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高致贤关于宗族札叙之连载(添加中)

高致贤关于宗族札叙之连载(添加中)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如此“分谱”应缓行
高致贤

宗亲要求联合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说明人心向往团结。可是,有的人却在制造分裂。因为《皈仙宗谱》不挂“大通谱”,就马上组织人马编修“大通谱崇文公后裔分谱(以下简称分谱)”。大通谱不采用皈仙谱的崇文公世系表,为什么又要皈仙谱挂大通谱?因为大通谱尚未取得共识就急于出版而导致全族性的大分裂;在崇文公的先世问题尚未取得崇文公后裔的共识之时,又急于修此分谱。这不是又要造成新的分裂吗?旧伤未愈添新伤,族人实在伤不起啊!
有人说此分谱计划是在江西吉安修皈仙宗谱之前就有了。这更令人费解!大通谱既然不采用皈仙谱的崇文公世系表,为什么不先修没有争议的柴公、琼公、怀德公等支系后裔的大通谱分谱,而要抢修崇文公的后裔分谱?如果此分谱采用皈仙谱的崇文公世系表,那么,皈仙宗谱刚修结束,还未颁发就迫不及待的要修分谱,不是浪费人财物力吗?如果在没有取得共识之前,此分谱就单方面不采用皈仙谱的崇文公世系表而另搞一套,势必造成分裂!
如果要利用组织名义来强行推动分谱行为,将会造成什么后果?1959年的庐山会议和1967年的所谓“二月逆流”先后把彭德怀、谭震林等一大批敢于反映民间实情的元帅、将军打成“反革命”而强制推行错误政策,结果造成全民性的灾难!人们记忆犹新。凡不听取民众意见而一意孤行的做法,都没有什么好结果!
须知,真理超过一步就是谬误,即使你的想法完全正确,当人们还没有接受的时候就一意孤行,强行推动,也不会成功。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一个分裂行动就会将一万句联合口号全部推翻!为了防止新分裂,此分谱必须缓修!待宗亲们取得共识之后再修也不迟。
2016.3.16.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热烈祝贺《 南平皈仙高氏宗谱》胜利颁发
《 南平皈仙高氏宗谱》编委会的宗亲们:你们好!
欣闻贵会定于4月1日在江西吉安市举行《 南平皈仙高氏宗谱》颁发仪式,特致衷心祝贺!
《 南平皈仙高氏宗谱》系我高氏支系族谱中珍贵的御制谱的传承版本。史载:自宋元祐元年,宋宣仁圣烈高皇后下诏儒臣司马光将高氏谱续修为御制谱之后。作为高氏五大名谱之一的“御制谱”就成为崇文公后裔续修族谱的源头。
皈仙谱是以南平王高崇文为始祖的支系宗谱;也称南平高氏皈仙谱,皈仙谱就是以崇文公的归宿地冠名的族谱简称。
清赐进士罗廷猷撰的《皈仙高氏总谱老序》中写道:“皈仙之谱始于宋南渡乾道,继于元延祐,又继于明正统宏治,如善庆贯珠,各取义不袭其旧”。说的就是,司马光奉诏于宋元祐元年修御制谱79年之后,到宋前道元(1165)年,皈仙裔孙高天凤、高廷(延)椿就修了《善庆录》,这就有了皈仙谱的一修。接着是明正统八(1443)年的《西坡谱(贯珠辑)》,明永乐年间的《岳诏谱》,后来的《瞻云谱》、《庸(雍)正谱》等一、二、三、四、五修皈仙谱。以后就直接以“皈仙”冠谱名而依次传承至今。遂使皈仙谱成为高氏支系族谱中保存完善的珍贵古老名谱之一。
而今,皈仙派始祖崇文公的后裔已遍及全国,涉足海外,你们此修的分支宗亲史料已包容到全国一些省市区。通过这次颁谱,使这部“久在深闺人少识”的御制谱得以广泛传承、发扬光大!
值此颁谱之际,作为崇文公裔孙之一,謹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对颁谱仪式热烈祝贺!遥祝颁谱圆满成功!

