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南宋初年其入其事——秦桧,岳飞,赵构,李纲……

南宋初年其入其事——秦桧,岳飞,赵构,李纲……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11-15 08:22:50
岳飞第四北伐12

对于颖昌之战,说实话,今天史料真的有限,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所谓史料,只当评书听就行了。颖昌之战与堰城之战,都是宗弼主动发起的,所以金更主动些,岳飞部应该被动。我把堰城之战归于围点打援,金不会千里迢迢奔波为了攻陷堰城,只是战略上调动岳家军,而后在运动中歼灭之,杨再兴部覆灭就是经典战例。

金人向来不会死攻城,靖康年间宋救援太原就是典型例子,而进攻堰城就是典型的围点打援案例,那么颖昌的王贵部得到金进攻堰城的消息后会怎样?显然应该救援岳飞,或者与岳飞合兵。战争的精髓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合兵是战争中的精髓。想当年淮海战役,黄伯滔兵团由于愚蠢没有实现合兵,被歼灭。堰城被攻击,颖昌被围,王贵应该怎么做?史书记载王贵胆怯,可以看出当时形势之严峻。史书记载,金军在颖昌城西驻扎,我不太了解古颖昌城概况,应该城西是岳飞部南撤的必经之路。颖昌城西,宋与金之间的野外战争,应该是宋军南撤之战。

如果颖昌之战胜利,金被重创,岳飞不会在四天之后上奏班师,而且班师地点在堰城,二十一日班师的时候,岳飞怕金军追击,还宣扬要北进,看来,金军主力不在东京,而举例岳飞部堰城不会太远。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11-15 08:22:50
岳飞第四次北伐13

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开之谍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阿。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
这个是岳飞给赵构的上奏,这就是“五日奏”。这个奏的写作时间应该是七月初五。是向赵构建议――继续进军。
李若虚从岳飞军中回到行在的时间是七月初六,当天赵构就接见了李若虚,了解岳飞集团军的战况。史书没有记载李若虚说了什么,但从第二天,也就是七月七日,赵构在朝廷上,对群臣吹牛逼的记载看,李若虚确实对岳飞集团军大夸特夸了,所以导致高宗飘飘然!改变战略,继续进军,七月十二日,成立淮北宣扶司,杨存中宣扶付使,刘琦任宣扶判官。
从初五到十二日,赵构的战争决心非常强烈,这段时间绝对不会发“班师诏”!而传说中的班师诏就是这段时间发出的,可是我仔细读过这段史料,恰好相反――高宗要继续进军。所以,所谓的班师诏不存在,而十二道或十三道金牌就更不可能存在了!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11-15 08:22:50
大家读一读高宗给岳飞的诏书,其中最多的词汇就是“措置”!我上面说过,这是高宗给大将的决断权,就是:大将根据形势自己决断。
这才有了“十八日奏”,——岳飞根据形势决定班师——措置班师。
岳飞班师没有错,高宗也没有怪罪岳飞,因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将具有决断权力,这是高宗赋予岳飞的权力。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11-15 08:22:50
岳飞第四次北伐14
不管是“择利班师”,还是“措置班师”,班师的时间地点操作等等,都是大将决断。不管是刘琦,还是张俊,亦或岳飞等,都没有因为“违诏”而指责或获罪,说明“违诏”说就是某些人为岳飞开罪的托词,将在外决断天经地义,没有违诏说!岳飞的“措置班师”一样没有违诏,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单判断!

从史料看,放弃颖昌,就意味岳飞北伐的失败。以主持人为首的岳迷坚持说:岳飞是奉诏班师的!他们的理由就是岳珂的记载!第一,从进入七月份候的诏书,还是事件的记载看,高宗是进取而非要班师;第二,赵构知道中原开始决战时,已经是十八日左右,而这个时候,岳飞已经在谋划班师了,而赵构得到的总是“大捷”,可到了月底,赵构才知道“一系列大捷”后的岳飞要班师。只要不是傻子都明白,这些所谓的大捷到底是不是海绵掉到太平洋里面了?事实说:是!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11-15 08:22:50
岳飞第四次北伐16
岳飞班师,基本放弃了整个京西路,当时郑州还有驻军,还有西京等,这些地方的兄弟,岳飞也不管了,就是迅速南撤!“解放区”的人民与广大官兵就这样被爱民如子的岳飞抛弃了?百战百胜的岳飞抛弃了他人民与部队,……这是他们的什么逻辑?这种情况除了剧本存在,现实会有吗?除了弱智相信,正常人会信吗?

