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道德经》之我见

《道德经》之我见

楼主:rclzf2013  时间:2020-06-28 17:05:09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可以言说的道不是可通用的道。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可以说出名字的东西,也不是非这么叫它。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天地万物最初是没有名字的,是我们人给它的名字才有了它。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物先在混沌中,当无,当发现它的特别的地方,才把它划出来起个名字,这样就变作常有了,这样,就可以考察它的内涵了。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无和有指的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在不认识時当无,认识了就成了有,这样,无成了有,玄乎吧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有无的这种变法,看视玄乎 ,却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法门。

楼主:rclzf2013  时间:2020-06-28 17:05:09
第 二 章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
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我们认为丑的东西存在。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
同样,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我们认为不善的行为存在。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
有无才谈的到有,有难才能体会到易,有长才能显出短。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
有高才有下,有音才能听到声,後总跟着前
恒 也 。 是 以 圣 人 处 无 为 之 事 ,
事情总是这样,你要做这个就会带出另一个,所以圣人尽量不去起事。
行 不 言 之 教 ﹔ 万 物 作 而 弗 始 ,
万物在变却不说,它现在样子并不是当初的样子。
生 而 弗 有 , 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
(在人看来)万物它生出来并不居有它,做了也不显摆,成了也不居功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正因为不居功,才能总在那儿。

这章说明事物是联系的及怎么联系的,也就是如果看到一面就带出另一面,着手一件事就带出很多事。还指出事物是变化的,是客观的,它就在那儿,没人有的那么多的心思。
楼主:rclzf2013  时间:2020-06-28 17:05:09
第 三 章
不 尚 贤 , 使 民 不 争
社会上不崇尚贤,人就不会争着去显示自己贤。
不 贵 难 得 之 货 , 使 民 不 为 盗 ﹔
不认为某个东西好,就没人去觊觎这个东西。
不 见 可 欲 , 使 民 心 不 乱 。
不认可人的欲望(想得到的就让他得到),那人都不会去寻思这样的好事,自然各尽本分,民心不乱。
是 以 圣 人 之 治 ,虚 其 心 ,实 其 腹 ,弱 其 志 ,强 其 骨 。
所以圣人治天下,总是让人不做非分之想,而让他吃饱,不让他想干啥就干啥,让他劳动强壮筋骨。
常 使 民 无 知 无 欲 。使 夫 智 者 不 敢 为 也 。为 无 为 , 则 无 不 治 。
人吃饱喝足,就会啥也不去想了,有人想耍奸使巧,也会没人理他。这样看上去没有作为,但没有得不到治理的。

这章说圣人是怎么做事的,圣人指能洞察事物本质的人,或得道之人,他怎么做?就是不挑事,不把事情挑破,让其自生自灭,这样就少了好多事。也就是无为而治。
楼主:rclzf2013  时间:2020-06-28 17:05:09
第 四 章
道 冲 , 而 用 之 或 不 盈 。
事物怎么演化并不在乎人的想法,很冲,但顺着它去做却恰到好处。
渊 兮 , 似 万 物 之 宗 ﹔ 湛 兮 , 似 或 存 。
这个空间好大好深,好像万物的都由它而来,清透呀,几乎看不出它的存在。
吾 不 知 谁 之 子 , 象 帝 之 先 。
我不知道它怎么来的,好像最先有的就是它。

这章开始谈道了,道,路呀,顺着走就能到想到的地方,这是我们通常的路-----土路、石子路、柏油路等,老子是借用这个概念,来说明更普遍的东西,比方事物的演化,我们通常看到一个物,会想它怎么来的:怎么产生的?经过哪些变化才有现在的模样?还会变吗?有没有终点?把这一切连贯起来,就会形成这一个概念,用什么表达呢,老子用的就是道。这个道看不见摸不着,可总觉得有这么个东西。
楼主:rclzf2013  时间:2020-06-28 17:05:09
第 五 章
天 地 不 仁 , 以 万 物 为 刍 狗 ﹔
天地没有仁心,对待万物象人对待狗一样没一点怜惜。
圣 人 不 仁 , 以 百 姓 为 刍 狗 。
圣人没有仁心,对待百姓也如人对待狗一样没一点慈悲。
天 地 之 间 , 其 犹 橐 钥 乎 。 虚 而 不 屈 , 动 而 愈 出 。
天地间,道就像风箱,看不见却很固执,一动它就显现。
多 言 数 穷 , 不 如 守 中 。
道理多得说不完,不如只守中道。

