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你活得这么辛苦,看看二十四史是怎么说的

你活得这么辛苦,看看二十四史是怎么说的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16、快来围观,暴君中的战斗机!
刘子业,南北朝刘宋皇帝。
刘子业幼年就很急躁,做太子时经常被父亲刘骏责骂。刘子业有一次字迹潦草,刘骏责骂说:“书写一点长进都没有,这只是一条!你最近连学业都懈怠,暴戾一天比一天厉害,为什么如此冥顽不灵?!”
刘骏驾崩后,刘子业继位(因其是嫡长子)。国丧期间,刘子业一点哀伤都没有,大臣蔡兴宗忧心忡忡地说:“国家的灾祸也许就要来了!”不久,刘子业忌恨先帝不喜欢他,于是准备把刘骏的陵墓给挖了!太史说这样会对自己不利,他才作罢。但还是派人挖开刘骏生前宠爱的殷贵妃墓,又派人毁坏了刘骏为殷贵妃建造的新安寺。
公元465年,刘子业命太庙重新绘制祖先像,画成之后,他进庙品头评足,指着曾祖父宋武帝刘裕的画像说:“他可是一位大英雄,活捉了几个天子。”又指着祖父宋文帝刘义隆的画像说:“他也不错,只可惜晚年被儿子砍了头。”然后,指着自己亲生父亲刘骏的画像说:“他是个大酒糟鼻子,可现在怎么没有了?”说完,立刻叫画匠把刘骏的酒糟鼻子补上去!
刘子业的生母、太后病重时,派人去喊刘子业。他竟然说:“一般病人身边都有鬼,可怕,我怎么能去呢?”太后听完怒不可遏,对左右说:“拿把刀把我肚子破开!我当初怎么生了这样的逆子!”就这样,活活等到太后驾崩。
不久,刘子业梦见太后说:“你不仁不孝,本来也没有君王的样子;你弟弟刘子尚也是愚昧悖乱,也不是国运帝位的继承人!先帝儿子虽多,都没有天命。”
因为这个梦,刘子业把叔父们都弄到京城,百般殴打侮辱,毫无人性。还用木槽盛饭,搅和杂食,装满泥水,命令叔叔、湘东王刘彧,像畜牲一样在槽中吃食,以此取乐;又在叔叔建安王刘休仁面前,命左右侮辱刘休仁的生母杨太妃;甚至召集其他妃子、公主,然后强迫左右侍从侮辱她们,叔叔南平王刘铄的妃子江氏不从命,刘子业立刻杀了江氏的三个儿子,并抽打江氏一百鞭。
刘子业的姐姐、山阴公主刘楚玉,淫荡放纵。她恬不知耻地对刘子业说:“妾和陛下虽男女有别,但都是先帝所生。陛下后宫众多,妾却只有驸马一人,太不公平了!”刘子业于是给山阴公主配备美男子30名,供其玩弄。
刘子业自己更加淫乱暴虐。他将自己的姑姑刘英媚,强行纳入后宫,封为夫人,杀了一名宫女,对外假称刘英媚已死。又常常在华林园,让宫女们裸体追逐,有一名宫女不听命令,刘子业直接斩杀。不久,刘子业梦见一名女子骂他说:“你暴虐无道,明年等不到庄稼成熟你就要死!”刘子业很生气,就在宫中找一个像梦中女子的人,杀了。谁知当天晚上,又梦见被杀的这名女子说:“你冤枉我杀了我,我已经控诉你了!”
当时宫里都说闹鬼了。而此时湘东王刘彧[yù],也正在秘密谋划政变。但刘子业依然若无其事,带着姐姐山阴公主和几百名宫女,一起抓鬼!他还亲自上阵,拿箭射鬼。他都忘了他妈当初病重,自己“怕鬼”,连看都不看一眼!
公元465年11月,刘子业的叔叔湘东王刘彧,暗中串通刘子业的亲信寿寂之,寿寂之趁刘子业“抓鬼”之时,带刀冲入,当场将刘子业斩杀!时年十七岁,在位一年。山阴公主因淫乱放纵,禽兽不如,赐死。
顺便说一句。
第一,正如那名被杀宫女所言,刘子业都没活过庄稼成熟。
第二,史书评论:“中等资质的帝王,有一种这样的罪恶,都足以令宗室衰败!何况刘子业集如此多的罪恶于一身。对他而言,死都算是幸运了!”
第三,史书记载帝王传记时,一般都是《XX帝本纪》。到刘子业这里,篇名直接叫《前废帝刘子业》,春秋笔法,字字诛心!
第四,刘子业是嫡长子,名正言顺继承帝位,这是何等福报?只是,帝王之福,一年耗光,快不?而且,帝王尚且如此,何况常人?
