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高致贤关于宗族札叙之连载(添加中)

高致贤关于宗族札叙之连载(添加中)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柯灵实名高季琳
高致贤

文化新闻界的中老年人,知道柯灵的名字的人不少,可是很多人未必知道他的实名叫高季琳。就像很多人不知道著名作家巴金姓李一样,我知道柯灵的名字已经很多年了,最近才知他灵是我的本家!
柯灵(1909.2.15—2000.6.19 ),原名高季琳,笔名朱梵、宋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广州。中国电影理论家、剧作家、评论家。
柯灵因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即辍学,1924年他到小学当老师,1928年在浔阳当小学校长。曾在《越铎日报》发表散文,后向上海《儿童世界》等杂志投稿,被誉为少年才子。
他1931年到上海,先后在明星、联华影片公司任厂务秘书、宣传主任,金星影片公司编剧部主任,文化影片公司编剧,主编《明星半月刊》,在杂志上发表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杂文。抗战爆发后,任《救亡日报》编委,主编《文汇报》副刊《世纪风》、《民族呼声》等刊物,刊载了史沫特莱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红军在前进》,杂文《暴力的背后》,宣传抗战,《世纪风》鲜明的政治立场,使之成为孤岛上海一座文学堡垒,团结了不少进步作家,受到日伪的胁迫,因此于1939年5月被迫停刊。
上海沦陷期间,柯灵编辑《万象》杂志,刊物具有很浓的文学政治色彩,后来崛起于上海文坛的女作家张爱玲就有多篇小说在《万象》发表。1944年及1945年夏,柯灵两次被日本宪兵逮捕,后经营救脱险,撤到后方。
抗战胜利后,柯灵回到上海,任《文汇报》主笔,主编《读者的话》,帮助读者解决了不少问题,又兼编《新民晚报》副刊《十字街头》,同时参与创办政治性期刊《周刊》。在此期间,柯灵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后被选为中央常委。
1948年,他出走香港,参与创刊香港《文汇报》,1949年4月到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后历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文化部电影局上海剧本创作所所长,上海电影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业作家,《上海电影》、《大众电影》主编等职,从1954年起,历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第六、七届常务委员。
文革后,柯灵继续从事政协工作,他对我国新闻事业仍非常关注,认为新闻工作的最根本出路在于法制化,什么时候新闻工作者真正做到对法律负责,而不是对某个组织、领导人负责,英雄就有了用武之地。
晚年他笔耕不辍,出版了《柯灵散文选》、《柯灵六十年文选》、《长相思》、《香雪海》等,90年代他开始收集资料执笔撰他最后一部小说《上海百年》,惜未完成。
2000年6月19日,柯灵病逝于上海。
柯灵曾回忆说:“我对文艺有兴趣,联系文艺界的作者也多,在别人看来,我应该编文艺副刊的,可是我却编了群众性的副刊《读者的话》,而且留有最深厚感情的,也是《读者的话》。”
《读者的话》是《文汇报》的副刊之一,创刊于1946年元旦,直到1947年5月24日报馆被封,几乎天天和读者见面。“这里范围虽小,可是园地公开。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市井琐屑,乃至个人的切身痛痒,有意见不妨贡献,有问题不妨讨论,有义愤不妨控诉,有愁苦冤屈或什么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也不妨表而出之,或者大家可以想想办法。人类有互助的天责,我们大可在此携手,推诚相见。”
好玩的是,1946年12月14日这一天的《读者的话》刊有柯灵的《找寻皮包》:“鄙人于本月九日晚七时许,在杜美路一三轮车上遗失公文包一只,里面大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个人文稿与信札,且毫不值钱。惟其中有征集陶行知先生纪念教育基金捐簿一册,因忙于生活,未逞征募,不幸一并遗失。”“据当时情形判断,这皮包当为三轮车夫所得,敬在此请求:将捐簿及文稿信札赐还,这些东西,别人得之无用,在我个人却不无关系。我想如果车夫朋友看到这个启事,必能帮忙。皮包可以奉送你,劳神并当酌量奉酬。来件请交圆明园路一四九号文汇报鄙人收,尾感。柯灵谨启”。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有关家谱的《学习笔记九则》
高致贤
民间通称的家谱,书面多称族谱、宗谱。家谱涉及千家万户、各个不同的姓氏,内容涉及面很广,它是国家历史的史料来源,而且是最真实的史料来源。家谱的重要性等各方面的知识很多,这里做一些学习家谱知识的笔记于后,以供大家分享和自己常习之用——
一、家谱的厄运
据我所知,家谱产生以来,历代都有损失,然而,有史以来的家谱厄运是在19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阶段。那时候,除了红卫兵、造反派强行抄家搜剿焚毁之外,还有不少是保管人害怕牵连自己,就悄悄焚毁的。有宗亲告诉我,他们从大方迁到贵阳时,是带了家谱的,文革初期,他家有个在公安局工作的人害怕受到牵连,就把谱书悄悄烧了!也有一些人是为了表现自己积极拥护文革而主动焚毁的。可以说,民间家谱主要是在文革中销毁的。我国的文化大革命,就是全国民间家谱损失最惨重的政治运动!
二、家谱家规的自私与神秘
以前的一些家族的谱书,只有族长有权保管和阅读,没有族长同意,族人也不得阅读,外姓人更不能看。家谱成了族长的权力显示和“私有财产”。所以,一旦族长没有男孩继承,他们就怕失去家谱这个权柄而丧失族长地位,便会以种种借口把家谱毁掉;抑或将家谱让女儿带到夫家去,造成丢失。更为严重的是:因为家谱有秘不示人的家规。每当家谱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后,旧的家谱除留下极少几套保存在宗祠或族长手中外,其余都要全部销除,而代之以新的家谱。这种特殊的风俗习惯,当然为古老家谱的保存制造了人为障碍。自私、保守与神秘也是历代家谱失传的原因之一。
三、家谱为什么这样重要?
家谱、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先秦时,社会上流传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无休无止。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四、民间家谱始于何时?
我国第一部家谱是什么样子?修撰于何朝何代?是官修还是民修?因为历史上缺乏记载,至今尚不得而知。到了宋代,由于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编撰家谱风气开始兴盛。于是家谱也日益多了起来。在这一时期的家谱中,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若想知道谱中某人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一看此图便即了然;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结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使人知其本源,系表也因此更加完整;第三部分为附录。对研究姓氏的源流、迁徙、分布、文化等都有较大价值。
五、家谱的产生与发展
家谱是人类以血缘为核心亲缘关系的投影,若从人与群体联系观念形成的角度考察,起源相当久远。现在人类学研究的成果已经表明: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前,血缘关系是人类群体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纽带。人类最初出现的群体是“榛榛狉狉、群居袭处”的原始群,此时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纯是浑然之群。按照古人类研究得出的结论:在人类存在的三百多万年历史中,约有二百九十万年是处在原始群时期,到了距今十多万年时才开始产生氏族制度。浑然的原始群,开始分为若干小群,而且演进愈深,分析愈细,辨别亲疏的族群观念也随之产生,“故人之相仁遇也,始于知生我之母。知有母,则知有与我同母之人焉。由此而推之,则知有母之母焉;又知与有母同母之人焉。亲族之关系,盖由此而昉也。”这也就是后来作为家谱核心和基本内容世系的萌芽。
六、家谱与血缘
血缘亲疏的辨析,族群世系的认同,应是谱牒产生的根源,口述口传的世系,正是家谱滥觞。古有“瞽矇主诵诗,并诵世系”之说,吕思勉考证,“瞽矇之职,盖尚在小史之前。”可见了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确有口述家谱的存在。我们追溯家谱产生的源头,可以发现家谱(严格地说只能是口述族群世系)、最初的功能就是辨析亲疏,凝聚族群,优化生育,即所谓“亲亲以相及”。此后万变不离其“别”与“聚”这两个基本功能的,但随时代推移,社会制度不同,其具体内涵和所起作用也不一样。”
七、家谱功能的嬗变
家谱发展及其功能嬗变的脈络,大致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以后几个阶段。
周代实行的是宗法封建制度:“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白虎通义》:“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礼记.大传》“族”本来只是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并无尊卑主从之别;而进入阶级社会,便有了“宗”,也就是在亲族之中奉一人以为主,主者为尊并有特权,他死了则由宗子继承。这样,家谱别亲疏、明统系的功能渗进了主从尊卑阶级特权,为宗法封建政治服务的内容......
总之,家谱的产生与发展,同社会群体氏族、家族、家庭相联系,它的功能是随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嬗变,从社会功能至政治功能再回归到社会功能,自有文字家谱以来,总的发展趋势是由贵族而士族而平民,维系和凝聚的人群也越来越广。
八、家谱的价值
中国家谱,于今人又什么价值?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从存留至今的家谱疑信相渗、精华与糟粕同在的现状来看,家谱对今人具有以下两方面价值:
1、家谱的历史价值。作为家族繁衍、活动档案材料的家谱,保存了历代不同地区与世系活动相关的丰富资料,它对于相关学科,诸如社会史、移民史、人口史、地方史......等都具有史料价值,这已为众多的有识之士所论证。几十年前,史学大师顾颉刚识为:“我国史籍之富,举世无比。然列入公认的官修正史,由于种种原因,自今论之,尚难允称‘信史’。今青年治史学,当于二十五名外博求史料,取精用宏、成就当非前代所可比。而今我国史学领域有尚待开发的二个‘大金矿’,即地方志和族谱。它一向为治史者所忽视,实则其中蕴藏无尽有价值的史料,为‘正史’所难于悉纪而不为人所知者”。
作为史料价值,要在求真求实。尽管家谱修撰早有“信以傅信,疑以傅疑”、“循实记载”、“置诸阙疑”等主张,但是,出于种种家族利益的考虑和显耀门庭的诱惑,谱学界的伪俗之风在每一朝代都存在,因此,用家谱史料,必须严格甄别真伪,不可全信全疑。
2、家谱的文化价值。家谱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它对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中国人民说王道是顺乎自然,换一句话自然力便是王道,用王道造成的团体便是民族”。中华民族就是在自己独特的环境中,经过几千年的蕴酿由众多族源融合、自然形成的以汉族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相对独立共同生活的地理生态系统,漫漫历史长河的共同创造,彼此密切交往不断分化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也产生了千枝一本,万水同源的民族凝聚力。
今天炎黄子孙已经走向世界,遍布五大洲168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人已经超过5500万。“我们是相同的血缘共有一个家,黄皮肤的旗帜上写着中华。”尽管他们之中已有不少人入籍于所在国,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国籍认同、政治认同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他们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据统计:1996年世界共有华人社团9255个,(世界性的华人社团就已超过70个)其中属于亲缘性的宗亲社团占了34%,有3147个。海外宗亲社团是民族感情和民族文化凝聚的产物,他们有强烈寻根的愿望,每当我们看到,一年一度,人们远涉重洋,不远万里,沤庥于沮水之滨、桥山之巅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陵前,共告“五洲风雨疾,华夏有炎黄”,这就是“血浓于水”的情感。
九、家谱两种价值的关系
家谱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考察,应该著重考察谱牒文化产生、发展的过程,现象、规律、社会影响和作用。谱牒文化有相对的独立性,不能全用史料价值的标准来要求它。比如攀援历史名人为始祖的现象,从历史价值的角度考察是不可取的,但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考察,它又往往起了名人效应,凝聚、鼓舞族群的作用。又如同宗共祖问题,从历史的真实看,任何一个姓氏,其来源都十分复杂,历代改姓、赐姓、冒姓层出不穷,欲求血缘的绝对纯洁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所以今天的谱学,既要重视历史价值的开掘,又要重视文化价值的开发,我们在实际运用中,更要注意发挥家谱在凝聚社会群体,增强民族凝聚力,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为振兴中华和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
(以上大部分资料摘录于网络,特此致谢!)
2015年9月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皈仙故里何处寻?
吉安探寻皈仙发祥地之一
高致贤
皈仙里具体在什么地方?10月24日,我们从天虹宾馆出发,就近吃过早餐,我与高家协、高建新、高公仆同车,高建林会长驾车带我们从吉安市出发,上329国道北行,经吉水县双村镇下车到高建新家住地北边镇高家村参观了一些高氏祠堂,后有高峰开车和高海生跟上,高建新到他们车上带路,继续前行一段之后,分道右边小公路,直达吉水县八都镇长龙村的白凫岭下,拜谒了皈仙发祥地鹫峰寺。那是一座不大的古寺,一楼一底三开间。寺内有一明代古钟,铭文开宗明义写道:“大明国江西道吉安府吉水县仁寿乡皈仙里......”这是前人留下的铭文,铁证铭铸。寺内有现代人入住的文字介绍,言及該祠建于唐朝。
今人又是怎么说的?67岁的高建新,曾在吉水县双村镇北边高家村任多年的党支部书记,他家与八都镇相邻,这里是他很熟悉的地方,他主持过南平皈仙九修谱,对皈仙里有过调查研究。他指着东北方向巍巍峨峨的白凫岭向我们一一介绍......目光随着他从东北向西南的指引,让我们仰视了东北边有亿云公、亿霞公墓地遗址,白凫岭一带,竹木葱郁,山山滴翠,落霞与白凫齐飞;再从西南转向西北,那是群山环抱,众岭来朝,祠前茂林修竹,一片平地,稻穗共黄金一色;树青稻黄,无不在古代高氏祠堂遗址的前后左右交相辉映,掩映出桃源仙境。我们的亿霞公、亿云公选择这宛如仙境之地皈依,真不失为皈仙故里,赢得众口千年传颂!
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找到皈仙里,真是不虚此行!这就给我们吃了一粒定心丸。
2015.10.27.记于江西吉安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皈仙故里何处寻?
吉安探寻皈仙发祥地之一
高致贤
皈仙里具体在什么地方?10月24日,我们从天虹宾馆出发,就近吃过早餐,我与高家协、高建新、高公仆同车,高建林会长驾车带我们从吉安市出发,上329省道北行,经吉水县双村镇下车到高建新家住地北边高家村参观了一些高氏祠堂,后有高峰开车和高海生跟上,高建新到他们车上带路,继续前行一段之后,分道右边小公路,直达吉水县八都镇长龙村的白凫岭下,拜谒了皈仙发祥地鹫峰寺。那是一座不大的古寺,一楼一底三开间。寺内有一明代古钟,铭文开宗明义写道:“大明国江西道吉安府吉水县仁寿乡皈仙里......”这是前人留下的铭文,铁证铭铸。寺内有现代人入住的文字介绍,言及該祠建于唐朝。







