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高致贤关于宗族札叙之连载(添加中)

高致贤关于宗族札叙之连载(添加中)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对于家谱公开销售的五点看法
高致贤

时下,关于《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能不能在全国新华书店上架公开销售的问题,引起部分族人的关心和讨论,各抒己见,很好。孰是孰非,鄙人不敢妄断。然而,作为高姓一员也不能袖手旁观。这里谈谈个人粗浅且不成熟的几点看法:
一、关心家谱的人多,但绝大多数是关心本姓家谱,甚至只关心本支系的家谱。关心别姓家谱的人有没有?有!但是极少极少。
二、什么人关心外姓的家谱?一种是研究宗族历史谱牒文化的专家,作为研究资料。不过,这种人可以到国家图书馆或博物馆查阅,他们无需购买;
另一种是骗子。他们利用家谱作为诈骗手段,为了骗取某姓氏的关键人抑或重要人员的信任,便去找那姓人的家谱,利用人家的家族史去认宗亲作为敲门砖,进而达到其作案目的。但因家谱里有许多家族隐私,谁要去查外姓人的家谱,人家是不给查的;既然书店里有卖了,骗子就容易得手;因此,我认为,公开卖家谱,既不利于保护家族隐私,又容易被骗子利用!
三、谁给资料费?谱书公开出版发行——上架销售,就成为盈利商品。编修者有编修费,提供资料的应有资料费。一部全国性的大型家谱,究竟有多少宗亲提供了资料?这些资料费谁来支付?要有个明确!
四、大通谱的内容是不是存在以派取材的现象?鉴于大通谱再版之前,族人中已经形成两种派别观点。作为高姓大通谱,采用支系老谱史料时,对族人是一视同仁,还是杂有派性观点取材?如果今人的派性殃及祖人,那就是大逆不道。如果大通谱编委的派性观点夹杂其间,就是公开向外兜售族中派性产物,不可取也!
五、盈利归谁?既然公开上架销售,就是盈利商品,不然,经销者的工资哪里来?都说修谱不图名利,盈利归谁应该公开。
以上个人看法,发请宗亲看,觉得有理供参考;认为无用当废话,敬望宗亲赐教,但请讲理,注意语言文明!
2016.7.6.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感谢读者上帝的关爱
学习宗族文化笔记之后记
高致贤
编后:我自2016.4.29.开始重新学习宗文化以来,先后将学习笔记之一到之十一的作业陆续连载,得到不少读者批改与赐教,例如高孝祖宗亲题为:《学习氏族谱牒文化心得与宗亲交流》(附后)的评语,说得有道理,也表达了一种认识。当本次学习作业(笔记)告一段落的时候,除了再次感谢我采用其教材的所有作者老师外,还要深深地感谢我的读者上帝们!
为我批改作业的上帝很多,写评语的上帝不少,许多评语让我受益匪浅,除了我平时以“Q友评论荟萃之x”的连载发表的那些以外,恕我不能一一转载与大家分享!限于篇幅,这里转载高孝祖宗亲题为《学习氏族谱牒文化心得与宗亲交流》的评语与大家分享!
2006.7.20.于深圳发完
附:高孝祖《学习氏族谱牒文化心得与宗亲交流》
前几天,我看了玲萍女士转发了2014年的一篇老文稿,今天又看了致贤宗长首发的“学习宗族文化笔记之七、九、十”三篇QQ文帖,在QQ群里也常有青少年宗亲经常发讨论,我个人也以为,是真的到了要认真探研有关高姓家族【总世系表】的可信度和纠正谬误的必要时候了。
致贤宗长经厉过的情况,我也曾有过同样懵里懵懂的阶段,也和宗亲有过私聊,同感者颇多,今天我只说说四条个人见解:
①、【总世系表】的刊定决不可与史书资料拼凑含、混而成。理由是:明朝以前历朝历代皇室贵族家世,都是有“宗法”制度严格管控的,这是为了维护统治地位而设定的规章制度。因此,大宗、小宗族群区分严格。然官谱的断代、丁民的无谱、清代才有首修家谱成册传承,那么传至今日的民间族谱,要追溯始迁祖往上的世系源流,有可能做成、做好吗?正如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就著书认为“谱牒之不可靠者,官阶也、爵秩也,皇帝作之祖,名人作之宗也。而内地移民史所需求于谱牒者,则并不在乎此,在乎其族姓之何时自何地转徙而来。……一些家谱还有明显违反史学常识的记载,……只得依谱照录。读者在查阅本书时,一定要有存疑之心”。
②、世系代数的计算。据知是用本人出生年与先祖相距的年数,再用加权平均公约数推算而成的世系代数。我以为这是完全不符合客观逻辑的,计算出的世系代数也完全是错误的,它只会造成长幼辈分的无章和紊乱。理由是:宗亲们只要看看自家谱书,就不难得出结论。以常见的家谱为例,记载始迁祖较早的是1400年前后的明初年间,距今已六百来年,而始自一人的迁祖后裔子孙,至今派辈世次相差确有五至七代。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各代长、幼生年的叠差累积造成的。不容任何理由可以改变它。何况傒公距今已三千年了,应有五个六百年了,叠差累积相差的派辈世次可能就有二、三十代以上了,所以说,用加权平均公约数推算而定的世系代数是完全不可信和错误的。也因此,随意纠结的各种联宗合族(包括以先祖名讳)是绝对不可取的。它只会造成长幼辈分的紊乱无章,甚至会造成外迁宗亲追根溯源更难的可悲局面(如果因求形式统一,删除或改变了原支派辈字语)。
③、【总世系表】的编辑面市,是由某些“历史学者”对编修民间族谱从无亲身践行;更有某些“历史学者”为“创新”而独出心裁的可悲产物。理由是:【总世系表】它严重违背史、志、谱学的编纂常规;违心而论的以史藉为鉴,对民间家谱特有的编修模式全然不顾,对家谱序文的误读、或根本没读有关世系资料的谱序原文,自以为是酿成的。这里我摘要简介几套有学者推崇的家谱片段,就不难看出民间家谱世系的编写是受信息不畅、还要受顺应历史背景;民意诉求的独特性所制约,这也正是不能忽略民间族谱序言文稿的重要之所在。因此,在编制民间族谱世系源流表时,只能以始迁祖作为第一世祖往下续编,往上只能把始祖名讳载入谱册永存,以增氏族谱牒文化之辉煌,而不能做为与别个支系套挂、含混世次的错误依据。
一如:浙江1915年编修的《萧山东瓜沥高氏家谱》序文里就有说:“……第五世祖 大有公垦田瓜沥遂家焉,讫今竞成巨族,旧谱虽存,而百余年之久,无人续纂,几致昭穆失序,良可虑也,……恢宏前烈,而于敬宗睦族之谊,正名定分之经,颇讲求焉,谱中贤否不同,未敢胪列,后之览者,原心而追论之,某也真、某也伪、某也邪、某也正必有能辨之者,虽然愧南史矣。(‘南史’是个典故)”,
二如:2008年编修的《澧州高氏族谱》序文里就有说:“……甚哉,世代之遥遥也,如我高氏,自迁公来澧之由已屡言矣。公之前后诸祖,诸妣。或有坟茔而未立碑阡,或有碑阡而难分世系。如鲁鱼亥豕(念shǐ读‘始’音)、郭公夏五之讹(这是两句典故),不敢强解。谨将有无碑阡名目,一一登谱,不敢遗忘,以昭示后嗣云”。
三如:河南《新县高氏族谱》序文里就有说:“……仲祥公裔携江西高氏谱来阅之,则杂合天下古今高氏先贤,颠倒牵系,确指某某为靳水高氏所自出,而渤海太守以上略不溯其谬,戾不待辨矣……。”
四如:江西《皈仙高氏九修族谱》“历朝史断附后序” 序文中就有说:“……右世宝实录,历世既久,间有舞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吝刊者,妄欲废录,余甚恐也,后修谱者幸共宝惜族众,附纪。”等等。
难怪早有谱学专家指出:“我们后世子孙也不要去各述己见的任意注解,只论做为氏族谱牒文化认同就好了”的讲话。
④、过分强调要按所谓的【总世系表】追根溯源,是一种不顾客观事实的谬误,也是对传承氏族谱牒文化造成严重导向错误之所在。由此,酿成今天全国高姓《省谱》、《域名联谱》、《讳名大谱》、《联宗合谱》之风。最后敬望主编组织者慎重从事!免误后世子孙。
以上纯属个人肤浅的学习心得,只做互免而用。
高孝祖 2016.6.20晚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家谱世系大家谈 Q友精彩评论集55
高致贤/集
湖北高大海  : 作家的“实事求是,认真态度”值得大家学习,我们寻根是根据我们这里明国四年谱上写的,仙桃始迁祖的祖父住江西吉安府永丰县迁莺乡万岁里,先电话联系,后去查谱,寻 根 记秉告了高姓仙桃剅河始祖博易公,按照祖上留下的易公祖父真公的地址——江西吉安府永丰县迁莺乡万岁里,现为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八江乡高家村。壬辰年二月初三,成勇、大新、大海一行三人踏上了赴江西寻根的路途。
我们乘汽车至武汉,坐火车穿南昌进入吉安,又搭汽车到永丰县城。下车时,长芳宗亲和怀育宗亲叫着向我们走来,拥着我们上了小车。车行进于S318省道约二十分钟,便看到了八江河桥头边刻有“高家村”三个大字的牌坊,兴奋之情无以言表。
两位宗亲告诉我们,高家村地处丘陵地带,全村四百余户均为高姓。进得村里,我们先到祠堂给先祖焚香作揖,接着宗亲把我们接到家里,水果、瓜子、糖果摆出了十几样,大家边吃、边喝、边谈。宗亲还请来专门查谱的袁先生帮我们查谱,因为第八次续谱是袁先生的父亲帮忙续的,九次续谱是袁先生帮忙续的。片刻,一位宗亲来请我们过去吃酒,满桌菜肴极为丰盛。看来他们是准备已久。席上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浓浓亲情,胸中荡漾。下午查谱,族谱有十卷,每卷几百页。我们把真公的地址和情况告知他们后,他们有针对性的拿了三卷出来,袁先生拿了一卷边查边讲解。我们听了一会,也拿了一卷翻看,翻啊,翻啊,一卷快翻一半,啊,真公出现了!我们给袁先生看,袁先生前后一核对,确定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先祖,我们将有关记载抄录、拍照。听长芳宗亲说车来了,接我们到永丰县城休息,查谱的事情只好告一段落。一到永丰县城,便进餐馆吃酒。夜晚,宗亲带我们看永丰县城,还介绍了欧阳修公的典故,随后在宾馆开房让我们住下。第二天一早,又请我们吃早点后,用车送我们到高家村继续看谱。我们把真公到崇文公的世系抄录下来。我们说要走了,宗亲们不免再三挽留。
带着对先祖的敬意和宗亲的谢忱、依恋,我们离开了高家村。在返回的路上,两天的活动情景一幕幕在脑海里萦回,真是老家好,宗亲亲,高姓同是一家人。现在,我们从真公可接续到皈仙的始祖崇文公,自崇文公上溯到高傒 、姜子牙,再溯至伯夷、炎帝。啊,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2014年开宗亲会接我们参加,商量续谱,2015年,永丰怀育、长芳等四位宗亲到仙桃看我们民国四年谱,再次确认,这次十修谱就把仙桃的写了几世在内了。我们这里从崇文公到现在的世系都属内世系了。我想问件事,上次参加吉安颁谱,与洪湖高姓副会长去的,他说他是崇文公后裔,这次去吉安主要是要谱,好为洪湖高姓查一下,回家路上他只拿到谱,还没查,他说要问下湖北会长经验,他说湖北会长也说是崇文公后裔,没听说查到根,而推算出是高 傒多少世,可能这样的事例还有些,怎么办?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现在,连高傒是姜太公的九世孙还是十一世孙都没有搞清楚,我除了文章中已经写的那些看法外,很多历史问题理不清,还没有其它的思考。
大方高承勇  : 历史考据有了,可以慢慢分析,据其他资料讲,唐朝有两位 崇文公,前一位 崇文公是唐太宗、高宗时代的将军,有功于国,也就是大诗人 高适的祖父。第二位 崇文公就是 骈公的祖父,皈仙里的始祖。我知道做子孙的是不应该乱议论江西老谱的对与错,但在许多数据面前,不得不相信老谱确有瑕疵,在一些场合,这种事情也只能采取避而不谈,维持老谱的原来观点。
贵州高致贤 回复 大方高承勇 : 是的。据一些族谱记载,唐代还不只两位高崇文,他们各有各的父亲,我不敢说只有一个高崇文。至于哪一位高崇文的后裔是哪些人?各自去认定,不能强求一律。不能武断地说高崇文的父亲就是某某某,不是某某。认为唐代只有一位高崇文的看法不无偏颇!