崇文公41世孙 致贤2016年3月23日岁次丙申年二月十五日贺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修谱门外谈
——从史志谱看通统联
高致贤
寻根问祖乃人之常情,民之家事,民间自主,昔日多为口口相传。老人常常向孩子们说:我们的老祖人叫什么名字,从什么地方迁移到什么地方,多少代了,来到这里起的字辈是什么,又有哪些人从这里迁移到什么地方去?以此为据,可以盘问到自己的亲支族人,这就是民间族谱的原始意义!
晚年适逢寻根问祖的黄金时段,退休之后有时间参与一些寻根问祖活动。社会上涌起一股修谱热,于是小谱、中谱、大谱,各种谱牒纷纷出台,方便人们寻根问祖,很有实用意义;不过,我在深入学习中发现:同一始祖的世系表竞相出笼,各自追根溯源,从当代上溯到母系社会,再从原始祖人一世、二世......从古到今依次排列。可世系表上相同代际的人名不统一,各持其是。如果是各支系沿袭本支系老谱续修的世系表,这种情况是正常的。有些新制一统几千年的世系表,同一代祖人的名字不同,有的辈份还很悬殊,使我越看越糊涂,孰是孰非?无所适从!真感人生寻根糊涂始!这种糊涂来自何方?再三品味:有的人贪大求全、唯史主义!
由于有些人弄清全宗族历史的心切,想把几千年形成的众多宗族家谱在短时间内归为一谱,全族统一。这种想法不错,但是急于求成,反而办不成好事!为什么?
全国那么多人口、那么多姓氏;各个姓氏又分为若干支系,支系不分大小都可以修谱。全国就必然出现成千上万,甚至数以千万计的民间族谱。如果不是中央统一号令,没有国家编制单位实施,一个民间组织想在十年二十年将成千上万的民间族谱完全统一起来,不要说研究梳理清楚,就连收集也收集不全!于是,有人从网上搜索到一星半点,就以此作唯一依据,这就悖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学术界以“一史,二志,三族谱”的定位是御用观点:只为官方需要,不管内容是非。从采用题材的真实性来看,则三者的地位应该相反。这在我的《以史正谱 本末倒置.》一文中已有论述,在此不赘。这里,我想从三者的使用者及其中心用途来探讨这个问题:“执政以史为纲,维政以志为准,家族以谱为首”,虽然“国史、方志和族谱是中华民族历史学的三大支柱。但各自的内容不同:国史以记载国家大事,颂扬帝王、首脑,立纪制纲,考兴废缘由;方志以述地方风土、人物等特征及沿革发展轨迹;谱牒以记叙氏族或宗族世系,弘扬祖德宗功,铭记祖训,辫派系之别,详昭穆之序,溯先祖之源,叙子孙亲疏”。 各自的产生、使用者和用途完全不同,就不能统一评价。
修谱本是民间自发、自由、自主记录自己家族人员情况的一种文化活动,开始时完全与官方无关。后来,官方发现民间谱书对各姓氏人员具有相当的凝聚力,可以作为官方统治民众的辅助工具,于是,就将朝中有人的民间族谱收入地方志,而后又从地方志中挑选有利于官方作为统治工具利用的族谱,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图编入“官史”。不难想象,在浩如烟海的民间族谱中,官史能够收录多大比例?如果从古代官史中找到的一鳞半甲来作为“唯一标准”去衡量民间族谱的是非,这叫“以偏代全”,不足取!此其一;
其二呢,几千年的官方历史就是一部糊涂史。动辄就以官史说事,不尊重民间族谱,这种以官压民的政治掮客作风,与学术研究格格不入!
其三,有人用来衡量民间族谱的官史也是盲人摸象之所得。中国几千年的官史,都是变幻莫测的!远的不说,就从我们这一代人亲身经历几十年的官史变化来看,有的人昨天是反革命,今天是民族英雄;有的人则与此相反。官场中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表演着多种不同角色的也不乏其人。以其不同时期的官史记载来衡量其本人都是片面的,何况用来衡量一个家族?就以屠呦呦为例:他们的族谱一定会记载她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可是我国官方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中没有她,如果以国史来赖伦定她家族谱记此内容的是非,因为官史没有记载,以此否定他们家谱内容不真实,岂不可笑?
民间族谱是老百姓记录自己亲人的笔记,开始没有什么功利,由于受到官本位制度的影响,后来也出现一些挂靠达官贵人以炫耀的。可是,官史就是当时统治者意图的产物,统治者可把历史当做面团捏,甚至指鹿为马。所以,要以官史中的一点作为国标去检验衡量浩瀚的民间族谱,这就不是学术研究了!
须知,在几千年浩浩荡荡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区区“二十四史”所记录的不过是中华历史文化的沧海一粟,其中记录的民间族谱资料更是凤毛麟角!将官史作为唯一标准去论定民间族谱的是非,就是本末倒置!
这样说来,是不是不要修全族性的总谱?绝对不是,恰恰是为了更好地修成。如何才能修成全族性的总谱?
民间族谱序言中,几乎都用“水有源,树有根”启笔,表明族谱是寻根问祖的记录。江河湖海的水量大,它们的源头是小溪;枝繁叶茂的参天树,它的根在泥土里,没有小溪哪来江河?没有江河哪来湖海?没有须根哪来大树?总谱的根源是支谱。所以,要修总谱,首先就要修好各支系的族谱;各支谱的世系表上溯到本支系有可靠文字记载(包括口述记录)的人名,内容由本支系编委决定。在大多数支系族谱修好的基础上,如果在支谱世系表上有先世相同而本支系又愿意联合的族谱,可以自愿联谱。联谱与联谱之间有先世相同而本联谱族人愿意再往上联谱的,可以再扩大联谱范围。以支谱为基础,以世系表相同为前提,在支系族人自愿的前提下,联谱的数量由少到多,地域由窄到宽,逐步形成大联合,慢慢形成大多数或绝大多数族人认可的大联谱。这种联谱,所联支系的宗亲容易认同。如果没有众多支谱为基础,就急于搞全族性的总谱,这就像建空中楼阁;如果还要将此空中楼阁式的总谱向中央文件那样从上而下的层层贯彻执行,要求宗亲按总谱模式统一,这就是本末倒置。如果还要以国际警察的姿态去推广,那样既通不了,也统不住,反而搞乱套。国家组织形式有联邦制,既有联邦统一,又不像一党专政那样武断,还有参与联邦国家的自主权。作为一姓之谱,“总、统、联”,哪种方式更现实一些?我以为是后者。个人之见,片面难免,仅供讨论,敬望读者不吝赐教,这里先谢了!
2016.4.3.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孝敬祖宗有传承 侄孙代我拜傒公
高致贤
2016年4月4日,岁次丙申年二月二十七日清明节。我的亲侄孙女高雪峰带着她的女儿前往山东淄博,代表我和贵州宗亲拜谒我们的得姓始祖高傒公陵园,圆了我的部分梦。
退休之后,在寻根问祖活动中,将父辈告诉我的我们和姓姜的是一家人,不能开亲。还谈到姜子高,我们高家是依名取姓等等有关宗族历史逐步具体化,知道了我们的得姓始祖高傒公,并且进一步寻到高傒陵墓在山东淄博。于是,我就有了拜谒傒公陵墓的愿望——时髦的说法叫梦。可是,种种客观因素,未能成行。
今年初,雪峰侄孙来看我,她正在山东的一个研究院工作,我就嘱托她代我去拜谒高傒公陵墓,她就在清明节去淄博拜祖,受到高洪智老宗亲的热情接待。高洪智宗长还带着高雪峰和雪峰的女儿在高傒公的陵墓前合影留念(见图)。我让她代表我和贵州宗亲,在那里祭奠。他们知道这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洪智宗亲在现场与我电话联系,他说今年有德宗长已经由他儿子陪同拜祭过傒公的陵墓了。他邀我去那里开展一些宗族文化活动,我非常高兴,答应一定找机会去拜祖!
高姓宗亲处处亲,就在我与洪智宗亲联系之时,江西赣州的高丽霞宗亲刚好到我家中做客,我和高丽霞也合影留念(见图),她谈到她父亲保存有线装老谱等不少宗族情况。我们感到格外亲切,这一天我很高兴!
2016.4.6.记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事无巨细大家谈 Q友精彩评论荟萃集之43