今人又是怎么说的?67岁的高建新,曾在吉水县双村北边高家村任多年的党支部书记,他家与八都镇相邻,这里是他很熟悉的地方,他主持过南平皈仙九修谱,对皈仙里有过调查研究。他指着东北方向巍巍峨峨的白凫岭向我们一一介绍......目光随着他从东北向西南的指引,让我们仰视了东北边有亿云公、亿霞公墓地遗址,白凫岭一带,竹木葱郁,山山滴翠,落霞与白凫齐飞;再从西南转向西北,那是群山环抱,众岭来朝,祠前茂林修竹,一片平地,稻穗共黄金一色;树青稻黄,无不在古代高氏祠堂遗址的前后左右交相辉映,掩映出桃源仙境。我们的亿霞公、亿云公选择这宛如仙境之地皈依,真不失为皈仙故里,赢得众口千年传颂!
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们找到皈仙里,真是不虚此行!这就给我们吃了一粒定心丸。
2015.10.27.记于江西吉安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赴江西吉安日记提纲1

10月22日接到江西吉安市谱局高公仆发来邀请信息。我当天买火车票。

10月23日从深圳乘10点20分火车出发,下午6点半到江西吉安车站,华夏高氏文化研究会江西吉安分会会长高建林开车接我,同车接站的有华夏高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高家协,江西吉安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公仆。当夜住天虹酒店。