大方高承勇 回复 贵州高致贤  :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就让他们专家去争论吧,目前只能保留老谱的原本。
贵州高致贤 回复 大方高承勇 : 专家只看史书不看谱,史书没有字辈,他们依人计代,误导读者。
湖北高大海  : 要么是两个高崇文,认为神道碑是对的人们就做神道碑上高崇文的后裔,不要用神道碑内面的错东西来改墓碣铭上的正确的。要么神道碑是错的,有点水平的一看就看出是错的。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我们只认墓碣铭上的高崇文。这是毫无疑问的。至于别人怎么认为,那是他们的事。
湖北高大海  : 唐正仪大夫试怀州别驾高行晖墓志:“敬仲十代孙洪,光武时察孝廉,孝明时为渤海太守,乃系望族。洪十代孙孙隐”。我在崇文公世系探讨中看到:中华高姓大通谱世系:第一世敬仲,第二十五世洪,第三十四世隐。为什么是这样?三碑铭中仅“嗣子崇文”,把皈仙谱扯进去,我看这“专家”太牵强附会了吧。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一些人以史鉴谱,不过是盲人摸象,以偏概全!这也可以理解,史料浩如烟海,谁也不可能学完。问题在于,他们要强求族人都以他们那一套为准。这就太自以为是了。这不是研究态度,而是官僚作风!不利于研究。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家谱可否公开销售的评论 Q友精彩评论集56
高致贤/集
大方高承勇  : 滿伯剖析利害、有理有据、言之鑿鑿,足以動容!非關家族利益,其誰言之?佩服,我贊成,強烈支持這個觀點!
贵州高致贤 回复 大方高承勇 : 谢谢您的关心与理解和支持!
湖北高大海  : 只能把《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的世系等公布大家讨论,因有些是错的,不能在全国新华书店上架公开销售。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对,各抒己见很好!
因  : 非常同意高老的看法和观点,当我第一时间看到出书销售时,从心底就极力反对,家谱是家族内部为了不忘祖先,弘扬先祖大德,而不是赚钱的工具!
贵州高致贤 回复 因 : 谢谢您的关心与理解。
盛人  : 非常同意高老的看法和观点,当我第一时间看到出书销售时,从心底就极力反对,家谱是家族内部为了不忘祖先,弘扬先祖大德,而不是赚钱的工具!
贵州高致贤 回复 盛人 : 谢谢理解与支持。
斧钺  : 有道理,家谱算是隐私了,哪能拿来随便卖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斧钺 : 家谱中有的内容是不宜公开的。比如,各支系的来龙去脉,看来不是个人隐私,可是,如果被骗子用去冒充本家,利用宗族感情诈骗族人,那就无意之中帮助骗子作案。族谱虽然不是个人隐私,但作为宗族,应该对外有一定的保密。

云南红河高银仓  : 派别纷争缘于此,路加教授提倡主修大通谱,全国才有总纲,利于指导全国修谱;志超会长派主张整理各地分谱,组合之后再形成总谱。个人认为双方各有千秋,不宜评论孰轻孰重。但公开售卖谱书不兑,谱书是高氏大家族内刊,不可以公开售卖。试问一下,如果当初收集资料时,向提供者说明要售卖!有谁会提供??
贵州高致贤 回复 云南红河高银仓 : 你的评论让我又知道一些东西,受到更多启迪。个人赞同你的观点。谢谢你的惠评。
东山  : 挣钱 挣到宗亲身上了试想外姓人谁买高姓家谱,
贵州高致贤 回复 东山 : 但有人说,这是与时俱进哩!
东山 回复 贵州高致贤  : 与时俱进先把祖先卖了
贵州高致贤 回复 东山 : 开始俱进买祖先,再俱进就不知还要买什么了!哈哈哈哈!
高利超 :    关于出版谱书我也讲讲自己的看法:
一、 卖谱只要不卖祖宗;
二、做人做事讲良心公平正义不犯法;
三、不出卖国家民族及子孙后代利益是可以的,谱书公开发行有宣传及教育教化意义,让全中国各姓氏都来研究宣传,治疗思想的疾病必须考宣传引领;
四、卖谱用于反复宣传研究家族文化和传统文化是可行的。
五、当前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全中华民族首要任务是思想道德的教育,藏着掖着发展传统文化是不行的。全面推广宣传,争取5至8代人的时间来消除不良思想品行的侵袭,净化子孙后代生存及发展空间。
贵州高致贤 :不错的,学习了,谢谢。
高宾闲人  : 有些文章是派性斗争的产物,不客观,吹毛求疵,脱离了学术范围,不被牵着鼻子走才对。历史会有正确评价的!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宾闲人 : 是啊,派性给人戴上有色眼镜,看人不看文,不是以质定文,而是以人定文,不符合研究精神,真正的研究,应该是对文不对人,百花齐放,博采众长,去粗取精,避免片面,才能得到较好的研究成果。
高利达  : 据传高孝祖是个马甲,好像已被脱下。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利达 : 这个不清楚,无法知道,也不想知道,我是看文不看人,对事不对人!
湖北高大海  : 我个人也认为,是真的到了要认真探研有关高姓家族【总世系表】的可信度和纠正谬误的必要时候了。谁组织大家讨论,纠正谬误?不要让为了名的人提供错的而得逞,把谬误作为历史。那就是高姓的罪人。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我学习的教材比较杂,学习笔记也不一定对,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三人行必有我师,让我能够博采众长,谢谢大家!
心无完美  : 关于出版谱书我也讲讲自己的看法:
一、 卖谱只要不卖祖宗;
二、做人做事讲良心公平正义不犯法;
三、不出卖国家民族及子孙后代利益是可以的,谱书公开发行有宣传及教育教化意义,让全中国各姓氏都来研究宣传,治疗思想的疾病必须靠宣传引领;
四、卖谱用于反复宣传研究家族文化和传统文化是可行的。
五、当前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全中华民族首要任务是思想道德的教育,藏着掖着发展传统文化是不行的。全面推广宣传,争取5至8代人的时间来消除不良思想品行的侵袭,净化子孙后代生存及发展空间。
关于高海东对我的诬陷我只能有苦难言。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如何看待族谱的内外世系表
学习宗族文化笔记之十二
高致贤
前言:自古稀之年以来,我参与了一些研究族谱之类的宗族文化活动,学到一些相关知识,懵里懵懂地写了一些有关帖子。开始还以为自己学懂了,多是盲从。进入耄年才感到老来出家的艰辛与自己知识之浅薄,故决定从网上搜索和谱书中寻找教材,从零开始学习宗文化,并将学习笔记这个丑媳妇公诸于公婆面前,敬请老师们批改与赐教,谢谢我采用教材的所有作者老师!
本节提示:
1、什么叫内、外世系表?
2、为什么特别要重视内世系表?
我在前面的笔记之九中谈到:谱书世系表多分为“外世系表和内世系表”:“外世系”,即是从得姓始祖至谱尊始祖(或始迁祖)止;“内世系”则以支系始祖(或始迁祖)奉为一世祖之后。为了阅读方便,下面就以内、外世系表来叙述。
我们现在看到高姓的“外世系”多是以姜太公,或者高傒公为始祖,而后按一世、二世......的辈分顺序往后排列的。这种辈分顺序就没有依据。为什么?当时民间还没有谱牒,字辈也没有,怎么知道那排列中人的代际关系呢?此其一;
其二呢,虽然官方修谱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但是清朝以前的谱牒都是皇宫贵族的,而在赵匡胤之前,皇宫贵族也没有字辈。那时候的谱书就是朝廷记录皇宫贵族的官位。皇位世袭制时的一个朝代内政,可以找到当朝皇族姓氏的辈分,可是,我国几千年的帝制,经过若干次的改朝换代,皇帝没有某个姓氏一当到底,被推翻的皇族没有人继续为官了,世系表的辈分就衔接不上了。
例如我们高姓,北齐是以高欢、高洋这样父子记史的,也只按当时朝廷以记史的需要,写上高姓当政的那几代。皇位不再之后,国史就只能记录其它朝代的高姓大官了。后面朝代的高姓大官与高欢支系没有辈分关系的记载,根本就确定不了他们之间的代际关系。我国有史以来,没有哪一个家族有一脉血缘传承至今的真实记载。那些“外世系表”又以什么依据来将后之来者接上前者的世系?由是观之,认为外世系表所记的“代际关系”是没有确切依据的,不可全信。
其三,有些人的“外世系表”是根据国史编制的。国史只记官衔不记字辈,宋朝以前皇家也没有字辈。可是,有的宗族现在全族谱的外世系表中的代际关系又是根据什么编制的?有制表人透露:他们按照史书记载相当一级的大官在位的先后顺序列名单,排顺序,史书也记载有血缘关系的,但是该姓的皇权结束,就不再记录其后代了。例如高欢家支依代记完之后,就在那个年代时段的史书中找一个高姓的大官接上,就这样编制成外世系表。由此可见,那些外世系表上的代际关系是没有依据的。现在新制外世系表的先祖部分的代际关系,纯属无稽之谈!
