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高致贤关于宗族札叙之连载(添加中)

高致贤关于宗族札叙之连载(添加中)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观点与官点
寻根杂感一束之五
高致贤

前言:2015年10月23日至10月31日,我到江西省吉安市寻根问祖,在宗亲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历时八天,行程千里,走访五县九村,收集了大量的珍贵史料,也发现一些问题。回顾此次寻根,联想以往工作,教训不少,感受良多,现联系以前的一些零星感受,作为一扎花絮记录下来,供寻根者参考。
观点与官点
高致贤
寻根少不了查阅家谱和相关的古籍,查阅中,免不了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记录,还有不同的看法。这看法就是观点。寻根考古中存在不同观点,互有争议,作为学术研究是很正常的。可是,学术之争往往又要有官衔的人来结论,我们姑且称这种结论为“官点”吧。如果是内行官员的正确结论未尝不可,问题在于有些外行官员,不懂科学,主观武断下结论,还要利用权势迫使下级实行。
例如,贵州省大方县有一位驰名中外的彝族巾帼英雄:奢香夫人。《大定县志》记载:洪武“二十九年,香卒”,即是奢香死于1396年。这个没有异议。可是,奢香出生于哪一年?《大定县志》、《大定府志》、《明实录》等有关古籍都没有查到记载。只有《大定县志》第559页上,载有清道光十年黔西知州吴嵩梁(字兰雷)所写《明顺德夫人奢香墓诗》中有:“顺德夫人宣慰使,大节千秋功万里。华年十四嫁通侯,二十孀闺守孤子”之诗句。可知奢香是20岁孀居。又在同一页上查得她的丈夫霭翠死于洪武二十一年,即1388年。用1388年减去20年,便是奢香的出生年,即1368年。那么,奢香(1368——1396)是有据可查的。
奢香逝世600周年的1996年,贵州省为奢香夫人树立铜像。为此,大方县委宣传部还召开了全国西南地区的奢香夫人研讨会,收到很多论文,对于奢香的出生年,除了博文前述的黄宅中诗句外,没有找到其它依据,这是学术观点。可是,当时奢香本民族曾经权倾一时、为奢香树立铜像起了大作用的官点:奢香14岁结婚不可能。于是铜像上的生卒年代就成了(1358-1396),这个出生年就是官点的。无独有偶,这次去江西,对于“滕溪”还是“腾溪”的问题讨论时,一个小官(严格说来他还不算官,也不懂学术)就不讲道理地说:就是腾溪,飞腾的那个腾。当时大家也没有说什么。
事后有人在老谱书上查到依据:“西坡友竹谱失 究谓王战死葬滕溪也 南渡嗣孙附马大成(崇文公十三世孙,皈仙谱系篇,十八页) 重修墓并学士滕玉宵楊诚齐……”的记载。这就比那种盲目武断的官点令人信服了。
我不完全反对官点,但我反对那些外行官的盲目武断!因为那种官点,对于学术观点是有害无益的。
须知,修谱毕竟是文化人的事,也是一种学术活动。要严肃认真,要有学术观念,不能全由官点!
2015.11.18.发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修谱作风必须严谨
寻根杂感一束之六
高致贤

前言:2015年10月23日至10月31日,我到江西省吉安市寻根问祖,在宗亲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历时八天,行程千里,走访五县九村,收集了大量的珍贵史料,也发现一些问题。回顾此次寻根,联想以往工作,教训不少,感受良多,现联系以前的一些零星感受,作为一扎花絮记录下来,供寻根者参考。

修谱作风必须严谨
高致贤
作风表现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文风要严谨。我从皈仙九修谱发现崇文公衣冠冢遗址地名“滕溪”,与采访现场人们告诉我的“腾溪”不同,到谱局里提出疑问,一位负责人说:就是腾溪。也没有讲为什么是腾溪?其他修谱人没有说什么,我觉得这种“官点”不能说服我,只好存疑待考。
在此不久,继禹宗亲发来他找到滕溪的“滕”的来历:“西坡友竹谱失 究谓王战死葬滕溪也 南渡嗣孙附马大成(崇文公十三世孙,皈仙谱系篇,十八页) 重修墓并学士滕玉宵楊诚齐……”的记载。这个历史记载就比较有说服力。如果我们随意写成腾溪,即使皈仙里的这条溪流真叫腾溪,那么,崇文公的衣冠冢的遗址就不好肯定了。
再如吉水县八都镇长龙村鹫峰古寺后面那个岭,皈仙高氏九修谱的文字和图标上写的都是白覆岭,有修谱人在那里拍摄的照片上写为白虎岭,后来,我们发现鹫峰古寺的古联上写的是白凫岭,再后来,湖北的高成军宗亲发帖说,在《永丰县志》里写的是:白芙岭,还附有图片说明。一岭四个名,到底哪个正确?值得研究。
须知,修谱就是写历史。这不仅是一个宗族的历史,也是整个国家民族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写史要为被写入史册的前人负责,也要为学习、应用、阅读、研究历史的人负责。也就是要为全民族负责。谱书的字、词、句、章、节、篇都要尽量真实,表述准确。信口雌黄就不配修谱,有意造假就要成为历史的罪人!这并非危言耸听,姓名上写错一个字,就成了另外一个人,相当于要一支人去另认祖宗。这没有罪吗?莫说谱书是供后人了解前辈老人的依据,就是现在人们使用的身份证的名字错了一个字,有关部门都会认定持证人是假的,不予承认。以前的户籍警随意将人家的名字写错,给持证人带来许许多多的困难与麻烦,你只要留心你的身边人,此类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因为这是当代人办当代事,错了还可以弥补,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时间、数据被弄错,要改正就比较困难了!时间越长,困难越大。有的关键错误,说其为“纠正一个字,须花几年工”也不为过。修谱必须字斟句酌,实事求是。
文风严谨主要表现在文字功夫上。一般几十万字的图书,文字质量高低,表现在表述是否正确,文字错漏多少?表述责在编著,错漏责在校对。有人认为只要识字的人就可以校对。这种认识不对。严格说来,校对的文字功力至少要有编辑水平,甚至有主编水平,能够看出问题,解决问题。插红校要主编签字才能上机印刷。上面讲的是作风当中的文风。
修谱的严谨作风的另一方面是:尽量做到少漏谱或争取不漏谱。这就要普遍调查、收集入谱资料。对于不会写资料的宗亲,要派专人去采写,千万不能只收钱不收集入谱资料。甚至于人家交了钱,不会写资料就不管了,造成人为的漏谱。
作风严谨,还表现在插红校时的通观全局、查缺补漏。作为决策者,千万不要简单地说:我给印刷厂多少钱,印刷厂给我印多少本书就行了。其它什么都不管,书稿交给印刷厂了事!
当然,还有收支账目要清楚明白等。此前已经做过专题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2015.11.19.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造 势 与 办 事
寻根杂感一束之七
高致贤