10月24日,高建林驾车带我、高家协、高公仆等到吉水县八都镇长龙村白覆岭拜谒皈仙发祥地鹫峰祠;到吉水县双村镇槎陂村腾溪拜谒崇文公墓地遗址;到吉安县大冲乡参观高林云、高发云、高金云、高银云兄弟自费新建高氏宗祠;到安福县枫田镇高怀智家看他正在研究的崇文公的几修族谱。行车几百公里。夜住天虹酒店。
2015.10.27.于江西吉安天虹酒店(已发)。

10月25日,我住入 《中华高姓大通谱•南平皈仙分谱》编委会、华夏高氏文化研究会•江西•吉安分会(谱局)办公室(江西吉安市吉州区白塘村玄上村)敬阅《皈仙高氏七、八、九修谱》。夜住天虹酒店。

10月26日,继续在谱局办公室敬阅《皈仙高氏七、八、九修谱》。下午,《中华高姓大通谱•南平皈仙分谱》编委会与印刷厂签订族谱印刷协议后,高公仆带着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新安高建成委主任高新平兄弟和高述坚宗亲到谱局来访,夜住天虹酒店。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腾溪拜谒崇文公衣冠冢遗址
吉安探寻皈仙发祥地之二






高致贤
10月24日,我们拜谒皈仙里的鹫峰寺之后,我们原路返回,途中,车上的当地宗亲指着长龙村一带的房屋、土地说,以前这一带的住户全姓高,土地也全是高家的。我从车窗里看到一些修得很好的坟墓,多是高家的。可是,崇文公之墓到底在哪里?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想看到的地方,而无人指引,我又无法看到!
高建林说,皈仙里有崇文公衣冠冢遗址,他在途中就找了一段钢筋去试探遗址,这又给了我很大的希望!我们继续沿329省道前行一段之后,左转上东南方向的小公路,从田坝里穿过,大约几公里就到了槎陂村腾溪,崇文公衣冠冢的墓地遗址就在腾溪岸边的一个青小小的松林里,我和建林、公仆、家协拨草前行,首先看到松林外的杂草丛中,有一古老的人造墩,约50厘米高。面对墓地遗址,它的左边是腾溪,溪边是一条小公路进入几户人家的小村子,右边是一片稻田。我们便从已经干了的稻田中拨开稻谷前行,艰难地进入青松林里,找到一些古代的断砖片瓦,建林用钢筋戳地,找出宅基范围,具说那是崇文公庙,即是:时人修建庙宇将崇文公的坟墓罩于其中,以便祭奠和保护。记得有一篇谱序中将崇文公这个墓地比喻为“仙鹤(记不准)凫水”,倒也形象。站在遗址前,背对蜿蜒而来的一条青青山脉,面朝一望有际的满坝金色稻穗,宛若进入仙境。我们就在那里摄影留念。
回到吉水县双村镇北边高家村与高海生、高六根、高足苟等宗亲共进午餐后,我们驱车前往安福县。
2015.10.30.发于江西吉安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高林云兄弟自费建宗祠
吉安探寻皈仙发祥地之三
高致贤

10月24日,我们到吉水县双村镇北边高家村与高海生、高六根、高足苟等宗亲共进午餐后,驱车前往安福县。途中,特意到吉安县的大冲乡去参观高林云、高发云、高金云、高银云兄弟新建的高氏宗祠。该祠占地面积近500平方米。




他们自己有修建房屋的各种技术,自费修建自投工,建起一楼一底,每层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宗祠。仅水泥、砖瓦、木材之类的材料费就花20多万元。问他们为什么要无偿地投上千个工、花几十万元钱兴建这个祠堂?他们说以前的祠堂不在了,现在祭拜祖宗不方便。他们现在并不很富裕,但是,为了族中祭拜祖宗方便,自筹资金建宗祠,他们心甘情愿。我们听了,无不深受感动!他们的四弟还在吉安市一家医院上班,我们只见到在家的三位哥哥和几位嫂子,他们留我们吃饭,我们当天的计划还没有完成,只好请几位高家功臣合影留念,匆匆握别后就赶到安福县枫田镇看高怀智正在研究崇文公支系的族谱的情况。
2015.10.31.发表于江西吉安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赴江西吉安日记提纲之二


10月25日,我住入 《中华高姓大通谱•南平皈仙分谱》编委会、华夏高氏文化研究会•江西•吉安分会(谱局)办公室(江西吉安市吉州区白塘村玄上村)敬阅《皈仙高氏七、八、九修谱》。夜住天虹酒店。

10月26日,继续在谱局办公室敬阅《皈仙高氏七、八、九修谱》。下午,《中华高姓大通谱•南平皈仙分谱》编委会与印刷厂签订族谱印刷协议后,高公仆带着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新安高家村委主任高新平兄弟和高述坚宗亲到谱局来访,夜住天虹酒店。

10月27日上午,高怀智、高秋根到天虹酒店来访,他俩都是我的好友,宗亲相见,畅所欲言,使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知识。