其四呢,我国历来的姓氏来源广泛而又复杂,仅我所知,周朝的周姓和吴姓就是同一个太公的子孙,以后的周、吴二姓,各又分出若干姓?或者又有多少外姓改为这两姓?我们大方县内的彝族高姓,就分别有阿纳公和绍禄公的后裔。所以,我们不能以外世系表的顺序来论一个姓氏的代际关系。
那么,以什么世系表来确定宗族的代际关系较为准确一些?民间族谱的内世系表。民间族谱的内世系表,除了那些有意傍名人抑或个别记错的以外,绝大多数的代际关系是可信的!
例如,我们从入黔始祖高明兴开始以下的内世系表中。到我是第十一世,我们这一支的,代代有碑记,绝对不会错。2005年修谱,各分支的代际关系也梳理清楚了,但也还有一部分漏谱的。明兴公以上的世系表属于“外世系”。此“外世系”的代际关系,我没有搞清楚,也搞不清楚!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高明兴与江西老谱上的高智璧是对接中的代换名!为修大方明兴公族谱,族人按以前的文字记载和口口相传,到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寻根,皈仙谱上没有找到高明兴。在江西宗亲的热情帮助下,在谱书上查到一位与高明兴同时段从泰和县迁出的高智璧下落不明,没有人去寻找过。这样,修谱时就以高明兴代换了高智璧。所以,我们是这样叙述的:江西谱名高智璧(入黔落业名高明兴)。高智璧的出生时间和离开泰和县的时间与高明兴不尽相同,只能算一个时段。如果以后有高智璧的后裔寻根与江西老谱对接上了,那么,我们还得再去寻找高明兴的来历。因此,高明兴是不是高智璧只能存疑,有待继续考察弄清的必要。这就是我只相信内世系表的实际体会!
我们编修明兴公支系族谱,绝对不是为了傍名人,而是寻根人员在江西老谱书上找不到高明兴的名字,而我们以前的文字记载和口口相传:“明兴公于明万历四十四年(曾记为四十二年),岁次丙辰年六月初六子时出生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于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北沙岗高衡乡三十六都,小地名鹅颈大丘高家村大桥头率子迁至贵州大定府(今大方县)北门落业。”这才三百多年的事,我们费了不少功夫,还没有搞清楚,只好对接代换。
痛定思痛,痛何如斯?要将历经几千年,全国上千支系的历史代际关系搞清楚,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我们只能相信有文字记录的某个地方的始迁祖的内世系表记录的代际关系!
2016.10.8.于深圳补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家族-宗族-民族-国家-谱书
学习宗族文化笔记之十三
高致贤
前言:自古稀之年以来,我参与了一些研究族谱之类的宗族文化活动,学到一些相关知识,懵里懵懂地写了一些有关帖子。开始还以为自己学懂了,多是盲从。进入耄年才感到老来出家的艰辛与自己知识之浅薄,故决定从网上搜索和谱书中寻找教材,从零开始学习宗文化,并将学习笔记这个丑媳妇公诸于公婆面前,敬请老师们批改与赐教,谢谢我采用教材的所有作者老师!
本节提示:
1、什么叫家族?
2、家族、宗族、民族的关系与区别是什么?
3、如何看待统谱?
如果不是高福恒宗长提醒,我学习了好些年宗族文化,连最基本最核心的宗族一词的含义都没有搞清楚,作业都不及格,还奢谈什么研究?福恒宗长说:“古代的‘宗族’二字就是同血缘祖宗的宗人和同一面旗帜下战斗的族人的合称。宗族文化更多的是主张认同,入华夏则华夏之。”这里,福恒宗长已经讲清了宗与族的区别与联系。细品之后,不禁联想起“族”的形成与发展。
人类的出现并没有什么族,母系社会只有部落;进入父系社会之后,有了以父亲为长者的家,一个父亲的子女就成为一个小家族,这就是以血缘关系产生的族的基础单位。这种以血缘关系为依据的家族往后发展,就发展到祖父母的后代的大一些的家族,继续以曾祖父母的直系后裔家族。随着家族势力的发展壮大,某些家族成为某地或者某国的统治者,于是有赐姓的,有战败投降改跟胜利者姓的,有三代、五代之后改姓的等等姓氏变化,家族成员的姓氏、血缘关系也随之而发展变化,突破了家族的概念,于是,就出现了宗族。这就是福恒宗长说的同血缘祖宗的“宗人”和那些同姓但不同血缘的同在一个姓氏的旗帜下战斗的“族人”的联合体,就出现了宗族。一个姓氏中有很多宗族,也叫支系。若干宗族联合就形成了民族;因为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等方面的不同或者差异较大,又分为不同的民族,我国现在就有56个民族,各民族就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兄弟民族成员。这些民族组成了中国。家庭是家族的基因,宗族是家族的发展,宗族组合成民族,民族组成国家!
严格说来,我国现在已经不止56个民族了,但国家已经向外公布为56个民族,就不再增加了。比如我们贵州省大方县以前的南京人、穿青人、蔡家人,为什么称为“人”而不称为“族”呢?据说以前他们是汉族,后因政治、文化等种种环境条件的变化,他们被后来的统治者视为少数民族,受到歧视与压迫。文革结束后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大方县有些被称为“卢矮子”(音)的。经过识别,恢复为满族;以前姓余的汉族,返本归原为蒙古族。对于“南京人、穿青人、蔡家人”呢?政府承认他们解放前被当成少数民族歧视,但全国56个民族不再增加了,他们可以认同其他少数民族,享受少数民族待遇。于是南京人多认同白族,蔡家人有认同彝族的等等,说明民族也在发展变化之中。
综上所述,让我们回头看看,就知道谱书的根基在家谱,进而为宗谱,因为家与宗的后代都有血缘关系。宗族谱就有非血缘关系的“族”人加入了。这是我相信“内世系表”辈分的道理。至于什么全国性的“统谱”之类的外世系表,不过是一种宗族历史文化的集合,不能作为家族辈分关系的依据!
2016.11.1.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马英九两次为高姓宗亲活动题贺
高致贤
网友传来两张图片,都是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为高姓宗亲活动的题词。
一幅为:“高氏族谱两岸联䉵纪念
‘祖德惟馨’
马英九敬题”
另一幅为:“世界高姓宗亲联谊大会创会志庆
‘敦亲睦族 源远流长’
马英九题贺”




马英九是为我们全球高姓宗族题贺的,但他题词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我们高氏宗族的范围了!他的题词,直接表现出两岸同胞骨肉之情,血浓于水,源远流长!使我们深感马英九坚持“九二共识”的坚强意志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同宗共祖、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必然!看到此题词,我不禁想起2015年11月7日,时隔60多年后两岸领导人 与马英九首次会面的“世纪之握”,从而联想到几天前的习洪会。
我们珍惜马英九的题词,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珍惜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之情!蔡英文之流不承认“九二共识”、搞什么“一中一台”、“台独”的行为是完全违背两岸同胞心愿的,我们绝不答应,他们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是绝对不会得逞的!如果他们不很快改正,那也绝对是没有好下场的!
2016.11.7.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家谱具有国际意义
学习宗族文化笔记之十四
高致贤
前言:自古稀之年以来,我参与了一些研究族谱之类的宗族文化活动,学到一些相关知识,懵里懵懂地写了一些有关帖子。开始还以为自己学懂了,多是盲从。进入耄年才感到老来出家的艰辛与自己知识之浅薄,故决定从网上搜索和谱书中寻找教材,从零开始学习宗文化,并将学习笔记这个丑媳妇公诸于公婆面前,敬请老师们批改与赐教,谢谢我采用教材的所有作者老师!
本节提示:
1、外国有没有家谱?
2、家谱对于国家外交有没有作用?
宗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谱书是宗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那么,外国有没有家谱?回答是肯定的!
国外的家谱,他们叫做“family tree”,家族树,和我们的家谱基本是一样的。在外国,世系表不一定按照嫡系继承来列表,有时还将女王列在表内,比如英国、柬埔寨等国。人们通过绘制“家谱树”,记录家族成员的相互关系。家谱树是一种描绘家庭关系的树状结构图,树中的每个成员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家族起源、家族关系以及其他成员的基础信息。许多复杂的家谱树经常应用于医学、系谱学和社会工作当中,被称为基因家谱图。我们最常见到国外书面记载比较古老的谱系就是《圣经》中记载的耶稣基督的家谱。那就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记录了生下耶稣的以色列历代先祖,从亚伯拉罕开始到马利亚为止。从亚伯拉罕到大卫,共有十四代;从大卫到迁至巴比伦的时候,也有十四代;从迁至巴比伦的时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又记录从耶稣生下的所有后裔,就是历世历代的基督徒。凡生耶稣的直系亲属名单都写在马太福音第一章;凡耶稣所生的后裔(即重生的基督徒),因为人数很多,圣经上写不下,都记在“生命册”上。把马太福音第一章与“生命册”加在一起,即生耶稣的人与耶稣所生的人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耶稣基督的家谱。奥巴马的当选总统后,美国Ancestry网站上曝光了奥巴马的家族树,揭示其世系显示,奥巴马的身世和血统:他和佩林的共同祖先是曼彻斯特的一位牧师,与前任总统小布什是第11代表兄弟......
