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我们从哪里来:上帝和科学的想象。从大爆炸和进化论谈起

我们从哪里来:上帝和科学的想象。从大爆炸和进化论谈起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新昌仁慧11 2017-11-28 09:12:17
人造意识在实验室里已经在成为现实。研究人员为一个四脚机器人安装传感器和相应认知组件,推动它感知自身的腿、感知地面,让它为自己建立认知模型,逐渐认识到自己有几条腿、几条腿之间的联系,逐渐学会用脚行走。一段时间后将一条腿去掉,研究人员发现,机器人在适应过程中重构了对自己的认知模型,开始认识到自己只剩三条腿,并尝试如何协同好这三条腿,实现行走。这是非常原始的自我认知,但就像人类经历的那样,这也是自......
-----------------------------
@Ridiculogical 2017-11-28 09:33:06
意识不等于自我意识 -- 意识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做出的逻辑选择。自我意识是为了个体生存而主动的做出一些选择。前者是被动的,即使是非常聪明甚至超过人类智力和理解能力的选择,其本质还是被动性的,不存在目的性。
自我意识,可以认为是生命进化过程中,代代相传的基因为了自我复制和更好的生存而发展出来的主动影响和改变生存环境的举动。
生命进化的基本要素:自我生存,自我复制,在人造机器中如果没有实现,......
-----------------------------
@新昌仁慧11 2017-11-28 10:50:41
人工智能会被植入一段基因算法,让人工智能机器人自身会不断迭代优化,并且这种不断迭代优化会成为它的本能,就像人类物种的本能是繁衍一样。
-----------------------------
这就是关键:一旦人工智能可以在硬件层面实现自我复制,也就有了生存的压力。这就是一个独立的新物种产生了。到那时,一切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都不再适用于人工智能了。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这两天看“自私的基因”,很有意思 。。。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从基因遗传角度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不同于生物族群或个体的全新的视角,为研究进化的机制给出了更加可靠和精确的描述方法。

从基因遗传来说,一个基因组合形态能够广泛流传,需要的就是:1)自身的存活时间 2)利用周围环境的资源进行稳定精确的拷贝的遗传能力 3)大量生殖下一代的能力。有了这三点,无论一个基因是否能够产生更加“有利”的进化特征,并不重要。

举一个例子:生物衰老死亡的周期也应该有一些基因加以掌控,这些最终造成生物死亡的基因,可能在生物的幼儿到青壮年时期,有着其它的作用,或许干脆处于“隐形”无任何作用状态 - 只要这些基因不在生物繁殖足够的后代之前启动他们的致死作用,这些基因就可以保证被代代遗传,广泛传播 -- 对于基因来说,生物体不过是它们让自身存活和遗传下去的载体,而已。所以:死亡基因一旦产生,就是不可逆转的。生物进化的方向,不是个体的完美,而是基因形态的广泛流传。那么面对这种死亡基因,生物学家提供了两个解决方案:1)晚婚晚育。只要人类生殖的年龄逐渐加大,那些死亡衰老基因就只能被动的“选择”推迟启动时间,否则就会被遗传机制自然的淘汰掉,人类就能延长青春和寿命(我们现在已经在做了,不是吗?)2)想办法找到触发这些死亡衰老基因的生物化学过程,通过阻断或者改变触发衰老的化学物质,得到“长生不老药”。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地球上的生物基因DNA就是由四种碱基的摆列组合形成的一个个相对独立和稳定的遗传密码,和环境 -- 自然环境,基因环境,生物环境,等等互动,又形成了对环境的影响。当一些基因组合到一起,形成更加复杂的功能和结构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互助互利”达到更多的遗传同样的基因后代的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壁和细胞液,都可以看作是为了保留最初让这些生物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环境而形成的。-- 能够控制这样的细胞环境的基因,是所有后来的DNA组合得以形成的基础,而代代相传。同样的情况,也在每一次新的功能组合产生后,重复进行。一个个新的复杂的生物功能,就是这样在之前已有的功能的基础上,不断的改进和组合中产生。每一个新功能,都是一系列基因和周围生长环境(比如细胞营养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一个基因可以独立完成一个功能或决定一个生物特征,一切都是互相影响的概率大小的问题。 -- 少了一个基因或者一个基因发生变异,最终出问题或者产生一个新的变种的可能,也仅仅是一个概率问题,而不是一定会发生。即使一对染色体中包含的等位的DNA基因,也有可能成为隐性基因,不发挥作用 -- 很多对生物体有害的性状,就是因此不会显现但那些隐形基因确代代流传。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生物的外在表现形态和行为模式,与环境的互动,都可以归结为基因在背后的“遥控” -- 那些有利于提高基因遗传给后代的几率的表现和行为的特定基因,就可以大规模扩散,流传。考虑到这种单个基因的表现是体现在环境和与其它基因的互动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说:那些在整个大的自然环境中能够帮助“自己”的基因团队成功的繁殖后代的基因,就是会被自然选择青睐的基因。很自然的就是:每一个多细胞生物个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带有完全一样的基因染色体,只不过其中某些“开关”机制,让不同的基因在不同的细胞组织中发生了不同的作用。-- 有时是“关”,有时是“开”,开关的时间和组合也有预先的定制。这一切都是基因们“决定”的 。。。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生物的进化和生物的习性,都可以用基因遗传的角度进行解读。

