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不才破《山海经》系列

不才破《山海经》系列

楼主:百里素臣  时间:2020-05-06 12:04:19


楼主:百里素臣  时间:2020-05-06 12:04:19
上图是《帝禹山河图》。
王红旗著《帝禹山河图诠解》一书。王红旗在书中自称《帝禹山河图》是画家孙晓琴女士根据学者王红旗先生《山海经地理复原图注》一书的研究成果,于1999年9月9日创作出巨画《帝禹山河图》,画高5·4米、宽7·8米,画中将《山海经·五藏山经》记述的帝禹时代(4200年前)的447座山,及其相关的水系258处、地望348处、矿物673处、植物525处、动物473处、人文活动场景95处······
楼主:百里素臣  时间:2020-05-06 12:04:19
太史公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
昆仑,其高二千五百馀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
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後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
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山海经》之名,自从被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第一次提及并置评之后,至今二千一百年来,一直备受争议,褒贬不一。
汉刘秀《上山海经表》——《山海经》皆圣贤之遗事,古文之著明者也,其事质明有信。
晋郭璞《山海经序》——《山海经》跨世七代历载三千······其山川名号所在多有舛谬,与今不同······
宋尤袤《山海经传跋》——《山海经》为先秦书不疑也······秦汉学者多引《山海经》兹固益可信······
楼主:百里素臣  时间:2020-05-06 12:04:19
唐杜右《通典》——《山海经》不知何代之书。恢怪不经,疑夫子删诗书后尚奇者所作;或先有其书,如诡诞之言必后人所加。
宋陈骙《中兴字目》——《山海经》亦非尽善,当以入小说家为是。
明杨慎《山海经补注》——山之奇,水之奇,草之奇,木之奇,禽之奇,兽之奇。说其形,著其生,别其性,分其类,其神奇殊汇骇世惊听者。或见或闻,或恒有,或时有,或不必有,皆一一书焉。
清纪昀《四库全书》——书中序述山水,多参以神怪······然道里山川,卒难考据,案以耳目所及,百不一真。诸家并以为地理书之首,亦为未允。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者尔。
楼主:百里素臣  时间:2020-05-06 12:04:19
@苜蓿04 2020-04-29 16:28:16
图不错
-----------------------------
图的确是很不错,不才第一次看到也非常喜欢。
楼主:百里素臣  时间:2020-05-06 12:04:19
古人对《山海经》有弹有赞,辩词也有褒有贬。为何直到清朝乾隆年间编纂《钦定四库全书》却要把《山海经》贬斥为“百无一真”和“实则小说之最古者尔”。
如果说清朝大学士,士大夫们是出于对《山海经》的“不解”,难免缺乏“才气”;
如果说清朝大学士,士大夫们是出于对《山海经》的“敌意”,难免缺乏“雅量”。
不才不解清朝乾隆年间参与编纂《钦定四库全书》的大学士,士大夫们为何要如此贬低《山海经》?
《山海经》真的“百无一真”和是“小说”吗?
楼主:百里素臣  时间:2020-05-06 12:04:19
清朝官方大学士,士大夫们对《山海经》很不屑,但也有不同声音,尤其是来自民间,各种《山海经传》校刊层出不穷。
不才数年来搜集的《山海经传》刻本有7本,其中明朝的有2本,清朝的则有5本;其中康熙年间的有2本,乾隆年间的也有2本,光绪年间的只有1本;分别如下:
1.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山海经》图绘全像——蒋应镐绘。
2.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山海经》——郑煾校刊。
3.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山海经》释义——王崇庆·董舒文校订。
4.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山海经》——项絪校刊。
5.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山海经》——黄晓峰校刊。
6.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山海经》广注——吴任臣·金阊书业堂藏板。
7.清光绪七年(1881年)《山海经》笺疏——郝懿行·还读楼校刊。
楼主:百里素臣  时间:2020-05-06 12:04:19
清末民初的学者们对《山海经》的研究,走上了与古人,与先人,与前人不同的道路。新时代的学者们,接受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和西化的思维方式,大胆假设,观点和主张不乏奇思妙想。一些名气如雷贯耳的国学大师,当时提出的“雷人语录”对比今天的专家,学者,教授,作家提出的“雷人语录”毫不逊色。
不才有时候不禁联想今天专家,学者,教授,作家是不是因为师从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的缘故,接受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和西化的思维方式之后,治学和处世的态度才如出一辙——雷不死你,就算我输。
蒋智由:《山海经》,《穆天子传》中关于西王母的记载视为论证“中国文明西来”的依据。如此,他希望可以“讲明吾种之渊源”,进而“以团结吾同胞之气谊,使不敢自惭其祖宗,而陷其祖宗于劣败之列焉。”
刘师培说:吾观《山海经》一书,知古代神圣所居,大抵在昆仑附近。如轩辕之国,地近穷山,轩辕之台,地滨沃野,而后稷、祝融、重黎,皆由西方迁入。
章太炎说:西膜恰恰就是西亚古塞米族的族名。《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也与塞米族信仰的半人半虎的尼加尔神相似。
梁启超:《山海经》是最古之译本书,是我族在中亚细亚时相传之神话至战国秦汉间始写以华言,所以不独名物多本土所无,一些语法、名词也十分诡异。
楼主:百里素臣  时间:2020-05-06 12:04:19
卫聚贤:《山海经》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古籍,全书是印度婆罗门教徒的游历记录,其作者是墨子的印度学生随巢子。
有关《山海经》的各种“雷人语录”几乎都跳不出清末民初的“大胆假设”,这类“大胆假设”都缺乏“小心求证”,因为缺乏“求证”也就沦为笑谈,虽然不时“沉渣泛起”,但终究没有成为主流。
不才读近代,现代,当代专家,学者,教授,作家钻研《山海经》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成果,书写的论著。对于类似“大胆假设”“雷人语录”之流,有过一些接触和了解,如下:
1.1993年《山海经》几近褪色的记录——默兹著·崔岩峙译。
2.1994年《山海经》与世界文化之谜——宫玉海著。
3.2001年破解《山海经》古中国的X档案——丁振宗著。
4.2006年《山海经》地理考·神州的发现——扶永发著。
除了专家,学者,教授之外,伴随网络时代,民间《山海经》爱好者兴起,出了许多“大神”,这些研究《山海经》长达十年,十数年之久的“大神”多是“大胆假设”“雷不死人,决不罢休”。代表人物有“十万昆仑”“齐成国”“亚布”之流。
“十万昆仑”雷人代表作——埃夏论(夏朝在古埃及)。
“齐成国”雷人代表作——埃夏论翻版。
“亚布”雷人代表作——印夏论(夏朝在古印度)。

