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楼主:子复子复  时间:2021-03-25 13:35:25
有君之亡

《论语·八佾》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此章向多歧义。
朱熹《论语集注》
吴氏曰:“亡,古无字,通用。”
程子曰:“夷狄且有君长,不如诸夏之僭乱,反无上下之分也。”
尹氏曰:“孔子伤时之乱而叹之也。亡,非实亡也,虽有之,不能尽其道尔。”
以上以“如”为“像”解。
《十三经注疏》邢昺言:
此章言中国礼义之盛,而夷狄无也。举夷狄,则戎蛮可知。诸夏,中国也。亡,无也。言夷狄虽有君长而无礼义,中国虽偶无君,若周、召共和之年,而礼义不废,故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又以“如”为“及”解。
版本亦决定歧义走向。
定州汉简本《论语》,此章为“夷狄之有君,不若诸夏之亡也。”
“不若”跟“不如”同义,为“不像”解。
版本之后是句读。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是一说。
其解云:“诸”为代词,指代“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夷狄之有君),夏之亡也”,即“不像夷狄有君,这是夏朝灭亡的原因。”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是一说。
其解云:未开化的、文明程度比较低的人、民族和国家,虽然有他们自己的国体、政体,但由于没有遵从、依照文明程度比较高的人、民族和国家的政体、国体,而被后者所轻视。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加问号,“反义疑问句”、“难道不如?”是一说。
句读之后是名家。
杨伯峻《论语译注》译:“文化落后国家虽然有个君主,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哩。”
钱穆《论语新解》译:“夷狄虽有君,仍不如诸夏之无君。”
南怀瑾《论语别裁》讲:孔子说那些蛮族落后地区的人,也有头子,有君主、酋长。但光有形态,没有文化,有什么用,不如夏朝、殷商,虽然国家亡了,但历史上的精神,永垂万古,因为它有文化。
名家之后是各家。
有云:蛮夷有君主而没有礼义,诸夏偶无君主,而礼义长存。
有云:礼不可僭越,华夏郁郁乎文哉,有礼;而夷狄以力相争,无礼粗野。
有云:夷狄还有君主,不像诸夏一副要亡的样子。
有云:当今之世,虽有国君主政,还不如早时候的不作为了。
各家之外有旁证。
如《四书遇》夷狄章云:余遭乱世,见夷狄之有君,较之中华更甚,如女直之芟夷宗党,诛戮功臣,十停去九,而寂不敢动,如吾明建文之稍虐宗藩,而靖难兵起,有媿于夷狄多矣。
以上仅举各说精要,展开论述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搜罗不尽 …… ……

歧义如此之多,还有可发掘的空间么?
还有可发掘的空间么?
答案是肯定的!否则,小子岂不白忙活了。
那么,为什么“向多歧义”却没掘出“宝藏”来呢?
一言以蔽之:“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反过来说是:“脱贫也限制想象力!”
总而言之是:“想象力有限!”

向者“想象力有限!”,一干人等没掘出“宝藏”来,下面看小子如何开挖!
小子的着眼点、切入点在“有”。
为全面体现小子开挖深度,这个“有”要从《易经》掰起。
《易经》经卦有八,其别六十有四,检索《周易》,其第十四卦为:离上乾下,火天大有。
有关大有卦的详细内容如下:
《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易·杂卦》:大有,众也。
从“有”到“大有”,若说这中间没关联,小子是不信的;加上“君”的因素,了解以上《彖》、《象》辞,没少说这事儿。
卦的解读或者说运用,一直以来都是大仙的事情,小子自问道行甚浅,就不置辞在这上面了!
狐假虎威拿《易经》装门面之后,再看相关“有”的解释:
有,本义:以手持肉。引申义:具备(实体);(实体)存在。说明:“有”为“以手持肉以显示肉体存在”之义,与“肉身消灭、实体虚无”相对。古代文献常见族称“有×氏”,如“有虞氏”、“有娀氏”、“有莘氏”,其中首字“有”表示“氏族实体当时存在”的意思。
另,相关“有”可参考的内容:
《左传·桓三年》有年。《注》五谷皆熟书有年。