时光、漫步…  : 一战时期希特勒仅是一介武夫……
真正统治全球的是华尔街的精英们,美国政府仅是傀儡……
真正牛逼的人,绝对不会是公众人物……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时光、漫步…  : 是吗?精英们统治全球?
时光、漫步… 回复 贵州高致贤  : 是啊 是啊 请了解一下美国的历史 特别是英勇就义的那几位总统 足以说明一切。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时光、漫步… : 那些总统何时统治过全球?我们国家被他们统治过吗?本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确实不知这段历史。请不吝赐教。
高征-闽*福清  : 司马迁研究历史时,是个太监了,那时的皇帝也不允许一个没有鸡鸡的人出去败坏汉朝的名声,所以不可能进研究会,司马光只听说有参加什么变法,也没听说进什么研究会,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征-闽*福清 : 是的,他们都是潜心研究的典范。
一滴水  : 现在一些社会现象确实值得纠正,但真的难啊!过去的许多有研究成果的都不会太在乎名和利,而且当时也不一定出名,是后来的实践检验了他们的成果,因此也就出名了,今天就不同喽。
贵州高致贤 回复 一滴水 : 不求名利者,踏踏实实做事,事业成功,自然出名;追名逐利不干实事,没有实际成果者,即使一时捞些头衔,不过虚名而已。终于成为臭名!
湖北高大海  :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光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他们一生都研究历史,上从皇帝,下到老百姓都公认他们为史学家。不是他们自称的,他们不在乎名和利。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我们做不出他们的业绩,可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为人与为文。
高公仆.赣.吉安  : 事实如此,高调无用。需要换位思考、真抓实干,尊重路加教授几十年来为高姓文化的科研成果,给自己照镜子、洗澡正身,真正抛弃名利,服务宗亲,为促团结达成共识,方可统一。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公仆.赣.吉安 : 如果有诚意联合,双方都应自省,世上无完人,哪里来完全正确的会(组织)?
湖北高大海  : 我作为崇文公后裔谈点看法,吉安写皈仙谱一贯尊南平王高崇文为一世祖,江西吉安府吉水双村为皈仙发源地;现在他们续编皈仙谱就是要让御制谱公布于众,以正视听;这种民间文化活动,只要不违法,不须任何人管,有些人不要多管事。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是的,皈仙谱自皇后下旨司马光修为御制谱后,从一修至今十修,近千年了,一直沿用御制谱的崇文公世系表,现在有人用神道碑上的高崇文来替换皈仙派始祖崇文公,就认为皈仙派始祖崇文公的父亲不是高郢,而是高行晖。可是,那个高崇文的父亲、妻子和儿子的名字与我们的崇文公的父亲、妻子、儿子的名字都不同,只不过是同名而已。他们就要以此篡改皈仙谱崇文公的世系表,没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这是不行的。如果要让我们信服,他们必须证明那个高崇文的妻子、儿子与这个崇文公的妻子、儿子也是同一人,还要说明神道碑为什么没有写崇文公的孙子高骈的名字。否则就是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我们不答应!
高利达  : 人生中没有先知覚,常处于迷茫之中,需要有指路碑指明方向。我退休20年从来没想到要寻根问祖,迷茫中偶然在06年乘火车时,在邻座人闲聊中,(当时是阴历腊月廿五日,年关之际)互相寻问去何处,干什么去?有一位年長者,他说:‘他是回老家找家谱去’,这一句话就是‘指路碑’。给我指点了方向,这才走上“崇先报本”之大道。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利达  : 宗长所言极是,我在迷茫中度过大半生,浪费了多少宝贵时光,现在看清一点前途,很难选择正确道路。还需要摸索前进!
高利达  : 贤弟;你比我好。我真是糊里糊塗几十秋。在指路碑的指引下,这十多年来所作所为,算是为家族事出了一毛之力。可现在有些人却忘记了指路功劳,真可悲。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利达 : 宗长对宗族事业的热心奉献,宗亲们有目共睹,我知道的宗亲们对您都很钦佩。如果个别人有语言不敬之处,宗长不必与他们一般见识,我们支持您!
老树皮  :  “犟劲认死理的作家” , 为什么你不会顺从、迎合别人的意思?
贵州高致贤 回复 老树皮 : 唉——,积习难改,没办法。
湖北高大海  : 要团结,反对分裂。大家不要上当,搞分裂的必败。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谢谢理解。
高利达  : 高姓啊!高家啊!你的子孙精英遍怖地球各个角落,山头当然就多。要团结!反分裂!分裂的必败!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利达 : 谢谢宗长的点睛之评!
老树皮 回复 高利达  : 寿星说的是,高姓棋布海内外,多几个山头理所当然。不过这和高姓的团结与统一又有了矛盾。如果是自然风光,山头多几个有看头,如山峦起伏或群山连绵,可是这毕竟不是自然景观,愚以为一个太阳就够了。古语道: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坑多路不平。哈哈
弘靜  : 我赞成致贤宗亲的意见和主张。
贵州高致贤 回复 弘靜 : 谢谢宗亲理解!
农耕年华  : 支持
贵州高致贤 回复 农耕年华 : 谢谢。
秋花落雨随风去  : 我支持致贤宗长的说法!
贵州高致贤 回复 秋花落雨随风去 : 谢谢宗亲支持!
高科-赣-上饶  : 致贤宗亲此说甚佳,我高姓确实再伤不起了,那怕一小点啊。谁修什么样的谱,各支族族人,自有主张,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科-赣-上饶 : 对 ,谁修什么样的谱,各支族族人,自有主张。谁也不能包打天下。要将分支几千年的成百上千支系的家谱由少数人十年二十年一下拉通、统一起来,心是好的,但要一口吃个胖子,那是办不到的。如果再将少数人搞出来的东西作为一种“中央文件”似的强行要求贯彻执行,不过是自欺欺人。如果真想为宗族办好事,最好是修改补充,使之逐步臻于完善,让族人受益、信服!
湖北高大海  : 要团结,反对分裂。大家不要上当,搞分裂的必败。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谢谢理解。
老树皮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致贤亲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军了,胸中自有雄兵百万,他怎么会轻易的上当呢。如果他老设个局或摆个套,不定有多少人往里钻呢!
老树皮  : 有人质问你:是当火上浇油的说客?还是当和平团结的使者?表个态吧贵州老高,让我们听听你的真实观点。
特献打油诗一首
天马行空被索绊
如檩巨笔惹祸端
正本清源何所惧
拔乱反正永向前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科-赣-上饶 : 谁修什么样的谱,各支族族人,自有主张。谁也不能包打天下。要将分支几千年的成百上千支系的家谱由少数人十年二十年一下拉通、统一起来,心是好的,但要一口吃个胖子,那是办不到的。如果再将少数人搞出来的东西作为一种“中央文件”似的强行要求贯彻执行,不过是自欺欺人。如果真想为宗族办好事,最好是修改补充,使之逐步臻于完善,让族人受益、信服!
贵州高致贤 回复 老树皮 : 团结是必须的,但团结不是听从某些人的瞎指挥。如果今天天气哈哈哈哈的所谓团结,那还有什么是非可言?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从支谱修起:《修谱门外谈》续一
高致贤
寻根问祖乃人之常情,民之家事,民间自主,昔日多为口口相传。老人向孩子们说:我们的老祖人叫什么名字,从什么地方迁移到什么地方,多少代了,来到这里起的字辈是什么,又有哪些人从这里迁移到什么地方去?以此为据,可以盘问到自己的亲支族人,这就是民间族谱的原始意义!可是,有的人动辄就要修全族大谱,谱名不尽相同,内容就是要统一全国乃至全球全姓人的族史。为了叙述方便,本文姑且称之为“总谱”。
总谱出笼的新世系表,从当代上溯到母系社会,再从原始祖人一世、二世....依次往下排列到而今。有的一统几千年的世系表上相同代际的人名不统一,同一代祖人的名字不同,同一祖人的辈份不同,还很悬殊,使人越看越糊涂,孰是孰非?无所适从!再三品味:有人贪大求全,急于把全族的族谱统一起来,一口吃个胖子不现实!
修谱本是民间自发、自由、自主记录自己家族人员情况的一种文化活动,支谱的世系表一般只上溯到本支系的始迁祖,绝大多数都有可靠文字记载为依据,而且本支系的姓氏变化,如按宗法制度三代以后改姓的,根据民间习惯过寄顶宗支改姓的。两三代人还记得清楚,有的修谱者就是过来人,支谱的世系表真实性程度很高!编修由本支系编委决定,他们不会乱认祖宗。这是总谱难以做到的!想修总谱不错,但是,必须在修好绝大多数支谱的基础上来进行。须知,总谱似大厦,支谱就是基石;总谱似大海,支谱是小溪;总谱似大树,支谱是须根。如果没有支谱作基础,就似房无基,水无源,树无根。结果不言而喻!
我认为,总谱应该改为联谱(续后)。
2016.4.11.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修谱生活大杂谈 Q友精彩评论荟萃集之44
云南红河高银仓  : 高老文章一针见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培养形式主义接班人从娃娃抓起,升学率、辍学率……这样率那样率,让你绞尽脑汁做一大通材料,材料成了过不过关的唯一标准!
贵州高致贤 回复 云南红河高银仓 : 没有民主,这才那才终归奴才!
后天&=你  : 所言甚是,要想改变此等形式作风,估计只有两个字:脱稿
贵州高致贤 回复 后天&=你 : 更重要的两个字:民主!
高利达  : 克服官僚主义最好的办法:领导深入基层,接地气无论到什么地方,一律不得提前通知。下面的发言稿,不许任何人审定修改。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利达 : 道理简单,没有民主,实施困难。
湖北高大海  : 腐败分子是没有道德的,他们也不讲道德,所以他们怕用“道德审判”他们。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他们干的事见不得天,所以他们怕曝光!
高利达  :  只有让“道德审判”公开,媒体、人民群众才能监督,他才不敢贪。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利达 : 他们干的事见不得天,所以他们怕曝光!
大方高承勇  : 满伯:您好!
《南平皈仙高氏宗谱》关于崇文公以前先祖世系好像和《中华高氏总谱》的世系不相同,未知孰是?还有,您老前次帮我送去的关于六龙高氏支的材料,也不知道吉水的宗亲是否纳入研究程序?
贵州高致贤 回复 大方高承勇  : 我共发3条给家协宗亲,他回复收到,不知怎么回事,后来出版一条都没有看到。
大方高承勇 回复 贵州高致贤  : 满伯:谢谢您了! 家协宗亲是中国乃至世界高氏族谱的大忙人,日理万机的,这点小事情或许不值得他超心吧!我们只能等到时机成熟,自己去吉水寻根了!
贵州高致贤 回复 大方高承勇  : 是的,与理化那边联系,大家商量去一次,一定会有收获。
高宾闲人  : 人生感悟多少年,孜孜以求到明天。世间美妙在心间,路上风景看不厌!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宾闲人 : 谢谢您的好诗,收藏了!
云南红河高银仓  : 耄耋老人“八零”后,笑对黄泉戏水游。
贵州高致贤 回复 云南红河高银仓 : 谢谢宗亲好诗!
冬莲  : 叔叔豁达开朗、童心未泯,如果能再减减肥,百岁应该没问题!
贵州高致贤 回复 冬莲 : 我不要刻意减肥,注意锻炼,不暴饮暴食,顺其自然!
高利达  : 心态决定一切,活的就是心态。有了好心态,健康长寿永远属于你。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利达 : 这是我们宗族老寿星经验之谈!值得好好学习!
高利达  :  ‘’设立“文字医院” 纯洁我几千年汉字和语言文字的优良传统,不胡编乱造字和句,把正确的文字和语句留给子孙。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利达 : 老寿星所言极是,这就是一位年近九旬的文字工作者的心里话!值得我们学习!
月中飞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既然博大精深,就要尊重,不能随意,如果随意 了,哪来的博大精深呢!我们是中国人,特别是搞文字工作的,靠文字在吃饭,你都随意了,我们的读者对你写的东西就随意别看,时间久了,老祖宗的东西丢了,自己的饭碗也丢了。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月中飞 : 感谢你的精彩评论,作为精彩评论荟萃收集了。再次谢谢!
大方高承勇 回复 贵州高致贤  : 哦!满伯有所不知,我们六龙的宗亲凝聚了共识,经过多方考证,六龙的 凤鸣公系不属于 林公支,应在 林公之前就分支了,不管怎样,这应该不会影响两支宗亲的团结!
贵州高致贤 回复 大方高承勇 : 是的,是不是一支要有历史依据,可以探讨,探讨是为了团结,团结十分重要。
高利达  : 这种‘坏蛋’可敬、可爱。如果每个家庭有这样一个‘坏蛋’,就用不着反家暴法律啦!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利达 : 这是真正的爱情生活,爱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云南红河高银仓  : 夜深人静,高老提笔写信,表面写两只顽皮小猫,实则表达对女儿的牵挂。细节描写既写出孩儿依偎在父母身旁时光怀念,又告诉女儿自己并不"孤独",安心读书。这是一封很有教育意义家书,值得珍藏,学习!
贵州高致贤 回复 云南红河高银仓 : 我写的时候,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是如实写下身边的实景和内心实情,作为与孩子的闲聊,就寄出去了。后来,孩子把信件带回来,我录入家书集时,觉得还有点可读性,就把它摘录下来。经你怎么一评论,就使拙作得以升华。这就使我想到:事实最有说服力。我发表过《文与生活一般高》的浅见,就是感到眼前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所谓高于生活,就是要按照政治需要去对一丁点事儿,甚至于无中生有,还有颠倒是非的,实际就是将文艺作为阶级斗争的专政工具使用。所以,莫言之前的几十年,我国的文学与诺蒋无缘。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能够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如实写下来就是好作品,还要去搞什么瞎提高?谢谢高银仓宗亲的评论。
贵州高致贤 回复 云南红河高银仓 : 因为即兴回复,写完就发,发后一看,错漏不少,比如“感到眼前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所谓高于生活”这句话中的“眼前”应该是“以前”,还有后面的“诺奖”错为“诺蒋”等,特此更正。致歉!
湖北高大海  : 您写的很真实,我们就是按照族谱上写的,我们前15世的先人是江西吉安府永丰县迁莺乡万岁里城嶺保末团千金洲上中社土地人氏,我们找去,宗亲们热情接待,从谱上帮我们找到了名字。我们的根寻到了。现在我们经常来往。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只有从各个支系的家谱有记载的人名、时间、地点溯源而上,才能寻到真正的根。动辄用国史来要求民间族谱服从,那是官僚作风,自欺欺人!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我主张联谱:《修谱门外谈》续二
高致贤
我在《修谱门外谈》第一篇中说过:如果没有众多支谱为基础,就急于搞全族性的总谱,这就像建空中楼阁;如果还要将此空中楼阁式的总谱向中央文件那样从上而下的层层贯彻执行,要求宗亲按总谱模式统一,那就是“一谱专制”。如果还要以国际警察的姿态去推广,那样既专不了,也制不住,反而搞乱套。这样说来,是不是就不可以搞比支谱范围更大一些的谱牒?回答是可以的!但要搞联谱。联谱让参与联合的支谱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像“一谱专制”那样强调支谱服从总谱,宗亲容易接受;联谱在不少地方有过先例,现在也有一些地方在施行,操作比较容易。那如何联谱呢?
以前不少地方就有联宗的。联宗必须以支系家谱为条件。因为一个地方的始迁祖的后裔,不会永远居住在那个地方,族人不断分支迁往外地,成为另一个地方的始迁祖。另一个地方的始迁祖的后裔又外迁成为另外一个地方的始迁祖,像大树分枝那样分发出去。为此,愚以为,可以在大多数支系族谱修好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在支谱世系表中上溯到先世相同的支系,就可以自愿联谱(我们姑且将支谱联合的宗支称为联谱宗支)。联谱与联谱之间先世相同的宗支,可以志愿再扩大联谱范围。以支谱为基础,以世系表相同为前提,在支系族人自愿的前提下,联谱的数量由少到多,联谱的地域由窄到宽,逐步形成大联合,慢慢形成大多数或绝大多数族人认可的大联谱。与总谱比较,这种联谱,宗亲容易认同!
2016.4.13.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如何写家谱
曹教授