楼主:百里素臣  时间:2020-05-06 12:04:19


楼主:百里素臣  时间:2020-05-06 12:04:19


楼主:百里素臣  时间:2020-05-06 12:04:19


楼主:百里素臣  时间:2020-05-06 12:04:19
不才本着还原《山海经》和复原《山海图》的宗旨,读《山海经》三五年,读《山海经传》三五本,读《山海经传》论著三五十本。不才发现不论是郭璞,还是尤袤,或是郝懿行,或是袁珂等等,不论是王红旗,还是宫玉海,或是十万昆仑,亚布之流;不管他们钻研《山海经》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四十年······他们对《山海经》的了解和认知皆流于表面,他们对《山海经》的考证皆处于似是而非的阶段。
不才不屑一顾前人研究《山海经》的成果,为何还去读前人钻研《山海经》的论著?不才5年前初读《山海经》时,从最初一个月提出《山经》地理概念名词及分类分级开始,就担心自己提出的观点和主张,前人早就提出来了。因为这个缘故,不才不断读前人钻研《山海经》论著,越是拜读,越是失望,因为前人钻研《山海经》论著乏善可陈。
不才读前人钻研《山海经》论著,最大的感悟——一本书洋洋洒洒数十万言,真正有价值有意义或算得上是独到见解的也就那么一两句话,一二段文字。不才读前人论著最大的收获或许是把零散的点滴的独到见解串联起来,纳入不才读《山海经》的体系之内。不才读完数本《山海经传》,数十本《山海经》论著之后,就已经清楚《山海经》说什么,明白《山海经》讲什么了。
楼主:百里素臣  时间:2020-05-06 12:04:19
@游必就士2018 2020-04-30 07:03:21
目光短浅的狭隘民族主义者,大多没什么头脑,故而“不才”。
华夏先民的上古史,就是一部东亚——南亚——西亚——北非——里海西岸——东亚的迁徙史。不明白此因,研读《山海经》,百年不获。
-----------------------------
不才的而且确是一名民族主义分子。
你如果因为一个人带有“民族主义”倾向而诋毁“没什么头脑”,那么不才不禁要说,你不但“无知”而且“愚蠢”。
管仲: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左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汉书》: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而兽心······
《后汉书》:“夫戎狄者,四方之异气也。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刖。若杂居中国,则错乱天气,污辱善人,是以圣王之制,羁縻不绝而已,不以伤害中国也。
江统《徙戎论》:······其性气贪婪,凶悍不仁。
韩愈《原道》:《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苏轼:夷狄不可以中国之治治之也,譬如禽兽然。
朱元璋:胡元入主中国,夷狄腥膻,污染华夏,学校废驰,人纪荡然。
刘伯温:夫华夷峻防,一王大法,胡主中国,几变於夷,圣经明义,千载或湮焉。
从春秋至明朝,从孔夫子到朱元璋,自古有识之士,莫不谨记华夷之辩,严守夷夏之防。
如果你非要把“狭隘”强加到“民族主义”头上,给“民族主义分子”扣上“没什么头脑”的标签的话;不才不禁要问“国际主义”是否都要“博爱”,“国际主义”是否就是“智慧超群”?
不才读《山海经》本着还原《山海经》和复原《山海图》的宗旨,谨守“《山海经》在书中,不在书外也”的信条,不才提出的观点和主张都出自《山海经》,并没有编造,夹带私货。
至于你说“华夏先民的上古史,就是一部东亚——南亚——西亚——北非——里海西岸——东亚的迁徙史。”不过是你的“一己私见”,并且违背“史实”记载。
楼主:百里素臣  时间:2020-05-06 12:04:19
不才自小读《史记》,一直都觉得《史记》是一本信史,固然难免有一些瑕疵,但是大抵足堪采信。
《大宛列传》是《史记》其中一篇,书写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中原与西域交流货物与互通有无。不才反复读《大宛列传》,虽然有些事是传闻,有些事不是张骞或汉使亲眼所见,有些事是道听途说,不才认为《大宛列传》作为“时事”大抵可信。《大宛列传》记述西域东接匈奴,西达条支。
不才读《汉书》,觉得《西域传》记述西域事迹比《大宛列传》更加详尽更加近实。因为自从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之后百年,中原与西域交流货物和互通有无更加频繁,中原王朝对“城郭诸国”的控制更加紧密。《西域传》除了记述西域诸国王治与都护府以及长安的道里之外,还记述了与河西走廊临近的“城郭诸国”户籍人口以及服兵役的适龄人数。
《西域传》记载“城郭诸国”户籍人口以及服兵役的适龄人数是中原王朝对该地区“编户齐民”的标志,与《山海经·海内东经》——“国在流沙中者······一曰海内······不为郡县,在流沙中。”的记载吻合。
楼主:百里素臣  时间:2020-05-06 12:04:19