10月28日,到泰和县湖州高市寻祖籍。早上,由江西吉安市吉州区白塘村党支书高开庆驾车带我和高公仆、高承忠、高国范去泰和县桥头镇湖州高市寻祖籍。从吉安出发,上105国道,到泰和县城,转乘319国道,到桥头镇,在湖州高市高家村民组老组长高歌雨的儿子高樟生家午餐后,高樟生上车带我们到湖州高市去拜谒明兴公的出生地和迁出地,途中参拜了前进的公路左边大约10来米的地方的一冢老祖坟,四柱三列牌坊碑。返回途中,到泰和县螺溪镇路边村瓦居组,高公仆带我们参观了高氏祠堂遗址和他家的老房子以及当地的砖瓦厂。而后就在那里的高仁瑞家开办的“高家风味乡村饭馆”进晚餐。饭后,张青祥(高公仆表内弟)开车送我们到泰和县城,转乘大巴到吉安,入住天虹酒店。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千年古村——嘉林高家
吉安探寻皈仙发祥地之四
高致贤
趁怀智忙给家协下载资料的空隙,我和高公仆去看了抓紧时间去看了安福县枫田镇红元村嘉林高氏祠堂遗址。那里地处泸水河边,河边古树参天,河水清且涟漪;对岸有名为“五马回朝”的形象山峰。下渡口的石阶有我高氏祖母节孝坊的遗石,遗址旁的竹林中有不少高氏名人的坟墓。天色已晚,我们还要赶回吉安。来不及仔细考察。好在髙怀智宗亲写有《千年古村——嘉林高家——历史沿革和传说》佳作,粘贴于后,与大家分享!
高家,古时称嘉林高家,开基在仁义巷,又称巷里,随着人口的增加,经过千余年的变迁,居住的中心慢慢由巷里移到现在的高家, 现属枫田镇红园村第一村民小组,地处安吉公路46K段附近西边。安福的母亲河——泸水河自北向南在村西流过。河对岸是雄伟的“五马回朝”景观。美丽的泸水河犹如玉带在村西绕一个大弯,恰似高家古代官员佩带的腰带一样围系在高家这一巨人腰间。坚固的石灰岩层河床,保护着高家经受住了千年来无数次洪水的冲刷。河边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整个村庄环绕在翠绿的树木之中。安福三大古桥之一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嘉林桥座落在西南侧。在晴朗天气的傍晚,在古祠前的码头上向西北眺望“五马回朝”的日落和在河湾处形成的倒影,再远视西南向河面凌空飞架的嘉林桥,俨然是一幅美丽绝妙的风景画。
高家村现有高、刘、李、邓四姓居住于此,以高姓居多,其他三姓皆为解放前后以高姓亲戚名义迁居至此。虽四姓同居一村,但亲如一家,不分宗派。全村现有47户,190人。虽然村子不大,却有着千年的历史,也沉积着千年的文化底蕴。高家最早以高姓定居于此而得名,名曰嘉林高家。据史料记载,嘉林高姓祖籍是渤海。几经周折,于北宋年间(宋大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因居官由吉水皈仙迁移至此地。在此开基的始祖为崇文公第十三世孙“继兴”公。
高姓此地开基后子孙繁衍,全盛时曾达500多户,人口达几千之众。地盘甚广,单是山地范围就号称有“九冲十八面”。从村庄的围墙遗址可看到当年村庄的规模,从山上己荒芜的耕地痕迹可看出当年众多人口对耕地的需求。为了让后辈们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从此地又分别向虞陵大弯(始遷祖是十八世耆年公偕子清之勝之,後代又分別遷徙至新溪、荷塘、新黃桐、大幹),水车(始遷祖是—十八世喬年公)、石崗(始遷祖是二十八世峻極公),上州里(始遷祖是三十四世萬英公)、黄塘(始遷祖是三十二世綜一公偕子降孫)等地遷徙移民。
高姓在此定居后,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古素有同日“七担半书箱”出门赴考之说。曾出过“尚书”、“刺史”、“学士”等高官。村东方有一人古墓,名叫“神童堆”。安葬的是十六世公神童“正夫”,他的聪明程度有两个故事为证。一曰:此神童至五岁还未曾开口说话,但其行为是同龄人所不及的。一日,丫环带其去花园赏花,(即下头花园里现高冬福房屋所在地)。花园内有梨树,当时正是果实累累,丫环见树上梨子連落,便随口说:“树上梨落梨,孩童知不知。”谁知该神童答曰:“树上梨落梨,孩童岂不知,非因 风摇葉,定是雀惊枝”,又試之曰“黃卷青燈隨分去”應曰“玉堂金馬待時來”。二曰:该神童开口说话后家里专门请了先生教其读书识字,七歲精通四書五經,其聰明驚動郡守監司,次年(慶元二年)有司舉荐應試童子科第,在寶慈宮皇帝戲曰“堪咲神童腳矮”,神童即應曰:“只因天子門高”帝愛之。 登高宗童子科第命引至便殿問日“汝童子乃朕先行耶”,对日“願引君當道”,上大悅,命傳送六宮,(見寶謨閣直學士通議大夫楊萬里為正夫撰墓誌銘)。据《高氏族谱》记载,该神童便是“学士公”。
明初,高姓在泸水河边建了一宗祠,名曰“嘉林高氏宗祠”,又名“尚书府”占地近800平方米。宗祠气势宏伟,是枫田三大宗祠之一,与松田彭氏状元祠、车田周氏宗祠相帅府齐名。宗祠大門上方大石匾上書:“嘉林高氏宗祠”,每個字都有一平米大。宗祠內一进上方牌匾上书“尚书府”,二进上方牌匾上书“学士第”。可惜此宗祠于一九八八年元宵夜被火烧毁。二00九年新农村建设中在宗祠遗址上建了一个标准化的蓝球场。
在宗祠旁有一贞节牌坊,名曰:“贞节坊”。此坊相传是明朝皇帝下旨撥銀為旌表三十七世士傑公之妻所建造,坊名也是皇帝亲题的。此坊于一九五八年被大风吹倒。皇帝亲题碑文的石板在河边做码头,可惜由于年代久远,碑文的小字已无法确认。
现代的嘉林高家人虽不及祖辈曾有过的显赫官位。但秉承了先辈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人人勤劳致富;家家有存款,户户都建有小楼房,而且舍得花钱培养下一代,使得高学历人才层出不穷。目前,有碩士研究生二人,大专学历的十五人,高中和中专学历的有二十多人。现代在外任职的职位最高的是曾任上海宝钢集团干部处处长崇文公四十五世孫高海航。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皈 仙 一 谱 系 千 支
南平皈仙高氏谱局编者按:
高致贤宗亲的《皈仙一谱系千支》序(附后),真实可读;作者深入实地自费考察研究,历时八天,行程千里,走访五县九村,掌握了大量的真实数据资料。文中七个自然段,将崇文公后裔的主要发祥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名为皈仙里?皈仙里位于何处?为什么定名为‘南平皈仙分谱’?为什么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完稿?究竟做了什么工作?谱成后能起什么作用?等等都作了详细简介——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为崇文公后裔之楷模。请宗亲们细细品读!
谨向致贤宗亲致敬! 公仆2015/11/4于泰和
附:皈 仙 一 谱 系 千 支
高致贤
题中的“千支”是一个概数,说明支系众多。在高氏宗族的众多支系中。以崇文公为一世祖的高姓后裔,子孙绵绵,出仕入相,代有闻人。从皈仙里走出去,先徙居吉安市各县(区),而后迁徙到全国各省市区以及徙居国外。据不完全统计,现有人丁数百万。支系宛若参天大树,根深干壮,枝繁叶茂;人口之众,支系之多,居域之广,当属中华高姓大家庭中的旺族之一。
崇文公的卓著功勋,宗族家谱、官方史籍均有很多记载,无须在此赘述。崇文公后裔的主要发祥地在什么地方?皈仙里。为什么名为皈仙里?皈仙里位于何处?南平皈仙派的很多宗亲未必知道。我想借此作一简介——
崇文公后裔的发祥地为何名为皈仙里?老谱记载:崇文公之五世孙亿霞,登公元880年进士,仕至潭州都督长史。其弟亿云,登公元884年进士,初判绍州,时称“圣判”;改判吉州,克修乃祖遗事,政声颇著。因其祖骈王采邑吉(吉水)袁(宜春袁州),吉水之永安乡白凫岭北地区,民淳地固,兵戈不到,人称仙居,因名皈仙里,自宜春袁州而徙家焉。其盛时,家富称十万君。有赠诗“马蹄不踏他人地,明月清风第一家”的美誉。此乃皈仙里地名的来源。
皈仙里地处什么地方?就在而今的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八都镇一带。明朝地名为江西道吉安府吉水县仁寿乡。而今的江西吉安市吉水县八都镇长龙村的白凫岭下还有鹫峰寺尚存。寺内有一明代古钟,铭文开篇写道:“大明国江西道吉安府吉水县仁寿乡皈仙里”,环境幽美,气候宜人,宛若仙境!
南平皈仙高氏族谱经过“九修”,入谱支系尚未超越古江西吉安府管辖之范围,远远不能满足而今已遍布全国、涉及国外的崇文公后裔的要求了。为适应当代宗族文化的形势发展,满足崇文公后裔的寻根要求,华夏高氏文化研究会江西吉安分会于2014年6月24日应时而生之后,紧接着于2014年11月5日成立了南平皈仙高氏谱局,决定在南平皈仙高氏族谱“九修”的基础上扩大联系范围,修一部面向全国的作为省级规格的皈仙族谱,定名为《中华高姓大通谱•南平皈仙分谱》。并立即展开普查、收集资料工作。谱局人员采取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与当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方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们走访了二省、十四县、三市、二区;八十多个村庄,并在谱局内接待了52个村的代表二百多人次,广泛收集题材。初稿完成,基本定稿之时,谱局人员查缺,发现有的宗亲出资捐款很积极,可是没有送材料,原因是他们提供文字材料有困难。谱局人员便深入实地采写,尽量做到少漏谱。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修谱,谱局有关工作人员利用现代网络手段为修谱服务,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扩大联系范围,节约经济开支。使吉安市外,让江西省外的崇文公后裔能够及时获得修谱信息,及时向谱局提供材料和服务。
本人作为崇文公在贵州省的后裔之一,能够为《中华高姓大通谱•南平皈仙分谱》提供明兴公支系的资料,就是得益于谱局工作人员的网络联系。具我所知,外省能够与南平皈仙高氏谱局取得联系和提供有关资料的崇文公后裔,无不和我一样得益于谱局的网络联系。可因目前谱局的网络联系工作还待进一步提高,与崇文公这支庞大的省外后裔队伍比较,本次修谱联系上的外省宗亲还属凤毛麟角。不过,我坚信:这一修“南平皈仙分谱”出版发行之后,全国乃至国外的崇文公后裔定会从中获得渴求很久的宗族信息,必然引起强烈反响。
这对于研究宗族文化的人,尤其是对于崇文公后裔来说,这部《中华高姓大通谱•南平皈仙分谱》就是大家寻根问祖的纲。有了这个纲,就可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省外、国外的崇文公后裔就可持之溯源,到皈仙里寻根问祖,为下一次兴修“南平皈仙总谱”获得更多支系资料打下基础,为更多的宗亲了解高氏宗族历史作出更大的贡献!
崇文公第41世孙 贵州省高致贤敬序
公元2015年11月4日作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赴江西吉安寻根日记提纲之三
高致贤