一、关于“家谱”

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 宗法式家族是一种血缘组织,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维持和发展。即使旧的家族裂变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裂变之后,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十分清楚。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的话,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什么血缘关系?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成员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传授,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记录下来,这就是谱牒,是家谱、族谱的雏形。

 谱牒源于何时?

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司马迁说的《谱牒》、《牒记》,都是周以后的东西,周代的《世本》,曾对司马迁创作纪传体通史有过参考作用,学术界公认为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祖。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启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周代的《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极度膨胀,选用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不考人才行业,空辨姓氏高下","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家之婚姻,必由谱系",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依据。与之适应的是修家谱之风极为盛行,国家设谱局,置谱官,"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同时,伪造世系门第的造假现象应运而生,由"尚官""尚姓"至于"尚诈"。唐朝初年,修谱继续为官府垄断。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抬高李氏皇族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编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旧有门阀势力受到重大打击。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以至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是官府修谱发展成私家修谱。家谱功能上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明清以降,私修家谱之风盛行不衰,目前存世家谱、族谱绝大多数是清代以后撰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谱被认为是封建宗族制度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有的封建文化自然在荡涤之列,民间的修谱活动几于绝迹。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政治环境的日渐宽松,政府采取的是一种不支持、不制止的宽容态度,纂修家谱过去被禁止的“封建宗族活动”又“沉渣泛起”、“死灰复燃”。社会各界对新修家谱看法不一,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 二、历史上家谱的内容
 明以前家谱所见极少,无以考察。明以后,一种新的家族制开始形成,它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根据理学的伦理纲常制定宗规家法来约束族众。"尊祖"必叙谱牒,"敬宗"当建祠堂,"睦族"需赈济族人。修谱建祠,开办义学、义庄,耕种义田,管理祠产,家族活动自然多了起来。家谱的内容也逐渐由记载单一的血缘世系到比较全面记载家族的整体情况,内容愈来愈多,篇幅愈来愈大。不过,相对清代家谱而言,明代家谱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只有谱序、跋和世系图(表)。历史进入满清以后,家谱纂修数量骤增,内容不断增加。就总体情况而论,大致包含以下方面:

 1、谱序。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序,以及跋语等。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该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

 2、谱例、谱论和目录。谱例又称凡例,用条文形式主要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谱论一般是摘录前代硕学名儒论家谱之重要的语录,也有直接把皇帝的喻民榜、喻民诏刊载在谱前,以告诫族人。目录又称总目,说明该谱的卷数,每卷的主要内容。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指南,缘径方可探幽。

 3、恩纶录。又称恩荣录、褒颂、诰勅、赐谕、告身等。主要登载历代皇帝和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官员对家族成员封赠、褒奖文字,举凡勅书、诰命、上谕、御制碑文、祭文、赐匾等,靡不备载。

 4、传记。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大多数家谱不仅有先祖像赞,还有列传,对本族名望著世或德行懿范者列传志行,包括节妇、烈女,附载年谱、寿序、墓志铭、祭文、行述、碑铭等。

 5、族规、家训。这是每部家谱必载的内容,要敬宗收族,没有一定的族规、家法不行。族规、家训的内容十分庞杂,除了传统的宗法内容外,还有诸如财产继承、婚姻纠纷、禁盗禁赌、封山禁林等。

