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高致贤关于宗族札叙之连载(添加中)

高致贤关于宗族札叙之连载(添加中)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修谱杂谈及其它 百家会谈之九
高致贤/集
湖北高大海  : 我提出一点,请大家站在学术上讨论:“这说明不是根据两唐书,是根据比史料还要可靠的墓志铭。因为是下葬同时埋入墓中的”。我认为:只能对平民百姓,对有官职的人,能写进史书官的人。还是要用史书捡验。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是的,二者不可偏废,但要实事求是,不可一概而论。官史不写民家事,民间谱书不能靠官史。你说得对,要区别对待。
· 高洪光美国旧金山  : 高伯有机会再过来旧金山玩下,祝你旅途愉快
贵州高致贤 : 好的,谢谢洪光宗亲关心,这一次主要游西欧四国,附带浏览几个小国家。下一次游美洲再来看你!
山不在高  : 对先人的孝道不是说要烧多少纸钱,这是一种对儿孙的传统教育。古人云“死去元知万事空”,只要他们知道长辈对他们抚养的不易,只是传承我们高家的孝道,只要他们知道我们高姓有这样的优良传统就行。
贵州高致贤 回复 山不在高 : 是的,你说得很对,读来深受启迪,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自然人  : 尊敬的致贤宗亲,可否更具体写一下这些利用人们对于宗族热爱的心情,巧取豪夺,到处捞钱的人更多行径,不如从不捐钱、喜欢与名人照相等等
贵州高致贤 回复 自然人 : 我不过写个梦境而已,不知有什么具体事,也没有写什么具体事。
自然人  : 道出了很多高家人的心声
贵州高致贤 回复 自然人 : 是吗?
贵阳——陈小苏  : 高伯,别有用心的人很多,所谓统谱是违背常识,同姓根本有可能不是一家人,不相同的姓还有可能曾是一家人。这些人是借机捞钱,不讲科学。去年贵阳搞什么贵州陈姓大会,觉得好可笑,一些需要相互利用的人勾结在一起,可怜的是被忽悠的好心人。特别讨厌。我觉得认查得清的就行了。高伯此文有更多人看到就好了。
贵州高致贤 回复 贵阳——陈小苏 : 是的,现在有的人也在吃老祖宗的“大锅饭”,可悲可怜又可恨!
殷家溪.高继禹  : 致贤宗长好:看了您发的帖文,感到十分欣慰,。文章写的好,我给加力。点赞!标题巧妙,实事清楚,哲理清晰,打到七寸,但愿自对,摆正位置,按家规凡例做好高家事,弘扬优秀文化,是乃高姓之福也。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殷家溪.高继禹 : 希望把族宗事情办好,这是共同心愿!
百纳陈泽荷  : 高老早上好!我觉得“世系表”和“某人的第几世孙”是有区别的。世系表应该是家族世代相承相传的系统,从支系始祖开始算第一世,然后第二世.......按辈分往后延伸;而“某人的第几世孙”,应从某人的儿子辈开始算,儿子辈为一世孙,孙子为二世孙,曾孙为三世孙......因为某人的一世孙不能是他自己啊.这是我的愚见,还望赐教指点
贵州高致贤 回复 百纳陈泽荷 : 同识同感,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孙,即是后代的总称,本人是一世祖,孙应该从其下一代开始往下数,这样才合乎情理。如果连始祖那一代算,那不就成为没有祖的代代孙了?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骗 捐
高致贤

而今的诈骗犯罪屡见不鲜,诈骗伎俩花样百出,骗得社会公信力几乎等于零:人们不敢接陌生电话,不敢与陌生人接触,不敢接受陌生人的帮助,也不敢主动帮助陌生人,不敢签收来历不明的快件,但因诈骗防不胜防,很多人还是免不了受骗。为什么?有一种诈骗形式叫捐款,受骗的多是宗亲、乡亲等具有亲情的人。
有人冠冕堂皇地组织开展宗亲或乡亲活动,活动的内容之一就是捐款。记得有个叫高肃的秘书长,打电话邀请我出席北京宗亲会,告诉我会上要捐款表爱心,每人至少捐款2000元,多捐不限,我没有参加那会。后来听说,那次北京会议捐了一大批钱,有说十几万的,有说几十万的,不管多少,反正捐了一批款。理由是出版大通谱。
钱捐了,会散了,高肃携带宗亲捐款离开那个组织去另起炉灶,借口也是修通谱,结果通谱没有修出来,宗亲们的捐款打了水漂漂。我在QQ群里建议他公布宗亲捐款的收支账目,他一看到,就马上将我踢出他们的所谓官方qq群。高肃不见了,宗亲们的那一笔捐款不知去向了,组织那次会议的其他人也不说什么了!
据某某说:2012年华夏会几位会长到兰州颁谱,甘肃几位宗亲为大通谱再版捐5万多元,当时叫家协的会长收的钱。大通谱再版去年出版后,捐款人一直跟忠诚会长要谱,但他只是说正在催要,前后已经两年了,至今还没给谱!!!总不能叫我们再掏钱买谱吧???全国的会长总不会骗我们下面的宗亲吧!!!
这个具体情况我不知道,只是网友提供的消息,不做依据,姑妄听之。不过,这种情况我也亲历过,浙江玉环会议上,我也为大通谱的再版捐资500元,会上捐款的不只我一个。大通谱再版全国上架销售了,常识告诉我们:上架销售就有利可图,好像大通谱再版的定价也不到500元。可是,我捐了500元,迄今也没有得到再版的大通谱。我以为,既然要宗亲捐资再版大通谱,大通谱已经再版上架销售,不给捐资人的书,这不是就有“骗捐”之嫌吗?
也许有人会说,组织接受捐款不会乱用的。我以为恰恰是某些组织捐款最混乱,捐款人只知捐款,不知捐款去作何开支,正好被人钻空子,贪污挪用。不要说这种松散型的民间宗族组织,就是红十字会接受的捐款都有被贪污挪用的。心里话:这些组织捐款的初衷并不坏,但因对于捐款疏于管理,钱到手之后,怎么用也不用向捐款人交代,无人监督管理,爱咋用就咋用。于是有的人见财起意,捲款离开原来的组织自立门户,任意使用捐款;有的中饱私囊,抑或中间环节挪作它用。连全国向奥运会捐款中都难免出现这种问题,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们是动机效果统一论者,不管你的捐款动机如何,只要不按捐款的目的使用,不向捐款人公开使用账目和使用结果,违背捐款人捐款的意志,就属于骗捐!就是诈骗行为!
常言说:“要得弟兄亲,随时把账清”。所以,宗亲们捐来再版大通谱的钱交了,大通谱再版上架销售了,捐款人没有得到大通谱,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这里,我只说“捐修”问题。至于那些“捐官”的,捐多少钱买个什么官;“捐名”的,多少钱登照片,多少钱登多少页码,那是明码标价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不是兑现,我不知道,那就不在本文所述之列了!
2017.6.4.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几世孙怎么算? 百家会谈之九
高致贤/集
高秋根  : 致贤宗亲好!我在1995年参与续修皈仙高氏族谱画吊线图的时候,曾傻傻地以为,第一世孙应该是从始迁祖的孙子算起。如果我是专家,这或许会被公认为第三种学术观点!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秋根 : 秋根宗亲好! 看到你这个评论,不禁想起与我的初识不约而同,当时认为第二代是子,第三代才是孙。所以,始祖的第三代才算孙辈的第一世,也就是说,第三代开始算始祖的第一世孙,从此往下数。这样计算似乎也有一些道理,“这或许会被公认为第三种学术观点”,我想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吧?
高秋根  : 现在我个人是支持第一种观点,也就是咱族谱(甚至是所有姓氏族谱)的沿袭!为什么呢?这里要区分两个关键词:世和孙。世系表中,都是写多少世,不带孙字的。理所应当,始迁祖是第一世,以此类推。说某人是始迁祖的第几世孙一般出现在序言或详传中,这也很好理解,肯定至少是从始迁祖的孙子(也就是第三世)以后才可能这样说,始迁祖的儿子总不可能说我是始迁祖的第二世孙吧?说是第二世才于情于理。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秋根 : 秋根宗亲,你支持第一种观点的理由已经说清楚了,我信服。始迁祖的第二代的名字出现在碑、铭、文中之时,都是“子”。绝不会出现“孙”之称谓。我们完全可以排除世系表中的第二世有“孙”之称谓。这样称始迁祖的第几世孙的人。首先他在世系表中是“第几世”,而后说明其身份是“孙”。反过来说,就是,这个孙在本支系的世系表中属于第几世。
高秋根  : 第几世孙,“世”在前,“孙”在后,重点是“第几世”!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秋根 : 对。第几世孙的关键是:“世”在前,“孙”在后,重点是“第几世”。这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谢谢你的惠评,使我深受启迪,茅塞顿开!
高庆礼 山东淄博  : 字辈变更是一大忌讳,理清来龙去脉,功德无量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庆礼 山东淄博 : 一代修谱人的轻率,贻害无穷,拟定字辈,弄清支脉、理顺代际关系是很重要的。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心中无冷病不怕吃西瓜 再议清理捐款收支账目
高致贤
我于2017.6.12发出《建议公安民政部门清理骗捐》一文后,高路加于2017/6/15 18:07:26发表了《就高致贤宗长提出的问题做几点说明》、高公仆于 2017/6/18 22:26:32发表对于他经手《收支捐款的公示》。我的建议是对整个社会捐资而言,绝非指某地区、某行业,更不是指某个姓氏的某种捐款问题。路加能够因此对于高姓宗亲的一些组织捐款情况加以说明。他俩作为宗族组织一个的会长和一张小报的编辑,能这样重视采纳群众意见,令我敬佩!
古人云:要得弟兄亲,时常把账清。捐款账目不清,影响宗族团结,可是,有的人捂着捐款账目不公布,谁提清理捐款,就批谁破坏宗亲团结。可见他们是借维护团结之名来掩盖骗捐之实。心中无冷病,怎怕吃西瓜?只有骗捐抑或账目不清的人才怕公布捐款账目!
现将高公仆的《公示》和高路加的“几点说明”分别附后,供关心的读者参考。
附高公仆的《公示》
因时间和经济原因,决定今年信息报暂出一期,增加12个版面。字体号用四号便于老人看
根据高致贤作家于2017.6.12发出的《建议公安民政部门清理骗捐》一文。提出清理捐款、公示捐款人、数额的意见。现就我们为出版《南平皈仙高氏信息报》所收捐款情况做如下公示:请宗亲们校对监理。
为《南平皈仙高氏信息报》捐款名单:
重庆合川高氏寻祖团: 2000元
永新白堡高家: 1900元
泰和上圮白马田: 高嘉铭: 2000元
泰和县白马田 高扬材: 1000元
万安县城: 高亦煦: 1000元
泰和县白马田 高公益: 800元
遂川县新江乡 高绍球: 500元
吉洲区白塘 高国范: 500 元
泰和县白马田 高扬循: 500元
泰和县白马田: 高本谏: 500元
泰和县瓦居: 高吉祥 :500元
万安高陂: 高泽民: 500元
青原区新安高家: 高书仕: 500元
青原区新安高家: 高仕校: 500元
泰和桥头镇: 高镇中: 400元
万安高陂谷中: 高宝玉: 300元
遂川于田堂镜: 高文生: 300元
泰和县邂逅岭: 高承渠: 200元
合计/总收入:13900元// 其中泰和5900元/重庆 2000元//永新:1900元
万安/1800/元 遂川800元 //青原1000元 //吉洲500//元
《南平皈仙高氏信息报》经济运行情况:
收入:13900元
付出:10752元/其中:
出版印刷费:8000元;(二期100份、另含年画500张)
招待宗亲伙食1180、住宿812、合计:1992元/
邮寄各地快递费:32次/428元//
采集资料、待客车费332元
合计:10752元//品除
余额:2248元为第三期印刷费
《南平皈仙高氏信息报》编委会 高公仆
截止2017/6/
附高路加的“几点说明”
就高致贤宗长提出的问题做几点说明
高致贤宗长于2017.6.12发出《建议公安民政部门清理骗捐》一文。提出清理捐款的意见有道理。一概指为“骗捐”,则事实不够清晰准确。这也难怪。
这里就我所知高研会收捐款情况做一些说明。首先说明,我自2006年发起创建高研会至今,始终坚持不收钱,不摸钱,不批准用钱。也就是从未管过钱。
顺便说明,近日高氏某些微信群出现宗亲互相诽谤辱骂,甚至冒名发帖,篡改他人发言的现象。严重损害了高家风气和形象。这些都是不能容许的。希望各方克制,不再发生这种不利高家团结的做法。我本人一再要求高研会成员绝不可介入宗亲间的谩骂,只可针对歪曲诽谤行使公民权利,说明事实和真相。这里不谈这方面问题。
要说明高研会收捐款问题,需要同时说明作为背景的高研会发展的四阶段:高研会,中国高研会,华夏高研会,中华文促会高研会。
一,2006年,由作为高姓历史系统研究第一部著作作者的我发起,在温州高氏支持下创建了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在7.23于温州召开的是否召开高研会成立大会的讨论会上,决定由我负责邀请浙江以外全国各地代表。我邀请的唯一老板志超董事长参加了11月24--25日的第二次预备会议和成立大会。我向全国代表介绍并推荐志超担任会长。我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我请志超董事长帮忙负责经济,财务。我可负责组织,宣传,研究。我提出,高研会的终极任务是编修大通谱。在志超任会长,我任秘书长的此阶段,宗亲的所有捐款例如每次大会上宗亲的捐款全部由志超负责收取保管并负责支出。
二,2008年,我在高研会第三次全国大会上提出大通谱编纂计划稿,获全体通过。我和志超约定,我负责组建编委会修谱,志超负责组建理事会接收并保管宗亲支持修谱的捐款。
三,2009年4月,经剑锋联系,占祥部长同意担任大通谱编委会主任。12月,召开最后一次修谱编委会会议,全部收齐各组谱稿。志超也收到近百万修谱捐款。此时,会议底下出现要志超取代部长担任编委会主任的活动。会上,所有发言人都认为占祥担任主任是最适合的。并确定了52编委的任职名单。
四,志超掌握的修谱捐款支持了编委会三次修谱会议和几位编委(不包括路加总编)的考察费用。但未支持已完成的总谱卷的出版印刷。编委会第一次会议是我请广州杨荷村高氏出钱出力支持召开的。志超收到的第一批修谱捐款也是在这次会议上。负责理事会的志超发布规定,包括凡捐一千元的赠谱一套。
五,2010年8月28日,志超召集并主导了长沙“会长会议”,上午通过了原高研会分为由路加负责的高研会和由志超负责的宗亲联谊会。
六,2010.9.12,志超在临淄主持高傒墓立碑仪式,碑正面所刻志超头衔与前不同,变成“中华高姓宗亲联谊总会会长”。碑背面路加的头衔是“中华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表明长沙会议决议已被志超付诸实行。
七,2010.10.5,北京宗亲发起召开“中国高研会申办挂靠会议”。路加出席讲话表示支持,并声明不担任任何职务。会议确定德原任会长,高肃任秘书长。
八,2011.3.27,志超在厦门召集“大通谱编委会议”,实际到会的原编委不足五分之一。
九,3.28,家谱网发布3.27会议决定:占祥部长改任大通谱总顾问,志超任编委会主任,路加的总编职务罢免,重组大通谱编委会。
十,4.5,中国高研会发布通告,声明支持占祥为主任路加为总编的大通谱总谱卷的出版。组建以剑锋为理事长的出版理事会,负责重新筹款支持出版总谱。
十一,2011.8,《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卷》由作家出版社出版。8.20,举行了出版庆典。当天宗亲又有捐款,由秘书长高肃收取。10月,高肃脱离中国高研会常务理事会。
十二,从11月起,由剑锋理事长先寄谱到各地,首先由德原会长带队到甘肃颁谱。其后由路加带队到各地赠谱。路加带队到各地赠谱从未收钱。
十三,2012.2,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批准成立华夏高氏文化研究会,德原任会长,剑锋任秘书长。4月,路加任执行会长。
十四,2013.10.12,在广州召开华夏高氏文化论坛,宗亲又有捐款,由会长保管并批准支出。
十五,2014.8.1在池州召开华夏高氏文化论坛,会上也有捐款,主要用作会议用款。少量余款仍由会长保管。
十六,2014.11,志超为编委会主任,若敏为总编的《中华高姓总谱》付印,但使用了伪造的出版页,后遭国家部门查处。
十七,志超后来继续收修谱捐款。
十八,2015.12.5,在玉环召开华夏高氏文化论坛暨支谱頒谱会,期间由德富主持召开了华夏高氏文化研究基金会成立会议。这笔基金是专款,由基金理事会掌管。至今本息分文未动。
此后,华夏高研会未收过捐款。
十九,2016.8,由齐鲁书业公司负责对《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再版发行。
二十,2016.2.26,在北京召开华夏高研会第七次常务会议,决定德原改任荣誉会长,路加任会长,晨生任执行会长。
二十一,2017.2.16,中华文化促进会批准成立高氏历史文化研究会,路加任会长。晨生,文中任执行会长。文促会高研会迄今未收过捐款。
由以上事实可知,路加自创建高研会至今,从未收过钱,摸过钱,批准使用过钱。也就是从未管过钱。路加也从未卖过谱。
高路加2017.6.15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高军公布的宗亲捐款记录
高致贤