前言:2015年10月23日至10月31日,我到江西省吉安市寻根问祖,在宗亲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历时八天,行程千里,走访五县九村,收集了大量的珍贵史料,也发现一些问题。回顾此次寻根,联想以往工作,教训不少,感受良多,现联系以前的一些零星感受,作为一扎花絮记录下来,供寻根者参考。
造势与办事
高致贤
前面说过,修谱的文字编写工作应该由文化人承担,然而,修谱的系统工程又不是文化人可以单独完成的。还需要后勤保障和对外联系等等。所以,成立一个少而精的编修班子办实事,这是工作需要。可是,有的人建立宗亲组织,既不修谱,又不研究,拉起一帮人,山南海北的到处开会,美其名曰“造势”!为谁造势?向谁造势?为什么年年造势?到处造势?还要分级别分地区造势?造势对寻根问祖有什么实际意义?局外人云里雾里。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个特殊的地方,我有幸遇上一次宗亲大会,开会时间就一天:周六下午报到,周日下午散会。会议事项:一交会员费;二交会议费;三是捐款。我既不是会员,又不在会上吃住,为什么捐款也无人告诉我,我就堂而皇之的“混”进去。还受邀坐在会场前排就座,与 台前排的首长们面对面地接受一个个官员自我炫耀、大话、空话、套话和互相吹捧等陈词滥调的教育。下午由一两个新买到官衔的人亮相、表态,照张相就宣布会议结束。
会后,我和一些与会者闲聊。他们说这次会议,每人交了多少会议费,问他们何时入会的?有没有会员证?他们说,凡是来开会的都交。会议费也交了几百,因为他们是本县的,没有安排住宿,只吃三餐饭。捐款呢?多少不限。只是捐少的什么都没有,捐多的可以买到官衔,捐得越多,买到的官衔越高。有的买到省部级的,还有买到国家级的,他们还说出一些买官人的名字......
他们支系的谱书,十多年前修过一次,但是只知道从江西迁来的那位老人的后裔,以前的老人就不知道了。这次几百人开会,听说还有大官和专家,他们想开会期间问专家们知道不知道他们起祖老人的以上有哪些老人?可是,大会结束,领导专家们吃饭都在小房间,面面都见不到,怎么问呢?
我问他们那一支有没有人从当地迁移到外地去?他们说迁出去的不少,修谱时也想派人去联系他们,因为没有钱,未去成,漏谱的家门很多。问他们到哪些地方开过这种宗亲大会?他们争先恐后的说到过什么什么地方,其中一个去过三省一市开会,感到很光荣。问他们开这种会对于寻根问祖修家谱有什么具体帮助?他们仔细想了好长时间,觉得一样实际作用都没有!还说全村去开这种会议的人有好几个,不止开一次;一共钱花了很多钱!花得最多的一个,就花了三四万。他家孩子们说他花了那么多钱,开一些空会,对族中修谱的事没有一点帮助,玩又没有玩好,还不如拿去参加旅游团有保险。
此时一个年长的说:这种“造势”,以前他经历过两次:1958年的大跃进中,深翻土地、大炼钢铁、庆祝人民公社成立等等活动都大搞群众运动,大兵团作战,大轰大嗡,结果造成什么势呢?全国饿死几千万人!此其一。
其二呢,派性膨胀的文革初期,这派为了压倒那一派,开大会,大游行,喇叭开到最大音量,口号喊破嗓子,一个地方人不够,还要全国大串联,那个势造得够大了吧!结果造成国民经济濒于崩溃。
听到这里,我说一个宗族的造势哪能与那种全国性的造势相提并论?他说,势力虽然不能相比,但它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虚假浮躁,追名逐利;愚弄群众,不干实事!
回到现实来,他们算了一笔账:如果把这几年他们外出开这种会花的钱用于修家谱,那么,派人外出联系宗亲、收集资料,编修、印刷都够用了。大不了,再按入谱宗亲的人丁少量收点钱,就可以把他们的家谱修得好好的!这才是千秋万代的大事。
此时,直到此时,他们才恍然大悟:与其去开那种为少数人捞钱、造势的会,不如将那些时间、精力、经济用来为宗族办点实事。一句话,寻根问祖要多干实事,别造空势!实干才能解决问题。
2015.11.20.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多干实事
寻根杂感一束之八
高致贤
前言:2015年10月23日至10月31日,我到江西省吉安市寻根问祖,在宗亲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历时八天,行程千里,走访五县九村,收集了大量的珍贵史料,也发现一些问题。回顾此次寻根,联想以往工作,教训不少,感受良多,现联系以前的一些零星感受,作为一扎花絮记录下来,供寻根者参考。
多干实事
高致贤
寻根杂感之七的结尾谈道:多干实事,别造空势,只有实干才能解决问题!可能有人对此不太理解,尤其是那些旨在靠造势来捞名取利的人更不好理解。这里略举几例,看看是不是造势能解决的?
一是,崇文公的父亲是谁?不同族谱的世系表写着不同的名字:高郢和高行辉。一个人有两个父亲吗?绝不可能,但这又是白纸黑字印在族谱里的。很多宗亲深感奇怪。全国那么多宗亲会的那么多领导,那么多专家,在那么多地方开过造势大会,宗亲们耗费了那么多精力、时间和金钱,这个问题还是问题。结果是几位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找到了问题所在的依据。此事将另文介绍。这里暂不赘述。
二是,事关皈仙里的一个山岭,有白芙岭、白凫岭、白覆岭、白富岭、白佛岭和白虎岭等6个名字。各有来历,到底那个正确?以前我不知道,这次实地考察发现问题,网上公布后,得到湖北高成军,江西高秋根、高公仆等默默无闻的潜心研究者提供史料,才有了比较分析研究的依据。
三是,崇文公葬的地方滕溪还是腾溪?现在修谱的领导人认定是腾溪,可是皈仙九修谱上写的是滕溪。怎么办?有继禹、秋根等宗亲查到相关史料上是滕溪。
以上3例是因为史料来源不同,得出不同的结论,就成了问题。但要找到说明问题的史料,不是那么容易啊!常识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提出问题,不少人看不出这些问题,遑论解决?看出问题之后没有责任心,也不会解决问题;解决前述问题,需要有充分的史料!这种史料什么地方有?怎样才能找到?......每个工作环节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工作就需要知识面广、思路开阔、埋头苦干的人来做。没有平时的知识积累,临时怎么会想到去周边县市查阅地方志书?
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研究型的问题,不是大轰大嗡的造势活动能够解决的。离开长期刻苦学习、潜心研究也是不可能解决的!事实告诉我们,许多科学家穷其一生研究出一项成果,结论就是简单一句话,普通员工也能生产出成品。可是,人家研究几十年的艰辛又有多少人理解?同理,证明崇文公之父名、白凫岭之山名、滕溪之字异等3个问题对错的史料,高公仆、高秋根、高成军们只不过键盘一敲、手指一点就出来了。看来很简单。然而,他们平时要看多少书籍才知道这些资料在哪里呀!用时一分钟,研究十年功!寻根问祖办实事,不造虚势费人力!
2015.11.21.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高崇文的父亲怎么会是高行晖?
真心请教邓文华先生这个问题
尊敬的邓文华先生:您好!
我是高崇文的41世孙高致贤,今年79岁,才疏学浅,孤陋寡闻。拜读过您的大作《唐代高崇文家族》,万分感谢您对于我们高氏宗族历史的关心。首先,请允许我向您表示衷心感谢!
这里向您请教一个问题:高崇文的父亲怎么会是高行晖?
以前我们只知道崇文公的父亲是高郢。您的大作开宗明义指出,唐朝名将高崇文之父高行晖。我在河南進士程頣、正叔撰;附馬都蔚高崇文嗣孫大成、廣 道所立的《唐南平忠武王高君崇文墓碣銘》文中看到的:崇文是高郢之子。在1965年出土于今宋庄镇大庞村东口外公路北侧,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的《唐正仪大夫试怀州别驾高行晖墓志》全文没有提到高行晖是高崇文的父亲。
您的大作也写道“高行晖嗣子高崇文,少年从军,历官左金吾将军......”还说这与“正史”内容相符。不知您指的正史书名叫什么?作为高崇文的后裔,我很想弄清高行晖与高崇文的父子关系这个来历。万分真诚地希望邓文华先生能够拨冗赐教!
高致贤2015.11.21.于深圳.我的联系方式:qq1540686647;电话:13530271765.敬请回复。
注:因为不知道您的联系方式。冒昧公开请教。敬请原谅。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请古人说话
寻根杂感一束之九
高致贤
前言:2015年10月23日至10月31日,我到江西省吉安市寻根问祖,在宗亲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历时八天,行程千里,走访五县九村,收集了大量的珍贵史料,也发现一些问题。回顾此次寻根,联想以往工作,教训不少,感受良多,现联系以前的一些零星感受,作为一扎花絮记录下来,供寻根者参考。
请古人说话
高致贤
寻根问祖是当代人寻找自己祖先的来龙去脉,探索自己不知道的历史问题,这就少不了查阅历史文献、挖掘考古。诚然,有时也要采访一些今人。但我们需要的不是今人的事迹,而是借今人之口转述前人的话,终归前人说的。古人说话没有录音,全靠文字记录下来。文字记录的方式多在纸面上,但也有写在皮革后竹简上的。考古发掘较多有用的是石刻和铭文。今人说话不足为据,还是要听听古人是怎么说的。
例如崇文公支系的发祥地——皈仙里具体在现在的什么地方?今人一时半刻说不清楚。我们在吉安市吉水县八都镇长龙村的鹫峰古寺内发现一明代古钟,此钟铭文写道:“大明国江西道吉安府吉水县仁寿乡皈仙里......”这就是古人的话,我们还用多说吗?
我发现崇文公衣冠冢葬于滕溪还是腾溪的不同地名那个正确?今人继禹从落谱上找到古人说的记载:“西坡友竹谱失 究谓王战死葬滕溪也 南渡嗣孙附马大成(崇文公十三世孙,皈仙谱系篇,十八页) 重修墓并学士滕玉宵楊诚齐……”。
最大的问题是:崇文公的父亲到底是高郢还是高行晖?今人不知道,只有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了。
河南進士程頣、正叔撰;附馬都蔚高崇文嗣孫大成、廣 道所立的《唐南平忠武王高君崇文墓碣銘》文中说,崇文是高郢之子,系皇甫氏於唐德宗興元二年甲子四月十一日子時生,是夜光燭天地,高郢夣漢文帝拜姚崇為相,遂以崇文為名。明年郢拜相,相者言,崇文相業心盛於郢,人由是呼小相公。《唐南平忠武王高君崇文墓碣銘》中也写道:順宗永貞元年,郢弟彬掌教廬陵,官歸喪子。命崇文為嗣順宗傳......上述可知高崇文的父亲是高郢,后因順宗永貞元年,郢弟彬掌教廬陵,官歸喪子。命崇文為嗣順宗傳。即是将高崇文过房给他叔叔高彬去传宗接代。
1965年出土于今宋庄镇大庞村东口外公路北侧,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的《唐正仪大夫试怀州别驾高行晖墓志》全文没有提到高行晖是高崇文的父亲。
可是最近网传河北景县邓文华写的《唐代高崇文家族》一文,开头就写道:“ 唐朝名将高崇文之父高行晖墓志于1965年出土于北京通州宋庄镇大庞村东口外公路北侧,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墓志称......高行晖征为正义大夫、试怀州(治所在今河南沁阳县)别驾、加金印紫绶。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因病于怀州官第去世,享年69岁。高行晖嗣子高崇文,少年从军,历官左金吾将军......”此文作者邓文华应该是今人,今人说古事,就得有古人的话为依据。本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不知高行晖与高崇文的父子关系的历史依据是什么?邓文中说这与“正史”内容相符,此正史书名叫什么?他没有说,可是,我作为高崇文的后裔,很想弄清这个来历,知道高行晖和高崇文父子关系的历史依据。万望邓文华先生拨冗赐教!
当然,古人的话也常常被今人引错。我看《高氏先贤》书稿时,发现高奔戎条目的名字就写成高奔戌。我认为这两个名字,只能有一个对,或者两个都错,不存在两个都对的可能。但我没有史料,便上网求解。后来是高秋根找到史料,证明高奔戎是对的。
古人比今人离事发时间更近,了解的实际情况更多,说话的实际程度更高。但古人也是人,说的话不可能无错。就像我们现在说话一样,谁能保证自己说的话完全正确?几百年以后,我们成为古人之时,如果后人不加分析比较,把我们今天说的错话当正确证据来使用,那不是误了大事?我们对于古人的话也不能盲从!但是,如果今人自视为权威,以为自己说了算,不用古人言,那就是不知天高地厚了!
2015.11.22.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族管万年 血浓于水
寻根杂感一束之十发结束

