龄升任为江苏巡抚(有名无实),他与浙江巡抚罗遵殿、安徽巡抚薛焕一起,三个人牢牢地控制着江浙一带的政权,并且牢牢地把持着这里所有的财富。
殊不知,正是何桂清这一鲁莽决定,却彻底惹怒了一个人,让他辛辛苦苦打造的“铁三角”彻底破裂。
这位他们绝对不能得罪的人,就是现在湘军的统帅、以后的两江总督曾国藩。
未来的事情,还是以后再说,此时此刻,胡雪岩根本不知道,王有龄的升职,不仅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还给他带来了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hxlrsh123 361楼 2014-05-29 10:29:29
好酒慢饮,酒香悠长,持之以恒,受益甚广。
-----------------------------
有道理!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第八章 天下动乱

承发宝钞,孤注一掷

在升任了江苏巡抚后,王有龄第一时间提拔了胡雪岩,为他捐了一个“浙江候补道”的职务,有了这样一位得力的干将,王有龄就可以毫无顾忌了。反正再困难的事情,只要交给胡雪岩,准成。
虽然王有龄这么做,有一种“池鱼之殃、累及无辜”的嫌疑,但是对于胡雪岩来说,他还是很乐意的。毕竟王有龄当上了一省之长,而且自己也加官晋爵,成了一个省的顶梁柱,这对于自己生意的发展和壮大,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局面。
话虽如此,但是没过多久,胡雪岩的烦恼很快就来了,这些烦恼不是来
源于皇帝,不是来源于战事,更不是来源于内部的斗争,而是来自一种纸钞。这种纸钞,在历史上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官票”。殊不知,同样都是“官票”,它们的功能还是不同的。在解释这种神奇的“纸钞”之前,咱们先来介绍一下大清财政的问题。对于大清这个政府而言,它肯定有自己的财政系统,必然有自己的赋税系统。但是问题来了,地方政府每年都要收上来好几百万的金银,这些钱不可能运到北京,也不可能就地消化,所以只能委托给各地的钱庄代为管理,而朝廷要想使用这些钱财时,只需要打印相应的纸钞即可。
虽然这种擅自印钞的政策会造成很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是清朝的经济体制还不错,至少没有不停地印,经济还是以真金白银为基准点的,所以老百姓虽然生活惨点儿,物价虽然高点儿,但是还是能够生活的,百年来也能够相安无事。但是,伴随着太平军的“风生水起”,这种制度就出现问题了。
在当时,因为战乱不断,普通老百姓只认金银,都不想要纸钞,而自从太平军攻陷了江南的富庶之地后,清政府的财政就更加困难了,为了渡过经济危机,清政府只能不停地印刷纸钞,用来代替银子弥补赤字。
表面上,这种为应付战争而印刷的“官票”,也是一种变通的货币,可以兑换现金。而且清政府还三令五申规定:“此官票兑换为银者,与银一律。 ”但是,这种银票却充满了无限的潜在危险。