这章是说道的客观性。啥是客观?就是存在并不在乎人怎么看它它都在那儿,道就是这样的,道和物还如影随形,物一动道就显现,但物究竟怎么变,看不出来的话就只能按一般物会怎么变去考虑吧。
楼主:rclzf2013  时间:2020-06-28 17:05:09
第 六 章
谷 神 不 死 , 是 谓 玄 牝 。
道如谷神,无处不在,可称之玄妙的母体。
玄 牝 之 门 , 是 谓 天 地 根 。帛系 若 存 , 用 之 不 勤 。
母体的门户,可称之天地万物的源头,,它似隐似现总在起着作用。

这章为说明道的空间上普遍性,老子把它比做谷神,谷神无处不在,生养万物,道也如此,道是万物的源头,有道才有万物。比方树木要生长就得有其成长的空间,如果没有地面上的空间,它就长不成我们看到的样子。
楼主:rclzf2013  时间:2020-06-28 17:05:09
第七章
天 长 地 久 。
天地总是那个样子。
天 地 所 以 能 长 且 久 者 ,
它之所以长久,
以 其 不 自 生 , 故 能 长 生 。
是因为他不自觉在生,才能长生。
是 以 圣 人 后 其 身 而 身 先 ﹔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
所以圣人不在乎自己而先做先试,置自身与度外反而生存下来了。
非 以 其 无 私 邪 。故 能 成 其 私 。
这不就是因为其无私反而成就其私吗。

这章说明道在时间上的长久性,还有道的无私性,指出只有无私才能成其私。
楼主:rclzf2013  时间:2020-06-28 17:05:09
第 八 章
上 善 若 水 。
水的品德是最好的。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
水滋润万物却无所争。
处 众 人 之 所 恶 , 故 几 于 道 。
总处在众人都不愿意去的地方,这样的品德接近于道的品德。
居 善 地 , 心 善 渊 , 与 善 仁 ,言 善 信 , 政 善 治 , 事 善 能 ,动 善 时 。
找合适的地方住,想事情想它是怎么来的,对好事做好的报答,言而有信,政务稳妥处理,做事尽力,行动合时宜,(这些都是道在起作用)
夫 唯 不 争 , 故 无 尤 。
只要不刻意去争,就没有可担忧的。

这章说明道的作用,就是道能使所有的事进行得恰到好处,在这点上象水。 这是从结果上来说明道,指出道就是那些能得到好结果的做法,它是一个过程。
楼主:rclzf2013  时间:2020-06-28 17:05:09
第 九 章
持 而 盈 之 , 不 如 其 已 ﹔
做起来感觉吃力,就不如停下来。
揣 而 锐 之 , 不 可 长 保 。
用力太猛,就不能持久
金 玉 满 堂 , 莫 之 能 守 ﹔
满堂金玉守起来困难。
富 贵 而 骄 , 自 遗 其 咎 。
富贵而骄会出岔子的。
功 遂 身 退 , 天 之 道 也 。
功遂身退才是正道。