10月29日,大雨,不便外出,准备采访高开庆,但他今天没有时间,我就在酒店里整理材料,核对一些人名地名。吃晚饭时,我的小包掉在国范宗亲家,他们发现后,怕我着急,就给我送到天虹酒店。

10月30日,上午到的吉州区白塘镇白塘村委办公室听高开庆宗亲介绍了一些情况。
回到高国范老人的家中,我和我的长辈高三毛、高国范两家分别合影。高承忠长辈也留下来一起合影留念。
午餐后,弟媳刘元凤要我为她即将开业的服装店题词,不容我推辞就去买纸墨笔。开林夫妇在文具店里提起我的名字,老板娘听到,就说她知道我,说我在贵州名气很大,这就使开林老弟买来好多宣纸,要求我多为他们题书一些。
我说我不善书法,写不好字,他们还是要我写,真是逼着鸭子上架,我忙了一下午,只好交差了!








晚上,国范、公仆到超市买了饮料、水果和方便面等一些在火车上的饮食。

10月31日,刮风下雨,清晨6点10分,高开庆书记开车送我,高国范、高公仆同车送我到火车站前,我和高国范、高开庆两位宗亲依依惜别;公仆一直送我上火车。下午回到深圳,结束此次江西吉安之行。
可是,此次收获很多,接受的任务不少,容我慢慢完成。
2015.11.6.发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http://user.qzone.qq.com/1540686647/blog/1447017462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泰和圆我儿时梦
到江西泰和县踏勘明兴公生长迁出地
高致贤

“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丘高家村大桥头小地名北沙岗”是我们前辈祖人一代接一代口口相传给我们的家谱知识。我从能够记事起,就记住明兴公是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丘高家村大桥头小地名北沙岗”迁到贵州大定府来的。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丘高家村大桥头这个地名就深深地铭刻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何日能到明兴公青少年时期生活的高家村去看一看?这就成了我儿时的心中梦!































后来读到传抄的老谱书,看到“明兴公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岁次丙辰年六月初六子时(公元1614年)。娶萧氏,所生三子:应祖、应龙、应发,于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从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丘北沙岗高衡乡三十六都,小地名鹅颈大丘高家村大桥头率子迁至贵州大定府(今大方县)北门落户”。当时对于这种传抄的家谱坚信不疑。

再后来,宗族正式修谱,族人高元凯、高祥勋、高祥绪和高峥于2001年农历正月到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寻根,在老家宗亲们的热情帮助下,经过12天的查阅族谱、走访宗亲、实地踏勘。回来修成并于2005年印制了《贵州大方.明兴公支系高氏族谱》,元凯考察归来写的《赴赣寻根纪》中写道:“我高氏自明兴公明崇祯年间入黔,历三百多年,今传十七世”,已正式印入谱书中。这与以前的传抄本所记不相符。明兴公的入黔时间到底哪个正确?不敢妄断。这里只好存疑待考了!

10月28日一早,江西吉安市吉州区白塘村党支书高开庆宗亲驾车带我和高公仆、高承忠、高国范去泰和县桥头镇湖洲高市实地踏寻明兴公迁出的高家村遗址。
我们从吉安出发,上105国道,到泰和县城后,转上319国道到桥头镇。现住在桥头镇319国道边的高樟生家十分热情地招待我们进午餐。高樟生的父亲高国龙是原湖洲高市高家村民组的组长,高樟生对于湖洲高市的情况很熟悉。饭后,高樟生上车带我们去湖洲高市。
从高樟生家对面进入春和公路。那是一条盘山乡道,路面不宽,弯多弯急坡不陡,路边青松翠竹,田坝土弯,前进途中经过一个叫龙形地的地方,公路左边大约10来米的地方有一冢高氏祖坟,四柱三列牌坊碑,我们下车跪拜之后继续前行;到了到毛家村,分道左转,过了毛家拱桥后,上山通向高家组。这段公路弯急坡陡,不多时,车左转(这里向右转就去遂川县)经过春和村土坪组前行一公里过了小江桥(一路行车25公里)就到达此行目的地:湖洲高市高家村遗址。
之所以说是遗址,就是自崇文公二十三世孙存昌公于明洪武年间由吉安遂川大庄徙此落业,直到1998年因建南车水库移民时的这六百多年间,高氏族人聚居于此,故名高家村,高氏人才辈出,农工商学并举,有向外开拓的存昌公四世孙津、九世孙智璧(明兴)先后从这里迁往江西省会昌县和贵州省大方县立业;留居这里的33户140多人,到水库移民时全迁往泰和县的桥头镇、苏溪镇、沿溪镇、禾市镇、澄江镇、文田乡6个乡镇的7个自然村,现在那里已经成为泰和县的南车水库;高家村仅存遗址了。
到达那里,只见群山环抱之中,一个大约3800多亩的盆地,那就是以前的高家村所在地,而今的南车水库地址。适逢枯水季节,只见水库底全是荒草地;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公路从盆地中间通过,有人在盆地里放牧牛群。开庆想把车开到对面去,怎奈那路面凸凹显著,轿车底盘低,我们便在小公路的南头下车,沿小公路继续前行,边走边看,东南面是天子山脉,雄伟的天子山峰矗立其间,山麓有高家学校,东有龟山伸向坝子中央,要与西边游过来的蛇山联手拱卫高家村址。湖(水库)底有条小溪向东流去,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实际上它是流向水库大坝。樟生宗亲说:我们高家村龙脉下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叫高市拱桥,人们搬迁之后,1990年代修南车水库时被挖倒了!好在高樟生宗亲还留有一张十分珍贵的大桥照片(见图)。这应该是我们贵州大方县的传抄谱书上的“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丘高家村‘大桥头’中的‘大桥头’的那座桥,这是一个很有力的佐证。有了大桥头、高家村,我们就可以认定这就是明兴公的生长和迁出地。至于“鹅颈大丘”、“北沙岗”这种古老的小地名原来肯定有,不然老人们怎么会代代相传、记入谱书?至于后来怎么变化?那就有待进一步考证了!
踏上我们的入黔始祖明兴公生长、迁出的湖洲高市,面对眼前这个盆地,环视四周青山,回顾我们刚刚经过的春和公路,觉得这里的公路、青山、田坝等,有许多与我生长的贵州省大方县核桃乡中坝田高家寨子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难怪在这里出生的应龙公随父迁到大定府(今大方县)城后,又选择了当时的义渐里二甲——而今的核桃乡中坝村落业。这是否从小的生活环境所致?因为我在中坝田生长,习惯于那里的自然环境,今天来到湖洲高市高家村,就深深地感到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格外亲切,恨不得把湖洲高市的山水草木的实体带回贵州大方县给宗亲们分享。可是,感情不能代替现实,山水草木岂能搬走?但我认为土能生万物,山水草木都离不开土,于是,除了照相之外,我就在高家村的遗址上取了一小撮土,将它带回去撒在贵州大方县的土地上,让我们那里的宗族不忘这个根!
这里,我还要记下高家村遗址上修建的南车水库。它系牛吼江中游的大(2)型水库,又名白鹭湖。位于江西省泰和县西部,东距泰和县城40公里,1992年9月动工,1998年12月建成。记下它,待若干代人之后,我们的后人像现在我们找不到以前的“鹅颈大丘”、“北沙岗”一样:找不到今天的湖洲高市的时候,能够找到今天的南车水库的地址,就可以认定这里是湖洲高市高家村的遗址了。
注:本文完全纪实,是想让我的宗亲们能够凭它就可以找到湖洲高市。在写作中,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得到高樟生宗亲反复提供、校改。这里特别致谢。
2015年11月4-8日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八旬之余还撒娇
高致贤
年近80的我,还有条件在长辈面前撒撒娇的幸福,这是许多同龄人难获感受的。然而,此次江西之行,我却真正感受到了!
在我们明兴公支系族人中,我已经属于最长的一辈,与我同辈的兄、嫂、姐、妹不到十人了。我们的下面已经有六七代人了,除了与同辈说说笑,向后辈逗逗乐之外,再也找不到长辈来让我撒娇了!比我年纪大的晚辈不少,只有他们在我面前撒娇的,哪里还有我去撒娇的份?可是,到了吉安,我就找到了高国范、高仨毛、高承忠、高绍球等几位叔叔,他们说那里还有我的祖辈,甚至于还有一位曾祖辈。可惜我没有时间去拜见他们,如果见到他们,那么,我就更可以获得儿时的感觉了!不过,我也不是那么贪婪,耄耋之年能够看到几位年轻叔叔已经知足了!
常言说,少年叔子为朋友。我说,朋友哪有叔子亲!我们常在高国范叔叔家吃饭,每次进门,都看到他在厨房里忙着烹饪。他微胖的身材,慈祥的面孔,语言不多,句句在理,忠厚诚恳;市区的一些老领导见到他,还点名请他炒菜。他烹饪的绝佳美味,绝不亚于星级宾馆的主厨。我以为他是哪个五星级宾馆经过专业培训的厨师,谁料他是自学成才于自炊的。有了他,我那刘桂珍婶婶和高敏妹妹就不用下厨了。
因为他朴实诚恳,厨艺绝佳,不计得失,乐于奉献,近年来的皈仙高氏两次修谱,宗亲们都请他担任谱局的出纳。虽然没有明确他为司务长兼厨师,可是谱局的人员都在他家吃饭,宗亲、朋友到谱局来访,也一起到他家去用餐。他家厨房大,炊具全、餐具好、桌椅多、住房宽,全都无偿提供。他下厨也不问工资,除了必须外买的肉米油盐之外,有些新鲜蔬菜都是他的家园所出,无偿提供。厨艺当然就完全无偿了!问他为何如此慷慨?他说:“修谱就是自家的事情,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才对得起祖宗和后人,哪能处处都要钱!”有时我们同车外出,他定要我坐在副驾位上,下车时我要扶他一下,他总是推辞。
临别前夕,刮风下雨天气冷,我次日6点钟就要启程,晚饭后,他和公仆带我到超市去买点到火车上食用的水果、饮料。七八个小时的车程,我只要几个水果,一盒八宝粥、一盒鲜牛奶足矣,谁料他们一买就是一箱,这真让我为难了......
10月31日的6点钟,他就到天虹宾馆下面来等我了。我以为他是到宾馆来与我告别,这已经足以表达一位叔叔对侄子的关爱了!谁料开庆小弟开车过来,他一定要送我到火车站,因为火车站前只能暂停下车,我只好与国范宗叔和开庆宗弟依依握别。他们目送我和公仆登上阶梯,当我我回首看到国范叔上车返回的那一形象,使我不禁想起朱自清的《背影》来!
2015.11.10.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泰和圆我儿时梦
到江西泰和县踏勘明兴公生长迁出地
高致贤