(史料选自《宋书·前废帝刘子业》、《南史·前废帝刘子业》)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楼上的这位施主跑错地方了吧?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17、有桩诡异的案件,想请你推理一下。
刘湛,南北朝刘宋重臣。
刘湛任历阳太守时,为人刚正,执法严酷,官吏贪污一百钱以上的,一律处死。而且他还有个特点,生了女儿就杀掉,最后留下三个儿子,当时的人们,都非常不理解。
刘湛一向自命不凡,抱负远大。他与另一重臣殷景仁,之前非常友善。刘湛在外地任职时,殷景仁曾引荐刘湛回朝,共同参政。但刘湛入朝后,认为殷景仁原来在自己之下,现在却受宋文帝重用,位置还在自己前面,所以一直愤愤不平。
当时宋文帝体弱多病,常年卧床,而且几次病危。朝政基本委任给异母弟弟、彭城王刘义康,刘义康一时权倾天下。刘湛早年本就是刘义康的属下,所以他更加深深结交刘义康,想通过他来搞垮殷景仁。
但宋文帝却十分信任殷景仁。
刘义康于是不停地在宋文帝面前诋毁殷景仁,但宋文帝待殷景仁反而更深厚。刘、殷二人从此交恶。殷景仁常说:“我引荐他入朝,想不到他现在到处咬人!”于是,干脆称病辞职,但宋文帝不允许,只是让他在家养病,不能辞职,并经常派人探望。
刘湛于是建议刘义康,派人暗杀殷景仁,并认为就算皇上知道,也不会因为这事伤害兄弟感情。宋文帝知道后,为了保护殷景仁,就让他搬到皇宫隔壁住,以至于刘湛无法得逞。很显然,殷景仁若死,宋文帝更加势单力孤。皇上虽体弱多病,但又不是傻。
当时宋文帝与刘义康之间矛盾十分明显,刘义康已严重威胁到了宋文帝,眼看大祸将起。公元440年,刘湛母亲去世,刘湛估计没有保全的余地了,对身边的人说:“今年必定要完结了,过去凭着口舌之争还能拖延一些时间,现在已是穷途末路,再也没有指望了!”
同年十月,宋文帝下诏收捕刘湛,并在狱中处死。刘湛的三个儿子一并处死,弟弟刘素被流放。但诡异的是,刘湛死后,殷景仁的精神开始不正常起来!他变得十分暴躁,还经常胡言乱语,说看见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一个多月后,也去世了!
这桩历史疑案是:殷景仁怎么了?
这里有条线索,供大家推理一下。史书记载,宋文帝让殷景仁住在隔壁,表面是养病,但殷景仁一直和宫中暗中来往,秘密信件连绵不断,每天朝中大小事,都秘密征询殷景仁的意见。而且,拘捕刘湛的当天,殷景仁像提前预知一样,突然命人整理衣冠!因他卧床多年,家人都不知道整理衣冠要干什么。当晚,宋文帝召见殷景仁入宫,布置诛戮事宜。
顺便说一句。史书就只写到这里。
聪明的你,如何理解史书这隐晦的一笔呢?如果说刘湛早年滥杀官员,又杀自己的女儿,而且布局暗杀殷景仁,这都死有余辜;那么,诛杀刘湛,甚至诛杀刘湛全家三子,流放他的弟弟,这又是谁的谋划呢?祸不及家人,又是谁暗中推动了这一“借刀杀全家”的事件发生呢?
当然,上面都是我猜的。
但殷景仁突然不正常,快速病死却是真的!
(史料选自《宋书·刘湛传》、《殷景仁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18、自我介绍下,我是中国著名史学家,兼著名混蛋。
范晔,著名史学家,《后汉书》作者。
范晔(音叶)出身名门世家,从小聪慧异常,才华横溢。但因家族名声一般,故刘宋王室拒绝与范家联姻,范晔也一直耿耿于怀。
公元432年,范晔的上司、彭城王刘义康的母亲去世。下葬当晚,范晔却在弟弟那里饮酒,开北窗以欣赏挽歌为乐。刘义康大怒,贬范晔为宣城太守。
范晔被贬期间,郁郁不得志,从此发愤整理东汉史籍,又开始东汉史的编纂工作,以此排解痛苦。凭借着盖世才华,范晔写出了著名的《后汉书》,在众多的东汉史书中横空出世,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列为“前四史”,也被誉为二十四史中的杰出之作!
然而,范晔却是个贪生怕死,贪财好色的败类。
公元439年,范晔的嫡母去世。当范晔得知嫡母病重时,却没有立刻回家,临出发时,又带上妓妾一路随行。因宋文帝欣赏他的才华,才未治罪。不久范晔还升为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掌管禁军。
公元440年,宋文帝突然解除了刘义康的宰辅职务。刘义康的党羽孔熙先,密谋反叛,想推举刘义康为帝。孔熙先通过范晔的外甥谢综,结识了范晔,故意输给他大量钱财,而且全力伺候巴结。时机成熟时,孔熙先又用激将法,提起刘宋王室拒绝与范家联姻的往事;而此时刘义康也为当年将范晔贬官的事情频频道歉——最终,范晔决定加入谋反。
不料还没起兵就东窗事发。
宋文帝将范晔等一网打尽。
在狱中,范晔以为马上就要死。不料宋文帝对此案深入追查,拖了20多天,范晔竟然觉得又有了活的希望。就连狱吏也嘲弄他说:“外面风传您有可能会长期关押。”范晔听了相当惊喜。同伙孔熙先、谢综却嘲笑他说:“往日你自命不凡为一世英豪,今天却坐卧不安,怕死到这个地步。即使皇上让你活命,你图谋造反,又有什么脸面活下去?”但范晔还是对狱吏说:“可惜啊,这种人才竟然埋没了!”
公元445年,范晔被处死,其子范蔼、范遥、范叔委等皆被株连处死。搞笑的是,赴刑场之前,范晔在最前面,他竟然问外甥谢综:“今天出门顺序也是按官位吗(当时范晔官最大)?”谢综说:“贼首肯定第一个!”
