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话说《竹书》

话说《竹书》

楼主:夷齐风清  时间:2020-04-20 23:05:22
世人云:“《竹书纪年》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其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
有位学者说:“《竹书纪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
而王国维在《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中又指出:“復怪今本《紀年》為後人蒐輯,其跡甚著,乃近三百年學者疑之者固多,信之者亦且過半。乃復用惠、孫二家法,一一求其所出,始知今本所載殆無一不襲他書。其不見他書者,不過百分之一,又率空洞無事實,所增加者年月而已。且其所出,本非一源,古今雜陳,矛盾斯起。既有違異,乃生調停,糾紛之因,皆可剖析。夫事實既具他書,則此書為無用;年月又多杜撰,則其說為無徵。無用無徵,則廢此書可,又此《疏證》亦不作可也。然余懼後世復有陳逢衡輩為是紛紛也,故寫而刊之。”
更有先生精辟论道:“王国维先生说的‘后人蒐辑’‘空洞无实’‘此书无用’‘此书可废’指的是今本,他对古本是认可的。古本不是杜撰的,是从古书里找出来的。”
故发小帖试揭开《竹书》面纱,窥探《竹书》真容,与同好共享。
楼主:夷齐风清  时间:2020-04-20 23:05:22
凡《竹书》者有四
一、轶失前的《竹书记年》
根据《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二十一▪束皙》记载,在晋武帝太康二年(282年),名叫不准(音Fǒu Biāo)的汲郡人盗墓,得到墓冢的竹简数十车,皆以古文(比当时通用的文字还要古的战国文字,或说“蝌蚪文”,或说“古文”,或说“小篆”,不一而足)记载,史称“汲冢书”。其中有记载夏商周年间的史书十三篇,晋人初名之“纪年”(又称《汲冢纪年》《竹书纪年》)。
自西晋时期出土以后,先后经历晋人荀勗、和峤考订释义的“初释本”竹书纪年,卫恒、束皙考正整理的“考正本”。
《竹书纪年》原简在永嘉之乱时亡佚,但初释本和考正本仍继续传抄流行。直到唐玄宗开元以前此书仍旧存在。宋《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已不加著录,可能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也逐渐散佚。后全部亡佚。
楼主:夷齐风清  时间:2020-04-20 23:05:22
然在《资治通鉴前编•举要•卷一》中尚见踪迹。
盛传《竹书纪年》是我国唯一一部未过秦火的史书,《竹书纪年》原竹简于晋武帝太康二年(282年)从魏王墓中出土,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后被整理成册。据《晋书•卷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据传到唐末五代、宋,传抄本逐渐散佚。如能获得原《竹书》有价值的只言片语,当属国宝。那么在存世史籍中是否仍保留有原版《竹书》的蛛丝马迹呢?
笔者在阅读《资治通鉴前编•举要•卷一》时,于2017年10月16日6时48分发现了原《竹书》的芳踪。《前编•举要》编年记事,“列《举要》为纲,以经传子史为目”,对其所记均注出处,“以存其真焉。”
该书有十七处的纪年及史实注明“用《竹书》修”的字样。即其出自轶失前的《竹书纪年》。
将其与《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所记相比照,不难发现除后者缺失三个纪年外,其余十四个纪年两籍完全一致!
楼主:夷齐风清  时间:2020-04-20 23:05:22
笔者在阅读《资治通鉴前编•举要•卷一》时,于2017年10月16日6时48分发现了原《竹书》的芳踪。
轶失前的《竹书纪年》与《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所记相比照:
楼主:夷齐风清  时间:2020-04-20 23:05:22


楼主:夷齐风清  时间:2020-04-20 23:05:22


上图是《资治通鉴前编•举要》关于“乙亥后相元岁”、“乙巳后泄元祀”“用《竹书》修”即出自原《竹书》的书影
通过比较,我们见到轶失前的《竹书》与《皇极经世》《皇王大纪》《文献通考》《纲鉴易知录》等古文献记载相同。原《竹书》的17个干支纪年如矗立于历史长河中的中流砥柱,不可动摇。如历史征程上的里程碑,清晰确凿。依“帝尧七十载”可推断尧元载甲辰为前2357年;依“后相,乙亥元岁”可推断夏禹元岁丙子为前2205年;依“壬辰二十三祀,西伯昌生子发。”可推断武王克殷事发武王己卯十三年即前1122年;依穆王丙申十七年可推断周厉王五十一年是癸酉年,即前828年。
轶失前原版《竹书》的相关纪年,锁定了我国前828年前的历史纪年;她从一个全新角度印证了我国历代编年史的无以质疑。
楼主:夷齐风清  时间:2020-04-20 23:05:22