“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丘高家村大桥头小地名北沙岗”是我们前辈祖人一代接一代口口相传给我们的家谱知识。我从能够记事起,就记住明兴公是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丘高家村大桥头小地名北沙岗”迁到贵州大定府来的。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丘高家村大桥头这个地名就深深地铭刻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何日能到明兴公青少年时期生活的高家村去看一看?这就成了我儿时的心中梦!

后来读到传抄的老谱书,看到“明兴公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岁次丙辰年六月初六子时(公元1614年)。娶萧氏,所生三子:应祖、应龙、应发,于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从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丘北沙岗高衡乡三十六都,小地名鹅颈大丘高家村大桥头率子迁至贵州大定府(今大方县)北门落户”。当时对于这种传抄的家谱坚信不疑。

再后来,宗族正式修谱,族人高元凯、高祥勋、高祥绪和高峥于2001年农历正月到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寻根,在老家宗亲们的热情帮助下,经过12天的查阅族谱、走访宗亲、实地踏勘。回来修成并于2005年印制了《贵州大方.明兴公支系高氏族谱》,元凯考察归来写的《赴赣寻根纪》中写道:“我高氏自明兴公明崇祯年间入黔,历三百多年,今传十七世”,已正式印入谱书中。这与以前的传抄本所记不相符。明兴公的入黔时间到底哪个正确?不敢妄断。这里只好存疑待考了!