在刑场上,范晔的妻子大骂范晔:“你不为婆婆着想,不感激皇上的恩遇,死不足惜,怎么能连累儿子们?”范晔只是尴尬地说自己罪大恶极。接着范晔的生母一边哭一边拍着他的脸说:“你不体念我年迈,今后叫我怎么办?”范晔也毫无惭愧之色。最后,范晔的妓妾们来告别,范晔却悲伤痛哭,泪流满面!
更恶心的是,朝廷查抄家产时,发现范晔家中的乐器、衣服、玩物都十分华丽珍贵,妓妾们个个花枝招展盛妆打扮。但范晔的母亲,却住在一间十分简陋、装柴火的厨房里!他的侄子冬天都没有棉被,叔父也是长年单衣!直到此时,人们才回忆起,范晔的哥哥范晏经常说过:“这小子喜欢追名逐利,终究会败坏家门!”
顺便说一句。
《后汉书》在中国史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辞优美,叙事详实,里面也叙述了大量的善恶美丑、因果祸福事迹。这和范晔的人品,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也形成了极大的讽刺!一边以史为鉴,一边自甘堕落;一边流芳百世,一边遗臭万年,令人无限警叹!不知范晔当时有没有想过,写史之人,后世又当如何写他呢?
真的是,才华盖世,却掩不住万般下流。
(史料选自《宋书·范晔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19、如果全社会都问有什么好处,会有什么好处?
严世期,刘宋时期绍兴人。
严世期天性仁慈,乐善好施。有一年饥荒,严世期有三个同乡,妻子各生下一个儿子,他们担心根本养不活,就都想把孩子丢弃了。严世期听到消息后,紧急地前去援助施救,分食解衣,以补不足。后来,这三个孩子都活了下来。
同县人俞阳,妻子庄氏90岁,女儿都70了,都是年迈老病,孤单无依。严世期一直资助她们衣食二十余年,直到她们都去世,又给她们买棺安葬。
严世期的亲戚严弘、同乡潘伯等十五人,都在荒年中饿死了,无人收尸。又是严世期,为他们一一买棺材殡葬,还收养了他们的孩子。
元嘉四年,县令何晏之,向朝廷上奏了严世期的事迹。朝廷随即下令表彰,在严世期家的巷门上张榜挂匾,上面写道:“义行严氏之门”,并免除他本人的徭役及十年租税!
顺便说一句。
《孟子》第一章,梁惠王问孟子:“老头,你千里而来,将给我们国家带来什么利益?”
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谈利益?我带来的只有仁义而已。如果大王你都问有什么利益,那么官员士大夫们也会想,对我有什么利益?平民百姓也会说,对我有什么利益?这样全国上上下下都关注和追逐自己的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从来没有仁义之人,会忘记他们的亲人;也没有仁义之人,把他们的君王置之身后的。所以大王您只要谈仁义就行,何必谈利益?”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被怼的最无语的便是:不谈利益,喝西北风啊?谈钱伤感情,不谈钱伤自己啊!不谈钱就干活,傻啊?!这么点钱干这么多活,你还想咋地?
进而扩充到整个社会,我们找一份工作,先不问能不能胜任,先问给多少钱;我们教育孩子,再也不会像周总理当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告诉他们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我们飞机的头等舱、VIP休息室、还有各种各样的会员、积分,全部是以充值或花钱的金额来划分等级;我们为了网络流量和粉丝,可以不要脸;我们为了出名而不惜出丑,无所不用其极;我们生活中的无数地方和无数观念,都如同梁惠王问孟子一样,这对我有什么利益?甚至,我写这些文字,也有人问我,你天天写这些,有什么利益呢?靠这个能赚钱吗?
我无意批判什么,正如孟子无法改变他所在的那个人人争利的时代,我们今天可能也暂时改变不了整个社会向钱看的进程。但我想指出——义利之分,是孟子的重要思想;先义后利,是孟子的一贯主张。根据历史经验看,先利,未必真的能获利;先义,往往后面真能获利。比如本文的严世期,最终不也名利双收了吗?