捐款名单

高(文)军…50…核桃路海
高祥福…100……大方兴隆
高显文……50…贵阳白云区
高林勇……50…黔西太来
高(显)燊…50…东关白泥
高林瑾…100…核桃路海
高林芝…20…核桃中坝田
高显云…50…
高(林)猛…30…
高祥伦…20…黔西素朴
高祥俊…50…清镇卫城
高斌……50……
高祥贵…20…黔西铁石
高(显)勇…50…大方达溪
高(显)训…50…大方上坝
高祥新…50…大方兴隆石板
高祥茂…50…长石水塘(小 勇尔)
高(祥)祥……50……
高文才…10…核桃路海
高(文)菊…10…核桃路海
高林江…50…核桃路海
高(显)亚…50…核桃路海
高祥付…50…大方长石
高显军…10…大方八堡上坝
高(祥)继…20…核桃路海
高祥友…50…暗流下坝
高照()……20……
高文秀…20…核桃锅厂
高(祥)霞…36…核桃路海
高楠(林)…200…核桃中坝
高(显)印…10…兴隆上坝
高()华…12……
高显军…30…大方瓢井
高林方……20……
高祥富…20…大方达溪
高(致)伦…150…修文六桶
高显平…100…大方八堡海龙
高祥松…100……核桃中坝田
高(林)俊…20…黔西太来
高祥贵…20……大方达溪
高显明…100…大方八堡海龙
高林爱…20……核桃中坝
高祥贵……30……
因为有明天……68……
高林欧…20…核桃中坝
高林鸿…50…大方石板青山
高祥礼…50…大方八堡海龙
高林群…50…黔西(老家大方兴隆菱角)
高显运…20…核桃路海
高(祥)美…20…核桃路海
高(林)娇…20…中坝田
高(祥)江…20…中坝田
高文雯…2…核桃路海
4月2日合计(2408)

高林迅…20…大方兴隆菱角
高林贵…100…贵阳王家桥
高文琴……10……
高祥海…50…长石水塘献山(小海军)
高祥永(在车上结缘遇到好心人大姐爱心捐款)30元,好人一生平安!高姓家族向无名好心人致敬!
高祥永…50…长石水塘
高庆才(林字辈同辈)……20……
高林冲…20……长石穿洞
高林兴…10…黔西素朴
高跃贵…20…金沙(不是明兴公后裔),向你致敬
高(显)旭…20…核桃路海
高祥云…200…大方兴隆青杠
高文启…20…核桃路海
高(显)军…10…核桃高枧
高林前…100…大方兴隆菱角青杠
高(林)跃…50…核桃中坝
高祥贵…10…老家路海(现在居住达溪坝子)
高祥萍…50……大方核桃
高林巧…30…核桃中坝
高浪爸爸…20……
高文英…20…核桃锅厂
高祥勇…30…核桃中坝
高祥勤……100……长石水塘
高(林)军…50…大方兴隆菱角青杠
高(显)军…20…兴隆上坝
高超(金沙)……50……
高(祥)建…60…大方兴隆菱角青杠
高祥英…50…大方兴隆菱角青杠
高林寄……50……核桃路海
高祥永…50…大方长石
4月3日(合计1320)

高祥辉…20…大方长石
高(显)斌……10……
高显琴…50……东关白泥
高(祥)鹏…20…核桃路海
高林海…20……核桃路海
高(祥)杰…20…核桃路海
高(显)伟…50…兴隆石板苏家箐
高祥龙…100…大方兴隆菱角青杠
高(祥)翔…20…核桃路海
高祥银…100…住贵州平坝区
高(祥)祥…40…核桃中坝
高文翠…20…核桃路海
4月4日合计(470)

高林文…50…中坝窖厂
高显章…20…兴隆上坝
高林松…20…黔西素朴
高(祥)迪…50…兴隆石板青山
高显举……20……
高显中……50……
高显勇…200…大方
高强发(祥)…20…核桃路海
高林远…20…大方兴隆
高文贵…20…核桃路海
高(林)华…20…兴隆青山
高祥品…50…兴隆石板白泥
4月5日合计(530)

总合计(4728元)


注:辈分不分先后
祝好人一生平安!
高军核桃乡人 2017/6/22 8:45:38
贵州省毕节市清水中学的一名学生,名叫高浪......但是全家人都期盼着高浪能早日康复!
第一期
总合计(4728元)已转出

第二期捐款名单

高(显)婷…50…
高显康…20…
高(显)建…20…
高显伦…50…达溪果寨
高林鹏…100…兴隆菱角青杠
高显香…50…核桃路海
高祥贵…1.93…大方达溪
4月6日(合计291.93)

高文钰…600…大方
高祥贵…50…大方达溪
高(麟)洪…50…大方兴隆
高(文)丽…20…核桃路海
高显江…30…
高林庆…20…长石水塘现山
高祥菊…10…
高显平…50…大方核桃路海
高林贵…5…核桃中坝
高(林)林…200…长石木窝
4月7日(合计1035)

高()磊…29…长石水塘
高祥志…20…长石水塘
高(显)坤…20…核桃蚂蚁沟
高文平…16.66…核桃蚂蚁沟
高(忠)勇…6…大方中坝田
高文军…10…核桃锅厂
高显庆…50…核桃蚂蚁沟
高显福…10…核桃蚂蚁沟
高(林)斌…200…阿市乡
高林胜…50…长石水塘现山
高显文…50…兴隆上坝
高(显)坤…5…
高林海…1…
高洋…1…
高祥信…10…松山
高(文)来…7…核桃
高文伦…10…核桃路海
高祥勇(罗运菊)…10…
高祥勇(张琴)…15…
高祥勇(茂茂)…10…
高显跃…20…核桃
高林贵…2.03…贵阳王家桥
高文均…50…核桃路海
高定宗…20…核桃中坝
高(祥)军…100…双山
高(显)婷…200…
4月8日(合计922.69)

高显攀…20…兴隆上坝
高(祥)刚…20…长石水塘
高(文)海…50…核桃路海
高(林)松…100…核桃路海
高林亮…50…大方达溪街上
高祥贵…10…黔西铁石
高祥俊…50…清镇卫城
高林彬…50…核桃路海
高文来…5…核桃
高祥勇(潘虹)…5.20…长石水塘
高祥勇(敏敏)…5.20…长石水塘
高显燊…50…东关白泥
高顺宗(忠)…200…核桃中坝
高(林)楠…200…核桃中坝
高文才…50…核桃路海
高(林)健…50…中坝田
高(忠)勇…10…大方中坝田
高显运…20…核桃路海
4月9日(合计945.4)

高林琰…200…核桃路海
高祥浪…50…核桃中坝田
高致伦…30…修文
高林冲…20…毕节
高林琰…100…核桃路海
高春……10……
高(显)印…20…兴隆上坝
高(显)婷……朋友(白宇)……100……
高琴…10…长石水塘
高(林)甫…30…核桃中坝
高显福…10…核桃蚂蚁沟
高显庆的朋友(王虎)…66.66…核桃蚂蚁沟
高祥华…5…长石水塘从山组
4月10日(合计651.66)

高祥金…50…长石水塘从山
高祥艳…123.45…长石水塘(居住八堡)
高祥付…9.9…长石(朋友刘海)
高祥付…50…长石(朋友高金凤)
高祥付…24……长石(朋友王犇老师)
高祥付…30…长石(朋友小密)
高文伦…20…核桃路海(朋友范文良)
高祥伦…20…黔西素朴
高(祥)沙……10……
高显福…10…核桃蚂蚁沟
4月11日(合计347.35)

高(祥)静…50…长石水塘丛山
高祥贵…50…长石新建
4月12日(合计100)

高(祥)文…100…长石水塘
高显书…100…核桃蚂蚁沟
高祥富…30…核桃路海
4月13日(合计230)

4月14日…………

高林艺…50…核桃中坝田
高林啸…50…核桃中坝田
高林江…50…核桃路海
高祥仁…20…长石华山
高林亮…50……
高祥军…20…核桃路海
高忠银…50…核桃中坝田
4月15日(合计290)

高祥富…20…核桃路海
4月16日(合计20)

高显举…20…
高(祥)军…50…核桃木寨
4月17日(合计70)

高文来…8…核桃路海
高林凤…50…核桃中坝田
4月18日(合计58)

4月19日到5月17日无捐款记录(没有人捐款)
总合计(4962.03元)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修谱不必贪大求全
学 适为《曹氏显承堂族谱》序有感
高致贤

在民间大兴修谱之风的时候,有幸读到胡适先生为《曹氏显承堂族谱》所作之序。此序明确指出“中国的族谱有个大毛病,就是‘源远流长’的迷信,没有一个姓陈的不是胡公满之后,没有一个姓张的不是黄帝第五子之后,没有一个姓李的不是伯阳之后。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后,不知古代那些小百姓的后代都到哪里去了?”,“我希望以后各族修谱,把那些‘无参验’不可深信的远祖一概从略。每族各从始迁祖数起。始迁祖以前的但说某年自某处迁来,以存民族迁徙的踪迹就够了。各族修谱的人应该把全副精神灌注在本支派的系统事迹上,务必使本支派的家谱有‘信史’的价值。要知道修谱的本意是要存真传信;若不能存真,不能传信,又何必要谱呢?”深感对如何编修家谱很有指导意义!
时下修谱,有一种贪大求全、求总、求通的倾向,家谱没有修好就修支谱;支谱没有修好就修族谱;甚至于就要修总谱、通谱。这是一种急于求成的表现。正如民间说的:还没有学爬就要学走,难免摔跤!主编摔跤不要紧,在游泳中学会游泳。问题在于砖瓦不够就要修大厦,没有基础就要建楼阁,难免生产怪胎。这种先天不足的怪胎并不奇怪,只要承认其先天不足,可以做些后天补救,使其活在世上。可是,主编不承认其谱为怪胎,还要将其乔装打扮为“仙子”,给其穿上皇帝的新衣,纠集一伙人强行将其推到太师椅上,强求族人顶礼膜拜!只能说好,不能说坏。说好者,封官晋爵;指出其不足的,就要遭受其喽啰谩骂!
将一个姓氏的族谱整合作为一种姓氏文化研究是不错的。问题在于,有的人(有人称之为“谱托”)将一种研究成果当做行政命令来强贯硬推,要求族人执行!引起族人反感!将好事变为坏事!
建议,动辄就要修全族统谱的主编们也来读一读胡适先生这篇序言吧,也许对于编修族谱会有一些帮助。
附胡适先生为《曹氏显承堂族谱》序于后:
胡适《曹氏显承堂族谱》序
绩溪旺川曹显承堂是族中一个支厅,今年修成支厅的家谱。厅里有许多人是我的亲戚朋友,他们要我做一篇序。我想他们不肯捏造几个大人先生的序,反要我作序,这是他们的一番好意,我如何好推辞呢?
我是很赞成曹氏诸位先生修支厅分谱的。为什么呢?因为支厅成立以来不过十几代,年代既近,系统容易寻找,事迹自然信实可靠。况且支厅修谱,事轻费微,可以随时续修,不须受别支牵制,以致年代久远,到头仍旧不能成功。
中国的族谱有个大毛病,就是“源远流长”的迷信。没有一个姓陈的不是胡公满之后,没有一个姓张的不是黄帝第五子之后,没有一个姓李的不是伯阳之后。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后,不知古代那些小百姓的后代都到哪里去了?
从黄帝、尧、舜、文王、周公到于今,四五千年了。古代世族授姓的制度,经许多学者考订,至今不能明白。谁能知道古代私家相传的系统呢?荀卿去古未远,他已说:“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久故也......故文久而灭,节族久而绝。”韩菲也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二千多年前的荀卿、韩菲尚且如此说法,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如何可以妄信古人之乱说呢?
古人对于家谱也有很慎重、很老实的。如颜真卿作元次由的墓志,直说元氏是拓跋的遗族。其实,汉、晋以来,西北、东北的低级民族侵入中国,和中国人杂居,旧久都同化了。现在中国的民族,照人种学的眼光看来,实在是一个极复杂的民族。如果当初各姓都老老实实的把本族的来源记在族谱上,我们现在研究中国的民族,岂不省了多少事吗?可惜各姓各族都中了这种“源远流长”的迷信的毒,不肯承认自己的祖宗,都去认黄帝、尧、舜等等不相干的人作远祖。因此中国的族谱虽然极多极繁,其实没有什么民族史料的价值。这是我对于中国旧谱的一大恨事。
因此,我希望以后各族修谱,把那些“无参验”不可深信的远祖一概从略。每族各从始迁祖数起。始迁祖以前的但说某年自某处迁来,以存民族迁徙的踪迹就够了。各族修谱的人应该把全副精神灌注在本支派的系统事迹上,务必使本支派的家谱有“信史”的价值。要知道修谱的本意是要存真传信;若不能存真,不能传信,又何必要谱呢?
此次曹显承堂修的是支谱,是一种小谱。我以为这种法子很可以供别支别姓仿行。将来中国有了无数存真传信的小谱,加上无数存真传信的志书,那便是民族史的绝好史料了。
(1919年7月31日)
注:这是90年前胡适为邻村——绩溪旺川村曹氏支祠写的谱序。是不是对编通谱成风的当下有启迪、指导作用?
明经胡氏 2009-08-25 18:01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高姓祖宗溯源第一至第九十六世(修正稿)
按:本人在台州高氏宗谱考补(一)——白水洋高川从始祖高骈而向上溯源、向下延伸清理世代的基础上,我又从入赣始祖高崇文那里往下逐代清理到我支系的入黔始祖高智璧(高明兴)的脉络。而后从入黔始祖明兴公开始往下清理,一直请到我们致字辈(到贵州这十余代,每代都有碑记),下面还有五六世未写入。终于将我们这个支系从姜太公以来的百余世的脉络理清了。现发于后,供族人参考,若有漏误之处,请族人纠正、补充,使之臻于完善。当然,这仅是我们明兴支系的。如果各个支系都清理清楚了,我们整个宗族的脉络就清楚了!
姜太公之96世孙高致贤2012年2月12日记于深圳初稿