首先,这种朝廷临时起意印制的钞票,本身就是一个随时可以爆炸的地雷。要知道,如果朝廷适度发行,对经济作用小,那这种官票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朝廷滥发无度,可着劲儿地印刷这种纸币,那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
纸币可以无限增多,而现金却始终有限,这样搞到最后,其结果只有一种,且只有一种:天下大乱,农民揭竿而起。
其次,我们假设,这种天下大乱的局面,是清政府绝对不想看到的,所以朝廷会适度地印刷这种纸币,但是问题又来了,这种官票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不能够直接拿去花。
要知道,这种官票发行出来后,一定要有钱庄来认购,否则没有人把它换成真金白银。但是问题又来了,钱庄要认购这种银票,那是要担很大风险的,而且国家还没有保障金,虽然这种官票上面的数字能当银子用,而且国家也承认,但是这兵荒马乱、战火不断的,万一大清战败了,这些东西就成为一堆废纸了。
对于官票的种种弊端,朝廷的户部也是知道的,但是这些官员非常“鸡贼”,他们通令各省的布政使衙门(省长办公室),每个省份必须“吃下”若干官票,然后再由布政使衙门通令自己省内的各种钱庄、票号等民间金融机构,让他们去合力分摊,强行命令它们吃下这些官票。
朝廷靠这种空手套白狼的行为,凭空发行各种纸钞,强行兑换民间的金银。
面对朝廷这种横征暴敛、敲骨吸髓的行为,江南人士表达了自己强烈的不满,普通百姓都忧心忡忡,生怕未来票多钱少,导致自己吃亏,而那些钱庄、票号的掌柜们,各个更是眉头紧锁,苦不堪言。
为了应付这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杭州城内三十二家小钱庄,十八家中型票号,包括阜康钱庄在内的九大同行巨头,全都聚在一起讨论此事。
在这次同行聚会中,各个钱庄无不叫苦不迭、长吁短叹,他们最后达成一个共识:自己手里有多少现金,就接受朝廷多少的官票;如果朝廷还步步紧逼、得寸进尺的话,那么他们可以接受朝廷六成官票,其余四成以后再说。除此之外,这些钱庄的老板们达成了一个联盟,他们在一起宣誓,绝不会再后退半步,也绝不会再多收一文钱的官票。
话虽如此,但是让这些钱庄老板们始料不及的是,这个联盟里居然出现了一个“叛徒”,一个不问缘由、来者通吃的“疯子”。
这位与其他人方枘圆凿、格格不入的“疯子”,就是阜康钱庄的大老板:胡雪岩。
面对这种其他同行叫苦不迭、退避三舍的官票,胡雪岩不仅照单全收,而且还一次性接纳了价值二十五万两银子的巨款。
疯了,彻底疯了,面对胡雪岩这种反常的举动,所有的同行们都达成了一致意见:胡雪岩这是脑袋进水了,他该好好地看看病了。
而面对所有人嘲笑和质疑,胡雪岩根本就不为所动,他依旧无怨无悔,一直替这个腐朽的大清王朝“埋单”,从那以后,胡雪岩又再接再厉,他又接纳了十万两银子的官票。
这一次,面对胡雪岩这种疯狂的举动,江苏巡抚王有龄看不下去了,他亲自来面见胡雪岩,并且委婉地告诉他:“虽然你现在是浙江的候补官员,收购官票的事情,你是责无旁贷的,但是你也收购得太狠了,小心驶得万年船,凡事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书海上古 363楼 2014-05-29 18:05:02