这章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就像做事感觉心气快用尽了时还去做那肯定做不好,那就缓下来,这就是道在起作用,从中可见老子说的道,就是那种不知不觉中助人成事的东西。
楼主:rclzf2013  时间:2020-06-28 17:05:09
第 十 章
载 营 魄 抱 一 , 能 无 离 乎 。
能守神如一,不受干扰吗。
专 气 致 柔 , 能 如 婴 儿 乎 。
能屏心致气,柔若婴儿吗,
涤 除 玄 鉴 , 能 无疵 乎 。
能去除杂念,使心无瑕疵。,
天 门 开 阖 , 能 为 雌 乎 。
对外界的感知能虚静对待吗。
明 白 四 达 , 能 无 知 乎 。
能大彻大悟宛若无知吗。

这章老子是让人怎么去感悟道。身神合一,外界就无间可乘,身柔如水,就能灵活对外,如此生存机会就多!可见,道就是行得通的路,行得通才无性命之忧。
楼主:rclzf2013  时间:2020-06-28 17:05:09
第 十 一 章
三 十 辐 , 共 一 毂 , 当 其 无 , 有 车 之 用 。
三十个辐条支撑中空的毂,使车轮轻便而发挥车的功用。
埏 埴 以 为 器 , 当 其 无 , 有 器 之 用 。
和土捏制器皿,器皿包裹的空间才是真正发挥器皿作用的地方。
凿 户 牖 以 为 室 , 当 其 无 , 有 室 之 用 。
窗户的空格空的地方才对屋子采光有用。
故 有 之 以 为 利 , 无 之 以 为 用 。
所以有器<壁,木质的窗格>只是方便用,真正用的是其空的地方。

这章是对物来说,道就是促成其发挥作用的空间。就象通常路的作用就是为人达到目的地一样。
楼主:rclzf2013  时间:2020-06-28 17:05:09
第 十 二 章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音 令 人 耳 聋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驰 骋 畋 猎 , 令 人 心 发 狂 ﹔ 难 得 之 货 , 令 人 行 妨 。
多彩的颜色使人眼花,杂乱的声音使人听不出任何东西,美味爽口,骤马打猎使人心情狂荡,珍奇之物会让人起觊觎之心。
是 以 圣 人 为 腹 不 为 目 , 故 去 彼 取 此 。
所以圣人看重内在的东西而忽视表面的东西,也就是避虚而就实。

这章表达了老子的重阴观点,事物都有表里,表为阳,里为阴,老子这里表现了对表面的外在的现象的不宵。
楼主:rclzf2013  时间:2020-06-28 17:05:09
第 十 三 章
宠 辱 若 惊 , 贵 大 患 若 身 。
对宠辱感到惊讶,那是害怕惹上灾难。
何 谓 宠 辱 若 惊 。
什么是宠辱若惊。
宠 为 下 , 得 之 若 惊 , 失 之 若 惊 , 是 谓 宠 辱 若 惊 。
宠是上对下而言的,得到宠感到惊讶,失去宠也感到惊讶,这就叫宠辱若惊
何 谓 贵 大 患 若 身 。
什么是贵大患若身。
吾 所 以 有 大 患 者 , 为 吾 有 身 ,
害怕灾难,是因为有这个身子。
及 吾 无 身 , 吾 有 何 患 。
如果没有这个身子,又谈何灾难。
故 贵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寄 天 下 ﹔
所以知道自身和天下是一体的,那就视它和天下为一了。
爱 以 身 为 天 下 , 若 可 托 天 下 。
自觉自身和天下一体,就会与天下共依托了。

这章谈道缘何而起作用,指出有一种内在的驱使,这种驱使使之回归到道。
楼主:rclzf2013  时间:2020-06-28 17:05:09
第 十 四 章
视 之 不 见 , 名 曰 夷 ﹔
看它看不见,叫做夷,
听 之 不 闻 , 名 曰 希 ﹔
听它听不见, 叫做希
搏 之 不 得 , 名 曰 微 。
抓它又抓不着,,叫做微
此 三 者 不 可 致 诘 , 故 混 而 为 一 。
此三者没法辨别,就视之为一吧。
其 上 不 皦 , 其 下 不 昧 。
从上看不分明,从下看也是模糊的。
绳 绳 兮 不 可 名 , 复 归 于 物。
如绳纠缠还没法说,最后还是回到物上
是 谓 无 状 之 状 , 无 物 之 象 , 是 谓 惚 恍 。
那种无以描述的形状,无物可类的相貌,就称之恍惚吧。
迎 之 不 见 其 首 , 随 之 不 见 其 后 。
对着它,看不见头,跟着他不知道哪是它的尾。
执 古 之 道 , 以 御 今 之 有 。
用古老的办法,来驾驭今天的东西
能 知 古 始 , 是 谓 道 纪 。
由它可推知原来是怎么回事,可称之为法则。

