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你活得这么辛苦,看看二十四史是怎么说的

你活得这么辛苦,看看二十四史是怎么说的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96、吃了豹子胆,放所有死刑犯回家过年?
曹摅(shu,音书),西晋官员,文学家。
曹摅任临淄县令时,县内有名寡妇,奉养婆婆非常孝顺。婆婆因她太年轻,一直劝她改嫁,但媳妇毫不动心。婆婆怜悯媳妇,就悄悄自杀了。结果,亲戚乡党们控告媳妇,说她谋杀了婆婆。时任县官严刑拷打,寡妇屈打成招。
临当判决时,曹摅恰好到任。曹摅了解到此案的冤情,重行辨析查究,终于为寡妇平反。当时人们都称颂曹摅明察秋毫。
有一年年终,曹摅查狱,发现监狱中还有很多死囚。曹摅很可怜他们,问道:“你们不幸沦为死囚,新年团圆是人之常情,难道你们不想见到家人吗?”众囚犯一起哭诉着说:“我们如果能暂时回家,死而无憾!”
曹摅于是下令打开监狱,放所有死囚回家过年,同时明令限定如期返狱。但下属们纷纷劝阻,都说不能放归死囚,这种责任谁也担不了。曹摅却说:“他们虽然是小人,但我相信他们不会背信弃义,这个责任我来担!”于是下令放归。
新年后,所有的死囚果然如期而反,竟无一人遗漏!此事过后,全县无不感叹佩服,称曹摅为“圣君”。而后世之人,也将此事称为“曹摅约囚”。
顺便说一句。
我们经常抱怨身边的人越来越冷漠,越来越不能轻易地相信他人,甚至看到社会上的许多丑恶,看到许多仁义善举却并不能得到好报,乃至凄凉收场,于是我们便不知不觉地中止自己的善意或善行——我们担心造成坏的后果,我们担心自己的付出得不到正确的收获,我们还庆幸地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做,就什么都不会发生。
真的如此吗?曹摅为什么要义无反顾?
比如,开车等红灯时有老人乞讨,因为可能是骗子,于是我就不给;有人放生,因为可能会被捕捞或者放完死掉,于是我也不做甚至劝别人不做;曹摅的下属,因为担心死囚们可能不回来,于是自己也不做。这里面的逻辑十分耐人寻味——我们因为一个不一定100%发生的结果,却100%中止了自己善念或善行;我们更因为别人身上或曾经发生的结果,却收回了自己已经发出的善心善念!我们什么都不做,真的什么都不会损失吗?
初心和发心都损失了,我们却茫然无知。
(史料选自《晋书·良吏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97、什么也不做,还能惠及子孙?何准,东晋高士。
何准是晋穆帝(司马聃)皇后的父亲,却一生高尚寡欲。年轻时,州府接连征召他出仕,他都拒绝了。何准的哥哥何充,官居骠骑将军,也不停地劝说何准出来做官,何准依然拒绝,并说道:“我做何家老五的名声,也不见得比骠骑将军逊色啊!”何准在家中排行第五。
后来哥哥何充扶摇直上,官居宰辅,权倾朝野,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扶立。但何准却在这个时候,跑去隐居起来了,他衣冠不整,从不过问世事。
只是在家诵读佛经,出门修塔建庙。
戏剧的是,何充权倾朝野,无子,一代而终。何准身为皇后的父亲,终生不仕,去世之后,被追封为晋兴县侯。何准的儿子为了保持父亲一生高洁的名声,又上奏放弃了这个爵位。
但放弃了并不等于失去。
何准的二儿子,后来官至南康太守;小儿子官至尚书左仆射。三个孙子,一个官至西阳太守,一个官至尚书,一个官至大司农。
顺便说一句。
多少人一生追逐功名利禄,却也难保富贵长久;多少人洁身自好安贫乐道,却赢得生前身后名,惠及子孙。何准看似什么也没做,凭什么子孙一个比一个强?这个故事很短,有心人需要细细品读一番。
不过,真的什么也没做吗?
(史料选自《晋书·外戚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98、贪腐几百万,才送几两酒肉?
刘胤,东晋将领。
刘胤一开始还奋发有为,官位逐渐提升后,便日益骄横。纵酒作乐,不问政事,大肆敛财,甚至在朝廷空虚、百官都拿不到俸禄之际,凭借自己管辖江州漕运,因公废私,手下做生意的人在路上络绎不绝,光经商贩卖所得就高达上百万。
当时有官员说:“江州是国家屏障,要害之地,而刘胤性情骄纵,政务懈怠,像他这样的人,不发生外变,必然会有内患!”
右军将军郭默,出身卑微,曾是逃难流民的领军人物,后投靠朝廷。朝廷想安排郭默守卫京城,但敦默只想出任边疆将领,于是把自己的心意告诉刘胤。刘胤却说:“这不是我所能干预的!”
郭默只得赴召进京,于是又向刘胤请求资助,刘胤分文不给,仅仅派人送去一些猪肉和酒,郭默十分愤怒,当着使者的面,把所有东西都扔到了水中,并从此怀恨在心。因为刘胤对郭默的态度,刘胤的长史张满也更加轻视郭默,见郭默的时候,竟然赤身裸体,郭默备受耻辱,咬牙切齿。
恰逢此时,朝廷有官员弹劾刘胤以权谋私,要求免除刘胤官职。刘胤不但不惭愧认罪,竟然还申辩喊冤。郭默的手下趁机说道:“刘胤不服从免官的命令,肯定是秘密地有所图谋,您身居要职,刘胤只忌惮您一人,想必正在日夜策划先除掉您!”
郭默信以为真,没等朝廷的议论结果,直接率众夜袭刘胤,将他和部属全部斩首,并直接将刘胤的首级传送到京城,然后又抢走了他的女儿和各位侍妾。
顺便说一句。
刘胤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以权谋私,死有余辜,自不必论。有意思的是,刘胤身居要职,又身家巨富,当郭默请求资助时,却只送了些酒肉,最终导致身首异处,祸及妻儿。
害死刘胤的不是腐败,恰是他的傲慢。
(史料选自《晋书·刘胤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99、老天真不公平,竟然让他都没儿子!