比如有性繁殖的产生,可能就是来自于最初有丝分裂产生后无性繁殖的生殖细胞的不同的“策略”:一些比较大的生殖细胞,能够给后代提供更多的营养,让后代的生存几率增加,因而具有了遗传下去的优势,一代代变大的基因变化积累下来,就形成了“雌性”。而一些比较小的生殖细胞,运动速度更快,可以更快的寻找到那些比较大的细胞,并且学会了一旦结合就形成独占的手段 -- 一代代这样的快速基因积累下来,就形成了“雄性”。在这个变化过程当中,那些既不够大而提供丰富的营养,也不够小而抢夺更多机会的基因,就逐渐在这场比较谁能够遗传更多的同样基因的竞赛中,被淘汰了。大多数生物就变成了两性分化的繁殖机制。而生育出两性后代的比例,也因为概率上,每当一方占据多数,则生育少数的一方的子女,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配偶从而将自身的基因遗传下去,这个简单的概率博弈过程,而始终处于雌雄各占50%的状态。

而动物之间的“亲情”的本能,也是来自于对与自身相近的亲属的染色体中,含有更多的完全一样的基因的可能,因而在做出不大的“牺牲”就帮助亲属度过难关的那些行为的基因,有更大的机会将自身遗传给更多的后代 -- 一代代相传,很多类似的动物的“本能”行为,就这样得以在漫长的岁月中“进化”出来。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基因的组合和环境的互动不仅仅“决定”了生物个体的形态和习性,还进一步影响了周围的环境和共生生物的形态和习性。这些影响,有时是有利与共生生物个体的生存繁衍的,有时又是有害的。

比如:一种蜗牛的硬壳的厚度是有其基因遗传决定,通过对保护自身和不过多浪费资源影响身体其它功能,特别是繁殖功能的条件下,经过“自然选择”达到了一个特定范围内的平衡。但是:蜗牛身上的一种寄生菌,具有影响蜗牛的外壳厚度的能力:凡是身上有了这种寄生菌的蜗牛,外壳就特别厚。我们可以认为:这种寄生菌的基因,通过让寄生菌具有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影响蜗牛的内分泌系统,进而让蜗牛投入大量的资源长出更厚的外壳 -- 这有利于保护蜗牛个体和寄生在这个个体之中的细菌,但是不利于蜗牛的自身的基因的繁殖传播。而寄生菌本身的繁殖,是不依赖于蜗牛的。这就产生了寄生生物和寄主之间的利益冲突,寄生菌的基因获得了胜利。

与此相反,很多于哺乳动物有益的肠道细菌,是通过将自身的基因融入卵子细胞巨大的营养组分中,从而让自身得以传播到下一代生物个体中去的。这些寄生细菌,已经和寄主共用同一条繁殖通道,通过同一个卵细胞作为后代基因传播和进行复制生长的载体 -- 这种情况下,共生的生物之间就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甚至有一天,它们的基因可能融合成为一个新的染色体,从而彻底不分彼此:原来的微生物就成了寄主的功能器官的一部分组织。这也可能是生物走向复杂化的一个途径。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除了千百万年的积累才能发挥作用的基因,生物,特别是比较高级的哺乳动物也会通过“学习”掌握一些生存技能,应对环境的偶然变化做出一些临时的行为模式的调整,这些临时调整是不会遗传下去的,因而不是主要的生物进化的方式。只有人类的智力和学习能力,才能够形成各式各样的“文化”模式并传承和互相影响,做出超出基因的预设的越来越复杂和有目的性的行为,影响乃至操控其它个体,进而对环境产生重大改变。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一个有趣的例子:在猪的饲养场,有一种装置,可以让猪自己拱一下杠杆,就获得食物。这样猪饿了就自己解决,省事也减少浪费。生物学家看到,进行了修改,一是扩大了猪圈,二是将杠杆和食物出口槽分别放在在猪圈的两边,让猪学会在一头拱杠杆,然后去另一边吃东西,忙个不停。最后,生物学家在这个猪圈里放进两头猪,观察猪的行为。一般人们会认为:比较凶狠的猪会欺压好脾气的猪,让后者像奴隶一样的忙碌,自己享受食物。可是结果恰好相反: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忙碌的猪永远是那个凶狠的,享受的永远是那个好脾气的。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看看过程就不难理解这个结果了:一开始,好脾气猪和凶狠猪饿了,都会去拱杠杆找吃的。但是每当好脾气的猪拱杠杆之后,总是发现凶狠猪占据了食槽不让它吃东西,最后一无所获。几次之后,好脾气猪就学会了放弃,不再拱杠杆了,就等着凶狠猪饿了之后去拱杠杆时,它可以先大口享受一番,等到凶狠猪赶过来之后将它赶走开始吃剩饭,它们已经各得所需,取得了平衡。