10月28日一早,江西吉安市吉州区白塘村党支书高开庆宗亲驾车带我和高公仆、高承忠、高国范去泰和县桥头镇湖洲高市实地踏寻明兴公迁出的高家村遗址。
我们从吉安出发,上105国道,到泰和县城后,转上319国道到桥头镇。现住在桥头镇319国道边的高樟生家十分热情地招待我们进午餐。高樟生的父亲高国龙是原湖洲高市高家村民组的组长,高樟生对于湖洲高市的情况很熟悉。饭后,高樟生上车带我们去湖洲高市。
从高樟生家对面进入春和公路。那是一条盘山乡道,路面不宽,弯多弯急坡不陡,路边青松翠竹,田坝土弯,前进途中经过一个叫龙形地的地方,公路左边大约10来米的地方有一冢高氏祖坟,四柱三列牌坊碑,我们下车跪拜之后继续前行;到了到毛家村,分道左转,过了毛家拱桥后,上山通向高家组。这段公路弯急坡陡,不多时,车左转(这里向右转就去遂川县)经过春和村土坪组前行一公里过了小江桥(一路行车25公里)就到达此行目的地:湖洲高市高家村遗址。
之所以说是遗址,就是自崇文公二十三世孙存昌公于明洪武年间由吉安遂川大庄徙此落业,直到1998年因建南车水库移民时的这六百多年间,高氏族人聚居于此,故名高家村,高氏人才辈出,农工商学并举,有向外开拓的存昌公四世孙津、九世孙智璧(明兴)先后从这里迁往江西省会昌县和贵州省大方县立业;留居这里的33户140多人,到水库移民时全迁往泰和县的桥头镇、苏溪镇、沿溪镇、禾市镇、澄江镇、文田乡6个乡镇的7个自然村,现在那里已经成为泰和县的南车水库;高家村仅存遗址了。
到达那里,只见群山环抱之中,一个大约3800多亩的盆地,那就是以前的高家村所在地,而今的南车水库地址。适逢枯水季节,只见水库底全是荒草地;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公路从盆地中间通过,有人在盆地里放牧牛群。开庆想把车开到对面去,怎奈那路面凸凹显著,轿车底盘低,我们便在小公路的南头下车,沿小公路继续前行,边走边看,东南面是天子山脉,雄伟的天子山峰矗立其间,山麓有高家学校,东有龟山伸向坝子中央,要与西边游过来的蛇山联手拱卫高家村址。湖(水库)底有条小溪向东流去,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实际上它是流向水库大坝。樟生宗亲说:我们高家村龙脉下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叫高市拱桥,人们搬迁之后,1990年代修南车水库时被挖倒了!好在高樟生宗亲还留有一张十分珍贵的大桥照片(见图)。这应该是我们贵州大方县的传抄谱书上的“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大丘高家村‘大桥头’中的‘大桥头’的那座桥,这是一个很有力的佐证。有了大桥头、高家村,我们就可以认定这就是明兴公的生长和迁出地。至于“鹅颈大丘”、“北沙岗”这种古老的小地名原来肯定有,不然老人们怎么会代代相传、记入谱书?至于后来怎么变化?那就有待进一步考证了!
踏上我们的入黔始祖明兴公生长、迁出的湖洲高市,面对眼前这个盆地,环视四周青山,回顾我们刚刚经过的春和公路,觉得这里的公路、青山、田坝等,有许多与我生长的贵州省大方县核桃乡中坝田高家寨子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难怪在这里出生的应龙公随父迁到大定府(今大方县)城后,又选择了当时的义渐里二甲——而今的核桃乡中坝村落业。这是否从小的生活环境所致?因为我在中坝田生长,习惯于那里的自然环境,今天来到湖洲高市高家村,就深深地感到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格外亲切,恨不得把湖洲高市的山水草木的实体带回贵州大方县给宗亲们分享。可是,感情不能代替现实,山水草木岂能搬走?但我认为土能生万物,山水草木都离不开土,于是,除了照相之外,我就在高家村的遗址上取了一小撮土,将它带回去撒在贵州大方县的土地上,让我们那里的宗族不忘这个根!
这里,我还要记下高家村遗址上修建的南车水库。它系牛吼江中游的大(2)型水库,又名白鹭湖。位于江西省泰和县西部,东距泰和县城40公里,1992年9月动工,1998年12月建成。记下它,待若干代人之后,我们的后人像现在我们找不到以前的“鹅颈大丘”、“北沙岗”一样:找不到今天的湖洲高市的时候,能够找到今天的南车水库的地址,就可以认定这里是湖洲高市高家村的遗址了。
注:本文完全纪实,是想让我的宗亲们能够凭它就可以找到湖洲高市。在写作中,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得到高樟生宗亲反复提供、校改。这里特别致谢。
2015年11月4-8日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要用规章制度管人”
——与高开庆聊天之后......
高致贤
10月28日,开庆宗亲驾车送我们去泰和县桥头镇湖洲高市寻祖籍,听说他是吉安高氏分会的副会长,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在车上聊起修谱工作来。他说他的文化不高,对于如何修谱他不懂,但他信任内行,依靠内行,相信高绍球宗亲们能够把譜修好。
作为领导,要用人不疑,修谱是族中的事,又是本家人自己修,相信他们会为修谱尽心尽力的。我只要为谱局工作人员服务好......
我问他怎样服务?他说大道理他不会讲,但他知道对于手下人员要一视同仁,不偏袒,不在其中制造矛盾,发现他们之间有矛盾,不要武断,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协调解决。特别要以身作则带好头......
我问他是如何带头的?他说,首先要不占不贪,乐于奉献;绝不要想到当领导就可以从中捞外快。说到这里,他自然提高了声音说,我们办事离不开钱,但是,很多矛盾,甚至于祸祟,都是因为钱的问题处理不好引起来的,所以,一定要“亲弟兄,明算账”。领导不插手具体账务,但要监督财务人员日清月结,公布账目,聊着聊着,说说笑笑.不觉到了桥头镇,感到很多问题他谈得头头是道......我们该去找宗亲了。
一问才知他只有33岁,那么,他在谱局里的印象怎么样?休息时,我随意问问公仆宗亲,他告诉我,开庆的事儿多,不能天天坐在谱局里。但他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谱局就在他们白塘村,离他家不远,局里要用车,只有他有空就开过来;谱局随时与外面的人员有工作往来,很早或者很晚进出的人员和嘉宾,都是他开车接送。连油费都极少报销......
每天晚上,我总是习惯将白天零零星星地聊天的内容,梳理一番,那天就将与开庆在车上的聊天梳成上面这些文字,将他的领导意念与我知道的一些年轻人比较起来,觉得开庆这个小弟弟真有点“少年老成”!后来才知道他现任吉安市吉州区白塘村党支书兼主任,还任江西省顺安道路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
得知他们村委办公室离谱局不远,家就住在我们吃饭的前边,我们就抽空去看看这位年轻人的生活、工作环境怎么样?
10月30日一早,我和公仆去到他家。他夫妇带个小孩与父母同住一栋老式农舍,没有什么时髦家具,家中陈设与当地农民无异。他父亲高仨毛、母亲刘兰英都是本分农民,妻子刘元凤正在准备自己开小店,孩子还小,一家三代住在一起,真是一个和谐家庭。
我们去到白塘村委会办公室,他们公司的办公室也设在里面,房子并不豪华,但是比他家的住房好得很多很多。办公室内有比较现代的办公设施。他很忙,我和他简单交流几句,就被那里的各种规章制度所吸引。他们公司有的工地分散在南昌、广州等地。他在公司分管执纪执法工作;村委会全面工作也要他全面管理。他不可能直接到工地上去管理公司业务,但他能够遥控指挥。他能将公司工作也管理得有条不紊,帮助村民们创收,就靠他们共同建立健全各种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很强的规章制度。
看了这些,我不禁想起他在车上聊天时说的一句话:“作为领导人,要能运筹帷幄,善于运用规章制度去管人”。此时,我才觉得开庆兄弟并非少年老成,而是恰如古今成功者“三十而立”!只不过他生长于农村,与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又经过军旅生活的训练和考验,思想正派,视野开阔,学会了一些管理知识,能够运用自如,所以,到了而立之年他就立起来了,而且,立得住,立得稳!
2015.11.13.修改发表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寻根与考古
寻根杂感一束之一
高致贤

前言:2015年10月23日至10月31日,我到江西省吉安市寻根问祖,在宗亲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历时八天,行程千里,走访五县九村,收集了大量的珍贵史料,也发现一些问题。回顾此次寻根,联想以往工作,教训不少,感受良多,联系以前的一些零星感受,作为一扎花絮记录下来,供寻根者参考。
寻根与考古
高致贤
以前我认为寻根就是到本支系的始迁祖迁出的地方去找族中的老谱看一看,访问一下宗亲,就可以找到始迁祖更深的根了。其实并非那么简单;老谱未必接得上,还需要仔细阅读分析,从蛛丝马迹中找到链接处。要把寻根作为考古工作来干。例如,10月24日,我们到吉安市吉水县八都镇长龙村白凫岭拜谒皈仙发祥地的鹫峰祠;到吉水县双村镇槎陂村腾溪拜谒崇文公墓地遗址。这两处就有几个需要考古的问题。
一是,鹫峰寺有一明代古钟,以前当地宗亲原来并没有重视。我发现此钟的铭文写道:“大明国江西道吉安府吉水县仁寿乡皈仙里......”有此历史文物,我们就可以肯定皈仙里在这里没有错!可是,当时就忽视了一个问题:现在的八都镇是不是以前的人寿乡?如果是,又是何时更名为八都镇?这就需要考古。
二是,鹫峰寺后面有一个岭,皈仙高氏九修谱的文字和图标上写的都是白覆岭,有人在那里拍摄的照片上写为白虎岭,后来,我们发现鹫峰寺的古联上写的是白凫岭。三种名字对比,我们认为白覆岭的“覆”作为地名说不通,白虎岭虽然山名有青龙、白虎之说,那是今人随意在照片上写的,不足为据。白凫岭是古寺上的古对联,而且与鹫峰、仙境搭界。经过分析比较,我认为白凫岭才符合史迹。
再到吉水县双村镇槎陂村腾溪拜谒崇文公衣冠冢遗址时,我反复问当地宗亲,他们说,腾溪的腾是飞腾的腾,可是,皈仙高氏九修谱上写的滕溪又是姓滕的滕。我到谱局求证,有主持修新谱的领导说就是腾飞的腾。也没有说出什么有力的证据,到底是哪个对?难说!建林宗亲说,八都镇城元村在基建中发现了亿云公孙子 的墓碑,该村支书高凌云就将该碑严加保护,以供宗亲寻根之用。说明寻根需要考古,考古才能更好寻根、寻到真根。不懂历史文物对于寻根的重要性,身边的铁证不重视,还要出外去苦寻,正如民间说的:身在桃源洞,外出乱求仙。鹫峰寺内的古钟就是一例。
谱书都要记下修谱时入谱人所在的行政区名、地名。可是,我国历史悠久,随着朝代的变迁,行政区划、地名也在不断改变,谱书记载的行政区名和地名,与寻根人踏访时的行政区名和地名就不一定相同了,为此,需要查阅当地的地方志和地名志等,所以寻根之人也要学习一些文物考古知识,学会多方求证。对于老年人口中的活材料,要实施抢救,否则,提前前几天可以得到的材料,晚去几天就被老人带走了!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四种“硬件”须亲录
寻根杂感一束之二
高致贤