邓攸(you,音优),两晋时期名臣。
西晋末年,邓攸任河东太守,永嘉之乱中,邓攸全家被后赵石勒俘获。等了许久,才等到一次石勒领兵外出,邓攸于是带着妻子、儿子、侄子趁机逃走。结果在中途遭遇强盗抢走了他们的牛马,一家人只得步行逃难。
眼看追兵将至,邓攸自知不能同时保住儿子与侄子,便对妻子说:“我弟弟早死,只有一个儿子,我们不能放弃他。现在,只能舍弃我们自己的儿子了!如果我们能够幸存下来,将来一定能再生一个。”妻子万般无奈之下,含泪同意。
但邓攸的儿子被丢弃后,又追上了父母!
无奈之下,邓攸将亲生儿子绑在树上,再次带着妻子和侄子离去!这一次,他们目睹着亲生儿子孤零零地绑在树上,越来越远;而这一次,儿子再也没有追上来。
东晋建立后,邓攸渡江南下。他政治清明,深得民心,被誉为“中兴良守”。离职之时,百姓馈赠的数百万财物,他分文不取;数千人拉住他的船挽留,以致船都无法行驶,直到夜间才悄悄离去。
邓攸终成一代名臣。
但他再也没有兑现对妻子的诺言。
邓攸弃子之后,妻子再也没有怀孕过。后来邓攸又纳一小妾,非常宠爱。本来指望小妾再生个儿子,结果一问小妾的出身,只说也是北方南渡过来的,再一问家属姓名,竟然是邓攸的外甥女!邓攸一向品行高尚,听完之后感慨万千,同时也更加遗憾,从此再不纳妾。
邓攸最终再无子嗣。
当时的人们,都认为邓攸清廉仁政,爱民如子,竟然一生再无子嗣,大家都纷纷惋惜地说道:“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意思是,上苍何其不公,竟然使邓攸这样的好官绝后!成语“伯道无儿”,后世也被用来形容对他人无子的同情和叹息。邓攸,字伯道。
顺便说一句。
天道真的无知,上苍真的不公平吗?
唐太宗名臣,《晋书》总编纂房玄龄,对此有这样的评论:“邓攸是晋代贤能良吏不错,但他抛弃亲子,保存侄子,以仁义斩断血脉之恩,如果确实无能为力也就罢了,但是何至于将亲生儿子捆绑起来,断了他自我逃生的路呢?这又岂是慈父仁爱的体现呢?最终绝嗣,不是正常适宜的吗?谁说天道无知?这恰恰是天道有知的证明!”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天地没有仁慈偏爱之心,对待万物都如草扎的狗一样公平无私。正因为视万物都如草狗,恰恰体现了天道的公平无私!换言之,如果功过能相抵,善恶能两清,那又如何体现天道之公平呢?
天道无亲,因果不空,愿君警惕!
(史料选自《晋书·邓攸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00、抱歉,我们寺院不能收留你!
刘毅,东晋将领。
公元403年,大将军桓玄篡位,建立桓楚政权。公元404年,刘裕(后为南北朝刘宋开国皇帝)与何无忌等人起兵讨伐桓玄,刘毅亦参与其中。刘毅英勇善战,在剿灭桓玄政权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功劳。
但刘毅心胸狭窄,刚愎自用,而且经常居功自夸。对于功劳在刘裕之后,他常怏怏不得志,每次读史书,读到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时,便大为感叹,认为简直不可能!他还曾说:“恨不能生在刘邦、项羽之世,与他们一争天下!”又对别人说:“刘备有孔明,犹如鱼之有水。今天我虽然比不上圣贤,但也适合这句话。”
大家都讨厌他傲慢不逊,他却更愤恨不满。
刘毅后来上书请求镇守豫章,并大肆培植自己的势力,竟然擅自选取士卒及文武将官一万余人,拥兵自重,颇有点割据一方的味道。这一举措终于激怒了刘裕,刘裕于是率兵讨伐刘毅。刘毅大败,逃到了江陵以北二十里的牛牧寺。
但牛牧寺的和尚,拒绝开门收留他。
牛牧寺的和尚说:“从前,刘毅将军率军讨伐桓楚政权时,桓蔚大败,逃奔到我们牛牧寺。我师父收留了桓蔚,结果被刘毅杀了!从此之后,我们寺院,就绝不再收留陌生人了!”
此时,寺中僧人并不知道他就是刘毅!
刘毅走投无路,绝望之下自缢而死。是夜过后,当地居民报告了官军,于是又将刘毅的尸体拖到街市上斩首示众,他的子侄一同被诛杀!
顺便说一句。
刘毅的性格,在群雄纷争的东晋后期,死是一种必然。但刘毅的死法,却值得回味一下。刘毅怎么也想不到,当年他因为牛牧寺收留逃将,而杀了师父,时隔多年之后,他自己作为逃将,也死在了牛牧寺外。
不得不说,历史就是如此巧合。
而且历史没有如果,只有因果。
(史料选自《晋书·刘毅传》、《王僧恶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01、喝了这口泉水,你就有无尽的贪欲。
吴隐之,东晋名臣。
吴隐之自幼至孝,品行高洁。虽然每天粗茶淡饭,但绝不吃不该得到的食物;虽然家无余粮,却绝不取不义之财。十多岁时,吴隐之的父亲去世,他守丧时的哀伤痛哭,连路人经过都情不自禁地落泪。后来母亲去世,家中贫困无人鸣鼓,每次吴隐之一痛哭,就有两只鹤来鸣叫,母亲周年忌时,又有群雁聚集,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孝心所至。
太常韩康伯,是吴隐之的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每次一听到吴隐之痛哭,就跟着一起哭,并对韩康伯说:“你将来如果有了任免官员的权力,就应该举荐吴隐之这样的人!”
后来韩康伯任吏部尚书,便力荐吴隐之出仕。
很快吴隐之就升任晋陵太守,他依然清廉俭朴,不改旧时本色。他的妻子还亲自去背柴草;他家冬天甚至都没有棉被,洗完衣服后,只能裹一身棉絮保暖;他自己平时也辛勤劳苦,一如普通贫苦百姓。
当时广州出产奇珍异宝,历任刺史中多出贪官污吏。因此,朝廷派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离广州二十里处,有一口泉水,号称“贪泉”。相传喝了贪泉的水,就会有无尽的贪欲,而此前官员也大多都是贪官。吴隐之到任后说:“没看见泉水,同样会产生贪欲。关键在于自己的心志不贪,心志不乱!”说完,舀起贪泉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以明心志。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不久吴隐之又升任度支尚书,太常。他仍以竹蓬为屏风,家中连坐的席子都没有。再升任中领军后,每月俸禄,留下家人的口粮后,剩下的全部分发赈济给亲友族人,自己家人却靠纺织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拮据,有时一天的粮食要当两天吃,身上到处都是补丁。
屡次升官,屡受褒奖,依然洁身自好!