-----------------------------
谢。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没网砸碎手机 366楼 2014-05-30 22:38:51
mark
-----------------------------
3q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没网砸碎手机 366楼 2014-05-30 22:38:51
mark
-----------------------------
3q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没网砸碎手机 366楼 2014-05-30 22:38:51
mark
-----------------------------
3q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3283167601562626 370楼 2014-05-31 23:17:09
今天没更新?不会tj了吧,追楼主快半月了
-----------------------------
不会,说好了,每日更新的。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听到王有龄的这番善意劝解后,胡雪岩哈哈大笑道:“别人误会我也就算了,怎么雪轩也不知我心,不知我意欲何为呢?”
“哦,此话怎讲?”王有龄不解地问道。
胡雪岩回答道:“我这不是接纳银票,而是在做生意。”
这句话,说得王有龄是一头雾水。而在看到王有龄那张瞠目结舌、不知所措的脸后,胡雪岩继续不紧不慢地说道:
“我现在做的生意,就是帮助官军打胜仗,只要能够帮助官军打胜仗的生意,我都会去做,哪怕是风险极高,九赔一赚的高风险赔本生意,我也一定要去做。要知道,我这不是在亏本,而是在提前放贷。如果因为我的微薄之力,促使清军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到时候天下一太平,我的钱还怕要不回来?而且,我在朝廷最危难的时候出力,朝廷自然会记住我的好,我还怕没有生意?”
这番话,说得王有龄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他不由得感慨道:“拥有这种过人的眼光,难怪胡雪岩每次都能看得准、摸得清,每件事情都能够处理得井井有条,无往而不利。”
后来的事情,完全应验了胡雪岩的推断。在清军获得最终胜利后,朝廷特别感谢胡雪岩雪中送炭、解囊相助的行动,不仅兑现了先前借用的银两,而且还把更多的钱存进了胡雪岩的银行,彻底提升了“阜康”这块金字招牌的知名度,让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广。
要知道,商场如战场,不仅竞争激烈,而且还危机四伏,机遇更是稍纵即逝;如果不能及时抓住这个机遇,那么事后只能悔之晚矣;而如果要抓住机遇,除了敏感的判断、果断的决策、迅速的行动外,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更是必不可少,而只要拥有了这些东西,就能够成就自己的一番伟业。
谁说做生意就一定要太平盛世,胡雪岩用铁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拥有过人的眼光,胆大心细的能力,一样可以在变化莫测的商海中找到不可逆转的趋势,成就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最后,按照胡雪岩自己的定义:一个大商人,当然要有宽广的眼界,你眼光看得见一个省,你就能够做一个省的生意;你看得见整个天下,你就能做整个天下的生意;你看得见整个世界,你就能够做整个世界的生意。
以上,就是胡雪岩自己的经商名言,他的一生都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
对了,在经过了“接纳官票”这件事情后,王有龄还看清了胡雪岩一点,一个致命的缺点。即使此人食国家俸禄、为君王分忧,但是他骨子里,他依旧是一个商人,一个眼中只有“利”,而忽视其他“东西”的商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胡雪岩这辈子,他就栽在这个“问题”上了。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军饷之争
虽然胡雪岩拼尽全部家产,全力消化各种官票,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江浙一带的兵饷钱粮金额,还是出现了巨大的漏洞。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主要是两个方面:内部政策失败,外部战事不断。
首先说“内部政策失败”:自清朝建国以来,为了防止江南人造反,所以大清一直对苏杭等地实现“轻徭薄赋”政策,以至于到了康熙朝的时候,更是制定了“永不加赋”这一基本国策。
虽然大清在江南收取的赋税少,但是在和平年代,江南等地物产丰富,且人丁兴旺,农工商经济更是发达,所以即使按照原有基数征税,一样可以保证大清的基本开销。
除此之外,等到了嘉庆、道光的时候,由于北方年年天灾,白莲教、捻军的战火不断,北方经济完全崩溃,南方的经济更成为大清王朝的重中之重。
为了维持这个庞大帝国的运作,如今的这个大清王朝,生活上要靠南方的漕粮运输,财政上要靠南方的漕银支撑。如今要是南方的经济出现了危机,大清也不用再平叛了,直接宣布破产算了。
但是现在伴随着战事的不断扩大,江南的大片土地尽为太平军所有,而为了躲避战乱,江浙一带的富豪乡绅、达官显宦举家搬迁,把洋人的租借地当成了自己最后的避难所。
这样一来,原来的人口全都搬家了,整个人口管理就出现了混乱,这些人的赋税就彻底地黄了;而新流入的人口连暂住证都没有,你总不能让他们去为逃跑的人埋单吧,所以这些人也无法按照原来的标准去征税。
最后,由于逃跑的全是有钱人,所有原有的赋税来源也全都崩溃了。以至于到了最后,整整五年的时间,江浙一带都无法按照原有的标准征税。
面对江浙这种混乱不堪的局面,朝廷虽然下令严征,但是由于此地战事不断,管理混乱,也就往往没有了下文,这才出现了“官票”这种危害社会、不惜通货膨胀的蠢办法。但是这种杀鸡取卵、饮鸩止渴的办法毕竟有限,江南剩下的所有商人、富人,既没有胡雪岩的胸襟和眼界,而且钱也不多。
要运输粮草,需要钱;要保境安民,需要钱;要训练团练,需要钱;要与太平军决一死战,更是需要钱。“车甲之奉,日费千金”,战争就是一个烧钱的游戏,但是问题来了,钱从哪里来呢?
就在胡雪岩、何桂清、王有龄等人为钱奔波的时候,突然之间,咸丰九年(1859年)三月,洪秀全采用“英王”陈玉成的建议,用“围魏救赵”的战术,一举攻陷了杭州城,浙江巡抚罗遵殿战死沙场。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20-03-19 15:11:12
@chenji_happy 374楼 2014-06-02 11:26:55
mark
-----------------------------
3q

楼主:京城说书匠

字数:278106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4-04-11 22:03:00

更新时间:2020-03-19 15:11:12

评论数:89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