所以:1)猪的学习能力让它们建立起这个能者多劳的“合作”关系 2)剥削他人的劳动力的“奴隶”制度,猪没有能力“学”会。。。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双仁语 2017-12-16 14:41:24
摘录一段楼主开篇: “关于世界是什么,当今科学这个工具可谓是无往不利,基本上回答了我们可以想到的所有问题。目前还不能回答的,那基本上用其它方法也没什么太好的答案。这里我就不多展开了。”
楼主这个开篇这段话值得商榷。其实,科学发展到现在,恰恰是未知事物更多了。比如关于宇宙的认知,正如楼主题目里问的”世界是什么?” 前些年一个意大利天体物理学家(名字没记住)用数学模拟了宇宙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宇......
-----------------------------
我那里确实是没有展开,让你有所误会了。

现代科学的发端,就是人们通过类似地理大发现,意识到了我们的认知的局限性,承认了我们对周围的世界的无知。因此,才会重新审视新发现的意义,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科学探索。所以:承认无知,是科学方法的基本出发点。

我说的“目前还不能回答的,那基本上用其它方法也没什么太好的答案”,就是说明对未知的探索,科学方法是目前最佳的方法,比历史上的神秘主义和玄学思考,都能够揭示更多的未知领域。而如果不用科学方法,或者科学方法不能适用的问题,我们就很难得到令大多数人满意的答案。

-- 承认我们无知,承认科学用来探索未知最有成效,就是我这句话的意思。

最后:11维度不是天文学家的“发现”,而是弦论的假说。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任何可靠的证据,无论是实验室,还是天文观测。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双仁语 2017-12-16 16:18:36
科学实证论有个误区,就是一定要有仪器能够检测证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重复实验,并得到一致的结果。但对于宇宙的认知有一个最最基本的问题:宇宙是什么创造的? 佛学及道学以及古希腊哲学(如毕达哥拉斯学派)都认为: 宇宙是意识所造。外星人(宇宙高灵)也是这个结论,如美国出版的《一的法则》。
唯物与唯心是我们地球人自然产生的两门学问,对两者一起研究才是正路,这是一种平衡态,也是宇宙的常态。如果一个......
-----------------------------
你对科学的认识也有误区:科学的实证是一种方法,而不是哲学,和唯物唯心没有必然联系。正因此,科学从来不会宣称自己“知道”宇宙是什么东西创造的。

回到你之前的问题,只有古代的学问,才会认为我们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当然,现代人也仍然有很多人愿意接受古代人的哲学观点,认为我们的认知已经足以给类似宇宙之前的问题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如美国出版的《一的法则》,如算命术塞马经也仍然是许多现代人喜欢的读物。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双仁语 2017-12-16 16:18:36
古人司马迁做学问的态度,是现代科学人应该借鉴的。
-----------------------------
现代很多人文学者也认为:司马迁的书,文学价值大于历史价值。对于三代之前的历史,司马迁只能借助于各种古人的记述,无可厚非。但是司马迁对秦汉历史,有很多臆想之处,小说家言的痕迹过重。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双仁语 2017-12-16 16:18:36
中国古人司马迁在史记里评论庄子说: 其学无所不窥。
而面对《山海经》时,他这样写道: 至禹本记,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
现在的唯物主义者却对自己不曾涉猎不了解的领域下断语,以科学方法论来说,这也是不科学的结论,因为不了解的东西,何来结论?
-----------------------------
说庄子其学无所不窥,就和说佛经圣经无所不包,世上所有重大问题的答案,尽在古人的经典中一样,都是古代人崇古博今的思想的体现。