此前,吴隐之任主簿时,适逢嫁女。尚书令谢石知道他一贯贫寒朴素,嫁女肯定很寒碜,于是命人帮助吴隐之嫁女。但使者到吴隐之家后,只看见吴隐之家的婢女,牵了条狗出去卖,当做嫁女的花销,此外再无陪嫁!而吴隐之的妻子,从广州番禺回来时,仅带回一斤沉香,竟然也被吴隐之投入水中,清白归来。
吴隐之的儿子吴延之,也继承了父亲高尚的节操,任鄱阳太守;另一个儿子也同样以廉洁谨慎为家风,孝悌如一。当时所有清廉之士,都以吴隐之为荣!而千百年来,吴隐之也成为中国廉洁自守的一面旗帜,代代传扬!
顺便说一句。
在东晋腐烂的王朝中,吴隐之不拉帮结派,不结党营私,凭借一身孤芳自洁,却屡获升迁,屡次加封,屡受褒奖!这足以向后世证明:官场中人,廉洁自律,不同流合污,同样可以傲然挺立于朝堂之上;坚持操守不改本色,纵然偶有挫折,也终有机会震慑贪腐,平步青云,万众敬仰!
心有贪欲,畅饮甘露又有何用?
心中无贪,痛饮贪泉又有何妨?
(史料选自《晋书·良吏传·吴隐之》)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02、劝人不过三,否则自取其辱。
赵染,五胡十六国时前赵将领。
西晋末年,前赵大肆围攻长安,赵染打了几次胜仗之后,开始轻敌。长史鲁徽劝告他说:“现在,西晋皇帝司马邺,君臣困兽犹斗,以死相守,将军您应该整兵布阵出击,万不可轻敌!”赵染却说:“以西晋现在的兵力,我打败他们简直是摧枯拉朽。我要活捉他们的大将,把他吃了!”
第二天,赵染仅率几百精骑出战,大败。
赵染大败之后非常懊悔,同时也恼羞成怒地说:“我不听鲁徽的话,现在大败,我回去还有什么脸面见他?!”
于是直接把鲁徽杀了!
鲁徽临刑前说:“将军刚愎自用不听劝告,现在却忌恨残害比你强的人,杀忠良以泄私愤,你还有何脸面活在世间?东汉时,袁绍与曹操大战前后,谋士田丰多次献计不被采纳,结果袁绍惨败,败军返回时,恨无脸面对田丰,将其杀害!袁绍做在前,今天你做在后,失败灭亡的结局也会一样!倘若死者有知,我必在地下拜田丰为师,在黄泉控诉你,使你不能舒服地死在床枕之上!”
不久,赵染在侵犯北地时,突然梦见鲁徽大怒,而且拉弓射他,赵染惊醒。第二天攻城,赵染竟然真的中箭而死!
顺便说一句。
赵染的因果很明显。今天说一句题外之话——鲁徽和袁绍的谋士田丰,能不能避免这场杀身之祸?或者说,怎样才是面对上级,面对朋友的相处之道?
《论语·先进》篇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意思是,大臣以道义侍君,但如果不能劝谏,就要停下。
《论语·公冶长》篇记载,子贡问孔子交友之道,孔子答:“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意思是,忠告而且要好言相劝,如果不听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
事实上,孔子不止一次表达过这种观点,这也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职场和交友之道”。无论是交朋友,还是处理上下级关系,用正确的发心好言规劝,但如果对方不听,就要适可而止。否则,好朋友或开明的上级,也会不欢而散;如果遇见心胸狭窄刚愎自用之人,反而自取其辱!
孔子时代的儒家,从不主张死谏、尸谏、犯颜怒揭逆鳞,孔子主张光明磊落地珍惜生命,以高明的智慧,堂堂正正地立身于天地之间。因为,既然投生人世之间,就应该好好地活,精彩地活,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后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才是作为一个人的入世之道。
这也是中国文化中的处世之道。
(史料选自《晋书·后赵载记》)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03、划时代的意义!史书第一次记载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徐义,十六国时期前秦右丞相。
前秦哀平帝苻丕即位后,徐义连续出任吏部尚书、尚书令、光禄大夫、司空、右丞相,是当时前秦的重要官员。但有一次,徐义随苻丕进攻西燕时,不幸战败,被西燕皇帝慕容永俘获。慕容永锁住他的手,又把他的脚埋在土里,准备杀掉。
生死存亡之际,徐义开始念诵《观世音经》。一直到半夜,埋住徐义双脚的土突然松开了,而且手上的枷锁竟也脱落!徐义作为一名俘虏,在西燕的重重禁闭中,如同有人引导一般,最终竟安全脱身。出来后,徐义投奔东晋将领杨佺[quán]期,杨佺期任命他为洛阳令。
《观世音经》,即《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顺便说一句。
这个故事就这么短,但它却是一个划时代的记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官方正史明确记载《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感应事例;这也是有史书记载以来,第一位丞相诵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脱难的故事。
它的真实性和划时代意义,才更值得关注。
首先,《晋书》的总编纂是房玄龄。房玄龄为唐太宗重臣,宰相,被誉为“唐代第一名相”。为什么房玄龄在主编《晋书》时,破天荒地第一次,将《观世音经》写入正史?而且,大型官修史书的严谨性远超普通文章,它直接代表着官方的态度!那么思考一下,作者留下这个史料,目的是什么?
其次,《晋书》是唐太宗下令编修,而且唐太宗李世民亲笔写过多篇史论。毫无疑问,唐太宗看过,而且它直接代表了大唐最高统治者的态度。至少,在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眼里,这个故事可以传给后世。要知道,史书不是个人文集,如果皇帝不认可,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最后,《晋书》的内容是两晋时期,成书于中国最伟大的朝代之一“大唐”。我再强调一遍,官修史书,没有一个人、一件事,是随意撰写的!对这个历史事件的记载,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在鼎盛时期的文化自信,也代表着史上最强大唐,对多元文化并存的开放态度和包容。
也许今天我们许多人看这个故事,许多人诵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时,没有想过那么多,但我们换个角度想一下:在一个国家的官修史书里,留下这个故事,需要多大的魄力,需要多宽广的心胸,又需要排除多少重压力和阻力?这本身就是盛唐气象、盛唐风采和胸怀!