楼主:百里素臣  时间:2020-05-06 12:04:19
上图是《亚洲地形图》。《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从长安一路向西,西达条支。条支国具体在哪,至今尚未有定论。
《史记·大宛列传》——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暑湿。耕田,田稻。有大鸟,卵如甕。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国善眩。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
《汉书·西域传》——乌弋山离国西与犁靬、条支接。行可百余日,乃至条支国,临西海,暑湿,田稻。有大鸟,卵如瓮。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善眩。安息长老传闻条支有弱水,西王母,亦未尝见也。自条支乘水西行,可百余日,近日所入云。
《后汉书·西域传》——乌弋山离国,地方数千里,时改名排持。复西南马行百余日至条支。条支国,城在山上,周回四十余里。临西海,海水曲环其南及东北,三面路绝,唯西北隅通陆道。土地暑湿,出师子、犀牛、封牛、孔雀、大雀。大雀其卵如甕。
楼主:百里素臣  时间:2020-05-06 12:04:19
《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和《后汉书·西域传》记载“条支国”大同小异,其中详述的部分,不才认为是因为历经二百年接触更加密切的缘故。
《史记·大宛列传》——汉已伐宛······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西域传》——至元帝时,复置戊己校尉,屯田车师前王庭。是时,匈奴东蒲类王兹力支将人众千七百余人降都护,都护分车师后王之西为乌贪訾离地以处之。
《后汉书·西域传》——和帝永元九年,班超遣掾甘英穷临西海而还。
汉武帝西伐大宛是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元帝置戊己校尉是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
甘英穷临西海而还是永元九年(公元97年)。
从《史记·大宛列传》到《后汉书·西域传》记述西域事迹的时限,不才推论为200年。
不才梳理《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和《后汉书·西域传》记载“条支国”史料,如下:
条支国。
城在山上,周回四十余里。
临西海,海水曲环其南及东北,三面路绝,唯西北隅通陆道。
土地暑湿,耕田,田稻。出师子、犀牛、封牛、孔雀、有大鸟,卵如甕。
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善眩。
安息长老传闻条支有弱水,西王母,亦未尝见也。自条支乘水西行,可百余日,近日所入云。
楼主:百里素臣  时间:2020-05-06 12:04:19
条支国。
城在山上,周回四十余里。
临西海,海水曲环其南及东北,三面路绝,唯西北隅通陆道。
土地暑湿,耕田,田稻。出师子、犀牛、封牛、孔雀、有大鸟,卵如甕。
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善眩。
不才注释:
1,城,指王治,都城的意思。
2,周,指周长,回,指环绕。
3,西海,指西方之海。
4,外国,指周边邻国。
楼主:百里素臣  时间:2020-05-06 12:04:19
上面说到了“周”和“回”,以及“西海”和“外国”,顺便结合《山海经》说说“不周山”,“西海”,“海内”和“海外”,分别如下:
《大荒西经》——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相传不周山因为“山形有缺”而得名。但是不周山山形如何,怎么缺,缺成什么样,至今还都是未解之谜。
有人说:不,表示否定;周,表示周全,完整。不周山,意思就是不完整的山。
不才以为这些说辞不过是望文生义,没有什么价值,没有什么意义。
不才说:周者,回也。回者,合也。不合者,叵也。
不才说:不周山,表示“三面环山”的意思。
《大荒西经》——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不才说:郭璞注“山形有缺,不周匝也”。
《穆天子传》——瓜纑之山,三周若城。
不才说:注语言“周匝三重,状如城垒”。
不才说:《山海经》记载不周之山是《穆天子》记载瓜纑之山。



楼主:百里素臣

字数:48271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4-30 00:13:01

更新时间:2020-05-06 12:04:19

评论数:24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