岳飞退出中原,是军事失利导致的,这是最基本的事实,史书也记载,这也才符合根本的逻辑。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11-15 08:22:50
己酉上谕大臣曰朕昨面谕岳飞凡为大将者当以天下安危自任不当较功赏彼以功赏存心者乃士卒所为至于朝廷待大将亦自有
礼如前日边报之初除诸将便加师保岂必待有功乎若必待有功而后进官所以待士卒辈也时飞巳至行在故上训及――――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时间是九月初七,岳飞在七月二十一日赴行在,到九月初一到临安,走了40天。

而九月初一也是赵构正式下命令结束战事的一天,这里记载是六天后赵构见岳飞!用一个字“训”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11-15 08:22:50
关于十二道金牌

这是岳珂的说法,但《三朝》是十三道!是想表达什么?是第十三道还是一天发了十三道!以王曾瑜说法是一天十二道,这种可能性……我绝对很侮辱智商!这难道还比顺昌的刘琦时危机?按逻辑是秦桧嫉妒,所以赵构发,唉!算了,把一场复杂的战争如此儿媳划,这不仅仅是智商问题,更是学风问题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11-15 08:22:50
岳飞第四次北伐17

还有一个逻辑悖论:总将请还!如果是马上就击溃敌人,而且就要立不世之功,将军没有请还的理由阿!将军们浴血奋战是为什么?哪些官话不说,还不是显名富贵?马上就实现人生理想,为什么要放弃!这符合人性吗?你会突然放弃到手的富贵?不可能!放弃,是因为不可能实现,而且会赔老本!

绍兴十年,岳飞北伐中原,“总将请还”说明,中原战场形势很不乐观,与岳柯说的大相径庭,岳柯撒谎了!

咱站在将军们的立场考虑,即使存在班师诏,如果继续进兵,也是岳飞违诏,与总将没有关系!如果形势乐观,总将不会同意班师的,上面说了,哪可是与荣华富贵划等号的啊!既然总将要撤,是因为不乐观。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11-15 08:22:50
岳飞第四次北伐18

壬戌,飞以累奉诏班师,遂自郾城还,军皆溃,金人追之不及。颖昌、蔡、郑诸州皆复为金有――《宋史.高宗本纪》
――――――
我认为,高宗本纪的记载源于高宗日历,这应该是最原始的记录,也是最0符合史实的记录。这里明显写着“军皆溃,金人追之不及”,是岳飞在中原决战中溃败,这是南宋朝廷最早的权威记录。再联系到九月份岳飞被高宗“训斥”,高宗会训斥立有巨功的人吗?不会。岳飞在中原战败,无论从记载,还是逻辑,都应该最符合史实,岳飞在中原决战后,在朝廷挨批评也是存在的(高宗训的记载)。咱把问题延续下:接下来的援淮西,更是成为御史台的焦点问题;绍兴十一年,张俊刘琦韩世忠杨存中王德等等都在浴血奋战,岳家军却在渡假;岳飞赴行在,迟了几天,差点把秦桧和王次翁吓的尿了裤子;再联系到高宗义无反顾要杀岳飞父子;……我认为:中原决战,岳飞挨了批评,他又撒起性子,导致被指责援淮西不力,岳飞与高宗的矛盾就这样不断的加深,最后演变为被杀。

下面谈“以累奉诏班师”。这里的“累”是关键字,他如何解读呢?传统解读是“多次”,把累与诏连在一起解读,有了“累诏”,就有了多次诏书意思。但,这里的“累”是当多次解释吗?如果是多次解释,这句话应该是“以累诏班师”或“奉累诏班师”,而非“以累奉诏班师”。
“以累奉诏班师”是三件事:以累;奉诏;班师。累有被绳子捆绑之意,有记载当时岳飞部情况“进不得,退不得”的困境,所以这里的“累”就是当时岳部的困境。后面的“军皆溃”也是对“累”的进一步解释。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11-15 08:22:50
岳飞第四次北伐19

得卿十八日奏。言措置班师。机会诚为可惜。卿忠义许国。言词激切。朕心不忘。卿且少驻近便得地利处。报杨沂中、刘锜同共相度。如有机会可乘。约期并进。如且休止。以观敌衅。亦须声援相及。杨沂中已于今月二十五日起发。卿可照知。遣此亲札。谅宜体悉。
————