其实,重要的并不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究竟多么不可思议。重要的是,对比盛唐,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看待它。
(史料选自《晋书·前秦载记》)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04、君待我恩重如山,我对你挫骨扬灰。
姚苌[cháng],五胡十六国后秦皇帝。
姚苌曾是前秦皇帝苻坚手下将领,苻坚非常信任和赏识他,在进攻东晋时,苻坚任命姚苌为龙骧将军,并对他说:“朕原来就是从龙骧将军开始创业的,龙骧之号从未给过别人,现在特地授予给你!”
左将军窦冲劝谏道:“君无戏言,这是不祥的征兆,希望陛下三思!”但苻坚却沉默不语。不惜将自己做皇帝之前的名号送人,可见苻坚对姚苌的用心良苦。
公元383年,苻坚在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中大败,从此失去了对各民族的控制。不久,鲜卑族慕容泓举兵反叛。苻坚派儿子苻叡[ruì]和姚苌一同征讨,结果苻叡战死。姚苌派人向苻坚谢罪,苻坚一怒之下杀了来者,姚苌因恐惧而逃走。在各民族势力的支持下,姚苌干脆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自立政权“后秦”。
公元385年,苻坚不敌慕容泓,率众逃散。姚苌竟派人围攻苻坚,将其抓获,并向苻坚索要传国玉玺,苻坚怒骂道:“小小羌族,竟敢威逼天子,怎么可能把玉玺给你?玉玺早就送到晋朝了!”姚苌不死心,又想通过禅让的方式名正言顺,结果苻坚再次痛骂道:“禅让是圣贤相传,你一个叛贼也想模仿古人?”
姚苌最终将一直赏识信任他的苻坚,吊死。
公元389年,姚苌连续被苻坚的族孙苻登打败,以为是苻坚神灵相助,于是立了座苻坚的像祈祷说:“早年我哥哥姚襄死于陛下之手,其实是姚襄让我杀了陛下。苻登是您的远亲,他都会复仇,那我为哥哥复仇有什么不对呢?现在我为陛下您立像,希望您能安息,不要再计较臣的过失了!”
真是搞笑到家!杀完人,还立个像祈祷?
苻登看到这种荒唐之举后说:“从古至今,哪有杀了自己的君王,还来立像求保佑的?”而姚苌立像之后,也不见作战有利,竟然把苻坚像的头又砍了下来!不仅如此,姚苌竟然还将苻坚的尸体挖出,令人发指地无数次鞭尸,而且还剥下衣服,垫上荆棘再埋掉。
回到长安后,姚苌就病了。
姚苌梦见苻坚带着天使鬼兵冲入,姚苌逃回宫中,宫里人反击,结果误伤了姚苌的阴部,出了一石多血。醒来之后,姚苌心惊胆战,日思夜恐,结果阴部竟然真的肿了!当医生用针刺血时,竟然真的像梦中一样出了那么多血。姚苌受此惊吓后,胡言乱语地说:“臣是姚苌,杀陛下的是我哥哥姚襄,请陛下不要冤枉臣!”
很快,姚苌就成为史上唯一吓死的帝王。
顺便说一句。
五胡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政权此起彼伏,你杀我伐从无正义可言。如果说,姚苌杀苻坚还属于政权之间的争夺,那么姚苌对死后的苻坚所做出的一切令人发指的行为,就纯属泄愤了!
这样的人,能有什么好下场?
(史料选自《晋书·苻坚传》、《姚苌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05、你先走,我还有债没还,走不了!
王嘉,东晋隐士。
王嘉外貌丑陋,看似先天不足,然而却聪慧明智,而且他清净虚无,练习吐纳养生之术,不食五谷,不穿华服,也不与世人交游。人们经常找他问世间的事情,他全都是随口回答,而且喜欢打比方,像是在开玩笑一样;说到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时,他总是像预言那样,云里雾里模糊不定。
当时大家都不明白,但事后却全都应验。
王嘉隐居时,前秦皇帝苻坚,多次派人征召他,他都不去。苻坚在与东晋“淝水之战”前夕,派人去问王嘉,王嘉只说了四个字说:“金刚火强。”苻坚不解,又问。王嘉又说了两个字:“未央。”当时人们都认为是吉祥语。淝水之战后,人们才意识到,未央,就是不久要遭殃的意思。
后秦皇帝姚苌入主长安之后,也像苻坚一样礼遇王嘉,强迫王嘉跟着自己,每件事都问他。姚苌背叛苻坚之后,问王嘉:“我能不能杀了苻坚平定天下呢?”王嘉只答了三个字:“略得之。”姚苌很生气地说:“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略得是个什么意思?”一怒之下就把王嘉杀了!
在此之前,当时的高僧释道安,劝王嘉说:“现在正是大变故的时期,你可以远走高飞了。”王嘉对释道安说:“你还是先走吧,我还有债没有还,还走不了。”不久释道安就走了,而王嘉被杀。到此时,人们才明白,王嘉所说的还有债没有还是什么意思。
等到姚苌做噩梦被苻坚吓死之后(见昨日文章),姚苌的儿子姚兴即位,不久击败了前秦皇帝苻登。人们才明白,原来这就是“略得之”的意思。
顺便说一句。
今天的重点不在于王嘉的神预测,而是在于王嘉的那句“我还有债没有还,还走不了”。以王嘉过往的表现,为什么能走却不走?也许,像王嘉这样,自己明白了欠谁的债,欠了什么债,还了就是,还了就清了。
但是,我们的每一天,每一念,每一个行为,甚至明知道自己欠过的债,却还心存侥幸逃脱的又有多少呢?像这样欠下去,时间一长,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还,到时候又拿什么还呢?聪明的你,现在能理解王嘉所说,负债未了,不能离去的意思吗?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史料选自《晋书·艺术传·王嘉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06、大难临头又没预警,我们怎么办?