而且,最重要的还不是个人利益的得失,孟子给整个时代发出了一个强力警示——如果整个社会上上下下都追逐个人的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
(史料选自《宋书·孝义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20、不孝的皮囊千篇一律,孝顺的灵魂总有天助。
王彭,盱眙(音虚遗)郡直渎县人。
王彭自幼丧母,不久父亲又去世了,家中贫穷,无法办理丧事。王彭兄弟两人,白天给人打工,晚上悲伤哭泣,乡亲们都很同情他们,于是凑钱帮他们办理丧事。当时做墓砖需要用水,而又正值大旱,打井打了数十丈都不见水。兄弟二人,每天都去五里远的淮河来回打水,累的精疲力尽,也没有多大的进展。
王彭急得一连几天,对着天空放声痛哭。
有一天早晨,大雾弥漫,雾散之后,砖窑前突然就冒出一眼泉水。所有帮忙的乡亲们都惊呆了,远近之人都来观看,无不叹服。而丧事完毕之后,这眼泉水就枯竭了。
太守刘伯龙将这件事上奏朝廷后,朝廷下令将王彭居住的村子,改名为“通灵里”。并免除他家三代的赋税。
屠氏女,南北朝浙江诸暨人。
屠氏生性至孝,父亲失明,母亲又得了重病,乡里街坊都很讨厌他们。屠氏只得把父母迁徙到偏远的地方居住,白天砍柴,晚上纺织,继续尽心尽力奉养父母,直到他们过世。父母去世后,屠氏又亲自背土填坟,安葬他们。
有一天,屠氏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说:“你品行卓绝令人敬重,山神可以供你驱使,你可以替人治病来养家,必然会大富。”屠氏开始以为只是妖魅。过了很久,邻居得了某种毒虫的怪病,屠氏尝试着治疗了一下,竟然马上就好了。
从此,屠氏开始给人治病,而且没有她治不好的病。她的家产也越来越多,乡里有很多人都想娶她,但屠氏却发愿在父母坟边守候,永不嫁人。
解仲恭,南北朝时人。
解仲恭一家,家风敦厚满门和顺,他本人更是恭敬孝悌,得到任何一点财物,都和兄弟们平分,绝不私有。
解仲恭的母亲久病不愈,有一次解仲恭进山采药时遇见一位老人,老人告诉他说:“你去找一种叫丁公藤的草药,你母亲的病马上就能好。那种草药就在不远的山上,从高高的树上垂下来的就是。”解仲恭按照指点,果然找到了丁公藤,母亲的病也很快就好了。
顺便说一句。
在中国历史上,以至孝而获天地感应的,仅官方记载就不计其数,几乎历朝历代都有官方事例。如果说,个别神奇感应的事迹,在这个几乎什么都不相信,几乎什么都怀疑的年代,还遭人怀疑的话——那么,孝行的事迹,简直就可以凭借海量的史书记载,来说明“百善孝为先”这一铁律了,根本不容置疑。
而且,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孝行,这种人人力所能及的天地善举,似乎也是最迅速积德积福、最容易获得感应的方式之一。多如牛毛的史实,就是铁证。
(史料选自《宋书·孝义传》、《南齐书·孝义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22、宠妻狂魔的悲惨人生
萧宝卷,南北朝南齐皇帝。
萧宝卷生母早逝,自幼口吃,整天通宵达旦,不学无术。但他是皇后所生,而且哥哥也有残疾,因此最终还是继承了帝位。萧宝卷即位第二年,就娶了大司马王敬则的乐伎潘玉儿。他如同着了魔一样,后宫三千佳丽,专宠潘玉儿一人,从此开启了“宠妻狂魔”的不归路。
公元501年,宫中大火,多间宫殿被烧毁。萧宝卷重建宫殿,并特别为潘玉儿修建了神仙、永寿、玉寿三座宫殿,极尽奢华,全部用金壁加以装饰,搜刮各种宝物作为配饰。甚至,当时的寺院——庄严寺的玉制九子铃、外国寺中的佛面光相、禅灵寺塔上的各种宝物耳环,全部被剥下来用作潘玉儿殿中的装饰!
在炎热的盛夏,为了让花园绿树成荫,他又命人从各处寻找参天大树,甚至不惜破门而入,杀人强抢。因为过于迷恋潘玉儿,萧宝卷还突发奇想,命工匠把黄金打造成莲花形状,一朵一朵贴在地板上,当潘玉儿赤脚在地面上行走时,就营造出了“步步金莲”的效果。
他们一起外出游玩时,一代帝王,让潘玉儿坐在轿子上,自己却骑着马,心甘情愿在后面当个小跟班;或者潘玉儿坐船,萧宝卷在岸上拉……即使众人议论纷纷,他也毫不在意。
潘玉儿出身市井,父亲是小商贩。为了让潘玉儿重温旧梦,萧宝卷命人在皇宫中搭建一个市集,做起了小生意。为了更逼真,不惜动用数千宫人一起参与!他又让潘玉儿管理市场,而自己则充当“城管”执法,一切纠纷均由潘玉儿裁决。萧宝卷自己小有过失时,潘玉儿也用棍子打他,于是他又下令,打他时,不能使用实心棍棒。
而此刻,所有反对的大臣,早已被杀得差不多了。民间也早已水深火热,百姓们甚至还为此编了个民间小调:“阅武堂,种杨柳;至尊屠肉,潘妃酤酒!”以此来讽刺皇帝的荒唐!
这种昏君的结局就不必细说了。
一年后,雍州刺史萧衍(音演)起兵,攻入建康(南京),萧宝卷被杀,年仅19岁!当时,萧衍听说潘玉儿美貌无比,也想纳入宫中,有官员劝谏说:“使齐朝灭亡的就是这个女人,您如果留下她,恐怕要招来外界的议论!”萧衍于是作罢。又有将领请求把潘玉儿赏给自己,潘玉儿大哭道:“我受君王恩遇,如今怎能匹配给下人!我只求一死了之,不想受辱!”于是萧衍下令将潘玉儿勒死。
潘玉儿这最后一丝“气节”,诗人苏轼还曾赋诗一首。他认为,潘玉儿最终求得一死,也算是对得起萧宝卷对她的疯狂宠爱了。
月地云阶漫一樽,玉奴终不负东昏。
临春结绮荒荆棘,谁信幽香是返魂。
顺便说一句。
早在东晋时,师子国(斯里兰卡)向东晋王朝进献了一尊玉佛,历经十年才辗转到达中国。这尊玉佛高四尺二寸,玉色洁白温润,形状别致,完全不像手工制作。此尊玉佛历经晋朝和南朝刘宋时期,始终供奉在瓦官寺。到了齐代,东昏侯萧宝卷,竟然毁坏玉佛,先截下玉佛的手臂,接着用玉佛的身子,给爱妃潘玉儿打造钗钏(更不用说当初修宫殿,搜刮寺院宝物了)!
出佛身血,是什么下场,不用多说了吧?
(史料选自:《南齐书·东昏侯》、《梁书·海南诸国传·师子国》)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23、如果我能免除一死,从今往后,我将永不杀生!