这章说明道的外在表现,说它似隐似现,无法明状,其实就是法则一类的。
楼主:rclzf2013  时间:2020-06-28 17:05:09
第 十 五 章
古 之 善 为 道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识 。
古代善于总结做事路数的人,微妙玄通,深不可测。
夫 唯 不 可 识 , 故 强 为 之 容 :
道,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勉强来形容。
豫 兮 若 冬 涉 川 ﹔
它象冬天可以徒步走过结冰的河流一样自在。
犹 兮 若 畏 四 邻 ﹔
象维护四邻关系一样谨慎;
俨 兮 其 若 客 ﹔
象客人一样拘谨;
涣 兮 其 若 凌 释 ﹔
象冰消了那样的零亂;
敦 兮 其 若 朴 ﹔
淳朴的近于木讷;
旷 兮 其 若 谷 ﹔
象山谷一样虚旷。
混 兮 其 若 浊 ﹔
相互纠缠似浑浊不堪;
澹 兮 其 若 海 ﹔
明晰的犹如海之清湛。
飂 兮 若 无 止 。
它漫无所止;
孰 能 浊 以 静 之 徐 清 。
谁能使混沌变得清净明晰。
孰 能 安 以 动 之 徐 生 。
谁能在无所察觉的漫动中生出个物来
保 此 道 者 , 不 欲 盈 。
道,这个东西,从不求满贪多。
夫 唯 不 盈 , 故 能 蔽 而 新 成 。
只有不求多,才能自蔽成一个新的物。

这章用拟人化方式谈道的印象:自在、谨慎、凌乱、虚旷......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个物等。
楼主:rclzf2013  时间:2020-06-28 17:05:09
第 十 六 章
致 虚 极 , 守 静 笃。
虚空心灵,静默思虑。
万 物 并 作 , 吾 以 观 复。
万物一并消解,来看看它们究竟汇于哪里。
夫 物 芸 芸 , 各 复 归 其 根 。
这样各式各样之物,都会回归到其本源。
归 根 曰 静 , 静 曰 复 命 。
这个本源就是静虚、无,称之回归本初。
复 命 曰 常 , 知 常 曰 明 。
这个本初才是常态,知道这种常态才算明白人。
不 知 常 , 妄 作 凶 。
不知道这样的常态的人,就会在虚妄中乱作为。
知 常 容 , 容 乃 公 ,
知道这个常态,就能把一切装进去,能容一切才能公平对事。
公 乃 全 , 全 乃 天 ,
公共的才是全的,全得象天一样,包容一切。
天 乃 道 , 道 乃 久 , 没 身 不 殆 。
天包裹的空间就是道,与天合就能长久,没有人会因为合道而遭遇危险。

这章说怎么去发现道,就是抽象法,抹去具体的物象,抽取它们共同的东西,最后得出道原来就是天空那样的东西,什么都容得下、放得进去,而且还能和物紧贴在一起,我们和天始终是贴着的对不?
楼主:rclzf2013  时间:2020-06-28 17:05:09
第 十 七 章
太 上 , 不 知 有 之 ﹔
太远的,不知有什么。
其 次 , 亲 而 誉 之 ﹔
近点,会觉得神奇。
其 次 , 畏 之 ﹔
到跟前,就会害怕
其 次 , 侮 之 。
接触过,就会蔑视它
信 不 足 焉 , 有 不 信 焉 。
总之,信得不充分,就是还有不信的。
悠 兮 其 贵 言 。
悠忽呀,真难说得清。
功 成 事 遂 , 百 姓 皆 谓 : 「 我 自 然 」 。
人们在事情做成后,总会说“很自然呀,没啥特别的嘛”