慕容皝(音晃),十六国时期前燕皇帝。
慕容皝曾在西北边地打猎,将要渡河时,见到一位老者,身穿红衣,骑着白马,挥舞着手对他:“这里不是打猎的场所,君王还是回去吧!”慕容皝听完之后,并没有对左右说,只是把话记在心里,还是渡河狩猎去了。
一连几天,打到各种猎物都非常多。后来慕容皝又见到一只白兔,他骑马张弓射向白兔,结果马竟然摔倒,慕容皝当场重伤。到此时,慕容皝才对人说出见到老者的事情。
慕容皝回宫后,很快就去世了。
刘粲(音灿),十六国时期前赵皇帝。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七月,刘粲还未继位。前赵围攻西晋,晋朝南阳王司马模粮草枯竭,士卒逃散,于是投降。前赵将领赵染,把司马模送到刘粲处。
九月,刘粲将司马模及他的儿子杀死。
刘粲的父亲,前赵皇帝刘聪听说这件事后,大怒。刘粲解释说:“我杀司马模,不是因为他不识天命。是因为他是晋朝近亲,不能为国家守节而死,是天下恶人之一,所以才杀了他!”
刘聪说:“虽然如此,但是我依然担心你因为杀降,而要遭殃。天道神妙,无所不报啊!”
公元318年,刘粲即位,他沉溺酒色,常在后宫游乐,军国大事全由岳父靳准决断。很快,靳准发动政变,将刘粲杀死,并将刘氏皇族男女老幼全部斩杀,又挖了刘渊和刘聪的陵墓,再斩刘聪尸身,将刘氏宗庙全部焚毁!
刘粲从即位到灭族,连一年都不到。
顺便说一句。
慕容皝是前燕开国皇帝,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国家稳定,尚不属于昏君暴君之列。也许正因为还有些福报,所以在狩猎之前还有人预警,可惜他并未将神秘老人的话放在耳边。打了那么多猎物之后,打只兔子,竟然令北方游牧民族出身、一生骑马征战的一代帝王,从马上摔下来重伤不治!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恶报现前,兔子都致命。
至于刘粲,本身杀降在先,又不听父亲预警劝阻,继位后反而变本加厉,如果说慕容皝只是自己丧命,刘粲竟然还连累前两代帝王及所有刘氏家族,社稷倾覆,宗庙焚毁,难道不比慕容皝惨烈得多吗?
这两位皇帝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人预警。不过,在预警的情况下,还这么勇往直前地送死,那就是作死了!反观一下,帝王恶报尚且如此迅速猛烈,那我们常人呢?大难临头又没人为我们预警,怎么办?
善护其念,诸恶莫作,就是最好的预警。
(史料选自《晋书·慕容皝传》、《刘粲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07、你好,有起命案要托梦给你,请查收。
吕光,五胡十六国后凉皇帝。
时任张掖郡的督邮傅曜,在考核下属各县时,被丘池县县令尹兴杀死,并将傅曜的尸体投到一口枯井中。有天晚上,傅曜托梦给吕光说:“臣是张掖郡小吏,奉命巡查考核各县,丘池县令尹兴,贪赃枉法,声名狼藉,因害怕臣据实上奏,将臣杀死,投尸于南亭的一口枯井中。臣的衣服形状,就像现在这样的!”
吕光醒来之后,朦胧之间似乎还能看到傅曜的身影,过了半天才消失。吕光因此下令彻查此事,结果查明的真相,竟然和梦中傅曜所说的一模一样!
吕光大怒,立刻处死了尹兴。
这个故事很短,但它因为记载在帝王传记里,所以特别真实。尹兴杀傅曜,自以为世间无人知道,可惜他想不到竟然还能梦中告御状!而且,就算暂时无人知晓,这一生一世,乃至生生世世,就能一笔勾销?
顺便说一句。
我们一生中,自以为侥幸占得的便宜,自以为无人知晓的起心动念乃至实际行为,究竟有没有人知道?既然尹兴谋害傅曜的这种恶,可以通过梦中令世人知道,那我们平时悄悄做过的那些善,你猜有没有人知道?还有,我们看到社会阴暗却无人制止时,愤怒不已;看到他人作恶反而越过越好时,疑惑不解;这些,在时间和空间面前,究竟是不是最后的真相?
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善会什么时候开花,恶会什么时候结果。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们一定会在我们生命旅程的某一个地方,在不经意的时候,如期而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君子慎独,暗室不欺。
(史料选自《晋书·后凉载记·吕光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08、我把金环丢在了前世,麻烦你帮我捡回来。
羊祜[hù],西晋开国元勋,一代名将。
羊祜五岁的时候,突然让奶妈把他平时爱玩的金环拿出来玩。可是奶妈说:“你从来就没有什么金环啊?!”羊祜对奶妈说,你到邻居李氏家中,东边有一堵矮墙,在桑树底下寻找就行了。奶妈按照羊祜的说法,竟然真的找到了金环!
邻居李家主人看到后,非常吃惊地说:“这是我死去的儿子生前丢失的东西啊,你们怎么会知道在这里呢?又为什么要拿走我儿子生前的遗物呢?”奶妈就把羊祜的话转告给李家,李家父母听完后,非常感伤。而当时其他的人,都认为李家的儿子,就是名将羊祜的前身。
曾经有善于相墓的人,对羊祜说他家的祖坟有帝王之气,如果被人凿了,将绝后。羊祜自己不信,就把墓凿了,看相之人说:“即便这样,还是能出断了手臂的国家三公。”羊祜后来竟然真的从马上摔下来,断了手臂,最终做到了国家三公的高位,但是一生无后。
鲍靓,两晋时期官员。
鲍靓五岁时,对父亲说:“我本来是曲阳李家的儿子,九岁时掉到井里死了。”鲍靓的父母于是寻访到李氏,向他们仔细询问,结果关于过去的事情,全部吻合应验。
鲍靓后来升任南海太守,又遇见异人传授修道养生的秘诀,最终活了100多岁才去世。
顺便说一句。
鲍靓不怎么知名,姑且不论。但羊祜是西晋开国元勋,一代名将,两晋时期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所以羊祜的故事简直由不得你不信!从另一个角度看,羊祜和鲍靓,两度为人,最终一个功成名就,一个高寿而终,可是后来呢?再也没有后来了。
那么问题来了。
茫茫上下五千年中,我们有多少人有两度为人的几率?即使有机会再度为人,谁又能确保能好好把握这无限渺茫的机会,好好地活?如果绝大多数人这一次机会都把握不好,任由无边红尘兴风作浪,我们一旦失去了这个机会,怎么办?或者,那些根本不相信前世今生的朋友们,看到这两个史书记载的故事,还依然坚信这一生来之不易,所以要随心所欲地活吗?