 6、典制。包括冠礼、笄礼、婚礼、祭礼等,有的谱以仪礼统之,含仪文、丧礼的图式、器具和祭品的制作。还有的谱把祠规、祠产、义学、祀田的管理条例和契据也放在典制之内。

 7、墓图、墓志。墓图绘有所在地地名、方位、四址交界;墓志介绍墓主的生平和墓庐建置情况。湖南家谱特别重视墓图,不少家谱都将其单独列为一卷,有的甚至几卷、十几卷。

 8、派语。又称辈份诗、班行诗等,没有统一的名称,登载族人排行字辈,有的谱派行或称班次多达八十辈、一百辈。派语在谱中占的份量极小,但却极重要,是一个家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纵向的、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相同辈分成员之间横向的、平行配合的关系。

 9、捐款、领谱名目。修谱是族人共同的事,必须大家捐资,是族人对修谱的认同和责任。领谱名目是族谱修完后发给各房各派的登记录。家谱是按房按派编号发放的,不能冒领。编号有的按“千字文”,有的按八卦,有的按十二生肖,还有的以修谱宗旨编号,等等。

待续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如何写家谱
续前

 10、世系图。湖南家谱有很多称垂丝图,顾名思义,喻世系子孙绵延不绝,似垂柳丝丝。图实为表,多采欧式,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称始祖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以此序列,清晰可考。有的谱分外世纪和内世纪。外世纪从受姓始祖至谱尊始祖(或始迁祖)止,内世纪则以始祖(或始迁祖)奉为一世祖或一派祖。

 11、世系表。湖南多称齿录。按家族辈份、长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号、生卒年、官阶爵次、婚配、子女情况。
 清及清以后家谱的内容大体上如前所述,但并非千篇一律,没有统一的类目设置要求,只是互相参照。因此,不同家谱内容上有增有减,有分有合,但世系图、世系表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不成其为"谱"了。

 三、现当代家谱内容

 家谱是记录一个家族历史的书,一般来说,很多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谱,只是这些家谱并不是每个人都感兴趣,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
 历史上,孔子的家谱是最全的,他的后人中相当一部分人能倒推到孔子,这完全得益于中国人对孔子的敬仰。除此之外的家谱,能倒推到元末明初的就很不错,再往前的就不一定有说服力了。

 作为一个完整的家谱,在现当代通常可以分为六大部分。

(一)序
 序就类似于现在书的序,可以由族中得望高的人写,也可以由外人写。主要是通过另一个或另几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本族谱。通常情况下,新序在前面,旧的序也要包含在内并排在新序后面。

(二)简介
 即使是对于自己的家族,能全面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需要首先简介一下自己家族,可提及的内容有:刻谱凡例、本族谱本次创修(修订)参与人员、时间、为什么要修订;此次编码的依据是什么;家族的整体情况、历史、迁移史、当前分布、人数;本族宗派、字辈,即记录每一代人起名规则;祖坟所在地、祖坟中各代分布图;对祖先事考查、考证。
 总之,这里不具体到某一个人,只是对整个家族进行整体描述。

(三)人物志
 其实一本家谱本身就是人物记录,但通常情况下,家谱中会记录某一个或多个优秀的典型人物或团体。而记录这些优秀人物时,常常格式多样,有该人的传记、他写的文章书稿、获得过的功名、官名、图片、画像、碑记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同姓历史名人强编入本族谱,即使是小小提示也不可。因为后人续谱时,常常会因为这一次信以为真,而以讹传讹。

(四)世系表
 世系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最简单的家谱,有时只有一个世系表。世系表是记录家族中每个人的关系,用计算机中的术语,这种一对多的结构是“树”状结构,但实际中的往往会比较复杂。当一个家族很大、人数很多时。会出现嗣出嗣入(通过过继、领养、送人)、迁入迁出的现象。

(五)世略表
 通常情况下,仅有世系表的家谱其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面对一些不是名人的名字,除了这几个字,你还能知道什么呢?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世略表,世略表是记录世系表中每一个族人简历的表。这一部分可以和世系表合二为一,也可以单列。我认为单列更好,因为合二为一,常常导致世系表过肥过大,查找一个成员的时候非常麻烦。

 我曾看过几本家谱,很多家谱中,世略只写到父名、娶妻、生子数及名字数,这样写虽然整体看上去挺规范,实际上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世系表本身就可以表示这种信息。我认为世略不一定能做到每个人都有完整的简历,但至少应该有:本人生卒年月、主要职务、职称、主要生活工作地、本人工作简历、主要成绩、妻子姓名、妻子嫁出地、妻子父亲的名、妻子简历、子女名、女儿出嫁地、所嫁人姓名。这样不仅妻方家谱可以通过家谱查到本家族,本家族也可以通过自己家族查到女儿家族。

(六)后记
 后记写一些感想即可。

 四、如果写家谱

 有了上面家谱的格式,下面就是如何写了,很多人都想写,但感觉自己对家族一无所知,所以感觉无从下手。其实,到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是国内家谱最多的图书馆)看看,80%的都是从某个时期开始记录的,真正能倒推上千年的几乎没有。从另一个角度看,你现在不写,你的孙子还知道你的存在,你的曾孙、玄孙恐怕就很难说了。

 因此,对于家谱,如果你想写,马上要做的就是:Just do it。

 决定了做,就是怎么做了,说着简单,实际做起来却不容易。一般来说,首先是赶快问你的爷爷或爸爸,一般来说,每个人一生都知道自己爷爷、爸爸、儿子、孙子这几代,而你的爷爷自然能帮你把祖先提高两代。1949年建国新,真正在城市里长大的并不多,所以到你的故乡里找找,是第二步要做的事。通常如果能到找本族人,或祖坟,通过墓碑碑文也能查到一些资料。

 如前所述,编族谱最忌讳的就是乱写祖先,乱写祖先既没什么意义,也会使后人信以为真。我认为努力去找自己祖先是谁,还不如把现代的优秀的人好好写写,让后人知道自己。当然写现在人是很难的,众口难调,不管怎么写,通常总会有人满意,有人不满。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一表岂能统全族?——修谱门外谈续三

高致贤

时下,社会上涌起修谱热,小谱、中谱、大谱,各种谱牒纷纷出台。修谱要有世系表才能方便族人寻根,无可非议。可是,有的新编总谱世系表,从当代上溯到母系社会,再从原始祖人一世、二世......依次排列到而今,不同的新总世系表中相同代际的人名不统一,同一世(代)祖人的名字各不相同,同一人的辈份悬殊,使人越看越糊涂,孰是孰非?无所适从!我问过路加教授,他说:他坚持世与世之间是代际关系。这观点不错,当时我表示赞同。
后来看到一些人对于新总谱世系表代际人物看法的分歧,讨论文章很有道理。到底谁对谁错?再三细读一些新谱总世系表,发现其依据乏力。为什么?几千年来,一个姓氏分为若干支系,各支系都可以修谱,全国就必然有成千上万的民间族谱。新总世系表的编制只能以极少数支谱的世系表为依据,加进国史的某些零碎的史料补充者拼凑而成。官方也组织修过族谱,那是为其统治集团中的达官贵人树碑立传,只写名人传记,没有民间家谱,所谓国史补充,无非是剪裁某些名人传记来拼凑,其间,难免张冠李戴,或移花接木。这样编制的新总世系表,绝对包括不了全族各支谱的世系表,也就代表不了各支系的族史。此其一;
其二呢,一些姓氏的人口数以千万计,历经几千年,繁衍上百代,绝不可能是某一位始祖的后裔直传几百代。就以我们高姓为例:从姜太公到现在,已经一百多代了,新总世系表上一代只有一个人。如果其中某一位绝后而断代了,编表人是怎么找到绝后者的其他支系同辈的下一代人来续表呢?有史料记载,我国的字辈始于宋朝: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规定了十三个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副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这是人们见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辈。后来,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后宫嫔妃无数,子孙繁多,为防止子孙们在取名上的混乱,规定每辈人用一个字作为名字的首字,以此作为辈分的标志。这种做法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几乎所有的家族都要定期议定本族字辈。由是观之,对于没有字辈之前的人,新总世系表又是以什么为依据来确认不同支系的族人的辈分呢?不同支系的族人的辈分没有依据确认,又怎能将不同支系的族人安插进统一辈分的新总世系表中的适合辈分位置上?
其三,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经过宗法制的三代以后改姓,民间习俗抱养顶宗支等姓氏异化,加之姓氏来源的多种原因,一个姓已不知变异为多少姓了。《走进姜太公》一书考证,姜太公的后裔早已有137姓了。高傒的后裔改姓的也不少,一个新总世系表,怎么能够把几千年形成的众多宗族家谱归为一谱,统一全族?
综上所述,愚以为,新总世系表作为阅读总谱的索引可以,但不能作为衡量民间族谱世系表是非的标尺,更不能要求民间族谱的世系表必须完全符合它。我们应该尊重民间族谱的世系表。何也?民间族谱的世系表大多记录到迁入某地的始迁祖。支系谱三五十年修一次,始祖入住的时间不久,有的当事人还参与修谱,他们对于期间的人物、事变记得清楚,不会乱认祖宗,事实可信度很高。
2016.4.15.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渤海郡后裔的始迁祖都必须写高洪?:修谱门外谈续四