高致贤
前言:2015年10月23日至10月31日,我到江西省吉安市寻根问祖,在宗亲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历时八天,行程千里,走访五县九村,收集了大量的珍贵史料,也发现一些问题。回顾此次寻根,联想以往工作,教训不少,感受良多,现联系以前的一些零星感受,作为一扎花絮记录下来,供寻根者参考。
族管万年 血浓于水
高致贤
在我已经生活过的七八十年中,走过国内外不少地方,受过多少接待,住过多少宾馆,“宾至如归”的标语口号耳熟能详。可那个“归”只不过是钱归老板,受服归我的“归”,完全归于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没有半点亲情。
我第一次到江西吉安市寻根,住了八九天。我要住在宗亲家,宗亲们不同意,我也不敢强求麻烦宗亲家人。于是,宗亲轮流陪我住酒店。尽管每晚上都有宗亲陪伴,一住八夜,但与酒店就是亲近不起来。何也?那里一切都是金钱关系!给人一种“叫花子争柜台——天亮是主人家的”陌生感。可是,天天在宗亲家里吃饭,不管是泰和县桥头镇樟生宗亲家刻意安排,还是吉水县八都镇北边高家村高足苟等宗亲临时凑合,吃起来都毫无拘束。这才是宾至如归哩!我们大多数时间是在高国范老叔家吃饭。慈祥的国范叔亲自下厨,做成家常口味,我就有小时候吃妈妈做的饭菜一样的感觉;个中亲情,是用语言文字无法形容的。
情这东西就似风,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外物才能将她表现出来。演员们演夫妻、父子都不是真情,所以叫做表情,即是表面之情。官场、商场、情场、法场,凡是上了(市)场的情,都没有真的。亲情上了市场也变假,不是吗?法院判子女给父母的养老费,用起来没有亲情。
我为什么在吉安能够充分感受亲情?那里曾经是我们贵州大方县的始迁祖高明兴生长、生活和迁出的地方。尽管几百年了,我初到那个地方,就真有如家之感。这才叫族管万年、血浓于水!
后记:此次只身赴江西吉安寻根问祖,宗亲之爱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情动于中,不禁记下杂感一束,计10篇。到此暂告一段落。还有许多感受没有写出来,以后还会继续写。
2015.11.23.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老谱损失很痛心 Q友精彩评论荟萃集之二十
高致贤
蔡尚阳  : 看着高老们高氏如此的统一,我们蔡氏如今分成多个派系,有说柯卢为蔡的,有说不认柯卢的!对于这些,也只是在宗亲的群里知道!而我家这边,到底是贵州蔡还是江西蔡至今的没追根出来!当年的族谱,被一老祖酒醉烧了…那时代的人没注重这些
贵州高致贤 回复 蔡尚阳  : 老谱损失很痛心!
高利达  : 修撰家谱是天大好事。敬祖宗、育后人,但是要把个人名、利抛弃,不然上对不祖先,不误导后世。一修让后人考证了,要臭名永传。家谱是中国历史文化三大支修之一,来不得一絲修修修假。请某些造谱人三思、反省。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利达 : 利达公说得很好,不能因为一己之私,把好事办坏了,给宗族的团结留下隐患。即使是好心办坏事,结果还是坏事,何况办坏事的心未必好?
高公仆.赣.吉安  : 老前辈为高氏的统一,说的很得体到位,期盼早日有好结果的愿望出自肺腑,!呼吁 修撰家谱的人要敬祖宗、育后人,要把把个人名、利抛弃,不然上对不起祖先,下误导后世。一旦让后人考证了,要臭名永传。家谱是中国历史文化三大支修之一,来不得半点虚假。身为名门旺族,一定要严谨有序!高瞻远嘱,令人赞服!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公仆.赣.吉安 : 公仆的意见代表了我的思想,我们应该珍惜我们一个望族的美誉!
路媛  : 族谱乃是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啊,我路家也有,很感谢为此付出的前辈们!
贵州高致贤 回复 路媛 : 谢谢小路的惠评,还请多多交流。
高公仆.赣.吉安  : 法律不严,惩处不力;道德教育跟不上世事发展,让人们防不胜防!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公仆.赣.吉安 : 是的,解决社会问题,光有法律还不够,必须道德教育与法律制裁相结合才好。
高玉甫  : 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同时也给那些坏分子以可趁之机,他们利用科技手段到处行骗作案 。真该小心谨慎。有事我都先问问小字辈,再作处理。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玉甫 : 骗子多是随时盯住老年人,好心老年人不能放松警惕!
高宾闲人  : 实事求是,敢作敢当,掷地有声,记录历史!赞赏!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宾闲人 : 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铜仁  罗槿思  :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绝对尊重你说话的权利!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铜仁 罗槿思 : 是的。
赵靖  : 年长了,最怕就是没精力去了解事实,被表象蒙蔽,这个年纪,有实事求是的精神,难得,我们当学习。
贵州高致贤 回复 赵靖 : 谢谢理解,积70多年经验,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来的是事实。任何虚假的漂亮话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
吴太年  : 高老师,实事求是,老有所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贵州高致贤 回复 吴太年 : 谢谢理解!
高宾闲人  : 文革浩劫精神层面大于物质破坏,有些做法现在还在延续。当时选就的造反派还在横行。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宾闲人 : 当时我是保守派,很恨造反派,文革结束,大家走在一起,经过了解,当时除了别有用心的极少数人外,多数造反派也是受害者,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今天,大家都向前看(向钱看)了!
高宾闲人  : 垄断与逐利的结果。多少宝贵的东西为金钱抛弃,多少恶行被财富推动。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宾闲人 : 点睛之评,入木三分!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以史正谱 本末倒置
一束读谱杂感之一

前言:为了解崇文公的家史,宗亲们热情地提供了相关的一些家谱供我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写了一些杂感,其中一篇是论述《为高郢与高崇文的父子关系正名》的。拟陆续发表,一则求教于专家,再则与同仁交流。
以史正谱 本末倒置
高致贤
有人认为学术界历来是以“一史,二志,三族谱”定位。这显然是官方对这三者使用的价值观。但从其内容的真实性来看,我认为它们的地位应该颠倒过来:一族谱,二方志,三国史。为什么?根据它们的素材来源而定:
族谱素材来自于一家一户每个人。入谱者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居住地、死亡时间、墓葬地及其配偶、子女,有业绩的还要写进去。收不到资料的,宁愿漏谱也不编造人事入谱。这就从题材来源上限制了作假。更重要的是,谁也不愿乱认祖宗,所以三者比较,族谱内容属于原汁原味,可信度最高!
志书,也称为地方志。有省志,地志,县志,乡志等。志书的多数题材来源于族谱,加上修志的本级官场的活动内容,经过本级主管到一把手层层审定层层把关之后才能出版或印行。层层审定的不只是内容真实不真实,主要是看内容符合不符合长官意志,符合的留用,不符合的去掉。这就使志书的内容受到官点限制,就未必完全符合事实,至少是不全面。
县级政府将乡级志作为本级修志的题材,加上县级政府官员的一些活动内容,再按本级的长官意志修改,去掉不符合长官意志的事实,加入长官意志的意思,成了该级的志书。书中的真实程度再被打了折扣。如此先后经过乡、县、地、省4级的长官意志的取舍才修成省志。这个过程中删去多少事实,加进多少水分?局外人难得知道。但可以肯定它收入的内容比族谱上的少了许多,真实程度也比族谱低了许多!志书如斯,国史怎样?
国史的民间利用率更低。方志的真实性已经打了折扣,国史的题材又以方志为主,再经过高级长官意志修改:顺我者留,逆我者除。凡是不符合当政皇帝意志的,统统删掉,即使是打江山夺天下时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元勋、元帅、将军也一概打入另册。为了保住当政皇帝的面子,有的还不惜将别人的功劳记在自己的名下。明朝的皇帝是从朱元璋直接到朱棣吗?中共成立90多年了,党的领袖只有毛、邓、 ,国史有很大的选择性,不会将“狸貓換太子”和“傳位十四子”等写进去。即使是冤假错案,当代不写,待到后人翻案成功、树碑立传之时,资料已经残缺不全,抑或以被改换了!
國史经过几级的长官意志删改,许多事实被删了,不可能在找全当时史实了,国史是个纲领性的东西,不可能像族谱那样将该写的内容都写进去,想在国史上找全一个宗族的史料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国家重臣,也不可能像族谱那样记述详细。在查找历史名人的详细史料时,还是要以族谱为依据。如果将族谱、方志、国史三者的关系誉为一株大树的话,国史是树冠,方志是树干,族谱是树根。根是原生态;干会被风扭曲,冠是根据设计需要大力整容过的,绝非本来面目。所以,我认为:如果以史书来证明族谱中收录事实的真伪,那是本末倒置!
2015.12.9.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怎么看名人写历史作墓志铭
一束读谱杂感之二