这是赵构给岳飞的诏书,写于七月二十八日前后,而岳飞在七月二十一日班师,此时的岳飞已经踏上赴临安的路上。

“言措置班师”的人是岳飞,这个在存在的文献史料可以佐证,所以,岳飞上了一个《措置班师奏》,这个奏写于七月十八日,上面的高宗诏书就是回复岳飞的《措置班师奏》的。(一会探讨措置班师奏)
从这个诏书看,高宗没有丝毫撤军的意思,而是流露出对岳飞班师的“不满”(有点不高兴)。我就纳闷了,岳谜怎么就一口咬定高宗下过班师诏,到现在也找不到。而高宗在整个七月都有强烈的“进兵”意愿,战略制定也是要与金人争夺中原,还建立的“淮北宣抚司”,这是一个强烈的要决战中原的信号,……可岳谜说,高宗发了班师诏,而且还是多次,还一天十二道,……还有比这更离谱的记载吗?还有更愚昧的人吗?

下面谈岳飞的《措置班师奏》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11-15 08:22:50
岳飞第四次北伐20

岳飞在十八日的奏是《措置班师奏》。这也是高宗诏书这样称呼的,我上面讲过“措置”的含义,就是高宗给大将的决断权。“措置班师”,大将可以根据形势决断是进还是退(班师)。
因为……,岳飞措置……。这就是高宗赋予各个大将的决断权。高宗说过:筹划措置,一以偎卿,不遥度。这就是决断的法理来源。
张俊从毫州班师,也是自己专决;刘琦在顺昌也是自己决断;正如常识说: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岳飞在中原决战中同样具有专决权力,进与退都出自岳飞,而非赵构。

《措置班师奏》内容,我认为高宗本纪的一句话能够概括――以累奉诏班师。这是三个问题:
问题一,以累。
这里的累,不是多次,而是“困”,表明岳部集团军处在危险境地,后来史料是“进不得退部得”。因为集团军处在一个危险境地……
问题二,奉诏。
这里提到“措置”,“措置一切”说高宗诏书赋予我岳飞的决断权力,所以我根据情况,决定……
问题三班师
班师,当然讲回师的具体细节,比如驻军蔡州与刘琦部互相配合等,应该提及。

总之,《措置班师奏》应该有几个关键字:“累”,“措置”,“班师”,蔡州,……

这个“累”,应该是岳飞《措置班师奏》用的字眼,来形容自己的处境。
部队――累(打不动了)
部队――累(处在困境)
部队――累(某个环节受到制约)
……
这个“累”给人无限遐想,就是没有说要面临灭顶之灾了!也为自己百战百胜而班师有了一个非常有弹性的解读空间。也让现在的我们争论不休。这是有趣的历史啊!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11-15 08:22:50
何处不逢
2020-08-10 08:15
1837楼
累字用作疲乏劳累之意,似是现代汉语兴起,记录白话所用。

古代文言中没有见到。文言累字多用于“积累”“多次”意,亦有见到“连累”意。

以累奉诏班师中的累,当是多次意。
——————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11-15 08:22:50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11-15 08:22:50
岳飞第四次北伐21

继续探讨“以累奉诏班师”句!

如果这里的“累”是多次讲,如何断句呢?如果“累”是修饰“奉”的,就是多次执行,进一步说是:多次执行诏书班师,这显然很荒谬!;如果“累”是修饰“诏”,这也是传统认知,应该是“奉累诏”,而不是“累奉诏”。所以,传统解读:“累”是多次讲,这里是讲不通的。事实上,岳飞上的奏是《措置班师奏》(这是高宗定性的),而非《奉累诏班师奏》,显然班师的决断权在岳飞,但岳飞必须把措置班师的理由说清楚,岳飞用了一个字“累”,用这个字来说明岳飞集团军的处境。这样岳飞的《措置班师奏》就链条完整,是完全可以闭口的。

试想:如果岳飞班师的理由,是我多次奉诏,所以班师,老板赵构能够答应吗?你认为合适吗?班师最有说服力的是集团军现在的处境,面临怎样的困难等等,这才是班师的唯一理由,也才能够有说服力,才能够让问题闭口。