而且,还有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羊祜和鲍靓才仅有两度为人的机会,那其它那么长的时间在哪里?在干啥?做什么?是什么?过得好吗?是晴空万里?还是漫漫长夜?我们全都不知道!我们唯一能知道也可以做的,就是好好把握当下,把握此生!
人身难得今已得,请问你要怎么活?
今生不借此身渡,更待何生渡此身?
(史料选自《晋书·羊祜传》、《鲍靓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09、实不相瞒,因果,是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之一。
1、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
【白话翻译】王孙贾问:“与其讨好主管家庭的奥神,不如直接讨好可以上天言好坏之事的灶神。这话怎么理解呢?”孔子说:“这话不对。如果犯下滔天大罪,向什么神祈祷都没用。”
2、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大学》
【白话翻译】对别人说不正当的语言,别人也会用不正当的语言对你;用不正当的方式获取财物,也会不正当地失去。
3、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中庸》
【白话翻译】大德之人,一定会得到他所应该享有的地位,一定会得到他应有的俸禄,一定会得到他应有的名望,一定会得到他应有的寿命。
4、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梁惠王上》
【白话翻译】孔子说:“第一个使用木偶土偶来殉葬的人,应该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因为那些木偶土偶也是人形的。
5、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白话翻译】君子对于飞禽走兽,看见他们活着,便不忍再看见他们死去;听到他们的悲鸣和哀号,便不忍心再吃他们的肉。所以,君子应该远离厨房。
6、天做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huan,音换)。——《尚书》
【白话翻译】上苍造成的灾祸,还可以回避;自己造成的灾祸,不能逃脱。
7、夫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择贤而任不肖,国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孔子家语》
【白话翻译】损人利己,自身不祥;放弃老人专宠孩子,家庭不祥;用人专用不肖之人,国家不祥;老人不教导后代,年轻人又不好学,社会风俗不祥;圣贤藏匿,蠢人专权,天下不祥!
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易经》
9、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易经》
10、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尚书》
1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七十三章》
12、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七十九章》
13、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4、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群书治要·贾子》
1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
顺便说一句。
无论你过去是怎样的看法,我只是想告诉你,因果,从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当你身边有人半信半疑,甚至质疑的时候,请告诉他,这就是宇宙天地间的基本规律,也是我们中国文化中,那些最美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之一!
无论你信或不信,它都在那里。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10、我的江山,不传儿子,要传给侄子。
李雄,五胡十六国成汉皇帝。
李雄有十多个儿子,群臣都想立他的儿子。但李雄却打算立侄子李班,并说:“当初起兵,本来不希求帝王的基业。这份基业本来是先帝的,我兄长又是嫡亲血统,大祚应归他继承,不料他却先死于战场。他的儿子李班,性情仁厚孝顺,好学素有所成,必定会成大器。”
大将军李骧和司徒王达劝阻说:“先王立太子的原因,就是用来防止篡位夺权的萌芽产生,不能不慎重!”但李雄不听。李骧退下后流着泪说:“祸乱从此开始了!”
李雄卧病不起时,李班不辞辛劳地日夜侍奉。由于李雄年轻时长期作战,身上的伤痕到病重时都溃烂化脓,李雄的儿子们都很厌恶,不愿意靠近他。只有李班竟然用嘴去吮吸脓汁,一点为难的表情都没有,而且一边尝药一边流泪,不脱衣冠地服侍。
公元334年,李雄去世,李班即位。
李雄的儿子李越,回成都奔丧,和弟弟李期密谋除掉李班。李班的弟弟劝他说,非常之期,应遣送李越回驻地。但李班却认为先帝还未下葬,不忍心让他的儿子们离开,只一味心地仁厚地推诚待人,毫无嫌隙。当时空中出现两道白气,太史令也上奏说:“宫中有阴谋杀气,要对亲戚加强戒备!”而李班依然无动于衷。
公元334年,李越趁李班夜晚哭灵,在宫中将李班杀害!李班时年四十七岁,在位不到一年。随后,群臣又立李雄的儿子李期继位。
顺便说一句。
李雄和李班做错了什么,才导致这样的悲剧?
《晋书》总编纂房玄龄评论说,李雄不明白治理的长远大计,传位给侄子,却又把部分兵权交给儿子,所以在还没下葬就埋下了祸根!李班以宽容和仁爱遭祸,虽然这是天意,但也可以说是人为的!
为什么李班孝顺宽容仁爱反遭横祸?
《论语》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反之,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李班继位之后,身份已是帝王,明知李雄的儿子们个个虎视眈眈,却不以君臣相待,反而依然以兄弟相称。这不正是宽容和慈悲招来的祸害吗?
西汉重臣周勃在铲除吕后势力后,迎立汉文帝刘恒。汉文帝入宫时,周勃想走近他身边,说几句悄悄话以示亲近。此刻,中尉宋昌呵斥周勃道:“公事,就当着大家说;如果是私事,天子无私事!”
公私不分,家国混淆,慈悲足以生祸。
(史料选自《晋书·李雄传·李班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11、毁灭一个国家,一念之恶就足够。
李期,五胡十六国成汉皇帝。
昨天文中讲过,李期与哥哥李越,因父亲将帝位传给侄子李班,于是杀害刚即位的李班,然后李期即位。这个故事,远远没有结束。
李期即位后,开始大肆诛杀李班的兄弟们,甚至自己的同父异母兄弟,也接二连三无病而死,人们都怀疑李期毒死了他们。杀了大量的人后,李期还抄没他们的女人和财物,充实自己的后宫。一时之间宫中内外人心惶惶,人人只想苟且免祸。
这一系列疯狂举动后,李期又把目光盯向了拥兵在外的汉王李寿,也是李期的表叔。李寿是武将出身,又是叔叔,害怕被杀死,干脆也起兵了,接着以“清君侧”的名义,攻陷成都。李期在慌乱之中,自缢而死。
李期死时仅25岁,在位四年。四年前,他参与谋逆杀了李班即位;四年后,李寿用同样的方式,逼死李期。反正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依葫芦画瓢。
然而这一切依然没有结束。
李寿攻陷成都后,也自立为帝。他纵兵抢掠,甚至强暴、抢夺李雄、李期家族的女人,大多数将她们残害。
李寿完美地传承了前任的作风,他认为用刑法、杀罚才可以驾驭部下,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有人犯了小小的过失,李寿就杀他们来立威。他又大规模修造宫室,引水进城,奢侈无度,百姓们疲于奔命,哭声四处可闻,想要造反的人,竟然十有八九!