前言:为了解崇文公的家史,宗亲们热情地提供了相关的一些家谱供我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写了一些杂感,其中一篇关于《为高郢与高崇文的父子关系正名》的论述。拟陆续发表,一则求教于专家,再则与同仁交流。
对名人写历史作墓志怎么看?
高致贤
名人与名人不同,国史与墓志铭各异。
名人不是什么都懂,国史不能把全国各项内容都包括;学术界的名人,一般只不过精通某一方面。比如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为坚持实事求是写《史记》,哪怕被施以宫刑也不改初衷,终于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这两位历代公认的史学家,写史是无人可比的。可他们在数学、医学界就不是内行了。
为族谱作序、写墓志铭和神道碑等纪念性文章者,多是政界名人。政界名人对于宗族学未必懂,更不要说精通了。即使他们以前学的是这一科,从政之后忙于政务也荒废了,从政多年当了大官还能够亲自写文章的已属凤毛麟角。可是许多人为借其名,还是要借他们的名气为志、谱写序,为墓志铭、神道碑为文。一些名人不能作文了,自然有人代其捉刀,由其签名。有的名人为了表示不当傀儡,还要装模作样的审查修改一下他人代笔的稿子,谁知有的还把内容改错了。这种事我知道不少,也曾经代官捉刀写过序,印出书来一看,官把人家的姓都改错了,令人啼笑皆非。这种序沿袭下去,不是又要引起后人争议吗?所以,如果不是专业名人亲自了解情况和亲笔写本专业的文章,其真实性就值得怀疑!如果请名人为族谱作序、写墓志铭、神道碑等,需要别人为其捉刀的,最好是由本族修谱人捉刀,让其修改签名,错误才会少一些。但是,很多名人是令其秘书代笔,秘书不了解人家族史,要去了解又怕露出为领导代笔的马脚,于是就盲目捉刀,错误就难免了!名人写的东西也未必全对!
名人评论有一种情况比较可信,那就是名人评论的对象有某种亲密关系。比如韩愈、解缙写他们同朝代的高姓家族的论述就更真实。为什么呢?因为韩愈母亲和妻子都姓高,解缙的母亲是高若凤之女儿。他们对于高家情况比较了解!
2015.12.10.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为高郢与高崇文的父子关系正名
一束读谱杂感之四
前言:我为什么写此文?近年来,有人在一些族谱上,将崇文公的父亲写成高行晖,有所误导。
须知:从宋朝始修的皈仙谱,都是以高崇文为一世祖的,而今已是第十修,谱中所写高崇文的父亲都是高郢。宋朝皇太后就下诏司马光将皈仙谱修为御制谱。韩愈、文天祥等文人、重臣对皈仙派也有很高的评价。这样一部族谱中的关键人物为什么被篡改?为了了解崇文公的家史,宗亲们提供了相关的家谱供我查阅。在秋根、公仆等宗亲的帮助下,我终于查清了高郢与高崇文的父子关系的依据,故发此文,以正视听!
为高郢与高崇文的父子关系正名
高致贤

请大家先看看《唐南平忠武王高君崇文墓碣銘》(见附件1)里的几段记载吧。
“墓碣銘”记载:“崇文渤海人,姓高氏,相傳為北齊文宣帝之後也,曾祖仲舒,開元聖相;祖達夫,愽學工詩,與李杜齊名,號三才子;父郢,有夙望;嫡母蕭氏,相國嵩之女,無子;母皇甫氏,生崇文於唐德宗興元元年(784)甲子四月十一日子時。是夜光燭天地,郢夣漢文帝拜姚崇為相,遂以崇文為名;明年郢拜相,相者言:崇文相業心盛於郢;人由是呼小相公;崇文三歲母歿,鞠於祖母花氏,花氏辛勤撫育至於成童......貞元十三年丁丑娶蔡氏有賢行;十六(800)年庚辰正月初四日寅時生子名承簡。崇文始有取青志而適居......”
“......崇文在軍中十八年,備嘗艱苦......崇文屢出阻慝不得志。敬宗寶歷二年(826)丙午,承簡及第擢刑州刺史,子婦趙氏封辟夫人,文宗大和元年(827)趙氏歿,又明年(828)戊申,承簡得配李氏沛國公愬之女也仍封辟夫人;四年(830)庚戌承簡卒于官,崇文悲不自勝,五年(831)辛亥,次子承業領東滄經畧宣撫使,崔氏封郡夫人;六年(832)壬子駢釋服配郭氏已而娶陳氏。九年(835)乙卯二月十六日辰時生曾孫昻;开成元年(836年)丙辰郢與蔡氏夫人相繼歿......”
“唐武宗會昌二(842)年,繼父彬歿,明年癸亥,崇文奉乞自討劉稹,李德裕憫其老辭之,又明年(844年)甲子,崇文自引兵來會,德裕以崇文不聽己命,遂以崇文同平章事充江西諸道宣撫使,引平虔宼,虔人使刺客刺之于吉陽鎮之雙村橋,墮馬而沒,就葬雙村騰溪田畔,時會昌四(844)年甲子九月初二日也,壽六十一”。
全文1617字,其中以上三段文字,将崇文公上三代的身份、名字,嫡母的出身与生母的姓氏;崇文公出生的年月日时、出生时的情景、为何取名崇文;他何时娶妻、妻子姓氏;何时生子、儿子何名;高郢夫妇死亡时间;崇文公的死亡时间、地点、原因和墓地写得一清二楚,一目了然,令人信服!
这些事实绝不是今人编造的。而是由河南進士程頣 正叔 撰的墓碣铭,由驸马都蔚高崇文的嗣孫高大成 廣 道 立的。可见题材是由高大成提供的,文章也必定经高大成审定。作为嗣孙的高大成会允许别人胡乱编造自己祖宗的几代人名吗?作为同时代進士的程頣等能够受邀为驸马的大名鼎鼎的祖人写墓碣铭,不说受宠若惊,起码也是深感荣幸了,他们还敢虚构内容吗?而且,此铭文写得具体生动,记叙完整,肯定铭文内容是真实的。
文中写明:高崇文生于唐德宗興元二年甲子(公元784年),死于唐會昌四年甲子(844)年九月初二日,壽六十一”。高 郢公卒于唐开成元年(836年)丙辰郢與蔡氏夫人相繼歿。《旧唐书》的“本纪”中只有名人卒的时间。高郢享年72
(836-72=764年)郢公出生于764年;崇文公生于:唐德宗興元元年(784)甲子四月十一;{784-764=20岁}。高郢与高崇文的出生年相差20岁。即是高郢20岁生高崇文。这就是史实。

再来看看为什么会有人推算出高郢与高崇文的出生时间只相差6年,并以此否定了他们之间的父子关系?具告,他们的依据来自《百度》:
高郢(740-811),唐朝人,字公楚,其先渤海蓚人,九岁通《春秋》,能属文。来自《百度》。
高崇文(746年—809年11月6日 ),字崇文,幽州(今北京一带)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乃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代名将。来自《百度》。
首先,我以为网上搜索的东西,如果没有正确的原始书本佐证,不能完全认定是真的。为什么?网络发表不像图书出版把关那样严格。图书出版,必须经过初编、责编、主编(总编)层层筛选;而后再经过一审、二审、终审等程序,严格审查通过才能问世。而网络发表呢,作者就是总编,点击发表,能够保证完全正确吗?本人不才,已在网上发表几百万字的文章,还是经过反复修改更正才发表的,回头检查,其中错漏不少,网上照样可以搜索到我写的那些有错漏的文章,如果有人用作正确依据,不是以讹传讹吗?我认为来自《百度》的依据必须有原始出版物佐证。
有人又说,他们的这个依据来自《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九十五》......居邠三年,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四,废朝三日,赠司徒,谥曰威武,配享宪宗庙庭。还有《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以元和四年九月二十有五日,薨於官,享龄六十有四。可是,我们查阅这些史籍上的高崇文都只有卒年没有生年。没有生年怎么得出他64岁的结论?这种结论犹如不知长江源头,只以长江人海来定长江的长度一样的荒谬!《新唐书》、《旧唐书》的“本纪”中只有名人卒的时间,没有出生时间,高崇文809年卒,高郢811年卒,他们根据网上享年推算,崇文享年64,推到746年生,高郢享年72,推到740年生,相差6年,就将今人推算的“高郢(740-811)、高崇文(746年—809年11月6日 )”的结果发到网上,于是,就把这个结果说成是“唐书”上的,这就不准确了!
因为 《唐南平忠武王高君崇文墓碣銘》和《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直接关系到高崇文的身世问题,今人对“墓碣铭”和“神道碑”的认同不一样。认同墓碣铭的认为本文具体生动,记述详实,又是高崇文后裔立的墓碑,而且,从宋代就开始修的南平皈仙谱就以此为据。那内容空洞的神道碑文无可与之相比。
于是有人又说那是韦贯之写的,韦贯之是朝廷重臣,他写的还有错?这种“官大文无错”的谬论,前面我已专论,此不赘述。如果要提重臣的话,正如公仆所言:“宋朝文天祥,明清解缙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一时宰相,他们颂词中都认崇文是高郢之子;
主编《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也将皈仙谱续修为御制谱(见图:七修皈仙谱第三页),这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他们与韦贯之如何?
就是现在我们绝大多数高氏宗亲公认的修谱专家高路加,对皈仙谱也有高度评价。他说:“《皈仙谱》内容极为丰富,堪称高氏瑰宝......”
文章真伪不能以官职大小定,以事实说话才能服人!
2015.12.12.于深圳