我们在寻求真相的方法很多,比如我说的“断句”,这个问题的疑惑,首先就是从句式开始的,后来又有史料支持,所以有了上面的观点。

逻辑与理性,是一个人必须具有的,辩论是一个社会必须具有的,这是我的一些感悟吧!真的谢谢很多和我交流的人们,是你们让我不断进步,真诚谢谢大家!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11-15 08:22:50
岳飞第四次北伐22

大家对这段历史的思维很戏剧化。岳霖在遗嘱中说:先公之忠未显,冤未白,死不瞑目。所以岳飞的形象就成为“忠君”的化身,就有了愚忠岳飞,言外之意,如果岳飞不是“忠”,他完全有能力统一地球,就这样一个“忠君”和“战神”的岳飞诞生了。于是乎,岳飞在中原的溃败,哪不是败,是小人秦桧与赵构使坏——班师,这样的故事情节就与“忠君”与“战神”岳飞相符了!敌人——完颜宗弼(台词: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主角——岳飞(只捣黄龙与君痛饮);昏君——赵构(每天两腿筛糠);奸臣——秦桧(……太坏了)。诸位相信的历史是不是这样的?您说这是历史还是戏剧?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11-15 08:22:50
岳飞第四次北伐23

大家也都进入戏剧的角色,忠奸评判现实,所以导致中国人没有理性与逻辑。对于绍兴十年的岳飞第四次北伐,一个理性的史学者第一要关注的是“权力”分配问题,在中原战场,岳飞拥有怎样的权力呢?但传统认知,很戏曲化,认为岳飞都是听赵构的。命令下达就是去后台转一圈而已!现实其实不是这样的,从岳飞反映敌情,到岳飞接受到赵构的反馈,是二十天以后的事,只要是一个正常皇帝都知道该怎么做,就是把权力赋予集团军司令,让他们拥有进退的专决权力。因此,岳飞在中原战场拥有决断权。事实上高宗也一再强调自己“不遥度,一以委卿(岳飞),(岳飞)筹划措置一切”。毫无疑问,岳飞班师,不需要什么诏书,他有专决权力,但他们为什么要把岳飞班师的责任强加给秦桧赵构呢?就是序曲情节的需要而已,无关历史真相。真相就是岳飞在中原溃败,不得已而自己决定班师。

绍兴十一年,御史台弹劾岳飞援淮西不力,朝廷为此事闭口的依据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0看到了吗?岳迷朋友,这是南宋朝廷的认知,所以,岳飞集团军在中原的一切决策都是源于岳飞,高宗也给了岳飞很多诏书,也是强调岳飞可以“筹划措置”,但要及时通报朝廷。而岳飞的班师就很好体现了赵构的这个授权:班师岳飞决定了,报告岳飞也写了,报告还在去临安的0路上,岳飞大军已经踏上回鄂州的道路。这才是基本史实。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11-15 08:22:50
岳飞第四次北伐24

我想对“十八日奏”做最后的梳理,当然是给哪些有基本阅读能力的和有逻辑能力的朋友,希望大家认真读,认真理解。

第一,岳飞的“十八日奏”,是一个班师奏,这是讨论的基本出发点,如果是坚持“乞止班师奏”的朋友,那是另一个话题,咱以后谈!

第二,现在的问题是,岳飞的班师奏是“措置班师奏”还是“累奉诏班师奏”。首先要强调,岳飞班师绝对会向赵构上奏——我称之为“班师奏”,班师的理由该如何向高宗赵构陈述,这才是思考的核心问题。这就涉及到一句史料“以累奉诏班师”。
咱先谈“累奉诏班师奏”。因为多次接受诏书所以班师,或者因为多次接受班师诏书所以班师,这样向赵构汇报工作合适吗?显然多次奉诏班师,这绝对不会被岳飞写进“班师奏”的!而最原始的记录史料“以累奉诏班师”,这应该是浓缩了哪个“班师奏”的内容,所以这里的“累”不是多次讲,而应该是岳家军的处境描述。
再看“措置班师奏”,这个是高宗认定的。而高宗本纪里的“以累奉诏班师”应该就是这个奏的具体内容,三方面内容:
以累,表明集团军处境是“累”,“累”的解读空间很宽泛,既能够照顾到之前一系列的大捷,又为班师找到一个不错的解释,这样岳家军团也非常有面子,这个“累”,我认为是岳飞幕寮精心挖掘的字眼;
奉诏,主要强调接受了高宗的诏书,诏书内容是强调“措置”,这是高宗授予岳飞的决断权力,强调我班师的权力来源是高宗给岳飞的诏书时授予的。
班师,这是核心,我岳飞要班师了,“以累”讲局势,“奉诏”讲班师决断权力来源,“班师”是执行的结果。

我希望,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最后陈述,希望大家见谅!