前言:2015年10月23日至10月31日,我到江西省吉安市寻根问祖,在宗亲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历时八天,行程千里,走访五县九村,收集了大量的珍贵史料,也发现一些问题。回顾此次寻根,联想以往工作,教训不少,感受良多,现联系以前的一些零星感受,作为一扎花絮记录下来,供寻根者参考。
四种硬件亲笔录
高致贤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多,方言土语各异,同一事物,不同地区的叫法不一样,汉字的一字多音、一音多字,加上方言土语的不同,说话口音各异。也容易记错。如大方人对外介绍百里杜鹃时,外地人就可能会将百里杜鹃、黄家坝、黄坪战役、方有光等地名、人名,记录成北里杜鹃、洪家坝、红坪战役、封有功之类的错误。这种说话口误和写作笔误都是可能的,所以,到外地寻根采访今人时,没有绝对把握的人名、地(物)名、时间和数据这“四种硬件”,最好是请对方亲笔写下来。万一对方不便写,自己记下来的东西,也要请被采访人过目核对准确。其中,以前的人有名、字、号。名、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如我父亲名发全,字宝成;高发全是按谱书字辈取的名,名气不大,很多人不知道;没有按字辈取的字:高宝成,在当地民间和官方的名气都很大;他的墓碑上写的是高发全,如果不看孝名,外人还不知道墓葬者就是高宝成。这也是走访民间要注意的。时间与数据都是定数,那就只有与可靠的来源核对了!比如,我们的老谱书写我们的入黔始祖明兴公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岁次丙辰。但查对历代纪元表,丙辰又是明万历四十四年,相差两年。到底以哪年为准?没有权威史料证明,只有存疑待考了。数据就更无法在同一份资料上更改了!
地名变化的时间跨度很大,而且地名在寻根当中又很重要,这里准备多说几句:老谱记载,我们入黔始祖明兴公的生长和迁出地的地名是: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高衡乡三十六都鹅颈大丘高家村大桥头,小地名白沙岗。现在已经找不到“高衡乡三十六都、鹅颈大丘、大桥头、白沙岗”,只有以“高家村”和一座大桥的照片来认定了。为什么找不全?那是明末的记载,迄今四百年左右,几经改朝换代,行政区划和地名都发生了变化,要找到几百年前的小地名,就比较难了!以我生长的中坝田为例:以前属于水西土司彝语地名,从清顺治年间“改土归流”以来,清朝设大定府。大定府下辖一些县外,还亲辖:勒贡里、悦服里、大有里、嘉禾里、仁育里和义渐里等6个里。我只从老人们口中知道我们中坝田属于义渐里二甲。到底这6个里各管辖现在的哪些地方?那就要做深层次的考古了。有宗亲问我他们老人是从贵州仁育里迁去的,我就不知道仁育里在现在的什么地方。民国时期,县以下设区、乡、保、甲。不知我们那里属于什么区,只记得属于达溪乡高枧保,中坝田不知是第几甲?解放后,改为大方县达溪区高枧乡中坝村,后又改为大方县达溪公社高枧管理区中坝大队中坝小队,现在又改为大方县核桃民族乡中坝村中坝村民组。你想,仅我知道的就有中坝田的行政区划就有那么多变化。还是因为中坝田的地理位置处于周围五个田坝中间的特殊地位,才保留住中坝田这个地名。土地改革时查田评产登记地名,写地名的人文化水平很低,有的土改工作人员是文盲,他们凭农民口音写地名很多写错,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错的更多。所以,不少地方的老地名都变了。贵州在民国时期划分县,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搞过撤区、并乡、建镇,很多老地名都不在了。所以,当你寻根找不到自己谱书上写老地名时,要查阅当地的地名志。尽管有许多小地名未必能够入志书,未必查得到,也只有地名志可查。
上述这“四种硬件”一旦记错,除了当事人和知情者,其他人是无法更正的。
2015.11.15.发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要给出钱人明确交待
寻根杂感一束之三
高致贤

前言:2015年10月23日至10月31日,我到江西省吉安市寻根问祖,在宗亲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历时八天,行程千里,走访五县九村,收集了大量的珍贵史料,也发现一些问题。回顾此次寻根,联想以往工作,教训不少,感受良多,现联系以前的一些零星感受,作为一扎花絮记录下来,供寻根者参考。
给出钱人一个交待
高致贤
红十字会的贪污,救灾款被挪用,捐资扶贫变扶贪......这一切问题多出在捐款人捐款之后就不问使用情况、接受捐赠之人也不知是谁捐的,更不无权过问捐款收支如何。而捐款就由组织捐赠的中间环节——有“关”部门暗箱操作。新建宗祠、兴修家谱,都是要宗亲出资、捐款的。这种钱就要专款专用。如果其中收支不透明,就会存在贪污挪用问题。皈仙族谱的一位领导说:主持修谱的领导人要不占不贪,乐于奉献;绝不要想到当领导就可以捞外快;办事当然离不开钱,但很多矛盾、祸祟,都是因为钱的问题处理不好引起来的,所以,修谱的出资捐款的收支使用情况,一定要“亲弟兄,明算账”。领导不必插手具体账务务,但要监督财务人员日清月结,公布账目,要给出资与捐款的宗亲一个明确的交待......
须知,贪污挪用,绝不是按姓氏来划定的。家族人多,人心难齐,所以,必须用规章制度来管理修谱的出资与捐款。
2015.11.16.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祖与主不同 认祖非为主
寻根杂感一束之四
高致贤

前言:2015年10月23日至10月31日,我到江西省吉安市寻根问祖,在宗亲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历时八天,行程千里,走访五县九村,收集了大量的珍贵史料,也发现一些问题。回顾此次寻根,联想以往工作,教训不少,感受良多,现联系以前的一些零星感受,作为一扎花絮记录下来,供寻根者参考。
祖与主不同 认祖非为主
高致贤
参与宗族文化活动、寻根问祖,就是为了分清自己的亲支与整个宗族的来龙去脉,不要乱了辈分。为了集思广益,寻根问祖当中,有些宗亲建立了相关组织,有人主持活动,这无可厚非。然而,这里必须分清的一个问题:主持人的“主”绝不能代表祖宗的“祖”。如果搞不清楚,就可能错认祖宗。不是吗?
有的人参加宗族文化活动,不是去尽力寻根问祖,而是利用宗族情感,乘机在宗族里拉帮结派,笼络人心,牟取私利。一些宗亲不明真相,受人利用。其中一些人,连自己属于不属于该宗族的血缘关系都没有搞清楚,也不去阅读宗族史料,却在各为其“主”的思想误导下,整天为其他组织之“主”鞍前马后,摇旗呐喊!或跑龙套,或当跳梁小丑,在宗族当中搞宗派、闹分裂,结果,除了追风赶浪,一无所获,白白浪费了自己的生命,还严重地影响了潜心研究宗族文化、积极寻根问祖的宗亲的思想、学习和工作,为其“主”卖命,还自以为是“英雄”,实在可怜、可悲也可恶!他们也不看看,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受到国人尊敬的是卫国牺牲的民族英雄,绝不是内战中那些同胞自相残杀的党派打手。
须知,我们以大比小,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有党派,其中有执政党和在野党之分;执政党可以主持该国朝政,但它绝不能代表该国的所有国民。就我国大陆来说,共产党之外,还有民主党派和非党人士。国家尚且如此,何况一个宗族里的民间自由组织?所以,希望宗亲们抛弃派性,潜心学习一些宗族文化知识,认真做些寻根问祖的实事,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一些有害无益的事情上,造成老来后悔不迭,甚至造成终生遗憾!个人浅见,望不吝赐教!
2015.11.17.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字数:41482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4-24 23:11:00

更新时间:2020-05-18 16:50:16

评论数:33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