不过还没等百姓造反,李寿就病死了!
史载,李寿死前曾多次梦见李期作怪。
时年44岁的李寿死后,长子李势即位。李势依然骄狂吝啬、贪财好色、杀人夺妻、不理国事、残害大臣、滥用刑法、弄得人人自危。四年后,东晋大司马桓温伐蜀,李势投降,成汉灭亡。至此,成汉李氏政权这一连环杀、连环报的乱局,完结。
顺便说一句。
李期杀李班自立,李寿杀李期自立,李寿夜梦李期病死,李势亡国,此中触目惊心的连环杀报自不必说。需要指出的是,自李期即位,到李势亡国,仅花了15年时间。三代帝王,个个短命,而且国家灭亡——这种速报之快、之惨烈,世间罕见!
建设一个国家,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毁灭一个国家,一念之恶就已足够。
(史料选自《晋书·李期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12、142年时光轮回,我们仿佛做了一个悠长的梦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贬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东汉灭亡,曹魏开国。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贬曹魏皇帝曹奂为陈留王,曹魏灭亡,西晋开国。
曹家篡汉,司马篡曹,很公平。
不过,接下来的时间轴更诡异。
公元311年,西晋洛阳失守,前赵皇帝刘聪,俘虏晋怀帝后将其杀害;公元316年,刘聪又杀害晋愍帝,西晋皇室及大批公卿大臣、士兵平民,遇害人数超过三万人。洛阳内外尸骨遍野,宛若人间地狱!从此,西晋灭亡,中国北方失守。
在刘聪之前,曹家篡汉,司马篡曹,在处理亡国之君的问题上,都是采取优待政策。但从刘聪这里开始,掀开了一场长达100多年,开新朝、谋害旧皇帝、甚至灭杀全族的历史轮回生死局。
公元318年,刘聪去世,刘粲即位。9月,刘粲的岳父靳准,发动政变,杀死刘粲。在京城的所有刘氏皇族,不管男女老少全部斩首,甚至将前两位皇帝的墓挖开,将刘聪尸体斩首,焚烧宗庙。
公元319年,靳准被堂弟靳明所杀,靳明投降前赵皇帝刘曜,刘曜再斩靳明全族男女,靳氏家族覆灭。
公元319年,前赵将领石勒,脱离前赵,自称大单于,建国号“后赵”。公元329年,石勒斩首五万余人,俘获刘曜并将其杀害,前赵灭亡。
公元333年,石勒去世,儿子石弘继位。第二年,石勒之侄石虎,发动政变自立为王。不久将石弘及其兄弟们全部杀光。
公元349年,石虎病死,太子石世继位。33天后,石虎第九子石遵,废杀石世自立为帝。183天后,石虎第三子石鉴,在石虎的养孙冉闵的拥立下,废杀石遵自立为帝。103天后,冉闵废杀石鉴,杀害石虎子孙三十八人,将石氏家族全部消灭!
公元350年,冉闵自立为帝,国号魏。公元352年,前燕开国皇帝慕容儁(音俊),俘获冉闵并将其杀害,冉魏灭亡……
顺便说一句。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王朝更替本属常事。但魏晋五胡十六国期间,历史陷入了一个奇特的怪圈。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得到天下,你就以什么样的方式失去天下;你怎样对待前朝皇帝,后朝就会以怎样的方式对待你!而始作俑者——后汉刘聪,他不仅仅开启了杀皇帝及其家族的先河,而且开启了一轮长达100多年的残酷杀气!此后之人,无不望风而上。
如果上溯到公元208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封魏王。这142年的时间里,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舞台上,历史仿佛做了一个悠长的梦,一梦醒来发现,不过在时光的轮回里转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
也许,这就是无声的秘密。
(史料选自《晋书》)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13、晋书 · 鸠摩罗什传
鸠摩罗什,天竺人。
鸠摩罗什家族世代为国相,父亲鸠摩罗炎,聪慧有大节。当鸠摩罗炎要继承国相时,却毅然出家了。龟兹王知道鸠摩罗炎的盛名后,拜为国师,又强迫鸠摩罗炎娶了自己的妹妹。当鸠摩罗什还在母亲腹中时,他的母亲忽然比平时更加聪慧颖悟;当鸠摩罗什七岁时,他的母亲就和他一起出家了。
鸠摩罗什学经时,日诵千偈,每偈32字,每天32000字,他都能明白其中含义。然而他生性坦率,不拘小节,令身边的修行人十分疑惑,但他依然怡然自得,从不介意。
不久,鸠摩罗什的母亲对他说:“那些深奥且不可思议的教义,要把它们传入东土,只有靠你的力量了。但这样会对你个人不利,你准备怎么办?”鸠摩罗什说:“如果真的能让大教化传入东土,我个人虽苦,也毫无遗憾!”当时的西域各国,纷纷请鸠摩罗什讲经,所有国王都长跪在座位旁,让他踩着背升座。
中国北方前秦皇帝苻坚,也有要迎请鸠摩罗什的想法。恰逢太史上奏说:“有星降于西方,将有大智慧的人来辅弼中原。”苻坚更加认定就是鸠摩罗什。于是派大将吕光,率七万大军攻打龟兹,逼龟兹国交出鸠摩罗什。
大军未到之时,鸠摩罗什对龟兹王说:“我们国运将衰,将有强敌自长安来,最好恭敬迎接,不要抵抗。”龟兹王不信,结果大败。吕光这才得到鸠摩罗什。
此时吕光也想留在西部称王。鸠摩罗什对他说:“这里不行,回程途中自有福地。”等吕光行到凉州时,恰好前秦皇帝苻坚,被姚苌杀害,于是吕光便在凉州,建国后凉。但鸠摩罗什在凉州十多年,吕光父子却不弘扬大道,所以只能把高深见解和智慧,暂时隐藏起来。
公元401年,后秦皇帝姚兴,击败吕氏,亲迎鸠摩罗什入长安,以国师之礼相待,并请他主持译经事业,姚兴看到当时旧佛经有很多翻译纰漏,又派出800多人跟随鸠摩罗什学习。此后的十余年,鸠摩罗什悉心译经和说法。据载,共译出经论74部,384卷,其中就有《妙法莲华经》、《金刚经》、《阿弥陀经》,有些译本历经1600多年而不衰,至今依然沿用,奉为经典。