史载:《明史》记载了菲律宾苏禄三王与明朝皇帝朱棣互换国礼。三王向明帝“进金缕表文,献珍珠、宝石、玳瑁诸物”。朱棣以“印诰、袭冠带及鞍马、仪仗器物”还礼。苏禄使团在北京逗留27天,踏上归途。但使团行至山东德州时,东王巴都葛·叭哈剌突患急症,不幸病逝。明朝廷极为重视此事,命以“王礼”厚葬之,专门派员赴德州,为东王举行隆重葬礼。明朝廷在德州城北十二连城九江营的西南部择址建陵,朱棣亲自撰写悼文,“贤德芳名流播后世,与天地相悠久,虽死犹生”,拟谥号“恭定”。东王的长子都马含随后继承王位。东王的王妃葛木宁、次子安都鲁、三子温哈喇以及侍从10人还按中国习俗留居德州守墓3年。菲律宾籍苏禄王后裔到山东德州寻根祭祖。
日前。张召忠博文在曝光菲律宾铁腕总统的真实身份:“杜特尔特祖上是中国人,祖籍福建”。我国历史上的和亲外交不少,此不赘述。再想到一些具有华人血统的外国领导人。如《走近姜太公》一书述了韩国前总统卢泰愚于2000年6月18日曾经到过山东的长清和臨淄寻根拜祖和韩国卢姓也常到山东祭祖。泰国前总理他信和其妹妹英拉·西那瓦的祖籍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塔下村,梅州客家人的第四代泰国华裔。
国外也一样,2002年,斯里兰卡政府官员及考古学家先后数次来到我国泉州,经过反复求证,确定许世吟哦是锡兰王子的后裔。也是她的家谱所记与我国《明史》记载相符:公元1459年(天顺3年),锡兰(今斯里兰卡)国王,派遣王子世利巴交喇惹担任使节,出使明朝,朝见明朝皇帝。但在要登船回国时,却得知国内发生政变,他于是取名字的第一个字“世”为中国姓,在泉州隐姓埋名繁衍下来。世家古墓区被当地文物考古发现后,准备进行清理保护,世家传人许世吟娥因担忧祖坟被破坏,打电话给文保部门公开了自己的身份:锡兰王子取“世”为姓隐居泉州,但传至某代时,因世家无男丁,便招了一位“许”姓男子入赘,从此,在泉州的这一支世家后人便姓“许世”。许世吟娥的身份经《泉州晚报》报导后,斯里兰卡政府极为重视。2002年,斯里兰卡政府官员及考古学家先后数次来到泉州,经过反复求证,确定许世吟哦正是锡兰王子的后裔。许世吟娥应斯里兰卡政府邀请“回家”寻根回中国后,于2003年9月主动将世氏族谱复印一份捐赠给当地的历史研究部门,方便专家研究锡兰王子及其后裔。她还通过各种管道,联系上各地的世氏族人,对照族谱,让海外的锡兰王子后裔认祖归宗,找到其家族根源。
具有华人血统的外国政要身上,有华人血统基因;他们的心灵,有中华的传统文化。他们对于中国情有独钟。这是一种内在之性情,内在之情,见到华人就会天然产生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在利益相关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植根全体华人内心深处,是海内外同胞的“根”和“魂”,国外的华人华侨华裔也都是中华文化的传人。记得二十世纪末叶,东南亚某个国家的总统派人到中国寻根,结果在他们家族的老谱书上查到他的华侨祖人的出生年月日和乳名与他们在国外谱书记录相符合,于是到中国举行认祖仪式!谱书的详细内容是国史查不到的,最详细的方志也只能记下某次出海华人头目的名字,绝不会写到其出生年月日和乳名,唯有家谱才有这种详记,这就是家谱在外交方面的特殊作用。
有鉴于此,我以为,修好家谱,各姓氏可以联谊国内外宗亲,国家也可以运用宗族亲情于外交活动之中。这样,寻根问祖修家谱的社会作用就远远大于认宗亲的这个范围了!
2016.11.26.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家谱国际性中的现实注意与深远意义
学习宗族文化笔记之十五
高致贤
前言:自古稀之年以来,我参与了一些研究族谱之类的宗族文化活动,学到一些相关知识,懵里懵懂地写了一些有关帖子。开始还以为自己学懂了,多是盲从。进入耄年才感到老来出家的艰辛与自己知识之浅薄,故决定从网上搜索和谱书中寻找教材,从零开始学习宗文化,并将学习笔记这个丑媳妇公诸于公婆面前,敬请老师们批改与赐教,谢谢我采用教材的所有作者老师!
本节提示:
1、家谱的国际性中有什么现实注意与深远意义?
我在上一节(学习笔记之十四)中谈到:“修好家谱,各姓氏可以联谊国内外宗亲,国家也可以运用宗族亲情于外交活动之中。这样,寻根问祖修家谱的社会作用就远远大于认宗亲的范围了”!这是整体而言,这里,我想具体谈一下家谱国际性中的现实注意与深远意义。
上一节中提到的韩国前总统卢泰愚、泰国前总理他信和其妹妹英拉·西那瓦、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祖籍都在中国,生在中国的许世吟娥却是斯里兰卡的公主,这仅仅是部分国级政要,民众的类似情况很多,可见国与国之间的人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叉存在,而且这些交叉都是在比较封闭的朝代就形成的。国外的华侨、华裔多是华人下下南洋时代出国的经商、务工的,其中能够登上外国的国家最高领导地位者,凤毛麟角。这是历史。还有什么现实要注意的?
二十世纪末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到国外留学、经商、务工的华人很多,其中,取得外国国籍的也不少。我有个亲侄孙到国外留学,拿到学位后在外国就业,而后定居国外,我说,如果他不迁回中国定居的话,以后他就成了高家在那个国家那个地方这一支高姓人的始迁祖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类似这样的国外的华人始迁祖不少。他们生儿育女养子孙之后,又成了外国华人本姓的一个支系。于是,他们又要在外国新修家谱。但这些华人支系的根还是在中国。以后,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必然要到中国来。所以,我们现在新修家谱、族谱、宗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那些而今在国外定居人员,即是某个支系的始迁祖的出生时间、地点、乳名、学名,在国内所读学校和从事过什么职业、何时何因出国,先后在国内外干过什么大事等等情况详细记录清楚,让他们的若干代的后裔来寻根问祖时,就能够在中国的谱书上查清他们那个支系的始迁祖的情况。这也是我们修谱深远意义的一部分基础。
我在上一节中还提到东南亚某个国家总统派人到我国寻根时,从他们家族的老谱书上,查到他们从中国出去的老祖人的出生地点、乳名等情况与他们在国外新修家谱的记录相符合,让他们确信无疑,实现顺利连宗族。说不定若干代人后,华人后裔当了某个国家的总统,他们派人回国寻根时,我们能够为他们找到文字依据,使他们心服口服,顺理成章地认祖归宗。
按常规修好家谱,现在出国定居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新修家谱的时候不要忘记那些出国定居的族人,注意在家谱中比较详细地记下我们清楚的那些出国定居的族人情况,为以后这些华人、华侨的后裔寻根问祖留下详实的文字依据,这就是我们将修谱的现实意义与深远意义有机结合之所在!
2016.12.13.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高致贤的《家谱具有国际意义》入选《国际论坛》
网址:http://forum.home.news.cn/list/50-85-1-1.html
......
原创:特朗普泡沫能持续多久?0 1661
生命智力学12-30 10:05
原创:五律。中国节 1 1731
高低平-12-29 13:0112-29 13:58思源慧根
原创:日本尴尬的“葵花宝典”!!!0 3592
黎莘12-13 23:46
原创:和平、合作、协调、包容、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最强音和民愿 0 4084
风雨天王11-30 12:46
原创:中国造航母不仅是速度3 6879
何其1811-23 06:1211-30 08:14何其18
原创:卖部分上市国企控股权,减赤字可行4 5975
何其1811-27 04:5811-29 11:07何其18

原创:家谱具有国际意义6 5068(全文附后)
贵州高致贤11-26 05:5411-26 18:08张宇锋
原创:静待黄金石油再破位,中国待行动1 3797
何其1811-26 06:4011-26 07:59何其18
原创:【点金胜手】做单技巧教学现货投资人如何提高做单赚钱率0 4
...............
高致贤注:限于篇幅,前后省略了一些篇目。
附《家谱具有国际意义》
学习宗族文化笔记之十四
高致贤
前言:自古稀之年以来,我参与了一些研究族谱之类的宗族文化活动,学到一些相关知识,懵里懵懂地写了一些有关帖子。开始还以为自己学懂了,多是盲从。进入耄年才感到老来出家的艰辛与自己知识之浅薄,故决定从网上搜索和谱书中寻找教材,从零开始学习宗文化,并将学习笔记这个丑媳妇公诸于公婆面前,敬请老师们批改与赐教,谢谢我采用教材的所有作者老师!
本节提示:
1、外国有没有家谱?
2、家谱对于国家外交有没有作用?
宗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谱书是宗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那么,外国有没有家谱?回答是肯定的!
国外的家谱,他们叫做“family tree”,家族树,和我们的家谱基本是一样的。在外国,世系表不一定按照嫡系继承来列表,有时还将女王列在表内,比如英国、柬埔寨等国。人们通过绘制“家谱树”,记录家族成员的相互关系。家谱树是一种描绘家庭关系的树状结构图,树中的每个成员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家族起源、家族关系以及其他成员的基础信息。许多复杂的家谱树经常应用于医学、系谱学和社会工作当中,被称为基因家谱图。我们最常见到国外书面记载比较古老的谱系就是《圣经》中记载的耶稣基督的家谱。那就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记录了生下耶稣的以色列历代先祖,从亚伯拉罕开始到马利亚为止。从亚伯拉罕到大卫,共有十四代;从大卫到迁至巴比伦的时候,也有十四代;从迁至巴比伦的时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又记录从耶稣生下的所有后裔,就是历世历代的基督徒。凡生耶稣的直系亲属名单都写在马太福音第一章;凡耶稣所生的后裔(即重生的基督徒),因为人数很多,圣经上写不下,都记在“生命册”上。把马太福音第一章与“生命册”加在一起,即生耶稣的人与耶稣所生的人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耶稣基督的家谱。奥巴马的当选总统后,美国Ancestry网站上曝光了奥巴马的家族树,揭示其世系显示,奥巴马的身世和血统:他和佩林的共同祖先是曼彻斯特的一位牧师,与前任总统小布什是第11代表兄弟......