卢度,南北朝刘宋时人。
卢度曾跟随刘宋将领张永,到北方去攻打魏朝,结果战败被魏朝军队追杀。卢度逃到淮水边,却发现无船渡河。眼看追兵降至,生死关头,卢度心中默默发誓说:“如果我能免除一死,从今往后,我将不再杀生!”
卢度刚发完誓,片刻时间,就有两根木头从上游漂了下来!卢度于是借助木头,顺利渡河脱险。从此之后,卢度就隐居在江西庐陵三顾山,修心养性,慈心爱物,就连山中的鸟兽都经常追随着他。他还在屋前挖了一个池塘,养的鱼都取好名字,每次喂鱼时,鱼儿们按名字有秩序地前来接食。
南北朝齐武帝永明末年,卢度预知自己要去世的具体年月日,并通知亲友和他们一一告别,然后自在而去。
顺便说一句。
今天这个故事很简单,但因为它记载在史书中,而显得很特别。同时,我想引述另一个问题——关于这件事情,儒家怎么看?
《孟子·梁惠王》中引用孔子的话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俑,是木偶、人偶。上古时期,用活人殉葬,后来慢慢改为用木偶或人偶殉葬。即使这样,孔子也非常认真地说,第一个用木偶来殉葬的人,怕是要绝后啊!
孟子解释道:“因为木偶也是人形的!”
而《孟子·梁惠王》中孟子自己也说了一句:“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很多人尤其是男人不想进厨房的时候,往往抬出孟老夫子这句话——君子远庖厨。你看,圣贤都说男人别进厨房,还是你们女人去吧!
但是,孟子的真正意思是——君子,见到生命鲜活的禽兽,就不忍看见它们死去;听到它们的声音,就不忍心吃它们的肉。君子,最好远离又杀又吃的厨房!
很显然,孟子并不是叫男人们别做饭!
不过,孔孟二圣对于生命的态度,你领会了吗?
(史料选自《南齐书·高逸传·顾欢》)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24、比火箭还快的高利贷,你还得起吗?
寇祖仁,北魏时官员。
当时,北魏孝庄帝元子攸,诛杀权臣尔朱荣。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从太原起兵报仇,十二月攻入洛阳,洛阳的达官贵人们都带着资产四处逃亡。城阳王、大司马元徽,也携带黄金100斤、马50匹,投奔前洛阳令寇祖仁。
寇祖仁一门三刺史,都是元徽当初举荐。
元徽自以为有恩于寇家,所以避难于此。
谁知,寇祖仁不仅贪图元徽带来的财物,而且还想获得更大的报酬!他假意款待元徽,却在一边私下说:“尔朱兆正在重金悬赏元徽,今天真是富贵送上门来了!”寇祖仁于是吓唬元徽,说追捕将至,让他赶紧逃到别的地方。
寇祖仁却在半路劫杀元徽,夺去所有财物。
然后又带着元徽的首级去尔朱兆那里领赏!
当天晚上,尔朱兆梦见死去的元徽对他说:“其实我送给了寇祖仁200斤黄金、100匹马,这笔巨额财物,都在寇祖仁那里。”尔朱兆于是把寇祖仁抓起来,索要元徽梦中所说的财物。寇祖仁无奈之下只得招认说:“全部只有100斤金和50匹马,根本没有那么多!”
尔朱兆却坚定地认为,梦中的数目才是真的!死人难道还会说谎吗?而且,尔朱兆更认为寇祖仁一直在骗他,于是严刑拷打。为了求生,寇祖仁不得不又搭上自己家的30斤黄金和30匹马。
这是寇祖仁的全部财产,但尔朱兆还是不信!
盛怒之下,尔朱兆将寇祖仁吊在树上,脚下绑着大石头,严刑拷打,一定要索取梦中同样的数量,但寇祖仁此时再无分文。最终,被活活打死。
顺便说一句。
这是一个典型的贪财害命,忘恩负义的故事。寇祖仁死不足惜,不过,他的无奈在于,常人辩解,起码还有当面唇枪舌剑的机会,可是面对死去的元徽托梦虚报财产,他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了!即使被打死,九泉之下,他又有何面目,再找恩人对质?
这个故事还有一层意义,贪财的、害命的、忘恩负义的,以及所有损人利己、智商人品欠费的行为,即使侥幸躲过了一时,谁又能保证能躲得过冥冥之中?或者,像寇祖仁这样,一旦被死人惦记上,被因果找上门,很明显,一切都加速、加倍了!
比火箭还快的生命高利贷,你还得起吗?
(史料选自《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25、如果时光倒流,你会不会再袒护我一次?
李䜣(音新),北魏大臣。
李䜣善断案,能力较强,同时也爱收人钱财。每逢有人举报李䜣贪污受贿,尚书李敷都会袒护他。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听说了这些事情后,一边疏远李敷,一边调查,又将李䜣抓起来问罪。此时,有关部门见李敷逐渐被皇上疏远,便偷偷派人告诉李䜣,可以告发李敷,来减轻自己的罪过,让自己无事。
李䜣一开始本不想这么做,而且他也不知道李敷犯了什么罪。李䜣对女婿裴攸说:“我和李敷虽然是远亲,但情同手足,现在上头透风要我这么干,我几次自杀都没成功,而且我真不知道李敷犯了什么事。”
女婿裴攸说:“你犯得着为别人而死吗?”