“有”为“以手持肉以显示肉体存在”之义,与“肉身消灭、实体虚无”相对,这是个亮点!
“肉身消灭、实体虚无”,多么直观意义的“亡”呵!
这里的“有”与“亡”是在这个层面相对么?答案是否定的。
所有误入歧途的解读,除没有深挖到“大有”外,最要命的是没搞明白这其中的对应关系。
而之所以搞不明白,是因为习惯于看到啥说啥,太过实诚!
直白来讲,看不出省略,基本就废了……
这里的关键不是“有”与“亡”的对应,而是“有君”与“亡(君)”的对应。
“亡”后省略了“君”,冤假错案就此不可收拾。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君)也。”
还原出这个本相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亡:灭亡。《孟子·告子下》国恒亡。“亡君”,亡国之君,是之谓也!
“有君”与“亡君”相对应,最底线的理解:“有君”,不是亡国之君。
在“不是亡国之君”这一底线基础上,结合“大有”,起码该是“尽职尽责之君”吧?
理解到这一步,打马虎眼往下进行应该没太大问题,但这不是小子风格,小子的意思,还是要穷追一下。
古代文献常见族称“有×氏”,如“有虞氏”、“有娀氏”、“有莘氏”等;简单来说,这是对远古某氏族部落首领的统称,不针对其中某一个,而是若干代,若干届的总称。
结合《易·杂卦》:大有,众也;“有×氏”之“有”的意思就比较明显了。
“有君”之“有”跟“有×氏”之“有”,是可以参考比照的。
从若干代,若干届部落首领中选取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样本。
一般来说样本选取的原则:去掉一个最大值,去掉一个最小值;类似于末代首先要淘汰,最早追溯追封的也不考虑,剩余部分任意选取就好。
这样得来的具有普遍意义样本,即“有君”;《左传·桓三年》有年。《注》五谷皆熟书有年;此二者可相参。
有了以上内容,“‘有君’与‘亡(君)’的对应。”这话就不严谨了!正确的讲法应该是:“有君”与“诸(夏之)亡君”对应。
这才是“具有普遍意义样本”之间的对应!
找了这“具有普遍意义样本”做比较,自然是要得出个结果、而非是模棱两可的。
以“如”为“及”解,“不如”为“不及”较“不如”为“不像”貌似更合适,起码结论明确、不似是而非。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君也。”
通过“具有普遍意义样本”比较所得出的结果也具有普遍意义;可这“不如”缺乏界定,俗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界定的情况下,这内容会很难讲。
这里有没有界定呢?答案是肯定的。
“丧”是这里的界定。
“夷狄之有君(丧),不如诸夏之亡君(丧)也。”
《论语·八佾》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再严谨一点儿,“戚”是这里真正的界定!
不论“有君”“亡君”,丧,死了,自己是没办法“戚”的;这个“戚”一定来自别人,是指别人的情感反应。
“夷狄有君之丧之戚,不如诸夏亡君之丧之戚也。”
以上,可谓是句子的本来面目!

由此可进入下一步讨论。
周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礼记王制: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三年之丧,自天子达。庶人县封,葬不为雨止,不封不树,丧不贰事。自天子达於庶人,丧从死者,祭从生者,支子不祭。
“亡国之君”,极端的案例如夏桀:
《史记·夏本纪》:“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
《竹书纪年》载:“汤遂灭夏,桀逃南巢氏。”
《帝王世纪》载:“汤追至大涉,遂擒桀于焦,放之历山,乃与妺喜及诸嬖妾同舟浮海,奔于南巢之山而死。”
据上来看,作为“亡国之君”的代表,夏桀死的平常而已,虽然没有高规格礼遇,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相宜。
“夷狄有君”情况如何呢?
《北史》载:(流求国)“国人好相攻击,收斗死者,聚食之”、“人有死者,邑里共食之”。
相关其它如:
《南史》载:(毗骞国)“国法刑人,并于王前啖其肉”、“又取其骷髅破之以饮酒”。
《墨子》载:“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
更大范围来看:
印加帝国常常把贵族甚至是国王献祭给他们的神,这种习俗在上古时期普遍流行于各大文化圈,如地中海地区就流行献祭贵族的长子给神;《圣经》中亚伯拉罕要把他深爱的独子烧了献祭给上帝。
参照以上案例内容,“夷狄有君之丧之戚,不如诸夏亡君之丧之戚也。”就容易理解了。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君也。”
“夷狄”,“人有死者,邑里共食之”;“夷狄之有君之丧”,面临的情况一样是“邑里共食之”,想落个囫囵尸首都难,所谓的“戚”,也就谈不上了。
“诸夏”,“自天子达於庶人,丧从死者,祭从生者,支子不祭”;“诸夏亡君之丧”,沦为“亡国之君”,固然高规格丧葬礼遇丧失;但作为“庶人”,“丧从死者,祭从生者”,“戚”是少不了的。
一个是:“戚”就谈不上了。
一个是:“戚”是少不了的。
两下比较,“不如”也!
到此,“不如”的概念浮出水面:
不是“不及”,不是“不像”,而是:
“不比”!
想象力有限,不在同一频道,不能比,也没法比,故“不比”!
是谓“不如”!

楼主:子复子复  时间:2021-03-25 13:35:25
现在免了审核啊!:)
楼主:子复子复  时间:2021-03-25 13:35:25
提起来一下。:)
楼主:子复子复  时间:2021-03-25 13:35:25
提起来一下。:)
楼主:子复子复  时间:2021-03-25 13:35:25
较真,哪能够呢。:)
楼主:子复子复  时间:2021-03-25 13:35:25
无所谓思想,无所谓文学,无所谓史料;小子关注的是:有没有搞明白,能不能搞明白。浪费生命这事儿吧,见仁见智,能依着兴趣搞搞明白,浪费点儿也没啥;依着先生的成见,先生确实没必要在《论语》上纠结。:)
楼主:子复子复  时间:2021-03-25 13:35:25
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如此而已。:)

楼主:子复子复

字数:3935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8-03-09 18:46:28

更新时间:2021-03-25 13:35:25

评论数:1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