史载:《明史》记载了菲律宾苏禄三王与明朝皇帝朱棣互换国礼。三王向明帝“进金缕表文,献珍珠、宝石、玳瑁诸物”。朱棣以“印诰、袭冠带及鞍马、仪仗器物”还礼。苏禄使团在北京逗留27天,踏上归途。但使团行至山东德州时,东王巴都葛·叭哈剌突患急症,不幸病逝。明朝廷极为重视此事,命以“王礼”厚葬之,专门派员赴德州,为东王举行隆重葬礼。明朝廷在德州城北十二连城九江营的西南部择址建陵,朱棣亲自撰写悼文,“贤德芳名流播后世,与天地相悠久,虽死犹生”,拟谥号“恭定”。东王的长子都马含随后继承王位。东王的王妃葛木宁、次子安都鲁、三子温哈喇以及侍从10人还按中国习俗留居德州守墓3年。菲律宾籍苏禄王后裔到山东德州寻根祭祖。
日前。张召忠博文在曝光菲律宾铁腕总统的真实身份:“杜特尔特祖上是中国人,祖籍福建”。我国历史上的和亲外交不少,此不赘述。再想到一些具有华人血统的外国领导人。如《走近姜太公》一书述了韩国前总统卢泰愚于2000年6月18日曾经到过山东的长清和臨淄寻根拜祖和韩国卢姓也常到山东祭祖。泰国前总理他信和其妹妹英拉·西那瓦的祖籍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塔下村,梅州客家人的第四代泰国华裔。
国外也一样,2002年,斯里兰卡政府官员及考古学家先后数次来到我国泉州,经过反复求证,确定许世吟哦是锡兰王子的后裔。也是她的家谱所记与我国《明史》记载相符:公元1459年(天顺3年),锡兰(今斯里兰卡)国王,派遣王子世利巴交喇惹担任使节,出使明朝,朝见明朝皇帝。但在要登船回国时,却得知国内发生政变,他于是取名字的第一个字“世”为中国姓,在泉州隐姓埋名繁衍下来。世家古墓区被当地文物考古发现后,准备进行清理保护,世家传人许世吟娥因担忧祖坟被破坏,打电话给文保部门公开了自己的身份:锡兰王子取“世”为姓隐居泉州,但传至某代时,因世家无男丁,便招了一位“许”姓男子入赘,从此,在泉州的这一支世家后人便姓“许世”。许世吟娥的身份经《泉州晚报》报导后,斯里兰卡政府极为重视。2002年,斯里兰卡政府官员及考古学家先后数次来到泉州,经过反复求证,确定许世吟哦正是锡兰王子的后裔。许世吟娥应斯里兰卡政府邀请“回家”寻根回中国后,于2003年9月主动将世氏族谱复印一份捐赠给当地的历史研究部门,方便专家研究锡兰王子及其后裔。她还通过各种管道,联系上各地的世氏族人,对照族谱,让海外的锡兰王子后裔认祖归宗,找到其家族根源。
具有华人血统的外国政要身上,有华人血统基因;他们的心灵,有中华的传统文化。他们对于中国情有独钟。这是一种内在之性情,内在之情,见到华人就会天然产生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在利益相关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植根全体华人内心深处,是海内外同胞的“根”和“魂”,国外的华人华侨华裔也都是中华文化的传人。记得二十世纪末叶,东南亚某个国家的总统派人到中国寻根,结果在他们家族的老谱书上查到他的华侨祖人的出生年月日和乳名与他们在国外谱书记录相符合,于是到中国举行认祖仪式!谱书的详细内容是国史查不到的,最详细的方志也只能记下某次出海华人头目的名字,绝不会写到其出生年月日和乳名,唯有家谱才有这种详记,这就是家谱在外交方面的特殊作用。
有鉴于此,我以为,修好家谱,各姓氏可以联谊国内外宗亲,国家也可以运用宗族亲情于外交活动之中。这样,寻根问祖修家谱的社会作用就远远大于认宗亲的这个范围了!
2016.11.26.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百姓家谱不能牵强附会挂靠国史
学习宗族文化笔记之十六
高致贤
前言:自古稀之年以来,我参与了一些研究族谱之类的宗族文化活动,学到一些相关知识,懵里懵懂地写了一些有关帖子。开始还以为自己学懂了,多是盲从。进入耄年才感到老来出家的艰辛与自己知识之浅薄,故决定从网上搜索和谱书中寻找教材,从零开始学习宗文化,并将学习笔记这个丑媳妇公诸于公婆面前,敬请老师们批改与赐教,谢谢我采用教材的所有作者老师!
本节提示:
1家谱与国史的相同与不同。
2得姓始祖与血缘始祖的区别。
我说的家谱是指普通民众的家谱,民族家谱可以作为国史的来源,但是,它不必要挂靠国史。严格说来,国史就是历代帝王将相的家谱。它与普通大众的家谱是格格不入的。
父系社会始有家,有家才有姓,中国历史几千年,迄今有多少姓氏?“《中国姓氏大辞典》一共收录了23813个姓氏。 其中,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
迄今为止,中国经历了 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等24个朝代。
中国有多少个皇帝?网上查得: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个。
那么,中国有多少部历史书籍?史学界公认的二十四史。24部(套)国史记载24个朝代及其408个帝王的家谱,已经大超特超其负荷量了,还要加上众多将相的家谱,它已经装不下了!哪里还有页面来记载普通民众的家谱?
一个朝代的帝王一个姓,约占全国23813个姓氏的0.1%。斗胆估计一下,加上将相也不过1%左右。就是说99%的普通民众的家谱,是与国史不沾边的。可是,有的修谱专家却要将普通民众的家谱往国史上靠,这样修成的家谱已经失去了民间家谱的本来意义了!
全国姓氏中,不过1%左右的姓氏可能进入国史;一个姓氏有N多个家族支系,在进入国史的同一个姓氏中,进入国史的也不过该姓氏中的1/N支系。例如汉代国史写的只不过是刘邦支系,但全国姓刘的只有刘邦那一个支系吗?
这里必须弄清一个得姓始祖与血缘始祖的问题。得姓始祖是根据后人编籑的词条概念与相关史料记载,得到同姓多数人的认同定下来的。得姓始祖绝不可能是全姓氏的血缘始祖。就拿我们高姓来说吧,高傒是高姓族人认同的得姓始祖,但高傒绝对不是一千多万高姓人的血缘始祖。远的不知,就我们大方县来说,陈姓绍禄公之后裔便有车、陈、李、王、高五姓;阿纳公之后裔就有龙、王、陈、松、高五姓,这两支高姓的血缘始祖都写得清清楚楚,绝不是高傒,高傒这位祖人也不可能有千余万血缘后裔。
综上所述,我仍然以为:家谱要从本支系有文字记载,或者口头流传清楚的血缘始祖或始迁祖那里开始,一代一代的往下记述。不要牵强附会地往上去挂靠国史上的本姓帝王将相。这里强调“不要牵强附会的挂靠国史”,并非不要挂靠国史,而是不要牵强附会的去挂靠。国史不过是帝王将相的家谱,普通民众的家谱与国史靠不上,这就是民间说的“不靠谱”!那么,有的专家为什么一定要去挂靠?
作为学术研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那必须是搞清楚宗族历史文化,不是搞什么家族一统!问题在于:有的人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来提高自己声誉,将自己凌驾于族人之上,自以为是族人的“太上皇”,对于族人封官许愿:捐多少钱,封什么官,封这个是“精英”,那个是“专家”,支系家谱的对与错,族宗人的好与坏等等,都得由他们某些人说了算,拉一派,打一派,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影响宗族团结,甚至于造成宗族分裂,其实,这不过是个别自以为是的所谓专家从中作祟!绝大多数宗亲是看得清楚的。此乃个人之见,未必正确,错误难免,敬望族人多多指教!
2017.2.16.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修谱问题 百家谈坛连载之四
高致贤/集
高宾闲人  : 各家族修谱依据老谱为准,溯源和认族归宗既要有依据,又要家族商议确认。历史记载和传说是先辈修谱确定的,后辈尊重为好。这是家族修谱之事。专家从浩如烟海搜罗选择研究是宏观家族文化事务,不可以偏概全,或以全代偏。研究领域和宗旨不一样。互补最好,相得益彰!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宾闲人 : 这才是内心之言,行家之见,值得我很好的学习和借鉴,谢谢你的惠评!
高宾闲人  : 《中华高姓大通谱 总卷》不是家谱,是高姓文化研究的指导脉络,是高姓文化集大成。里面的世系表是历史留存文献的具体化和有代表性家族的先祖概述。有的人根本没见过上述大通谱,一味发表议论感慨,纯属跟风议论。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宾闲人 :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谁也不能下结论。《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再版,是不是将“总谱”改为“总卷”了?这个不知道。以前一直叫《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有书为证。
高福臣-辽东  : 不管是谁都不能把家谱拿到市场上售卖;家族内部若有需要者可以象请菩萨一样凭心馈赠工本费是可以理解的;家丑不外扬;家谱也不能外扬;这里的外指的是家族以外的人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福臣-辽东 : 作为家谱,应该内外有别。当然,此事正在讨论之中,现在有人说大通谱不是谱,到底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好!
简远海  : 高老,关于家谱,能否用编著?我们家族有人收集了各地的宗谱,其中有部分内容做了释疑或否定或肯定,弄成了很多本书,比如《简氏通志·云贵卷》。
贵州高致贤 回复 简远海  : 按常识:家谱用编修,志书用编籑为好。
简远海  : 高老,我是简远海,有事咨询一下,谢谢!我在研究我们江西老家的家谱时,发现很多排行很奇怪,比如:行菽一,行夔一,两亲弟兄,大哥行纹四,兄弟行纹六,纹五却跑到别家去了,还有行兴八等等,中间这个字是有什么意义吗?关键我们在寻根问祖时发现,有些外迁族人当时根本没有名字,只有一个排行,而搬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了之后,后人就容易把他的排行当成是名字来记录,而且还用了音相近的其他字,这样在与江西对接时,很难接上。感谢高老!如果其他网友有知道的,也可以交流一下!非常感谢!
贵州高致贤 回复 简远海  : 这种问题我也遇到过,没有认真研究,只是从一些世系表中比较分析,将前一个字作为字辈,中间的字作为名,后一个字作为排行。至于排行中的缺空或跳过,也许是那个排行的老人夭折了。有的的弟兄排行不是以一对夫妇的儿子来排的,也有几个亲弟兄的儿子按出生先后统一排行的。这没有什么依据。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高应孝 回复 简远海  : 将孙子(不管其父大小)按出生先后为1、2、3、………的,我们这里现在都有,只是极少数。
东山  : 历史虚无主义者则与此相反,他们往往是用一些片面的材料,就很轻易地做出结论,轻易地推翻过去的判断,并把它当成“创新成果”塞给读者,这对于不了解历史的人来说是很有迷惑作用的。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这些观点并没有什么学术价值可言,因为他们从根本上违背了历史事实。但从政治上看,作为一种错误思潮,它的流传和泛滥会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和重视。
贵州高致贤 回复 东山 : 学习了,谢谢!
东山  : 历史虚无主义,把历史视为一种无主体的偶然结果,否定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决定论,这种“虚无主义”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否定历史主体,颠覆唯物史观,历史虚无主义强调个体性叙事,通过对个案的展示,用个体历史的细节研究来演绎整体历史。专家学者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定义是:其根本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贵州高致贤 回复 东山 : 尽管那种从主义到概念的理论不太好懂,但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读者都有启发性。学习了,谢谢!