李䜣于是罗列李敷罪状二十多条。献文帝拓跋弘震怒之下,杀了李敷。李敷的弟弟、堂弟、妹夫等,同时被处死。但李䜣因告发有功,仅受了点刑罚,免死!
而且李䜣因此再度受宠于献文帝,参议军国大事,权势巨大。李䜣什么事都和心腹范摽(音标)商量,在李䜣的庇佑下,范摽也平步青云,无功无劳却担任官职。甚至,李䜣袒护范摽,就像当初李敷袒护李䜣一样。
然而,世间事总是很奇妙。
献文帝驾崩后,献文帝生母、文明太后掌权。范摽知道太后很讨厌李䜣,也为迎合上意,诬告李䜣叛乱。李䜣极力申辩,太后说,这是你的亲信范摽说的!李䜣于是痛骂范摽:“你不顾我对你的恩德,忍心做如此不仁不义之事吗?”
谁知范摽却说:“你对我的恩,和当年李敷对你相比,怎么样呢?你都能忍心那样对付李敷,现在我怎么不忍心这样对待你呢?”李䜣,最终因此而被杀。
顺便说一句。
《论语》中记载,鲁国权臣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怎样治国从政。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的意思是:政治就是公正和正直,你自己带头正派,谁又敢不正派呢?
《孟子·梁惠王》里记载:“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拥有千辆兵车的中等国家,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
不知道受孔孟之道教育的李敷和李䜣二人,临死之前还记不记得圣贤的教诲?不知道李敷和李䜣二人是否明白,他们的死,其实和忘恩负义与背叛没有关系,和他们自己的“自身不正”有关系;不知道——如果时光能倒流,李敷还会不会袒护李䜣,李䜣还会不会信任范摽?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只有因果。
《北魏书·李䜣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27、夺命连环杀
刘季之,南北朝刘宋将领。
刘季之是竟陵王刘诞的下属,生性贪婪残暴,官员翟(音宅)弘业苦苦劝谏,刘季之十分恼怒,竟然将翟弘业毒死!
不久,竟陵王刘诞谋反。刘季之前往江苏盱眙(音虚遗),盱眙太守郑瑗(音愿),认为刘季之是刘诞旧部,怀疑他也是谋反的同谋(其实并无实据),就擅自将刘季之杀了。
郑瑗,是山阳王刘休祐的参军。此时豫州刺史殷琰,也与晋安王刘子勋一起谋反。山阳王刘休祐于是派郑瑗和下属邢龙符,前去游说殷琰,但殷琰不为所动。但这一来一去的游说时间,耽误了殷琰起兵谋反约定的时间。
晋安王刘子勋,于是责备殷琰耽误起兵。殷琰为了表忠心,又擅自将前来游说的邢龙符杀害!因郑瑗的家族势力强大,当时安然无恙。
殷琰谋反失败后,投降。郑瑗才得以跟随大众一起出城。此时,邢龙符的哥哥邢僧愍(音敏),正好领兵在城外,他认为郑瑗和邢龙符一起去游说,结果弟弟被杀,郑瑗却安然无恙,肯定是郑瑗背后搞的鬼,于是未经请示,又擅自将郑瑗杀害!
不久,邢僧愍在淮西战场死于非命。
顺便说一句。
我们来捋一捋这篇故事。在短短时间内,涉及到五条人命。刘季之擅自毒杀翟弘业,郑瑗擅自杀了刘季之;殷琰擅自杀了邢龙符,邢僧愍擅自杀了郑瑗;邢僧愍自己死于战场。擅自杀人者,也被擅自而杀——这种精准的“安排”,如同写好了的剧本一样,分毫不差地在生命的舞台上轮流上演!
问题是,谁导演了这一幕连环杀?
(史料选自《宋书·竟陵王刘诞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28、中国的主流价值观里,有没有鬼神?
达奚武,南北朝时北周大臣。
达奚武在同州任职时,适逢大旱,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命达奚武祭祀西岳华山。过去祭祀常在山脚进行,但达奚武说:“我空占国家三公之位,不能调理阴阳,才导致在农忙时节,久无甘雨,天子费心,百姓惶恐,我愧对朝廷寄予的厚望。此次祭祀,责任重大,因此不能跟众人一样,在平常祭祀的地方,我必须登上峰顶,展示诚心,才能探寻奥妙!”
华山自古天险,当时达奚武已60多岁了,他仅仅靠着藤萝攀援而行,最终抵达山顶,叩头祈祷,陈述百姓恳切的诚意。当天晚上,达奚武梦见一名白衣人握着他的手说:“辛苦你了,值得嘉奖。”达奚武醒后,更加恭敬。
第二天,天降甘霖,旱灾即刻解除。
北周武帝听说后,下诏褒奖达奚武说:“您年高德重,不惧危险,竟然远登高峰。上天深感您的诚意,随即降下甘雨。寡人心中永志不忘!”
顺便说一句。
在中国的史书上,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不算什么奇闻怪事。今天重点说一下,在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观里,究竟如何看待鬼神?圣贤又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
第一,《论语·雍也》篇,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庄子·齐物论》中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很明显,孔子的态度是敬,但保持距离;庄子的态度是,存在,但不必去讨论。
第二,《论语·先进》篇,孔子的学生子路,问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不甘心,又问什么是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关于这一段,我直接引述南师南怀瑾的话——孔子他并不否认鬼神的存在,而是认为先把人做好,再研究鬼神的问题。连人都没有做好,连人都不懂,还想进一步去了解鬼神的事,太远了。
第三,《论语·八佾》篇,卫灵公的大臣王孙贾,问孔子:“与其献媚于屋里的家神,不如直接献媚于汇报善恶的灶神,怎样?”孔子说:“不对。做了坏事,获罪于天,求什么都没用。”可见,孔子认为做了坏事恶事,求什么都没用。该报还得报,该受就得受,该来终会来!