关于“班师”,有“择利班师”,有“宜且班师”,有“措置班师”,……如果还有什么班师,大家无妨写出来,大家先思考下!为什么有如此不同的班师命令呢?朝廷下的命令绝对是非常严谨与有目的的,先点到为止,大家先思考交流之。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11-15 08:22:50
岳飞第四次北伐25

纵观整个七月,高宗主战的态度很坚决,不可能下班师诏,事实上也没有留存什么班师诏。而中原班师,是岳飞决断的,这基本可以肯定。

我始终相信:不管是如何篡改史料,总会留下蛛丝马迹的。我认为:高宗本纪里的记录就是原始版本,而其中的“以累奉诏班师”就是岳飞“班师奏”内容的浓缩,“以累奉诏”就是对“措置”具体解读——因为集团军现在处境“累”,根据高宗诏书的授权,我决定班师。

这个“累”字应该是岳飞幕寮精心挖掘的字眼,这在文人是常事,比如班师——择利班师,宜切班师,措置班师,……。很多字眼都是精心设计的。岳飞之所以用“累”,是要模糊集团军的处境,既说明有困难,不得不撤军,又照顾到自己面子(依然有战斗力)。

可能我们思维这段历史的角度不同,所以出现分歧,但当我们知道什么是肯定存在的时,在寻找存在的内容,结果是会有惊喜的。我一再强调:上班师奏是铁定存在的奏,就沿着这个内容探讨,应该会有不同的发现。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11-15 08:22:50
岳飞第四次北伐26

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开之谍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阿。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
这个奏写于什么时间,我认为是七月五日,是“五日奏”;而杏林心经说这就是“十八日奏”,是《乞止班师诏奏略》。下面分析之:
先谈我的理由,为什么我认为是“五日奏”呢?其一就是高宗的“回岳飞五日奏及八日奏诏”,可以知道岳飞“五日奏”明确表明宗弼军团龟缩在东京,与上面记载吻合。第二就是七月初五,中原战况如何呢?在闰六月收复了颖昌府,淮宁府,郑州,七月初二收复了西京,也就是说七月初,京西南路与北路都被岳家军占领,宗弼主力集中在东京地区,这与这个奏的内容完全符合。第三就是:初二收复西京,三天后消息到郾城,正好岳飞有个“五日奏”,可以推断――五日奏应该向高宗通报中原战场形势。而这个形势与开头的奏完全吻合,所以我认为这就是“五日奏”。
楼主:水煮权力0502  时间:2020-11-15 08:22:50
岳飞第四次北伐27

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开之谍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阿。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
杏林心经说,这就是十八日奏!当然把这个奏认为是十八日奏的前提是:朱仙镇大捷的存在!也就是说:南宋处于攻势,而金是守势。

我上面介绍了七月初五中原形势,那时宋军确实是处于功势,形势一片大好,赵构还在听了李若虚的汇报后,在朝廷上对军队的战斗力吹嘘了一番。下面我简要把这个奏分析点评下:
“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金自顺昌之败后,南宋军队在淮东,淮西,还有京西都取得了一系列大捷,金处在战略收缩,聚兵于东京,这符合七月初五时的局势。
“开之谍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阿。”————这是岳飞得到的情报信息,意思是金军溃败,马上就完蛋了,岳飞很乐观,明显是想让赵构坚决在中原与金决战,岳飞希望兄弟部队也支援中原战场,李若虚也应该带来这样的信息,所以赵构成立淮北宣扶司,组建淮北军团与岳飞共进退,决战中原。
“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这是第一次绍兴议和后,原河北河东还有伪齐故地的很多人士投奔南朝,比如梁兴李宝等,还有完颜宗弼违背条约,发动南侵,在道义上金是处于下风的,这段文字与当时的形势非常吻合。

”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这句就不解释了。
总之,这个奏与七月初五时的东线形势完全吻合,这就是我认为是五日奏的原因。

下面分析杏林心经的理由!

楼主:水煮权力0502

字数:8642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5-13 23:21:46

更新时间:2020-11-15 08:22:50

评论数:140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