修文吴道华  : 这是些历史问题,我认为不要太去过分的追究。只记得这句话就行了: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华。比如吴姓和周姓的问题:“吴”字作为姓氏是商朝末年,因商朝的殷纣王腐败暴虐。周太王所生三子:老大泰伯,老二仲雍,老三季历。季历和泰伯、仲雍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三弟兄中,季历很有才华,因此,周太王就把希望寄托在季历的身上。
吴姓始祖泰伯(泰伯无子,他创建了吴国)、仲雍(公元前1161-公元前1069,仲雍继承了泰伯之位)看到父亲喜欢季历三弟,想到三弟以后有所作为,并且知道父亲用意,泰伯、仲雍弟兄二人一商量就决定让父亲好好培养三弟,他们兄弟二人决定往外发展,于是往南搬迁,来到现在的江苏省无锡江阴梅村居住后建吴国。由于有大哥二哥的谦让,三弟季历在父亲太王的培养下,业绩卓著,得以继位。季历继位做了周季王,他的儿子昌就是周文王姬昌。太伯在荆自称“句吴”。到了周武王姬发灭了商后,建立了大周朝,顾名思义季历一支后来就姓周了。作为现在的周姓来说我们吹牛聊天时周姓说姓氏都基本上是大周朝赐的姓。周中有吴,吴中有周,难扯清。
贵州高致贤 回复 修文吴道华 : 你说得很对,泱泱大国,几千年历史,很多历史问题是扯不断,理还乱的。你举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谢谢您的惠评!
简远海 : 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筑大方城置大方州,十年废州置水西宣慰司,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宣慰使安坤叛,平叛之后。置大定府,意为已平安坤之乱,二十六年降大定府为州,雍正七年废州置大定府,1913年废府为大定县,1958年2月改大定县为大方县。即今贵州大方县。另还有金北京大定府、大定府开炉币以及小说、游戏中出现的大定府。高老,我引用此段文字,其目的在于对应你们的始迁祖搬迁至大方的那个记载,因是顺治年间迁来,当时不叫大定府。
贵州高致贤 回复 简远海 : 谢谢小简,你说得很对。估计老人们记录的时候已经是大定府了,我们引用时又没有认真分析对照历史,习惯性的照搬照抄过来。如果今天你不指出来,我们的族谱上还会照样糊里糊涂的继续这样表述下去。我谢谢你,我们的家族也谢谢你!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修谱问题继续谈二 百家会谈之六
高致贤/集
高宾闲人  : 宗长说的事实的确如此,历史资料很少记载,想把高姓世系做的准确完善是不可能的。就算是路加教授做了这么多努力,把高姓历史脉络梳理出来,也只是参考,尽量从历史记录中把他认为比较合适可采用的资料作为基础。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都可以发现不合适的看法。实事求是看问题,认可就采用,不认可另外一回事。把不同认识作为其他工具也是正常存在的。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宾闲人 : 是的,谢谢您的精彩评论。历史研究无止境,只有不断深入,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才能使得研究成果步步接近事实,如果成果一出来就认为是真理了,并以此作为唯一标准去衡量其它史实,不符合这个标准就认为是错的,那就是固步自封,陷入研究的死胡同。还要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来推广,强求执行,那就成了打着研究旗号的政治掮客。与科学研究是格格不入的。如果有人硬要那样做,就会使路加的研究成果受到歪曲。那样干,表面看去是坚决拥护,实质上是在破坏研究成果。在研究问题上,还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好。
高宾闲人 回复 贵州高致贤  : 赞同你的看法。学术研究不断进步,修正不足,吸取精华。
广西高福恒 回复 高宾闲人  : 致贤宗长好!辛苦了!我觉得首先要明白文化与科学的定义,中国人的宗族文化是不能用现在的西式科学思维去定义的,宗族文化更多的是主张认同,入华夏则华夏之.在目前阶段如果要用科学的手段去考究这个宗族成员血缘关系也并非是做不到的,就是做基因鉴定,但这已经不是文化的范畴了.另外古代的宗族二字就是同血缘祖宗的宗人和同一面旗帜下战斗的族人的合称.所以建议不要用科学的思维去看待宗族文化.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宾闲人 : 看了福恒宗长的回复,受益匪浅,其中明白了一些道理。宗族文化与现代科学是有区别的,我不懂现代科学,虽然相信。姓氏从母系社会开始,后来的封赐、投靠、认同、过继、顶替等等等等。一个姓氏千万人,全用亲子鉴定的科学去认定血缘关系,这做法的本身好像就不太科学。所以,我认为福恒宗长的回复很有道理,作为科学门外汉的我就收藏学习了,但愿这不是笑柄!
修文吴道华  : 题词的字写得很好嘞!祝高氏宗亲同中华民族根同三皇五帝源远流长!
贵州高致贤 回复 修文吴道华 : 字很好,情更深,人在海峡两岸,思想同源同根,骨肉之情,自然难分!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修谱问题继续谈三 百家会谈之八
高致贤/集
湖北高大海  : “外世系”只能按照史书记载相当一级的大官在位的先后顺序列名单,排顺序。再没有别的办法。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所以就不能以那个来论辈分,遑论什么直系、旁系?
贵阳——陈小苏  : 我家去江西吉安没找到,就找个连名字都不同的无后代的名字接上,仔细一推出生时间相差两百多年。毕节穿青人李王张郭陈刘杨周何姓都如此。我家只能核实的只到请镇一带有坟的入黔始祖,朱元璋封的什么大将军,正史无任何记载。
贵州高致贤 回复 贵阳——陈小苏 : 寻根问祖成为当下的一种热门活动,我也参与多年,但是,有些东西,越寻越糊涂,看是搞不清了,只有古宽今严,把现在查有实据的写清楚,对于历史糊涂账,只有一代二代的慢慢去清理了,搞不清也是一种历史现象。
高忠诚 分享贵州高致贤的日志 马英九两次为高姓宗亲活动题贺
致贤宗长不愧是思想敏锐丶性格耿直、是非分明、品徳高尚的爱国爱家、亲民爱族、重情重义、秉筆直书的优秀作家,是我们中华高姓的优秀人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人才,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学习。
贵州高致贤 : 忠诚宗长过奖了,我不过说点真心话,我是高姓宗族的一员,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关心宗族、关心民族、关心国家,这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思想,谢谢您的肯定。
高余敏  : 马英九的书法真不错,字体很大气。马英九题词说明我们高氏不仅历史上积累了很深的底蕴,也说明我们现在的宗亲们影响力也很大。我真的特别自豪,因为我姓高!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余敏 : 马英九的书法的确不错,他的同胞心情更值得尊敬,他与蔡英文形成鲜明的对比!你的评论完全代表了我们族人的心愿,这个题词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高利达  : 题词的字写得很好!而合意更深。海峡两岸原本同根共祖,一脉相传炎黄子孙。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利达 : 字义俱佳,出于台湾领导人之手,又是体现两岸同胞的骨肉之情,意义更深一成!
湖北高大海  : 写谱对每个人的简历要写详细,男登出生年、月、日,家庭住址(原籍、现住)工作单位,卒要登年、月、日,葬的地方,妻子要登姓名,出生年、月、日、工作单位、卒要登年、月、日,葬的地方。所生子女;有照片的可登。每人简历写的让后人看到无不感受到其内涵之深刻,先祖之鲜活,意存之高远,思想之深邃,哲理之无尽,跃然谱上。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你说得很好,所以要注重家谱,现在多是修族谱、总谱之类,修家谱就比较详细,需要写简历的人不多,作为一个支系,出国定居的也很少。只要注意,是可以做到的。家谱修好了,族谱就好办。 11:29
高利达  : 现在修谱,大多以世系表来分各支各系。写简历的太少。只有个别有职、权的或有钱人的外,普通族人就难了。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利达 : 现在多是修族谱、总谱之类,修家谱就比较详细,需要写简历的人不多,作为一个支系,出国定居的也很少。只要注意,是可以做到的。
黔西—杨镇江  : 高叔,湖北嘉鱼高姓是您的近支宗亲吗?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黔西—杨镇江 : 没有盘过,我们是从江西直接迁贵州的,湖北也有不少崇文公的后裔。不知他们是不是。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梦受老翁询问:高家协会有无此人?
高致贤
某日午睡,进入梦乡,有位白发长须老人问我:“小伙子,你们高家协会有没有这种人?”我莫名其妙!
仔细看那年老人,慈眉善眼,非常官气,威风凛凛,好生面熟。想起他那音容笑貌,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三年前问责修谱的那位老仙人吗?我赶快说:在下不知老人所问何事,还请明示!
老人说:老朽有事查询,你需如实告我。我赶紧说:一定一定!
老人问道:下界有人反映,某家协会有人打着“修谱专家”的幌子、摆起“大臣宰相”的架子,追名逐利,利用人们对于宗族热爱的心情,巧取豪夺,到处捞钱!
匿名反映人没有说出此人是哪家协会的,但他反映的问题又很具体。例如:那人要求参加某地颁谱,主办方没有邀请他,组织上没有安排他,他忽悠一盲从者给他路费,带着老婆去参加,打乱主办方安排,增加主办方负担;
他们要求地方修谱都要由他们来总统,他就借此搞有偿谱修,人家不请他,他也要厚着脸皮到处指手划脚,每到一地,除了要人家开支食宿费,还要报销他的差旅费。
他带着老婆一路游山玩水,去到十门参加颁谱,要主办人报销他的所有差旅费;主办人说,钱是宗亲集来修谱的,你四处游逛的差旅费怎么全部拿来占宗亲的便宜?他说,不要说我进了你们十门,既然来了,就是只进一门,你也得给老子报销!
他去很远的地方帮助一位老宗亲策划出书,往返坐飞机头等舱由人家买票、收了人家重礼不说,还要人家出资给他出书。宗亲捐资出版的书,他以捐书为名从中收取费用中饱私囊......其它就不说了!前面说的这些,只是其中一些线索,供你对照找人。
中国姓氏那么多,老夫不可能到各个姓氏去查对。不得已,才随机抽样,找出一些姓氏的人协助查对一下。把那种害群之马查出来绳之以法,为民除害。你能帮帮我吗?
我沉思良久,慎重其事地说:老仙翁,不是我不愿为此效力,实在是我无能为力。何也?