01世 齐太公(姜尚,字子牙)

02世 齐丁公(姜彶)


03世 齐乙公(姜得)


04世 齐癸公(姜慈母)

05世 齐哀公(姜不辰)、胡公(姜静)、献公(姜山)

06世 齐武公(姜寿,献公子)

07世 齐厉公(姜无忌)
08世 齐文公(姜赤)
09世 齐成公(姜说)、公子高(文公次子)
10世 齐庄公(姜购)、公孙癸受(高子)
11世 齐厘公(姜禄甫)、高傒(癸受子,字祖望,谥敬仲)
12世 齐襄公(姜诸儿)、齐桓公(姜小白)、高庄子(虎)
13世 齐惠公(姜元,桓公子)、高倾子(顷)、高酀
14世 公子祁(惠公子,字子高)、高宣子(顷子,名固)、高式(酀子)
15世 姜虿(字子尾)、高厚(固子)、高偃(式子)
16世 高强(姜虿子,字子良,后世不详)、高子丽(厚子)、高张(偃子)
17世 高止(子丽子,字子容,出齐奔燕)、高良夫(张子)
18世 高竖(止子)、高柴(良夫子,厚余堂始祖)
19世 高鱼(竖子)
20世 高彄臧
21世 高石
22世 高般
23世 高赫、高赭
24世 高宽(赫子)、高穹(赭子)
25世 高峻、高量(宽子)、高严(穹子)
26世 高奉名(峻子)
27世 高鼎
28世 高邑
29世 高成
30世 高则
31世 高不疑、高不识
32世 高兴(不疑子)
33世 高然
34世 高晖
35世 高洪(东汉渤海太守,渤海高氏始祖)
36世 高茂
37世 高瑞
38世 高褒(字宣仁)
39世 高韦
40世 高承(韦子,字文休)、高悝(瑞曾孙,广陵高氏始祖)
41世 高延(承子,字庆寿)
42世 高纳(字孝才)
43世 高达(字式远)
44世 高约、高乂、高隐、高汉
45世 高瞻(约子,渔阳、辽东高氏始祖)、高庆(隐子)
46世 高展、高敬、高泰(庆子)
47世 高谠、高颐(展子)、高韬、高湖、高恒(泰子)
48世 高佑(谠子)、高允(韬子,北魏宰相)、高真、高各拔、高谧、高稚(湖子)


49世 高振(佑子)、高树、高翻(谧子)

50世 高表(振子)、高欢(东魏宰相,北齐神武帝)、高琛(树子)、高岳(翻子,封清河王,官至左仆射、太尉)。

51世 高衡(表子)、高澄、高洋(欢子,北齐文宣帝)、高劢(岳子,北齐乐安王,曾任左仆射)。

52世 高冯(字季辅,唐朝宰相)、高士宁、高士廉

(劢子,唐初名相高俭,赐爵申国公,贞观二十一年病死,时年七十二)。

53世 高履行

(娶高宗东阳长公主,历任户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卫尉卿,进加金紫光禄大夫,袭爵申国公)、高至行、高纯行、高贞行、高审行、高慎行。

54世 高璇、高瑾(履行子)
55世 高绍、高术(璇子)、高丕、高迁(瑾子)
56世 高卿、高崇文(唐威武王、渤海郡王)、高子羽(迁子)

崇文:(赣1世)〖ZK(〗郢子,登唐宪宗朝台阁,交荐擢神策史,以平蜀功封南平王,复进太尉同平章事,兼西南诸道节度使。食邑三百户,谥忠武。配蔡。生子二:承简、承业,女

57世 (赣2世):承简:〖ZK(〗生唐德宗贞元十六年,登敬宗宝历丙午进士。擢刑州刺史,迁左相都神衙。兼都虞侯左卫将军,兼御史中丞、密国公。配赵氏,封郡夫人。详世宝及韩公《华岳题名·赵仆谢公墓铭》。〖ZK)〗
58世 (赣3世):骈:〖ZK(〗字千里。生唐宪宗元和十年。历任西川节度使加检校工部尚书。复授节钺,为天下都统,领盐铁转运使,兼中书令,封南平王,谥武昭。配郭汾阳孙女,赠夫人。〖ZK)〗
59世 (赣4世):昂:字冲霄,生唐文宗太和九年。补徵仕郎。葬吉阳皈仙大岭背。配蔡,继令狐氏。
60世 (赣5世):〖WB〗亿霞:〖ZK(〗字安民,生唐宣宗大中十年。登僖宗甲午进士,任韶州军事判官。因天下多故,无复仕意,始家吉之皈仙。配郑,封县君夫人。〖ZK)〗
〖DW〗亿云:〖ZK(〗登唐广平二年进士仕,至潭州都督长史。因天下多故,始家吉之皈仙。以赀雄里,号十万君。居家有诗曰:“马蹄不踏他人地。明月清风一百家。”配黄。〖ZK)〗
61世 (赣6世):〖WB〗珪;{璫、玟}注:此括弧{}中的为同代兄弟名。下同。
62世 (赣7世):影。{杉}怀疑是“彩”字之误,存疑。
63世 (赣8世):延安。
64世 (赣9世):赡。
65世 (赣10世):子通。{子遵、子逸}
66世 (赣11世):邦直;{邦道}
67世 (赣12世):克仁;{ 克礼、克义}
68世 (赣13世):复元。{复和、复璧}
69世 (赣14世):惠;
70世 (赣15世):国林。{国翰、国用}
71世 (赣16世):节斡;{节文}
72世 (赣17世):叔文。{叔x、叔清}
73世 (赣17世):月山。
74世 (赣19世):文达。{文通}
75世 (赣20世):景瑞。{景祥}
76世 (赣21世):尚文。{尚德}
77世 (赣22世):宏远。{宏达}
78世 (赣23世):存昌。{存信、存玉}
79世 (赣24世)好忠;{好荣、好洁、好净}
80世 (赣25世)英[崇华];{钥〔崇举〕、铃〔崇和〕、镳〔崇盛〕、钧〔崇重〕、铨〔崇选〕、钱〔崇严〕、钺〔崇钺〕}
81世 (赣26世)济;{源}
82世 (赣27世)樱:
83世 (赣28世)灼[仁亮]。{燎〔仁望〕、焰〔仁明〕、燧〔仁用〕、炳〔仁光〕、炬〔仁意〕、炯〔仁周{。}
84世 (赣29世)义崇;{义邦、义钧、义立、义宪}。
85世 (赣30世)汝缙;{汝循}。

明兴公为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现桥头乡高市村迁入贵州大定府的始祖。
高明兴,原名智璧,明兴乃入黔落业大方用名。明熹宗天启年间生于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高行乡(今桥头乡高市,又名湖洲)高家村,系江西吉水皈仙高氏一世祖唐南平忠武王高崇文31世孙。明兴公于明崇祯末年离开江西泰和本土(据泰和县志载:时清兵已入泰和,且桂王政权曾复江西地,赣江水系溢发水灾,另明朝时亦有往云贵移民之策),一路艰辛,辗转至大定(今大方)县城北门落户。公卒葬于大定北门螺蛳塘,原有碑记。2005年后因螺蛳塘一带公用修建贵州宣慰府,族人将明兴公及萧氐祖母墓迁葬于大方县竹园乡海马(宫)村观音山麓!同时同地迁葬同一地方的还有应龙公及李氏婆。

86世 (黔1世)智璧[明兴];{智麟}。

87世 (黔2世)应龙荫龙,配李氏。{张刘〔荫祖〕、荫发}。
88世 (黔3世)登先;配党氏。{登明}。
89世 (黔4世)世哲,郝氏;{世位、世儒}。
90世 (黔5世)瓒,韩氏:{瑜}。
91世 (黔6世)文宗,配周氏、韦氏;{文盛、文华}。
92世 (黔7世)洪相,韩氏。
93世 (黔8世)维田,配任氏。{维璧、维棋}
94世 (黔9世)朝伦,配任氏。{朝纪}。
95世 (黔10世)发全〔宝臣〕,配文满贞。{发银}。
96世 (黔11世)致贤,配明凤翔。{致珍,适罗世鹄;致德、妻刘祖明;致金〔万民〕、陈芙蓉:致美、徐正英;致才、黎祖芬;致香、杨继君。致仙,适余明禄;致刚、致贵}。

注:崇文公入赣之前的祖人迁徙情况尚未查清楚,故将其笼统归为一段,计56世;
由崇文公到明兴(智璧)公为一段,计29世;
由明兴公到致贤暂计为一段。计11世。
公元2012年2月11日(阴历壬辰年正月二十日)记录于深圳宝安。