至于说山海经或者特异功能,本来就不是科学可以研究的对象,科学至今也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更不会去推翻佛经 -- “余不敢言也”。。。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双仁语 2017-12-16 16:18:36
科学实证论有个误区,就是一定要有仪器能够检测证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重复实验,并得到一致的结果。

--------------------------------------------------------------------

不知道你认为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是否能代表唯物和唯心的分别?前者强调格物致知,后者强调万物由心? -- 我个人觉得,用唯物或者唯心来划分理学和心学,格局小了些 。。。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双仁语 2017-12-16 19:34:33
科学实证法本身没有错,我们现在所有享受的科技成果都来自科学实证研究所得。但唯物主义者在用科学实证法时,对他不愿意认同的事物,却是带有明显的偏见的,这种偏见在修行论坛里被称为“选择性忽视”。
以地球人的特异功能为例,科学目前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 古今中外所有地球人里不可能有特异功能的存在。
但事实上,历史上到目前为止,却记录了成千上万见特异功能的各案。面对这些各案,唯物主义者仍然是忽视的......
-----------------------------
你用修行的方法来要求科学方法,给科学贴上“选择性忽视”的标签,是否也是一种偏见?

1. 王林或者密宗是否有“法力”,科学不会做出结论。用科学方法对这些东西进行“描述”,就一定要做到你说的:“一定要有仪器能够检测证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重复实验,并得到一致的结果”。-- “古今中外所有地球人里不可能有特异功能的存在。”或者说“上帝不存在”这样的结论,都不是运用科学方法可以做出的。

2. 既然科学无法证伪特异功能或者宗教信仰,包括修行。你为什么要求用科学方法来证明这些特异功能或者宗教信仰那?

3. 没有仪器检测,无法进行重复实验的记录,是无法产生科学理论的。没有可能形成理论解释的东西,即使有科学家去做,但是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并不高 -- 这个事实,你能否接受?

4.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 现代科学,是伴随着现代政治经济的爆发而发展起来的,也是现代政治经济的助推剂。古老的宗教信仰或者特异功能,还是不用科学来否认或者背书了吧 。。。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双仁语 2017-12-16 19:34:33
唯物主义者在用科学实证法时 。。。
-----------------------------
严格来说,这个是唯物主义哲学在中国大行其道的问题,科学方法不应该背这个锅 -- 我也说过,中国人在意识形态上居于唯物论或者实体论的人,占据多数。

你如果是真的唯心论者,应该明白:这些唯物论者的认知,也是来自他们的过于自信。对于唯心,我还是认同:个人的认知都可以认为是“真”,所谓客观认知就是大家的共识。你为了将你的“真”变成客观认知,而要求唯物论者放弃自己的哲学观点,这本身就并不太符合唯心的正道。-- 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双仁语 2017-12-16 20:10:47
只要是存在的现象,就可以用科学方法研究。台湾大学的李嗣涔教授,德国的科学家,我国北京地质大学等都在用科学方法研究探索。
-----------------------------
可以和是否适当,是有区别的 -- 什么都要“科学”一番,我把这个叫做科学的狂妄。在人文上,我在大学里看过一本书:“人道主义的僭妄”,对我由此产生的对现代科学方法认知上的局限性,产生了很大的触动。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双仁语 2017-12-16 20:15:00
关于对唯物主义者的“选择性忽视”一说,是在大量以科学自居的人,非要进入修行论坛来论战,结果却又说不出个一二,最后大都留下只言片语的“文革体”结论走人,最后被大家总结的一个非常贴切的描述。
-----------------------------
我看不惯的,还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修行者”,非要用相对论或者量子力学的科学理论来证明佛法的正确,或者用佛法来说明科学理论的局限。这也是另一种误入歧途的迷信,偏离了宗教的正信
楼主:Ridiculogical  时间:2021-02-26 12:38:29
@双仁语 2017-12-16 20:56:24
关于佛学(不是佛教哈,佛教问题很多),有资格评论的起点是看看佛学理论《成唯识学》,就是唐玄奘翻译的那不经,被认为是佛学的基本理论书籍。爱因斯坦应该是看过的,才会得出他自己对佛学的结论。
-----------------------------
爱因斯坦评论佛学的,是网上以讹传讹的话,没有出处,不值得一谈。

楼主:Ridiculogical

字数:39303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7-03-25 05:07:00

更新时间:2021-02-26 12:38:29

评论数:1694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