下面是两个附件的地址
附件1:《唐南平忠武王高君崇文墓碣銘》
link?url=bQYzQA3RE51P-KHkLcQi5BwBYgjlUEmK3xvylYs_YuMFKc
附件2《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0f05c0100qtcz.html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关于崇文公先世之讨论 Q友精彩评论荟萃集之25
高家协  : 致贤兄:好?
你的提问(高崇文的父亲怎么会是高行晖?),出乎了 我的意外?
我2015年8月份,在吉安与你会面时,反复说,皈仙谱不被学术界认可,关键在对崇文公先世的说法。他们都是朝中名人,唐书有记的。而皈仙谱与正史记载有出入,却历来坚持不改,这就是问题所在。你知道,对待此类问题,学术界历来是坚持:“一史,二志,三族谱” 。唐书记载,高郢与崇文只相差6岁,学术界的人能承认是父子关系吗?崇文举行国葬,当时的朝中重臣韦贯之写的碑文,说崇文之父是高行晖,我们的大通谱也讲是高行晖。你说,人家听谁的。我看了江西的几种谱,还有鹰潭谱说是高熹,也有说是高彬。总之,皈仙谱、鹰潭谱、沧州渤海谱,对崇文之父各有不同。可能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潜心文学,对此类资料知之少了一点。我愿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
崇文公41世 孙 高家协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家协  : 我不知道邓文华的资料来自哪里,所以请教他,他还没有回答我哩。不知他取材于哪里哩!多有一点材料说明不是更有力吗?
高家协  : 说的对!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家协 : 我还敢研究什么文学?一个字词都搞不清的人,对族史资料我一无所知,所以才请教邓文华先生,不知他是没有看到我的请求,还是不屑于回答我这无知者?幸你不弃,回答了我的一些问题,万幸!希望你帮人帮到底,你说高郢与崇文只相差6岁,如果不是唐书对于他们的出生年记录有误的话,说明他俩不可能是父子关系。当时的朝中重臣韦贯之写的碑文,说崇文之父是高行晖。这个史料我确实没有看到,希望你把这碑文发给我学习好吗?否定了高郢,也必须有可靠的史料来肯定高行晖才能服人,必须用证据说话,不是当今的哪个专家学者可以随便说了算的。须知,学术研究不是官场开会,官大的说了算,他就可以一锤定音吗?你说对不对?这就是我这个无知者求知的声音,还请专家多多批评!
高家协  : 我希望提高皈仙高氏的影响力,我认为,首先要争取学术界的认可、宣传!
高家协  : 高郢(740-811),唐朝人,字公楚,其先渤海蓚人,九岁通《春秋》,能属文。来自《百度》
高崇文(746年—809年11月6日[1] ),字崇文,幽州(今北京一带)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乃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代名将。来自《百度》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家协 : 好的,746-740=6.这个我看懂了。但“普→0→0→道→艺→夔→行晖→崇文”这来源于哪里?
高大海提出:一、“考行晖”“高行晖墓志……,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因病于怀州官第去世,享年69岁。高行晖嗣子高崇文”。 考是生父,不是嗣父。行晖卒759年,享年69岁,追溯到690年,高崇文809年卒,按64岁,追溯到746年,他们父子出生相隔56年。 二、“天宝末,胡夷之难,因投笔砚,事平卢军偏裨,随镇淮右”。天宝最后一年是756年,高崇文还没十岁。
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对于历史悬案,我们未必能够解决。但我们都是古稀之人了,来日不多,哪怕不能解决,但能够争取在有生之年为解决这个悬案多找出一些线索和依据,也就不枉作为崇文公后裔之一了。到这时,我还是觉得没有能够肯定高行晖是高崇文父亲的有力史料。只是网传的,还没有什么古迹和古籍中的原版。你掌握史料多,发一些给我学习学习好吗?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家协 : 你说:“ 我希望提高皈仙高氏的影响力,我认为,首先要争取学术界的认可、宣传!”这也不错,但我认为“争取学术界的认可、宣传!”的前提是:先把存在的问题弄清楚。不能一味地去迎合某些所谓专家的口吻,跟着他们胡打乱说。须知,学术界的腐败之风也很严重。有的专家的表态是为了钱,如果我们为了宣传就乱认祖宗的话,那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你说是吗?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关于崇文公先世讨论之2 Q友精彩评论荟萃集之26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家协 : 家协宗亲,你好!你说“我2015年8月份,在吉安与你会面时,反复说,皈仙谱不被学术界认可,关键在对崇文公先世的说法。他们都是朝中名人,唐书有记的。而皈仙谱与正史记载有出入,却历来坚持不改,这就是问题所在。”我尽量回忆、查阅日记,今年8月份我一直在贵州大方县避暑,没有去过吉安,怎么能与你在吉安见面?又怎么会在吉安聆听你“反复说,皈仙谱不被学术界认可,关键在对崇文公先世的说法。他们都是朝中名人,唐书有记的。而皈仙谱与正史记载有出入,却历来坚持不改,这就是问题所在。”的意见?是你记错了吧? 记错一个时间不要紧,要紧的是:你给我说了“皈仙谱不被学术界认可,关键在对崇文公先世的说法。他们都是朝中名人,唐书有记的。而皈仙谱与正史记载有出入,却历来坚持不改,这就是问题所在。”的学术界的结论。既然是学术界,绝不是某一个人的意见。那么,这个学术界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来决定不认可皈仙谱的?历来坚持不改皈仙谱“错误”的是谁?或者是哪些人?是不是皈仙谱局?你是代表学术界向我传达这个意见吗?因为我没有执行,现在还提出《高崇文的父亲怎么会是高行晖》这个问题,就大大地出乎您的意外。所以你说我“对此类资料知之少了一点”。 这个“知之少了一点”是你抬举我了,其实我是一无所知。正因为我一无所知,我才请教行家。还不敢麻烦您,所以就求教发表《唐代高崇文家族》的邓文华。谁料邓文华还没有答复,你就第一个出来回答我,对此,我很感谢!不过,你今年8月份在吉安反复给我说的那段话纯属子虚乌有。 本来没有就算了,但我为什么要提出来?因为你不是一般人的闲聊,你是传达学术界的意见。如果现在不说明,以后又成了一个历史问题:某年某月某某在吉安向某某传达过学术界不认可皈仙谱的意见。有人就会以此作为依据来否定皈仙谱。所以,我不得不说。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家协 : 家协:这两天我迫切看到高行晖是高崇文父亲的史料,催你催得比较紧,对不起。今天我已经从皈仙派群里找到高秋根提供的了,谢谢秋根,不再麻烦您了。高郢和高行晖作为高崇文的父亲都有历史依据,现在只需要看看史学界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看法了。不知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现成材料?如果有,可不可以发给我看看?
仙桃高 : 两位前辈都是我们皈仙高氏学习的榜样!没有争议就不会出经典之作!正说明大家都在关心、关注这次十修宗谱!衷心感谢这次为南平高氏续谱而付出辛勤劳动的宗亲们!希望这次南平.皈仙谱能成为传世之作、经典之谱!
贵州高致贤 回复 仙桃高 : 希望你也参加讨论好吗?我向高家协说了:“对于历史悬案,我们未必能够解决。但我们都是古稀之人了,来日不多,哪怕不能解决,但能够争取在有生之年为解决这个悬案多找出一些线索和依据,也就不枉作为崇文公后裔之一了。到这时,我还是觉得没有能够肯定高行晖是高崇文父亲的有力史料。只是网传的,还没有什么古迹和古籍中的原版。”我们都在学习,希望宗亲提供史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个问题应该是可以解决的吧?谢谢你的参与。
仙桃高 : 谢谢您的抬爱!岂敢以讨论之说,晚辈当向您好好学习!其实大家的心情都一样,身为南平皈仙高氏的一份子,理当力所能及的出一份力,崇文公家族身为五大支系之首,理当成为高氏家族中最受尊重的一支,这次修谱也尤为重要!集思广益,海纳百川,勇于面对,需要我们共同寻找新的论证,争取以史实为依据,大家都能认同的观点,修好谱,上可对先祖,下能启后世的传世之作!相信在您们的积极带领下,我们晚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克服困难,圆满成功!
贵州高致贤 回复 仙桃高 : 这种想法是共同的,现在是一些专家拿不出原始依据,凭一己之推断就否定高郢而肯定高行晖是高崇文的父亲,证据无力,难以服众,所以我们就要找到古代的原始依据来说明问题。不能随便就把几百年来,若干代人九修的皈仙谱否定了。说改就改,那么容易吗?尽管大家都是好心,但是,有时候好心也未必办好事!