姚兴有一次对鸠摩罗什说:“大师聪明超悟,天下无双,怎么能使法种没有继承人呢?”于是送给他十几个歌姬,逼他接受。当时很多僧人都想效仿鸠摩罗什,鸠摩罗什就拿起满满一钵钢针,叫来僧众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学我吃了这些,那你们就可以!”说完就把一把钢针送到嘴里,和平时吃饭没什么两样。所有僧众,既惭愧又佩服,纷纷作罢。
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大师圆寂。
大师临终时对众僧说:“因法相遇,殊未尽心;方复后世,恻怆可言。”并发愿道:“愿我所宣讲和翻译的,流传后世,大家都能弘扬流通。我今发誓,如果我所传播的没有错误,那么我火化之后,舌头丝毫不烂!”大师火化之后,全身为灰,惟有舌头始终不烂。
顺便说一句。
关于鸠摩罗什大师的事迹,有许多详实的考证,本文主要依据《晋书》。而《晋书》竟然为鸠摩罗什大师,单独长文开篇立传,足见他对历史,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还记得昨天文章的最后吗?五胡十六国时期,在史学家公认是中国历史最悲惨、最黑暗、杀戮最惨烈的年代,有一个人从西方而来,在这满屏的杀气中,为当时的中国,乃至后世,悄悄埋下了一颗种子……
今天,这颗种子已生根发芽,落地开花。
(史料选自《晋书·鸠摩罗什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14、你建这座寺,罪孽和佛塔一样高,哪有什么功德?
虞愿,南北朝刘宋时期官员。
当时宋明帝想把自己的旧宅子拿出来,建造湘宫寺,花费极其奢侈。因为前任皇帝造了一座七层宝塔,宋明帝就想造一个十层宝塔。但当时的条件,十层难以兴建,便分为两座,每座五层。有位太守拜见宋明帝时,宋明帝得意地说:“你去了湘宫寺没有?我建造这座寺院,是一个大功德!”
虞愿却在一旁非常直接地说:“陛下建造这座寺院,用的都是老百姓卖儿卖女、典当老婆的钱,佛如果有知,都会悲哀哭愍!罪孽和佛塔一样高,哪有什么功德?”当时尚书令袁粲也在现场,听了这话大惊失色!宋明帝大怒,叫人把虞愿赶出去。虞愿从容而去,神色不改。后来又因宋明帝念及往日旧情,没过几天又把他召回去了。
虞愿出任晋平太守时,郡里盛产一种蚺蛇,蛇胆可以入药。有人送了一条给虞愿,但虞愿却不忍心杀掉,把蛇送到二十里外放生了。谁知过了一晚,蛇又回到虞愿的床底下。虞愿又把蛇送到四十里外去放生,结果蛇又回来了!最后虞愿只得把蛇送到更远的地方放生,这才没有回来。
当时海边有一块海王石,终年云雾缭绕,别人都看不见。相传只有清廉的太守才能看见,虞愿在任时,过去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海王石没有丝毫隐藏。他的后任太守后来说:“此郡承蒙虞公治理,善政仍然存在,遗风便于遵守,我几乎都清净得没什么事可做了。”
顺便说一句。
今天这个故事,值得细细品味。为什么虞愿说宋明帝建造寺院没有功德,反而罪孽和佛塔一样高?
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对比自省一下,我们今天的诸多行为中,有没有像宋明帝一样,沾沾自喜洋洋得意?或者,怎样才有功德?
你猜,天价抢头香的,有没有功德?
(史料选自《南齐书·良政·虞愿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15、讲真,你可能丢了一笔巨额宝藏。
顾琛[chēn],南北朝刘宋官员。
东晋末年天下大乱,又逢江浙饥荒。顾琛的母亲孔氏,却散尽家粮来赈济乡里,饥荒之中救活了许多人。那些被救活的人,为了报答孔氏的救命之恩,生下来的孩子都改姓“孔”。
顾母孔氏高寿活了100多岁才去世,顾琛最终官至中散大夫,也活了80多岁。母子二人,皆是荣享天福。
房景远,南北朝北魏时人。
有一年收成不好,房景远在十字路口赈济灾民,救活了许多人。后来,有个叫刘郁的人,路遇劫匪,眼看着自己要被杀了,刘郁突然说:“房景远是我姨家的表哥!”说完这句话,只听劫匪说:“我当年就是吃房景远先生施的粥才活下来的,现在怎么能杀他的亲戚呢?”于是劫匪把刘郁的衣物都还给他并放了他,而且同时还放了二十多个人。
顺便说一句。
今天讲了两个关于“施”的小故事。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我们遇见或听到更多的可能是——我自己也缺钱呢,怎么帮助别人?我自己都没有,怎么去“施”?等我以后有了钱,我一定会帮助更多人!
其实,“施”和钱几乎没有半毛钱关系。
一分钱,一顿饭,一杯水,一次捐助,是施。一次在别人无助时给予的鼓励,一次在别人苦闷无处发泄时的倾听,一次在别人迷茫时的安慰和开导,一次在别人难受时的感同身受,一次即使别人错了你也坦然接纳,一次在老弱孤独面前的挺身而出……这些全都是“施”。
还有,你的和颜悦色,你的谦逊语言,你的诚挚之心,你的温柔目光,你的劳动汗水,你的温柔礼让,你的坚定正直,你的洁身自好,你所有优秀的品格、习惯、言行举止、价值观,这些也全部都是“施”。
甚至,当你回到家里,能够耐心地听爸爸妈妈或者妻子,喋喋不休唠唠叨叨地说个没完,这一刻,你都“施”出了时间、精神和耐心。
你看,你有这么多宝藏,还在纠结钱吗?
再不“施”,恐怕都要“失”了。
(史料选自《宋书·顾琛传》、《北魏书·房法寿传》)

楼主:亲因缘

字数:108284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20-07-30 03:29:56

更新时间:2020-08-27 13:04:15

评论数:21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