这章说人对道的印象:好像它很远,对之一无所知,当看到身外的事情时觉得神奇,可是自己做事时,又总害怕做不对,事情做成了,觉得它也没什么。
楼主:rclzf2013  时间:2020-06-28 17:05:09
第 十 八 章
大 道 废 , 有 仁 义 ﹔ 智 慧 出 , 有 大 伪 ﹔
自然而然的人际关系被丢弃,才提出讲仁义,用智巧治人,才诱发人用饰假应对。
六 亲 不 和 , 有 孝 慈 ﹔ 国 家 昏 乱 , 有 忠 臣 。
六亲不和了,才强调孝慈:国家乱了,才显出忠臣。

这章老子嘲弄人世间,总是在把事情弄砸了,才想起自己没有循自然的道去做。
楼主:rclzf2013  时间:2020-06-28 17:05:09
第 十 九 章
绝 圣 弃 智 , 民 利 百 倍 ﹔
不崇尚圣贤、智慧,百姓自然淡泊名利,会少很多麻烦。
绝 仁 弃 义 , 民 复 孝 慈 ﹔
不提倡仁义,百姓回归自然纯朴,孝慈就会再现。
绝 巧 弃 利 , 盗 贼 无 有 。
不推重奇物异器,就不会让人起盗心。
此 三 者 以 为 文 , 不 足 。
这三者尽管欠缺文饰
故 令 有 所 属 : 见 素 抱 朴 , 少 思 寡 欲 , 绝 学 无 忧 。
却会改变风气,会使人见素抱朴,少思寡欲,不学少忧。

这章老子认为要去主观顺客观,指出就是人的心机使社会风气变坏。
楼主:rclzf2013  时间:2020-06-28 17:05:09
第 二 十 章
唯 之 与 阿 , 相 去 几 何 。
温和的回应和暴躁的回应,能差多少?
美 之 与 恶 , 相 去 若 何 。
美和丑,又差在哪儿?
人 之 所 畏 , 不 可 不 畏 。
这只是人的感觉取向,大家都那么认为,那就不能不认为那样了。
荒 兮 , 其 未 央 哉 。
荒唐啊这样的事还没完呢。
众 人 熙 熙 , 如 享 太 牢 , 如 春 登 台 。
社会上一推崇什么,人就趋之若鹜,如享受美食,如春之踏青。
我 独 泊 兮 , 其 未 兆 ﹔
我不去赶那个潮儿,也未见少了什么。
沌 沌 兮 , 如 婴 儿 之 未 孩 ﹔
对那些我懵懂如婴儿;
儽 儽 兮 , 若 无 所 归 。
懒得不想抬脚。
众 人 皆 有 余 , 而 我 独 若 遗 。 我 愚 人 之 心 也 哉 。
众人好像是得到了什么,我却觉得少了东西,是我傻吗?
俗 人 昭 昭 , 我 独 昏 昏 。
人都觉得自己啥都明白,我独茫然。
俗 人 察 察 , 我 独 闷 闷 。
人都锐意苛求,我却漠然。
众 人 皆 有 以 , 而 我 独 顽 且 鄙 。
众人都觉得该那样,我独坚持我的看法。
我 独 异 于 人 , 而 贵 食 母 。
我就要和别人不一样,不跟风而重噵。

这章老子指出事物的阴面阳面其实还是一个东西,可人们不懂得这点,总是强调一面,而且人还爱跟风,真是不可理喻。

楼主:rclzf2013

字数:2706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6-07 20:58:58

更新时间:2020-06-28 17:05:09

评论数:1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