第四,《论语·八佾》篇,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祀的时候,如同祭祀的对象就在那里;祭神,如同神就在那里。祭祖、祭亲人也一样,如同他们在的时候,你还会把祭祀当做一种形式吗?
另外,鲁国权臣季氏,按身份不配祭祀泰山(只有国君才能去),但他竟然也去祭祀泰山,孔子非常失望地说:“难道泰山之神,还不如鲁国人林放吗?”林放是鲁国知礼之人。孔子的言下之意是,你季氏无礼,胡乱祭祀,泰山之神可不像你,怎么可能会接受你的祭祀呢?
可见,不论祭祀还是祈祷,孔子认为最重要的是态度,是内心之中充满的恭敬和诚意。时至今日,扪心自问,我们祭祀或祈祷的时候,有多少人形式大于一切,心中却根本无神无亲?有多少人心存恭敬和诚意?又有多少人,烧点香、捐点钱,就猛求升官发财、生儿育女、恨不得马上可以召唤神灵实现人生所有梦想?你毫不知礼,难道你所求的对象,也不知吗?
最后,总结一下。
1、存在,但不必去探讨。2、在人间,最重要的是把人生活明白。3、做了坏事,求也没用!4、向恭敬中求。不诚不敬,不但求不到,还会失去不少!
中国文化的主流价值观,你领会了吗?
《北周书·达奚武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29、你母亲阳寿已尽,因为你,所以为她延长一点时间。
王玄谟[mó],南北朝时期刘宋将领。
王玄谟曾任宁朔将军,一次与北魏拓跋焘交战,大败。回去后,主将萧斌准备杀了王玄谟。临刑前的一天晚上,王玄谟梦见有人对他说:“诵一千遍《观音经》(即《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就能免除灾难。”然后梦中人就传授给他《观音经》。生死关头,王玄谟一直背诵不停。
第二天,名将沈庆之,极力劝阻萧斌,不要杀王玄谟。临刑时,突然传来刀下留人,命令停止行刑,王玄谟竟然逃脱一死!
后来宋明帝即位,再度启用王玄谟,让他担任左光禄大夫、车骑大将军。王玄谟直到81岁才去世。
(史料选自《宋书·王玄谟传》)
刘霁[jì],南北朝齐、梁年间人。
刘霁五十岁时,母亲卧病在床,刘霁衣不解带,坚持照顾了70多天,连续诵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达万遍。有一天晚上,刘霁梦见一个僧人对他说:“其实你母亲阳寿已尽,但因为你的精诚到了极点,所以为她延长一点时间。”
此后又过了60多天,刘霁的母亲才去世。
(史料选自《梁书·孝行传》)
卢景裕,南北朝时北魏人。
卢景裕精通经学,喜好佛典,能精通大义。卢景裕的堂兄在乱世中起兵造反,逼着卢景裕一起。失败后,卢景裕被关在晋阳监狱。卢景裕在狱中,诚心诵念《高王观世音经》,一连几天至心诵念,结果所有绑在他身上的枷锁,竟然自己都脱落下来。狱卒把这一离奇现象上奏给齐献武王,齐献武王于是就赦免了卢景裕。
卢景裕后来又一路高升到国子博士。
在当时,还有其他负罪之人,临刑时梦见有僧人教他,醒来后依梦中所授诵持1000遍,临刑时,刽子手的刀,忽然折断成一段一段。主刑官员听说后,也赦免了此人。这部经从此在世上流传,名叫《高王观世音经》。
(史料选自《北魏书·儒林传》)
顺便说一句。
今天这三则故事,分别出自二十四史中的《宋书》、《梁书》、《北魏书》。而且,王玄谟和卢景裕都属于朝廷大员,后世写史记录,更加严谨和更具代表性。三个时代、三个国度、三位人物、三本史书,三个类似的故事,足以值得后世之人三思。(至于为什么有人管用有人不管用?敬请参考昨日文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30、穷的最高境界
杨氏,北魏太监苻承祖的姨妈。
当时,苻承祖深得北魏文明太后的宠爱,风光无限,亲戚们争相攀附。杨氏家中很贫困,但她依然独来独往,不追捧苻承祖。苻承祖的母亲、杨氏的姐姐经常给她送去衣服,杨氏说:“我夫家世代贫穷,穿上如此华贵的衣服,反而心中不安。”姐姐又给她送去奴婢,杨氏又说:“我家连吃饭都是问题,哪能养得起这些奴婢呢?”始终不肯接受姐姐的馈赠。
杨氏还经常对姐姐说:“姐姐你虽然一时荣耀,却不如我无忧无虑的快乐。”
杨氏经常穿着破旧衣服,亲自操持家务,有时候姐姐硬塞给她衣物,她都偷偷藏起来。即使迫不得已,她也先弄脏了再穿上。苻承祖每次看见姨妈杨氏这么寒酸,忍不住埋怨母亲说:“我们现在什么都不缺,你怎么让姨妈过成这样?”母亲把杨氏的态度告诉了苻承祖,苻承祖于是派人强行把杨氏抬到车上,杨氏大哭道:“你们这是要杀了我啊!”