老虎吃兔子 : 凡人者
洪荒宇宙之生灵 文化道德之柱石 高贤大德之父兄 伟烈丰功之源泉
感 少年青涩风流 青年奋发图强 盛年勤勉乐业 暮年知命从容
跌宕起伏胜于传奇 精彩纷呈遑论戏剧 虽平凡却超越辉煌
然 顾望上下五千年 凡人沧海一粟 其传不立不传 子孙欲知其先辈而不能
每念及此 余潸然泪下 仰天长啸而心怀怅然
幸 吾辈恰逢际遇 科技昌盛 网络已兴
变社会之传统 化众生之百态 令凡人之传亦可传世
众志成城 以至百传 千传 乃至万传
累积经年 以至十年 百年 乃至千年
遂成史家大观
使华夏百姓知前代之万象而有借鉴 使炎黄血脉知宗祖之溯源而有传承
岂非远胜帝王将相之史哉 岂非亦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也哉
是为序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尽吾等全力以图之
贵州高致贤 回复 老虎吃兔子 : 拜读先生以序评,顿觉耳目一新;体新文短,字字珠玑。讲历史,述现状,肯定家谱的历史作用,道出古今多少修谱人的辛酸,表达了多少修谱人想说而没有说,抑或说了还没有说好的心声。实为难得之佳作!收藏学习,作为精彩评论荟萃发表,高致贤顿首!
高公仆.赣.吉安 : 如提重臣:宋朝文天祥,明清解缙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一时宰相,他们颂词中都认崇文是高郢之子;明代族谱所记难道今人要改?
高公仆.赣.吉安 : 二位前辈不必过早定论,有待进一步探讨;不仅皈仙谱,江苏高志才珍藏的家谱分明记着崇文是高郢之子。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关于高崇文的身家问题——致邓文华先生的公开信
高致贤

尊敬的邓文华先生:您好!
我是高崇文的41世孙高致贤,今年79岁,拜读您的大作《唐代高崇文家族》,感谢您对于我们高氏宗族历史的关心!上月向您请教高崇文的父亲怎么会是高行晖?不见你赐教。今天才向你发公开信!
我们从宋代始修的皈仙谱,今已十修,崇文公的父亲都是高郢。您的大作开宗明义“唐朝名将高崇文之父高行晖”,令我们很多族人深感惊讶。我反复仔细阅读你文中的依据:1965年出土于今宋庄镇大庞村东口外公路北侧,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的《唐正仪大夫试怀州别驾高行晖墓志》(简称墓志)的网文,全文没有一字提到高行晖是高崇文的父亲。相反,我们在河南進士程頣撰;附馬都蔚高崇文嗣孫大成所立的《唐南平忠武王高君崇文墓碣銘》(简称墓碣铭,附地址于后)文中看到:崇文的父亲是高郢的来龙去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您的大作写道“高行晖嗣子高崇文,少年从军,历官左金吾将军......”还说这与“正史”内容相符。不知您指的“正史”是哪一部?书名叫什么?这要请你指教。当然,历史上也有韦贯之撰的《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简称神道碑,附地址于后)提到高崇文的父亲是高行晖。但那是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对此,我已发了《为高郢与高崇文的父子关系正名》作了说明,附于文后请你雅正。
这里将《唐正仪大夫试怀州别驾高行晖墓志》《唐南平忠武王高君崇文墓碣銘》《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三种有关史料对比研读,“墓志”没有提到高崇文的父亲是谁;“墓碣铭”中高崇文的父亲高郢;“神道碑”中高崇文的父亲高行晖。您的大作《唐代高崇文家族》中说高崇文的父亲是高行晖,与神道碑同,与墓碣铭异;说高承简是高崇文的儿子,又与墓碣铭同,与神道碑异。“墓志”没有提到高行晖的儿子。你的文章写高崇文的父亲高行晖。在你指明的“墓志”中没有与墓碣铭和神道碑的特殊之处。邓先生到底取材于哪里?你是一个有身份的人,该不会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胡编乱造吧?
作为高崇文的后裔之一,很想弄清高行晖与高崇文的父子关系这个来历。考虑到上百万崇文公后裔的情感,不管有错无错,都请你——河北景县的邓文华先生拨冗给我一个负责性的答复!
高致贤2015.12.15.于深圳.我的联系方式:qq1540686647;信箱:[email protected];电话:13530271765.敬请回复。

附:为高郢与高崇文的父子关系正名
前言:我为什么写此文?近年来,有人在一些族谱上,将崇文公的父亲写成高行晖,有所误导。
须知:从宋朝始修的皈仙谱,都是以高崇文为一世祖的,而今已是第十修,谱中所写高崇文的父亲都是高郢。宋朝元祐初宣仁圣烈太皇太后诏儒臣司马光等将皈仙谱修为御制谱。韩愈、文天祥等文人、重臣对皈仙派也有很高的评价。这样一部族谱中的关键人物为什么被篡改?为了了解崇文公的家史,宗亲们提供了相关的史料供我查阅。在秋根、公仆等宗亲的帮助下,我终于查清了高郢与高崇文的父子关系,故发此文,以正视听!
为高郢与高崇文的父子关系正名
高致贤

请大家先看看《唐南平忠武王高君崇文墓碣銘》(见附件1)里的几段记载吧。
“墓碣銘”记载:“崇文渤海人,姓高氏,相傳為北齊文宣帝之後也,曾祖仲舒,開元聖相;祖達夫,愽學工詩,與李杜齊名,號三才子;父郢,有夙望;嫡母蕭氏,相國嵩之女,無子;母皇甫氏,生崇文於唐德宗興元元年(784)甲子四月十一日子時。是夜光燭天地,郢夣漢文帝拜姚崇為相,遂以崇文為名;明年郢拜相,相者言:崇文相業心盛於郢;人由是呼小相公;崇文三歲母歿,鞠於祖母花氏,花氏辛勤撫育至於成童......貞元十三年丁丑娶蔡氏有賢行;十六(800)年庚辰正月初四日寅時生子名承簡。崇文始有取青志而適居......”
“......崇文在軍中十八年,備嘗艱苦......崇文屢出阻慝不得志。敬宗寶歷二年(826)丙午,承簡及第擢刑州刺史,子婦趙氏封辟夫人,文宗大和元年(827)趙氏歿,又明年(828)戊申,承簡得配李氏沛國公愬之女也仍封辟夫人;四年(830)庚戌承簡卒于官,崇文悲不自勝,五年(831)辛亥,次子承業領東滄經畧宣撫使,崔氏封郡夫人;六年(832)壬子駢釋服配郭氏已而娶陳氏。九年(835)乙卯二月十六日辰時生曾孫昻;开成元年(836年)丙辰郢與蔡氏夫人相繼歿......”
“唐武宗會昌二(842)年,繼父彬歿,明年癸亥,崇文奉乞自討劉稹,李德裕憫其老辭之,又明年(844年)甲子,崇文自引兵來會,德裕以崇文不聽己命,遂以崇文同平章事充江西諸道宣撫使,引平虔宼,虔人使刺客刺之于吉陽鎮之雙村橋,墮馬而沒,就葬雙村騰溪田畔,時會昌四(844)年甲子九月初二日也,壽六十一”。
全文1617字,其中以上三段文字,将崇文公上三代的身份、名字,嫡母的出身与生母的姓氏;崇文公出生的年月日时、出生时的情景、为何取名崇文;他何时娶妻、妻子姓氏;何时生子、儿子何名;高郢夫妇死亡时间;崇文公的死亡时间、地点、原因和墓地写得一清二楚,一目了然,令人信服!
这些事实绝不是今人编造的。而是由河南進士程頣 正叔 撰的墓碣铭,由驸马都蔚高崇文的嗣孫高大成 廣 道 立的。可见题材是由高大成提供的,文章也必定经高大成审定。作为嗣孙的高大成会允许别人胡乱编造自己祖宗的几代人名吗?作为同时代進士的程頣等能够受邀为驸马的大名鼎鼎的祖人写墓碣铭,不说受宠若惊,起码也是深感荣幸了,他们还敢虚构内容吗?而且,此铭文写得具体生动,记叙完整,肯定铭文内容是真实的。
文中写明:高崇文生于唐德宗興元二年甲子(公元784年),死于唐會昌四年甲子(844)年九月初二日,壽六十一”。高 郢公卒于唐开成元年(836年)丙辰郢與蔡氏夫人相繼歿。《旧唐书》的“本纪”中只有名人卒的时间。高郢享年72
(836-72=764年)郢公出生于764年;崇文公生于:唐德宗興元元年(784)甲子四月十一;{784-764=20岁}。高郢与高崇文的出生年相差20岁。即是高郢20岁生高崇文。这就是史实。