我没有参加宗族统谱,不是宗族组织成员,更没有参与宗族组织的高层人士活动。我不知道有没有“高家协会”这种组织,更不知高家协会里有没有这种人,敬望老仙翁另择高手,以免贻误您的调查。
我刚禀报完毕,突然梦中惊醒,不见老仙翁。我只好仰天祈祷老仙翁除害安宗成功!但愿没有高家协会,若有高家协会,也希望高家协会里没有这种劣人,善哉,善哉,阿弥陀佛!
2017.4.16.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尊重皈仙谱系 修好江汉支谱

收到大海宗亲来信,言及江汉平原高氏宗亲决定续修贵支系族谱,嘱余作序。我们同属南平王崇文公的后裔,作序义不容辞!
自得姓始祖高傒公以来,宗族史料显示高氏宗族逐渐发展,遍布全世界,至今,国内的高姓人口排列全国姓氏人口的第十五位。仅江汉平原支系而言:真公之子端用、端信,从江西永丰县高家村搬到湖北天门,后端信公回江右。端用公之子博易公搬到湖北仙桃剅河。博易公生六子,分布江汉平原,经五百多年的发展,而今江汉平原的始迁祖博易公的后裔已有一千余人了!
《江汉平原皈仙高氏谱》为皈仙高氏谱系的支谱,在传承御制皈仙谱的前提下,记录崇文公后裔中江汉平原支系的来龙去脉,肩负承前启后重任!编委沿袭民国四年(1915年)编修的百年族谱续修,是皈仙一脉支系谱碟的发展。崇文公仙逝迄今一千一百多年,后裔遍及全国,迁徙国外,枝繁叶茂,支系众多,自修支谱者不计其数。种种原因失去皈仙古谱字辈的外地皈仙支系,修谱时自拟字辈是实际需要。因此,只用本支谱的字辈寻觅宗亲,已经远远不够了。现在,我们只有上溯到崇文公那里,看看自己属于崇文公的多少世孙才可厘清自己在皈仙世系中的辈分。当然还可以上溯到族人公认的得姓始祖高傒公和血缘始祖姜太公,直至文字记载的第一位高姓先人——黄帝的大臣高元,再溯至人文始祖炎帝。但那又是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了。作为皈仙一脉记录世系连而不乱的是以崇文公为始祖的皈仙谱系!
皈仙谱,源于中华高姓历史上的“五大名谱”(高柴的“世宝”、高允的“世传”、高俭的“世美”、高崇文的“世系图”、司马光的“御制谱”)之二:高崇文的“世系图”、司马光的“御制谱”。
崇文公的世系图一看便知,此不赘述。这里为何提到司马光的“御制谱”?它是皈仙谱系的主要源头——
清赐进士出身文林郎罗廷猷,在《皈仙通谱高氏谱序探贯珠辑补》中写道:“宋元祐初(1086),宣仁圣烈太皇太后诏司马光等儒臣(将皈仙谱)续修为御制谱。皈仙之谱,始于宋南渡,继于元延祐,又继于明正统宏治,如善庆贯珠......又侄霞寓王,八世同居,其孝义人品不炳甲天下乎?况乎显修于韩退之先生,继成于司马温公诸儒,何赫赫也!......”
司马光奉诏修成御制谱之后,由皈仙裔孙高天凤、高廷(延)椿于宋乾道元年(1165)修成宗谱《善庆录》,虽然谱书上没有标明“一修”序号,但那就是皈仙高氏谱系的第一部宗谱。皈仙“一修”族谱应是《善庆录》,随后便有明代的《西坡谱》、《友竹谱》、《岳昭谱》以及《瞻云谱》和庸正谱(雍正谱)相继修成。这就形成《善庆录》、《西坡谱》、《友竹谱》、《岳昭谱》、《瞻云谱》系列的皈仙高氏的前五修名谱,均只按照编修时间先后来排顺序。到了清雍正年间续修的皈仙谱才标明“五修”序号。说明此是在《善庆录》之后第五次续修,从此依次编六修、七修、八修、九修。
2016年编修的《南平皈仙高氏宗谱》第一卷、第二卷,没有标“十修”字样,但在主编序中写明:“借助这次修谱的机会,扩大影响,给徙居在外地的皈仙高氏后裔子孙寻根认祖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使他们也能团聚在我皈仙高氏的大家族之中,满足他们多年来的寻根梦。如果他们愿意回归我们皈仙的高氏家族之中,我们今后将继续编纂南平皈仙高氏徙居外省版的第三卷,第四卷......”,以此说明没有标“十修”的理由。
我在《南平皈仙高氏宗谱》第一卷《皈仙一谱系千支》的序言中写过:“对于研究宗族文化的人,尤其是对于崇文公后裔来说,这部《南平皈仙高氏宗谱》就是大家寻根问祖的纲。有了这个纲,就可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省外、国外的崇文公后裔就可持之溯源,到皈仙里寻根问祖......”江西吉安市皈仙里是崇文公后裔的发祥地。作为崇文公的后裔,我们必须尊重皈仙谱。皈仙谱系列,从高崇文世系图和司马光修的御制谱开始,对于崇文公的家世都有清晰的记载!
虽然,现在有人在宗族文化研究中对于崇文公的家世提出不同观念,作为学术研究并不奇怪,别人尊重不尊重皈仙谱的记录是他们的事,可是,作为崇文公的后裔,我们必须相信并尊重我们皈仙始祖崇文公的家世。为捍卫皈仙谱对于崇文公家世的纪实,我和大海、公仆等一些崇文公的后裔,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我们尊重皈仙古谱的言行!
崇文公的第41世孙作家高致贤敬序
公元2017年4月,岁次丁酉年季春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某某人是某某人的第几世孙怎么计算?
高致贤求教
我们在学习宗族文化时,常常看到某个姓氏中的某人是某人的第几世孙的记述。我们可以从谱书世系表中看到该宗族的某人到某人是多少代。例如,根据皈仙谱的世系表计算,从一世祖,也就是南平皈仙高氏的始祖崇文公开始,一世、二世......往下数,数到我这一辈是第41世。我就是皈仙支系的第41世是清楚的。可是,说我是崇文公的第几世孙?这就有两种计算法。
一种是:本人在世系表中是第几世,就是本支系始祖的第几世孙。这是本支系的一位宗亲专家告诉我的,我认为很有道理:在世系表中的第几世,就是本支系始祖的第几世孙,我就认定我是崇文公的第41世孙了。可是,网上却有另外一种计算法:
“称某某人是某某的几世孙,是以某某人的儿子这一代为第一世、孙子是第二世来计算的.这是世系的通例.而不是从某某人这一代算起,也不是从某某的孙子这一代算起.”还举有实例说明(附后),这就让我为难了。两种算法,各有其道理,谁对谁错?二者必居其一,不可能两种计算法都正确啊!没奈何,写出来求教于众方家,敬望不吝赐教!
高致贤2017.5.18.于深圳叩求
附:参考知识:称某人是某某的几世孙,是以某某人的儿子这一代为第一世、孙子是第二世来计算的.这是世系的通例.而不是从某某人这一代算起,也不是从某某的孙子这一代算起.。
学术界专门为此论证及规范过.历史记载从来如此,例子举不胜举,如新旧唐书都记载“李渊是西凉主李暠的七世孙”.世系如下,
第一世、李暠;事晋为武昭王,建国西凉.
第二世、李歆;继父业,为西凉后主;
第三世、李重耳;國亡奔宋,為汝南太守,后归魏为安南將軍、豫州刺史.
第四世、李熙;魏金門鎮將.
第五世、李天賜;任北魏幢主.
第六世、李虎;後周柱國大將軍、陇西公,后封唐國公 .
第七世、李昺;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唐國公.
第八世、李渊;世居陇西成纪,袭爵,隋末起兵晋阳,受禅登极庙号高祖;
如上,第八世李渊是第一世李暠的七世孙,两者中间相隔7代.如此例子举不胜举。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族谱特别更正
明兴公支系谱书字辈中“贤”字重复
高致贤
高军核桃乡人 2017/4/30 13:51:53
老祖:我发现族谱字辈......
“启世玉应洪 维朝发致忠 麟祥显文武 德贤振家邦
礼信承祖训 仁义灿纲常 国泰安广宇 笃棋炳华光
尧廷焕伟道 诗书绍学隆 英杰怡季仲 先贤树博章
瑞时兴万岱 隽永耀大鹏 清波连恒沛 碧云顺黔方
富贵昭和盛 述怀明锦荣.福禄修厚远 延寿庆其昌”
高军核桃乡人 2017/4/30 13:52:29
“德贤振家邦”,“先贤树博章”。这里有一个相同的“贤”字辈。
我今天才发现的。
贵州高致贤回复高军: 2017/4/30 21:04:57
你这个发现很有价值,我和许多族人读过谱书,都没有发现。你提出来后,我仔细看谱书:
第7页上的《高氏字行》上的“二、高公明(致贤注:这里是否漏了兴字?)系字行及演进”中的:
“1、字行”的一百个字没有重复的。其中,第四句是:“德泽振家邦”。

第9页上有两个“百字字行”。其中,第一个是1998年12月,祥勋根据多数族人的提议将四十字扩充为一百字的。其中的第四句改为:“德贤振家邦”。但这一百字的字辈中没有重复字。

第二个“百字字行”是:2003年元月,祥勋再次就一百字修改为:
“启世玉应洪 维朝发致忠 麟祥显文武 德贤振家邦
礼信承祖训 仁义灿纲常 国泰安广宇 笃棋炳华光
尧廷焕伟道 诗书绍学隆 英杰怡季仲 先贤树博章
瑞时兴万岱 隽永耀大鹏 清波连恒沛 碧云顺黔方
富贵昭和盛 述怀明锦荣.福禄修厚远 延寿庆其昌
2004年元月二十八日,经族谱编籑委员会讨论,决定明兴公后裔统一使用以上百字作为字行,世代传承。”这个最后决定明兴公后裔统一使用的百字字行。即:
“启世玉应洪 维朝发致忠 麟祥显文武 德贤振家邦
礼信承祖训 仁义灿纲常 国泰安广宇 笃棋炳华光
尧廷焕伟道 诗书绍学隆 英杰怡季仲 先贤树博章
瑞时兴万岱 隽永耀大鹏 清波连恒沛 碧云顺黔方
富贵昭和盛 述怀明锦荣.福禄修厚远 延寿庆其昌”
这里就出现了第17世与57世的“贤”字重复。
对于此事,我向祥勋宗亲咨询。他说,他修改时的第四句是用第7页“字行”中的第四句,即:“德泽振家邦”。编委讨论通过时,没有重复,故决定明兴公后裔统一使用以上百字作为字行,世代传承。问题出在印刷上,印错了,没有校对出来。字行错在编委决定今后的使用版上,必须加以更正,若不更正,一个支系的字行中出现两代相同“字行(字辈)”就不好了。
所以,我敬佩你认真阅读族谱、发现错误并及时提出来的精神。谢谢你发现与提出问题,帮助族人及时更正。但是,谱书已经印了那么多册,而且,早已分发到各地宗亲手里,要一下逐本更改已经很不现实了。我以为,只有下一次修谱时统一更正,再作具体说明。不过,这是个必须更正的问题!如果不更正,第17代的“贤”字辈与第57代的“贤”字辈重复,第60代以后的明兴公后裔就不好分辨这两个“贤”字辈祖人的代际关系了。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因为长房和二房使用的前五代字辈不尽相同,造成明兴公的儿子名“应龙”。第六世孙中也有一个“应龙”的名字。现在我们只能用“老应龙”和“小应龙”来表述。这种表述很不确切,但也很无奈。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所以,趁我们这些当事人还记得清楚的时候,要把情况写清楚,绝不能再以讹传讹,让后代子孙去分析、研究、猜谜语了!