修改更正特注:原表中的“57世 (赣2世):承简:〖ZK(〗”中的(赣2世)错为(赣1世),经秋根、大海宗亲指出,特作改正。即是将承简公更正为(赣2世)后,以下赣的世系顺延往后照推一世。特此说明。对不起大家。
高致贤2017年9月9日于大方更正。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老生常谈捐款事 不知捐款何处去
高致贤/集
高利超 :致贤宗长,我想给你提个醒!我了解华夏研究会,凡是有人给你提供材料,请勿必考量送料者的立场,和他们背后的居心!一句话,千万别被私利者指使,你多次写的暗指关于华夏研究会成员的多数不实,有鸡蛋挑骨头嫌疑!多年了!我知道你是善良正直的,但消息来源需要再三斟酌!
凡是有正义和良善之宗亲我们慢慢来!维护传统之路遥远啊!改变山河易,人性难!私利者固有的贪欲心里同样难更改!为维护中华传统文化!为宣扬弘扬正能量而努力!抵制抵抗一切虚伪者!抵制享乐私利贪欲者以及非正义者的伪善言行!
为区分善恶,分辨真善美丑与恶,我们得多学习,才能有分析和善辨能力!   愿我高氏凡拥有私利享乐主义思想至上的宗亲早日抛弃私利享乐主义!以大爱正直无私从善如流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我高氏列祖列宗!给子孙做好榜样!
贵州高致贤 :你说得有理。不过,我是宗亲“两会”的非组织成员,不了解各会的活动情况,对于反映情况的宗亲,我无权对其“政审”他们三代历史是否属于某派的?我觉得凡是捐款人,对于捐款如何使用都应有知情权,所以,我说反映情况不作凭据,只要将捐款的收支情况公开,是非自然明白。我没有什么暗指,只是反映情况,希望你把你把你了解的真实情况公诸于众,真相大白,那就把问题澄清了,这样可以吗?谢谢您的提出。
高利达  : 不论什么名目的捐款,都应公佈收、支明细,向捐款交待清楚。应追回高 肃收的捐款,用于需要用之地方。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利达 : 利达公所言极是,这才是宗长关心族人的表现。问题只有解决,掩盖不了。
湖北高大海  : 写得好,有的人是“骗捐”还“骗名”。
贵州高致贤 回复湖北高大海  : 是的,是有这种人,他们是害群马啊。
浙江高玲萍  : @湖北高大海 致贤宗长您好!您关注此问题很好,这也是高氏宗亲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我们的组织从2006年开始至今,已有这么些年了,虽然叽叽喳喳,内部你说我说意见不统一等等问题,但高家人还是高家人,最终是还会坐到一起的。从大通谱开始捐款,每捐一千元送一本谱的号召开始到现在,宗亲们有多少钱捐到原中华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和现在的各种会,我想这不是一笔小钱,少至几十万,多则几百万,这些捐款资金(绝于公款)的使用情况,高家人有知情权,各方管理者都有必要进行一次审计,把所有资金的来拢去脉都搞清楚,公布于世是非常必要的。您要说就要说全,玉环会议捐来的钱,按照章程规定一分不差地存在。这是捐给基金,不是你说的捐大通谱,您可能理解错,请您把文章修改一下,此事不符合事实。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玲萍宗亲说得好,我们很多问题就出在捐款收支不透明、不公开上,希望按照玲萍宗亲的意见处理。至于玉环会议捐的钱作为基金,这基金不用于大通谱再版,不知用于什么,我确实没有搞清楚。这里除了玉环捐款是作为基金的作为纠正之外,那基金是用于什么的?也想弄个明白,免得老是蒙在鼓里。也就是维护捐款人的知情权。
浙江高玲萍 回复湖北高大海  : 致贤宗长好!
我们的声音都很微弱,我们又不是什么国家领 导人,在这里说同,也没有人听我们的,我们只是私下里说说而已。别说“希望按玲萍的意见处理。”
另外,玉环会议是这样安排的:上午《泉溪支谱》颁谱,下午是分二组进行的。一组是修谱研讨会在楼上,一组是基金会成立大会,在玉环大酒店的一楼。二个会场分开了。我不知道您有没有参加基金组会议,如果参加基金组会议应该知道的,会上德富先把基金管理条例分发到各位手上,并进行讨论征求意见。大家同意没有意见后,才开始进行第二环节一一捐款。今天我手头上没有基金管理办法,深圳的高斌是监事长,您可以向他了解一下情况好吗?
贵州高致贤 回复湖北高大海  : 玲萍宗亲,我相信你说的,到时候问问高斌就知道了,我的意思是不光是我个人知道,要公开管理办法,让宗亲们知道。·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有麝自然香 谨防被捧杀
——从如何推广科研成果说起
高致贤
一项好的科研成果,必然造福人民,人民受益之后,自然会求之不得,绝不需要以行政命令强行推广!
当然,好的科研成果也是一种新生事物。新生事物能不能造福人民呢?受众也有一个认知过程。这个过程也需要加以推介。但是这种推介,只能将它的好处和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告诉受众,让他们自己试验,最好是科研人员直接参与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找出不足之处抑或失败原因,再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逐步提高,使之不断臻于完美。当它一旦让民众受益之后,受众就会自觉自愿的,甚至于争先恐后地采用。在此之前,研究者绝不能采用行政手段强行推广,更不能采取军事命令迫使受众执行。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强行推广的事情出现?回答是肯定的:1958年大跃进中,有人试验在洋姜植株上嫁接葵花,使其地下产洋姜,头上结葵籽,还是一种设想,有的领导就急于邀功求赏,立即采取行政命令强行推广,结果只是劳民伤财!
这种丑陋行为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的不良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消除。比如,有人研究宗族文化,拟定一种修谱规格需要的“世系表”,作为一种格式供人们修谱时参考借鉴,这是不错的。可是有的政治掮客借此从中捞取名利资本,就强求全国同姓统一执行,对于持不同意见者加以围攻打击、挖苦讽刺。如此一来,一部不错的经,就被歪嘴和尚念歪了,因而引起许多矛盾。研究者一时被那些吹喇叭、抬轿子的弄得头昏脑胀,迷失了正确的研究方向,使其研究走上歧途!
对于某种专题学科的潜心钻研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时人心理,常常被一些心术不正之徒钻了空子,借吹捧他人的科研成果抬高自己,把研究者吹得神乎其神,捧得神魂颠倒,不知自己姓什么?成为捧杀者的刀下鬼。捧杀他们的刽子手可鄙,被捧杀者可悲也可怜!一种有益于民众科研成果夭折于政治掮客的捧杀,于国于民于社会都是一种不幸!
一种好的科研成果,民众会自然接受,不能用行政手段和军队命令强行推销。有麝自然香,谨防被捧杀!
2017.12.15.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如何看待同姓共祖与同姓不婚?
——高致贤回答山东高娟
勿忘我(高娟) 2017/12/1 17:55:07
你好,我们高姓都是同一个老祖宗吗?
贵州高致贤 2017/12/2.11.:14.52
祖宗这个概念的内涵比较丰富,如果指始祖的话,就要分为得姓始祖和血缘始祖,我们高姓见诸于史书记载最早的是高元,以后还有高阳氏、高辛氏等,以后才有高傒。因为高傒及其以下的史料记载比较全,所以,按照《新华词典》得姓始祖条目的解释,高姓绝大多数人承认高傒为高姓的得姓始祖。
再从姓氏来源来看:有赐姓、认姓、以封地为姓、依职取姓、依名取姓、他姓改高姓等等;一个姓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姓氏的血缘始祖。所以,高姓的血缘始祖就绝对不只有高傒一人。道理很简单:全国高姓人口两千万,高傒的血缘后裔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其他不是得姓始祖的高姓人,也不会全都没有后裔!说我们同是一个老祖宗,指的是大多数人承认的得姓始祖。实际情况并非这样。所以民间“同姓不同宗,各有各的老祖公”之说,是有道理的。个人之见,未必全对,仅供参考。
勿忘我(高娟) :谢谢老师,看了你的讲解对我们高姓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常听我们这边人说“高没二高”,还以为我们高姓都是一个祖先。
贵州高致贤:不光是我们高姓,不管哪个姓都是一样。“没有二高”和“一个祖先”不是一个概念。高姓,历史上高辛氏、高阳氏等复姓,而今好像只有单姓“高”了,所以说“高没二高”不错。但是,全球各地高姓的血缘始祖,绝对不只是高傒一人,这是可以肯定的。所以,我认为民间流传的“同姓不同宗,各有各的老祖公”之说不错。这样,就将得姓始祖与血缘始祖的关系说明了。我以为,这句民谚里的“姓”:指的是得姓始祖;“宗”:指的就是血缘始祖。