再来看看为什么会有人推算出高郢与高崇文的出生时间只相差6年,并以此否定了他们之间的父子关系?具告,他们的依据来自《百度》:
高郢(740-811),唐朝人,字公楚,其先渤海蓚人,九岁通《春秋》,能属文。来自《百度》。
高崇文(746年—809年11月6日 ),字崇文,幽州(今北京一带)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乃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代名将。来自《百度》。
首先,我以为网上搜索的东西,如果没有正确的原始书本佐证,不能完全认定是真的。为什么?网络发表不像图书出版把关那样严格。图书出版,必须经过初编、责编、主编(总编)层层筛选;而后再经过一审、二审、终审等程序,严格审查通过才能问世。而网络发表呢,作者就是总编,点击发表,能够保证完全正确吗?本人不才,已在网上发表几百万字的文章,还是经过反复修改更正才发表的,回头检查,其中错漏不少,网上照样可以搜索到我写的那些有错漏的文章,如果有人用作正确依据,不是以讹传讹吗?我认为来自《百度》的依据必须有原始出版物佐证。
有人又说,他们的这个依据来自《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九十五》......居邠三年,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四,废朝三日,赠司徒,谥曰威武,配享宪宗庙庭。还有《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以元和四年九月二十有五日,薨於官,享龄六十有四。可是,我们查阅这些史籍上的高崇文都只有卒年没有生年。没有生年怎么得出他64岁的结论?这种结论犹如不知长江源头,只以长江人海来定长江的长度一样的荒谬!《新唐书》、《旧唐书》的“本纪”中只有名人卒的时间,没有出生时间,高崇文809年卒,高郢811年卒,他们根据网上享年推算,崇文享年64,推到746年生,高郢享年72,推到740年生,相差6年,就将今人推算的“高郢(740-811)、高崇文(746年—809年11月6日 )”的结果发到网上,于是,就把这个结果说成是“唐书”上的,这就不准确了!
因为 《唐南平忠武王高君崇文墓碣銘》和《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直接关系到高崇文的身世问题,今人对“墓碣铭”和“神道碑”的认同不一样。认同墓碣铭的认为本文具体生动,记述详实,又是高崇文后裔立的墓碑,而且,从宋代就开始修的南平皈仙谱就以此为据。那内容空洞的神道碑文无可与之相比。
于是有人又说那是韦贯之写的,韦贯之是朝廷重臣,他写的还有错?这种“官大文无错”的谬论,前面我已专论,此不赘述。如果要提重臣的话,正如公仆所言:“宋朝文天祥,明清解缙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一时宰相,他们颂词中都认崇文是高郢之子;
主编《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也将皈仙谱续修为御制谱(有图:七修皈仙谱第三页),这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他们与韦贯之如何?
就是现在我们绝大多数高氏宗亲公认的修谱专家高路加,对皈仙谱也有高度评价。他说:“《皈仙谱》内容极为丰富,堪称高氏瑰宝......”文章真伪不能以官职大小定,以事实说话才能服人!
下面是两个附件的地址
附件1:《唐南平忠武王高君崇文墓碣銘》
link?url=bQYzQA3RE51P-KHkLcQi5BwBYgjlUEmK3xvylYs_YuMFKc
附件2《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0f05c0100qtcz.html
2015.12.12.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向第一个吃螃蟹的高玲萍致敬
高致贤在浙江玉环县高氏颁谱会上的即席发言摘要
各位宗亲好!
面对今天就要颁发的《中华高姓大通谱.泉溪支谱》,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名言。鲁迅佩服天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勇气,它的意义已经引申为各行各业的首创精神。我这里讲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就是担纲编修“高姓泉溪支谱”的高玲萍女士。
我国古今担纲修谱的人不计其数,可是,没有一个是女性。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牢笼,我国女性无权进祠堂,谱书也只写一个名字,哪能担纲修族谱?孙中山先生领导推翻封建统治也有百余年了,女性担纲修族谱这只“螃蟹”还没有人敢吃。而今,我们的高玲萍敢为天下先,第一个吃下了这只横行于修谱界千百年的螃蟹,为全国各族各姓的女性举起一面担纲修谱的旗帜!一旦冲破思想牢笼,她的行动就会起辐射作用!此作用将远远超出修谱行业!不是吗?一个花木兰从军,而今女兵女将数不胜数;一个武则天登上皇帝宝座,全球女皇、女总统不断涌现。我佩服高玲萍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我敢说她也会成为其他姓氏的榜样!因此,她担纲修谱成功之时,我在网上即兴写了几句小诗,抄录如下,权作今天讲话结尾:
“古有木兰之从军,今有玲萍之修谱;
勇破封建之陋习,敢立现代之新风;
系我高氏之楷模,亦为百姓之先锋!”
高致贤2015年12月5日于玉环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高行杖村的大世界
读河北故城高氏支系(老谱)汇编有感
高致贤
与清君已是老相识了,曾经互有书赠。本月初在浙江玉环的研谱、颁谱会上见到他,深感他是一位热爱宗族事业、潜心研究族谱的好宗亲!会议期间,他赠我一本《河北故城高氏支系汇编》的册子,叮嘱我写几句话。
看此宛若一本薄薄的杂志,想到人家的谱书都是厚厚的一本或几本。便想这宗亲怎么这样“吝啬”?谁料打开一看,我的想法错了!
那是一个村的支系谱的世系表。从明朝永乐年间自山东莱阳县杏花村迁到现在的河北故城县军屯镇高行杖村的始迁祖德新公,写到而今还住本村的十七代,每一代都写得清清楚楚。
六百多年来,德新公的后裔已先后有一些从高行杖村徙居全国12个省(市、区);该村高氏族委会将历代从高行杖村外迁族人的名字、迁往何地,一一列表说明,这就方便外迁族人寻根。若能在此加上迁出时间,那就更完美了!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本册子中,有明朝修建的高氏祠堂;先冥碑碣坟冢墓地;始迁祖德新公和李氏祖母的墓、碑及墓志铭的清晰照片。还有从明、清、民国到人民共和国各代多幅手抄谱序的扫描。这些原原本本的古迹留存,真是无价之宝!
这本薄薄的册子,内容丰富多彩,不失为修谱提纲。有了这个纲,日后修谱便可纲举目张!可供我高氏其他支系修谱之参考。真是小村庄含大世界。
崇文公四十一世孙贵州省大方县高致贤撰
公元2015年12月12日岁次乙未年冬月初二日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那个镜头已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
高致贤
2015年12月6日晚,华夏高氏文化研究会经济论坛暨《中华高姓大通谱》编修分谱支谱研讨会在浙江玉环县落下帷幕。与会宗亲在会议室共进晚餐之后,仍然不愿离去。大家在那里互相交流,促膝谈心,传阅族谱......我们几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研读高志才宗亲带来的一部明成化五年修成的族谱,读着高适、高郢、高崇文、高承简、高骈等一代代相传的历史记载时,身旁出现的一幕把我们惊呆了:来自黑龙江的高在观将高路加请到一边,向路加行三跪大礼!我感到十分惊讶,便去问他为什么?他说:大通谱让他找到了根!按照朝鲜族的规矩,对于自己最尊重的人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他们支系中,还有很多人在韩国,明年中国宗亲开会,韩国宗亲会派代表来参加!他们现在是朝鲜族。路加说,他们原来是我国宋朝的贵族,宋朝灭亡后不愿当亡国奴,就到国外去避难。此时,我更加体会到他们寻根问祖、认祖归宗的迫切心情,也理解了他向路加行大礼的情感。我对路加说:这就是对你潜心修谱的最好回报!路加感动不已,点头认可!当然,这也是对于所有修谱人的艰苦劳动的理解与肯定!但又提醒修谱人:务必十分严肃认真地修谱,记叙祖先历史,来不得半点杜撰和推测。修好族谱,受人尊重;倘若误导族人错认祖先,不但受人鄙视,还会成为历史罪人!
我当时为什么没有抓拍到那个感人的镜头?不弄清楚,不敢乱拍。没有说明,有人还以为那是在“赔罪”哩!虽然当时我没有抓拍下来,但那个镜头已经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了!
2015.12.18.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家谱存亡之讨论 Q友精彩评论荟萃集之27
高正涛  : 我族族谱文革期间,爷爷辈高尚愚受到冲击,造反派抄家遗失。目前口口相传明末从苏州阊门迁徙到兴化里下河地区,据现有资料迁移十三、四代,重修族谱势在必行,目前在搜集资料,统计人口。在兴化及周边我走访了解,很多渤海堂分支,目前发现江苏海安雅周镇渤海堂族谱完整,在册人员众多,有时间一定去联系一下。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正涛 : 只要有心,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努力吧,好宗亲,抓紧时间。有些东西可以网上互助。
爱世界  : ”解放军也没有受到十分严厉的惩罚,却个个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不怕牺牲“这句话不准确,据我掌握的资料,解放军也有逃兵和被国军方面 收编的,四平战役中,有300人被国民党收编去守仓库,后来解放军打回来,他们又回到解放军部队。
贵州高致贤 回复 爱世界 : 这“个个”是不够准确,绝对了,但这是指整体或绝大多数而言,如果是个案的话,甚至于有叛徒。但解放军的主流是很勇敢的。谢谢您的认真阅读,提出意见。希望继续得到您的帮助。再次谢谢!
爱世界  : ”解放军也没有受到十分严厉的惩罚,却个个冲锋陷阵,英勇杀敌,不怕牺牲“这句话不准确,据我掌握的资料,解放军也有逃兵和被国军方面 收编的,四平战役中,有300人被国民党收编去守仓库,后来解放军打回来,他们又回到解放军部队。
贵州高致贤 回复 爱世界  : 这“个个”是不够准确,绝对了,但这是指整体或绝大多数而言,如果是个案的话,甚至于有叛徒。但解放军的主流是很勇敢的。谢谢您的认真阅读,提出意见。希望继续得到您的帮助。再次谢谢!
爱世界 回复 贵州高致贤  : 我很喜欢高老师的文章 ,同时也爱提点建议。
贵州高致贤 回复 爱世界  : 这就是知音,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谢谢您的关心与惠评!
威宁浦恩福  : 问得好!如果总是没有人出来说真话,政党是会出大问题的!
贵州高致贤 回复 威宁浦恩福 : 谢谢您的理解。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补发三条漏书条目
高致贤