我在这里写下这个记录,绝不是追究谁的责任。经验证明:编、著、校、改,错漏难免,一般错漏可以不必纠正,但重大错漏,必须更正。这里的“更正”,旨在提请看到这个消息的宗亲们自行将谱书上的字更正,互相转告。并提请族人记住:待再修本支系族谱时统一更正!
明兴公第十一世孙 高致贤
2017年5月21日,岁次丁酉孟夏于深圳修改

祥勋:我拟以回复高军的方式将族谱字行中出现“贤”字重复的问题放在网上,提请本支系有谱书的宗亲自己纠正,并作为续修此谱时纠正的记忆。今天把修改稿再发给你,请你斟酌,看看有没有不妥的地方?若无不妥,我就发。谢谢!
致贤
2017.5.21.于深圳修改
高祥勋 2017/5/21 6:06:02
同意老祖公的建议。这是我们的疏忽,对不起家族。在这里向大家致歉。
贵州高致贤 2017/5/21 9:02:11
不用道歉,编辑、校对中的错漏难免,目的在于更正。总结教训就成了经验。坏事就变成好事。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祖孙同名的特别说明
二世祖与六世孙为何同名?
高致贤
明兴公所生三子:荫祖、应龙、应发。除应发迄今没有下落外,荫祖、应龙两房的子孙而今还主要居住在贵州大方县。
明兴公于明朝末年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辗转到贵州水西地区(现在的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落业后,拟定:
“应登世玉文,洪维朝堂明”十字作为明兴公后裔的字行(辈)。二房应龙公执行这原始字行。“应”字辈作为明兴公世系表的第二世。
种种原因,长房荫祖公改名张刘。便从他的下一代将这“十字字行”另序为:
“启世玉应洪,维朝发致忠。培元德永异,延寿庆其崇”二十字作为张刘公后裔的字行。
于是,原拟十字字行的第一代“应”字辈在荫祖(张刘)公后裔的二十字行中就成了第六世,这六世孙中也有一位应龙,两位“应龙”公之间相差五代。原因就在:长房与二房使用的前五代字辈不尽相同。
现在,外地有应龙公的后裔到大方寻根,我们只能用“老应龙公”和“小应龙公”来表述这两位应龙公之间的辈分关系。这种表述很不确切,但也很无奈。
为了让后人能将两位应龙公之间辈分及成因搞清楚,趁我们这些人还记得清楚的时候,一定要把情况写明白,不能让后代子孙再来分析、研究、猜谜语,甚至于以讹传讹了!
可喜的是:长房、二房使用的字辈到了第六世都是“洪”字辈,从“洪”字辈以下两房就将字辈统一为四十字,即:
启世玉应洪,维朝发致忠,麟祥显文武,凤瑞调和光;
富贵周时重,荣华圣道同,勋犹昭远大,德泽永昌隆。这二十字中的前五代也没有统一。
到2005年修明兴公支系谱时,编委又将本支系的字辈从四十字增改为一百字:
“启世玉应洪 维朝发致忠 麟祥显文武 德泽振家邦
礼信承祖训 仁义灿纲常 国泰安广宇 笃棋炳华光
尧廷焕伟道 诗书绍学隆 英杰怡季仲 先贤树博章
瑞时兴万岱 隽永耀大鹏 清波连恒沛 碧云顺黔方
富贵昭和盛 述怀明锦荣.福禄修厚远 延寿庆其昌”这一百字的前四十字也作了很多改动。如果不注意衔接,也会出现混乱。
写下这个记录,旨在说明我们明兴公支系的前六代人中有两位相差五代的“应龙”公的由来,绝不是为了追究谁的责任。这里还要说明一下:第二代应龙公的原始墓碑上的名字是“应龙”,而不是“荫龙”。所以,编委在谱书的荫龙的后面加注用名:应龙。
明兴公第十一世孙 高致贤
2017年5月21日于深圳

祥勋:我拟将我们前辈老人中的两位应龙公名字相同的成因和辈分之差说明如上,先请你斟酌,看看写清楚没有?若有不妥的地方,请你提出修改意见。谢谢!
致贤
2017.5.21.于深圳初稿
高祥勋 2017/5/21 6:06:02
同意老祖公的建议。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修好支谱尚不易修好总谱何其难
从明兴公支系相隔五代的应龙同名想到
高致贤
明兴公支系到我才是第十一世,可是,在前六世中,就有相隔五世的两位应龙公同名,细究其因,问题多半出在谱书字辈的随意变动上:别人的家谱怎么样?我不知道。可是,我们明兴公支系在正式修谱(2005年修纂《明兴公支系高氏族谱》)前后出现的一些必须改正或者作详细说明的问题,就足以说明修谱之难了!
明兴公于明朝末年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辗转到贵州水西地区(现在的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落业。所生三个儿子:长子荫祖,次子应龙,三子应发。除应发迄今没有联系上外,荫祖、应龙的后裔,而今仍然主要住在贵州省。
明兴公到大方后,为了后代子孙的代际关系不乱,还没有条件修谱之前就拟定:“应登世玉文,洪维朝堂明”这十个字辈作为明兴公后裔到贵州后开始使用的字辈。为了叙述方便,以下简称“字辈之一”。应龙公一支就执行这字辈之一。
但是,种种原因,长房荫祖公改名张刘。他的下一代就将“字辈之一”另序为:“启世玉应洪,维朝发致忠。培元德永异,延寿庆其崇”。以下简称“字辈之二”。这字辈之二就作为张刘公后裔使用的字行。
于是,字辈之一中的第一代“应”字辈,就成了字辈之二中的第四代,字辈一中的“应”字辈与字辈二中的“应”字辈相差五代,而且第六世中也有一位应龙,这就与使用字辈之一的应龙公同名了!为何造成两位应龙公之间相差五代?因为长房和二房使用的前五代字辈不尽相同,因而造成相隔五代的“应龙”重名现象。
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现象,祖人们又将字辈之二修改为:“启世玉应洪,维朝发致忠,麟祥显文武,凤瑞调和光;富贵周时重,荣华圣道同,勋犹昭远大,德泽永昌隆”这四十个字。以下简称字辈之三。
这样,长房的字辈之二和二房使用的字辈之一到了第六世“洪”字辈以下统一了。
但是,这又产生了一个新问题:长房后裔中一些字辈之二中的字辈,没有统一到字辈之三里,例如:2005年修明兴公支谱的两位主编:高元凯和高祥勋。他俩都是荫祖公的后裔,是同一辈分。为什么一个是“元”字辈,一个是“祥”字辈?高元凯还是按字辈之二取名,高祥勋则是按字辈之三取名了,两个都没有错。不过,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字辈统一修改之后,有些宗亲不一定知道重新修改的新字辈,仍然按修改前的老字辈取名。没有网络之前,宣传渠道非常有限,一个新的字辈编排出来,本支系的族人不可能都知道,就是网络通讯发达的今天,漏谱的人也不少。
到2005年修谱时,明兴公支系的编委又将字辈从四十字增改为一百字:
“启世玉应洪 维朝发致忠 麟祥显文武 德择振家邦
礼信承祖训 仁义灿纲常 国泰安广宇 笃棋炳华光
尧廷焕伟道 诗书绍学隆 英杰怡季仲 先贤树博章
瑞时兴万岱 隽永耀大鹏 清波连恒沛 碧云顺黔方
富贵昭和盛 述怀明锦荣.福禄修厚远 延寿庆其昌”以下称为“字辈之四”。
这字辈之四修谱前,族人也有基础,根据族人提议,由祥勋主编将字辈之三增修为字辈之四时,参照了谱书第7页上以前的那一百字。增修之后,又经族谱编委会讨论通过,以后使用这字辈之四。可是,其中的前四十个字也没有完全照搬字辈之三的那四十字。一些漏谱族人不知道有字辈之四,他们仍然继续使用字辈之三,甚至使用字辈之二者是肯定有的。
因为前述三次字辈修改,每次修改都不可能做到本支系的所有族人知道。所以,明兴公的后裔中就必然还有一些宗亲使用字辈之一,或字辈之二,抑或字辈之三的。他们使用的字辈与修谱后统一使用的字辈之四不同,但他们又确实是明兴公的后裔。例如,我们二房开始就使用字辈之一的“应、登、世、玉、文、洪......”,在两房字辈合并修改为字辈之三后,就没有“登”字辈和“文”字辈了。可是,二房应龙公就有儿子登明、登先;第五世中就有文凤、文彩等三十余人。谁也不敢说他们不是明兴公的后裔。因为字辈频繁修改,五代之内就出现字辈顺序颠倒和字辈缺失两代的情况。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明兴公从江西到贵州大方的十几代人,第一次编修支系族谱时,本支系的字辈之一到字辈之四这样三次修改变动中,出现不少需要大力解决的问题。不难设想,如果要修纂一部以县、市、省、全国区域性的同姓族谱,困难之大不可想象!前述这些问题,绝不只在明兴公支系中出现,其他支系,甚至于其他姓氏修谱的时候也可能遇到。
所以,我以为,先把一个地方的始迁祖支系的谱修好,再根据各地方、各支系的实际情况,由下而上、由少到多地适度扩大修谱范围,才能把族谱修好。动辄就修全国乃至于全球一个姓氏的统谱之类,是很不现实的。当然,作为一种学术研究是可以的,但那不能作为族谱通用。如果作为一个姓氏的统谱,很多问题是个人无法解决的,即使以民间组织出面,很多问题也是解决不了的,除非是掩盖问题、自欺欺人!
2017年5月23日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字数:41482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4-24 23:11:00

更新时间:2020-05-18 16:50:16

评论数:33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