上图是《资治通鉴前编•举要》关于“乙亥后相元岁”、“乙巳后泄元祀”“用《竹书》修”即出自原《竹书》的书影
楼主:夷齐风清  时间:2020-04-20 23:05:22
二、明《今本竹书记年》
既然晋代出土的《竹书》历经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初释本、考正本渐渐散佚无存。宋代目录书,诸如《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已不加著录。“据传到唐末五代、宋,传抄本逐渐散佚”。
元末明初乃至于明代中期,出现了竹书纪年刻本,其春秋战国部分以周王室纪年记事,与初释本、考正本不同,是谓《今本竹书纪年》。清代学者钱大昕等人指斥其为伪书,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更推断为明代嘉靖年间天一阁主人范钦伪作。
楼主:夷齐风清  时间:2020-04-20 23:05:22
据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择范钦《今本竹书纪年》的核心基点内容录于下:
1、帝堯陶唐氏  元年丙子。
2、帝禹夏后氏  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
3、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終壬戌。
4、(商汤)十八年癸亥,王即位,居亳。
5、汤百岁而崩后
“外丙名勝。
元年乙亥,王即位,居亳。
命卿士伊尹。
二年,陟。
仲壬名庸。
元年丁丑,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四年,陟。”
汤与太甲间有外丙、仲壬二王
太甲名至。
6、約按:伊尹自立,蓋誤以攝政為真爾。七年,王潛出自桐,殺伊尹。
7、湯滅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歲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終戊(庚)寅
8、武王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諸侯伐殷,敗之于坶野。
9、“(懿王)元年丙寅春正月,王即位。天再旦于鄭。”
以上句子出于《今本竹书纪年》。
楼主:夷齐风清  时间:2020-04-20 23:05:22
综上可归纳《今本竹书纪年》的核心基点内容为: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終壬戌;
汤与太甲间有外丙、仲壬二王 ,意为商代三十王;
太甲杀伊尹;
又言:湯滅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歲四百九十六年。始癸亥,終戊(庚)寅;
武王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諸侯伐殷,敗之于坶野。
楼主:夷齐风清  时间:2020-04-20 23:05:22
对《今本竹书纪年》总体评价
王国维作《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对《今本竹书纪年》总体评价是:“昔元和惠定宇徵君作《古文尚書考》,始取偽古文《尚書》之事實文句,一一疏其所出,而梅書之偽益明。仁和孫頤谷御復用其法,作《家語疏證》,吾鄉陳仲魚孝廉敘之曰:「是猶捕盜者之獲得真贓。」誠\哉是言也。余治《竹書紀年》,既成《古本輯校》一卷,復怪今本《紀年》為後人蒐輯,其跡甚著,乃近三百年學者疑之者固多,信之者亦且過半。乃復用惠、孫二家法,一一求其所出,始知今本所載殆無一不襲他書。其不見他書者,不過百分之一,又率空洞無事實,所增加者年月而已。且其所出,本非一源,古今雜陳,矛盾斯起。既有違異,乃生調停,糾紛之因,皆可剖析。夫事實既具他書,則此書為無用;年月又多杜撰,則其說為無徵。無用無徵,則廢此書可,又此《疏證》亦不作可也。然余懼後世復有陳逢衡輩為是紛紛也,故寫而刊之。”
择其要为:《今本竹书记年》所載無一不襲他書;
所增加者年月而已。且其所出,本非一源,古今雜陳,矛盾斯起。既有違異,乃生調停,糾紛之因,皆可剖析。年月又多杜撰;
此書為無用,則廢此書可。
见书影:
楼主:夷齐风清  时间:2020-04-20 23:05:22