高致贤

这个本来不成问题,但由一位关心宗谱的宗亲提出来要我回答,我本不想回答,可是,提问者接着就把答案也给出来了。我不得不简单回答了一句,言犹未尽,唯恐提问者不满意,还是把问题答完。到底是什么问题?先看看问题的提出:
【刚刚在等车时看了您老的修谱门外谈,宗长的大部分见解我表示赞同。对皈仙谱首先应予以肯定其为高氏宝典,但看了皈仙崇文公先世后,我想问宗长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皈仙派是否是属于渤海堂的后裔?如果是,渤海堂始祖是谁?大部分人的答案〞是〝,始祖是〞高洪〝,那高洪公的排位在那里?家谱宝座在那里?】
贵州高致贤回答:“ 如果离开皈仙派这个前提的话,更多人的答案是高傒,还有姜子牙,......”
我为什么这样回答?提问者忽略了始祖、得姓始祖、始迁祖这三个概念的不尽相同之处?崇文公是皈仙派的始迁祖,简称始祖。皈仙派是以皈仙里这个地名命名的。皈仙里和渤海一样都是地名,始迁祖多以迁入地的地名冠始祖名,渤海堂始祖高洪也是这样来的。而且,皈仙里这个地名还是由崇文公的五世孙亿霞、亿云选定的。所以,皈仙谱的世系表的始祖(亦称入赣始祖)是崇文公没有错。高洪公是崇文公的先世,但高洪公也只是渤海郡的始迁祖;他的先世还有高傒,高傒的先世还有姜太公。是不是每个支谱的世系表都要写上始祖姜太公呢?可写可不写,一般只写到本支系的始迁祖。提问者是不是看惯了总谱的“新总世系表”,就要求支谱世系表也要按照总谱那样来编排?严格说来,姜太公也还不算始祖,如果每个世系表都要把人类历史串联到底的话?那么新总世系表还应该上溯到猿猴-动物-单细胞哩!
回头再说渤海堂。是不是渤海堂(一说渤海郡)后裔各支系的谱碟世系表都要写到始迁祖高洪?不一定。渤海堂后裔已发展成为若干支系,分别迁到不同地方,有的支系已另取堂号。各个支系就可以从本支系的始迁祖开始编制本支系的世系表。如果渤海堂后裔的各个支系修谱的世系表都必须上溯的高洪那里的话,那么,渤海堂支系也不必修谱了,因为渤海堂的上面还有许多代先世,只要修一个姜太公总谱就行了。可是,如果按这种“上溯理论”要求,上溯到姜太公那里也还不行,姜太公也还不是人类始祖,只有编修一部单细胞为始祖的总谱才行。
再说,宗族堂号也是逐步发展、不断增加的,渤海堂下面分出若干支系,各个支系也在不断兴建宗祠。新建堂号支系的始祖,就是这个支系的始迁祖。他们谱牒的世系表的始祖也就是那个堂号支系的始祖了!
说到这里,还想说说渤海堂与《百家姓》的关系。我们当地宗亲是怎么认定为渤海堂后裔的?根据就是《百家姓》。老版《百家姓》上,每个姓的下面都用小字标出该姓的郡名,高姓的郡名就是渤海郡。解放前民间接亲嫁女,男方要在花轿前后贴上姓和郡名,姓高的贴的都是渤海郡,因为《百家姓》只有一个高姓。据此,全部姓高的都是高洪的后裔,新总世系表上溯到高洪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上溯到高傒公和姜太公?说明堂号始祖,就是某地支系的始迁祖!高洪后裔有不少支系,各支系就有本支系的始迁祖。崇文公为皈仙派的始迁祖没有错。
2016.4.17.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再谈史与谱的区别:修谱门外谈续五(附说明)

高致贤
前面我已多次谈过学术界以“一史,二志,三族谱”定位的是御用观,此不再赘。这里,我只从国史与族谱二者的功能来探讨这个问题:虽然国史和族谱各是中华民族历史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但各自的内容和功能截然不同:
国史主要是记载国家大事,功能是颂扬帝王、首脑,立纪制纲,考兴废缘由;谱牒内容主要是记叙氏族或宗族世系,功能是弘扬祖德宗功,铭记祖训,辫派系之别,详昭穆之序,溯先祖之源,叙子孙亲疏。
二者不是同轨车,怎么能用国史来衡量民间族谱世系表的是非呢?如果我们还在沿袭官方说了算的历史观来对待民间族谱,将会受到历史淘汰。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历史将迎来一个伟大的信息时代,人民会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皇帝喷粪也是金口玉言的历史已经过去,历史将进入一个真正由人民来书写的时代,再也不是成王败寇所独有的舞台。历史透明、规律透明、因果透明将成为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修谱本来就是民间自由、自主的群文活动,怎么还要去受御用史观的约束?皇帝专政已经受到民主的严峻挑战,修谱怎么还要沿袭官方说了算?
附修改“总谱”为“统谱”说明。本《修谱门外谈续》系列帖子中的“总谱”一词,并非实指某部谱书,是对于一些带有全族性的谱牒或世系表的代称。有宗亲提出现已存世的有二个版本的中华高姓之谱,当前宗亲们普遍称《中华高姓总谱》为“总谱” ,称《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为“大通谱”,读者容易产生歧义。我觉得有道理,故将本系列中的“总谱”一词修改为“统谱”,特此说明。高致贤
2016.4.19.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世系表要让族人志愿接受:修谱门外谈续六