接下来,高娟提出另一个问题:同姓男女可以结婚吗?在她的家乡,同姓男女结婚,被视为大逆不道。问我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我说,这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从法律的角度看,只要不是近亲结婚是可以的。我国法律禁止近亲结婚,是指禁止直系血亲以及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直系血亲简单地说,就是生养你的,以及你生养的。如父亲与女儿,母亲与儿子,爷爷与孙女,姥姥与外孙等等;
禁止结婚的旁系血亲是指双方有共同的祖先,且在三代以内的。
具体的算法:从你开始算起,你自己一代,你父亲就是二代,你祖父就是三代,你曾祖父就是四代(你与母亲那边的血缘关系,跟父亲这边的是一样的。)
如果男女双方的共同祖先是在三代以内的,那就禁止结婚。如果是在三代以外的,法律是允许的。比如曾祖父或外曾祖父是共同的,那法律上是允许结婚的。
如果男女双方的共同祖先不是同代的,比如男方这边的共同祖先,对他而言是第三代;而女方是第四代,那按多的算,就是四代。可以结婚。
二是,从民间传统习惯和封建礼教来看是不行的。我不知道这有没有文字依据。只听我们的父辈告诉我们:我们是姜太公的后裔,不能与姜家开亲(结婚)。同姓结婚被讥讽为:“日本人”。这种宗族感情虽然没有法律依据,但是,民族感情也是应该考虑的。不同姓的男女多得很嘛,何必一定要与同姓的人结婚呢?
但是,从多种多样的姓氏来源看,现在同姓的,祖先未必同姓;现在不同姓的,说不定祖先还是同姓。因此,我以为:只要合法,也是可以的。
2017.12.16.整理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以传家宝的讨论结束百家会谈
高致贤
·关于留下传家宝的讨论
李应珍 : 说得很好!
贵州高致贤 回复李应珍 : 过奖了,只不过是自己的真实思想罢了!谢谢你的惠评!
高祥勋 回复李应珍 : 我头脑中虽然也有些可以称为宝的东西,但是当地政府不要,我也没有必要留给他们,我的这些宝传给我的后人也没用。
高祥勋 回复李应珍 : 人没有名气,说话总是不会引起大人物的注意。再说,现在的领导关心的是钱,其他的都不需要过问或者不必要过问。当了几年,人家还不是走了,至于地方什么文化不文化,关人家什么事。
高祥勋  : 我头脑中虽然也有些可以称为宝的东西,但是当地政府不要,我也没有必要留给他们,我的这些宝传给我的后人也没用。人没有名气,说话总是不会引起大人物的注意。再说,现在的领导关心的是钱,其他的都不需要过问或者不必要过问。当了几年,人家还不是走了,至于地方什么文化不文化,关人家什么事。
贵州高致贤 回复高祥勋  : 是金子,总会闪光的,不管埋没到什么时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历史总是发展变化着的。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风物长宜放眼量!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祥勋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顺序是很符合历史与现实的。历史的发展是先有人,到父系社会才有家,而后宗族、民族等团体,为了有个组织来统一规范这些团体的行为才产生国。国要有序管理好它下面的社会团体,才有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产生,个人不可能保留传国之宝,为此,我才希望老年朋友们量力而行,留下自家的“传家宝”。这是可以办到的。我知道你从事了多年的党史研究,搜集了很多历史资料,其中不少珍贵史料已经大大超出了家宝的范围,这就不是个人可以做到的传家宝了!那就需要国家有关职能部门来传承。个人管不了国家事,能够修身、齐家已经很不错了!治国、平天下,不是我等庶民所能办到的。不是我悲观,历来如此,曾国藩的官职不可谓不大,他能够留下的传家宝,也只有他的家书。至于什么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之类之传国之宝,那是国家团体传承的事情了!
· 高祥勋  : 我现在才发现,以前我们写出来的那些曾经引以为骄傲的东西,很多已经不是历史的真实了。
湖北高大海  : 作家实事求是的把出现的事情说清楚,让人一看就知道,此精神可贵。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家谱的世系表、字辈(字行、字派)、代际关系,绝对不能马虎,如果不搞清楚,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那就有罪于宗族和社会。
高宾凡人  : 各家修谱做好就行。学术研究不要和具体家族修谱混在一起。家族修谱内部事务,自己家族商议主导,外人少掺和。不要喧宾夺主,指手画脚当老大!
贵州高致贤 回复 高宾凡人 : 这就是内行的评论:“各家修谱做好就行。学术研究不要和具体家族修谱混在一起。家族修谱内部事务,自己家族商议主导,外人少掺和。不要喧宾夺主,指手画脚当老大!”真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心里话,可以作为我们修谱的指导思想。
湖北高大海  : 一个姓氏的统谱,很多问题是难以解决的,参加的人又多,有的人怀有私心,把真的说成假,把假的说成真,掩盖问题、自欺欺人!怎么办?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大家都是为了把自己支系的族谱修好,以便理清脉络,便于寻根问祖。这是好事。但是,有句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不是没有人利用宗亲们的宗族情感、打着什么专家、领导的旗号,处处充老大,借修谱之名,行捞钱之实,自己支系家谱没有修好,就要修全县的,全市的,全省的,跨省市的,乃至全国的,甚至于全球的,强求各地宗亲都要跟着他的指挥棒转,不听其指挥的,坚持按照本支系的情况修谱的,还要遭到其打击报复,企图充当全族警察,真是可笑。阴谋败露,还四处串联,这种人是为了修谱吗?
湖北高大海  : 捐款能公布就行了,名要说明才行,什么是历史?宋朝司马光写“郢子崇文”。(《中华高姓大通谱 总谱》上卷223面右边顺数11行“郢子崇文”)。崇文公后裔修的皈仙谱,一修、二修、三修、直至十修,上面都记载崇文公父亲是郢公,这就是历史,这是不能改的,我们要实事求是,尊敬先人,护卫先人。
贵州高致贤 :回复 湖北高大海 : 对,你说得对!
2017.12.30.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由赣迁黔的一世祖高明兴
第一章江西始迁贵州的部分世系
高致贤的《传家宝》内容选载之一
按:我的传家宝,从江西到贵州大方的始迁祖开始写到我这一代。一直写到2014年前我发表的2000多篇文章目录,和2016年前我已经编辑出版的几十部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稿,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这里,选载少部分与朋友们分享!下面是正文:
一世:高明兴,出生于明万历四十四(1614)年,岁次丙辰年六月初六子时,;配萧氏生三子:荫祖(张刘)、荫龙(墓碑应龙)、荫发。于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从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北沙岗高衡乡三十六都,小地名鹅颈大丘高家村大桥头迁至贵州省水西【后为大定府(今大方县)】北门落户。听说荫发家迁四川。现仍住贵州毕节市大方县的是荫祖、荫龙的子孙。
明兴公及萧氏祖母、荫龙公及李氏祖母两代四位祖人的墓,均于2008年从大方县城北门罗氏塘边同时迁葬于当时大方县的竹园乡海马宫观音山麓,均有碑记。
二世:荫龙公,明兴公次子,约于顺治初年生于大方城北门,卒于康熙十八(1679)年冬月,始葬于大定府城北门螺氏塘,2008年从此迁葬于当时大方县的竹园乡海马宫观音山麓,有碑记。配李氏。
妣李氏,生年不详,卒于康熙二十一(1682)八月,始葬于大定府城北门螺氏塘,2008年从此迁葬于当时大方县的竹园乡海马宫观音山麓,有碑记。
生子:登云(早夭)、登明、登先。
三世:登先,荫龙公三子。康熙初年生于大定府城北门桥边,康熙三十二(1693)年逃荒到中坝田居住,康熙末年卒于高枧中坝田,葬于大定府的海马宫观音山麓,有碑记。配党氏。
妣党氏。生卒年不详,卒于中坝田,葬于大定府海马宫观音山麓,有碑记。生子:世位、世儒、世哲;
四世:世哲,登先公三子。康熙二十八(1689)已己年四月初五日酉时生于中坝田;乾隆二十六(1761)年辛巳八月卒于中坝田,葬于星宿塘。配郝氏。
【注:2005年谱书1689年“戊寅”是错的,应为“已己”】。
妣郝氏。生卒年不详,葬于高枧大桥边,后迁与符氏合葬于阚家冲,有碑记。生子:瑜、瓒;
五世:瓒公,世哲公次子。雍正四年,丙午(1726)年,冬月二十九日戌时,生于大定府下义渐里二甲中坝田,卒于清乾隆中期。葬高枧大桥边。配韩氏。
妣韩氏,雍正八年,庚戌(1730)年,腊月初五日午时,生于高枧韩家寨,卒年不详。葬高枧大桥边,有碑记。
生子:文盛、文宗、文华;长女适金氏。次女适李天福。三女适车能发。四女适李永和。五女适雷氏。
六世:文宗,高瓒公次子,己巳(1749)年冬月十八日辰时生于中坝田。辛卯(1771)年正月二十日卒于中坝田,葬星宿塘。配韦氏,继室周氏。
妣韦氏,生卒不详,葬于高枧大桥边,有碑记。生三女。
继室周氏,生卒不详,葬于中坝沟头正对沟门口的梁子上。有碑记。生子:洪相;
七世:洪相,文宗公之子,丁卯(1807)年五月初十日亥时生于中坝田,丁卯(1867)年九月十六日戌时卒于中坝田,年61岁。与文宗公同墓葬于星宿塘。配韩氏。
妣韩氏,壬戌(1802)年冬月十八日辰时生于高枧韩家寨,卒,与韦氏祖母同墓,葬于高枧大桥边,有碑记。生子:维璧、维田、维棋;
八世:维田,洪相公次子,辛卯(1831)年八月二十一日辰时生于中坝田。乙丑(1865)年八月卒,年34岁,葬于星宿塘。配任氏。
妣任氏,戊戌(1838)年五月二十九日辰时生于生于中坝田,辛丑(1901)年八月十六日卒于中坝田,葬于中坝田背后坡,有碑记。生子:朝伦、朝纪;
九世:朝伦,维田公长子,己未(1859)年五月初四日戌时生于中坝田,以农为主,会堪舆,乙亥(1935)年冬月二十七日寅时卒于中坝田,享年78岁,葬于星宿塘大弯子脚土内。配任氏。
妣任氏,癸丑(1853)年腊月二十八日戌时生,乙亥(1935)年腊月初二日卒,享年83岁,葬于中坝田背后坡。有碑记。生子:发银、发全;长女金凤适锅厂老街张文煜;次女适耗子洞陈来昌;三女适熊家庄熊光明。
十世:发全,朝伦公次子,原名发翠,号保成,甲午(1894)六月初四日寅时生于中坝田;己亥(1959)正月二十六日亥时卒于中坝田,葬于星宿塘,有碑记。(生平专文详述于后)。配文满珍。
妣文满珍,文义宗之女,庚子(1900)年正月十六日生于大定府下仁育里一甲水浪田,壬戌(1982)年三月三十日卒于中坝田。享年82岁,葬于星宿塘,有碑记。(生平专文详述于后)。
生子:润喜、致德、致金、四喜、致美、致财、致香、致贤、致刚、小贵;
生女:致珍、致仙;
十一世:致德,发全公次子,壬戌(1922)年二月二十二日生于中坝田;乙酉(2005.3.27.)年二月十八日卒于中坝田,葬于星宿塘。(生平专文详述于后),配刘祖明。
妻刘祖明:刘绍恒之女,壬戌(1922)年四月 十九日生于龙井沟,2009年12月26日11时40分卒于大方县城。
十一世:致金,发全公三子,号万民,甲子(1924)年六月初二日生于中坝田;2010年6月3日卒于中坝田,享年86岁,葬于星宿塘。配成福荣。
妻成福荣:成义发之女,壬戌(1922)年正月初四日生于锅厂木弄关。2017年11月18日1点20分卒于中坝田,97岁,葬于中坝田背后坡。
十一世:致美,发全公五子,丙寅(1926)年冬月二十七日生于中坝田,庚寅(1950)年三月初一卒于中坝田,葬于中坝村垭口田向山王庙垭口的满老者包包上,有碑记。配徐正英。
妻徐正英,徐祖根之女,乙丑(1925)年生于冷底徐家寨,生一女早亡,1970年代另适白泥窝大坡脚龙井边包顺祥,未生子女。1985卒,葬于白泥窝。
十一世:致财:发全公六子,戊辰(1928)年冬月二十四日生于中坝田;2015年4月6日,卒于中坝田,葬于高枧大桥边。配黎祖芬。
妻黎祖芬:黎德章之女,戊辰(1928)年正月二十日子时生于海马显母。2012年11月16日卒于中坝田。葬于高枧大桥边。
十一世:致香,字德馨,号山松,发全公七子,辛未(1931)年六月十六日子时生于中坝田。2010年1月18日卒于中坝田,葬于高枧大桥边,有碑记,详情专文介绍于后。配妻杨继君。
妻杨继君:杨能明之女,癸酉(1933)年冬月二十九日生于上坝高坡。退休医生。
十一世:致贤,发全公八子,丁丑(1937)年二月二十子时生于中坝田,中专学历,作家、记者,有几百万字的作品刊播出版,配妻明凤翔。
妻明凤翔,明子恒之女,庚辰(1940)年正月二十七子时出生于瓢井西街,简师学历,大方一中退休。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我的二哥和二嫂
高致贤的《传家宝》内容选载之四
按:我的传家宝,从江西到贵州大方的始迁祖开始写到我这一代。一直写到2014年前我发表的2000多篇文章目录,和2016年前我已经编辑出版的几十部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稿,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这里,选载少部分与朋友们分享!下面是正文:
我的二哥高致德(1922—2005),生卒于中坝田,葬于星宿塘,有碑记。他终身务农,解放后一直担任农村基层干部。
二哥是个豁达大度、性格开朗的人。他一贯支持厚养薄葬,认为生前过得开心,死后怎样安葬都无所谓。因我们的大哥早夭了,二哥实际就成了大哥。我们的父母亲先后去世后,二哥就真正担当起“长兄当父”的重任,非常关心我们“四弟一妹”五个家庭的一切。几家的孩子、有的孙辈都成家立业了,他仍然是那样的关心着。
我们弟兄还未分家时,家中煮毛豆角吃,他便要留下一点,晚上带着我们几个小弟小妹吃,吃后怕我们不消化,又带着我们跳板凳。
二哥从来不信迷信,因为浓郁的乡俗家规,逢年过节要一贡菩萨,二贡列祖列宗,三贡土地神之后才能吃饭,肚子饿得咕咕叫也得履行完上述礼节才能吃。端饭、上菜去贡菩萨、贡老人的任务就落在我们这些小人的头上。我们最愿二哥领我们去尽贡,他简化了贡饭手续:该满桌饭菜的,他简化为三四碗。贡土地菩萨必须去到村口,雨天路滑泥泞真费力,他便带我们端起贡品到室外走走就回家交差,根本未到土地庙那里。问他为何这样做?他说,“那都是哄鬼,谁见菩萨和死去的老人把贡品吃了?”新中国成立后,他便将敬神敬鬼的那一套旧礼节给取消了!
二哥读书不多,但聪慧勤劳,性格直爽,与人猜拳喝酒,如果对方耍赖不喝,他宁愿把酒喝了也不愿与对方纠缠;他一生当农民,人称好庄稼手。他干农活十分认真,在村民中颇有威信。他口才好,善外交,能写一手好应用文,也会写公文,村里人遇到什么问题都求教于他,办大小事务请他当总管。自己的地种来不够吃,他便租种一部分土地。解放前,他任过甲长——人称“饭甑子”甲长,当过一度征粮员。解放后一直在农村生产队、大队,即现在的村民组和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任职,当乡人民代表,他都十分关心群众。
二哥家除长子光宗妖折外,其余三女二子均读书,皆抚养成人。三个女儿当农民,皆有志气,几个外孙读大学;大儿小学毕业后当农民,当工人,自修大学文化当了干部;二儿大学毕业分到新疆开发石油,任高级工程师。子女都很孝顺,二哥的晚年生活是幸福的。孩子们不但保证他两老丰衣足食,还陪他俩去游览北京故宫、八达岭等京都风景名胜,也畅游了黄果树大瀑布等世界闻名景观。孙子孙女都读了大学本科,有的读了研究生,还有留学的,一个个都很成器,这与二哥的言传身教直接相关。二哥也死而无遗憾了!唯一令他的子女和我们几弟妹略嫌不足的是:他的恋乡情结太浓太浓了,本可以到城市去安度晚年的,几个孩子都竞相接他俩去住,二嫂还去短住过,二哥就是不离故土,宁愿住到女儿家也不去城市。临时去城市几天,就匆匆回到故乡,恋旧情结大浓重了,直到他在故乡辞世。葬于星宿塘祖坟山中。
二哥热爱故土,自愿放弃了当国家干部的机会。解放初期,县里举办农协会员培训班,从有文化的农协会员中选拔脱产干部。乡里决定他去,但他听说当干部就要脱产,脱产就是没有土地了,他便推荐另外一人去。后来,那人当了区委领导,作风不好,他便有些后悔地说,如果当初自己去,定会比那个人干得好的。他干基层领导几十年都是兢兢业业的。
1950年,哥哥们已和父母亲分居了,只有我和妹妹与父母在一起生活。自1956年春我到显母民办小学补习功课,并于同年秋季考入毕节师范学校读书以来,与二哥们就聚少离多,父母的生活就多靠哥嫂们照顾了。1959年父亲逝世,随后妹妹又结婚去高枧中寨居住了,母亲就全由哥嫂们尽孝。我从1956年外出读书,1958年分配工作,到后来的进修,调动工作,直到1998年退休,虽然都在本县,但却很少回老家,每去一次,二哥都要步行四五里山路到高枧大桥边来接我。离家时,他们又要大包小包的送我腊肉,花豆等我喜欢吃的东西,不准我推辞。我如果不能回家,秋收后,孩子们就会说,二伯又要给我们送好吃的东西来了。果不出所料,不久他就送来自己亲手打的糍粑;快过年了,他会送来香肠、糯米面等。就是在农村口粮不足的年代,他也不忘给我们送些食物来。
退休后我开始旅居广东省的汕头市,后又来到深圳,6年的时间,我仅回去看二哥们两次。当时我已年近古稀了,二哥仍把我当成儿时一样的呵护着。2004年9月,我回故乡,他还带着我到村周围的山边转悠,看他那健康的身心,想到他还会有好多年的活法,谁料他竟会在第二年就离我们去了!谁来呵护我们呢?
我在大方时,每年我的生日——农历二月十九日,二哥都要带着其他几个哥哥和侄儿侄女们来给我做生,我只有一年留他在城里为他做过一次生日。2005年他家中安了电话,我准备到他生日那天,打电话向他祝寿,孰料就在我生日的头天他就突然走了,离他生日还有4天呀!
二嫂刘祖明(1922—2009),生于龙井沟,卒于大方县城,葬于星宿塘,有碑记。本乡龙井沟人,一生务农,相夫教子,从未让二哥生气,对弟妹们真如慈母般的爱。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我的三哥三嫂
高致贤的《传家宝》内容选载之五
按:我的传家宝,从江西到贵州大方的始迁祖开始写到我这一代。一直写到2014年前我发表的2000多篇文章目录,和2016年前我已经编辑出版的几十部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稿,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这里,选载少部分与朋友们分享!下面是正文:

三哥高致金,号万民(1924—2010),生卒于中坝田,葬于星宿塘,有碑记。他与早夭的四哥是孪生兄弟。读书3年,他的个子在我们弟兄中算是最矮的,一生务农,勤劳细心,喜欢养鸟,85岁高龄时仍精神钁铄,体魄康健,性格豁达,乐观大方,人称“万年宽”。
三哥还是一个捕鸟行家。他将小指尖靠住口唇一吹,宛若雌画眉的呼唤,雄画眉便会飞奔而来。他不但善于用排套捕鸟,还善于用虚笼捕鸟,一旦把鸟儿赶进虚笼中,他便会飞也似的跑去把虚笼口塞住,再慢慢从笼中捉鸟。后来不能干重体力活了,有时还养只小鸟玩玩。他继承了父亲的中医事业,随时为当地的乡亲们治病。
三嫂成福荣(1922-2017),生于锅厂木弄关,卒于中坝田,葬于中坝田背后坡上,有碑记。她比三哥大2岁,不识字,很懂理,相夫教子,勤劳智慧,孝敬父母,长于家务。三哥三嫂将三子三女抚养成人,而今已是四代同堂;几个孙辈读大学,大孙子小虎担任过本村村长,子孙们对他俩老也很孝顺。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我的六哥六嫂
高致贤的《传家宝》内容选载之六
按:我的传家宝,从江西到贵州大方的始迁祖开始写到我这一代。一直写到2014年前我发表的2000多篇文章目录,和2016年前我已经编辑出版的几十部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稿,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这里,选载少部分与朋友们分享!下面是正文:

六哥高致才(1928—2015),葬于高枧大桥边,有碑记。他读书3年,一生务农,个子高,力气大;六哥生性梗直,也很乐观,每年腊月三十吃团年饭,没有外客参加,我们几弟兄就要在酒桌上打内战,在外人面前从不耍赖的我们,在六哥面前就要耍点花招,让他多喝些酒,有意把他灌醉;有时他也故意装醉来逗大家快乐。
六哥还喜欢开玩笑。一次,他问侄媳也是表侄女的许正先:姑孃,我和你家六娘打架,你帮哪个的忙?说着便佯装揪住我六嫂打,逗得大家好笑。
六嫂黎祖芬(1928-2012);葬于高枧大桥边,有碑记。她也是一把劳动好手。分家后,他俩利用分得的菜园做屋基,一家人硬是修出三间土墙房来。而今四代同堂。四子三女均抚育成人,二儿教书于枧小;三儿经商有成效,孙辈还有几个大学生。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我的幺哥幺嫂和我妹妹
高致贤的《传家宝》内容选载之七
按:我的传家宝,从江西到贵州大方的始迁祖开始写到我这一代。一直写到2014年前我发表的2000多篇文章目录,和2016年前我已经编辑出版的几十部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稿,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这里,选载少部分与朋友们分享!下面是正文:

幺哥高致香(1931—2010),葬于高枧大桥边,有碑记。他退休教师,他在县城念了小学六年级,又回到当地念过半年初中补习班,成为解放前我们弟兄姊妹中学历最高的人。
香兄办事十分执着,务农是一把庄稼好手,读书成绩名列前茅,一次他在狮子岩下发现一块好做书桌的石板,我摇不动,他硬是把它背回家,打凿成方正书桌后还有两百来斤。当时我在他的带动下也学吟诗作对;他便出了一只上联:“牧牛苦诵诗,勤比李氏”,要求我应对下联。我经几天几夜的冥思苦想,搜索枯肠,查找典故,终于对出“经商勤孝敬,辛似蔡庭”。他说没有对好,理由是他没有经商。
父亲收一批关门弟子时,他和我一起参与在药王菩萨像前举行了严肃的拜师礼,正式拜父为师。父亲勉励我们:不能为良相,也要成良医。从此致香兄便开始钻研起《明医指掌》等医药古文来!他曾作为父亲的医助,随父外出行医,不管什么病症,父亲都由他先诊断向父亲报告病情并开出药方后,再经父亲重新诊断,指出其诊断之正误,检查其处方之当否,最后由父亲修正确认。现场练兵,他的医术进步很快,但还是经不起吃皇粮之诱惑。
1950年他参加高枧村农民协会任宣传委员,1951年任治安委员、村支书。1953年至1955年参加秋征和统购统销社力。
1956年春,他一举考取毕节师范学校师训班,毕业后便分配回本区木寨小学任教,而后就在坝子、高枧两乡任教到退休。
退休后,1992年到大方县老年大学书法文学部深造,书法篆刻相应成了他的强项。他曾有作品参与国内外大型展出,担任书法界的不少名誉职务。他爱民歌,退休后,高枧乡场上每逢赶场天便有人在一固定场所唱山歌,他每场必到,收集了三千多首民歌,故他写古典诗词的民歌味很浓。
幺嫂杨继君(1933--),高小文化,与我幺哥结婚后,一直在乡里当民办医生。所生四男六女,除长子云龙夭折外,其余子女均抚育成人。且有3个上大学,4个上中专和高中,6个评为中级技术职称。有两个处级干部。