根据家协宗亲《关于校核各地始迁祖简况的函》(附后)的要求,我请贵州一些宗亲补充条目。很快就有高承勇、高继华等宗亲按照要求发来他们始迁祖的材料。我按照《高氏史贤》编辑要求整理后直接推荐给家协编辑。他告诉我说,我推荐的条目他都收入书中了。我把此喜讯告诉有关宗亲,他们很高兴。可是我拿到《高氏史贤》一看,我推荐的3条都没有。家协宗亲是个大忙人,不知怎么漏排了。使我无颜见积极提供史料的宗亲。幸好最近又接到家协宗亲为《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再版补充始迁祖的条目表。我立即按照要求填好,并于12月19日传给家协宗亲,请他补进去。
为了弥补我上次推荐未被排上的不足。我现在将上次推荐的3个条目公开发表。以向高承勇、高继华等热情提供史料的宗亲致歉!敬请原谅。
高致贤 顿首。2015.12.21.于深圳
下面是上次推荐的3个条目:

高凤鸣 贵州省大方县六龙镇六龙高氏支族始迁祖,清朝康熙初年与其二位长凤德、凤兆由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移民贵州。当时,凤德公卜居纳雍龙场镇;凤兆公卜居织金达几村(小地名)。根据我们从入黔三世祖生于康熙二十七年的记载大略推算一下,本支入黔的三位始祖,约生于明朝天启末年或崇祯年间。其中大方六龙支系已经发展至第15代几千人,大多迁往黔西县一带。也有零星迁入纳雍县、织金县、毕节、清镇和贵阳的。本支字辈谱是二十二个:
凤阿文启士定登,世永绍光承,玉树金枝远,连发赞鸿兴。(高承勇提供)

贵州兴义市下午屯高氏家族始迁祖(正稿)
高雲峰 贵州兴义市下午屯高氏家族始迁祖,雲峰公于乾隆年间从云南曲靖东乡水塘迁到贵州兴义(原来的地名叫黄草坝)现在的下午屯科佐屯。至今10代,约260多人,有的迁往云南、广西等地。
高雲峰是高清公的第十九世孙。高清,原籍南京柳树湾高石坎,明朝朱元璋时期,为统治边疆,命姜氏大将征讨曲靖土司,当时部队少一军师,姜氏大将非要一人不可,看到高清于街上算命卜卦,十分精明。但他不愿背井离乡,姜将上报朱元章,于大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9月),岁次辛酉,颖川候奉勒南征,朱元璋强调高清效力前队,并令高清为随军任军师。部队进入曲靖征服了当地土司,并成立曲靖府,于中央政府形成统一。后地方安定民意服顺,朱元章随之调动百万汉人入滇,与当地各民族通婚,并将中原的农业科技代入,改变当地少数民族的刀耕火种的落后局面。并大兴土木,以至于现代都保留明朝时的圩和桶瓦,当时只有皇族和皇宫才可用桶瓦建房,但曲靖云高风大,这一情况上报朝庭后得到特批,允许当地民间建房用桶瓦,所为圩就是水田,它将大片的田土圩起来将南盘江水引入种植水稻。所以几百年以来我们都保留着和南京柳树湾高石坎一带的口音和风俗。整个曲靖地区的很多姓氏大多都是明朝百万汉人入滇时的南京人氏。其中也有发配冲军人氏,但我们高氏那就是随军远征,先到云南曲靖定居,再到陆凉州、三岔河(三岔河共计有四房2700多人)安家。高清公的十九世高雲峰,于乾隆年间从东乡水塘,迁到贵州兴义(原来的地名叫黄草坝)现在的下午屯科佐屯。
字辈:雲義锡珍金,忠孝继世昌。国泰民兴胜,家隆福志全。
雲峰公所生四子:義文、義金、義宏、義吉, 后来,義金、義宏、義吉又随雲峰公返回到云南东乡水塘。留義文公坚守田园。再后来,義吉公又回到贵州兴义,距今已有二百多年。
義吉公有五个孙子。其中罗氏女老祖所生,大哥:高雲忠,二哥名字不详(十多岁就逝世)三哥:高许忠,四哥:高绍忠,五弟 高?忠。(四哥和五弟出走至广西。至今一百多年)。
(高继华提供高致贤整理)

云南曲靖高清
高 清 云南曲靖陆凉州三岔河一带高氏宗族始迁祖。高清于大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9月),岁次辛酉,颖川候奉勒南征,调高清效力前队,平普安与曲靖,同尽力马,再克全滇,功勋显著,遂由羽林军管军加升都阃,补充陆卫,在此为官,世居陆凉,今已30余代,上千人。
明朱元璋为统治边疆,命姜氏大将征讨曲靖土司,当时部队少一军师,姜则非要一人不可,时见一人于街上算命卜卦,精明能干。但此人不愿背井离乡,姜将上报朱元璋,朱元璋强令此人随军任军师。部队进入曲靖征服了当地土司,并成立曲靖府,与中央政府形成统一。后地方安定民意服顺,为长治久安,朱元璋调百万汉人入滇,并将中原的农业科技代入,改变当地少数民族的刀耕火种的落后局面。而且大兴土木,以至于现代都保留明朝时的圩和桶瓦,当时只有皇族和皇宫才可用桶瓦建房,但曲靖云高风大,这一情况上报朝庭后得到特批,允许当地民间建房用桶瓦。引入南盘江水,将大片旱地改为良田,种植水稻。所以几百年来,这些汉人与当地各民族通婚,但这一带还保留着和南京柳树湾高石坎一带的口音和风俗。整个曲靖地区的很多姓氏大多都是明朝百万汉人入滇时南京人氏。其中也有发配冲军人氏,但高氏是随军远征到此的。而今曲靖、陆凉州、三岔河一带的高清后裔已有数千人。其中有从此迁往贵州、广西等省区。高清的十九世孙高云峰,于乾隆年间就从云南东乡水塘,迁到贵州兴义现在的下午屯科佐屯。已有二百多年,发展到几百人了。
(高继华提供,高致贤整理)


附件:关于校核各地始迁祖简况的函

宗亲:好?
经2015春的珠海华夏会长办公会议研究,列入华夏高氏研究丛书计划出版的《高氏史贤》书稿,路加已提出审核意见,编著正在做最后修定。用贵州作家高致贤的读后感的话说:“这是一本实用价值很高的高氏宗族历史读本,可以作为高氏寻根简明词典来使用。该书记述了全国各省(市、区、特区)的市县甚至乡村街道的高姓始迁祖。”、“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支脉线索,方便各地宗亲寻根。其中部分始迁祖还加上他们的祖辈沿革以及他们的功名之类的一些内容。这就为读者提供更多支脉线索”、“精品已在孕育中”。
为了提高《高氏史贤》书稿的质量,不辜负专家、学者和高氏宗亲的希望,现将你省、支的族群始迁祖情况分别发给你们,请予以审核、修订、补充。修改稿请予2015年8月底前发我。
联系人:高家协
电话:18932409638。
邮箱:[email protected]
Qq :1372530800
地址:长沙市芙蓉区纬二路91号紫云阁202室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2015年12月19日高致贤为大通谱提供明兴公填表资料
省份 提供人 始迁祖 迁徙情况 分布 人数




四川



高文静



高成德 高成德,四川省叙永县麻城乡高桥村高枧槽〔渤海郡•衍德堂〕高氏支族始迁祖。成德公,怀远将军,于明末天启年间(1621~1628)由顺天府北京宛平县领军入川黔,平定“奢安之乱”,始迁威宁,继迁毕节,三迁于现居地。解放以前的十世,代代不失功名,远近称为“十代书香之家”。 原派语是:成守九州胜,象林登高恒,家齐必国志,天禄永万年。增补派语:祥德润宗泽,宏宇开瑞光,新世维安建,伟明传远方。 分布于古蔺、叙永两县,大小七房分支。 今传至十五世“志”字辈,人丁仅百余。五六世外出的四十多人至今下落不明。
贵州 高致贤 高智璧(明
兴 高明兴(皈仙谱名高智璧),贵州省大定府(今大方县)高氏支族始迁祖。明兴公系崇文公三十一世孙,汝缙公次子。明熹宗天启年间(一说万历四十二年六月初六)生于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高行乡即今桥头镇高市,又名湖州、高家村。因历史变迁,于明崇祯末年离开泰和县本土,辗转于情顺治二年到贵州省大定府北门落业。配萧氏,生荫祖(更名张刘)、荫龙(碑名应龙)、荫发。原字辈:荫登世玉文,洪维朝堂明。2005年修谱,统一增改为:
启世玉应洪, 维朝发致忠, 麟祥显文武, 德贤振家邦;礼信承祖训 ,仁义灿纲常, 国泰安广宇, 笃棋炳华光;尧廷焕伟道 ,诗书绍学隆 ,英杰怡季仲 ,先贤树博章;瑞时兴万岱, 隽永耀大鹏 ,清波连恒沛 ,碧云顺黔方;富贵昭和盛 ,述怀明锦荣,福禄修厚远, 延寿庆其昌。
后裔主要聚居于贵州大方县,已知有徙居贵州省内的贵阳市、毕节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和黔南州的;有迁居贵州省外的云南省镇雄县、曲靖市;湖南省衡阳市;广东省肇庆市;浙江省宁波市;天津市;台湾省云林县等。
今传18世,明兴公落业大方,历时三百多年,种种原因徙居外地的后裔肯定不少,尚未完全联系上。明兴公支系子孙约近万人。






家协宗亲:我看了已经出版的大通谱的表上,没有明兴公支系的,我已把表填好,现在发来请你审阅。如果需要补充或修改,请及时联系我。高致贤2015.12.19.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字数:41482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4-24 23:11:00

更新时间:2020-05-18 16:50:16

评论数:33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