楼主:夷齐风清  时间:2020-04-20 23:05:22
对《今本竹书纪年》之“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終壬戌”之疏证
王国维先生对上述观点作如下注疏:始壬子,終壬戌。案:此读數與上諸帝在位之年數不合。綜計上諸帝在位年數,則禹八年,啟十六年,太康四年,仲康七年,相二十八年,少康二十一年,杼十七年,芬四十四年,芒五十八年,泄二十五年,不降五十九年,扃十八年,廑八年,孔甲九年,昊三年,發七年,癸三十一年,凡三百七十三年。必無王之世有九十八年,然可得四百七十一年之數,則少康陟時年已百二十歲,事難徵信。又本書諸帝即位之年,各著歲名。以歲名核之,則夏后氏始壬子,終壬戌,凡四百三十一年,而寒浞四十年亦在其中。考昔人所以定寒浞為四十年者,以古本《紀年》云「夏四百七十一年」。而《漢書▪律歷志》云「四百三十二歲」,《易緯▪稽覽圖》云「禹四百三十一年」,差四十年,遂以此四十年為無王之世以調停之。蓋古言歷者有此說,故《通鑑外紀》云羿八年,浞三十二年,共四十年,然《外紀》用《漢志》說,以夏為四百三十二年。此書用《稽覽圖》說,以夏為四百三十一年,而無王之年仍入此中,遂與古《紀年》四百七十一年之都數不能相應。至諸帝在位年數,復與此四百三十一年之都數不合者,因作偽者復假設喪畢即位之說。故啟在位年數以歲名差之,得十九年,而本書云十六年陟,則禹崩踰三年始即位。太康在位年數以歲名差之,當得八年,而本書云太康四年陟,則啟崩踰四年始即位。其餘放此。然如芒、扃、桀三帝,又皆踰年即位,其參差無例亦甚矣。
楼主:夷齐风清  时间:2020-04-20 23:05:22


以上是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书影:(黑色字为《今本竹书纪年》原文,黄色字为“疏证”内容)
楼主:夷齐风清  时间:2020-04-20 23:05:22


楼主:夷齐风清  时间:2020-04-20 23:05:22
书影重复了。
楼主:夷齐风清  时间:2020-04-20 23:05:22

————————————————————————————————————————
长安烟火2017Lv 9 时间:2020-03-26 06:29:50
竹书纪年是魏国为自己三家分晋辩护的伪书,污蔑圣人的恶史
————————————————————————————————————————
欢迎持续关注。
楼主:夷齐风清  时间:2020-04-20 23:05:22
汤与太甲间没有外丙、仲壬二王的存在空间
《今本竹书纪年》在汤崩后有外丙、仲壬二王在位,记载如下:
外丙名勝。
元年乙亥,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二年,陟。
仲壬名庸。 元年丁丑,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四年,陟。
太甲名至。
元年辛巳,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楼主:夷齐风清  时间:2020-04-20 23:05:22
而《書序》曰:“成湯既沒,太甲元年,使伊尹作《伊訓》。”
《世本》曰:“汤名天乙,太甲,汤孙,太甲崩,子沃丁立。”齐鲁书社《世本》2015年6月版第5页。
《河南杞县伊氏家谱》:“汤崩传至太宗太甲,(太甲)元祀戊申(前1753年)。”
楼主:夷齐风清  时间:2020-04-20 23:05:22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载:丁未三十祀(前1754年),王(汤)崩,葬汾阴,成汤陵在今山西蒲州府荣河县。(汤陵旧址在今万荣县裴庄乡西。后魏年间,张恩等人盗陵,其陵下先有石弩,以铜为锁,盗开墓道后,箭发,击毙三人。恩最终盗取墓中钟謦等物,将其墓志铭投入汾水。铭曰:吾死后二千年,终困于恩。隋制祀汤于汾阴,唐迁偃师。宋乾德四年,诏制守陵五户。元时沦于汾河,以石柩迁葬。)《文献通考》;宋太祖初给守灵户。庙号烈祖,孙太甲立。 王天锡智勇,用集大命,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旁求俊彦,子惠困穷,克宽可仁,兆民允怀,立十八祀而革夏政,践天子位,十三祀而崩,年百岁。子太丁早卒,外丙二年言只二岁。仲壬四年只四岁。伊尹奉太丁之子太甲即位。考《孟子》,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史记》以为即位二年、四年而崩。赵岐《孟子注》并同。程子则谓古人谓岁为年,汤崩时,外丙二岁,仲壬四岁,惟太甲差长,故立之。《大纪》亦言,成汤必不舍孙而立子,且《经世书》亦无外丙、仲壬名世。辨之尤详。今以程子为据,不从《史记》。
王太甲戊申元祀(前1753年),伊尹奉王见于祖《书序》: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

楼主:夷齐风清

字数:1331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3-22 22:35:16

更新时间:2020-04-20 23:05:22

评论数:8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