妹妹高致仙(1941—),她是我们兄弟姊妹中年龄最小的。母亲生她时已经42岁了。她也只读了4年书。1956年我考取毕师,我五嫂到陶罐厂去做饭后,她就成了父母亲身边的惟一劳动力。
1959年父亲去世后,她与母亲同一户口,虽然母亲的生活费用有我和几个哥哥主动负责,但买进卖出都靠她,真是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960年她便与高枧中寨村的余明禄结婚。余明禄大她5岁,识字也不多,夫妇一生务农。四女三儿,长子青年不幸去世,留下几个孙子孙女,其余子女均已成家立业,而今已是四代同堂了!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早逝的姐弟们
高致贤的《传家宝》内容选载之八
按:我的传家宝,从江西到贵州大方的始迁祖开始写到我这一代。一直写到2014年前我发表的2000多篇文章目录,和2016年前我已经编辑出版的几十部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稿,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这里,选载少部分与朋友们分享!下面是正文:

大姐高致珍(1920—1951),生于高枧中坝田,葬于坝子寨木坑底。她没有入学,30年代与坝子寨的罗士鹄结婚,生有二女,大女儿和我的年纪差不多。我姐夫小我姐姐几岁,但管不了家。因罗家是破落地主,他们都成了地主分子,我父母就不敢去关照他们了。适逢灾荒,我姐姐和两个外甥女都先后饿死了!死时我未去看过她们。
姐姐结婚时我还没出生,对她印象很少。只记得她回家来时,到村前的田坝中就要呼唤我的乳名,我就会跑去向她要好吃的东西。

四哥与三哥是孪生兄弟,乳名小四喜,出生不久就夭折。

五哥高致美(1926—1951),葬于中坝田的垭口田中间向山王庙的满老者包包上,有碑记。他身材魁梧,长得帅气,是我们弟兄中的美男子。也只读过两三年书。但他聪明能干,20来岁就和二哥一起去八堡乡的仓库里当征粮员。
他找对象的要求很高,处处难找到他合意的,又不愿父母包办,结果拖下来和比他大一岁的对象,与六哥同一天结婚。但因他相亲时还不能与女方近距离观察,只能远观,看女方站在菜园中身材窈窕,五官端正,可接过门来才发现女方的一只脚有点瘸。
五哥力气大,土匪抢我家时,他个人抬着一门几十斤重的火药炮打土匪,后来他生了重病,老人们说是那次他端火药炮时用力过猛,损伤身子。五哥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的死。
他病危时,全家人都守在他身边,当时已14岁的我,更是守在他的病榻前。临终前半把个小时,他对我父母亲说:有些人来抓他了。其实无人,父亲说:他说的那些是鬼。便对他说:你不跟他们去不行吗?他说不行,他们一定要把我抓走!
于是,父亲便让我们去折些桃树枝和柳树条来打鬼。我们立即从屋外折些桃枝柳条来在他床边乱抽。他说打倒那个了,又打倒那个了。我们问他那些人在哪里?他指了病榻边的旮旯角落。我们便朝着他指的地方猛打。他说:不要打它们了,怕它们在路上打我。于是,父亲便把那些鬼请来设坛贡在墙壁上,为它们烧香化纸,求它们放过我五哥。
一会儿,五哥说它们走了,我们以为它们不抓五哥了,谁料五哥说:它们还要到熊家庄去抓一个人,回来就要我同它们去了。我们以为他是说胡话。不料一会儿五哥说:它们回来了,我要走了!说完他就断气了!我们便将刚才设在壁上的鬼坛砸了!
第二天我们派人到熊家庄去打听,梅忠德家有个小孩就在昨夜我五哥去世的时候死了。五哥埋葬在垭口田的满老者包包上,与七弟致刚的坟在一起,致刚在下他在上,两人均有碑记。
我一直不信有鬼,也称赞二哥不信鬼,可是,五哥临终前留给我这个鬼的印象,迄今近60多年了,我一直挥之不去!这是为什么?是不是我们的科学还没有研究到鬼的领域?!
五嫂徐正英(1925-1985)的左脚有些跛,行动不很方便,因属半包办性的隔岸相亲,我那英俊帅酷的五哥对她没有什么感情,婚后两年五哥病逝,留给五嫂的女儿也没有养活。已婚的4个哥哥分居了,五嫂只有和我们两个未婚的弟妹和父母居住。父母年高不能干活了,农活就交给五嫂、小妹和我承担。我当时虽然只有十四五岁,但干活也能顶个全劳动力了,只是思想还十分幼稚,跟着世俗轻视我孀居的五嫂。下地劳动,她总要落我们之后一段时间才到达目的地。我们到地就干活,便把五嫂的一份留着,有时还把难干的一份留给她,也不助她一臂之力。我们干完就赶快回家吃饭,待她干完活儿回到家中,只能吃到冰冷的残汤剩饭了!有一次在漆树弯子薅包谷,我们吃过午饭很久还不见她回来,再回去时,我发现她依在沟门口路边的草地旁休息。原因是她干完上午的活还来不及回家吃饭,我们又要下地了。她为了干完下午的活,饿着肚子又跟着我们下地!看着她强忍饥渴拼命锄草的艰苦状态,我的内心受到震撼了,但却没有向她表示一点同情和歉意,更没有助她一臂之力,而今想来还内疚不已。
1956年我外出读书,家里的农活就丢给我那跛脚的五嫂和年少的妹妹,不知她们是怎样熬过那两年的。农业合作化了,五嫂被分到当地一个陶瓷厂当炊事员。1960年,我远道回家,途中绕道去看她,她为我钉大衣上快掉下的扣子,我给她2元钱表示谢意,她坚持不收,说我能去看她,她就高兴不赢了!我浅浅地向她检讨以前没有关心她,她不但不责怪我,反而说她是嫂子,是她没有能力带好我和小妹!想不到五嫂这样宽容,直让我感动得几乎流泪了,此后有很长时间没有见过她了。后来,听说她改嫁到一个叫白泥卧的地方。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从县里回乡过年,步行返城之时特地绕道去看她。当时她已老弱多病,没子女,她的丈夫又不成器,家里穷得叮当响,比我上次看她时更困难了。见了我,她万分高兴,说了许多感激和凄凉的话。她无论如何要做饭给我吃,我怎能忍心吃她的!我给了她10元钱。她再次重复说了那些感激和凄然的话,我们嫂弟都哭了!此后就不知五嫂的情况,最近得知她已于1985年去世了。后悔自己少年时真不懂事,没能体会五嫂的困难!

七弟高致刚(1938—1949),他被我们叫为老七,我7岁正式拜孔子像入学读书,他才6岁,不该入学。可他却和我一起去,也跟着我们一起磕头下拜,也跟着大家读书。但因他还不到上学年龄,家里未给他交学米,他只能跟着我去旁听。虽然先生不给他上课,但他的学习进步却比我快,赢得先生青睐,劝父母亲让他入学了。可因家中尚需有人牧牛,还是让他再当一年的牧童。第二年熊先生家房子失火,我没有读成,他也就没有读成了。后来,他刚读了一年就和我一道失学了。1949年初,我和他同时染了一场痢疾,他死了,人们说两弟兄争着病,一定要死一个的。致刚和五哥都葬在垭口田中间向山王庙的满老者包包上,有碑记。

最小的弟弟小贵桂,一岁多就夭亡了。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第三章字辈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高致贤的《传家宝》内容选载之十
按:我的传家宝,从江西到贵州大方的始迁祖开始写到我这一代。一直写到2014年前我发表的2000多篇文章目录,和2016年前我已经编辑出版的几十部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稿,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这里,选载少部分与朋友们分享!下面是正文:
高致贤
一是:二世祖与六世孙为何同名?
二是:第六世与第十六世的“文”字辈重复。
三是:字辈四中的“贤”字辈重复。
四是:字辈一的第一世为何比字辈二、三、四的第一世高出一代?
明兴公所生三子:荫祖(又名张刘)、荫龙(墓碑名应龙)、荫发。明兴公于明朝末年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辗转到贵州水西地区(后为大定府。现为大方县)落业迄今,拟定四次字辈,即有三次变化。为了叙述简便,这里将这四次字辈按先后标为字辈一、二、三、四。

字辈一:
荫登世玉文,洪维朝堂明

字辈二:
启世玉应洪,维朝发致忠。培元德永异,延寿庆其崇。

字辈三:
启世玉应洪,维朝发致忠,麟祥显文武,凤瑞调和光;
富贵周时重,荣华圣道同,勋犹昭远大,德泽永昌隆。

字辈四:
启世玉应洪 维朝发致忠 麟祥显文武 德贤振家邦
礼信承祖训 仁义灿纲常 国泰安广宇 笃棋炳华光
尧廷焕伟道 诗书绍学隆 英杰怡季仲 先贤树博章
瑞时兴万岱 隽永耀大鹏 清波连恒沛 碧云顺黔方
富贵昭和盛 述怀明锦荣.福禄修厚远 延寿庆其昌

一是:二世祖与六世孙为何同名?
“字辈一”,是从江西到大定就制订作为明兴公后裔的字辈使用的。二房应龙公执行字辈一。“应”字辈作为明兴公世系表的第二世。
不知何故,长房荫祖公改名张刘。便从他的下一代将这“十字字行”另序为“字辈二”,作为张刘公后裔的字行。
于是,“字辈一”的第一代“应”字辈在“字辈二”中就成了第六世。这六世孙中有:应选、应魁、应科、应兆、应贵、应龙、应凤、应聘、应斗、应诚、应尧、应舜、应谟、应先、应鹏等15人。其中,也有一位应龙,两位“应龙”公之间相差五代。
原因何在?“字辈一”与“字辈二”的前五代字辈不尽相同。字辈一的应龙公的“应”是其墓碑上刻的,后来高祥勋在高伟家找到民国时期的手抄家谱,二房祖的名字是荫龙。这就可能是墓碑上写了同音字“应”。如果以后重竖荫龙公墓碑时写为“荫龙”,这样可以解决相差五代的应龙公重名问题。但是,以前的墓碑作为历史不能改。

二是:第六世与第十六世的“文”字辈为何重复?

字辈一有文字辈,也有“洪”字辈;字辈二没有文字辈,也有“洪”字辈。因“字辈二”的第一代“启”。是从荫祖之子,即是从明兴公的第三代开始的,两房的“洪”字辈都是明兴公的第七代。所以从“洪”字辈开始,两房后人就统一使用字辈二。此时,此前执行“字辈一”的二房中的“文”字辈已经有:文翰、文元、文德、文郁、文俊、文秀、文美、文彩、文凤、文松、文盛、文宗、文华等13人。长房中没有文字辈。
字辈三的第十四字又出现“文”字辈,即是第十六代。这样造成第六代与第十六代的文字辈重复,而且前个“文”字辈的名字已经取定,后一个文字辈已经有不少人取了名字,无法更改了,这就带来了第二个问题。
第十六世的“文”字辈与第六世的文字辈祖人同名的在所难免。第十六代文字辈的现在已经有人了,再修改谱书上的字辈也是不可能改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是不是以后修谱时,注明明兴公的第x世孙。

三是:字辈四中的“贤”字辈重复。

字辈四中的,第4句“德贤振家邦”的“贤”与第12句“先贤树博章”中的“贤”字辈重复。
对此,我向祥勋主编咨询。他说,“他修改时的第四句是:“德泽振家邦”,印错了,没有校对出来。”。
我认为这个第19代的“泽”字辈错为“贤”字辈,族人已经快发展到第19代了,务必及时通知族人先自行将那个“贤”改为“泽”,以免待到再修谱时改正之后族人才才知道,那时候已经有人按照这个“贤”辈取名,又与第59代的“贤”字辈重复,使第60代以后的明兴公后裔不好分辨这两个“贤”字辈祖人的代际关系了。

四是:字辈一的第一世为何比字辈二、三、四的第一世高出一代?
字辈一的第一代“荫”,是明兴公的子辈,即是明兴公支系的第二代;其中,登字辈为第三代;字辈二、三、四的第一代都是“启”,其中没有“字辈一”已经使用的“荫”和“登”;“启”为明兴公的孙辈,与字辈一的登字辈同为第三代。为此,计算辈分(代数)的时候,不能把字辈一和字辈二、三、四的第一世说成同辈人。
特别说明:这里的“第x代”是以明兴公为第一世起算的。
写下这个记录,绝不是追究谁的责任。旨在提醒编委:对于重大错漏,必须及时更正,并提请看到这个消息的宗亲们自行将谱书上的字辈更正,互相转告。且要记住:待再修本支系族谱时统一更正!
明兴公第十一世孙 高致贤
2017年12月29日,岁次丁酉冬修改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论族谱与正史、方志之关系》是谁的原创?
高致贤
按:为了编集一部有关修谱知识的书籍,我们在收集资料时得到一篇高家协宗亲发表的《论族谱与正史、方志之关系》,觉得很好,拟收入书中。因为我们收入书中的文章,必须注明作者和原发表平台以及发表时间。网上查到此文,高家协的文章发表于 2017-8-25 00:10:29;可是,我们又在网上搜索到此文在(2010-09-15 16:18:00)已经由向北堂主的博客发表了(两文均附后),这就使我们感到高家协有剽窃向北堂主文章之嫌了!“修谱专家”高家协怎么去剽窃他人作品?不敢相信。然而,全文发表时间,向北堂主的头像,白纸黑字、明明白白摆在那里,难道7年前,向北堂主就能剽窃高家协还没有发表抑或还没有构思的文章吗?该文是谁的原创?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公之于世,敬请高家协或向北堂主两位先生告诉我们,以便采用,谢谢!如果收不到说明,我们只好按发表先后来认定了!
2018.7.17于大方
http://blog.sina.com.cn/xcwcd [订阅][手机订阅]
首页博文目录图片关于我
个人资料

向北堂主


43/论族谱与正史、方志之关系
(2010-09-15 16:18:00)