高致贤
新总世系表作为一种研究结果是可以理解的,这种研究是否成功?这里暂不论。我想说的是,即使是成功的研究成果,也要让使用者志愿接受才有社会价值,不能采用行政手段推行!
若干史实说明,科研成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前农村普遍使用的“六六六”杀虫粉,据说是反复试验666次才成功的,故得此名。修总谱的要求虽然没有自然科学的实验那样严格,但也不可能像举瓢舀水那样简单!一部家族总谱,人涉千支万系,地及东南西北。如果只是将今之一鳞,古之半甲;东一瓜,西一枣地收集到的一些零零碎碎宗族资料拼凑成为一部统谱。虽然付出了千辛万苦,也有一定作用。但是,谁要以此作为十全十美的“科研成果”,并以组织名义向全族推行,还要以此作为衡量各地支谱是非的唯一标准,实行一谱专制,人家申辩都不行。以独裁方式推行的东西,算什么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的推广,首先是搞试点,进行试验,看看试用的效果如何?使用者的认同程度高低,在不同条件的点上取得试验成功之后,再由点到面,逐步推广、逐步总结,通过实践检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使之逐步提高,逐步完善,取得绝大多数使用者的信任,直到使用者主动要求使用才算成功!
研究是为民造福,成果是便民使用,绝不强加于民。对于研究成果的推广,应完全取决于使用者的志愿,绝不能附加任何强制性的条件!为此,作为一种研究成果的总谱新总世系表,只能提供使用者选择,不能由谁作为衡量支谱世系表的标尺去强求使用!
2016.4.21,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字辈是寻亲支的依据 修谱门外谈续七
高致贤
三年前,我曾经发过《寻根问祖不要拘泥于现有的字辈》及其续篇两文,主要谈的是往本支系以上、以外更深更广的范围内寻根的用途。这种寻根主要由有关专家学者们施行。普通民众的寻根,多求寻到本支系的始迁祖,联系到本支系的宗亲。所以,字辈是寻亲的主要依据。一姓人繁衍数千年,像树木分枝那样,主干分大枝,大枝分小枝,小枝再分枝,层层分出n多支系。普通民众不需要,也不必要把整个宗族根系查清楚。一般在本支系开展宗族活动,能够弄清本支系的历史就可以了。所以,民众寻宗亲,首先问字辈,字辈合了就证明是本支系的。
字辈是各支系自己拟定的,随着支系的不断增加,字辈也在不断变化,有的姓氏人口数以千万计,支系数以万计,人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弄清楚全族人的辈分。所以就以本支系的字辈为据,寻找本支系的宗亲,分清本支系的辈分足矣!因此,我认为:字辈是寻找本支系族人的重要依据。这与研究宗族历史的专家、学者寻根问祖的研究不要拘泥于字辈是不矛盾的!
2016.4.23.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属地加始祖 谱冠易寻根:修谱门外谈续八
高致贤
为什么想到这个题目?这是读了一些谱牒名后突发奇想。如《某氏族谱》只冠姓,觉得太泛,一个姓氏居住若干地方;《某地某氏族谱》冠地加姓,就比前一种具体得多,但也不够完美。因为一个地方同姓人未必是同一宗支;如果改为《某地某公支系族谱》就更便于该地始迁祖的后裔寻根了!出于避讳,某公都不写姓,即使同名,一看内容,就不会弄错姓了。但是,如果能将现在我们的《高氏族谱明兴公支系》改写为《贵州大方县高明兴公支系族谱》,宗亲们就会看题明义,一目了然!有寻根需要的,就可直接进入。这样命题的好处,还可以避免与同名宗亲的族谱混肴。比如我们现在知道的历史上有许多个高崇文,但是,他们不会是同一个地方的始迁祖。尽管同一个县市也会有不少同名宗亲,可是,他们成为另外一个地方的始迁祖之时,就不一定在同一个地方了。同一个地方的始迁祖同名的几率很小很小。避讳问题,我想,随着社会文化的迅速发展,也会慢慢淡化乃至消失的。