从此,符家上下都把杨氏叫做痴姨。
有福不享白送不要,不是痴是什么?
公元490年,文明太后去世,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苻承祖贪赃枉法本应被处死,但因过去文明太后曾下诏,免他一死,苻承祖于是被削职为民,禁锢在家。一个多月后,苻承祖去世,符家一夜之间,轰然败落。
相关部门把苻承祖的两个姨妈都抓到朝堂接受审讯,其中一个姨妈因罪受到惩处。但杨氏却因为家中贫穷,一直衣衫破旧,被判无罪释放——当初的痴姨,安然无恙。
顺便说一句。
今天来说说穷。
《论语·学而》篇,子贡问孔子说:“贫穷却不谄媚,富贵却不骄傲,怎样?”孔子答:“很可以了,不过,不如贫穷依然安贫乐道,富贵依然好礼。”这种境界,如同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一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述而》篇,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思是,吃粗食喝白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自在其中。不正当的富贵,对我而言,如同浮云一般。这种境界,如同杨氏一样,不逐富贵,自得其乐。
《中庸》里说,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意思是,富贵时就做富贵该做的事,贫贱时就做贫贱该做的事情。这种境界,如同我的一位师长经常对我说,世界每天都在变,人也每天都在变,你不动,就是最好的应对。
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北魏书·列女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32、最小的那位孝子,将大富大贵
吴明彻,南北朝时陈朝名将。
吴明彻十四岁时,父亲吴树去世,家中穷得无法筹办坟地。只得努力耕种,等丰收了再安葬。可是当时天下大旱,禾苗庄稼全部焦枯,吴明彻急得哀痛悲愤,每次到田里都痛哭不已,仰面朝天诉说心中苦楚。
过了几天,有人从田里回来,突然告诉吴明彻说,你家的禾苗都已经重新生长起来了。吴明彻还以为对方是哄骗自己,结果到田里一看,他家的禾苗竟然真的都长出来了!这年秋天,土地丰收,足够安葬父亲之用。
有位善于相墓的先生,对吴明彻的哥哥说:“你安葬父亲的那天,一定有一个乘白马白鹿的人经过坟地,这预示着,最小的那位孝子将来要大贵!”果然到了那天,如相墓人所说。吴明彻,即是吴家的幼子。
当时天下战乱四起,吴明彻的家中还有粮食三千余斛,他看见邻居们都在挨饿,便对几位兄长说:“当今盗贼四起,不能考虑得太长远,怎么能有这些粮食却不和乡亲们共用呢?”于是将粮食分给邻居,和大家一起食用,使很多人生存下来。吴明彻的此举,不但得到了当地人的尊敬,而且四方盗贼听闻此事后,都远远地避开,不来吴明彻家乡侵扰。
乱世之中,人人保命还来不及。
吴明彻还拿保命的粮食去救命。
吴明彻最终官至司空之位,都督南兖州、北兖州、南青州、北青州、谯州五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
顺便说一句。
《论语·为政》篇,孔子的弟子问什么是孝?孔子答:“今天所谓的孝,都说能赡养父母。那么养一只狗,养一匹马,都是养,如果心中无敬,拿什么来区分孝敬和赡养呢?”
你以为,吴明彻是因为哭才使禾苗复活吗?
(史料选自《陈书·孝友传》)
楼主:亲因缘  时间:2020-08-27 13:04:15
133、都是我儿子,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同?
宋游道,南北朝北齐官员。
宋游道为人刚强正直,执法严酷,但情义并重。他和顿丘人李奖见过一面,就结下生死之交。后来李奖被杀,宋游道四处替李奖上书喊冤,最终昭雪,并上表替李奖请求追赠,还把自己升职后的奖励,转给李奖。
李奖死后,遗留下来的两个儿子李构、李训,闲赋在家生活贫困,又是宋游道竭力照顾他们。当时人们都说:“宋游道虽然长得一副猕猴相,但相貌和情义无关,谁说丑陋之人必定无情呢?”
宋游道去世后,李奖的儿子李构出任定州长史。但宋游道的三子宋士逊,却和别人一起诬陷李构。李构在被拘禁的地方,一边祭奠宋游道,一边诉说被陷害的情况。结果,宋士逊大白天作梦,看到父亲宋游道很生气地对他说:“我和李构的情义,你难道不知道吗?为什么和小人一起诬陷清白正直之人!”宋士逊惊慌地连连下跪说:“不敢!不敢!”
十天后,宋士逊竟然去世了!
宋游道生前经常告诫他的孩子们说:“我执法过于严厉,多次遭受艰难困苦,这是我的天性,但不值得你们效仿!”宋游道的第二子宋士素,谨遵父亲遗训,为人沉静寡言,为官二十多年,谨慎谦恭,后又任黄门侍郎,参与机密朝政。另一个儿子宋士约,也是善士,官至尚书左丞。
顺便说一句。
《尚书》记载:“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意思是,苍天没有亲疏之分,只会辅助有德之人。《老子·七十九章》记载:“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同是宋游道的儿子,宋游道有情有义有恩有德,他的儿子们,却并没有长幼亲疏之分,不同的行为,就有不同的命运——这背后,如电脑计算一样精准,于无声的历史中,昭示着一道铁律——历史没有如果,只有因果。
龙生九子,因果自负。
(史料选自《北齐书·酷吏传》)

楼主:亲因缘

字数:108284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20-07-30 03:29:56

更新时间:2020-08-27 13:04:15

评论数:21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