杂谈
论族谱与正史、方志之关系

人们常说:中国的正史、方志、族谱,是中国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是中央政府修撰的史书;方志,是地方政府修撰的史书;族谱,则是家族修撰的史书。正史、方志,均带有官方色彩;唯有族谱,带有民间色彩。正史、方志、族谱三者之间,应是各有侧重、自遵体系、互为参照、相与补充的关系。
一般地说:正史,是中央政府举全国之力,由国内的史官或史家等精英人才修撰,它的品味和可信度都最高;方志,是地方政府举一地之力,由该地熟稔情况的顶尖人才修撰,其品味和可信度也是很高的;族谱则有所不同,虽也是族内的拔尖文化人在做,但囿于文化程度不齐、参考资料缺失等,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用金字塔的上部、中部、下部来分别比作正史、方志、族谱,那么越往金字塔下部的可信度越低。
正史、方志、族谱的可信度成递减的态势,尤其是族谱的可信度要低于史志,还因为中国历代设有修史机构,史官有秉笔直书的传统,也很少受血亲宗法观念的影响。民间宗族修谱就不一样了,它带有较强的光宗耀祖、血亲宗派的色彩,受门阀观念的毒害也最深,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谱书的质量。比如像攀附权贵的现象,史志都绝难发生,而在族谱中则相当普遍。
保存收藏条件,史志方面也要完备得多。数千年来,历经改朝换代、战争兵祸、外族入侵、水火灾害等,对史志典籍的破坏固然很大。但国家是搬不走的,地方是搬不走的,藏书机构也是搬不走的,总有部分史籍被保存下来。族谱的保存,基本上是单门独户式的。若遇天灾人祸发生,举族播迁,逃难奔徙,在人命都难保的情况下,族谱面临的将是毁灭性的命运。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宋代以前的族谱几至荡然无存,而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修撰的族谱又难以为继或问题迭出的根本原因。
盛世撰史修志续谱,这是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目前,我国民间续修族谱的热潮持续高涨。如何对待过去的旧族谱,如何续修好适应时代的新谱,如何处理好族谱与史志的关系,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一些问题。
旧族谱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已有前人把它比喻为一座金矿,值得我们特别珍视和挖掘利用。但也毋庸讳言,有些旧族谱,也存在与史志相忤、甚至明显错误之处。那种认为,旧族谱是祖宗之言,就是错了也不能动它,甚至采取将错就错、以错为对的态度,我认为都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态度。
续修新族谱,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旧族谱搞错了的,下决心彻底纠正过来,不能再把旧谱的错误延续下去,继续贻误我们的子孙后代,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如果再不加以纠正,后人会认为是已订正过的,就更难加以纠正了。明知有错,一时难以弄清楚的,也应有我们自己的明确态度,宁愿缺载,也不应无保留地再重复过去的错误。总之,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应为续修新谱者最紧迫的使命。
笔者对各地续修新族谱的现状,着实感到担忧。对修好的新族谱,虽接触的不是很多,但就看到的而论,感到问题是相当的严重,特别是牵涉到历史而又有定论的部分,错得让人无法忍受,真是该大声疾呼的时候了-“续修新谱应慎之又慎”。现在续修的新族谱,多或为一族之谱、或多县多支联宗族谱、或一县多支族谱的大族谱。个别名之曰族谱,没有一定章法,什么都往里面塞,看不出个清晰的模样儿,倒像是一锅大杂拌儿。有的封面精装豪华,修者盛装靓丽,捐资者芳容焕发,大有风光面子工程之嫌。修这样的一部族谱,单从经济角度讲,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乃至二三十万元,耗时数年、人力无算,结果弄出一部问题多多的废谱,这不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吗?若从历史责任说,对史实不加甄别,那就是既无言以告先人、也贻误子孙后代了。
这有点像是对民间的修谱热在泼凉水!我想若是真热过头了,泼一点凉水也没有什么坏处。这至少可以使想续修新谱者的头脑变得更清醒、更理智一些。如果你真的想修,我倒是建议你先修好你的那一小支再说,不要动不动就去搞全族性的费力而不讨好的大工程。不要小瞧修谱这件事,真不是件很容易办好的事。有人一见面,也不分哪支哪派,开口就讲我是某派字我爹我爷某派字,碰面即问你是某派字你爹你爷某派字等等,这有意义吗?我劝你还不如下点工夫,把你父亲母亲一代、祖父祖母一代、曾祖父曾祖母一代、高祖父高祖母一代,乃至上溯到第十代,能把这十代人的名讳姓氏搞清楚、弄明白,就算你的本事大。若有旧支谱相接,你可加进去;若无旧支谱相接,你可建立你自己本家的家谱。这才是最有意义的工作。
我之所以不主张搞华而不实的大工程,是因为我们想搞族谱的这一批人,基本上没有什么优势。一是年龄都偏大,时不待我也;二是文化程度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囿于偏狭环境,无广博资源相助;四是未经专业历练,缺少史实真假判断能力。就新修的向氏族谱来说,我只举一个例子。北宋时期的向敏中,是向氏家族最大的名人。按《宋史》(还有方志、碑铭等许多史籍佐证),向敏中是独子,他有传正、传式、传亮、传师、传范五个儿子。这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它可以作为衡量向氏新旧族谱正确或不正确的一块“试金石”。可我们续修的新族谱,一说到向敏中及其子孙辈,还是花样百出:有的偏要说向敏中是三兄弟,有的偏要说他有七个儿子,有的又偏要给他拿掉三个儿子、再增加两个新儿子、让他只有四个儿子。这不是拿历史开玩笑吗?向敏中及其儿子们,若是在天有眼有灵,不知他们该作如何感想呢!
族谱中这种最为明显的错误,可以肯定是旧谱修纂者攀附权贵而造成的恶果;问题是我们新谱续修者,该不该以科学或负责任的态度来纠正或终止它。遗憾的是没有!对于这种显而易见的错误,不仅没有丝毫的怀疑,而且还采取了肯定的态度。他有的甚至还撰文,为自己的旧谱辩护,反而怀疑是《宋史》出了错,认为《宋史》是外人蒙古族人写的,而不如祖上自己人写的可靠。这叫“宁可相信自家人说的那怕是谬误,决不可轻易相信别人说的就是真理”。说得直白点,这是一种认死理儿的血亲情结。
这说到底,还是牵涉到如何正确认识族谱与正史、方志之关系问题。根据对正史、方志、族谱三者信任度的考察,我总结出对待这三者的一个基本态度,那就是:对正史,不可不信,姑且信之;对方志,姑且信之,信之何妨;对族谱,信之宜慎,不当全信。我是从总体上考察三者之关系后,得出的这一结论性看法,不一定正确。
分享:
7
喜欢
1
赠金笔
阅读(331)┊ 评论 (0)┊ 收藏(0) ┊转载(1) ┊ 喜欢▼ ┊打印┊举报

论族谱与正史、方志之关系
发表于 2017-8-25 00:10:29 | 只看该作者 | |
论族谱与正史、方志之关系
高家协
人们常说:中国的正史、方志、族谱,是中国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是中央政府修撰的史书;方志,是地方政府修撰的史书;族谱,则是家族修撰的史书。正史、方志,均带有官方色彩;唯有族谱,带有民间色彩。正史、方志、族谱三者之间,应是各有侧重、自遵体系、互为参照、相与补充的关系。
一般地说:正史,是中央政府举全国之力,由国内的史官或史家等精英人才修撰,它的品味和可信度都最高;方志,是地方政府举一地之力,由该地熟稔情况的顶尖人才修撰,其品味和可信度也是很高的;族谱则有所不同,虽也是族内的拔尖文化人在做,但囿于文化程度不齐、参考资料缺失等,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用金字塔的上部、中部、下部来分别比作正史、方志、族谱,那么越往金字塔下部的可信度越低。
正史、方志、族谱的可信度成递减的态势,尤其是族谱的可信度要低于史志,还因为中国历代设有修史机构,史官有秉笔直书的传统,也很少受血亲宗法观念的影响。民间宗族修谱就不一样了,它带有较强的光宗耀祖、血亲宗派的色彩,受门阀观念的毒害也最深,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谱书的质量。比如像攀附权贵的现象,史志都绝难发生,而在族谱中则相当普遍。
保存收藏条件,史志方面也要完备得多。数千年来,历经改朝换代、战争兵祸、外族入侵、水火灾害等,对史志典籍的破坏固然很大。但国家是搬不走的,地方是搬不走的,藏书机构也是搬不走的,总有部分史籍被保存下来。族谱的保存,基本上是单门独户式的。若遇天灾人祸发生,举族播迁,逃难奔徙,在人命都难保的情况下,族谱面临的将是毁灭性的命运。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宋代以前的族谱几至荡然无存,而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修撰的族谱又难以为继或问题迭出的根本原因。
盛世撰史修志续谱,这是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目前,我国民间续修族谱的热潮持续高涨。如何对待过去的旧族谱,如何续修好适应时代的新谱,如何处理好族谱与史志的关系,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一些问题。
旧族谱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已有前人把它比喻为一座金矿,值得我们特别珍视和挖掘利用。但也毋庸讳言,有些旧族谱,也存在与史志相忤、甚至明显错误之处。那种认为,旧族谱是祖宗之言,就是错了也不能动它,甚至采取将错就错、以错为对的态度,我认为都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态度。
续修新族谱,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旧族谱搞错了的,下决心彻底纠正过来,不能再把旧谱的错误延续下去,继续贻误我们的子孙后代,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如果再不加以纠正,后人会认为是已订正过的,就更难加以纠正了。明知有错,一时难以弄清楚的,也应有我们自己的明确态度,宁愿缺载,也不应无保留地再重复过去的错误。总之,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应为续修新谱者最紧迫的使命。
笔者对各地续修新族谱的现状,着实感到担忧。对修好的新族谱,虽接触的不是很多,但就看到的而论,感到问题是相当的严重,特别是牵涉到历史而又有定论的部分,错得让人无法忍受,真是该大声疾呼的时候了-“续修新谱应慎之又慎”。现在续修的新族谱,多或为一族之谱、或多县多支联宗族谱、或一县多支族谱的大族谱。个别名之曰族谱,没有一定章法,什么都往里面塞,看不出个清晰的模样儿,倒像是一锅大杂拌儿。有的封面精装豪华,修者盛装靓丽,捐资者芳容焕发,大有风光面子工程之嫌。修这样的一部族谱,单从经济角度讲,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乃至二三十万元,耗时数年、人力无算,结果弄出一部问题多多的废谱,这不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吗?若从历史责任说,对史实不加甄别,那就是既无言以告先人、也贻误子孙后代了。
这有点像是对民间的修谱热在泼凉水!我想若是真热过头了,泼一点凉水也没有什么坏处。这至少可以使想续修新谱者的头脑变得更清醒、更理智一些。如果你真的想修,我倒是建议你先修好你的那一小支再说,不要动不动就去搞全族性的费力而不讨好的大工程。不要小瞧修谱这件事,真不是件很容易办好的事。有人一见面,也不分哪支哪派,开口就讲我是某派字我爹我爷某派字,碰面即问你是某派字你爹你爷某派字等等,这有意义吗?我劝你还不如下点工夫,把你父亲母亲一代、祖父祖母一代、曾祖父曾祖母一代、高祖父高祖母一代,乃至上溯到第十代,能把这十代人的名讳姓氏搞清楚、弄明白,就算你的本事大。若有旧支谱相接,你可加进去;若无旧支谱相接,你可建立你自己本家的家谱。这才是最有意义的工作。
我之所以不主张搞华而不实的大工程,是因为我们想搞族谱的这一批人,基本上没有什么优势。一是年龄都偏大,时不待我也;二是文化程度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囿于偏狭环境,无广博资源相助;四是未经专业历练,缺少史实真假判断能力。就新修的向氏族谱来说,我只举一个例子。北宋时期的向敏中,是向氏家族最大的名人。按《宋史》(还有方志、碑铭等许多史籍佐证),向敏中是独子,他有传正、传式、传亮、传师、传范五个儿子。这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它可以作为衡量向氏新旧族谱正确或不正确的一块“试金石”。可我们续修的新族谱,一说到向敏中及其子孙辈,还是花样百出:有的偏要说向敏中是三兄弟,有的偏要说他有七个儿子,有的又偏要给他拿掉三个儿子、再增加两个新儿子、让他只有四个儿子。这不是拿历史开玩笑吗?向敏中及其儿子们,若是在天有眼有灵,不知他们该作如何感想呢!
族谱中这种最为明显的错误,可以肯定是旧谱修纂者攀附权贵而造成的恶果;问题是我们新谱续修者,该不该以科学或负责任的态度来纠正或终止它。遗憾的是没有!对于这种显而易见的错误,不仅没有丝毫的怀疑,而且还采取了肯定的态度。他有的甚至还撰文,为自己的旧谱辩护,反而怀疑是《宋史》出了错,认为《宋史》是外人蒙古族人写的,而不如祖上自己人写的可靠。这叫“宁可相信自家人说的那怕是谬误,决不可轻易相信别人说的就是真理”。说得直白点,这是一种认死理儿的血亲情结。
这说到底,还是牵涉到如何正确认识族谱与正史、方志之关系问题。根据对正史、方志、族谱三者信任度的考察,我总结出对待这三者的一个基本态度,那就是:对正史,不可不信,姑且信之;对方志,姑且信之,信之何妨;对族谱,信之宜慎,不当全信。我是从总体上考察三者之关系后,得出的这一结论性看法,不一定正确。

来自安卓客户端
高群在多个群里转发。
“看了高群宗亲在【高姓宗亲江苏联谊(1) 群(485)】群里,转发家协宗长撰写的《论族谱与正史方志之关系》一文后,我个人对这篇文稿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但没两天,发现家协是抄袭别姓人己发表的作品,并且一个字都沒动。太不可思议了。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论族谱与正史、方志之关系》是谁的原创?
高致贤
按:为了编集一部有关修谱知识的书籍,我们在收集资料时得到一篇高家协宗亲发表的《论族谱与正史、方志之关系》,觉得很好,拟收入书中。因为我们收入书中的文章,必须注明作者和原发表平台以及发表时间。网上查到此文,高家协的文章发表于 2017-8-25 00:10:29;可是,我们又在网上搜索到此文在(2010-09-15 16:18:00)已经由向北堂主的博客发表了(两文均附后),这就使我们感到高家协有剽窃向北堂主文章之嫌了!“修谱专家”高家协怎么去剽窃他人作品?不敢相信。然而,全文发表时间,向北堂主的头像,白纸黑字、明明白白摆在那里,难道7年前,向北堂主就能剽窃高家协还没有发表抑或还没有构思的文章吗?该文是谁的原创?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公之于世,敬请高家协或向北堂主两位先生告诉我们,以便采用,谢谢!如果收不到说明,我们只好按发表先后来认定了!
2018.7.17于大方
http://blog.sina.com.cn/xcwcd [订阅][手机订阅]
首页博文目录图片关于我
个人资料