2016.4.25.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讲团结与明是非:修谱门外谈续十

高致贤
讲团结与明是非,怎么会与修谱扯到一块?目前本宗族的一些团结问题似乎与修谱有关。但这绝不是把不团结的原因找在修谱上。只不过作为修谱门外谈之系列帖子之一,谈几句“题外话”。
毋庸讳言:目前本族人中某些不团结的现象客观存在,不然怎么会修出两套“总谱”?宗亲团结,人心所向。很多宗亲为此作了不懈努力,可敬可佩,值得肯定!不过,我个人认为,有的组织由于要求团结的心情迫切,就把明是非、讲道理的正常讨论也视为影响团结的因素,一概不讨论,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这种心情可以理解,这种方法值得商榷!大是大非不辩明,一味不分是非地今天天气哈哈哈,使好的意见和建议胎死腹中,表面看似团结了,实际并未团结。而且还会将某些不团结的因素掩盖起来继续发酵!
要实现真正的团结,就要消除不团结因素。怎么消除?明辨是非,各抒己见。当然,“辨”必须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平等交流。让宗亲们在此基础上各抒己见,便于领导集思广益,取得共识,打下坚实的团结基础。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思想要平等,语言要文明,态度要和蔼。杜绝横蛮无理,出口成脏。主张正常讨论,反对横蛮无理;提倡语言文明,反对污言秽语;主张讨论,反对骂人。在大是大非讲清楚的前提下,实现心悦诚服的真正团结!
2016.4.29.于深圳续完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现实修谱大杂谈 Q友精彩评论荟萃集之45
时光、漫步…  : 一战时期希特勒仅是一介武夫……
真正统治全球的是华尔街的精英们,美国政府仅是傀儡……
真正牛逼的人,绝对不会是公众人物……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时光、漫步…  : 是吗?精英们统治全球?
时光、漫步… 回复 贵州高致贤  : 是啊 是啊 请了解一下美国的历史 特别是英勇就义的那几位总统 足以说明一切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时光、漫步…  : 那些总统何时统治过全球?我们国家被他们统治过吗?本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确实不知这段历史。请不吝赐教。
时光、漫步… 回复 贵州高致贤  : 赐教不敢当,只是发表一下个人见解,不当之处敬请谅解。并不是说美国总统统治全球,他们根本就是傀儡,美国有很多总统都是被刺杀,死亡率要比诺曼底登陆还高,原因一言难尽,推荐你看一下货币战争,一本不错的书,虽然写的有些夸张了,但很透彻,不离根本。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时光、漫步… : 谢谢您的惠评,我尽量学习。
高利达  : 各地都有不同的故事。贤弟观察仔细,写得很好,让人悲愤。解放后又各自为政,不通邮,不通商造成死不瞑目啊!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利达  : 谢谢宗长鼓励,我一定努力学习。
董萍  : 随文章配几张石坪的图片,让心动的读者也来大方瞧瞧。
贵州高致贤 回复 董萍  : 那时候拍照片不像现在方便,必须专业人员,拍了又不能上网。所以,我没有照片。
董萍 回复 贵州高致贤  : 有时间我也去看看,到时把照片传上网,让更多的人了解大方、热爱大方!
高利达  : 一水八洞天、姊妹二库紧相连、三龙渠水灌良田、丰收喜悦人人欢!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利达 : 谢谢宗长的诗评。
情話伱丶対己人說 '  : 高老师你好 我是陈思华儿子 经常听家父提到过你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情話伱丶対己人說 ' : 小陈: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是,我知道你今年就要高考了,这是决定你一生如何发展的关键一搏,希望你认真备考,打一个漂亮仗。期待你的好消息!
邹绍明孙女张钰娟  : 只要带头领导有干劲,下属就会越干越有信心,政协工作这块也不是好干的,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开展工作,为政协工作未来基础打下坚定基石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邹绍明孙女张钰娟  : 你在政协工作吗?说得有道理。
邹绍明孙女张钰娟 回复 贵州高致贤  : 我之前是在里面,但现在请产假了,但是不管怎么样,我都会在政协工作上下功夫,真抓实干,一定把政协工作抓落实,夯实政协工作是我们每个做政协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邹绍明孙女张钰娟 : 有这种思想就好了。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湖北高大海  : 阿Q确实有名,他“自我安慰”的精神让人们经常讲,他和小尼姑闹翻了,别的女人看到他就跑,寻根寻到他身上,此人就是阿Q。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呵呵,是吧?我没有见过。
高公仆.赣.吉安  : 难能可贵的处世精神,退一步海阔天空,不管是金钱物质还是精神境界,在修谱名义、名誉、名字上均可实用。千万不可因一事、一时而伤宗亲间和气。难得糊涂、吃亏是福,这是前辈来吉安亲自为我书写的墨宝,晚辈永记心中。再次感谢!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公仆.赣.吉安 : 是的,以前不理解,现在稍微体会到一些,但很肤浅。
大方高承勇  : 满伯:您好!
《南平皈仙高氏宗谱》关于崇文公以前先祖世系好像和《中华高氏总谱》的世系不相同,未知孰是?还有,您老前次帮我送去的关于六龙高氏支的材料,也不知道吉水的宗亲是否纳入研究程序?
贵州高致贤 回复 大方高承勇  : 我共发3条给家协宗亲,他回复收到,不知怎么回事,后来出版一条都没有看到。
大方高承勇 回复 贵州高致贤  : 满伯:谢谢您了! 家协宗亲是中国乃至世界高氏族谱的大忙人,日理万机的,这点小事情或许不值得他超心吧!我们只能等到时机成熟,自己去吉水寻根了!
贵州高致贤 回复 大方高承勇  : 是的,与理化那边联系,大家商量去一次,一定会有收获
大方高承勇 回复 贵州高致贤  : 哦,满伯,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的关心!您可能不知道,理化的宗亲属于 高林公支系, 林公原籍是江南应天府上元县,不属于江西吉安派系,他们不会去吉水县寻根的。现在,我们正在编修六龙支系的族谱, 高承国三哥说,等谱书修好后,有机会再去吉安市寻根,我想这事也急不得,一步一步的来吧。
贵州高致贤 回复 大方高承勇  : 也是,慢慢来,我听高光友和小屯乡一个干部说他们就是偷祖人尸体去另外安葬的那一支。
大方高承勇 回复 贵州高致贤  : 满伯你提供的这个信息太重要了!我们六龙支系的起祖 凤鸣公与祖母吉氏原来安葬在大方城东门堰塘坝,大约在清末民初被其他高氏宗亲偷走,不知葬于何地?至今也没有找到,这个事件导致了六龙高氏四支宗亲一百多年来一直处一盘散沙的状态,每年扫墓都走不到一起! 满伯您能不能告诉我那个小屯乡的干部叫什么名字?我们或许可以去查证一下,他们偷葬的 老祖人会不会是六龙支的 凤鸣公?
贵州高致贤 回复 大方高承勇  : 他们请我吃饭,谈到寻根问祖,我无意中谈到偷葬问题,他们很惊讶,我怎么会知道?我讲了你的名字,他们也知道。我记不清他的名字了。不过,你可以的大方找搞农民画、漆画的高光有,他们是一家人。彝族。
大方高承勇 回复 贵州高致贤  : 满伯:您好! 小屯乡那个干部我打听到了,叫做高平,是达溪那边的人,只是没时间去接触,我请了新铺的一位宗亲方便时去询问一下,到时候就有答案了!
贵州高致贤 回复 大方高承勇  : 好的,不着急,慢慢打访,我当时听他说,祖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不要再计较,就让它结束了,现在要团结起来,理清世系,我表扬了他。不过,我听他说,清理起来,凤鸣公好像也是林公一支。因为当时在饭桌上,随便聊聊,没有深入,接触之后,慢慢探讨,不要着急。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修谱大家谈 Q友精彩评论荟萃集之46
湖北高大海  : 抛弃皈仙宗谱去修崇文公后裔分谱就是搞分裂,崇文公儿子承简丶孙子高骈史书上记载清楚,皈仙谱上这样写的,再写就是搞分裂。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不能抛弃皈仙谱去搞什么分谱,有的分谱将人家沿袭几个朝代的老谱世系表都篡改了。使该支系的后裔无所适从。湖南有个支系的后裔就这样说。捞到一些资料,东拉西扯,就认为自己是专家、权威了,就可以将人家近千年一直按照御制谱续修的老谱打乱从新来,真好笑。
髙扬~江苏~盐城滨海  : 我曾经问过民进党党员,民进党是方的还是圆的,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男的还是女的,是公的还母的,对方无语。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髙扬~江苏~盐城滨海 : 哈哈,问得好。
高公仆.赣.吉安  : 倡导,团结、理解,共识;大通谱如一块上等玉,大通谱中的瑕疵犹如好玉中的瑕疵。编皈仙谱是御制谱延续也如一块玉,同样会有瑕疵,这就需要大家通过探讨才能达共识、出新果。不争名利为发展高姓文化事业办实事才是众望所希!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公仆.赣.吉安 : 说得好,就要抱这种态度。
云南红河高银仓  : 早上收到第一礼就是欣赏高老文章,从加为好友,从未间断。读您文章,满满正能量。愿您老健康长寿!
贵州高致贤 回复 云南红河高银仓 : 你的评论就是一碗心灵鸡汤,早上喝一碗,全天神清气爽,谢谢宗亲提供!
文家玉  : 致贤是位难得的作家记者,又是位宗谱的史学家。大姐称赞,致贤弟。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文家玉 : 谢谢大姐鼓励,我学习得还不够,还望大姐多多指教!
高公仆.赣.吉安  : 拜读之后感慨万千;任何朝代,没有明君绝对就没有清官,这是具有丰富阅历经典之作,放在现实各地修谱会、也是一样,无明当家的是难长远的,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公仆.赣.吉安 : 这就是带头人的重要性。
高宾闲人  :文化是物质世界的高度沉淀和精化,是人类活动的文字记载,当然需要作家和民众的传播。杂耍卖艺、街头乞讨都可艺术化,庙宙高堂、专家教授也可一派胡言,真正的文化要看实质,身体不全的太史公写出不朽《史记》,万人之上的帝王也会遗臭万年。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宾闲人 : 谢谢你的惠评,你总结得很好!
修文吴道华  : 一般的诗文真的不值钱。你的文章里的那些诗、记不就是古代名人的吗?
贵州高致贤 回复 修文吴道华 : 那是大浪淘沙的结果,淘尽泥沙始见金。
高利达  : 首先祝贺高宾、玲萍、小明亲应高斌亲邀赴深与贤弟一起相聚。有关诗文值不值钱,本人水平低不敢乱言。任何人写诗时都有感而发,景、物、人、事……等等。好多诗今天看来不是一提,但经过历史沉积,在某一时被人发现,也就有价值,也许永远无值。
高宾闲人 回复 高利达  : 赞同!留存的都是优秀文化!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利达 : 谢谢利达宗长的关心,宗亲们不会忘记您这位老寿星为我们宗族文化的贡献!向您致敬!
郎人之居  : 好的诗文,是精神财富,不能用金钱衡量的。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郎人之居 : 但是,也可以体现出经济价值。
好人一生平安  : 宗亲哪里转来的说的很对
贵州高致贤 回复 好人一生平安 : 从现实生活中琢磨出来的,写得不深刻,请批评。
高公仆.赣.吉安  : 用联谱、宗谱是好些。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公仆.赣.吉安 : 我的《修谱门外谈》续二,就谈联谱问题,准备13日发,到时候请批评。
高利达  : 的确这样,空中楼阁。所谓这样‘总谱’也只是为个人谋名利而已,东拼西揍,误传后世。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利达 : 利达公的评论,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办事还是讲求实效为好。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姓氏起源及意义
学习宗族文化笔记之一
高致贤
前言:自古稀之年以来,我参与了一些研究族谱之类的宗族文化活动,学到一些相关知识,懵里懵懂地写了一些有关帖子。开始还以为自己学懂了,多是盲从。进入耄年才感到老来出家的艰辛与自己知识之浅薄,故决定从网上搜索和谱书中寻找教材,从零开始学习宗文化,并将学习笔记这个丑媳妇公诸于公婆面前,敬请老师们批改与赐教,谢谢我采用教材的所有作者老师!
本节提示:
1、姓氏起源于何时?何国?
2、姓氏的首要作用是什么?
3、最先使用姓氏的是何国?最后使用姓氏的是何国?
姓氏起源于何时?这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姚姓。姓氏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
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商王室为殷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姓。
“姓”、“氏”是中国先人的伟大发明,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它。“姓者,生也”,“因生赐姓”,这是血缘传承的标志;“氏”者,旁支别属也,“胙土命氏”,这是地位身份的象征。“姓”重血统,而“氏”重地域;一纵坐标,一横坐标。两者交叉,便把每个人固定在了唯一的靶心上,给后人回溯历史,提供了无上的方便。“姓”、“氏”合流以后,“氏”升为“姓”,“姓”、“氏”都站到了表示血统的那一边。于是中国人又发明了“地望”(魏晋以后,士族大姓所在之地),再次建立起地域、身份之坐标。这纵横坐标的发明,是一项伟大的发明,真可誉为“第五大发明”。
要知道,多数欧美国家迟至中世纪中期才开始采用姓氏制度,而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亦至10世纪左右才相继使用姓氏,日本更迟至1870年(明治三年)才准许百姓取姓。中国也许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制度的国家。
2016.5.8.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字数:41482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4-24 23:11:00

更新时间:2020-05-18 16:50:16

评论数:33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