向北堂主


43/论族谱与正史、方志之关系
(2010-09-15 16:18:00)

杂谈
论族谱与正史、方志之关系

人们常说:中国的正史、方志、族谱,是中国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是中央政府修撰的史书;方志,是地方政府修撰的史书;族谱,则是家族修撰的史书。正史、方志,均带有官方色彩;唯有族谱,带有民间色彩。正史、方志、族谱三者之间,应是各有侧重、自遵体系、互为参照、相与补充的关系。
一般地说:正史,是中央政府举全国之力,由国内的史官或史家等精英人才修撰,它的品味和可信度都最高;方志,是地方政府举一地之力,由该地熟稔情况的顶尖人才修撰,其品味和可信度也是很高的;族谱则有所不同,虽也是族内的拔尖文化人在做,但囿于文化程度不齐、参考资料缺失等,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用金字塔的上部、中部、下部来分别比作正史、方志、族谱,那么越往金字塔下部的可信度越低。
正史、方志、族谱的可信度成递减的态势,尤其是族谱的可信度要低于史志,还因为中国历代设有修史机构,史官有秉笔直书的传统,也很少受血亲宗法观念的影响。民间宗族修谱就不一样了,它带有较强的光宗耀祖、血亲宗派的色彩,受门阀观念的毒害也最深,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谱书的质量。比如像攀附权贵的现象,史志都绝难发生,而在族谱中则相当普遍。
保存收藏条件,史志方面也要完备得多。数千年来,历经改朝换代、战争兵祸、外族入侵、水火灾害等,对史志典籍的破坏固然很大。但国家是搬不走的,地方是搬不走的,藏书机构也是搬不走的,总有部分史籍被保存下来。族谱的保存,基本上是单门独户式的。若遇天灾人祸发生,举族播迁,逃难奔徙,在人命都难保的情况下,族谱面临的将是毁灭性的命运。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宋代以前的族谱几至荡然无存,而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修撰的族谱又难以为继或问题迭出的根本原因。
盛世撰史修志续谱,这是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目前,我国民间续修族谱的热潮持续高涨。如何对待过去的旧族谱,如何续修好适应时代的新谱,如何处理好族谱与史志的关系,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一些问题。
旧族谱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已有前人把它比喻为一座金矿,值得我们特别珍视和挖掘利用。但也毋庸讳言,有些旧族谱,也存在与史志相忤、甚至明显错误之处。那种认为,旧族谱是祖宗之言,就是错了也不能动它,甚至采取将错就错、以错为对的态度,我认为都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态度。
续修新族谱,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旧族谱搞错了的,下决心彻底纠正过来,不能再把旧谱的错误延续下去,继续贻误我们的子孙后代,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如果再不加以纠正,后人会认为是已订正过的,就更难加以纠正了。明知有错,一时难以弄清楚的,也应有我们自己的明确态度,宁愿缺载,也不应无保留地再重复过去的错误。总之,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应为续修新谱者最紧迫的使命。
笔者对各地续修新族谱的现状,着实感到担忧。对修好的新族谱,虽接触的不是很多,但就看到的而论,感到问题是相当的严重,特别是牵涉到历史而又有定论的部分,错得让人无法忍受,真是该大声疾呼的时候了-“续修新谱应慎之又慎”。现在续修的新族谱,多或为一族之谱、或多县多支联宗族谱、或一县多支族谱的大族谱。个别名之曰族谱,没有一定章法,什么都往里面塞,看不出个清晰的模样儿,倒像是一锅大杂拌儿。有的封面精装豪华,修者盛装靓丽,捐资者芳容焕发,大有风光面子工程之嫌。修这样的一部族谱,单从经济角度讲,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乃至二三十万元,耗时数年、人力无算,结果弄出一部问题多多的废谱,这不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吗?若从历史责任说,对史实不加甄别,那就是既无言以告先人、也贻误子孙后代了。
这有点像是对民间的修谱热在泼凉水!我想若是真热过头了,泼一点凉水也没有什么坏处。这至少可以使想续修新谱者的头脑变得更清醒、更理智一些。如果你真的想修,我倒是建议你先修好你的那一小支再说,不要动不动就去搞全族性的费力而不讨好的大工程。不要小瞧修谱这件事,真不是件很容易办好的事。有人一见面,也不分哪支哪派,开口就讲我是某派字我爹我爷某派字,碰面即问你是某派字你爹你爷某派字等等,这有意义吗?我劝你还不如下点工夫,把你父亲母亲一代、祖父祖母一代、曾祖父曾祖母一代、高祖父高祖母一代,乃至上溯到第十代,能把这十代人的名讳姓氏搞清楚、弄明白,就算你的本事大。若有旧支谱相接,你可加进去;若无旧支谱相接,你可建立你自己本家的家谱。这才是最有意义的工作。
我之所以不主张搞华而不实的大工程,是因为我们想搞族谱的这一批人,基本上没有什么优势。一是年龄都偏大,时不待我也;二是文化程度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囿于偏狭环境,无广博资源相助;四是未经专业历练,缺少史实真假判断能力。就新修的向氏族谱来说,我只举一个例子。北宋时期的向敏中,是向氏家族最大的名人。按《宋史》(还有方志、碑铭等许多史籍佐证),向敏中是独子,他有传正、传式、传亮、传师、传范五个儿子。这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它可以作为衡量向氏新旧族谱正确或不正确的一块“试金石”。可我们续修的新族谱,一说到向敏中及其子孙辈,还是花样百出:有的偏要说向敏中是三兄弟,有的偏要说他有七个儿子,有的又偏要给他拿掉三个儿子、再增加两个新儿子、让他只有四个儿子。这不是拿历史开玩笑吗?向敏中及其儿子们,若是在天有眼有灵,不知他们该作如何感想呢!
族谱中这种最为明显的错误,可以肯定是旧谱修纂者攀附权贵而造成的恶果;问题是我们新谱续修者,该不该以科学或负责任的态度来纠正或终止它。遗憾的是没有!对于这种显而易见的错误,不仅没有丝毫的怀疑,而且还采取了肯定的态度。他有的甚至还撰文,为自己的旧谱辩护,反而怀疑是《宋史》出了错,认为《宋史》是外人蒙古族人写的,而不如祖上自己人写的可靠。这叫“宁可相信自家人说的那怕是谬误,决不可轻易相信别人说的就是真理”。说得直白点,这是一种认死理儿的血亲情结。
这说到底,还是牵涉到如何正确认识族谱与正史、方志之关系问题。根据对正史、方志、族谱三者信任度的考察,我总结出对待这三者的一个基本态度,那就是:对正史,不可不信,姑且信之;对方志,姑且信之,信之何妨;对族谱,信之宜慎,不当全信。我是从总体上考察三者之关系后,得出的这一结论性看法,不一定正确。
分享:
7
喜欢
1
赠金笔
阅读(331)┊ 评论 (0)┊ 收藏(0) ┊转载(1) ┊ 喜欢▼ ┊打印┊举报

论族谱与正史、方志之关系
发表于 2017-8-25 00:10:29 | 只看该作者 | |
论族谱与正史、方志之关系
高家协
人们常说:中国的正史、方志、族谱,是中国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是中央政府修撰的史书;方志,是地方政府修撰的史书;族谱,则是家族修撰的史书。正史、方志,均带有官方色彩;唯有族谱,带有民间色彩。正史、方志、族谱三者之间,应是各有侧重、自遵体系、互为参照、相与补充的关系。
一般地说:正史,是中央政府举全国之力,由国内的史官或史家等精英人才修撰,它的品味和可信度都最高;方志,是地方政府举一地之力,由该地熟稔情况的顶尖人才修撰,其品味和可信度也是很高的;族谱则有所不同,虽也是族内的拔尖文化人在做,但囿于文化程度不齐、参考资料缺失等,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用金字塔的上部、中部、下部来分别比作正史、方志、族谱,那么越往金字塔下部的可信度越低。
正史、方志、族谱的可信度成递减的态势,尤其是族谱的可信度要低于史志,还因为中国历代设有修史机构,史官有秉笔直书的传统,也很少受血亲宗法观念的影响。民间宗族修谱就不一样了,它带有较强的光宗耀祖、血亲宗派的色彩,受门阀观念的毒害也最深,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谱书的质量。比如像攀附权贵的现象,史志都绝难发生,而在族谱中则相当普遍。
保存收藏条件,史志方面也要完备得多。数千年来,历经改朝换代、战争兵祸、外族入侵、水火灾害等,对史志典籍的破坏固然很大。但国家是搬不走的,地方是搬不走的,藏书机构也是搬不走的,总有部分史籍被保存下来。族谱的保存,基本上是单门独户式的。若遇天灾人祸发生,举族播迁,逃难奔徙,在人命都难保的情况下,族谱面临的将是毁灭性的命运。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宋代以前的族谱几至荡然无存,而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修撰的族谱又难以为继或问题迭出的根本原因。
盛世撰史修志续谱,这是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目前,我国民间续修族谱的热潮持续高涨。如何对待过去的旧族谱,如何续修好适应时代的新谱,如何处理好族谱与史志的关系,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一些问题。
旧族谱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已有前人把它比喻为一座金矿,值得我们特别珍视和挖掘利用。但也毋庸讳言,有些旧族谱,也存在与史志相忤、甚至明显错误之处。那种认为,旧族谱是祖宗之言,就是错了也不能动它,甚至采取将错就错、以错为对的态度,我认为都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态度。
续修新族谱,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旧族谱搞错了的,下决心彻底纠正过来,不能再把旧谱的错误延续下去,继续贻误我们的子孙后代,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如果再不加以纠正,后人会认为是已订正过的,就更难加以纠正了。明知有错,一时难以弄清楚的,也应有我们自己的明确态度,宁愿缺载,也不应无保留地再重复过去的错误。总之,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应为续修新谱者最紧迫的使命。
笔者对各地续修新族谱的现状,着实感到担忧。对修好的新族谱,虽接触的不是很多,但就看到的而论,感到问题是相当的严重,特别是牵涉到历史而又有定论的部分,错得让人无法忍受,真是该大声疾呼的时候了-“续修新谱应慎之又慎”。现在续修的新族谱,多或为一族之谱、或多县多支联宗族谱、或一县多支族谱的大族谱。个别名之曰族谱,没有一定章法,什么都往里面塞,看不出个清晰的模样儿,倒像是一锅大杂拌儿。有的封面精装豪华,修者盛装靓丽,捐资者芳容焕发,大有风光面子工程之嫌。修这样的一部族谱,单从经济角度讲,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元,乃至二三十万元,耗时数年、人力无算,结果弄出一部问题多多的废谱,这不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吗?若从历史责任说,对史实不加甄别,那就是既无言以告先人、也贻误子孙后代了。
这有点像是对民间的修谱热在泼凉水!我想若是真热过头了,泼一点凉水也没有什么坏处。这至少可以使想续修新谱者的头脑变得更清醒、更理智一些。如果你真的想修,我倒是建议你先修好你的那一小支再说,不要动不动就去搞全族性的费力而不讨好的大工程。不要小瞧修谱这件事,真不是件很容易办好的事。有人一见面,也不分哪支哪派,开口就讲我是某派字我爹我爷某派字,碰面即问你是某派字你爹你爷某派字等等,这有意义吗?我劝你还不如下点工夫,把你父亲母亲一代、祖父祖母一代、曾祖父曾祖母一代、高祖父高祖母一代,乃至上溯到第十代,能把这十代人的名讳姓氏搞清楚、弄明白,就算你的本事大。若有旧支谱相接,你可加进去;若无旧支谱相接,你可建立你自己本家的家谱。这才是最有意义的工作。
我之所以不主张搞华而不实的大工程,是因为我们想搞族谱的这一批人,基本上没有什么优势。一是年龄都偏大,时不待我也;二是文化程度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囿于偏狭环境,无广博资源相助;四是未经专业历练,缺少史实真假判断能力。就新修的向氏族谱来说,我只举一个例子。北宋时期的向敏中,是向氏家族最大的名人。按《宋史》(还有方志、碑铭等许多史籍佐证),向敏中是独子,他有传正、传式、传亮、传师、传范五个儿子。这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它可以作为衡量向氏新旧族谱正确或不正确的一块“试金石”。可我们续修的新族谱,一说到向敏中及其子孙辈,还是花样百出:有的偏要说向敏中是三兄弟,有的偏要说他有七个儿子,有的又偏要给他拿掉三个儿子、再增加两个新儿子、让他只有四个儿子。这不是拿历史开玩笑吗?向敏中及其儿子们,若是在天有眼有灵,不知他们该作如何感想呢!
族谱中这种最为明显的错误,可以肯定是旧谱修纂者攀附权贵而造成的恶果;问题是我们新谱续修者,该不该以科学或负责任的态度来纠正或终止它。遗憾的是没有!对于这种显而易见的错误,不仅没有丝毫的怀疑,而且还采取了肯定的态度。他有的甚至还撰文,为自己的旧谱辩护,反而怀疑是《宋史》出了错,认为《宋史》是外人蒙古族人写的,而不如祖上自己人写的可靠。这叫“宁可相信自家人说的那怕是谬误,决不可轻易相信别人说的就是真理”。说得直白点,这是一种认死理儿的血亲情结。
这说到底,还是牵涉到如何正确认识族谱与正史、方志之关系问题。根据对正史、方志、族谱三者信任度的考察,我总结出对待这三者的一个基本态度,那就是:对正史,不可不信,姑且信之;对方志,姑且信之,信之何妨;对族谱,信之宜慎,不当全信。我是从总体上考察三者之关系后,得出的这一结论性看法,不一定正确。

来自安卓客户端
高群在多个群里转发。
“看了高群宗亲在【高姓宗亲江苏联谊(1) 群(485)】群里,转发家协宗长撰写的《论族谱与正史方志之关系》一文后,我个人对这篇文稿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但没两天,发现家协是抄袭别姓人己发表的作品,并且一个字都沒动。太不可思议了。

楼主:贵州老高

字数:41482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4-24 23:11:00

更新时间:2020-05-18 16:50:16

评论数:33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